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1 10:13: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小企业风险控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风险分担;信用共同体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014
[中图分类号]F276.3;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02
1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机制研究背景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推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力量。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中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群体,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促进技术创新、增加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美国将中小企业作为经济的支柱,韩国认为“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中小型企业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15年,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缴纳的税金超过50%,是解决从村剩余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为广大年轻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业机会和舞台。
但是,中小企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一系列的缺陷和不足。中小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小;中小企业收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弱,无法及时判别经济、金融环境和产业形势变化,抗风险能力弱;由于规模限制和所有权性质的歧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导致资金严重不足,缺乏发展动力。因而我国中小企业平均生命周期短,死亡率居高不下,破产与替代风险高。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堪忧。虽然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3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等,但是融资难、融资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基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必须多管齐下,各方参与,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机制,降低融资风险,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社会资金利用效率。
2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关于企业融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融资结构理论(也称作资本结构理论)方面。David Durand提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将资本结构理论分为:净收入理论、净经营收入理论和传统资本结构理论。1958年,美国学者Franco Modigliani和Merton Miller提出的MM理论,标志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诞生,该理论认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兴起,产生了新资本结构理论,主要包括信号传递理论、成本理论、融资优序理论和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2.2 国内相关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对国民经济的突出贡献,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戴小平、陈靖认为,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防范融资风险。程仲鸣、夏银桂认为要防范和控制融资风险,应从信用环境保证、制度安排和中小企业风险治理机制建设三个方面出发。鲁丹、荣通过对我国银行市场结构、竞争变化等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影响的研究,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措施,即在短期内应引导大型商业银行合理的市场竞争,长期则应依靠发展中小银行市场。罗孝云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和融资地位显著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大且未得到合理有效控制,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并构建了“三位一体”的风险控制框架:融资者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商业银行、政府监管者。江红艳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相应提出融资资金需求方的风险防范、融资资金供给方的风险防范以及完善政府政策等方面的措施建议。施郁梅通过比较分析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外中小企业融资与风险内部控制的经验,从基本原则、控制机制、执行力度三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的建议。谷丽通过对沪深两市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并从事前规避、事中化解、事后反馈三个角度提出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的政策意见。
从上述文献综述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成果颇丰,诸多学者试图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措施和方法。但从政府补偿性风险分担、信用担保体系、信用共同体等角度出发的研究相对较少,如何从全方位的角度构建控制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机制,促进中小企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的创业孵化平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由于金融市场的诸多限制、企业自身规模的限制以及所有权性质的歧视,我国中小企业在信贷市场获得资金的难度大、融资难也成为一直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而融资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反过来又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如果不合理有效地解决融资风险控制机制问题,很容易使中小企业陷入恶性循环。
3.1 融资渠道单一
从资金来源来说,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见表1)。内部融资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在西方发达国家占其总融资比例的比例较高,甚至高达80%。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也对企业内部融资,特别是小企业,产品的单一企业是如此。但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即发达国家正在积极追求内部融资,我国中小企业是被迫从外部融资转向内部融资。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自筹资金,但数额小,不足以支持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融资渠道很多,如国家金融支持、发行股票、民间借贷、银行贷款等。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基本取消了对非国有企业的财政支持。由于发行门槛高、股票融资门槛高,中小企业已经基本被拒之门外。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成本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紧缩”“申贷”现象普遍存在。在目前既没有资金支持,而且市场“涨”的情况下,民间借贷成为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补充,但由于民间借贷是从外部自由的金融监管,类似于资金借由地下黑市,属于非法集资,具有巨大的信用风险,是严格禁止的。
3.2 融资成本高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银行信贷是其外源融资的主要方式。但由于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其借贷成本要高得多,贷款利率远高于大型企业。同时银行发放给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草根型”企业的贷款,一般采取抵押和担保的方式,手续繁琐,且需要支付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资格审查费、年审费等诸多费用,大大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和成本。同时,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条件严苛,手续繁杂且审批时间长,无形中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等待成本。因此许多中小企业为满足资金需求,投向另一种替代融资方式――民间借贷,但由于民间借贷在我国的“非法”性质,风险大、成本高。
4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机制
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如筹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经营风险等。如果不加以合理规避和控制,势必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阻碍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要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机制,可以从信用担保体系、政府补偿性风险分担和信用共同体三个角度“三管齐下”。
4.1 建立并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债权人约定的担保方式,为债权人提供担保,担保时(中小型企业)未按合同约定偿还债务,保证人赔偿,承担债务人的责任或者履行债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有效消除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难、缺乏担保、弥补中小企业信用缺失和分散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从而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政府信用担保体系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为政府资助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政策,间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4.2 实施政府补偿性风险分担机制
为增强市场化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中小企业融资的补偿政策性措施,如向银行贴息的财政补贴政策、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等,政府参与承担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后风险,构建政府补偿性风险分担机制,不失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尝试,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政府补偿性风险分担机制
政府向银行提供利息补偿,根本目的是在不增加融资风险的前提下增加银行的贷款收益,以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融资贷款,而向互助担保机构提供风险补偿,鼓励担保机构积极参与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双管齐下,多方参与,有效控制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
4.3 构建信用共同体
中小企业信用共同体由中小企业构成,共同体内的中小企业通过互助担保或互助联保的联合方式向银行申请贷款,从而提高贷款成功的可能性。互助担保信用共同体是由各成员分别出一部分保证金,组建成专业的担保机构,从而为成员企业贷款提供相应的担保,减少违约风险,降低银行损失,如图2所示。
图2 互助担保信用共同体
注:①信用评级;②申请贷款;③提供担保;④发放贷款;⑤监控;⑥还款,若中小企业违约,由信用共同体代偿并向企业追索
互助联保即团体贷款,即有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联合起来,以团体形式向银行申请贷款,从而分散了单个企业贷款的风险,实现风险分担的内部化。
5 结 语
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自身共同努力,三位一体,建立健全融资风险控制机制,有效规避和化解融资风险,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增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中的战略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戴小平,陈靖.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2).
