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动平衡实训总结8篇

时间:2022-03-21 22:02: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动平衡实训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动平衡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实验实训教学;素质

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车型的改进,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必须把实验实训作为重点,充分关注社会的需求,以促进学生的就业为目标,把就业导向作为中职汽修的办学理念,切实加强教学建设和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技能为主的办学特色。

建设实训基地是基础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这两个基地是实现实训教学的重要物质条件。(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2001年我校的1700万元的日本无偿援助汽修设备到位,建立了实训中心。包括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测中心、底盘拆装与检测中心、电器设备拆装与检测中心、车身修理与喷漆中心。主要设备有发动机综合测功仪、V.A.G1552解码器、镗缸机、磨缸机、电喷喷油器清洗机、火花塞实验仪、奔驰四缸柴油发动机、菲亚特汽油发动机、汽油机与柴油机透明模型、废气分析仪、烟度分析仪、轮胎拆装机、轮胎动平衡测试仪、制动测试台、灯光测试仪、汽车升降机、国内一流烤漆房等290多项维修设备。(2)校外实习基地。与轻型汽修厂、储运公司汽修厂、松花江专修汽修厂、江苏钣金喷漆汽修厂等十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作为实习基地实习、实际操作、排除故障、解决疑难问题。并且当学生毕业时,由厂方和学生双向选择,实现招工与就业双赢。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障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衔接的纽带,是实现实验实训的有力保障。要求教师:(1)熟悉教材。(2)了解学生基础,因材施教。(3)操作技能熟练。(4)有一定的实际修理技术。(5)组织教学能力强。(6)校内外协调管理能力强。(7)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片等。注重专业教师的进修、培训、技能比赛。一方面做好在职学习和教研,一方面参加河北省组织的汽修骨干教师培训和专业教师技能比赛。先后参加了河北省师大职技学院、河北省农大、邢台职技学院、河北省劳动厅、河北省交通专科学院等组织的培训和技能比赛,使专业教师从理论和技能等多方面都有所提高。另外,利用到校外汽修厂实习,聘请专业修理人员到校讲课等方式,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教学质量。

篇2

【关键词】师资不足;小组教学;轮胎模块

一、问题的提出

(一)汽修专业师资不足。技能在职业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实训更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它直接体现学生对所学专业技能掌握的程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有很多人基础薄弱,学习信心不足,对文化课期许不高,但大多数学生都很想在专业上有所建树,所以在专业实训课上表现特别积极。

可是一个班往往只由一个老师授课,势必会出现老师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问题,这样,尽管老师很累,可是还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得到老师及时的指导,课堂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多配备老师虽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现在汽修专业师资紧缺,师生比严重不足,问题越来越明显。

(二)课堂上学生多,场地大,教学秩序不好维护。由于实训有风险,如果没有指导教师在旁指导,是不允许学生乱动实训器材、擅自动手操作的,所以当师资短缺时,汽修实训就总是一大组学生围着一台车辆或一台仪器,在一位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学习。这样,当一或两位学生操作的时候,其它学生就很容易出现闲散、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课堂容易松散;再加上车间空间比较大,学生有时候会游走到其它设备面前,更有甚者,个别学生还会趁老师不注意,悄悄溜到车间外面,或是上厕所,或是买吃的,或者干脆就去打球、估计快下课了,老师要点名时再回来,即使老师严加管教,还是会有这种现象出现,让老师们很无耐。所以汽修实训课堂的调控也一直是专业课老师面临的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一)有序管理,创设企业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实训课堂成为真正的生产现场。教学过程的管理应该是科学、严谨、高效的,但现实是中职校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一旦工作任务不紧张时,就会松弛下来,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全身心地投入,需要教师创设与之适应的情景和氛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协调关系,引导学生忘掉自我,自然地进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实践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二)采用分组教学。由教师提前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训考核表,事先选拔、培训小组长,以解决实训指导师资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学生教学生时小组长操作与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这样,更多的学生可以在同一节课上、在相同的时间里获得实践的机会,通过亲身实践得到的结论用起来自然就会得心应手,当学生学有所得的时候,整个教学过程也将一直处在紧张有序的状态中。

(三)注重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评价。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汽修专业技能考核,有些 “唯技能操作”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不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今天的评价应该是尊重学生个性、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鼓励学生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我的处理办法是,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当学生实训的时候,多观察他们,准确无误地指出他们的优点与不足,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该强化什么,该改正什么,该保持什么。

