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9 02:04: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培智教育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教育资源;配置
1我市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漳州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1扎实推进“双高普九”工作,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初中升学率稳中有升
我市开展“双高普九”整改工作的过程性监督,狠抓初中控辍,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有较大提高,各项指标稳中有升。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学率、初中升学率分别由2002年的98.63%、96.06%和40.6%上升为2006年的99.89%、104.35%和66.91%。分别上升了1.26、8.29和26.31个百分点。
1.2做大做强优质高中,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全市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协调发展
2006年,我市新创建4所省级三级达标校,使我市省级达标高中达39所,新办普通高中校7所,增强优质高中的招生能力。全市新增省级重点职校3所,省级重点专业1个,职业技能鉴定站9所,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2006-2007学年,全市高中完成招生66891人,其中,普高34700人,中职32192人,超出原计划1891人,当年初中升学率为66.91%,比2002年提高了26.31个百分点。
1.3专任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2006年,我市小学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有20363人,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98.3%,比2002年的96.3%提高了2个百分点;普通初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2190人,占初中专任教师总数的96.6%,比2002年的95.4%,提高了1.2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有3980人,占高中专任教师总数的70.8%,比2002年的56.5%提高了14.3个百分点。
1.4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
据统计,全市2006年度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补助资金共8979.4万元.同时继续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生及特教学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专项补助经费190万元已全部分解下达。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行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寄宿生生活补助,每生每年补助300元,现已拨付70多万元。接受免费教科书的贫困家庭中小学生及特教学校学生和享受生活补助的寄宿生共计21402人。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就业子女也全部免交学杂费,贫困外来务工就业子女均接受免费教科书,寄宿生均享受生活补助,其中,芗城区小学共接收外来工和经商人员子女近5000名就学,中学接收360名就学,龙文区小学接收973名,中学接收309名。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全市受惠学生达50万人,为农村百姓减免费用近1亿元。
2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但同时也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很多问题已经不是教育自身的问题,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综合反映:
2.1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不够协调,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仍较低
教育经费是指国家和各级政府及社会力量与个人直接用于教育的费用,是发展教育事业和提高质量的重要物质保证。财政预算内拨款是教育经费的主渠道。近年来全市教育经费投入的绝对量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002-2006年财政对教育支出分别为64256万元、66806万元、72556万元、75223万元和94673万元。但是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却逐年减小,2002年至2006年,漳州市教育支出分别占全市财政支出的27.7%、25.3%、23.3%、21.0%和19.1%。占当年GDP的比重分别为1.54%、1.41%、1.31%、1.20%和1.32%,与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还有较大差距。
2.2生均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各地差距依然存在
2006年全市财政教育投入比上年增加19450万元,增长25.9%。然而由于目前漳州市及各县(市、区)财政收入总量偏小,生均教育经费水平仍较低。2006年,全市小学生的生均教育事业经费1061.17元,中学生的生均教育事业经费1114.39元。各县(市、区)生均教育事业经费参差不齐。各县(市、区)事业性经费支出中,小学生的生均教育事业经费最高为1657.24元,最低为605.52元,相差1051.72元,相差比率为74%;中学生的生均教育事业经费最高为2035.98元,最低为818.20元,差额1217.78元。其中的生均公用经费,小学部最高为356.00元,最低为0元,相差356元;中学部最高为335.65元,最低为0元,相差335.65元.