[2]程仲鸣,夏银桂.商业信用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财会通讯,2009(24).
[3]鲁丹,荣.银行市场竞争结构、信息生产和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8(5).
[4]罗孝云.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与控制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09.
[5]江红艳.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日渐突出,面对激烈的竞争,中小企业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由于信息不确定、投资不善蒙受损失,甚至破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做一个研究。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及特征
(一)内涵
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即指企业在实际活动中得到的结果与预期发生了偏离的一种可能性。一个企业运行如何,一定会体现在资金状况和运营结果上,也就是财务成果的好坏、大小,因而财务风险实际上包括着两层含义:一是财务成果风险,一是财务状况风险。
对于财务风险,目前有两种理解,广义上的财务风险指企业活动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财务收益既有损失的可能,也有盈利的可能。狭义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及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运营当中因为负债而招致破产风险。
目前国际上更多的是持狭义的理解,财务风险是因为企业举债经营而导致的,倘若企业不能控制好财务杠杆,一旦突破了临界点,就会负债,所负债务由公司股东承受风险,另外,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之中,有的企业想要快速扩大规模,抢占市场制高点,于是大量贷款,最终公司决策失误,就很容易发生财务危机。
(二) 特征
1.复杂性。
整个的财务管理中,财务风险都是存在着的,企业活动中资金筹集、运用、积累、分配任何一个链条出现了问题,都会招致财务风险,企业活动受市场各种因素影响,市场又是瞬息万变的,所以想要始终确保资金调转运用精确到控制以内是不可得的。
2. 不定性。
财务风险在一种条件下会发生,但是如果企业运营环境改变,又可能不发生,这就说明它是不确定的,它发生的概念可以是0,或者会是1,这中间无法计量。
3. 与收益大小具有一致性。
通常来说,财务收益是与风险并存的,收益大意味着风险也更大,反之,风险越小,从这个角度来说,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管理以扩大盈利,风险中孕育着机遇,这也是为什么众多企业都会举债来求取发展的道理。
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
中小企业的划分主要是由企业规模大小来决定的,与大企业对比,中小企业生产规模要小得多,我国目前中小企业数量大,并且分布相当广泛,不管是乡镇还是中小城市都分布有,另外它们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各部相同,具备负债率高、竞争力低、财务风险大等等特质,因为融资渠道有限,资金来源单一,管理不善,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不高。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我国中小企业因为举债过多,最终企业盈利无法相抵消,负债太甚导致公司破产呈现上升态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一般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融资角度
1. 融资渠道有限。
受自身规模和现行政策的制约,中小企业想要筹集资本是相当困难的,首先,以企业最常见的两种筹资方式:股票和债券来说,按照政策规定,中小企业想要上市发行股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另外,我国有规定说非公司制企业是不可以发行债券的,这个准入门槛,一下就把中小企业拒之门外了。其次,从其它的融资方式来说,比如说银行贷款,这个实际操作也是比较有难度的,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因为先天条件不足,经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要远远多于预测,信用等级不高,一般无法达到金融机构所要求的贷款条件。
2. 筹资过多,负债过大。
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并没有一套完备的财务管理方案,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待筹资,总以为越多愈好,超过了实际需要,如此无节制,无形中就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
(二)投资角度
我国每年都有很多中小企业并不具备扩大规模的实力,却盲目举债,只凭着自身的经验,没有认清公司整体的竞争力,过分追求公司外延的扩大,致使投资资金浪费不少。比如有的企业,因为自己公司滞留了太多产品,技术也落后一大截,设备无法更新,就加大投资,加快产品研发、重置设备,但在运行过程中,因为决策失误或者其它原因,导致报酬率并没有达到预想的那么高,就会遭遇风险。
另外,中小企业投资具备很大的盲目性,也受自身资金、技术等等条件的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条件就不能与大企业相匹敌。
(三)运营角度
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管理是粗放式的,因此在运营生产过程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产品质量因为管理不善时常不能达标,这样就直接使公司盈利空间缩小,短期偿债的能力降低。
另外,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现金管理有着很大的随意性,无制度可言,支取太过散漫,安全没有保障,增加了财务风险管理难度,容易诱发财务危机。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部门虽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是政策上却并不完全同步,所以应该加快完善政策,扶持中小企业,这方面不妨有意识地借鉴西方发达过去的一些经验,比如针对中小企业的规模规定一个贷款比例,鼓励银行为中小企业发放最低贷款额度;建立投资基金,它的对象只是那些无法发行股票上市、或者是通过债券融资的企业,以及一些只是出于构思预想中的企业;深化改革金融机构,为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
(二)商业银行不断完善业务
即使经济发展到今天,商业银行还是存在这个认识误区:抓大放小,即重视大企业,对待中小企业贷款却不够开放。建议商业银行与时俱进,把决策建立在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之上,对于哪些诚信、投资率稳定的企业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部门,把它们作为贷款支持的对象。
(三)企业自身不断改进
1.确保诚信,建立好的形象。第一,要重视资金管控,收取不可大意,规定不同的借支款项只有在相关人员审批后,才可以执行。第二,始终坚持诚信,与银行搞好合作关系,目前来说,中小企业融资大都依赖银行,这是因为银行利息稍微低一些,中小企业从这几个方面努力:完善管理、提高企业投资率、确保产品质量等等,就可以赢得银行信任,降低融资难度。
2.合理控制筹资成本。我国中小企业筹资有难度,因而筹资成本与大企业相比要高得多,这样一来,做好筹资计划就相当重要了,企业筹资应该根据公司需求来,切忌盲目无节制,以减少因为借款运用不当所招致的风险。
一方面,在考察公司实力的基础上,进行融资,使债务、自由资本以最合适的比例配置,发挥好财务杠杆的作用。另一方面,有意识地避免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集中在一个时间段,给企业造成过多的压力。
3.重视培训员工。中小企业承担能力比较小,即使是一个小失误,也可能导致全军覆没,因而,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学习,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管理技能,始终关注时代前沿讯息,打开视野,掌握市场动态,掌握新知识,提高投资决策能力。
另外,重视引进各方面的人才,为他们提供培训机会,促进员工整体素质上升,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4.完善财务控制管理制度。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不管是约束机制还是审计监督都不够规范,考虑到这一点,有必要创设会计控制制度,资金运用到采购、付款、成本以及资金收益等等方面管理落实到个人,规定会计同出纳由多人监管,会计最终负责人与出纳人不能是直系亲属,对于擅自挪用资金者,处以严厉惩罚。
5.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中小企业在寻求发展机会的同时,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有了这个意识,才能自觉重视投资决策等运营环节。更重要的还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企业经营中发生的一些异常变动做分析,来有效规避风险,根据财务状况,来监控管理企业运营活动,判定公司发展是否健康,有无潜在的风险。预警机制一旦建立,就会在风险来临之前给出预测,这样就促使企业决策人,及时改变有关发展策略,尽可能把企业风险损失降到最低,或者直接使企业免遭风险,不夸张的说,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同完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相互配合能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总之,中小企业想要寻求发展,可能遭遇财务风险,为了规避风险,自身应该完善财务控制管理制度,同时控制筹资,始终坚持诚信运营,提高风险意识。(作者单位:江苏国信东凌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何庆光,王玉梅.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的防范和化解[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08):98-101.
