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4 08:29:3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产业价值,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价值;资本;产业;重构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0)06-0087-05
价值来源于认识,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决定了人类社会对其选择、对待的态度与行为,而这一过程的结果又直接影响到全社会的福利。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于对生态退化、环境污染与社会发展失衡的审视与反思,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开始萌芽,到1987年,由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明确提出这一概念。由于可持续发展本来概念的模糊、现实问题的繁杂以及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围绕价值、资本、技术的作用、社会经济系统的规模和尺度以及实现的方法等各方面,基于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视角的各学科各执一端,以此“公共广场”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正是众多争论的声音使其逐渐成熟和完善。从诞生至今,这一概念已经吸收了生态可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等各方面内容,而正是伴随其内涵的拓展,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自身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得以重新发现并逐渐被社会广泛接受。至今,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反馈投入、建设保育和对人力资源的培育、管理已经成为全球决策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成为区域和国家持续发展竞争力的核心环节。在学术界,这一趋势的直接反映就是自然资本论与人力资本论的迅速发展。
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对以上学术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梳理,论述了价值观、资本观的拓展对“产业”概念的新启示和新意义,并以之对区域产业体系进行了重新划分,其目的是要将“沉默的自然”和被忽略的人文关怀主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视野,揭示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自我增值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改进社会行为、优化发展战略和模式寻求理论依据,从而真正将“生态文明观”和“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到更可持续发展的决策管理中。
1 价值认识的演进
价值是人们对事物在达成人类某一具体目标时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并以之在所有目标间进行权衡以形成对事物处置的一种选择。以“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为准则,生态学等自然科学与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相互影响,在此历程中,经济学对价值概念的认识不断演变和拓展。
西方古典经济学将土地、劳动和经济资本看作生产投入中不可或缺的三种要素,甚至在一些经济学家的著述中更强调土地和劳动的重要性,如斯密在《国富论》中就十分强调农业的重要性,认为具有土地和劳动投入要素的农业生产比工业生产具有更高的社会生产率。萨伊“土地、资本(经济资本)和劳动是生产投入中平等的三要素”的观点一度曾是古典经济学所公认的理论核心。
工业革命的兴起加速了以食物生产为目的的农业经济进入以机器进行工业生产的历程,与此同时,经济学的“边际革命”催生了新古典经济学,相对于古典经济学注重经济过程的物理机制而言,新古典经济学则引入了更多的数学方法,经济分析只考虑以价格为标准的商品交换价值,以往古典经济学中注重物理意义的分析传统逐渐被价格和分配理论所代替,这直接导致在经济分析中往往认为各种投入要素间可以完全替代。由于土地和劳动的再生产都需要经济资本的投入,所以很多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经济资本是财富再生产的唯一限制因子,因而逐渐忽略了土地和劳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在生态学者与各类非政府组织的影响下,20世纪50、60年代的环境运动推动了对自然生态系统效用价值认识的深化;同时,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日益依赖也让经济学家逐渐认识到人类自身创造力的重要贡献。上世纪70年代Holder和Ehrlicht、Westman在他们进行的全球环境服务功能、自然服务功能的研究中,指出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至此明确产生了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服务功能的概念,1997年Daily和Costanza的成果把这一领域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此后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据进行自然资本的价值评估在学术界广为传播。与此进程相伴,舒尔茨在1961年发表了《人力资本的投资》一书,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本理论正式形成。自舒尔茨后,贝克尔、罗默尔和卢卡斯等人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视角对人力资本理论做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 资本及其评估
人类福利来源于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提供的所有服务,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复合系统多样的整体、长远、协调发展。当社会逐渐认识到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都以其功能表现形成对全社会的福祉,自然资本论和人力资本论就和传统的经济资本论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自然资本论和人力资本论不仅强调了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力系统的服务功能对社会福利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它们的发展使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中各子系统提供的不同性质的服务功能变得可以比较,从而方便了对系统的整体状态加以表征,并在系统变化之后形成统一的经济核算,核算结果则可以作为系统发展可持续性的度量指标,并以此进行适应性管理和决策改进。
对自然资本(Natural Capital)――地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system Services)的评估通常分为物质评估和价值评估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需要借鉴生态学和地理学等自然科学对生态系统的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域的土地面积、类型、生物生产力和各种生态功能进行盘查和计量。由于没有定量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常常不能有效地约束和规范人们对生态系统的各种行为和活动,因此还必须对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功能进行价值化的资本评估。价值评估是在物理评估的基础之上,利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和假想市场法等方法对生态系统的直接利用价值(DUV)、间接利用价值(IUV)和选择利用价值(0v)进行量化的过程。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指体现于人类自身的知识、能力和健康,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对人力资本的评估一般也可分为物理量和价值量的评估两部分,第一部分往往采用人群(或人)的健康状况、预期寿命、受教育的时间和程度以及掌握的各种技能等指标对人群(或人)的生理状态和社会能力进行计量。第二部分