(四)上实训课时尽可能使用规范的任务书。任务书上有操作步骤指导、实训参考数据、实训过程、实训体会及教师评定等相关栏目。它不但拓展了实习报告的功能。也使操作过程系统化、规范化,更贴近社会上汽车修理厂的生产实际。任务书对学生的实训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既可以缓解师资不足的矛盾;还可以进行资料记录、协助学生自我总结、给教学评价提供依据等。

(五)当教学中涉及到小零件时,要用好云台等辅助教学设备,解决学生因看不清教师的演示而涣散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

三、以轮胎模块为例浅谈实施小组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实际应用

(一)课前准备内容

轮胎是底盘中行驶系的内容,看起来虽然直观,但在车间中存在的位置很分散,当学生在不同的位置处理轮胎的时候,课堂仍然不好控制,同时学生多,实训教师又很缺乏,即使申请配备一名助教似乎也不够用。所以我采取了按模块划分项目,选拔培养小组长,让他们每个人负责一个项目,帮助我指导学生操作,管理实训过程,进行小组教学。为此,我在课前做了下面三件事:

1.安全文明操作教育。安全文明操作在实训课上永远是第一位的,怎么强调都不过份,特别是采用小组教学,由学生来管理学生、指导实训的时候,所以我在授课前,就把前几届学生在实训车间遇到的几起因设备误操作引起的安全问题,多亏学生工作服和工作鞋穿得整齐才化险为夷的实例讲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并接受安全生产是可以通过预防做到的,达到在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自觉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的效果。

2.制订考核表。相关轮胎的模块主要有:轮胎拆装、轮胎磨损、漏气检测、轮胎充气、轮胎动平衡、轮胎换位、轮胎扒胎等。在考虑到时间束缚和生产实际需要后,我确定了四个模块内容:轮胎拆装、轮胎磨损检测与轮胎充气、轮胎动平衡、轮胎换位。

模块确定之后,还需要针对每个模块的内容制订考核表,我在制订的时候就将考核分划分为二块,一块是实训操作分,一块是实训态度和纪律表现分,每一块又按不同的表现细分为四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分值,旨在强化学生的操作规范和课堂纪律。

3.培训小组长。为顺利实施小组教学,我在课前提前选拔、培训了小组长,选出的小组长一定要热爱学习,愿意动手,乐于为学生服务,愿意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体会自己的价值,有积极、健康的心态,能友善地与同学沟通,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就可以加以培养、重用。

之后我就利用业余时间专门针对实训项目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从实训目的、实训要求、动作要领、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等方面进行传授,等小组长掌握了实训要点及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处理措施之后,我会对他们进行项目实训考核,用我事先准备好的评价表,对他们的操作过程进行评定,由于我已经把考核项目细分到每一个点,当我在考核他们的时候也是在教给他们怎样运用这些细则去管理他们小组的学生,这样做是因为组长也是学生,有时候掌握不了分寸,当我在考核小组长的时候,也注意吸取他们的意见,之后再修改我原有的评价表,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制订更科学合理的考核表,更便于组长把握对组员的过程评价。

(二)授课中老师与组长密切配合

1.让组长配合教师演示。教学模式有了之后,还需要安排教学进程,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在反复思考之后,决定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将轮胎维护的必要性及操作要点与本班学生的劳动态度和科学的操作方法联系起来,必要的时候请小组长加以演示,以加深学生对本次实训教学的理解与掌握,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2.组长和老师共同指导、管理学生。实训过程中,由于之前我已把班内同学分为6组,每一个组长带5-6名同学,不至于出现闲散或拥挤现象,老师则可以游走于组与组之间,进行全面掌控,随时记录下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并协助组长指导学生解决现场遇到的问题,由于每一个实训场地微观上有组长在管理,宏观上有老师在协调,教学过程很可控。

3.组长可及时考核组员。每名学生实训结束后,小组长会针对考核表要求对其打分,并告知组员问题出在哪里,组员也要把由小组长签过名字的考核表上交之后才算完成了该实训项目。

4.教师总结更全面到位。全部学生操作完成后,再由老师点评本次课的成功与失败之处,由于老师一直都在观注全场,掌控课堂,自然了解课堂上存在哪些亮点与不足,这样的点评才更加充实、准确,也使学生对本次课的要求和要点理解更加深入。

(三)实行小组教学后的反思

1.小组教学的益处。采用了小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培养一批得力的助手,解决实训老师缺乏的困难,课堂管理有序,当“指导老师”多了后,学生的参与面也多,当大家都有事做、课堂按部就班的时候,学习效率特别高。

