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9 17:45:0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论科学发展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开启思想解放的新时代,开启科学发展的新时代。科学发展内涵丰富,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人的自身的发展,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在。
党的事业需要科学发展。党的十七大强调,要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一方面,党的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保障,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为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第一,党的事业需彰显科学发展的实践性。“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文秘杂烩网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其实践意义寓于并维系于科学发展之中。发展是党的事业最大的实践,强党兴国关键在于“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第二,党的事业需彰显科学发展的人民性。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以人为本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及其根本利益为本。科学发展要求执政党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价值取向,把解决民生问题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彰显政党政治的“民生因素”,突出科学发展的“人民性”,围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把执政为民、普惠民生作为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群众与党同心同德”。第三,党的事业需彰显科学发展的辩证性。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思辨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论基础是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论。“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矛盾是前进中的矛盾、是朝向和谐朝向科学发展的矛盾。科学发展要求执政党全面而有重点地、整体而又协调地、健康而且永续地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第四,党的事业需彰显科学发展的政治正义性。政治因素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法宝,它旗帜鲜明地对传统政治、经济、社会和伦理功利价值导向予以矫正,在整合资源中扶危济困,在统筹兼顾中维护公平,在扩大民主中保民有权,在促进和谐中彰显正义,全面反映广大群众对文明和谐社会形态的正义性诉求,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共富本质特征与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
人的一生需要科学发展。人是自然之精华,每一个人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甚至还是政治的。人的一生不一定苛求“以天下为己任”,但正义的人生“己任关涉天下”。人的科学发展是支撑党的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石。马马虎虎不能强国富民,糊里糊涂难以安度本文来源:文秘站 一生,迷信盛行无从科学发展。人的一生是完成使命的历程,带着使命生活是人生的真义。其一,为责任而生活。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徐贲在《该怎样满足我们的需要》一文中说:人和人之间,并非孤立无关;人来到这世间,作为社会的动物,是订有契约的:物质利益的来往,有法律的契约;行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约。”生活的意义首先在于承担责任,承担工作的责任、家庭的责任、社会的道义。要有践履责任的激情,工作的攻坚克难需要激情的粘液,事业的进击腾升需要激情的养料,责任的承担践履需要激情的翅膀;要有践履责任的血性,立身处事基于刚强,干事创业依于正直,生存发展赖于正义,任何一种艰难责任的驱就、重大使命的归复,都需要血性的搏杀与正义的闯关;要有践履责任的意志,漫漫人生,迈越雄关,呼唤钢铁意志,意志使弱者气韵横生,让强者如虎添翼,它始于深刻切入,携卷执著渴望,秉持强劲力量,成于坚定追求,开辟通往成功的捷径。其二,为品味而生活。人活着活着,越来越觉着自己是为了追求一种道理、寻求一种感悟、体验一种品味而生活。生命的质量与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修养上的品味、文化气韵上的品味、生活格调上的品味。讲操守,有善良的德行、坚强的毅力、仁爱的品质、忠勇的心性、诚信的气度、廉洁的风范,塑造自己的良知,忠于自己的灵魂,永续地点燃生命之光;讲素养,有良好的素质、健康的志趣、得体的举止、宽广的胸襟;讲境界,有深邃的感悟、觉醒的灵魂、敏锐的思想、高远的精神,淡定从容,超越物质,努力进入精神的殿堂,在心底为自己建立一个牢靠而坚定的中心,把自己的灵魂寄居到那里。其三,为快乐而生活。生活的价值在于过程,生活的过程在于体验快乐。倡导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本身意寓着快乐。“快乐工作,美丽生活”须成为人生的理想法则。对己乐观,每种人都是从内心构建世界,乐观者时常在构建自己的天堂、做自己天堂的“堂主”,悲观者是在构建地狱、同时也在构建一个全人类的地狱;对人宽和,“当我们直接伤害了某个人的某种情怀时,还同时扼杀了与此相类似的一系列情感”,伤人更伤己,对人宽和可放大心气,排解戾气,怡悦神气;对事放达,“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随缘而动,随赏云花,放达欢愁,铸就和谐。
组工干部需要科学发展。组工干部是服务党员的党员、服务干部的干部、服务人才的人才,是全体党员的先锋队,是全社会的精神旗帜。选择了组工干部,就是选择了奥林匹克精神,就是选择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就是选择了率先科学地发展自我与升华自我,就必须在执行党的决策的坚定性上过硬、在服务大局的主动性上过硬、在把握组织工作的原则性上过硬、在严以律己的自觉性上过硬。当好组工干部,必须做“五种人”:一是做“能进能出”的人。能进,就是对组织工作心思能用得进、理论能学得进、业务能钻得进;能出,就是进入工作状态后能力能磨得出来、思想能悟得出来、作用能发挥得出来。组工干部只有既学得进、又用得出,才能真正为组织部门“所有”、为组织部门“所用”。二是做“能文能武”的人。组织工作要求高,组工干部必须素质全面,能文能武。既要政治素质高,又要业务能力强;既能写一点,又能说一点;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际操作水平;既对组织工作“线”上的情况了解,又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上的情况了解,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了解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发展脉搏发展规律,了解地方、基层和群众的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谋划开展组织工作。三是做“能伸能屈”的人。组织工作是一种引人注目的管理工作,同时更是一种吃苦受累的服务工作,组工干部要知荣知辱,宠辱不惊,能伸能屈。既能感受工作中的快乐,又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辛苦;既对荣耀保持冷静,又对委屈保持平常心;既善于协调沟通与人为善,又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四是做“能上能下”的人。组工干部常有一种体会,鲜花经常在眼前绽放,掌声经常在耳边响起,然而拥有那份繁华的,往往是坐在轿子里的人。组工干部归根到底是“抬轿子的”。留守岗位是组工干部的常态。组工干部须以积极洒脱的心态正视现实,“漫随天上云卷云舒”,有机会就走马上任,为官一地,造福一方;没有机会就留守岗位,勇于负重,甘当人梯,乐为基石。五是做“讲政治、讲本色、讲特色”的人。“组工干部”本身就是一个政治名词,要名副其实,就要关心政治,融入政治,特别忠诚党的事业,率先做一个政治上靠得住的人;带头保持本色,诚信朴实,勤奋踏实,公道正派,本色为人,坚持活在本质中而不是活在现象中,活得真实可感而不是活得浮光掠影;站在更高的起点审视自我,不人云亦云、人为亦为,须有自己的价值理念、自己的 个性思想、形成自己一以贯之的特色精神,既活在面上更活在点上,既活在共性中更活在个性中,在融入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推进组织工作理论与实践、体制与机制、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不断增强组织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地铁建设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发展科技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与新的时代特点和当前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极具有时代特性。而地铁虽然在1863年就诞生了,但并没得到普遍的发展,直到今天才重获新生,并大大推动了城市快速、健康的发展,因为地铁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命脉。地铁建设与科学发展观密切契合,必将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1地铁热现象
目前.我国众多城市出现地铁热现象,其出发点大多数都是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交通堵塞问题,也有些是认为地铁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有很多方案可供选择,例如轻轨、有轨电车、市郊铁路等其他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地铁建设是城市干线交通建设投资最大的选择方案,所以并不是任何城市都可进行地铁建设的,除地理环境条件外,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地铁每公里投资概算要4-8亿元人民币,再加上地铁日后的运行成本,直到今天,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的少数城市建有地铁,而且从全球范围看,城市地铁的商业化营利模式至今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所以,各大城市进行地铁建设必须坚持可行、可为、可持续的原则,除了解决城市的交通难题,它不应该掺杂其他的“功利”性目的。
地铁建设解决的不仅仅是城市交通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未来的资源考虑。国外有“地铁经济”的说法,国内的“地铁经济”现象也已凸现出来。比如南京地铁2号线的规划到2008年左右才能通车,但老百姓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房价上涨预期,进而拉动了现在房价的上涨,以天弘山庄为例,均价已经从3年前的2000元/m2多涨到了现在的4000元/m2以上,几乎翻了一番。北京地铁复八线的开通,同样也拉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大多数城市建地铁的另一个出发点。但是国家对地铁项目的审批有着严格的限制,许多城市地铁项目被冻结,这是以国内地铁建设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的。地铁是高造价、高成本运营的地下交通,建得起,不一定运营得起,因此地铁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例如,上海地铁2号线总投资额达到120亿元,每公里的造价上升达6.3亿元人民币。2号线2000年投入营运,2001年票务收入为1.47亿元,2002年票务收入达到2.25亿元,但离实现真正盈利还很遥远,如此高额的投资,在经济不发达的城市是无论如何也负担不起的。如果非要不顾客观实际去建设,不但产生不了“地铁经济”效益,而相反会拖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后脚。
