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2 19:58: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产学研合作调研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和局限。传统教育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技术和教学管理以及校园科技化、信息化、人文化氛围建设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不利于师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发挥,更不符合时代进步、科技创新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2.高校科研能力增强的需求。与此同时,高校科研实力的增强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科研、产业化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和完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成为每个高校的重要任务。
二、高校产学研教育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目的难以达成一致。高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具备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国家和社会进行科学研究,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而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是适应社会经济和市场的需要,以增长效益为根本目的来营销产品或服务。前者的核心是教育,后者的核心是利益。
2.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机制不够健全。第一,政府未能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教育中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缺乏相关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教育法律规定。第二,政府对高校进行产学研模式人才培养教育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第三,地方政府对本区域内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缺乏统一的、灵活多变的协调。
3.高校产学研教育基础薄弱。第一,产学研合作模式培养体质缺乏至上而下的统一布署,只有极少的高校设立专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人才培养管理机构;第二,受传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在教材、教法、教辅等方面存在极大不足。第三,高校对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的考核机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奖惩管理机制,导致教师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第四,高校设立专门用于产学研合作模式人才培养的专项基金极少,几乎没有。
4.产学研合作模式教育的社会效应没有得到认同。第一,一些社会人士不认同。有人认为,高等院校应以学习专业知识为根本内容,对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持否定态度;第二,就业单位不认同。某些企业在招聘时,以学生的学术评分作为审核是否参加面试的标准。
三、优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教育的措施、方法和途径
1.考核模式多样化。设立多样的考核模式,如实施综合考核标准,即将工作量考核、技术转移考核、专利考核、产学研合作考核等按一定比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同时实施多种组合激励方式,如专利共有激励、股权激励、工作量考核激励、受益分配激励、技术经纪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都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师从事产学研合作工作的主动性和信心。
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让学生在企业中提供实践和操作中提升其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发现问题撰写调研报告或科研论文,从而提升其创新素养。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既帮助社会企业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又解决了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还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实训岗位,提升了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
3.校企双方转变思想,更新合作观念。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与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相一致,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的,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企业也应当认识到高校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向高等院校开放,与高校建立长久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积极汲取高校先进的理论经验、科研成果及先进知识文化,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做一条产学研合作的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
4.健全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为产学研合作模式教育提供坚实的平台。第一,设立专门的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教育管理部门;第二,抓好产学研合作模式教育的制度建设,在技术转移、股权激励、专项资金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政策文件和实施细则,让产学研模式教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模式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制定符合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符合产学研合作模式教育的学科专业体系、课程教学体系、实践实训体系、评价跟踪体系和优势对比体系。
5.发挥政府主导功能,优化产学研合作外部环境建设。第一,建立健全地方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教育法规,明确规定合作的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纳入地方教育法规之中;第二,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经费保障体系,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发展资金,对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进企业、高校和个人给予奖励;第三,实施明确的赏罚分明制度,对于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企业实施积极的财税政策;第四,积极协调区域其他单位和部门。
6.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平台。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平台,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如设立创业苗圃,用来培育大学生好项目、好创意。
参考文献:
[1]刘光杰.产学研合作有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比较[J].商业视角,2012(697):80-81.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创新;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 2015 13-0054-02
[作者简介]刘溢海 1964― ,男,河南洛阳人,博士,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
