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5 04:41: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幼儿园小班实习,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亲子园 优势 资源共享 课程实施
作为一所地处小城市的小学附属幼儿园,我们一直在思考0-6岁托幼一体化教育的模式,思考幼儿园创办亲子园的办法。
根据家长和社会的需求,自2008年3月起,我园正式启动0-3岁早教计划,创办了实验小学幼儿园"阳光亲子园" ,阳光亲子园创办以来,已受到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广泛赞誉,早教意识已经慢慢地渗透到年轻父母的思想里,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现已成功开办了七期,有近八百位宝宝和家长受益,幼儿园创办亲子园有这样的一些优势。
1资源共享,幼儿园创办亲子园更“绿色”
1.1场地共享 幼儿园办亲子园最大的优势可以场地共享,时间定在周六、周日,在场地等方面都可以达到资源共享,以避免重复投资与建设,为孩子创设更为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拓展活动范围,更有利于亲子园和幼儿园的衔接。
1.2教具共享 我们根据0-3岁宝宝的年龄特点购买了一些亲子教育玩具,这里包括一些小型的滑滑梯、平衡木、彩虹伞等,也包括很多适合亲子园宝宝操作的桌面玩具,这些教具我们在幼儿园同样可以使用,同样幼儿园的一些教玩具也可以在亲子园活动时使用,提高了幼儿园教具使用的效率。
1.3师资共享 幼儿园的老师通过培训可以担任亲子园的辅导老师,在班别设置上1.5―2岁的宝宝班级为“星星班”,2―2.5岁的宝宝班级为“月亮班”,2.5―3岁的宝宝班级为“太阳班”,一般星星班10人,月亮班12人,太阳班15人,每班配备3位老师,一位主班,两位配班,每次活动有一位主班老师和一位配班老师共同组织,还专门配备了亲子园园长、保健医生、门卫、保育员等,这些人员的配置都是幼儿园的老师,师资的共享使幼儿园办亲子园更绿色!更低碳!
2目标明确 亲子园课程实施更到位
"阳光亲子园"活动的目标我们主要定位在以下几点:一是了解宝宝的天性,让亲、子、师一起在有情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增强情感,促进身心发展,二是为宝宝创设良好的环境,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三是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四是为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学习作好准备。
亲子班的课程周期为一学期,12次,每次每个家庭有一位成人和宝宝一起参与活动,我们实施的是综合性课程,每次亲子园开班前我们会组织教师制定亲子园各班课程计划,吸取已有的成功的亲子教育经验,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并结合亲子教育理念,将集体活动、生活活动、桌面操作、亲子游戏、早期阅读、韵律活动等融合到课程中,每次活动的2小时我们又把它分为五个时光段,分别是问候时光、运动时光、快乐时光、休闲时光和温馨时光,每一时光段都有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课程设置。
我们还根据不同班别设计相应的个性化课程和游戏活动,在"太阳班"每两周开设英语口语课程一次,每次20分钟,由我园英语专职老师执教,促进不同阶段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培养宝宝语言发展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重宝宝与父母的交流,老师与宝宝的交流,鼓励父母积极与孩子互动,孩子在父母的融融亲情中愉快地参与活动,不仅促进了宝宝语言、情感、社会性的发展,还使每一位宝宝熟悉幼儿园、熟悉老师、熟悉同伴,为今后的入园适应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也提升了家长亲子教育的经验。
亲子园的辅导老师因为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在课程实施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对课程的领悟能力强。
3关注互动 家园合作更广泛
我们非常注重教师和家长以及宝宝的互动,一方面我们积极为太阳班的宝宝顺利入园作好准备,另一方面还注重同家长的双向互动,帮助家长获得科学育儿经验和方法,分享亲子教育经验,提高家长在家庭中的家庭教育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而让家长自然而然地适应自己的角色,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掌握一定的科学育儿水平,由自然型家长转化为教育型家长。
我们的教师也向家长宣传亲子园的教育活动,鼓励身边的人尝试参与到中间来,这些都扩大了我们亲子园在社会上的影响,并定期向亲子园家长发放卫生保健、亲子早教等宣传材料,转变家长的观念,培训家长。每期亲子园活动结束,我们都会给每个宝宝拍毕业照,颁发亲子园培训证书,并给每个宝宝制作个性化档案。
现在,幼儿园的很多家长看到亲子园的良好效果,纷纷给亲戚的孩子报名参加亲子园,而亲子园中一些非本园的家长看到幼儿园的良好设施与条件,则给孩子报名加入幼儿园。园中园建立了规范有序的机制,走上了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现在是幼儿园和亲子园生源都爆满,促进了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研究,亲子园质量有保障
我们幼儿园一直非常注重教科研工作,根据我园开展亲子园的情况,我们充分发挥园内专业资源优势,由亲子教育工作经验的骨干教师共同组成"阳光亲子园"课题组,亲子园园长亲自担任课题组长,运用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反思、边研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调整我们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这项课题已通过市级结题,在亲子园实践过程中,我们愈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组织能力、交往技巧在指导亲子互动方面的牵引实效。
关键词 小班幼儿 适应不良行为 幼儿园
1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1)常规性表现。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即使在受约束的条件下,他们也会以自己的自我中心论为指导,向你展示幼儿的天真、可爱,但是而在走出家庭环境,走进幼儿园的那刻,他们却成了“小哑巴”、“胆小鬼”、“瞌睡虫”等,而一些妈妈眼中的“小乖乖”也会以大闹天宫的气势,抵抗着入园生活,或是哭泣、或是打滚。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幼儿活动主要集中在室内,幼儿的活动空间和行为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在教师管理中,教师往往以成人的思想对幼儿进行思维定位,或是在教学中简单地要求幼儿“要干什么”、“不要干什么”,这种定型化的管理,不适应幼儿那活泼好动的心。
(2)不适应集体生活。小朋友吵架、打架,乱扔垃圾,课上乱讲话,自由活动中一片乱哄哄等,都是幼儿进园不适应集体生活的表现,尤其是在自由活动中,幼儿处于放任状态,加之他们的自我中心观念较强,在缺乏教育管理和约束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便成了“小霸王”、“自由者”。
2 影响幼儿入园适应不良行为的因素分析
2.1 幼儿心理因素
三四岁的孩子心理幼稚,在这个年龄段,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同时,看到好玩的,具有吸引力的往往具有好奇心,而这种心理特征并不是外界因素所能制约的,因此,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充满了色彩,所以,当他们的心理受到冲击时,他们就会毫不掩饰地发泄自己的不高兴。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之一就是好模仿,当他们看到几个孩子追逐时,他们会紧跟其后,并且越玩越高兴,当看到同伴在干什么事,他就会做同样的事,这种模仿是无意识的,也是无对错的,而这种行为也必然会增加其不良行为,如追逐打闹、课堂说话、抢夺玩具等。所以,基于幼儿年龄特征以及心理因素考虑,小班幼儿入园的不良行为是幼儿心理、情趣的体现,也是必然会存在的行为。
2.2 家庭因素
孩子就是家中宝,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增加的今天,每个婴儿的出生都寄托了几辈子人的爱,所以,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家长会过度溺爱孩子,而由于家长幼儿教育认识的缺失,往往造成孩子成为“家中一霸”,每当孩子不高兴时,便会以哭闹、甩砸等形式进行发泄,而且使得他们具有强烈的占有欲,所以在幼儿园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是我的”、“你放开”、“你不能动”等话语,会看到孩子们为争夺食物、玩具等大打出手。在现代家庭中,往往通过专制和放任的极端方式,对孩子进行管理,而家长的强硬态度、放任态度都容易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如一些家长在孩子出现过失时对其进行打骂,这就使得一些孩子,在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就会以武力争取。
2.3 教师因素
