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8 22:02:4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三的学习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初三化学复习情境教学设计
基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说,建构主义学习观中有这样一种看法,即学习主要是指在学生跟周围环境的互相作用进程当中,学生逐渐构建出与外部世界息息相关的知识,同时促进自身知识架构获得良好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知识并非是由教师讲授而被学生获取的,而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相应的情境条件下,通过别人的有效帮助,再配有必需的学习资料,由建构意义的具体形式所取得的。可见,在初三化学复习中,合理的进行情境创设来展开教学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初三化学复习课——碳酸钠专题为线索展开情境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巩固学生的相关知识要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使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教师应该努力进行学习情境的合理创设,设置一定的问题,将课堂复习重点难点问题点出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在质疑中成长,不断展开积极探索,完善知识要点。
例如,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复习。
(1)纯碱是碱吗?学生答:不是。纯碱是碱吗?学生答:不是。那什么物质类别? 学生答:纯碱不是碱而是盐。
(2)问:在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以后,溶液变红,则这个溶液一定是碱溶液吗?
学生答:不是,这个溶液是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溶液,譬如说碳酸钠溶液。
(3)问:是否可以使用酚酞溶液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变质?
学生答:不能使用。这主要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以及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其遇酚酞都会变红,所以,无法采用酚酞试剂检测其是否变质。
一连窜的几个问题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由易到难,将知识整合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有效运用实验,展开教学情境设计
化学这门学科主要是以实验活动作为基础来开展教学的,化学课程教学与实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初三化学复习中,通过良好情境的有效创设,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起来,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促进其思维的不断创新,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复习质量的优化提升。
比如,实验活动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在长期敞口放置的过程中已经发生变质现象。设计这个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可以依照某个问题有创造性地设计出可行性较强的合理的实验方案,并逐个进行有效验证,这些设计内容的充分实现要求学生必须可以扎实掌握相应的知识,有着良好的创新能力,可以灵活地进行知识运用。在设计实验的实施过程当中,可以将学生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经过小组实验讨论以后,让其提出相关方案,第一个方案,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表明其变质了,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稀盐酸用量是多少?少量还是过量,让学生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以后得出是过量,原因是少量稀盐酸可能只会跟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会导致现象不明显,教师肯定答案的正确性;第二个方案,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入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其变质;第三种方案,取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已经变质。
通过实验情境的合理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地深入探讨问题,层层递进,使其可以深化理解知识难点与重点,不断完善实践能力。
3、进行开放性情境的合理创设,实现学生思维的不断扩展
在初三化学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创设开放性情境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利用发散性思维来进行问题认识与分析,并寻求更多的方法以及途径来探索任何一种问题的可能答案。
譬如说,在相应的实验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开放性情境来鼓励学生探究,某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查阅了相关资料以后知道,纯碱以及食盐、氧化钙是腌制传统松花蛋的主要配料,小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并设计实验验证。由此可以将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再和碳酸钠反应进行有效的复习,使学生思维活跃,同时这个设计实验的顺利实施使得学生能够对碳酸钠专题的部分知识考点进行有效巩固,及时反馈,加深记忆。
综上可知,初三化学复习过程当中,合理地进行情境教学设计,能够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知识复习巩固过程当中,所学知识从模糊到清晰,从巩固到提升,更加实现学生思维的合理发散与扩展,扎实其知识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加至关地感受学习内容,提升自身化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桂兴.强化概念,培养能力——化学基本概念复习方法探索[J].考试周刊,2010(22).
