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7 06:19: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稽核审计工作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㈠完成了财政局预算执行审计,地税局、农业局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在审计过程中我们坚持以真实、合法审计为基础,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注重规范财政收支行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财政资金的使用更加有效合理,减少损失浪费,增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近几年来,我局不断突出审计重点,转变审计方式,改进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始终牢记审计署提出的“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的科学论断,积极将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融入到地税局预算执行审计实践中。
㈡完成了__市交通局石佛公路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重点检查建设项目是否招投标、是否存在高估冒算、有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现象,通过审计,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地维护了建筑市场的经济秩序。
㈢有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受市委组织部委托,对我市调动的6位正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现已全部完成。今年的经责审计,我们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素质、防范风险”的原则,在规范行为、保证质量上下功夫。
㈣我局精心组织,暂停局内其他一切工作,举全局之力抽调四名业务骨干远赴石家庄藁城参加审计署组织的全国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审计。审计人员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困难,积极参加全国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审计培训班,加班加点认真学习消化培训内容,领会精神实质,抓好贯彻落实,配合上级审计机关圆满完成了全国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审计。
㈤根据国务院、审计署、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工作方案的通知》,
我局在人员少的情况下,克服任务新、时间紧、的困难,派出2人审计组对__市财政局、住建局、环保局、发展改革局、国土资源局等18个单位的政策落实情况逐一进行了审计,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文件精神,按照“摸清底数、揭示问题、督促整改”和“抓项目落地、抓资金保障、抓简政放权、抓措施落地”的要求,确定工作重点,明确分工,加强督导,攻坚克难,圆满完成阶段性审计任务。
一是把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在保证审计任务进度的同时,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国家方针政策、审计法律法规、计算机审计知识,聘请业务骨干讲解审计业务知识,同时为了鼓励大家自学,我们还制定奖励办法,对学有所成并能运用学习成果取得成绩的,给予重奖。二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八不准,制定完善了《__市审计局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实施办法》,使廉政建设做到有章可循,责任明确。
自上级审计机关安排部署ao和oa系统以来,我局多方筹资,用于oa、ao系统、审计内网的部署和硬件设施的投入。近年来,计算机硬件建设和审计软件的应用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要求、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信息化建设成为制约审计工作发展的一大难题。我局领导正视自己的短处,把计算机审计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摆上议事日程,经过多次商议,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加大对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普及培训力度,通过定期举办计算机知识或软件使用培训班,重点培养一批骨干,争取每个业务科室都有计算机水平较高的业务人员,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全局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是对于被审单位已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审计项目,审计小组尽量全部推行计算机审计。如被审单位使用单机版会计软件,还要求审计人员在计算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自己采集转换电子数据。
三是改进审计管理模式,让计算机技术人员深入各个审计小组,随时解决计算机审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于计算机审计任务较重的审计项目,将计算机技术人员直接编入审计小组,参与审计工作全过程。
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八不准规定,制定完善了《__市审计局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实施办法》,使廉政建设做到有章可循,责任明确。同时加强审计回访制度,对审计人员在审计中是否廉洁从审进行询问,一经查实审计人员存在不廉洁行为,将按制度规定严肃处理。
20__年我们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中药都建设这一主线,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㈠加大审计力度,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审计任务。