2.小组教学的难点。小组教学这种模式优势很多,但需要教师前期做大量的工作。既要制订好详细的考核表,又要把小组长培训好,培训内容当然既包括管理能力又包括实践能力。如果做不到这两点,组长不能或无法协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将会使课堂仍然处于不可控状态,那么小组教学也就失败了。

四、结语

提高中职校汽修专业实训课堂学生参与度完全可以采用小组教学。

篇3

二战以后德国迅速崛起的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高度发达的德国职业教育体制。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被喻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代名词。目前有很多汽车职业学校和教育专家都在研发以德国双元制教育为基础的汽车课程体系。

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现代汽车结构、原理、检测、维修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汽车检测与维修能从事汽车工程领域内的车辆现代测试、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管理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人才。要达到此方面要求,其学习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从基础课程开始学习。有了良好的课程基础及学习方法,对于人员素质后期提升尤为重要。现在各院校一般为在校高职类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一般有:《汽车认识》、《汽车发动机机械》、《汽车底盘机械》、《汽车基础电器》、《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

学生在学习此类课程前应学习完《机械基础》、《汽车常用工具使用》、《汽车认识实训》等课程的学习,要求具有基本了解各零部件名称、位置和功能的能力。通过学习,可为后续的《汽车性能检测》、《汽车控制类系统的检测与维修》和《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课程领域打下坚实基础。要适应现代汽车企业的需求的人才,既要会干,又要会说、写。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时刻围绕企业的要求进行培养。

目前中德诺浩北京汽车学院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该学院是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教学。该学院是将实际的工作场景搬入到课堂,采用情景化教学。在本篇中主要阐述《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教学的场景,那么将实际的工作场景搬入到课堂就要求首先硬件上要达到企业工作及教学的需求,所需硬件设施如下:

1、场地:该实训室面积要求260―300平米,层高不小于4.5米,要求能进入整车;

2、配备三个举升设备(其中两个为两柱式举升机或剪式举升机,一个为四柱式举升机,安装四轮定位仪);底盘测功仪;

3、配备压缩空气管路;

4、地面采用环氧树脂材料进行铺设;

5、配置相应数量的桌椅(按照此面积及中国式国情建议30套);

6、多媒体教学区;

7、中档型实训轿车3台(如桑塔纳);

8、扒胎仪、动平衡机各2台;

9、相关底盘系统实训台架;

10、配备上下洗手池等基础设施;

在达到以上的硬件要求之后,在真正的课堂上完全按照以4S店车间为背景的工作情境展开教学和学习,学生课堂是以一个实际的工作任务为导体,教师让学生通过拆装来学习部件的安装位置和构造,通过实际故障案例分析学习各部件的作用和原理,通过专用工具的使用学习各部件检测的方法,通过实车操作学习故障排除的方法,强调利用案例、项目和行动导向等方法实施教学并且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来进行,每个课堂上学生数量最多为30人,确保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实践的机会,以下是针对六部法的主要介绍:

资讯――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资料信息、工具使用等;是学生为完成此任务需掌握的必要知识及信息。

决策――对学生进行分组,明确负责人以及各组员职责教师对各组项目、任务进行布置,引导学生对故障进行相应的问诊,提示学生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准备工作;

计划――学生根据理论知识以及查阅维修手册,对即将开始的工作制定出完整的工作计划,(要求学生按组或独立制定)。老师审核计划是否能够安全执行、并对学生的工作计划进行点评;

实施――教师准备场地、设备设施、工具资料等。学生按照工作计划进行实施,并将实施的结果填写到相应的表格内;

检查――学生验证故障是否真正的排除并将方法例出,教师检查学生测量的结果;

评估――教师通过各种方式验证学生掌握的内容(填空、问答、演讲等),对学生本堂课的表现做出点评,并且对本课堂的内容进行总结、汇总、延伸。

中德诺浩组织中德两国的汽车技术专家、经验丰富的维修技师和职业教育专家,共同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为定位 “原汁原味”地吸纳了德国经验,又结合我国实际充实教学内容,使我国汽车维修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世界接轨,培养出国际化的汽车维修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需求最旺、规模最大、体系最全,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创造了新的良好机遇。我们一定要加强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认真吸取国外的成功做法与经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篇4

