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实验论文8篇

时间:2022-12-10 20:41: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实验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实验论文

篇1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性教学课堂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而实现有效性教学的主要路径就是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本文简单论述了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创新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创新措施;有效实践

新课标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仍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思索、加强。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对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进行探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和实践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现状

1.教研活动没有体现出教学特色

事实上,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是普通高校或是中专院校毕业的,所以教研活动的开展方式也都是延续普通高校或中专院校的教研形式。对此,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多数以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为依据,很少涉及实际的数学实践以及“以学生为本”来开展教研活动,这很难体现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特色。

2.对教研活动的投入不多

现阶段,大部分小学都没有建立专门的教研活动教室,也没有设立专项的教研经费。这就使得教师缺乏合适的场所进行学习,从而很难进行小学数学教研,获得创新与实践。

二、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与实践

1.创新教研内容,进行有效教研

传统小学数学教研活动都是以“走过场”为主,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因此要开展实现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目标,就必须对教研内容进行创新。首先,在进行教研之前能明确教研活动的主题。其次,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对于部分细节问题要慎重考虑,将教研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都一一进行分析。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乘除法”的教学研究时,部分教师很难向学生详细分析这一知识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很难理解。而在教研活动中,全体教师可以共同探讨,加深教师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印象,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从而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这一知识内容的教学。

2.改革教研模式,开展教研活动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研模式都是以分散式教学方式为主,并没有体现出教研活动的集中性原则。在创新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时,构建专门的数学教研活动小组,对小组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对小学数学备课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此改变传说教研模式。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加减法”的教学研究时,学校要鼓励该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去,选出教研活动小组的组长,让组长对授课教师进行指导,进一步增强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比如,教师在对等腰三角形进行教学时,直接向学生讲解三角形的概念并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该项知识。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教研组长要及时对该授课教师进行指导,引导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改革,促进小学教研活动更好地开展。

3.结合课例分析,实施教研活动

一般来说,课例分析式的教研活动主要是借助观察手段和诊断手段,对特定的教学课堂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从而得出合理的教学评价,并以此作为依据,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的一种教研活动新模式。课例分析式教研活动的实践对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使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的含义,紧扣新课标教学的要求,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此促进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更好地进行。在课例分析式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倡导自主探索、全体交流的教学活动模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我,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篇2

学校要建好“三本账”。一是“总账”。要求反映仪器设备的总件数和总价值及每年的变动情况,包括仪器、设备编号,名称,规格,应配数,单位,单价,数量,金额;入账顺序要和《高中或初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顺序一致,每种仪器严格按不同类别、不同规格单独登记一页;为了便于查找,总账最好裁成“梯形”;在做教学仪器设备登记簿时,不是设备的每次增减都必须单独登记,而是在已有页面上进行增减登记。二是“明细账”。要求分学科反映每种仪器的数量、金额及存放位置。三是“低值易耗品账”,即中学单价为60元以下、小学单价为30元以下或使用期在一年以下的零星器材账。

二、做好仪器、设备、药品的陈列摆放工作

1.陈列柜的摆放一般要避开窗户,尽量靠墙摆放,以腾出室内中间部位。这样摆放的好处是,既采光好又方便仪器、设备、药品的取用。2.确定陈列柜摆放位置后,一般把进门的首柜作为陈列室存放仪器的第一柜,并依陈列柜的走向依次为其编上柜号。3.从第一柜开始,按仪器配备目录的先后顺序在柜内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按顺序依次摆放。除包装小零件的纸盒外,一般仪器均应拆除外包装后再摆放(对实在不宜拆除的仪器,也要撕下外包装上的透明胶带,以表明仪器处于可用状态)。每种仪器的主附件要放在一起,柜内不同种类仪器之间应留空隙,不得堆叠挤压。仪器一般都要正放,但有些仪器也要依自身特点酌情摆放。例如,物理的斜面、杠杆、米尺应侧放;温度计、演示电表应竖放;条形磁铁应面面相放,蹄形磁铁应成对异性相吸,如只有一块蹄形磁铁,则用铁片放在V形口上,形成闭合磁路。一般不常用的仪器或轻而薄的仪器应放在柜内上层,常用仪器放在柜内中层,大而笨重的仪器放在柜内下层。化学药品和化学仪器应分室存放,化学药品可按无机药品、有机药品和危险药品分类妥善储存。

