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观舞记导学案8篇

时间:2023-01-27 08:55:0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观舞记导学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篇1

【学习目标】

1.从阅读中发现并体会几段相似文本的共同写法。

(1)体会运用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的方式描写乌的外形,是作者对鸟的整体描述,分开叙述的句子则从鸟类的特点入手。

(2)抓住鸟的外形特征进行描述。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更具形象。

2.学习有序的观察和抓住事物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式,对鸟进行外形的描写。

3.通过对鸟外形特点的描写,激发学生对鸟类的喜爱之情。

【学习重点】

掌握描写鸟类外形特征的方法,学会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有序观察、具体描写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

掌握“找方法、按顺序、抓特点、用比喻”的写作方法,介绍乌的外形特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言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许多可爱、漂亮的小动物。有了它们,我们的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对于这些可爱的动物,我猜你一定喜欢得不得了!你想了解它们、保护它们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鸟的乐园”,用我们的眼睛和笔把它们留在我们的心中吧!

二、猜猜你有多爱鸟——填填记记我能行

1.同学们,你能写出和“鸟”有关的成语吗?()____

2.你能写出和“鸟”有关的诗句吗?()

(试着把它们记一记,能做到的奖励自己相应的星星吧!)

三、考考你有多爱鸟——想想比比我能行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选自人教版课文《燕子》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选自人教版课文《翠鸟》

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选自苏教版课文《美丽的丹顶鹤》

1.谁能发现这三段文字在描写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点?

2.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寻找相同点:()

①这三段文字写的都是鸟的____。

②填一填,并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③我知道这三段文字中的鸟都是按照____的观察顺序写的。

④这三段文字都是运用____的方式来描写鸟的。请你在前面的三段文字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用“_____”画出来。

寻找不同点:()

①我发现这三段文字有不一样的地方。(提示:可从写作方式入手)

②我还发现……

3.我还记得这三段文字,我会背给大家听。()

四、写写你有多爱鸟——写写评评我能行

从图中挑选一种喜欢的动物,可以选择采用“先总后分”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先分后总”的方式,然后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观察它的样子,用上合理的比喻,也可以选择“词语超市”中的词语,好好写一写吧!

词语超市:

鹦鹉:娇小 小巧玲珑 圆溜溜 条纹 绚丽多彩 五彩的大衣 脸谱 黑豆 忽闪忽闪 小樱桃 尖嘴 机灵 可爱 漂亮

猫头鹰:褐色 白色的条纹 大爱心 圆圆的 锐利 照明灯 铜铃般 立挺 灵敏 镰刀 铁钩 威武 “夜猫子”“黑夜卫士”

选择一:

(先总后分)____

选择二:

(先分后总)____

五、评评你有多爱鸟——展示习作我能行

我共得____颗星:①我能用上“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的方式;②我会用“从整体到局部”的方式仔细观察,并写一写;③我可以用上比喻的修辞方式;④我的描写能够突出动物的外形特征;⑤标点合理。

六、找找你有多爱鸟——课后加油我能行

1.同样是写鸟,还有其他的介绍方式,推荐阅读文章:巴金的《鸟的天堂》、冯骥才的《珍珠鸟》和屠格涅夫的《白鸽》。

2.其实许多著名作家也喜欢小动物,我知道国内的作家和作品:_______

国外的作家和作品:_______

3.找找课外书中对动物特点描写的文章和内容,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一些好词好句吧!

七、夸夸你有多爱鸟——我的星星摘得多

1.这节课,我的表现( )颗星。

2.我也能学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了,我会奖励自己( )颗五角星。

板书设计:

鸟的乐园

找方法 先总后分 先分后总

按顺序 从整体到局部

抓特点 细致观察

篇2

【关键词】任务驱动;工作过程;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总体设计

一、引言

《物业档案管理》是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作为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操作性的课程,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物业档案管理素质服务,不仅使其能够胜任现阶段的物业管理工作,而且能够适应物业档案管理工作在相当程度上发展和提高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物业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的原则、理论,认识物业档案管理的意义,掌握物业档案实体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并能够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然而,长期以来,高职物业档案管理课并没有冲出学科体系的藩篱:教学内容,还是传统本科压缩饼干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还是简单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知识灌输型:在教学重心上,还是偏理论,轻操作,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在主观能动上,没有导向,还是教师主动的在“教”,学生被动的在“学”,等等。没有突出高职院校培养高层次的技能型、实用型、操作型人才的特点,有碍于对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1]。

高职院校物业档案管理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以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情境设计,是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

二、任务驱动的目标性教学

任务驱动的目标教学,使学生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以学习型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改革。

