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1 23:31: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知识使人愚蠢,知识会使人们的敏感度迟钝。知识会填塞他们、会变成他们身上的重担、会强化他们的自我,却不会给他们光明、不会为他们指出道路。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1负数
1、负数的由来:
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光有学过的0 1 3.42/5……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出现了负数,以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
2、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不包括0),数轴上0左边的数叫做负数。
若一个数小于0,则称它是一个负数。
负数有无数个,其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负数的写法:
数字前面加负号“-”号,不可以省略
例如:-2,-5.33,-45,-2/5
正数:
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若一个数大于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正数有无数个,其中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
正数的写法:数字前面可以加正号“+”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2,5.33,+45,2/5
4、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限
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比正数小,正数都比负数大
5、数轴:
6、比较两数的大小:
①利用数轴:
负数
②利用正负数含义:正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就大,数字小的就小。负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反而小,数字小的反而大
1/3>1/6 -1/3
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2第二单元 百分数二
(一)、折扣和成数
1、折扣:用于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叫做折扣。
通称“打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8/10=80﹪,
六折五=6.5/10=65/100=65﹪
解决打折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打的折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商品现在打八折: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80﹪
商品现在打六折五: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65﹪
2、成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一成=1/10=10﹪
八成五=8.5/10=85/100=80﹪
解决成数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成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这次衣服的进价增加一成:这次衣服的进价比原来的进价增加10﹪
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八成五: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85﹪
(二)、税率和利率
1、税率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
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
2、利率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5)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率=利息÷时间÷本金×100%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利息税率=利息×(1-利息税率)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利息税率)
购物策略:
估计费用:根据实际的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进行估算。
购物策略: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并能够最终选择最为优惠的方案
学后反思:做事情运用策略的好处
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3第三单元 圆柱和圆锥
一、圆柱
1、圆柱的形成: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的。
圆柱也可以由长方形卷曲而得到。
两种方式:
1.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
2.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
其中,第一种方式得到的圆柱体体积较大。
2、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3、圆柱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 :圆柱有无数条高
4、圆柱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表面积增加2倍底面积,即S 增 =2πr?
②竖切(过直径):切面是长方形(如果h=2R,切面为正方形),该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圆柱的底面直径,表面积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即S增=4rh
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①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长方形,如果h=2πr,则展开图形为正方形
②不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图形
③无论怎么展开都得不到梯形
6、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 :S底=πr?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侧面积 :S侧=2πrh
