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大学阶段性总结8篇

时间:2022-03-21 16:19: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阶段性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阶段性总结

篇1

关键词 高校 等级考试管理 阶段性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高校的考试管理是高校日常运行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反映。高校内除了校内考试还涉及各类国家级或者是省级的大型等级考试。等级考试管理在高校考试管理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等级考试使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等级考试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因此高校等级考试管理也越发的重要。

高校等级考试管理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主要分为考试报名、考前准备、施考、考后收尾、考试成绩分析总结等几个阶段的工作。其中每一阶段都需要考务工作者细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个环节必不可少,环环相扣,因此做好每部分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显得尤为重要。有人认为,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只是“例行公事”,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某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完,及时回顾或评价,总结这段工作中的成效与缺失,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找出经验,看到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和任务。现将高校等级考试管理中阶段性工作总结在等级考试各阶段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如下:

1考试报名阶段

组织报名是等级考试工作的基础。对全日制在籍在校的学生,应采取教学管理软件的“网上报名”子系统。考生报名库来源于在校学生的学籍库,既控制了考生的报名资格,又确保考生报名信息的准确性。以大学英语四六级(CET)考试为例,网报时间结束后,将报名数据从教学管理软件中导出,经整理后按院系分别导入CET考务管理系统,使得每一段错误信息清晰化。总结出的错误信息及时修改后,才可使报名工作继续进行。

在所有信息都准确导入CET考务管理软件之后,做一个小总结,统计出各学部中各年级各专业的报名人数,以便核对报名费。所以这一小段工作总结出的人数统计表对核对各学部交费金额有很重要的作用。

2考前准备阶段

参加等级考试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这给高校考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考前准备工作是否科学、规范,将直接影响施考的顺利进行。考前准备工作主要有考场安排、监考安排、考试工作人员安排、后勤保障等方面工作,这些工作要细致入微地完成,任何一处小的疏忽都会给施考阶段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以CET考试为例,对考前准备阶段的工作,要做一个详细的总结。列出考试工作人员分工,如主考、副主考、考务、巡考等;列出考场房间号,根据楼层安排巡考人员,登记姓名后备注出联系方式,这样做方便施考阶段遇到突发事件能够以最快速度找到人员解决;根据考试时间,列出工作流程,写出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地点及任务;列出考试时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这个阶段的总结对施考阶段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每个参与考试工作的人员都能够思路清晰,保障考试顺利完成。

3施考阶段

施考阶段工作是整件考试工作的中心环节,是重中之重,各阶段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确保施考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这段工作的阶段总结主要是总结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为以后的考试提供参考,避免其再度发生。例如,列出教师的监考情况,对于监考工作出现问题的教师,在下次考试中适当作出调整;列出试卷方面出现的问题,如今后考试中再出现同类问题能够找到解决方法;列出考试设备使用问题,出现问题的设备在下次考试前做到及时检修;列出考生违纪情况,对于违纪情况出现较多的院系,让其在下次考试前对考生进行考风考纪教育。

4考后收尾阶段

考后收尾阶段主要工作是试卷回收份数不少并且密封完好,考场记录单收齐,缺考及违纪情况统计准确,考试备品回收齐全,考试工作人员费用发放清晰。

这一阶段的总结主要会列出监考教师在清点、封装试卷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排序不准确、封装不正确或密封不严实等情况,在下一次考试的监考培训会上重点强调,避免再次发生;列出各类考试备品的回收情况,如有缺失要及时购买填补,以便下次考试能够备品充足;列出考试时各项费用支出情况,分析费用支出是否合理,对于不合理的费用支出下次考试时尽量避免。

5成绩分析阶段

从现代教学管理的角度看,必须高度重视和利用考试结果的信息反馈功能,以便及时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弱点,反思与总结教师教学的问题。所以对考试成绩及时作出总结,对未来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以四六级考试为例,对每次考试的成绩应做一份总结。总结出各专业各年级的本次过级情况,列出过级率、最高分及平均分。同时对每个年级的累计过级情况作出总结,这样能及时掌握各年级的四六级过级情况。

高校等级考试管理是一项繁冗复杂的工作,它各阶段的工作又息息相关,只有把每一阶段的工作做好做实才能使整个考试顺利完成。对每阶段工作做出阶段性总结,做到“段段清”,才能使考务工作者在整个考试中保持思路清晰,做出正确的判断,使考试工作有条不紊地完成。

参考文献

[1] 吕萌明.论高校等级考试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科学管理,2013.

[2] 齐素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考前精细化管理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2.