以上一步的结果为基础,对其进行资本化的定价。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和难以度量,对人力资本的未来收益价值进行计量的模型还不成熟,目前计量形成人力资本投入成本的成本法应用得比较广泛。
3 产业概念的拓展与重构
3.1 产业概念拓展
人类社会累进式的发展进程使其变化日新月异,一些新兴的生产活动已经超出了克拉克所认识的传统三次产业范畴。以生物技术、电子技术、空间技术和信息工程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对物质投入的依赖越来越少,而更多的是依靠对科学规律的新发现或者对已有发现加以创造性运用,知识创新与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日益凸现,“知识经济”已经到来,有学者倡议把它们归为“第四产业”。
以往将产业定义为服务于社会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总称,一般根据历史时期的发展顺序将其统分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知识密集的第四产业。当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的价值越来越被社会重视并可评估为一定的资产量,且现阶段社会主动调控管理的范围也扩展到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复合系统各部分时,对产业的划分则应该包括对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经营管理的生产活动。同传统产业一样,对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经营管理也应该在认识其生产的生物物理过程基础之上,以收益最大化为发展目标;与传统产业不同的是,由于这两类产业内在的运行特征,因此还具有以下独特的特点:①产业系统的复杂性。这两类产业活动的生产过程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相当多因素和过程当前并不为人类所认知。②功用的弱替代性。它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一般不能由其它产业活动的生产替代,或者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替代的成本太高。③在目前条件下市场化运作的交易费用较高,主要由政府投入,收益由社会群体共享。④考虑可持续的长远收益。
3.2 复合系统的产业重构
根据产业新的概念,将产业系统划分为生态产业、经济产业和人力产业并细化为六次产业(见表1),这一新的分类标准既明确了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力系统有别于传统经济生产活动的基础性特征,又强调了它们和经济系统一样所具有的、对人类社会福利的贡献,它是自然资本论和人力资本论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价值多元化的视角有利于唤起大众对经济系统之外资源的重视,提醒人类珍惜所拥有的每一份财富、根据实际调整社会投资策略以达到各产业协调发展的目的。但正如所有的经济活动一样,对于生态产业和人力产业的发展,也应该以充分认识并遵循其自身运行的规律为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在六次产业中,农、林、牧、渔等第二产业和新兴的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第五产业(按照新的划分标准)具有过渡产业的性质,它们都兼具两个系统的功能,其经济产出功能都主要利用并依赖于生态系统和人力系统自身的发展。对农业等第二产业来说,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高强度投入、耕作面积和生产规模的扩展虽然能够增强其经济产出功能,但一般都会削弱其生态功能,一定程度上二者具有排挤效应;第五产业则相反,它的发展不仅能够改造传统产业从而增强经济系统的功能,同时知识和信息的丰富还有利于人类自身的素质提高、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两种功能具有协同效应。
产业概念的扩展有利于将传统的产业经济理论运用到区域复合系统的分析中,比如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理论等。投入产出分析是产业经济分析的起点,以下部分将对此进行初步分析。
3.3 成本-收益分析
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和人力资本评估有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各产业的状态、互动的格局及其变化过程。如果一类产业(如经济产业)的发展阻碍或者干扰了另一类产业(如生态产业)的发展,则可根据后者的资产受损数量制定补偿的标准;但是,这还不足以指导我们对未来的投资决策。对于生态产业、经济产业和人力产业,时空上变化的资产评估不能传递该向哪种产业投资、以及应该投资多少这样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直接主导公共领域的投资行为和政策设计。生态系统和人力系统和经济产业一样具有资本特征,也就是具有投入后增殖的特点。对于这几种产业来说,选择投入的对象以及投入的多少取决于它们自身的生产函数和社会偏好,也即是在特定状况下它们的边际效益。
投入产出法是由里昂节夫最早提出的,其理论基础是数理经济学家里昂・瓦尔拉的一般均衡论。投入产出法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来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复杂关系,其中价值形态的投入一产出表则是一种直观地分析产业成本一收益的方法。区域复合系统六次产业简化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如下,表中最后一行列出了各产业的收益成本比,可以作为对各产业的投资依据。
与一般投入产出表的格式一样,表中黑线十字所构成坐标系的左上方为第1象限,右上方为第Ⅱ象限,左下方为第Ⅲ象限,右下方为第Ⅳ象限。第1象限和第Ⅱ象限联合起来表示各类产品生产的投入和使用、积累和消费等物质过程;第1象限和第Ⅲ象限联合起来表示产业生产的成本、增殖的一次分配和总产值等价值实现过程;由于理论上尚未完全解决如何反映再生产的全过程,第Ⅳ象限空置。
与以往投入产出表不同的有以下两点:在表中加入最后一行以反映各产业的成本收益值;以往在价值增殖的过程中,只考虑了劳动的报酬(作者认为“人力资本”一词同时涵盖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以人力资本报酬代替劳动报酬更合适。)和社会纯收入(经济资本报酬和税金等),在此表中则加入了生态报酬一栏,以表示“沉默”的大自然在为其它产业的生产提供巨大服务功能的同时,也理应得到相应的反馈投入以维持自身再生产。源于产业经济分析的投入产出法,通过对经济部门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的运算,可以清楚表达区域各种产业部门间的结构性联系、深入分析甚至预测经济发展形势。
4 实践意义
1.1动漫产业园区的价值链。在动漫和旅游业相结合发展的初期,主要是将旅游和动漫两大产业中可以融合的部分进行划分和解构,从而让两大产业实现部分价值的融合和衔接。在融合之后,体现出来的价值就兼具了两种产业资源优势。产业能够结合自身实际,优化和创新动漫产业和旅游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架构了新的产业价值链。产业价值链的形成,能够为园区创造巨大的价值。一般情况下,新价值链消费的过程,也是新价值实现的过程。1.2动漫产业园区交易系统多维价值的耦合关系。一般文化价值是动漫产业园区交易系统多维价值的源头,如果动漫产业园区创造出的文化能够对消费者形成吸引力,那么这些顾客就会围绕动漫产品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进行体验和感悟。当游客在感受动漫文化园区的文化价值时,也能够充分地体现游客对园区价值的认可。从企业和动漫产品的关系来看,园区动漫产品的文化价值是由企业将旅游收入作为一部分的资金来创作和打造的,而园区企业的经济价值是动漫企业和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附加价值的部分。在动漫园区中,如果多维价值中有一种价值出现消失的现象,那么其他的价值也不能继续存在,因此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
2动漫产业园区多维价值的形成