任务驱动的目标教学,其核心思想是将物业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与学习型工作任务整合进行学习。采用技能知识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将知识分布于各个学习任务之中。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的每个学习情景,布置适量的物业档案管理工作任务,也就是学习任务,以任务为切入点,明确要获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学生有目的的在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过程中理解物业档案专业知识,掌握物业档案管理技术与技巧,学会物业档案管理方法与技能,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结构,为就业与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任务驱动要与专业课程的进度相结合,从物业管理工程项目实际出发,收集、管理档案信息资源,既能促进、巩固物业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又能完成物业档案管理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与自主性。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分析

1. 工作过程与职业教育。广义的工作过程指的是旨在实现确定目标的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的顺序。狭义的工作过程则是指向物质产品生产的顺序。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2]”;工作过程的特点:“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实现工作过程的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3]。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在教学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职业教育模式,实现学科体系知识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知识的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意,通过任务的形式将知识点贯穿起来,知识的总量不变,只是排序发生变化,学生通过多个任务的完成,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掌握了知识与工作的技能。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教学实施的六个步骤即基于实现工作过程的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相对固定的六步骤,相对而言是不变的,变化的是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的构成工作过程的六要素: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

2. 职业实际工作过程与任务。物业档案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称档案业务人员)具体的工作过程:文件管理档案收集档案鉴定档案整理编目与著录档案保管档案编研提供利用统计分析。

物业档案管理典型工作任务:文件编印与收发;档案的接收与征集;鉴定档案资料价值;档案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立卷;档案数字加工;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库房管理;档案检索调卷与利用;统计分析。

3.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环节。物业档案管理普适性的工作过程: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物业档案管理教学环节:明确学习性工作任务制定工作策略执行任务调整修正完成任务考核评定。

物业档案管理专业抽象的普适性工作过程、具体的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比较分析见表1。

四、学习情境总体设计

学习领域,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课程名称),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学习情境,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例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4]。

2007年以来,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引领的基于工作过程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改革中,学习情境设计的载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载体可以是项目、任务、案例、设备、产品、构件、零件、部件、系统、工序、场地、材料、活动、现象、问题、症状、业务领域、客源……等等。

1. 学习情境设计思路。档案工作系统是由输入、输出、反馈三个子系统中的八个工作环节即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编研、利用、统计,形成一个结构清晰、功能多样的档案工作系统。从档案的形成到档案的保管利用,是一个专业性的有序化工作过程。

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设计,根据档案管理职业程序性很强的特点,以物业档案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即以物业档案专业工作的程序进行设计。

基于完整的工作过程来设计学习情境。学习领域是课程的名称,即物业档案管理课,它是是完整的独立的工作过程;学习情境是对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根据完整工作过程的思维分解学习领域为各个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每个学习情境也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学习情境都要完成一个以上的学习型任务,每个任务也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2. 学习情境总体设计。大多数的物业档案管理员都兼做文案,所以,在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学习情景的设计在档案的工作环节前增加了文件管理,最后增加了现代化管理,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景设计了10个学习情境:学习情境1文件管理;学习情境2档案收集;学习情境3档案鉴定;学习情境4档案整理;学习情境5编目与著录;学习情境6档案保管;学习情境7档案编研;学习情境8提供利用;学习情境9统计分析;学习情境10现代化管理。每个学习情境都有一组,即1个以上的学习任务。见表2。

在学习情境的总体设计上,纵向的学习情境是以物业档案管理具体的工作过程为载体,组织各个学习情境之间的顺序:除学习情境10之外,从学习情境1到学习情境9,是一个完整的具体的物业档案工作过程:文件管理档案收集档案鉴定档案整理编目与著录档案保管档案编研提供利用统计分析;横向的学习型工作任务,也是物业档案管理职业中典型的工作任务,同样是基于物业管理工作过程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雅南.以任务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工作过程化教学改革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9,(23):91-94.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8.

[3] 姜大源. 职业教育与课程开发. ,2010-05-01.

注:

本文为2012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图书档案学科研项目论文之一,项目名称:基于工作过程的高校档案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2SB267。

篇3

【摘要】

目的:研究D葡萄糖衍生物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诱导人结肠癌细胞SW1116凋亡时,其形态学的变化. 方法: 选用不同浓度的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与人结肠癌细胞SW1116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人结肠癌细胞SW1116的形态结构变化. 结果: 经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的不同浓度作用24~96 h后,观察发现:人结肠癌细胞SW1116出现体积缩小,荧光染色增强,胞核或胞质中可见致密浓染的颗粒状黄绿色荧光染色. 细胞染色质固缩,积聚在核膜边缘呈新月状,内质网疏松并与胞膜融合形成空泡,并呈一定的浓度、时间依赖性. 结论: 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在体外具有诱导人结肠癌细胞SW1116凋亡的作用.

