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内科个案护理论文8篇

时间:2022-12-06 11:21: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内科个案护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科个案护理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1)002-0081-03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1.02.001

1 精神医学:应用医学本质上的特点

精神医学跟其他各科医学,如内科、外科等,总体上都是属于应用医学;从业者不仅需要基本的医学知识,还得有临床上的应用技术与经验,包括如何建立适当的医患者间的关系,如何应对和帮助有困难的病人及其家属。可是精神科,因其医学上的特点,更需要有特殊的要求。精神科医师跟其他临床专业的医师比较,要具有比较广泛的知识,包括一般心理学及与精神境界有关的抽象性的知识,多变的人生经验与精神障碍的关系,动态的心理反应与防御方式,也更要求能熟悉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应对有心理问题的各种各样的病人,并知道如何帮助病人善用支持系统,经由家属来辅助心理有困难的患者。因此,临床上的技术与经验特别需要重视,并且要善于运用。

2 医学生的精神医学基本训练

大凡有水准的医学院,要对医学生提供有关医学心理学及基本的精神科医学知识,包括各种精神病理、治疗模式与途径,以及护理的要领。当然也要提供积累临床经验的各种培训,能熟悉各种疾病的基本情况,能掌握如何跟病人会谈,了解如何进行精神医学的诊断程序。这样可以帮助医学生不管将来从事何种专科,都能够对精神医学有基本的知识与初步的经验,以更有助于从事他们将来选择的专业。换句话说,不管他们将来做内科、小儿科、妇产科还是外科医师,都要能了解在面对有精神上困难的患者时,如何去接触、会谈并完成初步的诊断,给予基本而适当的治疗,以及在必要时,如何转诊或请精神科医师来会诊。对于有志于以精神医学为专业的学生,也能够获得初步的知识与经验,以便进一步接受专业的训练。

3 精神科住院医师的训练

3.1 基本的观念与不同的模式

跟内科系统的医学比较起来,外科系统的医学,住院医师在其专科训练时,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去学习临床上的技术与要领。因为,外科系统的医疗,特别是开刀,除了知识以外,还需要有熟练的临床技巧。因此,外科系统医学需要有较长时间的临床训练,让学习的住院医师有机会观察、学习、模仿、尝试临床上的各种运用技术。在其过程中,还得时时接受资深医师与教授的督导。精神科的专业训练也是如此。并且在其训练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模式。

最简单的模式,就是在病房一直接受资深的主治医师或教授的指导,练习与负责看病人,年复一年,经由长期的学习,而得到所需的知识与经验。这可以说是向师傅学习的模式,并没有一定的事先规定的训练课程。这样的模式,实际上就是住院医师经历“徒弟”制度而学习,而从现实的角度说来,也是帮助医院完成对病人的医疗工作,经由教学被训练倒是次要的。

另外一种模式,是事先有计划与规定的学习课程与必须经历的临床经验,按年逐步进行。这是比较先进而注重训练的教学机构常采用的方式。虽然住院医师无形中也在帮助医院执行医疗工作,但是被训练是主要的目标。

换句话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与训练课程要每年有进展而又有所不同,即随年资而逐渐提升水准。在整个住院医师的训练期间,不管是3年或4年,都要有事先规划的训练课程,按课程执行。有的国家还规定住院医师的训练要符合国家规定的训练规章,包括是否有系统的程序、足够的临床资源,才能向提供训练的机构颁发认定资格,以能继续接受住院医师到其训练机构,执行训练课程[1]。经由这样课程训练的住院医师也才有资格接受国家专业的资历考试与检验。

3.2 供参考的模式

每个国家或地区因不同的历史与背景、所遵循的医疗系统与教育制度(包括师资问题),以及现实上的种种因素,而实行不同模式的住院医师训练。本文介绍一种4年制度的训练模式,以供参考。

3.2.1基本规约

(1)受训的住院医师在各种临床工作外,也要定时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包括:专题讲课、个案讨论会、个案督导等,充分接受有计划性的教学课程。原则上,在每星期的时间里,临床工作时间大致占一半,另一半时间要参加教学活动。(2)住院医师需要从事各种临床工作,包括:住院病房、门诊、急症处的医疗,参与精神科会诊包括儿童精神医学、老人精神医学、公共(社区)精神医学等。另外也要接受内科与神经科的临床工作,充实躯体性疾病的诊断与医疗经验。

3.2.2 各种临床工作

在4年训练期间,根据情况而安排各种临床工作的时间与分量。具体的例子如下:住院病房的临床工作最少6个月,但总共不超过12个月;门诊医疗至少12个月。精神科急症处3个月,精神科会诊2个月,儿童精神医学3个月,老人精神医学2个月,社区精神医学(包括司法精神医学)3个月。另外要包括内科或者小儿科等的临床工作6个月,神经科2个月。

这些各种临床工作,要考虑住院医师受训的年代与经验而依次分配,从基本的医疗逐渐升为比较需要经验的临床工作。如:在第1年接受内科病房6个月的临床工作;2个月的神经科临床经验,把握躯体疾患的诊断与治疗,并开始参加精神科病房工作;第2年除了继续病房工作以外,可以开始急症处的医疗、精神科会诊等性质的临床工作;第3年主要从事门诊,并附带参与儿童精神医学或老人精神医学的临床工作;第4年参与社区精神医学(包括司法精神医学),并从事自己负责的临床研究工作。

3.2.3各种教学活动

3.2.3.1 专题讲课讨论

――各“专题讲课讨论”(seminar)指派专门教授负责举办,每星期就每个专题举办1次,每次1.5小时。每年可有两种专题讲课并行进行,即每星期要参加两个专题讲课讨论。每个专题讲课,原则上住院医师要查阅若干篇指定论文作为参考,以备讲课时讨论。

在4年受训期间,要有计划性的安排“专题讲课讨论”的题目与时间。即:配合住院医师临床经验的需要而编排其题目与大致的时间。如,第1年住院医师:精神医学病理与诊断2个月,精神科急症医疗2个月,精神医学会谈技术2个月,药物治疗2个月;第2年住院医师:各种精神疾病6个月,精神科会诊2个月,物质滥用问题2个月,心理治疗的原则与方法6个月;第3年住院医师:心理治疗有关理论与各种模式6个月,婚姻与家庭治疗2个月,群体心理治疗2个月,儿童精神医学3个月,老人精神医学2个月,文化精神医学2个月,临床研究2个月;第4年住院医师:高级心理治疗6个月,社区精神医学4个月,司法精神医学2个月,临床就业的知识与经验1个月。

