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公共关系策划书8篇

时间:2022-05-21 14:53: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公共关系策划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共关系策划书

篇1

一、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的含义

图书馆作为信息储存和传播的重要组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特别是基层广大读者,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公共图书馆可以获取到最新资讯和消息,能够学习到许多新的知识。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就是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来实现海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虚拟化、人性化和网络化,为读者提供更多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实现信息化之后,它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都会发生重大的改变,读者将不仅仅依靠翻阅书籍来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信息化服务来获取更加丰富和更加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广大基层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会更加广阔。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硬件设施和信息资源两个主要方面,对于基层公共图书馆来说,硬件设施匮乏是很重要的问题,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这项工程建设,直接导致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对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我国的信息化产业也在迅猛发展,正在逐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基层公共图书馆是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的组成部分,为基层广大读者提供了信息资源服务,增加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基层公共图书馆能够永久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帮助基层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身素质的重要场所。但是,目前国内许多的基层公共图书馆还停留在传统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方面,例如,湖南一些地方的公共图书馆仅仅提供的是图书查阅服务,而且馆藏书量也比较少,难以满足基层读者的信息需求,喜欢到图书馆获取信息的人也越来越少。在互联网不断普及和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已经掌握了如何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基层公共图书馆必须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借助互联网工具提供更多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基层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还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基层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也是积极响应国家加强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号召,大力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层公共图书馆健康发展。

三、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图联的规定指出:在城市主要居民区,步行3~4公里就应该有一个较大的图书馆,每五万人应该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然而,中国还远远没有达到这项指标,从湖南来看,全省很多的县还没有图书馆,即使有图书馆也是常年不买新书,很多设施都已经老旧,无法满足藏书量和信息化的需求。这也表明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主要受到了硬件设施、技术水平、思想观念、人员素质、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硬件设施落后,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基础硬件设施是公共图书馆正常运作的根本保障,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地方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各高校和各省市图书馆相比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特别是基础设施比较匮乏。有些地方的公共图书馆虽然建立了电子阅览室,但是电子图书的数量和种类严重不足,具有当地特色的文献资料更是少之又少,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还有些基层公共图书馆购置了部分机械设备,但是缺少懂技术的管理人员,这也限制了基层公共图书馆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2.财政经费投入少,难以支撑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经费少是基层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历史传统和相关体制有很大的关系,尽管各地政府对于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都比较支持,但是财政投入依然还是难以满足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湖南很多地方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投入仅仅只能够当作工资发放给工作人员,其他的经费来源基本没有,这也很大程度限制了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

3.基层公共图书馆管理者思想观念落后,仍然采用传统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面向读者

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中,大家普遍认为公共图书馆只是用来收藏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并不能够为当地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太多帮助。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在许多地方都存在,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只是一味的收藏图书,而不去发掘图书的价值,不会利用图书和互联网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化服务。管理人员墨守成规,不主动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就会直接影响公共图书馆的存在价值。特别是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方面,虽然引进了一些信息技术,但是却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仍然采用人工的方式提供各项服务,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4.基层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专业人员匮乏

一些地方的公共图书馆管理者认为当地是个小地方,不能跟大的城市相提并论,不需要太多的工作人员,也不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所以没有花太多心思去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这就造成了很多地方的公共图书馆缺少既懂图书馆专业知识又能够掌握信息化技术的人才,即使能够进行信息化建设,引进一些信息化设施,但是也没有人懂得如何操作。同时,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老龄化现象明显,这些人不具备现代化的图书管理思想和能力,难以满足广大年轻读者的信息化需求。因此,专业人才匮乏、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较薄弱、计算机水平较差等因素都直接阻碍了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四、加强基层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针对上述出现的基层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总结了以下一些策略。

1.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道路上,资金的大量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资金的使用主要包括现金管理信息系统的购买或研发、配套的管理信息系统设备以及图书馆基本的藏书经费等基础设施成本。基础设施的投入是较为庞大的开支,也是维持图书馆信息化系统基本功能的必备条件。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领导干部也需要重视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过程,在多方努力下,确保各类经费落实到位,让图书馆资源的更新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让图书馆发挥其重要的价值。另外,政府在对图书馆进行资金投入,需要将投入的这笔资金纳入到当地每年的财政预算当中去,实现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2.建立网络化信息系统,实现图书资源数据共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今社会已进入计算机通讯和互联网时代,因此,传统的书本信息已经逐渐转为电子信息资源。通过视频、音频、图像、动画等电子信息资源的传播不仅更吸引读者的注意,还能让读者更加容易吸收。基于此,基层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也应该通过这种形式来更好地服务人们。这就要求基层公共图书馆要改变传统的单纯以印刷纸质文献资源的方式,改变为印刷、电子等共存的多元化馆藏结构。在各个部门之间,通过网络化信息系统,实现图书资源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图书馆馆藏容量,还能让图书馆搜索知识、提供知识的功能更加强大。另外,随着图书馆功能的增强,也会吸引更多人体验图书馆的价值,提高人们的素养。

