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3 17:04: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护士学习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这条艰辛的路上,从开始进入医院实习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压力不仅来自一起实士的护士,更多的却是来自自己,作为一个大专生的我和那些一起实习的来自长沙医学院、怀化医学院的同学比起来没有优势,所以,我只有在实习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使我不落后,不被蓬勃发展的社会所淘汰。
我会认真的学习关于手术室方面的知识,了解手术室的工作性,熟悉每台手术所需要准备的物品以及特殊器械,掌握其基本的操作方法。无菌操作技术,如戴无菌手套,穿脱手术衣以及正确的洗手方法等都能够熟练准确的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短暂对于有些手术器械的名称及用途仍不是很了解,真是有些遗憾。
在这10个月里,我也慢慢地进行着从一个护生到一个护士的蜕变,十月的修行,十月的磨练,我努力去做一名好护士,努力每天以微笑的面容去面对我的病人,努力做到耐心细致而不急躁,努力做到工作扎实而不出错。在各个“老师”前面,我是一个勤快认真的晚辈,在病人前面我是一个温柔、和善、平易见人的年轻护士。实习的日子里,我懂得了如何去赢得别人的尊重,面对误解我不去争辩,面对批评学会了摆正心态。因为年轻,我就要比别人做得更多;因为年轻,我就应该勇于受挑战。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护理的全部工作都是围绕病人入院到出院展开的。
人是一个生物体时时刻刻有着他各种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病人则在此基础上还有疾病治疗护理需求。因此,如何满足病人的各种正常需求,就囊括了我们所有的护理工作,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解病人之所难,都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其中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耐心的细致的入院宣教、温馨和蔼的语言沟通、体贴入微的生活护理、高度负责的人文关怀等等。都是护理工作的具体体现,护理质量的高低均会在这日常的点点滴中反映出来。总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病人满意了,说明我们的工作就做好了。
二、严守各项规章制度。
操作规程在护理的上作制度中,有“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执行医嘱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等。各项操作规程是我们的教科书上都明确规定了的。护理工作中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和制度约束,就会一盘散沙,工作无序,正常的工作无法准确的完成。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我们的前辈在上百年的护理实践中总结出来,凝结了她们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有些是血和泪甚至生命所换来的。违反了这些制度和规程,轻则延误诊查和治疗,重则可能给病人造成功能障碍甚至失去生命。所以我们吸有严格遵守,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不犯错误,从而保证医疗质量,防范护理差错事故。
三、做到“四勤”人是有惰性的。实习阶段要注意克服。
带教老师最喜欢勤奋的学生,只有勤奋才能被人赏识,被人接受,才有更多的机去学习更多的实践知识。“四勤”首先要眼勤,就是要善于观察。
1、认真观察和学习带教老师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安排和计划性。
2、观察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和具体操作手法,这些知识只有在实践中多观察,多领悟其中的要领,才会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有质的进步和飞跃。
3、要勤观察病情,对病区内的病人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病人要密切观察。再则就是要口勤,求学知识要勤钻好问,安扶病人主动询问、耐心解释。护患关系、师生关系处理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语言的沟通,有了良好的关系,工作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另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手勤、脚勤,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吃亏、乐于干活、主动做事。
1、如果我是负责治疗工作的护士,操作前应着装整齐、洗手、修剪指甲、操作时戴口罩。
2、备齐各种治疗用品、药品,并有标志,做好分类存放,保证无过期失效,每日清点,认真交接班。
3、负责长期、临时的静脉输液、输血、肌肉注射等治疗的准备工作。操作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时执行日程、周程。
5、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做到三查七对。长期医嘱要按时执行,临时医嘱要及时执行,抢救病人时,执行医嘱要迅速、及时。
6、用过的输液器:注射器等,需经初步消毒后方可送供应室。
7、做好医用垃圾的分类处理。
8、督促检查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治疗室制度。
9、保持治疗室的清洁、卫生、整洁并做好保洁工作。
四、如果我是早班我就会做到以下几点:
1、提前30分钟接班,接好护理用品。
2、跟着带教老师协助小组护士工作,如:普查体温、测血压、测血糖、做理疗、巡回液体等。
3、跟着带教老师负责全病区病人的治疗、护理工作,做好与责任护士的交接工作。
4、跟着带教老师负责到相关部门联系维修出故障的各种医疗器械。