篇2

1.1阶段性

“阶段性”是指根据医学教育特点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把外科技能学分为外科基本技能、外科专科技能和外科综合技能3个依次递进、相互渗透的实验教学阶段。外科基本技能是第1阶段实验教学,包括无菌术(洗手、手术区域消毒、铺巾等)、外科基本操作(切开、分离、缝合、结扎、拆线等)、换药术、清创术、心肺复苏术等5个试验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手术基本技巧和外科初步临床能力。第2阶段实验教学内容是外科专科技能,要求学生熟悉普外科专科技能(离体肠吻合术、气管内插管、阑尾切除术、胃穿孔修补术、剖腹探查术等)、骨科专科技能(牵引术、手法复位术、固定术等)及了解其他外科专科技能(胸腔闭式引流术、外科显微技术等),此阶段教学以动物模拟手术为主,除了提高手术技巧和熟悉专科手术程序外,更强调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外科综合技能是第3阶段实验教学,主要在实验室开放期间的“第二课堂”时段进行,实验项目包括多发性骨折的固定与搬运,胸、腹腔开放性创伤的急救等,重点培养学生的现场急救处置和临床技能综合运用能力,以及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做出临床决策的思维能力。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看,“阶段性”实验教学各阶段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比较好地整合了以前相对分散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外科技能从低到高、从简单到综合的递进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外科临床技能的提高和临床思维的培养。

1.2层次化

“层次化”是指在“阶段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建、更新试验项目,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把试验项目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3个层次类型。“基础性实验”以验证为主,教学中强调技能培训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无菌术为例,通过教师集中示教和学生分组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洗手到患者手术区域消毒、再到铺巾、最后到穿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等一整套完整的操作流程,教师在每个环节进行同步指导,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培养。“综合性实验”主要是第2阶段的动物实验,采取模拟手术的形式开展教学。具体实施是由4~5名学生组成手术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制订手术方案,然后分别承担主刀、一助、麻醉医师和器械护士等角色,共同完成一台模拟手术。“拓展性实验”相对于前2个层次实验,教学内容更突出了设计性和创新性,重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目前,已完成试验项目改造6个、新开试验项目3个,“综合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的比例超过70%,形成了教学内容由验证到提高、再到创新的3个层次项目群,为“阶段性”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较好地实现了外科临床技能教学的有序衔接、逐步提高。

2推行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3个阶段实验教学中均采取“小班制、小组式”教学,并积极推行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首先,在学生“学”的方面。依据“分工合作、自由组合”的原则,要求每个小班内每4~5名学生组成1个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课前自学、课中讨论、课后总结的模式开展自主学习,并完成实验报告或学习手册的填写。此外,学习小组的组合形式还可以拓展到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及医学生基层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中。根据近几年的教学体会,认为“小班制、小组式”这种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能够较好地营造出注重沟通、协作互助的学习导向,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其次,在教师“教”的方面,坚持贯彻教师在“做中教”的教学原则。例如,在模拟手术示教中,教师与1个学习小组共同组成手术团队,教师担任主刀或一助,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完成整台手术。在这过程中,教师同步讲解手术的基本步骤、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引导、鼓励学生完成各自角色任务,对手术中出现的操作问题或配合问题进行启发式指出,其他学习小组现场讨论并纠正,由此形成团队分工合作、台上台下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做中教”的教学形式,融合了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不仅有助于学生外科临床技能的培养与提高,而且对临床思维、协作意识的养成及职业素质塑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完善客观结构化

临床考试培训(OSCE)OSCE提供一种客观的、有序的、有组织的考核框架,是目前公认的、先进的临床技能考核和评价方法之一。在总结本校前几年OSCE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标准》要求,通过加大考核平台投入与建设,增设站点、扩充考核内容,优化评分标准并增加临床思维能力及医学人文技能的考核权重,加强考官和“标准化患者”培训等多种手段和形式,进一步完善外科学临床技能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独立实验课程成绩,列入学生的学分,并成为全国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选拔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

4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2006年,通过整合本校和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资源,组建了吉首大学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中心建筑面积5000m2,仪器设备总价值1200余万元,专职教师10人。中心下设外科、内科、儿科等10余个实验室,外科实验室分为外科基本技能、外科专科技能、外科综合技能3个实验分室。在建设布局上,模仿医院和手术室配置,尽可能与真实的临床环境一致。中心于2012年成为“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成为国家级首批“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是面向武陵山片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多学科融合、多专业共享的集医学生实践教学、全科医生培训、住院医师培训和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四位一体”的开放式公共教学平台,为外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奠定了基础。近几年中心在建设中,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的力度。根据“课外开放、学生预约、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中心采取“第二课堂”、外科科技创新项目、网络教学、临床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和开放内容,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为学生技能训练和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其中,“第二课堂”除承担第3阶段实验教学外,还定期举办外科学进展和医学人文素质方面的讲座。外科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学生自拟外科实验课题,开展动物创伤模型构建、局部解剖学与外科基本技能整合等实验,中心为自拟课题配备指导教师,并为实验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在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和形式上的全方位开放,进一步拓展了实验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5结论