幼儿入园适应不良行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管理有关。其一,在幼儿入园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对孩子缺乏一定的了解,不能够把握孩子的个性、习惯等。其二,在对幼儿管理或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死板的、枯燥的教学方式,如在课上一些学生大声说话,老师用命令的口气告诉他们“不要说了”,这就一下子将孩子吓住,容易引起孩子沉默、冷漠等现象的发生;在进行教学中,教师只管自己说,并不采用兴趣化、游戏性的方式展开教学,这就造成孩子们各行其是,有的呼呼大睡、有的窃窃私语等,从而使课堂出现失控现象,进而造成幼儿入园适应不良行为增加。
3 提升幼儿入园适应性的有效方法
3.1 家长要积极引导幼儿入园适应性
在入学前期,家长要尽早开始幼儿入园准备,多带孩子到小孩集中区活动,积极引导孩子与其他小孩子一起玩耍;家长要认识到幼儿入园的必要性,坚持每天都要送孩子进园,并表现出兴奋和热情,以影响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好感;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并通过自身学习来提升对幼儿心理和行为的认识,及时调整教育方式,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通过日常小细节,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集体参与能力,促使孩子感受到群体的热情。
3.2 进行家访,实现教师与幼儿第一次亲密接触
教师在确定入园孩子的信息后,要及时对将入园的孩子进行家访,让孩子感觉到“我见过你”,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受到一下子“被转让”,同时,在与孩子见面时,教师要通过“小问候”、“小礼物”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创造条件和孩子玩耍,以有效提升小孩子对教师的热情,这样在孩子再次见到你时,孩子会想起你,愿意和你在一起。
3.3 创建入园小插曲
孩子一进入幼儿园无疑会对陌生的环境产生远离感,此时要求教师根据孩子的兴趣、好动心、好奇心等展开兴趣化的活动,如开展小游戏、教孩子唱歌、打拍子等,同时,要关注一些严重表现出不适应性的孩子,将这些孩子的情况反映给家长,针对孩子表现出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如一些孩子变现出好抢、好发脾气,教师就要通过玩具一起玩、玩具传递等方式,让孩子接触到玩具,并通过周围孩子的行为对这些孩子产生影响,让他们模仿“转让”。
3.4 以多彩教学方式,创建高氛围课堂和班级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展开多种形式的兴趣化、游戏化教学,将孩子吸引到课堂之中,如在进行数字儿歌教学中,让学生大声唱出儿歌,并说,“呀,你唱得真好,给你个小花朵,谁还想要我手中的小礼物?”教师听到每个孩子都想要时,说“我只把小礼物给会唱歌的小英雄,谁勇敢呀?”这样既调动了孩子的表现欲,又有效地组织了课堂,维持了课堂秩序。在课堂管理中,尤其在孩子自由活动中,教师要将用一些小任务,如展开制作、小棒传递等活动或游戏,将孩子的无序、散漫、混乱的活动变得生动、有序。在班级环境创设中,通过小小黑板报,“小小画家板”,张贴小卡通,小图画等,将班级进行装饰,让孩子进入多彩多姿的世界,进而提升孩子的入园适应性。
4 总结
小班幼儿入园是孩子接受集体、走进社会的第一步,在孩子心理影响的条件下,往往表现出适应不良行为,而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管理方式等对其适应不良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在提升孩子入园适应性中,要通过各方面的因素准备、条件创设、管理创新等方式,而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孩子的小心理,才能够将他们一步步带入社会大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幼儿园是他们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许有云.儿童心理理论与儿童道德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2] 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J].滨州师专学报,2012(3).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教师;语言教学;行为探析
幼儿园小班可谓是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此阶段语言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后期语言风格的形成,因此对于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定要重视起来。在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开展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及沟通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为以后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学前班语言教学开展的意义
在现今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各教育机构及学校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开展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旨在培养幼儿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不可少的就是沟通,语言沟通是搞好人际关系,与人相处的关键,进行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工作,有利于教学事业的发展,为幼儿园幼儿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小班的幼儿还未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开展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让教师在其中指导,引领幼儿学习语言知识,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锻炼幼儿园幼儿的语言能力,提高幼儿之间的交际能力,促进幼儿之间的感情,让幼儿在欢乐中学习,欢乐中成长。
二、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中存在问题
我国教育制度在不断改革,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给教师在教学上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就幼儿园教育来讲,在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中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教育的发展,以下就是笔者总结的关于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年龄小,尚未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无味。
(3)有些幼儿吐字不清,跟不上教学进度。
(4)教学中开展活动少,激发不了幼儿积极性。
三、幼儿园小班教师语言教学行为探析
1.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对于一些上学较早的幼儿而言,在幼儿园小班时可能说话吐字都还不够清晰,要锻炼其语言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精力,教师在这一情况下要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在教学过程中观察每个幼儿的语言能力,对于吐字不清者要重点培养,在课堂朗诵中多给予其朗诵的机会,从而发现语言中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教师的教学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感染幼儿的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自己的语音语调是否平稳,声音是否柔和等情况,这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中起着关键作用。
2.互动式教学,善于提问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与学生多互动,互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还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提问的方式可以引发幼儿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自由回答,提高幼儿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3.对教学内容要进行隔段巩固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训练出来的,这需要教师不厌其烦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巩固,因为幼儿的记忆力是比较短暂的,需要不时的巩固才能增强其记忆,从而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目的。幼儿园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还不知道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带领幼儿走进语言世界,让幼儿领悟语言的魅力。
4.开展有意义的语言教学活动
