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美术学8篇

时间:2022-06-15 12:57: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美术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术学

篇1

一、借助多媒体协助,创设美术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认识美术主要依靠视觉的直觉来感知完成,所以针对他们的认知特征,如果想让他们真实地感受美术之美,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的世界,尤其在美术课堂之上。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才能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所以教师要就这点展开教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带动他们积极参与、快乐参与。

实现以上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完成。多媒体可以使教师抽象的叙述直观化、形象化、丰富化、多彩化。在多媒体的协助下,小学美术可以很好地创设美术情境,吸引学生进入到美术的世界。多媒体教学很好地切中了小学生形象思维大于逻辑思维的特点,他们更加感性,甚至可以用感性的形象代替思维。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利用生动有趣的直观形象在课件上感性展示,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翅膀,在形象思维的推动下,激发学生欲望,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课堂,收获很大。

如《穿花衣的热带鱼》,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蔚蓝色的大海之中各种各样美丽的热带鱼在快乐地嬉戏,同时配有美妙的旋律。如此精美的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往往都被大海和热带鱼的魅力所征服,为了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喜爱,学生纷纷参与到教学实践之中,画出他们心中的大海和热带鱼。

二、设计具有趣味的美术教学活动

学生喜欢参与具有趣味性的美术教学活动,这种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在多次教学实践后发现,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美术活动能够很好地将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使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相关知识。美术给人以美的感受,美术教育更应该给人以美的感受。如果课程枯燥无趣,学生怎能体会到美术的魅力呢?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所以教学设计中,教师一定要把兴趣和参与紧密相连,通过二者的配合实现最佳教学效果。《手拉手,找朋友》一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线条和色彩,并能够利用色彩和线条完成一次创作。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的,笔者以《找朋友》儿歌作为教学背景歌曲,请几个同学完成这个游戏,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入课程。笔者创设了一个小朋友,然后制作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动物角色。课件上这些颇具特点的动物和小朋友在歌曲声中玩着“找朋友”的游戏,不时有些小插曲让课堂更充满乐趣。学生在整个氛围的影响下,纷纷提出再玩一会儿找朋友游戏的想法。笔者拿出课前所做的和课件动物形象一致的头饰发给大家来玩游戏。学生在游戏时对线条和色彩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活跃的氛围之下,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掌握作画的一些技巧,给予他们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作画。这节课独具匠心,所以学生作品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三、动静结合,提升教学效率

美术是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所以美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在心理因素,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内在情感,即使多么热闹也不是一堂成功的美术课。所以教师在提倡学生参与的同时,还要激发他们的内在品质,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调动他们的思维,尤其是形象思维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可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每个美术作品都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完美结合,都同时体现着思想性和艺术性。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将这二者都呈现给学生,包括想象、创造、艺术、思想,如一些名家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各方面能力有所提高。

四、以尊重学生的想象力为基础,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非常重要。小学生由于涉世未深,不会太受社会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有想象自由驰骋的有利条件。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利用有利条件充分培养学生的自由想象力,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有的美术教师认为学生想象完全由之任之,有一定道理。小学生确实需要被尊重,但是教师还应该起引导作用,尤其有的学生偏离正途的想象,需要教师给予点拨。有的教师认为学生想象应该完全在限定的范围之内,如果超出范围就是离谱,这就扼杀了学生的想象。

五、培养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在美术中健全人格

自信对一个人而言,无异于精神支柱,也是其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自信的人和不具有自信的人,所呈现出来的美术作品并不相同。美术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作品体察学生的内心,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信,最终让学生在美术作品中尽情展示自己。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忽视了以人为本,一味是教师的传授,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本来是师生互动的双向过程改为单一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只会产生厌学心理,尽管自己最初多么喜欢美术。新课程理念倡导下,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为课堂的主导。作为美术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不同评价将学生内在的情感激发,培养学生的自信。有的学生天生不喜欢美术或者美术素质不佳,美术教师要通过语言和行为双重结合来挖掘学生的内心,进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有的美术教师认为,学生的成长主要取决于家长和班主任,作为美术教师,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够了,不要过分参与学生的成长。持此观点的美术教师只是把美术当做一种职业,并没有认识到教师教学的本质,更没有认清美术教育的深层次内涵。给予学生快乐的美术学习,需要教师明了美术教育的实质所在,给予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篇2