3.改变图书馆服务理念,强化网上服务功能

在网络时代,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网络服务显得更加重要。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广大读者时,除了传统的读者服务,如借书卡服务、阅览室服务等,还需要开辟网络通道,实现对读者的网络服务,让读者只需要点击鼠标便能够轻松调用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还避免了很多人力成本。为了保证基层图书馆网络服务的顺利开展,馆内工作人员需要改变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在电子化数据录入上,投入更多的成本。

4.重视人才的培训工作,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引进大批计算机信息化人才,综合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这就意味着,基层公共图书馆除了通过提高薪资待遇等引进高素质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外语人才以及专业人才外,还需加强对原有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在根本上增强网络信息化图书馆建设力量。

篇2

关键词:信息化 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 测度

中图分类号: G2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3-0081-04

Index System of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Public Library

Li Qian (Zhuanghe Library of Liaoning Province, Zhuanghe,Liaoning,116400)

Abstract:Index of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for testing the current work but also for guiding the future work. This paper compared and analyzed different indicator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proposed a new index system which sh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comprehensively. This paper argued that there are four aspects such as the subject, content, methods and effects of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need be concerned in the system of index.

Key words: information; public library; informationization of public library; measure

CLC number: G258.2 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3-0081-04

当今,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主导力量,正演化成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产业革命。信息化已成为当今经济结构调整最强大的驱动力,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在世界变化的大格局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图书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将从根本上实现封闭的功能单一的传统图书馆向开放的多功能的现代化图书馆转变。但是,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陈旧,技术手段落后,运行机制僵化,不符合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各地公共图书馆都已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一系列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来融入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中。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界定并测度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测度指标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

1 图书馆信息化测度的研究现状

1.1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的内涵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就是依托信息化人才资源,以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建设为内容,通过优质高效的知识服务参与社会信息化进程的综合体系。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信息存贮、传递和检索方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封闭式的管理模式。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都在发生着变化公共图书馆必须具备更强的信息功能。(1)信息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新颖。公共图书馆除了提供信息检索、信息传递等传统的信息服务外,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信息咨询、信息分析以及各类面向网络的信息服务。(2)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逐步实现了数字化,大量的信息资源被存于磁盘库、光盘库以及其他各种存储库中。并且还出现了大量的电子出版物。(3)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将成为高度发达的信息集散地,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工作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Web2.0、地理信息系统、云计算、微博客、3G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都将成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方式和手段。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信息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及服务手段不断地得到更新和转变。为了检验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究竟达到何种程度,考察其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等问题,必然要对其各方面因素进行测度和评价。目前,国内有关图书馆信息化的测度的文献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测度方法的设计。

1.2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测度指标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者对图书馆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研究各有侧重点。陈军、党燕妮概括了图书馆信息化测度指标,主要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四个部分。[1 ]文中只是就四个概括性指标进行了介绍性说明,并没有具体说明各指标所包含的子级指标。另外,沈思所建的指标体系仅包含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其中软件资源包括了信息技术、人才资源以及信息资源三部分内容。[2 ]然而,无论是硬件资源、软件资源还是人才资源与信息资源都是从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和客体两方面进行设置,而没有涉及到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测度以及效果测度等内容。

在陈能华、孙娟所设置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测度指标较为全面的,[3 ]包括:(1)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对象――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2)支撑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与内容――信息技术、信息网络政策法规与标准;(3)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信息用户;(4)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信息化管理。该指标体系不仅包含了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与客体,而且还纳入了支撑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内容。但是,该指标体系中并没有将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作为测评的内容。

除了上述的指标体系外,还有部分学者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测评指标进行了研究。例如,陈靖[4 ]将指标体系分为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教育事业发展六大类。同时,也有学者以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服务作为指标进行测评。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信息化建设必须与社会信息化建设保持一致。以上各种指标体系均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然而没能包含社会信息化建设所要求的全部内容。

1.3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测度方法研究现状

在有关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测度的文章中,有关测度方法大部分都选择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它的数学模型可分为单级模糊综合评价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两种。[5 ]至于采用哪种级别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根据所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层级决定。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指标权重的确定。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由多种因素决定,必须清晰掌握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才能够客观、公正的对其进行测度。因此,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其次是模糊评价矩阵的确定。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评价指标体系都必须能够完整系统地反映评价目标,且科学的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应该是显著相关的。因此,在指标体系建立后应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除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外,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评价方法。例如,在有关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测度的两篇文章中,均采用了神经网络的方法。神经网络系统是由大量简单的处理单元(即神经元)广泛链接而成的复杂网络系统。[4 ]利用神经网络实现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测评时,各指标的权重是由神经网络通过学习自动生成的,避免了传统评价方法中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使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测度更具客观性和准确性。

2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则对其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应该与社会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从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因此,在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置时以钟义信的“中国信息化综合指数模型(CIIC)”作为参考。CIIC社会信息化包含的测度因素有:信息产业的能力(I(P))、信息基础设施的装备能力(I(E))、信息基础设施的使用水平(I(U))、信息主体水平(I(S))和信息消费水平(I(C))。同时,针对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测度指标必须以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为前提进行设置,结合其他学者对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测度指标的研究,本文主要四个方面,即信息化建设主体、信息化建设客体、信息化建设的手段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效果来设置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测评指标体系(见表1)。

