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9 02:23: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英语会议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第一步:就是在收集资源的时候,给顾客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讲解食谱(见附录)、化验单(检测结果)、运动饮食指导达到收集顾客信息的目的,同时,又拉近了顾客与员工的感情,给顾客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巧妙的留下上门预热的由头。
第二步:第一次预热,即上门预热。以送《洪昭光教授的大型科普巡讲录》为由头,拜访顾客。说是预热其实还是和顾客沟通,我们知道沟通是双向的,即参与谈话的双方都得进行交谈、沟通。但我们一定要注意,第一次上门预热沟通应该有所偏重,即我们要充分了解顾客,这就要求我们在沟通中占主导地位,多问,让顾客多回答。 我们需要了解顾客的信息包括:年龄、病症、保健意识、文化层次、爱好、原工作单位、经济收入、子女情况、现服用何种保健产品、效果如何等等。本次预热时间不要太长,控制在15~20分钟即可。结合顾客的病症,把重点内容画出来,同时暗示顾客下一次送电影票的时候要把书拿走,督促顾客看,然后礼貌告辞。
第三步:第二次预热。此次预热和发电影票同时进行,其实还是沟通,询问顾客是否看了小册子,如果没看,督促其赶快看,等明天看电影的时候把书带过去。如果看完了顾客询问了,我们就简单地向其渗透核苷酸的知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本次沟通中重心发生了转移,即让顾客了解我们,了解我们公司,我们的核苷酸,但要注意我们在顾客家中千万不能大讲特讲。如果讲得太多,就把顾客讲跑了,他就不敢参加我们第二天的会议了,这就叫做预热过度。另一情况是预热不充分,如果顾客没问,我们就要提醒他,引导他看。比如说,叔叔,我送您的巡讲录有关糖尿病的那部分内容看了吗?没有,叔叔那您赶紧看,它与明天咱们的电影内容有关,您先看看,到时间有助于您理解,同时,咱们现场还有有奖知识问答。叔叔,把书上的这些内容记住,到时候回答问题,还能得到一份精美的纪念品呢。
如果顾客看了,但看得比较粗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兴趣,这时候我们还是要引导他,告诉他说:“叔叔您看了我们的小册子,应该了解了糖尿病产生的根源了吧?对,就是基因受损,葡萄糖基酶基因、线粒体基因、胰岛素基因受损,也就是说细胞内的基因受损,是导致糖尿病的根源,怎样从根源上控制和治疗糖尿病,这就靠核苷酸、寡核苷酸了。核苷酸是小分子核酸。咱们平时吃的大米、馒头、肉类中含的都有核苷酸。它是人体细胞的核心物质,能修复受损基因并能稳定血糖,调节新陈代谢,全面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另一个需要您特别注意的是寡核苷酸能消除耐药性,且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比如说叔叔您吃了 ‘平糖宝’一段时间后,感觉治疗效果不如以前明显了。这就是您的机体出现了耐药性。咱们的寡核苷酸能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呢,咱家用的是微波炉,它对人体的辐射很厉害,寡核苷酸还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叔叔您了解了这些,对于您的糖尿病的预防和阿姨高血压的预防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吧。
如果顾客吃过核酸,了解核酸,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给他多讲一些,把我们的产品本身的核心优势都讲给他听(盒子上面的七大卖点)同时也可以在顾客家里面做实验,以证明我们产品的优势(见促销篇)。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地区的人都有每个地区的地域性格,有的地域的人群性格开放、豪爽、明朗,我们在其家中预热时就可以多讲,有的地区,比如西北地区的人性格很保守、谨慎,那我们就不要多讲,不能过分暴露,否则的话,就可能导致他们不来参会。但总的来说,我们在预热过程中要把握一个“度”字,因地制宜,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最后再强调一下预热过程中的细节:
1、收集资源时的预热(见资源收集)