幼儿园幼儿都比较喜欢玩,针对这一特性,教师应制定相应的语言教学活动,让其在玩耍中学习语言。在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针对不同的能力训练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语言知识,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伙伴们之间的交际能力。提高语言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小班幼儿各方面还未成熟,教师在开展语言教学中要注重学习过程的互动,互动可以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增进师生感情,更易让幼儿接受语言教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知识。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讲授中发挥自身的语言色彩,让幼儿喜欢倾听教师的讲解,从而学习语言教学中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敏红.认知先行的聋校学前班语言教学实践活动[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04):143-144
[2]许娟,洪晓曦.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华东师范大学,2008(32):35-36
(黑龙江省绥化学院教育学院,绥化 152061)
[摘 要]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黑龙江省公办幼儿园教师招聘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乡镇幼儿园教师招聘数量占据一半比重,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招聘区域分布不均、招聘条件较低、考核内容及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为确保公开招聘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有关部门应制定完善的招聘政策,各地区应建立“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对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认识,严格遵守幼儿园教师的双准入制度。
[
关键词 ] 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学前三年行动计划
一、问题提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等文件精神,黑龙江省积极出台了《黑龙江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黑政字[2011]293号)(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及一系列配套文件。截至2013年底,全省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经超额完成1200所公办幼儿园的建设任务,学前三年在园幼儿比2010年增加了11万人,三年毛入园率增加了近22%,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同时规定“幼儿园事业编制按照教职工与幼儿1:6的比例棱定”。本研究拟在网络搜索近4年黑龙江省内各地区公开的幼儿园教师招聘计划的基础上,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了解黑龙江省各地公开招聘幼儿园教师政策现状,以发现当前公办园对幼教人才的需求动向以及目前公开招聘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有效推行提供合理建议。
二、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全国招聘信息公共服务网,循环检索“幼儿园教师”“公办幼儿园”“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
关键词 ,记录黑龙江省各地区教育局、人事局、政府网站的每一条相关招聘信息。然后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输入“某地区教师招聘”“某地区教师公招考试”“某地区教育局公开招聘”等主题,循环检索相关招聘信息,去掉重复统计,最终共搜集到82条招聘信息,利用spss Statistics 17.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本研究中,公办幼儿园(简称“公办园”)包括所有含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教师”指公办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也包含某些地区招聘的艺术(音乐、美术、舞蹈等)、体育(健美操、武术等)专业教师。“招聘考试”即社会公开招聘考试,主要指教育局等政府部门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首先通过网络等形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幼儿园教师的公告,然后按照一定招聘程序统一组织的一种选拔性考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招聘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乡镇教师占一半比重,但区域分布不均
研究者共检索到2010年至2013年的82条网上招聘信息,共招聘2103名幼儿园教师,其中2010年全省招聘人数为37名,2011年为284名,2012年为881名,2013年为901名。为乡镇公办幼儿园公开招聘的教师占了50%。此外,各区域招聘信息数量分布不均,有些区域连续4年招聘3次左右,而有些区域找不到相关招聘信息。
据官方统计数据,截止到2013年底,黑龙江省内各地通过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转岗等办法补充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9613名,其中新招聘3221人,但本研究仅搜集到新招聘教师2103人。从调查结果来看,省会哈尔滨市所属各地区招聘次数较为频繁,并在哈尔滨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网上能够较为便捷、全面地搜集到近几年所管辖地区的全部招聘信息,但是很多县级地区只在县相关网站招聘信息,而所在的上级相关网站并没有统计、汇总和。同一地区管辖的不同区、县的招聘信息途径也不明确、不统一。部分地区政府网站的信息或者招聘栏内容更新较慢甚至空白。这表明部分政府部门对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认识不到位、相关招聘程序有失规范。
(二)部分地区招聘条件受限,招聘资格较低
1.部分招聘信息含有歧视性要求。在检索到的82条招聘信息中,有16条要求具有所属地区的户籍或为本地区的生源;有2条要求身高为156cm以上;有2条要求有1年或2年以上的幼教工作经验;有3条要求为女性,某地区甚至要求应聘者是“已婚女性,生育过子女,具有干部身份”。户口限制能够保证本地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有利于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但是我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明确要求“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凡符合条件的各类人员均可报名应聘。鼓励打破地域和人员身份界限。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和要求。”墩师招聘考试不仅要具有公开性,而且应具有公正性和公平性,户籍、性别等限制性条件会影响高学历、高水平师资的引进,从长远来说不利于师资队伍的整体提高。
2.考生所学专业或已取得的学科任教资格与招聘岗位不符。明确要求应聘者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的招聘信息仅占76.3%,其他信息有的没有明确要求,有的要求中小学教师也可。如某地区要求只要“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普通师范类大专或艺术中专以上学历”,即可报名,“特殊人才没有教师资格证的,经招聘办公室批准也可以参加应聘。”这与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规定》“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专任教师”的规定不符,但类似这样宽松的资格要求在黑龙江农垦地区的招聘信息中却十分常见。可能的原因是自2000年以来,黑龙江农垦、森工系统公办园减少幅度最大,随着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这些地区的公办园增加幅度很大,急需教师,因此综合考虑当地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生源情况和较为偏远等不利因素,这些地区在职业资格等招聘条件上略微放宽,以保证招聘工作顺利完成。不过,这同时也表明,地方相关部门在落实与执行相关政策时不到位。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作为幼儿园教师从业的基本条件,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应以任何理由不遵守,否则从长远来看必不利于当地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应以法规的形式明确教师资格准入的要求,以督促地方严格执行。