㈡继续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审计质量控制,加大计算机审计培训力度,推广运用ao软件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对重点审计项目积极运用oa和ao的交互功能,完成审计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㈢在离任审计的基础上,探索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逐步规范细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内容和审计评价体系。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工作在不断地深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已成为会计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组织包括政府、企业都已经着手积极推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及完善。简单来讲,会计电算化是指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会计领域,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实现记账、算账与报账等信息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以及部分实现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决策的信息化。
与传统会计相比,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不论是对于会计工作的储存方式、处理流程、还是内部控制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及时性及准确性,同时使会计从业人员从复杂繁琐的重复性劳动中脱离出来,及时准确地把握企业运营状况,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从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扩大了会计的领域,也为加强全面核算和监督奠定了基础。
不难看出,虽然在职能、方法、目的与责任等几个方面会计与审计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两者具体对象都以会计资料为主,职能责任密切相关。会计电算化在对会计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必然对以会计过程为其职能对象的审计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具体来讲,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经济审查和监督职能本质上仍没有改变,但由于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运用,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改变了审计线索、扩大了审计的内容和范围、改变审计的技术方法、影响了审计标准和准则、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等。同时计算机环境下的舞弊作弊行为更具有隐蔽性,无疑加大了审计查处的难度和风险,审计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的对策分析
从内容上来看,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CAIS)环境下所产生的信息系统及其范围内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济行为为对象,审查和评价系统的合法性、效益性及系统输出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当前,我国大多数审计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和运作难以做到完全了解和掌握,大部分地区的审计工作仍是以手工审计为主。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及普及使得审计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传统审计存在的信息反馈能力弱等问题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因此,为推进审计工作的有序展开,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强化审计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调整。面对会计电算化时代的挑战,应从以下方面提高电算化审计的质量以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现代审计的需求。
1.加大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理论研究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进一步指导实践的深入发展。与会计电算化相比,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操作方面来看,都远远落后于会计电算化。特别是当前由于对电算化审计的优越性认识不够,计算机审计研究严重落后于实践发展的需求,缺乏先进理论指导,难以有效指导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有序高效展开。因此,在强化基本理论和审计目标研究的基础上,加快新形势审计理论的研究,不断总结我国计算机审计的经验和做法,拓宽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尤其要加快对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及技术等的研究,以进一步指导和实现计算机审计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运作。
2.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线索、审计方法的变化,也必须要求审计标准和准则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以适应新要求。从国际审计发展来看,在国际审计准则中有专门的条款来详细规定计算机审计的范围、程序、技术等;从具体国家来看,美、日、英等国都制定和出台了相关计算机审计的审计准则和标准。目前我国审计界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包括审计人员标准、质量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但针对不断普及和发展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过去手工环境下的审计标准和准则显然不适应,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准则中仍存在许多空白。因此,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要加快制定计算机审计相关标准和准则的步伐,更新审计标准准则,完善电算化审计的标准体系,以规范计算机审计工作,为衡量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保证。其次,在积极借鉴和吸引国际上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发展要求,实现我国审计进一步适应国际审计发展的要求,为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打好基础。第三,新的衡量标准不仅要包括计算机审计程序、过程、效果评价指标、审计人员从业标准等衡量审计业务的合法合理性标准,还需对电算化系统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标准及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步骤、应用软件标准等做出明确性的规定。
