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3 12:04:4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语文教学方法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多以传授现成知识为主要目的,视学生为单纯接受知识和记忆储存的容器,因而主要是注入式教学法。它的特征被概括为“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其致命弱点是:强调教师如何去教,束缚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这一特殊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新时期广大语文教师正是以纠正这种错误偏向为突破口,进行不断实践,创造出许许多多富有时代色彩的教学方法。对此进行综合考察发现,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1.强调教与学并重
新的教学观念认为,学生也是教学方法的主体,教师的教法归根到底是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学生这种主体地位的确立,引起人们对学法和学法指导的重视。许多语文教师都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象钱梦龙教师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魏书生老师的“课堂六步教法”等,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学法,也是教师教法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给学生现成结论,而是给学生激励、点拨、启发、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和学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的,是教学并重。强调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既重视教师教的方法,也重视学生学的方法,这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首要特征。
2.注重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它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创造力而教,为创造力而学,是现代与未来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规定。广大语文教师顺应这一社会发展的要求,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力放在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位置。如陈钟梁老师的“问题教学法”、洪镇涛老师的“语文教学八字法”等等,都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现,尽量地发展学生认识的可能性,提高学生的智慧潜力,培养他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研究、探讨和创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3.突出教学方法的情趣性
教学方法本身具有“刺激”功能。它的用途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他们对解决各种问题的兴趣,刺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变苦学为乐学。同时,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利用一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地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来陶冶性情。比如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就是借助各种手段,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充分调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和谐作用,造成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发挥学生潜力,高效率地学习,从而“带来儿童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协同发展和令人愉快的效果”。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情趣生活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一个显著特征。
4.重视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
传统的讲授法、谈话法等都只是一种单一的具体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某一阶段单独使用。从整体观点看,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难以适应当代语文教学任务的多方面性和综合性。因此,教学方法必须由多因素构成,使具体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按教学的需要和一定规律排列组合,使之互相取长补短,以发挥整体综合效应。如黎世法老师的“六课型单元教法”、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四步教法”等等,都是把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方法。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这种“整体化”特征,使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具体性区别开来,成为自身的又一重要特征。
二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探索,但就宏观而言,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它们将是未来语文教学方法发展的大趋势。
1.追求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的教学民主性
