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微创外科实习自我报告8篇

时间:2022-06-14 12:11: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微创外科实习自我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微创外科实习自我报告

篇1

神经外科医师,如何从数量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的各种信息中迅速收集到真实、有用的资料,如何评价证据,系统总结现有资料并为我所用,如何将外部证据与已有的经验完美结合,用于临床实践,如何自我评估,这些都是众多神经外科医师面临的问题。以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为主进行的医疗实践及青年医生培养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注重积极、独立地获取、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是未来医生教育培养目标之一[1]。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即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或称遵循证据的医学,是近年来国际上在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兴起的一种新体系。实践循证医学是神经外科医生保持知识更新、跟上时展的必由之路,是以治疗患者为目的,不断获得有关重要的诊断、治疗、病因、预后及其他相关健康信息的自我学习和实践活动[2]。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神经外科领域研究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结合循证医学教育的观念,运用到临床医学生的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现代神经外科学诊疗的理念,造就新型的医学人才,将来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1循证医学的概念及对医学教育的作用

在长期临床流行病学实践的基础上,1992年加拿大的GordonGuyatt等首次确切提出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并对如何将这一观念引入临床教学,如何在证据基础上实践循证医学进行了探讨[3]。循证医学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是指医生对患者的诊断、治疗、预防、康复和其他决策应建立在当前最佳临床研究依据、临床医师的经验及患者的需求三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之上[4]。在医学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采取的“教师为主、课堂教学为主、教材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医学模式的转变[5]。循证医学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反映了世界医学的发展趋势。医学教育也必须顺应这一趋势,使临床医学教育从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转变成以证据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已势在必行[6]。

2神经外科循证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2.1规范新技术、新疗法的使用

神经外科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疗法大量引入和使用,迫切需要对其进行规范。例如,神经外科手术器械不断改进,为微创神经外科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对于具体的病人选择什么切口、入路等,才能达到微创的目的,仍需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磁共振的使用,提供了更丰富、更准确的诊断依据,但过度使用却是对医疗资源的一种浪费。使用导航系统,使大脑深部微小病变不再难寻,并且可以设计手术入路,避开脑部重要结构和功能区,最大限度地减轻对脑组织损伤,但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要求,仍需进行科学设计和研究,以提供最有效的依据。

2.2应用循证医学选择最佳治疗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神经外科医师常常遇到各种治疗方法的选择问题,某个病例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如何选择,如何应用,如何规范如何实现治疗的个体化和最优化如何在患者的治疗上形成整体的符合新医学模式的治疗决策如何处理费用、效益与患者具体情况三者间的关系只有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才能正确和满意地回答上述问题。循证医学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对如何搜寻证据、评价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如何与临床技能和患者的实际结合而应用于临床实践提出的一整套正在不断完善的标准和方法[7-9]。在神经外科复杂的临床决策中,如疑难病例的确诊方案,风险大或费用高的治疗措施的采取,新技术、新疗法的使用,如重型颅脑损伤、脑干肿瘤、颅内巨大动脉瘤、颅底巨大肿瘤的治疗、戒毒外科治疗及功能神经外科等等,单凭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许多诊疗措施既可能给患者带来好处,也可能给患者带来风险和伤害,即所谓双刃剑效应。因此在神经外科临床实践中,遵循循证医学决策模式,在科学证据基础上,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意见以及本院诊治水平等,结合医师的临床经验,做出最佳科学决策。

2.3应用循证医学决策模式

目前在神经外科教学中仍采用“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部曲方法,客观上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方法也偏重于灌输式传授知识,过于强调课堂授课的系统完整,助长了学生对课堂和书本的依赖性。这种教学模式已暴露出很多弊端,尤其表现在以下方面:教材与教学大纲的编写和更新周期较长,教学内容滞后于目前神经外科学的发展;教学方法单一、抽象,不注重学生思维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创造性医学人才的培养;长期强调经验医学,使得一些理论上有效而实际效果不佳或有害的治疗方案继续使用,并会阻碍一些新疗法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循证医学的应用还可以从每一例病案中表达出来,神经外科本身的专业特点是急、重、快、风险高、操作时间长,这些都应是每一位医学生在学习书写病案时特别关注的。循证医学要求医师“慎重、准确和公正”,所以只有让医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神经外科领域研究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认真遵循循证医学决策模式,将来在临床工作中才能做出利于患者的最佳的科学治疗的决策。