关键词 血液净化中心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通过近年来我科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一序列安全护理措施,有效提高安全护理质量。
加强护理安全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知识,并进行考试,从而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明确责、权、利,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认真对待和处理透析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保证护理质量。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如操作人员未经必要的操作培训,不熟悉操作常规及故障应急处理,极易出现严重差错[1]。因此,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和规范操作。制定科室业务学习计划,每月进行业务知识讲课和技能培训;新安装或添加血液净化设备时操作人员均应参与机器的监测、试机和操作常规的培训;定期选送人员外出学习培训、进修;鼓励参加在职教育,提高专业素质。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考核机制,减少不安全因素发生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管理的检查标准,由护理护理部组织人员到科室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各项安全检查,并按管理考核打分,与护士的绩效相挂钩,从而促进各项制度的落实和操作的规范。护士长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发生,对已发生的护理缺陷根据事件性质在规定时间内上报护理部并组织护士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血液净化中心常见的(人为错误造成的)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血路管连接不紧密穿刺针(或深静脉插管)接头、管路、透析器、静脉监测器等处连接不紧密,各个侧管未处于加帽密封和闭管夹的双保险状态。导致动脉端漏气,有空气栓塞的危险;静脉端穿刺针(或深静脉插管)接头与血路连接处漏血,甚至会有脱落的危险;其他侧管未处于双保险状态和静脉监测器连接不紧密都会有漏血或漏气危险。因此,必须在上机前,先检查管路和透析器是否连接紧密,静脉监测器连接是否完好,各个侧管是否处于加帽密封和管夹关闭的双保险状态。上机后应注意检查动脉端连接是否紧密,可用无菌干棉签环形擦拭连接口,查看有无血液外渗,如有及时关血泵,夹闭管夹,重新连接丝扣致紧密状态,并观察5~10分钟,无异常盖好无菌巾方能离开。
穿刺针拔脱血管外:血液净化治疗中,由于时间长,患者饮水、进餐、活动时牵拉到穿刺针;患者出汗,胶布黏性差;护士穿刺成功后未牢固固定穿刺针及重病烦躁的患者,未保护好穿刺部位,导致穿刺针脱出血管外引起大量血液丢失。因此,每30分钟巡视查看穿刺部位1次,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穿刺后应在针柄处交叉粘贴胶布,选用黏性较好的胶布固定,粘贴时必须紧密牢固。重病患者应保护好穿刺部位,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固定肢体。治疗中让患者处于舒适的部位。
透析器及管路凝血:上机前忘记给首次肝素或治疗中忘记打开肝素夹及治疗中血流量差,容易造成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导致患者约200ml血量损失,同时还容易形成血栓,而危及生命。故上机前应认真核对医嘱,确认首次肝素用量,追加肝素量并认真设置治疗参数,上机后再次进行核对并打开肝素夹,另一名护士再次核对无误后双签名在透析记录单上。治疗中30分钟观察动静脉压、垮脉压、透析器及管路有无变黑、血流量等情况,血流量差者应及时调整,确保透析过程中无凝血情况。
穿刺部位出血:穿刺部位出血其主要原因是穿刺不当,反复定点穿刺;观察不及时未发现;拔针时未按压到针眼处以及用弹力带固定不牢固太松;患者袖口太紧,穿衣时不小心让止血带松脱等。其防范措施:穿刺部位应每30分钟查看1次,内瘘患者穿刺时选用绳梯法或纽扣法,切忌定点穿刺法,透后应找准针眼压迫止血,以不出血即可,加压力度以不渗血能触及震颤为宜,用胶布固定好弹力带以防松脱和上下滑动移位。加强宣教,让患者穿袖口宽松的衣服并防止穿衣时拉脱弹力带。
空气栓塞:血液净化治疗中常常因输血或输液时,没注意到已输完,空气随血泵转动被吸入透析管路,下机时违反操作规程,此外与动脉穿刺针脱落,管路接口松开或脱落等有关。在透析中一般不会发生空气栓塞,但如监测系统失灵或静脉管路未放好在空气感应器内和安全夹上就非常危险。有报道3~4ml的少量空气栓塞则可引起死亡。因此,最有效的是事前预防,输血输液时应专人看守,输完后及时关闭管路夹和调节器;上机后应确认静脉管路是否放好在空气感应器内和安全夹上,空气感应器失灵的透析机不得使用,透析结束下机时应按正规操作下机,不宜将管路从安全夹中取出用血泵回血;做好内瘘针(或深静脉插管)的固定,透析管路之间,管路与透析器之间的链接。
跌倒危险因素: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因脱水过多容易发生低血压反应和性低血压发生,故应做好安全防范,防止站立和行走时跌倒,透析结束后应测血压,观察讯问患者的自觉症状并让患者休息15~30分钟,无不适,血压正常,患者状况良好,有家人陪伴方可离开血透室,如感不适、头晕、出冷汗、血压低者应卧床休息,给予对症处理,血压恢复,患者全身状况好转并在家属的陪同下方可离开,以防晕厥发生。
