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户外运动总结8篇

时间:2022-04-26 02:10: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户外运动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户外运动总结

篇1

摘 要 户外运动是体育运动开展的最佳形式,通过充分利用户外空间与环境,体育运动的效果往往能够达到最大化。而同时户外环境的变化、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干扰等也会给户外运动造成一定的风险,如何有效的进行户外运动风险管理,对于户外运动的有效开展有着显著的意义。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对现有的户外运动风险管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关键词 户外运动 风险管理 研究书评

有效开展户外运动风险管理,不仅要梳理清楚户外运动存在的主要风险,并要对风险管理的主要原理与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究,进而从风险的根源进行有效的防范与管理,保障体育户外运动安全有效的开展。近年来,大量学者对于户外运动的研究逐步的深入,对于户外运动的风险以及风险的管理有了更加明确的界定,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将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可以更好的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吸收并加以利用。

一、户外运动风险归纳

对户外运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是对户外运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的界定以及明确的归纳,进而为其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前提指导条件,并为风险的预防提供方向性的指导。现阶段户外运动风险界定往往从风险的定义、风险的特征以及风险的归类来进行。

(一)户外运动风险的基本概念

吴全岗(2015)就指出,户外运动的风险就是户外运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活动结果与预期不一致的可能性。因此对于户外运动风险的界定不是仅仅局限于运动伤害这一方面,由于不确定因素造成的预期结果的偏差也属于户外运动风险中的一种。由于户外运动参与的人员不确定性、外部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以及外部人为或者自然突况的不确定性,户外运动的开展存在运动安全、活动开展受阻、运动目标偏差等不确定性,这就构成了户外运动的风险。

(二)户外运动风险的基本特征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户外运动风险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风险的客观存在性,由于户外条件以及户外不确定因素的客观性,户外运动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开展户外运动过程中,组织人员只有主动避免或者是被动防范来防止风险的产生。二是风险的不确定性,户外运动受到人为与自然环境等不确定性的因素影响,每次户外运动的开展也面临许多的不确定性。三是风险的相对性,虽然风险存在客观性与不确定性,但是由于户外运动参与者防范技能、个人经验的不同,对户外运动风险的评价以及应对也存在着相应的差异。四是风险的双面性,一般来讲风险的产生往往会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如果户外运动风险在一定的可承受范围内,风险的产生反而会进一步提升运动的实际效果,并由于挑战的产生而给运动人员带来更多的乐趣与惊喜。

(三)户外运动风险的基本归类

通过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户外运动风险主要包含人为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和其他风险三类。人为风险主要是由于人的不确定性以及外界人为因素对体育运动所造成的影响,包含参与人员基本素质不达标、运动环境的人为破坏、人为干扰等因素。自然环境风险则是在户外运动时由于自然气候、地貌环境等因素给户外运动造成的挑战等。其他风险则是由于一些混合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风险,主要是人为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二、户外运动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

户外运动风险有效归纳的前提下,不少学者就风险的定义、风险的特点以及风险的类型提出了相关的风险管理方法。通过文献的调研,现阶段对于户外运动管理方法主要从风险管理的流程来进行归纳总结,包含风险的预测与评估、风险的防范以及风险的处置等环节。

(一)户外运动风险评估与预测

户外运动风险评估与预测主要是结合现场环境以及户外运动的总类来进行,通常,在户外运动开展之前,组织者会会结合运动场地的自然环境,附近居民的活动以及当天的天气预报等总结出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按照风险的总类对出现的风险进行归纳,以对风险的防范程度进行一定的评估。通过风险评估与预测,户外运动可能遇到的突况如下雨、交通事故、人员受困等都能提前的进行预防,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造成的损害也将大大的减小。

(二)户外运动风险的防范

户外运动风险的防范以户外运动评估与预测以及基本户外运动的防范准则为依据,一般发生在户外运动开展之前,少部分防范管理如特殊环境处理等工作发生在户外运动开展过程中。户外运动风险的防范主要包含环境的识别、装备准备、信息防范等工作,通过环境的识别,户外运动人员能够提前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防范,风险应变性大大提高;通过装备的准备,户外运动工具更加的充足,风险处理的能力以及便利性更高;通过信息的搜集以及与指挥中心、救援中心的及时通讯,户外运动风险救援时间能够被大大的缩短。

(三)户外运动风险的处置

户外运动风险的处置则侧重于户外运动风险现场管理,在充分的风险评估与防范前提下,户外运动风险处置的效率以及效果将会大大的提高,但现场的突况往往会和预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关应急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现场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人员的互动以及外界信息的及时传递仍然对参与人员应变能力、风险处理经验等提出巨大的挑战。

三、结束语

户外运动风险往往由人为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以及综合因素造成,户外运动的风险也存在客观存在性、不确定性、相对性和双面性等特征,因此对户外运动进行有效的界定与归类,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大大提升户外运动风险管理的效果。户外运动风险管理则主要包含风险的评估与预测、风险的防范、风险的处置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全岗,陈辉,张亮.户外运动风险管理概述[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5:1738.

篇2

随着户外运动的规模化发展,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也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制定完善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水平,减少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为户外运动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1.1、应对危机的主要选择

近年来,我国户外运动的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由户外运动引起的人员伤亡事件也不断发生,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考验着参与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同时也考验着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水平。就目前而言,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还存在一定缺陷,关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更是不完善,从而导致户外运动发生突发事件后,无据可依,而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制定、完善,能为突发事件处理提供指导,使其成为应对危机的主要选择。

1.2、提高危机处理能力的重要方式

对于危机,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防患于未然,但是对于危机事件,处理和防范本身是一个量变对质变的过程,对于危机的应对,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本次危机,更是为了提高下次危机的防范能力。对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能使得户外运动突发事件更加系统、规范的处理,并对每次突发事件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实现户外运动突发事件被动应对到主动防范的转变。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引起人员不幸身亡,其主要原因是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发生后,没有相应的危机处理能力,对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应对缺乏规范指导,导致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实质性问题得不到解决,只有制定完善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才能全面提高危机处理能力,降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引起的损失。

2、我国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2.1、户外运动危机意识不强

当前我国户外运动危机意识普遍比较低,我国的户外运动虽然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但真正兴起在最近几年内,到时人们对户外运动的认知仍停留在最初的阶段,忽略了自然变化对户外运动的影响,对于户外运动危机观念更是少的可怜。另外对于户外运动的参与者,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必要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而户外运动的俱乐部,也大多以盈利为目的,过于注重户外运动活动组织,忽视了户外运动危机,从而增加了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发生率。