2003年1月,国务院“暂缓审议”地铁立项如“一瓢冷水”为各地的地铁热降了温。但是,这样的降温只具有短期的作用。从长期来看,要避免我国城市建设中地铁热现象,就必须立足于改革现有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并且,必须在决定启动庞大的地铁建造计划前进行严肃、科学的可行性评估,使国内地铁建设真正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地铁建设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面对国内地铁热现象,如何实现地铁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三方面人手。
2.1地铁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最根本的原则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最大多数的人成为社会发展成果的支配者与享用者,是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求经济、社会的整个运行与发展始终围绕人来展开,以人为本取代以物为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人与物的统一。另一方面,还必须基于“一切为了人”的原则基础之上,确立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利益的理念。
地铁建设也如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地铁热现象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国大中城市开始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但是地铁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避免任何“功利”性倾向,争创业绩,地铁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例如,在地铁选线上,线路的走向,起点、终点的选位都尊重乘客至上,方便乘客,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方针。并且要求做到地下线、地面线和上部建筑相协调,特别在换乘方式上尽量实现多线同一站台换乘,少数节点换乘使乘客换乘方便。地铁不仅以乘客至上,而且对员工也做到了这一点。几年前,莫斯科地铁继圣彼得堡地铁之后,开始对机车组采用计算机班前控制系统。该系统使莫斯科地铁公司建立起“司机健康”资料库。计算机汇集每一位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甚至在本人还没觉察到时,莫斯科地铁公司就可通过此系统了解到该司机的疾患。再比如地铁文化、地铁传媒的发展,在大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也使乘客乘坐地铁更加舒适,充实了人们乘坐地铁的旅程,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些都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紧密契合,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2地铁轨道网规划要具科学性
地铁轨道网布局对地铁的建设费用、运营效率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地铁轨道网布局主要是车站和线路位置的选择问题。从理论上讲,应是建设费用及运营费用最小,乘客的出行时间最短,换乘次数最少。一个成功的地铁轨道网规划应既符合国情,又具城市特色。
(1)地铁轨道网规划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远景客流预测分析,正确把握土地利用与交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处理好现状需求满足型和现行投资的关系,合理选择轨道网布局,以能适应城市的将来发展。
(2)地铁线路走向应与城市交通中的主客流方向相一致。建设地铁最终要解决的是现有地面交通拥挤、人们出行时间过长及乘车难等问题。因此,地铁线路规划应重点研究城市人口规模、现有路网客流分布及未来出现的新的客流集中的线路,确定主干线路和次干线路,使地铁轨道网的规划线路走向沿城市交通的主客流方向布设,以最大限度地覆盖规划年度的客流分布区域。
(3)地铁线路走向应尽可能经过大型客流集散点,如主要工业区、大型住宅区、商业网点、文化中心、公交枢纽、机场、火车站、码头、长途汽车站等,并应力争多设换乘点,尽量使城市内任意起终点问的乘客只要换乘一次即可到达目的地,以节省旅客出行时间。
(4)地铁线路网要与城市其他公共交通网衔接配合好,组建大型换乘中心,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副中心和地区发展核心,加速客流运输,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5)地铁线路经过中心城区时,宜以地下隧道为主,以减少拆迁、噪音、振动及与城市其他交通之间的干扰。在城市边缘处,根据情况适时适地考虑高架、地面、地下的各种方式,以尽量降低建设成本。
(6)地铁线路规划要考虑城市的自然、人文、地理等制约条件,选择较好的地形、地质条件,注意历史文物保护,减少对重要地面建筑和地下构筑物的影响。这有利于施工和降低建设成本。
总之,地铁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必须科学化,既要坚持以人为本,又要考虑到城市当前和未来的整体发展,使城市及地铁建设都能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3地铁建设要符合生态城市发展的要求
现代城市建设进入21世纪后,提出建设生态城市,这就要求城市有更高的文化品味,处理好现代化和文化内涵的关系,而地铁在此也闪耀着它的光芒。地铁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提高了人们的城市化水平,使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
生态城市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就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城市。城市建设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与环境的矛盾,除了城市经济发展难题外,比较突出的就是城市交通问题,而且交通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生态城市要求降低城市噪音和空气污染,地铁建设为解决这一矛盾首当其冲。因为,兴建地铁是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可持续发展,不但能够解决地面交通拥挤问题,还大大提高了城市地面景观的宜人度。城市建设占用的资源是土地,而土地是在短时间内不可逆转、不可再生的资源。地铁建设正是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减少对地面土地及建筑物的破坏,并充分考虑到了城市的环境保护,采取防噪、降噪、减震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促进城市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从以上三方面来看,地铁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城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这一宗旨,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3小结
通过前面内容的论述,我们可以明晰:地铁建设虽然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但是,实际建设过程中定会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从国内外地铁建设成功案例中取其长,避其短,加速我国地铁建设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1)地铁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地铁建设的指导原则和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有些城市只看到了地铁建设能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纷纷申报待批,甚至私建地铁,并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更没有充分考虑本城市是否适合建地铁,有没有经济实力修建和运营地铁,因此也就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2)地铁建设必须和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地铁建设属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系统,隶属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很大程度上就是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地铁建设只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参考面,并不是现代化城市必须修建地铁,地铁只是多种现代化城市交通运输方式中的一种。
(3)地铁建设必须走设备国产化道路。我国地铁建设项目初期阶段大量利用国外贷款,其附加条件是必须购买贷款国的技术设备,这样大大提高了造价,同时也给以后地铁运营和设备维修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说,地铁建设必须要走设备国产化道路这也是我国轨道交通的长远之计。
本文对地铁建设与科学发展观之契合加以探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地铁建设的考证,促进地铁能够在我国得到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也通过地铁建设这一实证来说明,中国开始进入了城市现代化建设阶段,不仅地铁工程,其它工程建设也都必须与科学发展观密切相契合,促使中国社会真正走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毛保华等编著.城市轨道交通.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中图分类号:E221.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065-01
摘要:当今时代是科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近几十年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是一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适应了时代的潮流,作为发展观中重要的内容―科技创新更是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本论文重点讨论其科技中的创新精神的意义和创新的基本要求。来浅析科技的创新对于以国家的重要影响力。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技创新;科技投入
引言:对于一个正要崛起的国家而言“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第一生产力“,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可是要怎么样发展呢,面对诡谲变化的国际环境,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如今正是高科技竞争的时代,谁落后谁就要挨打。而科技的竞争需要的是创新,老吃老本和依赖他人的技术,是无法自强的。这也是我们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因此我们加大自身的科技投入,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一、科学发展观中的科技创新理论
一句话就是海纳百川,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融合中国文化,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用现代高科技的手段改善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物质要求,达到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坚实动力的作用。
二、科学发展观科技创新内容主要体现在二个层面
1.思维方式上的创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突破了过去单一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系统的、综合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因此不能再“悟起耳朵闭门造车”。2.理论高度上的创新。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在现代我们要抛去那些“老太太裹脚布般的思维和经验”吸收先进的理念,打破传统,通过方法在技术上进行创新,比如地沟油再利用加工成垃圾车用的柴油等,将不好的有害的通过先进的技术转变成无害的,造福人类的,就是坚持了以人为本,更是符合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三、科技创新的基本要求