三、做好仪器、药品的保养工作

1.防尘。(1)仪器须入柜保存,对不能入柜的大件仪器要用透明塑料布罩盖。(2)每次实验后,应及时将仪器擦试干净后入柜,风干后的玻璃器皿口要向下,以免落入灰尘。(3)在清扫仪器室时,要尽量降低空气中灰尘的含量;当室外风沙较大时,要关好门窗。2.防潮、防锈。应适时开窗通风,调整室内温度;金属仪器用后要先把表面擦试干净,再涂上中性的凡士林,如物理的游标卡尺、千分尺、光具座、铁架台、生物的刀片、剪刀等;金属仪器的运动部分须涂机油,旋钮处须涂黄油,贵重仪器柜内要放置防潮剂(如生石灰或硅胶、氯化钙),各种电子仪器每月至少通电一次,以提高其耐潮性能。3.防腐蚀。化学实验桌应铺设防腐台面,仪器与药品不能混置于同一柜;浸制标本要用蜡封,凡用干电池的仪器,实验后及时将干电池取出,以防腐蚀仪器零件(如万用电表用完后及时取出电池,并将选择开关置于“OFF”键或交流电压的最高挡)。4.防变形。感应起电机、手摇离心转台、向心力演示器的皮带使用后应取下,防止皮带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失去弹性,导致无法使用。5.防蛀、防光、防热、防霉、防震。生物标本须放置樟脑丸;各种标本、塑料或橡胶模型应避光;化学药品如浓硝酸、硝酸银应装入棕色瓶内避光保存;光学仪器的镜头、镜片若有霉点,请用镜头纸或丝绸沾少量酒精擦拭,不可用汽油擦拭;显微镜必须防震,以免影响实验效果;投影仪应待其冷却后再搬动,以免灯丝在高温下断裂。6.药品应定期检查。检查易变质的试剂(如易挥发、易吸湿、易升华、易风化的试剂)是否密封保存;检查保存液是否挥发(如白磷的水,金属钾、钠的煤油);检查标签是否腐烂、脱落;检查危险药品(如易燃、易爆、腐蚀品、强氧化剂、毒害品)是否按其自身特性专柜保存,且双人双锁;检查灭火器、砂箱、贮水桶等防火设施是否完好。

四、做好各功能室的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

1.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各功能室的环境要洁净、整齐、明亮、通畅;布局要方便、合理;人文气息和科研氛围要浓厚,如可张贴所属学科科学家的“名言画像”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科学实验氛围,以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探索精神;化学功能室要做好通风排气工作,处理好废气、废液和废渣,以减少污染;各功能室和仪器柜顶部禁止堆放杂物或私人物品,以保持美观。2.加强安全管理工作。(1)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应做到:①各功能室应通风良好,符合安全防火设计规范。②根据消防规范配置各种消防设施,定点放置并方便使用。③指定专人负责消防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④各功能室管理人员应熟悉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控制或消除火源。⑤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电器时,避免电火花并禁用明火。⑥防止易燃易爆品接触高温物体的表面。⑦避免摩擦、撞击产生火花。⑧避免光和热的聚焦作用。⑨采取静电泄放措施,防止静电积聚。⑩做好通风、降温工作,避免易燃易爆物品的贮存和使用环境达到着火温度。(2)用电安全管理。具体应做到:①不得私拉乱接临时供电线路。②不准使用不合格的电气设备。③正确操作闸刀开关,应使闸刀处于完全合上或完全拉断的位置。④新购电器在使用前必须全面检查。⑤在使用烘箱和高温炉时,必须确认自动控温装置可靠。⑥当电源或电器的保险丝烧断时,应查明原因。⑦检查高压电源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垫上。⑧在擦拭电器设备前,应确认电源已全部切断;严禁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或用湿布擦电门。(3)危化药品管理。具体应做到:①购买危险化学品须经公安部门批准,购回后必须立即存放在危险品保险专柜内,采取专柜双锁管理。②危化药品必须由专人管理。对经常使用和管理的人员加强安全教育,明确责任,确保安全。③建立严格的收发登记制度。对危险品柜内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做到定期检查,认真核对数量与质量,做好数据统计,达到账物相符;在领用危险品时,除按常规物品领取程序办理外,还须提交实验方案及所需数量,经实验教师或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由实验室分管领导批准;领取剧应严格遵照审批的数量,由两人共同领取。④实验课需用的高剧毒药品、麻醉品严禁带出实验室;使用结束后的危险品废液必须妥善处理,如发生意外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查明原因。⑤一旦发现危险品有丢失、被盗现象,应立即上报公安部门和教体局,配合公安部门追查落实,并按有关规定追查责任。⑥若各功能室发生火灾或触电事故,则应立即切断室内一切火源和电源,马上报警,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或灭火。