2.2、户外运动应急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对于户外运动应急管理组织结构,其本身是建立在户外运动突发事件上,在我国户外运动属于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管理,并没有针对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制定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这就导致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发生后,缺失专业的指导。同时,在发生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后,并不能派遣专业的救援队伍进行突发事件处理及人员救援,这就对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处理效率造成极大的影响。

2.3、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机制不科学

目前,我国的户外运动管理的相关制度仅仅是针对户外运动俱乐部、教练技术人员、出入境户外运动等制定的,并没有系统性的制定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管理机制,而关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也是参照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和群体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确定的,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处理,从而导致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处置缺乏规范,影响了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

2.4、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救援措施不专业

对于户外运动,其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对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救援有很高的要求。在进行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时,不仅需要救援人员有专业的救援知识和救援技巧,还需要有科学的救援设施、通畅的信息交流等,这样才能保证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活动的高效开展。就目前而言,我国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救援体系并不专业,很多时候需要户外运动参与者自主救援,或者依靠当地的民警进行救援,其救援知识、水平较低,救援设备落后,从而对户外运动应急救援造成一定影响。

3、我国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

3.1、构建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原则

在构建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时,必须遵守以下几点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就是为了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因此,在构建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2)快速反应原则,对于突发事件,必须做到快速响应,有效组织,因此,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必须快速响应,反应迅速,从而降低损失。(3)专业处置原则,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往往与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在处置户外运动突发事件时,必须由专业的队伍进行,实现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专业化处置,以此提高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

3.2、户外运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

对于突发事件,往往是由于多种因素累积在一起,在特定的诱导因素下爆发的,因此,应对突发事件的最好措施就是将这些因素或者诱导因素消除。为全面提高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必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并加强危机教育,提高户外运动俱乐部、参与者的危机意识,并制定完善的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全面、准确的应急管理信息,避免因信息不通畅,造成损失。

3.3、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构建

对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首先要建立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对户外运动突发事件进行统一指导,快速控制危机,处理危机。其次,要及时公开突发事件的最新动态信息,在网络时代下,信息传递十分迅速,只有公开突发事件的最新信息,才能避免谣言的产生,为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民众支持。再者要,鼓励非盈利机构积极参与事故救援,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实现灾害共同治理、共同化解。

3.4、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善后修复及评估机制的构建

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临时性,不同地区的救援要求有所差异,因此,要注重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善后修复,首先要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以此提高各个区域救援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救援能力;其次要明确危机事件处置后的工作目标,立足长远,总将事件,加强预防,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恢复正常工作。另外,要制定相应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评估机制,对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分析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并不断总结,全面提高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

4、个人建议见解

篇3

关键词:户外运动;市场需求;户外俱乐部;户外产品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走出城市,走向户外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节假日走向户外,走进自然,并自觉地与运动健身相结合起来,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户外运动热潮。户外运动的定义众说纷纭,大体可总结为,“在自然场地(非专用场地)开展的一系列体育活动都可称为户外运动”。其中包括山地户外运动、海岛户外运动、荒漠户外运动、高原户外运动、人工建筑户外运动。目前,学者对于我国户外运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部分成果,但是针对新疆户外运动市场的研究还比较缺乏。为此,我们对新疆高校及户外运动从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消费者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32份,回收率为97%。本文通过统计处理获得了户外运动参与者的基本数据,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新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户外运动产业的市场构成

户外运动产业是由户外运动经营市场和户外运动用品市场构成。户外运动经营市场顾名思义就是以经营户外运动项目的拓展培训公司和户外运动俱乐部等构成,他们主要提供的业务项目有:野外拓展、场地拓展、登山、野营、穿越、攀岩、漂流、野外生存、自行车旅行、滑雪、定向和骑马等。而户外运动用品市场是指生产、销售户外运动相关用品的企业和公司,生产销售包括帐篷、睡袋、背包、垫子、照明、炉具、餐具、燃料、水具、防护药品、食品、休闲用品、户外服装、滑雪服装、帽子、手套、登山鞋、户外运动袜、攀岩用品、户外工具、雪镜、太阳镜、骑行用品、户外书籍、地图等产品。有时经营市场和用品市场也会出现混杂的情况,比如户外运动俱乐部也会销售一些户外用品,而户外用品店也会组织野营、登山等经营项目。

二、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现状

1.户外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

户外运动最早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德・索修尔、巴尔玛等人成功登上勃朗峰成为世界登山运动的创始人。从此,陆续一些户外运动星星之火的开展起来,马上就有了燎原之势。户外运动传入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2009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期,更多的户外运动俱乐部也在这时相应成立。截至2011年,我国大陆共有在册的户外运动俱乐部260多家,经常参加户外运动的爱好者上升至5万人,全国户外运动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2.国家对户外运动的大力支持。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的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成立了户外运动部,专门负责户外运动的竞赛和行业规范的制定,还相继出台了《户外运动俱乐部资质认证标准》和《户外运动俱乐部技术等标准》,此后,又陆续加大了户外运动技术培训和资质认证力度,对从业人员和机构进行了规范化管理。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将“山地户外运动”列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

3.新疆地区户外运动的经营状况。

新疆素来都有“户外运动的天堂”之称,一方面说明新疆的户外运动地理条件资源丰富,另一方面也说明新疆户外运动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

三、户外运动的兴趣需求

1.对户外运动的兴趣调查

要反映出调查对象对户外运动的兴趣,首先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参与次数;对户外运动的了解、关注程度;参与热情,也就是是否有参与户外运动的意愿。如图①所示。

图①(1 每月一次 2每月两次 3 每月三次以上 4 不固定 5 一次都没有)

图①中所示,频率每月一次的占总数的127%,每月两次的占151%,每月三次及以上占172%,不固定的占509%,一次都没有的占41%。从这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调查对象都参与过户外运动,而且多次参与户外运动的比重也非常之高。同时,在本次调查中,大多数调查对象对户外运动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而且都有参与户外运动的愿望。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得出,人们对户外运动这个新兴崛起的运动项目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具有相当大的群众基础,这对新疆户外运动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对户外运动项目的需求调查

本次调查还对调查对象的参与项目进行了了解,如表①。

如表所示,人们参与的户外运动项目主要集中于登山、野营野炊和徒步旅游,之所以这三种户外项目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总结主要原因是这些项目出行简单,对场地、装备都要求不高,难度、危险度都不是很大,比较舒适和休闲,适于大部分人的需求。