1.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科技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创新为民,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技需要创新,创新依靠人才,只有有了人才,才能谈创新,才能谈科技,才能谈进步。坚持以人为本要坚持人才是第一重要资源的思想,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人才奖励机制,构建适合发挥人才潜能的文化环境。
2.科技创新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科学发展观要求科技创新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这种相互协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另一方面,强调科技创新必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科学技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善生存发展环境,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撑。
四、科技创新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科技创新是国家实施三大基本战略的关键。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对于科技的内容摆在了第一位,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阐述中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其中科教兴国战略是其它两大战略的基础,而科教兴国最重要的内涵就是科技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人才培养也为人才强国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毕竟归根到底,一国之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2.科技创新不断增强社会的各项基础。
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基础,通过科技创新,认知自然规律,更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技创新不断丰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促进形成激励创新、竞争合作、和谐共进的文化氛围。建造成创新型国家做好铺垫。
五、加大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和社会稳定的的动力
科技创新投入是一项关系科技长期发展的重要投入,有效的科技创新投入不仅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促进科技发展.而且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我国的科技投入仍然不足,这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十分明显。同时,我国的科学技术投入结构也不尽合理。为此,我们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先调整投资结构.在加大投资力度。增强国家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发挥政府科技投入在创新活动中应起的引导、启动、扶持等基础性作用.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使之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与此同时调整科技创新融资结构.使企业成为投入的主体.为了鼓励企业创新,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的科技投入经费实施减免税政策等措施来稳定社会的发展。
六、总结
我们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源泉。不断进行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在新的历史环境下运用高新技术来壮大自己的综合国力,满足群众的物质与文化需求。早日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许肖生.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03).
[2]李云峰.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理论Ⅱ桂海论丛,2006,(01).
[3]王芹.和谐社会的“五维”特征透视[D1]东疆学刊,2005,(04)。
[4]张九海.作为思维方式的科学发展观[D]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
[5]牟羽.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现的内涵[0]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
[6]赵平俊.科学发展观理论之源[U]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7]安实,王健.风险投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白文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优势分析[J].经济问题探2002,(2):89.
[9]王松奇.创业投资与自主创新体系建设[J].银行家2005,(9):64―65.
一、基本做法
1、深入进行宣传发动,广泛开展学习讨论。本阶段中心以宣传动员、学习文件、领会精神为主。各科室、窗口工作人员在自学的基础上,以部门窗口为单位用2个周五学习日时间组织集中学习,切实提高对这次大讨论工作的思想认识,引导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到大讨论中来。中心以中心网站,服务大厅触摸屏、LED显示屏、服务公示栏为载体,对学习讨论活动进行了全方面造势,营造大讨论的浓厚氛围。
2、深刻剖析,认真查找问题。在认真学习讨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心工作实际,中心采取召开座谈会,开展调查研究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深入查找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工作思路、工作方式、领导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思想、工作能力和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切实做到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研究问题、改进方法、推动工作。
3、制定了整改措施和整改方案。在认真剖析、深入查找问题的基础上,科室和窗口工作人员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认真制定了整改措施并提出了努力方向;中心领导班子和党支部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抓好整改落实。
4、公示了整改措施和整改方案。整改措施和整改方案全部在中心网站和服务大厅的公示栏中进行了公示;与此同时还广泛征求了工作人员、办事群众的意见,为整改工作提供实际依据,使整改工作真正反映中心为民服务和科学发展的实际。
5、上下联动全面开展了“整改行动”。坚持了“原因两头查、问题两头找、上下联动改”的原则,全面开展了窗口工作作风和思维方式、创新能力落后的整顿,切实解决了中心在工作作风和思路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6、初步构建了中心坚持“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中心首先加强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教育培训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工作责任制度,从而防止了整改问题的再度发生,确保整改的彻底性和根治性。其次,强化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以意识求发展,以观念求生存。再次,优化了内部管理,完善了考核标准,规范了窗口服务行为,构建了审批服务的新格局,确保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成效的整体发挥。
7、及时通报了整改结果。中心在全体人员大会上通报了整改情况和整改结果,在中心网站和服务大厅的公示栏中公布了整改结果。同时还听取了科室窗口工作人员和办事群众的意见,接受了群众的监督。
8、进行了群众满意度测评。就解决问题的情况、整改提高的成效等方面发放征求意见表接受群众的满意度测评,为学习教育活动及进校正整改方向,改进整改措施,完善整改绩效机制。
二、主要成效
1、工作人员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四个阶段的掌心教育活动,中心全体人员的思想认识有了明显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发展意识和服务观念有了显著提升,学习理论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自觉性日趋增强,中心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了窗口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加牢固。
2、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了加强。通过四个阶段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改善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拓宽了中心领导层与窗口人员的联系互动。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加强。
3、制度建设进一步得到了加强。通过学习中心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制度:坚持和完善每月两次的理论学习制度,修改完善了窗口工作人员考核考评办法;完善了政务公开制度,规范服务监督检查制度及征求群众意见的制度等等。
4、创新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想发展谋发展的思维理念进一步巩固。通过学习整改,中心全体人员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方便不方便”为检验标准的服务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立足本职,着眼明光发展全局“想发展谋发展”大局意识和思维理念显著提高。
三、努力方向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丝毫不能满足,丝毫不能懈怠。建立健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是确保大讨论教育活动真正取得实效,践行我市“发展为大、发展为重、发展为先、发展压倒一切”思想的重大举措。为此,在以后的工作中,中心将从三个方面建立健全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的长效机制:一是以提高科学发展意识为重点,健全人员学习培训机制;二是以查摆整改问题为重点,健全人员教育管理机制;三是以牢记为民服务宗旨,促进中心发展为重点,健全和完善群众监督和投诉机制。确保教育活动不放松,确保整改力度不减弱,确保已经解决的问题不反弹,努力创造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一流服务。
关键词:生态;科学发展观;比较研究
Abstract:TherearemanyconsistentaswellasdifferentviewsbetweenecologicalMarxismandscientificoutlookondevelopment.Thispaperanalyzestheirconsistenciesanddifferencesfromthefollowingaspects:theideologicalbasis,essence,theoreticalcore,basicrequirement,andfundamentalapproach,andpointsoutthatscientificoutlookondevelopmentcandrawlessonsfromtheecologicalMarxismsoastobetterservethesocialistconstruction.
