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学以致用交流材料8篇

时间:2022-10-25 07:32: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学以致用交流材料,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以致用交流材料

篇1

课题

课题三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定稿

时间

主备人

年级

九年级

课时

1

课型

教材

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质量比内涵的基础上引入的,对于数学方面的计算上,学生应该不存在难度,教材的处理要注意如何完成质量比到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渡,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质量比是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前提。

1、通过练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格式

2、通过练习会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3、认识到定量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

2、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思维定式

课前

学生

知识

储备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气燃烧

铁丝燃烧

红磷燃烧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电解水

2、完成氢气燃烧、红磷燃烧及氯酸钾制氧气的质量比

3、思考:计算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有何用途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教师活动

教法策略

学生活动

学习策略

检查课前知识贮备:采取男女竞争板演的方式,要求力争脱离课前知识小卷完成。

引导学生进行检查评判,并强调要完整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让学生交流质量比的含义)

引导

板演,其它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

自查纠错

[引入]我们说质量比能够帮助我们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就学以致用,让大家来做一次火箭工程师。

[展示]发射火箭是展现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发射火箭时有的利用液态氢作燃料,同时要加载液态氧作助燃剂。如果本次火箭发射需要加载100Kg液态氢,你认为应该同时加载多少液态氧呢?

[在此提出假设:是越多越好,还是按一定比例,要求学生说明依据]

当学生得出应该按一定比例后,提出你能否解决呢,如果解决不了,困难在哪里。

预想,学生会分析出需要知道物质间的质量比,如果学生不能顺利进行,要注意引导:要进行计算,必须提供一个固定的比例。

引导学生化学方程式计算,要先完成质量比

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形成质量比的必要性

独立思考

主动交流

注意质疑交流

[尝试练习]

实验室欲制取3.2克氧气,需要多少克氯酸钾?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并以小组的形式提出自己存在的疑问或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预设:格式存在问题;各物质的质量比可能运算不对;会列出所有物质的质量比。这些问题为解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提供材料

意图:正确计算质量比是解题的关键

加强巡视,个别指导,注意归纳学生存在的问题,为讲述解题格式应该注意的问题做准备

尝试练习,通过组内交流解决困难,并注意总结自己的解题困难。

独立分析题意

尝试训练

注意表达与交流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教师活动

教法策略

学生活动

学习策略

我们在学习化学式计算时,知道化学计算有自己独特的解题要求,那么化学方程式计算有哪些要求呢?请大家自学P100例题1,并注意与自己的做题格式进行对比 ,看有何不同。归纳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例题1:加热分解6克高锰酸钾,可以制得多少克氧气?

对自学提出具体的要求,分析格式的重要环节

自学并注意按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有目的的阅读

对比

[学以致用]钢铁企业是我镇的支柱产业,已知炼铁的反应原理为

欲炼制224吨铁,至少需要多少吨氧化铁?

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解题格式解题

加强巡视

个别指导

独立完成

两人板演

结合解题格式进行交流

独立训练

交互判阅

[课上小结]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格式要规范,步骤要完整,计算要准确。

三个关键:方程式要准确,质量比要正确,已知量、未知量要找对。

要求行政执法机关全P101“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回顾自己的收获。

要与学生展开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注意思考、交流与倾听

表述、交流、思考

[课上练习]

1、在实验室里利用红磷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已知共用去红磷6.2克,则这部分空气中含有多少克氧气?

2、在电解水实验中,若产生了64克氧气,则同时能产生多少克氢气?

[课下尝试练习]

欲炼制224吨铁,至少需要多少吨含氧化铁80%的铁矿石?

前两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观察存在问题,并为下节课的课前知识贮备罗列素材。

课下尝试练习,意在判断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化学方程式综合运算措底数

尝试性应用

巩固性应用

课后练习1、2、4、5

拓展迁移性应用

欲炼制224吨铁,至少需要多少吨含氧化铁80%的铁矿石?

