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8篇

时间:2023-01-18 22:28: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业园区工作要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

篇1

【关键词】原州区;农牧业;工作亮点

1 农牧业主要经济指标创新高

2013年全区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79.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95万亩(夏粮20.02万亩,秋粮76.3万亩),经济作物49.6万亩,饲料作物34万亩。全区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88万个羊单位,其中牛饲养量 21 万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8425.5吨、3620.3吨、3582.5吨。全年全区农业增加值可10.4亿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966元,同比增长14%。

2 冷凉蔬菜产业扩规增效

按照“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原州区气候冷凉、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优势,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以设施蔬菜园区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冷凉蔬菜产业,主打“六盘山”冷凉蔬菜品牌,形成了清水河流域冷凉蔬菜产业带。全年新(改)建了新三营、马园、二营、团结4个日光温室园区,新建成了和泉、丰泽、团结、新三营4个大中拱棚园区,使我区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11.2万亩;建成了中河、头营杨庄2个万亩蔬菜基地和头营、闫堡、姚磨、郑磨4个3000亩蔬菜基地,带动全区蔬菜种植20万亩。7月18日,成功举办了“中国・六盘山冷凉蔬菜节”,与香港、马来西亚等国内外客商完成签约3亿元,提高了六盘山冷凉蔬菜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扩大了我区“中国(西部)冷凉蔬菜之乡”影响力。

3 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

围绕建设“国家级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县”的目标,按照“区域化布局、优质化育种、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创新经营机制,引进扶持6家农字号企业,通过政府扶持、企业引领、农户参与、科技支撑、土地流转等措施,加快了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全年繁育原原种4012万粒,建设原种基地4344亩、一级种基地10.07万亩,推广一级种30万亩,带动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50.2万亩,实现了从种薯培育贮藏的“小循环”,向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循环”转变。重点建设了三营鸦儿沟、黄铎堡白河等5个集中连片万亩示范基地,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大垄化栽培、配方化施肥、节水化灌溉、规范化管理、企业化经营,生产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 草畜产业全面提升

围绕打造“宁夏清真牛羊肉基地县(区)”的目标,按照以牛为主、多畜并举、扩大总量、提升质量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着力构建和完善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两大体系”,夯实多元化饲草基地、畜牧基础设施建设和良种基础母牛扩繁与保护“三大基础”,主推品种改良、饲草加工调制、标准化规模养殖和高档肉牛生产“四项技术”,重点建设肉牛养殖示范村16个,扶持发展养殖园区(场)7个(其中500头以上头肉牛养殖园区3个,10万只养鸡园区1个,5万只养鸡场3个);完成黄牛冷配改良2.66万头;种植一年生牧草27.2万亩,补播改良多年生牧草13.7万亩。

5 特色种植稳步发展

全面落实具有抗灾避灾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瓜菜、油料、玉米种植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实施蔬菜、葵花“南移”战略,开展品种优化布局、轮作倒茬、病虫害防治、无公害生产等技术培训、实地指导,全区种植特色经济作物52.2万亩,其中葵花12.1万亩、胡麻12万亩、玉米19.1万亩、夏杂2万亩、秋杂7万亩。

6 旱作节水农业成效显著

按照“高产高效、节水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采取以点带面、区域连片,技术示范、整体推进措施,发展旱作节水农业31万亩,其中秋季覆膜26.4万亩,春季覆膜4.6万亩。

7 农牧业项目争取成效显著

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的思路,紧盯自治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冷凉蔬菜、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主动争项目、跑资金,全年共争取到各类农牧业项目45个,总投资2.5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5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6万元。

8 动物疫病防控扎实有效

重点抓好基础免疫、市场准入、屠宰检疫、边卡堵疫和疫情监测等基础性工作,免疫密度及畜禽标识佩戴率均达到了100%。同时,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扑灭了头营镇杨郎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确保了我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9 农村能源建设稳步推进

按照“巩固成果、优化结构、建管并重、强化服务、综合利用、提高水平”的总体思路,突出抓好“建、管、用”三个环节,实施节柴灶740台,示范推广太阳灶1000台,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440台, 沼气池500座,实现了太阳能利用、省柴节能炕灶升级换代和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新突破。

10 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加快

通过出租、转包、互换等方式流转土地,积极引导土地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户和种养能手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土地流转实现了当地农户与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高位嫁接”和“互动双赢”。全年新增流转土地面积5.05万亩,累计流转18.5万亩。

11 农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认真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完成各类农机具补贴资金835万元,购置各类农机具2350台,使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8万千瓦,同比增长15%。完成机耕面积110万亩,机播91万亩,机收67万亩,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56%,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

12 农业科技服务扎实有效

以开展“科技促进年”为契机,今年共抽调了近百名技术人员,按照“四定、三到位、三挂钩”的管理考核制度,对重点农业园区、基地和肉牛专业村建设实行科技承包,大力推广植物保护、(下转第348页)(上接第338页)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着力解决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结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和后续产业及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项目”等培训工程,围绕原州区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设施农业,采取集中培训与实地指导相结合办法,完成培训186期,培训人员48821人次,发放各类培训资料91000余份。

