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2-09-13 11:12: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是完美的,然而在实践操作中,并不是我所想的那么美好。语文教材的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语文教材的博大精深,教学改革的深入等等,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项挑战,很多时候,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在教学中不断发现、研究、完善和创新,一步步地达到自己理想的教学境界。

一、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文学艺术,无论学什么东西,首先都是通过文学来理解的,也是通过文学来表达的,缺乏文学知识的人,无法做到通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不会举一反三,不会处理身边的事情和问题,找不到事情的奥妙所在……其实就是不懂得逻辑推理的人。当人们明白其中的自然哲理,自然而然就明白重视文学的重要性了。如果再让他们看看古今中外那些文人墨客,哪有得这种病的?就会更增加他们的重视度了。当人们认识上去了,都重视了,家长就会督促自己的孩子学习文学,孩子本身也会主动去学习文学,教师自然也会好好教了。可以说,提高认识,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有了学生的配合,教师才能在此基础上顺利展开教学。

二、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

信息科技的发展,已经遍及到各个领域,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教学领域,带来了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打破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并互相补充,最大程度地优化了课堂教学,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

以往的教学单靠教师的灌输式讲解,往往比较抽象,语文教材丰富的内容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一直是死记硬背地被动学习,渐渐对学习不再感兴趣,缺乏了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而多媒体是利用各种电教设备,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管理和控制,将多媒体各个要素有机集成,并通过交互界面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操作的新信息技术。

多媒体呈现了逼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课的人文性、工具性,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在学习《登泰山记》时,我精选了一组突破。

配以简要的介绍文字,制作在课件的开头,作为导入。学生为这些风格各异的著名大山的瑰丽景象所吸引、震撼,不少学生在啧啧惊叹中拿起了笔,在他们的知识宝库里又添下了一笔对大自然伟大神力的记述。

多媒体强大的视听功效,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神经,更符合学生的感性认知规律,通过直观生动的电视画面反映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复杂为简单,大大缩短了学生与学习、欣赏和应用内容的感知距离,有利于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这是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所无法比拟的。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经典文章,都很适宜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声情并茂、情境结合的多媒体所提供的环境中学习,更利于他们正确朗读,形成语感,增进对文章的理解。例如,教学《春》时,我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一边听多媒体的朗读,一边欣赏春的画面,效果自然比教师范读或单纯地听录音朗读要好得多。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教学功底要扎实,而且要有着丰厚的文学底蕴。在课堂上博闻强识总能带给学生美的熏陶和享受。比如,课文中穿插历史小故事、举一些幽默的事例可以吸引学生。而且,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语言精练、幽默,板书清晰有条理,学生喜欢听课,教学成绩自然也不错。在课堂下,教师的博学多才能解决不少问题,课间我们常常能见到教师身边围着不少学生,而那些学生中不仅有问语文问题的,还有问英语或化学等其他科目问题的,实在让我们惊诧。就是同事间偶尔聊天,这样的教师的话语也常常能一语中的、抓住要害,又或引得大家开怀大笑。

教师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不能拖延,敷衍。尤其是现在教师们往往一个人要带好几个班,学生多,任务重,更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我有一位同事,她总是认真地备课、上课,忘我地批改作业,她的桌面每天都有一摞摞堆积如山的听写本、作业本、练习册,这一座座小山常让她没有时间抬头,经常牺牲午休时间,甚至晚上回家后还要挑灯夜战。

教师要把爱献给每个学生,让爱的雨露流进学生的心田。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朴实的、无私的。比如,我每天都早早来校,督促学生早读,观察学生的状况,一旦发现有没到的或身体不舒服的学生,马上通知家长,及时解决问题。课间,我总爱多留在教室一会儿,跟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学习或生活上的问题。中午午休时,常去教室关心学生。长此以往,我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密切,交流增多了,关系非常融洽。

篇2

下面我就我的语文的实习教学实践来谈谈我对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和感受。

我认为要把语文教学搞好,主要要把三个环节做好,其包括:课外准备、课前备课、课堂教学。

一、 课外准备

这是整个教学活动必要的前提。它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作业和试卷的批改和课外的师生交流、。