第三节: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

1、解设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比

4、摆好相关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5、列出比例式,并求解

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情境交流;任务教学;设计话题

客观地说,英语是一门活的语言,如果我们非要去死抠语法,分析句子成分,那英语课堂肯定上得就没意思。这就要求我们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来整合教学内容,让英语知识以学生乐于认知的方式呈现出来,激活他们主动学习和体验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互动中完成知识迁移,生成能力。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线课堂教学对怎样整合课堂提升教学效率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注重阅读教学

阅读是信息的输入,是语言学习和积累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让学生熟悉词汇在语句中的用法,培养语感,潜移默化中掌握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的技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2 The Olympic Games时,我们就可以借机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在认识生词之前,先自行阅读,尝试通过上下文推断生词的含义,诸如admit,charge,bargain,promise,deserve等,并根据其组成推理读法。然后再通过工具书查询,并和自己的推理做对比,这样久而久之就能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推理能力,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强化生词记忆和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二、开放情境交流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它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运用和练习,于是设置对应情境让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便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必要手段。笔者建议,我们通过新学的词句来启发学生根据生活情境自主设计话题,以此来进行相互答问和交流。

还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2 The Olympic Games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发散思维,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给他们展示“The Olympic Games”的相关视频和资料图片,然后选中其中几个片段,让学生自己组织问答:

1.When and where will the next Olympic Games be held?The 2008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China.

2.How often are the Olympic Games held?The Olympic Games are held every four years...

通过以视频材料为背景,让学生进行自由交流,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他们养成用英语交流和练习的良好习惯。

三、任务驱动学习

任务教学通过任务布置让学生在完成中体验知识生成过程,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以自然形成与发展,因此将任务教学法融合到英语教学过程中十分关键,也十分重要。具体来讲,针对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其英语任务教学程序设置一般包括这样几方面的环节:

1.布置认知任务

将具体的任务完成线路书写在任务单上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就是完成语言学习目标,因此布置具体的任务时应该以语言句型的学习为主。

承接上例,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先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一步:(1)Learn and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period;(2)Learn some other new phrases:take part in,stand for,used to等,并及时进行对话练习,趁热打铁,进行熟练掌握。第二步:了解句型What are your hobbies?How do you become good at them?I think/don’t think that...I agree/don’t agree that...并做出相关对话训练等。

2.布置能力任务

常言道:学以致用。除了最基本的认知任务外,待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运用新学的单词和句型进行创造性对话练习。语言学习的过程是慢慢积累的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灵活实践运用才可以熟练掌握,所以课后几分钟我们要留出时间来设置能力生成任务。本文学习过程中,在引导大家掌握基本生词和句式后,我们可以布置如下能力型联系:Task1用口语复述一下课文;Task2用新学的句型讨论学校的即将到来的春季运动会。这样设置任务活泼互动,便于牵引学生运用知识,生成技能。

总之,英语是一门活的语言,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教学内容,激励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互动交流完成对基础知识的认知和体验,唯有如此才能充分激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篇3

一、跳出课本中心,输入活的语言

现代英语教学很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但如果完全被课本所束缚,教法就会凝滞,教学就会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增加语言材料的输入,如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输入与课本水平相近的语言材料,以突破单一的课本中心的局限,更新教学内容,用活的材料,说活的语言。

这样,学生在学到课本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在鲜活的语言材料中将所学词汇、语法及语音知识加以巩固,在生活情景的反复呈现中学以致用。同时,学生也可跟着材料的设计自觉参与练习,在互动交流中吸收新的知识。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到,真正有意义的语言在生活中,学习语言的意义在于用其来表达、接收、传递信息,学习知识和技能,享受生活。