3.2.3.2 个案讨论会

――每星期举行1次,每次1.5小时。原则上各年级的住院医师都参加,以便相互学习。除了负责主持的教授以外,通常还有几位教授参加,至少有1位是被请来担任讨论者。由所有住院医师轮流报告自己医疗的个案。原则上所报告的个案要包括:门诊、病房、会诊、急症、儿童、老人、神经科等各种不同病人,也鼓励报告心理治疗长期治疗的个案。在形式方面,负责报告的住院医师报告病情30分钟,教授跟病人会谈30分钟(或者播放住院医师跟病人会谈录像),由参加的教授们与住院医师一起相互讨论30分钟。

3.2.3.3 个案督导

――每位住院医师被指定同时有两三位督导教授,每周接受各督导教授的督导;每次督导1个小时,共接受2~3小时的督导。每半年至一年更换督导教授,因此住院医师有机会跟不同督导教授接触并受其督导。

3.2.3.4 访问学者教学

――由科里邀请外地来的知名“访问学者”(visiting professor)来做短期讲学,为期1周。每年邀请3位左右。被邀请的是国内或国际有名望的专家,就他们各自的专长而讲课,1周内就其专题而作连续性的讲学5次。

3.2.3.5 精神科学术报告会

――精神科每星期举办1次学术报告会,由教授、临床教授报告他们的专题。资深住院医师也被请报告他们的临床研究结果。除了住院医师、教授们以外,当地的精神科医师也参加,当作是他们的在业再修课程。

3.2.3.6 临床研究

――在4年训练期间,每位住院医师自己要从事并完成一项临床研究课题。课题由自己选择。从第3年开始从事研究,第4年完成,并在精神科学术报告会上报告。其主要目的,不但是学习科研的知识与经验,还学习如何能客观地评价他人已发表的论文。

3.2.4心理治疗在临床经验上的要求

(1)被分配到门诊的住院医师,负责初诊病人的会谈与诊断,并由上面资深的教授复查,包括药物的处方等。所有被某住院医师所看的初诊病人,原则上由该住院医师负责日后的复诊,继续诊治该病人,保持其追踪连续性。在复诊时,每次会谈后,仍由教授复查。住院医师负责初诊与复诊的病历记录,由教授复查后签名,表示负责。

(2)在整个一年到一年半期间的门诊临床经验里,除了普通的门诊医疗,包括药物治疗以外,规定要有若干数目的心理治疗个案经验。即从初诊病人当中,选择若干病人,施与以心理治疗为主的医疗工作。

(3)心理治疗的个案要广泛,包括:精神病患者,神经官能症患者,边缘性格障碍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物质滥用者,普通日常心理困难者,婚姻问题者,家庭人际关系问题者以及其他各种病情患者的治疗。

(4)除了一两个月的短期或中期的心理治疗以外,至少要有半年至一年的长期治疗者3案例左右,获得长期治疗过程上的体验。

以上所举,只不过是个例子,仅供参考之用。这样的训练模式,主要是强调现代的精神科医师要有广泛的临床知识与经验。包括“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的综合性取向,不仅是要能治疗严重的精神病患者,还要能注重如何治疗各种各样的精神疾患者,包括轻度的精神病患者及广众的一般人的心理困难;知道如何使用药物治疗,也懂如何提供心理辅导,这样才能从事于广泛定义的心理卫生的工作,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4 讨论与展望

不可否认,中国在近代的历史里,在整个医学的范围里,精神科在早期并没有被重视,也没有好的训练制度。近年来,虽然已经开始重视精神医学的重要性,包括心理卫生的需求,但是,在实际的精神科医师的训练里,还是多半采取师徒训练的老方式,而且是以在病房医疗严重精神病患者为其主要临床工作,少有门诊的经验,而教学活动并没有系统化、按时间进展化,教学的分量也不够,还需要逐渐改善。当前的困难,除了现实上的因素(包括提供医院的医疗工作的负担)以外,最主要的,还是观念上的问题,即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住院医师的训练主要是在“训练”而提供学习,并非提供医院医疗上的需要。当然,如何培养各种有足够经验的精神科里各种专科的资深教员,也是另外一个因素,但只要有其观念与目标,是可以逐渐改善的。中国近数十年来,经济方面突飞猛进,相信医学的教学也可以改善。

虽然心理卫生的工作要依靠各种职业背景的人员一起协作进行其任务,但还需要依靠有广泛临床知识与经验的精神医师为其主干[2]。所以就要用心培养具有各种临床知识、经验,并且有心理卫生观念与理念的精神科医师。而如何培养这种全天候的心理卫生工作的主干者,其头一步就是要改进其训练制度。我们都知道:“下医治病,中医预防病,而上医治国”,希望能透过比较完善的、有系统与计划的训练制度,培养更多的精神科的上医,才对社会、国家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美国医学协会.住院医师训练基本要求与规格-精神科住院医师的训练[M]. Washington DC: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9.

篇2

继续把落实***行为规范,进步全体***的服务意识和医德医风建设放在首位。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并加大治理力度,进一步抓好和完善内在软指标的执行水准,如微笑服务、规范化语言、首问负责制、舒适护理等,倡导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进步病人的满足度。以“医院治理年”、“满足杯”等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服务、质量、***”为目标,开展多形式的优质服务活动。今年继续开展了“出院病人电话随访”活动,时间具体化,定在每周二、五;职员相对化,相对由高年资的质控组长负责随访任务;内容框架化,根据不同的病种、病情、个体差异做好具体的指导,使肿瘤治疗达到综合、连续、动态的过程。今年共电话随访157次,获病人好评。

二、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防范护理差错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进步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保证。今年全体***参加了护理部组织的“护理安全教育”活动。根据科室存在的题目召开全体***大会两次,指控组长会议每季度一次,在以护理安全为条件的条件下,同一操纵程序,简化操纵流程,发现题目及时改正。今年在职员调整(两名),新同道定科(四名)的情况下,召开了新同道的座谈会。座谈会上强化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并鉴戒了兄弟科室好的工作办法。玄月份全院电脑工作站版本升级,全体***献计献策,不断交流与总结,加强医护沟通、协调、配合,使我科顺利度过了这次系统的升级工作,无差错事故发生。

