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9 21:21: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登高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案例教学着眼点是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得到原理、规则,注重“做”中“学”,提高学生能力。第一,案例教学缩短了纯数学情境与现实情境以及专业情境的差距,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来自于生活,经济的发展需要数学。第二,案例可以把原本抽象的概念、原理置于一定的实际情境中,让学生感到数学概念不是那么陌生、枯燥,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欲望的提升,主动吸收、消化数学。第三,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重要的是为了“用数学”。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选择特定的案例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模式,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第四,案例教学通过浅显的、具体的、实用的案例研讨,使学生得到深刻的、隐性的、灵活的知识,贴近专业和实际生活情境的案例,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认为数学是解决专业问题和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数学是有用的。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原则
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通常是大学低年级基础课程,学生的知识、专业基础和认识能力有限。考虑到专业特点和学生具体的情况,在案例教学中必须遵循适量性、适应性和适用性的原则,以保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适量性是指运用案例教学的时数要合适。按照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应以讲授基本概念和训练基本方法为主,按照需要进行案例选择与设计,案例的课堂讨论占用课时数应该控制在总课时的20%以内。适应性是指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渐进。要对涉及到的专业概念的学习进行总体设计,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在布置案例问题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运用先前查阅学习过的专业概念,让学生适应案例教学,从而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适用性是指案例教学的案例要浅显。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案例帮助学生有效地消化、吸收和运用数学知识,达到培养专业兴趣和激发创新欲望的目的。因此,案例的选择和设计不宜过深过难,要浅显易懂,要启发思维,注重运用。
三、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
教师和学生是案例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两者的有效互动是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案例教学不同于常规教学,是通过案例设计和组织学生研究讨论、撰写案例研究报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合力协作、提高能力的一个教学过程。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又包括学生的学法。
1.实施案例教学的教法
实施案例教学主要是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教学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设计案例、制订课堂计划。教学组织包括布置案例问题、组织课堂讨论、指导案例报告。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通常描述学生学习后能做什么以及情感态度的变化。例如,在“常微分方程”的案例教学设计中,我们拟定的教学目标是:能通过查阅资料获得案例中相关的经济数学概念的定义;能将案例问题用“常微分方程”的数学语言描述出来;能提出运用“常微分方程”的数学知识和求解方法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和建议;能归纳总结案例讨论的各种意见,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案例报告;了解“常微分方程”的专业运用。选择设计案例要遵循适用性原则,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案例涉及的专业知识应是浅显的、基本的和普遍的。案例表达要体现教学目标,如具体列出要求学生做什么、如何做。还要注意使案例具有真实性、趣味性和生动性,以使学生获得处于案例情境的真实感,增强案例研习的体验效果。制订课堂计划应做到对案例有全面的把握,了解学生小组讨论的情况,计划好学生发言次序,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好解决方案,准备好课堂讨论的总结提纲。课堂计划应包括讨论主题、时间分配、发言学生人选、预测问题解决方案和总结提纲。讨论主题既可以根据案例设定,也可以根据案例分析的步骤设定。布置案例问题要把握好适当的时机,提出课前分组讨论的明确要求,让学生了解课堂讨论的方式并推选好小组发言代表人选。教师宜尽早布置教学案例,以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理解案例问题,做好案例讨论的准备。组织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
教师要做好案例讨论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积极的参与者与分享者。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讨论的节奏和方向,通过即时的评论使课堂教学讨论紧紧围绕主题,避免偏离“航道”。教师的评论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讨论的总结要做到系统化、有条理和具有启发性。指导学生撰写案例报告形成案例教学的成果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也是案例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案例报告的写作提纲和案例报告的范文,让学生在模仿中逐步学会创造。教师要和学生交流案例报告的写作情况,不断地提出修改建议,让学生在不断完善的案例报告中体验取得进步的成就感。
2.实施案例教学的学法