【关键词】 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细胞凋亡;结肠肿瘤;SW1116细胞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apoptosis in human colon cancer cell line SW1116 induced by 2[(3carboxy1oxoprogy1) amino]2deoxyDglucose. METHODS: Inverted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apoptosis in human colon cancer cell line SW1116 induced by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2[(3carboxy1oxoprogy1) amino]2deoxyDglucose at different times (2496 h). RESULTS: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apoptotic cells were exhibited, including shrinkage of cell, condensation of chromatin, breakage of nuclear and formation of apoptotic bodies, and the number of apoptotic cells ascended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2[(3carboxy1oxoprogy1) amino]2deoxyDglucose and with the time going by. CONCLUSION: 2[(3carboxy1oxoprogy1) amino]2deoxyDglucose can induce the apoptosis of human colon cancer cell line SW1116.

【Keywords】 2[(3carboxy1oxoprogy1) amino]2deoxyDglucose; apoptosis; colonic neoplasms SW1116 cells

0 引言

甲壳素是1811年法国学者Braconno发现,1823年由Odier从甲壳类动物外壳中提取,并命名为CHTTIN. 化学名称:聚N乙酰葡萄糖胺,D氨基葡萄糖是甲壳素(chitosan)脱除乙酰基后降解而形成的单糖,甲壳素因为含有羟基,可通过酰化、羧基化、氰化等反应形成不同结构和不同性能的衍生物.常见的有磺化甲壳素、N羟乙壳聚糖、O羧甲基壳聚糖等. 本实验我们利用D氨基葡萄糖的最新衍生物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1]对人结肠癌细胞SW1116的凋亡形态学进行了研究,以探讨该D氨基葡萄糖的衍生物诱导人结肠癌细胞SW1116凋亡的作用,以期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途经.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人结肠癌SW1116细胞购自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 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由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提供. 四甲基唑氮蓝(MTT)、RPMI1640为Sigma公司产品,倒置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为Olympus产品,透射电镜为JEM100CX型产品. 2.5 g/L胰蛋白酶、0.1 g/L丫啶橙、100 mL/L小牛血清为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

1.2 方法

1.2.1 细胞培养将传代的人结肠癌SW1116细胞置于37℃含50 mL/L CO2 温箱内,在含100 mL/L小牛血清、10 g/L双抗的RPMI1640全培养液中培养,48 h换液一次,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

1.2.2 MTT法将贴壁细胞用2.5 g/L胰蛋白酶消化后计数,调整浓度为5×108/L,接种于96孔板,试验时分成0.02,0.04,0.06 mmol/L 3个不同药物浓度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5个孔,分别于加药后24, 48, 72和96 h测定各孔的A值. 测定前每孔加5 g/L的MTT 10 μL,温育4 h后弃上清,加100 mmol/L DMSO 150 uL/孔,溶解,用酶标仪在490 nm波长下测定,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1-实验组A值/对照组A值)×100%.

1.2.2.1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将不同浓度的D葡萄糖衍生物作用不同时间的SW1116细胞置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生长状况及形态学变化,同时注意观察其凋亡过程.

1.2.2.2 荧光染色细胞片的制备及观察取对数生长期SW1116细胞,制成细胞爬片,经0.04 mol/L 的D葡萄糖衍生物处理72 h后,甲醇冰醋酸固定20 min,加入0.1 g /L丫啶橙10 μL染色30 min,清水冲洗后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1.2.3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片的制备及观察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贴壁生长至培养瓶1/2,弃旧培养液,加入0.04 mol/L的D葡萄糖衍生物作用72 h后,用2.5 g/L胰蛋白酶消化,置离心管中,24 170 g离心20 min后弃上清,收集细胞及空白对照组细胞,PBS洗涤两次,离心后弃上清,先加入30 mL/L戊二醛固定,后锇酸固定50 min,脱水、包埋、聚合、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凋亡细胞超微结构形态特征.

2 结果

2.1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对照组SW1116细胞贴壁生长良好,细胞轮廓清晰,形态规整,呈梭形或条索状,生长旺盛,几乎无脱落;试验组SW1116细胞生长受到抑制,表现为细胞贴壁能力减弱,由贴壁生长而逐渐脱落,悬浮于培养液中,细胞体积缩小,变圆;出现核固缩,核颜色加深,且有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药物剂量越大,一定时间范围内作用时间越长,其生长受抑制就越明显(图1A,B).

2.2 荧光显微镜观察对照组SW1116细胞呈黄色或黄绿色,胞核饱满,胞质表现为橘黄色荧光. 试验组细胞则出现细胞体积明显缩小,荧光染色增强,胞核或胞质中可见致密浓染的块状或颗粒状黄绿色荧光染色,有的可呈现新月形(图1C,D).