Keywords:ecologicalMarxism;scientificoutlookondevelopment;comparativestudy
“生态”(EcologicalMarxism)一词来源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教授本•阿格尔。他在1979年《西方概论》中第一次运用了“生态”这个概念,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建立了与生态学之间的关联。生态是西方的最新流派之一,也是当今最有影响的十大流派中较为活跃的一派。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社会内部的“和解”两大主题,研究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人的解放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嬗变等问题,揭示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并通过重建马克思的生态唯物主义哲学,进行技术批判与消费主义文化和生存方式批判,探索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实现社会制度和道德价值观的双重变革,从而最终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化的,其中心问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于,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表面上看,生态与科学发展观并不基于相同的现实基础,产生的理论背景、发展脉络和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应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实际上两个理论体系之间,观点的契合是主要的,即使有些观点有明显的差异,却可以相互为用,并不矛盾。
一、思想基础的比较
生态,也称生态学的,其理论基础在于和生态学的有机融合。如生态的代表人物福斯特和佩珀所认为的那样,历史唯物主义内在地包含了生态学和生态思维方式。应该说,在马克思那里,生态思想并不具有重要的地位,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谈论与生态问题息息相关的生产问题,却很少在纯粹意义上谈论生态问题。尽管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是马克思有意还是无意的,他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如“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批判了黑格尔关于人居于超自然的地位的观点,提出了‘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完整统一体’的思想,并指出‘自然是人类的生命,但不是生活的手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的必然联系以及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等问题上,‘生态学’与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1]。另外,生态继承了以作为理论基石的西方,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的批判传统,像莱斯和阿格尔就受到马尔库塞相当大的影响。只不过与他们的前辈相比,生态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相对温和,也更富有建设性。
科学发展观则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及作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处处渗透着立场、观点和方法。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主要是基于中国化的,面对的现实是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与科学发展观对于关注的点不同,偏好的理论也不一样,面对的现实情况也有明显的差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二者都是以作为理论的来源和基础,都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开放性,掌握了活的灵魂。
二、第一要义的比较
生态代表人物之间的理论并没有太多联系,应该说,不能形成一个系统,但在第一要义上却是基本相同的。如阿格尔断言,“历史的变化已使原本马克思关于只属于工业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的危机理论失去效用。今天,危机的趋势已经转到消费领域,即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因此,当务之急是“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本质的见解出发,努力揭示生产、消费、人的需求和环境之间的关系”[2]。阿格尔转变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看法,认为传统的经济危机已经转向了生态危机,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原罪,即利用环境代价换取财富,已经导致了经济增长的瓶颈,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无限性和环境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缓解矛盾,那么经济增长就会停滞,甚至会倒退。可见,阿格尔关注的决不仅仅是对于资本主义危机的解释和分析,问题在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这说明,他始终是以发展作为第一要义的,这是他逻辑分析的前提。高兹认为:“‘对我们的经济从产品设计到消费和物质的再循环进行生态学的重建,……对能源、化工、运输和农业进行生态学的重建,……技术上的发明不仅必须有助于生态学的重建和理性化,而且还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缩短劳动时间成为可能,把我们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使生产和利润最大化的经济标准服从于社会——生态标准’,走向基于自我约束、更节俭、生态上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生态社会主义,达到真正的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的统一,实现生活得更好、劳动与消费更少的社会。”[3]高兹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归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明确了要在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生态社会主义,发展是第一要义。从阿格尔和高兹的观点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出,生态学者无论给生态危机开出什么样的处方,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发展这个第一要义。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认为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由此可见二者之间观点的相似性。应该说,生态与科学发展观所提的“发展”概念并不完全等同,前者更多的是在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意义上使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的增长,当然这种增长不能以生态为代价;二是,正如高兹谈到的那样,发展不仅是经济理性的,还应该是价值理性的。总的说来,生态关注的比较多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建立在人的解放基础上的人与社会的关系调整,而较少涉及纯粹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所使用的“发展”,强调的是一种和谐,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层面基础之上的。与生态相比,概念的内涵扩大了;作为一个分析系统而言,也更加全面和完善。
三、理论核心的比较
“生态考察了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提出了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的论断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的问题,它研究的方向符合人类的健康发展趋势和美好愿景,它的研究目的是力图从制度层面探索生态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具有前瞻性和开创性,它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建立和发展,力图通过制度转变解决人与自然的对抗。”[4]由此可见,生态在谈及异化概念时,是以人为核心的,只有人才有异化;在谈及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时,将社会系统放在首位,因为只有以社会系统中的主体——人,作为分析的核心和逻辑的出发点,其他的分析才有意义,换句话说,此岸世界的真理探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而彼岸世界是遥不可及的;在趋势和目的方面,无论是通过制度还是其他手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都是为了人性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相比之下,科学发展观始终明确地将“以人为本”作为理论核心。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15从以上论述中可以明显看出,二者之间的观点趋同是主要的。当然,生态强调的“以人为本”,是从纯理性的角度说的,在他们的逻辑中,不分析人,其他的分析就抓不住重点,是徒劳的,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带有功利性质;另外,他们过多地强调人的解放与个性张扬,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维度,所以,很多时候不过是空批判而少建设,在很多方面往往容易被细节所迷惑,坠入就事论事和抓小放大的泥潭。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不仅源于对社会和自然规律的把握,还具有伦理层面的考虑。无论是依法治国还是以德治国,都是追求人之善,是人全面发展的应然。所以,生态与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在总体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差异只在于对人的伦理态度和侧重点上,而这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四、基本要求的比较
很明显,生态认为,仅仅局限于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是不够的。在高兹那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物质丰富程度明显提高,社会地位有所改善,然而,这种改善不过是资本主义缓和阶级矛盾的一种手段。并且,无论资本主义采用什么方式给予无产阶级多少施舍,实质上,并不见得会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今日付出了一百万美元,是为了明日的一百亿美元。资本唯利是图的本性是不会泯灭的,相反,越是要提高资本主义的成本,资本主义就越是要加紧攫取,换取更多的财富。于是,自然成了牺牲品,这种牺牲到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就会达到发展的极限,而出现衰退。所以,利润动机同生态环境相冲突是必然的,利润最大化驱使人们破坏生态环境,把降低成本看得比保护生态环境更加重要,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按照奥康纳的总结,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一切社会的发展,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结构及态势的“不平衡的和联合性的”发展过程。[6]奥康纳还指出,资本主义积累导致一定程度的生态危机,由生态危机可能会引发经济危机,同时生态危机所导致的环境运动有可能会加重经济危机的程度。总的来说,在生态者看来,资本主义的危机就是人、社会和自然失衡的危机,就是片面发展的结果,就是资本运行的现实性危机。根据反向调节的原则,可以明显地推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样是会被生态所认同的。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5]15-16应该说,在基本要求方面,如上述分析的那样,生态和科学发展观在基本观点上能够达成一致。然而前者强调的不过是“平衡”二字,即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就社会的复杂性而言,这种关系只是众多关系中的一种,所以分析的结果难免流于片面,或者不过是空洞的说教;后者则强调四位一体,即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由于科学发展观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思想的部分,在中国社会中能够寻找到现实基础,并为现实世界的革命化起到促进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所以,科学发展观的实际影响要远远大于生态的“乌托邦”,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五、根本方法的比较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5]16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强调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要求用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生态学者全方位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批判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自然资源垄断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对自然界所进行的掠夺行为;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和异化消费;批判了资本主义等级森严的管理体制及其破碎的劳动分工;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及其生活方式。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批判纳入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视野之内,与资本主义制度紧密联系起来考察。”[7]由此可见,在方法论意义上,统筹兼顾是二者认可的。生态尽管没有明确提出统筹兼顾的思想,但是从其关注的对象,包括制度批判、等级批判、异化批判和工业文明批判等维度考察,它并没有刻意突出资本主义的某一个部分,而是更加突出几者之间的联系。再如,生态的代表人物克沃尔认为,要实现生态社会主义,在所有制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经济制度方面,要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在实现条件上,要像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全人类一起实现。从这里,生态的统筹兼顾思想也可见一斑。
虽然同样在方法论意义上坚持了统筹兼顾,所关注的视域却截然不同。科学发展观以中国的现实国情为基础,站在整体的高度审视各个部分的协调与平衡,是一种治国的理论。生态主要是从学理上进行探讨,因为其所秉承的法兰克福学派的传统,所以,在思想上侧重于批判,而建设性的东西受到限制。同时,由于生态的相关理论并没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机制,这样一来,无论其有多么丰富的思想,也不过是一种值得参考而不具有指导性的理论而已,当然也就不会像科学发展观一样,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这个发展过程基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又为实践所检验,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的真理性价值也要大于生态。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生态作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派,其主流学者遍布在加拿大、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视野广阔,科研环境优越,尤其是他们对于资本主义的理解和批判、对生态危机的本质分析等非常到位。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开放性的体系,与生态有较多的契合,这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吸收和借鉴生态的思想。在观点契合的方面,应该说生态在有的方面研究得更为细致,这与其血缘关系和研究传统等因素密不可分;在观点分离的方面,对于科学发展观而言,合理的可以借鉴,不合理的可以作为警示,两者之间并不是一种对立关系。
参考文献:
[1]曾文婷.“生态学”与[J].学术论坛,2005(10):34-37.