2.3办学水平不高,基础设施配备有待加强
(1)全市中小学生基础设施配备除小学生生均体育运动场面积位于全省第2之外,其他均处于中下游水平。小学生生均图书18.07册(位居全省第五),生均电子图书0.17片(位居全省第五),人机比28.39:1(位于全省最后);中学生生均体育运动场面积7.25平方米(位居全省第五),中学生均图书16.70册(仅高于宁德位居全省第八),生均电子图书1.16片(位居全省第六),人机比17.42:1(仅高于宁德位居全省第八)。
(2)虽然教育系统固定资产已形成规模,2006年全市小学固定资产总值93033万元,但其中仪器设备为6367万元,仅占6.8%;全市中学固定资产总值178489万元,但其中仪器设备为26311万元,仅占14.7%,说明这些教育资源主要是以场地化形式集中在校舍建筑物上。
2.4中学骨干教师流失日趋严重
近年来,随着民办学校的增多,沿海地区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教师,致使教师外流现象日益突显,同时,由于欠发达地区从事教育工作收入低、福利差,许多新的毕业生不愿回本地工作。据调查,县级教师的待遇比不上市级,市级与沿海较发达地区存在更大的差距,导致农村教师向城区流,城区教师向沿海流。
2.5高中教育需求强劲,教育资源仍然匮乏
近几年城乡居民对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普及12年中小学教育已大势所趋。2002年全市高中一年级招生22462人,初中升学率为40.6%。2006年这一数字提高到34929人,招生数有所增加,但该年初中升学率也仅为66.9%,远不能满足高涨的教育需求。
3对策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强国,教育强市,是民心所盼。改善教育的现状,除了教育自身的改进与完善之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3.1多渠道增加投入,为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提高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发展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基础教育。政府应加大公共教育支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普及教育支出,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社会效益高,受益面广的初等教育,必须为所有的孩子提供基础教育。尽管全市在提高儿童入学率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的孩子的辍学率仍很高,因此,政府应进一步扩大对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资金投入,以使那里的贫困人口及孩子从国家教育体制及政府教育投资中真正受益。避免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造成教育差距,让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为“教育的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
3.2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
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人口出生率得到控制,学生生源越来越少,过去一村一校已不适应。为此,教育部门采取了措施,改变办学模式,撤并一些生源少、地处偏远的小学校,三四个村甚至七八个村设一所小学。初中办学也应打破一个乡镇办一所学校的框框,学校规模扩大后,有利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校规范化管理,节约了办学经费。
3.3稳住优秀教育人才
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政策性调资政策,努力减少与沿海地区教师工资水平差距,参照沿海地区先进的教育管理,结合当地实际,出台激励政策,对有较大贡献的学科带头人、教育工作者等在职务提升、职级晋升、家属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县财每年切出一块奖教基金,重奖一批优秀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对那些长期工作在边远山区的教育工作者,应设立固定津贴、岗位责任奖、医药费专项补助等,并且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适当的照顾,在山区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3.4扩大优质中学教育资源是当务之急
“观念”新疆质监培训系统必须要树立教育培训工作信息化管理“两个观念”。一是人才资本观念。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当今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要求我们重视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时代,教育培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要想把培训工作做好,做扎实,就不能仅仅把思想停留在传统的培训管理模式上,要不断地更新观念,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理念把培训工作做大、做强。二是素质教育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这一工具,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对他们进行包括理论知识、方式方法、技能素养等在内的各方面的教育培训,促进他们的整体性转变。
二、规范教育培训工作信息化管理制度
为使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新疆培训事业发展中充分得到利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应该进一步规新疆质监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信息化管理流程制度。我们要遵循流程最优化的原则,根据新疆质监系统教育培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特点和现状以及信息化管理模式,结合新疆质监培训的实际情况,来规范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一,坚持新疆质监培训中心主任对整体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加强各培训科室的协调与配合,增强推进信息化管理流程制度的合力,使信息化管理模式常态化。第二,完善信息化管理流程,促进其简单清晰明了,让工作人员便于操作、运用。第三,要求每期培训班都要采用目前拥有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培训相关工作,促进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完善教育培训工作信息化管理方法
质监系统要想使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就必须加强对教育培训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各阶层人员都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让新疆质监培训工作人员重视该项工作,加大对信息化的应用。
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能够提高企业培训的效果。完整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主要包括五个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了。
1.1确定企业职工的培训需求