[2]张.谈化学教学中常见的情境创设方式[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0).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兴趣 方法指导 策略
一、问题
1.学生化学成绩分化严重
小学毕业升入初中以后,学习知识量突增,而此时学生的分析理解接受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太高,机械的记忆较多,学习本身就较困难。已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相混杂,学习兴趣受到挫伤,信心有所动摇。还有许多学生只对实验感兴趣,而对化学理论感到乏味。而且这样的学生在学生中占有的比重有增大的趋势。这种情况从中考成绩上就可以看出来,整体情况也是如此。
2.许多学生对化学科的学习不感兴趣
和其他学科相比较,学生对学习化学似乎应该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和兴趣,而事实并非如此。化学成绩并不高。我观察和询问了一些学生,并做了一些问卷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对化学这一门课并不很感兴趣,学生只愿意看实验现象,不深入思考现象背后的内涵,对化学概念更是厌倦,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动力,自然就学不牢,成绩就提不高了。
3.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差
初三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做实验时基本实验操作错误,步骤紊乱,丢东落西,药品浪费。实验结束后不知道倾倒废液,整理仪器,更不用说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了;做题时,不善于思考,知识迁移运用不会,不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会对他们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
二、方法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的成长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学生此时放弃学习化学,极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也将会削弱他们应对世界和挑战世界的能力。所以,要想尽一切办法改变现状。
1.强化实验教学
实验是创新之本,实验室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它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实验是验证发现新东西的直接的可靠的手段。也是化学教学的优势。它集声、光、色、态、美于一身,通过它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它由两个相互协同的小系统组成,一个是操作系统,另一个是动力系统。变对实验的好奇心理为化学实验知识的探究心理,激发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自我需求感。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因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某个学科,成绩也就好。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还可做些兴趣实验,以此诱导学生向往奥秘神奇,变化无常的化学王国。
3.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古人云:“学贵有方。”以求达到最佳的化学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向学生渗透强调学习化学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和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1)强化学生识记
由于初中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理论上的探讨,由于难以从理论上进行理解,记忆起来难度大而且容易遗忘。尽管化学中要求记忆的内容很多而且容易遗忘,在学习中要克服呆板的死记硬背的模式。记忆要联系物质的性质;记忆要联系实际,做到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而且要定时的巩固记忆。
(2)及时归纳、总结
逻辑学上把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形式称为归纳。初三化学知识点多,相对比较零散,记忆比较困难。运用归纳的方法效果较好。把具体的,相对独立的事物加以中和;把性质相似的物质归纳到一起;把颜色相似的归纳到一起等。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
(3)教会比较
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比较,找出这些概念、性质、实验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综合分析,找出异同,加深理解,牢固掌握这些知识。如把气体的制备方法,气体的收集方法、检验方法,放在一起去比较学习,这样就容易多了。把酸碱的定义、物理特性、化学性质进行对比,效果就好多了。
(4)理论联系实际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生活中化学现象无处不在,只要你有心你就会挖掘生活中素材,使神秘的化学变得平常。这样就会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如讲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时要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纸张很容易点燃,而煤炭却不易点燃,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等。
(5)分散教材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对教材中有些有些安排比较集中的部分可以采用分散难点的方法组织教学。例如元素符号,在开学初教学任务不重的情况下,先联系生活中的物质,如铁、铜、铝、木碳、氧气、氮肥、磷肥等物质中出现的元素给出元素符号加以记忆。又如化学式的记忆可以在学习物质性质的过程中,从涉及的文字表达式中给出物质的化学式加以记忆。
4.突破教材难点,扫除障碍
学生不会理解教学难点就会产生畏惧情绪,就会逐渐丢失学习化学的情趣。在教学中或用贴切的比喻化难为易。或设阶梯层层推进。例如,教学时要突破微观与宏观的思维模式,分子与原子的教学。还有数字与符号的位置关系的教学,既要明确数字的含义,又要会找其中巧妙的记忆方法。同时把没有生命的数字变得鲜活起来,把它们分别放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看它们能代表什么意义,这样会激起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
5.面向全体学生
在化学的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抛弃后进生,使大部分学生跟上来,这样才有学习的气氛。才会形成探索,创新的学习之路。因为种种原因造成有的学生成绩差,但我们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大力改进教学方法,给后进生机会,给后进生信心,经过一段时间,是不同的层次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
