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0 17:56: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师主要先进事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2002年省厅开展“交通安全杯“活动以来,我局及直属各单位的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省委省政府、省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质量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按照“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综合治理、狠抓落实”的总要求,积极开展“交通安全杯”等劳动竞赛活动。现将主要事迹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牢固树立安全首位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为广泛开展“交通安康杯“活动,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我局及时充实和调整了安委会领导组织机构,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每年与直属各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单位的安全责任和任务目标。同时制定下发《全年安全工作要点》,对年度安全工作全面部署,确保了安全工作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
二、广泛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劳动竞赛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
按照省厅的部署,我局积极开展了“交通安全杯“、“安全生产月”、“反三违月”等活动,做到了活动开展有部署、有方案、有宣传、有落实、有总结,达到预期效果。围绕“交通安全杯”劳动竞赛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知识答卷和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开展了以学习《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超员超限运输车辆管理办法》等法津法规和安全管理知识为内容的活动。施工企业围绕工程建设开展“安全优质工程劳动竞赛”,并针对各自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营造遵章守纪,健康安全的良好氛围。此外,我局继续推行《安全管理评价标准》,并将安全工作纳入争创文明行业活动之中,为做好“交通安全杯”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措施,抓好专项治理和检查,把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杯”活动贯穿于各项工作中
几年来,我局一方面积极配合省厅开展交通系统各项劳动竞赛和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落实各重要时段,尤其是去年上半年防控“非典”疫情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了生产安全和职工生命安全。另一方面结合公路行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项专项治理活动。如开展对所辖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消防安全进行专项整治,开展对所管辖道路中事故多发路段的标志标线完善设置以及改善道路基础设施,开展对一些路段乱挖河砂现象的整治,以及开展直属单位安全工作检查等。通过检查和治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促进了公路行业安全形势的进一步稳定,使“交通安全杯”活动开展得更加广泛深入。
开展“交通安全杯”等劳动竞赛活动以来,我局未发生任何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尤其在“非典”期间,确保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生命安全。
此报告。
自2002年省厅开展“交通安全杯“活动以来,我局及直属各单位的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省委省政府、省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质量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按照“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综合治理、狠抓落实”的总要求,积极开展“交通安全杯”等劳动竞赛活动。现将主要事迹汇报如下:一、加强领导,牢固树立安全首位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为广泛开展“交通安康杯“活动,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我局及时充实和调整了安委会领导组织机构,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每年与直属各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单位的安全责任和任务目标。同时制定下发《全年安全工作要点》,对年度安全工作全面部署,确保了安全工作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
二、广泛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劳动竞赛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
按照省厅的部署,我局积极开展了“交通安全杯“、“安全生产月”、“反三违月”等活动,做到了活动开展有部署、有方案、有宣传、有落实、有总结,达到预期效果。围绕“交通安全杯”劳动竞赛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知识答卷和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开展了以学习《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超员超限运输车辆管理办法》等法津法规和安全管理知识为内容的活动。施工企业围绕工程建设开展“安全优质工程劳动竞赛”,并针对各自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营造遵章守纪,健康安全的良好氛围。此外,我局继续推行《安全管理评价标准》,并将安全工作纳入争创文明行业活动之中,为做好“交通安全杯”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措施,抓好专项治理和检查,把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杯”活动贯穿于各项工作中
几年来,我局一方面积极配合省厅开展交通系统各项劳动竞赛和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落实各重要时段,尤其是去年上半年防控“非典”疫情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了生产安全和职工生命安全。另一方面结合公路行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项专项治理活动。如开展对所辖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消防安全进行专项整治,开展对所管辖道路中事故多发路段的标志标线完善设置以及改善道路基础设施,开展对一些路段乱挖河砂现象的整治,以及开展直属单位安全工作检查等。通过检查和治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促进了公路行业安全形势的进一步稳定,使“交通安全杯”活动开展得更加广泛深入。
关键词:中职 临床教学 德育教育