3实践循证医学教学

首先,要培养一批能实践循证医学和传授循证医学知识,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临床教师。其次,学校和医院要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研究证据的查寻方便、简捷。目前,世界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在利用Cochrane图书馆对全科医生及临床各科医生进行循证医学培训,将循证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纳入医学生必修课程[10、11]。最后,要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临床教学研究方法学,教师必须运用启发式、学导式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真正做到“授之以渔”[12]。这样才能达到应用循证医学教学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终身自我教育能力,推动神经外科实践不断发展的目的,对于提高神经外科临床教育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举例说明具体的循证医学实践过程。例如,某医院急诊收治一名患者,经检查诊断为急性脑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医师向患者家属介绍病情及各项常规救治措施,并建议进行急诊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同时说明已有的成功救治经验。家属要求详细了解该手术的成功率及风险。作为应用者,具体的循证医学实践过程如下:

#p#分页标题#e# 3.1提出临床问题可根据临床的不同方面,如病因、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提出问题。对于该患者,临床医师要解决的问题是:应用急诊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是否能改善患者的状况?有何风险?

3.2收集相关证据按照循证医学中证据的质量分级标准,从高级到低级依次检索。推荐使用Cochrane图书馆、因特网、光盘和中文医学文献计算机检索等电子信息源。用动脉瘤破裂和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随机试验组合的策略进行检索,发现研究证据。

3.3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用治疗性实验研究的质量评价标准对发现的研究报告进行评价,确认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进行应用。但应用中应向家属交代该手术的风险,救治的最佳时期等。

3.4应用证据指导临床决策由于这个研究所纳入的患者与接诊患者的情况相似,医师将这些最新的研究结果告诉家属后,家属感到很满意,同意采用急诊介入手术治疗,并积极配合完成治疗。

3.5对临床决策的应用效果进行追踪和再评价,完善证据并提高医生的临床技能和理论水平[13-17]出院后应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为进一步评价脑动脉瘤破裂导致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介入手术远期疗效收集资料,资料详实后可以提交国际Cochrane协作网,使更多的医师从中受益。

4目前开展循证医学教学的困难

神经外科学,由于课程难度大,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困难,国内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重教轻学。要开展循证医学教学,目前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境:

(1)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许多神经外科临床教师和临床医师对其了解甚微或理解较肤浅;

(2)循证医学在神经外科疾病临床领域的应用尚不平衡,如“脑外伤”,“脑血管病”等领域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相对较多,而另一些少见疾病“癫痛”,“帕金森病”的证据则相对较少,与心血管领域相比,目前神经外科疾病领域总体上高质量的临床证据还很缺乏,不能满足需要[18]。

(3)人力资源及资金设备不足。开展循证医学的工作量较大,针对一项课题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制订临床对比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计划,最终还要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因此这是一项集体合作项目,需要众多人员参与。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循证医学的发展。

(4)目前神经外科临床教师及临床医生还缺少必须的循证医学训练与实践。以至其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欠规范,研究质量不高,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佳,从而浪费有限的资源。

篇2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专科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03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137-02

随着现代科技和外科学的迅速发展,新的医疗设备及器械不断涌现,器官移植、介入技术,腔镜技术、微创技术等新的治疗手段逐渐普及,对手术室人员专业素质及术中配合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1]。为适应外科手术专科化的需要,我院自2010年10月开始实行手术室护士专科化的管理模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手术间17间,护理人员51人,其中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15人,护师19,护士14人。学历:本科6人,大专38人,中专7人。手术科室:普通外科,妇科,产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整形外科等。时间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采用传统排班分配各科手术配合。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采用弹性排班实行手术室专科化管理。

1.2 方法

1.2.1 根据我院手术专科特点分为5大组其中再分为10个小组 ①骨科神外组;②胸外泌外组;③普通外科;④妇产科;⑤五官整形组。每个专业组设一位组长,组员征求科主任意见结合个人意愿及能力,老、中、青搭配,45岁以上或经专科培训的护士相对固定专业组,其他护士每半年轮转一次,每月进行满意度调查一次,满意度达不到90%的相对固定护士应到其它组轮转,直到满意度达90%以上再行固定。