美术学是人文科学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美术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美术历史的演变过程、美术理论及美术批评均是它的主要内容。美术学要研究美术家、美术创作、美术鉴赏、美术活动等美术现象,同时也要研究美术思潮、造型美学、美术史学等。此外,美术学还要研究本身的历史即美术学史,就像哲学要研究哲学史一样。美术学既可以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可以借鉴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艺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对美术学的研究还可以同其他学科的研究结合起来,形成美术学研究的边缘地带或者形成新的交叉学科,例如美术社会学、美术心理学、美术市场学、美术信息学、美术管理学等等。这里,“美术”二字的涵义有时会扩大到书法及摄影等造型艺术领域。通过这一界定,美术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包括美术史、美术批评与美术理论,构成了对“美术”这一现象的研究,这在我国已经形成美术学的基本框架。

然而遍览欧美各地大学的学科设置,却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美术学”的概念。至今还没有与“美术学”对应的英文词汇。欧美的美术史研究,且以德国为例分析,强调美术史本身的社会文化意义的派别影响最大。特别是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研究方法成为美术史研究的主流,美术史巨子贡布里希更将图像学的观点进一步推延到人文学科的其他领域等等。在此意义上,美术史实际上是借美术的外壳,承载社会文化的历史内容与含义。设在综合性大学里面的美术史学科,大都拥有独立的系别。如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这些知名大学均有美术史研究的专业。另外也有将考古与美术史并置的,如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就有名为“考古与中国艺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学科,常设在综合性大学的哲学系美学专业。当然,也有一批艺术院校有美术理论专业。

总之,国外还没有一个可以能够包含史、论、评含义的美术学概念。同时,也似乎不存在一个学科管理意义上的美术学。在中国古代美术文献中,常常把画评、画史、画论结合在一起进行探讨。例如南齐谢赫的著名批评著作《古画品录》便是这种体例。谢赫在这部著作开头,就对画品即绘画评论做出概括,“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接着对绘画的功能和作用发表见解:“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览。”这段话便是他的美术观念和绘画理论的表述。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即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六条标准成为此后绘画批评中的根本原则,也成为我国古代美学理论的重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批评理论和美术作品研究也可以进入史的范畴,中国古代画论常将史和批评融汇其中。

美术批评与美术史、美术理论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科,它们却构成美术学的基本内容。美术批评学可以作为美术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加以研究,当然在批评学领域,美术批评学也可以作为批评学的一个分支,与文学批评学、音乐批评学等并列。美术批评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与原则,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题材、内容、思想和风格进行品析、评判,揭示其价值,分析其优劣,或者对美术现象,美术思潮、美术流派、美术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这种活动就是美术批评或者叫美术评论。美术评论和当前的创作实践活动联系比较紧密,批评家要参与美术活动,及时了解创作动向,推动创作活动的发展,美术批评家有时还可参与策划美术展览,组织创作研讨等活动,因此美术批评也是一项操作性、现实性比较强的活动。而美术批评学则是从理论上总结批评规律,提出批评观念、批评标准和方法,或者总结历史上的批评成果,建立起理论形态的批评学科。

美术史是由美术史家和历史学家或考古学家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美术作品、美术文献、美术遗迹进行发掘、研究、探讨,客观地揭示美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的科学。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美术史著作是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它开创了撰述中国美术史先河。西方美术史学科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6世纪意大利画家瓦萨里写作的《大艺术家传》。这部书记录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家和雕家的生平、活动和创作,为后人研究文艺复兴美术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该书首次出版于1550年。西方艺术史学科的真正建立应以18世纪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出版《古代艺术史》作为标志。这样,中国的《历代名画记》早于瓦萨里约700年,早于温克尔曼约900年。所以,中国美术史的学科建立实际上始于盛唐。