一、树立良好形象,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医者,救死扶伤者也。医学临床教师扮演着教师与医生两个角色,作为教师要树立良好形象,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是教育者,要先接受教育,凡是要求学生做的,教师首要先做到,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形象会给学生带来无声胜有声的影响,特别是医学临床教师,师德主要突现在爱岗敬业。首先,临床教师要热爱临床教育工作,如果不热爱教育工作、不关心、关爱学生,就不可能做好临床教育教学工作;其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三观”,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事物及解决问题;其三,教师要用纯朴、平实、抑扬顿挫的语言,包括口语和肢体语言,一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驾驭课堂教育教学语言的能力,才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临床医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且喜欢上临床医学课,甚至每天期待临床医学老师到班级授课,学习效果也会大幅度攀升;其四,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教师不仅要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比较系统的掌握、理解,还要对学科的历史、现状、前沿知识有所了解;要具备一定的人文学科知识,为传授专业知识打下牢固地基础;要掌握教育教学科学理论,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善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做到授之以渔。
二、运用医学界杰出代表,传播正能量,树立榜样
在临床教学中,运用古今中外临床医学界杰出代表的先进事迹,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传播正能量,为学生树立榜样。如在进行中医教学时,列举古代名医孙思邈、扁鹊等先进事迹,孙思邈撰写了《大医精诚》及扁鹊的“四诊法”,这些作品对后世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利用身边一些临床医学界的先进人物事迹,例如湖北省十佳乡医――梁应发同志的先进事迹,梁应发同志从1976年至今担任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白桑关镇秀峪沟村乡村医生,用坚守换来百姓的健康,被当地老百姓誉为“人民的好医生”。乡村医生梁应发为了村民的健康,冒着生命危险,38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地坚持为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由于工作出色,多次荣获各级各部门的表彰、奖励,先后被评为十堰市十佳村医、湖北省十佳乡村医生等荣誉称号。同时,教师运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秀医学人物教育学生,效果更好更明显,如现在在十堰市玉华诊所从医的王玉华就是十堰市医药卫生学校76级中医班傍听生,学习中医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郧县谭山卫生院工作。参加工作以后,时刻不忘自已是贫苦人,病人出生,深刻认识到患病的痛苦和有病无钱医治的困惑及恶果,牢记医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忘我工作,以自已的实际行动报达党和国家及社会爱心人土的恩情。王玉华不但工作上勤勤恳恳,业罩识上不断深入学习,不断树立自信、自强、自力,且回报社会是他今后人生的一个更大的追求目标。几十年工作中,他不论在公立医院工作,还是在自已开办的诊所工作,都是时刻不忘贫困患者和残疾朋友的病痛以及无钱医治的困惑,尽量用最好的钱治好他们的疾病,能减免就减免,一九九五年,他的一个医疗扶贫点,给千百个困难患者带来了福音,更给他所在的医院带来社会效益和最高的荣誉。几十年来,他用他微薄工资,经常资助那些确实无钱医治的特困患者。特别是他从二00二年个人开办诊所以来,对来就诊的特困和残疾患者,药费是能少则少,能免则免,深受患者好评。他全心全意为患者治疗,尽心尽意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决不轻易放弃患者的生命,患者只要有百分之一的生还希望,他就要付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使许多患者转危为安,迅速康复。他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尽量为患者节省医药费。有些患者实在无钱抓药,他就从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挤出钱帮助他们。他的高尚医德高明医术,不胫而走,名扬遐迩,一些外县外省的患者也慕名而来,求诊于他。多年来,他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战士的最大奖章是和平,医生的最大奖章是健康。群众送来挂满王玉华诊所的那一面面锦旗,就是他的最大奖章。通过这些身边看得见医学代表人物事迹教育学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运用闪光点教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课改;教师;成长;培训
作者简介:傅宗政,任教于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新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几个年头,在实施过程中给我们最大的感悟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课堂的控制者和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要实现这样的转变,教师需要更新观念,需要提高教育能力,需要转变教育行为,需要提高文化水平等。所以,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专业成长,纵观各地开展课改的实践经验,只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带领教师走专业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教师,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
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笔者对本县的一个乡镇教师队伍情况进行了调查:全镇有初中2所,小学7所,在职教师358人,其中由原民办教师“出生”的占72.6%。由于农村出生人口的下降,中心学校地理位置的偏僻,布局调整难以到位,导致学校规模难以扩大,布点分散,制约了人、财、物的统筹使用。教师过剩新教师难进,使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6所村小学,平均年龄50.4岁。技能学科教师更是缺乏,连中心小学也很难配齐专职的音、体、美教师,虽然开足、开齐课程,但很难上好课程。而这种状况在农村是非常普遍的,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更严重。要推进课改深入,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培训教师上下功夫,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是迫在眉睫。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多种多样的的本领。学校为教师的多向多维发展创造机遇、搭建平台:帮助教师设计个人成长规划;帮助教师设计专业和综合能力规划,如帮助教师确立专业年档发展轨迹;培养与发掘教师的兴趣、特长。学校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品味成功、实现自我的舞台。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教师思想也不同程度的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同时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差,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下降,众多的教师职业心态差,职业倦怠感强,许多人只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上班、下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平平淡淡,终此一生,这种思想严重地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面对农村教师的实际心理状况,应积极引导教师树立“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