关键词:学习环境;主动求知;设置悬念;人文气息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01-02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上,不再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变为了主动探究者,而初三化学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而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学习化学的能力,即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而在这种形式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初三化学教师要在课堂上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1.教师要想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一定要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师一定要做到尊重学生,让其放下思想负担,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盲点,从而求助教师或其他学生来解答困惑,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教师也要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给学生民主的发言权,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感到心情放松,主动求知。
2.初三化学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和进取精神。初三化学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陈旧模式,充分把课堂搞活,如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设置、化学实验、时事新热点等方式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兴致高昂地来学习,增强其学习能力。笔者在课外还开展了一些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主动去发明,主动去实践,主动去制作,让学生在创造的热情中充满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3.初三化学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习惯。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这样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在教师的任务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化学课本进行预习,这样,他们在预习中了解学习重难点,并找出弄不明白的地方,再向其他学生和教师求助,在师生互助的情况下,学得新知,有的放矢。
在授课过程中,初三化学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相长,就是在课堂上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作用,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在其中起的是引导作用,学生依据自己的预习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适当设疑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求知习惯,并且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初三化学教师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可以运用实验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中学生一般都喜欢做实验,在试验中,学生的动手欲望会得到满足,所以教师一定要把实验搬到课堂上来,最好再加上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让学生把实验当成“小魔术”来看。如我们可以利用化学反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酷爱书法,一次,笔者用毛笔蘸取无色的酚酞写上了“吾爱吾生”几个大字,再把NaOH溶液喷洒在这张纸上,几个红色的笔力遒劲的大字奇迹般的出现了,这让学生特别佩服,纷纷想探究其中的原因。当笔者把原因揭晓时,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对这两种化学药剂的特性也烂熟于心了。所以,初三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一些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爱探索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师可以设置悬念,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题,这就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问,是探索知识的开端。教师要让学生善于问“为什么”。笔者认为,一个好的精心设置的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求知欲望。初三化学课本上,也有一些特别好的悬念事件,教师可以拿来使用。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听教师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讨论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规范地表述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论,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能够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初三化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向社会,真正地做到“学化学、用化学”,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关于硫酸工业的“三废”是如何处理一节时,笔者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分别去采访工业局相关人员、环保局相关人员去了解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自己设计方案,互相讨论不足,把三废处理做成一个小的科学报告。最后,在全班进行总评。全班学生经过此次室外课之后,对硫酸这一化学物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对其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三、初三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