四、户外运动用品市场需求分析

1.户外用品的价格定位

本次调查还对户外用品价格的满意度进行了考查,用以体现本文对户外运动市场的全面了解。如图②。

图②

结果表明,在大多数人看来户外用品的价格定位偏高,满意度只有7.9%,通过作者对用品市场的了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户外运动装备是针对特殊要求而生产制造的,都具有一定的功能,而要达到这种功能的良好效果对生产技术的要求就非常高了,同样户外装备使用的也是高科技材料,所以制造成本就比一般服装、用品高出许多。再者就是相关部门对户外产品的价格定位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很多定价都是虚标的很高,也就是说其中的利益巨大。

2.购买户外用品的人群分类

户外运动属于文化奢侈需要,是能无限扩大的需要类型,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面对这个庞大且复杂的市场,企业只有选择其中某一部分需求加以满足才不失为上策,所以首先要按照消费者的一定特征,对市场进行细分,以此来确定目标市场。

细分消费品市场有4个变数指标,分别是地理变数、人口变数、心理变数和行为变数。“产品需求”是消费者的心理变数,“购买力”是消费者的行为变数,按“产品需求”和“购买力”,将新疆户外运动消费者进行分类。

第一部分是低需求、低消费力者:对户外活动缺乏基本认识和经济能力,认同、接受力低。这一群体包含2类人,一类中低收入者是这个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活费余额在500元以下,他们的生活依然维持在不宽裕的状态,没有多余的能力去进行这个领域的消费;另一类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他们认同的是一种大户外的概念,主要是以休闲为主,他们不需要专业的产品支持,对户外运动也没有专属概念,所以这一群体对户外产品的关注程度和消费力是最低的。

第二部分是高需求、低消费力者:对户外运动感兴趣,对户外产品认识较专业、品质需求较高,但消费力或对产品的消费价值观较低。这一部分人是目前新疆内以及国内户外运动产品的主要消费人群,他们主要是大城市内的年轻人、学生以及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善于了解和接受前沿的咨询,关注户外运动及其产品并具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在消费力上属于中低水平。

第三部分是低需求、高消费力者:对户外运动的兴趣一般,对户外运动产品认识不够充分、产品要求不高,但有较高的消费能力。这类人是专属户外品牌商家要积极开发的目标群体,是实现商业目标的基础,但这个群体也是其他所有非生活必须消费市场要抢夺的目标群体,所以如何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如何培养市场,将会是一个长期投入的工作。

最后一部分则是高需求、高消费力者:对户外活动非常关注,对其产品要求很高并且有较高的消费能力。这一群体是户外产品、户外消费概念的核心受众,对相关产品及品牌有较高的忠诚度,他们容易接受商家设定的消费观念及功能宣传,有能力消费高端产品,是商家借以影响其他群体的媒介,但这个群体是4个群体中规模最小,并非行业盈利所在。

五、本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的问卷反馈不难可以看出虽然户外运动的整体发展趋势是向着一个良好的事态发展的,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以下是作者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及提出了几点建议。

1.户外俱乐部管理不规范

目前户外运动俱乐部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做法,有过度竞争的态势。培育市场和保护市场健康发展的机制和规则还不完善。因此希望各俱乐部建立和加入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

2.户外用品价位过高,缺少制定标准

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还是对户外用品的价格表示无法承受,现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户外运动已不再是“贵族运动”,慢慢的趋向平民化,产品价位不够大众化,这也是制约户外运动快速发展的一方面原因。而关于户外用品的价格问题,相关部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定标准,致使户外用品价格一直趋高不下,使消费者望而却步。

3.户外专业人员匮乏

截至1999年各个俱乐部还没有专职的教练和保护人员,说明市场双方尚没有意识到活动的质量构成。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俱乐部之间竞争的加剧,到如今大多数俱乐部都拥有专兼职的教练和保护人员。但是,在调查的俱乐部中,专职的教练中来源于体育院校的非常之少,这不仅会带来服务质量的下降,同时消费者需求的满足也会受到影响。

最后:

在我国,户外运动作为一个刚刚兴起而又发展迅速的产业,所面临的前景和挑战同样是巨大的,不仅要对未来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也要对出现的困难想办法去应对。而新疆又是这一产业发展的领头军,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大环境下,各种各样的困难不期而至,解决这些问题实在刻不容缓,可以在全国起到表率作用,促进户外运动这一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新疆户外运动产业的调查,对新疆户外运动整个产业做出了大致的论述,其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仅起到一些参考作用,但我相信,如果有许许多多的理论参考,这些参考最终会作用于实际中去。(作者单位:新疆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陶宇平.户外运动与拓展训练教程[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8.

[2]李久全,高捷.我国户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2):1626-1627.

[3]龚君良,陈然.关于户外运动俱乐部管理机制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17.

篇4

本文联系户外运动裤装色彩设计的重要性及特点,从影响其设计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功能因素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户外运动裤装色彩在户外运动过程中所起到的保护、警示、耐脏污、装饰等多种功效,更加明确了色彩设计在户外运动裤装设计中的重要性。户外运动裤装的色彩设计,结合功能性需求的同时,满足人们越来越多其他方面的需求,成为目前设计中所需要考究的问题。

户外运动裤装色彩设计的重要性及特点

色彩要素是运动装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户外运动又是各项运动中的比较特殊的一类。其强调运动是以自然环境为场地开展的室外活动。由于“户外”和“运动”这两个特性决定了户外运动对服装的要求也相对较为严格和苛刻。在户外运动裤装色彩设计中,首先要满足人们在户外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实用功能,保证符合安全因素和穿着的需要,然后再考虑人们的审美需求。

裤装色彩的重要性

下肢是完成人体大量运动的主要部分,因此裤装在服装组合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户外运动中就显得更为关键了。很多学者提到“裤子的结构如果不能满足运动的功能性需要,会给着装者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可能会有生命的危险”。其实裤装色彩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特殊的运动中,某些特别的色彩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护运动者的作用。户外运动裤上常见到一些反光或者是荧光色条,这些色彩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尤其是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对于运动者的安全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户外运动装的色彩在不同的环境,不同运动项目中也会起到警示、保护等多种功能,对于户外运动者的生命安全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户外运动裤装色彩的设计特点