实施案例教学的学法主要包括案例理解和案例研究。案例理解包括明确学习目的、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讨论准备。案例研究包括参与案例讨论、课后总结反思、撰写案例报告。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讨论准备是做好案例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讨论前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案例涉及的数学概念有哪些?这些概念的定义是什么?在案例问题解决中如何运用这些概念?从案例解决中认识到需要什么新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学习新的数学概念和方法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求解案例问题?案例的分析求解结果合理吗?如何改进案例模型?等等。学生参与案例讨论要积极主动发言。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有效制止学生消极旁观,教师应采取有效的奖惩措施。如小组讨论以贡献度大小上报排名,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课堂讨论的发言人平时成绩给予加分奖励等。课后总结反思是学生对案例理解和讨论结果的提升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案例理解和研讨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反思各种意见的优点和缺陷,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水平。案例报告是学生参与案例研讨的重要成果。教师应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范的格式书写,指导学生参考范文进行写作,及时解决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四、“常微分方程”教学案例的解析
“常微分方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传统的教学中,通常会介绍各种类型一阶、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学生由于不明来由,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这部分内容就是一些计算,无实际用处。其实不然,经济学中有许多运用微分方程分析问题的案例,通过“常微分方程”教学案例的解析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学案例的原则与方法。我们在一个学生人数为70人的教学班级的常微分方程的案例教学中选择和设计了如下5个案例。案例一:某商品的需求量x对价格p的弹性为-pln3,若该商品的最大需求量为1200(即p=0时,x=1200)(p的单位为元,x的单位为公斤),试求需求量x与价格p的函数关系,并求当价格为1元时市场上对该商品的需求量。案例二:若国民经济总值N(单位:元)随时间t(单位:年)的变化率为7%,问多少年后可以使国民经济总值翻两番?案例三:假设某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函数MC(单位:元)等于总成本函数TC(单位:元)的倒数与产品数量Q(单位:件)的平方的乘积,若生产3件产品时总成本是273元,求总成本函数TC关于产品数量Q的关系式。案例四:在一个池塘内养鱼,因为条件限制最多只能养1000条鱼,已知鱼的数量y(条)随时间t(月)的变化率与鱼数y和1000-y的乘积成正比。现池塘内放养100条鱼,3个月后池塘内有250条鱼,求:(1)数量y(条)随时间t(月)变化的表达式y=y(t);(2)6个月后池塘中鱼的数量。案例五:设某种商品在某地区进行推销,最初厂家策划宣传活动以打开销路。若商品确实受欢迎,则购买人数逐渐增加,销售速率逐渐增大。已知该地区潜在消费总量有限,当购买人数接近潜在消费总量时,销售速率逐渐下降,此时厂家就应该更新商品了。假设消费者总量为N,任一时刻t已出售的商品总量为x(t),试建立x(t)所应满足的微分方程;并分析x(t)的性态,给出商品的宣传和生产策略。
上述案例涉及到的经济学概念有需求价格弹性、国民经济增长率、边际成本等,这些概念都可以用高等数学中学过的导数来描述。在讲完导数的定义后,教师可布置学生查阅这些概念的定义,只有理解上述概念,才能建立案例的数学模型。案例涉及到的数学概念有: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阶数、微分方程的解、通解和特解。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结合案例的数学模型,初步了解了上述概念。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基础,请学生课前思考是用微分的方法还是积分的方法来求解案例的数学模型。课前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在课前完成1个指定案例的分析和求解。课上派代表交流发言,回答其他小组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最后总结。课后以各小组交换案例的方式布置学生写案例分析报告,以检测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效果。
五、总结
垄断寄生,大学资源枯竭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念大学是孩子们的惟一正确的出路。而我们的大学,因为是众望所归,因为是皇帝女儿不愁嫁,所以形成了“教育垄断”,在这垄断的温床上,是可怕的寄生与腐朽的诞生。
因为吃的是皇粮,而且是逐年增长的趋势,我们的大学可以躺在国家投资办教育的怀里睡大觉。即使不发广告,即使不用营销,学苗也十分踊跃,门槛还可以不断提高。这样的教育,能有多大的作为?当全球经济都在一体化中将效率和效益突出了出来,我们的高等院校就在这样的世外桃源中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合适吗?
要问在中国什么官最好当?大学里的官最好当。不仅官位高、收入高和地位高,而且几乎不用像企业家那样的辛苦,也不用像管员那样的劳累,几乎没有人考核、考查他们,他们头上因为没有“约束机制”而表现得特别的高雅和非常的自在。
他们不仅在学校里面说一不二,他们还在社会上指手画脚,说一些怪怪的谁也听不懂的话来冒充学术,将在某一专业和领域里的“老本”套上一些新名词然后就著书立说,就四处游说,在世界上飞来飞去,今天论坛,明天会议,却带不来新奇,给不了药方,在社会发展上苦无良策,要么是集体失语,要么是胡言乱语。
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学生、科研、创新――这些名词,在中国却往往让人想起的,不是他们的卓越建树,不是他们的特别贡献,不是他们在资源共享上的社会协同效应,却常常是这样一句话,叫做“百无一用是书生”。其试验室的老化,图书馆的落伍,设施设备的无法更新换代,使我们的高等院校越来越丧失国际竞争力,最后企图靠捆绑来做大做强,我们离世界著名大学的距离将越来越远。
课程陈旧,造成读书无用
教材陈旧。组织几个人,闭门造车地做出教材,然后满世界的发放。几乎所有的学生将很多的教材在学习中一学
期下来就“自然淘汰”,因为他们实在没有将他们留下去的必要。
教法陈旧。启发式教学,变成提问。电化教学,就是做课件。课堂讨论,就是放羊。课后实践,形同虚设。论文撰写,常常是网上网下的抄袭。论文答辩,其实就是走个形式。
教态丑陋。穿拖鞋,叼烟卷,不修边幅地上得大雅之堂。然后口若悬河,肆无忌惮地对时政、社会、文化等大加讨伐,博得了廉价的掌声后自鸣得意,不骂人不讲课成为流行。
教研缺失。研讨会变成公费旅游,座谈会形同虚设,教研室活动缺乏计划与组织,教改变成了讲课大赛,科研就是写论文,科研进款就是到处化缘。(有的学校为了凑数,先是让老师将自己的钱存进去,然后再堂而皇之的取出来。)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不知所云,学生不知所学,在如坠雾里中模棱两可莫衷一是茫然不知所措,读书何用?先是就业率的低下,再是工资的降低,最后是将高考拉下神坛,将高等教育作为被告:培养的学生学无所用,算不算消费欺诈?