五、做好仪器的维修、自制工作

1.管理好仪器的技术资料。要把产品说明书、图纸装订成册,并按要求存档,以便备查。2.在维修中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不盲目拆卸。二是只动有故障的部位。具体做到:第一,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性能,观察、分析发生故障的部位,确定维修方法和使用工具。第二,在拆卸零件时要正确使用工具,仔细观察零件的形状、安装位置、方向和上下左右关系,作好标记,拆下的零件要放在专业盒内,以防丢失。第三,了解零件的作用。第四,拆卸的零件先进行清洗或更换,再进行装配、调整和试验。第五,一般小故障由实验教师维修,不能修的再请厂家或社会修理部维修,做到一般维修不出校。第六,在同种规格的多件仪器损坏且不能一一修复时,可采用“拆二保一”的办法,修复一部分仪器;对实在不能修复的仪器,要经学校和电教站同意后,再作报废处理。

六、做好实验室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实验室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学、预做实验登记表;教学仪器、设备借还登记表;教仪设备损坏赔偿登记表;自制教具登记表;实验室重大事故登记表;实验室开放科技活动登记表;维修教具登记表;仪器保养记录册;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实验课程表;各年级演示、分组实验目录;实验室计划、总结;仪器购置、经费使用登记册;实验开出统计表;上级有关实验管理文件;实验操作考查参考率、合格率;实验公开课、研究课教案;实验方面的论文、课题、教具(课件)及学生竞赛获奖情况;学生实验报告单抽样;危化药品领用、回收登记册;实验室各级检查、参观、会议记录等。平时要做好资料的填写和收集工作,一学年度结束时须将上述资料整理归档,以备查阅和各项检查。

七、做好仪器、药品的定期清理盘点及人员变动交接手续工作

篇3

化学实验是医学生的基础学科,是进行科研培养与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因此实验内容的选择不可小觑,内容选择上既要培养医学生的实验基础,又要兼顾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内容的建设与发展,无论如何改革,基础实验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因为只有打好实验操作基础能力,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钻研的精神才能高屋建瓴,在基础平台上进行更高级别的长远发展,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提供有效保障。在保证基础实验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基本操作的目的,再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开放性实验[9],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科研能力。一方面要选择基础实验教学内容,打好医学生的基础实验操作能力,将化学实验与应用广泛的行业标准相结合,兼顾其实用性。医学院校化学实验主要针对大一新生,要先了解常用化学仪器,学习规范操作,如溶液的配置与定量、玻璃仪器的洗涤与使用等。另一方面在基本操作基础上,将化学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锻炼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结合当代热点,增加部分创新性实验,增加实验的新颖性,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科作用。

二、师资力量配备与管理

实验教师的教育能力和工作精神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关系到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第一,要坚持育人为本、实践为主、终身学习的指导思想,强化教师队伍的服务意识。医学院校的大一新生,普遍化学基础薄弱,作为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实验,更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打好坚实的基础,对实验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验人员一定要坚持指导思想不变,将实验的准备工作安排好,指导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正确引导,严格要求,引导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科学、严谨的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验需求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做到理论指导实践,保证实验的顺利有序进行。第二,要鼓励实验人员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的水平与能力,结合当代实践要求,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进取。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鼓励实验人员提高自身的水平与知识,加强学习,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实验人员走出去,加强交流与学习,引进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引进先进的仪器与技术,拓宽自己的见识与能力。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与能力,提高实验的质量与水平。只有不断地学习与进步,才能将改革与创新应用于实践,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将学生培养成时代所需要的先进人才。第三,培养真正的优秀人才,体制与管理保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的政策引领,实验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为培养优秀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求实验管理人员制定健全完善、与时俱进的实验发展规划与政策,保障实验人员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与培养,保障实验人员整体素质的有效提高,这样才能保障实验实践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三、教学模式改革