户外运动对于服装的要求十分严格,以便适应户外的复杂环境及多变的天气,为户外运动者提供良好的保护“屏障”。

户外运动量较大,腿部又是主要的负重部位,容易大量散热及排汗,因此要求裤装散热性和透气性能良好,且一定要注意其舒适性:同时户外运动过程中天气状况多变,裤装要有具备一定的防水性能。在这种多重功能的要求下,户外运动装的面料也由天然纤维逐步发展到具有满足多种功能需求的人造纤维,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服装的色彩也有很大的变化。天然纤维的面料色彩较受限制,例如:纯棉的面料,吸湿透气性好,但是排湿较慢,不容易保持干燥,且容易褪色形成局部较大色差,所以一般不适合专业户外运动装,而是在一些休闲款式的户外装中有采用,或者是在后整理过程中采用一些特殊处理方式,如“北极狐”利用涂抹格陵兰蜡使其户外猎装的颜色较一般的棉质裤装更有光泽,且具有一定防泼水性能。夏季穿着较多的速干裤,一般面料轻薄,更重要的是面料富有光泽感,不仅从外观上来讲更加时尚,而且这种光泽对于紫外线也有一定反射作用。

影响户外运动裤装色彩设计的因素

户外运动包含内容广泛,并具有很强的自给自足性、灵活性和多变性。在这种户外装功能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中,作为构成服装三大要素之一的色彩设计也不容忽视。对于户外运动裤装设计色彩的选择,还要从心理、环境、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

心理因素

色彩本身是没有感情的。但是,人们却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这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视觉经验,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色彩在影响人的情绪的同时,还影响了人的感知与人的行为活动。

在户外运动装的设计中,设计师往往要根据不同色彩给人心理的不同感受对服装进行色彩搭配。色彩心理学家分析“红色给人以热烈,激情的感觉;蓝色则给人以肃然、冷静的感觉”。所以一些需要激情活力的户外运动,其服装的设计中红色比较常见,例如:KAILAS“凯乐石”一款红色攀岩裤的设计(如图1),整个裤装以红色为主色调,仅在主要部位搭配黑色特殊面料。从色彩设计的心理角度来讲,它能活跃人的思维,刺激人的脉搏和呼吸加快,使人感觉身体活跃,精力充沛,这样有助于消除户外运动过程中的疲劳感,对于户外运动的顺利完成起到积极作用。而蓝色能让人保持冷静,有助于思考。同时色彩的不同搭配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也传递了个人的性格与喜好,这样在人与人的交流接触过程中也会起到影响作用。

由于色彩带给人的心理感受不同,设计师需要结合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运动服装特点进行考虑。在户外运动裤装设计中也要考虑色彩带给运动者的不同感受,如:夏季的户外裤装多以浅色或冷色为主,这样的色彩给人以轻薄凉爽的感觉(如图2)。与之相反的则是,冬季裤装多选用深色或者与暖色搭配进行设计,这样可以让身处寒冷环境的户外运动者感觉裤装相对厚重温暖。

按照设计习惯,户外上装的色彩上选择较鲜艳,这样给人以轻松愉快的色调,更符合户外运动所诠释的主旨。户外裤装的色彩设计要考虑到与上装的协调,要与上装呼应统一,同时又不能过于跳跃,破坏整套服装的稳定协调性,所以裤装色彩往往容易被弱化。

环境因素

篇5

关键词 高校户外运动 教学观念 基础设施建设 安全体系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ain part in the universities in Hangzhou as an example, the University of outdoor sports, outdoor sports teachers from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students' demand for basic facilities of outdoor sports universiti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outdoor dynamic transport.

Keywords college outdoor sports; teaching concep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afety system

0概述

户外运动作为近些年来新兴的运动项目,我国的高校中发展迅速,大学生通过户外运动活动的参与与训练,能够从基本的身体素质训练拓展到心理素质、团队建设、协作能力及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等多个维度,兼具趣味性、教育性、实用性为一体地进行训练和提升。为了分析户外运动在高校中实施的基本现状和可能存在原因,通过对杭州几所高校进行调查,对其开展户外运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入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从而为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针对杭州部分高校户外运动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随机地抽选了杭州的几所高校的师生,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察学院等在校的若干名学生以及高校体育教师,在针对学生户外运动参与情况、高校户外运动基本设施对运动的基本需求、高校户外运动的师资情况进行调查,从而分析出其相关因素。

针对高校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基本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在杭高校学生户外运动参与情况(n=332)

由表1中可知,近70%的学生对于户外运动有积极参与的情况,而参加途径主要包括了高校开设户外运动专项课程,高校户外运动俱乐部或社团,或者参校、学院、班级等组织的以户外运动为内容的活动等,这些户外途径都为高校大学生的户外运动提供了便利,这也说明了高校在大学生户外运动发展方面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校在校内开设户外运动课程、开展户外运动社团活动或者组织其他形式的户外运动活动时,都需要一定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在针对高校开设的户外运动专项课程的相关基础设施进行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在杭高校户外运动设施满足学生需求程度(n=332)

由表2的结果可知,完全不满足和不太满足占据了50%以上,一般则占据了近30%,根据学生的反馈可知高校在针对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在调查过程中与相关的教师进行讨论也了解到,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因为资金和资源限制,在户外运动专用的场地、设备等方面的建设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其中针对高校老师的基本情况进行抽查,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参加过与户外运动相关的专业进修的教师有8位,其余2位则未参加过相关的专业进修。户外运动项目课程相对其他运动课程而言,要求其任课教师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与安全意识,以及丰富的户外运动知识与很强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对于户外运动师资力量建设也非常重要。

2 高校户外运动发展策略

2.1 更新观念,完善政策

相关部门以及学校领导对于户外运动的观念和认识,决定了其对户外运动的态度;领导对于户外运动的重视与支持,是高校户外运动获得较好发展的重要前提。相关部门可以从高校学科专业与课程设置、专项经费使用、运动场地设施与装备配置等多个方面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同时,学校领导了解户外运动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与功能,探索户外运动与学校相关学科专业共同发展的途径,尝试将户外运动作为学校特色融入校园文化,落实上级部门的相关政策,同时在学校层面为发展户外运动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相关部门可以从高校学科专业与课程设置、专项经费使用、运动场地设施与装备配置等多个方面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应该使学校领导了解户外运动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与功能,探索户外运动与学校相关学科专业共同发展的途径,尝试将户外运动作为学校特色融入校园文化,落实上级部门的相关政策,同时在学校层面为发展户外运动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