[2]朱开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及其报告[J].会计研究,2002,(02):41-44.
[3]梁润茹.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规避企业财务风险[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02):28-30.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营风险;中小企业;积极应对
从风险的普遍存在性来看,只要是当前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企业经营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致使企业经营风险成为了企业健康向上发展重要影响因素,其不可能在根本上消除。经营风险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需要付出的代价,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无形鞭策力量,各中小企业应对存在的风险有一个良好的认知,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规避经营风险,促进企业良好健康发展。本文就对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本质和经营风险的各种因素以及企业进行经营风险控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本质
经营风险在本质上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不善原因所导致的企业利润变动风险,即是指企业在无负债情况下的经营收益不确定性。企业经营收益是由企业各项收入减去成本支出后的余额,所以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市场需求。在其他市场环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市场需求越稳定,那么企业销量就会越来越大,其最终盈利的可能性也就相对有着稳定的市场保障,所造成的经营风险也就相对较小。相反的,如果市场对于企业的产品需求量存在着不稳定性,势必会造成企业销量难以增长,最终导致企业亏损,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
(2)产品售价。相对应的,在其他市场环境不变的情况下,产品售价如果产生变化,同样会对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市场产品售价变大越大,企业经营风险越大,市场产品变化越小,其可能带来的企业经营风险也就越小。
(3)价格调整能力。市场产品售价的变化是在企业可控能力之外存在的,所以在产品售价变化后,企业如果具有较好的价格调整能力,其所承担的经营风险也就相对越小,相反如果企业调整价格的能力越差,其经营风险就越高。
(4)成本变化。企业生产成本在总体上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固定成本的总额并不会随着企业工作量或者产品销量的变动而变动。所以主要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的是变动成本,变动成本就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生产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减形成的比例变动。一般情况下,成本变动越小,企业所需承担的经营风险也就越小。
二、企业经营风险的环境因素
各企业对于经营风险来源的正确认识,是其进行风险辨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中小企业制定风险控制策略的重要理论基础,当前的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指由于自然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企业经营风险,也是企业经营风险中存在的最不可控因素,更是引发企业经营风险的直接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灾难性破坏,造成企业资金运动受阻或者经营过程遭到破坏,无法实现既定的财务目标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因素的范围相对较广,如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经济周期性波动、通货膨胀以及市场季节性调整等都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1)经济体制变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形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发展状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谋求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在当前经济体制下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做出转变,提升面向市场的独立决策能力以及筹资能力,增多了企业在经营中的风险因素。2)国家经济政策变化。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会给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导致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增加。经济政策的变化往往会带来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各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使企业原有投资面临着重大的损失,从而造成经营风险。3)经济周期性波动。从宏观角度上来看,市场经济具有周期性运行规律,其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繁荣和衰退交替。在经济较为景气时,企业可以进行扩大再生产,在经济衰退时期,可能会导致销售额的下降,从而造成资金流入量的减少,增大了企业经营风险。4)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作用下,各种社会商品的价格水平会呈现出上涨趋势,直接加大了企业各种人工成本以及材料成本的支出,给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带来企业经营风险。
(3)法律法规政策。为了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有序性,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会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例如,税收法规、金融法规以及财务法规等,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各项经济法规政策尚不完善,法律法规在不断的调整和修正过程中,都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4)内部管理。内部管理体制及经营机制的不健全,是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内部因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营决策不当、管理秩序混乱等自身问题直接造成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对以上各种风险的不妥善处理又会带来新一轮的风险,将风险进一步增大。
三、经营风险的可控性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风险的可控性。在哲学角度上来讲,企业的经营风险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但是并不意味着企业不能对所存在的经营风险进行感知,从这一角度上来讲,企业经营风险是具有可控性的。企业可以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会造成的损失进行预估判断,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对存在的风险进行避免或者对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减免。所以在风险面前,企业可以通过适当的经营管理手段,减低经营风险发生的概率,当然对于经营风险的可控性是建立在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基础上的。
(2)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分类。从广义角度和狭义角度来说,各种存在与企业经营中的管理活动都可以称为风险管理,而狭义的风险管理则具体是指企业的管理方法以及对风险的识别能力、预制能力以及评估分析能力,主要包括了内部控制、策划实施、运行监督等几个方面。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规范的内部控制模式,形成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平台,从而更好的实施企业风险管理。根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分析来看,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可以细分为市场风险管理、政策性法律法规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企业道德风险管理等五大类。
(3)经营风险管理控制的必要性。风险管理过程即是技术对于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时候补救的过程,是建立在企业经营基础上的为实现最终经营目标所建立的机制,其能有效控制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带来的损失,避免企业毁灭性的经营风险发生。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利润和所面临的风险是成正比的,风险和利润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单单就同一经营事件而言,其风险程度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在经营者的主导因素下所产生的不同控制措施给企业可能带来的风险损失不同。所以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及经营风险管理水平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在有效规避经营风险的基础下安全稳健的运行,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综合竞争能力。
四、当前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经营风险意识。国外一些中小型企业一般都设有相对应的风险防范于管理机构,从而确保企业在面临经营风险时能有较快的反应速率和效率,帮助企业了解所存在的经营风险,从而对风险做出化解。反观国内的中小企业,基本上不存在这种专门的风险防范管理机构,主要是由于其风险管理意识不够。传统的中国企业家脑海中有着一种风险是无法预知的观念,导致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各种经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欠缺健全性,也给企业经营带来不确定性因素,加大了企业经营需承担的风险。