2、上门预热前,一定要打预约电话,打电话的时候,要明朗、殷勤、热情“喂,您好,胡生仁叔叔家吗?”(是)“叔叔,您好!我是小赵,今天早上在公园给您测血压,送食谱的小赵,叔叔还记得吧?”(记得)“叔叔,是这样的,在公园里咱俩聊得挺投缘的,看您很关心自己的健康,我特地向公司申请了几本《洪昭光教授的大型科普电影巡讲录》,里面的内容挺好的,尤其是对糖尿病如何从根源上预防、治疗和保健,写得很详细,我想给您送一本看看,顺便再跟您聊点保健知识,叔叔,您上午有时间还是下午有时间?”(上午9点钟有空还是10点钟有空?)“那行,叔叔我等会就过去,大约9:30到您家,叔叔咱家在……(重新核对详细住址)叔叔,呆会见。”
我们要注意,如果顾客问我们现在在哪,我们千万不要说在公司,就说一个离他家很近的地方,意思是马上就到,否则,顾客要么有事要出门,要么就嫌太麻烦我们了,就会拒绝上门,导致预热失败。
3、在寻找顾客的过程中,有些顾客家不好找,一定要记住,“路长在嘴上”,勤问,不要放弃。或者在打预约电话的时候,核对顾客住址的时候,询问顾客怎么走,他家周围有什么明显标志,以节约时间。上完楼梯,要在顾客家门口停上半分钟,待呼吸平静后,敲门三下,或按门铃一次,等待开门。开门后,我们一定要面带微笑,热情大方的打招呼“胡叔叔,您好,您吃早饭了吗?”进门后,不要动,哪怕人家屋里面是水泥地,也一定要请求换鞋后再进,如果主人执意不肯,这才进去。这样做,第一突出礼貌,留下好的印象,更重要的是消除有些顾客的后顾之忧:把我们家的地弄脏了,走了又得拖。一旦顾客有了这个想法,压根听不进去你在讲什么,不能很好的与你沟通。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系统性清扫
研究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对肺癌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回顾性研究了2004年5月至2010年12月的19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均行肺部肿瘤完全性切除加淋巴结清扫。现总结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98例,男性151例,女性47例;年龄35~74岁,平均57岁;鳞癌121例,腺癌60例,腺鳞癌8例,大细胞癌4例,类癌5例。肿瘤位于右肺上叶43例,右肺中叶5例,右肺下叶57例,左肺上叶41例,左肺下叶52例。
1.2手术方法 常规采用第4、5、6肋间外侧切口,全肺切除9例,肺叶切除189例。术中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作为淋巴结廓清标志,右侧肿瘤廓清右2、3、4、7、8、9、10、11站淋巴结,左侧肿瘤廓清左3、5、6、7、8、9、10、11站淋巴结。所取淋巴结分别分组,标记、固定,然后石蜡包埋,常规切片镜下检查。跳跃性转移指单纯Nz转移;跳跃式纵膈转移指上叶肺癌只有下纵膈淋巴结转移或下叶癌只有上纵膈淋巴结转移。所有淋巴结病理证实后进行pTNM分期。
2 结果
本组198例手术共清扫同侧胸内淋巴结(N1、N2)共993组、共1219枚,平均每例6.16枚,转移113组(占11.4%)、共159枚淋巴结(占13.04%);其中清扫N1(第10站、第11站)淋巴结共302组,淋巴结转移43组;清扫N2淋巴结共691组,淋巴结转移70组;清扫第7站淋巴结共201例,出现淋巴结转移24例、阳性率为11.9%;清扫第4站淋巴结共78例,出现淋巴结转移11例、阳性率为11.94%;清扫第3站淋巴结共57例,出现淋巴结转移9例、阳性率为15.79%;清扫第2站淋巴结共13例,出现淋巴结转移6例、阳性率为46.15%;清扫第5站淋巴结共69例,出现转移9例、阳性率为13.04%;清扫第6站淋巴结共39例,出现转移7例、阳性率为17.95%;清扫第8站淋巴结41例,出现转移2例、阳性率为4.88%;清扫第9站淋巴结102例,出现转移2例、阳性率为1.96%。
发生跳跃性纵膈淋巴结转移2例,1例为磷癌,1例为腺癌,均为右下叶肺癌转移到上纵膈。在阳性的淋巴结中,长径最小3mm,最大35mm,在阴性的淋巴结中长径最大20 mm。
3 讨论
淋巴结转移范围是肺癌定期和预后估计的根据,转移常是预后不良的征象。但系统性纵膈淋巴结廓清是否应该常规应用于肺癌手术,一直存在争议,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文总结了198例非小细胞肺癌的同侧纵膈淋巴结情况;浅谈淋巴结转移特点,为外科治疗淋巴结廓清范围提供依据。所有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在判定胸内淋巴结状态的准确性上还有不足。