2.2 加强人才培养和师资团队建设

通过设立户外运动专业,或者在休闲体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专业下设立户外运动专项方向,培养户外运动方面的专用师资及其他专业人才,满足高校对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的需求。对于高校现有的户外运动师资,高校应该加强与户外运动协会或其他户外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组织校内的户外运动专项教师培训,邀请户外技术水平较高的户外专业人员到校进行专门指导,重点提高教师在户外活动操作组织、专项运动技术技能与应急情况处理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同时,高校应鼓励与支持本校教师参加户外运动协会、体育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户外运动单项教练员培训、户外指导员培训,有条件的可以考虑支持教参加国外举办的户外运动培相关培训活动。

2.3 拓展户外运动渠道

在发展户外运动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加强与校外社会机构、组织的联系,获取外部资源。加强与体育管理部门和体育协会的联系,争取通过户外运动的基地立项或重点发展项目设立的形式,获取场地、经费和政策支持;加强与户外运动专项协会、俱乐部和培训结构的联系与合作,在师资培训、户外运动知识普及、赛事组织等方面获得户外运动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帮助;与企业等社会组织进行合作,获取资金或装备设施的赞助;增加与媒体的联系与交流,在户外运动知识普及、赛事活动宣传报道方面争取媒体的支持。

在户外运动的开展与组织形式方面,高校户外运动课程设置上受到场地设施、装备、师资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而高校户外运动社团、俱乐部和业余运动队在开展户外运动训练、赛事或其他活动时,时间上更为灵活,场地和师资上也不太容易受到学校现实情况的限制,还可通过获取校外赞助和支持,实现自身的良好运作和多方共赢。

2.4 完善设备与场地建设

经费不足、场地设施和技术装备缺乏是制约高校户外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如校园自然环境、学校经费、学科发展重点等因素,有选择性地确定一项或多项户外运动项目,同时给予相配套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对于已确立个别户外运动重点项目并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高校,可以申请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省体育局、省体育总会、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对户外运动基地建设或户外运动项目发展所进行的立项,从学校外部获取相关政策、土地、经费等方面的支持。此外,高校应加强与校外社会组织、企业和其他机构的联系,争取通过赞助、冠名等形式,获取户外运动发展所需的经费;已具有丰富户外运动资源并且开展时间较长的高校,应尝试突破学校对户外运动场地设施装备等资源进行专管的单一化模式,探索专业体育经营公司承包或租赁、学校与社区体育组织共同管理 等多种管理模式,实现多方共赢,更好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产生更广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5 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高校应努力从各方面规范户外运动的活动操作程序,建立与完善户外运动的安全保障体系。针对户外运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应该做好对领队和教练的资格审查,确保其具备专业户外指导的资质与能力;同时,使参与者进行基本的户外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提前了解活动的操作流程和应急方案。针对户外运动的场地设施和装备,应确保配备符合专业标准的技术装备,做好场地设施与设备的检查、维护与管理工作。在具体的户外运动活动中,教师或领队应提前制定详尽的活动计划,对活动预先进行风险评估,并到相关部门处对活动进行备案与审批;为活动涉及户外运动项目制定安全操作程序书,并且在外出活动前按安全操作流程对参与者进行培训,充分了解参与者的户外活动技能水平;通过体检等形式对参与者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充分了解,为所有参与活动的人提前购买户外运动人身意外保险;预测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意外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处理预案和救援预案。

3 总结

高校户外运动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在资金投入、设施建设、体系完善等方面都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当然,制约因素远h不止如此,希望大家不遗余力将高校户外运动推向新。

L芎贾菔?015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G16C006),课题名称:在杭高校户外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勇军.浅析制约高校户外运动开展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4.

篇6

【关键词】中职院校;户外运动

专科院校开展的各项运动都有针对性、实用性。户外运动时体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户外运动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有着回归自然、反扑归真的特征。户外运动具有挑战性和探险性,尤其是比赛的团队精神。户外运动时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它对体能有严谨的近于极限的全面要求。而专科院校可以以俱乐部形式开展户外运动,利用课余时间和灵活人数组成团队开展这项运动,以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1.专科院校开展户外运动的现状

适合专科院校开展的户外运动的主要内容:

表1 户外运动主要内容

专科院校户外运动的发展状况。

各种形式的中职学生户外运动风全球,专科院校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文化特征和教育经历等因素,对户外运动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户外拓展活动,个别早期开展此项活动的专科院校培养处一批优秀的户外运动运动员,如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充分说明专科院校开展户外运动在群体范围和运动水平上均有理想的发展前景。

2.专科院校户外运动以俱乐部形式发展的理论依据

2.1专科院校户外运动以俱乐部形式发展的前提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作为推动户外运动发展的重要载体―户外运动俱乐部。近近几年再我国发展的势头十分迅猛。目前国内以登山、攀岩、野营、远足等为主体的各种性质的户外俱乐部已达数百家之多。专科院校投入一定的资金,以及个人出资少部分资金,由专科院校体委,校社团组织成立俱乐部是完全可行。

2.2专科院校从事户外运动的相关人员素质结构

表2 户外运动俱乐部人员素质调查

综合上表相关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开展户外运动俱乐部是可行的。

3.户外运动的特点

护卫运动中多数带挑战性和刺激性。拥抱自然,挑战自我,能够培养个人的毅力,团队之间的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的能力,深受现在专科院校中职学生的欢迎和青睐。护卫运动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目光,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于是,总结出户外运动的几大特点:完全依靠、利用自然;对场地要求低;项目多且同一项目又有不同难度和级别。概括出来就是:挑战性、回归自然性、危险性和刺激性、场地非人工性。另外,大自然千变万化,因此户外运动有助于积累经验和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也是一种潜在的特点。

4.专科院校开设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必要性

4.1符合专科院校体育健身为目的的需要和发展趋势

户外运动被引入专科院校体育教程把传统的体育课堂从校园中搬入大自然,把传统的跑、跳、走、投、攀爬、跨越等融入社会,融入大自然,突破了传统体育课堂封闭的格局,其开展形式灵活、方法多样贴近生活、场地要求低,能很好地解决目前专科院校体育运动场地不足的现状。同时户外运动摒弃了传统体育课中的主要由老师到学生的单向传授技能的弊端,变成师生互动的双向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性、主动性、主体性、自由选择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性,符合专科院校体育为健身的核心目标。

4.2专科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外运动由于其运动特点使其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激发中职学生的创造灵感,培养他们的创造素质;在特殊的户外环境中户外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塑造完美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从而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以良好的发展;户外运动能够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有机会体验集体生活,有机会互相交流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社会,从而为他们步入社会提前打好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基础。因而把户外运动作为专科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是极为正确之举,它不仅可以弥补传统体育教学项目的教学效果的不足,而且也必将成为专科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4.3符合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理念

现今专科院校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专科院校的体育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专科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特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把户外运动作为普通专科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能全面的反映时代的特征,全面地体现了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理念。

5.结论与建议

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兴起充分地反应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以及专科院校对其极为重视。把它作为专科院校体育教育课程是时代的需要,顺应了中职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也符合新世纪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它在专科院校的盛行体现了新一代中职学生对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专科院校对中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法和现代体育教育的特点,也是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所以专科院校开展户外俱乐部有非常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高林洲.专科院校户外运动教学体系,安徽体育科技,2007(3).