篇2

春节过后,各地普遍出现了“招工难”、“用工荒”。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频现“用工荒”的同时,中西部一些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成效显著的城市甚至县城也开始担心“用工荒”。为此,各地纷纷使出高招,打起了一场农民工争夺战。但全国总工会2月20日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正在面临“整体收入偏低、劳动合同执行不规范、工作稳定性差、社会保障水平偏低、职业安全隐患较多、企业人文关怀不到位”等问题,阻碍着他们外出发展的步伐。各地要缓解“民工荒”,首先要下大力气解决“民工慌”。

■重庆:政企联手留住返乡农民工

重庆是民工外出务工的主要地区之一,也是全国最早设立“农民工日”的城市之一。随着当地产业升级以及吸纳了众多内迁工厂,预计未来5年重庆市将新增劳力需求500万。为此,重庆这些年一直把善待农民工作为一种执政理念,并具体化为一系列政策,深受农民工好评。

今年春节期间,重庆市地方官员领到一项特殊工作:设法把返乡的农民工“截留”一部分,以确保今年该市不出现“民工荒”。重庆今年将为农民工办一批实事,包括:继续实施“百万农民工援助行动”,依托区县(自治县)总工会职工帮扶中心和法律援助中心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支持返乡农民工申办微型企业,新发展微型企业3000户,解决1万名农民工就业;建立400个微型企业创业指导站等。重庆市今年还将在全市国有企业启动在聘农民工带薪休假制度。同时,确保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对27万农民工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近日,重庆2011年“春风行动”暨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主题月活动正式启动,重庆40个区县同步举办招聘会,活动将持续到4月30日。

■安徽:“流动招工大篷车”引导省内农民工就地转移

安徽是中部劳动力资源大省,全省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300万人左右。随着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制造类、高新技术类和信息类企业批量落户安徽,加大了省内用工缺口。截至2010年底,安徽全省缺工总数达到25万人左右。春节过后,安徽打响了“抢人”大战。安徽省人保部门在全省范围内紧急开展“皖北农民工与皖江示范区就业岗位对接月活动”,引导省内农民工就地转移。合肥市日前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就业水平强化企业用工服务意见》,推出十八条举措用于解决结构性用工荒及改善农民工工作、生活环境。合肥还组织“流动招工大篷车”开往周边地区,通过引导省内农民工就地转移。

安徽其他地方政府和企业也以感情、事业、待遇和环境留人。如阜阳市阜南县专门成立了阜南县工业企业用工服务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招聘农民工。该县还给每个乡镇提出了具体的送工目标,并且对每个乡镇给工业园区送工人数进行排名。阜南县规定,农民工小孩可享受城市待遇,不需要交纳转学和借读费用,不受学籍限制。阜阳市阜南工业园区也为农民工提出了优惠条件,如凡是在园区就业满一年的农民工就可以享受住房公积金待遇。

■上海:出台农民工工作一揽子政策

篇3

Abstract: The industrial park is the important platform and vehicle to implement "industrial strength state" strategy in Dali, and the eco-industrial park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promote new industrialization and realize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park of Dali. This paper takes the spirit of related document of Yunnan Province, Dali Prefecture as a guide, proposes strategy and model recommendations of eco-industrial park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study of dynamic situation.

关键词:大理州;生态工业园区;策略;模式

Key words: Dali;eco-industrial park;strategy;mode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044-02

0引言

生态工业园区是以工业生态学及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以追求更高物质利用率和能量转化效率、减少园区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企业环保成本、提高园区整体效益为目标的新型工业发展模式[1],目前正成为许多国家工业园区改造的方向,是我国继过去的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的主要发展形态。本文运用工业生态学思想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综合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对大理州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策略和模式选择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西部工业后发展地区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理论和实践有启迪意义。

1大理州工业园区建设概况

在推进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大理州着力做好工业园区建设、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品牌建设四篇文章。2001年,大理州率先在全省实施工业园区建设,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州工业园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03年,大理州进一步明确了“把工业建成富民强州最大产业”的战略目标。2008年9月,又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策,逐步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工业总体发展思路及具体规划布局。截至2009年,全州共批准建设12个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91.2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规划总投资39.6亿元,入驻企业达156户,完成工业产值120亿,占全州工业总产值39%。工业园区化的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促进了工业空间集约化、空间专业化的发展,推进了工业增长方式的集约发展。

但是,随着大理州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环境问题也因企业集中、生产规模大而成为其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与之相关的生态问题也逐渐延伸。现阶段的大理州域工业园区大都是继承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模式,属于在传统的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第一、二代园区。州域工业园区内的各个企业被看作一个整体,注重末端的环境治理,未能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相互衔接,园区资源未能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也未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闭合的生态工业网络。

因此,要使大理州工业园区纳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就必须突破现有的发展模式,理性选择目前国际上和国内发达地区兴起的第三代工业园区模式――生态工业园区模式。毫无疑问,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代表着工业园区未来的希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工业后发展地区的大理州应抓住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基础好、来势好、潜力大的有利条件,迎潮流奋起直追,在州域掀起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热潮。

2大理州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策略与重点

当今主流产业生态学理论中,在关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方面,当今有“绿派”与“棕派”两个派别[2]。“绿派”学者支持在政府主导下引导企业在闲置土地或拆迁传统工业园以建设全新的生态工业园。而“棕派”学者认为新建生态工业园有太大的不确定性、太低的可行性,政府应该对有潜力的、有质能循环基础的现有工业园进行渐进式产业生态化改造。也就是说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有两种实现策略:新建生态工业园区与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产业生态化改造。[3]