1.用道德规范教育教师
引导教师树立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用典型去引导教师,组织教师学习陶行知、斯霞以及本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奉献教育的先进事迹,通过师德教育来引导教师爱教育,爱学生,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去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把心献给党的教育事业。对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还要注意教师的思想动态,把握教师的思想脉搏,比如在目前教师因受市场经济影响,产生职业倦怠感的情形下,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使教师守住教育这块净土,守住宁静的心灵,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用表彰奖励勉励教师
虽然我们从事教育不是为领导,不是为职称,不是为荣誉,但是通过表彰、奖励、职称晋升可以使教师感到对自己工作成就的认可,所以,学校应当每年都组织开展对优秀教师表彰活动,表彰的形式和内容应当是多样的,如对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校长等的表彰,或通过举办优秀事迹报告会,请优秀教师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让教师感到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无尚的荣耀。
3.用地位待遇激励教师
落实好教师的经济和政治待遇,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落实确保教师工资正常发放,各种津贴足额到位;在大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同时,还要切实关注中老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
这些都为教师专业成长建立了良好的思想和心理基础,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动力”。
二、加强理论学习,引导教师不断吸收新理念
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学习者、研究者。大教育家孔子从没有对自己的知识感到满足,还告诫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教育人对知识的收入与输出有一句经典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还有人说“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做一流的学生”,这些可以看出教师这种职业最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因为教师首要的是学养,其次才是教学的技巧。
新课改提出学生探究学习的理念,教师如果不具备足够的知识,是无法满足,也不能带领学生去对知识探究的。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工作是繁忙的,如果他游走于繁忙的学校,繁琐的家庭,没有个人学习的时间和计划,那么这样的教师就会变成“教死书,死教书”的教书匠。在这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
1.提高教师文化水平
尽管90%的教师已经达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学历,但是,还不能赶上教育发展、科技进步的步伐,学校应该指导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对每个年龄段的教师的学历提升提出不同的要求。还要鼓励和引导教师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学校要经常对教师的文化专业知识进行考核。
2.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
学校应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新课程改革方案》、《新课程改革理论辅导》等,必要时可以邀请县内外的专家进行理论辅导。在学习过程中,应就新课程强调的“四个注重”(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重整合)、“五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进行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教师深深地意识到,传统教学过程,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已不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也不适应“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基本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教师不仅是一部教案剧的编剧、导演、主演,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伙伴、参谋、鼓动者、裁判,甚至是学生的欣赏者,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人品和学品。学习讨论使教师对教育改革的目标、思路、方法、要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了鼓励引导教师不断提升文化专业理论水平,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向教师推荐教育理论书籍,建立教育理论学习考核制度。
3.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著名心理教育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为了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现在许多学校采取了强行切入的办法,出台了教科研奖励政策,对在县级以上教育刊物刊登的或教育主管部门评选的论文进行奖励,把写总结、写论文作为每一个教师的工作任务下达在年度工作目标中,在职务晋升、骨干教师评选考核中,论文总结占有一定的比重。比如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上百篇论文在县级以上教育论文评选或教育刊物中获奖或交流发表。为引导教师注重教学过程的反思总结,可以在教师备课笔记中增设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等栏目,使教学反思行为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自觉习惯。
三、打造教科研平台,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
“以研促教,以研兴校”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的共同认识,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最终落脚点在教学过程。所以,教科研是新课改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一环,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1.建设教科研队伍
教师专业成长必须有引路人,所以学校的教务处、教科室应配备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创新精神管理人员,规模大的学校可设立学科教研组长。
2.构建教科研网络
学校应建立上下联动的教科研网络,就农村学校而言,初中教研网可以由县(教研室)——片(乡镇)——镇(教导处、教科室)——学科教研组构成;小学教研网可以由县(教研室)——中心学校——村学校——学科教研组构成。
3.开展教科研活动