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主体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主体(学生和教师)间相互作用表现为两者之间对教学方法使用和控制的互动性。师生都有主观能动性,他们互为认识的主体,他们互相认识、互相合作对教学方法的实践和运用起决定作用。教学方法主体间的互动性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当师生配合默契、合作和谐时,教学方法才能最有效地实现“教学相长”。而教学主体间相互合作和谐则表现为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的教学民主性,即师生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民主合作精神的发扬,能促进教学方法更适用于学生创新和探求能力的培养。魏书生老师民主化教学的探索表明,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和谐性,直接影响教学方法运用的效益,乃至影响整个教学效果。因此,探索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融洽的民主气氛,追求教学主体相互作用的和谐性,将是今后语文教学方法研究的主题之一。
2.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研究十分关注智力因素在学生智能发展中的作用,而对教学过程中的情意侧面重视不够。近年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非智力因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认为人的意志力、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开始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力活动所起的动力、定向、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教育观由“智能教育”向“人格教育”的转变和人们对语文学科人文特性认识的加深,人们会更多地关注语文教学方法的情意性。这一点我们会从于漪老师的情感教学中得到启示。可以说,如何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实现理智和情感的统一,是今后语文教学方法研究的又一重要课题。
合理营造阅读教学情境,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有意义的小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考去阅读。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创建一个和谐的阅读氛围。例如,对于《师恩难忘》这篇课文的学习,教师首先应该让同学略读课文,挑出课文中的生僻字,勾起他们对陌生字眼的识别需求,从而学习生僻字。然后再提出问题,“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和问题去阅读课文。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适当地放映相应的幻灯片、动画、歌曲等去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主动融入教学、感悟文章的魅力和价值,让学生非常活跃地参与到阅读当中,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授《嫦娥奔月》这篇课文时,因为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也爱听老人讲故事。为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去学习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在上课前铺垫一下嫦娥奔月的故事。然后在课堂上放映一些与《嫦娥奔月》相关的多媒体动画,让学生自主地去了解这样一个故事。在他们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后,自然愿意去深刻地了解这篇课文。然后再由教师由浅入深地去讲解课文,挖掘文中更深的内涵。总之,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地,就需要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必定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对于准备工作我们还要从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两方面抓起。我们都知道,要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一定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备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要求,促进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要合理地总结教学重点,丰富教学内容,让自己的课程富有特色,还要别出心裁地想出各种教学方法,让教师本身的主导地位依旧存在。同时,要让学生养成提前预习课文的习惯,这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个预先理解,再在课堂上结合老师的讲解,双重学习,既发散了学生的自主思维又不影响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氛围。
3.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思考
学生的思考虽然应该被充分地理解和接受,但笔者研究认为,阅读教学中必须建立合理化的理解,不能任凭接受学生的天马行空。这其中又包含两个方面:其一,语文教学是学生与文本通过对话建构新的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有部分差异存在,但是要引导学生把它们维系在合理性的范围内。其二,教师首先应该对文章有多元的解读和理解,所以就一定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尽力地去挖掘文章的要旨和潜在的意义,多角度多渠道地去认知文章中存在的东西,显然这就要教师有基本的心理素养和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合理化的多元理解范围内得到培养和成长。
4.结语
论文关键词:教育教学论文,利益选题方法
1.选择理论空白
所谓理论空白,就是指该选题尚未有人涉及,这方面的研究论述不多,还没有此类,是学科研究的理论空白区。既是理论上的空白,往往容易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能够有理有据,文章容易被采用。所以,只要有可能,写专业论文就要另辟蹊径寻找空白,一方面容易突破,容易出成果,另一方面也容易在此基础上立稳足跟,循序渐进,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形成一系列成果,从而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和权威。这也是做课题研究的重要选择。
2.选择学术争论