2.1旅游价值。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更新奇的事物,因此在旅游过程中体验新奇的文化产品已经成为多数人的追求。动漫产业园区通过开发本园的创意品,从而让人们能够体验到高科技,让人们得到更好的精神追求。动漫产业园区可以为人们提供娱乐,在娱乐过程中随处彰显动漫文化。在园区精心的打造下,园区和旅游业相结合,让游客沉浸在动漫所呈现出来的形象中,亲身接触梦中的物体,从而暂时远离真实的世界,给人们留下一种震撼的印象。2.2经济价值。动漫产业和旅游活动相结合,提供了一些具有鲜明特色和极具创意的动漫产品,增加了动漫产业的附加价值。在旅游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在旅游过程中体现动漫产业链的文化价值,能够使动漫产业更快地发展和转化。在既定的设施基础上,通过旅游延伸动漫的文化价值,从而提高了经济利润,也极大地推动了动漫产品的发展。上文已经说到,动漫企业在创作产品的过程中,花费的成本较高,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还不能准确估计未来产生的收益。而将旅游和动漫产业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带来更大的收益,从而促进资金的快速周转,为动漫产品的生产和创新提供更多的时间。2.3文化价值。动漫产业最重要的就是知识产权,而动漫产业的知识产权几乎贯穿了整个动漫产业链,商家和顾客最看重的就是动漫产业中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动漫文化要想不断地获得发展,就需要研发人员坚持创新精神,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发现,将旅游业和动漫产业相结合正好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此外,动漫产业的产品研发需要相关人员关注市场的发展变化,通过调研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加强创作,促进动漫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在体验动漫产业园区的过程中,游客不仅能感受到动漫产业体现的文化,还能通过自身的体验,达到与园区的融合。动漫园区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手段、渠道和平台,让游客可以在体验中更好地解读文化、挖掘文化,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3动漫产业园区多维价值的变化
3.1动漫产业园多维价值的变化关系。动漫产品的文化价值越高,动漫园区就越能正常运作。动漫产品的文化价值由动漫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决定,它能够对游客产生直接的拉动作用。园区旅游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是否能够为游客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是否拥有充足的空间和设备。动漫园区吸引的游客数量越多,就越能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能为市场带来更高的知名度,快速地提升和发展园区的旅游价值。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只有企业获得的经济价值越高,企业才有可能将更多的资金投入旅游活动中。一般情况下,只有园区的收入远远大于总运营成本时,才会在园区投入更多的资金,从而大大提升园区的旅游价值。3.2景点化过程与多维价值耦合关系的变化。景点化过程指的是动漫产业园区在演变过程中通过功能、空间以及相关的管理改变从而向景点的方向转化。在旅游业和动漫产业园区相融合的前期,只有少量的一些动漫爱好者进园进行参观,这就使得原先生产动漫的地方成为人们旅游的空间。但是在这一时期,旅游和观赏动漫这两种模式交叉在了一起,导致游客在体验过程中表现空间有限,且内容和模式较为单一。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实现景点和动漫产业园区的一体化打造。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旅游空间逐步被赋予了动漫的文化内涵,还有一些专门的设备、人员来服务游客,让游客尽可能地体验动漫园区的旅游文化和价值。
4结语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开始和动漫产业园区相结合,这充分响应了市场号召。在这一过程中,新价值链的形成是新价值创造的源头,同时也是园区实现景点化的过程。动漫企业、游客在园区相互交易,并且在其中索取自身的需要,从而促进旅游产品获得更多的动力。在旅游产业和动漫产业相融合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重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分配,要促使二者发挥出巨大的活力,从而保证动漫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和运行。
参考文献:
[1]徐捷.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动漫产业集群培育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21):186-191.
[2]吴伟.动漫产业园区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产业经济评论,2014(03):74-83.
关键词:创意产业;产业链;价值链;价值系统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它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它由英国政府于1998年正式提出,被定义为“依靠个人的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具有创造社会财富和就业机会潜力的产业”。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这种规律对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因此,有关创意产业价值链的研究,对创意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意产业链
根据经济学中的标准定义,产业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所有企业的集合,产业链是指在一种最终产品的
生产加工过程中所包含的各个环节构成的整个纵向的链条。创意产业以创意为核心,将抽象的文化转换成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产品,并规模化、产业化,具有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性、强辐射性的特点。创意产业链包括五个进行价值创造的生产环节。
内容创意。艺术家、设计师等创意生产者,将文化资源转化成创意内容的环节。该环节位于创意产业链的顶端,是控制整个链条的关键,主要增值部分就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中。
生产制造。创意企业通过技术、工艺等生产流程批量生产创意产品的环节,将创意(或作品)转化为产品的过程。
营销推广。以商、策划人、经纪人为代表的“新媒介人”阶层通过对创意市场的准确预期和把握,运用各种营销模式将创意产品推向大众,将创意产品价值让渡给消费者的过程。
分销传播。电影、电视的播映机构、报刊、电台、演出经营场所以及网络运营商构成创意产业链上的销售、发行通路环节,从事创意产品的分销传播活动。
交换消费。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是创意产业价值链上的最终决定环节,通过创意产品的消费过程得到满足,消费者对整个价值链条具有反馈和互动的作用。
二、创意产业生产要素
产业发展和价值创造离不开要素的投入,创意产业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本、产业资本、文化资本和技术资本四个方面。
(一)人力资本
1、创意人才。创意人才指掌握有较高水平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能够运用创作技能和手段把特有的表达内容和信息转换、复制、浓缩到新的文化创意产品(服务)中去,并且能够推动该产品(服务)的生产、流通和经营的人才集合体。
2、创意阶层。根据英国学者弗罗里达在《创意阶层》中的定义,创意阶层包括“超级创意核心”和更广泛的群体,即在商业和金融、法律、保健,以及相关领域的创造性专业人才。
3、创意都市。工业化中后期,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的约束,使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意驱动;经济水平提高导致城市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意都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4、创意生活。创意产业强调“生活氛围”的营造,提供消费者审美、情感、文化层面的体验,创造全新的体验型、娱乐型、享受型生活方式,同时提高创意的水平与空间。