仅以就业率和工资额来说事儿,眼下真的是血本无归的赔钱勾当,是知识贬值的坑人买卖。家长花费10多万的教育投入,换来孩子们的高等教育身价,图不来光宗耀祖的风光,甚或无法在顺风顺水中讨个生活。家长这里添的是堵,学生那里是更茫然。一方面,如果没有很好的就业出路和高薪诱惑,读书的意义何在?而另一方面,如果不以就业率和高工资来考量学生的质量、学校的水平和教育的功能,读书的价值何在?
利用扩招大兴土木,浪费资源
最近几年,随着大学扩招,一道新的人文景观出现在世人面前,那就是高等院校的大兴土木。教学楼、宿舍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甚至是大型超市,这样的格局和这样的建设,面对着的则是日益萎缩的学苗,是渐渐趋于缓慢的人口增长,还有,就是因为“新读书无用论”而流失的学苗等等。
一拥而上,一哄而起,比谁的堆儿大,比谁的摊子全,中国据说是最有智慧的高等院校,开始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教育基本建设”。
用不了多久,这种靠拍脑壳上马的项目就将保留出固有的弱点。过不了多久,在相互攀比中做大做强的大学,就会受到来自经济规律的报复。同时,因为学苗萎缩国家投资的紧缩和银行的市场化,那贷款盖楼圈地的钱,光利息一项就能将肥的拖瘦,瘦的拖垮,垮的拖死――倒霉的还是国家,花掉的还是纳税人的钱,浪费的是我们国家本来就十分缺乏的教育经费和高等教育资源。
不说那些在大兴土木中中饱私囊的败类,也不说因为集体腐败而殃及银行信贷,光说是那些盖起的大楼收不回投资这一项,就其实也是腐败,是渎职,是浪费,是对国家和社会责任的丧失。
学术造假,欺诈成风
上海一教授竟以假成果在光天化日之下去骗得巨额经费,还由此获得政治上的待遇和官位的迁升,说明了什么?
它说明学术造假,早已形成了一股阴风,甚至刮到了阳光下面,甚至就成了那阳光。
每年一度的职称评定,里面的外语替考成风,论文抄袭成风,请客送礼成风。每一次职称评定,就是腐败行为的一场大型运动会,人们在忙忙碌碌中,将大学教师的尊严合着小市民的诡诈,将最神圣的教师职业混同了投机取巧。
学术、学科带头人的评选,除了人为的标准和所谓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见不得人的就是两件,一件是花钱买版面发论文,另一件是“跟车科研”,一个人做的成果,六个人可以跟着坐车享受,于是,“署名”和“二、三、四、五、六”的“作者”和“研究”,就成为洋洋大观。
这些根本上不了台面的风气为什么能够流行?因为所有人都在这样做,谁不做谁就评不上,就是傻瓜一个。当所有人都参与造假,所有人都造假成风,为什么没有人出来制止?为什么不发明一种更好的方法来进行相应的评定?因为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里的领导,也是这么上去的。他们觉得这样很好,没有什么大的毛病。改革,没有必要。而且的确不好改于是不改也能混下去。
于是,从事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人们,就这样将极不光彩的事情不仅进行到底,而且招摇过市――最不合理,变得相当有道理!
收费不合理,层层卡学生
一任课老师,在考试前将考题卖到200块,学生们购者如云。舍财可以过关,不买题的一定倒霉,因为那老师出的题你根本答不上。然后是民不举官不纠,大家相安无事,共享太平。
一个辅导员,掌握学生的入党、提干和其他种种生杀大权,从此就靠学生、家长们的送礼就可以过上十分风光的日子,相信在许多大学里,这是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
保卫处,在校园里可以对任何违反校规的人进行处罚,其罚款金额没有法律约束,常常形成“小金库”。
而来自教务系统的“补考费”、“重修费”、“选修费”、“辅修费”等等不一而足五花八门的收费,成为伸向学生一只只罪恶的双手。
至于那名目繁多的收费是否入账?入谁的账?是否上税?上多少税?恐怕只有天知道,但当事人即学生却很少能知道。
天之骄子,成为罚款与乱收费的对象,掉到了地上最不干净的地方。
大学校园,成为藏污纳垢之所,成为龌龊的地方和腐败的温床,将大学里最弱势的群体――其实是真正的顾客和上帝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学风错位,培养目标迷失
如果大学发生了如此可怕的腐败,那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是什么样子呢?
“逃课”流行:学生不上课,上课不听课,下课不复习。基础课逃,专业课也逃。能逃就逃,不能逃想方设法逃。坐不住屁股稳不住神儿,浮躁得不得了。坊间流传“上大学不逃课的就是没弄懂大学的含义”。
“替考”成风:无论你将皮鞭举得高高,甚至以退学相威胁,替考就是根除不了。他们甚至还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准绳,将学校告上法庭。而法庭的判决当然常常是向着学生,学不教,校之过。
“小抄”成气:不抄白不抄,白抄谁不抄?学校都作弊了,学生们怎么能不抄?学校现在打击小抄了,但怎么能一网打尽?无论如何,要时刻准备着。能不能抄成?是个命运问题。想不想抄?是态度问题。
打架滋事,偷偷摸摸,回避责任,放任修养,忽视道德,荣辱不分。本来就处在青春期和世界观形成期的学生,遭遇了大学腐败的大环境,熏染了的是社会的腐朽风气在大学校园和高等学府里变型的、变态的和变异,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将发生怎样的错位呢?