2.3 透射电镜观察透射电镜下见对照组SW1116细胞的细胞膜完整,细胞核和细胞器等微结构清晰. 试验组细胞胞质出现明显浓缩,其内微绒毛减少,基质逐渐消失,内质网结构疏松并与细胞膜融合,出现空泡;胞核内的染色质固缩并凝集成块,聚集在核膜周边,出现环状或新月状(图2)

3 讨论

甲壳素不仅参与人体肝肾解毒,发挥抗炎、刺激蛋白多糖的合成,强化免疫和调节生理机能外,且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其部分衍生物对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诱导分化作用[2]. Wu等[3]利用该衍生物通过体外实验已证实,该衍生物能够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生长,同时能诱导其发生凋亡,并且呈一定的浓度、时间相关性.

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的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处理体外培养的SW1116细胞,MTT法研究显示该衍生物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SW1116细胞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并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也随着增加,并且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有时间、浓度相关性,其中以0.04 mol/L的浓度作用72 h后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出现的凋亡细胞最多;形态学研究时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改变:细胞固缩,染色质凝集,细胞核碎裂,呈新月状或颗粒状以及凋亡小体形成;以上研究表明了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能诱导人结肠癌细胞SW1116发生凋亡.

最新研究表明细胞凋亡是一个多基因调控的复杂过程,主要由诱导基因、抑制基因和双向控制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4]. 因此要诱导人结肠癌细胞的凋亡就离不开促细胞凋亡基因如Caspase3和抑制细胞凋亡基因如bcl2,bclx等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已有不少研究表明[5]以上基因均参与了结肠癌细胞的促凋亡及抑制凋亡的过程,而本研究只是从形态学的角度证实了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具有诱导人结肠癌SW1116细胞凋亡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的相关机制、促凋亡基因和抑制凋亡基因如何发挥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乔岩,王爱勤,王哲,等. 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的合成[J]. 化学试剂, 2004,26(2):107-108.

[2]王哲,乔岩,黄高升,等. 氨基葡萄糖及其衍生物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向巨噬细胞样分化[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3):290-293.

[3]Wu J, Kou W, Gao MT ,et al. Effects of {2[(3carboxy1oxoprogy1) amino]2deoxyDGlucose} o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 [J] Acta Pharmacol Sin, 2005,26(5):635-640.

篇4

“问题引领式”的内涵

“问题引领式”的教学模式是以现行人教版教材为根据,依托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根据设计的问题串,将课程内容串连起来,利用设计好的“问题”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从而解决了学生思考低效、练习量极少、老师讲解过多的普遍问题。

上课之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设计有效的问题串,编写问题串式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一系列问题自己阅读教材,并划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上课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串引领教学,组织小组讨论,适时给予小组帮助,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当评价。学生通过组内各成员的讨论与思考,解决了导学案上的旧问题并提出了有价值的新问题。上课之后,教师对课上的不成功问题进行修改,整合与重新设计,编制课后练习;学生通过习题巩固,记忆知识。

五大举措实施引导

笔者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节教学为例,谈谈“问题引领式”教学的具体做法:

创设有趣情景,导入新课 “当你特别想念不在身边的好友时,你想怎样表达你对友人的思想念呢?”学生会答出打电话、写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导出信息的概念及传递所需要的条件。让学生欣赏蜜蜂采蜜时所跳的舞蹈,提出:“它在什么情况下跳圆圈舞,哪种情况跳八字舞?这两种舞蹈蕴含着什么信息?”通过这些问题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热情高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步,一定要从学生非常熟悉而且尽量是身边的实例出发,注意所用的情境必须准确有趣。教师的作用是用实例引领教与学,激发所有学生的求知欲望。

利用问题助推进课程进度 让学生观察蜘蛛怎样捕食昆虫的动画,提出它是利用了什么信息感知昆虫的运动。通过讲述小故事:将一只雌蚕蛾放到一个笼子里,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在几十公里以外的雄蚕蛾依靠什么信息来到雌蚕蛾身旁?孔雀为什么开屏,传递的是什么信息?通过这一系列“问题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信息的种类及传递特点。

自主合作探究 分析资料,理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出示资料:蝙蝠的“回声定位”,提出它利用了哪种信息?假如用布条堵住蝙蝠的双耳,蝙蝠的捕食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出示课本上种子萌发曲线图:提出莴苣种子的萌况与哪些信息有关?若想要种子全部萌发,应选用哪些波长的光?信息传递与生命的正常活动存在哪些联系?多媒体展示植物是否开花与日照时间长短的关系。要求学生观看动画后思考:若没有光的信息,植物还会开花结果吗?信息传递在种群繁衍的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观看课本上烟草释放的信息素在白天与能起到什么作用,在夜晚又起到什么作用?是否都能使自身受益?资料中的信息素把哪几种生物联系到一起了?若无这种信息物质,这三种生物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种群数量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对以上大量图片、动画的观看,对学案上问题的思考与集中讨论,引导学生从生物个体的活动、种群的繁殖和种群间的关系等三个层面上加深理解信息传递所起的积极作用,并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所以,教师只需要设计好大量的问题,就可以做到不讲解知识便能让学生学会。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特别指出教师的“引领”作用,要把相关的知识问题化,帮助学生归纳出本节的知识框架。