本组清扫第7站淋巴结共201例,出现淋巴结转移24例、阳性率为11.9%,其中下肺淋巴结转移20例,占83.33%;纵膈第2、3、4站淋巴结转移均较高,尤其对于右侧肺癌,左上肺纵膈第5、6站淋巴结转移高于左下肺,本组跳跃式淋巴结转移均为右下叶肺癌转移到上纵膈。此结果与以前报道尤其上纵膈淋巴结转移差别较大,可能有以下原因:1.样本数量不够大,2.未完全清扫上纵膈淋巴结。
本组上叶肺癌上纵膈淋巴结转移率33.3 %(24/84例) ,下叶肺癌上纵膈淋巴结转移率为12.84%(14/109例) ,上叶肺癌下纵膈淋巴结转移率4.76%(4/84例) ,均为第7站淋巴结转移;下叶肺癌下纵膈淋巴结转移率为21.10%(23/109例),其中86.96%(20/23例)为第7站淋巴结转移。不难看出,上纵膈淋巴结和隆凸下淋巴结在肺癌中转移几率大。
综上所述,虽然清扫淋巴结会增加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风险性,为提高生存率,无论上叶癌还是下叶癌均必须清扫上纵膈淋巴结和隆凸下淋巴结。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英汉对比;词义范畴;英文单纯词;短暂性动词
对很多初中生来说,在英语学习中,词汇积累是个大难题。13至15岁的少年,母语思维能力已经比较完善,这个时候要学另一种语言,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
文化学习最能体现异国风情,其次是语法,但在词汇方面就不同了,很多学生都习惯认为英汉词汇意义是“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情况,且我们的英语教材中给出的词汇、词义往往也是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多的。这种以含义与词汇“一一配对”的词汇表,从小学教材到大学教材,已成稳定模式,造成了很多学生误认为英汉词汇之间是“全等关系”,从而在学习和应用中四处碰壁。
建立在这样的误解基础上,英语词汇学习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就是“难记、难应用、难理解”,造成了学生学习英语时心理上的障碍和困境。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很多老师一样,遇到很多因为中英文词汇意义范畴不同导致的教学困境。在本文中,笔者对中英文词汇意义范畴差别引起的英语学习的困难加以归纳总结,问题的症结加以剖析。具体阐述如下:
一、汉英语词汇意义范畴不同导致词汇拼写识记的障碍
英语是拼音文字,并非汉语中的会意文字,能讲熟练运用英文的人才更方便学习英语文字。且汉语词汇构成方式与英语的不同,单纯词所占的比例有限,只有大约22%的比例,复合词约占到汉语词汇的77%。英语则相反,现代英语的词汇据Dupuy统计,单纯词约占45%,复合词约占25%,派生词约占24%。
汉语单字的组词功能强大,比如“风”,汉语中有关于风的词都跟“风”这个字有关系。台风,飓风,龙卷风,微风,这几个词都跟“风”字有关系,理解记忆起来都不会很痛苦。但是英文中,这几种“风”是不折不扣的几个完全不相干的词(typhoon, furicano,tornado, breeze),而且还和“wind”的拼写和读音没有相似之处,同样是“风”,能表示的词义范畴却大不相同。
再看一组关于肉的词汇,在汉语中,只要认识“肉”字,至少能知道“猪肉、牛肉、羊肉、鸡肉”等等词汇与我们的肉食相关。但在英语中就不同了,“肉”在英文中叫“meat”, 而“猪肉”却毫不客气地叫“pork”,“牛肉是“beef”,“羊肉”却又叫“mutton”,“鸡肉”叫“chicken”,都与meat的拼写和读音没有关系。
所幸英语词汇的学习还有章可循。
英语中的复合词相对来说要简单些,是由两个或多个单纯词按一定规则汇合成的,意义多半离不开这两个或几个词,所以掌握了一定量的单纯词,复合词的习得难度就很低了。还有一类派生词,它们的构词要素为词根、词缀。英语派生词的词缀和词根都是有特定的语言意义或者语法意义的,基本上通过词缀和词根就应能知道词的大概意思。
所以在教、学英语词汇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两个规则:
1.注意常用词的习得,尽量避开生僻词和怪词,注意词义的归类,用“vocabulary tree”来给学生形成意义上的分类。
2.掌握词根、词缀,对同根词进行归类和总结,通过了解词汇来源猜测词汇的语用环境。虽然英语的词汇量较大,但是有的放矢必定使教学事半功倍。
二、中英文词汇意义范畴的不同导致的语法学习的障碍