目前的大理州的工业园建设基础较好,形成了涉足多个产业领域的工业产业园区,但地方政府难以获得庞大的资金支持新建生态工业园项目,难以完成招引新企业或说服企业冒着投资风险搬迁至新建生态工业园的任务,加之地处滇西,交通、信息等缺乏比较优势,生态工业园建设理论、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持方面的制约,政府难以保证新建生态工业园区具有持久的稳定性。因此,本文认为,大理州选择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循序渐进的产业生态化改造重构是较为现实与稳妥的策略。即把传统工业园与产业生态理论结合在一起,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在现有工业园基础上建设产业共生系统,以使现有工业园向生态工业园过渡,达到尽可能完善的资源利用和物质循环以及能量的高效利用。同时,对将要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当地生态系统以及对州域环境造成的影响。

从大理州工业园区和各地经济结构分析来看,各地发展生态工业的基础不尽相同,由此针对不同对象应有不同的推进策略和工作重点。笔者认为大理州生态工业园区改造与建设可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已具有较好生态工业雏形的工业区域或园区。此类园区内已经形成几条主要的生态工业链,在副产品或废物的交换和能量、废水的梯级利用以及基础设施的共享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具备初步规模。对该类园区的建设策略与重点:第一,要在不断充实、完善生态工业链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稳固的生态工业网,通过采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和开发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将各条生态链做大、做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提高生态工业网的经济实力;第二,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审计、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生态工业网中各环节的质量。二是普遍存在的门类较多但彼此之间缺乏联系的工业区域或园区。对该类园区的建设策略与重点:第一,要在加强入园项目规划管理以外,对区内现存的企业进行能流、水流、物质流、废物流以及信息流等方面的重新集成,尤其是能流和水流的梯级利用,企业之间建立起物质流动和循环利用的渠道和机制。第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即在生态工业园区内建立一个企业孵化器或类似的企业孵化机制,它在园区内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出台一系列有利于物质流动和循环利用的政策,给企业间提供共享设施,建立企业间相互合作的机会和渠道,及时向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支持信息,为企业提供人员培训等。从国内外实践经验来看,建立一个高效的企业孵化器,是园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三是尚未建设或尚不具有规模的园区。该类园区的工业生产基本属于空白或刚刚起步。因此,园区的建设策略与重点是抓好园区的整体规划工作,设计出主要的工业链,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和提出最初的入园项目(包括工业项目、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四是将来必然要建设的突破地理位置限制和行政区域限制的更广泛意义上的工业园区,即不同的工业区域或园区之间的更广泛意义上的生态工业园区,或者说生态工业网络。该类园区的建设策略与重点是要依靠资源和废物流动关系建立起稳定的经济关系,促进资源和废物流动关系的长期化,由此保证生态工业网络的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四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策略应突出“四化”。即对第一种类型的园区(已具有较好生态工业雏形的工业区域或园区)应突出“深化”,第二种类型的园区(门类较多但彼此之间缺乏联系的工业区域或园区)应突出 “孵化”,第三种类型的园区(尚未建设或尚不具有规模的园区)应突出“规划”,第四种类型的园区(生态工业网络)应突出“网化”。

3大理州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模式与步骤

对生态工业园建设模式的研究有助于高度概括总结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有助于正确把握生态工业园建设中的工作要点。本文根据国内外的自主共生型(卡伦堡模式)、产业共生型(广西贵糖模式)、改造型(美国Chattanooga模式)、虚拟型(美国Brownsville生态工业园)等典型生态工业园的建立和发展方式,特别借鉴浙江省丽水经济开发区合成革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大理州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大理州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模式(见图1)。整个建设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即确定生态工业园区的关键种企业、构筑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工业链和最后的综合与完善。

3.1 确定关键种企业“关键种”是一个生态学的概念。“关键种企业”就是指这样一些企业,在企业群落中,它们使用和传输的物质最多、能量流动的规模最为庞大,带动和牵制着其他企业、行业的发展,居于中心地位,也是生态产业链的“链核”,它对构筑企业共生体,对生态工业园的稳定起着关键的重要作用[6]。关键种企业对其他企业的分工和合作起着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作用,决定着生态工业园区企业群的稳定性、企业的多样化和企业间工业生态化过程的持续发展。浙江丽水经济开发区合成革生态工业园中,能带动和管制其他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合成革厂即为该园区的“关键种企业”。

3.2 构筑生态产业链构筑生态产业链是依据工业系统中物质、能量、信息流动的规律和各成员之间在类别、规模、方位上是否相配,在各企业部门之间构筑生态产业链,横向进行产品供应、副产品交换,纵向连接第二、三产业,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完善资源利用和物质循环,建立生态工业系统[7]。构筑生态产业链主要包括生态工业园区系统集成建设与非物质化建设两大部分。系统集成建设具体有物质循环生态链、能量梯级利用生态产业链、水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和信息链。非物质化建设主要是指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与服务等支持系统。在系统集成中,以废物减量化、再循环利用和废物资源化为指导原则。[8] 通过成员内和成员间的物质循环链和能量梯级利用链系统、水循环利用链和信息链的系统集成以及园区科学规范的管理与服务,努力达到生态工业园区内物质和能量最大程度的利用和对环境的最小影响,向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方向发展。