(2)信贷投资及生产经营具有盲目性。部分中小型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灵活性,由此他们对于市场热销产品的重视程度偏高,忽略了自身的经营理念及经营管理方向,过分的追求市场热销产品从而对市场发展趋势缺乏深入的研究。这种经营目标的短浅直接导致企业没有一个长远的市场前景,并在不符合企业自身实际发展状况下,盲目地扩大信贷规模及生产经营规模,最终加剧了企业所需承担的经营风险。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作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及资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当前国内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对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内部监督及管理制度缺乏、实施方案模糊、可操作性差、控制工作落实不到位等,致使现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财务管理状况以及资产损失情况严重,带来了较大的企业经营风险。
(4)赊销比重大。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内市场已经逐步实现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部分中小企业为单纯提高产品销量及市场占有率,大肆采用赊销方式进行企业产品销售。由于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很容易造成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缴,一些资金流动能力较差的中小型企业可能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造成企业资产长期被负债人占用,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经营风险。
五、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策略
(1)提升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力度。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是较难以预测的,其对于外部风险的控制基本上是难以实现的。但是并不影响企业通过外部环境变化的发展规律的研究和分析,及时做出灵活的调整和转变。由此中小型企业应努力培养企业自身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及适应能力,从而在风险来临时能将损失程度降低最低。所以,企业应时刻对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调整进行密切关注,特别是涉及企业税收政策以及政策变化可能会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并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加强生产与营销之间的有机衔接。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的目标群体的需求动态保持良好的关注,从而有效地规避潜在的经营风险,并达到来自于企业外部的经营风险应变能力及适应能力的提升。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益并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首要工作是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企业自身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对业务流程以及制度体系进行优化处理,并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大对各项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的检查,将内部控制理念深刻地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之中。另一方面极为重要的是加强企业的财务控制,使其在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和防范中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3)提升经营风险防范意识。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发展机会是并存的,经营风险遍布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无处不在。所以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特别是领导决策层来说,应树立从上至下、由内到外的风险意识,只有在根本思想上实现转变,才能将风险管理工作落实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效的应对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与此同时,注重企业管理层风险管理能力以及风险判断、风险控制、风险处理能力,创造富有自身特色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从而为企业风险管理营造出良好的内部氛围,便于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4)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经营风险的事先预测和防范是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良好的风险防范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减少经营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所以,应在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状况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从而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报警,帮助企业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来避免风险事故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时刻对风险预警系统运作情况进行关注,并运用相对应的风险诊断工具对各种风险征兆进行判断分析,寻找其控制策略和规避方法。
(5)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毋庸置疑的对经营风险控制能力有着积极提升作用,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人才管理。现代企业的竞争在根本上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企业发展基础因素,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工作以及风险防范工作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大力支持。当前状况下,部分中小型企业较为频繁的人才流动,特别是核心员工的流失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应加强企业的人才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保留住核心员工及具有价值的管理人才。人才保留的最有效途径是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强大的企业文化,从而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自豪感,并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逐渐改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使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得到发挥,在自身得到企业认同和企业关注的同时,发挥出潜在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基础。2)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各中小型企业应针对当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缺陷,加强对财务管理分析和预测,从而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可靠的资金及数据支持。与此同时,还应注重对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避免由于财务负担所造成的企业偿付能力变低,真正的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最后,在企业做出经营决策之前,都需要加强对市场状况的调查,从而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六、结语
良好的企业诚信以及企业产品信誉和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也是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和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树立牢固的经营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力度、建立健全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以及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还应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以诚信经营为本,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及诚信经营理念建设,使消费者能真正感受到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获得消费者对于企业品牌的赞誉,达到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在更好的经营管理制度及市场经营优势条件下,做好经营风险控制和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 宾爱琪.论我国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与控制[J].学术论坛,2009(10):34-35.
[2] 丰国金.建立内控制度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内江科技,2009(9):29-30.
[3] 姜艳艳.基于财政政策的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规避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09(Il):21-23.
[4] 邢春萍.浅析如何发挥财务作用以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0):14-15.
[5] 张炳莲.浅谈金融危机下的企业经营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2009(30):12-13.
[6] 桑洪峰.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质量春秋,201l(5):6-28.
[7] 姚水安.企业经营风险问题的研究与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6):35.
[8] 曹元坤.企业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及其研究趋势的新认识[J].当代财经,2011(1):57.
[9] 李铁龙,论我国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与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3(11):55-56.
[10] 陈辉.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
(8):125-127.