篇3

关键词:英语;自主学习

近几年外语教学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素质培养也在逐步的提高,培养高校学生的英语应用和长效学习能力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长期目标。而大学生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有较多的业余时间,可利用的课外资源也比较丰富,再加上面临四、六级考试的压力,和社会对他们的英语能力日益增强的要求,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必要的,可行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受到了教师们的推崇。

一 自主学习定义

自主学习又被称为“学习自主性”,在语言教学方面,最早是由Henri Hole提出的。上世纪80年代,Henri Hole出版著作《自主性与外语学习》,该著作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发起点。他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学习者角度看,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意味着学习者自主获得确定的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的过程,如节奏、时间、地点和进度,以及对学习效果的评估。我们也将这种“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 称之为——自主学习能力。

二 自主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为达到某一个学习目的而对学习行为进行的计划,也指为有效地达到某一个学习目的而对学习方法所进行的选择。包括制定学习的阶段性目标、总体目标,合理支配学习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合理筛选并利用学习资源,对每个环节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检测,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时间段对学习方式进行阶段适应性的改善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等等。

专门从事外语学习策略和方法研究的德国外语教学法专家兰皮隆(Ute Rapallo)认为,学习方法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有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的方式和方法;学生通过学习方法对外语学习进行准备、调控和检测”,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不是由老师或者他人制定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经过分析、探索、综合后,主动模仿或者创造并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加以使用的。Henri Hole认为自主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①确立学习目标;②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③选择方法和技巧;④监控学习过程;⑤评估学习结果。笔者认真,英语虽然是一个长期性的学习过程,但我们应该把目标细化,也就是需要阶段性的去检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标。因此,我更倾向于把学习策略细化:①确定英语学体目标;②选择英语学习方式;③确定阶段性的英语学习目标;④确定英语学习范围;⑤在实践中学习英语;⑥阶段性的英语学习成果复习;⑦定期检测英语学习成果;⑧确定新的短期英语学习目标。

由于每个学生的环境和自身的英语学习情况不尽相同,所以自主学习策略应该是个性化的学习策略,是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那一套学习方法。另外,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尽量设定阶段性的目标,进行阶段性检视,这有利于逐步建立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呢?

1.注重策略训练,改善学习方法。首先,在学生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策略之前,教师应该总结出一个大众化的策略框架,并对学生的学习策略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其次,应该根据每次学习的内容或训练的要求,辅导学生确定阶段性的目标;第三,关心学生阶段性的主要学习途径和方法;最后,完成阶段性的自主学习后,教师可进行阶段性的学习效果检测,对达成学习目标的,可以给予适当奖励,并在班上进行交流。当然,针对个别学生在学习中的遇到的策略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对全班学生进行培训,这样以点带面,争取大多数学生的提高。

2.注重个性培养,提高自学能力。世界上没有任何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我们在进行大众化的策略训练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高层次表现,是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必要条件,英语教学应以发展个性潜能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务中,我们可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1)提出问题,激发思维,强化动机,在教学中可采取悬念激发的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例如,学习了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后,要求学生思考:which is the easiest way from Beijing to Cairo? why?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如在教学“thomas Edison”一课时,一位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young tom was in school for only three months . then he was sent away from school. but if he went on studying in school, what will happen?”

3.培养发散思维,催化知识迁移。在课堂活动中,应鼓励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意义。如句型转换是一种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好形式。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想出尽可能多的转换形式。同时要做到催化迁移,促进新知识的产生和新行为的形成。例如,学生学习定语从句一段时间以后,我就利用现有教材或随时补充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掌握the thing which he said…,the book he bought,the disease which the soldier was suffering from…等结构,并把这种旧的认知结构运用到what从句中去,逐步形成识别、发展和组合what从句的技能,对他们今后独立学习有较大的帮助。再如,我写了一首押韵小诗,介绍给学生,目的是催化day /die/对ay, air读音的迁移并创造性地用于今后对新单词的朗读中。小诗如下:today is my birthday,it is not a weekday,it is a fine day in may, what a beautiful day,let's go out and play have every day like today。

篇4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针对性;引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测定的基础上,根据其专业特长、知识结构和职业倾向,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其兴趣、爱好、能力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制定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方向性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发展行动计划。