思想重视,组织制度健全且控制措施落实,培训到位,才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透析过程中人为的错误有许多是不注意细节,不认真而造成的。认真进行操作规程检查,这类错误多在开始时或开始后被发现,可以减少对患者的危害[2]。因此,应加强责任心,注意细节,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才能保证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化学 课堂互动 学习方式 转变 双赢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互动过程,同时又是不可分割的过程。互动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课堂互动又分为两种,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即引导与激励,生生互动即竞争与合作。那么,如何实现课堂互动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的转变学习方式,力争将学生的被动思维转变为主动思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即可实现课堂互动,并在互动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赢。怎么进行呢,笔者的做法是: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组织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增强课堂教学本身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前提。没有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就缺少了主角,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就缺少了动力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习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积极性,课堂也因此有了活力,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当然,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充盈的知识、丰富的经验、高超的技巧和对学生真挚的爱,还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目的,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教学的各种多媒体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物质燃烧时有不同的特征。气体燃烧时产生火焰,固体燃烧时产生火星或火花。而硫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可是,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为什么产生火焰而不产生火星呢?我们只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硫燃烧的特征就能把握其中的奥妙。再如,讲授酒精性质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奇妙的实验表演,一片哗然欣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此时,学生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真正实现了课堂互动。
二、因“材”施教、因“生”施教
如何形成互动的教学模式?核心就是教育者要能够因“材”施教、因“生”施教。这说的“材”是教材,“生”是学生。即教师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并结合自己教学的个性风格,从教材中寻找课堂互动的突破点;能够摸清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的起点和训练点,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让每一层的学生都能进步。因材施教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个性,给教师灵活处理教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施个性化的课程和教学的条件正在逐渐形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课程个性化和教学过程的因材施教带来了新的机遇。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新技术带来的可能和机遇,为各种不同特色的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开发和提供相适应的课程和教材。
例如,学生学完酸、碱、盐知识后,选做鉴别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硝酸铵等四种盐的实验。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让他们动脑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能主动、认真地联想以前学得的知识,专心研究和组织实验程序,找出“鉴别”、“区别”或“分别”认识的几种不同的物质解题答案。然后他们根据四种铵盐各自的特性,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将其一一区分开来,并说明实验的根据,解释所出现的特殊现象。在物质的鉴别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实验、分析、鉴别,推断出所鉴别的某种物质。这种实验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因材施教的结果。
调查表明,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实验(25.9%)、用电脑(21.2%)、课外读书(12.3%)。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既有共同的身心特点,又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智力水平、人格特性;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允许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现在有不少学校在进行分层教学的实验,其核心就是因“生”施教,更好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互动式学习。
三、和学生平视