3.3 综合与完善通过以上两阶段的建设,可以初步确定生态工业园区的大致轮廓。但是,由此构筑出来的生态工业园区可能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我们还需要对构筑出来的生态工业园区进行补充完善。此外,生态工业园建设模式是宏观建设的思路,要想具体地实施建设模式,还需要建设的具体规范的建设步骤流程(见图2)作为大理州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保障。

4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循序渐进、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渐进的策略就是从成本与风险比较小的项目开始建设,一个成本较小的合作方式是双边合作,与复杂的网络相比,双边的合作由于具有交易成本低、运作比较稳定的特点而更易于实现。[10] 大理州应立足于现状,着眼于全省经济的最新走势,对园区定位、发展方向等进行科学、全面规划,确保园区建设既切合实际,又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充分拓展园区的时间、空间范围。除此之外,还应采取分步走、有先后、有阶段、有重点的方式进行建设。按照规划,优先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发展一些主导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通过各种项目、支持系统的不断完善,逐步推进园区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

4.2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建设方式。在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中,大理州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机制,全面做好园区建设的规划、政策和产业导向工作,并将市场化运作机制注入园区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地方财政、投融资、民间资本等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通过合资合作、招商引资、招投标等方式,引进大企业(集团)、大项目。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园区建设的多样化,实现以园招商、以商建园、以商兴园的新局面。同时,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及监督。

4.3 注重政策引导和扶持。生态工业的建设需要在多个产业或企业间进行工业生态的链接。[11]所以,单纯靠企业自己进行这种涉及多方面企业的协调和组合,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大理州各级政府必须在生态工业建设中发挥主导的协调和指导作用。一是在政策上向生态工业园区项目倾斜;二是进行政府采购时优先安排向发展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企业购买;三是针对某些污染型行业,政府要制定必要的强制性法规和强制性措施,促进其向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伟.生态工业园构建模式及其推进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7(3):88-91.

[2]王兆华,尹建华,武春友.生态工业园中的生态产业链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10):149-153.

[3]Lambert, A.J.D. and Boons, F.A. Eco-industrial park: stimula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ixed industrial parks. Technovation,2002,22:471-484.

[4]邓伟根,陈林.生态工业园构建的思路与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7(1):31-38.

[5]冯之浚,等.我国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4):1-10.

[6][7][8]王春能,等.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的模式构想[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6(2):145-147.

[9]薛东峰,等.南海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规划[J].环境科学学报,2003(3):285-288.

[10]董王飞,杨耀富.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4):41-44.

篇4

,全县工会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为主题,以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为主线,以“工业强省·工人当先—工会组织在行动”系列活动和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为载体,以创建“六好工会”为目标,团结动员全县广大职工为实施“产业致富、园区突破、城区倍增”战略和建设“美丽务川·幸福仡佬”作出新的贡献。

一、以学习宣传实践党的十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为主题,加强理论武装,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1.认真开展职工思想教育活动。县总工会成立业余宣讲团,深入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宣讲党的十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2.加强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制定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意见,评选表彰一批职工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举办庆“五一”活动。在“三八”节前夕,与县妇联联合举办女职工表彰文艺晚会。

3.着力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加强职工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技术技能、民主法治、健康安全、社会文明等素质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完成《务川自治县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第四年目标任务。创建一批“职工书屋”示范点(含电子职工书屋)。

二、围绕 “产业致富、园区突破、城区倍增”战略,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技能比武建功立业创先争优活动

4.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开展打造“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劳动竞赛主题活动。

5.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继续以“工业强省·工人当先—工会组织在行动”系列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开展工业园区“五比一创”、“攻坚克难显身手”劳动技能大比武、“我为企业献一策”金点子评比、“安康杯”竞赛等活动。

6.认真开展“工人先锋号”创建和“金牌工人”评比活动。与劳动竞赛、职工献计献策、技能比武、创新创造和企业班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评选表彰一批五一劳动奖状(章),为五年一届的全国、省、市劳动模范评选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以党工共建为抓手,抓好“两个普遍”,扎实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7.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企业工会组建三年规划,进一步健全“小三级”工会网络,加大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和工业园区工会组建力度。严格按照黔工办字[]8号文件规定,认真实施好工会组建台帐、工资集体协商台帐和工会会员实名登记台帐统计制度。深化职工之家创建活动,规范职工之家创建标准,命名一批县级先进职工之家和先进职工小家。加强工会女职工、经审组织规范化建设。

8.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建设。认真落实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三年规划,加强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制定工资集体协商实施方案,底实现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100%。加强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工会干部协商谈判能力。抓好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续签、履约工作。评选表彰一批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一批“双爱双评”先进个人。

9.大力推进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定全县国有及其控股、集体及其控股企业职代会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职代会实施的程序,国有及其控股、集体及其控股企业职代会建制率和厂务公开建制率达100%。开展企业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建制率达85%。积极推进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试点工作。认真做好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评选表彰一批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10.突出抓好职工队伍维稳工作。深入落实“四个第一人”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劳动关系矛盾预警监测、信息报送、应急处理、劳动争议预警调处、应急处置等机制,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调处。