表面积 :S表=2S底+S侧=2πr?+2πrh
体积 :V柱=πr?h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高,底面积
④已知圆柱的底面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
⑤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高,求圆柱的底面半径,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无盖水桶的表面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油桶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烟囱通风管的表面积=侧面积
只求侧面积:灯罩、排水管、漆柱、通风管、压路机、卫生纸中轴、薯片盒包装
侧面积+一个底面积:玻璃杯、水桶、笔筒、帽子、游泳池
侧面积+两个底面积:油桶、米桶、罐桶类
二、圆锥
1、圆锥的形成: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
圆锥也可以由扇形卷曲而得到。
2、圆锥的高是两个顶点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圆柱不同,圆锥只有一条高
3、圆锥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锥的底面一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圆锥有一条高。
4、圆锥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
②竖切(过顶点和直径直径):切面是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高是圆锥的高,底是圆锥的底面直径,面积增加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即S增=2rh
5、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S底=πr?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体积:V锥=1/3πr?h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求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锥的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锥的高,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三、圆柱和圆锥的关系
1、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2、圆柱与圆锥等底等体积,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3、圆柱与圆锥等高等体积,圆锥的底面积(注意:是底面积而不是底面半径)是圆柱的3倍。
4、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体积相差2/3Sh
题型总结
①直接利用公式:分析清楚求的的是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体积
分析清楚半径变化导致底面周长、侧面积、底面积、体积的变化
分析清楚两个圆柱(或两个圆锥)半径、底面积、底面周长、侧面积、表面积、体积之比
②圆柱与圆锥关系的转换:包括削成最大体积的问题(正方体,长方体与圆柱圆锥之间)
③横截面的问题
④浸水体积问题:(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品的体积,等于盛水容积的底面积乘以上升的高度)容积是圆柱或长方体,正方体
⑤等体积转换问题:一个圆柱融化后做成圆锥,或圆柱中的溶液倒入圆锥,都是体积不变的 问题,注意不要乘以1/3
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4第四单元 比例
1、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6、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7、比和比例的区别
(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8、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9、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10、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就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11、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12、比例尺的分类
(1)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13、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14、应用比例尺画图的步骤:
(1)写出图的名称、
(2)确定比例尺;
(3)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4)画图(画出单位长度)
(5)标出实际距离,写清地点名称
(6)标出比例尺
15、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16、用比例解决问题:
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正确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
17、常见的数量关系式:(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工效×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18、
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求比例尺。
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可以求实际距离。
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可以求图上距离。
计算时图距和实距单位必须统一。
19、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答: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天数=播种的总公顷数
已知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就是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的积是一定的,所以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