一、提出背景及现实意义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大学履行服务社会职能的基本方式,也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河南科技大学具有优良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传统,学校63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与洛阳一拖等国内重工业发展相伴生的历史。多年来学校不断拓宽产学研合作领域、提升产学研合作层次,已探索出比较成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都广泛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探索,专业涵盖非常广,但以工、农科专业为主。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看,大多属于以高校为主、厂校结合的类型。在具体做法上多种多样,主要有高校办企业实施产学研结合、建立以高校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体、在企业内建立校外实习和生产实践基地等。从实践效果看,产学研合作教育能较好地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积极采取措施吸收产业部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对高校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延伸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伴随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地方高校应该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主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探索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贡献力量。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经济与管理方面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但是,在传统培养模式下,经管类专业存在培养目标趋同化、培养内容理论化、实践环节形式化等问题。使得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经管类人才的学校供给与社会需求脱节。如何改革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高校作为育人、积聚、创新和服务高地的作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
近年来,河南科技大学经管类专业,借鉴工科专业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取得的经验,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学生素质为重点,在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合作主体间互动机制构建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如何进一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形成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规律性、可操作性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对于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改革培养模式、提升教育质量、服务社会发展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二、机制创新与体系构建
一 机制创新
1.建立校企之间的嵌入机制
通过产学研合作,一方面学校研究成果嵌入企业发展过程,完善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为企业需求嵌入学生培养过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2.建立校企之间的渗透机制
通过产学研合作,一方面通过成果转化、人才输送,实现学校教育、科研对企业发展的渗透;另一方面通过客座教授的引入、实践教学的外化,实现企业发展、社会需求对学生培养的渗透。
3.建立校企之间的共生机制
通过产学研合作,一方面通过重塑经管类专业培养目标、完善经管类专业培养环节、提高经管类专业培养质量,使得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保障企业人才供给、改善企业经营理念、塑造企业发展文化,使得企业发展获得持续竞争力。
二 体系构建
1.搭建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
河南科技大学经管类专业目前有一个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两个洛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洛阳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洛阳市牡丹产业化研究中心,两个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和郑洛三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这些基地为经管类专业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积累企业实践经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近几年陆续与洛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洛阳市多家制造业、餐饮业、旅游业、商贸业、物流业、金融类企业或从事金融业务的非金融企业建立了学生校外实习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
2.完善经管类专业培养方案
河南科技大学经管类专业在相关企业指导下,培养方案突出体现了“强化基础,淡化专业,宽口径,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柔性人才”的教育模式,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注重针对性和适用性。通过几年来的实践,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3.构建合理而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深入研究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 等实践教学环节,改革部分实践环节的实践内容和时间安排,围绕产学研合作教育目标,将实践环节贯穿于不同时段的学生培养过程,从而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贴近生产实际。
4.推进校企合作项目研究
依托搭建的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互动平台,在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实训项目等的开发、实施和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作用,提高我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性更强、综合素质更高的经管类人才。与此同时,我校教师团队的优势是科研,利用教师队伍科研优势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科研项目,事半功倍;开发培训项目,以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或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等服务项目。
5.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
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和条件,综合研究并修订经管类专业实习实验教学大纲,改革实验项目。在此基础上拓展新的实验项目,也可利用我校实验设备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或利用企业现有设备开发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项目,补充完善本专业的实验软硬件条件,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6.规范毕业论文 设计 管理体系
部分经管类毕业论文 设计 指导尝试双导师制形式,即邀请企业部分高工与我校教师一起共同指导学生,通过企业调研完成毕业论文 设计 选题工作,在学校完成资料查阅、文献综述和外文资料翻译,再到企业进行现场实验并接受指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 设计 任务。研究规范管理体系,给出合理的明确的评价标准,做到真正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改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 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
长期以来,我校与河南、洛阳众多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加强产学研合作,这不仅有利于校企之间建立更加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也有利于学校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为我校本科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本科经管类专业根据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结合我校多年从事经管类教学的实际,在调研、咨询、交流讨论之后,确定复合型柔性人才的培养方向。
二 探讨产学研合作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耦合机理
同技能型人才、知识型人才以及研发型人才相比,柔性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柔性人才培养也更注重所培养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培养。所以,“重实践、厚基础、增灵活、强能力”的教育模式是我们所重视的,这种模式更注重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外化产学研合作成果,探讨产学研合作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耦合机理、内在规律。
三 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与互动机制
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改革培养环节、建设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客座教授、实现科研成果转换等途径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学校、企业间的嵌入机制、渗透机制和共生机制。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徐元俊,张海筹.高职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概念及内涵探析[J].甘肃科技,2007 8 .
[4] 朱相宇,何海燕,宋希博.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 2 .