根据萨珀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完成了职业学习和职业准备,毕业后则会走上就业岗位,正式开始职业生涯。对大学生来说,大学期间的职业规划对其未来职业走向和职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高校就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大招生,致使大学毕业生急剧增加,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到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的50%以上;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招聘紧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要找到理想的职业非常不容易。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然而,在目前就业机会非常难得的情况下,仍然有不少大学生面对来之不易的机会,不知如何去争取、把握和选择,对与求职有关的问题普遍存在困惑和迷茫,知之甚少。究其原因,一是不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用人要求;二是不了解自己的职业特点(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动机等),没有尽早制订出符合自己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三是不能正确调节个人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情况的落差。

二、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实现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全程化,将职业生涯规划与能力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使学生从入学之初就树立正确的“学业与职业相结合”的思想,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其更加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潜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度过大学这一人生的重要时期,并为步入社会,更好实现自我价值作好充足准备。

1 大一阶段

加深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引导大学生明确大学阶段“学什么、怎么学、用什么学、什么时候学”。大部分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基于当前阶段社会需求或家人意愿,而对专业没有自己的认识,也没有强烈的目标感和兴趣。进入大学后,教学方式的转变,生活环境的改变,大部分学生处于迷惘及缓慢适应阶段,更有部分学生由于阶段性的放松,沉迷于网络,进而疏忽学业,面临退学的困境。

加强入学教育和引导,通过入学讲座等形式,使大学生了解本专业就业形势,加深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尽快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引导学生快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圈。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虚心请教老师及师兄师姐,关注辅修专业和第二学位的申请条件,根据自己的发展意愿,选定专业或主攻方向,若有强烈的转专业意向,应尽早确定,根据学生手册相关要求,提早做好准备,保证一定的学习成绩。

2 大二阶段

引导学生明确应具备的各种素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大二是专业基础课学习的重要阶段,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为就业或进一步深造做好准备。

引导学生初步确定大学阶段性发展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做出相应规划。对于有就业倾向者,根据现阶段社会需求,引导其加深计算机方面,英语方面的基础技能,再根据兴趣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方面非专业技能,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人力或会计方面的技能。对于有考研或出国深造倾向的学生,主要引导其加深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加强动手实践能力。

3 大三阶段

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指导。大三处于专业课学习阶段,在这个时期,真正开始接触专业内容,学习专业技巧。但是,往往在这一阶段,学生开始更多地考虑自己前途问题,就业还是考研。

就业的学生,开始注重社会实践,但往往实践的方向不够清晰,不少大学生为了增加“工作经验”,选择了兼职,做家教、促销员和业务员等,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引导学生在保障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寻找锻炼机会,进行相应的实践。

考研的学生,开始进行基础科目的复习,时间和精力的分配问题,与正常的专业课学习产生了一定冲突。而考研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如果本科的专业知识没有掌握,相当于基础构建存在问题,这并不利于进一步学习,也不符合考研的初衷。引导学生明确专业课学习在大学阶段的核心地位,在保障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有效分配时间进行相应的基础知识复习。

4 大四阶段

引导学生明确学校就业政策,保持职业目标的实施方案与学校就业政策的一致性。通过对往年就业情况总结分析,使学生明确就业方向;通过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职业生涯规划与求职技巧相结合,提高就业技能。

篇5

关键词:考核改革;改革方案;自主学习

一、引言

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其主要内容中包含了将形成性评估和过程性评估相结合,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今年,我校在该课程的考核方面做了进一步调整,加大了过程性评估的力度,细化了过程性评估的标准。本次改革既顺应了该课程发展的总体趋势,又是我校立足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次改革涉及了2016级非英语专业新生,共计83个班级。参与课程考核改革的教师为15人。本次改革在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化本院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本文从课程考核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改革成效及改进措施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阐述。

二、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案

在课程考核改革实施前,我院大学英语教研室全体授课教师对考核改革方案进行了讨论,为了使考核遵循多元化及客观化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及新生特点,最终确定了改革的具体方案;同时,对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及教案进行相应修订,建立了试题库及其他教学支撑材料。在改革实施阶段,教研室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对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定期总结。

本次改革内容涵盖了该课程的考试内容、考试模式和方式。重新调整了成绩构成及比例、各构成评价的基本要素、阶段性测试内容及评分标准,突出了不同阶段的教学侧重点。在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的分项训练,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以试卷形式进行考核,口语随堂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听说,阅x,写作,翻译和词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各方面的应用能力,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改革前后内容对比如表1所示:

从表格中的对比内容可以看出:(1)改革增加了形成性考核的比例,改变了单一的考核形式;(2)更加注重对单项能力的全面考核,教学内容侧重于听,说,读,写,译,词汇的单项训练;(3)测试频率大幅度增加,由改革前的一次期中测试变为六次单项测试,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4)对评分标准进行了细化,使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的得分更有据可依。

三、改革的成效

3.1 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大学生在高中的学习阶段,英语学习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习惯了课堂灌输式,加之我校大学英语的课时由原来的每学期64学时缩减为48学时,因此,大一新生对该门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急需提高。实施改革后的阶段性专项测试在很大程度上督促了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学校为学生配备了强化单项能力的补充教材,包括《大学生自主听力》,《大学生精读精炼》等。这些学习材料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上安排一定课时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一学期以来,在参与改革的全体授课教师的全力配合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氛围得到改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另外,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表现有所改善。实施该改革以来,由于平时成绩在期末总评成绩中的比重加大,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出勤和课堂表现。这些提升和改善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学校的学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避免了学生平时对该课程投入不足,在期末考试前进行复习突击的情况。除了增加阶段性测试,为了更全面评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和投入情况,增加了教师批改作业的频率,从学生提交的作业质量中也可以看出,学生总体的学习态度较往届端正。

3.2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测试是衡量教学的重要标准。通过增加阶段性测试,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可以使教师针对阶段测试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在各个阶段突出教学重点,在授课中更加有的放矢,使之更加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的学生在阅读测试中的成绩偏低,教师通过调查分析具体原因,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对阅读技能的讲解、增加阅读量或加大对个别学生的课后辅导等方式,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通过实施一学期的考核改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与往届学生对比有一定提升。以物流专业2015级1班和2016级1班的各30名学生做了抽样调查,做出如下对比数据。(见表2)

四、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1测试形式和内容应更加立足于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在测试的形式和内容上应进行调整。比如,在口语强化中可以增加其他形式,如,模拟面试、话剧表演、配音练习、生活场景对话等立足日常生活、灵活多样的口语评估形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再比如,在阅读测试中,不局限于四、六级阅读题型,可以采用阅读英文报刊或小说的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应用能力。在写作中,侧重训练学生进行应用文的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因此,将阶段性测试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靠拢,是今后该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

4.2.阶段性测试的信度和效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测试内容上,为防止漏题现象的发生,我们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采取了一题多卷的形式,测试时随机抽取。通过测试结果发现,由于试卷难度不同,文科班级和理科班级在进行某些单项测试时的成绩相差较大。例如,如果理科班抽取了难度较高的试题,则会使分数普遍较低,影响考试的效度。因此,在建立试题库时要进一步细化,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水平分层次进行出题。另一方面,在实施阶段测试时,还需要进一步规范考试程序和考场纪律,采取措施加强监管力度。比如,在测试中增加监考教师的数量或采取巡考等方式,将测试规范、公平地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态度。

五、结语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使其更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使大学生真正受益于该门课程。本次课程考核改革只是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改革的一小步,只有迈好每一步,才能使今后的改革工作更加顺利。然而,改革不是盲目的,要遵循语言教学和学习规律,实施者只有认真对待改革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才能使改革真正成为服务于整体教学的长远发展之举。

参考文献:

[1]王守仁 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 改革论坛 [J] 2014.9

[2]王守仁 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 外语界[J]2013.6

[3]张敏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改革 考试周刊[J] 2010 .5

篇6

关键词:阶段性 互动 创新能力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062-02

在日语教学中,日语精读课程是日语专业的主干科目,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常,各大设有日语专业的本科院校在一二年级会开设精读日语这门课程。该课程为日语专业的综合性课程,属于主干课程。一个日语专业学生的综合日语能力的高低也可以从该课程的成绩上充分地表现出来。我校在精读日语这门课程上采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日语》1―4册。该书参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入日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句型、功能用语等方面的内容。题材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主,同时兼顾日本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体裁除了会话和短文之外,还有少量简短的阅读文。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语法详实。

我校为一年级学生开设了一周10个学时的精读课程,二年级学生为8个学时,一二年级均为同一老师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因此在同一老师近两年的教学中,学生容易产生依赖性和腻烦心理。再加上教材于90年代编成,所以据学生们反映,在他们眼里精读课的特点就是:单词多、句型多、本文与会话部分重复、题材广泛但有些陈旧。并且老师一成不变的授课方法等等都造成了学生们在学习上容易进入瓶颈期,甚至腻味的心理。由此,本人从这些问题点出发,在教学中尝试以阶段性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不同时期的特点,在实践中探索日语精读课的教学方法。