[关键词]经济危机 中小型企业 内部风险 控制
2008年的经济危机,导致全球的中小型企业的经济衰退日益的增加,失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大批的中小型企业因为经营上所带来的困难都纷纷倒闭。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资料显示,倒闭的原因在于市场风险、投资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导致企业的破产。对着经济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中小型企业应该有效的对应、控制各项的风险,保持健康长久的发展。
企业的外部环境和企业的内部风险因素是影响企业危机形成的主要因素。企业风险管理主要由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补偿、风险转移、风险预防、风险回避和风险抵消等几部分构成。风险无处不在,对于这些风险要有防御的措施和手段,主要的目标就是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企业所造成的损失。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控制包括对市场风险的控制、投资风险的控制、存货风险的控制、技术风险的控制、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
一、市场风险的控制
要成功的在市场上对中小型企业进行长期风险控制,必须要建立市场营销体系,采取有效的措施。
1.市场运营能力。造成中小型企业市场风险的直接因素是企业对自身所在的市场环境的把握和运营能力。企业首先要对产品对市场的需求做好调查,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市场的创新能力,做好对产品合理的营销方案。
2.生产控制能力。企业的市场风险和生产过程中的控制能力相关。首先要从产品的投入角度看,企业的产品要进行必要的投资,维持企业的生产、人力资源市场和原料市场之间的平衡关系。其次,要从产品的销售角度看,企业产品与产品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企业的生产控制能力是影响企业市场风险的关键。
3.技术创新与维护能力。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有长远的生存方法,对于现有的产品和营销是远远不够的,要注意企业的创新技术和维护能力,不仅要关系眼前的利益还要时刻保持危机感,这样才能够长久的降低对企业市场所带来的风险。所以企业的创新和维护是影响企业市场风险的重要因素。
二、投资风险的控制
在投资方面中小型企业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找到自身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和空间,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投资前要想好自身的实力和所从事的行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找到最适合的企业的发展方向。要善于利用和竞争者之间的差异化优势,对市场进行定位,计算好产品在市场上份额和可获取的投资回报,增加企业利润,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2.对选好的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评估。在投资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包括项目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的风险评估。选择适合企业的项目进行投资,在投资之前要建立投资策略程序,进行可行性化分析,还要对项目进行综合考虑,如支出、收益和未来的发展情况和变化,投资所用到的费用的增减和投资收的涨落等。中小型企业在进行固定新资产投资和多样化投资前必须要筹划好长期资本,以保证经营项目上对资金周转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
流动资金主要指的就是存货和应收的账目。在应收账款增加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机会成本,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和收款的风险,必须要做好建立、执行合理的信用政策和建立客户档案,做好收账监督。建立客户的档案、收集相关客户的信息、实行客户级别之间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及其良好,客户管理软件的应用为企业客户管理打开了方便之门。对于较短期的顾客,不应该过多地打扰,以免将来失去这个客户;对于期限较长的顾客,频繁地信件催款并电话催询,可以在催款时措辞严厉,必要时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请诉讼。
四、技术风险的控制
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面对经济危机时,都会通过技术上的创新来提高竞争力,促进企业多方向的发展。技术上的创新失败率是比较高的,所以,中小型的企业应该有意识的分散或是转移在技术上创新所带来的风险。
在现代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的增长与变化对经济的生产影响被广泛的关注。在生产理论中,注重知识的积累、技术的创新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自身的效益和企业的生产发展,从而使经济增长长期化。而增长理论明确的指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劳动分工程度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则是决定创新水平高低的最重要因素。这种内生的技术创新来自于企业,企业是经济增长最终的动力来源。
中小企业在对技术创新的技术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辨识和分析的情况下 ,就能做到事前对技术创新的技术风险进行预测和预控 ,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发生后的损失程度。
结语:
经济危机已经有一个好的转折点,这些中小型企业更多的好转也就是经济政策的表现,在经济危机下,中小型企业危机不断,只有通过完善对自身的内部的风险的管理的控制,全面提升对风险的防御能力,这样才能在逆境中成长,用现实的眼光来看待危机和发展的问题,也要以一种全球和长远的视角来审视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晓红:我国中小企业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J].经济工作导刊,2003(04)
[2]方红星 王宏译: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09)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小企业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贷款的执行流程具有专门性特征
具体说来,现今大部分商业银行,不管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其他商业银行都设置有职责为专门的小贷中心或者专门给中小企业贷款的部门,即便不存在独立的部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发放和跟踪也会有专人专门负责。这些为中小企业特设的规定、待遇不仅体现了政府干预的强有力,而且源自各商业银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发现将大型企业的审批流程应用于中小企业审批流的冲突,银行现实操作的阻力是对中小企业的特殊照顾和关注的最大力量。
(二)商业银行基本上都从三个环节来进行风险防控
从意识层面上来说,银行基本能做到贷前审查,放贷遵照流程,贷后积极管理。可以说,银行对各个关键节点都有管控的意识,从银行控制性选择再到由内而外的对中小企业的调查,我们不难看出银行的风控工作是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相结合的。放贷过程严格遵照内部SOP 流程,由各个节点的人员各自各司其责,腐败和舞弊由于作业的流程化被有效防止了。贷后管理侧重点为对中小企业融资成功后的运营状况进行监控,一方面如若出现预警状况相应流程将即刻启动以及贷款将被及时收回,风险敞口被有效地缩小了,另一方面监控继续,且在银行数据上进行信用恢复。
(三)对中小企业放贷的审查的关注点始终还是在抵押品是否足值
各家银行依旧相当重视抵押品,工行将抵押物分三个方面: 借款企业、企业主个人或其他第三方名下的住宅(含土地使用权), 包括土地性质与使用权取得方式、房屋使用年限、变现能力、抵押人年龄(若为自然人)、出租(未出租申明)、是否为唯一生活住所; 企业、企业主个人或其他第三方名下的商业物业、工业厂房(含土地使用权)、抵押人年龄(若为自然人)、是否有附着建筑物。
(四)现今银行多存在发放流动贷款的业务