[5] 朱云章.河南科技大学经管类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 2 .
[6] 王书华,杨有振,卫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质量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 12 .
今年2月下旬开始,由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专职副局长金勇章牵头,组成了由省国土资源厅测绘行业管理处、省第二测绘院、省测绘科研所8人参加的地理信息产业调研组(以下简称“调研组”)。
调研组历时半年,辗转北京、浙江、江苏、河北和湖南省多个市县等地,行程万余公里,通过专题汇报、实地调研、网络查询、专家座谈等多种方式,最终形成5600字的《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背后,凝结了测绘地理信息专家、测绘管理层、企业家等数十专业人士的智慧。
企业:潜力巨大的下游产业链
3月19日,调研组来到第一站――位于长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中电软件园。
长沙中电软件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5月,是从事科技型产业园区综合开发、管理和运营的专业服务商。目前,园区已搭建起产业集聚、央企对接和协同创新3大产业服务平台,引进了以北斗导航与军民融合、移动互联与电子商务、智能机器与工业软件、智慧产业与现代服务为产业方向的企业300余家,形成了产业集群式互动发展的格局。
调研组的目的是了解“北斗导航现状、LBS(基于位置服务)为主的地理信息企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现状”,一共参观了湖南芯丰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长城信息和北云科技等3家重点企业。
这些公司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核心成员都来自国防科技大学,开发和应用方向都是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软件和设备终端等应用。
金勇章一边调研一边感叹:“.中电软件园有很好的基础,无论是从园区的领导班子,再到力量的配备,都非常出乎我的意料,我们完全可以做点对点的合作。”
因此,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他希望“(湖南)省第二测绘院除了承担传统的工程测量外,还要大力推进遥感中低空。省测绘科研所要考虑整个北斗导航定位这块如何做大做强。长沙市国土资源局则要加快推进‘智慧长沙’的建设。”
因为“把北斗导航兼容问题解决了,才能形成产业链”。
调研组成员之一、湖南省第三测绘院副院长汤仲安在考察后认为:“考虑到湖南省的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湖南CORS)还不兼容北斗,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升级,因此,加快推进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应该成为当前工作的一个重点,为我省北斗高精度应用奠定基础。同时,因为我省导航电子地图现势性严重不足,更新严重滞后,给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移动位置服务带来不便。因此,推进面向北斗导航应用的地图数据中心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
调研组成员之一、湖南省第二测绘院副院长雷宇斌从事传统测绘多年,此次调研,对他来讲,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没想到北斗产业已经发展得这么好了,超乎想象。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所使用的数据大多数是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一些大公司购得,没有和我们国土资源厅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连接起来。实际上,他们这样做,付出的代价要大很多。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在地理信息下游产业链方面做得不够,另一方面说明,潜力很大,我们已经有合作意向了。”
为进一步增进对北斗导航产业的了解,3月26日,调研组来到岳阳。去年10月19日,岳阳获得“北斗城市应用示范”称号,成为继广州、上海之后的第3个城市。
调研组主要考察了岳阳六九零六科技有限公司,在查看了北斗相关软硬件产品后,更加坚定了大力发展北斗导航事业的信心。
事业:加快建设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园
3月19日下午,调研组马不停蹄的赶往长沙县暮云经济开发区。此次调研的重点是探讨建设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可行性。
目前,全国已经有黑龙江、湖北、浙江、山东等13个省份建立了省级地理信息产业园。
实际上,暮云经济开发区曾经与湖南科技职院搞了产学研调研,但最后以失败告终。若要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园,首当其冲的就是土地问题。暮云经济开发区负责人提出了“暮云经济开发区每年只有1000亩的储备用地,甚至去年只有300亩,可见是捉襟见肘”的困境。
但是,此地聚集了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探院、湖南省核工业303队等一大批从事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事业单位,产学研力量雄厚。
金勇章在考察之后,认为“暮云经济开发区初具地理信息产业格局。更加坚定了在这里上打造高端战略性产业基地的信心,共同实现暮云经济开发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因此,他希望“尽快圈定(地理信息产业)园区范围,理清交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尽快提出产业发展的方向,向长沙市政府和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提交相关报告。”
随后,调研组又远赴浙江、江苏、河北等省份专门考察了其地理信息产业现状及产业园建设经验。
在最后形成的《报告》中,对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园有延伸意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园区的基础条件,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吸引和支持国内外知名地理信息企业在产业园区和基地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地理信息产业园由所在市州或扩权县市政府向省政府提出申请,由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考察论证,按照有关条件提出审核意见报省政府审批。”并提出“重点以长沙暮云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建立以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和增值服务为特色的省级地理信息产业园。对于申请入园的测绘地理信息企业,适当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市场准入的审批程序,优先安排用地。”
院校:打造产学研聚集的发展平台
4月11日,调研组来到长沙理工大学,希望打造产学研聚集的发展平台。尤其是利用其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的研发优势,为湖南省地理信息事业输送相关人才,因为目前这方面“人才奇缺”,以此促进地理信息的深层次应用。
4月17日,调研组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就学校的北斗应用技术研究情况、基于并行计算的大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HiGIS)研发和市场化情况调研、学习。