汉语是独立语,词的内部结构比较稳定,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只是通过词语排列的不同顺序来表达句子意义。而英语是屈折语,它有如下的特点: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这种词形变化来表示;一种词尾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词尾和词干或词根结合十分紧密,脱离了词尾,词根一般不能独立存在。
以上的特点就导致了很多以中文为母语的初中生在学习英语词汇时非常难以适应,好不容易背出来单词,应用时又是万千变幻。虽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但对初中学生来说,也加重了不少负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渗透词汇的各种语法变化形式,以让学生对变形词汇的掌握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当然,汉英语词汇本身的含义范畴的差别也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法的一些困难,拿我们英语老师都知道的一个难点来举例:
在现在完成时中,如果句子的时间状语为for或since引导的短语时,句中谓语动词是不能用短暂性的动词的,必须要把短暂性动词变成延续性动词或者某种状态。因为for或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表示的是从过去的某时间开始到现在为止的一段时间内,某种动作一直在进行。
例如:正:I have left Hong Kong with my parents.
误:I have left Hong Kong with my parents for 30 years.
这种情况下要换成I have been away from Hong Kong with my parents for 30 years.
关于如何把短暂性动词换成延续性的动词,很多教材上都是列了个表格以供学生对应着换用。但由于不理解,学生不得不死记硬背,才能加以运用。
其实要理解也不难,这主要是因为英语的语法和汉语语法不同引起的。在汉语中,不仅动词可以做谓语,形容词也可以做谓语,有的动词就兼有了瞬间动作和动作完成后保持的状态。而在英语中作谓语的必须是动词,形容词是绝对不可以作谓语的。这就导致了在现在完成时中,出现了需要表示“在一段时间之内延续”的情况时,需要把短暂性动词换成延续性动词,或者是表示状态的be动词加形容词、介词短语或者名词等系表结构。
仔细分析一下,短暂性变延续性有两个规则:
第一种,以结果代动作,让瞬间动作成为结果保存下来。
如:The young man have had the novel since he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这句话里以买完变成“拥有”这一结果代替了瞬间动作买,不至于尴尬地让“the young man”从毕业到现在一直重复着买卖这个动作。
第二种,以系表结构表动作结束后保持的状态,来代替瞬间动作。
如:Mandee and Amanda have been married for 10 years.
这句话里,Mandee和 Amanda 不可能一直在做结婚这件事,但他们一定是处于已婚状态的。
类似的词汇意义范畴不同的还有不少,比如,“买”这个词,在中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如下:
词性:动词。意义:用货币换取实物,购进。
例子:我买了一件新衣服。
解析:这句话里的“买”,不只是说明了货币换实物这个动作,还表示这件衣服的来源是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和拥有的。如:这本书是我新买的。
但是,在英文里,buy的意思就是指“买”这个动作的进行,并不说明买完后的拥有。
如:The car prices are low, it’s a good time to buy.
如果要表达“这辆车我已经买了两个月了”也必须换成相应的结果:I have had this car for 2 months.
再比如:“加入”这个词,在中文中作动词的意义和用法如下:添加进去,参与,参加。例句:我们国家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五年了。很明显,在这个句子里,“加入”不仅仅说的是“参加”那一瞬间的事,更是“参加后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五年”的意思。
而在英文中“join”这个词,就是指“加入”这个瞬间动作,加入完就处于“属于某个组织成员”的状态了。
如:China has become a member of WTO for 5 years.
China has been in WTO for 5 years.