美术理论是对美术问题的理论探讨,通过对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及设计艺术作品也可以包括书法及摄影的功能与作用、基本特征、形式、结构、语言、风格及其中的审美规律和思想活动,揭示美术的普遍特点与规律。美术理论在狭义上主要是指美术基本原理,在广义上则可以包括美术美学、美术哲学、美术心理学、美术社会学等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术批评理论也是美术理论的组成部分,但鉴于美术批评理论和美术评论活动相对的独立性,因此美术批评和美术理论常常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进行探讨。

在对美术史的研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客观地揭示作品的创作年代、材料、作品的题材内容等,但当美术史家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探索时,也必然要与用一定的批评方法和艺术观念及价值标准对作品做出评判,而在这一过程中,批评或明或暗地在起作用。固此美术史不可能完全离开美术批评。美术批评还是联系美学、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美术作品的桥梁。由此看来,美术批评与美术史、美术理论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三者成为美术学的基本内容。

篇3

然而遍览欧美各地大学的学科设置,却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美术学”的概念。至今还没有与“美术学”对应的英文词汇。欧美的美术史研究,且以德国为例分析,强调美术史本身的社会文化意义的派别影响最大。特别是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研究方法成为美术史研究的主流,美术史巨子贡布里希更将图像学的观点进一步推延到人文学科的其他领域等等。在此意义上,美术史实际上是借美术的外壳,承载社会文化的历史内容与含义。设在综合性大学里面的美术史学科,大都拥有独立的系别。如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这些知名大学均有美术史研究的专业。另外也有将考古与美术史并置的,如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就有名为“考古与中国艺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学科,常设在综合性大学的哲学系美学专业。当然,也有一批艺术院校有美术理论专业。

总之,国外还没有一个可以能够包含史、论、评含义的美术学概念。同时,也似乎不存在一个学科管理意义上的美术学。在中国古代美术文献中,常常把画评、画史、画论结合在一起进行探讨。例如南齐谢赫的著名批评著作《古画品录》便是这种体例。谢赫在这部著作开头,就对画品即绘画评论做出概括,“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接着对绘画的功能和作用发表见解:“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览。”这段话便是他的美术观念和绘画理论的表述。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即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六条标准成为此后绘画批评中的根本原则,也成为我国古代美学理论的重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批评理论和美术作品研究也可以进入史的范畴,中国古代画论常将史和批评融汇其中。

美术批评与美术史、美术理论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科,它们却构成美术学的基本内容。美术批评学可以作为美术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加以研究,当然在批评学领域,美术批评学也可以作为批评学的一个分支,与文学批评学、音乐批评学等并列。美术批评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与原则,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题材、内容、思想和风格进行品析、评判,揭示其价值,分析其优劣,或者对美术现象,美术思潮、美术流派、美术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这种活动就是美术批评或者叫美术评论。美术评论和当前的创作实践活动联系比较紧密,批评家要参与美术活动,及时了解创作动向,推动创作活动的发展,美术批评家有时还可参与策划美术展览,组织创作研讨等活动,因此美术批评也是一项操作性、现实性比较强的活动。而美术批评学则是从理论上总结批评规律,提出批评观念、批评标准和方法,或者总结历史上的批评成果,建立起理论形态的批评学科。

美术史是由美术史家和历史学家或考古学家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美术作品、美术文献、美术遗迹进行发掘、研究、探讨,客观地揭示美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的科学。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美术史著作是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它开创了撰述中国美术史先河。西方美术史学科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6世纪意大利画家瓦萨里写作的《大艺术家传》。这部书记录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家和雕家的生平、活动和创作,为后人研究文艺复兴美术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该书首次出版于1550年。西方艺术史学科的真正建立应以18世纪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出版《古代艺术史》作为标志。这样,中国的《历代名画记》早于瓦萨里约700年,早于温克尔曼约900年。所以,中国美术史的学科建立实际上始于盛唐。