2.1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体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专业化和标准化要求较高的系统工程。信息化人才是图书馆信息化的决定因素,其在馆员队伍中的构成比例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和态势。因此,为了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公共图书馆必须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使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得到更新、拓宽和完善,提高她们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馆员队伍作为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对其进行测度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信息技术人员构成。信息化建设要求公共图书馆的馆员队伍中具有相当数量的信息技术人员,他们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和利用网络存取信息的能力,能在网络中与各种媒体进行交流,并能对用户进行网络应用的知识、技术培训。第二,信息化人才培养水平。信息时代,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信息化人才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提供各种有助于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培训。第三,应用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所谓应用能力是指信息化人才必须精通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等信息化技术的操作;而研究开发能力是指公共图书馆应根据特定的需求开发出迎合用户和社会的信息服务的能力。

2.2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应是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充分有效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便为读者提供专业的信息化服务。换言之,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一切信息技术与手段的使用都是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而展开的。因此,这方面的测度主要是从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网络资源建设几个方面进行。信息服务是包括信息搜集、整理、存储、加工、分析、传递、利用等各项活动,泛指以产品和劳务形式向用户提供和传播信息的各种信息劳动。

(1)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公共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宝库, 也是为数不多的专以信息为工作对象的社会服务部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反映了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处理能力,因此,对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测度是衡量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内容,主要从文献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和网络资源开发利用三个方面进行考量。传统文献信息资源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信息资源,包括大量的书籍、报纸期刊、古籍善本、地方文献、专题文献、特藏文献、参考工具书、缩微复制品等等。随着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已拥有许多数据库,包括馆藏书目数据库、各种专题数据库和一些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并且许多重要文献的数字化转换工作已经开始, 图书馆购置的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也日渐丰富。公共图书馆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包括光盘、电子图书、电子期刊、镜像服务器等)才能真正实现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2)信息服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则是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功能强大、灵活、方便、实用的检索工具检索网上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企业电子报告等, 并将逐步实现信息数字化、手段自动化、服务网络化、信息服务方式多元化对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测度应从服务内容(广度)和服务方式(深度)两个方面进行。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包括:(1)联机检索;(2)数据库检索;(3)馆际互借;(4)文献传递;(5)网络查询;(6)文献采购协作;(7)联机合作编目;(8)代检代查;等等。对信息服务内容的测评主要是通过对其内容的丰富程度的考量。对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的测度是信息服务广度维度的测度,完整的测度指标必须还要从深度维度进行测度,也就是对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的考量。信息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不仅包括传统的借阅、检索、传递等服务,还包括针对不同用户的独特信息需求而进行的个性化、主动化的服务,如信息分析、预测等服务。

2.3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手段,这些技术的不断更新可以促使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种类更加丰富新颖。信息技术包括网络通信技术、系统技术、信息服务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界面设计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7 ]其中,网络通信技术的测度主要是对公共图书馆网络通信能力的考量;系统技术是通过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四个方面进行考量;信息服务技术与信息检索技术则是通过对其多样性、方便性等方面进行考量;界面设计技术是指界面优化程度、导航功能、家户型以及视觉效果的测度。另外,办公自动化技术是对公共图书馆日常办公信息化水平的测度。而对公共图书馆网络技术的测度指标包括网络设备、网络环境以及网络管理三个方面。

2.4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效果

对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测度不仅要从内容、方式、手段等方面进行评价,而且还应该对当前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效果进行衡量。而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效果主要是通过其服务对象――读者,对公共图书馆各项信息化建设内容的满意度得以体现。读者对信息化建设内容的满意度评价包括:对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实用性、方便性、可获得性,以及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效果等几个方面。

3 结语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多因素影响下的动态过程。因此,对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测度应从信息化建设主体、信息化建设内容、信息化建设手段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四个方面进行。信息化人才队伍是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而信息服务则是其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和核心内容。另外,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为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检验当前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而且还对今后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陈军,党燕妮.图书馆信息化及其测度指标略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88-92.

[2]沈思.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测度方法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9,(4):18-19,42.

[3][7]陈能华,孙娟.图书馆信息化测评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26(1):20-23.

[4][6]陈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神经网络实现[J].现代情报,2006,(8):124-126.

篇3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误区分析;对策

一、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数据考证

在2013年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的调查数据中显示,电子书阅读的增长速度相对于2012年的来说,每个人都增长了2.35本的电子图书读书量,增长的速度已经到了百分之六十五点五年。在同一时间,在对18岁至70岁国民更喜欢哪种方式的阅读的调查里表示,有13.2%的人喜欢网络线上浏览阅读,有9.0%的人喜欢手机客户端阅读,有2.2%的人喜欢电子阅读器,有1.3%的人喜欢网上打印下载。

在2015年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调查报告中明显的表示,我国在2014年的数字化阅读率跟2013年比较,阅读率达到58.1%,提升了2%。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数字化阅读的发展趋势也逐渐成型,逐步呈现出一种“全球化”发展趋势。