三、注重健康教育,完善整体化护理

健康教育是人性化护理治理的重要内容。今年我们在原有的内科健康教育计划单的基础上又完善了肿瘤科病人健康教育计划单,并在全科开始使用。在病区走廊新设了报架及白板报,宣传健康知识及肿瘤病人的抗癌饮食,获得了病人的一致好评。我们还规定每个化疗病人的健康教育时间不少于5分钟,重点是抓好首次化疗的病人,要求各项内容宣教后要有病人或家属签字。签字主要是带动***(尤其是年轻***)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意识,真正把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肿瘤科收住了一大批晚期癌症病人,基础护理多,抢救任务重。***除了完成常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外,还要承担这部分病人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临终关怀工作。今年我们协助重大抢救五例,其中一例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金某,鼻咽癌,忽然鼻腔大出血800ml伴窒息,面色青紫、神志丧失,血压下降,紧请五官科、麻醉科会诊后行气管插管、插胃管、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胸外心脏按压等,全科10多名医护职员抢救了三个多小时,16:50病人转进icu,外面正下着大雨,五名***把病人安全转运至icu。当时病房化疗病人多,又有4台参与手术,连班***、连班实习同学放弃休息时间主动一起参加了抢救中,全体***延迟一个半小时才放工。正是我们的积极抢救为病人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三天后病人转危为安再次转回我科。

四、进步护理职员的业务素质

通过晨会提问、组织护理查房、进行操纵演练,反复进行基础护理知识、护理理论、护理技能的学习和练习,做到护理工作程序化、技术操纵标准化。坚持每月一次的个案查房,由年资高的***轮番主持,鼓励年轻***参与。今年我科轮转***周伟成功主持了一次大内科的护理查房和护理体检演示,获得好评。继续坚持每周一次的业务小讲座,内容贴近临床基础护理,新技术、新疗法,新动态的护理。组织***参加科内医生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继续形成***-组长—***长的三级质控的三基操纵考核制度,针对操纵中的薄弱环节,11月份起我科***放工延迟30分钟练习三基操纵。今年我科护理质量操纵考核合格率达到100%。为了进步***的抢救应急能力,我科先后派两名***(卞钰、胡欢)到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科监护室、icu监护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院内进修任务,并写进修体会及收获,带动全科***抢救能力的提升。

五、坚持***的继续教育,进步学历层次

积极安排***参加院内外的各项业务学习活动,鼓励***接受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今年徐春兰、顾哲风、朱小亚自考本科毕业。胡欢自考本科还剩最后一门,预计明年上半年毕业。李清华、邢志花完成专升本成人高考南医大进学考试。周燕顺利完成夜大大专学业。大专在读100%。本科在读达30%。今年顺利完成了肿瘤专科省护理继续教育班开班工作,并做好了国家级继教班的申报预备工作。

六、加强护理科研,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无导丝锁骨下静脉穿刺术截止到三月底穿刺达425例,固然这项技术在我科已相当成熟,但由于它不在***工作范围内,自今年四月份起不再开展。今年我科60%的浅静脉留置针用于肿瘤化疗病人,改变了以往化疗病人都用刚针的情况,避免了化疗药物外渗的不安全因素。picc穿刺在我科也广泛开展起来,董人平、顾迪、徐春兰已熟练把握。截止到11月底共穿刺59例,成功率达98%,在穿刺技术、日常维护、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并在全科开展了picc的业务讲座及换药规范的学习。通过供给室的大力支持,我们在全院率先预备了专门的picc穿刺包、picc换药包。为了更好的方便病人,弥补我院没有picc门诊换药这一特点,又方便***更好的安排临床工作,我科专门定于每周二的下午安排一名***进行住院病人的换药工作。还承担了一些外地治疗picc管带回的常州病人的换药工作,并帮助兄弟医院、门诊病人行picc穿刺。高雪娟、邢志花利用自己的时间义务上门为行动不便的晚期病人进行换药、治疗,家属非常感谢。

今年我科新的hg2000体外高频热疗机、肿瘤热疗注参与治疗机投进使用,组织了相关护理职员的学习。我科***在繁忙的工作同时,协助其他兄弟科室的病人进行热疗的治疗。顺利完成了洛拉曲克、双环铂、替吉奥、螺旋藻多糖胶囊的gcp工作。迎接了市重点学科复核、gcp的检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均排名第一)。我科今年共撰写论文5篇,发表省级2篇,其余3篇待发表录用。

七、荣誉

篇3

为了适应医疗服务的需求,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推动医院持续稳定的发展,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尊重、理解、关怀病人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温馨、周到的人性化服务,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重视病人的人格心理需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通过方便、快捷、热情周到地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从根本上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提倡人性化服务,提高人性化服务的理念,从服务对象的特点和个性出发,开展护理服务,以尊重病人,服务于病人,顺应时展和现代生活需要为切入点,不断改善服务措施。首先,责任护士要热情接待病人,并把病人送至床边,主动向病人或者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规章制度及主治医师等,及时发放护患联系卡,了解病人入院后的心理状态与需求。其次,交待特殊用药、饮食的种类以及各种检查注意事项、手术目的、手术大致经过、卧位、放置管道的注意点及拨管时间,安慰鼓励病人,尽最大的努力解决病人的后顾之忧。第三,提供规范化服务,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入口,服后再走”把亲情化服务纳入工作之中,用充满人爱的亲情去慰藉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早日康复。

加强护患沟通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护理部推行住院病人一日督促卡的应用,无形中督促了各科护士主动去观察病情,又增加了护患沟通。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有效地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为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护理部实行的一提倡三禁忌,提倡就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禁说三句“忌语”“我不知道,我正忙着,等一会儿再说”。有效地促进了护士与病人沟通的语言技巧。使催款这个很敏感的话题,不再成为医护合作不愉快的导火线。

二、重视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优化护理队伍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人们观念的改变,对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护士不仅需要技术精湛,动作敏捷,富有同情心,护士的行为与尽职精神对护理事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护理部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抓。

1、提高护士的理论与技术操作水平:为了做好护士的在职继续教育工作,护理部每季度组织大课业务学习1次,科内每周业务学习1次,遇有专家讲学,也积极组织大家旁听,参学率98%。护理部定期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加强第四版"三基"理论学习,全年组织三基理论考核二次,实行A、B卷两场,既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又保证了考核质量,全院护士考核合格率达100%。其中:XXXXX=XXX等在三基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操作技能的提高,根据工作计划安排,操作考核始终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对新分配、新调入的护理人员全年培训共十六项,由经验丰富、教学态度严谨的XXXXXXXXX四位老师亲自示教,不厌其烦,直到学员合格为止。其中,XXXXXX操作规范,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考核的参与率为100%,合格率为100%。