3.学历要求较低。就所检索到的招聘信息来看,64.9%只要求应聘者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即可,学历起点要求太低。相比之下,浙江等其他省份都要求至少大专学历,多数甚至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新进教师如果学历偏低,必然会增加日后在职培训进修的需要,政府也就不得不加大各级培训的力度与经费投人。
(三)考试环节基本一致,但考试内容参差不齐
1.考试普遍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这是符合我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中关于考试形式的规定的。在本研究检索到的82条信息中,有94%(66条)明确告诉应聘者,将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形式,只是各地笔试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面试一般都采取综合形式,其中试讲和技能考核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2.各地区考核内容不一、科目名称混乱。有65条招聘信息具体说明了笔试和面试的内容。其中,笔试全部采用自主命题和闭卷考核的方式,主客观题相结合,包括选择题、论述题、设计题等题型,以此考核应聘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或解决相关教育现象或问题的能力。就考试内容来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教育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在以“教育基础知识”为主的笔试中,又以考核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为多,达到了22条。在“学科专业知识”考试中,内容则较为含糊,如“笔试满分为100分,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有关知识占30%;专业知识占70%。”可见,招聘单位本身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没有清楚地把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涵盖的课程或者科目,而错误地将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并列。
笔试后,确认进入面试的人员一般都会抽签进行模拟讲课、结构化面试或专业技能测试,以考核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过,很多招聘信息在面试内容的命名上较为混乱,如某招聘信息这样说明:“试讲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五项技能,第二部分为模拟教学。”五项技能展示与试讲同属于面试范畴,但把五项技能归属于试讲范畴是不合理的。这种概念模糊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在成绩核算说明上,有的地区甚至将专业技能测试的成绩算在笔试成绩里。这表明部分地区对招聘工作准备不充分,对考试内容的专业性选择和准确性描述还有待加强。
3.考核内容的专业性不突出。首先,笔试内容考核过于宽泛,没有针对性。有29条具体说明笔试内容为学科专业知识,有9条为教育基础知识,有16条既考核学科专业知识又考核教育基础知识,而对文化基础知识的考核则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公文写作和中小学科目等内容,可谓十分繁杂,同时使得笔试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较低。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考试内容主要是招聘岗位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不符。I,J其次,面试内容过于突出艺术类技能技巧的考核。本研究显示,技能考核是重要的面试内容,其中又以舞蹈、器乐、声乐、美术等为主。不同地区同一项目的考核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综合来看,与幼教岗位直接相关、突出幼教专业技能的内容不多。
(四)各地区考试成绩核算方式不一
多数地区面试采取“体操打分法”,即将各考官评出的得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出保留分的平均分。如表1所示,71%的招聘在计算总成绩时,笔试与面试比为1:1,其余的则比例不一。可见不同地区对幼教人才的考核重点不同,有的重视专业知识的考核,有的则重视专业能力和艺术技能的考核。
此外,部分地区招聘信息文本的规范性还有待加强。如有的招聘信息只说明考核形式,对具体考核内容、考核时间、考核分值比例等都没有进一步的说明;有的招聘信息只规定考试内容为“笔试”和“才艺”,没有进一步说明笔试的具体科目、“才艺”所指具体内容;还有的招聘信息不仅没有包括考试时间、地点、考试内容、分值、成绩核算、试用期等说明,甚至连招聘纪律、组织机构构成及负责人员、联系方式都没有。
四、建议
(一)建立“国标、省考、县聘、园用”的招聘考试机制
由于国内公开招聘制度实施较晚,目前缺乏完善的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实施细则。相关规范的缺失是造成各地招聘工作随意性大、招聘质量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不利于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良性发展。因此,应建立招聘信息统一公开制度,规范报考条件和要求,建立幼儿园教师入职考试国家标准,由省级教育部门统一组织考试,县级政府统一聘用,幼儿园直接上岗。
(二)明确“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1.明确并加强省级政府对省域内学前教育的统筹领导责任,加强对省域内学前教育的全面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很多地区招聘经验较少,对幼教专业又不够了解,是各地招聘工作缺乏规范性和专业性的重要原因。为此,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负责制定全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并指导实施,同时应建立问责机制,加强地方责任落实,加大督导力度。目前北京率先完善了学前教育督导和监测制度,正式启动了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工作。吉林省评估验收规划组根据《吉林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督导评估实施办法》,也对所属各地区“三年行动计划”进行了督导评估。各地应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加强对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督导。
2.加大县级政府对县域内学前教育的管理指导责任。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是“以县为单位”制定招聘计划的。县级政府应积极依据中央和省的相关法律政策和规划,制定包括幼儿园教师编制与公开招聘工作在内的本地区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和落实。
(三)提高各地区对招聘考试的认识,加强考试工作的规范性
1.应拓宽招聘范围,加强各地区招聘工作的公开性、公平性。第一?应加强招聘信息的公开性与便民性。各地区应该提高对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的认识,确定有效的信息途径,并及时统计。第二,应取消户籍限制,包括偏远地区,只有放宽户口限制,才能吸纳更多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促进本地区幼教事业发展。第三,应取消性别限制,积极吸纳优秀的男幼儿园教师。目前,男幼儿园教师比例还不到幼儿园教师总数的3%,各地区应尽量将考试内容与男幼儿园教师岗位相衔接,以此促进幼教工作者的性别平衡,同时提高幼儿园教育环境的丰富性。
2.应严格遵守专业合格、学历合格的双准入制度。过多引入非专业人员,容易助长“小学化”倾向,因此各地区在公开招聘时应明确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就学历来说,浙江、广东、河南、甘肃等地都要求55%以上的幼儿园教师达到大专或以上学历,上海甚至要求这一比例达到93.6%。政府在考量本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时,重点应放在内涵建设上,促进教师队伍的多元结构和专业化发展。
论文摘要:性别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性别状态的认识、理解或自我意识。小班幼儿处于性别认同的形成和模仿学习的重要时期,通过对西南地区六所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深度访谈,分析和探讨了教师对小班幼儿性别认同的价值理念,以期构建出一种合理有效的幼儿性别认同教育的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性别认同有两个方面的定义:一个是以性生理为依据,科尔伯格认为,性别认同指个体对自己性别状态的认识、理解或自我意识;一个是以社会性别为依据,海登认为,性别角色认同意指个人认同他或她自己的性别群体的理想的心理结构,它具体表现在适合个人性别的行为、态度、情感上。其他学者对性别认同也有一些观点,但总体来说,基本都是基于这两个依据来定义的。性别的心理发展是从三岁至成年期间,三岁是儿童性别心理发展的开始。所以三岁是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认同的开始,也是他们形成正确性别认同的关键时期。相关研究表明,在儿童早期树立正确的性别认同是对儿童进行性别教育的重要内容,若引导不良,则可能产生性别识别障碍。因此,在小班开展幼儿性别认同教育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其中,教师作为施教者,在幼儿性别认同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对幼儿性别认同是持怎样的价值理念,采取了怎样的教育方式呢?笔者尝试用教育科学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与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中的开放式访谈法,具体采用了个别访谈和小组焦点访谈两种形式。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目的性抽样”是本研究的主要抽样策略,按照研究的目的抽样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由于本研究以西南地区六所幼儿园为例,所以进一步采取了“强度抽样”的具体方式,即抽取具有较高信息密度和强度的个案进行研究。通过对所观察和访谈的数所幼儿园进行分析,发现这几所幼儿园或多或少出现过幼儿性别认同偏差现象,教师对此的态度也有一定差别,具有较高的信息密度和强度,教师的性格也比较亲切、友善,能较大程度理解和配合研究者。