[2]阿格尔.西方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86.
[3]吴宁.高兹的生态学[J].研究,2006(8):99-104.
[4]唐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资本主义到生态社会主义——西方生态的启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07(5):76-81.
[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关键词:生态;科学发展观;比较研究
Abstract:TherearemanyconsistentaswellasdifferentviewsbetweenecologicalMarxismandscientificoutlookondevelopment.Thispaperanalyzestheirconsistenciesanddifferencesfromthefollowingaspects:theideologicalbasis,essence,theoreticalcore,basicrequirement,andfundamentalapproach,andpointsoutthatscientificoutlookondevelopmentcandrawlessonsfromtheecologicalMarxismsoastobetterservethesocialistconstruction.
Keywords:ecologicalMarxism;scientificoutlookondevelopment;comparativestudy
“生态”(EcologicalMarxism)一词来源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教授本•阿格尔。他在1979年《西方概论》中第一次运用了“生态”这个概念,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建立了与生态学之间的关联。生态是西方的最新流派之一,也是当今最有影响的十大流派中较为活跃的一派。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社会内部的“和解”两大主题,研究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人的解放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嬗变等问题,揭示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并通过重建马克思的生态唯物主义哲学,进行技术批判与消费主义文化和生存方式批判,探索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实现社会制度和道德价值观的双重变革,从而最终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化的,其中心问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于,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表面上看,生态与科学发展观并不基于相同的现实基础,产生的理论背景、发展脉络和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应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实际上两个理论体系之间,观点的契合是主要的,即使有些观点有明显的差异,却可以相互为用,并不矛盾。
一、思想基础的比较
生态,也称生态学的,其理论基础在于和生态学的有机融合。如生态的代表人物福斯特和佩珀所认为的那样,历史唯物主义内在地包含了生态学和生态思维方式。应该说,在马克思那里,生态思想并不具有重要的地位,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谈论与生态问题息息相关的生产问题,却很少在纯粹意义上谈论生态问题。尽管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是马克思有意还是无意的,他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如“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批判了黑格尔关于人居于超自然的地位的观点,提出了‘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完整统一体’的思想,并指出‘自然是人类的生命,但不是生活的手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的必然联系以及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等问题上,‘生态学’与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1]。另外,生态继承了以作为理论基石的西方,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的批判传统,像莱斯和阿格尔就受到马尔库塞相当大的影响。只不过与他们的前辈相比,生态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相对温和,也更富有建设性。
科学发展观则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及作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处处渗透着立场、观点和方法。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主要是基于中国化的,面对的现实是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与科学发展观对于关注的点不同,偏好的理论也不一样,面对的现实情况也有明显的差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二者都是以作为理论的来源和基础,都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开放性,掌握了活的灵魂。
二、第一要义的比较
生态代表人物之间的理论并没有太多联系,应该说,不能形成一个系统,但在第一要义上却是基本相同的。如阿格尔断言,“历史的变化已使原本马克思关于只属于工业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的危机理论失去效用。今天,危机的趋势已经转到消费领域,即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因此,当务之急是“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本质的见解出发,努力揭示生产、消费、人的需求和环境之间的关系”[2]。阿格尔转变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看法,认为传统的经济危机已经转向了生态危机,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原罪,即利用环境代价换取财富,已经导致了经济增长的瓶颈,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无限性和环境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缓解矛盾,那么经济增长就会停滞,甚至会倒退。可见,阿格尔关注的决不仅仅是对于资本主义危机的解释和分析,问题在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这说明,他始终是以发展作为第一要义的,这是他逻辑分析的前提。高兹认为:“‘对我们的经济从产品设计到消费和物质的再循环进行生态学的重建,……对能源、化工、运输和农业进行生态学的重建,……技术上的发明不仅必须有助于生态学的重建和理性化,而且还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缩短劳动时间成为可能,把我们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使生产和利润最大化的经济标准服从于社会——生态标准’,走向基于自我约束、更节俭、生态上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生态社会主义,达到真正的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的统一,实现生活得更好、劳动与消费更少的社会。”[3]高兹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归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明确了要在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生态社会主义,发展是第一要义。从阿格尔和高兹的观点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出,生态学者无论给生态危机开出什么样的处方,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发展这个第一要义。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认为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由此可见二者之间观点的相似性。应该说,生态与科学发展观所提的“发展”概念并不完全等同,前者更多的是在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意义上使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的增长,当然这种增长不能以生态为代价;二是,正如高兹谈到的那样,发展不仅是经济理性的,还应该是价值理性的。总的说来,生态关注的比较多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建立在人的解放基础上的人与社会的关系调整,而较少涉及纯粹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所使用的“发展”,强调的是一种和谐,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层面基础之上的。与生态相比,概念的内涵扩大了;作为一个分析系统而言,也更加全面和完善。
三、理论核心的比较
