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语文教师见习期工作8篇

时间:2022-05-11 04:27: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语文教师见习期工作,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教师见习期工作

篇1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xx年特教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1

转眼间,从第一次走上讲台初为人师到现在,已经一个学年了。回首这一个学年的见习期,我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作为一名刚从学校毕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心中是充满了忐忑的。幸运的是,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很多的关心和帮助,而我本人也倍加努力,在一点点的进步着前进着,以下是我在这一学年的工作情况总结。

记得被通知担任职一(1)班的班主任的那瞬间,不禁怀疑自己:我能胜任吗?于是在xx月份的暑假,我顶着烈日,拿着地图,一家一家的进行家访,为的是更加了解这些特殊学生的情况。但在家访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家长对老师、对学校所寄予的深深的期望,这让我倍感压力。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作为职一(1)班的班主任,我和同学们共同努力,布置了温馨、特色、整洁的班级环境;制定了班级公约,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遵守,共同进步;课余时间辅导学生作业,找同学们聊天谈心,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积极组织班会、晨会各项集体活动;陪同孩子们参加了春、秋游活动,大家玩得很愉快;在艺术节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快乐中收获成长;在运动会上和同学们挥汗如雨,师生情可见一斑;家长开放日中,让家长看到了自己孩子的进步,因为每一位孩子在家长的心中都是完美的……当然作为一名新教师,对于这帮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有时候还是会束手无策,这时候就要感谢领导和同事给与我的宝贵指导,特别是我的师傅,在班级管理方面给与了我很多意见和帮助,她让我明白:别看班主任的工作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很难,靠的是教育方法和师德的配合,如何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是很有讲究的。正如班中的孙弘,一开始我根本无法把握这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但现在我基本能较好的进行教育,能在不同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掌握他的“脾气”,这份成就感是难以表达的!通过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我真的体悟到了很多,主要是在三方面入手: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的孩子正好处于青春的反叛期,于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可能对他们以后都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

2、激发学生的竞争向上意识。很多人都说特殊学生的教育只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即可,我非常不认同,正是由于老师和家长的溺爱造成了很多学生的懒惰,因此在班级教育中我始终对我的学生灌输着“只有付出才有回报”的信念。

3、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无私热爱学生。特殊教育不仅仅是爱的教育,

“严”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要求老师无限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除了这些,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教学能力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记得刚刚踏上三尺讲台的我就好像是摸着石子过河,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所以我真的很感激我的师傅和其他老师,是你们的帮助才让我迅速进步。在备课中,反复研究教材,搜寻各种资料,争取备出的课都适合我们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记得在《迷人的蝴蝶谷》一课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教案修改了一次又一次;在上课中,从开始的混乱到现在的清晰,从开始的紧张到现在的从容,尽管还远远不够,我也知道自身还存在的很多问题,但我在“模仿”中进步,希望有一天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课后反思中,通过基础组活动、听课老师反馈、自我反思总结,我发现了不少问题,也是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我在一点点地进步。比如在《田忌赛马》的教学中,自己的想法很不成熟、全面,但通过评课活动突然让我茅塞顿开,只要换个角度这节课说不定就是很精彩的一堂课了!再者,我积极参加“每月一课”、“秋实杯”等、“春华杯”公开课活动,对我来说,每一次都是学习他人长处的机会,每一次都是自我锻炼的机会,每一次都是我成长的见证。因为我发现公开课对我的成长是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每一次的开课我都有很丰富的收获,自己的思路打开了,问题暴露了,能力也就提高了。此外,除了自己上课,我觉得听课也是促进自己成长的很好的一条途径,特别是一些骨干老师的示范课,无论是在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在教学细节的把握都让我感觉收获颇丰。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还参与了新一版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随着学生的不断变化,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我们的语文教材再次迎来了新一轮的编写,在归老师的指导下,在张勤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一次次的讨论,一次次的交流,我们制定了新的语文教材框架,并在有序地进行教材内容的编写,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没有最好的教材,只有最适合学生的教材。

今年是我的实习期,因此每周的新教师培训也是我的一个重要学习任务,从钢笔字等基本功的学习,到师德讲座,到信息技术教育,到心理健康培训等一系列的活动,还是体会到不少东西的,因此这一年对我也可以说是收获的一年。但是“人往高处走”,自己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扎实自己的教学能力,比如使自己的班级建设更上一层楼,比如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涵养……总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用我的智慧和爱心在特教教师的岗位上大放异彩!