1.2.2 手术间及仪器责任制管理 每个手术间的一次性物品厨的物品定点定位放置,标签明确,取用方便。每天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及时填补所用物品。仪器如:高频电刀,超声刀,腔镜系统,神经显微镜,等离子前列腺电切仪,动力系统,妇科工作站等各个专科仪器放置相对固定的专科手术间,专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期检查、维护保养,责任到人,建立仪器使用登记本。每个手术间配置固定物品,每日由巡回护士在手术开始前检查、清点发现缺少及时寻找并报告护士长。若向其它间借用物品,用后及时归还。若有损坏及时交器械组护士送维修。每间手术间由一名责任护士管理,每周检查、整理、填补二次。

1.2.3 采用弹性排班制度,合理分配护士工作量,实行加班小时登记制度 在手术高峰期减少休息,加班累计时间。在手术相对较少时,护士长可根据累计加班时间合理安排补休。特殊情况手术暂停或手术提前结束,护士可以补休先行下班。避免人力资源闲置,保证护士在岗时间能最大限度的满负荷工作。

1.2.4 培训 采用院内培训与院外进修、专科学习班培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各专科特点组织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制定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五年规范化培训、新入科手术室护士培训计划,预期目标,有计划安排每月的业务活动。制定、完善专科护理常规,操作流程,工作行为标准与目标。制定专科考核标准,采用评分细则进行量化评分。晨会提问每人每月一次以上。邀请各专业组医生讲授新开展手术及复杂大手术的手术方法和手术的摆放及有关配合要求。有计划选派护理骨干到省内外进修学习及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班、医院感染管理学习班、手术室安全管理学习班等学习。期满回来在科室讲课,以点带面。学习国内外的新技术、新进展,拓宽知识面。鼓励并支持护士参加自学考试,函授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对新引进的医疗器械、仪器,聘请产家工程师讲授有关使用、配合、清洗、保养、消毒灭菌、注意事项及一般故障排除等。新器械、仪器和设备的实物操作演示等。制定手术室护理常规及考核标准,科室提供杂志及手术室相关书籍,供护士、进修生、实习生阅读,如《中华护理杂志》、《手术室护理学》等。以我省制定《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理分册》[2]及《手术室护理学》[3]作为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教材。组织学习并考核。35岁以下护士每月进行三基理论考核1次,操作考核一次。45岁以下护士每季度进行专科理论考核一次,操作考核一次。80分合格,80分以下再培训补考直至合格。考核成绩记录轮转手册并与质控分挂钩。新入科护士经三个月准入培训考核理论与操作合格后发给手术室护士准入证书并纳入五年规范化培训。

1.3 效果评价 采用自行设置的满意度调查表,实施专科化管理前后医师满意度从五个方面:业务能力、物品准备、手术配合、无菌技术、在岗情况等调查医生对手术室护士满意度。又另从五个方面:主动服务、服务态度、技术操作、责任心、环境卫生等调查病人对手术室护士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实施手术室专科化管理前后,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比较结果

2.1 实施专科化管理前后医师满意度 见表1。

2.2 实施专科化管理前后病人满意度 见表2。

3 讨 论

3.1 由于手术技术不断向更细微、更复杂方向发展,各种新器械层出不穷,促使护理人员专科技术向更专业化或一专多能方向发展,护士手术配合的方式已从过去的随意性全面参与型向专科性定人参与型转变,以适应外科技术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4]。手术室护士相对固定专科后,医师满意度提高,见表1。一方面,护士了解医生手术习惯、程序、方式方法喜好等特点。使医护配合更加默契,医护关系也更加融洽。另一方面,洗手护士了解专科手术器械的使用及性能,传递准确、敏捷。巡回护士物品准备齐全减少出入手术间拿取时间。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在轻松、默契的气氛中进行,医护配合满意度提高。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满足感增强。

3.2 实施专科化管理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见表2。专科护士进行术前访视,了解病人心理需求,解除思想顾虑,主动为病人服务。关心、体贴保护隐私,手术期间提供人性化服务,处处为病人着想。医护配合默契,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护理质量提高,从而提高病人满意度。