(二)收集资料的方式
笔者对重庆和成都6所幼儿园的6位小班幼儿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在具体访谈过程中,笔者采用了个别访谈和小组焦点访谈两种形式,对3位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主要用录音笔记录。对另外3位教师进行了小组焦点访谈,以录音和纸笔记录相结合。访谈教师的具体信息见下表:
三、教师关于小班幼儿性别认同教育的价值理念分析
(一)教师对小班幼儿性别认同教育的价值认识
1.小班阶段是幼儿形成性别认同的重要时期
参访教师一致认为小班即3岁左右是幼儿形成其性别认同的重要阶段,用A1老师的话形象地说就是:“三岁是个‘坎’。”教学经验较丰富的A3老师也认为从小班开始,幼儿逐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婴班不行,婴班的分不清楚,到了小班就逐渐分得清楚了。”B1老师认为一般幼儿在小班下学期已能够分清楚男女了:“他们说不出来,但心里面晓得,他们知道女孩要穿裙子,扎辫子,男孩要站着撒尿。”可以说,幼儿在小班阶段逐渐有了初步的性别意识,尽管这种意识可能是肤浅的,但他们对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这一点上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2.少数小班幼儿存在着性别认同偏差,但这种现象并不普遍
本文探讨的性别认同偏差,是指幼儿表现出与其性别角色不符的行为,并不是指幼儿出现了性别认同障碍或异常是幼儿在性别认同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这类现象,在Al老师班上存在着几例:“我们班的男孩东东,有一次穿裙子来幼儿园,我们问家长怎么回事,家长说东东一直闹着要穿裙子,不给他买就闹,家长实在没办法就给他买了裙子。举举上厕所小便,都要蹲着撒尿,跟他晓男孩子要站着撒尿,他宁愿憋着也不去撒尿,实在憋不住了,才去厕所。”但这类现象在其他老师班上并不多见,只是很个别的现象,A2老师的班上也曾出现过女孩学男孩站着撒尿的现象,A3老师和B2老师在分男女排队的时候会有一两个幼儿站错队。A1老师之外,参加访谈的老师都认为就整体而言,这类现象是很个别的现象。
3.性别认同教育很重要但不必有意识地专门开展
老师们都认为小班幼儿性别认同教育是重要的,但除A1老师之外,其他老师都未有意识地专门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正如A3老师所说:“不是你今天问我,我还没有想过有意识地教他们这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又觉得我在让他们分清楚男女,小孩刚上小班的时候,我会一个月不上课,教他们生活行为习惯,讲男孩该干什么女孩该干什么。”B1老师和B2老师也说:“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了。”“已经形成一种行为模式了。”这类让幼儿分男女排队或者拿玩具等有助于幼儿形成性别认同的活动很多都不是有意的,更多是为了便利或其他因素,正如B3老师谈到的:“拿杯子的时候,我让小孩分性别去拿,但是这时我们并不是有意识地这样做,很多情况下是为了方便才这样的。有时候我会说,第一组的小朋友去拿杯子,有时候就让男小朋友去拿。很多时候我都是无意识地做。”当然,这也跟几位教师班上未出现明显的幼儿性别认同偏差有关,A1老师班上出现性别认同偏差的幼儿较多,同样是分男女拿杯子,A1老师就有意识地分男女去拿。
(二)教师对影响幼儿性别认同形成的归因分析
1.模仿是影响幼儿性别认同的重要因素
A1老师就东东穿裙子的事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发现东东的姐姐经常穿裙子,东东觉得姐姐穿裙子很漂亮,就吵着外婆给他买裙子。A1老师认为,东东出现性别认同偏差的原因就在于模仿。当笔者就这个问题与其他老师探讨时,他们也谈到了模仿因素,B2老师说:“可能看到其他女孩子穿裙子他就要穿,为什么他们能穿我不能穿?”而B3老师的话较有代表性:“小朋友要穿裙子可能是看到女孩子穿裙子比较漂亮或者看到老师穿裙子,所以我觉得那个小朋友穿裙子有很大的模仿因素在里面。”谈到班上女孩子学男孩子站着撒尿的问题,A2老师认为这是单纯的模仿。“因为当时她妈妈就说,她以前不会,上幼儿园后就站着撒尿了我觉得她是模仿,因为她在家不会,到幼儿园就这样了。她其实是可以分清自己的性别的。”
2.年龄和生活经验影响幼儿性别认同的形成
在小组焦点访淡中,三位老师认为性别认同偏差的现象在小班有,到中班和大班一般就不会有了。B3老师对此的解释是:“我觉得孩子的性别认同是在生活经验中逐渐形成的,它可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B1老师认为:“毕竟是极个别的娃娃出现偏差,大部分娃娃都晓得,不用老师提醒,他长大以后旁边的娃娃都会提醒他,他慢慢长大懂事了,经过周围环境长时间影响还是会变回来的。”A3老师和B2老师也持这样的看法,当然,这只是一种乐观的看法。Al老师则认为:“如果这段时间没有及时纠正,到大班了就很难改,我们幼儿园有个老师的孩子到大班的时候,说话还像女孩子一样,喜欢和女孩子一起玩,想了很多办法费了好大的劲才纠正过来。”A2老师也认为如果对幼儿出现的性别偏差行为不及时纠正,幼儿“很可能在生活态度和性格上女性化或者男性化”。
(三)幼儿性别认同教育应采取的方式探讨
1.将性别认同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尽管大多数被访者所进行的性别认同教育是无意识的,但是其教育方式是多样的,分男女排队,拿杯子,取玩具,上厕所,在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性别认同教育存在,教学活动中也有涉及。A2老师曾开展过“认识我自己”的主题活动,以展示图片的直观教学方式教幼儿认识自己的外形和性别特征:“教学都比较直观,你跟他说男孩还是女孩,给他出示两张比较典型的图片,比如女孩子扎着两个辫子,男孩子短头发,有时候还会延伸到女孩子可以穿高跟鞋。”但老师们一般都没有把性别认同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必要环节,包括A1老师在内都一致认为“贯穿于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在集体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是最好的方式”。B1老师认为:“除非是很个别的情况,孩子这方面特别困难,才会形成主题式教学。”B3老师的看法是:“其实,对小班而言,专门拿一节课给小朋友讲男生什么样女生什么样没有必要,有意识地在生活当中贯穿会比较好,在集体活动的时候,比如我们的奥尔夫,就会请女小朋友先来表演,再请男小朋友来表演,反正就是在口常集体活动中有意识将男女区分开。”除了A1老师,老师们都认为不用在幼儿园小班刻意强调性别认同教育。
2.家园合作
老师们认为当孩子出现了性别认同偏差的时候,应尽快与家长沟通,用B1老师的话说,“无论老师怎么引导怎么教,家长不配合是不行的”。B3老师认为,在性别认同教育方面,“家长的教育占主要因素”。A1老师也认为,家长与幼儿的接触最多,影响也是最大的,家长对幼儿性别认同教育起到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这种地位改变不了,我们教师做的肯定有限,主要还是靠家长。”针对班上有性别认同偏差行为的幼儿,A1老师主要也是采用这样的方式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把举举蹲着撒尿的情况跟家长说了以后,家长周末就专门给他纠正,现在他撤尿都是站着撒了。还有亮亮,他长得秀气,经常有人逗他说你怎么长得像个女孩子哦。别人逗他的时候家长也不去纠正,长期以来导致了他认为自己是女孩子。我跟家长说了以后,有人逗亮亮的时候,家长就立刻纠正,说亮亮不是女孩,亮亮是男孩。所以跟家长交流和沟通,让家长对小孩进行教育,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效的。”
3.集体影响和个别教学相结合
此外,老师所采取的方式应是集体影响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此,A3老师的看法较有代表性:“如果出现了偏差,肯定是要同时进行的,不能在某一方面进行,各方面都要进行,集体的教育要进行,因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方面你可以让周围的同伴影响他,你私下也要跟他讲,其实小孩是懂道理的。”B2老师也补充道:“小孩也是有面子的,你不能经常在众人面前说他,他会不好意思的。”另外,游戏也是一种具体有效的方法,A2老师认为可以采用游戏分组和角色扮演游戏的方法,“男孩子们一个组,女孩子们一个组,选择性别特征比较明显的玩具,比如机器人和布娃娃来影响他”。“让他们在玩之前分角色,就是谁演爸爸,谁演妈妈之类的,加强他们对自己性别的认同”。
四、问题与建议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加强自身专业素养