美术理论是对美术问题的理论探讨,通过对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及设计艺术作品也可以包括书法及摄影的功能与作用、基本特征、形式、结构、语言、风格及其中的审美规律和思想活动,揭示美术的普遍特点与规律。美术理论在狭义上主要是指美术基本原理,在广义上则可以包括美术美学、美术哲学、美术心理学、美术社会学等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术批评理论也是美术理论的组成部分,但鉴于美术批评理论和美术评论活动相对的独立性,因此美术批评和美术理论常常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进行探讨。

在对美术史的研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客观地揭示作品的创作年代、材料、作品的题材内容等,但当美术史家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探索时,也必然要与用一定的批评方法和艺术观念及价值标准对作品做出评判,而在这一过程中,批评或明或暗地在起作用。固此美术史不可能完全离开美术批评。美术批评还是联系美学、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美术作品的桥梁。由此看来,美术批评与美术史、美术理论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三者成为美术学的基本内容。

篇4

关键词:美术学;美学;关系探究

引言

在美术业内,系统性地、辨证性地来探究美术学和美学的内在联系的文章少之又少,而正确地理解和认知美术学与美学之关系对于相关专业研究及教学活动又十分必要。对美术学与美学它们之间的区别进行详尽的阐述,深刻地梳理内在的逻辑联系,会对两门学科的共同良性有序发展有着正面的意义。

1美术学与美学的区别

1.1美术学是什么

在中国古汉语中,是没有“美术”一词的。据学者考证,“美术”一词作为舶来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应该是在1911年,著名国画家高剑父举办的个人作品展“中国之有美展”开始,至此“美术”一词开始得到社会接受和认可,并开始实际研究和专业应用方面的领域的使用。著名美学家、哲学家刘刚纪先生认为:“美术学包含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与延伸,美术学发展到今天不仅仅包括以上三个部分,而指的是作为当代人文学科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索的基础上,以美术技术为核心,对美术的本质和美术自身必然要经历的发展规律进行探寻。概括来说,就是一门建立在哲学思想上的,辩证地运用美术理论知识和先进技能进行美术批评和活动的综合性学科。美术学作为当代人文学科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具体就是要探究美术的历史,研究艺术品的历史与美术价值,研究如何建立健全评价理论体系和方式方法进行美术批评,探索如何进一步提升美术技术水平的一门综合类学科。例如,著名华裔美术家蔡国强先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把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与艺术奇思妙想的结合,碰撞出了灿烂的“思想火花”,给世界各地的民众带去了绚丽的视听盛宴,同时开辟出了不一样的美术创作道路。

1.2美术是什么

从《辞海》中我们可以知道“美学”指的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和审美意识,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由于美学主要把艺术研究与讨论的对象,所以近代哲学奠基人黑格尔称美学为“艺术哲学”。在古代中国,美学思想早已产生,然而一直没有明确的概念阐述和产生系统性地理论体系。1750年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加登在自己的著作《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第一次“美学”这个概念,并把美学和逻辑学区分开来。之后的唯物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为美学体系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国内外美学界可以说是各执一词,众口纷纭。例如西方学术界的两个主要学说:第一,美本身说。史前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美本身”就是美学研究的对象,美的思考就是“从各种美丽的学问知识一直到只以美本身为对象的那种学问,彻悟美的本体。”第二,美的科学说。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加通就认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美”,“美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而这完善也就是美。”而国内学术界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到底是什么,也是百花齐放,难以统一。例如:国内知名美学家洪毅先生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在其著作《新美学纲要》中:“美学研究无妨有所偏重,并且宜以偏重研究艺术中的美及美感诸相关问题为主。”还有周来辉先生认为审美关系是美学的根本问题。他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科学,审美关系包括美、审美、艺术这三大部分。”他还说“审美关系说也是对当前各派的一个概括、综合和扬弃的产物。”