二、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价值内涵

数字化阅读信息是一种网络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主,在本质上采用数字代码的方法和形式,把组织并建立不一样的书籍的信息,在电、光等介质的根本上获得阅读信息。“Dynabook”是电子图书的概念模型,它的现世表明着已经在试着开始建立数字化图书馆。随着各个电子公司的连续发展并且在万维网开始出现并兴盛起后,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更加飞速。它主要的阅读方式有网络阅读和移动阅读两种。多媒体是网络阅读的主要部分,使用计算机来读的。通过于无线网络把图书、报纸等消息传递输送到行动设备的阅读传播,就是移动阅读。

现在,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强大的情r下,如果要创建完美的数字化文化服务体制,就要明确它的认识还有内在的价值。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跟传统图书馆的发展不同,在现在的互联网技术是数字图书馆主要的发展标准样式,电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走向越来越明朗。在图书的管理和出借阅读中,为了审查核实还有整理有意义的书籍,就要运用数字化的科学技术,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阅读知识脉络,为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奠定基础。日益发展的收藏的具有文化价值的物品资源具体构建,让传统的道德资源分配样式有了非常大的检验。为了进一步适应数字信息的变化的法则,要更好的把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彼此结合。

现在,数字化科学管理对图书管理工作有着三大价值优势:

1、体现着灵活性。不同的发展需求决定了它的发展形势和体系都会并跟着有一定的调整,并对图书馆馆内体系有系统性的创建。

2、数字化图书资源更具安全性。在信息录入上通过完善计算机服务系统,能够科学分类、查找,保证整体图书管理信息和借阅信息的准确性。数字化阅读形式更加便捷,安全,确保了各项信息的准确性。

3、数字化图书馆的细化性,能够细化各项管理方法,实现系统化管理流程的划分。

三、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主要误区

数字化阅读呈现上升趋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1、资源安排的不完备。数字化图书资源规划、协调和衡量标准并没有得到统一,使得各个单位缺少相应平衡,社会差异明显。从而造成数字化图书资源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

2、检索层次不够鲜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读者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数字化图书分类建设不够明确。专业层次、学历发展没有进行明确的层次分明。

3、管理队伍有待加强。一些常态化问题不断涌现,图书管理的建设上没有深刻透彻的理解。图书管理者工作积极性,创新型和探究型有所欠缺。

4、知识产权保护不够系统。电子阅读的便捷性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在法律问题上,会存在一定的“空白对接”。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图书管理有着负面影响。

四、强化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增强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首先要提高阅读素养。为了提升数字化阅读的能力,就要增强技术管理,提升管理的业务的高度、改正创新管理方法,不间断的更改传统的发展的缺陷。

加强阅读特性,实现较人性化的检索服务。按照现在的社会发展状态,要依据不一样的领域、不一样的学历、不一样的年龄层的读者的阅读层次来进行针对性的推送以及最大化的检索细化,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来连续提升数字化建设的进程,并建造一个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的数字化阅读系统。

是版权纠纷变弱,使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所提升。现在社会日益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出现了新的裂变,数字化图书馆在特定的管理上和制度创建上,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对相应的法律法规提出科学建议。从而可以严格要求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逐步完善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图书管理工作要进行不同性质的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数字化建设要求工作者提高自身发展水平,提高业务素养,从而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灵活的服务。认真做好知识产权服务、网络运营、商业服务等多项经营。不断提高数字化建设的发展,从而建设一个科学高效的公共图书管理体系,向现代化、数字化图书管理迈进更高的,更远的一步。

篇4

关键词: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

一、工商管理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所谓工商管理信息化就是指以网络为媒介,利用大数据分析在工商管理过程中进行信息的采集、分类、整理、传递和更新,通过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方式对信息的传递进行严格的把控和监管,这既有利于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加快信息的流通速度,又保证了从业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占据有利的主导地位。工商管理部门在维护市场秩序、稳定经济发展状况、创造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现有的管理体系架构关联众多、结构复杂,单纯依靠人工作业很难保证管理的时效性和作用的广泛性,因此构建合理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对推进工商管理部门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

二、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一)总揽全局,统筹规划

在推进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贯彻落实信息一体化、全局化的发展观念,从整体角度出发,做好系统性统筹规划,同时突出对关键技术和主要业务的重点把控,确保横向发展与纵向深化相辅相成。在此基础上做好对业务内容的梳理、拓展和分层次细化,为工商管理信息化提供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统筹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第一,明确信息化建设的全局思想和发展战略,由此展开战略部署和规划。从横向发展来看,要结合高新技术对工商管理部门的业务进行调整和扩展,在结构上进行精简,在信息内容上进行集成;从纵向发展来看,要由一个部门开始试行,逐步将改革推广至各基层和地方部门,进而实现整体化的高效率发展。第二,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整体推进,局部细化,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建立起系统性、关联性的工商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更大范围地流通和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还可以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相关软件的开发和业务的拓展,以便更好地支持信息化工作。

(二)建立健全信息化发展方式

从当前形势可以看出,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短板是落后的管理模式和有限的管理水平,这就要求从业者探索更加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完善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在改革前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进行大范围的市场调研和信息采集,根据市场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协调发展模式,在现有的管理模式基础上查漏补缺,形成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