企业职工的培训需求指的是企业中需要进行培训的员工、员工需要进行培训的内容。培训需求的确定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发现企业进行职工培训的真正的原因,而且企业需要明确培训是否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如果不能确定企业职工培训的需要,培训将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1.2确定企业职工的培训目标
企业职工培训目的的确定能够为培训计划的拟定提供依据与方向。确定了企业职工培训的目标之后,才能够进一步确定进行培训的职工及培训的内容、时间、方法等。培训目标主要包括技能方面、知识方面、工作表现方面、工作态度方面、企业目标等几类。
1.3制定企业职工的培训计划
企业职工的培训计划实际上就是具体化了之后的培训目标,将培训目标作为依据具体的确定培训的形式、课程设置与大纲、教材、教师、教学与考核的方法等。
1.4企业职工培训的实施过程
企业职工培训的实施是整个企业营运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主要是针对培训计划前、中、后的各种活动所进行的协调工作。培训实施过程的良好能够确保接受培训的职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培训当中,确保企业职工培训取得预期的效果。
1.5企业职工培训结果实现转变
企业职工培训结果实现转变指的是接受培训的职工将在培训中掌握的知识、技能等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效运用。企业职工培训结果转变的实现需要借助与相关的制度与措施,实现职工培训、绩效考核与报酬、职业生涯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1.6企业职工培训效果的评估
企业职工培训效果的评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对已经完成的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得出相关培训效果的标准与依据等;另一方面通过评估与总结为未来的企业职工培训提供改进与完善的建议与措施。
二、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的实施
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不仅需要建立,更加重要的是建立之后的实施与运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的作用,达到企业培训的最终目标。就好像是搭台唱戏一样,舞台的搭建固然是非常重要的,而舞台的搭建还是为了唱戏而服务,因此唱戏更加重要。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的原则
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企业的长远战略与近期目标之间关系的处理;要依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实施培训;企业的领导阶层要注重并亲自抓好企业职工的培训工作;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将实际的需要作为培训的目标,培训结束之后要实现培训结果的良好转换,做到学以致用;要实现培训方式的多样性,避免单一的培训方式方法;企业要坚持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实现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的长久性;要重视培训结果,及时地对其进行反馈与强化;要通过激励的方式来促进职工培训效果的提高;要依据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原则来进行企业职工培训。
2.2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的保证条件
第一,企业的管理层要重视企业职工的培训工作,管理层的支持是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第二,要建立培训机构,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培训机构,培训要建立在培训机构这个载体的基础之上,否则将无从谈起;第三,要确保负责培训的师资的合格,培训师的能力与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职工的培训效果与培训质量;第四,要确保培训经费的充足,培训经费是企业职工培训开展所必要的条件与重要的保障;第五,要有完备的培训设施,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培训设施是培训顺利开展与进行的最为基本的条件,培训设施的配套与完备能够实现职工的有效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技能与职业素养;第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做好培训工作记录,完整、准确的培训记录有利于发现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下次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2.3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的形式与方法
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实施过程中的形式与方法主要包括:常规性的技术方面的培训,主要的目的是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岗位晋升过程中的培训,职工在岗位晋升的过程中要进行岗前培训并考核,考核通过之后才能够上岗;新职工入职之前进行的培训,新的职工在金融企业之后首先需要进行培训工作之后才能够分配到各个岗位中进行工作;职工外出进行培训,根据企业职工培训的需求,有计划的将职工送到相关的培训班或者同类公司中进行学习与考察。
三、总结
近年来,随着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财政收入增长逐年上台阶,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投入水平多年来一直名列全省首位。苏州市随着国家“绩效工资分配制度”,陆续在各个义务教育中学贯彻实施绩效分配,这一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苏州义务教育的高水平发展。苏州市的经济逐年增长,2009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40.20亿元,中国大陆排名第五,按户籍人口计算GDP已经成为全国人均产出最高的城市。学校体育教育事业也发展相当快,但从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实行后,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并没有提高很多,低于其它学科的教师,并远低于公务员薪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美国学者艾利森认为:在达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政策)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则取决于有效地实施。我国义务教育绩效制度于2009年实行的,起步较晚,发展得不太完善。对中学体育教师来说意义也十分重要,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对体育教师们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对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70名体育教师的柚样调查,对实行这一政策的情况如图1所示,在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师有66%认为实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持比较满意的态度,20%的体育教师认为满意,而仅有14%的体育教师对现行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不满意。可见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处于基本满意状态。