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5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1、鸽巣原理是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组合原理,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①什么是鸽巣原理, 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入手, 把3个苹果放在2个盒子里, 共有四种不同的放法,
无论哪一种放法, 都可以说“必有一个盒子放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 这个结论是在“任意放法”的情况下, 得出的一个“必然结果”。
类似的, 如果有5只鸽子飞进四个鸽笼里, 那么一定有一个鸽笼飞进了2只或2只以上的鸽子
如果有6封信, 任意投入5个信箱里, 那么一定有一个信箱至少有2封信
我们把这些例子中的“苹果”、“鸽子”、“信”看作一种物体,把“盒子”、“鸽笼”、“信箱”看作鸽巣, 可以得到鸽巣原理最简单的表达形式
②利用公式进行解题:
物体个数÷鸽巣个数=商……余数
至少个数=商+1
2、摸2个同色球计算方法。
①要保证摸出两个同色的球,摸出的球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数多1。
物体数=颜色数×(至少数-1)+1
②极端思想: 用最不利的摸法先摸出两个不同颜色的球,再无论摸出一个什么颜色的球,都能保证一定有两个球是同色的。
③公式:
两种颜色:2+1=3(个)
1、直接写出得数:(10分)
0.77+1.33=20×70%=70÷1.4=19+29=(0.18+9)÷9=
10-0.09=45÷90%=23÷6=12.6-1.7=200×(1-40%)=
2.求未知数x:(12分)
χ-65%χ=70120%χ-χ=0.849+40%χ=89
3、脱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15分)
80÷(1-84%)5-5×+0.25×32×12.5%
[12—(34-35)]÷71079÷115+29×511
二、填空:(20分,每空1分)
1、30平方米比24平方米多()%;140千克比()千克多40%;
5千克减少20%后是()千克;5千克减少()%后是3千克。
2、六年级男生人数是女生的80%,( )的人数是单位“1”的量。如果男生有160人,求女生人数。列式为:( )
3、王叔叔看中一套运动装,标价200元,经过还价,打八五折买到,王叔叔实际付了()元买了这套运动装。
4、动物园里有斑马x只,猴子的数量是斑马的6倍,动物园有猴子()只,猴子比斑马多()只。
5、小强的妈妈在银行存了5000元,定期两年,年利率是4.50%,到期时,她应得利息()元。
6、陈老师出版了一本《小学数学解答100问》,获得稿费5000元,按规定,超出800元的部分应缴纳14%的个人所得税。陈老师应交税()元。
7、六(3)班某天的出勤人数50人,病假4人,事假1人,这天的出勤率是()。
8、六年级某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9,那么男生占女生人数的()%。
9、一本书定价75元,售出后可获利50%,如果按定价的七折出售,可获利()元。
10、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三角形面积占长方形面积的()%。
11、李阿姨看中了一套套装原价1200元,现商场八折酬宾,李阿姨凭贵宾卡在打折的基础上又享受5%的优惠,她买这套套装实际付()元。
12、今年稻谷的产量是去年的120%,今年比去年增产()成。
13、小红把300元钱存入银行2年,按年利率4.50%计算,到期时她可得到本金和利息共()元。
14、把5千克糖平均装8袋,每袋占总重量的( )%,重( )千克。
三、选择:(5分)
1、我班有95%的同学订阅《小学生数学报》,没有订的同学占()
A、5%B、15%C、50%
2、东门中心小学今年的学生数量比去年增加10%,今年的学生数量是去年的()A、90%B、110%C、10%
3、六(2)班人数的40%是女生,六(3)班人数的45%是女生,两班女生人数相等。那么六(2)班的人数()六(3)班人数
A、小于B、等于C、大于D、都不是
4、张叔叔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是4.25%,到期后从银行取回()元
A、5000×4.25%×3B、5000×4.25%C、5000×4.25%×3+5000
5、某种商品打七折出售,比原价便宜了75元,这件商品原价()元。
A、525B、225C、250D、150
四、解决实际问题(共38分)
1、学校四月份付水费是2000元,五月份比四月份节约500元,节约了百分之几?(4分)
2、一辆摩托车打九折出售,售价6300元,这种摩托车的原价多少元?(4分)
3、王强在中国建设银行存入两万元,存期5年,年利率5.76%,到期后王强应得利息多少元?(4分)
4、一本故事书的原价21.5元。现在按原价的六折出售,便宜了多少元?(4分)
更多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请大家及时关注!
三、选择(每题1分,计6分):
1.把一个圆柱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如图(单位:厘米),
这个圆柱的高是()。(创新题)
A、4厘米B、6.28厘米C、l2.56厘米
2.一个圆柱有()个面,一个圆锥有()个面。(创新题)
A、2B、3C、4
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体积也相等,那么圆柱和圆锥的高的比是()(改编题)
A、1:1B、3:1C、1:3
4.小红调查了全班48名同学的看课外书情况,并制作了统计图。如果想知道喜欢某类课外书的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应选择(),如果想知道喜欢看不同类课外书人数的多少,应选择()。
A、扇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条形统计图(创新题)
四、计算(26分):
1.直接得数(每题1分,及8分):(改编题)
1-55%=1+63%=2.5×40%=8×1.25%=
4.2÷60=×320%=50%+=-25%=
2.计算下面各题(每题3分,计12分):(改编题)
51×70%+51×30%390÷(1+50%÷)
120×(0.2++15%)1200×0.5%+2400
3.解方程(每题2分,计6分):(改编题)
x+30%=1301-20%X=120%x-30%x=180
五、操作题(6分):
按2:1的比画出放大后的图形,按1:3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按2:1的比画出平行四边形放大后的图形。(创新题)
六、解决实际问题(第2、4、5题每题5分,第1题8分,第3题6分,计29分):
1.小红家2015年2月支出情况统计如下图。请你回答问题。
(1)小红家2015年2月的总支出是4000元。
这个月哪项支出最多?支出了多少元?(改编题)
(2)小红家2015年2月的总支出是4000元。
文化教育支出了多少元?购买衣物支出了多少元?(改编题)
(3)小红家2015年2月的总支出是4000元。购买衣物的支出比水电支出多百分之几?多多少元?(改编题)
(4)如果其他项支出240元,那么水电支出多少元?(创新题)
2.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是62.8米,高是6米,这堆沙子有多少立方米?(改编题)
3.一个用塑料薄膜覆盖的大棚,长15米,横截面是一个半径2米的半圆。(改编题)
(1)覆盖在这个大棚上的塑料薄膜约有多少平方米?