一、项目教学法的启示与思考

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职业教育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而项目教学是有效实行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性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有着自己的独特功能与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讲,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超过理论性教学。可以说,职业教育搞得好不好,有没有自己的特色,关键要看实践性教学搞得好不好。实践性教学的好与坏,不仅是衡量职业教育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而且是职业教育区别普通教育的重要标志。而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训练的项目。要突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实用性,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就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专业界限,使课程体系建设,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服务于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性教学中做到实践教学知识化、专业教学实践化。从而做到以实践项目促进教学、以实际产品促进教学、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在学校教学改革和实践性教学中不断总结、归纳和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项目教学法是指在一定的具体的生产实践中的项目为条件,学生在教师和工厂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技能的学习,在实践生产项目过程中用学到的理论知识,理论结合实际,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体会理论、学习技能、掌握技能。项目教学法一般是教师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和车间(实验实训室)设备,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进入实习车间前,结合项目实际,有选择、有目的地给学生讲授有关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简单、较明确地掌握项目生产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工艺知识。实践项目教学与一般的课堂教学不同,它需要把教学和生产劳动密切结合起来,和一般的生产实践有所不同。因为它要有和生产实践相适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项目教学中,既能学到生产实际知识,又能学到各种生产技能知识。比如:“汽车轮胎动平衡”、“汽车电气”、“汽车音响”、“电控发动机”等实践项目教学因为是在现场进行教学,它的活动丰富,比其他教学有较多的灵活性。它所特有的效果,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有的。因此,进行现场项目教学,是达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模式,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拓展了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欲望,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了由一般实践能力向专项实践能力的转化。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实践性教学:一是具体产品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具体产品的介绍和分析,了解产品的功能、结构工艺和大致的原理,通过具体产品教学,学生认识和熟悉现在最为流行的专业设备。“汽车电控发动机”项目就是通过让学生拆、装现在较常见的车用发动机。掌握发动机的结构、部件、联结关系、拆装工艺。同时学会各类专业工具的使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正常的设备,为后面的检查、修理有故障的设备作准备。二是案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案例是选择工厂生产过程中某一个真实的故障实例,选择的案例应当是常见的、典型的。通过案例教学,教给学生查找和分析故障、判断故障程度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基本途径与基本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技能教学中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技能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主要在于:一是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项目工程中实际遇到的具体问题。通过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与企业要求差距缩小,更好地适应企业生产一线要求。二是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到首位,通过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培养学生在生产实际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即实践能力。三是通过实践项目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专业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的运用,理解工程(工厂)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明确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目标。使他们自己明白为什么要学和应该学到什么程度。四是项目教学法通过具体项目实施,使学生通过学习,更好地实践和操作,做到懂原理、会操作、能维护。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职业高中教学重要的责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要通过学校的实践性课程的学习而提高,而且需要通过各种实践性活动得到发展。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即实践动机和实践兴趣,实践动机和兴趣是实践能力的基础或是实践能力的策源地。项目教学法运用的如何,教师是关键,要有效和熟练地运用项目教学法,达到让学生有目的、有兴趣地学习这个效果,对教师有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实践项目教学必须要牢牢把握以下几个结合:教师与学生的结合、教师与车间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的结合、教师与项目的结合、学生与项目的结合、课程与项目实际的结合、教师和学生及车间人员的结合。处理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关系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重要保证。项目教学必须是理论实际一体化的,教师的构成必须是互补的。

三、项目选择的依据

实践性项目选择事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在选择实践项目时,应当综合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要根据实践项目教学的目的、内容、条件等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深思熟虑,科学选择,做到事半功倍。

1.依据职业教育教学目标选择项目。

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实践性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是实践性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主导实践性教学的核心。教学目标不同,所选择和采用的项目也不同,所以实践项目教学的选用是有条件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多种方法交叉、交替使用。总之,应当根据目标取向认真考量,选择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项目应用于实践性教学中。汽车各独立部分结构都可以成为教学的项目,如汽车底盘、发动机、变速器、ABS系统、汽车空调,等等。

2.依据学校教学和实验实训室(实习企业)的物质条件选择实践项目。

项目教学要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具体的实际条件,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实际情况、硬件设施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如与企业建立了紧密关系的学校,可选择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理论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紧密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课程设在车间,教学与实践两位一体,做到边学边做。如传统的化油器发动机、拨挡式变速器等设备只能用于了解和学习汽车总体构造的训练项目。