如何根据现有的实验内容,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一直是各高校历来探讨的重点,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改革,第一要有章可循。认真贯彻执行全面、精心安排的基础性试验,打好学生的实验基础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性、综合性实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第二要有专业的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好关,实验技术人员要认真准备好相应的实验药品、仪器等教学辅助材料,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指导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水平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力,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培养其科学严谨的态度,还要积极的启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第三要设立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督促学生认真的完成实验,严格进行规范操作,设立相应的鼓励政策,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手段,触类旁通地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工作态度,可以辩证地认识事物,在将来能够独立创新,用理性的头脑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

四、实验室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就没有长远的稳定发展。实验室的管理主要包含了教学工作人员的管理、药品试剂仪器等的物资管理及对上课学生的管理三个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改革与创新不断进行,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实验室的硬件配备也要不断地改革与发展才能与时展的大环境相适应,才能不断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实验室的硬件条件直接关系到一个实验室的水平,进而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是一个学校人才培养的硬件条件,而实验室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是一个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只有兼顾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保障实验室的良性运行,不断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通过参照国外的先进实验室管理经验,国内先进大学的管理模式,对比分析寻找自身不足,吸收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经验,总结制定出适合本校特点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符合本校特点与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验室管理规范,保障实验的高效有序进行。

五、总结

篇4

1.教育对象的复杂多变性决定教师工作具有较高的研究含量。

的确,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正处于人生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时段的学生。在这一时段内,不但学生的生理发生巨大变化,其心理也随之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的研究就成为小学教师做工作的前提。其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标准,教学本身及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怎样启发引导学生,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怎样组织教学,等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在领会教学理论精髓的基础上作出决定与判断。为保证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教师有责任审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2.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在变化,环境系统已从超稳定的一端移到了剧变的一端,在现实条件中取得成功的条件已完全不同,信息时代需要新的素质品格。曾经,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途径,但是如今已是信息时代,有了网络媒体,学生完全可以从网络上学到许多知识,而且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如何把小学生从外面多彩的世界拉回到课堂上来,如何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再塑光辉形象,这对小学教师将会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经验或教育是招架不住的,当传统教育慌乱地企图还以经验方式应付信息社会的时候,很快就会发现陷入了拼时间和拼经历的境地,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

1.科研至上。

综观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相当数量不是在默默无闻地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而是在大张旗鼓地为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做广告,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的背景下,教育科研成为某些学校之间相互攀比的筹码,成为花瓶或摆设。在有些小学,教育科研甚至成为教师评优的敲门砖。随着国家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晋升评优的附加条件,有些教师热衷于搞科研,就在于教育科研的光环效应,而是否对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对教育问题能否解决则不重要了。

2.重虚而不重实。

许多小学或小学教师在搞科研时忽视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重理论不重实践,科研形态有了,却没有直指教学的痼疾。有了科研的行为,却没有真正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往往是轰轰烈烈地“科研”一番,但教师的行为依然如故,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其结果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课题而课题。这样,虽然学校也忙于申请种种课题,但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不能为学校所用。虽然各小学也倡导教师投入研究阵营,但这样的研究并不能切实地改变教师的课堂行为,应该说,这是小学教育科研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3.跟着潮流走。

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时往往缺乏主题意识,缺乏对自我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有些教师就闻风而动,作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例如:创新教育一出现,不少小学教师就以创新为题申报课题,好像课题名称没有创新就无法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样,使得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没有针对性,也无法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三、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

1.培养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改变其陈旧的思想观念。

在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对许多小学教师是一种新要求,因而必然会存在一些思想障碍,长期以来,只重视“教”,轻视“研”,只重视“考分”,轻视“素质”的提高,把学校看作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场所,把教学的功能片面归结为教师传授书本知识。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教学工作形成了一套僵化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答。其结果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只会死啃书本,习惯于重复他人思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陈旧的观念,才能找到教育科研的突破口,才能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质量的评比上,由单纯依赖分数、升学率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从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方向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广大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欲望,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兴趣,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水平。

2.让小学教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教育科研的优势,使他们由被迫到自觉地进行教育科研。

通过教育科研,教师可以了解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找出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可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在改革中成长。

3.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育科研需要以科研的方法为支撑,科研方法是完成科研课题所采用的程序、途径、手段或规则,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方法,能使课题运行步骤清晰,成果有推广价值,这与常规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不同,它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常规经验总结轮廓模糊,又易受主观因素的干扰,科学性较差,所以小学教师学习运用科研的基本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金春兰.教师,你是一个研究者.黑龙江教育,2001,(11).