每季度进行个案护理查房一次,健康教育宣教观摩一次。有效地促进了护士在工作之余去查阅资料,增加了她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她们的理论技术水平。

2、人才培养:护理部严格抓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安排、培训、考核及管理工作,各科室选派业务水平高的护理人员带教,使实习人员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如:XXXXXX等在专职带教中受到实习同学的好评。护理部还有计划地选派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分别是:ICU2人,外周静脉置管2人,同时组织大部份护士长到外地参观考察,短期培训,拓展她们的视野,学习结束后每人写进修小结,或者学习心得,将好的经验、方法及时反馈,改进我们工作,对新技术、新项目及时运用临床。

3、提高护士应急能力和急救水平:11月份护理部分别在外科、内科搞了急诊病人入院处置现场观摩,提高了专科护理救治能力,张XX院长亲自参加并给予高度评价。护理部还组织人员对呼吸机、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心电除颤机等进行学习。一、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

为了适应医疗服务的需求,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推动医院持续稳定的发展,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尊重、理解、关怀病人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温馨、周到的人性化服务,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重视病人的人格心理需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通过方便、快捷、热情周到地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从根本上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提倡人性化服务,提高人性化服务的理念,从服务对象的特点和个性出发,开展护理服务,以尊重病人,服务于病人,顺应时展和现代生活需要为切入点,不断改善服务措施。首先,责任护士要热情接待病人,并把病人送至床边,主动向病人或者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规章制度及主治医师等,及时发放护患联系卡,了解病人入院后的心理状态与需求。其次,交待特殊用药、饮食的种类以及各种检查注意事项、手术目的、手术大致经过、卧位、放置管道的注意点及拨管时间,安慰鼓励病人,尽最大的努力解决病人的后顾之忧。第三,提供规范化服务,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入口,服后再走”把亲情化服务纳入工作之中,用充满人爱的亲情去慰藉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早日康复。

加强护患沟通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护理部推行住院病人一日督促卡的应用,无形中督促了各科护士主动去观察病情,又增加了护患沟通。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有效地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为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护理部实行的一提倡三禁忌,提倡就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禁说三句“忌语”“我不知道,我正忙着,等一会儿再说”。有效地促进了护士与病人沟通的语言技巧。使催款这个很敏感的话题,不再成为医护合作不愉快的导火线。

二、重视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优化护理队伍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人们观念的改变,对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护士不仅需要技术精湛,动作敏捷,富有同情心,护士的行为与尽职精神对护理事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护理部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抓。

1、提高护士的理论与技术操作水平:为了做好护士的在职继续教育工作,护理部每季度组织大课业务学习1次,科内每周业务学习1次,遇有专家讲学,也积极组织大家旁听,参学率98%。护理部定期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加强第四版"三基"理论学习,全年组织三基理论考核二次,实行A、B卷两场,既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又保证了考核质量,全院护士考核合格率达100%。其中:XXXXX=XXX等在三基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操作技能的提高,根据工作计划安排,操作考核始终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对新分配、新调入的护理人员全年培训共十六项,由经验丰富、教学态度严谨的XXXXXXXXX四位老师亲自示教,不厌其烦,直到学员合格为止。其中,XXXXXX操作规范,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考核的参与率为100%,合格率为100%。

每季度进行个案护理查房一次,健康教育宣教观摩一次。有效地促进了护士在工作之余去查阅资料,增加了她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她们的理论技术水平。

2、人才培养:护理部严格抓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安排、培训、考核及管理工作,各科室选派业务水平高的护理人员带教,使实习人员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如:XXXXXX等在专职带教中受到实习同学的好评。护理部还有计划地选派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分别是:ICU2人,外周静脉置管2人,同时组织大部份护士长到外地参观考察,短期培训,拓展她们的视野,学习结束后每人写进修小结,或者学习心得,将好的经验、方法及时反馈,改进我们工作,对新技术、新项目及时运用临床。

3、提高护士应急能力和急救水平:11月份护理部分别在外科、内科搞了急诊病人入院处置现场观摩,提高了专科护理救治能力,张XX院长亲自参加并给予高度评价。护理部还组织人员对呼吸机、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心电除颤机等进行学习。

三、定期检查考核,提高护理质量

质量管理是医院永恒不变的主题,定期进行检查考核,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各科室护理台帐重新规划,重新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检查与考核细则,每月重点查,每季度普遍查的基础上又进行不定期抽查、互查,共检查近200次,合格率95%以上。在基础管理、质量控制中各科室护士长能够充分发挥质控领导小组成员的作用,能够根据护理部的工作安排做到月有计划,周有安排,日有重点,月底有小结。

在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上,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加强检查,确保落实。护理部坚持每周两次护理质量检查,对于检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详细地原因分析,并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及时改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在环节质量上,注重护理病历书写的及时性与规范性。XXXXXXXX病历书写规范,内涵质量较高,被评为优秀护理病历。

在安全管理方面和消毒隔离方面,内1科、内干科、感染性疾病科、骨科、外科、儿科、五官科、急诊科、输液室、手术室、供应室、严格把关,从点滴做起,全年安全达标、消毒隔离工作符合规范国,无差错事故发生。

全年各科基础护理合格率达到90%以上。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在急诊药品管理中,各科室抢救药品及器械都能处于应急备用状态,完好率达到100%,全年无差错事故发生,工作中的一些小疏忽均被通过各种途径查出,通过组织学习讨论,落实改进措施,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朦芽状态。提高了护理质量。

四、加强思想教育营造“务实高效,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

在思想教育形式上,充分发挥各科室优秀护理人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定期组织各科室进行学习,强化职工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加强基础护理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全面管理。一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XXXXXX两位老护士长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出色的工作来感染和引导职工,数十年如一日忘我工作,视病人如亲人,用优质的护理服务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XXXXXXXX一直勤勤恳恳、尽心尽职,在平凡的岗位上实践着一个白衣天使的誓言,深受病人好评。在年轻护士长的队伍中,XXXXXX等能严格要求自己,以其优良的工作作风,顽强的工作精神努力做好病区的管理工作和后勤保障服务,用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为临床一线提供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成绩是肯定的。门诊服务台的XXXXX二位主管,工作严谨,服务态度意识强,她们把真诚的微笑送给患者,多次亲自送病人到病区,帮助病人取药,测血压无数,为病人提供简洁的就医程序,她们热情周到的服务成了门诊大厅一道最亮丽的风景,为医院窗口形象服务树立了楷模。