学校要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备课和学习业务。经常性开展教科研活动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来说,他们能通过参加活动接受到更多的新方法、新理念,提高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给教师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一人一课一评议”的活动,学科教研组学期初就将“一人一课”落实到每个教师,教师要拿出浑身解数来上好这节课,上完课后,还要向教研组成员陈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意图,大家开展评议。县教研室、镇中心学校教导处、教科室还应当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或者是送教下乡等活动,借此传递教改信息和教学经验,使教师在课改实践中不断深入理解新的教学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这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也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化。
4.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大家集体智慧的体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这样的备课形式更有利于使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更能体现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也是通过活动使教师借他力来提高自己的途径。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并采取了“三级备课”的方法,即个人预备——集体讨论——个人实施。形成了“备课即研究,研究即学习”的良好运行机制。
5.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学校应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开展教学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来提高教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的能力,目前,在农村学校对课题研究采取的办法是:乡镇中心学校向县、市申请课题研究项目,经过论证批准后,中心学校再将课题分成若干子项目,分配给年级组、备课组、教研组,让教师带着目标去学习、探索、研究,以此来引导教师用理论去武装自己,做研究型教师。
四、建立常态的培训机制,让教师接受新理念
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培训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增强教师理论素养,改变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制定好教师队伍建设师发展规划,落实具体措施、培训经费、培训目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空间、时间和物质保障。目前,对教师的培训大致分为这样的情况:
1.校本培训
由本镇中心学校牵头,制订适应本乡镇教师特点、教学需求的培训计划,并通过教研、讲座、学习等形式开展培训活动。
2.通识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教材教法培训活动,一般利用暑期进行。
3.学科培训
主要是培训技能科教师,由于目前技能科教师紧缺,有必要对在职的教师进行专业学科知识培训,特别是对音、体、美、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师进行培训。
五、打造名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健康成长
课程改革必须有一支改革的主力军、领头人,这样才能全体教师在专业化成长道路走得更远,让教师与名师交流,与专家对话,才能找出差距,反思自我,模仿创造,超越自我。
实施“一三五”工程。所谓“一三五”工程就是针对青年教师成长采取的一项措施,要求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三年达标,五年成为骨干”,这项“凤凰涅槃式”的活动开展以来,使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得到了锤炼,每个阶段的考核都要经过职业道德、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的严格考核, “一三五”工程考核已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必须逾越的门坎。
开展骨干教师评选。通过评选骨干教师的形式,来引导教师专业成长也是我们的成功做法。对名师的培养应该注意层次和梯度,让教师逐级而上,在有些地方将骨干教师命名分为培养对象、教坛新秀、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培养对象等六个层次,对已命名的不享有终身制,每年进行考核,优秀者在下次评选中可以自然晋级。笔者所在的县已经评审了四批各个层次的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领军人物,在课改中应充分体现其价值,他们必须每人帮扶一个教师,每学年开设4—5次示范课或讲座等,参与研究一个课题项目,读2—3本教育理论专著等等。凡是被任命的骨干教师,在教研经费上给予资助,在晋升职务上给予优先,充分调动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只有靠自己培养。学校领导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既要照顾当前教学急需,又要看长远需要。只顾眼前,不下决心有计划培养提高教师,是缺乏远见的领导者。”⑸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提高教师的重大意义,这既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化的要求。目前,有的学校领导,因为经费紧张,怕影响教学秩序,对教师培训不重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方法和途径,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出了高要求,我的想法和看法也不一定正确,只是我对此项工作的粗浅认识。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一、注重环境资源
环境资源的建设既是学校文化运作的客观结果,又表达着学校已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道德风尚,环境文化时时刻刻影响着每一位师生。我校的环境文化建设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走进校园,巍然厚重的校门东侧,“品格第一,做最好的自己”十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便会映入眼帘,彰显出我校的教育原则。综合楼前主干道两边花坛的绿化图案为“托起明天的太阳”,象征着老师们用勤劳的双手培育着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五棵小树、五个花团,寓意五育并举,在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绿色沃土上,同学们如小树般茁壮成长,学校教育如花团般锦簇芬芳。更值得一提的是分散于校园各处的“成长树”,他们伴随着我校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而茁壮成长,见证了学校的发展,见证了学生的成长,更彰显了我校“把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的育人宗旨。
我们把对学生的品格教育融入学校的文化空间,引领师生用双手描绘出校园“文化长廊”这一独特人文景观。每个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校品格教育的五大主题为主要内容,定期办好文化长廊。三号教学楼的文化长廊以“感恩”为主题,以“感恩父母、感恩祖国、感恩教师、感恩自然”四个层面分楼层展示,墙壁上错落有致地悬挂着名人小故事、名人名言以及师生书法、绘画、摄影、征文等作品,使文化长廊“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的育人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学楼的大门玻璃上,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醒目可见。学校宣传栏内展示着小明星的先进事迹,上下楼梯墙上挂有学生优秀作品、安全小卫士、一些安全警示语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粘贴了图文并茂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班风、班训、班级口号、光荣榜等。学校还配备了图书室、音乐室、舞蹈室、科学探究室、微机室等,完善的设施配备为培养合格的人才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开发校本课程