[2]全仕胜.对专科院校开展户外运动的探索,世界体育,2006(3).

篇7

1.1户外运动的定义

2003年,时任国家登山管理中心户外运动部主任的李舒平在“登山户外运动在户外运动中的研究与对策”一文中提出:“户外运动是一组以自然环境为场地(非专用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的体育运动项目群。”可见,户外运动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户外体育休闲,一是户外体育竞技探险。

1.2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关系

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可以通过它们的结构进一步的认识其关联。由于户外运动具有探险性,我们将这一因素考虑进来作为基本结构要素之一。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体育与休闲的结合成为我们常说的体育休闲,它也还包括户外休闲和休闲旅游。这是以休闲学为主体,从休闲学的角度来探讨体育休闲,这是休闲的细分,是以娱乐身心、体验为主。而户外运动是从体育学的视角进行细分的运动方式,它包括体育探险、户外体育竞技和探险旅游,是以挑战身心极限为主。体育休闲条件舒适,轻松自在,通常被称之为“腐败型”户外运动;体育竞技探险条件艰苦、紧张刺激,身心都会承受极限挑战,又被称之为“自虐型”户外运动。

2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资源优势

2.1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自然资源优势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全省总面积48.5万平方公里。西有青藏高原相扼,东有三峡险峰重叠,北有巴山秦岭屏障,南有云贵高原拱卫,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四川盆地。整个四川盆地又可以从西到东又可以分为川西高原地区、成都平原和川东丘陵地区。四川的山地资源丰富,境内河流众多。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冷暖适合,湿度适中。

2.2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人文资源优势

民族风情浓郁。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的少数民族有14个,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第二大藏族聚居地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各兄弟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休闲方式和体育竞赛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优势。四川是全国的人口大省之一,庞大的人口基数增加了群众参与户外运动的可能性。人们对户外运动的了解和认识度比较高,加上开发商的大量进入以及俱乐部相应的建立,使得群众参与户外运动的可能变成现实,很多群众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参与体育休闲和户外运动。技术力量雄厚。四川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和四川山地救援队有技术娴熟、体能充沛的专业人才;成都体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烹专等院校设置了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专业,开设了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专业课程;所有这些都为推动四川省体育休闲户外运动顺利开展培养了大批的骨干力量。

3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节假日走向户外,走进自然,并自觉地与运动健身相结合起来,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热潮。四川省就成为了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一片热土。就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市场需求我们在四川省内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获得样板632份,讨论以下的相关问题:

3.1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兴趣

如图2所示,参与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频率每月1次的占总数的12.7%,每月2次的占15.1%,每月3次及以上占17.2%,不固定的占50.9%,1次都没有的占4.1%。从这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调查对象都参与过户外运动,而且多次参与户外运动的比重也非常之高。同时,在本次调查中,大多数调查对象对户外运动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而且都有参与户外运动的愿望。通过以上调查可以得出,人们对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浓厚的兴趣,对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3.2对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项目的需求调查

如表1所示,人们参与的户外运动项目主要集中于登山、野营野炊和徒步旅游,之所以这3种户外项目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总结主要原因是这些项目出行简单,对场地、装备都要求不高,难度、危险度都不是很大,比较舒适和休闲,适于大部分人的需求。

3.3户外运动用品市场需求分析

3.3.1户外用品的价格定位

本次调查还对体育休闲与户外用品价格的满意度进行了考查,用以体现本文对户外运动市场的全面了解(见图3)。结果表明,被调查者的大多数人认为户外用品的价格定位偏高,满意度只有7.9%,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之和占总数的46%。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户外运动装备是针对特殊要求而生产制造的,都具有一定的功能,而要达到这种功能的良好效果对生产技术的要求就非常高了,同样户外装备使用的也是高科技材料,所以制造成本就比一般服装、用品高出许多。再者就是相关部门对户外产品的价格定位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很多定价都是虚标的很高,也就是说其中的利益巨大。

3.3.2购买体育休闲与户外用品的人群分类

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商品数量。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属于文化奢侈需要,消费具有弹性程度较高,比较难于达到饱和度的特点,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产品需求”是消费者的心理变数,“购买力”是消费者的行为变数,按“产品需求”和“购买力”,将四川省购买体育休闲与户外用品的消费者进行分类。(1)低需求、低消费力者。对体育休闲与户外活动缺乏基本认识和经济能力,认同、接受力低。中低收入者是这个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调查中显示有70.1%调查对象的生活费余额在500元以下,他们的生活依然维持在不宽裕的状态,没有多余的能力去进行这个领域的消费。(2)高需求、低消费力者。对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感兴趣,对户外休闲产品认识较专业、品质需求较高,但消费力或对产品的消费价值观较低。这一部分人是目前四川省内以及国内户外运动产品的主要消费人群,他们主要是大城市内的年轻人、学生以及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善于了解和接受前沿的咨询,关注户外运动及其产品并具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在消费力上属于中低水平。(3)低需求、高消费力者。对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兴趣一般,对户外休闲产品认识不够充分、产品要求不高,但有较高的消费能力。这类人是专属户外品牌商家的目标群体,是实现商业目标的基础,但这个群体也是其他所有非生活必须消费市场要抢夺的目标群体,所以如何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如何培养市场,将会是一个长期投入的工作。(4)高需求、高消费力者。对体育休闲与户外活动非常关注,对其产品要求很高,并且有较高的消费能力。这一群体是户外休闲产品、户外休闲消费概念的核心受众,对相关产品及品牌有较高的忠诚度,他们容易接受商家设定的消费观念及功能宣传,有能力消费高端产品,是商家借以影响其他群体的媒介,但这个群体是4个群体中规模最小。