实施课堂互动,首先是心灵的沟通,缩短师生的距离。教师要从情感投入开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教师由单纯的权威的教育者到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从“师道尊严”向“学道尊严”转变。教师只能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兴趣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学生成为朋友的关系,创立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讲课时,教师要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的和每一个学生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对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师生进一步接触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一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善于启发诱导。
[关键词]化学仪器 使用 维护 清洗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033-01
一、引言
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化学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对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都有重要的意义。实验仪器的清洗、维护和保养不到位,仪器的污垢不仅影响仪器的性能,缩短使用寿命,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同样关系到实验成败,所以做好实验仪器的清洗、维护与保养是实验前的重要环节。
二、清洗方法
1. 玻璃器皿的清洗
附着玻璃器皿上的污垢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用水即可清洗干净的,另一类则是必须使用清洗剂或特殊洗涤剂才能清洗干净。在实验中,无论附在玻璃器皿上的污垢属哪一类,用过的器皿都应立即清洗。
盛过糖、盐、淀粉、泥砂、酒精等物质的玻璃器皿,用水冲洗即可达到清洗目的。应注意,若附着污物已干硬,可将器皿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用毛刷边冲边刷,直至洗净。
玻璃器皿沾有油污或盛过动植物油,可用洗衣粉、去污粉、洗洁精等与配制成的洗涤剂进行清洗。清洗时要用毛刷刷洗,用此洗涤剂也可清洗附有机油的玻璃器皿。玻璃器皿用洗涤剂清洗后,还应用清水冲净。
对附有焦油、沥青或其他高分子有机物的玻璃器皿,应采用有机溶剂,如汽油、苯等进行清洗。若还难以洗净,可将玻璃器皿放入碱性洗涤剂中浸泡一段时间,再用浓度为5%以上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或磷酸钠等溶液清洗,甚至可以加热清洗。
在化学反应中,往往玻璃器皿壁上附有金属、氧化物、酸、碱等污物。清洗时,应根据污垢的特点,用强酸、强碱清洗或动用中和化学反应的方法除垢,然后再用水冲洗干净。使用酸碱清洗时,应特别注意安全,操作者应带橡胶手套和防护镜,操作时要使用摄子、夹子等工具,不能用手取放器皿。
此外,洗净的玻璃器皿,最后应用毛巾将其上沾附的水擦干。
2. 橡胶件的清洗
实验仪器中用橡胶制成的零部件很多,橡胶作为一种高分子有机物,在沾有油腻或有机溶剂后会老化,使零部件产生形变,发软变粘;用橡胶制成的传动带,若沾有油污会使摩擦系数减小,产生打滑现象。
清洗橡胶件上的油污,可用酒精、四氯化碳等作为清洗剂,而不能使用有机溶剂作为清洗剂。清洗时,先用棉球或丝布蘸清洗剂拭擦,待清洗剂自然挥发干净后即可。应注意,四氯化碳具有毒性,对人体有害,清洗时应在较好通风条件下进行,注意安全。
3. 塑料件的清洗
塑料的种类很多,有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尼龙、有机玻璃等。塑料件一般对有机溶剂很敏感,清洗污垢时,不能使用如汽油、甲苯、丙酮等有机溶剂作为清洁剂。清洗塑料件用水、肥皂水或洗衣粉配制的洗涤剂洗擦为宜。
三、维护和保养
1. 电器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所有电器仪器要保持干燥,否则通电后容易形成短路,需定期通电,一般每季度通电一次,雨季更要经常开机,利用内部产生的热量来除潮。
金属转动旋纽的仪器易生锈,活动部位生锈就不能转动,如万能夹、坩埚钳、烧杯夹、滴定夹、方座支架的配件铁夹、十字夹等,对转动旋纽部件须经常加注机油或涂油。
根据仪器自身特性,对仪器的存放地点进行合理安排,电类仪器最好选择比较干燥、通风良好的房间,室内门窗应利于阳光照射。在天气晴朗时,开启实验室门窗利用阳光除潮或通风除潮,或是在存放仪器的橱柜中放置干燥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除潮的效果。
2. 玻璃器皿的保养
用过的带活塞的玻璃仪器,如分液漏斗、酸式滴定管、活塞(直形)等,长时间不用,活塞与塞孔会被粘结在一起使活塞不能旋转。存放时,须将活塞取出,擦净凡士林和水,在活塞与活塞孔之间放一小纸条隔开。酸式滴定管还应用一张小纸片将活塞部位包住,避免滴定管在移动过程中活塞滑落到地面而摔碎。
碱式滴定管上的乳胶管长时间不用会老化,而老化了的乳胶管会将玻璃珠、尖嘴粘在一起,清除乳胶管很困难。因此,在存放期间,须将乳胶管、玻璃珠、尖嘴分开,玻璃珠、尖嘴装进小玻璃瓶或小纸盒中存放。
磨口带塞的玻璃仪器瓶塞一旦与瓶颈口粘在一起就很难取出瓶塞,如容量瓶、细口瓶、广口瓶、滴瓶、分液漏斗、下口瓶等,不论是用过的或未用过的仪器,在平常的保管中,都要在瓶塞与瓶颈口之间放一小纸条,从而避免瓶塞与瓶颈口粘在一起。
关键词:校园规划;自然;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概念
校园规划是选取某个大学校园为研究对象,设定校园发展目标,并拟定及选择行动方案或准则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在现实环境中,规划工作具有以下三个特征:规划是问题取向或目标的,为了达到解决问题或目标:规划是未来取向的,未来影响将来的状况;规划是资源取向的,未来合理有效利用资源。