3.3 护士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设置,有利于调动护士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学习新业务、新技术。每个专业组不同年资护士合理搭配,专业组长及高年资有经验的护士编术室专科护理常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迅速提高业务水平。

3.4 手术室手术仪器设备、器械种类繁多,昂贵而且复杂,需要有专业人员来清洗、消毒灭菌等保养维护,以保障其良好性能,延长使用寿命[5]。专科护士熟悉专科仪器的性能、使用、保养方法,减少损坏,提高使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4 小 结

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形成,有利于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手术配合的主动性、准确性与默契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护士价值得到体现,医护关系融洽,满意度提高,专科护士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术,使患者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委会.护理现代医院手术室创新管理与手术失误预防[M].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3,11:91.

[2] 姜小鹰,主编.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理分册[M].福建省:福建省医院管理协会,2006:331.

[3] 朱丹,周力,主编.手术室护理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篇3

1、创新能力的含义与概述

研究生毕竟不等同于本科生,是比本科生更高一层次的人才。专业型硕士虽然对于其科研水平的要求不高,但也应该适当培养专业型研究生的创新素养。对于外科医生来说,一个只会埋头开刀的医生仅仅是个开刀匠,而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促进医学的不断进步,人民的健康卫生才能得到充分地保证。王海东发现:“临床专业型硕士,重点培养他们的临床能力,而忽视了科研能力的培养,普遍存在着科研能力较弱的问题。”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主体从事创新活动所具备的创新素质,及其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技能的综合体现。北京大学易杰雄教授指出:创新有三层意思:一是原来没有的,后来提出或做出来了;二是后人通过研究发现并纠正了前人的错误,获得的新成果;三是后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自己独到的新东西,或者使之深化、完善化了。肇毅等提出创新的两层次理论,要想达到高层次、无限广阔空间的创新(即为质的突破),必须经历低层次的创新(即为量的积累)。耿有权等调查发现有“32.4%学生认为现行课程设置不利于创新能力培养;高达45.6%的学生认为科研创新氛围一般;一成以上的学生自认为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较差;缺乏高水平导师,缺乏创新学术氛围等也是创新能力培养偏弱的重要原因。”陈红等从研究生自身出发寻找原因,认为当代研究生创新意识薄弱、创新精神缺乏、创新思维不足、实践能力较弱,结果导致创新素养欠缺。

2、专业型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在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方面,专业型研究生并不比科研型研究生差,只是创新机制、创新氛围、导师能力以及学生定位等因素造成专业型硕士科研能力偏低,创新素养不高。

(1)创新机制:对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要求偏低,仅要求发表统计源期刊,因此造成导师无压力、研究生无动力。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借鉴于科学型培养方案,必修课程内容有政治、外语、科研设计、医学统计学、医学文献检索、学术规范与实验安全、外科学进展等内容,在纵向和横向上重复较多,其前沿性、广泛性和多样性不足。

(2)创新氛围:专业型硕士在临床各科室轮转,以外科为例,普通外科4个月,骨科2个月,泌尿外科2个月,心胸外科2个月,神经外科2个月,烧伤整形外科1个月,麻醉科1个月,外科重症监护治疗室(SICU)1个月,外科急诊1个月。临床科室医疗业务繁忙,轮转时间太短无法深入学习。同时科研氛围不浓,造成专业型硕士忙于换药拆线、下医嘱写病历等琐碎事情,无暇顾及科研实验。

(3)导师能力:一些专业型研究生导师并没有课题,缺少经费以开展科研实验,同时对于专业型研究生的要求不高,仅仅要求按照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完成学业即可。有些导师自身科研素质缺乏,并无开展科研实验的经历,更谈不上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4)学生定位。自我认识不足,定位较低,等同于本科实习生培养的高度,仅仅满足于撰写一定数量的病历,掌握一些简单外科操作。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必须参与科研,培养创新能力,才能发现临床中的问题并找到对策。