首先,作为语文教师,先要把自己的语文这一学科教学搞好,积极钻研,对自己所从事的具体教学科目必须了解透彻。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大纲的掌握、对教材的熟悉、对辅导资料的深研,并且应该广涉与自己教学相关的书籍和报刊资料。在广涉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对重要的资料进行必要的整理。只有在自己的脑中和手中掌握大量的资料后,才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用相关的知识,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兴趣,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其次,作业和试卷的批改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直都听以前的语文老师说:语文的作业评改,尤其是作文的评改,是一件十分麻烦而且辛苦的事情。经过的自己的实习,也证明了这一点。

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和试卷的仔细修改,可以了解他们对自己教学内容掌握的地步,以备下次授课的时候重点提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可以从中间发现许多细小又重要的信息。

我在廉江二中的实习过程中批改最多的是作文。在作文的批改中,我不仅注意她们在句法、词语、结构等方面存在的缺点,有时还会在他们的作文中发现、了解到他们的思想状况的变化,

再次,课外的师生交流是辅助课堂教学必要的手段。根据我作为学生时候的感受,我觉得如果以为带课老师只是每天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后,拿起书本转身离开是很不正确的认识。在课外教师与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交流,一方面可以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可以了解他们的水平,了解他们的需要。在我实习的短暂一个月内面我有机会就和同学们在一起,深入他们,了解他们的水平和他们对我教学的意见。

二、 课前备课

课前备课主要包括如下几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备课以及对学生的备课。这三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以了解学生为前提来进行。

教学内容的备课是课堂教学主体的准备。对于即将要讲的课文,教师就必须对课文熟识,要训练他们说的能力就老师也必须以身作则,教学内容脱口而出。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对内容有充分的了解。教学过程的备课则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准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自己教学的过程,处理得当就是教学的艺术了。教学过程的备课和教学内容的备课是紧密相连的,对于具体的课文,我们需要有不同的教学过程。

对学生的备课也是课堂教学操作的准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包括他们的视野和他们的学习水平。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问是个很好的教学方式,如果我们盲目的点学生回答问题,往往适得其反。提问要注意提问的科学性、合理性,要根据具体学生的学习水平来点人回答。这些都是我们要在对学生的备课中必须做到的。

总的来说,课前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准备,对整个语文教学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影响甚大。

篇3

一、不断学习,总结经验

社会在发展,对语文教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当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在工作中,我以领导下达的任务为中心,努力做到和各位老师和谐相处,学习她们的长处和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平时遇到工作中有什么额外任务,只要自己力所能及,会和其他教师一起加班加点,及时完成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关心孩子,热心工作

“爱”是无私的,也是做好语文教学的前提,自从我担任了语文教师以来,我是用心诠释着“爱”,这使我在工作中有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心,关心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只有热爱了,才会去追求,才会不断进取,才会得到家长和孩子的信任。

三、密切联系,增进家园互动

在单位共建方面,我们知道要搞好工作,一定要家长的配合。平时,我能热情对待每一位家长,注意和家长沟通。了解一下学生在家的表现或关心一下学生的身体情况,家长都感觉非常温暖。我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认真听取家长建议。让家长正确了解语文方面的教学内容,了解孩子的一日生活,并向家长提供一些正确的语文方式信息,一起探讨一些现实中的棘手问题,建立了和谐信任的家园关系。

日常生活中,我用真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多么爱他们的,就像爸爸妈妈一样可亲,愿意蹲下来把自己当成知心的朋友来看待。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平等、宽松、和谐、关怀的师生关系。

有的学生在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差,我加倍细心关怀、呵护,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甚至学生出汗了及时为他们擦汗,垫上干净的毛巾。晚上,勤查床。到了冬天,天气干燥,让学生多喝水,问寒问暖及时提醒学生添加衣服,甚至帮助学生把衣服穿好。