所谓学术争论,是指对某一学术观点有不同的看法而进行的辩论、阐述或说明。往往是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研究和思考,并有了一定看法,在遇到别人不同的学术观点时,觉得自己有独到的观点需要与之商榷,从而使问题得到进一步澄清。比如对“放羊式”教学的辩论,比如对体育课标的理解与运用偏差的争论等,这种学术争论必须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这是学术范围内的争论,而不是人身攻击,要就事论理,不能恶语中伤,甚至挑起事端。写作学术争论,在推倒对方论题或观点的同时,还要提出自己的独到观点,发表新颖的见解,有破有立,如果仅是反对或推翻对方的观点,而提不出自己的思想,这样的文章是缺乏说服力的,也不可能被发表。有些是人云亦云,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听别人说新课标存在如何问题,自己就跟着呼喊口号般地说如何如何不好,这样是不能写成论文的。
3.选择案例与反思
针对某一个小问题入手,切口小易把握,就教育教学中某一件小事,课堂中某一成功与失误的环节,做成案例进行分析与反思,写成文字,与同行展开讨论,从中总结出经验与教训。从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找出教育教学的真知与规律,从简单中寻找不简单,这是锻炼青年教师观察思考、辩证分析能力有效途径。大型养路机械网从微观教学起步向宏观教育迈进,这是青年教师快速发展的成功之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是弥足珍贵的。选择案例,一定言之有理,表述实在,避免空泛,从案例中你认识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给同行提供了什么借鉴等,编辑老师也会对青年教师抱着爱惜、保护、扶持的态度优先考虑你的稿件。
4.捕捉灵感闪光点
灵感是人的思维形式的特殊表现,是创造性劳动的开始。搞音乐的灵感来了,一曲动听的乐章就出来了;搞科技的灵感来了,一项发明创造出来了;搞体育的也同样有灵感产生:有时在读书(文章)时会立即产生一种写作的冲动,有时与同行交流会突然就某一话题而产生新的观点或新的想法,有时躺在床上就某一个问题会产生许多想法,而且越想越丰富……这些瞬间产生又很快会淡忘消失的信息,权且把它作为灵感,灵感出现的时机是不应该错过的,要马上记录下来,待日后精心思考整理。其实灵感的十分之一是机会,十分之九是信息,只有不断的学习,经常的交流,积极的反思,灵感才会经常显现。灵感也是论文选题的重要途径,灵感来了,思路开阔,下笔如流水。越读书灵感来得越快,越撰写灵感来得越多。
教师及学生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少教师认为,德育课就是给学生讲讲做人的道理,对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大的帮助。而实际上德育教育是影响学生一辈子的大事,在学生今后的工作中,责任感、专业素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些基本的精神素养是支撑学生为事业奋斗的强大动力。正是由于在教学中没有真正掌握德育课教育的目标与内涵,教师没有将德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德育成为空谈,没有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现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途径
1.增加教学中的双向交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更是要充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寻找问题,主动探究是非对错,进而加强对自身道德建设的主动参与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并不是增加提问或者多布置一些任务,而是要加强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上的交流,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进度,并要让学生知道老师要讲的核心内容,让学生跟上老师的节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开展情景教学,增加学生的兴趣
德育教育与传统教育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点,即德育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参与,因为德育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敢于承担责任的能力。在德育教育中,寓教于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当代青年的思想特征和年龄特征开展情景教学,使学生在设置的情景、人物、实践中领会课程的内涵,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课程及所开展的活动感兴趣了,就会积极去参与课程,主动去接受理论知识教育。因此,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促进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德育教育途径。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教育不是单纯地给学生讲道理及理论知识,而是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在教学工作的实践环节,教师必须紧密结合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和理论知识的掌握,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而是应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正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要求老师以身作则,做到课堂的授课与课下的实践、交流相结合,在日常积累中逐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德育教育的目的还在于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其具有宏观感及全局意识,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德育实践会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为理论知识的学习拓宽思路,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结