二、跳出课堂中心,拓展新的空间

课堂是当今中小学英语教学与交际的主要场合。光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来培养交际能力,试图把英语学好,只不过是一种美好愿望而已。无论教师怎样精心设计,学生怎样努力配合,没有课前课后的密切配合,都很难实现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英语语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仅仅把它当成一门课,或一类知识来学,就会离交际的目标越来越远。要学好并用好英语,必须从课堂中心跳出来,不断走向,走向社会生活,走出一条课内与课外结合、新课与旧课结合、复习与讲新结合、游戏与讲练结合的新路,把传统的复习、预习、讲授、练习等,都纳入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有趣的言语活动中去。不论听录音、看录像、讲故事、学歌曲,还是角色扮演或对话,都是在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堂上的教授和练习,课外的活动和拓展,如若都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生不但能学好英语,还能用它来交流、思考、做事,真正享受英语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跳出教师中心,拿走指挥棒

身为通往知识之路的引路人,教师的作用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完全依赖教师。教师要把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爱学、肯学、会学”的良好习惯上,而不是灌桶装水似的闭着眼睛倒知识给学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古人早就言明。教师的功用不是拿着指挥棒喊口号,不是握着遥控器输指令,而是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他要让学生理解语言源于生活,又应用于、融合于生活,应引领他们感受语言的自然美、生活美,授之以方法,培养其兴趣。教师仅仅是灯塔而已,不是永不变更的航路。

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代替自己的讲解,从旁指引、辅导和解疑,让学生直接同活生生的语言见面。学生跟录音学,跟录像学,跟英国人、美国人学,跟同学学。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仅理解了语言本身,还学会了运用,实现交际的目的。这对学生完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人格,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4

关键词物理作业;合作性作业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知识经验不尽相同、认知能力千差万别的学生,用统一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水平的发展、认知能力的形成可能是不一致的。为了保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教师需要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去钻研、思考、深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内化方法,学以致用。传统的作业,由于呈现量大,学生思考时间偏少的特点,导致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不浓,机械模仿,重复训练,高耗低效。为了让学生深度理解核心知识,强力形成必备能力,有效内化科学方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我校《普通高中理科合作性作业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组,提出了合作性作业的概念。在传统物理作业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增设适量的物理合作性作业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以便让学生课后通过活动的、自主的反思合作式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一、合作性作业可以让学生深度理解核心知识

案例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后,设计如下合作性作业。

在图1中,小球在光滑曲面的A处由静止开始释放,运动至B处时,速度为V,小球质量为m,A、B两点离地高度分别为h1、h2。

(1)求小球在A、B两个位置的机械能并作比较;

(2)若曲面不光滑,在小球从A处运动到B处的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f。试求出小球在A、B两个位置的机械能并作比较;

(3)若曲面光滑,在小球A上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恒力F,试求出小球在A、B两个位置的机械能并作比较;

(4)根据上述讨论求解的过程,谈谈你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点评: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既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课后学生通过对上述合作性作业的讨论、交流,能够加深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只有重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或其他力做功代数和为零,系统的机械能总量才会保持不变。只有重力做功和只受重力也不是一回事。

二、合作性作业可以让学生强力形成必备能力

案例2在学习《物体的平衡》之后,设计了如下合作性作业。

不可伸长的轻绳AO、BO的结点为O,在O点悬吊电灯L,OA绳处于水平,电灯L静止,如图2所示。保持O点位置不变,改变OA的长度使A点逐渐上升至C点,在此过程中绳OA的拉力大小如何变化?

学生在求解后反思下列问题:

(1)为什么选择结点O为研究对象?

(2)为什么要作出结点O的受力图?

(3)为什么要把其中任意两个力进行合成,还要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它们的合力?