(二)产业资本
1、产业集聚。创意产业的理论中,“集聚”除了指产业的集聚外,还包括空间的集聚与功能的集聚,从过去的空间概念向品牌概念转变,“集聚”已成为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发展模式。
2、资源禀赋。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禀赋资源促进文化遗产数字化和传播信息化,为打造创意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奠定了基础。
3、多元融资。传统融资渠道主要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和彩票基金。政府直接投资或银行贷款对创意型企业明显缺乏驱动力,为了逐步完善创意产业的财务支持系统,需要探索设立奖励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区域专项贷款、地方网络基金等融资新途径。
4、市场运作。市场主体通过对创意产业整体的构思和认识,对运作模式、发展项目、发展目标等方面进行选择。作为创意产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市场运作不仅要考虑外部条件、政府政策,还要使运作模式、项目选择能汇聚本地优势资源,并通过优势因素的簇群发展、连动推进产生强大的积聚效应和溢出效应。
(三)文化资本
1、隐性需求。隐性需求指消费者为获取高层次的精神满足产生的或客观事物与刺激通过人体感官作用于人脑所引起的一种潜意识、未明确表述的,并能够实现或超越消费者期望的一种心理要求和行为状态。为了掌握市场的真正需求,创意企业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直接向消费者征求新产品创意,进行顾客隐性需求的深度开发。
2、文化创意。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文化创意资本正成为创意经济时代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生产要素。创意能够将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转化为经营资本,产生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各种创意产品吸引消费者,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拓展新的消费群体,为经济发展打开了新的通道和空间。
3、开放情境。创意的目的在于创造足够开放的情境,使决策人士能够:思考各项潜在可能;赋予隐性资源价值;重新构想、衡量资源;点燃生活的热情;挑起学习与创新的欲望;重新投资自己的人才,并重新看待自己的文化资源。
(四)技术资本
1、创意教育。创意教育主要包括学历教育和培训两种类型。学历教育是通过在高等院校中建立创意产业的相关学科,设置相关专业,培养创意人才;创意培训则是以高校、政府劳动主管部门或者相关的企业为主体,对已经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进行系统性、实战性的培训。
2、信息技术。创意产业是数字技术和文化艺术交融和升华的反映,也是信息技术深入发展的结果。数字内容依托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对文化艺术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改造和创新,涵盖影视特效、电脑动画、游戏娱乐、多媒体制作等领域。
3、内容产业。内容产业是以新兴技术手段为基础的文化产业,也称为“信息内容服务产业”。创意产业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容密集型产业,以内容产业为物质载体,创意与内容的相互渗透,使创意有了实现价值转化的平台。
三、创意产业价值链系统
“价值链”这一术语首先由迈克尔波特提出,他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各种等活动的集合”。创造价值的过程可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增值活动,总和即构成“价值系统”。价值系统包括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和买方价值链等。产业价值链是产业链背后所隐藏的价值组织及创造的结构形式,产业价值链决定了产业链的价值属性,决定了产业链的经营战略和竞争优势。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有效地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反映价值的转移、创造和分配。
创意产业是一个经济活动群组,通过开拓和利用创意、技术及知识产权,以生产并分配具有社会及文化意义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创造财富和就业的价值系统。无形的创意可创新产品及提升服务,同时,产品和服务的可转移性容许他们通过不同市场、透过不同途径分散并进行交易。创意产业的价值系统是以传统的“价值链”概念为框架,创意产业的各项生产要素:人力资本、产业资本、文化资本、技术资本为基础,作用于由内容创意、生产制造、营销推广、分销传播到交换消费的一系列生产运作环节,如图1所示。
四、创意产业价值系统的扩展与价值增值
创意产业不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系统,而是与其它经济及文化领域互动合作,其作用结果就是发生价值向系统拓展,对社会及经济带来有形和无形的价值(如图2)。
(一)创意产业化
创意的产业化,即以市场机制来促进文化、科技创意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创意产业生产系统中产生直接经济价值。这一价值创造过程用前文所述的创意产业价值创造系统可以很好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二)产业创意化
产业创意化,即在传统产业的商品和服务中融入创意元素,使创意产业成为各种企业附加价值的一环。
产业关联的实质就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这种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可以是实物形态,也可以是价值形态。创意产业通过产业关联对传统产业产生改造和促进作用,促进传统要素的重新组合,这体现为创意产业价值系统的对外拓展。创意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成为一个关键性的因素,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创意的作用越突出。一方面,创意的繁荣与特点体现了经济实力与产业特色,另一方面,创意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城市创意化
一个城市的独特性除有赖于本身独特的历史及商业动力外,也是创意产业促成的成果。创意累积的无形价值受惠于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塑造并改善未来的文化特征与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看法、观念和印象的总和。创意产品的消费往往带有文化体验的意义,在消费的同时也缩短了城市与消费者之间的文化距离,增强了城市的亲切感,并使城市品牌在无形中得到大范围的和深度的推广。所以,以文化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创意产品与城市地域的协同营销,通过多元文化的融合达到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输出城市文化和张扬城市个性,树立城市品牌优势,增强城市对消费人群的吸引力、提高城市空间的经济价值、打造文化特色和符号象征中的多重作用,进而使产品与城市的品牌价值得以达成互动增值的良性发展格局。
五、结论
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包括了内容创意、生产制造、营销推广、分销传播、交换消费五个环节,与人力资本、产业资本、文化资本、技术资本四大生产要素共同构成了创意产业价值链系统。该系统在创意产业化进程中创造价值,并通过产业创意化和城市创意化两种途径进行拓展和增值。创意产业价值链分析为观察产业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是认识和判断产业各环节竞争能力、确定产业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并为政府和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学林出版社,2006.
2、Michael E.Porter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1.