(三)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加强技术应用

在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从业者和业务的发展,还需要考虑在技术引入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设备购入、技术水平提升等问题。设备是发展技术的基础,工商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软件、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以便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更好地凸显高新技术的价值。在应用网络技术的过程中,要争取做到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既从全局角度进行技术的革新和推进,又要做到技术的局部细化,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充分调查当地的发展情况和市场要求,选择适配度最高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当地的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中。

(四)完善综合业务应用的平台建设

工商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率,在实现过程中,要注意业务基本需求与高新技术之间的匹配度和融合性,在应用新型数据技术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先前数据收集的整合与存档、对业务发展要求的标准化和对新型业务模式成果的追踪与反馈。具体要做到:第一,构建跨区域协同和跨领域联合的综合性业务体系,主要包括市场核查及监管、行政执法普及等方面,通过数据手段对工商部门管理的各类业务进行有效地梳理;第二,构建大范围数据集成平台,对各类信息系统性地整理与归纳,并根据各类市场政策进行合理决策。第三,实现管理内部各个环节信息化,进而提高日常办公效率,确保整体工作规范进行。

(五)利用先进技术,提高从业者的业务水平

工商管理部门相关从业者对高新技术掌握的程度是影响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又一大因素。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规划与整合,根据各个部门各项事务的具体进展情况,应用适配度最高的互联网技术,对工商管理业务进行逐步渗透和融合,这样既为从业人员适应新技术留有充足的缓和期和适应期,也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现有的人才储备不足以支持工商管理部门完成信息化转型,引入高新技术人才,组建高素质、高水平、高效率的人才队伍是十分必要的。相关人员在人才培训与部署方面也要做好统筹规划,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根据工作岗位和日常业务的要求,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线上培训课程和线下讲座,在日常工作中采用“一对一”帮扶模式,帮助从业人员将学到的技术内容具体应用到日常工作中,通过这种工作中的再教育模式,从业者系统性地学习相关的技能、理念和法律要求,进而完成个人综合实力的提升。同时,有关部门要引导从业者在使用中掌握高新设备,并及时购入、更新和维护相关基础设施,以确保人才优化方案的顺利进行,为信息化建设源源不断的输出人才。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优化

对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优化来说,关键的便是应当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是要针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优化效果。在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不重视技术管理的现象,没有给建筑工程的建设提供较好的技术保障。针对这一问题,应当在技术管理中有所侧重,通过技术管理优化策略,对建筑工程技术应用采取更换的保障策略,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优化意义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所涉及到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多方面技术问题,并不仅仅是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包括技术档案管理、技术交底、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等等。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管理模式和制度,而且还存在不重视技术管理的问题,没有认识到技术管理的重要性[1]。技术管理工作是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的重要质量保障,完善的技术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控制建筑工程质量,而且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技术管理水平也是其整体竞争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进行优化,在保障工程质量之外,还能对工期管理、成本管理起到一定的作用。由此可见,优化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在建筑工程建设发展的新形势下,是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施工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管理意识薄弱

首先,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现状中,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技术管理意识薄弱,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不重视技术管理,也并不了解技术管理的全面概念和核心内涵。二是一些技术管理人员自身职业素质不高,缺乏对技术管理的较好认识,在技术管理方法、技术知识储备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欠缺[2]。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意识薄弱问题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限制了科学技术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并且也不利于技术管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这一角度来说,技术管理意识薄弱所产生的问题,主要的影响也在于两方面,分别是对于建筑工程建设本身的影响和对施工单位自身竞争力的影响。

2.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

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技术管理制度是保障建筑工程技术得以较好应用的重要保障,如果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相应的技术管理工作也就无法较好的开展。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缺乏完整的技术管理规划、技术管理部门职能不明确、工程施工日常技术管理体系不完善等方面。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施工单位缺乏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对于技术管理工作缺乏较好的认识,使得其技术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较低,并且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技术管理的应有作用。

3.技术管理模式陈旧

已经提到过,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技术管理的时间并不长,在技术管理模式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模式陈旧等等,例如在技术管理的组织安排方面。当前很多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工作是由技术管理部门统一安排的,但是针对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却没有相应的技术管理小组,缺乏阶段性的具体技术管理规划。由此可见,技术管理模式陈旧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技术管理机制、科学的技术管理方法造成的,因而这种技术管理模式问题从本质意义上来讲也是管理观念落后的具体表现[3]。技术管理模式落后问题在我国建筑工程建设中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由这一问题也可以看出,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方面,进行管理模式的探索也创新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优化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策略

1.树立科学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意识

在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进行优化时,首先应当树立起科学的管理意识,无论是对于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还是对于具体的技术管理人员来说都应当树立起科学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意识。施工单位管理层,应当积极重视技术管理的作用,特别是在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控制工程工期、成本方面的作用。通过完善的技术管理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缩短工程工期,也能降低施工成本。而对于技术管理人员而言,应当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应当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实践能力。通过树立这种科学的建筑工程管理意识,能够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必要保障,并且也能提高施工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2.完善技术管理制度