篇4

多一份反思,多一些进取

法国最著名的牧师纳德 兰塞姆聆听过一万多人的临终忏悔,他说,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每个人最后的反思,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把反思提前几十年,做到了这点,便有50%的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我们的教学中,多一份反思,或许会多一份清醒,多一份进步。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那我就谨以我个人的一些想法谈谈我的认识吧!我觉得我的反思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情感的把握,二是对于技巧的运用。

  一、情感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人们在与任何事物的接触中,总是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并非无动于衷,常常会产生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热爱或厌恶,欣赏或遗憾等态度体验。教学活动是具有强烈情感因素的行为,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滲透其中,特别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我们教师能否发挥情感因素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这就使我想起了教《只拣儿童多处行》时的情景了。那是开学初,我满怀欣喜与信心,拿起课本走进教室总是一脸灿烂的笑。孩子们见我开心,自然就放松了不少。上课时,孩子们情绪激昂,不时有精彩的回答博得阵阵掌声。而我,也把自己当成了孩子,我们这群孩子和书中那群孩子已经混在起了,我们这里的春光和书中那春光也已经连成一片了。我们因那美丽春光而越发欢唱活泼,那美丽春光也因我们才更加生机勃勃!我沉醉在此景此情之中,随即抛出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迫不及待。突然,我发现调皮大王小勇正在和他后面的同学兴奋地窃窃私语,我顿时火冒三丈,脸色晴转多云,冲他霹雳一声吼:“闭嘴!”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只见小勇像扎破了的气球一样,整个人都泄气了,他双眼发呆,眼里尽是受伤的神情。而其他孩子呢,也都不吱声了,他们同情地看看小勇,又怯怯地看看我,高举的小手都偷偷蜷了起来。我的心一下子疼了起来,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感到悲哀。从那以后我就意识到,教师的情感不仅仅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溶情于文,更是对学生的爱和尊重呀!

  二、技巧

    教学技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练成的一种高超的本领,是教学艺术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教学机智的组成部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强调教师要学会教学技巧,他认为只有在学会用15种至20种声调来说话时,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声音上做出20种风格韵调时,才是一个有技巧的教师,才能够胜任教学工作。

    当前,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花样翻新,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充满精彩的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课堂上学生秀出真我、畅所欲言、自主探究,气氛异常活跃,但是,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语文课堂教学还如从前一样——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学生语文素养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有效”日渐成为评价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关键词。我们教师只有从语文学科的内在规律出发,努力寻找并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才能避免以往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篇5

1.用微课弥补语文教材资源的缺陷。小学语文课文内容丰富,涉猎各个方面知识,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教师应该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始终带给学生惬意、温馨和灵动,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感悟。但由于教材设计有时候与学生的阅历相去甚远,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很大障碍,而微课,却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如在学习《葡萄沟》时,学生没有去过新疆,对新疆的异域风情兴致盎然,特别是对葡萄干的制作过程非常感兴趣。课本没有插图,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就制作了一段“葡萄干制作过程”的微课:“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周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制作流程清晰再现,加之同步解说,学生一边听一边看,终于明白了葡萄干的制作工艺。有的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特别强,还提出问题:我们这里为什么不能做好吃的葡萄干?投石问路,激起千层涟漪,学生畅所欲言,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爆发出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微课,简单高效,弥补了语文教材资源的不足,打造出了有特色的高效课堂。

2.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其从以往抽象、枯燥难懂的学习内容中释放出来,并利用信息技术的形象化、具体化特征让整个教学内容变得更具有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时候,我们可在网络上下载视频、纪录片及制作多媒体课件,对这些地方的气候、环境、动植物生长情况进行介绍、展示,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小兴安岭。利用信息技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3.开展书法教学,增强孩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汉字,是我们祖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方块文字。它讲求规矩、匀称,其中蕴含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特别是毛笔书法讲求的刚柔相济、轻重缓急、虚实相生、抑扬顿挫。在平时教学中大力开展书法教学,既能让孩子从中领略中国汉字、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书法艺术,更能不断规范孩子的书法品质、书写习惯,让孩子在艺术中领悟人生哲理,陶冶情操,以便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把书法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写字教学,能增强孩子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培养孩子写字,表面上看是教学的一部分,从本质上看,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周周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使得孩子更加喜欢语文,从源头上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写字教学中,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细心的学习态度,渗透对汉字的热爱,激发孩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陶冶孩子情操及培养审美能力,教育孩子在写一手漂亮字的同时,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责任感、自豪感和正义感。