“生态考察了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提出了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的论断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的问题,它研究的方向符合人类的健康发展趋势和美好愿景,它的研究目的是力图从制度层面探索生态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具有前瞻性和开创性,它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建立和发展,力图通过制度转变解决人与自然的对抗。”[4]由此可见,生态在谈及异化概念时,是以人为核心的,只有人才有异化;在谈及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时,将社会系统放在首位,因为只有以社会系统中的主体——人,作为分析的核心和逻辑的出发点,其他的分析才有意义,换句话说,此岸世界的真理探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而彼岸世界是遥不可及的;在趋势和目的方面,无论是通过制度还是其他手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都是为了人性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相比之下,科学发展观始终明确地将“以人为本”作为理论核心。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15从以上论述中可以明显看出,二者之间的观点趋同是主要的。当然,生态强调的“以人为本”,是从纯理性的角度说的,在他们的逻辑中,不分析人,其他的分析就抓不住重点,是徒劳的,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带有功利性质;另外,他们过多地强调人的解放与个性张扬,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维度,所以,很多时候不过是空批判而少建设,在很多方面往往容易被细节所迷惑,坠入就事论事和抓小放大的泥潭。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不仅源于对社会和自然规律的把握,还具有伦理层面的考虑。无论是依法治国还是以德治国,都是追求人之善,是人全面发展的应然。所以,生态与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在总体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差异只在于对人的伦理态度和侧重点上,而这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四、基本要求的比较
很明显,生态认为,仅仅局限于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是不够的。在高兹那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物质丰富程度明显提高,社会地位有所改善,然而,这种改善不过是资本主义缓和阶级矛盾的一种手段。并且,无论资本主义采用什么方式给予无产阶级多少施舍,实质上,并不见得会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今日付出了一百万美元,是为了明日的一百亿美元。资本唯利是图的本性是不会泯灭的,相反,越是要提高资本主义的成本,资本主义就越是要加紧攫取,换取更多的财富。于是,自然成了牺牲品,这种牺牲到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就会达到发展的极限,而出现衰退。所以,利润动机同生态环境相冲突是必然的,利润最大化驱使人们破坏生态环境,把降低成本看得比保护生态环境更加重要,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按照奥康纳的总结,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一切社会的发展,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结构及态势的“不平衡的和联合性的”发展过程。[6]奥康纳还指出,资本主义积累导致一定程度的生态危机,由生态危机可能会引发经济危机,同时生态危机所导致的环境运动有可能会加重经济危机的程度。总的来说,在生态者看来,资本主义的危机就是人、社会和自然失衡的危机,就是片面发展的结果,就是资本运行的现实性危机。根据反向调节的原则,可以明显地推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样是会被生态所认同的。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5]15-16应该说,在基本要求方面,如上述分析的那样,生态和科学发展观在基本观点上能够达成一致。然而前者强调的不过是“平衡”二字,即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就社会的复杂性而言,这种关系只是众多关系中的一种,所以分析的结果难免流于片面,或者不过是空洞的说教;后者则强调四位一体,即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由于科学发展观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思想的部分,在中国社会中能够寻找到现实基础,并为现实世界的革命化起到促进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所以,科学发展观的实际影响要远远大于生态的“乌托邦”,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五、根本方法的比较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5]16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强调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要求用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生态学者全方位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批判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自然资源垄断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对自然界所进行的掠夺行为;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和异化消费;批判了资本主义等级森严的管理体制及其破碎的劳动分工;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及其生活方式。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批判纳入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视野之内,与资本主义制度紧密联系起来考察。”[7]由此可见,在方法论意义上,统筹兼顾是二者认可的。生态尽管没有明确提出统筹兼顾的思想,但是从其关注的对象,包括制度批判、等级批判、异化批判和工业文明批判等维度考察,它并没有刻意突出资本主义的某一个部分,而是更加突出几者之间的联系。再如,生态的代表人物克沃尔认为,要实现生态社会主义,在所有制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经济制度方面,要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在实现条件上,要像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全人类一起实现。从这里,生态的统筹兼顾思想也可见一斑。
虽然同样在方法论意义上坚持了统筹兼顾,所关注的视域却截然不同。科学发展观以中国的现实国情为基础,站在整体的高度审视各个部分的协调与平衡,是一种治国的理论。生态主要是从学理上进行探讨,因为其所秉承的法兰克福学派的传统,所以,在思想上侧重于批判,而建设性的东西受到限制。同时,由于生态的相关理论并没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机制,这样一来,无论其有多么丰富的思想,也不过是一种值得参考而不具有指导性的理论而已,当然也就不会像科学发展观一样,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这个发展过程基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又为实践所检验,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的真理性价值也要大于生态。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生态作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派,其主流学者遍布在加拿大、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视野广阔,科研环境优越,尤其是他们对于资本主义的理解和批判、对生态危机的本质分析等非常到位。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开放性的体系,与生态有较多的契合,这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吸收和借鉴生态的思想。在观点契合的方面,应该说生态在有的方面研究得更为细致,这与其血缘关系和研究传统等因素密不可分;在观点分离的方面,对于科学发展观而言,合理的可以借鉴,不合理的可以作为警示,两者之间并不是一种对立关系。
参考文献:
[1]曾文婷.“生态学”与[J].学术论坛,2005(10):34-37.
[2]阿格尔.西方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86.
[3]吴宁.高兹的生态学[J].研究,2006(8):99-104.
[4]唐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资本主义到生态社会主义——西方生态的启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07(5):76-81.
[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和平、发展和合作是当今世界时代的主流