1.3美术学与美学之间的区别

由上述可鉴,美术学和美学存在很大的不同。美术学是一门辩证的运用美术理论知识和先进技能进行美术批评和活动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包括美术史、美术理论及美术批评。而美学指的是对现实存在的审美关系、审美意识,以及美的创造和发展以及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内容,它体现的是一种哲学思维。从根本上来看,美学与美术学之间的重要区别,就是“美”本身单单只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而美术学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会同时涉及不少的新的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例如系统论、控制论、哲学的关系等等。当然对于美学在研究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特点,也在这些差异的范畴内。

2美术学与美学的联系

基于上述探讨,虽然美术学与美学从词语语义、历史发展、概念特征、固有属性及其研究对象等几个维度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在美术学与美学也存在着最为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2.1美学为美术学提供价值取向

美学思想和美术史观,会使得历史及价值自身开始重新建立和去伪存真,美学的思想观念,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还会对人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美术理论的特点是与其它的艺术理论存在着共同点的基础上,具有自己独特性,而美学理论,是对其它艺术理论的一些共性特征进行全方位式的总结。例如,在现阶段,美术学院的美学课程由于着重对美术技术的教学和人才发掘,反而降低了对美学课程的重视程度。艺术成就的基础来源于对美学的理性认知、理论掌握程度以及跨学科的素养积累。在进行美术学的学术研究过程中,美学是和美术创作生产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何的美术活动所创涉及的行为和作品,所呈现都会与美学理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2美术学为美学提供了研究的参考

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奠定了他在古典美学中的基石地位。虽然黑格尔本人没有著名的艺术作品,但是其著作中关于美学思想体系的阐述和独到见解,却值得后来者认真思索和探寻。在关于哲学论述中,认为实践能够更好地去改变世界,有助于创造历史表明了其对实践的重视,并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证明。理论本质上是包含在日常的实践工作中的,作为哲学家和理论家,从他的种种阐述可以深刻的领悟到,美术学能够更好地为美学提供可以参照的物象特点。例如:黑格尔虽然是著名的哲学家,可是他对雕塑特点的专业论述比许多专业人士都更加透彻,这就深刻的说明了美术学向美学提供了参照物。艺术家和美学家在创作活动中,通常会使用“艺”和“道”这两种不同的概念进行阐述,对于古人而言,其不仅对“艺”更加重视,对“道”也具有很深的理解,在这当中往往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哲学思维,因为对于艺术来说,技术的水平的高低并不是全部,精神的表现才是核心,这便是“道”。然而,各类艺术和美术活动都有各自的“道”,可以这么说,各类艺术与美术都是“美”的展示,也都是美术学可以为美学的研究提供参照物的体现。

3结语

通过以上探讨,美术学与美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显而易见的,二者互为独立也相互影响,随着现当代美术学与美学大量的理论学说的大量涌现,促使一些美术学研究者开始重新思考美术学与美学的关系,这是令人鼓舞的,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者注重美术学的研究,来丰富加深美学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新然.论美术学与美学之关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5):156-160.

[2]…刘纲纪.略谈美术学与美学的关系[J].美苑,2003(02):2-3.

篇5

关键词: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效果

艺术品是艺术家用独特的视觉与思维塑造的艺术形象,它是某种思想或情感的宣泄。所以,任何美术作品都蕴含着艺术家所要表达的特有的情感和思想。从工具材料、版面大小到艺术形象、美学意义等方面都是艺术家独具匠心的安排。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解读和分析美术作品的各种要素,感悟美术语言的独特魅力。

美术欣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美术欣赏课的独特魅力。

一、美术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意识

审美心理意识包括审美感受、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的过程。教师要有步骤地带领学生步入“美”的殿堂,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例如,在《中华扇子》一课,教材的整体设计紧紧围绕有关中华扇子的种类、形式、内容、结构、艺术特点等几个方面展开,扇面的表现内容涉及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几个方面,课本呈现了一幅《韩熙载夜宴图》作品的局部和一幅《竹林仕女图》,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扇子的文化背景,同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和多层次进行了解与感受、比较与分析,在欣赏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艺术感受与理解。让学生用最精炼的语句来描绘画面的内容,表述出自己的感受,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产生带有主观色彩的联想,领会作者的艺术表现及艺术语言,即形成审美意识。通过这样的训练引导,学生找到了美感体验的基点,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美术欣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社会价值