所谓的流动贷款,通常其期限为一年,是一种通过固定贷款利率给企业发放的贷款品种。当然具体的贷款品种是以企业所处的境况为基础来予以判断后经过审批予以发放。这样的贷款一定程度上较符合一般中小企业在周期上的贷款要求,也有利于银行在周期控制上监控中小企业有关的运营情况变化。可对于在发展上比较稳定的中小企业来说,其贷款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使其融资成本加大。
二、风险防控措施
(一)拓展营销要把风险防控放在首位。当前经济形势复杂,风险多变,中小企业虽处在各个不同行业,但却面临相同遭遇,那就是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因此,银行在拓展市场时,不仅要做大规模,提升速度,更要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对经济形势的把握有敏感性与洞察力;在风险防控上,具有识别风险,规避风险,控制好风险的技能,树立风险控制优先经营理念,审慎发放好每一笔贷款。
(二)谨慎处置停产和半停产企业贷款。一是对彻底停产企业的处置。要在贷款到期前提前采取控制措施,该退出的要果断退出,要在担保措施完备的情况下适当扶持。同时还要搞清信贷资金究竟被企业用在何处,是投资其他行业还是参与民间融资了,对没有用于主业、参与民间融资的必须坚决收回。二是对半停产或临时停产的企业的处置。对这类企业要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资金需求情况,灵活把握授信政策,掌握好用信节奏与放款额度,做到适时、适度支持,对发展前景看好的继续支持,在支持中对没有起色、无可救药的企业也可较为轻松地退出。
(三)加强关联企业贷款风险管控。根据关联企业贷款情况,银行要将涉及关联企业的贷款逐户建档,重点进行监控,对有贷款的名不副实的关联企业,要采取措施逐步退出,对贷款额度偏高的关联企业要将贷款额度控制在适度水平。禁止关联企业之间相互担保。同时,对涉及关联企业之间交易的信贷资金要认真审核,防止通过虚假关联交易挪用信贷资金,改变贷款用途。
(四)采取分类管理工作措施。信贷人员对维护的客户,要按客户生产经营状况建立风险监控台账,按照正常经营类、经营不正常、长期亏损、已停止生产经营等类别,根据客户分类情况,确定继续支持、减少支持、逐步退出、立即退出等客户,再根据客户类别制定出相应的支持或风险控制措施,对后三类客户信贷人员要按月进行重点监控总行对后三类客户也要按月进行监控,上下联动,切实做好信贷风险防控。
关键词:中小企业; 现金流量 ;风险评估;对策;控制
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是以现金流量作为管理的重心、兼顾收益,围绕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而构筑的管理体系,是对当前或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动在数量和时间安排方面所作的预测与计划、执行与控制、信息传递与报告以及分析与评价,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一、现金流管理及风险控制在经营管理中的意义
(一)加强现金流管理,确保合理的现金流水平,是企业健康运营的基本保障
现金流管理是对企业整个资金运动的全面管理,包括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等多方面的管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现金流管理的重点。
企业通过加快现金流入速度、确保有效现金流入、掌控现金流出时机、预测现金状况、保持充足的可利用信贷、优化短期盈余现金投放等方面管理,实现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平衡,随时保持企业合理的现金流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稳健发展。
(二)对现金流进行规范管理,有利于加强财务控制,增强决策实效性、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现金流量是按收付实现制原则计量的,与实际资金运动一致。通过对现金流量制度建设和操作流程的规范管理,使企业的现金流动得到有效监控,从而准确掌控现金的流入、流出,有利于加强财务监控的力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现金流量信息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实际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资金周转情况,对企业经营决策更具时效性。
(三)通过现金流风险评估管理,改进现金流管理水平,规避财务危机
对现金流量的监控与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合理确定现金流入渠道和现金占用水平,通过定量、定向分析评估现金流管理风险,围绕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构建现金流管理体系。
我国企业现金流管理起步较晚,水平尚处于发展早期,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切实有效的现金流管理和控制机制,经营风险相对较高。我们应不断加强、改进现金流管理水平,在实践中不断结积累,并结合理论寻求适合企业发展的现金流量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能力,规避财务风险。
二、现金流管理状况及风险评估
从整体来看,企业现金流管理受外部环境影响巨大,很多企业没有专业的现金流管理人员和管理工具,不能正确评估经营风险,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如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或国家财税、金融政策变革等),造成现金流入减少时,极易陷入现金流周转危机。在现金流量的管理中,企业应从各环节加强对现金流入流出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坚持流入与流出两手抓、两手硬的思想。
(一)营销环节现金流入管理比较重视,风险相对可控,管理手段有待提高
抓现金流入就是要开源,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为提高市场占有率,许多企业通过扩大商业信用来提高销售额,造成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随着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视,很多企业建立了信用风险评价、分析机制,制定了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来加速应付账款的周转速度,但标准设定、方法选择及政策执行等管理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采购、生产环节现金支出管理有较大提升空间,管理方法有待改进
抓现金流出就是要节流,要千方百计节约开支、降低成本费用支出。销售计划性不强,致使采购、生产无规律,造成存货储备较高。较高的存货储备不但会增大进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而且会由于占用大量储备资金而造成资金短缺,使流动资金失衡。企业应加强存货储备、供应商信用等管控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库存、供应商管理等基本管理模型、方法。
(三)多元化发展、做大规模、追求高利润冲动,造成企业对银行借款依赖度较高,短期资金用于长期投资情况严重,风险管控相对弱化
企业对于规模经济的渴望、急于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内在冲动以及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战略需求等等,无一不对现金产生巨大需求,在企业自有资金有限、留存收益无法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时,通过外部融资成为缓解资金压力的有效渠道。很多企业将短期流动资金借款用于长期资本投资的现象严重,在国家紧缩的金融政策、投资项目失败或利润增长速度低于利息增长速度等情况下,发生丧失偿债能力的概率就会增加,导致财务风险增加。
(四)管理层现金流管理意识有待提高,现金流管理地位、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现金流量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指标,是评价财务风险的重要依据。因此,首先,要培养管理层的现金流量管理意识,确立现金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实现良性现金流前提下的盈利增长。其次,要建立现金流管理体系,制定现金流量管理标准,加强对企业筹资、投资、分配等各环节的现金流控制。
三、现金流管理对策及风险控制
现金流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稀缺资源,财务管理必须以现金流量管理为中心,构建科学的现金流管理系统,加大现金流管理力度,并以此为原点向财务管理的其他领域辐射和延伸,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一)培养现金流管理意识,提高现金流管理地位,建立安全高效的管理体系