3、Hartley.J.编著;曹书乐,包建女,李慧译.创意产业读本[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陈溪.创意产业与价值链调整[J].金融经济,2006(12).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信产业价值创新的层面,指出从低到高,电信产业价值创新可分为三个层面:产品层次创新,企业层次创新和产业层次创新,然后分析了各个层次创新的具体策略。
从低到高,电信产业价值创新可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产品层次创新,包括电信产品设计标准制定、开发、营销、品牌及服务等诸多方面。产品创新的目的是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二是企业层次创新,包括业务及组织再造,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企业职能的重组以及企业内部的工作分解,快速响应产品和技术。三是产业层次创新。电信产业中各个独立企业在合作与竞争中,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将非核心业务转包给其他利益相关方,通过整合和网络联盟,实现价值群价值创新。下面具体探讨其创新策略。
一、产品层次的价值创新策略
产品层次的价值创新包括电信产品模块化创新和服务模块化创新。
电信产品模块化创新具体可分为几类:①以全新技术开拓全新市场。②对现有市场提供新的产品组合。③利用现有的资源增加产品种类。④改善现有产品性能。⑤改善附加产品,提高顾客感知价值。在进行电信产品创新时,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要细分并紧密联系客户需求。二是要突出自主品牌,力争成为电信产品设计标准的制定者或主要参与者。
服务模块化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电信产品提供过程中相关服务的标准化、人性化和规范化,并为产品创新提供业务、技术和政策保障。具体包括:①推进产品专业化服务,特别是各项增值服务,拓宽服务范围。②建立与品牌发展相配套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化服务体系。③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二、企业层次的价值创新策略
电信企业层次的价值模块化再造,包括业务及管理的模块化分解及其功能梳理。
1.电信业务模块的重整涉及营销与业务办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建设与安装模块、定价与收费、网络管理、客户服务6个功能模块。对业务模块再造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内部业务要素重新配置,充分发挥其盈利潜能。业务模块再造的主要方法是对业务环节的清除、简化、整合和自动化。
2.管理模块化再造的目的是打破传统的组织业务部门分割状态,通过对企业管理职能的重组,支撑产品、技术和服务创新,快速相应顾客需求。电信企业可以将组织管理分为三个模块:前端、后端和其他职能模块。前端模块集中市场营销与销售职能,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特点,需要采取有差别的营销策略。后端模块设立客户响应中心,保障端到端的服务开通与故障排除,负责对网络的维护与资源的调配管理。其他职能模块如企业发展、计划财务、人力资源等,支撑服务前后端,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三、产业层次的价值创新——构建价值创新网络
电信企业可以利用模块分解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有限的资源于自身比较优势的环节,利用模块整合和网络联盟,实现价值创新。按照合作的层次和深度,可将企业协作分为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两种形态。
1.价值模块的外包策略。外包是在电信产品或业务模块化分解的基础上进行业务外包和管理外包。以电信运营商为例,业务外包主要是将前后台业务进行外包,如营销渠道、网络代维业务、增值业务等;管理外包主要有财务管理中应收账款业务,人事管理中招聘员工管理外包等。外包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和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加速技术和产品创新,有利于发挥各价值模块的核心优势,在合理利益共享机制下实现协同。
2.构建价值创新网络联盟。随着运营环境和技术复杂度不断增加,电信价值创新网络也日趋复杂,随着合作关系日益密切,通过战略联盟获得整体优势,成了电信企业的可行选择。从电信运营商角度,电信业联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态:
一是电信运营商与供应商的联盟。包括:①与设备系统集成及软件提供商联盟。②与终端设备提供商联盟。③与内容/服务提供商的联盟。二是与竞争者的联盟。包括:①与运营商之间的联盟。②与潜在竞争者的合作。如运营商可以考虑与广电、计算机网络等企业采取合资、租赁、购买等形式进行合作,为实现新业务提供网路平台。三是与各行业用户组建跨行业联盟。通过与行业用户合作,一方面,为个人用户提供了差异化的特色服务,使用户从单一的对电信产品消费转变为一种对生活方式和社会身份认知的依赖,从而达到吸引和巩固客户、增加利润的目的。另一个方面,这些企业中的部分企业也是电信运营商的行业用户,与运营商的合作也满足了这些行业用户的需求,增加了他们的业务范围。四是与用户的合作。用户能够提供需求信息,帮助运营商构建产品概念,参与评估运营商的合作对象和合作过程,实现新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要求。五是与相关辅助机构的联盟。包括:①与公共研究部门、教育机构和专业化公共支持部门等科研院所的联盟。②与包括电信行业协会、通信企业家协会、人才培训机构、中介咨询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的联盟。参考文献:
[1]张向国吴应良:电信业:从价值链的分解到价值网的建构[J].科技管理研究,2006,(4):72-74
[关键词] 三网融合 产业融合 产业价值链 经济特性
三网融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复杂性体现在三网融合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合并,而是一个产业的重新组合,整个融合过程含盖了微观层(企业合并)、中观层(行业合并)及宏观层(产业融合)的各方面。本文从产业融合效应、产业价值链效应等方面着手分析,试图剖析三网融合的经济特性,揭示三网融合的经济本质。
一、产业融合效应
1.产业融合理念与三网融合。产业融合是一种新经济现象,其是指不同产业通过相互交叉、渗透,从而模糊产业划分边界,而各相关产业在整体分布与格局中保持相对协调性和内在成长性。产业融合理论的诞生对产业发展和产业经济理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性;产业经济理论则从产业融合理论获得补充。产业融合效应是指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和渗透,导致产业边界消失乃至催生一个新的产业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信息产业与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融合渗透。1997年,Greenstein和khanna将产业融合的研究推及到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业的融合,他认为产业融合就是指为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者消失。
基于此,本文认为三网融合实质就是一种产业融合的表现。该融合包括了三网客户端融合(客户端可自由选择、无缝覆盖),三网业务层融合(各具体业务的相互渗透和交叉),三网网络层融合(网络间互联互通),及三网技术上融合(技术趋向一致)四个层面的融合,具体关系示意如图1所示。
2.产业边界与三网融合。产业融合的完成,表现在各产业边界或被打破、或被嵌入或被重新划分。此处的产业边界是指在同类或者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合中,由于同一产业的企业群在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处于竞争关系和资源置换的合作关系,而在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从而导致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的各自边界。分析产业边界有助于进一步明晰三网融合的动因及融合后的发展方向。
周振华(2003)在《信息化与产业融合》中对产业边界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探讨电信、广电、出版“三网融合”时,他认为以数字融合为基础的电信、广电、出版等三大产业的融合,虽然其外观表现为产业边界的消失或收缩,但其产业边界的模糊是对传统产业分类、产业分立的一种变革。传统产业分立、分类是建立在产业内企业群体的产品、服务同质的基础上,从历史上看,电信、广电、互联网在服务内容、分配平台、终端设备上的确存在专用和不可替代性,这三大产业存在明显的产业边界、产业间的进入、退出存在障碍。
1978年,美国学者尼古路庞特(Nicholas Negroponte)用三个重叠的圆圈来描述计算机、印刷和广播三者之间的技术边界、产业边界,认为三个圆圈的交叉处将成为成长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对于三网融合的产业边界可借鉴Nicholas Negroponte三个重叠圆圈来表示,如图2所示。