简单来说,规划是在几个不同的目标间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它主要着重于平面的功能布局。从我国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相关文件要求来看,规划应注重功能分区、道路系统、绿化系统、空间系统的配置与优化。而这些成果要求都是建立在功能要求下对场地的平面策划、校园的总体规划在整个设计中起导向作用,它决定了整个校园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方向。合理的校园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环境,是一个大学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不同的校园形态,体现了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不同的教育方法。
2 新校区概况
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它在南部的朝阳经济开发区内,东边临街临城市主干道――银城大道,南边为规划的城市主要道路――迎宾路,西边临近梓山湖生态公园,北边与规划中的教师新村居住区相邻,邻近与梓山湖相望的高尔夫国际球场和奥林匹克公园,地块呈方形,东西长约900m,南北宽约1000m,占地面积约90hm,周边均为城市干路,基地内部海拔高度为40―90m不等,是典型的丘陵地形,场地内部主要为农业用地,有少量农田、水沟、水塘和部分民用建(构)筑物,基本呈原始地形。新校区规划在校学生人数为12000人,整个工期为二期,远景容量规划可增至16000人,规划总建筑面积450000O。
3 规划理念及原则
3.1 尊重自然,生态环保
充分利用现状地形的特点,打造丰富的水系环境,创造一种青山绿水环绕的校园意境,同时满足校园规划的各项功能指标要求,使其达到工程的可行性,经济的节约型和空间丰富性的和谐统一。
3.2 人性尺寸、适宜空间
摈弃近年来校园规划大尺度、大空间的方式,强调舒适宜人的适宜的校园空间环境和空间尺度,自然蜿蜒的道路,水体顺势的延伸,移步易景,形成自然田园诗意般的校园空间景观风貌。
3.3 时代特色,延续文脉
现在的校园规划更多地突出自身的形象和时代的特色,空间环境和建筑单体的设计充分德体现了大学园区高水平、高起点和高追求的特色,更多地体现大学园区丰富的人文气息和延续以白色为主的建筑风格历史文脉。
3.4 整体规划、滚动发展
实行整体考虑、长远发展、分期建设和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形成良性循环、滚动开发的机制。
4 规划设计构思分析
4.1 因地制宜的总体布局
从规划地块地形分析来看,整个地块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其中地块内有三座山丘,其西南角的山丘为90多米高的点,规划构首先在考虑保留几个大山丘的前提下,再做功能布局与交通系统组织,然后考虑采用结合地形的“S”型环形主干道,这样又体现出城市学院“城”(C)和“市”(S)的主题,规划结合自然的山体,现状的部分水塘与东南较平坦的地形地势构筑了“山一水一洲一城”的基本格局。“山”代表自然的山,“水”代表稍加修整的水,“洲”为自然的山丘,“城”为整个校园的人文建筑群体,这样一方面体现了自然山水的自然景观,另一方面又体现人文城市的文化韵味,同时又反映城市学院“城市”的内涵,整个规划设计以南北、东西向两条主轴线和一条“S”型的校园主干道串联了校园各主要功能组团,形成了动静分离,疏密有序,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格局整体结构模式。
1、便捷的道路系统
(1)整个校园结合地形形成“S”的主环路,另外有两条步行轴线一起构成整个校园的道路骨架体系,贯穿于整个校园。同时在主环路外还规划有辅的道路,联系各个功能区。步行系统除了两条主要轴线外还规划了蜿蜒曲折的林荫小道,让人产生一种小中见大、整个校园深不可测的空间丰富感和神秘感。
(2)动静分流:规划中的生态轴、科技轴、人文轴,都是校园人流步行的主要集散交通区域,外环的“S”型交通环线以车行为主,对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群体,都设有货运通道、消防通道,以满足功能上的需求。
2、以人为本的生态绿地系统
(1)绿地从生态绿化景观区向各功能区内部延伸,规划保留了四块生态绿地,分别位于西南、西北、东南和校园中心区域内。规划采用自然围合的设计手法,将自然生态景观沿道路、廊道、内廷和轴线等空间形式渗透到各个功能组团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地景观体系。西边的自然生态区与梓山湖公园融为一体,行程“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校园景观。
(2)以中央水体为“魂”形成生态景观核心,利用自然的山、水构筑“山―水―洲―城”的生态景观格局。同时结合地形西高东低的特点,在校园形成跌水,丰富了校园的生态景观轴线,给人以蒸蒸日上的气势。整个水体构成校园绿化系统的灵秀之美,为校园的绿化系统注入活的“灵魂”。
5 与地形融入一体的空间景观设计
校园规划需要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园林设计等多学科的知识,相对于城市和区域的宏观来说,它是比较中观和微观的。而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它又是各种单体建筑的集合;相对于园林设计来说,它包含了园林设计的各种要素。
(1)将校园景观融入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之中,规划力求将校园空间塑造成为城市整体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以东西、南北两条主轴线为骨架,南北轴线西面为自然的山体和水体,东面为教学实验区,并以图书馆为主轴背景。东西轴线是将西面梓山湖生态公园引入校园内,并以梓山湖生态公园为背景,两主轴相交的中心广场即为整个校园的主要空间景观节点。
(2)校园空间景观组织。规划着重体现“城市”文化特征的景观设计,突出“城市学院”城市特征,形成的校园中心广场一一“城市”文化广场。它主要以体现现代城市发展历史城市文化特征、城市要素等的小品、雕塑构成,把整个城市的文化融入到校园环境之中,规划“S”形的校园主环路,这样既利用丘陵山地的地形特点,又体现城市学院的主题。
6 结束语
校园的规划及其建筑是在不断变化的,他们的未来难于预测,我们对于学校的想象应如同对城市一样,它们的发展形成一部分与过去有关,同时又与未来相连。我们的大学永远不会完成……
为了大学校园的有机生长,为体现大学校园自身的要求和发展规律,体现地方文化和符合当地地形特点,仍然还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通过对城市学院新校区的设计分析,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对自然地形、自然山水的尊重和创造合理、独特的校园景观环境是何等的重要,“人・环境・自然”的共生与和谐的理念将继续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宋泽方.周逸湖.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2]涂慧君. 大学校园整体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