2绩效工资对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师的影响
2.1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对体育教师工资收入的影响
自苏州市各个中学实施教师绩效工资政策以来,教师工资有所增加。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如表1显示:60%的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师认为他们的工资有少量的增加,23%认为有大幅增加,14%认为没有增加,说明这一制度的实行对体育教师工资有所影响,并且可以看出他们的工资也普遍的有所增长,但增幅不大,这也表明绩效工资制度是维护广大体育教师的待遇利益。
2.2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对体育教师工作的影响
绩效工资制度能形成积极上进、争创佳绩、岗位建功的氛围,使得教师们形成一个竞争的团体,不断的创新,不断的钻研,促使学校的内环境处于一个不断更新的状态,以利于老师们的状态也发挥到最佳。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对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师的影响方面见表2,大多数中学体育教师认为一般。其中有57.1%的中学体育教师认为推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般;有65.7%的中学体育教师认为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一般;有62.9%的中学体育教师认为学校形成积极上进、争创佳绩、岗位建功的氛围一般。由此看来,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对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师能产生的激励性不大。
3影响绩效工资在苏州市中学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考核指标对考核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取得什么样的考核结果的落脚点,指标的全面性和量化程度反映考核结果的真实程度,同时绩效考核指标设置要具有可操作性。根据调查,有80%的体育教师认为现在实行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只有20%的体育教师认为现在实行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实行情况还可以。从表3调查显示,有60%的体育教师认为绩效工资分配制度需要改进,并根据图2显示,目前存在着这些问题:
3.1工作量的不合理
大强度的工作量是影响苏州体育教师实行绩效工资的主要原因。体育教师超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工作时间长。很多体育教师从早操到下午课外活动结束,每天的工作时间均超过9个小时,明显超过其他教师,但带早操和指导课外活动时间都不计算为工作量;课余运动队训练工作量打对折或不计算工作量。②上课时数多。各级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班级大量增加,而体育教师的编制不相应增加,使得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③教学强度大。由于班级众多,人数基数大,体育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教学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④工作头绪多。体育教师除了担任着体育课课、“两操”管理、课余训练以外,还负责组织学校群众体育活动,有的还担任学生管理工作,繁重的工作量使体育教师疲惫不堪。工作量大而绩效工资待遇低是其中最大的问题,也是广大中学体育教师认为最不合理的一个方面,而合理安排工作量及充分落实绩效工资待遇是解决这一问题之关键。
3.2工资结构不合理
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师的工资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固定工资,由财政拨款;二是绩效工资,由学校自筹。2006年的统计显示,比2002年初中教师增长了63.2%。但这一工资制度却逐渐走入了死胡同。义务教育中学绩效工资总量的70%作为基础性部分,一般按月发放,而绩效工资是收入中“活的部分”,它作为发挥激励导向作用的重要手段,占30%,由学校按照规范的程序和办法自主分配,一般按学期或学年发放。但教师的工资水平仍然低于国家公务员、医生和律师等,而体育教师的待遇与其他课程教师比较相对较低,他们之间待遇的悬殊较大。
3.3工作类别处于弱势
从工作类别论,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仍属低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由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职业声望等几方面组成。近几年,虽然教师整体地位有所提高,但体育教学仍没得到学校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师的经济地位处于弱势,缺少校外创收的机会,总体经济收入水平不高。体育教师在社会政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较低,学校内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基本与体育教师无缘。在“官本位”等传统思想影响下,体育教师职业声望较低。学校领导对体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轻视体育教师的工作,与体育教师交流沟通少。学校对教师的任用、评价、培养、晋升使得而教师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而体育教师常处于弱势。
3.4工作能力提高慢
在图2中,虽然只有29%的认为工作能力提高慢,但是也表明是存在问题的。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素养表现为: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广博的相关学科的理论实践知识。②先进的教育理念。③较强的创新和科研能力。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和教师能力提高要求给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造成了明显的压力,尤其体育教师。在科研方面,体育教师较其他课程教师在科研能力上明显欠佳,其原因,工作量大而缺少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及撰写论文。绩效工资属于一种鼓励机制,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才能全面完成与达到绩效工资的目标及其要求。
3.5学校阳光式的绩效工资机制不完善