企业各管理阶层都要树立现金流管理意识,牢固树立“现金为王”的管理理念。现金流管理不光是财务人员的事情,采购、生产、销售等相关人员同样肩负现金流管理的职责,加强全员现金流管理基础认识普及,用动态的眼光、协同的态度共同进行现金流管理。建立高效的现金流管理和监督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在现金流控制中的职责,相互配合、相互监督,严格控制现金流入、流出时机,保持充足的流动资金储备,以规避财务风险,提高现金资产的流动性、收益性。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月度资金计划、日常现金流动态管理与控制
从全面预算管理入手,对销售、采购、生产、投资等业务收支进行预测,编制全年现金流量预算表,再按月分解、编制月度资金计划,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控制。
在日常现金流管理中,对现金流入、流出应设置控制点进行控制。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延缓应付账款支付,保持最优的存货储存量,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无为的浪费等等。同时各控制点应严格相关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的程序和权限执行,增强资金支付审批权限公开透明度。
(三)确定合理的现金流水平,加强投资方案评价,控制超规模投资项目建设
企业投资应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建设为主,避免盲目多元化。当企业扩张或改变经营战略需要进行长期投资时,一般通过长期借款等方式筹集长期资金。企业的投资活动一般伴随着高风险,对现金流有很强的依赖性,应将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筹资性现金流、投资性现金流进行动态结构匹配,确保合理的现金流水平,并严格控制,防止某一环节现金流出现问题引起的现金流整体断裂。项目投资资金需求必须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超企业承受能力的大规模投资项目建设。
(四)重视现金流分析,建立预警系统,评估、防范现金流风险
经营活动是企业活动的核心和重点,对于一个健康的企业来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应该是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它为企业扩大生产、开拓市场、偿还债务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
企业不仅应对经营性现金流总体情况进行分析,而且应ζ浣峁沟暮侠硇越行分析,同时还应做好现金流趋势分析、结构增减变动原因分析等,全面把握现金流量与企业支付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质量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现金流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一些常用现金流量比率指标的分析,构筑现金流风险预警系统模型,以有效化解现金流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五)强化现金流管理岗位职责管理权限,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将现金流管理关键控制点与业务岗位有机融合,并将现金流管理职责在岗位职责中给予明确。各控制点岗位应严格按照企业全面预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及操作流程进行控制、执行,协同做好分析、汇报、调整、考核等相关工作。同时注重现金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拓宽培训渠道,积极开展各相关岗位人员专业培训工作,努力促进企业现金流管理水平、管理质量的提高。
四、结束语
可以看出,现金流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资金的筹措、投放与使用以及收回与分配等多方面,这些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企业应用战略的眼光看待现金流管理,建立严谨规范的现金流管控体系,完善动态有效的预警管理系统,并利用先进的管理工具,运用科学的管控、分析方法,发挥人的积极能动性,实现现金流在数量和时间上的平衡、成本与收益的动态平衡,实现风险相对可控的管理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圻.现金流管理/风险控制与价值创造[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5(第1版).
[2]贺志东.赢在现金/如何做好企业现金流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11(第1版).
[3]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企业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6(第1版).
[4]黄霖.企业风险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8(第1版).
[5]石庆年.企业财务人员现金管理技巧与错弊防范[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第1版).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技术管理理念要求随之提升,传统的内部控制理论日益接受者各项挑战。近二十年来以来企业传统内部控制管理方法开始融入了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更多的以风险分析以及控制的角度降低企业运营和管理风险,帮助企业应对管理困境。但是中小企业往往在扩张发展中,忽视了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理念的重要性,造成企业管理混乱,经营风险加大。中小企业若想摆脱这种困境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以风险为导向,以监督为保障,不断扩大企业规模达成企业发展目标。
一、实施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日常运营和管理中核心的管控制度,而风险管理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提供了合理科学的保证。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是以风险为目标导向的过程,在企业运营中不断分析评估修正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变化的,动态的,他指导企业想着所导向的目标不断加以创新和改正,常用的手段可通过控制风险评估、环境、控制活动、监督、信息与沟通这五个方面实现对企业运营风险的识别与应对。因此将风险导向融入内部控制管理,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抵抗经营风险压力变成了现代企业的首要任务。
二、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内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意识薄弱,制度流于形式
中小企业往往处于行业初创期,为了求发展不断盲目扩张公司规模,同时疏忽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另外公司管理者风险管理敏感性较低,不能及时的对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低估或错误判断了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往往造成内部管理失控、企业运营风险加大。公司整体制度体系不健全,监管不严格,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人员对现有制度进行违章操作,认为制度浮于表面执行力度低,因此对于部分制度越权操作,增大了制度执行中的风险。另外在业务处理上肆意扩大主观随意性,为了应付主管部门的检查不坚守原则,缺乏自觉性,目标不明确造成制度被动执行流于形式,无法识别风险并应对风险,风险意识薄弱。
(二)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以及监管措施
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前提,其可辨认各种不确定因素并分析对目标达成的影响程度,作出如何管理风险的决策。一般管理人员以及员工对于风险的概念停留于表面,如何对风险进行评估和识别尚不存在明确概念,因此如何把风险概念落地存在问题。
另外如何对内控执行效果进行评价,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中小企业规模小,机构简单往往由财务部门监管内控的实施。人员配置不足,惩罚机制不清,全责规定不明,使得内部控制实施浮于制度表面。
三、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培养风险管理理念,保障内控制度有效实行