关键词: 绿色化学实验 环境保护 化学教学
一、引言
作为中国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环保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状况下,人们具有更强的能力去开发与利用资源,然而由于利用与开发行为的过度性及不合理性,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样就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例如废水、废气与废物的排放及温室效应等,诸多污染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导致严重危害。而随着化学工业的逐步发展,其在为人们带来大量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严重地破坏自然环境。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都要开展环保教育,将更多的环保知识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并落实到现实的环保行动中。
二、培养学生环保理念,实施绿色化学实验
所谓的绿色化学,就是借助新型的化学工业技术及化学基本原理,从根本上杜绝或者降低制造及使用诸多对自然环境、社会稳定与人类健康有害的物质,例如各种催化剂、溶剂及原料等,积极选取可再生资源或者无毒原材料,在较为安全的条件下,制造出环保、洁净的化学品,从而尽可能地节省能源,保证安全性及无污染性[1]。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化学实验之前,教师要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在此过程中合理渗透环保理念。告知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应该做到:(1)对于使用过的原材料,要进行反复再利用,在不断循环使用的过程中,有效减少原料成本;(2)尽可能降低排放出的废弃物的数量;(3)不能使用不可再生及不能回收的物质与材料;(4)将排除的废弃物再次回收与利用,从而降低实验成本;(5)把产生的废物重新塑造与加工,从而使其能够再次作为原料供人们使用。
(二)培养学生环保理念,保证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学生渗透环保理念,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环保观念及环保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学生也要时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具体开展实验教学时,教师必须保证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灌输环保理念。例如,在具体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必须及时吸收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在取用液体药品时,一定要尽可能地防止药品挥发或者洒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及污染环境[2];对于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渣及废液,都必须对其分类后再进行回收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做到少污染、不浪费、科学环保,使学生保证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从而树立强烈的环保理念。
(三)完善化学实验,合理处置废弃物。
在传统的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很多物质都有着毒害性,这样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在保证实验结果基本不变的状况下,应该积极完善实验方法,从而降低实验产物的毒害性与污染性。例如进行半微型及微型实验。在保证实验安全性及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药品使用的数量,实施微型化学实验。普通实验使用药品数量是微型实验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这样不仅能更安全地进行实验,而且能节约成本,有效地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化学实验。
(三)主张使用绿色原料,尽量减少化学污染。
对现有资源进行科学的使用,在遵循保护环境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生产。在选择原料方法,要积极地选择可再生、再利用及无毒害的原料,保证原料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这也是整个化学领域在积极探索的课题。如在具体的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选取合适的实验药品,尽量保证实验原料的低污染性及无害性,而且使用的药品也要尽量能够被再循环再利用,同时具有较低的污染性。如在制取乙炔的时候,如果选取的原料是天然气,那么将会花费较低的成本,尤其是在具有大量天然气的地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然而使用裂解方法制取的乙炔具有很低的纯度。现在使用更多的方法是等离子体裂解法,这样能够将97.2%的天然气转化出来,从而获得89.8%的乙炔气体[3],具有较高的效率。