点评:用合成法求解物体三力平衡问题是学生必备能力,但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难理解和掌握的能力。学生通过求解之后合作反思意识到:研究对象是联结几个力的桥梁;画受力图的目的是把三个抽象的、不可见的力,形象化地显示出来,作为分析问题的载体;用合成法的目的是构造力三角形,寻找三个力的联系,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将物理中的三力平衡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解三角形问题。经过这样的合作、反思,学生才能强力形成必备能力。

三、合作性作业可以让学生有效内化科学方法

案例3在学习了《交变电流》之后,设计了如下合作性作业。

图3是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

(1)画出图3对应的正视图;

(2)指出甲、乙、丙、丁四个时刻线圈平面与磁感应线的位置关系,求出四个时刻对应的磁通量;

(3)从导体切割磁感应线的角度,求出四个时刻的感应电动势,大致画出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即e-t图像。

点评: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是解决空间问题的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学生在合作讨论上述作业时,通过自己的练习、感悟、反思可以将转换图形的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在合作、讨论中还可以知道先研究特殊的状态,再研究两个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用图像表达物理规律,可以起到形象、直观的功效。

四、合作性作业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案例4在学习了《电能的输送》之后,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结合图4参观附近供电公司的输电电路;回校后,画出输电示意图;在实验室中,利用相关实验器材料设计、连接模拟电路,调试、讨论、验证课堂中所学到的变压器和电能输送的知识。

篇5

每个读者的生活环境、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个性气质、思想情趣、价值观念、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等的不同,对同一文本的评价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差异,依己所感,各有所长。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唤起所有同学的不同阅读兴趣,课堂上畅所欲言,广泛交流,使得打开他们的思维角度和接受心理。其实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的重新交流。所以说,阅读本身就是文本的再创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虽然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光有量的积累,缺乏质的飞跃,那岂不是事倍而功半吗?重数量而轻质量,重形式而轻内容,重过程而轻收效是读书的大忌,我们读书学习是为了具备知识文化,求取技术能力,获得聪慧睿智,塑造高雅品性,拥有幸福人生。我们也都认可和相信用文化知识武装头脑,就能更好的去驾驭人生,完善人生,因此基于这个明确的目标和理想,我们就必须明白和重视学习的形式方法以及取得的能力,唯有如此,我们才算真正地学习了,且学到了知识,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在学习中,就必须重视各个知识点积累和把握,使得夯实基础,像每次所遇到的生字词语、经典妙句、哲理文段、表现技巧、独特结构等这些看似死的知识,我们都应该拿来作为材料储存,而后理解他,消化它,运用它。

因此,在语文的教学和学习中,就应该去认真阅读,用心发现,真心感受,诚心借鉴,热心实践,比较运用,优化选择,取长而补短,固本而培优。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读书学习就是为了提高自我,弥补不足,博采众长,吸收百家而为己所用。故而我们要重在思考联系,迁移能力,如若光读而不解,学了而不会,知了而不得其用,懂了而难以实践,有形式而无内容,有过程而乏技能,如此一来,岂不学了也是白学,会了也是无益吗?如此下去,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学习的本身也就毫无价值可言了。

朱熹曾在诗作《观书有感》中这样写到:“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次日中流自在行。”由此联想,可以说,平时学习中我们会感到做题与写作有困难,那是因为我们的知识积累还不能承载我们所需要的能力,只有不断的努力,不懈的积累,等到我们的知识如汩汩的春水时,再作现在的题目,写现在的文章,一定也会轻松自如,洋洋洒洒的。

篇6

[关键词] 听力教学 教学模式 多元互动式

一、引语

随着世界的全球化,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和国际贸易更加频繁,具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教育部高教司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听力是语言交际过程中最重要的方面,但是听力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外语教学的薄弱环节。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控制课堂、师生缺乏交流、学生缺乏兴趣的乏味枯燥的听力课堂,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就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为听力课堂提供了新的思路,从交际互动的角度来提高听力,营造真实的场景听说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多元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式就是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师生真诚和谐的沟通,形成多元互动的教学局面,提高教学效果,推动完善教学进程。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放在首要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设计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英语语言学习的规律、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环境来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高效活跃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共同参与教学,从而有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并努力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习内容、学习个体与教学环境间多元互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三、“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听力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听力虽然是一种接受性技能,但是如果让学生长时间被动地听和接受,学生会感到枯操厌倦,丧失上课的积极性,这与现实生活中言语交际活动也相差甚远。为了使学生在被动的接受之后能够能动的创造,听力课堂应该采用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营造真实的场景,选取生活化的材料,从日常交际的角度来,听说结合,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1.选择生活化的材料,有效地实现多元互动