四、以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为主线,努力探索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维权帮扶新机制

11.规范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建设。按照上级工会要求,提高帮扶中心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完善规范镇(乡、街道)帮扶站,逐步建立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帮扶站(点)。要大力推进职工互助

保险工作,认真做好评先选优工作。12.做强节日“送温暖”、“金秋助学”等帮扶活动品牌。深入开展女职工“关爱行动”。

13.积极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着力推进农民工创业就业专项行动。利用工会就业培训,依托贵州科技学校、省总工会干部学校等工会就业培训基地,联合开展职业培训。全县各级工会单独或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培训职工、农民工500人。配合人社、教育、工商联等部门,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阳光就业行动”等活动。

14.巩固和深化“三关”工程。认真履行“三关”工程办公室职责,下发以创建“三中心二协会一平台”为载体深入开展“三关”工程工作要点;发挥成员单位作用,完善好关心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关怀空巢老人等各项制度,扎实推进“三关”工程;适时召开“三关”工程表彰及推进会;建立“三关”工程联席会议制度;认真做好“三关”工程考核工作。

五、以创建“六好”工会为目标,狠抓落实,勇争一流,不断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15.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举办2期工会干部培训班。加强职业化工会工作者的教育和管理。

16.切实加强工会财务工作。要加强与地税、相关银行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规范工会经费地税代收流程。切实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资产监管,确保工会资金资产安全。

17.建立完善工会信息调研和新闻宣传激励考核机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工会组织的积极作为,充分展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风采,不断提高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工会工作的知晓度、认可度。

18.推进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按照《工会预算管理办法》,把好工会经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监督关;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单位工会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完成县总本级和5个企业工会经费收支情况的审计并向全委会报告。切实加大专项资金审计监督力度。

19.扎实推进工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岗双责”制度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20.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工会指导工作。

篇5

一、正确处理各种关系,营造政协工作的良好氛围。

一是积极争取县政协对我园区政协工作的关心。今年以来县政协对我园区政协工作及其他工作都提出了很好的要求,经常亲临实地指导,并走访政协委员,视察政协工作,为我区政协工作的有序开展明确了目标。二是积极争取园区党委的重视。园区在制定一些重大决策前主动找政协委员听意见和建议,开人大会议和一些重大会议都邀请政协委员参加。今年,园区行风评议邀请4名政协委员和6名人大代表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接受全程民主监督。并依法评议了四院和派出所。三是加强了与委员的联系,通过组织学习、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了解委员的思想状况及工作情况,为他们履行职能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二、积极引导委员学习,提高委员自身的素质

园区政协抓委员的学习主要是两种形式:一是组织委员集中学习,坚持每季度组织委员集中学习一次,二是要求4名委员对集中学习时发的资料开展自学,同时要求对时事、民生给予关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大力支持委员调研,认真履行政协工作职责

园区政协要求4名政协委员围绕“想全局、议大事,抓重点,办实事”的工作要求,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1、政治协商方面表现在: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园区的重要会议,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为党委作决策出点子,当高参。2、在民主监督方面主要是通过会议监督,现场监督等多种形式对党委的工作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民主监督。3、在参政议政方面,主要通过调研报告,提案等形式积极参政议政。今年园区政协组织委员对全园区创建文明村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送交园区党委,在调查报告中,我们提出了3点意见建议,均被园区党委所采纳,为园区党委工作决策提供较好的可行的依据意见。园区政协坚持重视委员提案工作,年内共上交提案4件,其中集体提案2件,委员提案2件,做到了每名委员都有1件提案。由于我们提案能立足于实际,围绕中心,注重热点,贴近群众,反映准确,有较强时效性,深受领导和群众认可。

四、鼓励委员建功立业,努力为政协组织增光添彩

篇6

       XX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昭通市经济委员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经济运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行业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现将上半年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并提出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承接了去年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运行健康正常,全市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其主要特点在于:

       ──工业生产增幅逐渐回升。开年以来由于供电不足,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停产检修,全市工业生产形势低迷,2、3、4月工业生产增幅分别为3.97%、0.6%、3.2%。5月份以来,全市工业生产进入了较快增长的轨道,1-5月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42.9亿元,同比增长19.8%。(绝对数为现价,增幅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速度)。主要是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4.8亿元,增长20.4%,带动全部工业增速比上月提高16.6个百分点,主要是烟草、化工、矿产品、建材业增幅较大。规模以下工业产值8.1亿元,增长16.6%。

       ──轻重工业同步增长,重化工业发展亮点突出。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产值17.5亿元,增长22%。主要是烟草加工业实现工业产值14.9亿元,增长23.8%,1-5月累计生产卷烟21万箱,同比增长17%;印刷业实现产值1.47亿元,下降24%。生产丝43吨,同比增长一倍多;中成药17吨,增长了7.5倍。

       重工业实现产值17.3亿元,增长18.2%。由于多数重工产品价格上涨,如不扣除价格因素,重工业高速增长30.2%。主要是化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5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云天化股份公司实现工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20.7%。多数重工业产品增幅较大,电石7.2万吨,增长1.2倍;原煤258万吨,增长6.3%;铁合金2837吨,增长1.2倍;铁矿石1.9万吨,增长72.4%;硫铁矿增长1.5倍;水泥49.9万吨,增长19.9%。