[2]陈平.引导新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人民教育,2001,(1).

[3]耿文侠.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教育探索,2002,(9).

篇5

1.1完善实验内容体系,为预习工作做准备

1.1.1合理减少验证性实验,引入创新型实验

要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保留必要的经典实验,多增加一些综合和创新型设计实验。

1.1.2整合实验内容,建立更加合理的教学体系

采取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实验融为一体等措施,将这几门学科的性质实验、元素性质实验及定性分析等紧密结合,能够很好地避免实验的重复。另外在安排实验时,尽可能与理论教学同步,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互促进,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建立更加完善合理的教学体系。

1.1.3增加微型化实验,倡导绿色化学

近些年,随着绿色化学的思想深入人心,各高校化学实验都在向更环保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仍能发现有些耗费资源较为严重的实验依然进行,这违背了绿色化学的理念。为了从源头上节约原材料和时间,应增加微型化实验,这样就可大大节约实验经费,从而缓解了目前高校基础实验经费缺乏的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另外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污染物进行合理处理后再进行排放。引导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和勤俭节约的习惯。

1.2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有效提高预习质量

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在每次实验前将有关该实验的操作视频等一些内容放到该平台上,供大家提前了解。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或者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可以通过对话窗口反馈给老师,老师会及时给予答复。另外建立相应的预习考核系统,学生在浏览完本次实验的相关内容后会出现测试习题,只有良好地通过测试才能获得实验的机会,否则继续进行学习,再进行检测。利用网络还可以建立虚拟实验室,让感兴趣的同学利用该软件进行在实验室不能完成的实验。网络平台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预习效率,保证预习的质量,促进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确保每位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2启发—验证

总体来说,目前高校的一个化学实验项目一般三个学时,然而对于大多数实验,往往是老师需要将近一半的时间进行知识讲解,这样以来,留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就很少。而且由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讲解时间过长,就会使得一些学生开始产生厌倦的情绪,从而对本实验的兴趣大为减少,导致学生无法带着愉快的心情顺利完成实验。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应采取启发式教学,即实验课上教师只需将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告知学生,随后提出一些问题和想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验证实验结果。这样就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进行试验和考证,其间,教师只需对学生进行纠正性的指导。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直接给予答案,而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引导。经过师生间的互动,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实验任务。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以往的实验课基本上是老师先进行实验基本理论和内容的讲解,讲解之后给学生做示范,然后学生才开始做实验。在做演示实验时,由于实验人数较多,一些学生不能完整看到老师演示过程,造成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进行演示实验播放的形式,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看到实验的整个过程。

3创新

实验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在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基础上,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就要达到实验的目的,实验后的拓宽练习很重要。除提交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外,还要给学生2~3个相关实验项目,鼓励学生上网查阅文献,认真思考,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提交,老师批改后感兴趣的学生可与实验室老师预约时间,课余时间来实验室作实验。

4督促

在实验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和实验态度不端正,比如有在实验室说笑、玩手机、待实验进行一半就溜走、课后抄袭他人报告等不良现象。学生普遍比较关注最终实验成绩,利用这点建立适宜的考核制度督促和约束学生,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成绩可由平时和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构成,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预习成绩、实验报告和设计实验方案等内容评定。利用网络预习对学生预习进行督促,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说教,督促改正。课后根据实验报告和设计实验方案督促学生及时总结,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大胆创新。期末考试可分笔试和动手实验相结合的形式。笔试测试学生对仪器使用,实验原理和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等。动手实验可给学生题目,让学生课下独立设计,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出合理、公正的成绩。

5结语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语言 活力体现

小学生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因其年龄、认知的局限性,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更要体现出积极的引导和示范,并从中来激发学生智力和情商的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与教师的语言修养关心紧密,特别是在语言的魅力和张力上,更需要从把握语文学科的特性上来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实践,以真正促进小学生能够从语言发展上获得更好的语文能力。为此,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力展开探讨,从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可接受性、生动性、趣味性,以及情感、艺术上来展开论述。