5月5日,调研组带队再次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调研、讨论地理信息产业军民合作项目具体事宜
……
在国防科技大学,金勇章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他们强调了自主可控、自主创新”。
构建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硕士产学研合作教育,需要高校与企业做出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在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提升会计硕士职业能力这个目标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解决培养环节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实践基地培养条件、管理机制和合作培养内容等方面。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瑞华)实习实践基地为例,总结“农大—瑞华”产学研合作教育经验。该合作模式把会计硕士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农大培养为主,侧重理论学习,完成校内导师和第二导师共同选定的课程的学习。第二阶段以瑞华培养为主,会计硕士深入到瑞华参加实习、实践和撰写论文,培养实践和科研开发能力。第三阶段会计硕士将知识与实践凝练成学位论文。
(一)理论学习阶段
研一理论教学阶段,学院以全国会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为指南,在此基础上与实习基地共同探讨和商定培养方案。学院与瑞华的第二导师共同创建了会计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每一年度委员会都会通过座谈、专访等形式共同论证、修订培养方案,第二导师全程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计硕士的校内导师和第二导师根据会计硕士的培养方向在培养方案指定的课程中选课。校内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采用MPACC案例库中的案例和实习基地提供的案例进行情景教学,突出企业实际问题的讲解,与理论相得益彰,充分体现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实践阶段
选择审计方向的会计硕士,一般被推荐到瑞华实习。瑞华在实践教学的组织落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与瑞华共同制定了工作细则,制定了联合培养方式、培养费用、生活安排、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明确了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了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长效机制,2014年12月,学院申请瑞华为校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出台了《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起一个直接面向市场需求的校所合作战略联盟。2011年至今,会计学院以2011级、2012级、2013级会计硕士为运行实体、在多年产学研合作培养会计硕士的基础上,与瑞华就共建面向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达成共识,开展长期合作研究。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是一家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具有A+H股审计资格,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突出影响力的专业服务机构。瑞华对会计硕士实习生存在着强烈的内在需求,每年10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4月份,事务所会集中处理大量的审计业务,业务在短时间内骤增,而在其它时间业务量归于常态,所以会计师事务所非常需要实习生来所工作,达到三赢的目的,学校、事务所、学生三赢局面。瑞华实习生的年接纳量可达40余人,每年10月份会安排实习生统一进来连续培训17天,前10天讲解审计准则和职工制度要求,讲解事务所具体业务,后面7天讲解今年会计准则的变化。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实习生们对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事务所的工作内容也有所了解。在11月份陆陆续续地加入到对企业的审计工作,大的公司项目一般会比较多,一般会进驻几十人,实习生在其中做一些配合性的辅的工作,比如用事务所自己编制的审计软件,按企业的循环做一些简单的底稿,或者按照项目经理的要求去做企业循环中的某一部分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实习生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有所了解,通过审计,实习生还能分析出企业做的账正确与否,哪些部分存在问题,软件测试有异常的,实习生会反馈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进一步处理,进行一些补充的程序,或者是对企业发表意见。实习结束后学员撰写详实、深入的实践总结报告。实习生工作结束后毕业时,优秀学员会优先考虑留所工作,如果家不在当地的,还可以推荐到瑞华其他地区的分所工作,黑龙江分所出具鉴定和证明。
(三)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研二下学期,则是一个将实践与理论重新整合的过程,会计硕士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与校内的导师进行交流探讨,将知识与实践凝练成学位论文,论文形式可以是调研报告也可以是案例分析。瑞华可以为会计硕士在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方面提供很多素材。在实习过程中,瑞华对几百家上市公司进行审计,上市公司的舞毕、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上市公司内控的不健全问题都可以进行研究,调查问卷的基础素材可以从事务所获得也可以从审计客户中获得。因此,会计硕士在实习过程中得到的不仅是职业能力的提升,还有研究水平的提升。
二、应用效果
1“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现状
高等学校应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教育理念广为为接受,产学研结合是高校实现三大功能的主要途径之一。近20年来,国内外许多高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在实践中,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产学研结合的典型模式:
1.1工程研究中心模式:根据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组织下,选择有优势技术的学校或学科专业,设立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工程研究中心”,或以一个大学群为依托,成立“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这是发达国家颇为成功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
1.2大学科技园区模式: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区-一“硅谷”。由于“硅谷”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影响。“硅谷”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与大学之间的互动发展。