关键词:初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
化学是学生升入初三后新开始学习的一门课程,相比其他学科,初中化学由于只有一年的学习时间,内容并不多,难度也不大,复习起来较其他学科简单易行,下面就多年的从教经验谈一下初三化学复习的几点做法。
一、认真阅读化学课本
初中化学课本内容的特点是比较零散、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常被学生称为“第二外语”。针对这个特点,认真阅读课本,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课本在复习时至少阅读两遍。第一遍,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全面看的基础上,对每节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的印象,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用语等,认真反复琢磨。看书时要积极思考,掌握重点,逐步突破难点。第二遍,学生独立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每一章、每一节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在头脑中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并将其落实到实处,即每名学生都要将主要内容以表格或网状的形式总结出来,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提高了学生的总结能力。
二、注重典型化学实验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而化学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能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方法。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重视化学实验,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可以帮助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学好化学,就不能脱离生活,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及时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历年的中考化学都在向生活实际靠拢,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绝不能脱离实际,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必要时可让学生上网查一些这方面的内容。
四、加强化学计算能力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所有在战斗在初三年级一线的全体老师向奋力拼搏、永不言败的全体同学致以亲切的问候! 时值金秋,绿色渐渐隐去,硕果挂满枝头。 秋天里的玉垒,祥和宁静,成熟自然,让我们滤去了浮躁,留下澄清。秋天里的玉垒人,充满着激情,追逐着梦想。 同学们,你们在玉垒中学度过了人生中两年多最美好的时光。春花烂漫没有扰乱你们的心智;夏雨滂沱未能阻挡你们勇敢的跋涉;秋风萧瑟*未能暗淡你们的大风之歌。冬雪纷纷没有冷却你们执着的追求。 两年多来,你们从做梦的季节步入了追梦的青春,你们从追星族成长为希望之星。 两年多来,你们既有一帆风顺的欣慰,也有偶尔失误的惆怅;你们既有屡挫屡奋的执着,也有运筹帷幄、志在必得的张扬; 两年多来,你们现一帮功力超凡的同学书山论剑,跟一批学术渊博的老师学海泛舟,打造出超强实力,炼就了不败之身。历经考验,豪情依旧,挑战困难,舍我其谁! 两个寒暑,几度春秋。你们早上与朝阳为友,晚上同明月相伴。“三点一线”,你们走出了无悔青春。你们在追求中进步,在拼搏中坚强,在沉思中成熟,在磨练中成长,品尝了酸甜苦辣,体会了喜怒悲欢。作为你们的老师,我们是陶醉的,因为总被你们的青春魅力所感染;我们为你们的茁壮成长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
同学们,学习不能只靠外因,还要靠内因;前进不仅要靠外力,还要自己努力;收获不仅需要露水,还需汗水。《后汉书》有句名言:“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讲的是立志不追求不容易达到的目标,做事不回避困难的问题。这些哲理告诉我们:人可以平凡,但不可平庸;玉垒中学的学生,应当志存高远,不懈追求。 未来的征途上,鲜花与荆棘相伴,挫折与成功同在。每个人的一辈子都不可能是常胜将军,不可能不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关键时刻应鼓起敢于严峻现实的勇气。一位战斗英雄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场上,即使我倒下去了,我的目光也要看着前面。人生的过程,有人把它走成了一个点,他的一生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原地;有人把它走成了一个圈,奋斗一番又从终
点滑落到起点;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一条向上延伸的曲线,从不断超越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希望你们即使九千九百九十九次的跌倒之后,仍旧九千九百九十九次的站起来!我们在欣赏那些屡战屡胜的“常胜将军”的同时,更赞赏“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毅力和勇气。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长跑,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同学们,机遇要靠实力说话,汗水不会白流。“一个人能吃苦是人生最大的能力之一,吃过苦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之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俗话也说得好:“天上不会掉馅饼,幻想必定铸成空。”我们只有自信、拼搏、刻苦、努力! 同学们,人生其实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只有活在今天的人才最有价值。不要悲伤于失败的迷离,不要*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不要放任于昨日的散漫,不要停留于踏过的足迹。玉垒中学的学生要有玉垒中学学生的追求,要有玉垒中学学生的气派!“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成功就在你眼前,只要你再坚持一下,你就会成功!爱迪生有一句话:“很多生活中的失败,是人们滑认识到,当他们放弃努力时,距离成功是多么的近。”
清代诗人郑板桥有一首“题画”诗:“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板桥在这首诗中,借助竹的形象,颂扬了一种品德,一种精神,就是人梯精神。同学们,你们可以看,我们的初三教师队伍是一支业务精良,水平高超,爱生如子的队伍。我们始终不忘教育者神圣职责,弘扬甘为人梯的精神。将学生高高举起,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著名科学家牛顿曾说自己的成功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不是巨*人,但是你们站在我们的肩膀上离成功总能近一些。同学们,如果你累了,请告诉老师,我们会帮助你解除所有的疲乏,为你撑起一方晴空,给你带来阳光无限;如果你遇到困难了,也请告诉老师,我