一、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德高为师、学高为师”,教师作为知识和品行的楷模,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从言行上来规范教师的修养,不仅需要从行动上来体现,更要从语言的有声感染上来正面促进。特别是对于年龄小的低年级学生,教师的语言更要注重规范性,孩子们所特有的语言关键期,其模仿力是十分强的,因此在语言质量上,就需要教师从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特征上进行严格示范,如“师范”不能念成“思范”,更不能将“教室”念成“教史”,把“肥皂”念成“胰子”等。从课堂语言上加大对普通话的应用,做到声音洪亮、清晰流畅。

二、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教师语言的科学性是建立在对语文知识的细致把握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掌握语言的科学性,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够从传情达意上体现出文化的细腻和准确。如对《落花生》中的“落花生”的理解,有的教师认为是“种花生”,而其真实意义是花生的一种名称或叫法,如果没有把握住名称的由来,会造成学生的误解。同样,语言的科学性也要注重借鉴和精炼,只有在教学上突出语言的简约,精要处泼墨如水,概要处惜墨如金,从而铸就语言的魅力。

三、语言的可接受性

小学生的情智相对发展不完善,在语言教学上要注重可接受性,特别是贴近儿童的生活,在具体表现上注重语言方式的灵活性和生动性,如语言中的形象思维的应用,从语法构成和词汇运用上要通俗易懂,浅显明白,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则适当严谨深刻一些。如在学习诗歌《瀑布》时,对于小河里的水相对舒缓,对于长江的水则奔涌向前,对于大海里的水则波涛汹涌,而对于瀑布的水,则由于经验的限制无法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瀑布的奇特,而对于屋檐洒下雨水的生动引入,则有助于学生理解瀑布的概念和壮观。

四、语言的生动性

有学者在谈到写作时曾这样表述:“对于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得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同样,把握课堂教学的活力,也需要从语言的形象、生动做起,结合小学语文的教材特点,从小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运用生动的语言来品位文学作品的魅力和精彩,从而将学生代入到美轮美奂的艺术境界中。语言在意境和情境的描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感染力,尤其是带领学生去感知教材、理解文学作品,发展形象思维上更是关键。如在解读《月光曲》中所描写的“幽静”时,如果简单的解释为“幽雅安静”,字面意思是对的,而其中的内涵与意境则对于小学生难以准确理解。为此,有经验的教师便从语言的丰富性上来展开解读“秋天的夜晚、朦胧的月光、小镇的河边、无人的小路、远处的茅屋、闪烁的灯光、断断续续的琴声……,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幽静的境界”。

五、语言的趣味性

学习的过程是兴趣激发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快乐思维的过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注重课堂语言教学的趣味性,不仅能够有力的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更能够从恰当的时机、恰当的方式来巧妙的引导学生走进妙趣横生的文学殿堂,品味文学世界的五彩与斑斓。每堂课都是精彩的,每一次讲解都是情趣横溢的,每一次学习都应该有笑声,这是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的关键。对于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导锁,并由此打开学生的心智之门,启发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在愉快、活泼、笑声连连的课堂中习得知识的体验,感受精神上的充实与享受。

六、语言的情感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语言的情感色彩是增强语言感染力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这是教学语言的生命、灵魂。”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语言应用上,要力求做到“讲到庄严处,学生竦容端坐;讲到豪壮处,学生热血沸腾;讲到义愤处,学生横眉立目;讲到欢快处,学生笑意盈盈”的教学境界。这其中就需呀教师在对教材进行理解时,把握其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并从声发于情,理融于情的教学语言中,将喜怒哀乐等情感因素声情并茂的一一展现,从而触动学生的情思,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心灵震撼。

七、语言的艺术性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口语运用能力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追求的最高目标。艺术化的语言是有生命的,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对文学的美的享受,更能帮助学生从中来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

八、结语

总之,在语言活力的营造上,一要做到声音清晰,语言流畅;二要体现形象生动、趣味横生;三要遣词造句既要形式美还要思想深刻,富有哲理;四要娴熟的驾驭语言机智,既要符合逻辑推导又要创设引人入胜的语境;五要衔接导入上融洽畅达,既要体现表情的丰富性又要体现构成的流程美。培养教师自身对语言艺术魅力的锤炼和积累,从浓郁的审美感受中来烘托出美的境界,抓住学生的心。