4.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采用游戏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一年级的学生则刚刚从幼儿园走进学校。一进入小学就要认记这么多生字,确实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识字教学本身枯燥乏味,再加上课时安排又紧,使得识字成为孩子学习上的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小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模仿、游戏等。因此,根据少年儿童身心特点,在识字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满足其心理需要。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的娱乐、学习、交往和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等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幼儿游戏的主要特征是:自主的、愉快的活动,对儿童认知发展有重要作用。游戏是儿童认识周围环境、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儿童通过游戏发展感知觉、思维和解决问题等心理活动,通过游戏发展想象力、创造能力,游戏还可以培养儿童的意志力、纪律性和协作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儿童还具有学前儿童的特点,在知觉过程中,无意性仍然表现得很明显。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通过观察发现,小学一年级儿童观察童话或标本、实物的时候,常常容易离开观察的目的而把注意力分散到次要的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儿童往往只注意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感知过程常常受情绪或兴趣的影响,感知一个与自己的经验和兴趣相符合的事物的时候,可能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反之则短。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5.充分挖掘文本资源,深入研读文本,对文本有深刻见解。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桥梁、是纽带,是发展成长的阶梯,旨在引起学生的认知、分析、理解、反思、批判和意义建构,而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收的对象和内容,更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它的利用、挖掘全面地发展人。所以教师要走进文本,融入文本,提炼精华,把握要旨,读薄教材,提炼出学科素养、能力提升的关键点,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以一当十。怎样做到挖掘文本资源,深入研读文本,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文本究竟说了什么,即体会编者意图;二是文本想要说明什么,即体会作者意图;三是文本能够说明什么,即了解多种解读;四是文本应该说什么,即体现个人见解,对各种意图、各种理解进行选择、整理、融合、优化,呈现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再确定恰当而又准确的教学目标,在次要内容上删繁就简,“减肥瘦身”,去伪存真,在重要内容上层层推进,在螺旋式反复中提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破解文字密码、逻辑密码、概念密码、规律密码等,以求一石三鸟,事半功倍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篇6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127―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近年来,微课以其时间短、内容精、容量小、情景化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在对微课的不断认识和学习中,笔者发现,微课的全新教学理念必将为师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它将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实施微课有哪些好处”、“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好微课”成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实施微课的好处

1. 实施微课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低年级的学生接收知识慢,且注意力容易分散,一个知识点需要教师不断去强调。微课教学时间短,5~8分钟,最多不超过10分钟;教学内容也少,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明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微课教学,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可以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

2. 实施微课能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微课课例简单,学习内容与目标单一,节约学习和研究时间,教师可以从中受到启发,有些甚至可以照搬或者迁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微课的制作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从选取课题,到设计内容,再到知识讲解、总结及后期的制作,这一系列环节下来,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提高了教师知识讲解与总结的能力,同时更快促进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跟上并赶超时代的步伐,最终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长,促进发展。