们会帮你铲除前进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让你畅行无阻。在这里,我也代表所有初三的老师向同学们承诺:我们将以高尚人格的阳光照耀你们,我们将以知识的雨露滋养你们,我们将会恪尽职守,尽心尽力! 彩霞朝夕有,玫瑰不常开。理想是彼岸,务实是桥梁。让我们一起脚踏实地过好初三最后的学习生活,让我们今天的拼搏成为明天最美好的回忆。 “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日显锋芒!”我们坚信,火红的六月,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化学是初三刚开设的一门新学科,在一开始如果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那些已经要放弃的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兴趣,然后因势利导,逐步培养起他的学习习惯,我觉的这样教育才是有意义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进行了激发,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策略如下:
1 根据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所采取的激发策略
1.1 根据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与信念的教育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引导学生从长远发展眼光看问题,鼓励学生多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念,在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时候及时予以关心,帮助学生从困境中走出来,进而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念。
1.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使学生保持持久的认知驱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精心创设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良好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由情人境,情景交融,学习的欲望达到旺盛状态,学生就会自然地回忆起所学知识,并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这样学生会很轻松愉快的学到知识,教师的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充分运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操作可以说是化学教学的一大法宝,这种教学方式是最有效,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的演示无论是什么水平的学生都会给以积极主动的关注。因为它可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好动的渴望。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通过演示实验或让学生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根据学生自身的因素对学习兴趣的影响所采取的激发策略
2.1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的好坏所采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策略
学生到了初三这个阶段,学习基础相差甚远,那么在此阶段的教育就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立不同的成功目标,也就是要符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应树立较高目标,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的要求就不能太高,即使他们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教师也不能流露出鄙视的目光,应该认真对待,认真解答。我们教师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不断的鼓励与表扬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心,稳定他们的学习兴趣。
2.2 帮助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走进了我们每所学校,那么新的教材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教,学生又应该怎么学,这个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化学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必须变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它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能够自主学习;鼓励独立而有个性的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理解。
因此,计算题的训练和解答研究,对于培养初三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有关金属类计算题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选用合适的方法解决此类计算题,不但可以缩短解题的时间,还有助于减小计算过程中的运算量,尽可能地降低运算过程中出错的机会,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对常见六种计算题解法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悟出不少想法与读者们共商榷。
一、 方程(组)法
例1镁和碳酸镁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相同,求原混合物中镁和碳酸镁的质量比。
解析设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0g,镁的质量为x时,完全反应可生成氧化镁质量为a,则(100-x)g碳酸镁完全反应可生成氧化镁质量为(100-a)g,
2Mg+O22MgOMgCO3MgO+CO2
48808440
xa100-x100-a
48a=80x84(100-a)=40(100-x)
解得x=44,带入得=
点拨(1) 列方程(组)解化学计算题是最普遍的一种解法,使用面很广,遇到计算题,应先想想列方程(组)。
(2) 列方程(组)解法要注意争取题设未知数少,这样能压缩解题步骤解题快,差错少。
二、 差量法
例2将10g纯锌放入93.7g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中,反应停止后有锌剩余,过滤后滤液质量比反应前盐酸质量增加6.3 g,试求:
(1) 还剩余多少锌?
(2) 反应前盐酸的质量分数?