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孩子们上大学后,已经从大学里就看到了腐朽和腐败,这对于他们认识社会有捷足先登的意义?
更令人忧虑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伟大使命和我们大学里实际能够达到的高度,相差的是越来越远了。
废品率高,丧失社会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显示,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真正签约者只有33.7%。有记者对2006年普通高校应届本、专科生的调查显示,已签约应届大学生中,47.1%的人签约月薪在1500元以下。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看到的是,国家的努力调整,社会的倾力相助,但我们看不到大学的反思,我们听不到高等院校的解决方案。
是的,即使是找不到工作,也不影响大学的招生,有什么要反思的?
理性地看问题,受到良好教育的人,有着良好的思维方式,具备过硬的谋生本领,拥有高明的处世能力,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理应远比没有受过教育的更有发展前景。而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和教育主管部门,真的能在培养目标上达到这种水平,大学毕业生怎么能如此“过剩”――从校门到校门的履历、从书本到书本的能力、从独生子女的自闭到开放社会的更挑剔――教育产品的质次价高,带来以读书无用为诉求的集体性讨伐。
这种讨伐,其实不会有什么结果。考大学,还是人们的第一选择。有限的大学和无限的对大学的需求,即使出的是废品,但里面也有良材嘛!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素质体现。高等院校,是国民素质提升的摇篮。而因为种种腐败的长期不得治理和清除,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是――当我们的毕业生不辨荣辱,不懂是非,不明优劣,不知好坏,他们被“毕业”的那些高等院校,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而当所有的家长们含辛茹苦地将孩子们交给学校,然后用自己辛劳所得去交纳那越来越高的学费之后,他们投资的回报是――道德不完善、人格不独立、是非不清楚和能力不健全的“半成品”和“废品”,中国的高等院校,有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也日渐深入人心,人们对自身的安全和健康越来越重视。安全的系数已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指标,安全专业人才更是我们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
作为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神圣使命和责任,其任重而道远。
但是,长期以来,全国安全生产的形势十分严峻,意外工伤事故居高不下,尤其突出的是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与当前的现实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是提高我国安全生产水平,扭转事故高发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
安全工程高等教育作为我国安全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之一,对我国的安全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安全工程的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仅有个别院校设“安全工程”专业。到1980年,全国也仅有4所院校设置安全工程类专业。目前,全国已有68所院校开设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但是,鉴于安全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必须重新审视我国安全工程的高等教育。
二、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中西对比
安全学科是一个管理学、理学与工程学、心理学及医学的交叉学科,所以,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均是必须的,但课程类别比例在中外专业教育方案中差别巨大。参看下页英国、美国和我国的安全学科对这4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的比例对照表。
通过研究和比较,我们可以得到如下认识:
(1)生源和课程设置基本思想不同
我国安全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是刚刚完成12年基础教育的应届毕业生;而西方国家安全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有工作经验或受过其他专业高等教育的成年人。
我国安全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思想是设置广泛的(或有侧重的)工程背景课、工程安全课程,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而西方国家的基本思想是设置大量的通用安全科学课程,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各个职业领域的安全管理人才。
(2)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和课程重点不同
英、美国家的方案中以管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心理学等为职业安全学科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有时辅以少量工程基础课程;而我国的方案以力学、电学、各类工程学为专业基础课。在安全专业的教学中,英联邦国家重视安全管理,美国重视技术方面的工业卫生问题,中国重视安全问题的工程解决手段。
(3)课程范围和课程稳定性、通用性不同
我国方案中的课程普遍没有涉及西方国家中常见的劳动关系(IndustrialRelations)问题,劳动关系实际上是雇主(或行业协会)、雇员(或工会)、政府三方间的关系;事实上有些国家的职业安全健康立法是三方协商的结果,也规定了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英联邦国家的方案在各大学之间变化不大,比较稳定,通用程度高,但工程技术性较弱;安全工程专业在我国开始的时间较短,教学方案在各高校之间变化较大,还很不稳定。
(4)课程方案的影响因素不同
我国许多安全工程专业设置在资源工程、环境工程及其他工程学院内,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教学方案中通用课程的比例;英、美国家在制定课程方案时常常听取工业界的意见,对学生就业极为有利。事实上,澳大利亚的六级安全中,高等教育层次准确地对应着工业界相应的安全职位。我国安全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机制尚在建立和形成之中,但目前很不乐观。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虽重视安全,但工业界的认识还跟不上,所以安全专业岗位在招聘市场上十分少见。
纵观发达国家的安全教育方案,安全科学方法论的教学远远多于工程技术教学内容,对安全管理水平的影响也就不难理解了。所以在目前的专业教育方案中加强安全科学方法论(俗称“大安全”)教学对提高我国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全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科学领域,工程技术手段仅是一个方面。所以,结合我国国情,有选择地吸收西方经验是有益的。
三、我国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现状
1、专业设置的局限性和培养目标的雷同性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安全专业覆盖面仍很窄。将学生培养成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目前多数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然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工程型安全人才,而且也需要管理型安全人才、理财型安全人才、社会工作型安全人才等。安全人才类型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安全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不是现在的雷同一致。
2、课程设置的低通用性,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上,设置了较多的工程技术类课程,降低了教学方案中通用课程的比例。例如,管理学、心理学、医学和法学方面的课程则很少。有些学校甚至没有该类课程。同时,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师,其知识结构侧重于某一行业的安全技术及管理,缺少安全科学原理、现代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3、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大安全”观
目前,全社会对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虽然有所提高,但仍有不少人认为搞安全艰苦、危险、效益差,还没有形成搞好安全的大气候,与我国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差甚远。各高等院校同样受到大气候的影响,对安全工程专业建设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还显不足,没有形成办学的合力。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大安全”观念,也影响了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工作。
4、学生课程负担较重,就业盲目性大