二、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好微课

1. 学生课外利用。

(1)课前自主预习。由于微课时间短、内容少且针对性强,适合语文科目的自主预习。如,教学《口耳目》一课时,要让学生了解象形字演变成汉字的过程,我们可以巧妙借用《口耳目》的微课程,生动地向学生展示象形字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象形字演变的奇妙,从而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课外自主巩固。微课注重方法的传授,即“授人以渔”,学生存在的疑惑可以通过微课辅助解疑。正因为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所以,省去了观看整体知识点讲解的时间,可在短时间内获得知识要点。如,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中就有标注自然段或小节,有时候一句话就是一个自然段,但学生不知道怎么来分,这时候就要借助微课《标注自然段(小节)》,通过常见自然段、特殊自然段的展示,让学生掌握分辨自然段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 教师课中利用。微课的课前使用一般用于情境创设、导入新课等。如,在教授《早操》一课时,为创设情境,可制作《美丽的早晨》,内容涉及清晨美景、荷叶上的露珠、蜜蜂采蜜、小朋友跑操等情境,让学生在感受清晨美景的情境下学习课文,对后面课文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课中使用涉及到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以是知识理解,也可以是巩固练习。如,在教学《远行靠什么》一课时,课文中涉及到交通工具从古到今的演变,罗列较多,许多交通工具学生没有见过。为了让学生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可以制作微课《交通工具变形记》,让学生通过视频讲解,了解交通工具整个发展过程,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也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

篇7

梅江小学 刘红红

小学中年级是义务教育进入第二个学段的起始年级,学生已从幼童时代进入了孩童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开始萌发。接受新信息的能力也在增强。对一些问题升始有了自己独立的理解,甚至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在文化知识方面,他们有了第一学段学习的积累。语文教学如何抓住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特点进行课堂教学,使他们成为有一定阅读能力的、能与人大方交流的、会正确表达思想感情的、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辟一条新的教学途径。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知识灌输,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导致学生机械接受、死记硬背。教师主导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缺乏自主性,严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课前预习,课前搜集。

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必须立足于开放,即意味着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整个社会的回归,才能适应当今飞速的信息时代。新课标也给提出了要注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课前搜集信息,让学生在探索中主动学习,能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手段。搜集的信息,一方面是与课文主题相似的文章,另一方面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背景材料及其它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㈠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去与课题或文本碰撞,从而引发学生对文本的猜想,形成阅读期待。

㈡ 初读课文,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步:先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2遍,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教师出示课文难读的,易错的词语全班指导,扫清读书的障碍。

第二步:交流朗读课文情况。一般以指名读书为主,检查中下等学生读书为主要目标,随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第三步:指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己先想一想,再与同桌商量商量,用一至两句话来描述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然后写在课本上,最后交流。

第四步:再次让学生浏览课文,对全文进行质疑,确定课堂学习的目标。

三、精读课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体验

围绕话题,选择重点,以多种形式的读为基础,引导学生发现段、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步步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把课文语言初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这一步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在此环节中,教师要紧扣文本的主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研读,调动学生的认知、想像和情感,含英咀华,细细揣摩、体味,不断深化对文本主题的认识。同时依据课标对不同学段拟订的教学目标,结合文本的特色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文本阅读训练项目,同步凭借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习得一些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阅读积累。

要根据文本的特色来确立文本主题。文本主题确立后,教学中要围绕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整合文本信息,抓语言文字训练,优化教学环节,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文本对话,形成情感碰撞,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落到实处。在精读感悟中要以读书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在读书中感悟,在感悟中培养读书能力。以读为本,自主阅读,以读代讲。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如默读、个别读、齐读、竞赛读、快速读、分角色读、听录音读、教师范读、自由练读等等,并且注意培养阅读技巧,使学生在读中生疑,读中释疑,读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四、回顾全文,形成积累,启发感悟

在学生熟读全文的基础上,摘记优美词语、背诵精彩段落。阅读教学要以读书训练为重点,教给读书方法,注重读书质量,扎扎实实地落实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平心静气地读、整体联系地读,步步深入地读;因此,要做到活记乐背,主动积累,熟读成诵,水到渠成,坚决扭转和反对唱读课文的现象。

五、课堂总结,激励实践

篇8

徐怀琴

2014年2月21日下午,我们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在一小培训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张主任那精辟的教材分析、可行的教学建议、激烈的教学讨论不时地在脑海里浮现,那精彩的教学情景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参加本次活动的体会,那就是受益匪浅。

1、在本次培训中,主讲老师从拼音与识字教学、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几方面的教学建议中,使我对人教版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教材培训建立了一个平台,同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对新教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老教师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旧的教学理念碰撞与融合的机会。

3、讲授新教材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材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材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4、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老师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