图2的三个圆圈分别表示三个产业的边界,边界由各个产业的技术、网络、业务、市场、服务等属性来区隔,圆圈出现交叉、重叠和包含,随着电信、广电、互联网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产业边界将逐步模糊、甚至消失。三网产业边界模糊,有其必然性。电信、广电、互联网近十几年来的高速成长,诱发了这几个行业在业务内容上的争夺,产业之间的覆盖与竞争日渐增大;技术的进步、监管与政策的放大为产业之间的交叉、重合、融合提供了现实的条件;电信、广电、互联网等三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网络的延伸、信息之间在不同网络之间迅速扩散,使得网络与信息趋同,实现大信息服务产业。正是如此,随着信息时代与知识时代的发展,由电信、广电、互联网构成的三个圆圈会出现由交叉走向重合,最终从业务应用层面的完全融合。
二、产业价值链效应
1.理论背景。产业价值链是指以某种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以提供能够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标的、具有相互衔接关系的企业集合。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不仅能有效地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价值,体现价值的转移和创造,而且能在充分整合产业链中各企业价值链的基础上,持续地对产业链价值系统进行设计和再设计。
(1)产业价值链的主要特征。产业价值链有6个主要特征:①构成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环节都是由大量的同类企业构成,上游和下游环节之间存在大量的信息、物质、资金方面的交换关系。②产业价值链具价值增值性。链条间的各类交换环节是价值递增过程。③产业价值链具循环性。价值增值实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④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技术关联性强且在技术上具有层次性。⑤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存在着增加值与盈利水平的差异性。⑥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对要素条件的需求存在差异性,不同的环节对于技术、人力、资本、规模等要求不同,具有不同的区位偏好。
(2)产业价值链的两维属性。产业价值链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从结构属性上看,产业价值链是指一种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所涉及的各个相关环节和组织载体构成的一个网络状链式结构,可简称产业链。从价值属性上看,产业价值链是在此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的过程。
(3)产业价值链的结构体系。从现代工业的产业价值链环节来看,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包括上游供应商材料采购、原材料加工、中间产品生产、制成品组装、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不同环节上有不同的参与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获得相应的利益。产业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活动都直接影响整个产业的价值活动,而每个环节又包括众多类似的企业,它们的价值创造活动具有相似性。产业价值链正是由产业链内各个企业的价值链整合而成,各企业的价值链由联结点衔接。在产业链没有形成前,各企业的价值链是相互独立的,彼此之间的价值联结是松散的,甚至没有联系。通过产业整合,企业被捆绑到一个产业价值链系统,产业链上的产业价值链随之形成。按照迈克尔・波特的逻辑,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联接。企业的这种关系所反映的产业结构的价值链体系,如图3所示。
正是由于产业价值链决定了在产业经济活动中价值的形成、转移和放大,故其对产业的结构和关联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产业发展产生的效应是直接的。对三网而言,融合后的产业价值链将为其带来了新的经济效应。
2.三网融合的产业价值链链接效应。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三网亦不例外。随着三网技术和市场的不断交汇、发展,原本关联度极高的三网业务得到进一步的互动和交流。传统的各自分离的产业价值链已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多样化的终端用户需求,使原本在一个产业价值链可以实现的业务,需跨产业价值链提供;原本可以原网络或是经同一产业价值链上下游结合提供的产品,需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以满足市场与客户的需求。因而,三网的融合使原有的产业价值链向横、纵向延伸,不仅在传递环节上有所增加,在传递规模上亦有所拓展,其依托产业价值链的链接功能,通过整合形成新的三网融合产业价值链,发挥其巨大的链接吸纳效应,具体如图4所示。
三网融合的产业价值链由服务链条上各环节无缝组成,原来传统的纵向产业价值链被链接成新的产业价值链网络,除了原有的网络设备提供商外,中间件提供商、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亦包括其中。这些环节,相互交叉、共同作用,扮演新产业价值链中多个维度的链接结点,起到创造价值的作用。
3.三网融合的产业价值链增值效应。三网融合后的新产业价值链网络是融合了最新的技术、最高端的服务、最先进的网络、最优质的业务的价值缔造链。源源不断的价值流、资金流、物质流从链条上游向下游发送,实现着价值的一次次传递和转移。经过增加、拓展后的新链条,由于实现了三网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使得原本各自独立经营的业务、范围得到补充和更新,交易成本逐步下降,服务效率不断提升,产业价值链网络体现出1+1+1>3的价值增值效应。
从量化模型进一步分析,假设Ri、Ci、Vi 为产业价值链的构成要素,其中Ri为原某一网络的收入、Ci为交易成本、Vi 为利润,则原有三个网络的产业价值链总效益为:
V原=(R1-C1)+(R2-C2)+(R3-C3)=(R1+R2+R3)-(C1+ C2+C3)(1-1)
三网融合后,R1*+R2*+R3*得到放大,C1*+C2*+C3*逐步减少,则新产业价值链与原产业价值链的总效益之差>0,实现价值增值。
V新-V原=(R1*+R2*+R3*)-(C1*+C2*+C3*)-[(R1+R2+R3)-(C1+C2+C3)]
=[(R1*+R2*+R3*)-(R1+R2+R3)]-[(C1*+C2*+C3*)-(C1+C2+C3)]
>0 (1-2)
显然,三网融合后新的产业价值链优于原有三个网络产业价值链的简单组合。无论在价值链接规模上还是在价值增值效益上,新产业价值链都起到了推动三网产业做大做强的核心作用。
本文运用产业融合效应、产业价值链效应剖析三网融合的经济特性,揭示三网融合的经济本质。(1)产业融合效应印证了由电信、广电、互联网构成的三个网络与业务会出现由交叉走向重合,最终走向业务应用层面的完全融合。(2)产业价值链效应有效发挥其巨大的链接吸纳效应,源源不断的价值流、资金流、物质流从链条上游向下游发送,实现着价值的一次次传递和转移。经过增加、拓展后的新链条,交易成本逐步下降,服务效率不断提升,产业价值链网络体现出1+1+1>3的价值增值效应。
参考文献:
[1]吴 颖 刘志迎 丰志培:产业融合问题的理论研究动态.产业经济研究,2004(4)
[2]陈柳钦:产业融合效应分析及我国的应对措施[J].经济前沿,2007(5)
上海联博安防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明德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赵瑞芝
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高技术纤维研究所所长王桦
我国化纤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纺织化纤制造业大国,但离化纤强国的目标却还有一定距离。
“在由大到强的道路上,行业必须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和形成以创新、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新的竞争优势,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由低向高的跃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联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东华大学、国家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在2012年向全行业了第一届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开始了从原料开始提升中国纺织产业链价值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如此说道。
作为纤维品牌推广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不仅为化纤行业拓展了市场,而且为下游企业带来了新机遇。2012~2013年,纤维流行趋势拉动了100多万吨相关纤维的销售,增加了160多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幅30%以上。
关键词:遗存产业、价值
Abstract: in the urban renewal and building protection regulations the framework of the different industrial building heritages have different renewable design concept, the transformation methods to fully embody the historical, artistic, project economy for a transfer, made project involved the value of all aspects of the interests very natural to reach a consensus.