教师自身的价值理念决定了教师对幼儿认同教育的态度及采取的方式,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幼儿性别认同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了解,虽然在访谈中教师都认为性别认同教育很重要,但在实践中并未真正重视,也就无从对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指导。教师价值理念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对幼儿性别认同教育的忽视,然而要提高教师对幼儿性别认同教育的重视程度,根本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随着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师将达到Berlak所提到的一种“理性自立”教师将对教育实践保持更多的自我意识,这将表现为教师对日常教学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更多地对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判断和反省,而小班幼儿性别认同及其偏差现象,作为这一年龄阶段的重要问题,其价值将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
(二)教师应提高幼儿性别认同教育的问题意识
教师们认为幼儿性别认同偏差的现象并不普遍,但在笔者的追问下,发现每位老师执教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性别认同偏差的现象,但多数教师却少有注意。譬如A2老师,当笔者问其班上有没有出现过幼儿性别认同偏差现象时,A2老师的回答是:“好像没有,我们没注意过这个问题。”那么,究竟是没有还是没有注意呢?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明显缺乏对性别认同教育的问题意识,这将使教师忽略自己看到的事实,错过对幼儿进行性别认同教育的最好时机。虽然教师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地在对幼儿进行性别认同教育,且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教育方式,但是,再好的教育方式,如果缺乏教师有意识地运用,都将丧失其灵魂。对性别认同教育相关问题意识的匮乏,将使我们处于一种非反思状态,从而对其听之任之。威尔逊将关注、赞同和情感作为幼儿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而关注则是其中的首要原则。要提高问题意识,教师首先应用心关注幼儿的性别认同,教师应在关注的基础上积极反思,有意识地将性别认同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幼儿园小班的教育是很重要的,那么幼儿园小班班务总结怎么写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幼儿园小班班务总结,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小班班务总结幼儿园小班这些孩子个性活泼开朗,但个性鲜明,透过一学年的幼儿园小班的学习生活,每个小班同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小班同学即将完成幼儿园小班学习任务之际,我们回首所做过的工作,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为了更好的完成以后的工作,提高保教质量,将《纲要》精神贯彻到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院小班同学身心活泼、健康成长,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我们分析幼儿园小班同学状况,根据《纲要》和新教材要求,认真制定小班的学期工作计划,备好每一次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先后完成了近十个主题活动,开阔了幼儿园小班同学的视野,帮忙小班同学获得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为了辅助主题活动,同时还组织了有好处的社区活动,如:“我向哥哥姐姐学习”、“我爱我家”、“我当解放军”均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注重发挥小班的班级的环境作用,定期更换小班的班级主题墙资料,为孩子开辟动手的小天地,充分利用班级的小栏目、小角区,使他们有动手动脑的场所。另外,我们小班还开展了班级教学观摩,英语教学观摩,早操表演、家长开放日活动,接待实习活动两人,得到了观摩者的好评。半年过去了,他们在各方面又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赢得了家长的信任。
卫生保健总结,我们班注重保教并重,细心关心每一位幼儿园小班同学,照顾小班同学的生活,为小班同学带给卫生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每一天严格按要求进行常规消毒、打扫卫生;认真组织好小班同学的两餐一点;管理好幼儿园小班同学的一日生活;配合保健医生做好保健工作。在园内的卫生评比活动中,取得很高的评价。
家园工作总结,我们总是用心主动地与家长交流联系,认真组织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小班的工作状况和小班同学在园状况,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家状况。我们还利用“家长园地”及时向家长带给一些信息资料,帮忙家长随时了解小班状况。对于有问题的小班同学,及时与家长交换意见,取得一致的教育方法。透过一年的家园联系,我们和家长之间建立了和谐友好的关系,赢得了家长的信任、赞誉和支持。
这次的总结是仓促的,或许这个总结也是不全面的,但是总结就总结过去的成功或者是失败,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以孩子为中心,以工作为重心,认真完成小班同学顺利过渡到中班,不管是教育还是保护方面让孩子都有一个很大的进步。
一、班况分析:
本班孩子共37人,其中男孩子21人,女孩子16人,半托孩子9人,全托孩子28人。由于他们都是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参加幼儿园这个大群众中,所以开始的舍不得父母亲,不爱来幼儿园,胆小爱哭鼻子,不愿意参加群众活动等现象都有,经过一学年的锻炼和学习,此刻他们已基本上改掉了依靠性过强的毛病,大部分孩子都能喜欢上幼儿园了,喜欢老师了,还能用心参与各项活动,现将本学年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二、保教工作:
为了让幼儿能够尽快地适应群众,能用心参与各种群众活动,我们班四位老师齐心协力,共同给幼儿创造了一个与他们年龄特征相适应的生活环境以及给他们一个温馨、愉悦的心理环境,如在班上我们布置了一个精巧的娃娃家,一些胆小或依靠性强的幼儿我们就鼓励他们到这个区域,老
师当妈妈,摸摸她,亲亲她,跟她说起自己的爸爸、妈妈,逐渐地这些孩子就打消了陌生感从而过渡到群众中。我们重视对幼儿进行各项安全防护意识教育,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并立刻处理,从而保证本班无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在家中都是父母包办代替的多,所以生活自理潜力较差,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开学初期开班务会,讨论对策实施方案,对盥洗、进餐、穿脱衣服,叠被子、取放玩具、坐姿等,透过示范讲解,采用群众与个别练习、指导,经常是一个一个地教他们穿脱衣服、穿好内衣,扣纽扣、叠被字、擦大便等,把许多的一日常规编成一小段搞笑的儿歌,让他们边学会儿歌边做动作,这样他们既容易理解常规要求又能从中得到乐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我们都熟悉的洗手歌,搓搓┈┈还有进餐歌:“吃饭了,坐坐好,手拿勺,扶住碗,一口一口全吃掉,吃得干净饱。”午睡歌等等。孩子可爱念了,
也从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常规要求,但是孩子们的坚持性差,一段时间就很容易忘,于是我们四位老师就互相配合一致要求,发现个别幼儿有一点点进步以奖励“小苹果”、“小红花”的表扬形式,帮忙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当遇到幼儿吃鱼的时候,张老师和林老师总是不厌其烦把鱼刺挑出来,对挑食、食欲差的孩子(段易、武泰、嘉伟、辰尧、雨微)总是采用劝吃、喂吃办法,鼓励孩子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我们班孩子普遍饭量好,透过医生测身高、体重,发现大部分孩子长高了,长胖了,体质增强了,使幼儿能健康、活泼成长,幼儿的出勤率在90%以上,根据体检结果泽方小朋友是中度肥胖,本班老师用心配合医务室对她进行个别指导,适当控制她的食量,加强体育锻炼,并与家长达成共识,制定了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计划,一学期以来,她的体重有所控制,初具成效。
三、教育教学工作:
本学年两位教师深入学习理解和贯彻《新纲要》及《福建省教育指南》,探索幼儿课程改革,创设一个有益于幼儿自主发展的教育环境,在实践中树立“一切为了儿童发展”的理论,打破分科为主的教学方式,透过主题生成和编制主题网络来整合幼儿课程,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用心推进小组学习,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透过故事、儿歌、歌表演、谈话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个别辅导等形式,孩子们在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方面都有一个质的变化,大部分孩子在活动中喜欢与同伴交往,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友好交往,但是个别孩子(雨涵、刘奇、炜铭、君悦、冯炜)活泼好动,有攻击性行为,经过个别教育和家长配合,共同做好转化工作,此刻他们不但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帮忙,还交到许多朋友呢!