4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安全救援

4.1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安全状况

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不断快速发展,在活动过程中的伤害事故也频频发生。尤其是“5.12汶川大地震”后,发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对开展体育休闲和户外运动有很大隐患。2009年1月29日,四川省简阳市9名大学生趁春节放假之际,相约前往都江堰市赵公山登山,因不熟悉山区冬季自然气候变化,不知山上积雪后地形难以分辨,冒险从赵公山顶穿越泰安镇。在途中因前路中断,大雪覆盖迷路。同年5月,美国爱德嘉峰登山队攀登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海拔6618m的爱德嘉峰,但在原定的下撤期内,3人未按时返回大本营,由于山区没有通信讯号,大本营队员无法与攀登队员取得联络。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失踪。2011年国庆期间,2“驴友”在雪宝顶遭遇雪崩1死1伤,10“驴友”和一名向导、3名背夫穿越四姑娘山失去联系2周。一系列事件为户外运动敲响了警钟,如不重视安全问题将严重影响四川省内的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发展。

4.2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救援的现状

户外运动救援机构应该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领导下,由各地方、各景区具体实施救援的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救援体系。1979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登山协会正式成立(后改名为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负责四川省内山难与户外运动事故的处理。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山地救援工作委员会,是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下属的一个分支机构。2009年在四姑娘山国家级风景区又成立了四姑娘山应急分队,在泸州成立的山地救援队救援犬基地,现有救援犬6只。四川省山地救援队的主要职责是,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和省体育局的领导下开展救援工作,主要负责四川省境内的山地救援工作及其他各种地质灾害救援防灾减灾培训等各种救援工作。协会成立至今,共处置登山户外运动事故失踪及遇难救援20余起,得到了外交部、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四川省人民政府、社会各界及失踪遇难者家属的肯定及表彰。

5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存在的问题

5.1管理关系未理顺权限责任不清楚

政府管理层次过多,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以及很多不该管、管不了的事务性工作,继而削弱了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社会社团管理型由于各自特定的利益关系,在管理中的利益分配、沟通与协同等方面也不易能够协调,甚至会发生争执和相互抵制等问题。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是一项集体育、旅游、教育、科学探险为一体的新生项目群,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单单靠政府来进行管理和监督,是很难得以实现的。

5.2参与者价值观念和安全意识的偏离

一些“驴友”热衷于“穷游”,认为参加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花钱越少就是表现自己水平越高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淡漠,必须得装备器材、后勤支撑缺失,拿生命当儿戏,“AA制”结伴出行而无责任主体,进入景区不如实报告行动方案、活动内容和行进路线,由人为失误导致的山难屡在此类人群中发生。

5.3户外俱乐部管理不规范户外专业人员匮乏

在调查中发现,现今市场的户外俱乐部、拓展培训公司参差不齐、良莠难辨,市场门槛过低,准入较为自由随便,缺乏管理监督,有些根本就不具备组织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资质和条件;收费无物价部门审定,从暴利到价格竞争无所不有,形成恶性竞争;领队和教练缺乏系统知识的培训,水平难以提高,缺乏资质的“滥竽充数”也不在少数;市场供需双方尚没有意识到活动的质量构成。

5.4户外用品缺少制定标准,产品品种价位过高

户外体育休闲产品呈现为趋同化,产品品种少、质量差问题普遍存在,缺乏创新和对产品的深度开发。户外休闲产品价位不够大众化,相关部门也没有对价格问题制定标准,致使户外用品价格一直趋高不下,使消费者望而却步。尤其是围绕着登山、野营和漂流穿越等项目,对消费该服务的文化内涵和技术知识的挖掘还在摸索阶段,从而抑制了该产业的继续发展。

5.5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救援存在的问题

目前,四川省救援的联动机制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救援的基础配套设施缺乏,以及救援资金无法到位,各部门之间的衔接造成了断流等,是当前在救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联动社会上的救援组织、医疗、公交消防部门的资源,设立政府统筹联动管理机制,以畅顺解决应急救助、资金垫付、善后处理等系列复杂问题,整合成一套一体化的救援体系,对四川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救援具有重要意义。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四川有优秀的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四川省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以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为旅游这个支柱产业带来更多的客源和资金不失为一种创新手段。但是,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中有很多项目属于高危险性项目,5.12汶川大地震”后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安全问题就更为重要。政府要加紧制定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政策法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安全管理,才能促使四川省的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科学、安全、健康、有序的发展。

6.2建议

6.2.1以防为主

大力开展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安全知识教育通过教育手段增加参与者和从业者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强化登山户外运动组织机构的安全文化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从而规范登山户外运动管理,减少相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登山户外运动的认识,唤起社会公众对登山户外运动安全问题的关注。

6.2.2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为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政策法规能够从政策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的角度来规范和指导登山户外运动从业人员的行为,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为登山户外运动安全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制定、实施登山户外运动救援法,从救援主体、责任、义务和救援保险等方面予以规范,减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6.2.3建立完善的安全预警系统

登山户外运动安全预警是指围绕登山户外运动安全收集相关信息并采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未来的登山户外运动安全做出判断、发出警告的方法。通过登山户外运动安全预警分析,可以探明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利于登山户外运动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也给登山户外运动安全教育培训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登山户外运动安全预警对政府制定未来登山户外运动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登山户外运动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6.2.4研发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安全网络监控系统

相关的科研单位研发了一批与应急平台相关的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如美国的NEMIS国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FEMIS联邦政府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和CAMEO计算机辅助应急执行管理系统等,包括遥感影像的生成和3D-GIS地图,而有大量真实遥感数据的支持,能够产生高真实感的三维地形地貌,还可利用3G多媒体传输音像数据远程移动传输,可以在现场施救、监控和可视化指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救援队伍找出事故发生地提供了便利途径,大大加强了遇险者获救的机会。

6.2.5强化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预警系统

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安全预警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系统的行政组织机构应是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系统。应该融合体育局、气象局、公安局、卫生局和信息机构等职能体系。整合信息通讯指挥系统,加强应急指挥信息网络建设。在安全信息上,要充分利用当前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的普及,提前天气预报、疾病灾害、地质情况等的信息,以便户外运动者掌握及时信息,快速调整运行路线和方案,减少因为信息不了解而产生的伤亡事故的发生。