篇2

一、情感管理

做好背景板。“场景布置”是很好的教育工具。每期培训开班前,我们十分关注背景设计。或做一张风景纸塑板背景,拉一条主题鲜明的横幅;或以紫绒幕布为背景,将培训横幅的文字贴成半椭圆形状;或改变就坐方式,以盆景花木为背景,屏幕上显示本期培训相关主题字样等。培训场景布置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状态及学员学习的心情。温馨的培训场景布置将产生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效果。

开班仪式。每期培训,都要举行开班仪式。由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亲自主持,分管副校长解读“课程设置”和“班级学员行为准则”;特邀区教育局分管副局长或人事科科长等领导来参加“开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领导的高度重视,课程的科学设置,管理的规范操作,熏陶感染,激发动力。让学员觉得“每次培训都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新起点”。

上好第一课。邀请省市区不同层面的教育专家为培训班学员作“专业精神养成”专题报告。90学时的短期集中培训安排大学教授讲《优秀教师的修养与训练》等专业课,或邀请特级教师作《在阅读中成长》等专题讲座,鼓舞人心,勉励进取。让参加培训者感觉到“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要让它细水长流”。

亲和学员。能在很快的时间内熟悉学员,记住他们的名字;将学员的电话号码输入组班教师的手机,若是大班额,将班级组长及所有班干部的联系方式存入手机;创设情境,表达“进了一家门,亲如一家人”的意愿!

二、课程管理

(一)课程内容

为使培训课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我们从了解学员的培训需求入手,从显性需求、隐性需求和供给创造需求三个层面,具体分析培训对象不同层面的学习需求。如果是基础层面,最好让他们学到经验上的一招一式。如新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就要考虑与之有共同类似经验的内容;如果是骨干教师培训,就要夯实“内在”知识,课程设置就要力求做到超越“知识、技能”层面的引导。

在对两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意见反馈”统计的基础上,我们了解到“小学语文教学老大难的问题”依次是: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略读教学、识字教学。针对“问题现象”,我们有针对性地设置“十二五”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的课程。同时关注近三年新教师见习期培训考核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的课程是在前六期小学语文教师普及培训内容的基础上,增设了为期2天的“回宫格”硬笔书法技能培训。

又如第二期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普及培训的课程内容,也是针对前期调查问卷中提出的“教学问题”来设置的,增设了“竖笛进课堂”技能培训,还添加了一次关于奥尔夫教学法的“合唱教学”专题培训。

(二)课程形式

“光听讲座,收获往往是肤浅的;只有参与体验,收获才是深刻的。”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理论引领”“教学观摩”“磨课研讨”“ 课堂演练”“观点论坛”“团队参与”等形式,强调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1.团队参与式

在区级骨干教师培训中,“教师专业精神”是培训板块之一。为了让每一位学员在轻松愉悦的团体活动中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有个清楚的认识,我们尝试着让小学语文和小学美术两个骨干班的学员合在一起,分成八个小组,采用“参与式培训”,让学员就“制约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因素”和“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对策”等话题开展头脑风暴式的思考。通过研讨,实现思维碰撞;通过交流,共同提炼观点。让学员以此规划自身专业发展,并认识到“合作研讨,产生1+1>2效应。”“科际沟通,实现资源共享”。…… 此类参与式培训活动,培养了学员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案例研究式