三、结语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化学课程的实验性很强,因此化学实验教学非常重要。而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而绿色化学实验的开展,即在化学实验中尽量减少或者杜绝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理念与责任感,而且能从根本上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得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从而有效地保护环境。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地寻找有效措施,科学地开展绿色化学实验,进而实现环保目标,使得人类与自然更和谐地相处,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巧玲.浅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J].保定师专学报,2011(04):56-59.
很多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影响较深,陈旧的教学观念难以转变,特别是把教学视为知识传授的过程,“我教你学、我讲你听”,天经地义,不能改变。所以,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很多教师认为既难实施,又耽误讲课时间,还削弱了老师的主导作用,不如教师直接讲效率高。于是,对新教材中一些适合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也由教师一讲到底,而不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当然,探究学习并不是全盘否定教学中的“讲授法”,限制老师的“讲”,而是应该适当少讲。因为对“物质的量”“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等概念,以及“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等理论性强的知识,如果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
不可否认,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需要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与验证、搜集证据、解释并得出结论,有时还需要小组讨论、交流等等,的确,占用较多的时间,投入大量的精力,不如教师讲授既快又省力。但需要研究的是那种既快又省力的讲授法,学生没有参与和体验的过程,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会怎样呢?如果真是老师讲比让学生探究学习效率高,新课程为什么还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呢?这很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二、一哄而上,探究学习被庸俗化了
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新课程提出的“探究学习”,不考虑教材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一哄而上,大有教学必探究之势,结果“弄巧成拙”,事与愿违,效果很差。
例如,有的教师在“离子反应”一节的教学时,让学生探究:离子反应为什么能发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其实,离子发生反应的条件是因为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等弱电解质,根本用不着再让学生探究为什么能发生,特别是使一些学生误认为探究为什么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偏离了学习目标;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必须根据物质间发生的实际反应的事实来写,更没必要去进行探究学习,相反,若要求学生探究离子方程式怎样书写,很可能混淆是非,把概念搞糊涂了。
再如,有些教师对“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也采用了探究学习,即一上课就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学习或相互讨论等,结果费时费力,收效不大。因为学生虽然经过了探究,但对“物质的量”这一抽象概念的形成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得从头讲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所以,先前的探究则成了走过场,不起什么作用。
总而言之,并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都适用于探究学习,对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既定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如“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离子键”“共价键”“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化学反应热”等概念,以及“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电离”“烷烃的命名”等理论性强的知识,非常抽象难懂,靠学生自己探究领悟很难学会,如果让学生花大量时间去“死啃”,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教师还得从头讲起,所以根本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靠阅读、听讲、自学领悟等方式就能掌握得更好。无需探究的内容采用探究学习,不但使探究庸俗化了,而且往往是适得其反,得到事倍功半的结局。
还有些老师探究课题选得过难或偏移,也直接影响到探究学习的效果。
总之,探究学习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决定探究学习效果的先决条件,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实践证明,“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卤素单质氧化性的强弱比较”“不同价态硫的相互转化关系”“海水中提炼金属镁”等等,都是很好的探究学习内容,值得我们老师很好地引导,发挥其更好的探究功能。