多元互动英语听力教学要选择好合适的听力材料,这样才能顺利、有效地实现教学的互动。

适合于互动英语听力教学的材料应该是真实的语言情景,形式丰富多彩,能够满足学生用于小组趣味活动中角色扮演、游戏、辩论等的需要。采用的材料可以是文字的音频资料,如报纸、杂志、广告、地图等;也可以是声像资料,如电影、电视、录像、影碟等。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先考虑语言难度适中、内容新颖、对学生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材料。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机。

2.情景化听力教学,听说结合,学以致用

多元互动式英语听力教学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习内容、学习个体与教学环境间多元互动,听说有机结合,从交际互动的角度来提高听力,营造真实的场景听说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情景化的听力教学是成功开展互动式英语听力学习的关键。如英文电影融合了字幕、语音、图像、文化背景等多种介质,为英语互动式听力教学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情境”。教学过程中,可具体采用正常视听、随机练习、分组讨论、人物配音以及电影复述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纯正的英语环境中愉快地练习听说能力,充分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除此之外,在英语教学课堂上还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先听懂,然后扮演情景中的角色。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进入”各自的角色去同别人交谈,去理解对方的谈话。情景化听力教学可以使学生边听边练,听说结合,学以致用。

3.营造宽松愉悦的互动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绝大多数学生对真实语境中英语运用感到很吃力,听不懂,也说不出。主要原因在于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语音、语速、惯用语等的不熟悉,而且在英语听说方面,学生中存在缺乏自信心、害怕出错等心理障碍。这些问题,有些直接与基础知识有关,有些则属于心理障碍。

教师在听力课上,应该向学生讲解听力学习的特点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听力学习的长期性和渐进性,不要急于求成。教师应该态度和蔼可亲、语言幽默风趣,教态大方自然,发音纯正地道。教师模拟语言到位,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形成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课堂设置问题灵活,努力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选择一些简易的幽默故事或笑话,穿插一些英文演讲、英文歌曲,缓解听课压力,调节学生的情绪,营造宽松愉悦的互动氛围。

4.以课后作业为桥梁,实践为导向,生活中再现英语

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一个渐进的过程。优秀的英语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注意发现和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材料,作为设计听力作业的素材。如:把课堂上的听力材料改编成对话,课下让学生一起练习表演;还可以让学生收听英语新闻和广播,评选出最佳播报员;鼓励学生模拟英语配音,观看经典英语影片,欣赏英语歌曲,评选每课的英语才艺之星。除此之外,利用英语实践巩固加强英语听说能力,在生活中再现英语。如开展英语主题活动、举办各种英语比赛、参观外资企业、采访外籍教师等,来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让学生的英语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

四、结语

多元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式新型实用,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英语交际的多维互动的环境,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英语听力课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从交际互动的角度来提高听力,营造真实的场景听说结合,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调动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对于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选择生活化的材料,营造宽松愉悦的互动氛围,情景化听力教学,使学生能听说结合,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程亚丽.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新思路.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5).

[2]金国臣.多媒体环境下互动式教学理论应用的探索与思考.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

篇7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其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海量的教学资源,教师可通过网络检索出符合教学需求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各类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材料。例如,可下载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图片并标注英文名称,有学生进行点读以增进印象和打下基础。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上的趣味小故事、儿歌、绕口令等测试学生的听力,可以重复听、有选择地听、分段听,进行及时反馈,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信息技术结合学生个体差异,针对教学