所有的艺术品都具有时代性,离开了创作的时代很难了解它特有的社会价值。因此,欣赏艺术品必须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其实,任何一个美术作品的社会价值要远远超过他的艺术价值。第十一册《街市新貌》的教学,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我用多媒体播放了《清明上河图》。画家成功地描绘出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表现的对象主要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这些社会价值需要透过构图形式、作品内容、艺术表现力、作品的深远意义等赏析才能领悟得到的。让学生领悟到,它无论从绘画艺术价值或从历史价值而言,皆堪称国之瑰宝。

三、美术欣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欣赏给学生的创造和想象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美术欣赏刺激了潜藏在每一个幼小心灵中的天生的冲动。第十一册《难忘的一件事》,要求学生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记忆中难忘的一件事,考查学生关注生活场景中的细节之美。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围绕课题,收集了漆画、油画、水墨画、版画、儿童画、漫画等不同形式的范例,然后利用多媒体,配上相应的音乐,和学生一同鉴赏,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力和想象力。通过欣赏,学生很容易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工具产生创作的欲望。我适时倾听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发挥想象,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留下精彩的瞬间。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找到了创作的方向、目标,大胆想象,留下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学生改造的小火车正载着地球人、外星人一起环游太空。飞船的内部结构也被学生重新改装,他们把宇宙飞船的船舱设计成一个家,不但拥有卧室、健身室、娱乐室,还专门设计了一个菜地,让那些长期在太空中研究的宇航员不再为食物储存不够而担心。有的学生还想象未来的人们成功地在太空中举办奥运会,画面中出现了各种体育比赛项目的场面。欣赏与创作的有机结合了起来,实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四、美术欣赏有利于陶冶艺术情操

艺术品的美各有千秋。欣赏时,要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到欣赏过程中去,为学生全方位、多角度解读和分析美术作品的各种要素搭建平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博大精深,人文底蕴深刻,那些传世瑰宝是前人留给后人的艺术财富。这都是欣赏课上的首选素材。让学生徜徉于艺术的感染、熏陶之中,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能潜移默化地陶冶他们的艺术情操。

美术欣赏课,重在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美育能否得以实施。

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学校美育中占有重要位置。美术学科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强烈的感染性,是奠定学生审美基础、培养学生健康美感、指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重要学科。

在学校美育中,美术教育体现出如下特点:

一、体现美育目的的深刻性

郭沫若同志说:“类社会的根本改造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在这里,郭老师把美育看作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之。那么学校美育的目的就是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健康的人格。实现分配的人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美术教学正是可以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美国艺术家邓肯说:“艺术是……人类精神上的美酒……,人类需要它需要水和面包。”美术的贡献于教育的意义在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其形象的具有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也优美而完美的艺术形式深刻地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激发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以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体现美育任务的全面性

美术作为具体学科,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形象性、可感性、物我交流性,因此在校园美育中与其他学科相比要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全面地体现着美育的任务:培养审美能力,感受美的事物;提高美的鉴赏水平,欣赏美的世界;按美的规律来培养创造能力,创造美好生活。

在教学中,我校根据美术大纲,曲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美术理论的讲座,请专家讲学,欣赏名画,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写生等培养学生审美的感受力。坚持开设美术的欣赏课进行美学理论讲座,用马克思美学理论讲座,用美学武装学生头脑,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崇高的审美理想,自觉用无产阶级的审美标准去鉴别美丑、善恶、是非。在教学中从培养学生审美理想开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情感和想象力,指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锻炼驾驭形式的艺术技能。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更注重学生到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我校近年来,在全国、省、市的青少年科技艺术大赛和创新科技大赛中连续取得骄人的成绩。