3.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选择实践项目。

采用什么样项目进行实践性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来确定。不同专业、不同学科或相同学科的不同内容,根据习得的技能不同,要做出不同的选择。比如项目教学法不能套用所有专业,不是所有专业都好用、有好的效果。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和不同内容要求选择适合要求的实践性教学项目。

4.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选择实践项目。

同一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行业对同一专业又会有不同的要求。合理的实践项目来自于对行业的了解,所以制订和选择实践项目的模式和计划的唯一依据就是社会、行业调查。因为只有合适的实践项目才能使学生获得符合现行行业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例如,电控发动机适用于高、中档轿车、柴油发动机适用于货物运输车、城市公交车,等等。

四、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对实践性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实践项目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必经之路。

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即培养生产建设第一线的技术人才。实践项目教学是按照实践性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教学的锻炼学生多方位的思考能力,使之能够处理工作现场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

2.实践项目教学是职业教育与人才市场接轨的有效途径。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受企业欢迎的,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应用能力的,有理想、懂技术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只有受到人才市场的欢迎,受到企业的青睐,职业高中教育才有生命力。实践技能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特色,也是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而实行项目教学正是遵守实践性教学的原则,按照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是职业高中培养应用型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项目教学可以在生产现场(模拟生产现场)进行,从而使学生在没有走出校门之前就接触企业、认识企业、了解企业,获得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和经历,取得就业双向选择时的优势。所以,实践项目教学是与人才市场接轨的培养方法。

3.实践项目教学是培养职业教育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有效手段。

实践项目教学的特点是在生产现场(模拟生产现场)进行,对培养学生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确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相处,树立正确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加强劳动观念和效率观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就是财富,技能就是财富,效率就是财富。奋斗始于足下。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成为职场竞争中的优胜者。

篇5

关键词:粮油加工工艺;机械原理;教学方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ki.1671-9646(X).2016.04.029

粮油加工离不开粮油机械,不同的粮油原料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及加工特性,因此在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不同,所采用的机械原理也不同。要掌握加工工艺,必需先要掌握加工机械原理和作用,才能理解工艺流程设计和组合原理[1]。教学过程中,由于缺少实物模型,加之课程小型化,理论教学课时少;同时,有些粮油机械组成复杂,从平面图中很难理解工艺中使用的机械工作原理,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和学生对机械设备及原理的理解。

1“粮油加工工艺”课程中机械设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内容抽象,难于掌握

学习粮油加工的主要工艺过程,必须要掌握典型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工作部件与操作维护,使学生能够理解设备在工艺中的作用,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在操作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学生从事粮油生产、销售、品质控制、设备维修等工作打下基础[2]。教材中所列的机械设备图是平面图,虽然从一个侧面能够说明机械的某些作用和特性,但学生从未见过机械实物,更未操作过,加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等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只是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机械制图知识。因而,无论是对机械原理还是设备工作构件的理解都很难,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加工工艺的理解、掌握。以去石机为例,并肩石与稻谷或小麦、油料等物料如何在筛面上运动,最后从不同方向分离,未见实物和实际操作是很难理解的;再如,稻谷在垄谷机中的脱壳过程,小麦在磨辊间如何破碎、剥刮等,以及油料如何通过挤压取油或油料浸提、减压脱溶脱气等过程,没有见过设备,单靠想象是很难掌握的。在制粉的粉路方面,要求学生掌握高方平筛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高方筛的运动方式以及动力系统,由于没用学习过机械原理、工程力学等前修课程,学生对运动机构的动平衡、静平衡、刚度、强度等概念理解将非常困难。

1.2模式单一,枯燥无味

传统的粮油机械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还是依靠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挂图进行教学,但是挂图通常是一些机械平面图,缺乏立体感、直观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很枯燥,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3]。例如,在讲解振动筛时,为了给学生讲清粮谷颗粒在筛面上的移动路线,以及颗粒过筛时的最佳状态,教师只能对照课本或挂图讲授振动筛连杆机构的运动过程,因此往往在课堂上要“手舞足蹈”,边比划,边讲解。这样的结果是教师虽然很卖力,花费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但学生们却并不一定能掌握,结果只会是事倍功半。

1.3偏重理论,实践不够

粮油机械的教学是结合“粮油加工工艺”课程讲解的,“粮油加工工艺”课程实践主要是依靠实验课来进行动手操作。对于高校而言,该门课程不可能配备专门的粮油加工工艺进行实训实践。所具有的模型或实验设备往往又都是单一的小型单机机械,并不是一个系统的工艺流程,与粮油企业使用的大型粮油加工成套设备有较大差异,致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从而在实践环节上常常不能保障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