我们充分感受到护士们的温情服务,面对病人的恐慌,她们用微笑、提供一流的护理服务去缓解;面对病人的种种状况她们用耐心去感化,对待抢救危重病人她们镇静的态度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欣慰。

五、强调数据说话实行量化管理

篇4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中分级护理医嘱的现状及医生和护士是否认同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及有无能力参与。[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的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结果]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医生认为分级护理医嘱没有疑问;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不过7名医生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6名护士长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在参与方式上,8名医生和7名护士长认为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结论]对于分级护理由谁决策的问题上,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医生则采取默认态度,不过对护士的能力表示质疑,而大多数护士认为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医护合作是医生和护士都认为比较理想的方式。

分级护理,又叫等级护理,1956年由张开秀、黎秀芳前辈倡导提出,是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分级护理在规范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士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1-4]。为了调查医护人员对这一观点的认同情况,于2007年6月—2007年8月对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进行了访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收集资料采用面对面访谈法,访谈前向受访者详细说明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方法,获得理解和同意,讨论并选择适当的访谈时间和地点,并承诺用编码替代姓名,以保护隐私;访谈时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并认真记录。时间在30 min左右,每例进行l次或2次;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内容,按照N1~N14和D1~D9依次给每位受访者(护士和医生)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

1.2 访谈内容 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称、职务等);您对分级护理医嘱现状的认识;您认为护士是否可以参与分级护理;您认为护士是否有能力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访谈中视具体情况和个案的情绪适当调整内容和数量。

1.3 统计学处理 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判断,利用均数、标准差等指标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推断。

2 结果与分析

2.1 访谈对象一般情况 护士长年龄41.8岁±5.1岁,工作时间21.4年±5.9年,中级4名,高级6名;医生年龄44.5岁±2.5岁,工作时间21.9年±2.8年,高级8名。经统计学比较,两组年龄、工作时间、职称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受访者对分级护理医嘱的争议 ①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有的病人危重不下一级护理,有的不重反而下一级护理”;医生认为下的分级护理“没有什么疑问”,只不过“有时候护士提出应该改”“有的护士说不对,让我们改”。②医护对分级护理认识的角度不同。护士认为“医疗与护理关注的角度不一样,比如一压疮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从护士角度是一级护理,但是病人病情平稳,没有潜在危险,医嘱下为二级护理”;有的医生坦言“不了解分级护理,下达分级护理只是根据医生的经验”或者“从护士那里学的”,认为“病情重的一级护理,较重的二级护理,不重的三级护理”。

2.3 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 5名护士长认为可行,认为“护士最了解病人”“护士认真,更敬业可以做得更好”“由护士下,护士长更专业一些”,在决策方式上,7名护士长认为与医生合作比较好。但是也有5名护士长认为不可行,因为“护士没有能力”“病人听医生的”“医疗环境不好,不愿意承担风险”“护士长、主管护师可以下,但是晚上、周六、周日,有的小科室不可能安排有经验和无经验的护士共同工作,就是说这个时候,没有人下分级护理”。

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认为“也行”或者“可能可行”,认为“如果让护士参与进来,或许比现在让医生单独下好一些”“有能力的也可以,省点事”,但是强调“大医院可行,基层医院不行”;也有医生认为“谁下都无所谓。关键是病人没有问题,不投诉就行”;在护士参与决策方式上,8名医生认为是医护合作,但是“医生为主”;有的医师认为“如果让护士独立做,恐怕不行,因为护士对疾病认知与知识水平有限,如果排序,认为是医护合作>医生>护士”。

2.4 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讨论 6名护士长认为护士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护士受过正规教育”“护士比医生更了解病人,护理上的一切可以由护士做主”,但是多数护士认为“与知识层次、工作经验有关”“需要是一定资格的”“护士长一般可以,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护士还可能有能力”;在护士没有能力的原因上,护士认为“大多数护士学历低、经验不足”;“聘用护士多,流动性大,继续学习的动力不大”“护士常常转科,在一个固定科室的时间短,病情改变的判断能力较弱”;“护士有学历而尚无承担此任的相关能力”。7名医生对护士下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认为“综合护士素质、学历、待遇等问题,护士可能没有能力,特别是聘用护士的能力差,而且护士总是轮转,不像医生对病人那么了解,如果护士不轮转,由2名或3名护士照看1例病人,对病人的病情很了解,护士也有能力决策”“护士对疾病判断程度不如医生,主要是知识缺乏”,有的医生认为“需要以一整套体系完善后才能有能力,如教育”;但是有的医师认为“有经验的护士也有能力,老护士观察病情也行”。

3 讨论

由结果可知,多数护士不很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与毕慧敏等[3]、李风莲[5]的结论,说明护理级别决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上,由访谈结果可知,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持默认态度,该访谈结果并不否认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与王旭梅等[6]的结论一致,与肖小文[7]、韩淑芳[1]、毕慧敏[2,3]、王芳等[4]的观点一致。在决策方式上,由结果可知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

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能力的分析上,由访谈结果可知,大多数护士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尽管大多数医生对其能力表示质疑。王旭梅等[8]从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我国医院护士的发展现状等各个角度分析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理论上认为,护士是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的,但是该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该结论只是在访谈的基础上得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论证。

参考文献

[1] 韩淑芳.谈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1994,9(4):184-185.

[2] 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3] 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8.

[4] 王芳,乔巨峰.护理专业自主性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17-419.

[5] 李风莲.内科护士巡视病房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7,22(21综合版):10-11.

[6] 王旭梅,韩世范.对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认同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2A):317-318.

篇5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中分级护理医嘱的现状及医生和护士是否认同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及有无能力参与。[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的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结果]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医生认为分级护理医嘱没有疑问;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不过7名医生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6名护士长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在参与方式上,8名医生和7名护士长认为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结论]对于分级护理由谁决策的问题上,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医生则采取默认态度,不过对护士的能力表示质疑,而大多数护士认为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医护合作是医生和护士都认为比较理想的方式。

分级护理,又叫等级护理,1956年由张开秀、黎秀芳前辈倡导提出,是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分级护理在规范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士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1-4]。为了调查医护人员对这一观点的认同情况,于2007年6月—2007年8月对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进行了访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收集资料采用面对面访谈法,访谈前向受访者详细说明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方法,获得理解和同意,讨论并选择适当的访谈时间和地点,并承诺用编码替代姓名,以保护隐私;访谈时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并认真记录。时间在30min左右,每例进行l次或2次;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内容,按照N1~N14和D1~D9依次给每位受访者(护士和医生)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