当前的学校德育,人们往往较多关注其地位的轻重,而较少检讨其操作的合理性与实效性。事实上,目前学校在德育方面存在着很多弊端。第一,在德育目标上,具有明显趋高特点,无论幼儿园还是高中,很少针对不同年龄特点,将德育目标化作具体的、富有针对性的情感品质和思想道德要求。第二,在德育方式上,往往过于重视“我说你听,我授你受”的说教方式,而不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真切体验、实践磨炼。第三,在德育主体上,往往过分重视学校和教师的育人作用,而忽略对家庭、社会乃至整个环境育人功能以及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的开发,有时甚至不自觉地将学校和教师置于与学生和整个环境对立的位置。
为了真正将品格要求内化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结合学情、校情,开发了品格教育校本课程――《品格第一,做最好的自己》系列丛书,校本课程共6册,分为“感恩篇、习惯养成篇、诚信篇、责任篇、奉献篇、实践活动篇”。该校本课程是在品格教育方面设计的一个系统的课程体系,它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符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杜威的“儿童发展论”和柯柏格的“道德发展论”。《品格第一,做最好的自己》校本课程倡导的教学模式,也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它通过体验、辨识、激励、纠正、实践、反思等过程,使学生达到知行统一、思改结合;并通过系列拓展活动,使学生具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在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的偏失上是个有益的尝试。
在每个学期的课程安排上按照“因材施教、横向联合、全员参与”的原则,既单独开设品格教育课程(每周一课时),又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实践性德育,力求将品格教育做深做细。三月初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三八”妇女节开展孝敬日活动;植树节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清明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六一”儿童节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九月开展念师恩活动;十月开展爱国教育活动等等。在此基础上,我校坚持以“生活即教育”为引领,将课程资源不断扩展,依托当地有力的企业资源,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向社会,为学生品格的全面发展拓宽教育渠道,从社会资源中选择了敬老院、烟台民兴玻璃厂、烟台舒驰客车厂、军用飞机场、民兵训练基地等作为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形式,开阔视野。
三、实施多元评价
每个学生都希望在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不断成长。这正是我们可以最广泛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心理根源。我校在评价上尝试了如下做法:
1.设立“阳光教育――泰邦助学基金”
学校在泰邦地产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10万元的“阳光教育――泰邦助学金”,专门用于对每学年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学校用这笔资金对优秀学生和学校在“品格教育系列活动”中涌现出来的“诚信之星”“奉献之星”“感恩之星”“文明之星”“责任之星”“阳光少年”进行了物质奖励,从而激励学生向更好、更优的自己发展。
2.建立班级荣誉栏
学校按《开发区中心中学学生一日常规》的相关要求每日进行检查监督,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表彰,对表现好的班级在周一升旗仪式时集中表彰,每个班级将获得的荣誉统一贴在班级荣誉栏内,而各年级中得分最高的班级获得本月“流动红旗”,设立“我的班级我骄傲”栏目,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3.形成“我的足迹――四年影响一生”学生成长档案
学校制定了《开发区中学“阳光少年”激励性评价方案》,变传统的成绩报告单为“我的足迹――四年影响一生”月综合评价制度。评价内容为学生在“感恩”、“责任”“诚信”“习惯”“奉献”“学习”等方面的表现;评价主体为教师、学生本人、同学、学生家长。根据评价结果,学校通过表彰大会、喜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站、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获奖学生予以表彰和奖励,积聚正能量,弘扬新风尚,有力地促进了学校良好学风、班风和校风的形成。
经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我校的品格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果,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不断地得以丰富、提高和完善,学校的育人水平不断迈向新的台阶,得到了广大家长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但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疑惑,如:如何分年级、分层次来安排教育内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很好地渗透品格教育;家长如何在品格教育中达到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学习、交流和探索。
论文关键词:中职 职业观 就业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劳动者的主要渠道,如果能对中职生的职业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他们的择业和以后的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是有帮助的。鉴于此,本文就中职学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策略进行探讨。
从目前中职生的求职、择业的状况看,职业观方面的问题是影响他们择业、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中职生的就业方向基本定向在生产一线的操作工、技术员等需要掌握某种专业技能的操作型的工作岗位。没有工作经历的中职生大都没有形成对具体工作的稳定价值取向,这将影响其选择何种单位、对定向的职业岗位满意度和岗后稳定性。因此,探讨和把握当代中职生职业价值教育策略,有针对性开展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显得尤为迫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提出如下策略进行探讨。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职业观教育
课堂教学是中职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实施职业精神培育的主要渠道。学校要将职业精神培育渗透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中职教学内容要与职业要求、企业、行业的职业精神相得益彰,把职业精神教育纳入教学中,充分挖掘现实社会中那些能让学生感动,能提升学生职业精神的素材,尤其是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的典型事例,或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编写成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教材,让学生分辨和体会。营造准职业教育氛围,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职业道德知识和职业精神培育。