3.加大事前系统审计力度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在于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深刻认识到除了对使用过程中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外,抓好电算化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的事前审计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实施审计的关键。只有切实加强抓好事先审计,才能确保系统设计、开发、运转达到预期标准,在协调和密切会计与审计的职能联系中更好地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首先,在保证会计与审计各自职能标准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要加强自身的软件应用和分析水平,在事前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审计过程中避免会计与审计两者间程序设计、开发及操作方面不协调状况的出现,防止在系统在投入使用后再进行改进,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其次,审计人员直接参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发过程,监督系统开发过程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保障电算化系统及其处理的合法性、有效性、可靠性、保密安全性和可审性以达到会计管理需要应有的质量。
4.完善审计内容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履行的经济检查、评价及监督的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不难看出,电算化下的审计除了对输入的原始数据及输出的会计数据进行审查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殊性及其固有的风险使审计面临着在与传统会计条件下不同的审计内容,扩展了审计的内容。一是,会计电算化软件质量直接决定了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整体水平的高低,需根据审计实际操作情况增加审计审核窗口,重点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合法合规性、及时性、准确性、科学性及稳定性进行审查,了解掌握被审会计电算系统的各种功能和程序设计,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其次,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控制的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两个方面的测试和评价,审查是否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机器设备使用控制制度规范及操作流程规定、系统工作环境是否完善等。第三,为保障获得正确的财务数据,审计人员必须实现对财务软件的所有模块及相应流程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观察,必要时要进行手工复核方式。
5.改进审计方法
在知识经济时代,积极采用集信息技术、财务手段、环境评估等多学科知识的技术方法,革新审计方法及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进行审计,实现由手工操作向电算化处理的转变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一是,审计人员要充实认识到计算机作为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审计工具的积极作用,自觉通过参与培训或自觉等方式提高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采用专业软件实现更快速、更有效地对相关会计信息的查阅、核对、分析等各项审计内容。其次,可组织各方面专家,包括会计专家、审计专家及计算机专家等组织专门小组,加强各种通用、专用审计软件和辅助审计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在吸引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我国各类商品化审计软件的功能,尽快研制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审计软件以满足实际电算化系统审计的需要。第三,借鉴发展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经验,大力发展审计软件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电算化审计软件在实际审计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及普及,逐步推进我国审计工作电算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2020年工作总结
一、政务服务窗口提供电子支付。行政审批中心为贯彻落实省委巡视组反馈整改要求和省厅、市局整治营商环境突出问题百日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保安员证业务不再收取现金,均通过登录辽宁公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进行网上缴费或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电子支付。
二、全面推行“辽事通”二维码评价。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省厅“每个窗口工作人员都能接受评价,每个差评都能得到认真整改”的工作要求,行政审批窗口全面推行“辽事通”二维码评价。
三、辽宁公安“互联网+政务服务”。为进一步推动省厅、市政务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应用推广,引导群众、企业使用辽宁公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锦州政务服务网以及移动app网上办理政务事项,行政审批中心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发放《“互联网+政务服务”宣传画册》;加强学习,加大应用力度,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省厅和市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学习,熟练掌握平台网办的流程、办理的事项。对于开通网办的政务服务事项要现场引导群众网上注册、登录、申请,加大应用推广力度,切实提高网办数量。
四、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
(一)日常受理审批工作:
(1)现阶段,我辖区共有从事爆破作业公司5家(分别来自沈阳、辽阳、大连、义县、中铁十二局)。
爆破作业项目合同备案、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许可证、民用爆炸物品道路运输许可证(受理—审批——核发)工作:
1、爆破工程备案14家,网上爆破工程备案14家。
2、核发办理购买证、运输证177件。核发办理单独运输证126件。
3、炸药使用量808.494吨,雷管使用量35851发。
(2)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 (受理—审批——核发)工作:
1、核发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23件。
2、氯使用量1950吨。氰化钠用量221吨。
3、剧毒化学品使用单位备案3家。
(3)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安全审核20件。
(4)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3件。
(5)公章刻制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2件
(6)印章刻制备案(受理—审批——核发)
(7)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核发(受理类)
易制毒购买备案证明核发受理110件。
(8)《保安员证》核发(保安员证的考试受理和初审);保安受理55件。
(二)根据上级要求及辽宁省公安机关打造最优发展环境深入推进公安行政审批便民化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标准,进行了以下工作:
(1)对辽宁省政务服务网公安业务审批事项录入及完善工作,截止至2020年10月25日前,录入有效事项259项,录入率为100%,正确率100%。
(2)按要求推行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审批采取值班值守办理业务。合法合规的审批事项“马上办”。 继续坚持“一次性告知”,减少企业和群众现场办理等候时间、往来次数,实现了压缩群众企业现场等候和咨询办事时间30%。同时,对标全国先进地区审批承诺时限,力争将审批时限压缩至全国最短。
(3)推行一次不用跑清单1项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12项事项。
2021年工作计划
(1)在审批业务方面继续加强审核把关,加强备案材料数据更新。在压缩法定时限内对审批业务及时受理、审核、提交。
关键词:交通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相关对策
内部审计对于企业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交通企业来说,内部审计问题也是自身的盈利能力的体现,本文以此为背景,进一步展开研究。对企业内部独立而客观的审计工作加以剖析,以期能够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应的帮助。
一、交通企业内部审计问题
1.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内部审计
现阶段由于思想高度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所以交通企业中虽然普遍开设了相应的审计核查部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企业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的产生,一方面是领导层对于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审计工作对于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是企业主要领导认为审计工作的展开会算损害企业自主独立性,采取并如财务部门的办法以节省开支。
2.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积极性
事后审计的工作形式在内部审计中较为常见,这种工作方式严重的算上了职工工作积极性,相关工作人员一般都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进行审核,并且之后企业领导要求进行审核的时候才会象征性的加以审核,而这种审核中,由于没有明确的责任人,所以及时发现了某些问题,也会避重就轻,甚至直接略过不谈。这种背景下,企业内部审核工作严重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尤其是对于相关责任人的管理办法的缺失,进一步瓦解了设计部门的战斗力。审计部门的咨询服务功能完全没有体现出来。
3.内部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现阶段,企业内部审核人员,尤其是交通企业的内部审核人员,大多是具有相应的财务从业经验,但是对于系统的审计知识和设计技能方面的缺乏,确实是不可忽视的事实。同时,由于受到某些社会不良做法的影响,一些审计人员自身要求也不严格,素质低下,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相应的本职工作。
二、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对策
交通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应该重点关注工作的结构方面的调整和内部整合,对于工作方式的转变和工作中的创新,同样应该给予相应的重视。对于以往的成绩应该继续发扬,利用自身现有优势来开创新的工作远景。定不移地为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内部审计要为调整结构服务,要为转变方式服务,要为注重创新服务,要为强化管理服务。
1.企业要高度重视和主动加强内部审计,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对于审计部门的重视应该从企业自身的全部部门入手,无论是对高岑管理者还是对下设的审计部门,都应该强调工作的严肃性。对于管理层的在人事方面的不足,应该重点给予帮助,及时的让部分缺乏这方面知识和意识的领导意识到设计事业的展开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交通企业中,集权管理现象十分的普遍,对于这种环境下开展企业内部的审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样,管理层对于审计工作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看到,即使是最低级的管理人员提供的相关数据,都可能对整体审计工作具有积极意义,所以应该深入普通群众中来开展审计工作。
2.注意内部审计方式方法的运用和改进
(1)在审计技术上,要积极探索审计信息的自动化管理,适时开发计算机应用软件模块。
(2)财务指标的设计为基础,非财务指标审计为辅助的审计方式,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监督管理的效果的审核同样可以反映出一段时间内工作的开展情况,对于企业自身的预算和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等方面都能够及时的体现出内在的问题。这一过程中,最大的难度就是对于相关数据的获得,准确清晰的数据,对于企业内部审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在信息的收集过程中,适时地引入CSA即控制自我评估(Control self-assessment)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准确性,降低信息获取的难度。在这一系统中,一方面可以通过相关审计人员的运作来实现信息收集和验证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企业的各个部门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审计工作中来,保证审计的效率。