(2)大棚内的空间大约有多大?
4.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8米,池深3米,如果在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涂上水泥,涂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水池修好后最多能成水多少立方米?(改编题)
5.鸡和兔放在一只笼子里,上面有29个头,下面有92只脚。问:笼中有鸡兔各多少只?(改编题)
附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计28分):
1.条形折线扇形(没有顺序)
【考查统计图知识】
2.5:20=6:24(不唯一)
【考查比例的意义】
3.折线条形扇形
【考查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能力】
4.(1)7(2)羊毛棉(3)17(4)12016(5)14
【考查扇形统计图与百分数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5.48π80π96π64π
【考查圆柱的侧面面积、表面积、体积以及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6.6.285
【考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圆周长和高的对应关系】
7.16π
【考查圆柱侧面积的逆向应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8.64π96π128π
【考查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综合应和体积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9.10π
【考查圆柱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计5分):
1.×【考查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
2.√【考查圆锥体积的变化规律】
3.×【考查圆柱的侧面积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4.√【考查圆柱侧面展开图的一个特例】
5.×【考查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辨别能力】
三、选择(每空题1分,计6分):
1.B【考查圆柱底面圆周长、高和侧面展开图的长、宽之间的对应关系】
2.B、A【考查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3.C【考查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4.A、C【考查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其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四、计算:
1.直接得数(每题1分,及8分):【考查学生的口算能力】
0.451.6310.10.072
2.计算下面各题(每题3分,计12分):
【第1、3题考查学生的简算能力;第2、4题考查学生的四则混合运算能力】
51×70%+51×30%390÷(1+50%÷)
=51×(70%+30%)=390÷(1+)
=51=390×
=240
120×(0.2++15%)1200×0.5%+2400
=120×0.2+120×+120×15%=12×0.5+2400
=24+30+18=6+2400
=72=2406
3.解方程(每题2分,计6分):【考查方程的解法】
χ+30%=1301-20%X=120%χ-30%χ=180
解:x=130-0.3解:x=1-解:0.9x=180
X=129.7x=x=180÷0.9
X=x=200
五、操作题(6分)
答案略
六、解决实际问题(第2、4、5题每题5分,第1题8分,第3题6分,计29分):
1.(1)4000×35%=1400(元)
答:这个月伙食支出最多,支出1400元。
(2)4000×25%=1000(元)
4000×20%=800(元)
答:这个月教育支出1000元,购买衣物支出800元。
(3)20%-12%=8%4000×8%=320(元)
答:购买衣物支出比水电支出多8%,多320元。
(4)240÷8%×12%=360(元)
答:水电支出360元。
【考查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百分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
2.62.8÷3.14÷2=10(m)
×π×102×6=200π(m3)
【考查圆锥的体积计算】
3.(1)π×22+π×2×2×15÷2=34π(平方米)
答:覆盖在这个大棚上的塑料薄膜约有34π平方米?
(2)×π×22×15÷2=10π(m3)
答:大棚内的空间大约有10π立方米。
【考查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以及体积和表面积的变化】
3.π×42+π×8×3=40π(平方米)
π×42×3=48π(立方米)
【考查圆柱表面积、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积】
5.29×4-92=24(只)
鸡:24÷(4-2)=12(只)
兔:29-12=17(只)
1、一辆汽车6小时行全程的 ,这辆汽车全程要行多少小时?
2、一堆沙子,用去它的75%,还有15吨,这堆沙子原有多少吨?(列方程)
3、一件玩具原价25元,现在降了3元,降了百分之几?
4、一筐苹果15千克,吃了 ,这筐苹果还有多少千克?
5、运输队运一批面粉,第一次运走全部的 ,第二次运走全部的 ,两次共运了45吨。这批面粉共有多少吨?
6、合唱队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25%,男生比女生少25人,合唱队女生多少人?