幼儿园小班班级总结报告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回顾一学期的班级工作,得益非浅。透过学习《新纲要》,以幼儿园的发展目标为方向,注重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的潜力培养与幼儿的身体以展,抱着重"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状况,以游戏为主,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幼儿在玩玩中学到本领,让幼儿在体、智、德、美几方面都全面发展。
一、抓好了幼儿的常规,稳定了幼儿的情绪
一开学,在帮忙幼儿相互熟悉的状况下,组织幼儿参观我们的幼儿园,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园容园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心理。平时,我们还将《幼儿日常行为规范》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经过教育,绝大多数幼儿能自觉遵守园内的常规,班级学习风气良好。
二、生活卫生习惯。
此刻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全有父母或爷爷奶奶包办代替。为了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我们从一点一滴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手把手让他们学。透过耐心辅导培养,多数小朋友学会了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能认真洗手不玩水,学会了使用权用手帕,会用小勺吃饭,不挑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进餐时能持续桌面和地面的整洁。平时能注意个人卫生,持续公共场所的卫生。
三、教学活动方面
平时,我们能认真订好各项计划并遵照执行。我们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上好课,课后写好效果记录,对上课后的得与失,能认真反思,进行反思性教学,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虚心学习,请教收本,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主动参与,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注重个体差异,利用游戏的方法,或者在活动区中自由参与。让幼儿在游戏中做做玩玩,不知不觉地学到本领。
四、做好卫生保健安全工作。
认真按照托幼机构消毒来执行,做好班内杯子、毛巾等的消毒工作。根据天气状况做好防暑、保暖工作,认真护理好幼儿的一餐两点及午睡,让他们健康成长。我们还做好幼儿的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工作,抓好幼儿的安全教育,经三位老师的共同努力及配合、故我班没有发生一齐意外事故。
五:家长工作。
本学期,我们利用家长园地这一栏,向家长介绍了幼儿在园的学习资料,生活保健知识,还利用家园联系册,让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孩子每一个与的学习、生活状况。也透过此形式,使老师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使我们有目的的进行教育。我园开展了团体操的表演,更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多姿多彩的另一面。
本学期,成功地向家长开放了半日活动,让家长了解了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手段,透过介绍家长会,使家长懂得了科学育儿的知识。以后将不断努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幼儿园小班班务工作总结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回顾这学期的工作,可谓紧张、繁忙而又充实!但无论是孩子、老师还是家长都经历了一个难忘的成长过程。现从以下几方面,对本学期的班级工作做个小结。
1、班级整体状况分析
我班共有30名幼儿人,经历了一学年的幼儿园生活后,每个孩子都有了不小的进步,大部分幼儿都愿意上幼儿园,同时能用心参与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在生活自理方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会自己动手吃饭,并注意将餐具轻轻放,午睡时在教师的帮忙下,完成穿脱衣服;在学习游戏方面也构成了必须的常规。上课时,能安静坐下来,举手回答问题,用心动脑;游戏时能听教师的指示进行游戏,主动参与活动;在语言表达方面,孩子们都会用普通话与同伴交流。就应说,上学期经过我们的努力,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是,还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如孩子们的午餐习惯还需要加强;在生活自理方面,还要给孩子们以机会,让他们多锻炼,同时注意提高他们的动手潜力与语言表达潜力等。
2、保育工作总结
这学期我们以培养幼儿各项生活习惯和自理潜力为主,培养幼儿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的良好习惯,督促幼儿多喝开水,教幼儿自己穿脱衣服、叠衣服、独立进餐、安静午睡。孩子们都完成得很不错。这学期幼儿自主如厕习惯养成也比较好,基本上没有孩子将大小便解在裤子里,整体来说较上学期有明显进步,尤其是俞虎、罗梓阳、陈伟鹏等几名幼儿。户外活动时,我们及时给幼儿隔上毛巾,对出汗过多的幼儿及时擦汗,以防感冒。对体弱多病的幼儿给予个性照顾,如陈__、谢__等。另外卫生方面我们协助保育员每一天认真做好班级的消毒和打扫卫生工作,这学期几次园内卫生评比,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消毒工作也是一日三遍,绝不松懈,付出的劳动和辛苦总是会有回报的,这学期我班没有出现传染病,幼儿出勤率也不错。
3、教育教学总结
1)本学期初,我园为实现幼儿更健康的作息习惯,个性重新调整了一日生活安排,幼儿适应较快,反应也很不错。幼儿园是幼儿生长学习的场所,幼儿园应为幼儿带给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易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围绕这一纲要精神,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上学期针对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不强的特点,这学期,我们加强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教研和开展,有意识地强化音乐、舞蹈、动作、语言之间的联系,在形式上集歌、舞、乐三位为一体,在活动过程中把创编、表演、欣赏三位融为一体,给孩子创造一个全面、丰富的审美经验,增强幼儿参加活动的情趣,促进幼儿的表现力和创作力的发展。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幼儿音乐教学。常常以身体四肢为乐器,透过肢体的动作和自身的活动去培养节奏感。激发幼儿对律动的兴趣,透过一系列的活动我班的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2)另外我们利用早操、户外活动、群众游戏等形式,激发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得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并从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同时,我们加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和疾病的防治工作,促进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3)本学期初,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状况认真制定计划,中期还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审议,发现不妥的地方及时进行调整。平时认真做好群众备课及课后审议,以便把更好的活动展示在幼儿面前。小班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作为有思维潜力的个体,他们对环境有自己的要求。所以我们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环境,让孩子成为环境中的主体。
4、生活常规方面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透过一学期的努力,孩子们在生活常规方面都养成得很不错。能自己穿脱衣服、裤子和鞋袜并能够整理整齐摆放。大部分幼儿能自己吃饭、洗手、大小便、午睡。生活自理潜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只是在课堂纪律上还是规则意识不强,仍然有插嘴的现象。
5、环境创设方面
这学期我们在上学期环境准备的基础上,另外添置了巧巧手、趣味坊、音乐表演等几个区角,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同时也发展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的潜力,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有所收获。
6、在家长工作方面
这学期,我们主动亲切地与家长沟通。认真做好家访工作,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在园状况。使用家访、qq群、博客、家园练习册、电话、家长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沟通交流。使我们能更了解孩子在家的各项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的教育工作,同时也促进了与家长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在本学期开展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邀请家长来班观看幼儿的半日活动,使家长亲身感受了孩子的半日生活。此活动受到了众家长的好评,也更好的做到了家园同步教育。与家长进行密切沟通,向家长宣传幼儿园保教任务和科学育儿知识,提高了家长、社会对幼教工作的了解与认识,配合幼儿园做好保教工作。
7、安全工作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叫刘xx,是xx友谊幼儿园小班的主班教师。入职xx快八个月了。首先很感谢xx给了我一次能和大家交流的机会。下面我将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xx的成长。
第一次听说xx是在大学期间的招聘会上,当时是杨晶老师作的介绍,当听到xx的教育工作理念的时候,我觉得xx确实能带给我我想要的。xx是一个有规模,有挑战性并能让人有很大收益的地方,他会给我们提供各种实用性的培训如蒙氏、奥尔夫音乐、韵语识字、多元智能等。当时的我带着无限的憧憬来到了xx。