“阳光式”的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有三项原则。首先就是公开原则。其次是公平原则。最后是透明的原则。经对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的调查,很多学校对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做得并不好,70%的体育教师认为,学校并没有贯彻三公原则。绩效工资制度的建设模式仍不明确,考核等配套制度还不规范,考核过程中监督机制不健全。绩效考核是实施绩效工资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考核体系。落实绩效工资制度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绩效工资考核体系。一个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在具体设计的时候要根据每个地区和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绩效工资的考核指标,而在具体考核过程中缺乏民主监督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使得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的目的难以达到。
4结论
1.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师大部分认为实行绩效工资分配制后收入稍有增加,并持比较满意的态度,并对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形成积极上进、争创佳绩、岗位建功的氛围等方面都有正面影响。2.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对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师的发展是机遇也很挑战。绩效工资制度实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体育教师的工作地位偏低、工作量计算方法不合理和没有充分落实绩效工资待遇、绩效工资制度贯彻三公原则乏力,是影响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主因。
5建议
电力职工作为电力企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与意义。因此,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企业通过对职工进行系统性的培训,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更加全面掌握工作内容,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迅速进入工作中,从而进一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其次,在实际的招聘过程中,企业培训师资力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素,健全的培训管理机制能够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注意力,使其能够积极进入到企业中,这样也为企业日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要对原有的培训体制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紧跟时展的步伐,结合市场具体需求,对培训内容及发展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尽可能为职工们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这样不仅能够逐渐提升职工业务能力与工作效率,还能够促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绝对的优势。
2电力职工教育培训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1就我国当前电力企业培训工作现状来看
很多电力企业的培训内容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只是单方面注重了公司业务方面的培训,并没有将企业未来长远发展的目标及规划具体体现出来,这就导致职工并不能全面掌握到企业文化及发展策略。因此,电力企业在对职工进行培训时,应该根据职工文化程度不同来制定出相应的培训内容,加强对员工自我建设的培养,使其能够树立一个自我发展的目标,从而成为电力企业壮大发展的强劲动力。
2.2虽然大多数企业根据时代需要
对员工实施了一定的培训课程,但是还是对培训内容缺乏一定的重视,仅仅当成一项公司给出的任务,态度敷衍,对员工不够负责,在培训过程中,课堂氛围冷清,员工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使员工自己对于培训内容都无法做到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公司资源,给公司效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当公司员工对于培训内容无法表现出兴趣时,公司所投入的精力和实践便全部白费,这对公司来说是巨大的损失。为了壮大公司实力,培训人员应该重视培训内容,充分利用资源,引导员工产生培训意识,快速进入状态,将公司培训体系完善,使公司更快步入正轨。
2.3培训内容的单一无法让员工集中精力认识公司
培训员对于培训内容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态度,很多公司的培训说辞单一无趣,讲解过程中过于专业化,容易让员工在培训过程中疲乏,从而无法达到吸收培训知识的目的。电力企业是发展中的公司,需要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推动其继续发展,培训考核内容过于死板使员工思维受限,无法到市场需求标准,在业务过程中易被社会淘汰,因此,培训人员必须在培训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求新求变,给公司学员带来新鲜感,为培训内容的顺利发展创造条件,以达到公司业务大幅度提升的目的。
3对电力职工培训存在问题的解决
3.1电力企业想要真正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目标
就必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经营状况,制定出一个明确的经营目标,尤其是在对电力职工进行培训教育时,一定要将培训内容划分清楚,对于不同职责、部门的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这样一来,当培训教育质量被提高了,职工的业务知识面也会不断拓宽,职工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到更全面的知识,并从很大程度上,有效的提高了投入资源的利用率,真正实现了培训教育的目的。
3.2公司在培训时对于人才的培养应该做到尽心尽力
在公司发展期间,所有资源和内容应该及时更新,让公司效益增长的同时公司整体文化水平也同时发展,员工随着工作时间的累积,对于企业业务也逐渐熟悉,公司应该在每个阶段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不断将员工的业务知识进行新血液的输入,跟上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才能适应社会快速的变化,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效益。
3.3企业对培训人员的选拔也应该重视,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培训人员作为公司新生力量的指导人物,应该具备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标准,他们决定着人才资源的质量,掌握着公司的核心发展命脉,对培训人员的挑选制度应该更加规范。同时,对于培训人员参与培训教学期间,企业应该进行一定的奖惩制度,对于每次培训的考核结果进行排名,给最好的培训讲师予以适当薪资奖励,这样的规章制度能有效的刺激学院的积极性,更好的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
4结束语