Keywords: remains industry, value
中图分类号:F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遗存产业建筑往往凝聚了一个城市的优秀文化历史资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空间。许多产业建筑是伴随城市发展而建设起来的,它们是印证城市发展的重要存在,对其简单的拆除重建,势必影响城市的传统风貌。遗存产业建筑的改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利用现有的理论,注入新的功能,使其产生更高的价值。
1历史价值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历史大都是和工业紧密相连的,城市的导向是由工业来承担,其他产业则伴随着工业的产生而发展起来。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使城市面貌发生着极大的转变。工业时期留下的大量工厂、设施、相关建筑物和街道,随着岁月的流失已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而史无前例的工业方式连同它的物质载体同时影响着几代人的生活和工作而形成了社会共同的历史记忆。
所保留改造的这些旧工业建筑,有着非常珍贵的史料价值。工业建筑只需满足最基本的空间需求,它的空间功能决定了它必须放弃美观的企图,去除所有的装饰要素,成为一种基本建筑。正是这种原因,工业建筑成为所有建筑形式中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最低的建筑形式[1] [2]。
2文化价值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化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城市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渗透可持续理念是一个城市真正的灵魂所在。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工业生产技术和成就、企业精神和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园区内改造建设依托于旧工厂旧仓库等旧产业建筑,这样的载体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和历史性,蕴含着特定年代独特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还整合了前卫、时尚、另类的现代文化,这些都为开发特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而对于遗存产业建筑的“Loft”式改造理念最初形成是由于艺术家的介入,并使之发展成规模的艺术行为。艺术家的集群话有利于艺术风格和艺术氛围的形成,有利于艺术创作。涉及的行业有建筑设计、绘画、雕塑、平面设计、音乐、文学、多媒体等,这些行业为公众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大量有形和无形的产品,也为城市增加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休闲文化功能。此外,集群化的空间形态导致丰富的创作内容,交融贯通,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从而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有利于形成区域化。
例如苏州河沿岸,这里历史上曾经是上海金融、仓储重镇,汇集了一批如四行仓库、光二仓库以及工业品市场等颇具代表性的欧式仓库建筑群。现在苏州河沿岸有十多处由老工厂、旧仓库改建成的艺术家工作、画廊和创意园区 [3] 。其中,苏州河南岸半岛地带的M50创意园(莫干山路50号)。原先面临拆除命运的这些产业建筑,在艺术家和媒体的呼吁下,避免了大规模的改造,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设计师入住,形成苏州河边独特的人文景观,营造了苏州河沿岸浓郁的文化气息,也成为上海时尚文化的新地标。
3科学技术价值
工业遗产的科技价值体现在建筑材料、结构、施工工艺的时代创新性、先进性和科学性,传统工艺流程、人工技能的稀缺度,以及对于城市某一行业的可考察度。工业建筑往往是先进生产力水平的最新体现,在见证了科学技术对于工业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工业遗产本身蕴含着当时的科学发明,建筑的技术价值表现为结构的科学性和技术美学的体现。例如,德国柏林工业区改造,老变电站改造成的帕剃萨德文化宫。
4经济价值
工业建筑的保护和再生涉及到史料查核、拆留改造、设备添加等比常规项目复杂的营造问题,有时甚至在在改造资金和工期上也并无优势,但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在多数情况下仍有着综合经济价值。
实践证明,很多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改造除了节省造价之外,合理的改造,能提升几倍甚至于有无限的价值。如德国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上海M50创意园,上海八号桥,北京798工厂,中山岐江公园等。他们的改造不但再次赋予了工业遗产新的生命,并且给城市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将工业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更替等结合起来,在保护工业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再利用,是工业遗产保护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通常建筑的物质寿命总是比其功能寿命要长,工业建筑太部分结构坚固,具有大跨度、大空间、高层高等优点,内部空间特有的灵活性赋予了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上的优越性。许多工业类建筑遗存保留状况良好,通过改造再利用后继续产生经济价值,因此,对其进行改造再利用不仅可以节省主体结构及部分基础设施的投资,且缩短了建设周期,大大挺高了经济性:同时,还可以避免因大拆大建导致的资源浪费,减轻环境的污染。此外,保护再利用工业遗产能够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延续社区活力,为居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4]。
5视觉资源价值和审美价值
作为视觉资源和设计语境的价值和效果,通过改造,园区代表的旧工业建筑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完成它们审美价值的重构和转换。旧工业建筑的实用美在今天转换成为人们眼中的简洁的形式美,它们的审美价值得到了小群体的艺术设计家和大群体的社会大众的双重认可和接受。一般具有高大而开敞的空间、流动性、透明性、开放性、艺术性、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观赏价值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工业建筑遗产的美学价值体现在工业文明与近代科学和使用主义相结合的机器美学观,此类建筑注重物质功能,追求高效性,具有清晰的理性目的,符合工业生产的审美要求,高精度的工业仪器,现代的生产流线,包括典型的工业建筑都包含着工业美学的价值[1]。如德国鲁尔工业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的设计中,铁轨公园结合高架步道营建出了公园中的最高层,它像整个公园的脊柱一般,不仅仅是景区内部的散步通道,还建立了各个市区间的联系,增强了城市沟通,并且增调了开放性空间的功能。