“十二五”教师专业发展普及培训,在课程设置上十分关注理论与实践统一。案例培训式需要培训者储备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从而突出案例的实践性特点。以案例为抓手,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巧妙地渗透教育教学新理念,以参训学员共同对话的民主方式进行,确保学员广泛地参与与投入,最大限度地引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如开展教育教学问题的研讨(学科知识技能和课堂管理等方面)。首先是案例叙述(抛出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现象);接着展开探讨:这个事件关键在哪里?可以怎样做?可以这样做的背后价值是什么?最后聘请学科专家面对面点评。

案例研究式培训,是事与理有机结合的培训模式,是教师在大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需要结合一定的理论进行反思的学习方式。此类培训,充分关注一线教师的教学困惑和实际需求,以平等、民主的对话引起教师的学习兴趣,让教师从案例里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使教师伴随着案例分析,经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洗礼,自然而然地实现由“我被培训”到“我要培训”的心理和观念的转变。

3.观点论坛式

在“课堂教学能力”培训环节,发现骨干班学员备课时过于依赖教参、依赖网络,导致教学内容、学习策略依教参画瓢。甚至在课堂上出现“媒体秀”“情境秀”“生成秀”等种种作秀现象,教学丧失了个性。于是就组织学员开展“人要有点儿自己的东西”的话题论坛。参训学员在针锋相对的观点的陈述过程中,舍弃虚浮思想,获得了一页属于别人不太留意的生活发现,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思维习惯,一方属于自己的反思空间。

在深入新教师课堂调研时,发现大多新教师因经验少而难以调控教学节奏,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于是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学初,安排新教师就“有效课堂”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沙龙活动。每位学员选取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小故事自由叙述、各抒己见。选点虽小,但折射出来的教育意义却很大。在彼此的倾听与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网络沟通式

为了加强学员间的资源共享与沟通交流,各组班老师为培训班建立一个班级公共邮箱,并及时把培训资料、学员作业、培训感悟等上传到邮箱,供学员浏览、学习和借鉴。有些班级还建立班级QQ群,方便学员讨论问题、共享资源。

利用网络,及时沟通信息。我们在第一时间把培训有关的信息到QQ群,并结合短信通知,让学员之间能快速获得相关的信息,既快捷又方便;在沟通某一“问题现象”时,我们约好某一时间,让学员们把自己的想法、好主意随时在线交流。

利用网络,共享教育资源。班级公共邮箱或QQ群及时上传有关专家报告或学员的课题研究成果、教育教学信息等,学员们不仅能即时了解课改的进展,随时分享培训资源,而且还可以根据个人研究的需要贮存可用信息,并逐渐建立成一套高效的属于个人所有的“资料系统”。

三、班级管理

明确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既是培训项目设计师,又是学科培训的理论、实践导师,更是师训员、总务员、联络员、勤杂工……每一位班主任都是人力资源师。

我们设计了《黄岩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班主任工作流程》;制定了《黄岩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职责》和《黄岩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负责人与班主任工作职责》。明确规定项目前一个月、培训班开班前一周和开班前一天,班主任必须做好的15项准备工作;培训过程中必须做好的11项具体工作;培训结束后必须做好的2项后续工作。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使每个工作环节无缝对接;学会换位思考,工作有预见性,要预见各种可能性并做好准备;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培训理念,善于留心,关注细节。我们还让学员参与自主管理,设立班委和组长,培训的组织安排、活动主持、评课研讨、新闻报道、后勤服务等工作努力让学员全程自主管理。

班级管理的成功秘诀在于班主任要亲和学员、细心服务、勤奋做事。勤奋做事,要做到今天的事马上去做,明天的事准备去做,复杂的事认真去做,困难的事抢着去做,学校的事带头去做,个人的事抽空去做。

在培训工作中,让班主任(培训者)觉得有学术成就感,而不只是在做事务性的事儿,任何人的专业地位都是自己创造得来的!