1.2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称、职务等);您对分级护理医嘱现状的认识;您认为护士是否可以参与分级护理;您认为护士是否有能力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访谈中视具体情况和个案的情绪适当调整内容和数量。

1.3统计学处理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判断,利用均数、标准差等指标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推断。

2结果与分析

2.1访谈对象一般情况护士长年龄41.8岁±5.1岁,工作时间21.4年±5.9年,中级4名,高级6名;医生年龄44.5岁±2.5岁,工作时间21.9年±2.8年,高级8名。经统计学比较,两组年龄、工作时间、职称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受访者对分级护理医嘱的争议①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有的病人危重不下一级护理,有的不重反而下一级护理”;医生认为下的分级护理“没有什么疑问”,只不过“有时候护士提出应该改”“有的护士说不对,让我们改”。②医护对分级护理认识的角度不同。护士认为“医疗与护理关注的角度不一样,比如一压疮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从护士角度是一级护理,但是病人病情平稳,没有潜在危险,医嘱下为二级护理”;有的医生坦言“不了解分级护理,下达分级护理只是根据医生的经验”或者“从护士那里学的”,认为“病情重的一级护理,较重的二级护理,不重的三级护理”。

2.3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5名护士长认为可行,认为“护士最了解病人”“护士认真,更敬业可以做得更好”“由护士下,护士长更专业一些”,在决策方式上,7名护士长认为与医生合作比较好。但是也有5名护士长认为不可行,因为“护士没有能力”“病人听医生的”“医疗环境不好,不愿意承担风险”“护士长、主管护师可以下,但是晚上、周六、周日,有的小科室不可能安排有经验和无经验的护士共同工作,就是说这个时候,没有人下分级护理”。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认为“也行”或者“可能可行”,认为“如果让护士参与进来,或许比现在让医生单独下好一些”“有能力的也可以,省点事”,但是强调“大医院可行,基层医院不行”;也有医生认为“谁下都无所谓。关键是病人没有问题,不投诉就行”;在护士参与决策方式上,8名医生认为是医护合作,但是“医生为主”;有的医师认为“如果让护士独立做,恐怕不行,因为护士对疾病认知与知识水平有限,如果排序,认为是医护合作>医生>护士”。

2.4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讨论6名护士长认为护士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护士受过正规教育”“护士比医生更了解病人,护理上的一切可以由护士做主”,但是多数护士认为“与知识层次、工作经验有关”“需要是一定资格的”“护士长一般可以,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护士还可能有能力”;在护士没有能力的原因上,护士认为“大多数护士学历低、经验不足”;“聘用护士多,流动性大,继续学习的动力不大”“护士常常转科,在一个固定科室的时间短,病情改变的判断能力较弱”;“护士有学历而尚无承担此任的相关能力”。7名医生对护士下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认为“综合护士素质、学历、待遇等问题,护士可能没有能力,特别是聘用护士的能力差,而且护士总是轮转,不像医生对病人那么了解,如果护士不轮转,由2名或3名护士照看1例病人,对病人的病情很了解,护士也有能力决策”“护士对疾病判断程度不如医生,主要是知识缺乏”,有的医生认为“需要以一整套体系完善后才能有能力,如教育”;但是有的医师认为“有经验的护士也有能力,老护士观察病情也行”。

3讨论

由结果可知,多数护士不很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与毕慧敏等[3]、李风莲[5]的结论,说明护理级别决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上,由访谈结果可知,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持默认态度,该访谈结果并不否认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与王旭梅等[6]的结论一致,与肖小文[7]、韩淑芳[1]、毕慧敏[2,3]、王芳等[4]的观点一致。在决策方式上,由结果可知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

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能力的分析上,由访谈结果可知,大多数护士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尽管大多数医生对其能力表示质疑。王旭梅等[8]从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我国医院护士的发展现状等各个角度分析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理论上认为,护士是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的,但是该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该结论只是在访谈的基础上得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论证。

参考文献:

[1]韩淑芳.谈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1994,9(4):184-185.

[2]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3]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8.

[4]王芳,乔巨峰.护理专业自主性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17-419.

[5]李风莲.内科护士巡视病房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7,22(21综合版):10-11.

[6]王旭梅,韩世范.对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认同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2A):317-318.

篇6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中分级护理医嘱的现状及医生和护士是否认同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及有无能力参与。[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的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结果]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医生认为分级护理医嘱没有疑问;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不过7名医生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6名护士长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在参与方式上,8名医生和7名护士长认为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结论]对于分级护理由谁决策的问题上,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医生则采取默认态度,不过对护士的能力表示质疑,而大多数护士认为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医护合作是医生和护士都认为比较理想的方式。

分级护理,又叫等级护理,1956年由张开秀、黎秀芳前辈倡导提出,是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分级护理在规范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士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1-4]。为了调查医护人员对这一观点的认同情况,于2007年6月—2007年8月对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进行了访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收集资料采用面对面访谈法,访谈前向受访者详细说明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方法,获得理解和同意,讨论并选择适当的访谈时间和地点,并承诺用编码替代姓名,以保护隐私;访谈时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并认真记录。时间在30min左右,每例进行l次或2次;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内容,按照N1~N14和D1~D9依次给每位受访者(护士和医生)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

1.2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称、职务等);您对分级护理医嘱现状的认识;您认为护士是否可以参与分级护理;您认为护士是否有能力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访谈中视具体情况和个案的情绪适当调整内容和数量。

1.3统计学处理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判断,利用均数、标准差等指标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推断。

2结果与分析

2.1访谈对象一般情况护士长年龄41.8岁±5.1岁,工作时间21.4年±5.9年,中级4名,高级6名;医生年龄44.5岁±2.5岁,工作时间21.9年±2.8年,高级8名。经统计学比较,两组年龄、工作时间、职称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受访者对分级护理医嘱的争议①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有的病人危重不下一级护理,有的不重反而下一级护理”;医生认为下的分级护理“没有什么疑问”,只不过“有时候护士提出应该改”“有的护士说不对,让我们改”。②医护对分级护理认识的角度不同。护士认为“医疗与护理关注的角度不一样,比如一压疮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从护士角度是一级护理,但是病人病情平稳,没有潜在危险,医嘱下为二级护理”;有的医生坦言“不了解分级护理,下达分级护理只是根据医生的经验”或者“从护士那里学的”,认为“病情重的一级护理,较重的二级护理,不重的三级护理”。