解析设反应用去Zn的质量为x,HCl质量为y
Zn+2HCl=ZnCl2+ H2增重
6573136136-73=63
xy6.3g
=, x = 6.5g
剩余锌10g-6.5g = 3.5g
反应用去HCl为=,y = 7.3g
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00% =7.8%
点拨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差(或体积差)列比例式进行计算,往往要比直接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列式计算容易得多,利用差量法计算,尤其适用于解答一些难以下手的计算题。
三、 关系式法
例3用足量的一氧化碳还原3.2g不含杂质的铁的某种氧化物,将反应完全后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石灰水中,生成6g白色沉淀,求铁的某种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析设铁的某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xOy
FexOy+yCOxFe+yCO2①
CO2+ Ca(OH)2CaCO3+ H2O②
为与①式统一CO2 化学计量数,②式应写为
yCO2+yCa(OH)2yCaCO3+yH2O
关系式FexOy~yCO2 ~ yCaCO3
56x+16y 100y
关系量3.2g 6g
=解得 =
故铁的某种氧化物化学式为Fe2O3
点拨(1) 建立正确的统一的几个相关连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这是正确建立关系式的关键。(2) 运用关系式法计算比分步计算要简便得多。
四、 十字交叉法
例4由氧化镁和氧化铁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8%,求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解析MgO和Fe2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100%=40%×100%=30%
根据十字交叉法:
则Fe2O3的质量分数为×100%=20%
点拨(1)哪些化学试题能用十字交叉法求解?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
X1M1+X2M2=MX1+X2=1 ①
通过通常的代数运算可以得到X1和X2 满足比例关系:
由此可见,凡是能建立如①式的方程组的化学题就能用十字交叉法求解。
(2)应用①式的一元一次方程组解此例题,可体会到凡可用十字交叉法解的题也必定可用代数法解,只是十字交叉法简便,但不深刻理解其使用范围时容易出错。
五、 守恒法
例5有铁、氧化铁的混合物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到的溶液中不含Fe3+,且亚铁(Fe2+)离子数与放出的氢气(H2)分子数之比为4∶1,求反应中氧化铁(Fe2O3)“分子数”、铁(Fe)原子数、硫酸(H2SO4)分子数之比。
解析根据题意,列出包含Fe2+与H2的化学计量数为4∶1的总反应的化学反应式。未知化学计量数的物质分别用a,b,c,d表示,则根据反应中原子(或含离子)数守恒的原理建立思路可速解。
aFe2O3+bFe+cH2SO4 4FeSO4+H2+dH2O
由硫(S)元素的原子守恒,可推知,c=4
由氢(H)元素的原子守恒,可推知,d=3
由氧(O)元素的原子守恒,可推知,a=1
由铁(Fe)元素的原子(含离子)守恒,可推知,b=2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Fe2O3+2Fe+4H2SO44FeSO4+H2+3H2O
可知:Fe2O3∶Fe:H2SO4= 1∶2∶4
点拨守恒法是解化学计算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解题的关键是找准守恒关系,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守恒关系即可速解。在初中化学可能用到的守恒有:
① 原子(或离子)数反应前后守恒;
② 总质量反应前后守恒;
③ 溶液内阴、阳离子电荷总数(不是离子数)守恒;
④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化合价升价与降价总数守恒;
⑤ 某些反应中的增量与减量守恒。
六、 讨论法
例6某金属7g和足量的盐酸反应,可得到氢气0.25g,该金属11.2g可和21.3g氯气完全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求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设金属元素符号为M,相对原子质量为x,与盐酸反应生成MClm,与氯气反应生成MClm,
M+mHCl=MClm+H2M+Cl2=MClm
xm x 35.5n
7g0.25g 11.2g 21.3g
7m = 0.2521.3x=11.2×35.5n推之得x = 28mx=
推之得,3m=2n
该方程有两个未知数,无确定解,但因m和n都表示化合价,它们的绝对值必定是小于8的整数,讨论:
(1) 当m =1时,n≠整数(不合要求,舍去);
(2) 当m =2时,n=3;
(3) 当m =3时, n≠整数(不合要求,舍去);
(4) 当m= 4时,n=6;
(5) 当m=5或m=6时,n≥8(不合要求,舍去);
由此列出两组答案:
(1) m=2,n=3,则x= 56,该金属为铁;
(2) m=4,n=6,则x=112,没有与它相对应的金属(不合理,舍去),
故该金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
关键词:力学实验复习;逻辑化处理;高三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101
高考中对力学实验考题的设计往往来源于课本实验又不拘泥于课本实验。在高考复习的教学设计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逻辑化的处理,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复习效果。
所谓逻辑,就是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事物的因果规律。而物理知识之间都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知识的形成、学生的认知也是有规律的。复习的逻辑化就是要整合这些关系和规律,使实验复习流程具有合理性、连贯性和逻辑性。本文从力学实验复习的教学设计来探讨逻辑化处理策略。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中的一节典型的探究性实验课。它在高中力学实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实验思路、数据处理方式、器材等是力学实验的基础和核心。本节复习课,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进一步认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进行拓展和创新。以下是根据逻辑化处理策略,对本节复习课设计的逻辑顺序。