不可否认因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其学习效果不可避免地存在差距,即使教师倾注同等的教育,个别差异依然存在,而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然而,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而且大多数学生具备上网的条件,不论是个人电脑还是智能手机均可以提供上网的功能,教师即可针对每个学生的现状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学习资源。此外,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QQ、微博、微信、邮件等多种现代化的沟通工具即时通信,学生可随时遇到的问题而教师也可在第一时间进行恢复,避免将问题搁置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学生之间亦可以进行交流,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当学生觉得自己对教学内容没理解时,可以及时重现内容,直到掌握为止。这一新的教学结构,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设了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发展可能性,体现了新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理念。

三、信息技术结合情境,增进交流

新课标的实行增加了对学生口语的考查,口语的重视度日益提升,而这也是学习英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以改变我国“哑巴英语”的教学现状。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学生缺乏运用英语的环境与条件,但网络的普及改变了此现状,为学生锻炼口语与听力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通过多媒体,教师就能很方便地在课堂上给出“任务”,让学生在模拟现实生活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这种任务式学习无疑使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搭建情境,学以致用

情境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中提倡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而且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在网络信息技术的辅助下,结合教学内容搭建相应的情境更加便利,即可将传统枯燥的课堂转变为学习的乐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例如,日常用语以及文明用语时,教师即可播放相应的视频或电影片段,通过现实情境展示教学内容能够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使之能够真正地理解词语的运用环境,同时更了解了国外的风土人情。此外,在观看完视频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仿。一方面,为学生学以致用创造了基础;另一方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五、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巩固教学

英语的学习涵盖了大量的词汇、短语、语法等内容,需要学生反复地背诵与练习方可起到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为后期的学以致用打下基础。然而,当前大多数英语教师仅仅是通过点名背诵与默写等传统方式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此以往极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甚至对教师产生厌恶感。为此,教师可充分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将所要考查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展现。例如,播放一段图片组或视频,由学生自由发言去发现其中蕴含在教材中的英语词汇等。

篇8

【关键词】情境探究 自主探究 交流展示 提炼整合 走进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78-01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全面深化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育人为本,以“三维”教学目标为统领,以教学观念更新和教学方式改进为动力,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根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拓展教师课程实施范围为新要求,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为核心,把思想政治课真正上成“思想政治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二、主要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创设,问题引领。

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文字、音像、角色模拟等形式精心设置探究情境,提出探究问题。旨在提供感性素材,创设探究氛围,引导探究方向,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释疑。

要求学生进入问题情境,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情境创设中设置的问题。一般先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对自主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新的疑难问题,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或随机组合,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合作探究解决。

第三环节:交流展示,成果共享。

自主合作探究后,由学生或小组代表向全体同学展示探究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补充、质疑,并进行点拨、评价和鼓励。

第四环节:提炼整合,巩固升华。

师生共同提炼观点,形成明确结论,构建知识体系,揭示内在联系,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提升和引导以及在思考探究方法上的启迪。在此基础上,教师采取多种方式督促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理解巩固。

第五环节: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1.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具有基础性、典型性、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运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认识。

2.教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在合作交流和思维碰撞中达成共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社会,从生活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达到学以致用。

三、注意问题

1.情境创设的要求。

(1)情境设置的内容,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目的性、典型性;情境创设要符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使学生容易进入情境;既要将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引入课堂,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科书所创设情境的探究价值。

(2)情境设置的形式,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情境创设的形式应当多样化,如文字、图表、图片、音像(录音、歌曲、漫画、录像等)、实物、角色模拟活动等。

(3)情境设置的主体,既可以由教师设计,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搜集整理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展示。

(4)情境创设的取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学生已有感性经历且易于理解的知识,可以由学生直接认知,或通过情境“唤醒”、归类和重组的方式集中呈现;对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生活经历的知识,则需要教师在广泛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和引导。

2.问题设置要与情境具有关联性。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要具有层次性,体现过程性;要有梯度,可操作性强;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具有可探究性。

3.探究过程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展示机会,对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和认识,要给以积极的鼓励和评价。

4.思考探究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但要注意依据教学内容( 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确定,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防止形式主义。

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注意引导探究方向,调控好课堂,落实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琼.常态失“常”,意犹未尽――浅析高三复习常态课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