在安全工程专业建立的初期,各校的安全工程专业都带有很强的行业特点,如矿业类的一些院校则是以培养采矿行业的安全技术人才为主,化工部门的一些院校则是以培养化工行业的安全技术人才为主,机械部门的一些院校则是以培养机械行业的安全技术人才为主,等等。从而使其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某特定行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现在,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过分强调行业特点,在课程设置时增加了化工、消防、电气等专业的一些课程,有时怕顾此失彼甚至还安排一些工程技术类的课程,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使学生专业课程的负担相当繁重。即使这样,有时还感到不足,例如,建筑行业、保险行业的安全技术课程还需要增加,这必将进一步增加学生课程负担。
由于现代安全工程专业还没有解决其自身的特色问题,所以,在社会上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而不能得到社会上各企、事业单位的普遍认同,使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失去了强有的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上,它们不得不去和采矿、化工、消防、建筑等专业的毕业生竞争,这无疑对他们的就业是非常不利的。
四、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改革措施
1、加强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许多高校的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等课程往往是某工程类的专业教师兼任,象这些课程的教师均应是相关的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从这个角度来看,尚需大大加强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2、调整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求
政府教育主管机构应根据现阶段我国安全生产及安全人才类型需求的多样性的实际情况,克服目前安全类专业设置上存在的学科门类较为单一的问题,切实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由高等院校依据《高等教育法》,根据社会需求,自主设置专业,使安全类专业具有较为广泛的覆盖面,或在目前尚未有安全类专业的经济学科、医学学科和管理学科等学科中设置相关本科专业,来更好地满足未来国家和人民群众对安全和健康的需要。
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事故,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事故,其发生发展的规律都具有相同之处,因此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应多开些此类的课程。如安全学原理、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行为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风险控制与评价、系统工程原理等。
各高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培养计划,同时要考虑到新时期人才市场的要求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将安全工程专业办出特色,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宽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未来展望
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相关高校应以现代大学理念为指导,根据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以及企业的需求,不断探索课程设置,进一步加强课程群建设,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安全学科是一个管理学、社会学、理学与工程学、医学等相互交叉的学科,并且安全工作涉及许多领域。因此,未来高校对安全学科的专业设置应能满足我国安全生产和解决各个领域安全问题的需要,以及国家和人民群众对安全和健康的需要,并积极应对WTO挑战,开设国际公认的质量(ISO9001)、环境(ISO14001)以及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OHSMS)认证规范标准的课程,满足行政、企事业、中介机构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教育;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及其溯源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员指导下,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通过实际案例展开教学活动,组织学员进行学习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亲验性教学方法,它以学员为主体,通过引导,使学员主动观察、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存在的问题。案例教学法通过将典型案例引进课堂,通过讨论、分析,引导学员理解案例中的关键、疑难问题和隐含启示,或借鉴案例中的成功经验,或吸取失败教训,从而达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征与优势
作为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法给高职教育的专业课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拟真度高。因为教学案例都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精心挑选和精心设计而编写出来的实际案例,这样的案例既生动形象,又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有助于学员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是针对性强。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而通过对复杂案例的深入分析思考及归纳领悟,可以促使学员形成一套独特的思维方式,有效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启发性好。案例教学法所设计的问题一般来说都是虚虚实实,因此能够启发和诱使学员去深入思考,为他们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相比于其它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的互动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是教员讲,学员听,课堂以教员为主导。而案例教学法则是教员和学员一起,共同参与到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之中。以案例的分析为基础,通过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互动以及平等对话和研讨,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了师生互动的大课堂,有助于培养学员的批判反思意识和团体合作能力。
二是对能力培养效果更加显著。案例教学法总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通过各种各样的案例使学员如同身临了各式各样的实际情境,有助于提高学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学员直面教育实践的本领,培养他们对现实问题快速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
三是能更好地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员面前,将学员带入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像教员那样去做出反应,从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在不用深入实践的条件下就能获得接触并处理大量的实际问题的机会,并使之成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三、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真实性原则。案例必须取材于鲜活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实际,必须是指向现实事例的、而不是从抽象和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出的事实,更不能是凭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随意生产制造出来的文字产品。
二是典型性原则。在案例的筛选和设计过程中,必须选择与理论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案例,否则,尽管有时也可能会引发学员的兴趣,但由于太牵强附会和偏离主题,所以最终还是难以达到帮助学员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目的,对锻炼和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也是不利的。
三是针对性原则。要针对创新改造等关键问题和热点问题组织案例教学,要将新装备、新工艺、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等的学习寓于案例教学之中,激发学员产生共鸣,使他们自觉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这样教学效果将大大提高。
四是趣味性原则。一个精心设计的案例应该是贴近生活或贴近训练实际,或者就是从学员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所进行的一定程度的加工与概括。这样的案例才会吸引学员,促使他们不断思考,也才能使学员有话可说,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五是启发性原则。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总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决不能因为选择好的案例而背离了教学目的,那样岂不是舍本逐末了。因此,必须从教育和教学的角度去选取最佳事例,以起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作用。