一、弄清实验目的
弄清实验目的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二是该实验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明白本实验包含两个方面的实验,一是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是否成正比;二是保持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是否成反比。从认识规律的次序上讲,只有明确了“想达到什么目的”,才能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来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操作实验。
二、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原理
根据实验的目的,要思考如何去设计实验:一是设计一个什么样的运动,如何设计?二是要测量哪些数据,这些数据如何测量,如何记录,怎样处理数据。
该环节不仅是要让学生明确要测量哪些数据,而且设计出记录数据的表格,因为设计表格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的过程。数据处理中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过不断改变纵、横轴的意义,最终拟合成一条直线。
三、理解教材上案例,并且能对比已知的方案,做出合理的评价
教材上的案例一(如图1所示)控制两辆小车同时运动和静止,测量出它们在相同时间里的位移之比,从而得出其加速度之比。
教材上的案例二(如图2所示)让一个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运用逐差法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两个案例的比较:1. 两个验方案是否都要平衡摩擦力?为什么?2. 绳对小车的拉力是否等于所挂的砝码与砝码盘的总重力?如何减小实验的误差?3. 两种实验案例的优缺点各有哪些?
该环节促使学生思考理解实验的具体操作中的理论依据,一方面使学生能对不同的实验方案做出合理的选择,另一方面为实验的改进、拓展和创新奠定了基础。
四、对实验的改进、拓展和创新
在学生对教学实验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实验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对该实验的改进。
1. 采用气垫导轨来减小摩擦阻力的影响,并且用光电门来测量速度,进而计算出加速度
如图3所示为气垫导轨装置其中G1、G2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块通过G1、G2光电门时,光束被遮挡的时间Δt1、Δt2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块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挡光片宽度为D,光电门间距离为s,牵引砝码的质量为m。
该实验中,由于滑块与导轨之间有一个空气薄膜,所以滑块受到的摩擦力极小,导轨只需水平放置即可,为了检查导轨是否水平,可以在不挂砝码时,推动滑块后,看滑块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表明导轨已经调节水平。加速度a=■(■-■)。
2. 巧妙设定实验步骤,解决绳子的拉力小于所挂砝码和砝码盘总重力这一问题引起的误差
(上接第101页)
如图4所示:设计出如下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如下:
A. 按图中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B. 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取下细绳和砝码盘,记下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m。
D. 将小车置于打点计时器旁,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E. 重新挂上细绳和砝码盘,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重复B―D步骤,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外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
该实验中,当挂上砝码时,由于小车是匀速下滑,所以无论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是否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绳子对小车的拉力都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当拿下砝码和砝码盘后,小车所受到的外力的合力就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
当然,该实验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每次改变所挂的砝码质量,或者是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都需要重新调节长木板的倾斜角,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实验的繁琐度,同时也会增加实验的误差。
3.转变实验数据处理的方式克服因绳子拉力小于所挂砝码和砝码盘总重力而引起的误差
在教材案例二的实验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知,绳的拉力F=■,结合F=Mg可知:(1)若图像■-■能拟合成一条一次函数图像,则表明加速度与力成正比;(2)若图像图像■-M能拟合成一条一次函数图像,则表明加速度与质量成正比。
五、小结
本文展示了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逻辑化处理策略。复习时以教材案例和学生已有的认识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识过程整体规划复习教学的逻辑层次。在以上案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实验方案,从而使学生真正达到深刻理解并能举一反三的高度,这样即使高考中对本实验如何创新改变,都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逻辑化的处理策略在高三实验力学实验复习中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