四、质量管理

(一)成立“黄岩区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

为了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黄岩区教育局成立了“黄岩区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由分管副局长担任监控中心主任,教育局人事科长和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担任副主任。教师培训工作在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的监控与指导下有序开展。

(二)制定《黄岩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质量管理制度》

培训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培训项目负责人要根据参训对象的层次和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根据培训课程设置遴选相应课程的优质授课教师。培训项目负责人或班主任必须有一人在培训现场听课,掌握授课教师的授课情况和学员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了解参训学员对课程安排与授课质量的评价。

加强培训质量的反馈。学校师训处在培训结束时发放培训意见反馈表,由学员对课程设置、每位授课教师的培训效果和培训管理进行评价,征集学员对本期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建议;在培训结束后10天内,由学员在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上对培训项目进行评价。学员对培训的反馈评价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篇3

在序言中,成尚荣先生谈到这本书的编辑模式――“编辑者言,自己笔下的自己,他人眼中的他,成长历程”四个板块,这提示了教师成长的路径和一般模式。“自己”,成长的主体,自己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与把握;成长过程中,少不了“他人”的指点、提携与帮助;也少不了编者的发现与提升;教师的成长就在自己的“历程”中。而经历这种“历程”需要成长的自觉,文化的自觉。在历程中每年都要有一次自我成长登上高山峻岭之巅的高峰体验。这高峰体验是什么?在陈伟国看来是一种阅读,阅读,让他站在高地上,站在高峰上;在魏星的理念中是语文教学持续深度的钻研与实践,是一次次语文教学思想的“探航”;在曹玉辉眼里是“以文化人,以美丽人”的诗意化学校的追求;在学者王玉敏身上是他坚定执著、本色质朴、深入“土地”的草根精神……他们都有自己的成长路径,都有不同的高峰体验,他们都在文化的大地上,发现了自己的位置,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突破、自我发展和成长的自觉、自由意识,善于读书、思考、研究、实践;有着“在现实中追逐教育理想”的信念,且均秉承“吾道一以贯之”的精神,向着远方,坚忍不拔,始终以一个新手的姿态去超越、去突破,探求无止境,奋进无止境。他们的生活是浸润在阅读中的,他们在用生命阅读,在读书中悄悄改变自己,在阅读的文化土壤中自由呼吸,自主成长,自然拔节,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万千的“教育气象”。他们告诉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要做一名优秀的读者,更要成为一个思想者。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追逐梦想、在追日,永远保持感恩前行的姿态,身体前倾、微笑行进在教育的百花园中……这是12位优秀教师的成长姿态,也应是每一个有上进心、有追求教师的共同姿态。

一路读来,你会发现,每位教师的成功虽然各有际遇,各富个性,各具特色,但又有共同的成长圆心和轨迹――细细咀嚼,一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渐渐明晰。

一、要为自己安装“目标驱动程序”

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做驱动力,教师是很容易满足现状,故步自封,止步不前的。教师要为自己和职业生活做规划,要给自己定好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和特长,追求最佳职业生涯,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书中秦晓华老师之所以在工作的第3年获得省中语评优课一等奖,第4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科教师,第5年获全国中语评优课一等奖并被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第6年被评为市级青年名师;沈宁老师之所以在工作的第6年获得了徐州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不久后又取得了江苏省自然教学能手大赛全能一等奖和全国首届科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的佳绩……我想,这就是目标驱动力的效果吧,这些成绩的取得只是他们一个个职业规划的实践结果罢了。有了规划和既定的方针路线,有了明晰的近远期目标,有了方向,我们才可能有坚定的、为了目标而脚踏实地、大刀阔斧奋进的动作,才可能心无旁骛,不受任何魅惑,不迷茫、不彷徨,才可能制定最佳的成长方案,才可能尽快进入发展轨道,少走弯路,“有效”成长,实现自我的突破和突围。记得一位世界马拉松长跑冠军在比赛中屡屡夺冠,令人惊讶。后来他自己道出成功的秘诀:这位常胜将军在每次比赛中都把行程划分为一小段一小段来跑,即把大目标划分为一个个小目标去实现,小目标一个个实现了,大目标就突破了。我想,秦老师、沈老师等正是深谙此道,积小成大,集腋成裘,最终水到渠成地成长为特级教师和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的吧。现在秦老师已经在思考自己的第五个三年规划了,他说:“因为我心中明白,永远不要给自己一个停滞不前的借口,要勇往直前,要胸怀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前方”。沈老师更是信奉: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她在时刻准备着!他们先让心灵到达那个地方,接下来,就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不仅是秦晓华、沈宁,刘杰老师的成功也得益于此,强烈的目标规划意识,迸发出成长的动力,催生出永不放弃的信念,从而获得成功。她说:“长期目标也好,近期目标也好,都按照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在实现一个个目标的过程中,我渐渐成长起来了”。真是一语道出了成长秘诀。