归纳与提高 教学过程是把信息的传递给对方,并通过双方的理解,给与另一方及时反馈的过程,因此,用习题进行反馈练习是必要的环节。学生通过对以上问题串的分析,就很容易总结归纳出信息传递的特点。教师通过学生对课堂内的重点知识点的问题化,既能当堂检验课堂内教学状况的好坏,又有利于后序的教学指导。

迁移与提高 “如果你有一个大型农场,里面种有粮食作物以及苹果、梨等多种果树,同时还有鸡、鸭等家禽和家畜,你将利用哪些与信息来提高他们的产量?”通过设计以上的问题串,学生的想法会以全篇的重点信息传递为中心,以信息的种类及信息在生物与生物或生物与环境中作用为辅助构建知识框架。

教与学共同提高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案教学 探讨

1997年,浙江金华一中率先提出了一个用以帮助学生学习的、相对于教案的概念,即“学案”。学案教学法一经提出,山东、江苏、广东、湖北、北京等地的一些教学部门积极推广,学案教学模式风靡一时,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许多高校理论工作者以及一线教师纷纷撰文对学案给予正面的评价。于是,不管在小学还是中学,不少学校开始纷纷推广教师备课“学案制”。尤其是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都掀起学案热潮。然而,笔者作为一名一线初中语文教师,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本学校、本地区的学案使用情况的调查、了解来看,语文教学,应勇敢地对学案说“不”。

一.学案的内涵及当前语文学案教学的实质

根据文史资料记载,古代“学案”是记述学派源流及其学说内容并加论断的著作,这个概念起自明清交接之际的黄宗羲,他著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清唐鉴有《国朝学案小识》。而今,研究者、倡导者所推崇的“学案”,简言之就是教师从指导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方案,有的地方又称之为“导学案”。

按一般的理解,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学案没有固定的模式。其一般栏目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学习思路、学法指导、同步练习、自我测评、小结、练习答案和提示、资源链接(课外拓展)等。内蒙古师范大学裴亚男老师研究了190篇有关论文,认为学案的操作程序无论复习课和新授课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导向阶段、导学阶段、导练阶段、升华阶段四个阶段。笔者所在学校发给学生的语文导学案已逐渐简化成现在的三大板块:预习指导与检测、同步训练、当堂检测。事实上,这些内容多是资料上的习题选编或摘抄。而教师手里的学案则被称为“教学案一体化”,即教案(仅教师有)+导学案(学生也有)。笔者通过广泛的调查了解到,事实上,许多地区许多学校设计学案的过程就是重复搬题的过程。语文学案目前并没有一个切合实际而又真正行之有效的样本可依。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其实是强化了应试教学与题海大战。这就是目前语文学案教学的实质。

二.当前语文学案教学的弊端

学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固然有其值得提倡的地方。但笔者认为,各门学科都有其学科特点和学科的特殊性。学案比较适用于理科,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不能实施统一的模式,语文素养的提高决不应该是白纸黑字的学案就能体现的。所以,在各级各类学校跟风使用学案的情况下,语文教学呈现出了令人担忧的种种弊端。

(一)背离语文教学的宗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语文课程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目前使用学案进行的语文教学,实质就是课前、课上、课后都在忙那几个习题上的基本知识点,而丢弃了习题以外的大语文的丰富内涵,背离了语文课程标准。

(二)增加教师不必要的负担。

中学语文教师的工作量本来就普遍较大。一般学校,语文教师都是任教双班。一个语文教师正常的工作就有两个班的课务、两个班的早读、两个班的作业,还得花大量的时间备课。用了教学案,学生做的学案又得批改。由于语文习题琐碎,批改起来远比其他学科繁难得多。实践证明,使用学案,语文教师每天花在学案批改上的时间就远远超过备课的时间,再加上早读检测、每日作业等,语文教师整天都埋头于成堆的习题批改中,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远比这些更为重要的工作。而批改过后,又要有连锁的评讲、订正等一系列后续工作。而这些无非就是在对付习题。这样的结果是,语文教学主次颠倒,丢掉西瓜捡了芝麻。

(三)增加学生的负担。

当前,各学校使用统一印制的学案,其本质就是每天给学生印发统一的习题。课前老师忙于找习题去编写印制;课上、课后学生忙于做习题。中学阶段,学生所学的科目又多,每学科每节课都得有统一的学案,学生每天就得应对很多份学案,还有每门学科的课后作业,这就狠狠地给学生增加了负担,导致学生逐渐厌学。其实,语文学习,更多的应重视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而并非一定要做多少语文习题。

(四)阻碍语文教师的自身发展。

使用统一的语文学案进行教学,大大阻碍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理由如下:

1.学案,不利于语文教师展示个性风采。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百花齐放,彰显教师个性特色。即教师在自己个性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个性特色具有导向、凝聚、亲和等诸多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教学的成效。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劳动带有明显的个体色彩,属于其个性聪明才智特质的展现。体现在备课、教学过程,尤其是智慧应对课堂生成中,如果教学时使用详尽的、统一的学案,被学案牵着鼻子走,那么,教师的个性特色就根本无法展示,这是戴着镣铐跳舞。而语文学科本身就应是培养学生灵性和悟性的学科。在这种僵死的教学模式控制下,怎能培养出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又怎么造就有灵性和热情的语文教师?