2粮油机械教学的几点心得

2.1动漫结合式,直观认识

机械设备的教学要与时俱进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就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4]。比如,在进行稻谷碾米的教学实践中,就可以利用Flas的形式将稻谷从“原料-预处理-砻谷-碾米-白米分级”的整个流程用动漫演示出来,尤其是在讲授碾米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个知识点时,通过引入多媒体动画,教师在结合模拟动画的基础上把糙米从第1道切削碾白,碾下物如何进第2道、第3道擦离碾白,米糠是怎样被负压气流带走,以及最终通过旋风分离器如何被分离出来进行动漫演示。用动漫方式帮助学生脱离枯燥的理论说教,建立机械设备的立体感和画面感,讲解加工机械的相关的理论及工作运行状况,就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迅速地理解整个稻谷碾米的工艺流程和机械设备[5]。

2.2校企合作,加强实践

机械设备的实践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因为高校在相关教学实践中缺乏粮油教学所需设备、器材和场地,无法保证学生进行教学理论实践活动需求,但机械设备的教学又必须要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立足于本校创建的相关工程实验室,如在讲解双螺杆榨油机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零件的拆装,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榨油机螺杆直径和螺距的变化原理,学生通过动手装卸榨油机,就能够快速掌握榨油设备的原理、结构和使用原则。但由于粮油设备往往占用场地大,且设备种类较多,在学校内部构建工程实验室往往是单一、不全的小型设备,因而加强学校与粮油加工企业的联合,使学生在企业生产中参与粮油加工实践,在实际生产中,就能接受更多富有实践经验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和操作。相关经验表明,学生在粮油加工企业进行顶岗生产实习后,不仅对粮油加工的设备原理有更深的理解,而且对加工原理的组合、应用、生产安全、食品品质等有深刻的认识,且能提高学生对粮油加工的兴趣。

2.3模块教学,原理运用

“粮油加工工艺”课程涉及的专业面较宽,包括粮油加工各种工艺过程及加工装备,涵盖了“原料学”“工艺学”及“食品工程”各专业的知识。因此,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本课程时较难适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按照模块式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原料的预处理过程为例,无论是在小麦加工、稻谷加工,还是在其他杂粮加工工艺中,其预处理的方法、原理及设备基本相同,如筛理、光电色选、比重去石等。针对这些具有共性的内容,教师会把所用到的机械设备都集中进行分析讲解,每一模块分成工艺原理、工艺流程与参数、设备工作原理与操作,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并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随着国内外粮油加工技术不断革新,加工装备也在不断升级,在粮油加工机械方面,也需要不断进行新设备的充实与更新,旧的课程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教学需求。因此,教师可以在课程中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比较先进的粮油加工企业,邀请粮油加工及机械领域的专家或企业技术人员给学生开展讲座,使学生了解粮油机械在生产实践中最前沿的具体应用。

2.4课程设计,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在完成了本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后,还将独立进行课程设计工作。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学会查阅专业资料,综合掌握粮油加工机械在单元操作的具体应用,这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指导教师将设计选题布置下去后,先用2~4个课时,集中给学生进行讲解,设计选题要联系生产实际,突出粮油加工特色,比如可以选择稻米加工、小麦制粉、油脂提取、杂粮加工等工艺进行模拟设计。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一类型设备的设计,3~5名同学组成1个设计小组,相互间可以互相讨论,但每个大类的设计题目在物料处理量、设备尺寸、进出口方式、传动机构等参数上各不相同,这样每位同学在设计过程中既能独立思考,又能相互协作。在设计完成后,教师再针对学生在设计中发现的问题给予集中评讲,使学生真正对粮油机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3结语

机械设备的教学具有一定专业性、实践性,特别强调对学生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6-7]。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该课程机械内容的教学任务,有必要加强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机械设备演示教学上的独特优势,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化。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避免出现过去机械教学中偏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枯燥的状况;同时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机械设备工作原理,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最终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衍章.农业院校《植保机械》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4):214-215,219.

[2]朱文玲.“行动引导型”教学法在《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教学的运用[J].教学研究,2010(12):36-37.

[3]纪俊敏,魏安池,刘玉兰.“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4(1):128-130.

[4]郑建梅,杜双奎,张国权.粮油食品工艺学教学生产实习的实践与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17-18.

[5]刘永田,金乐.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研究———以《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4(6):606-610.