       ──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改观。1-4月,规模以上80户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向省签定的工业经济发展四项指标均超过目标进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48亿元,增长22.4%;主营业务收入34.96亿元,增长28.8%;利税总额14.1亿元,增长23.9%,其中利润6.0亿元,增长26.1%。分行业看,除煤炭、电力、供水、印刷、工艺品制造业利润同比下滑外,其它12个行业盈利水平都有所提升,利润总额大幅增长的有烟草、纺织、造纸、建材、有色行业,同比扭亏为盈的有农副食品加工、医药、塑料行业。

       就我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市工业对少数大企业的依赖性过强,大企业的波动对全市工业影响突出。年初昭通烟厂因假期调整和技术改造,致使全市工业增长幅度明显回落,到5月生产趋于正常,而去年同期因技改停产,使其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7%。侨通公司近年来生产经营较为困难,昭通供电局实行省级核算,各项指标具有不可控因素,这些对我市工业经济增长都有较大影响。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能源、交通等瓶颈约束十分突出。煤、电、油、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难以缓解;多数原材料产品价格上升,对我市具有着双方面的影响,在有利于刺激重化工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助推了产品生产成本上升。

       三是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银行难贷款、企业贷款难”的现象依然明显存在,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另一方面是银行缺乏好的贷款项目,市内金融机构存贷差已高达60多亿元。

       二、上半年经委主要工作

       半年来,全市经委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抓住机遇,努力工作,重点在以下工作上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重调查研究,夯实各项工作基础

       一是安排和部署好全年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好全年工作,3月中旬召开了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XX年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技术改造项目工作。1-5月,全市重点工业项目预计完成投资3亿元左右,其中华新水泥已于5月投产,张窝水电站工业机组正进行安装调试,鲁甸2万吨电炉锌、6万吨电解锌、水富6万吨聚甲醛等项目即将投产,将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共储备技术改造项目10个,上报省经委7个,其中重点做好省政府下达的两个安全生产示范改造煤矿的技改申报工作,涉及总投资4100万元,技改完成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5580万元,年税金805万元。向省经委推荐全市“十一五”期间重大工业投资项目,涉及煤炭、化工、建材、矿冶、农特产品等行业,总投资137.89亿元,预期实现销售收入186.68亿元,利税36.53亿元,其中以昭阳褐煤化工开发项目为主的化工行业,总投资为107.2亿元,占重大工业投资项目的77.74%。共4页,当前第1页1

       三是在招商引资发展工业方面取得突破。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的华新水泥昭通有限公司已于五月正式点火投产;通过大量的调研考察,引进国内大型企业集团--西洋集团、三峡公司对褐煤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前期工作取得进展;在刚刚结束的昆交会上签订了投资总额55亿元的威信煤电联营项目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引资5.9亿元的绥江县10万吨制浆造纸迁建项目、昭阳区浓缩苹果汁加工厂建设、盐津县年产10万吨合成甲醇生产线和20万吨电石生产线、水富张滩电石厂二期建设、巧家县白鹤滩镇松梁村铅锌矿资源勘探开发、鲁甸和威信蚕桑加工产业等工业项目。

       四是组织了经委系统项目申报培训会。为加大我市项目储备的力度,增加项目数量、提高质量,我委4月底举办了项目申报培训会,就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乡镇企业、工业技术改造的项目申报工作对各县区经贸局及重点企业有关人员进行了培训。

       (二)宏观经济调控得到加强

       一是加强对工业经济增长情况的监测分析。坚持经济运行分析会商制度,定期召集相关负责人对经济运行情况集中进行研究分析,及时把握当前经济运行的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并针对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强化重点工业企业动态监测体系建设,在去年对23家骨干工业企业实施动态

监测的基础上,把监测范围扩大到50户企业。建立全市工业企业信息库的各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是加强经济运行的要素调控。对全市煤、电、油、运供需情况随时跟踪、监测、分析,针对突出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由于天干雨少,今年发电量仅4.2亿千瓦小时,同比下降36%,但通过各方努力,向省争取指标,近期计划用电指标已经增加到了480万千瓦时/天,昭通供电局累计售电量4.96亿千瓦时,增长48.5%,对我市电力紧张的情况起到了缓解作用,使市内重点企业、重点工程的生产建设得以顺利进行。作为市政府春运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与组织了春运协调工作。

       三是成立了昭通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今年3月,由市经委主管的昭通市工业经济联合会正式成立,作为中介机构、行业自律机构,在加强全市工业经济的综合协调管理、加强市场化建设、促进昭通新型工业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工经联的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其重要作用正逐步显现,由其创办的《昭通工业》杂志已出了两期,引起了较好反响;并参与了茨院工业园区的可行性研究及总体规划编制。

        (三)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工作迈上新台阶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5号文件和国发[XX]3号文件精神,推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今年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思路,并提出了发展的目标任务及措施,继续完善了非公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确保全年目标的完成。截止XX年3月底,全市非公经济企业4.24万户,从业人员12.2万人,占考核目标的93.1%,一季度上交税金1.09亿元,两项指标都超过省考核的目标进度。规模以上52户非公工业企业1-5月实现工业增加值3.87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利润总额1.15亿元,增长43.2%。储备非公经济项目31个,筛选、推荐6个上报省非公办争取资金扶持;推荐昭通三艾有机魔芋发展有限公司和彝良农副产品加工厂参加了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推荐天昭药业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参加了云南省银行金融产品推荐洽谈会。