2.学案使用,不利于语文教师的自身阅读。“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语文教师必须读书,读书能提高人生境界,提升本身的品位:读书能完善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储备:读书能生成专业智慧,使自己更聪明。说得功利些,读书能解决备课中的难题,读书能使自己授课时滔滔不绝。

但目前的现状是,语文教师每天正常超负荷地工作,还要按规定的模式、规定的学案去上课,还要应对各级各类领导部门的相关督查,语文教师根本挤不出时间来阅读。长此以往,语文教师的阅读热情也就被消磨殆尽了。而高效的语文教学,首先应该来自于语文教师丰富的自身阅读。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都丢失了,又怎么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五)培养书呆子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新课标还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目前语文学案教学,是在培养只会做题的书呆子。首先学案里只有教师的引领,教师的板块式问题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领;没有了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也没有了自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的过程。同一年级学生使用同一学案,根本照顾不到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严重脱离教学实际,扼杀学生的个性。其次,语文教学使用学案,学生就不会主动预习,而把学习过程进一步简单化,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导致学生逐渐不会学习,不爱学习。第三,阅读是语文的生命。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而目前,由于学案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挤去学生很多的课外阅读时间,课外阅读总量远远不够。学生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也逐渐不会阅读了。不阅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何培养!笔者与同事已认识到了学生阅读的严重不足,只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挤一挤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进行一点可怜的课外阅读。这是怎样可悲的现状啊!

三.理性面对,敢对学案说“不”

教学的不断改革,才会有所创新。从某些角度讲,学案可能有利于某些学科的学习。但几年的实践证明,学案不适用于语文学科。面对各级领导对学案的跟风热潮,一线语文教师要敢于拒绝跟风,冷静、理智地对待教学改革中的种种弊端。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教师曾多次向领导提出过不用学案的建议。现在,学校对语文教学中强制使用学案有所松动,这使语文素质教学有了实践的弹性。

总之,语文教学实践已表明,语文学案的使用已呈现出种种严重的弊端,语文教师要勇敢地对学案说“不”,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在语文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促进专业发展,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案导学 自主

一、课堂的“放”与“收”

“以学定教,学案导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评价一堂课关键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改之初,我在观念改变的同时,也由这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课堂一下由“一言堂”变为了“群乱言”,这下子学生可真是有机会发展个性了:你说,他说,大家说,说的是眉飞色舞,很多是一点不着边际。此时此刻,课堂秩序乱了,学生思维乱了。于是,有时我也会喝斥他们:坐下,坐下来举手!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热情马上就会减退,积极性也不高。于是我困惑了,“学案导学”的课堂是“放”还是“收”呢?

后来,笔者阅读了大量理论文章,其中一句话很有启发意义:“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思维的活跃、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启迪。”是啊,我们何必在意学生是不是整整齐齐、安安静静,只要他们积极参与,思维运转,个性张扬,这不是更重要吗?

但是活跃的课堂表象下,作为教师,理应关注更深层次问题:学生是不是真正为了参与活动;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在参与;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诚然,学生应该做课堂的主人,可是这并不等于能抹杀老师的存在。教学是师生互动活动,互动意味着人人参与,参与的基础是平等对话,而教师要做好“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生活阅历。对教材的把握,以及知识的底蕴都要远远的高于学生。所以教师该“干涉”的时候要干涉,该纠正的时候要纠正,该限制的时候要限制。好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和谐统一,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 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合作的有效与有序

合作学习是“以学定教,学案导学”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都设有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遗憾的是,有的教师刚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个别学生还不明就里,导致看似“热热闹闹”,结果“蜻蜓点水”;有的合作学习过多过频,反而削弱了师生间信息交流与反馈,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完成;有的教师急于求成,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让合作学习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怎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呢?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奏好三步曲:前奏,让学生明白合作的要求,知道该干什么和怎么干,必要时可以把要求明示在黑板或屏幕上;序曲,引导合作交流前,教师必须留有“空白”,让学生有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这样小组合作才顺畅高效,能激发学生认知,提高合作实效;进行曲,交流评价,组内分工,全班汇报,奏好集体进行去。同时,作为任课教师要持之以恒、有条不紊地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合作技能。