四、案例教学法对教员的要求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其它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求教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式,不断提升案例教学法所要求的相应素质,这些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员课前必须做大量的备课工作。教员不仅需要熟悉案例,而且还要熟悉教材内容,以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注重教材内容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关性,做到融汇贯通,这样才能有利于精选案例和设计修改案例,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同时,教员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建立相应的案例库,以利于指导学员进行专题研究。
二是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员能够很好地驾驭课堂,做好课堂讨论的组织和管理。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员的主要作用是组织和引导,当课堂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时,教员必须善于营造气氛,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当课堂讨论过于热烈或出现紧张气氛时,教员又必须做出适当的穿插,以缓和气氛;甚至当学员的讨论出现海阔天空、离题万里的情况时,教员必须及时做出引导,以避免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
三是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员必须不断地进行反思。案例教学法虽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况且也不是所有的课程和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同时,要达到理想的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还必须提升教员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员在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不断地加以反思总结,并结合课程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运用案例教学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教学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领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面对如此发展迅猛的势头,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性、方向性的改革创新要求与重要举措,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面对机遇,迎接挑战,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急需的高技能实用性人才,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定位模糊、特色不明。多数高职院校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方面,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模式。因此,课程设置大多是以课堂教学和验证性试验为主,成为一种变相的本科的“压缩饼干”。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坚持认为,“高职人才培养不能按照‘学术型’的模式进行,决不能把高职办成本科的‘压缩饼干’”。
(2)教学基本建设比较薄弱。由于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在培养高技能实用性人才与本科“压缩饼干”模式之间不断斗争着发展,所以使得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文件建设、教材建设,双师型教师建设、专业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校企产学研结合机制的构建等推进缓慢。
(3)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高职高专院校还是沿用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仍以书本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理论讲授为重点。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就业后动手能力差,不能很快适应工作,难以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2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2.1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按需办学
针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市场联系紧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从市场需求中寻找生存发展空间。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适销对路的职业人才,不与市场接轨,离开社会需要,自身就无从发展。因此,高职高专教育一定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要从学科型转变为就业导向型,通过与社会结合、通过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校良性发展。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与社会需要零距离,使学生就业后就能熟练地进行工作。
2.2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应以技能和实践能力获得为主线来设计实践实训活动和理论知识学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结果不是若干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考试或考核通过,关键是职业岗位技能和能力的获得。为此,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都要做大的调整。对此,德国的项目教学法有成功的经验。它以一个实践项目为载体,以能力技能获得为主线,将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力训练融会其中,在项目中边实践边学理论,用到什么学什么,针对性极强,突出了理论的应用性,较好地实现了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总之,着力于能力的培养和获得,强化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坚持“实际、实践、实用”的原则设计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应用中掌握理论,这应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则。
2.3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探索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要做到这一点,仅靠和若干企业签订一次合作协议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合作互助、互惠互利的长效机制。能否建立这种机制关键是企业对合作办学的积极性。而企业的积极性来自我们的高职高专院校到底能为企业做什么?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求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教学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和学校的工作大家都实质性参与,科技助企,产学研实践助校,学校和企业活动彻底共通,资源和效益共享。有些学校通过自办企业或将企业引入学校,企业与专业互动共赢,找到了产业与人才培养的结合点,为地方经济多方位服务和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办学的结合点,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道路愈来愈宽广。
2.4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倡导选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员,把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5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教学水平。
3结束语
高职高专教育既处在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也处在尽快形成鲜明特色的关键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正确定位自身发展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有生.高职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3(4):43.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等数学
所谓案例教学, 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 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 将学习者引进教育实践的情境中, 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 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学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