7、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火车速度比它快 ,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工人第一天修路110米,比第二天2倍多30千米。第二天修多少米?(列方程)
9、小青今年8岁,爸爸今年32岁,爸爸比小青大百分之几?
10、水结成冰之后,体积增加 。132升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多少?
11、学校修建塑胶跑道,实际投资120万元,比原计划节省30万元,比原计划节省了百分之几?
12、绿化队为一个居民社区载花,栽月季240棵,再加上16棵就是所栽丁香棵数的2倍,栽了丁香多少棵?(用方程解)
13、学校会议室用方砖铺地。用8平方分米,需要350块,如果改用10平方分米,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14、 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高6分米,底面直径4分米。这个水桶能装水多少升?
15、 同学们练习跑步,小东跑了800米,小明跑的是小东的90%,是小谢的9/8,小谢跑了多少米?
16、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之比是21:78.660立方米的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各多少立方米?
17、 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是40分米,这个水桶能装下510升水吗?
18、 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3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00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
19、在光明小学新校区的规划图上,长方形的长是28厘米,宽是22厘米,如果规划图的比例尺是1:400,这个操场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操场的四周建造围栏,围栏长多少米?
20、在一块长45米、宽28米的长方形地上铺一层4厘米厚的沙土。(1)需要多少立方米的沙土?(2)一辆车每次运送1.5立方米的沙土,至少需要运多少次?
21、一个足球的表面是由32皮围成的,分别是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已知黑色皮和白色皮块数的比是3:5,求两种颜色的皮各有多少块?
22、育英小学合唱队有120人,篮球队的人数是合唱队人数的2/5,舞蹈队的人数是篮球队的7/8.舞蹈队有多少人?
23、印刷厂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50页,可以装订1200本;如果每本30页,可以装订多少本?(列比例解答)
24、我国的淡水鱼类大约有700种,比海洋鱼类少13/20,我国的海洋鱼类大约有多少种?( 列方程解答)
25、小立和小强共收集了120枚邮票。小强收集的枚数是小立的3/7。小立和小强各收集了多少枚邮票?(列方程解答)
26、一捆电线长200米,第一次用去了40%,第二次用去10%,两次用了多少米?
27、 一条公路长10千米,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还有多少千米没有修?
28、 故事书有80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 ,又是连环画本数的 ,连环画有多少本?
29、 某车间今天有198人上班,有2人请假,求车间今天的出勤率。
30、 一部自行车打八折后,可以节省50元,这部自行车原价多少元?
31、合唱团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1.2倍,合唱团共有66人,女生有多少人? (列方程)
32、幼儿园共有280个小朋友,男孩与女孩的比是3:4。男孩和女孩各有多少人?
33、小方把5000元存入银行,定期3年,利率是4.8%。到期时可取回多少元?
34、同学们做操,原来每列25人,要站24列。现在改为每列20人,要站多少列? (列比例)
35、从甲地到乙地,汽车前2小时行了100千米。照这样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 (列比例)
36、在比例尺是1:500 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是3.4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37、一只雨燕3小时飞行510千米,一只信鸽每小时飞行80千米。雨燕的速度是信鸽的多少倍?
38、果园里有苹果树240棵,梨树的棵数相当于苹果数的 ,杏树的棵数是梨树的 。杏数有多少棵?
39、果园里有苹果树400棵,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棵数多 ,梨树有多少棵?
40、(1)畜牧场养牛600头,养猪的头数比牛多 。畜牧场养猪多少头?
(2)畜牧场养牛600头,比养猪的头数多 。畜牧场样猪多少头?
41、一件西服原价180元,现在的价格比原来降低了15 ,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元?
42、儿童公园有一个圆形鱼池,在鱼池的周围要做2圈直径是15m的圆形栏杆,至少要用钢条多少米?
43、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的半径是4分米,车轮每分钟转100圈,要通过一条长2512米的桥,大约要多少分钟?
44、用84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三条边各是多少?
45、小红看一本6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两天共看了多少页?