二、要敢立潮头唱大风

“千学不如一练”,青年要敢于“露脸”,勇于拼杀,乐于在实践中锻炼,在“摔打”中成长。对此,书中名师们总结出两点:一是人要经受压力才能成长;二是关键时刻要敢于“豁出去”。而“豁出去”须建立在这样一种心理基础上:不怕失败。敢为人先,恐怕多少要有这种心态。高青老师在青年教师公开课上大胆尝试用多学科教师合作教学的方式来教授宗白华先生的《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这一“难啃”的骨头。最后,在一位音乐教师和一位美术教师的精彩配合和诠释下,课堂取得了成功,其形式上的亦说亦演、学科合作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完成了她在课堂教学模式上的一次创新。2005和2006年,她和钱梦龙、魏书生先生一起在全国文章学年会上和河南省语文教学年会上同台执教,教学篇目是仅56字的小词――李煜的《虞美人》,但她却因此做了近5万字的教学笔记。她把自己的教学变成了一种诵读和对话的结合,大量的相关阅读和感悟让她在这场对话中游刃有余,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河南教育报》的报道中,他们把这样的诗歌教学称作“不可解之解”,认为这才是诗歌教学真正的方向。正是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成就了高青老师。秦晓华老师在见习期就勇于参加市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并一举取得市区一等奖第一名。还在以后短短几年里先后夺得国家、省级评优课一等奖,荣获徐州市优秀学科教师、青年名教师称号,摘获省特级教师殊荣,更在去年被确定为最年轻的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至今秦老师仍不断地向着新的高度迈进。他们这种上下求索,勇于挑战,永不满足现状,敢为天下先的钻研精神值得我辈学习。纵观全书,成功的例子多不胜数。沈宁老师是这样,魏星老师亦如此,他们都是敢立潮头唱大风的弄潮儿,正因为他们不断地挑战自我,挑战新领域、新高度,才获得大发展,取得大成就,并在三十多岁成就特级梦……

敢为人先,不怕失败,这是我辈青年教师迫切需要从榜样们身上汲取的养料之一。纵观身边的青年教师,每逢学校有什么教学业务竞赛,他们大多因惰性和害怕失败而退避三舍,总是推辞让别人上,喜欢给他人当观众评委,为他人做嫁衣……这样就失去了很多锻炼和提升的机会,会因为长期的不敢尝试和跨越而变得平庸和碌碌无为。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往往缺少的并不是机会,而是往前迈出一步的勇气。要向秦老师那样永远不要停止脚步,向着前方,勇敢前进,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榜样们的成长还昭示出:“煮课”、磨课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法。青年教师要多上公开课,多参加教学业务竞赛,以提高水平。正如魏星老师所说,每次公开课都要经历一次炼狱般的煎熬,一次阵痛,一次蜕变,但都咬着牙挺了过来。青年教师要经受住课堂磨炼,在磨炼中成长、蜕变,在打磨中慢慢绽放光彩。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敢于“豁出去”,勇于挑战自我,多给自己一次机会,用此激发自身的潜能,来成就自己。凡事多试一试,就可能会创造奇迹。此书告诉我们:钢铁就是这么炼成的。

三、行“读书和教学相伴,写作与科研同行之路”