针对初学者以及现在大学生的特点,由于传统教法要求反复性的练习,学生很难去投身于其中,达不到最终其终身体育的目标,所以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围绕着“快乐体育”过渡到“终身体育”的目标,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效果将更加明显。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西安市城市学院羽毛球选修课105名学生。
2、研究方法
通过对西安市城市学院学习羽毛球选修课的学生的调查统计,首先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握拍法的错误
据统计数据可知,错误的握拍方法很直接的会影响到正手后场击高远球的技术发挥,学生都认为学习羽毛球的技术战术很重要,都会想用力量和速度控制球的落点方向,往往却忽略了其实基本功很重要,并且基本功要很扎实,而学习羽毛球最基础的就是正确的握拍方法。其实,练习羽毛球时的握拍方式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其羽毛球技术。比如:羽毛球的反手击高远球就是要运用正确的反手握拍动作,利用大拇指的指肚发力结合大臂带动小臂挥拍通过手腕发力闪动将球拍斜向上击回对方底线的区域去。所以,掌握正确的握拍动作是很重要的。结合自己上课以及听课观察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握拍动作有以下几种:
(1)“一把抓”握拍时五指并拢抓住拍柄,掌心紧贴拍柄,没有空隙,握拍过紧,无法调整拍面角度,拇指和食指之间没有一定的距离,使得各个手指的肌肉僵硬,故必然会影响手腕,手指本身的灵活性,影响各手指之间的协调配合。
(2)“苍蝇拍握法”是指虎口对准拍面的方法,这种握拍方法导致给后场击球时屈腕动作困难,影响击球时对拍面角度的灵活自由控制。
(3)握拍太紧,握拍方法不固定:握拍太紧是指学生在击球时,在准备姿势和引拍的动作过程中,手掌心和拍柄之间没有适当的空隙。
(4)握拍时习惯性的握在拍柄的中下部,这样会影响到力量的运用以及会出现发力时对手腕的损伤。
2、击球落点掌握不好
据统计可知:有31%的学生击球落点掌握不好,总是不能到位或感觉击球点与拍面接触时不是特别的舒服。主要原因如下:
(1)球性练习不扎实,球感欠佳,对球飞行路线掌握不好,以至于在后退中步伐没有到位没有退到击球的最佳位置,击出的球见高不见远;
(2)准备姿势到引拍动作之间的过渡时间太长,也就是说引拍的速度过慢,挥臂击球时大臂小臂之间的夹角出现,等球落下后才击球,来不及伸直手臂去接球,击球落点降低了会大大影响击球后球到位的质量。
3、击球时,手腕僵硬无发力动作
击球时的力量大小和速度快慢直接影响到击球效果,虽然很多学生的力量是绝对可以满足击球时的所需力量,尤其是体现在男生身上,而在现实中往往是感觉力量很好的学生击球的效果反而很差,这是因为由于发力不正确造成击球无力,击球效果差,而三番五次的击球效果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因为是检验学生是否学以致用的唯一途径。学生在击球时习惯用蛮力,没有用手腕发力的概念,认为是用手臂力量击球,所以握拍比较紧张,导致手腕僵硬没有闪腕弹动的动作。
4、击球的步伐移动较缓慢
据统计我们可知,两个班级的学生有37人出现这种问题,学生在击球前的注意力还不是十分集中,完全的全脚掌着地,导致起动时的速度较慢。另外打完球后不注意回动,也是步伐上的一个问题。
四、教学方法建议
1、形象生动的“菜刀式”握拍法正确的握拍方法是击打高远球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使用正确的握拍方法及握拍的技巧对于高远球技术动作有很大一方面的影响,在教授过程中,向学生讲明正确握拍的重要性,并讲清握拍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要领以及要求。在课堂上收受过程和下课后总结击球动作的整个过程中发现:在这一连贯的击球动作中,挥拍是大臂带动小臂所产生的力量最终是通过正确的握拍传递到拍面的。如果握拍过于随意,过于放松,便会使力量的传递消失一部分,如果握拍过于紧张,用力太多,又会组织力量与力量之间的传递。所以把握拍比喻成握菜刀再合适不过了,对握拍的概念也更加深刻。正确的实用握拍方法,才能使力量不失作用的全部传递到击球点上,再看见来球调整好一切进行击球的一瞬间,要瞬间握紧球拍。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要求不同的是,通过“菜刀式”的握拍方法,更加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在学生在大脑里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更加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2、运用定点悬空钟摆模式进行击球练习在篮球框上用细线悬挂一羽毛球,然后学生持拍上前反复击打羽毛球,因为开始的时候羽毛球是一个静止的点,学生可以看好球托准确的击打球头,减少了正常击打球时的难度,击球后球在空中反复的做钟摆运动,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来球的落点,对球感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这一练习很多学生解决了击球落点掌握不好的问题,也由最初击球落点不好的数据百分之32减少到百分之26。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是两人对拉后场高远球掌握击球点的,这种教学方式两个初学者没有一定的能力去很好的完成练习目的,中途出现的错误也较多,教学生通过定点悬空钟摆式教学法,从中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学生也十分投入的进行练习,体会到击球点的重要性,出现错误的几率也大大的减少了,完全符合了现代要求的“快乐体育”的运动教学方法。
任务教学法指通过任务运用语言,学习语言。其目的是为用而学(learningforusing),在运用中学(learnbyusing),学以致用(learnthenusing)。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在用英语完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联想到本学习对未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价值。JaneWilli(1996)的任务型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介绍主题;任务循环(taskcycle):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运用和习得语言;语言聚焦(languagefocus):学生报告任务完成后,由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和评论,巩固前阶段的学习效果。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强调学生的商务知识阅读和专业词汇的积累,而学生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却显得手足无措,更不用说自如的用所学的商务知识去解决问题,完成商务活动。由教育部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课堂是学生语言实践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要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更要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文本或视频的方式介绍案例内容,并告诉学生学习内容及计划。学生按小组协作分工,通过各种途径(书籍、网络、请教老师)获得解决案例的信息。最后各小组展示解决方案,全班讨论得出解决案例的最终方案。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分析问题,收集和评估信息,分析事实,提出多元化解决方案,做出决定及展示结果。基于商务英语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案例教学法适用于商务英语的教学。教师需事先准备好案例的背景知识以及设计问题供学生讨论和思考。例如,教师可就营销学中的SWOT分析法设计一个案例,如对九州通医药物流集团STOW分析。案例简述如下:
(1)优势分析:九州通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与数千家公司保持良好合作;物流、信息技术处于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地位。
(2)劣势分析:资金相对短缺,并购资金的投入无法与实力雄厚的国企抗衡;不具备国资背景,在公立医院面前至今仍无法取得话语权。
(3)威胁:市场要淘汰一批资金短缺的企业;外来并购的威胁。要求学生分析:九州通医药物流集团的营销机会与环境威胁,并提出企业面对营销机会和环境威胁采取的对策。该案例教学的流程大致如下:指导学生充分阅读案例,共同讨论SWOT,根据SWOT分析行动计划,每组派出代表阐述方案,教师总结、补充和完善结论,给出形成性评价。
3.比较教学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不同事物的关系重新组织、融会贯通,还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词汇、术语、句子、文体等进行语义的比对,从而领悟更深刻的学习规律。以外贸函电中的词汇为例。首先要告知学生,同一单词在基础英语和外贸函电中常用的含义不同。“Enquiry”一词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常用词义为:询问,调查,查询,问讯处。而在函电中,该词义为“询价、询盘”。例如:贵方询价将立即得到处理。Yourenquirywillbedealwithimmediately.再如“Order”一词,常用词义为:次序,规则,命令;函电中意为“定货(单)”。“水平level”在商业英语中引申为价格,如Wecannotclosebusinessatyourlevel.我们不能按你方价格达成交易。“atone’slevel”为“按某人的价格”之意。再者,商务英语行文用语精确、严谨,在用词方面力争精确无误。通用英语中的词汇know,tax,buy,explain对应在外贸函电中则用learn,tariff,purchase,indicate。例如:请报实盘并说明最早交货期。Pleasemakeusafirmoffer,indicatingtheearliestdeliverydate.句中的“说明”一词我们不翻译为“explain”,而是选择更加正式和书面化的“indicate”。有比较才有鉴别和体会。通过对比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具有鲜明的语言特征的商务英语词汇,将生词与已知词汇相关联,实现对生词的记忆和掌握;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基本商务知识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4结语
高中新教材中展示了大量的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可行的途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史的内容展示了科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科学家对生命现象的研究过程,各种观点的碰撞和论争过程,同时也蕴含了许多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生物科学知识.教学中合理地进行生物学史的教学,不但可以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第二,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恩格斯在谈到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时,曾指出:“怀疑———批判”的头脑是科学家的一个“主要仪器”.在教学中合理地开展生物学史的教学,通过重演和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结论的由来,还能使学生体验科学家思维发生发展的轨迹,体验科学知识及其理论体系的演变和完善过程,从而使他们学会用发展的、批判的眼光审视现有的科学知识.第三,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生物科学史不仅揭示了生物知识的探究历程,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科学家在这一过程中的思维的火花、求知的态度、探究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体会当时的场景进行探究实验设计和模拟实验,对学生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利用生物科学史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途径
科学方法往往寓于具体科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中,只有把认识过程合理地展现出来,学生才能领会科学方法是如何提出的,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方法.而在当前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把生物史作为一种知识,附加在生物知识教学内容上,而忽略了生物史的科学探究过程,疏于从思想与方法的历史角度去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因此,在应用生物学史开展科学方法教育的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我们应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把握好“科学史”与“科学方法”这两条主要线索,组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体验生物科学史”的过程中,实现对“科学方法”的教育.下面结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过程谈谈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途径.