1.多专业渗透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文秘这个老牌专业为基础,结合学院现有的专业资源和条件,制定了文秘(法律事务方向)专业培养方案、文秘(行政管理方向)专业培养方案和文秘(会计方向)专业培养方案,紧密围绕北海乃至广西地方经济和历史文化名城产业发展及秘书行业岗位群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采用多专业渗透的方式进行高职类文秘专业课程模块的设置,以能力为主体,以知识和素质为两翼,构建“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多专业渗透的复合型文秘人才。本专业主要面向各种所有制体制的中小型企业和部门、法律服务部门等培养掌握文秘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法律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的毕业生。
2.多专业渗透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是与英语教育专业渗透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方案主要是通过与教育类专业的渗透,使学生掌握相关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和提高就业竞争力。二是与报关(报检)专业渗透的复合型高技能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方案主要是通过报关专业的渗透,使学生掌握报关、报检等技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和提高就业竞争力。多专业渗透港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港口专业为基础,编制了物流管理(港口物流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主要面向港口、外贸公司、交通运输企业等,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运输(配送)、搬运、装卸、包装、储存、保管、客户服务、订单处理流程计划、运作计划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能利用精益思想和方法指导物流管理活动,培养使企业从单个企业物流运作向跨企业的供应链服务转化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些方案已经在学院试点实施,通过前期的实践,学生反响好,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充实感,对多专业渗透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强烈的认同感。
二、问题
1.实践上的误操作:完全移植本科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起步较晚,是在职业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尤其是一段时间无序盲目的发展之后,学界才提出的一种旨在优化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张。这种主张在提出之初实质上是效仿复制本科及以上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移植本科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讨论较多的也是走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路子,而学科的概念在职业阶段提的并不多,在职业教育阶段我们研究较多的是关于专业的问题。学科交叉的路子在职业院校并不适合,也不一定具有走下去的实力和条件。职业教育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否则就容易与其他类别的教育混同。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的专门人才。与培养高层次的研究型或应用型的通才型或者具备不同学科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目前职业教育阶段移植本科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一种错误。
2.管理上的不灵活:课程设置权限未能放开即便是探讨多专业渗透的职业教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在实践中仍无法更新关于课程设置上的传统理念,在管理上仍然十分僵化。最典型的问题就是关于技能训练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未能被正视,在整个课程体系上固守传统的结构,课堂的教学仍是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学的重头戏,而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权重仍旧偏低。而职业教育的技能性特征要求加大实践教学或技能训练的权重,对于传统的理论知识则需要科学合理地控制在够用和实用的范围内。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感知和体验,这也正是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别教育的典型差异。忽视这些差异实际就是放弃职业教育。现实的情况却是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重在绝大多数的职业院校中不到50%。将这种实践教学的权重搁置在整个职业教育阶段看,情况更让人揪心。那么多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开设的与职业教育关联并不太大的课程,占用了学生那么多的时间。公共课和其他的素质类课程不能说不重要,但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我们可以改变对这些课程尤其是非技能性课程的看法,可以大胆地对这些国家强制要求开设的课程进行科学的整合,无须墨守成规,如此方能还职业教育以本色。课程设置僵化势必直接或间接影响校企合作,尤其是校企之间的订单式合作。订单式合作办学强调合作培养满足单位利益的诉求,合作培养单位也肯定有相当比例的教学内容需要纳入整个人才培养阶段。同时,订单式人才培养也必然涉及多数课程要移步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教学,教学必然要与岗位实践无缝对接。但这样一来,矛盾出现了,能否赋予合作培养单位这么多的开课权限?抑或充分满足合作培养单位的岗位技能培养需求?目前似乎没有哪个职业院校能大胆突破现有的体制或观念上的限制,文化课程的地位好像还没有院校敢撼动,但职业教育毕竟有职业教育的特点,中心并不在文化教育。倘能很好地解决前述问题,职业教育的灵活性将得到极大的发挥,校企之间的合作自会深入。
三、展望就现有文献分析
要围绕银行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各项工作重点,将培训作为推进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持久地发挥培训对改善绩效与提升企业竞争力作用;要树立人才投资理念,树立科学培训理念,加大对培训的投入,提高培训的投入产出意识,各级上下联动、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培训一盘棋的格局;要将培训与员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有效调动员工的培训热情,坚持企业培训与员工自主学习相结合,营造人人需要学习、人人有机会学习、人人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进行文化理念的整合,不断强化新老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文化认同感,使员工尽快融入银行。
二、提高培训覆盖率