例如,笔者在教学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重点探讨了“11减几”的算法多样性之后,学生就能创造性的利用迁移和类推的方法自主探究其他的退位减法的算法,有的孩子能找到近十种算法。而在教学表内乘法(一)中的“2、3、4的乘法口诀”时,完全是由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得出口诀,这样孩子们记得牢,用得好,算得准确。通过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结合。学生们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实现了“再发现”、“再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学会了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三、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以学定教,学案导学”注重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尽量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有些教师则理解片面,陷入了误区,把“少说话”作为关键指标,上课时不敢多说话,随便叫学生看书,没指导,没要求,没检查,没反馈,致使教学任务达成度不高,也达不到提高学生能力的效果。这是典型的“放羊式”“自流式”教学,表面上学生获得了自,实质上不是真正的自主。

篇7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板书设计 再创造

课堂教学是一门深无止境的艺术。教学艺术能创造出美的境界,给人以美的体验和熏陶。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需要具备这样一些因素:引人入胜的导语、条理清晰的课堂结构、优美生动的教学语言、工于艺术的提问、精心设计的练习、余味无穷的结尾、设计精美的板书等。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幅画的活,那么设计精美的板书无疑就是这幅画中画龙点睛的那一笔。设计精美的板书所具有的美感性、趣味性,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心灵,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精美的板书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一堂优秀的语文课而言,板书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投影仪、大屏幕、班班通、导学案等这些便利条件的影响下,走进语文课堂,一节课下来,黑板上空空如也,没有板书或只书写了课题的情况屡见不鲜。不过,许多语文教师能够意识到板书的重要性,力图设计出优秀的板书,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由于缺乏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忽视板书的形成过程,一边让学生进行研讨,一边在黑板上自顾自地板书内容,或者直接把设计好的板书印在了导学案中,发给学生,或课堂上利用大屏幕直接展示,等等,这些做法往往不能让好的板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而大大减弱了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郑州市2011―2012学年语文教学指导意见》中《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教学常规)》明确指出:“语文课要体现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课堂板书必须精心设计,每节课都要有板书课题。板书布局合理,整齐美观,简明扼要。体现教学内容的思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语文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板书的设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规划板书的设计:

一是板书体现示范性的直观性原则,重点突出。

二是板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艺术性。

三是板书设计要有利于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富于科学性。

在遵循以上原则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出发设计板书。

一、突出重点,目的明确

如八年级上册《信客》一文,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这个板书以一个信封为框架,体现了信客的职业特点。其间“诚实守信”、“任劳任怨”、“宽容善良”概括了信客的性格特点,并且呈对联式排列,着重凸显了“诚实守信”这个重要特征,又紧密联系时事,向学生传达了以“诚实守信为荣”的信息。

二、形式多样,设计新颖

如九年级上册《致女儿的信》一文,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这个板书以一颗“心”为框架,这颗“心”由“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组成,这三者密不可分,共同诠释了爱情的真谛。同时,爱神丘比特之箭携着美和力量穿越这颗心,让爱情成为一种永恒的美和力量,更好地诠释了文章的主旨。

三、设计醒目,富于启发

如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一文,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这个板书以一艘小船为框架,小船上是主人公杜小康,小船的周围是杜小康这次旅程的环境:鸭群、芦苇荡、暴风雨,面对这些自然环境,杜小康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从一个软弱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坚强的少年,完成了他的“孤独之旅”。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老师还为板书配上了朗朗上口的童谣:小小船儿两头尖,小康心理实不安,环境能把人磨砺,软弱儿变成男子汉。学生看过之后,很受启发。

四、精选词语,设计优美

如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这个板书以一枚铜钱为框架,钱周围的四个字“盼―赞―见―躲”概括了小说的故事情节,钱中间是主人公菲利普夫妇。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建议学生为这个板书另拟一个题目,学生拟题为―钻进钱眼里的人,恰好体现了小说的主题: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

好的板书可以为整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投影仪、大屏幕、班班通、导学案等肆意扬姿的现在课堂上,精美独特的板书设计尤为珍贵,它往往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香菱学诗》中教师在对香菱作出了“破茧成蝶”的评价之后绘出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观舞记》中教师讲授卡拉玛姐妹舞蹈飞动的美时勾勒出了一个“飞”……这些细节不仅让学生终生难忘,而且连听课教师都能在很长时间之后仍津津乐道。