三、认为探究学习是对老师“教”的一种解脱,探究学习搞成了“放羊式”
探究学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有些老师对探究学习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既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会计和电算化理论知识,又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及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但由于中职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能力差异较大,有些学生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但动手操作能力却不强;有些学生在操作计算机及相关软件方面游刃有余,但却对会计知识的应用望而却步。再加上会计电算化实训都在机房,由于软件和计算机本身的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经常会像救火员一样,不停地在解决很多简单重复的问题,从而导致课堂效率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
小组互助式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为了达到这一学习目的,笔者从合理分组、明确权责、任务恰当、评价科学四个环节做了积极探索。
二、开展小组互助式学习的教学实践探究
1. 构建合理的互助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的构成合理,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证。这样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在以往的实训教学中,很多教师会要求学生在机房课上按学号入坐,这样会导致基础差的同学坐在一块,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不能顺利完成课堂任务;会讲话的学生凑成一桌,不仅自己没有完成任务,还影响了周围认真学习的学生。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技能水平和性格特点后, 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了重新分组,每组设立了组长、副组长、任务指导员、任务审核员等角色,组长、副组长由组内技能操作优秀且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任务指导员、任务审核员则不固定,由每次完成任务较快、较好地同学轮流担任。这样的重新分组为构建小组互助式学习课堂做好准备。
2. 制定有效的合作学习权责
对班级成员进行重新分组以后,制定有效的合作学习权责必不可少。针对之前设定的每个角色,都需制定明确的合作学习权责。例如,组长负责指导小组内学生的任务操作,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好登记;副组长主要负责协助组长工作,收集组内学生的问题反馈;任务指导员协助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指导检查;任务审核员协助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完成审核。组内各成员要同伴互助,每位同学在碰到问题时通过小组互助解决,即先与同桌讨论,同桌解决不了时,可以请组长或任务指导员协助完成,以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为最终目标。每个成员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权责之后,合作的目标也变得更加明确。
3. 设计恰当的合作学习任务
合理分组,权责明确后,设计恰当的学习任务是小组互助学习开展的关键,课堂任务太简单,激发不起学生合作的兴趣和热情,任务太难,大多数学生解决不了,也无法开展小组互助。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牢牢把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设计恰当的学习任务。并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需要分层合作,个性化完成的任务,从而建立互动共赢,层层推进的互助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逐层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逐步化解难题,巩固强化,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4. 建立科学的学习评价机制
对小组互助式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及时、有效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也能使互助式学习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为此,笔者制定了小组积分制和评优秀小组两项小组合作评价机制,目的是在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例如:每次任务,小组所有组员都完成每人加4分,有人未完成,则所有组员都会扣相应分数,这样率先完成的同学会主动监督指导自己的组内成员。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个体水平差异悬殊,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也就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个学生,而是需要我们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中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为他们定一根不同基础线,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