3.合理设置审计机构,认真履行审计职责
调整、理顺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保证审核部门能够全力的发展相应的审计功能。企业的内部审核审计,应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直接对企业的最高领导者负责,对于内部审计制度的确立,应该通过股东大会全体表决的方式来进行,对于人员的任免,同样需要企业董事会进行表决。行政工作上,审计部门直接对最高管理层负责人汇报工作。这种制度,可以保证审计部门能够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同时以此为基础的审计制度的确立,对于企业内部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4.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审计人员的培训,要选择那些兼具多种职业技能的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交通企业的发展速度。
三、总结
总之,对于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的给予相应的解决意见,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更是应出台对应的审计工作强化意见,从而保证交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交通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相关对策
内部审计对于企业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交通企业来说,内部审计问题也是自身的盈利能力的体现,本文以此为背景,进一步展开研究。对企业内部独立而客观的审计工作加以剖析,以期能够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应的帮助。
一、交通企业内部审计问题
1.在思想上不够重视
内部审计现阶段由于思想高度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所以交通企业中虽然普遍开设了相应的审计核查部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企业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的产生,一方面是领导层对于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审计工作对于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是企业主要领导认为审计工作的展开会算损害企业自主独立性,采取并如财务部门的办法以节省开支。
2.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积极性
事后审计的工作形式在内部审计中较为常见,这种工作方式严重的算上了职工工作积极性,相关工作人员一般都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进行审核,并且之后企业领导要求进行审核的时候才会象征性的加以审核,而这种审核中,由于没有明确的责任人,所以及时发现了某些问题,也会避重就轻,甚至直接略过不谈。这种背景下,企业内部审核工作严重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尤其是对于相关责任人的管理办法的缺失,进一步瓦解了设计部门的战斗力。审计部门的咨询服务功能完全没有体现出来。
3.内部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现阶段,企业内部审核人员,尤其是交通企业的内部审核人员,大多是具有相应的财务从业经验,但是对于系统的审计知识和设计技能方面的缺乏,确实是不可忽视的事实。同时,由于受到某些社会不良做法的影响,一些审计人员自身要求也不严格,素质低下,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相应的本职工作。
二、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对策
交通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应该重点关注工作的结构方面的调整和内部整合,对于工作方式的转变和工作中的创新,同样应该给予相应的重视。对于以往的成绩应该继续发扬,利用自身现有优势来开创新的工作远景。定不移地为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内部审计要为调整结构服务,要为转变方式服务,要为注重创新服务,要为强化管理服务。
1.企业要高度重视和主动加强内部审计,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对于审计部门的重视应该从企业自身的全部部门入手,无论是对高岑管理者还是对下设的审计部门,都应该强调工作的严肃性。对于管理层的在人事方面的不足,应该重点给予帮助,及时的让部分缺乏这方面知识和意识的领导意识到设计事业的展开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交通企业中,集权管理现象十分的普遍,对于这种环境下开展企业内部的审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样,管理层对于审计工作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看到,即使是最低级的管理人员提供的相关数据,都可能对整体审计工作具有积极意义,所以应该深入普通群众中来开展审计工作。
2.注意内部审计方式方法的运用和改进
(1)在审计技术上,要积极探索审计信息的自动化管理,适时开发计算机应用软件模块。
(2)财务指标的设计为基础,非财务指标审计为辅助的审计方式,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监督管理的效果的审核同样可以反映出一段时间内工作的开展情况,对于企业自身的预算和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等方面都能够及时的体现出内在的问题。这一过程中,最大的难度就是对于相关数据的获得,准确清晰的数据,对于企业内部审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在信息的收集过程中,适时地引入CSA即控制自我评估(Control self-assessment)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准确性,降低信息获取的难度。在这一系统中,一方面可以通过相关审计人员的运作来实现信息收集和验证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企业的各个部门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审计工作中来,保证审计的效率。
3.合理设置审计机构,认真履行审计职责
调整、理顺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保证审核部门能够全力的发展相应的审计功能。企业的内部审核审计,应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直接对企业的最高领导者负责,对于内部审计制度的确立,应该通过股东大会全体表决的方式来进行,对于人员的任免,同样需要企业董事会进行表决。行政工作上,审计部门直接对最高管理层负责人汇报工作。这种制度,可以保证审计部门能够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同时以此为基础的审计制度的确立,对于企业内部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4.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审计人员的培训,要选择那些兼具多种职业技能的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交通企业的发展速度。