案例教学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发生于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和法学院,之后案例教学法开始被应用于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在哈佛大学高年级的综合性管理课程中,有些教授甚至把案例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随着案例教学法在法学、军事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各个领域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其内容、方法和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和完善。尤其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和实施,培养出了大批杰出的工商界人才,使得案例教学法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先进教学模式。
高等数学是工科,理科,经管类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是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 对各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高等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许多大学生对它望而却步, 加上高等数学研究问题的手法与初等数学不同, 使许多学生不易入门,从而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大大降低。要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关键要做到两点,一是很自然的引进一些数学概念,最好从平时生活中找到概念的原型;二是要知道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在现实中怎么用。而案例教学就强调了这两点在教学中的应用。所以在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与课堂知识相关的简单“数学模型案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提出问题。在引进某个概念的时候,一定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入手,这样不会使概念出来的太突兀。从案例入手提出的概念,使之成为有源之水,接受起来很自然,对概念理解也相对深刻。例如在讲定积分的定义的时候,我们可以先从如何求由连续曲线, 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入手。
2. 分析问题。如何求曲边梯形的面积没有现成的公式可用,这是一个未知的问题,如何把这样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是问题的关键。我们知道,矩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而曲边梯形与矩形的区别在于高的变化。如果我们把底分成一些小区间,得到一些小曲边梯形,可以近似看成小矩形,从而算出面积近似值。分割越细,则近似值与真实值越接近,从而可以通过极限求出曲边梯形的面积。
3. 解决问题。分析完问题以后,引进相应的数学符号。从而可以得到曲边梯形面积的表达式为 这是通过一个例子给出了定积分的定义,还要把具体问题中的定义一般化。
4. 问题一般化。再举出一个求路程的问题,其求解思路与求面积一样,把求解过程一般化,就可以得到定积分的定义。
5.应用。给出定积分的定义以后,可以看一下定积分的应用,例如如何用定积分求经济问题中的收益流的现值与将来值,如何用定积分求解物理中的变力做功问题,液体压力问题等等。
在讲授高等数学中的经典的定理的时候也可以运用案例教学,用得好的话,可以使定理生动形象,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我们在讲授零点存在性定理的时候就可以很好的利用案例教学法。
1.提出问题。对任意给定的一个凸多边形,能不能找到一条直线,把这个凸多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2.分析问题。刚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觉着无从下手,我们可以先考虑正方形,正方形是可以做到的。做一条平行于两对边的直线,直线从一边开始平行移动,直线左边的面积,由零逐渐变大,到一半的位置时,直线左边的面积与右边的面积相等,再继续移动的话,左边的面积逐渐变大,最后变成整个正方形的面积,而直线右边的面积是相反的过程。我们把这两个面积相减,当差为零时,则直线平分正方形的面积。类似的想法用到上述问题中,考虑一条竖直直线从左至右扫过整个凸多边形,则凸多边形位于直线左边的那部分面积由0 逐渐增大为整个凸多边形的面积,直线右侧的面积则由最初的整个凸多边形的面积逐渐变为0。它们的面积差有负数变成正数,则应该存在一个点,使面积差为零,也就是存在一条直线平分凸多边形。
3.解决问题。引进相应的数学符号,若把直线左侧的面积记为,直线右侧的面积记为,则随着直线位置x在一个区间[a,b]内变化,的值由一个负数连续地变为了一个正数,它一定经过了一个零点,则在某一时刻一定有。
4.问题一般化。经过分析,上述问题就转化为一个连续函数在有限闭区间上连续,且该函数在两端点的函数值相反,则该函数在闭区间内部有零点。利用介值定理我们可以证明出该定理。
5.应用。给出该定理以后,可以利用它来证明方程解的存在性,这些理论上的东西。还可以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一块边界形状任意的蛋糕,若在蛋糕上取一点,能否过这点切一刀,使切下的2 块蛋糕面积相等?这些看似和数学毫无关系的实例,就这样通过数学建模的手段转化为零点存在定理来解决,从而被当堂所讲的知识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在高等数学中案例教学的优点可以体会到以下几点。
1.运用案例教学,能很自然引进数学概念,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使学生理解的概念是活生生的例子,从而使学习高数的门槛降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2. 运用案例教学,能使学生知道数学概念与数学定理在现实生活、工作中如何应用。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案例, 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 加深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 并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感觉到数学知识的用途,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用好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需要老师在课下好好准备案例,多想想如何把数学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从而可以提高老师自身的素养。从而达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效果。
4.案例教学的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能起到良好的很好的铺垫作用,为专任老师更好的上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运筹学中有最优订购模型时,我们在高数中的极值问题中就可以顺便讲这个模型,得到经济批量公式。知道这个模型的处理方式后,在运筹学中讲解其他相似的模型的时候就非常方便,学生接受起来就很容易。
5. 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 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坐在下面听,记笔记,很少有交流与沟通。从而使老师与学生之间有隔阂,学生害怕与老师交流,不利于老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而实行案例教学, 意味着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 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见解的机会和权利。这样必然有助于培养一种互相尊重, 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而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朝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各位领导、在座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在开始我的演讲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您的印象中,横向排列的红绿灯是红灯在左边还是绿灯在左边?纵向排列的红绿灯是红灯在上面还是绿灯在上面?我想在座的大多数人都不能马上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也许正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反映了我们对交通法规的重视吧。然而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举行本次比赛,我想主办单位及有关领导的目的就在于加大交通安全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从而使我们的交通管理工作进行地更有效更彻底。而我认为这一切的最根本保证就是您、我以及大家对交通法规的自觉遵守。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之而来的便是交通问题的日趋严重和交通管理手段及方式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如此快节奏的背景下,可以说从你到我、从司机到行人,每一个人都穿梭在红绿灯的交替变换中。红绿灯似乎成了现代交通的代名词。然而,也就是在这红绿灯下,多少克尽职守者倾洒汗水、多少粗心大意者飞溅鲜血;多少人为了他人的幸福实现了自我价值、多少人为了赶一点时间自毁了前程;多少热血青年在风吹雨打中奉献青春、多少亡命之徒在推杯换盏后命丧黄泉……人们就是这样在红绿灯下演绎着一个个属于自己的角色,演奏出一曲曲属于自己的生命交响!