2.将职业观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良好的职业习惯需要通过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逐渐养成。如敬业需要先从爱自己的专业做起。把职业精神的培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结合在一起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的,也是培育学生职业精神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学校应当从新生入校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要确立行为养成标准,帮助学生塑造自我,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尊、自强、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和和谐协作的职业意识。把爱校爱班爱专业、学习态度、考勤、劳动、法纪、文明礼仪、公益奉献、遵守公德、诚信、团结、身心健康等列入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评价体系范围,定期检查评比。请行业先进人物介绍经验、请校友谈成功的体会,肯定和激励学生的正确行为,使学生形成热爱集体、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促使职业精神外化在学生的行为中,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加强就业指导
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突出职业精神培育,落实和实现为学生人职作准备的目标。对学生系统进行从业、就业、择业、创业等方面的指导,教育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灵活的择业观,掌握选择专业与职业的能力,逐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事业发展方向,合理规划步入社会的职业发展道路,创设职业环境氛围,开展“模拟应聘”,开展职业咨询活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地为学生从业、择业、就业的态度、观念和行为提供展示和评价平台,纠正学生中不切实际的观念和行为,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与帮助。通过对已毕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或是通过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校讲座等形式获取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育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不断与企业接轨,让学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找到自己的职业位置。
4.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应主动引入企业文化氛围,实现校园文化企业化。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优良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如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橱窗、广播、学校网站等宣传阵地宏扬职业精神先进事迹,先进人物的宣传,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自己编写励志名言、格言,张贴在校园里,用评选出的专业明星、班级明星等身边的典型等营造育人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在校园内还要开展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化、体育、文艺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在校园文化中注入企业文化元素,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奉献敬业,进取实干。引进现代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精神,让毕业生就业后迅速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可以借鉴海尔、中国联通等企业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充满自信、热爱事业、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使毕业生能成为具有敬业和实干精神的现代企业员工。
5.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
中职学校应全面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并把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去抓实、抓好。首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师德建设,即依靠制度创新,注重为人师表。创建民主、宽松的学校管理环境;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提高教师道德判断能力;形成反思意识,加强自我教育。其次,要按照师德建设的内涵,切实推行以德育人。
总之,综合运用以上策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引导学生形成适应未来职业要求的职业价值观念和职业行为习惯,是提升其就业竞争力,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首要条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效课堂; 青年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124-01
一、爱岗敬业,思想熏陶
把职业当做事业来干,说的就是爱岗敬业。爱是一种内在的情感体验,表现为一种倾向,从而形成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在教师情感上表现为对待职业和对待学生两个方面。
一方面,让青年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岗初期,选取著名的特别是当地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进行教育,培养其责任感、使命感,特别是当前80、90后独生子女代,更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再就是管理者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指导,使青年教师不断地体验从教的乐趣和光荣。
另一方面,培养青年教师热爱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因为只有教师爱学生,学生才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并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教师只有在工作中用真挚的爱去感染、感化学生,才能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扶持加压,有效提升
(一)制定教学目标
有很多青年教师备课时,只是应付,如不是学校检查备课教案,他们就把教学目标省掉,他们觉得写教学过程比教学目标更重要。他们对教案是否适应学生,是否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有效,考虑的很少。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明确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做什么,怎么做,并做好跟踪检查。只有知道备课前要先制定属于自己的或属于学生的教学目标,才能证明教师的境界已经提高了一个档次,这使得教师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才能在教学中自主地、灵活地、游刃有余地发挥才干,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寻找课堂感觉