2.3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5名护士长认为可行,认为“护士最了解病人”“护士认真,更敬业可以做得更好”“由护士下,护士长更专业一些”,在决策方式上,7名护士长认为与医生合作比较好。但是也有5名护士长认为不可行,因为“护士没有能力”“病人听医生的”“医疗环境不好,不愿意承担风险”“护士长、主管护师可以下,但是晚上、周六、周日,有的小科室不可能安排有经验和无经验的护士共同工作,就是说这个时候,没有人下分级护理”。

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认为“也行”或者“可能可行”,认为“如果让护士参与进来,或许比现在让医生单独下好一些”“有能力的也可以,省点事”,但是强调“大医院可行,基层医院不行”;也有医生认为“谁下都无所谓。关键是病人没有问题,不投诉就行”;在护士参与决策方式上,8名医生认为是医护合作,但是“医生为主”;有的医师认为“如果让护士独立做,恐怕不行,因为护士对疾病认知与知识水平有限,如果排序,认为是医护合作>医生>护士”。[

2.4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讨论6名护士长认为护士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护士受过正规教育”“护士比医生更了解病人,护理上的一切可以由护士做主”,但是多数护士认为“与知识层次、工作经验有关”“需要是一定资格的”“护士长一般可以,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护士还可能有能力”;在护士没有能力的原因上,护士认为“大多数护士学历低、经验不足”;“聘用护士多,流动性大,继续学习的动力不大”“护士常常转科,在一个固定科室的时间短,病情改变的判断能力较弱”;“护士有学历而尚无承担此任的相关能力”。7名医生对护士下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认为“综合护士素质、学历、待遇等问题,护士可能没有能力,特别是聘用护士的能力差,而且护士总是轮转,不像医生对病人那么了解,如果护士不轮转,由2名或3名护士照看1例病人,对病人的病情很了解,护士也有能力决策”“护士对疾病判断程度不如医生,主要是知识缺乏”,有的医生认为“需要以一整套体系完善后才能有能力,如教育”;但是有的医师认为“有经验的护士也有能力,老护士观察病情也行”。

3讨论

由结果可知,多数护士不很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与毕慧敏等[3]、李风莲[5]的结论,说明护理级别决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上,由访谈结果可知,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持默认态度,该访谈结果并不否认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与王旭梅等[6]的结论一致,与肖小文[7]、韩淑芳[1]、毕慧敏[2,3]、王芳等[4]的观点一致。在决策方式上,由结果可知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

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能力的分析上,由访谈结果可知,大多数护士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尽管大多数医生对其能力表示质疑。王旭梅等[8]从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我国医院护士的发展现状等各个角度分析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理论上认为,护士是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的,但是该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该结论只是在访谈的基础上得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论证。

参考文献:

[1]韩淑芳.谈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1994,9(4):184-185.

[2]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3]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8.

[4]王芳,乔巨峰.护理专业自主性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17-419.

[5]李风莲.内科护士巡视病房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7,22(21综合版):10-11.

[6]王旭梅,韩世范.对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认同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2A):317-318.

篇7

关键词:进修医生;PBL;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67-02

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方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临床带教老师在发现问题后主动进行问题的解释和处理,而相对忽视进修医生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问题式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了推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实践中。PBL法把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方式,将临床医学知识置于每一个真实接触的病例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有助于发挥学习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更适合多门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每年承担着大批进修班学员的培训工作。加强进修医师的培训工作,扩大进修医师队伍,将为呼吸内科进一步扩大规模和提升实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研究拟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使用PBL教学方法对进修医生临床培训进行初步改进和探索,以期能够提高进修医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其理论水平及实践技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争取做到使进修人员满意,使临床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增强PBL的临床教学模式,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方式

呼吸内科已形成每周一次疑难病例查房的良好惯例,半个月一次的理论学习课程和众多的学习班课程足以保证进修医生的教学理论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PBL式临床教学思维培训水到渠成。我们通过进修医生在临床医疗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引导其自己提出分析问题的思路,临床教学人员帮助其理顺分析程序,自行进行问题的文献检索及综合,再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并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实际技能。这样能够建立深刻的印象和思维,变“学会”到“会学”,真正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每周一次的病区疑难病例大查房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途径,进修医生不只停留在汇报员、记录员的层面上,而是分析员、判断员和追踪员。鼓励进修医生积极参与病例汇报,在汇报前即进行小组讨论,尤其仔细倾听主管进修医生的分析判断过程,帮助其形成清晰的思路。在查房过程中主动跟随分析病情的思路,查房结束后及时整理诊疗方案,经组内讨论后继续进行相关诊疗措施并仔细观察疗效。患者出院后主管进修医生继续进行追踪病情变化,了解患者病情转归。通过这一过程,形成了系统的循证医学思维判断过程,使得进修医生印象深刻,同时调动了广大进修医生的积极主动性,使进修医生自身能力得到提高,也通过其参与科室重要教学活动来提高了呼吸内科的教学质量,最终提高了科室的凝聚力。

二、增强PBL的临床实践模式,培养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

呼吸内科接近50%临床患者来自省内外慕名就诊,疑难病例比例较大,各种临床操作项目齐全,动手机会多。根据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培训,进修医生有较多的实践机会不断提高诊疗技能。在日常诊疗和急重症的抢救过程中,呼吸内科有大量的临床操作,如胸穿、腹穿、骨穿、深静脉穿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球囊辅助通气、气管插管等操作,这些都是在临床工作中实用有效的实践技能。作为本科教学评估优秀的三甲教学医院,有着规范操作培训流程及评估制度,对于进修医生来讲是宝贵的学习资源。我们将相关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编写成简单易学的操作手册供进修医生学习。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首先由主管进修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相关诊疗操作措施,有无禁忌症,做出基本的预期判断。如需进行相关操作,就在已经学习了相关流程后,进行操作过程的阐述和注意事项,对照检查习惯性操作和标准操作之间的异同点,增强操作理论能力。在观摩带教老师的标准操作1~2次后,即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操作锻炼,增强操作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矫正不规范手法和强化理论意识,在不断的巩固过程中,逐渐形成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