6.2.6建立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救援联动

救援联动机制是为了实施户外救援而建立,涉及到与户外安全各相关层面的组织机构的分工与协作。可以在应急委员会下设置分支机构,并将相关部门的一些机构吸收为常设单位,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分析遇到的灾难险情,随时修订完善各类计划,使之更加切合实际、更能发挥每个部门的作用。事件发生时,动员各方力量,组织应急反应,进行应急指挥。提供应急经费保障,组织反应迅速的安全救援系统。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社会需要相一致的经费保障机制设立专门基金,用于进行预防、处置、补偿、设施恢复等项目。除此之外,还要动员社会各机构、各阶层的力量,如民政部门、保险公司、慈善机构等,定期进行资金募捐,以平时备急需,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救援经费,为政府承担一定的经费开支。组织反应敏捷、行动迅速的安全救援系统,协调各相关层面的组织机构和包括登山户外运动救援的分工、协作的工作体系。

6.2.7推出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保险制度

篇8

【关键词】高校 户外运用 课程开展 拓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35-02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体育课程已经无法满足现在高校学生的需求,因此,教育部开始重新探究体育教育的重点,不停地摸索与总结之后,似乎已经发现了高校体育的重点。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校指导纲要》,重新确立高校体育教育的重点,即自由、开放、科学。这种新的要求决定了新的高校体育课程不能再像传统的体育课程一样固定、死板,而应该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饱含高的热情去参与体育活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开展体育课程才能满足指导纲要的需求呢?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运动,充分发掘他们身体的潜能呢?笔者觉得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开设户外运动体育课程,它是体育发展的产物,只有开设户外运动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运动的需求。

一、传统体育课程缺乏什么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体育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传统的体育课程只是锻炼学生的体魄,但是对学生的心理方面却没有任何的帮助。但是现代体育精神的理念已经不只是体魄强壮,而应当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体育精神。传统的体育课堂场地固定,不存在新意,不能提升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也无法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实践证明,真正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就是新异、刺激,如果缺乏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难被激发,学生自然也不会具备体育精神。由此可见,高校要想取得实质的发展就离不开体育课程改革,必须摒弃传统的体育课程,重新寻找新的符合时代需求的体育课程。

二、为什么户外运动的设置可以满足当前体育课程的要求

1.充分符合当前体育教育以及学生的要求

户外运动的别名也就是大学生野外生存活动训练,它与传统的体育课程不同,传统的体育课程将学生束缚在学校内,学生只能在操场上打篮球、跑步、做游戏等,但是户外运动课程让学生脱离了学校,让他们可以运用体育知识完成户外活动的实践。相较于校园体育课来说,户外体育课更加有趣、更加生动,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会更积极。这种新兴的体育课真正实现了提高学生多项能力的目的,有利于国家进一步实现体育的深化改革。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教育民主化与个性化的思想开始流行,从那时开始,人们的教育观已经变为“以人为本”,但是这么多年来高校设置的体育课程并没有真正实现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户外运动的开展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体育知识的运用,增强他们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形成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个性。除此之外,统计数据也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喜欢户外运动。

2.户外运动课程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产物

高校一直被戏称为一个“小社会”,因为在学校内部有着一个循环的系统,学生在内部学习、生活、交流、运动,从表面上来看,学校确实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个“社会”还是与真正的社会有区别,因为它主要呈现的是与学习相关的内容,却很少反映真正社会的内容,社会的多样与复杂并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体育课程必将会与真正的社会相挂钩,户外运动应运而生,它让学生可以进入大自然,体会大自然的美,学习到真正关于社会的知识。户外运动课程的开展必将给高校体育带来极大的变动,以往几十年,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高校体育课程虽然已经开设,但这些仍然只是传统的、校内的竞技体育项目,并没有真正实现脱离学校、走入社会的目标。户外运动像骑行、野外生存、跑酷、攀岩等都不再局限在学校内部,而是向社会、向大自然进发,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自我挑战,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信心,让学生更适应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

3.高校户外运动的开展可以促进体育课程的改革

最新的体育指导纲要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项基础的体育技能,并将其运用到体育实践中,这一要求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与实践能力。除此之外,纲要还指出体育课程应当拥有一定的计划,与课外、校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真正的融入社会,让学生可以有目标,有计划地实施自身的体育能力。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产物,一旦高校开展推动实施户外课程,那么必将推动体育课程的发展,高校体育课程更快速地完成改革,紧跟时代的潮流。

三、高校开展户外运动的实际措施

户外运动的开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体育技能并提高他们自身的自信,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访问,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高校学生对野外生存、攀岩、负重、行军等户外活动非常感兴趣,根据他们的信息反馈,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实施户外运用课程。

1.结合学生地兴趣爱好开设户外运动课程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对户外运动感兴趣,那么他们必然会积极地参与进去,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如果开设学生不敢兴趣的户外运动课程,那么对学生来说,不管在哪里学习都是无趣的,他们也不会认真地参与进去,如果强制学生参与他们不感兴趣的课程,结果往往得不偿失。

2.结合户外运动教授学生体育技能

开设学生感兴趣的户外运动之后,我们可以结合户外运动教授学生体育技能,因为学生对户外运动感兴趣,所以他们的学习效率必然会得到提升,学生自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必要的体育技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的对体育感兴趣。比如说高校开设攀岩这一户外运动,那么在学生上课之前,高校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攀岩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攀岩应当准备什么、应当注意什么。只有进行充分地准备,攀岩这一户外运动才能及时有效地实施。如果没有及时的准备好,学生自然会不自信,因为他们不了解,所以学生会害怕。

3.鼓励学生多参与相似的户外运动

开展校园户外运动之后,高校可以多鼓励学生参与相似的户外的运动,让学生感受体育精神的精髓,鼓励他们多参与类似的户外运动,增加学生对大自然和社会的好奇与求知欲望。比如说高校开设了户外骑行这一运动,那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实践参与野营、定向等户外运动,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时间,另外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体育的精髓,了解并继承体育精神。

4.高校要积极宣传户外运动

为了更好地开展户外运动,高校应当在学校设置户外运动宣传栏,向学生宣传与户外运动有关的知识,设计调查问卷考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做好宣传,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户外运动,当学生对户外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参与并组织户外运动的机会变得更多,高校户外运动自然就可以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为了能够适应新的教育要求,高校有必要开展户外运动,通过开展户外运动来推进高校体育运动的发展。为了促进高校体育运动的发展,高校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设户外运动,主动给学生介绍相关的户外运动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