成长路上读书和教学相伴,写作与科研同行。书中揭示读书的方法,一是要学会理性质疑;二是要坚持读、思、写、行四位一体。基于现实需要有目的带着问题的高效读书法和钻探读书法成就了优秀教师阅读视界之广博、精深,成就了他们的满腹才情、辉煌业绩和旷达的幸福人生。和读书同样重要的是反思,光读书不思考人就成了“两脚书橱”,人的头脑不能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写作也是重要的,它是读书的深化与升华,是连接读书与实践的桥梁。热衷“煮书”的魏星老师在新课改中持续深度地钻研和实践,使得他连续五次获得江苏省最高规格的“教海探航”比赛一等奖,系列论文获得江苏省教育科学(实践探索类)优秀成果二等奖,完成省“十五”重点课题“农村小学探究模式研究”,并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等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他在科研写作中获得了专业的跨越式发展。“本色质朴”、年近六十的王玉敏老师每晚读书至11点,已成习惯,雷打不动。30多本幼教理论书籍,40多本小教理论书籍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坚持不懈读完的,阅读的报纸杂志更是不计其数。他主持了国家“七五”社科重点课题子课题一项,主持了市“九五”“十五”规划课题两项,还主持省“八五”“九五”“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三项,其中省“八五”课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作过介绍,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有效课堂策略与实施》一书已公开出版,他在读书研究中成长为名教师、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们的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及对教育科研的情有独钟,使得他们的成长之路顺风顺水、一路花香。读、思、写、行、研,再读、再思、再行、再研,不断交替,螺旋上升,构成了他们的专业发展模式。

大家行动起来吧。此书向我们揭示:我们都应该,都可以这么去做,去达到――只要你坚持,只要你不断读、思、写、行、研!

四、要海纳百川,感恩前行

个人的发展除了要有“成长的自觉”,更离不开生命中他人的指点、提携与帮助,离不开肥沃的成长土壤,离不开向他人的学习。12位优秀教师一路感恩前行,他们感恩徐州教育的良好成长环境;感恩组织的培养、推荐;感恩优质的专业发展平台,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感恩学校良好的工作环境;感恩前辈、师友们的奖掖、提携;感恩学生们和他们一起走过了生命的春夏秋冬……常怀感恩情怀,在感恩中生活,在感恩中成长,一路风光旖旎,温暖如春。很多时候,境界决定高度。虚心向学、转益多师、博采众长,才能不断地补充、丰富和完善自己。

“草根教师”冷学宝在读书写作中得到了《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新华日报》《江苏教育研究》等众多编辑的不断提携、指点和帮助,他从编辑身上汲取了丰腴的成长营养,专业突飞猛进,这些提携也让他常思回报。“后进教师”张忠诚,一个基础差,差一点被判改教体育的村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短短的七八年中成长为江苏省特级教师,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转益多师,他不仅拜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为师,还不断向苏教版教材培训部主任高林生先生请教,向他的学友同事们学习,向书本学习。“草根学者”王玉敏就教学问题慕名写信写文请教《幼儿教育》编辑,编辑不但发了他的文章,还在当时王老师生活艰难的情况下赞助她大量的信封邮票,供其投稿用。课题研究中,她还得到过南师大赵寄石教授的诸多提携、指点和帮助,使得他快步迈上了教育科研的康庄大道。秦晓华老师还像学校多位不同学科教师学习课堂真经。作为副校长的秦晓华每学期平均听课100节左右,仅听特级教师黄金海的课就达一年之久,受教良多。他将这些所学所积本着为我所用的原则加以处理和改造,化为自己的“灵感”,在此基础上自然会慢慢形成自己的套路和风格。他们这种集腋成裘,采百花方成蜜、纳百川乃为海的学习精神将照亮我们的前路。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够看得比别人远一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道出了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作为青年教师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泛学习,吸纳众智,博采众长,要利用一切机会汲取成长养料,要充分把握好每一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虚心向学,转益多师,向周围的师长、前辈、同行学习,向优秀教师学习,向比自己年轻比自己资历低的教师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一切可以为吾师的人学习……兼容并蓄,为我所用,才能积小能为大能,积小流成大河,做出成就。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