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一般非常关注自身,是因为他们不够自信缺少课堂磨炼,教学经验贫乏。有许多青年教师上完公开课后都会问:“这节课我上的怎么样?”从他们的问话及上课时的状况可以看出,他们非常注重自己给别的教师留下的印象。如果他们上完公开课问:“学生学的如何?应该怎样才能让学生学的更多、更好?”那么此时老师关注的目标已经由关注自身转移到关注学生了。上的课多了,自我感觉就会好了,因此,我们不妨创造各种机会,多让青年教师讲公开课,备课、说课或走出去听课等。特别是在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高强度、全方位、广角度、宽领域的高效课堂中如何施教,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给他们多施加一些压力,提供一些机会,把他们推到教学改革的风口浪尖上,让他们体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成功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挫折,使其更好,更快地成长。
(三)多写教学设计
每个学期,可让青年教师写两篇像模像样的教学设计,把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等详细的阐述,通过写教学计划帮助青年教师理清教学思路,以达到提高教师重新加工课堂的能力,重新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师课堂设计的水平。
三、磨练意志,开拓创新
学校管理者必须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坚定果断的意志品质。坚决果断的性格品质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要尽量让青年教师多上些实践课、公开课,让他们接受各种考验,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提高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想不到的教育机智的能力和水平。
做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要求青年教师大胆实践,敢向传统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其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
要想使青年教师尽快入门上路,成为骨干,成为名师,学校管理中必须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只有给青年教师不断地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不失时机地搭建发展平台,青年教师自身拥有“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的发展前景,就会出现“山高人为峰”的壮美画卷。
四、加强教师平时的积累和沉淀
(一)教学素材的积累
青年教师由于阅历不深,积累的素材相对有限。在选取材料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选取典型性、时代性强的材料,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吸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促使其去思考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也应该具备广博的素材储备。平时多关注重大时事如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多关注典型事例如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文学家、科学家等;多关注身边的事例如家庭、学校、学生的其他活动场所发生的事。
(二)精心修炼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是一种传递知识和信息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学语言便是一种传递的主要载体,语言有无吸引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就需精心修炼课堂语言的艺术。教师教学语言水平高,语言正确精练,严谨流畅,幽默含蓄,会深深的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在讲课时,既要注意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又要注意声音速度的快慢,强弱,音调的变化等。例如在讲重点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放慢语速,加强语气,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在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通过突然沉默或变换语调来提醒学生注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注重师生平情感的交流
现代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双向互动过程,是师生在知识、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交流过程,所以情感的交流也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学生作为实际教学的直接体验者,最能感受到教学的成效如何。教师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交流,可以畅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密切注视学生的情绪变化,实现教学的有效反馈,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并学会用灵活的思维、敏锐的观察、果断的决策等教学机智处理好随机因素,并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四)教学经验的汲取
关键词:国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思政”;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意志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从事跨境商务活动,应该在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导向、价值导向和育人导向。“专业思政“的提出,解决了课程思政中单门课程无法制定完整专业价值培养目标的问题。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思政中,如何画点成线、连线成面,是系统完善的巩固课程思政理念的需要,也是提升和增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育人水平的需要。