1.3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三明治”模式和“交替型”模式。“三明治”模式是把学习分为3个阶段(“3—1—1”)[1],这是一种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双向参与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2“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大学校园周边地带既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大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延伸。
2.1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趋势
实行产学研合作,可从源头上改变科技、教育、经济领域互不相关的体制割据状态,可集聚和提升各自的核心竞争力[2]。大学为社会服务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已成为世界教育和科技发展的共同趋势,产学研合作是完成大学使命的重要途径。
2.2“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
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开拓教育市场,用国际先进技术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的进程,为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国内外企业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强、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已成为高校寻求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3]。
2.3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是促进“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深入开展的关键
建立利于长期合作,能够取得实效的产学研合作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的关键和难点。寻求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各方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是当前产学研合作领域研究的重点。
3“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及其国际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产学研合作主体的价值取向不同,难以形成共同利益的基础。由于合作各方价值取向的不一致,目前产学研合作难以建立长期有效合作,使得产学研合作健康发展缺乏动力,双方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这已成为产学研合作发展的主要瓶颈。
3.2高校所处的地域环境和自身办学条件对产学研合作的制约。如何突破地域环境和自身办学条件的束缚,拓宽视野和思路,因地制宜开展产学研合作,这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与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3.3高校缺乏有效的与社会交流的渠道,产学研合作伙伴资源尤其是国际知名企业不足。许多高校尤其是办学历史较短的高校目前仍然处在相对封闭的办学环境中;企业更不用说是国外企业同样对高校缺少了解。这种状况使产学研合作缺乏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因此研究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目前微电子专业的建设特色要求,也是主动适应高等工程科技教育发展必然。
4“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探索
微电子制造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理论基础”和“工程训练”互相融合、“平台+模块”的课程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改革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宽松的跨学科选课机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设置创新学分,强化复合型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按照实施计划,我们开展了如下工作:
4.1完成了专业创新教育教学思想调查研究
研究现代高等教育理论、思想和观念。探索现代高等教育地位和作用、时空观与人才观,教育教学的主要素、知识、能力、素质。已经调查研究了浙江工业大学等20余所大学专业教育发展与教学改革成果,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情况,撰写了调研报告,制定了项目研究计划,为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2构建了大类基础课程平台与模块化微电子制造专业的学科基础平台
如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修改了教学进程计划表,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循序渐进的“五层次四结合”实验教学平台方面,正在修改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结合新购买的生产线和其他设备,构建相应的实验教学平台,修改完善实验、实践教材。
4.3产、学、研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已引进荷兰飞利浦半导体公司总部主任工程师和项目主管、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兼职博导担任本学科的带头人;新增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广西高校“八桂学者”1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1人;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1人、日本JSPS基金获得者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2人。
4.4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或行业协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广西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广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新实验基地、实验教学中心做平合,在加强与企业、研究所紧密结合的平合建设方面新增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基地10个,使校外实习基地达到36个。
5结论
微电子制造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在教学模式上自然也存在着一个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过程。我国微电子、光电子制造已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前景和潜力无法估量,已成为国家和各部门关注的焦点。因此,加强对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楼利琴,唐立敏,奚柏君.“3+1”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2期.