一、基本情况。
总人数
男生
女生
55
28
27
二、学习情况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如郝苏湘、周叶凡等),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如郭冲、郭加林等),不能主动去学习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以前对知识掌握较好部分是:
1、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
2、学生的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3、学生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思路和步骤清楚。
4、学生能很好的解答几何画图形方面的题目。
5、学生书写较工整美观。
不足之处:
1、学生粗心大意忘写答案。
2、运用知识不够灵活,表现在已掌握的知识,做题目时不能灵活地运用。
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2、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众数和平均数。
4、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方法。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6、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1
7、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册中在关各项的具体要求,初步拟订如下表:
教学措施:
1、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口算做到算得对算得快,笔算做到计算仔细,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2、把教学应用题做为本册的一个教学重点来抓,特别是圆柱、圆锥和比、比例方面的应用题,着重教学生理解题意,通过题目会自己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重视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抓好针对优等生的“奥数”教学,提高解“奥数”难题的能力。对于潜能生,我将加大个别辅导时间,让他们也能进步。
5、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画图,发展学生动手能力。
6、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力。
7、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正常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存问题。
8、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9、针对本册内容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坚持不懈的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进度安排:
教
学
进
度
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教前准备
备注
1
2月20日-2月22日
第十一册教学内容及寒假作业
一、百分数
习题卡
2
2月25日-2月29日
一、百分数
教学挂图
3
3月3日-3月7日
二、圆柱和圆锥
1、圆柱
口算卡
4
3月10日-3月14日
2、圆锥
教学挂图
5
3月17日-3月21日
三、比例
习题卡
6
3月24日-3月28日
三、比例
四、确定位置
7
3月31日-4月4日
四、确定位置
五、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学挂图
8
4月7日-4月11日
五、正比例和反比例
六、解决问题的策略
习题卡
9
4月23日-4月27日
七、统计
试卷
10
4月14日-4月18日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度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2020.6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六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负数的认识
难点名称
理解负数的意义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节课的知识是之前没有学过的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遇到的负数的具体含义,扩展对整数知识认识的范围。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生活中有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但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以及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生不易掌握。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一个微视频讲解正负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的相反的量。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一个说反话的游戏:
1、向前走两步
2、存钱,600元
3、电梯上升六层
二、今天我们来学习:负数的初步认识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同学们,我们来仔细观察这幅图,想一想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2、通过观察你能发现什么0°表示什么意思
3、负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呢?
4、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个有趣的微视频:
5、通过刚才的观看你是否明白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呢?
6、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7、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检查一下我们是否会了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来源:Z+xx+k.Com]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来源:学|科|网]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来源:学&科&网]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
-15
℃~-3
℃
北京:
-5
℃~5
℃
深圳:
12
℃~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三、练习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延伸[来源:学科网ZXXK]
1.学生交流收获。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
二、学生状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三个班,学生总人数是79人。六年一班28人,大部分学生都是爱学习的,但是善于动脑的学生不多,所以尖子生较少,同时还有两个女生学习很困难,一个是陈运茹身体有病,经常不上课或自习,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另一个是朱诗敏,基础差,学习困难,尤其是分数应用题方面;六年二班27人,整体水平不高,尖子生较少,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较差的有詹珠佳、叶伟源;六年三班是个新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风气较好,尖子生比较多,全班整体水平较高,但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或语言问题,造成进步步伐不快。
三、复习的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必治和化简比。
4、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使学生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6、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四、复习重难点
1、重点(1)分数四则运算。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3)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难点(1)分数四则运算。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3)圆面积计算的推导。
五、复习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综合性原则。
4、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
六、复习措施
1、口算练习常抓不懈,继续坚持每节课前2分钟口算练习。
2、本册内容共分四个内容,每个内容一点带面进行复习,突出重点,讲练结合。
3、利用两天的时间进行综合训练,强化各部分知识的练习。
4、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利用下午活动时间和晚自习重点有针对性地辅导学困生。
七、课时安排
1、分数乘法和除法1课时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课时新晨
3、分数、百分数应用题2课时
知识点来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
课程名称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知识点描述
全面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并探索、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核心内容:详细讲授如何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适用对象[来源:学科网ZXXK]
六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体验探索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来源:Zxxk.Com]
内容
导入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填空:15:(
)=5:3
预设:根据比例的意义:在比例中,两个的比值相等。
我们知道,5:3=5/3,根据分数的意义,把5/3化成分子为15的分数,得到15/9,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5/9=15:9,所以,15:(
9
)=5:3。你们做对了吗?同学们真棒!