2002年10月8日,在国庆节的长假刚刚结束,在节日气氛还未完全散去的时候,在幸福大道下班的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由西向东远远驶来一辆摩托车,年轻的母亲身后还有她可爱的女儿。就在车子即将经过幸福超市,就在女儿开心的笑声中,一辆由东向西驶来的夏利出租车在没有打转向灯的情况下,突然左转弯,尽管年轻的母亲已经在拼命的躲闪,尽管她已经很快地踩住了刹车,而不幸仍然在这瞬间发生了:只见这位母亲和摩托车一齐被撞了出去,女儿在受到重创后从车上跌落在地上。“我的孩子”,年轻地母亲很快从地上爬起,顾不得身上的疼痛,顾不得擦去脸上流下的血,喊着孩子的名字发疯一般奔向女儿。孩子的衣服已经撕破,脚上的鞋子已经不见了,可是书包还在女儿的肩上。听到女儿痛苦的,母亲连忙托起女儿,“妈妈,腿疼”随着一声痛苦的惨叫,女儿大声的说。此时,看到这一惨剧的下班的人们立刻围了过来,有的用手机帮助她们联系家人,有的拦住了肇事司机、记下了车号,还有的帮助拦车去医院。坐在车里的母亲,用力的托着女儿的身体,即使这样,汽车的一个个哪怕是轻微的颠簸,也让女儿痛苦的大叫:阿姨,您轻点开行吗?阿姨,您能快点到医院吗?我疼!年轻的母亲只能忍住眼泪,一遍遍地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最坚强了,坚强一点好吗?”看着孩子如此痛苦,自己却不能替她承受,甚至不能帮助她分担一些,我相信这一定是所有的母亲最不愿看到,也是最难过的事。而我正是这位不幸的母亲。
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女儿在医院拍片和小腿接骨时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仍然记得她痛苦的叫喊:医生叔叔怎么好象在锯我的腿,为什么这么疼?妈妈,你为什么非要骑摩托车带我,你不带我我就不会出事了!每次听到这些,我都是拼命地忍住眼泪,一遍一遍重复地说:是妈妈的错,妈妈不好,妈妈做的不对。是的,女儿没有说错,我国的《交通道路管理条例》规定,12岁以下的儿童不能乘坐二轮摩托车,而我却为了上班方便,而没有将法规真正地落实到行动上,总是抱有侥幸的心理,而正是这种心理却害了自己的女儿。
有人说过,动荡年代最可怕的是战争,而和平年代最可怕的是车祸。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全球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就相当于一个中型战争的阵亡人数。在我国人口三大死因中,交通事故排在第二位。仅天津市2002年共发生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0217起,死亡1218人,在我国每年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达四、五千人,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中小学生在交通事故中留下终生的残疾,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啊!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面对中国2亿少年儿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不仅仅是社会对您或我们这一代人的要求,努力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早日把这种观念在他们的心中扎根,才是刻不容缓。
高校档案利用模式直接反映了档案馆藏载体形式及档案管理水平,虽然各高等学校对教学档案利用的具体规定不尽相同,但总体利用模式大致相同。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学档案的利用模式及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严格制度性。制度是确保档案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和保障,各高等学校都以《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为依据,结合本校工作实际制定相关档案管理制度。例如:对于教学档案的查询利用,明文规定由利用档案者持本人有效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到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查阅档案管理制度允许范围内的档案资料,再由档案工作人员根据档案查阅利用内容,检索库藏、提供查询复印利用等相关工作环节,这是目前所有高校档案管理的共性之处。第二,利用人群稳固性。从高校档案的形成来看,教学档案占据了重要位置和重要作用,记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历程,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最真实有效的参考凭证。我们从教学档案的性质和功能来看,不难发现教学档案的利用对象一般来自三大领域:学校内部单位教师、学生个人、社会相关单位,其中前二者是利用教学档案最稳固的人群。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学生个人和社会,这是档案部门面临的新思考。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教学档案利用模式建设的对策建议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要求档案管理方式及利用方式、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档案工作部门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条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能快速地传递给利用单位或个人,笔者认为,可以从档案工作网络建设,建立工作沟通机制,建立信息反馈制度等方面进行探析,实现传统利用模式和现代网络利用模式兼容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利用机制。
(一)重视门户网站的更新维护。作为档案部门与档案用户连接的重要纽带,档案网站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把档案网站的更新与维护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进行。不但要公开档案接收、利用程序,宣传档案相关法律法规,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目录,积极公布档案工作最新动态,同时要加强与用户的交流信息,及时回答用户关于档案利用方面的疑问,主动引导用户的利用,把档案门户网站作为加强档案宣传的重要武器。
(二)加强与教学部门的沟通。档案部门要加强与教学部门的沟通,根据教学部门的工作实际,主动分析预测其利用需求,提供教学档案利用。要及时了解上级机关在不同时期和阶段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学校贯彻落实的措施和情况;经常主动地深入各教学部门,走访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有意识地观察和了解其工作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了解学校教学工作环节和活动过程的规律和特点。认真分析掌握上述这些工作对档案需求的可能性、规律性,主动地提供教学档案为学校教学工作服务。
(三)建立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制度。档案部门要建立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制度。在提供利用之外,要加强与利用者的沟通,主动跟踪后续工作。为了更好地做好利用工作,除对查阅档案的人建立借阅登记簿和利用效果登记簿外,对那些没有查到档案或没有完全达到目的的利用者也要进行登记。对这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哪些档案利用率高,哪些档案利用率低;查全率、查准率是多少;没有查到档案的原因是什么等等。由此可了解利用效果和各方面的利用需求,为我们的收集、编研工作提供线索,有的放矢地开展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