[2]林莉.论大学生就业与一般院校工科类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3.
[3]王国荣.企业办学:产、学、研、培一体化职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4期.
一、辽宁与浙江中小企业技术水平、技术创新途径的比较
1、技术水平的比较
本文选取浙江作为辽宁参照省份的理由是,浙江省中小企业起步早、发展快,在发展中小企业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调研结果表明,与浙江相比,辽宁更多的中小企业拥有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水平。浙江中小企业行业类型分布较均衡,样本企业中工业、现代服务业、交通仓储物流批发零售贸易分别占23.3%、32.6%和14%;而辽宁工业企业所占比重达33.5%。由于工业企业有开发更先进技术水平的优势,加上辽宁工业企业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因此不难得出辽宁中小企业在技术水平相对较强的结论。此外,辽宁有一部分企业仍处于国内落后技术水平,这一比重高于浙江的平均水平,表明辽宁在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技术升级方面的任务较重。
2、技术创新途径的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辽宁中小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来实现技术创新,而较少选择委托开发。相比而言,浙江中小企业更倾向于购买技术专利或是与技术拥有单位建立合资企业,这表明浙江中小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辽宁中小企业认为“做精、专、特、新”很重要的占49.4%,同样评价的浙江占47.4%;浙江中小企业认为“技术升级”困难的占51.2%,不困难的占2.3%,同比辽宁省认为困难的占48.5%,不困难的占8.2%。辽宁省中小企业技术升级难度较小,从而更愿意通过自主研发来创新技术。
辽宁省大中型企业数量多、技术基础好,落后工业企业亟需通过技术升级发挥应有的作用。省政府注重强化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大幅度增加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即便如此,单个企业要想凭一己之力实现技术创新,也很困难。因此,从2007年起辽宁省政府开始全力推进产学研联盟的建立,实施“企业技术联盟引导工程”,以解决企业技术需求为目的,建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稳定的长期利益关系,真正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二、辽宁与浙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比较
技术创新能力既受企业自主因素影响,如企业人力资本水平,同时还受企业外生政策因素影响,如政府培训、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等。
1、企业自主因素
调研结果显示,两省中小企业的员工受教育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辽宁中小企业员工受教育程度大专以上百分比大于70%、小于30%的企业占比分别为68.3%、5.2%,相比之下,浙江这一水平为37.8%、20%。由此可见,辽宁省中小企业员工的受教育水平普遍高于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员工受教育水平。这可能是由于辽宁中小企业样本中国企、大企业比例较大,而浙江中小企业大多为小型民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关研究表明,员工受教育水平是企业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力资本又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如前所述,辽宁中小企业技术水平整体优于浙江省,部分原因源于企业员工的受教育水平更高。此外,两省中小企业提供的员工培训力度也存在差异。其中,辽宁中小企业对技术研发人员的培训占36.8%,浙江中小企业对技术研发人员的培训占27.9%,可见辽宁中小企业更重视培养企业的研发队伍,增强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2、外生政策因素
调研结果发现,辽宁省中小企业认为他们更受制于研发力量薄弱,因为大部分企业处于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对技术改进的要求非常高,更需要强大的研发力量。针对中小企业对技术研发的实际需要,自2006年辽宁省在科技大会上《关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老工业基础振兴的若干规定》以来,辽宁省政府对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扶持力度更加突出,如“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对解决企业生产和研发中的重大技术问题,政府各类计划给予优先支持”。校企共建研究院制的联盟形式不仅适用于较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也适用于中小企业。这种技术联盟不再是简单的产学研合作,而是企业根据自己的技术需求与具有相关优势的院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辽宁省政府还设立了产学研联盟专项资金,与其他政府扶持资金一起推动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
辽宁省政府对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各种服务,包括融资、技术支持、人才引进和培训等。调研结果表明,在希望政府提供的所有培训中,辽宁省中小企业对专业技术培训的需求占19%,浙江省占26%,全国平均水平为24%。在政府实际提供的帮助中,辽宁处于技术水平前列的中小企业接受的技术支持占70%,相同技术水平的浙江省中小企业接受的技术支持仅占44%。辽宁中小企业对技术培训的需求之所以小于浙江省,可能是由于企业自身的技术积累优势,也可能是由于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服务。
3、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
调研结果表明,资金瓶颈是辽宁和浙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二者在资金方面的诉求基本一致。辽宁有62.8%的中小企业表示有融资困难,主要受制于银行的信贷政策,因而更渴望政府为金融机构与企业建立信息交流渠道。浙江表示融资有困难的中小企业达63.7%,主要受制于政府扶持政策的缺失,更希望获得政府部门成立的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帮助。
辽宁的中小企业认为他们更受制于研发力量薄弱,因为大部分企业处于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对技术改进的要求非常高,对技术信息的需求较大,因而更需要强大的研发力量。浙江中小企业新产品的创新更多在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方面,大多停留在小改进、小创新、实用型的层次上,受研发力量的制约较弱。