参考文献

篇7

一、从新课程理念分析

“体验”《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教学的具体情境中,认识到学习对象的特征,从而获得体验。”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体验式的亲历,不但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拓展思维,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其能够逐步理解并熟练掌握数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实践是认识之源,在实践中体验知识,探索知识,获取知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将体验转化为认知的亲历实践过程。正是基于此视角,我们不难知道“体验”在新课程理念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与旧课程相比,新课程在实施上最具特点的变化即在体验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数学的抽象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数学置于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对知识的理解与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书本的基础上实现超越。开展数学兴趣实验活动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注意观察、勤于思考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小学三年级数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课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体验式学习来进行教学:先让每个学生自制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小组进行合作,运用自制的学具摆长方形、正方形。在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时,要求:①拿出每人自制的小正方形;②摆出长和宽不同的长方形;③一边摆图形一边完成下面表格;④小组合作后,观察表格的数据,思考长方形的面积跟它的长和宽之间存在的关系。学生经过操作后,得出了规律: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且在操作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二、从数学学科的本质看“体验”

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思维的学科,对其的学习需要将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相结合,通过逐步地抽象概括形成一套方法和理论,并在实践中进行广泛应用。如此时有三个人,身高一个比一个高,怎样用数学表示出来?先由实物表现为图示,又由图示简化为符号。如果是四个人呢?需要将符号进一步抽象为数字,比如1231、1232、1233、1234从数学学科的本质看,这类数学演化是一个抽象思维的过程,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个演变的内涵,就需要让学生参与体验。再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平年和闰年”时,因为这是历法知识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数学知识。为了让学生去体验历法知识的规律,掌握其中的知识,教师在课前应收集到2004年2月~2012年2月的月历表。在教学时,分小组进行统计平年和闰年2月的天数。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之后,发现每隔3年就有一个闰年,非整百的年份用除以4的方法找出闰年,了解了每4年一闰的规律,加深了对历法知识的理解。最后再播放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动画,明白了闰年的来历。这种体验式的教学,融入了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在里面,体现出数学知识的科学化。通过体验式学习,体验人类怎样运用数学来理解自然界。通过体验式学习,学生对数学知识就能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去感悟,亦能运用数学理解自然界。

三、从优化学习效果重“体验”

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学习不同,学生在亲身经历体验过程中,调动起各种感知器官去思考去理解,形成在脑中的印象就很难磨灭。这就说明,只有通过体验才能真正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圆锥的体积”学习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教学效果。第一种教学方法:直接告诉学生圆锥的体积公式为V锥=1/3V柱,学生在收到信息后套用公式解决数学问题,但这种方法由于学生没有经过思考与理解,很难形成认知,公式的运用仅仅在短时间内奏效。第二种教学方法: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的装水过程,从而得出公式V锥=1/3V柱。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形成认知,并且解决部分问题,但由于学生没有参与活动并且进行互动体验,只指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不能进行知识的整合与灵活运用。第三种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小组,每组准备底和高相等或不等的圆柱和圆锥各4个以及水。活动开始之前,首先由小组自由讨论明确实验的目的、做法、工具的选择、工具的使用方法、人员的分工等等问题。紧接着开始实验,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记录,如不同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是怎样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从中能发现什么问题?得到什么启发?最后达成共识,得出规律:V锥=1/3V柱。这样的安排由于学生都亲身参与体验并且积极探究,得到的知识很容易形成内化,转变为自己的知识,从而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由此可见,数学思维的拥有与灵活运用都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另外,数学不关是理性学科,它同样注重生活与情感的结合。因此,教师的数学教学还必须在互动体验中熏陶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对数学体验与研究产生巨大的兴趣,引导学生投入其中,这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有的价值体现。

篇8

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动手,学会探究的重要手段和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小学科学实验中要充分发挥科学实验室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利用实验室现有的物质条件和现代化教学设备,把现代化教学实验和实物科学实验结合起来,更好地去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科学是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上好科学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对科学追求的梦想。在科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好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更好地喜欢科学的学习。科学实验室是做好科学教学实验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深入发展,小学科学实验室得到了加强和完善,多数小学都配备了小学科学实验室。实验室是小学科学实验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小学科学实验室要严格按照相关教学大纲的标准配备,对于30个班级中等规模的小学,起码要有两个专用实验室和一口仪器室,每口实验室的实验桌凳24套以上,保证2人一桌,一人一凳;仪器室要有16个仪器柜以上。对实验的设备和物品也应该按教学实验要求去配备,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在实验室和仪器室完备的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有一个实验准备台。