1 “阶段性”教学模式

“阶段性”教学就是将四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教学阶段。本文提出的阶段性教学与传统的基础教育阶段、提高阶段的概念不同,主要是针对一二年级日语专业学生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有较大的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探索其阶段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常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入学之前对日语这门学科是一无所知。因此,第一阶段也就是第1―2学期是学生理解与认知外语的阶段,即外语语感的形成阶段。第二阶段是指第3―4学期,也就是大学二年级阶段是中外文转换、培养外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

日语精读课程是一门培养综合素质的课程。听、说、读、写、译是语言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五项重要能力,缺一不可。特别是在非母语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走入书面能力强于口语表达的误区。而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就成了教学的一大重点难点。

2 一二年级教学上的比较及问题点

大一新生刚入学,大多数人对日语的知识为零,抱着对日语的兴趣开始学习发音。因此,第一阶段也就是第1―2学期首先应鼓励学生多模仿、多听录音。然后通过记忆大量的单词使学生了解并熟悉词汇与句子所遵循的语法规则,从而运用所学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这一阶段我们往往称为初级阶段,是学生理解与认知外语的阶段。

单词是语言的基础,新编日语第一册单词有1245个,第二册1390个。单词的记忆就成了基础教学的第一大难点。由于在这一阶段学生还不太理解构词法或者一些日语汉字的读音,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比如说做游戏,以互动的模式让学生在玩乐中记忆。听写也能很好督促学生记忆。笔者每周听写一次,发现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另外学生在大一期间往往还严重依赖我们的母语。较为典型的是“中式外语”及语法句型的误用。特别是遇到有些汉字词汇在中日文中的意思截然不同,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了解汉语与日语之间在发音、词汇、语法、表达与理解方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采用“正向迁移”,达到融会贯通,或者将两者不同之处加以对比研究,找出日语自身的特殊规律,对学生理解与表达技能的培养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阶段是指第3―4学期也就是大学二年级阶段是中外文转换、培养外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三四册加起来有2565个单词,虽然单词量很大,但是这一阶段应培养学生从构词法和汉字读音规律去记忆,而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了。比如“人”的读法,通过对前两册新编日语的学习,可以总结“人”有“ひと”、“にん”、“じん”等读音,跟哪些名词时应该读作什么。另外对助词、助动词、补助动词等语法应针对性地对其在不同场合的正确用法加以总结,归纳,以使学生能更加灵活地运用。句型的运用也是同样道理,多鼓励学生造句,写作文,通过他们的表达,老师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一阶段听说为主,读写为辅。由于受母语思维习惯的影响,当学生用外语表情达意的时候,会自然不自然地先用汉语第一反应,再将其句式转换成外语形式,即所谓“汉语译成外语”的转换过程。通过对前两册单词句型有一定的基础后,二年级应该开始阅读一些短篇的读解文了。然而在教学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方面也存在着用汉语习惯方式去阅读外语文章的普通现象。笔者根据每一课的主题选取一些相关知识的阅读文章,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加强了学生的语感。如讲到「お祭り这一课时就会给学生阅读一些日本传统的祭祀典礼知识,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口语听说能力是学生在完成对外语一个阶段的学习以后必须进行的最关键的技能训练。口语表达的实质就是将听到的话语用自己的话语以口头的方式转述出来笔者在进入大二阶段后每周请一位学生课前在班上做口头发表,题目自拟,并让在座同学提问,收效不错。

3 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以致用”在外语教学中尤为重要。日语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都去生产第一线为日资或合资企业的外籍人员做翻译。在为中日交流服务地同时,如何能有效正确地起到桥梁作用,培养表达能力及礼仪方面的知识是关键。所以在精读课中应把培养学生表达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我国的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很容易依赖母语,在表达的时候往往先在头脑里构思好中文,然后再套句型套词继而翻译成外语。这点在中日互译练习中表现尤为明显。日语翻译成中文比中文翻译成日语要表达得好一些。在学生一年级的时期,教师往往注重于学生对词句和句型的理解。所以会在阅读理解和日译中上多给学生练习。到了大二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能力,以及地道地表达外语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上笔者会加强一些中译日的练习。题材也各种各样,涉及新闻报道、小故事、热点话题、旅游介绍等等,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应付各种文体的翻译。而礼仪方面的培养要借助于对日本文化知识的介绍,比如用餐、会客、外出、拜访等各种社会礼仪,在学校教学中就着手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也让学生在出入社会时就能很有礼貌地扮演一个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

4 日语精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由于精读日语课程教学量大内容丰富,教师们排除以往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应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日语人才。

基础日语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作者近三年的精读日语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以供参考:

首先要使学生摆脱依赖母语的心理。这在教学上就要求老师尽量用日语授课,与学生沟通。当然入门阶段可以以双语教学,在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的日语后,比如对单词的解释和文化背景的介绍等都用日语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很主动形成一种用日语思维,用日语表达的氛围。如有比较难懂的句型或词汇,可以先给学生标注出来。

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性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多思考,多提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运用外语的能力。比如在讲解本文或应用文时可以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答案,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归纳。

再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敢于表达的能力。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都容易让人产生腻烦心理,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结合实际,如何表达新事物都需要有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自己做多媒体课件,发表,或者表演对话既是一种互动的教学模式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课文中的语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日语语法的兴趣和学好语法的信心,增强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不仅能把枯燥乏味的语法教学变成真实、生动、互动式的直观有声画面语言教学,而且把学习难度大的疑难语法问题,梳理链接成一个完整贯通的知识链。从根本上解决了语法教学中系统性差、实用性不强、创造力低的问题。通过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总之由于精读教学的知识容量大、涉及面宽等特点,老师在教学中不应以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或一味灌输语法、句型,我们推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5 结语

新时期的外语教学给广大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素质教育为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单凭老师灌输知识,始终围绕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是适应不了时代的要求的。老师更应本着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实践表明:在日语精读教学中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内容上不断改进,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针对学生的问题点着重训练。以教材为辅助,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既提高了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水平,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希.基础日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

[2]舒小沙.日语精读课程初期阶段的教学体会[J].长沙大学学报,2000.3.

篇7

一、环境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环境设计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使学生在室内外环境设计方面有独特的见解,有切实的表现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在一些高校环境设计教学的课程安排上,课程的开设有先后关系,但先后课程间又缺乏联系,使环境设计教学效果不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办学条件不完善。办学条件除了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即学校区位优势。如城市地理位置的优势,沿海城市、北上广及一些省会城市等,经常会举办一些大型的展览、活动,相比其他二三线城市优势较强。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性强,需要学生多看,并在此基础上升华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那么在进行如珠宝展示设计、服装专卖店设计、酒店设计时就可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迅速形成设计思维。环境设计教学如果只停留在看图的阶段,势必造成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这样会制约学生环境设计能力的发展。其二,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缺乏阶段性总结、知识小结。在大学四年中,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会学到很多艺术史论知识,如中国工艺美术史、建筑史、工业设计史论、近现代史、中外美术史等。但在实际环境设计过程中,这些史论知识往往不能和实践相结合。因为学生往往将这些史论知识当成历史知识进行学习,并没有将其上升到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在学习后面的环境设计专业知识时,又不能联系之前所学习的史论知识。由此可以看出,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衔接与过渡存在问题。其三,开课盲目,课程前后衔接不紧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被动学习,环境设计专业四年的课程教学体系已经建立,其中的一些课程是可以合并来上的。如室内设计基础课程和居住空间设计课程,这两门课程虽然在内容上不同,但室内设计基础课程和居住空间设计课程都以学生长时间生活的居住空间设计为考核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重复的,因此课程有必要合并。另外,在设计基础向专业设计的转化过程中,应增加设计方法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设计时知道如何进行设计。

二、课程体系建构设想

在应用转型背景下,文章根据过去在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上、课程体系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以大学本科四年学制为例,提出全新的环境设计课程体系建构设想。大学四年总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是将教学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阶段。“起”即专业基础、设计基础培养阶段;“承”即设计能力培养初级阶段;“转”即设计能力培养的提高阶段;“合”即设计实践能力培养的总结阶段。这四个阶段缺一不可,按照大学四年划分,每年完成必要的阶段任务,并进行阶段性考核,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课程体系构建设想如下(限于文章篇幅,下文只讨论“起“”承”两个阶段):其一,“起”即专业基础、设计基础培养阶段。一年级上半学期: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构图和色彩、空间表现能力与想象能力,并让学生掌握思考、叙述表达的能力。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素描、色彩、三大构成、思考的艺术、演讲与口才等,并在学期末进行命题设计与陈述。课程教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一方面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设计习惯,锻炼学生的口头演说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在学习设计刚开始的阶段,思考和表达是为了从思想上为日后的专业设计打下基础,学生如果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就不会再出现有设计任务对不知道从什么方向入手的茫然。一年级下半学期:设计基础的培养。这学期主要让学生了解环境设计,掌握设计基础的制图表达,以及设计实践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流程和装饰材料,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专业的未来,了解所从事行业的特点等信息。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手绘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基础、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并在学期末进行关于基础课程的命题设计与陈述。其二“,承”即设计能力培养初级阶段。这阶段的任务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更强,整体观念更完善。这一阶段学生主要是学习商业空间设计,并形成对设计与流行文化发展趋势的认知。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商业空间设计、设计与流行文化趋势、命题设计与陈述等。