由于市场竞争和服务意识不强,辽宁中小企业与采购方(消费者)存在交流障碍,相反浙江中小企业的竞争与服务意识强,市场能力也普遍较强。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辽宁和浙江中小企业展开细致调查,对两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总体而言,由于辽宁中小企业中工业、国有企业、大于50人企业比例相对较大,辽宁中小企业技术水平总体较先进,但同时面临技术升级的挑战。技术创新能力既受企业内部人力资本的影响,如员工教育水平、员工培训等,同时还受企业外部政策因素的影响。相比浙江省,辽宁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水平更高,在技术创新上享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优惠,如产学研联盟的助力,政府提供的技术培训。综上所述,针对如何促进两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1、企业要尊重市场、尊重人才、培育人才
企业要着眼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确定创新方向,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资金资源,加大产品创新力度。要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应该通过合理的物质激励和提供职业发展空间对于重要科研人员给予奖励。加大企业技术培训力度,发挥人力资本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正如庄子银所说,要通过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制度创新,营造激励创新的报酬结构,促使企业家更多地从事生产性的创新活动。企业不仅要注重培养企业经营者的创新精神,也要为员工实施创新活动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2、加快建设协同创新体系,鼓励创建产学研联盟
要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互动机制,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投入机制、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产学研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政府要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创新,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中小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组建技术战略联盟,共同研究与开发,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3、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服务
政府部门要转变行政理念,要以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为指导,采取相关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应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平台,完善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渠道,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风险资金如创业基金、科技开发基金等。应强化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力量,为市场的技术信息交流建立畅通的网络,为企业的技术需求提供相应的培训,为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提供交流机制。
4、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合作发展
这位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在专利周系列活动之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创业论坛上表示,知识产权战略的出台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知识产权涵盖的不仅是科技领域,还涉及到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中国许多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而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他指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如何有效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是我们当前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参加专利周活动的中小企业主告诉记者:“通过像张勤这样的专家的讲解,我们更清楚地了解知识产权规则的运用,从而更好实现专利的申请、购买和实施等。”
在专利周期间,专家学者围绕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中的风险问题;知识产权的重要价值;如何将专利成果进行产业化并利用海外资本市场放大专利成果;中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模式探讨;如何破解高校专利实施率低的难题;高校专利申请、专利池部署及成果转化;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面临问题和解决思路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11月12日,2009年度北京市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周开幕式暨北京市专利技术交易大会在北京产权交易所隆重举行。本届专利活动紧密围绕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创新这一主题,主要包括“一展一会一舞台”三项主要活动和两个高端论坛。
本届专利周的成功举办,促成北京市一大批专利技术的转让、专利产品的交易和合作开发项目的签订。由第四军医大学、北京易布客公司和中技所三方签约的专利普通许可交易及其技术产品化案例,成为专利周上的一个亮点。中小企业产业升级、转型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中技所自今年8月份成立以来,通过产学研结合和资源整合,积极探索高校、科研院所向中小企业进行专利技术转让的新模式,服务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是中技所的核心目标。未来中技所希望打造和培育一批专业性技术投资机构,它们不以最终产业化为目的,仅仅是由它们来进行技术孵化,实现产品化后进入交易,随后退出。西安万隆药业与中国技术交易所的资金托管战略合作签约,预示着中技所将正式推出为专利交易买卖双方提供资金托管的完善服务。