设计意图:简单的问答,既复习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又为这节课做了铺垫。尤其是第2题,先利用比例的意义求出有一个未知项的比例,为后面的猜一猜做伏笔,能让本节课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更顺利的进行。
探究新知
二、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比例:2.4
:
1.6
=
60
:
40
师:在2.4:1.6=60:40这个比例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2.4、1.6、60、40”,叫做比例的项。中间的两项“1.6”和“60”叫做比例的内项。两端的两项“2.4”和“40”叫做比例的外项。
如果把这个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
2.4:1.6=60:402.4/1.6=60/40,1.6和60仍然是内项,2.4和40仍然是外项。
提问:你记住比例各部分的名称了吗?
三、牛刀小试
1.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
1/2:1/3=12:8
师:在比例4.5:2.7=10:6中,2.7和10是它的内项,4.5和6是它的外项;
在比例1/2:1/3=12:8中,1/3和12是它的内项,1/2和8是它的外项。
2.填空。
在3:8=0.6:1.6中,(
)和(
)是内项,(
)和(
)是外项。
师:在3:8=0.6:1.6中,8和0.6是内项,3和1.6是外项。同学们,你们都写对了吗?同学们真聪明!
设计意图:直截了当的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先准确的定位教学的起点,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形式的比例,明确四个项及每个项的位置都相同,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因而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是不变的。[来源:Z。xx。k.Com]
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出示:猜一猜
24:(
)=(
):1
师:同学们,请你们看看这个比例的外项是什么?
预设:这个比例的外项是24和1。
师:那么,它的内项是多少呢?你们知道吗?它有多少种写法?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猜一猜,填一填,写一写。
预设:
假设第一个内项为1,根据比例的意义求出另一个项为24;
假设第一个内项为2,根据比例的意义求出另一个项为12;
假设第一个内项为3,根据比例的意义求出另一个项为8;
假设第一个内项为4,根据比例的意义求出另一个项为6;
......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比例有无数种填法。
思考:观察上面的内项,你有什么发现?
内项:1×24=24,2×12=24,
3×8=24,
4×6=24。
外项:24×1=24。
猜想: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2.验证猜想。
4.5
:
2.7
=
10
:
6
内项:2.7×10=27,
外项:4.5×6=27.
1/2
:
1/3
=
12
:
8
内项:1/3×12=4,
外项:1/2×8=4.
3.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通过举例验证,你得出什么结论?
预设: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这句话呀,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
a:b=c:d(b、d≠0),
则ad
=
bc.
或
设计意图:设计“猜一猜”,这个问题简单而开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答案不唯一,为学生的思考打开了空间。让学生经历“计算——猜想——验证——归纳——完善”的知识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用不同的对这个猜想进行验证,抓住关键词“积”。
巩固练习
五、练一练。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1/3:1/6和1/2:1/4
1.2:3/4和4/5:5
预设1:6×5=30,3×8=24,30≠24,不能组成比例。
预设2:0.2×50=10,2.5×4=10,能组成比例。[来源:学#科#网]
预设3:1/3×1/4=1/12,1/6×1/2=1/12,能组成比例。
预设4:1.2×5=6,3/4×4/5=3/5,6≠3/5,不能组成比例。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