       (四)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为合理布局工业发展空间,构筑工业发展平台,加快了工业园区建设。集中力量指导和督促省级昭阳工业园区的规划工作,委托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规划建设方案,现已得到省政府批准;水富省级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可研报告已通过评审。彝良矿冶加工基地建设已全面展开,鲁甸茨院工业园区已具雏形,正在边规划边建设中。盐津工业园区规划即将启动。

       (五)企业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

       通过认真的安排部署,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了完善政策体系、签订改革目标责任制等措施,使改革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新一轮纳入市级改革考核的33户国有企业,已经完成16户,占考核目标的48%。未完成改革的市建筑公司、市交通运输集团公司改制方案基本成熟正待审批,其余企业资产评估即将完成,改制方案已制定,可望在年内完成上报审批工作。城镇集体企业改革、股份合作制企业改革拉开了序幕,市轻工业供销公司(属城镇集体企业)、市锌品厂(属乡镇企业)的改革基本结束,市金属制品厂、水富盛通食品公司(股份合作制)的深化改革工作正有序展开。

       (六)加快乡镇企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全市乡镇企业调查研究,做好项目申报、实施工作,组织各县区XX年项目申报工作并与市财政局共同研究筛选了17个项目推荐报送省乡镇企业局和省财政厅。按照省下达我市的目标任务对各县、区进行了分解。1-5月,全部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8.37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工业增加值3.87亿元,增长38.2%;实现利润总额2.87亿元,增长44%;上交税金0.92亿元,增长48.3%。共4页,当前第2页2

        (七)认真抓好相关行业管理工作

       抓好建材行业管理,推广散装水泥工作稳步发展;新办易制毒化学物品生产、经营、使用许可证8个,年检11户;对鲁甸县民爆仓库进行了检查验收;组织了全市盐政执法培训,参培人员128人,参加了3.15整顿和规范盐业市场秩序工作;对9户市内装饰企业进行了年检;做好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申报工作,共完成了4户企业初审认定。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突出重点,强化工业经济宏观调控与监测

       一是抓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综合协调,稳定全市工业生产。重点是加强电力调度协调,并根据实际情况搞好计划和节约用电,提前做好丰水期工业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实现丰水期工业生产能力的全面释放,稳定全市工业生产。

       二是认真组织落实工业发展年度目标任务。对照目标,寻找差距,做好工业经济发展四项责任目标考核,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加快重点企业发展,进一步发挥重点企业在工业发展中的龙头和带动辐射作用,完善制度,继续对工业经济四项责任指标、非公经济三项指标、乡镇企业四项指标进行责任制考核,确保“十一五”起步之年为后四年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是健全重点企业监测制度,实时分析研究经济运行动态,提高运行调节、调控能力。继续加强对重点监测企业的日常监测和指导,完善对列入全市重点的50户企业的监测、监控和分析。并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时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

       四是加大行业管理力度。继续加大建材、墙改、电力、易制毒化学品、资源综合利用、民用爆破器材、盐务等行业管理的力度。

       (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推进结构调整

       采取各种措施,完善生产力布局,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我市工业。一是加大行业和资源的管理与整合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加大技术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争取上级的支持,扩大招商引资;四是进一步做好工业建设项目的跟踪监测,对各类项目搞好协调服务,监督好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的使用,做好华新水泥等技改项目工程的验收工作。五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深入开展节约降耗,采取实行差别电价等措施,重点做好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狠抓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率;加快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步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抓好各种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一是抓紧修改完善《昭通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争取尽快定稿,上报批准实施。二是组织好“十一五水泥工业规划”、开展中小

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三是加强对工业园区的指导和协调工作,抓紧省级昭阳工业园区和水富特色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工业园区动态监测机制;同时促进彝良矿冶加工基地、鲁甸茨院工业园区和盐津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亮点。

       (四)营造环境,促进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和乡镇企业加快发展

       进一步完善发展非公经济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对非公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协调,引导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搭建银政、银企沟通平台,启动运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对乡镇企业发展要稳步推进“三项工程”,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五)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督促好乡镇集体企业改革,开展好股份合作制企业改革试点工作

       一是继续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国有企业为重点,推进和引导城乡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改革,深化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改革,力争通过一年的努力,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二是开展回访调查和跟踪问效活动,指导已改制的企业进行和完善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帮助企业协调好各方关系,促使企业进入正常的生产经营轨道,逐步做大做强。

       (六)切实抓好挂钩扶贫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市直单位挂钩扶贫动员大会精神,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把挂钩帮扶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要求,科学制定挂钩村的“十一五”扶贫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创新工作机制,细化办法措施,出实招、求实效,帮助贫困群众找致富路子,多为群众办实事,按照“把握一个原则,突出四个重点,建立五个机制,推动两个结合”的要求做好新一轮挂钩扶贫工作。共4页,当前第3页3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效率

       抓好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组织外出学习培训,抓好各种课题研究;强化经委系统内的联系、协调,加强对各县区经贸局的指导,实施工作目标考核,加强各县之间经委系统的沟通和联系,形成合力,促进全市经委系统工作打开新局面。