[关键词] 政校企 合作模式 物流教学
教学改革一直是各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世界各国的教育工作者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和实践。近年来,英国、美国和印度等国进行的教学改革以适应发展的最新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符合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随着我国与国外经济,科学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加强与发展,进行与国际接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改革经验,培养新型人才的任务变得非常迫切,与其他专业相比还比较新的物流专业课教学改革提上日程。
当前,对于高等院校培养的各类型人才,社会普遍反映动手能力不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时间较长,也就是人才的后成熟期较长。对于这些问题,高等院校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都在对固有的院校培养模式进行改良,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而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多半是单向的,没有一个公平的利益共同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这将无益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的深化。
教育部物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2010年在长沙召开的全国物流教学研讨会上明确指出:“各地方高校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推动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全国目前有三百多所有物流专业的高校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教学改革,单大多数还是传统的单纯的课程教学改革,这些模式尽管在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等方面有很大作用,但是,它是以“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的直接灌输为主,难以满足现实的物流业务运作对人才的要求,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一体两翼”模式下的物流专业课教学改革,为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教学平台,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得以加强,改善了课堂环境,增强了互动,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学矛盾。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整合政府、高校和企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增强其兴趣和爱好,主动去获取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给出评价,需要认真通过实践来解决。
一、西安欧亚学院就是一所勇于改革的院校
西安欧亚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以经济和管理类学科为主,经、管、文、工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经国务院批准,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学院创建于1995年,为学生提供4年制本科教育和3年制高等职业教育。2.2万余名在校生在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物流贸易学院、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理工学院和国际学院这11个二级学院40余个专业领域中根据自己的特长有选择地完成大学学业。
2010年,在《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公布的“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中,西安欧亚学院以综合97.95分的好成绩排名至第七位,居陕西同类院校之首。该报告是目前中国知名度、专业水准较高的大学评价品牌之一,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学――以高校为主体,企业和政府机构参与教学
西安欧亚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了“学、赛、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让学生参加全国性的专业竞赛,并应用于实际需求当中。
在西安欧亚学院的《条码技术与应用》教学过程中,始终秉承学生是教学学习主体的理念,老师扮演的是引导者有角色。分别从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授课手段和考核模式等方面推动教学改革。整个教学过程充分注重学生学习心声的反馈,如在教学环境的选择上,理论教学、实训室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个环节分别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条码自动识别实验室、图书馆、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等场所完成。理论教学、实训室教学和实践教学从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分别占到三分之一。另外,参加教学的教师相当一部分来自企业和政府机构,他们带来了前沿和政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赛――以学生为主体,参加政府组织的专业性竞赛
在物流管理专业《条码技术与应用》学习过程中,学院每年组织物流管理专业大二或大三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条码自动识别知识竞赛”。该项赛事具有权威性:由国家官方机构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办;广泛参与性:该项赛事面向全国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并且每年都有100多所高校近万名学生参赛;吸引性:该项赛事的奖品设置有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手机、MP4等电子产品,所有获奖荣誉证书均由主办机构签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四、用――通过企业调研融会贯通所学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