三、总结
总之,对于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的给予相应的解决意见,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更是应出台对应的审计工作强化意见,从而保证交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审计 事业单位 合理化 构建
事业单位作为向社会提供公益性专业技术服务的组织,如何建立起有效的审计工作模式,将关系到财政拨款能否正确使用到位。但在实践中,尽管遵循了审计工作准则,却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存在着对资金使用背后经济事件把握不准,则是产生上述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途径来看,有相当一部分预算用在了固定资产的采购之中,该固定资产一般为专业技术设备,将能在物理层面更好的帮助单位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责。然而,专用性固定资产特有的具体知识,却是审计人员所不了解的。这一结果将导致,因缺乏对固定资产造价的具体信息,而仅从会计原始凭证上来考察财务工作的合规性,其自然内含了诸多审计缺位的状况。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审计工作合理化模式的解读
针对财务信息而完善审计工作模式,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展开。在建立具体的合理化模式前,需要在组织资源范畴下来解读该模式的内在要求。
(一)对审计人员的要求
岗位意识不仅能推动他们认真完成常规工作,还能主动探寻资金使用背后经济事件的合理性与否。由于存在委托关系下的资金使用特点,就导致了部分事业单位在实施审计活动时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现象。针对这一状况,就需要从提升审计人员意识上下工夫。提升意识不仅需要强化他们的职业操守意识,还应从推动审计科学、有序进行中下工夫。从实践中所反馈的信息表明,除了建立审计督察制度外,还应借助审计人员的工作自觉来推动合理化的形成。就实现路径来看,可以在审计团队的构建上进行优化。
(二)对审计形态的要求
事业单位在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时,不间断的采购专业性设备是必要的。但即使这种采购通过招投标途径来完成,审计人员仍需要考察经济活动背后的事件的合理性问题。为了,解决因专业知识缺陷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在审计的组织形态上便需要进行优化。另外,针对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三公经费使用问题。若只是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却在存在着使用监管缺位,仍无法有效控制部分单位的浪费现象。可见,制止浪费现象仍需要从克服信息不对称入手,仍主要针对识别会计凭证背后经济事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展开。
以上两个方面的解读表明,建立事业单位审计合理化模式需要分别在审计组织建设,以及克服经济事件的信息不对称着手。
二、解读基础上的目标定位
所谓目标定位也可以理解为,审计工作合理化构建中的价值取向。在保留其监察约束功能的同时,还含有协助单位财务部门增强资金管理合理性的作用。之所以提出后者在于,审计活动将考察单位整体运行活动,这就弥补了传统财务管理的单一价值视角的缺陷。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目标定位:
(一)监察目标
监察的目标定位属于传统视角下的工作模式,这也是构建审计工作合理化模式的出发点。根据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特点,应着重从单位整体来考察专项经费的使用状况,这里特别指向大型专用设备的采购经费。作为起约束功能的目标定位,审计工作合理化的构建还应延伸到对设备使用效果考核上。不难看出,这里的监察目标形成了审计工作的传统路径指向。当前,不仅需要强化这种目标,还应通过优化监察手段来促进该目标的实现。
(二)辅助目标
这里的辅助目标便指向,协助单位财务管理完善资金管理工作方面的。在事业单位体制转型,以及财政拨款形式发生改变的当下,如何增强资金使用的效益性,一直是单位管理层关心的问题。而审计活动本身的整体性视野,能更全面的为财务管理活动提供短板信息,从而促进财务部门给予应对、解决。上文已经提到了,因财务管理单一的价值视角将影响到资金配置效果,而在解决事业单位短板问题时则需要从整体视角来进行。这里也告诉我们,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与财务管理不应形成相互对立的局面,特别在单位内审中实则应建立起促进财务工作开展的价值取向。
三、目标定位下的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目标定位下,审计工作的合理化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
(一)针对具体审计项目组建质量管控团队
针对单位一线审计人员的预算审计活动,质量管控团队须引入该领域专业人员。为了防止内部审计督导与内部一线审计人员之间存在利益关联,其可引入第三方审计质量管理机构实施协同监管。第三方审计质量管理机构主要运用专业知识,督促审计人员对项目明细表的经费进行认真核实。特别涉及到资产采购经费、使用环节中所需的人工成本费给予专业的审查。根据笔者的经验,上述两个方面是审计工作合理化开展的难点。另外,针对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审计,也应从上述组织形态下展开。
(二)建立审计质量管理团队的工作制度
由内在要求可知,第三方审计质量管理机构不能超出本职工作范畴而施加影响。为了有效满足这一要求,单位可以采取组建审计质量管控专家库,并随机抽调专家的机制来实现。在合理授权、绩效管理、激励机制中,笔者强调激励机制的设计。具体而言,就是在“激励兼容”原则下实施物质激励。这时,就需要根据对审计质量的管控效果进行绩效评价,进而来合理对管控人员进行新酬体制的安排。与此同时,进行审计人员岗位素质培训,以及配合刚性的问责制度,都能在内、外两方面增强他们的审计工作态度。
(三)其它应注意的问题
在保证审计合理化的最终实现,还可以考虑引入其它机构作为“观察员”来协助开展工作。诸如,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在它们的协助下,将增进审计活动的客观、公正。从而,增强审计部门的公信力。当然,对于审计人员岗位意识的强化也是必要的,关于这一点可以通过传帮带和培训形式来加强,也需要借助单位党建工作的开展来支撑。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针对本文主题的探讨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展开,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四、实证分析
根据上文所得到的对策,下面针对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审计,指出审计时应关注的问题:
(一)招待费
应重点检查会议费的支出,审计中要特别注意该科目支出的原始凭证。
延伸审计下属单位,看是否存在把招待费转移到下属单位报销的问题。
(二)公车费
看公车的数量,是否适度,购置公车是否经过政府采购,有无办理相关审批手续,车辆是否超标。
看油费的支出,是否由单位相关部门负责采购,并根据里程数来考核油耗。
看有无派车单,出车事由是否合理。
修理费的支出是否经政府采购审批,支出是否合理。
(三)出国费
看有无上级部门批准文件,出国事由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出国费用是否超过审批的标准,有无超过的时间等。
当然,针对三公经费的审计模式,在各事业单位都建立的有明确的制度安排。这里只是强调,应确认凭证、事由背后经济事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确保审计活动的合理化路径。
五、结束语
本文认为,事业单位应在增强审计人员岗位意识的同时,优化审计组织形态。可将第三方审计人员纳入其中,从而增强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性。在针对目前所广泛关注的三公经费审计时,也应从主观和客观方面下工夫。最后,文章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姜风.浅究我国企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问题与创新[J].中国外资,2012
关键词:技工院校 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着力点,也是技工院校创新办学模式的前提,更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技工院校如何深化校企合作呢?多年来,笔者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按需求,设专业,实现订单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但很多人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些人的技能和素质达不到企业的标准和要求。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成,一大批知名企业落户荆门,学院盯住企业新建项目,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1.针对企业,开设所需专业
技工院校的专业必须根据社会及企业需要设置,技工教育发展才会有后劲。只要一有新项目落户荆门,学院就主动派人与企业取得联系,跟近项目,看企业需要什么工种,我们就开设什么专业,并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
2.根据岗位,制订教学计划
根据企业的要求,校企联合制定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定向培养,企业全方位跟踪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企业定期派人来校授课,学院定期派教师下厂实践,让学生所学内容更有针对性,更好地符合岗位要求,实现了专业学习与就业岗位之间的“无缝对接”。
3.工学结合,实现就业直达
学生在校学习一年或二年文化课和专业课,具备一定的相应岗位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最后一年到定向企业带薪顶岗实习,毕业后直接在企业就业,使招生、招工融为一体,在校学习与在企业实习紧密结合,最终达到毕业即就业的效果。
近年来,学院先后与本地多家企业开设了定向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企业在本地,家长、学生了解企业工作环境、薪资、福利等;定向办班,订单式培养,学生在校可享受企业提供的奖学金,学生上岗后专业对口;学生就业离家近,生活、探亲非常方便。所以就业稳定率、就业满意率很高,深受家长、企业和学生的好评。
二、重服务,促就业,拓展培训新市场
为了满足企业急需用工和在岗职工技能提升的需要,我们把“短、平、快”的短期培训作为技工教育与市场经济直接接轨的切入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送上门”等形式开展各级各类短期培训,服务了企业生产,同时也拓展了学校发展的新路子。
1.思企业之所需,成立培训机构
学校专门成立了培训处,专门负责培训工作。他们密切与企业联系,掌握企业所需,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
2.急企业之所急,开展岗前培训
很多新企业在开业之前就已经招聘了部分员工,还有的企业每年都要新进部分员工,急需对这些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各类培训。学院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开办相关岗前培训班,满足了企业用工需要。
3.解企业之所忧,开展提升培训
企业职工的技能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企业领导越来越重视对职工的培训提高。根据企业需求,学院为湖北多家企业进行了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与考核。
三、创特色,树品牌,增强合作吸引力
学院要想得到持续、科学的发展,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创建自己的特色。多年来,笔者学院通过明显的专业优势和过硬的培养质量优势,使很多专业创出了特色,初步形成了品牌,增强了校企合作的吸引力。
1.刑期变学期,率先在全国开展服刑人员培训
学院在监狱建立了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率先在全国开展“刑期变学期”的服刑人员培训。每年都对即将刑满释放人员开展家电维修、烹饪等专业技能培训,并进行技能鉴定考核,使服刑人员回归后好就业,深受广大服刑人员及家属好评。
2.专业显特色,完成省运会酒店服务人员培训
2010年湖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在荆门举办,组委会对参与接待的宾馆酒店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笔者学院以较强的专业特色,赢得了这一培训项目,并抓住机遇,高标准地完成了培训任务,受到了旅游部门、相关星级宾馆酒店的一致好评。省运会后,很多宾馆酒店多次邀请笔者学院对他们进行员工岗位提升培训和新员工的岗前培训。目前学院的宾馆酒店服务人员培训在荆门地区已经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3.实力筑品牌,成功承办荆门市职业技能大赛
优化人力资源发挥群体效能
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慧和创新在知识经济中显现出巨大的价值,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成为社会财富的基本源泉。我们把培育和开发审计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要务,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建立科学的内控机制,激发队伍活力。我们打破行政机关吃大锅饭的局面,建立了一整套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一是以“四三二一”育人创业工程和以塑造“八型”干部为代表的先进管理机制的确立,特别是将“八型”实行量化目标考核兑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竞争上岗,大力推行干部轮岗交流,发挥各个层次人员的长处和优势,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人人争先、共同创新的工作局面。