结语

篇8

关键词:可口可乐新年广告;阶段性品牌定位

1 可口可乐2013新年广告内容梳理和总结

总得来说,2013年新年广告《快乐中国创造》延续了可口可乐的基本视觉风格。例如早已成为显著视觉锤的曲线瓶形和红色的主题色,这两者共同构成了可口可乐核心的视觉元素。无论是新年贺岁还是日常宣传,这两者在可口可乐的广告中都被大量使用。这是对可口可乐品牌基因的肯定和继承,相信在未来这些元素也将会持续沿用。

有所改变的是,可口可乐在2013年启用了新的广告文案“开启快乐”。替换了之前从2009年开始使用的“分享新年第一瓶可口可乐”。与此同时也不在邀请当红明星代言,而是用普通演员表现春节期间的细节来表现主题。

一直以来,虽然可口可乐虽然用视觉元素很好地进行了品牌区隔,但是可口可乐的广告语却很少被人熟识。一方面是因为在过去的107年中,可口可乐使用过57个不同的广告标语,标语更迭较为频繁,而且存在不同语言的翻译问题。①另一方面,在传播过度的社会里,消费者很难主动地记忆广告语或口号,加之经过百多年的发展和延伸,可口可乐的诸多品牌内涵更是难以用一句广告语来贴切地形容。

“品牌会犯的典型错误就是吸引所有人。”②定位理论如是说。但当可口可乐成为老少咸宜、不分时令的流行软饮料时;当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消费者享受着不同的可口可乐文化时;当每个人随着品牌的发展对品牌形象进行联想和演绎时;品牌价值的盈余使执行定位和聚焦的品牌战略越来越困难。矛盾的是,放弃品牌定位会使同类替代品有机可乘。例如加多宝的“怕上火”定位对可口可乐在餐桌上的占有率的冲击。总得来说,可口可乐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其品牌形象在保持良性向上的同时,变得模糊。如此便很难抵御新型产品尖锐、清晰的定位并瓜分细分市场。

2 阶段性品牌定位的定义及具体分析

可口可乐面对的上述定位矛盾和品牌模糊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尝试阶段性品牌定位的机会。本文作者根据这种尝试将阶段性品牌定位归结为在特定的时间段,将有品牌价值盈余的品牌的产品的一部分特质与人们对这段特定时间的一种普遍认知组合、关联并以此进行品牌定位的方法。产品特质包括产品的本身的物理特性和产品给人的心理感受,这种心理感受主要来自于产品的包装、广告宣传等品牌推广,是厂商附加在产品上的一种特性。产品的一部分需要关联的特性无论是原本的物理属性或是心理感受,都必须是明确、具体的。

以《快乐中国创造》为例,可口可乐尝试将其特有的“可口可乐红”与中国农历新年这段时间人们共有的“快乐”这一属性相联,赋予可口可乐“新年必需品”的阶段性形象。但就可口可乐的物理属性而言与新年相关联是很难的,因为它本身是一种十分有季节性的商品。通常来说,夏季是销售的高峰期,随着气温的逐日下降,它的销量也会跟着下滑。③但可口可乐包装所使用的红色确成为了绝佳的突破口。为验证红色与快乐的关系,本文作者在2013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以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为调研对象进行了有关“红色的含义”的实验。被试者在无任何引导的前提下,要求写下能够想到的红色的含义,最多5条。此次试验共发放213份问卷,有效问卷200份。其中认为红色含有“喜庆”含义的有54人(27%),仅次于“激情”(86,43%)。由此可见,在年轻人心中,红色与快乐是有关联的。以此为基础,在《快乐中国创造》中,在关键人物的衣着上使用了红色,如拉小提琴的学生的上衣、做年夜饭的妇女的上衣;在关键道具上使用了红色,如载人回家的卡车、春联、红灯笼、舞狮等。这些红色一道与可口可乐出现在了每一个创造快乐的场景中,加强这种关联。

但上海李奥贝纳并没有止步于阶段性关联,而是接受了洛杉矶李奥贝纳和芝加哥李奥贝纳制定和执行的“Shine”户外广告,并在国内推出。将“快乐”这个概念进一步的延伸至日常生活中。以“畅爽美味,快乐上桌”为主题的电视广告也在之前推出。而对于是否应该延续阶段性定位这一问题,也是今后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注释:①出自劳拉·里斯《视觉锤》.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