6教育价值
工业遗存产业的改造在某种意义上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让我们年青一代记住工业革命的历史,其中最重要的是记我们领略旧工厂机器设备的运作流程,从而懂得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也是变现的一种知识积累。现在很多欧美国家都把工业遗址当作教育基地,把工业遗产保护、宣传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他们就是一个大型的博物馆,大型的教育基地,在这种环境中的教育是集合了图,文,物、交流,参与等一系列环节的,且在空间上的变化多端更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兴趣与热情,激励他们学习的欲望,这对于教育下一代更有好处,有着重要意义。
7节能环保价值
许多旧建筑通过节能改造达到了现行的能耗标准。工业文物建筑的低能耗改造设计,通过实证研究法,对两个位于柏林的工业保护建筑改造项目作细致剖析,从能源种类和利用方式、建筑护结构(屋顶、外墙等)的节能改造、建筑遮阳、设备更新、室内界面采暖、选材原则等方面梳理出低能耗改造设计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实例清楚地表明,节能改造措施与建筑保护可以通过创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改造后的文物建筑具有与新建筑同样甚至赶超的节能优势,以符合建筑法和节能法的规范标准。例如:德国柏林由老变电站改造成的帕剃萨德文化宫。 其中在能源利用方式上,大楼采用电热组合形式和太阳能吸收装置。大楼经全面改造,保留了建筑的历史精华,大大改善了建筑的保温和隔热性能[5]。
8结语
工业遗存产业的价值体现在多方面,变废为宝,以旧换新的思潮深深的影响着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当中,我们应该以此为鉴,不断更新,创造全新的遗存产业区域,有效的利用其独特的价值,让历史来见证辉煌。
参考文献:
[1] 黑川纪章. 共生城市[J]. 建筑学报, 2001, (4): 7-12
[2]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世界遗产相关文件选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6~17.
[3] 邢怀滨,冉鸿燕,张德军.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J].东北大学学报,2007,1,91
[4] 李蕾蕾.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J].世界地理研究,2002,ll(3):57~65.
饲料产品质量与成本控制是核心,养殖产品价格是关键点。饲料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价值增值要通过养殖动物消耗的饲料成本体现:饲料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最优化、养殖动物消耗的饲料成本最优化,既是饲料产品核心价值,也是饲料企业生存之本,还是养殖业者对饲料产品的选择之根本。饲料企业、养殖业者共同承担饲料原料价格风险,更要共享经济利益,这是饲料产业、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研究养殖水产品价格如何适应“供求关系定价机制”,这是饲料产业、养殖业的发展重点。
怎样提高养殖盈利能力的出路?只有两个方法,第一是卖个好价钱(如何适应“供求关系”定价机制?)需要养殖品种多样化。适应品种价格差异:一斤多卖一块钱比节约一块钱容易些?适应地区价格差异:鲜活市场建设、流通机制,全国、全世界大市场、大流通?适应价格时间差异:均衡上市,不要集中上市。要改变养殖配套模式。第二就是控制养殖成本。养殖饲料成本:依赖饲料产业的发展,饲料产品成本、养殖动物饲料成本最优化是核心;降低租金成本:增加单产、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提高成活率、疫病控制能力;资金成本:需要产业化与专业化发展;鱼种质量与成本:良种化,需要综合技术落地,并产生效果。控制养殖成本中控制饲料成本至关重要,控制饲料产品的成本和养殖消耗的饲料成本是饲料企业的生产之道:养殖水产品的饲料成本即使养殖利益的主要保障,也是饲料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
如何才能有效控制养殖的饲料成本?饲料的营养质量、安全质量是基础。但需要代价、饲料应该有一个合理的价格定位,不能单纯低价竞争,合理的饲料投喂技术。好饲料要用处好的效果,养殖动物成活率、病害发生率有重大影响,如何维护好养殖动物生理健康非常重要水产品的市场发展,全国水产批发市场减少和水产品流通渠道,水产品的全国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养殖水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参与国际大市场流通意义重大,改变不了吃活鱼的习惯,就调整养殖模式使每月都有鱼卖。水产品均衡上市非常必要,如何提高养殖成本控制能力是行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适应养殖成本、尤其是租金增加的形势,必须提高养殖单产。饲料市场增加,饲料成本对养殖成本的影响加大,适应“供求关系”定价机制,如何做到“每月都有鱼卖”?养殖配套模式要改变,在一个区域要形成鱼苗、鱼种、商品配套的养殖模式,多种类混养模式得到快速发展,从多种鱼类混养,发展到鱼虾、鱼蟹、鱼鳖混养,适应疫情、疾病控制形势,生物制剂、疫苗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近海、远海的海水网箱养殖将增长,抵御自然风险、技术难度,企业化、产业发展增长等值得研究。
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技术保障,只有掌握技术才能提高养殖成本控制能力。家庭式养殖方式下,养殖技术的来源和执行:国家的技术推广体系,饲料企业的技术服务、渔药、生物产品企业的技术服务,国家产业体系的技术专家。谁能够在田间地头进行养殖技术支持?饲料企业有一直强大的技术服务队伍,也做出来重大贡献,饲料产品的价值增值必须通过养殖产品来体现和收获,是饲料产业链的自然延伸领域。满足日益增长的养殖水产品市场需求的任务和目标没有改变,任务更艰巨,水产养殖业的升级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养殖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提高盈利能力,关键点是适应养殖水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定价机制。增长方式转变为:依赖有限的水域资源,做好饲料、鱼种、疫苗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提高总和技术能力,提高养殖产业的食用价值、营养质量价值、安全质量价值,提高养殖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提高盈利能力。养殖动物健康维护是最后那个大节点,养殖动物靠什么来防御病害?关键是自身免疫防御系统和能力,正常生理健康下,养殖动物才能具有正常的免疫防御能力。是谁破坏了养殖动物正常的生理健康、免疫防疫系统?主要原因有鱼种质量:种质退化、混杂,水质与池塘底质。饲料:有害物质潜伏于饲料中进入动物体内;药物残留:每年用的药物还在池塘中(如硫酸铜)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