三、体现美育内容的广泛性

美育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的教育,进而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塑造美的心灵、升华精神境界,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积极性。

艺术是美的精华,如果说:自然美侧重形式,社会美侧重内容,那么艺术美则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

美术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客观生活。美术,通过线条、色彩、造型等表现手法创造出诉诸于视觉和艺术形象,美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要以美术实施美育,不能不分析把握其美的因素,从而恰当地选择美育点,顺利完成学科美育任务。恩格斯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我们引导学生把握美术的艺术技巧,分析体会千资百态的艺术结构、艺术表象中蕴含的丰富的审美价值。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一切都美而和谐的人。

四、体现美育方法的直观性

篇7

一、民间美术资源所具有的功能分析

1.民间美术资源的教育功能明显

民间美术资源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反映普通百姓的审美情趣、道德认知与审美体验。民间美术资源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其内容大多弘扬忠孝节义、侠肝义胆,这种具有典型中华文化内涵的民间美术资源所承载的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内容。通过对民间美术资源的欣赏,普通的中国百姓在潜移默化中便会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如果充分发挥民间美术资源独有的教育功能,对民俗与社会道德规范的形成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民间美术资源具有较强的审美功能

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地区,民间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民间美术资源所承载的精神理想与文化认知也存在较大的不同。从民间美术资源的内容和形式上看,民间美术资源的内容和形式存在较大的不同,不同地区民间美术资源的内容和形式具有该地区鲜明的特色,反映了当地民众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念。民间美术资源不同地域特色的形成与当地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具有很大的关系,民间美术资源是不同民族审美文化的真实写照,因此,民间美术资源具有较强的审美功能。

3.民间美术资源所具有的生活功能

民间美术资源并不来源于高深的美学理论,其产生、发展与不同地域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婚丧嫁娶,无不是民间美术资源的真正来源。民间美术资源的内容就是对百姓生活的真实描述,其所反映的内容不仅包括精神层面,也包括物质层面。这些内容在不同时代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时代的民间美术资源内容都是那个时代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真实反映,反映了那个时代生活所体现出的独特气质。因此,不同时代的民间美术资源也随着时代生活的不断变迁而不断改变。从本质上看,民间美术资源源于生活,其生活功能十分明显。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资源的引入策略

1.教会学生欣赏民间美术资源

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民间美术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教师要从民间美术资源的基础知识讲起,让学生充分了解民间美术资源的基础知识内容,同时也要重视引进一些民间美术的优秀作品,让学生从历史与文化等多重内涵中理解民间美术作品,学会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在欣赏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如,教师在讲解《多彩的剪纸——动物》一课时,可以充分运用现代的媒体技术,在网上尽可能多地收集一些有关动物的剪纸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学生在欣赏剪纸作品的同时,了解剪纸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当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的时候,教师再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发现剪纸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创作。这样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网上收集剪纸艺术作品,并将这些作品带到课堂与同学共同欣赏,这对学生剪纸欣赏范围的扩大和剪纸欣赏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提供网址,帮助学生收集更多的剪纸作品,促进学生剪纸欣赏水平的提升。

2.要充分利用好不同地区的民间美术资源

在引入民间美术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入不同地区的民间美术资源,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民间美术资源的作用。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聘请一些老艺人,或者带领学生到不同的民间美术资源地区进行参观与了解。采取这些教学措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地区与不同种类的民间美术资源,促进学生对于民间美术资源的学习和欣赏。

3.与生活相结合发挥民间美术资源的实用性

在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美术资源的引入要与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民间美术资源的实用性。民间美术资源可以引入小学美术教学各部分的内容,结合不同种类的美术教学内容,充分反映民间美术资源的地域特色,使民间美术资源的利用与小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间美术资源的生活实践优势,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结语