篇8

关键词:高效课堂 对学 群学 课程改革

高效课堂是一个教育概念,它由三大系统组成,第一是在教学关系上坚持以学生为主,师生关系上坚持师生平等的教学系统;第二是以学评教的评价系统;第三是多彩多样的校园文化系统。高效课堂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即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状态。高效课堂如果用一句话概述就是希望“让学习发生在学生的身上”;高效课堂以导学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学,在课堂中通过对学、群学把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小组内消化,并通过群学进行探究讨论,思维碰撞,生成新知,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更全面的的理解。以保证接下来的时间里对于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讲,解决不了的问题精讲,遗漏的问题予以补充,使得在相同的时间内增加教学容量,实现课堂高效。但是,实际教学中“对学、群学”不能实现这种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造成:

一、教师方面

一方面,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对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不放心学生,不敢放手,不由自主的多讲。但学校对课堂模式又有严格要求,所以只能“比葫芦画葫芦”,教师在课堂中犹如“带着镣铐在跳舞”不可能美的起来。另一方面,教师的课前培训没有做好,学生不会分工,不能有效合作,只是站立,大声对答案,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却取不到好效果。

二、学生方面

首先,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是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拿题就做,不会时查资料找原题,把答案写上就行,不求甚解。学生不会看数学课本,不知用理论分析问题,使得“对学、群学”停留在对答案阶段,不能使得课堂高效,反而浪费学生的时间。其次学生的观念一时转变不过来,没有把自己当初课堂的主人,不知道自己探讨出的答案比老师告知的知识更有价值。最后,班级学生的差异明显,同样一张导学案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久而久之,学生对导学案“疲劳”,把导学案当成练习来做,既劳财又费力,取不到我们想要的成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真研究高效课堂有关理论,并深入学生中去,结合教学规律,终于摸索出以下几条解决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教师的教学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决定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对待学生的方式。新课标提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引导、组织的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改变过去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只有敢把学习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经历”并且“经验”,甚至允许学生去遭遇困难,这样学习的过程才能充满乐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主动探索知识。所以只有教师和学生都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课程改革才能进行下去。“对学、群学”才能取得预期成果。

(二)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在课改的起始阶段,“套模”是初级阶段。教师要套模,学生也要“套模”。是课堂的精华,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这一环节把不会或者是会的,在这一环节全部呈现出来,而我们教师传授学生的不就是这样的吗?我是这样组织这一环节的,在学生预习后,其中不理解的知识点及解决不了的问题勾画出来,并进行对学,在“对子”之间互相核实答案以及解决前面提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在这一过程中,仍有解决不了问题,那学生很自然而然的转入到“群学”中,其实“对学群学”,从字面上看是两个环节,实际上“群学”是“对学”的一种升华,也是最有效的讨论时间。同时,老师并不能闲着,应该时刻关注各个小组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这就是学生在“展示点评“这一环节中,老师要精讲的内容。最后留有5-10分钟给学生完成当堂检测。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不适应而导致讨论效率低,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定个步骤,按部进行。首先,起立。给学生创造一个讨论的氛围,让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板凳放在桌子下方,有利教师巡查。其次,聚首。让一组6位同学组成一个整体,有合作的意识,不让任何一位成员掉队。最后,讨论。明确讨论组织者,记录者及发言者。

(三)注重课前培训

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让组长知道如何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根据自己小组的实际情况形成可操作有效的模式,节约准备时间。让组员知道我要干什么,我要准备什么,让组员的目标明确,谁和谁对学,谁记录,谁发言,谁总结。任务分配到人,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让学生准备的更充分,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下,学生才能轻松快乐的学习,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不同见解的相互碰撞和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要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用真诚的话语鼓励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想发言、敢发言、爱发言。因此,给学生创造平等的交流舞台是进行有效的“对学群学”的前提条件。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是生命,要学生从内心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五)教师是课堂的掌舵人

课堂不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应是课堂的掌舵者,策划者,旨在发挥45分钟的时间效能,原则是尽可能不浪费每一分钟。使课堂从低效甚至负效到有效直至实现课堂高效。唯此,才有可能把学生从“题海战”中解救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睡眠、快乐、兴趣、发展还给学生。对学、群学时间在8至15分钟,教师在课堂中及时发现学生“对学群学”时解决不了问题,及时给予一些提示和帮助,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在导学案基础上设计有效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待优生跟的上,优生吃的饱,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对导学案进行深加工。

1.引导学生对相似问题进行比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的题型有点相近,学生总是分不清楚,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失分情况严重。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让学生去比较、分析、解决。

如三角函数求值域的问题:

(1)求值域;

(2)求值域;

(3)求值域

用一个例题让学生去思考 ,找相同找不同,比教师告诉他们更有效果。

2.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结论进行总结

有些数学问题具有规律性,掌握了规律也就能举一反三了。但是这些规律不是书本上现成的知识,需要学生进行加工,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如求函数的最值、单调区间、对称轴等。

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相互讨论研究,各抒己见,并形成最终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概括能力。

教无定法,每个教师对自己的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设计,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想实现课堂高效教师要让自己不断充电,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班级就会有不同问题的生成。这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教师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课堂,经常进行反思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