然而我国面临发展的安全制约因素高于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因素交织,有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与分化的政治战略,还有“”势力不断制造摩擦,国家安全问题的多变性、复杂性、综合性不断地增强。军队肩负着国家的安全与统一和发展利益的任务,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对国防与部队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经费供给不足与现代化国防与军队的建设需求存在长期的矛盾,如何科学统筹安排建设国防经济是对建设国防经济的新时代要求。
2、当今世界处于大变动变革的非常时期
各种势力力量在不断地重新分化与组合。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而综合实力往往决定着国家的作用和地位,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国际间的主要竞争。综合国力是由经济力和国防力构成,经济力是基础,而国防力也是不可短缺的必要组成部分。一个具有比较强的综合国力的国家不可缺少的两翼是“富国”与“强兵”。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每个国人的梦想。但是随着我国新军事改革进入新阶段时,我军建设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又凸现出各种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严重影响与制约着军队科学建设的发展。如何科学发展观统筹安排建设国防经济是对建设国防经济的新时代要求。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经济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防经济建设需要
国防经济建设上要体现出“以人为本”,即要结合新军事改革和军事斗争实际准备,且勇于改革思想观念,又要牢固树立“人才第一”的新观念。人才竞争是当今世界以尖端武器为主要特征的新军事改革且强调人才重要性的竞争。
国防经济建设上要体现出“全面发展”,即要统筹安排国防经济建设的全方位的发展。国防经济建设是个复杂庞大的制度体制,科研、分配、流通、生产等各个层面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假如仅仅着眼单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其他的发展,必然会阻碍整个系统的发展。
国防经济建设上体现出“协调发展”,即要正确认识与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又要寻求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国防建设的依托是经济建设,如果经济建设始终搞不上去,那么国防建设根本就无从谈起。综合国力的象征是国防实力,如果国防建设始终搞不上去,那么经济建设就连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的得不到。国防经济建设上要体现出“协调发展”,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寻求两者的协调、同步发展。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带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因此要一手抓国防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坚持两者的协调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经济建设的思想要求将国防经济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使两者步调一致,形成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
国防经济建设上要体现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持和增强发展的后劲,坚持走国防经济建设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发展之路。因此,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经济建设的思想要求在国防经济建设中注意资源与环境的制约,不竭泽而渔牺牲子孙的环境来搞今天的建设。另外要抓好军事训练、军事人才培养、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预研等工作,保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经济建设要把握几个重要问题
1、以“对立统一”为国防经济建设选择
发展战略和制定政策措施的出发点传统逻辑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看作是完全对立的,以其矛盾的对立面来作为选择发展战略、制定政策和实施措施的基本出发点,导致了国防和经济建设之间的不协调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经济建设告诉我们,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推动的,具有长期的、动态的“统一性”。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思路,以“对立统一”的科学视角去认识国防经济建设道路,创新发展模式。
2、以“全面发展”科学统筹国防投入的适度规模与结构
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观念把国防经济看成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体,要求统筹好国防投入的规模与结构。一方面要“规模适度”,根据经济能力和国家安全需求来确定最适何的国防投入规模,并保持动态平衡和合理。另一方面要“结构合理”,要在现有的经费投入力下形成最具战斗力的结构。要结合从我国国防经济实际,解决如人员、装备、研发费用的比例不合理,国防科研投入比重较低,军兵种费用结构不合理等制约我国国防经济效益提高的问题。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在全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为使同志们更好地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我们今天在这里安排了这场辩论会。辩论会确定的“实话实说需要理性思考”、“以人为本就是满足人的利益需求”、“效率高效果就好”这三个辩论题目,紧贴我们日常工作及现实生活,组织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辩论这种思想交锋的平台,培养我们的机关干部,全方位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维,更好地推动和服务于科学发展。
一、出席今天辩论会的嘉宾有: 区委书记 ** 同志、区纪委 ** 书记、区委组织部 ** 部长、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指导检查组(对人大机关)组长 ** 同志、第三指导检查组(对交通、林业局)组长 ** 同志、第四指导检查组(对区法院)组长 ** 同志,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 ** 同志、 ** 同志,区法院院长 ** 同志、交通局局长 ** 同志、林业局局长 ** 同志。与会的嘉宾同志,对我们筹备这次辩论赛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热情支持,对他们今天亲临现场,指导我们的辩论会,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二、参加本次辩论赛的单位有: 区人大 常委会 机关、区人民法院、区交通局、区林业局 ;今天的辩论,由以上四个单位共组成了六个代表队,他们分为三个正方队,三个反方队,分三轮分别对三个辩题展开对抗辩论。
同志们,今天,参加我们辩论会的观众,有区委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志们,第一指导检查组有关的 21 个区级部门的代表,区人大非驻会委员,由于受辩论会场地限制,我们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区人民法院、区交通局、区林业局,还有区审计局,只能派部分干部职工来到今天的辩论现场,所以,对各单位不能前来现场观摩学习的干部职工,我表示深深地歉意。我们安排了今天辩论赛的全场录像,赛后将制作光碟发给各参赛单位,如各单位其他同志有兴趣,可供他们在这次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播放观看。
三、担任本次辩论赛的评委有: 区人大机关两位同志,他们是 ** 、 ** ,区法院两位同志,他们是 ** 、 ** ,区交通局两 位同志,他们是 ** 、 ** ;区林业局两位同志,他们是 ** 、 ** 。由以上八位同志组成本次辩论赛评委组,他们的职责是分别对每轮辩论比赛的团体和每轮正反方各评选一名最佳辩手现场打分,并最后确定本次比赛获奖者名次。
四、下面,我介绍参加本次辩论赛的参赛队员 。 以下我点到的参赛人员请站起来,同与会同志见面。区人大机关两个代表队六位同志,他们是 ** 、 ** 、 ** 组成的代表队, ** 、 ** 、 ** 组成的代表队,请坐下; 区法院六位同志组成的两个代表队,他们是 xx 、 xx 、 ** 组成的代表队, xx 、 ** 、 ** 组成的代表队,请坐下;交通局三 位同志组成的代表队,他们是 ** 、 **x 、 ** 三位同志 ,请坐下 ;林业局 三 位同志组成的代表队,他们是 ** 、 ** 、 ** 三位同志 ,请坐下。
今天的辩论赛将由以上18位同志按每队三人,组成了6个代表队,每两个队将按事先约定的正反方, 分三轮 对 “实话实说需要理性思考”、“以人为本就是满足人的利益需求”、“效率高效果就好”这三个辩题展开对抗辩论。我提议,我们以热烈的掌声为他们即将展开的辩论竞赛加油,并祝愿他们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现在,我介绍负责本次辩论赛的记分员和计时的同志。 本次辩论赛,我们从参赛的四个单位各抽派了一名同志组成了记分、计时组,负责计分的三名同志是:区人大常委会机关 ** 同志、区法院的 ** 同志、区林业局的 ** 同志,(请坐下)。这 三位同志将负责收取、统计八位评委对每轮辩论、正反方团体以及评选最佳辩手的打分表,及时计算每轮辩论正反方团体和评选最佳辩手的最后得分,向主持人报告计分情况;同时,记分组还将负责对三道辩论题目、辩论顺序的抽签工作。负责计时的是区交通局 ** 同志,他的职责是按辩论比赛规则约定,在每轮比赛各环节中的倒计时,同时,按规则要求及时提醒参赛选手。