[6]瞿希.《机械基础》教学中实践性与兴趣结合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10(25):176-178.

篇6

关键词:学习情境;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载体

学习情境构建的核心任务是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选择合适载体设计学习情境,设计教学方案,确定教学条件和环境要求。

一、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的确定

工学结合课程的学习目标是指通过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实现的最终行为。学习目标不应简单的理解为是一个技能目标,应包含知识、技能和素质等三个维度,在企业的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目标和学校的教育性目标之间找到结合点。学习目标的确定有利于帮助教师和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环境、方法和手段,明确教学方向。以高速动车组检修专业《动车组电机电器检修与维护》课程为例,其课程学习目标定义为:“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教师指导或借助动车组检修规程等资料,制定动车组电机电器的检修与维护作业计划;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计划完成检修与维护工作;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使用工装设备材料等要符合劳动安全和环境保护规定,对已经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检修和评价反馈。学习完本课程以后,学生应当能够进行动车组电机电器的维护、诊断和修理作业,包括:①动车组低压电器检查、维护、诊断与故障处理;②动车组高压电器检查、维护、诊断与故障处理;③动车组高低压转换电器检查、维护、诊断与故障处理;④动车组电能与机械能转换电器检查、维护、诊断与故障处理。”

学习任务又可称为“学习性任务”,是学习情境的具体化表现。学习任务并不能直接等同于现场的工作任务,它是在教师设计的教学环境下,通过若干学习情境学习,学生习得相关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学习相关的知识、方法、标准、规程等,同时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劳动协同能力、创新能力等。学习任务应具有典型性,能反映真实的工作情境,明确任务实施的环境、参与对象、劳动工具、操作标准、劳动组织方式等。以高速动车组检修专业《动车组牵引控制系统调试与维护》课程为例,其学习任务为:“根据运用标准对牵引与控制系统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维护,在各特定的检修工作条件下依据四级修程标准或依据维修工单在规定的时间内,以经济的方式完成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的维修与调试。地勤机械师以小组合作或独立工作的形式,使用通用工具、牵引与控制系统专用维修设备以及相关的技术资料按照技术规范对牵引与控制系统的故障进行诊断和修复。随车机械师在动车组运行过程中随时和司机保持紧密的工作联系,一旦出现故障,配合司机进行应急故障处理。工作完成后,记录已完成的工作,自觉保持安全作业,遵循各级修程的作业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构建

工学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构建是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基础,根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要素特性设计的。这些工作过程要素主要包括:工作对象或产品、工作环境及要求、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工具材料、技术标准或流程等。例如在构建酒店、旅游、客运等服务性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时,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群体或人)的不同,结合工作环境、服务内容的复杂程度来构建教学内容;对于生产性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通常根据生产的产品的类型为出发点,然后根据使用的工具、技术标准或流程分别构建;对于医疗和维修类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通常根据故障或病症的类型来构建;对于企业一线管理类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通常根据劳动组织方式和工作环境来构建;对于操作控制类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通常根据设备来构建。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与不同专业的不同岗位的特征有很大关系,下面将列举几种典型的教学内容选取与构建的方式,供大家参考。

1.以设备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

以《铁路区间信号设备维护》为例,作为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为培养学生具备铁路信号工的职业岗位能力提供重要支撑。在构建该门课程内容时,针对信号工平时工作主要以信号机的操作和维护为主,因此选取以操作和控制的设备类型不同为出发点,来选取和构建教学内容。这里的类型不是指简单的厂家和型号的区别,而是指技术标准和操作模式的不同,从而避免对相同技术设备因外观或者结构变化而导致的重复性学习,而忽视了对实现该种功能的不同时期不同技术标准的设备的系统性了解。

通过广泛调研以及和现场电务专家商讨研究,考虑铁路广泛使用和大力发展的因素,并考虑学校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情况。总结出目前铁路区间信号设备主要以微机连锁技术为主,而且预测其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作为主流发展方向,同时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主要是ZPW-2000A型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设备,因此选择以该型设备为核心,构建教学内容。考虑到目前在中小信号站,还存在着部分以单片机控制技术和继电器控制技术为核心的信号控制设备仍在运行,因此加入这两种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UM71型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设备和64D型半自动闭塞设备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同时考虑到随着信号控制技术发展和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设备的内部结构大都被模块化和封闭化,无助于学生清晰了了解设备的内部构造,系统了分析掌握设备的演进,为下一步技术革新提供思路。因此我们对于64D型这种“露”式和UM71型以单片机技术为核心的“半”式信号控制设备的学习,对于辅助了解ZPW-2000A型“模块化”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设备的构成和基本原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使学生对信号控制设备具备系统性的认识和模块设备解构的能力,为较快的适应未来的设备更新和对设备提出创新改进提供了基础。