在完善技术管理制度中,应当针对当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改正,例如管理制度不健全、可操作较差、执行力不高等问题。相关技术管理部门可以借鉴一些国外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的成功经验,引入最新的先进成功,并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加以改变。可以在技术管理制度中引入责任负责制,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划分为若干个技术管理区域,指定相关责任人,负责责任区域中的技术管理工作[4]。通过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可以结合适宜的激励机制来激发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能够使得技术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还应当建立起关于技术管理的监督机制,定期对于技术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这是提高技术管理制度执行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3.积极创新技术管理模式

针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言,做好技术管理工作,创新技术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只有打破传统、落后的技术管理模式,积极应用新的技术管理方法,才能真正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而言,在技术管理模式创新中引入目标导向法的管理方法就是较好的途径,在技术管理工作的组织安排中,以目标导向为核心,将技术管理人员划分为若干个技术管理小组,各个小组有着自己要完成的目标。在目标的制定上,应当以保障工程质量和效益这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并且辅以相关的奖惩措施,这一管理模式的应用就能够较好的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应用一些其他的技术管理模式,积极创新技术管理模式,在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结论

做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对于保障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工程建设工期和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技术管理也是施工单位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现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科学管理意识薄弱、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技术管理模式落后等等。因而在优化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应当针对这些问题积极进行解决,提高对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视程度,积极应用和创新技术管理方法与模式。这对于促进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管理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牟杰.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3:121-122.

[2]齐玉蕾.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J]. 门窗,2014,01:80.

篇6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1) 在校园中现场进行“爱的邮递员——让爱在北京与宁夏之间传播”的活动,让更多的农大学子了解西部孩子的状况,并在志愿者的感染下更多的去关注西部的孩子们,并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他人。给大家一个表达爱的机会,使更多的人参加到助学活动中来,给贫困孩子一个机会,给自己一份快乐,将爱心传递。

(2) 通过在校园中进行有关西部孩子学习生活的图片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唤醒沉睡在我们心中的爱。发扬“助人自助”的精神,让爱的阳光洒满农大,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绵薄之力,在用心奉献中谱写壮丽的青春篇章。

(3) 让宁夏小朋友切身体会到外界哥哥姐姐对他们关注与热爱,同时将小朋友们亲手画的明信片从宁夏带回学校,让爱的阳光洒满农大。

(4) 我们将捐赠者的爱心带到宁夏,同时又把爱以明信片做为载体带回北京,让爱心在两地传递。填写者也可以选择将从宁夏带回的爱心明信片送给亲人与朋友,与更多的人分享。

(5) 借此次活动,发展社团的特色,扩大农大雪莲花藏文化传播协会西部助学活动的影响力。

三.活动主要内容

在校园内进行有关西部孩子学习生活的图片展,同时让农大学子在空白明信片上写下自己对宁夏孩子的鼓励与祝福,由“夏萤支教小队”带到宁夏海原县贺堡小学,再让那边的孩子写下他们的希望与祝福,最后由小朋友们寄回,返还给每一位填写爱心明信片的农大学子。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待定

地点:奥运场馆西侧

五.活动流程策划

1.第一阶段(活动前期)

(2) 制作活动宣传资料(彩喷,海报和传单)。

(3)准备所需明信片300张,填写者信息登记表20张以及其他所需物品。

(4)借场地和桌椅。

2.第二阶段(活动实施)

(1)图片展览

a.在待定时间,雪莲花社参加活动人员在奥运场馆西侧集合,签到,介绍本次活动的注意事项。

b.布置活动现场(包括借桌椅,悬挂彩喷,布置展板等)。

(2)明信片签名活动。

a.同学们自由写上自己的寄语。(须写上填写人的联系方式以便将明信片返还)

b.给同学们宣传此次活动的意义。

(3)“一支铅笔”活动

a.此次活动仅接受捐赠铅笔和橡皮。(捐赠物品须详细登记捐献人姓名学院)

b.把图片展结束后认真统计核对填写明信片以及捐赠物品。

c.由社团出资买150支铅笔,150块橡皮擦让支教小组带到宁夏。

第三阶段(活动后记)