六、下面,介绍这次辩论赛的约定规则。
(一) 、比赛程序:
1、 每轮辩论 赛 的 过程 由陈词,攻辩 及小结 ,自由辩论,观众提问 , 总结陈词六 个环节 组成。
2、评委组按打分标准公正 、公平打 分。 每轮 比赛中 , 团体总分高的一方为获胜方,每轮 正、反方各 评选一名最佳辩手。
3、记分组收集评委组的评分 表 进行统计汇总。
4、 嘉宾 对每轮比赛进行点评。
5、记分组将每轮计分结果报告主持人,由主持人公布。
(二) 、辩论规则: 每轮辩论赛总时间约4 8 分钟;要 求辩手均用普通话 ,但普通话的标准与否,不作为评判的条件,这一点,请我们的评委同志们给予理解;同时,请各辩手注意,在双方问答辩论时,不得中途打断对方问或答(防止形成吵架式),否则,视为违规,评委可适当扣分。
1、开篇立论: 总时间为8分钟。先正方、后反方的“ 一辩 ”,各用 4分钟, 阐述本方对辩题的 立论 观点。
2、攻辩: 总时间是12分钟。攻辩就是双方的二、三辩手,分别任意选择对方二、三辩手共四个“回合”的问答较量。也就是按先正方、后反方的顺序,双方“ 二辩 ”在先,“三辩”在后,各 选择 对 方二、三辩 手中 任 意 一位提问, 对 方被选中的辩手 必须 回答 提出的问题, 提问次数不限 ,但每个“回合”问与 答 的 时间不 得 超过3分钟。
3、攻辩小结: 总时间为4 分钟 。 就是 攻辩阶段完毕, 双方“一 辩 ”各用 2分钟 时间, 针对攻辩阶段双方的态势及涉及到的内容 , 为本队做攻辩小结 。
4、自由辩论: 总时间为 10分钟 。 自由辩论 就是按先正方、后反方的顺序,双 方辩手 各有5分钟时间 自动轮流发言。这一阶段,同一方辩手的发言 顺序与 次 数 不限 ;当一方 发言辩手落座表示发言结束,另一方 则 记时开始,若有间隙,累积时间照常进行 ,所以要 紧接发言;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继续发言,也可向 主持人 示意放弃剩余时间 ; 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重要问题 , 总是回避交锋两次以上的一方予以扣分处理,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
5、观众提问: 总时间不超过6分钟。参会观众同志可针对本轮辩题,举手经主持人同意后,向正方或反方任意提问,被问 方辩手可任意作答。正反方各回答不超过两个观众提出的问题,一个问题的回答时间为1分钟,如一位辩手的回答用时未满,其他辩手可以补充。
6、总结陈词: 总时间为8分钟。按先反方、后正方顺序,双方“ 三辩 ”各用4分钟时间, 针对辩论会的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如若脱离实际,适当扣分
7、时间提示: 按每个 辩论阶段 约定时间 , 辩手开口发言则倒计时开始,当约定 时间剩余30秒时,以一次短促的铃声提醒, 最后 4 秒则每秒铃声警示 ,最后一秒长声示意规定时间终止, 铃声停、 发言 则必须 停止 , 否则作违规处理。
(三) 、打分标准: 团体和个人评分均按10分制 , 评委给团 体或个人打分最高为“10分” , 保底为“ 8 分” , 须保留小数点后二位小数(防止评奖时的并列现象)。
1、团体分:陈词1分,攻辩2分,自由辩论2分,观众提问1分,总结陈词2分,团体配合1分,语言风度1分 。
2、个人分:语言表达2分,整体意识2分,逻辑推理2分,辩驳能力2分,综合印象2分。
需要说明一下,对于将要开展辩论的三个题目,相对地说,无论正方、还是反方,每个辩题的某一方,虽然辩论空间都是很大的,但是 ,建议我们的评委同志们在打分的时候,要围绕“个人打分标准”约定的“ 语言表达、整体意识、逻辑推理、辩驳能力、综合印象”五个方面,根据团队中每个人的具体表现,团队人员团队精神、配合以及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为最终确定辩论双方团体优胜名次,确定本轮交锋正反方的两个最佳辩手投下你庄严的一票。最好不要以辩论问题的最终胜负,来确定辩论过程中的“胜败英雄”。不然的话,就有违我们举办这次辩论会的初衷啦。
(四) 、记分办法: 每轮辩论结束后,评委将按先正方 、 后反方,分两轮分别给正、反两方团体打分、亮分;请 评委注意,不得为每轮的正方和反方打同一分值或总给最高分,记分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 取其余 6 个评委所给分数的平均分 , 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数,为正方或反方的最后得分;
同时,为本轮正反方各评选 一名最佳辩手打分,为个人打分采取记分表形式,不亮分、不公布,为保证公平、公正,将采用评委“记名”方式,如某评委未签名或打分表内正方或反方出现两个以上辩手得同一分值,该评委的打分表作废 ; 由记分组收集8个评委的打分表后,按 八 位评委所给 各辩手 的平均分 ,以 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数为 个人 最后得分,汇总取平均分最高的为最佳辩手,最佳辩手得分情况 , 待三轮辩论结束后统一公布。
(五) 、奖励 设置 : 本次辩论会设三个团体优胜奖 、 六个最佳辩手奖 、鼓励奖 , 优胜团体和最佳辩手颁发荣誉证书。
以上规则,大家如有不明白的,请举手发言,(如有)请讲……,(主持人做相应解释)……(如没有)
七、抽签确定辩题顺序。 我提议,由参加辩论赛三个辩题反方的“一辩手”代表本辩题进行顺序抽签(辩论各环节中基本都是正方先发言,给反方一次优先机会好不好),各代表队有无异议?••• •••,(如有,则“请三个辩题正反代表队各推选一名代表抽签”),(如无),请反方“一辩手”三个同志到记分台抽取辩题顺序,辩论赛将按他们各自抽到的顺序进行。(抽签毕),请将抽签顺序到记分员处登记(登记每轮辩那个题目)... ...,请记分员将抽签情况送主持人... ...。
八、下面,辩论开始。 重申一下, 每轮辩论 赛 的 过程,按比赛规则约定为 陈词 、 攻辩 、 攻辩小结 、 自由辩论 、 观众提问 、 总结陈词 六个环节,每个环节我将给予提示,准备发言的辩手须立即起立、紧接发言,本环节则倒计时开始;按各环节时间约定,允许发言辩手,以“发言结束”或自然落座来示意放弃“剩余时间”,计时随即终止;当倒计时结束,则必须终止发言,超时则违规,评委将予以扣分,请大家把握好时间。
(三轮题目辩论程序按以下流程循环)
按照刚才抽签的顺序,第一(二或三)轮辩论的题目是 ,请参加 题目辩论的参赛队上场
... ...。
下面,辩论开始,请记分员准备计时,每个环节辩手开口发言,则本环节倒计时开始。
请正方“一辩” 陈词 本 方立论观点 ... ... ;
请反方“一辩” 陈词 本方 立论观 点 ... ... ;
现在,请正反方第二、三辩手按约定规则进行 攻辩 发言 ... ... ;
现在,进行 攻辩小结 :
请正方“一辩”小结
... ... ;
请反方“一辩”小结
... ... ;
下面,进行 自由辩论, 请按先正方、后反方的顺序,双 方 各5分钟时间,开始,
... ... ;
现在是 观众提问 时间。
请观众和各代表队注意,规则约定正反方只分别回答不超过两个提问,所以,观众虽然可任选某方辩手或某一方提问,但不得揪住一方不放;对观众提问,被问方除观众指定辩手外可任选辩手回答,回答时间为一分钟,也可拒绝观众提出的超过两个以上的提问,但没超过两个以上的问题必须作答。
请观众举手提问。(正反方各两问,即不超过4个观众提问。视观众举手情况,确定第一位提问观众,如有两位以上观众举手,为节约时间,可安排工作人员待第一位观众提问后将话筒送第二位观众做准备)
请**同志提问,(如有两位以上观众举手)请工作人员待**(第一位)同志提问后,将话筒送**(第二位)同志做准备。
... ...;
(如有)请**(第二位)同志提问。(如有第3、4位观众提问,安排送话筒,继续此步骤)
... ...。
下面进行辩论的 总结陈词 :
请反方“三辩”总结陈词
... ...;
请正方“三辩”总结陈词
... ...;
(本轮辩论结束后),请双方辩手回座位就坐。
... ...;
下面,请评委为第一 (二或三) 轮参赛团体和个人打分。先请评委给本轮参赛队正方打分 ... ...,
请亮分,(报分)
去掉一个最高分(看记分员报出): x.xx 分
去掉一个最低分(看记分员报出): x.xx 分
为节省时间,准确统计,关于正、反方的最后得分将在嘉宾点评后统一公布。
请 评委给本轮参赛队反方打分 ... ...,
请亮分,(报分)。
去掉一个最高分(看记分员报出): x.xx 分
去掉一个最低分(看记分员报出): x.xx 分
请记分员收集评委给 团体 的打分表,进一步核实、统计汇总本轮团体辩论得分情况,汇总后送主持人;下面,将进行嘉宾点评,请评委利用嘉宾点评时间,认真斟酌,为本轮正反方6位辩手打分,评选正反方各一名最佳辩手。
请在嘉宾席就坐的嘉宾,对本轮辩论情况点评... ...(建议时间控制在6分钟左右)。
请记分员收集评委给 辩手个人 的打分表。
下面,我公布 题目正反双方辩论得分情况,正方最后得分 分,反方得分 分,按辩论赛规则约定,(正或反)方获本轮辩论优胜团体,让我们为获胜队表示祝贺,为正、反方辩手的辛勤努力、精彩辩论,表示衷心的感谢。
(稍停)说明一下,(二、三轮就不再说明)为节省时间,记分组正在汇总个人得分情况,评选优秀辩手结果将在三轮辩论结束后统一公布。
下面,进行第二轮辩论。
(翻回第 9 页,循环以上辩论程序,进行第二、三辩题)
... ... ... ...
(待三轮辩论结束后)
九、区委领导(点评)讲话: (须提前商议,时间10分钟左右)。
(此时,记分员将及时统计第三轮个人得分情况。待记分员将三轮个人得分汇总表送主持人审查,如无不妥,安排记分员将汇总表送各评委审定,个人获奖名单确定后,交工作人员制作荣誉证书)
十、 主持人即席讲话、小结嘉宾点评情况: (10分钟左右)
(待工作人员将颁奖环节准备完毕)
下面,我公布这次辩论赛评选最佳辩手得分情况(逐个宣布18个辩手得分),... ...,(然后公布获奖名单)按比赛规则约定,**、**、... ...6位同志分别获得今天辩论赛最佳辩手奖,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十一、颁奖: 下面,颁奖分三轮进行。
首先,请嘉宾席就坐的**、**... ...同志为获得今天辩论赛鼓励奖的同志颁奖,请**、**、... ...6位同志上台领奖 ...
请嘉宾席就坐的**、**... ...同志,为获得今天辩论赛最佳辩手奖的同志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请**、**、... ...6位同志上台领奖... ...;
同志们,在前面各代表队的辩论中,每一轮都评选出了一个优胜团体,下面,请在 题目辩论中获团体优胜奖、 题目辩论中获团体优胜奖、 题目辩论中获团体优胜奖的三个代表队的“一辩手”代表本队上台领奖,请嘉宾席就坐的**、**... ...同志为获得今天辩论赛最佳团体奖的代表队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
(颁奖毕)
十二、主持人总结讲话 (请主持人即席讲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