2.以工作对象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

以《一般条件下铁路货运组织》为例,作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培养学生具备铁路货运员的职业岗位能力提供重要支撑。货运组织的对象是“货物”,货物外形、性质的不同决定其适用不同包装,货物包装不同对货运组织的要求是不同的,在货物保管、装卸车组织、车辆选用等方面对知识技能水平的需求也有一定区别,并存在一定的递进关系。本课程根据货物这一工作对象按照“由粗到细”,按货物运输组织复杂程度由简到繁,技能水平由低到高,构建出散装货物运输组织、裸装货物运输组织、包装货物运输组织、集装货物运输组织等4个递进式的学习情境,这四个情境无论在学习内容上还是能力发展方面都各有侧重,以期将处于简单技能发展阶段的学生逐步带入综合技能发展阶段。

3.以工具和劳动规程为载体构建教学情境

以《动车组电机电器检修与维护》课程为例,该课程是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动车组电机电器装置的检修、故障诊断与处理等核心职业能力。课程内容选取与构建主要根据高速动车组电机电器四级检修规程、使用的工具、劳动组织方式的不同,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4个学习情境,包含12项工作任务。学习情境1动车组低压电器检修属于动车组一级检修,也就是动车组的日检,每天都要进行的检修,要求学生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掌握一级检修规程的相关标准及工艺;学习情境2动车组高压电器检修属于动车组二级检修,也就是动车组的月检,每月一次,要求学生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掌握二级检修规程的相关标准及工艺;学习情境3动车组高低压转换电器检修属于动车组三级检修,这已经达到动车组的高层次检修了,动车组已经连续运行了45万公里,需要对动车组的关键部件比如走行部、变压器等进行解体下车检修,对这个学习情境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天车、变压器容量检测仪的使用,掌握三级检修规程的相关标准及工艺;学习情境4动车组电能与机械能转换电器检修属于动车组四级检修,也就是动车组连续运行90万公里以后全部解体检修,武汉动车组检修基地配属的动车组四级检修一般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因此学习情境4中学习任务12安排在小学期完成,也就是暑假期间,完成这个学习情境需要学生掌握转速表、动平衡实验台等机电设备的使用,掌握四级检修规程的相关标准及工艺。

这12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在劳动组织方式上从独立完成任务到组建真实的工班共同完成任务;在检修层次方面从一级检修到四级检修;在检测工具的使用方面从普通电工工具到综合检测实验设备;整个过程遵循由易至难认知规律。

三、工学结合课程教学环境设计

实施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环境应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要求,按照学校与企业共建共享的原则,采取“校中厂”、“厂中校”的模式,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企业理念、文化氛围,按照企业的生产环境布置理实一体化教室,使学习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一致。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按照生产工序流程布置设备,使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一致;实施现场化运作充分体现“学做合一”。从而达到工作场所与学习场所合一,工作设备与学习设备合一,工人身份与学生身份合一,工作内容与学习内容合一,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合一的功能。

1.教学环境建设要采取理实一体,合理对各功能区进行布局

工学结合课程教学环境从空间上应是开放式、多样化的,教室已经不能与传统意义的一间房对应,一个学习情境的实施可能需要使用到多个不同功能分区的教室。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区、小组讨论区、资料查询区、实验区、实操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结合现场环境、设备大小、学生数、工位数等,合理的对教室进行布局。

2.教学环境建设应采取“虚实结合”,提高教学效果,降低教学成本

工学集合课程教室在建设过程中还应考虑虚实结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设备,采用真实设备和仿真设备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大型工程施工机械的维护类课程,一方面学校需要购置或跟企业联合建设少量实物,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按比例缩放的模具或现场视频,解决现实教学中设备不易拆解搬移,同时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减少占地。例如医学领域解剖类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直接参与对人体进行解剖,一方面学校可以联合医院共建实训基地,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另一方面与医院合作,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录制医院相关手术过程,在进行专业教室建设时可以配合视频教学设备,学生通过认真观看整个过程,对实际操作有清楚的认知。然后借助与人体结构相近的动物活体或人体结构模具进行实物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