       随着雨季到来,电力企业发电增加,因缺电停产和开工不足的企业将全面开足马力生产,加之华新水泥等一批新项目的投产,上半年全市的工业经济可望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初步预测上半年全市工业发展可以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预计全部工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30%以上,扣除价格因素后增幅可达10%。预计全年各项经济指标能基本完成,实现“十一五”工业发展的良好开局正在形成。

        

篇7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项目储备和建设,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1、抓好“5511”计划项目储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5511”计划储备项目219个,总投资48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9亿元。截至4月底,“5511”计划完成投资6.6亿,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5%,预计上半年可完成投资10亿元。进入市“6611”工程项目70个,总投资384亿元,年度计划21亿元,完成投资5.5亿元。进入省“861”项目19个,总投资259亿元。完成投资1.4亿元。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颍河四桥、县医院城北分院总体工程均已完工,颍上一中北校区9月份可竣工并交付使用,城北新区二期路网、城市防洪八里河东西大道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已完成水泥路面铺设86.08公里。

2、组织实施扩大内需项目。共争取扩内需项目4批16类154个子项目,新增投资3.19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4亿元,地方配套1.79亿元。上半年在继续争取项目的同时,重点抓好扩大内需项目的竣工验收和资料的归档工作,目前竣工验收项目120个,占完工项目的93%。所有竣工验收项目资料完善、档案齐全。

3、深入开展以工代赈和库区移民工作。今年省下达我县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2个,总投资57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490万元,地方配套80万元。目前,下达的14个以工代赈项目已完工12个,在建2个,完成总投资846万元。

切实抓好库区移民工作。上半年年我县库区移民直补资金现已打卡发放完毕,实际发放直补移民人口7910人,发放直补资金236.82万元。下达我县的7个后期扶持项目,已完工4个。

(二)阜六铁路建设进展顺利。阜六铁路完成征地拆迁1185.7亩,补偿资金4000多万元。目前工程建设推进顺利,完成工程投资1.1亿元。

(三)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扎实开展。我县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已基本结束。全县30所乡镇卫生院和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新核定编制1425人,竞聘上岗1000人,退休14人,分流327人。执行了基本药物药品零差率销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也纳入核算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下半年工作要点

下半年,我委将深入分析和全面把握当前的形势,进一步创新思路,明确定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构建和谐颍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十二五规划编制进度,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部门前期课题研究,在与省、市“十二五”规划和县各专业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完成规划纲要的编制和审批。加强对全县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确保全年各项预期目标全面完成。

(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保持经济发展后劲。围绕产业发展需要,积极谋划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推进刘庄坑口电厂、刘庄矸石电厂、鑫泰化工120万吨甲醇和“3052”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度。加快推进顺河南路、城北新区二期路网、城市防洪八里河东西大道、颍上一中北校区、阜六铁路等续建项目建设。下半年力争开工罗园矿井、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三期路网、中医院改扩建、八里河、西淝河、焦岗湖三大洼地治理、城区沟河塘环境治理等项目建设。(项目情况详见附表)

篇8

一、建立完善组织机构

局领导高度重视法制城市创建工作,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的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一协调法制创建工作,并组织开展系列创建活动,保证法制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为做好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年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安监办〔〕6号),按行业系统、片区进行全员培训,截止目前,组织危化企业开展防火演练1次,征集《年安全文化论坛论文征集》活动论文14篇,组织参加省安委会《大众交通安全知识竞赛》10000份;组织各类企业进行安全教育培训10期2344人;扎实开展全国安全宣传月活动,6月13日上午,区安监局、区建设局、区交通局、区劳动局、区总工会、区质监局、区消防大队、市公安交警五分局等8家单位参加了区集中宣传点活动,现场设置咨询台8个,摆放安全宣传展板20余块,挂图16张,发放安全生产宣传资料1万余份。同日,全区所有街道办事处和部分社区在辖区设立安全生产宣传咨询点46个,全区共免费发放安全宣传资料2万余份,参与群众共2.5万人,丰富了“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内容,提高了社会群众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增强了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意识。

三、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治理

建立烟花爆竹区、街道、社区、村(院落)四级“打非”监管和巡防体系,加强监察执法,检查单位96家,出动人员167人次,依法处理3起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组织开展烟花爆竹“打非”行动6次,依法取缔非法经营68家,非法储存1家,收缴非法烟花119箱、爆竹73箱,暂扣运输车1台,行政拘留1人,吊销经营许可证1家,取缔非法经营危险化学品3家,收缴暂扣非法危险化学品56吨;组织200余家企业召开职业卫生健康监管宣贯会,组织召开工业园外工业企业和冶金企业专项整治宣传动员会议,联合发改、工商等部门开展工业园区外作坊式企业专项整治;积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年”活动,制定了《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府办〔〕34号),组织交警、交通等部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会同区文广新局在“新闻”电视栏目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播放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片,提高社会交通安全意识;牵头组织召开建设局、街道办事处和建筑、施工、监理单位参加的建筑安全片区联席会议1次,开展联合检查1次,出动人员126人,共检查建筑拆迁施工工地103家,下达《安全隐患整改书》40份,协调整治安全隐患360处。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