篇8

一、乡土特色美术在中学美术中的教学意义

将乡土特色美术引入到中学美术的教学中来,不仅对于乡土特色美术的发展与传承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因为中学美术教学中有乡土特色美术这一教学内容,才让乡土特色美术没有走向绝迹,反而能够不断地发扬与传承。中学美术教学中因为有乡土特色美术这一教学内容,为其注入了很多新鲜的文化血液,使得课堂教学增加了新的活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引入乡土特色美术,能够让中学生了解人与美术之间的关系、美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为中学美术教学体系的完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一,乡土特色美术大大丰富了中学美术的课内外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灵活运用乡土特色美术资源,能够帮助学校开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例如,中学美术教师可以经常带学生参观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或者带学生参与当地的一些民俗活动和重大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将写生课、创作课、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美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剪纸、泥塑等手工活动,这样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乡土特色美术为中学美术教学提供了非常生动且贴近生活的教材。美术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生活的情感。乡土特色美术教学教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感受美。乡土特色美术实际上就是普通百姓朴素生活的一种体现。现如今人们在博物馆看到的艺术品,大部分便是很久以前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日常用品,这样便可以看出,艺术其实就在人们的生活中。乡土特色美术为初中美术增添了更多的审美素材,促进了初中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将中学美术教学嫁接在乡土美术的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

打破美术教材作为唯一美术课程资源的局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地方美术资源。因为乡土美术从生活中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动人;还原到生活中去, 虽然经过加工,但却又让人感觉真实。这样的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具有亲和力,完全可以将生活引入美术教学。由于我们学校周边很多村寨都有少数民族,受其影响,这一带的居民以家纺生产为主。鉴于这些特点将原先比较枯燥的图案知识融入到家纺用品中来,例如《美丽的图案》,首先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家纺生产过程让学生观看,让其体会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家纺设计。然后浏览一些家纺作品,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作品并说说其中图形排列的规律,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图案的基本知识。将这些学生平时生活中常见但又不太了解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学生特别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这样用地方文化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得学习的知识更加生动和实用。

2.筛选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的范围非常广泛,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内容也是相当繁杂。这就要求作为施教的我们要因地制宜地筛选、开发、利用各种乡土素材美术课程资源。根据中学生的特点,选择和他们生活更为贴近的素材,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乡土文化之一的布依文化,位于贵定县西部约20公里处,在此发现了大量的布依族的民风民俗,其珍贵程度无以价计。乡土文化之二的苗族刺绣艺术历史悠久。这两种乡土文化都非常有代表性,但是综合中学美术教学的特征和中学生“玩”性未减的特点,选择带学生参观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或者带学生参与当地的一些民俗活动和重大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具吸引力,能让学生在玩耍中既了解到南通当地的乡土文化,又能从中学习美术知识。贵定的乡土文化资源比较充足,我们只有学会选择取舍,才能达到更佳的效果。

人类学家基辛指出:“文化的歧异多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类资源, 一旦去除了文化间的差异, 出现了一个一致的世界文化, 可能会剥夺人类一切智慧与理想的泉源, 以及充满分歧和选择的各种可能性。我们迫切需要了解人类的多样性, 研究世界各地人类的生活方式, 他们最后获得的智慧就是多样的智慧。”乡土特色美术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意义重大。它不仅为中学美术教学注入了很多活力,也为中学美术教学提供了很多素材,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取舍地将乡土教材进行发掘和发扬,是每个美术教师应尽的责任,也是对乡土美术的一种保护,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因此广大的美术教师要把开发乡土教材作为己任,希望把更多的乡土手工艺得到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樊春芳.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乡土教材发掘的思考[J]. 新课程(中学版), 2009,(10) .

[2]田斌奇. 让乡土资源走进美术课堂[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07,(01) .

推荐期刊
  • 美术
    刊号:11-1311/J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美术向导
    刊号:11-2825/J
    级别:部级期刊
  • 美术文献
    刊号:42-1756/J
    级别:省级期刊
  • 新美术
    刊号:33-1068/J
    级别:CSSCI南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