在今年的二月我顺利加入了xx成大园,刚走出校门的我对幼儿的了解不是很多,而自己进入的又是一个正在装修的新园,没有学生,没有食堂,没有专门的教师宿舍,一切都是新的。园里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常规和xx的教育理念,所以我们在育才幼儿园实习了两周。就这样我们每天穿梭在两个园之间,一个是刚建的新园有高端的硬件设施。一个是运营很成功的老园,拥有很好的教育理念。在两个园的共同影响下,让我知道一所优质园必须要有更好的教育者,才能让家长信任。就这样我在育才园认真的学习各项常规和教学经验,并积极的尝试自己带幼儿活动,并得到了当时班主任的肯定。每天下班回到成大再和成大的同事们一起为我们即将运营的的园做整理工作。那段时间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全能人,既可以是一位合格的保洁,每天打扫园里的每一个角落;也是一名搬运工,每天整理搬运各种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也是一名活动策划人,为每周的招生活动做活动准备,更是一名接待咨询人员每天外出做宣传面对不同的家长和幼儿。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积累了我在幼儿园最宝贵的财富。记得冯老师曾经对我说,我的这些经历是别人想要都要不来的,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最宝贵的一段经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大幼儿园经过招生马上就要开园了,经过我们全园的不断努力,加上各种对外开放的活动,我园赢得了很多家长的认同。三月份成大幼儿园正式开园了,我们也结束了在外学习的生活,同时也标志着自己即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幼儿园教师。我担任的是蒙班配班老师。当时自己对蒙氏教学的理解并不是太深,觉得就是要给孩子创设自由、自主的空间。一段时间以后却发现自由和纪律之间的均衡很重要,自由自主也是要在纪律允许的范围内才会发挥它最大的作用,才初步认识到要对每一位幼儿负责就要从常规开始。有了良好的常规才会有更好的教学活动。就这样在各位领导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们对幼儿进行常规的培养,并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认同,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孩子们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关键词:小班幼儿;入园准备;现状;应对措施
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幼儿从自己温暖舒适、随心所欲的小家庭,来到有组织、有秩序的大家庭,在开始阶段是很难适应的,大多数都会以哭闹来表示他们的不满和反抗。针对这种情况,家长是否给幼儿在入园前做了相关入园的准备以及幼儿自身是否具有入园条件,对幼儿进入幼儿园,尤其是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文献综述
入园适应的概念界定。在生物学研究范畴中,常常把生物体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特性或生活方式以求更好生存的能力称为适应性。
对于幼儿入园适应则有以下观点:邹卓伶(2007)认为,婴幼儿通常在2~3岁入园,此时社会性情感连接已经建立,但认识还属于“自我中心化思维”,他们还不能从客体或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再加上自控和自理能力比较差,在入园初期自然会遇到很多难题,需要经历一个从不适应到基本适应的过程。方佩英(2007)认为,幼儿在入园前最大的生活圈子基本局限在家庭,幼儿园对于幼儿就意味着新事物,接受它,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都不应只是旁观,而应换位思考,以幼儿为本位,帮助幼儿实现由家庭到幼儿园的顺利过渡。近年来,入园适应又进一步完善。王文波(2009)认为,幼儿入园适应是幼儿园工作至关重要的环节,幼儿第一次入园,独自来到一个全新、陌生的环境,加上这个时期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很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因此,要让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综上所述,国内研究者在入园适应问题上基本上持相同的观点。在本研究中入园适应是指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在家长、教师的帮助下,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并且不会出现分离焦虑和依恋现象。同时幼儿还能感受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美好和乐趣。
二、入园准备的现状分析
笔者在昌吉实验幼儿园小班实习期间,针对幼儿入园准备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笔者发现,家长对幼儿进行的准备多是单一的,大多数家长只在生活的自理能力上为幼儿提前做了准备,还有少部分家长做了心理准备,但心理准备只限于语言暗示和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主要的入园准备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交往准备
入园前家长会有意识地让孩子与其他幼儿接触、交往、游戏。同时部分家长还经常与幼儿沟通,告诉幼儿应该如何与教师及小朋友相处。在游戏方面,经过调查统计,幼儿喜爱的游戏分室内游戏和户外游戏两种。室内游戏幼儿喜爱的有画画、积木、智力拼图、看书、汽车模具等;户外游戏幼儿喜欢玩捉迷藏、跳跳床、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滑板车等。据家长反馈,喜爱室内游戏的幼儿大都喜欢一个人玩,而且幼儿很投入,当然如果有家长陪同幼儿玩,他们会很高兴,同时也会很认真,但这类幼儿占少数。喜爱户外游戏的幼儿比较多,各种游戏都能让幼儿玩得很投入、很开心。在游戏中,幼儿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十分融洽,个别幼儿还喜欢与比自己年龄大的小朋友玩。
2.语言准备
因为有小部分幼儿是少数民族,因此,在入园前家长有目的地训练幼儿的汉语口语,教会幼儿一些简单的生活用语,能听懂教师的语言。
当然,孩子入园家长还是有很多的担忧和顾虑的。如饮食问题,家长怕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饭,自己不知道喝水。还有,家长担心幼儿的身体健康及安全问题,家长害怕孩子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易感冒,易得一些传染性的疾病,不会保护自己,不能和幼儿友好相处发生争执等。此外家长担心的问题还有:(1)幼儿的交往。由于第一次面对陌生的小朋友,孩子不会相处,遇到问题不会处理。(2)孩子对幼儿园不适应,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哭闹。(3)幼儿园孩子多,怕教师照顾不细致,教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4)孩子在幼儿园不学习。(5)担心孩子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如,大小便不会,尿裤子等。(6)幼儿园的安保和卫生问题等。
总之,幼儿在入园前,很多家长都做了相应的准备,但孩子入园后家长同样有所顾虑和担忧。所以充分的入园准备对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有着极大的作用和铺垫。
三、入园准备的应对措施
1.心理准备
针对以上的这些心理特点,家长可以引导幼儿产生一些相应的心理准备。(1)对幼儿园环境的初步认识。家长可以在幼儿入园前带幼儿去幼儿园参观,让孩子感受幼儿园的美好。(2)建立起师生、同伴间的初步情感。幼儿入园前,教师可进行相关的家访,减少幼儿的陌生焦虑。同时增加幼儿与同龄幼儿的交往。(3)给孩子安全感。入园初期,家长应按时接送幼儿,让幼儿安心;幼儿园也可安排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生活。(4)重视最初几天的分离体验。孩子入园哭闹是正常现象,家长在送孩子时,一定要避免“一步三回头”。让幼儿感到父母的不舍,哭闹会更加严重。
此外,孩子入园的心理准备不仅包括孩子自身的心理准备,也包括父母的心理准备。父母应该知道孩子入园的哭闹是正常现象,心理上要接受孩子的哭闹,同时父母对幼儿入园后的担忧顾虑应当避免在幼儿面前暴露,否则父母的焦虑情绪也会感染到幼儿。
2.交往准备
幼儿在入园前,家长应有意识地扩大幼儿活动的空间和交往的范围,使幼儿初步建立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交往的安全感。3岁的宝宝已经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周围的人交流沟通。父母要利用这一机会注重对孩子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如,主动向老师、小朋友问好,与其他小朋友父母打招呼等。同时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懂得谦让,遵守规则,友好相处。这些准备不仅仅是说教,而是父母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必要时还应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幼儿理解和运用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促使幼儿之间爱心的输出,提高幼儿交往活动的成功。
3.社会性准备
幼儿通常对进入幼儿园感到很兴奋,但是当进入幼儿园的时候,他们将面临一种与家庭氛围大不相同的新环境。在幼儿园里,他们要与别人一起合作,要与非家庭成员的新成员和平相处,要与其他幼儿分享教师的关爱和注意。大部分3岁的幼儿在入园时并不具有良好的社会技能和成熟的情感,这需要花时间,通过练习才能学得。然而,如果幼儿在入园前有机会发展诸如自信、独立、动机、好奇心、坚持、合作、自控、同情等技能,那么他们在幼儿园里获取成功的机会将大大提高。
笔者通过问卷法、访谈法等对昌吉州实验幼儿园小班年级组进行了调查,共调查6个班级,探究幼儿入园家长的准备现状。现今幼儿家长对幼儿入园各个方面都有涉及,但每位家长的准备都比较单一,不够全面。如有的家长只涉及生活准备,有的家长涉及心理准备,还有少部分的家长涉及交往准备、物质准备等。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相应的比较全面的应对措施:生活准备、心理准备、交往准备、物质准备和社会性准备。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幼儿从自己温暖舒适、随心所欲的小家庭,来到有组织、有秩序的大家庭,在开始阶段是很难适应的,所以家长应尽早做好全面的准备。让幼儿的第一步扎实、稳固。这种准备不仅是在幼儿入园前,幼儿入园后家长也要不断加强巩固,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美好品质。总之,为了培养身心健康、活泼可爱、拥有良好习惯的幼儿,家长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常亮,邹若维.全面做好学前儿童的入园准备[J].时代教育,200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