1.利用生物科学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阶段,教师将生物科学史上引发科学家对某一问题研究的生物学现象作为问题情境呈现给学生,一方面能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切身感受什么是科学发现,怎样提出问题,并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可以采用幻灯片、讲故事、文字展示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再现生物学现象,然后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时,教师先展示同学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植物向光性的图片,再播放达尔文观察植物向光性的动画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单侧光和尖端在植物的向光性现象中都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很自然地迈出了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2.沿着科学史的发展轨迹,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假说、演绎推理法
在生物科学史中,一般都展示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生物学史的学习过程就等于学生沿着科学家的发现思路作了一次思维的探究.针对上面所提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达尔文的几组实验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自己关于向光性原因的假设或猜想,并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然后教师再引入科学史中达尔文的假说,让学生结合当时的达尔文所处的历史背景讨论思考为什么达尔文会有这种假设,再思考自己所做的假设是否合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更接近科学研究,并能体会达尔文得出结论所采用的具体科学方法———假说法.假说的结论是否正确呢?我们如何来验证?自然地引出詹森和拜尔的实验,从不同角度验证达尔文的假说.然后师生一起分析詹森、拜尔的实验思路、结论: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到下部,弯曲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匀.提出假说:尖端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该假说是否正确呢?科学家继续探索的步伐前进到了温特的实验:让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掉尖端的胚芽鞘上结果胚芽鞘生长或弯曲生长了,从而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生长素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利用多种科学方法共同合作的结晶,通过该过程的学习既让学生理解了实验设计原则与方法,又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了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在现有手段的基础上对于事物本质不断探索的精神,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在做出猜想和假设时所用的具体科学方法,从而实现渗透具体科学方法教育的目的.
3.模拟科学史中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实验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学史中科学家的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科学方法,在科学史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模拟生物学史中典型实验并对设计原理、思路、试验方法和结论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方法,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在生长素的发现这一生物学史的教学中,除了需要学生学会达尔文的实验设计方法和做出实验设计分析外,温特的实验也是一个培养学生进行实验科学研究的典例,因此在温特探究实验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前面科学家的假说(尖端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先让学生自己设计,然后相互讨论分析所设计实验的可行性,再和温特的实验设计做比较,分析实验的原理、对照的意义、实验设计的注意点,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通过这一实验设计的训练、操作和详尽分析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再认识,也使他们较好地掌握了实验这一科学研究方法.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设计验证植物激素极性运输的实验帮助他们对对照实验这一科学方法进行了较好的巩固.
参与式教学是自我驱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思维,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以老师提问为主,穿插讲授为辅,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对于关键、难懂的知识点,老师通过点拨讲述,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其它则由学生自行发挥,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此外,还可以通过问题互问的方式来进行,如老师提问学生,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提问请教师来解答或者是请其他的同学来回答问题。这样,课程中总是充满了自我参与,而不是只听老师来表述知识内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以上教学方法应该是现代制图常用的教学方法了,当然,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方法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那么,在机械制图教学当中,如何运用以上教学方法,达到教学效果和目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原则人手。在讲授投影原理时,借助于投影仪或是幻灯,通过手影或是其它作品加以展示,让学生明白中心投影的特性:大小是变化的,直观立体、但不反映实型,适合建筑、美术等图形方面;而平行投影的特性:真实反映物体实形,但同时兼有积聚性、类似性,适合机械行业表达零部件。然后再出示挂图或播放录像,从而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获得理性知识,学生印象深刻,对比鲜明,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如果一开始就按部就班,无论你的课件有多精美,都达不到上述效果。可见,这个选用时机很重要。
2适度性原则
即教学方法选择的质与量合适现在教学当中,很多教师教学方法运用不少,自己不仅忙于教学方法的选用,学生也被老师的教学方法弄花了眼,并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适度”性选用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如在通过多媒体讲解组合体时,就可以通过模型进行直观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性,边学边画,以达到学生对组合方式(叠加、切割、综合)及连接形式(相交、共面、相切)的理解和掌握。如果这一章节教师过度采用一些教学方式时,学生因为缺乏直观认识及直接参与,效果反而不好。
3适当性原则
即教学方法选择的妥当性合适同一个知识点,有多种表达方式,那么,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就要从中选取最能体现知识或技能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并与其他教学方法组合,体现“适当性”原则。不搞一劳永逸的教学方式,如果只图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不但得不到提高,想着是画龙点睛,而实是画蛇添足。如在讲授不同类型零件画法时,可以采用图像型与实物相组合的方式。可以用橡皮泥或是泡沫材料来做模型,师生共同分析各类零件的特点。但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难以做出来且未能表达清楚的部分,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来解决,运用如AuTocAD或PRo/E等软件建立相应三维立体模型引导学生思维,甚至通过其剖开形式,展示内部进行观察,研究相贯特性,确定哪儿有线,哪儿无线,是虚线还是实线?从而进一步增进学生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