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是持续的过程,他渗透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同时连接了管理过程的各个关键要素。风险管理的责任人不仅仅是某一责任人某一责任部门,而是涵盖了整个企业、每个员工,以及贯穿到业务的每一个关键点,必须从高管人员到基层员工上下一心,全员相互配合才可完成目标。因此必须建立公司整体的风险管理意识,培养大局观理念。可通过定期培训,反面案例讲解以及定期工作会议讨论等各种方式加强沟通,灌输理念,提升公司风险识别文化,树立正确的企业风险管理理念。
每一位责任人既是控制实行者也是被监督者,每一个部门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控制的客体。他们对其所负责的业务环节实施控制的同时,他们工作结果又受到他人的影响和监督。只有这样紧密联系互相监督才能够保证每一个经营环节都朝着管理者所制定的目标顺利运行。
(二)建立风险评价机制,增强监督管理考核
建立详尽的风险评估机制,让评估过程和方法有章可循。风险评估的程序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等过程。而风险管理中应先确定管理目标,识别公司的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评估,将风险发生可能性作为研究结果进行上报,以降低风险对达成企业目标的影响程度,同时为管理资源的配置提供合理依据。
【关键词】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内控体系
对于企业而言,内部控制能够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在很多大型企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是中小企业在内控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对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内控体系。
一、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概述
风险管理,即企业在实现发展目标过程中,对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加以控制,确保结果在允许范围之内的具体办法以及过程,企业通过风险管理能够规范内部管理,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发展目标。
内部控制,即企业为了提升管理效率,确保财务报告可靠性,充分利用资源,而在内部实行的不同制约与调节的计划、组织以及方法与程序。
企业通过风险管理能够识别各种潜在的风险,并通过内控防范以及管理与风险控制等实现经营目标。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作用。另外,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现,要有风险管理识别以及评估风险作为保障,两者是相互补充的。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1.风险意识有待加强
很多企业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缺乏风险识别以及评估与反应机制,导致企业经常处在被动状态,只有在问题发生之后才能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2.内控构成缺少合理性
很多企业的内部管理相对比较混乱,存在权责不清的问题。无法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组织构架不合理性,各部门间缺少沟通,无法实时监控,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突出。这样就导致很多业务部门之间存在扯皮现象,不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3.缺少良好的内控环境
在开展内部控制时,需要由内控环境加以支撑,但是,很多企业没有对自身的内控环境加以改善,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没有对企业人力资源实现合理配置和运用,这些现象导致内控基础比较薄弱,对内控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4.风险防范措施缺乏
企业在完成对风险的识别以及分析以后,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调控风险,可是,很多企业为了实现高收益,而开展违规经营,太过冒险,承担着较大的负债风险以及破产风险,风险资产加大,也使得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提升,对企业以及股东利益造成了威胁。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控体系构建的措施
1.建设良好的内控环境
风险管理需要以内控环境作为基础,控制环境直接影响了员工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这一问题的认识以及态度。在建设内控环境的时候,需要注意:第一,管理层需要参与内控活动。第二,营造良好的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第三,分配人力资源,确保员工胜任自己的岗位。第四,利用科学的经营模式,确保职责权限的合理分配。第五,构建科学的行为准则。
2.加强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就是企业及时对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在开展风险评估的时候,需要对关于企业目标实现的内部风险以及外部风险进行识别,并明确风险承受水平。对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加以识别之后,要评估固有的风险,并重点对剩余风险(即在利用了各种控制技术以及风险管理技术之后还是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风险)加以评估,结合分析结果以及承受度,对风险和收益加以权衡,最终明确应对措施。在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时候,需要保持理性分析,不能因为自己的风险偏好而导致经营损失。在完成风险评估以后,通过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确保剩余风险可控。另外,企业需要依据自己各个发展阶段以及具体业务特点,搜集关于风险变化的信息,开展风险识别以及风险分析工作,从而及时对应对措施进行调整。
3.构建合理的信息和沟通系统
为了确保内部控制运转的有效性,提升其效率以及效果,需要构建合理的信息和沟通系统。信息包括内部信息以及外部信息,只有及时获得内外部信息,才能对经营过程以及结果实现有效控制。对于内部信息系统来说,可以通过现代管理工具,如ERP构建,从而有效配置经营管理的信息资源,确保经营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企业在导入信息系统的时候,工作人员要对自己在系统之中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加以理解,履行自己的责任,和外部利益相关人员有效沟通。
4.强化风险控制
控制活动发生在企业的每一个层面,在开展控制活动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掌握好重点控制点,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对控制活动进行设计,从而确保其针对性。一般来说,控制活动主要包括实物控制、信息处理以及职责分离和业绩评价等。在制定控制政策以及控制程序时,需要分析单独开展控制活动或者是与别的控制活动共同开展的时候这些政策和程序是否具有有效性,同时还要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5.强化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就是检查内控体系的情况,并对内控有效性加以评价,从而反映其真实情况。第一,要对内控监督程序加以规范,明确内控职权。第二,针对内部控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要制定认定标准,定期分析其有效性。在内部监督的过程中,若是发现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缺陷,需要对缺陷性质和产生原因加以分析,并形成评价报告,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交给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每一个环节都形成有效监督。
四、结语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日趋激烈,中小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还面临着风险意识问题、内控环境问题、风险控制问题与内部构成问题等,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风险意识,做好内部管理工作,最终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