(1) 活动完后,整理好已填明信片和填写人信息表,绝不遗漏,然后转交“夏萤支教小队”的负责人。

(2) 暑假时“夏莹支教小队”充当爱的邮递员,负责传递。

(3) 活动结束当天,立即打扫卫生,给农大学子一个舒适的环境。

六.资金预算

物品名称

单价

数量

总价

预计可申报金额

订制明信片

1元

300张

300元

300元

主题彩喷

150元

1张

150元

150元

展板海报

20元

2张

40元

40元

邮票

0.8元

150张

120元

120元

传单

0.08元

500张

40元

40元

签字笔

1元

20支

20元

20元

冲洗照片

0.7元

20张

14元

14元

双面胶

3元

2个

6元

6元

透明胶

5元

1个

5元

5元

信息登记表

0.1元

20张

2元

2元

铅笔

0.5元

150支

75元

75元

橡皮擦

0.5元

150块

75元

75元

合计

847元

847元

七.活动注意事项

1、活动全程严格遵守《中国农业大学嘘声社团管理办法》以及各种学校规章制度。

2、参加活动的人员必须提前到达活动地点,无特殊原因不得迟到早退。

3、注意保护展板,防止展板损坏。

4.注意文明用语,不得与学生发生口角。

5.照片记录丰富。

6. 注意保持活动现场卫生,撤展时要认真清理打扫,切忌不要留下垃圾。

八.经费来源

依靠校团委给予经费报销如有不够我们自己补贴。

如有超出,超出部分将全部用于公益。

篇7

关键词:长输管道;精细化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不断深入,而输送油气资源的长输管道建设也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并且新一轮的长输管道建设仍将继续,在长输管道工程建设越来越注重大口径、高强度等级的钢管材料以及新技术的应用,这就对管道工程建设施工提出了质量保障的更高要求。

一、精细化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是这些年才出现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通过对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各个岗位员工责任的具体化、明确化,达到使每一个职能部门、每一个岗位员工做到对自身工作的到尽职尽责,对自身工作的全力以赴。精细化管理以岗位责任的精简、准确、细致、严密为基本管理原则,通过精简冗余人员、准确的责任定位、细致的岗位划分、严密的行动组织来提升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能力、加强部门内部控制、强化部门协作管理,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组织的各项效益,与现在通用的企业管理方式相比有以下几点创新。

1、责任分工明确

精细化管理的部门、员工责任划分十分明确,不存在责任、业务的重叠现象,确保责任的绝对明确。

2、分层监管

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监管机构十分发达,各个部门,各个业务层面都有专门的监管机构,用来保证责任分工的精简、准确、细致、严密。

二、影响工程质量因素分析

1、人的因素

人作为工程建设主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指挥者和施工操作者,是决定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提高工程质量,首要的是优选施工人员,并通过加强人员培训来提高人员素质,增强基层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施工质量自检的责任心,为质量控制与管理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在施工中,项目部还应定期组织各级技术、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宣讲,组织各种经验交流会,使参与项目的管理和操作人员能够相互学习和交流,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机械因素

施工机械是实现油气长输管道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化大流水施工中必不可少的装备,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均有直接影响。因此,施工机械设备的选用,要根据工序的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施工组织方案、技术经济条件等各种因素进行多方案比较,做到装备合理、配套使用。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客观因素,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工程管理环境等,在质量控制中都应充分考虑,做到综合适应,满足要求。因此,必须结合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预见环境对工程质量影响的多种因素,采取积极、主动、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4、材料的因素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据统计,油气长输管道工程中的材料费用占总投资的60%或更多,材料的质量是管道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不可能符合标准,也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的前提。为此,在材料进场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该有专人负责,严格把关,做到全过程控制。

三、油气长输管道精细化管理对策

1、成立精细化管理监管机构

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对精细化管理操作进行监督的监管机构。该机构负责向参与油气长输管道工程的各层员工进行培训,并制定实施精细化管理所需的制度和章程,同时还要对各个时期工程建设状况进行工程监管,确保精细化管理操作措施得到切实执行。

2、做好精细化管理准备工作

所谓准备工作是指在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设计阶段就参与其中,对工程实施的各阶段进行岗位责任、施工设备、施工原料等的精细化分配,并制定切实的《精细化管理规划》、《精细化管理实施细节》等指导文件。

3、对质量保障进行责任划分

对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内容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有利于实现每一生产环节的质量保障,在发现问题或者对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也能够及时找到责任主体,及时处理问题。在划分责任要具体到每个人,具体到每个人的权力、任务和责任,确保施工繁重各项工作都有人负责,保证各项工作都有执行标准,保证每项工作都经过检查。明确责任的划分还可以与奖惩机制结合应用,发挥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强化其责任意识,从源头上保障工程施工质量。质量保障的责任划分包括对管理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和施工作业人员的质量责任划分,具体到施工人员的责任是对各个工序的质量保障。

4、关键环节重点管理

针对不同情况下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出现的关键环节,成立专门的精细化监管小组,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的管理,第一时间将问题解决,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环保、节能、安全等,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就要对一些特殊地段、特殊条件作出预估方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5、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提高施工队伍素质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的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优选施工人员,通过技术、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我们的石油管道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成功,提高工程质量是关键。因此,要通过培训和锻炼,建设一支适应国内外油气设施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和施工人员队伍,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保障。

6、切实宣贯质量保证体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要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关键在于要保证工程项目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质量保证体系覆盖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由于长输油气管道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其施工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位置不固定,生产流动性强,施工工艺复杂等特点,故该类项目的施工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加难以控制。因此,在长输油气管道的工程建设中必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即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7、施工质量的考核与验收保障

在划分好具体的责任后,还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层级考核制度,来确保责任执行的规范性和检验质量保障的效果执行情况。通过考核的结果来执行上文所说的奖惩,使责任落实得以遵守。在工程的各个环节完成后以及整个工程竣工后,都要进行验收,检验其是否符合设计规范的质量标准,是否具备交付的质量标准。严格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考核和验收环节,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和措施,在执行中要遵守质量检验和验收标准,不能只做表面功夫。

结束语

长输管道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方面,责任方也有很多,因此在长输管道工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不能贪图速度而忽视一些细节,务必要做到责任分工的精简、准确、细致、严密。设立的监管部门一定要科学合理,要抽调专业的管理人才,确保精细化管理操作的正确执行。另外,精细化管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并非一人只能单独负责一方面,根据人员实际能力,合理的细化责任分工,也是精细化管理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林胜利,杨洪伟,李江龙,等.化工设备的精细化管理[J].炼油与化工,2010.