培训是员工最好的福利,也是员工成长、银行发展的基础。为了确保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要不断地研究培训发展规律,更新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开展了多角度、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培训覆盖率,不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在培训中,要采用集中授课、角色互换、案例分析、讨论互动、警示教育、拓展训练等多种丰富而有成效的培训方式,激发了员工的学习兴趣。要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培训,使各层级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得到不断提高,团队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提升,从而打造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一线员工培训
要建立和完善个性化培训制度,科学规范员工培训工作。遵循个人能力提升与银行经营管理发展吻合、短期技能提高和长期素质发展结合、强制培训与自主培训统一的原则,力求使培训教育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从培训需求角度出发,努力做到量身打造,量体裁衣,共性培训与个性需求互补。要加大对一线员工的培训力度,在行为改进和岗位能力提高两个方面进行培训。对行为改进的培训方法主要采取普遍轮训、重点强化和网点早训等方式;对岗位能力提高的培训方法主要采取集中面授、模拟训练等方式,配合采用岗位练兵、个人自学等方法。培训主要是提高服务礼仪和服务技能水准。对新入行员工的培训需求主要体现在尽快熟悉了解银行,掌握与岗位胜任能力要求相匹配的基本业务知识、基本技能及相关规章制度方面。
员工培训是提升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为企业提供战略人才、培养优秀员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知识时代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人才之间的竞争,也就是说谁掌握了优秀人才谁就能在市场中占据主动。从全局来看,几乎每个企业都会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但是就活动所取得的实效进行分析,通过参与教育培训后员工的综合素质并没有显示出较大的提升,这与基层企业教育培训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基层企业要提升教育培训活动的质量,发挥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
2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员工教育培训机制,但是就教育培训所取得的效果来看: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质量与预期的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
2.1教育培训的目标不明确
虽然基层企业每年也会组织员工教育培训活动,并且人事部门也会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培训过程中往往会将培训重点放在如何组织相关人员培训,以及培训的课时完成情况,而忽视对培训内容的具体效果分析。就当前基层企业员工培训的内容看,其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没有建立与基层企业生产要求相结合的培训制度,其更多的是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没有建立与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相关领域的教育培训,结果导致员工对教育培训的认知停留在提升职业技能的层面。
2.2教育缺乏系统性
目前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系统性,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更多侧重于短期技能培训,对员工进行突击培训,忽视与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结合,也就是企业需要什么方面的人才,企业就开展什么方面的临时培训活动;二是基层企业员工培训缺乏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很多企业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实效,因此他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时不认真执行,更多的时候将其赋予表面化、走过场。
2.3基层企业员工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
基于基层企业的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员工培训激励制度还存在很多缺陷,比如目前基层企业只是将员工教育培训活动作为企业管理的单独机制,而没有与企业员工的职位晋升、薪酬待遇等挂钩,导致员工参与员工培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很多企业在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时采取的是聘请相关专家、讲师等对员工进行授课式培训,员工在下边被动地听,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培训模式必然会影响培训的质量。
3提升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质量的具体对策
3.1建立明确的员工培训目标
基层企业在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时一定要将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与短期发展需求相结合,制定明确的教育培训目标,具体而言就是:一是要建立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培训。制度与企业文化是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也是开展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开展制度与企业文化才能保证员工的素质符合企业的发展;二是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的培训。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是提升培训质量的条件,只有提升员工的技能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基础;三是政治理论与思想认识的培训。思想政治教育是宣传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3.2完善基层企业员工培训教育体系
首先要建立系统的基层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流程。基层企业在开展教育培训时一定要站在战略高度对教育培训的流程进行规划,保证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活动纳入到企业的统一规划中;其次建立差异化的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制度。基层企业在进行员工教育培训时,在选择培训内容时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人员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同时人力资源部门在制定教育培训规划时一定要多与其它部门沟通,及时了解其它部门对人才方面的要求;最后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评估机制。将员工教育培训的结果进行及时地总结与评估,实现教育培训价值的最大化。
3.3丰富基层员工教育培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