配备专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也是建立规范实验室的一个重要条件,由于小学科学在许多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观念上认为是一门副科,所以实验室建立起来后,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摆上了实验设备后就没有人去管理,老师在做实验前,要自己找实验用品,自己去准备各种实验用具。老师自己用完实验用品后没有规范摆放,导致下一节课的老师到处找不到自己要用的实验用品,时间长了,许多老师就不去做实验了,小学科学的实验在很多时候流于形式。高兴就去做,不想做也就不做了。有了专职的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提前按照实验计划,为老师准备好实验器材和用品,老师上课时不用自己去准备,做起实验就很方便了。

二、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科学实验效果

小学科学教学中叙述最欢迎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小学科学教学中有许多地方必须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去创设教学情景。在科学实验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做好实验。现代教育技术在呈现方法和效果上,比原始教育技术的实物实验要更生动,更形象,也更容易吸引学生。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要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曾宝俊老师执教的一节课《力》。当时听得很迷糊,因为导入部分就一个实验活动:用弹弓击倒一堆纸杯。其实我一直在思索,何必花上25分钟去用弹弓击倒?一节课就40分钟,接下来怎么办?后面15分钟做什么?怎么来得及?课上完了,仔细一反思,不由得笑了,原来在这25分钟内,学生通过玩弹弓,已经认识到了力有大小,有方向性这两个最重要的知识点,而且是在不露痕迹的时候,玩得最开心的时候,曾特就像和他们聊天一样,随口让他们得出了结论,这个环节真如他的讲座所言———“我的课,眼里只有学生,没有后面的听课老师”,是啊,课堂是为了谁?当然是学生,不是说说而已,曾特说到了也做到了。有了这个巧妙的开端,后来的生活应用,学生简直就成了一群科学天才,无论以何种形式去考他们,他们总是能够把力的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做到位,甚至可以做到极致,还有部分学生要不是下课铃声响了,他们也许会自己就开始设计验证一些奇思妙想了……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不仅学生意犹未尽,我也一样。想想吧,如果是用视频播放,那还会有这样的效果吗?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好科学实验,要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把视频、音像、录像,图片等各种手段结合起来,几种现代化手段可以“各取其长,融为一体”。例如,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研究透镜》教学的实验教学中,有位教师结合现代化的科普知识的《潜望镜的秘密》,从潜望镜的秘密开始导入课文:先观看一段视频,潜艇中的士兵通过潜望镜观察水面的敌情,然后画面在潜望镜上定格,让学生对潜望镜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组织学生进行研究透镜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利用潜望镜去观察事物的变化和效果。在学生自主实验以后,再组织学生集体进行潜望镜的观察实验。接下来的探究活动中,让各小组分别使用潜望镜,通过观察实验,自己归纳总结潜望镜的秘密,教师在巡视之后,使用课件对学生学习略作提示,学生立刻想到了潜望镜可能还隐藏着其他秘密,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老师切换到了另一张幻灯片,原来上面是刚才学生能想到的一些方案的示意图,也有个别没有想到的,学生们一看都很感兴趣,立即在后面的实验中接着进行探究。本节课在这部分教学环节中,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教学结合得恰如其分,既不束缚学生的思维,又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小学实验操作要重视教学引导

小学科学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尊重科学的态度,引导学生在科学的海洋里去探索和追求,实现科学的梦想。在实验过程中,老师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引导,做好实验的指导。在实验过程中不是老师的包办代替,整个过程中要以探究活动为主体的前提下进行,教师只是略加点拨,主要是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和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和探索,学生自主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就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边做边玩,边玩边学。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及时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及时加以指导,要求学生按规定做实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两个方面,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同样是现代化的设备、技术,也不一定什么时候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也就是说,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固然有优点,但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能被我们所用,运用合理的情况下,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可能起到消极作用。对此,还是应该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从长远角度想,结合实际情况,多考虑现代教育技术自身的两面性,然后在实验教学中作出合理的选择。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去做好科学实验,不能因为现代化设备就可以放弃真实现象的观察和实物的利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