篇8

【关键词】长输管道 精细化管理

1 精细化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是这些年才出现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通过对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各个岗位员工责任的具体化、明确化,达到使每一个职能部门、每一个岗位员工做到对自身工作的到尽职尽责,对自身工作的全力以赴。精细化管理以岗位责任的精简、准确、细致、严密为基本管理原则,通过精简冗余人员、准确的责任定位、细致的岗位划分、严密的行动组织来提升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能力、加强部门内部控制、强化部门协作管理,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组织的各项效益,与现在通用的企业管理方式相比有以下几点创新。

1.1 责任分工明确

精细化管理的部门、员工责任划分十分明确,不存在责任、业务的重叠现象,确保责任的绝对明确。

1.2 分层监管

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监管机构十分发达,各个部门,各个业务层面都有专门的监管机构,用来保证责任分工的精简、准确、细致、严密。

2 我国油气长输管道管理现状2.1 我国长输管道工程开展现状

长输管道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输送方式,常用于能源,比如石油天然气的运输。现在的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等也开始利用长输管道进行运输,而且极为普遍。随着我国西部开发计划的实施,尤其是在西气东输工程投入建设以后,我国的长输管道工程取得巨大进展。从管道的设计、采购到设计的实施、工程监测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并且长输管道工程技术在我国发展也极为迅速,在目前城市化建设进程中,许多城市都大量采用了长输管道工程,比如现在的地铁通风管道、居民水煤气管道等,长输管道工程已经是我国目前在建工程的主要对象。

2.2 我国长输管道工程管理现状

与我国长输管道工程施工技术相比,我国的长输管道工程管理方式发展较为缓慢,缺乏体制创新。

目前,我国的长输管道工程管理主要实施重大工程分期、工程作业分段以及施工设备分包等早期的工程管理方式。重大工程首先根据施工地点、施工环境、施工进度等划分几个施工期,然后再对每个施工期需要完成的工程作业量进行各个施工小组分段施工,施工运用的工程设备由各个施工小组自行调配。各施工小组间独立进行作业,待工程完工后由监工部门进行统一的质量评测。

这种管理方式在某些方面已经具有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比如对重大工程实行的分期、分段施工以及施工小组的设立等。只是他们没有将责任明确到个人,而是明确到了各个施工小组。还有就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分层监管机构,对工程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实行质量监管。而是实行施工完成后的统一质量评测,这难免会造成施工过程中一些问题的遗漏,导致最后工程质量不佳。再者这种管理方式实行施工设备的自行调配,这就难免会造成一些问题设备的责任难以落实,相比精细化管理采取的在工程设计阶段就进行的精细化分配,效果就相差甚远了。

可见,在油气长输管道工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会使现有的长输管道工程建设变得更为高效。

3 油气长输管道精细化管理对策3.1 成立精细化管理监管机构

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对精细化管理操作进行监督的监管机构。该机构负责向参与油气长输管道工程的各层员工进行培训,并制定实施精细化管理所需的制度和章程,同时还要对各个时期工程建设状况进行工程监管,确保精细化管理操作措施得到切实执行。

3.2 做好精细化管理准备工作

所谓准备工作是指在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设计阶段就参与其中,对工程实施的各阶段进行岗位责任、施工设备、施工原料等的精细化分配,并制定切实的《精细化管理规划》、《精细化管理实施细节》等指导文件。

3.3 明确岗位责任

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实行明确的责任分工,避免工程出了问题却找不到负责人的现象。实行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合理的设置岗位,各个岗位间协调运作,确保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责任的落实。

3.4 积极互动

积极互动是指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在精细化管理总监管部门的指导进而有效组织下,在监管人力、仪器设备及交通工具等方面,进行合理有序的凋配,使各种资源能充分合理的利用。

3.5 关键环节重点管理

针对不同情况下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出现的关键环节,成立专门的精细化监管小组,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的管理,第一时间将问题解决,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环保、节能、安全等,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就要对一些特殊地段、特殊条件作出预估方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长输管道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方面,责任方也有很多,因此在长输管道工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不能贪图速度而忽视一些细节,务必要做到责任分工的精简、准确、细致、严密。设立的监管部门一定要科学合理,要抽调专业的管理人才,确保精细化管理操作的正确执行。另外,精细化管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并非一人只能单独负责一方面,根据人员实际能力,合理的细化责任分工,也是精细化管理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张志军,吴长礼,付群,等.油气长输管道工程监理工作精细化管理[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30(10):82

[2] 欧阳章勇,张鹏.加强施工设备精细化管理提高项目部设备管理水平[J].水利水电技术,2012,43(5):75-7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