多形式培养复合型审计干部队伍。一手抓自编自演,每年安排15天时间,专门开展审计业务整训;一手抓外出学习、观摩、考察。目前,干部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全天候”的审计干部日益增多。在全市范围开展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环保资金审计、城建资金审计以及“三农”资金审计,都是采取混合编组形 式,充分发挥了复合型人才的优势。有24人次因工作出色受到市级以上各类表彰。
相互联动,统筹安排审计力量。打破各部门专业分工界限,采取大兵团作战、左右联动、上下联动、交叉审计、换防监督,使审计成本大幅度降低,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在对市直79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的财务专项检查中,我局抽调精兵强将45人组织11个审计组,查处各种违纪违规资金8920万元,为市政府实行财务集中核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决策参考。
优化环境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审计事业要发展,除了依靠自身艰苦不懈努力外,重要的是要紧紧依靠上级审计机关、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依靠各部门的支持和理解,依靠老百姓的拥护和认可。否则,审计工作将寸步难行。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坚持以有为博有位,赢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紧贴政府中心工作,抓住重点、热点问题进行审计。如针对我们查出的预算外资金有关违规问题,市政府出台了六条措施严加管理。在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的共同配合下,终于把市直2.2亿元预算外资金收入财政专户。
工作上,市领导积极支持审计机关依法履行职权,多次将审计部门上报的信息、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批转给有关部门整改落实;在人员编制上,为审计局特批增加科级机构17个、人员编制40个;经费上,所需经费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第二,坚持公正执法,赢得各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在审计工作中,注重发挥“审、帮、促”的作用。去年我局受市政府委派,对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暴露了该单位管理松懈、财经法纪淡薄、经营效益低下等问题。该单位认真采纳审计建议,通过半年多的全面整改,实现了内部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经济效益三个显著提高。
第三,坚持审计为民,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我们注重抓好农业资金和养老、失业保险等专项资金的审计,促进各项优惠政策和援助资金的落实,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在去年财政扶贫资金审计中,我们历时两个月,行程130 0公里,审计资金总量2亿多元,督促归位欠拨、占压资金2100万元。在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的审计中,查出有问题资金279.18万元。市领导对上报的审计情况作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审计成果。
整合业务资源探索科学管理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审计对象涉及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审计内容由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真实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两个并重;业务工作已基本形成财政资金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加经济责任审计的格局。为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我们努力探索科学的审计业务管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科学划分审计业务领域。对审计业务领域进行重新划分,积极推行了“一主两翼”,即:以预算执行审计为主体,以专项资金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两翼。抓住预算执行审计龙头,将其与部门财务收支审计、财政体制改革新情况审计等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促进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治腐败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规范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把扶贫、救灾、农业、社保等专项资金审计作为贫困山区审计工作特色项目,促进山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近年审计的268个项目中,查出违规资金6.5亿元,查出“小金库”40多个。
全程控制审计质量。一是建立质量三评制度。审计前期,评审审计方案,方案评审过关,才能实施审计;审计中期,评估审计成果质量,实行审计质量“回头看”和审计质量终身负责制,控制审计风险;审计后期,评选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标准突出审计效果、突出审计深度、突出审计方法创新。二是完善执法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审计执法责任制》、《审计执法公示制》、《审计执法督察制》,坚持四级复核,防止出现“人情”审计。审计决定落实率达到100%,没有发生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和行政执法错案。近年我们先后有17个项目荣获全省优秀项目奖,创出了在全国打得响的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农业扶贫资金审计三大业务品牌。
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审计成果
一是建立信息管理机制。对每个科室、每个人,实行动态的量化管理,纳入目标考核,奖惩兑现,提高信息工作质量。我们向市委市政府、上级审计机关提交的重要情况和信息,80%进入了领导决策圈。根据审计建议,市政府专门出台了《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招标组织与实施办法》,并召开全市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招标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