二、专业型硕士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1、提倡转化医学实现临床与基础的双向转化

转化医学是连接基础与临床学科的桥梁,是从实验室到病床边(benchtobedside)以及从病床边到实验室(bedsidetobench)的双向循环式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多学科交叉合作,针对临床问题,深入开展基础、统计等研究,研究成果快速应用于临床,实现从实验室到病床边的转化,再从临床应用中发现新问题,为实验室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目前有一种趋向,就是积累众多成果不予发表,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发表于影响因子高的杂志以吸引眼球。其实对于专业型硕士的创新能力培养不宜设立过大目标,毕竟专业型硕士主要目标是提高临床技能,为社会培养医疗卫生应用型人才。专业型研究生大部分时间在临床科室轮转,参与管床,直接接触患者与上级医生,能够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上级医生,针对临床出现的难题可以激发灵感,从而提供科研思路。以乳腺外科为例,乳腺包块一般以小切口开放性手术完成,但是对病人来说,乳腺切口影响美观,这是开放性手术的一大缺点。但在Mammotome、Encor微创旋切系统等器械发明的前提下,即可开展微创手术,切除乳腺良性肿瘤最大直径达11cm。虽然手术费用昂贵,但切口小、恢复快,符合女性美的要求。积累到一定数量,同样可以撰写病例分析或论著,投稿英文期刊。又如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早期发现的检查措施是穿刺活检,活检标本病理检查是确诊乳腺癌的金标准。临床医生一般均凭经验穿刺活检,但会出现失血多,穿刺到肿物的成功率偏低。因此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提高成功率且出血少?经过反复论证,发现结合B超定位下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严格遵守无菌、无瘤原则,取材准确,减少并发症和减轻患者不适。

2、改革创新机制激活专业型硕士的创新本能

改革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可以鼓励专业相近的研究生组成科研小组,共同面对临床问题,设想科研思路。或者联合科学型研究生,平时在科室轮转,周末进实验室学习实验技术,实验方面的问题可通过导师牵头,共同攻关。或者加入基础研究人员,通过联合查房进行定期交流,共同研究临床方面的问题。以江苏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为例,博士在读9名,科学型硕士10余名,专业型硕士10余名。该科室经常召集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座谈会、读书报告会等,促进专业型研究生了解乳腺疾病研究的发展,并且要求专业型研究生定期进入实验室,跟随科学型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培养科研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结合临床实际提高治疗水平。同时科学型研究生虽然基础理论研究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研究多局限于细胞、动物等基础实验,研究成果多难以推广应用到临床,无法直接服务于临床诊疗。乳腺癌患者根治术或保乳术后经常出现皮下淋巴积液而出现水肿、感染,影响患者术后康复。专业型研究生可以根据这一临床症状,通过乳腺病实验公共平台,在科学型研究生或者导师的帮助下开展周围淋巴管的分区、走向等研究,寻找适宜的手术方式一起手术解决淋巴回流通道受阻的并发症。

3、改善创新环境培育专业型硕士的创新土壤

哈佛大学医学院充分整合资源,建立研究生培养公共平台,鼓励研究生进入公共平台开展科研活动,研究生之间互通有无,互相促进。北京佑安医院则建立了平台:以科研数据为基础的标准化电子病历平台、以数据样本库为基础的临床研究资源平台、以系统疾病为基础的中心化学科建制平台、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网络平台、与临床转化研究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平台、以临床研究为核心的循证医学顶层设计平台、以临床研究为导向的人才团队平台和广泛开放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实现临床医生与基础研究人员的资源共享,开展科研合作,成果共享。江苏省人民医院乳腺科建立“乳腺癌患者随访信息系统”,乳腺癌病人所有信息均输入该系统,专业型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随时抽调以往类似病例,发现其中的异同点,设计科研实验,开展基础实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结合以往的处理对照新方法的优劣。

4、提高导师素质建立导师准入制和末位淘汰制

导师是影响专业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型研究生导师队伍,能较快地提高专业型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往研究生导师一旦入选则终身不被淘汰,这势必不能有效促进导师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必要建立导师准入制和末位淘汰制。其具体办法是:一是研究生管理部门对申报导师的临床医生进行科研培训,考核通过才能获得招收研究生资格。二是每两年对研究生导师进行阶段性考评。考评内容从所获课题、获得奖项、、研究生就业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考察导师的科研素质,并进行排序,对处于末位者,实行末位淘汰,停止其招收研究生一年,以促使导师加强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从而带动专业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