三、增强PBL的临床研究模式,培养敏锐创新的科研意识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呼吸内科汇聚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他们在科研方面建树卓著,其开阔的眼界和独特的科研视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呼吸内科临床工作小组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组、支气管哮喘组、感染性肺病组、肺部肿瘤组、慢性咳嗽组、间质性肺病组、肺血管病组、睡眠障碍组、介入疾病组等。依托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和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良好平台,各个小组有着自己的临床特色和科研方向,在临床科研方面主持着多项大型合作项目,主办多项国内国际会议,经常进行国际流。组织进修医生定期参加多个学科小组的相关学术活动,感受临床科研思路及工作方法,学习科研设计的基本常识和注意事项,能够使其设计简单的临床科研流程。呼吸内科的大量临床疑难病例是进行临床科研的基本保证,也许在短短的1年进修期间无法对大型科研项目有深入的了解,但针对疑难病例的个案报道和归纳总结是进修医生学习过程的总结和提高。对于有兴趣的进修医生进行重点指导,帮助其进行临床病例搜集、指标检测及文章思路的整理,针对有英语基础的学员甚至可以指导进行SCI文章书写和投稿。力争在进修结束时能够使其养成临床科研意识,关注临床科研前沿,具备临床科研设计能力,掌握医学论文撰写技巧,成为多面型临床医生。

四、讨论

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临床进修医生教育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基层医院业务技术骨干的重要手段。正确认识、积极引导进修医生这一群体,加强临床医疗技能培训和科研能力培养,全面提高进修医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临床工作能力,是培养进修医生成为21世纪的优秀医学人才的必要举措。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进修医生是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大量的一线临床工作,为科室的正常运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回到原单位工作以后,也作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承担着重要工作,使用进修时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诊治大量的复杂疑难病例并承担相关转诊工作。医生进修的目的是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巩固和深化已有知识,学习专业理论与新技术,最终建立清晰的临床诊疗思维,增强复杂病情的处置能力,从而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独立处理危重疑难病例,成为科室的中坚力量。我们应用PBL教学方法,在呼吸内科进修医生的带教和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该方法将临床医学知识、最新的临床指南、实操细节、学科进展溶于生动有趣临床病例当中,通过解决日常工作的难点疑点问题,使进修医生得到自身的提高,印象深刻,应用自如。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先导,培养自主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较强的临床思维方法,达到了潜移默化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PBL教学方法同样对带教老师的方法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根据课本进行宣读,刻板带教。而是在临床工作中随时提出问题,帮助进修医生形成临床思维和形成解决办法。这需要带教老师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有对实操技巧和对新知识的掌握。PBL教学方法也进一步要求带教老师深入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各项细节,以便随用随取,从而增强了带教老师的业务水平,提到了教师的多方面能力,达到了双赢的目标。总之,教学实践表明,PBL教学方法在进修医生临床带教过程中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能够培养进修医生发挥自身潜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该方法能够增加临床带教效果,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进修医生的凝聚力,使进修医生在更新知识、提高医技水平上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王虹,郑显兰,孟玉倩.PBL教学法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2):93-98.

[2]Gurpinar E,Musal B,Aksakoglu parison of knowledge scores ofmedical student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traditional curriculum on public health topics[J].BMC Medical Education,2005,5(7):1-8.

[3]Choon-Huat Koh G,Khoo H,Wong M.The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during medical school on physician competency:a systematic review[J].Research,2008,178(1): 61.

[4]Kilroy DA. Problem based learning[J].Emerg Med,2004,21(4):411-413.

[5]罗小楠,鲍向红,李晓康.提高临床进修医生教学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1):30-31.

[6]焦青,王和天,巫熙南.浅谈医院进修医师的管理与效果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10):769-770.

篇8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 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横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涵盖内容较广泛,不仅因此,如何针对当前医学生的特点,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使医学遗传学课程更贴近临床, 使学生更具独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医学遗传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而课程标准的实施能够使师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更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2014年以来,为了能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制定出了一套新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下我们针对各专业医学遗传学的教学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

1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医学遗传学课程专任教师1人,生物学副教授;实验教师1人,初级实验员;兼课教师2人,生化讲师。自中职模式开始,师资队伍就是维持这一格局,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减少了初中生招生人数,医学遗传学课程开设在高招护理专业中也划上了句号。课时减少,师资不能逆行增加,但无疑为课程开发、教学改革以及科研因为师资力量薄弱设置了不少障碍。

2 开设学期认定

高中毕业生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对于高招专业,医学遗传学开设在第一学期,与解剖学、组胚学同步进行,能起到承前启后相辅相成的效果。随着职业院校近十年来对教学课程的改革,生物学早已停设,没有高中的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对于以初中生为起点五年制的助产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医学遗传学中的如分子生物学、基因病的产生机制等知识对他们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综合五年制学生特点以及课程开设特点与要求,把医学遗传学设置为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医学课程的后续课程,开设在第四个学期。

3 主要教学内容

理论课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学生按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认真学习,重点是遗传的细胞和分子基础、遗传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我们通过对一些医院的医生、护士以及助产士的调研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对不同专业的要求以及本课程内容、课时特点,选取了医学遗传学的教学内容(见表1)。

选用教材:医学遗传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13年出版。

4 总学时与理实比

医学遗传学是以以遗传和基因为核心,研究人类生命现象和疾病与遗传的关系,揭示遗传病的遗传规律、诊断防治措施,探索基因的奥秘,是现代医学中日新月异发展的活跃领域。针对不同的专业对本课程知识不同的需求,我们设置了不同的学时与理实比例(见表2)。

5 实验实训项目

一般开设3个实训项目:染色体核型分析、系谱分析、皮纹分析,共6学时。

我们在助产专业去掉了一项传统的医学生物学教学模式里的显微镜实验项目,增加了2项以动手为主实训项目,如优生咨询项目,我们在助产专业学生开课时先以小组为单位模拟一个遗传咨询场景,学生根据患者提供的信息来描绘系谱,然后对系谱进行判断与分析,确定它的遗传方式。如皮纹分析项目,通过提取自己的指纹掌纹再进行统计对比,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消化力度。也更好地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建设目标。

6 实验实训场地及实验实训仪器

医学遗传学有2间独立的实验室,约共80平米,实训仪器仅有易耗品如染色体照片、印油等。建议新校区搬迁重新建立遗传学实验室时要参照医院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实验室重新布局,更好地体现理实一体化的特点。

7 课程考核方案

以往的教学考查多采用期末结业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往往使大多数学生把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的目的,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新课程标准设置后,我们采取了“平时考核(占40%)+期末结业考试(60%)”模式,平时考核形式多样,如课堂提问、课后撰写小论文、实验报告抽查、平时小考等等。

8 教学效果

2014-2015学年,在护理、助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眼视光技术等专业中开设了医学遗传学课程,本课程组共完成了助产专业医学遗传与优生学64课时;其他专业医学遗传学364课时。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执行各项教学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较好,对医学遗传学的实训项目也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综合测评平均分为96.5,学生的满意度测评优秀率达94.5%,结业考核综合评价结果(见表3)。

9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