1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任何的教学改革,没有教师的参与和实行都不可能取得成功。专业思政最终是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实践,只有专业教师对思政教育在专业课中地融合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传递给学生。因此,应着力提升专业教师专业能力与思政教育意识的融合,培养一支师德风尚高、业务能力强、育人水平高的专业教师队伍。1.1加强专业教师思想作风建设。专业教师是各专业知识主要传播者,专业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在专业思政建设中应该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第一,要有制度保证。明确对教师的责任要求,制定具体化、可操作的评价制度,并在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方面实施激励措施,将师德师风成为教师评价的重要环节。第二,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学校可以积极开展教师的师德师风培训和先进事迹的学习活动,使教师更好地树立理论自信。只有专业教师全面理解“专业思政”目的和途径,并对自身问题的总结和反思,才能更好地与学生共同成长。第三,教师要努力提升道德修养。专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中来,在日常教学中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塑造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1.2建设一支“教改”“科研”“党建”相贯通的教师队伍。第一,专业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实践研究应该纳入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定的评价体系中,从而使科研能力强的团队融入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研究领域。第二,在专业课的讲授中要从课程设计、课程讲授和结果检验三个环节都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课程设计中认真研究课程的特点,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和难点,将思政因素融入课程设计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言传身教,形成各门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在教学结果的检验中,要通过思政元素融入前后的对比发现学生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学习的日常和反馈,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从而达到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育人效果。第三,形成教学团队特有的风格。力争形成一个思想统一,以学生为本,积极向上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并针对教师团队的特点在价值引导能力、政治理论水平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加强培训和交流。
2构建专业思政体系
在构建的专业思政体系中应当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体系和指导思想,包括“坚持什么”和“达成什么”两个核心内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思政”就是要构建“专业核心价值构建”和“专业与思政的语境融通”两个部分。2.1专业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价格就是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社会素质高、道德素质强和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人才。按此要求构建起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一级指标和七个二级指标。四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政治素质、社会素质、道德素质和其他素质,四个一级指标涵盖了国际经济于贸易专业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2专业课程与思政的融合。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专业思政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实现思政课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面融合。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我国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跨境电子商务突飞猛进的增长,跨境电子商务实际上是国际贸易的一种新形式。跨境电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贸易理论和实践知识还要求学生对电子商务手段熟练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接收着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种信息,并且对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形式非常关注,这就要求学生有着更强的批判精神,因此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引导。首先从文本入手,如人才培养方案、实习实训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毕业论文要求等这些文本与大学学习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这些文本中融入“爱国”“敬业”“奉献”等价值元素,并使这些元素具体化,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其次从教学入手,从课堂教学尤其是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深入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特点、心理需求和价值取向,结合课程的特点编制思政教授指南和教授案例,以便更好地融入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等价值因素。这样会促进学生做到学行做的统一。最后从活动入手,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社会实践、新年晚会、主题辩论等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在这些活动中植入“爱国爱党”“四个自信”“奉献人民”等价值元素。
3拓展专业实习实训的育人功能
专业实习实训是开展专业思政不可缺少的环节。拓展专业实习实训的育人功能,需要思考实习实训途径中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如何践行立德树人的理念。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习实训主要有认识实习、电子商务实训、外汇市场模拟实训、经济学沙盘实训、计量经济学实训、外贸模拟实训、报关实训、跨境电商综合实训、外贸英语听说实训、虚拟商业社会经营实训等。经过研讨和教学经验,专业教师发现很多部分都可以融入思政的元素。例如,外贸模拟实训可以引导学生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即“无规矩不成方圆”;关于贸易磋商,可以融入诚信、包容等价值观;外贸英语听说中融入中华传统美德;跨境电商实训中融入中国的创新精神;经济学沙盘实训中融入工匠精神,引导同学们将来的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虚拟商业社会经营实训融入团队精神,让同学们明白热心奉献、团结一心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育坚,张俊玲,刘晓晓,等.以“专业思政”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以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1,35(01):45-51.
[2]房小可,朱建邦.论“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关系———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1,35(01):52-56.
[3]刘彤.传媒类“专业思政”建设的三个突破口[J].传媒,2020,(24):85-87.
[4]戴艳艳.旅游管理专业“三位一体”思政链体系构建探究[J].国际公关,2020,(08):174-175.
[5]李守可.高职航海类专业思政课教学适应性体系构建[J].航海教育研究,2019,36(04):88-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