这样一一细细分析下来,这一语法点就不需要死记硬背了,也不会转身就忘。在笔者的教学中这样的难点基本上都不能称之为难点,学生掌握情况一直很不错。
三、中英文词汇意义范畴的不同导致的文化学习困境
众所周知的,中英文词汇很多含义的涵盖度都不一样,有很多词的词义范畴是不能一一对应的。比如,cousin,aunt,uncle这些词和汉语里所指的人的范围都不是一样大的。Cousin指的是汉语里的表兄弟姐妹,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等等。Aunt 是指父母的姐妹,以及父母兄弟的女性配偶。Uncle指的有父母的兄弟,以及父母姐妹的男性配偶。包括Grandparent,英文中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全包括进去了,很明显词义所指的范畴要比中文的广很多。
而这样的现象一直被我们当做“文化差异“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不断因为遇到词义范畴不同,而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老师难以教授的困境。
最常见的就是我们教学中遇到的:一个汉语词汇对应多个英语词汇,或者一个英语词汇对应多个汉语词汇的用法。
比如“开“这个动词,在英文中对应的有很多个词:open(开门窗的时候用,如:open the door.); turn on(开跟水电气相关的设备的时候用,如:turn on the light.); come out(开花的时候用,如:Roses will come out soon.);drive(开车的时候用,如:drive a car.); run(表示开公司或者商店的时候用,如:run a new shop.)
再比如说“做”这个动词,也有不少的对应词:do (表示做,举例:do the hard work.);make(做鬼脸或者制作某物时用,如:make a face.);compose(做诗,例如:compose a poem.); write (做文章的时候用,如write an article.); play(做游戏,比如:play games.)
又比如说“花”这个词,它对应的英语中的动词和名词也不少,如:spend,cost,take,flower,bloom,等等。
当然,play 这个词在汉语中也对应了不少的汉语词汇,比如:踢足球(play football),打篮球(play basketball),打牌(play cards),弹钢琴(play the piano),播放音乐(play the music),捉弄别人(play tricks on sb.),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lay a key role in …)。
一些很难区分的单词词义间的差别,不妨用固定搭配、近义词和反义词来进行区分,方便学生快速地解决。
通过英汉词汇的对比,我们还发现有的词汇因为文化的差别会带了特殊的民族色彩。比如,在英语中,我们说“blue”是蓝色,也是指“心情不好,忧郁”的意思。I’m feeling blue.这个意思就是I am feeling bad.但在汉语里,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代表的是广袤无垠,是海纳百川的气度,所以,国内某品牌酒商用“蓝色”来指代“男人的情怀”,跟“心情不好”,跟“忧郁”根本不搭边。
“green”在中文中意思为绿色,象征着春天和生命,在英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可是“green”还因为是美元的颜色,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比如,汉语中“眼红”为妒忌,而英语中“be green eyed”才是“眼红”,“green with envy”指的就是“妒忌”。
“dragon”在汉语中是皇权的象征,意指吉祥。但在英文中指的却是“恶龙,脾气暴躁的人”。
由于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语言体系的不同,语法的不同,以及民风的不同,导致我们在积累英语词汇的时候遇到了不少的麻烦,但是,经过细致的学习和例举,我们不断地积累,最终也会解决这样的问题。
四、结语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词汇积累,在教学中多想办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攻克这一难关。但现在初中英语教学不强调学生对英语词汇词义的精确掌握,更多地强调学生的拼读能力,以及在情境中遣词造句的能力,却忽视了一针见血的点拨,让学生的词汇学习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造成了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学习困境,甚至让一部分孩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这是我们每一个初中阶段的英语老师不能不正视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敏锐地发现教学中的难点,并从研究者的角度去总结归纳和剖析思考,以期逐渐摸索出让学生进行词汇积累时简单些的方式。
【参考文献】
[1]Dupuy H J.The Rationale,Develop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of a Basic Word Vocabulary Test[M]. Washington,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4
[2]于海阔,李如龙.《从英汉词汇对比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山西大学学报.2011.34(3):71-78
根据瑞安市教育局和上级教研部门的工作要求,深入贯彻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和《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认真学习执行《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义务教育阶段),围绕"有效教学"这个核心,突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两大重点,做好为"教育教学、行政决策、自我发展"的三方面服务,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切实履行教研部门"研究、指导、服务、管理"四项职责,为瑞安市初中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课程计划管理,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加强课程计划管理。严格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重点规
范学校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开发等方面行为。
2、加强教学和复习进度的管理与控制。各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教学进度,并根据教学进度组织质量诊断检测工作。禁止随意加快和放慢教学进程。降低作业和练习的强度、把握考试和评价的难度。
(二)优化教学行为,推进轻负高质。
3、围绕"有效教学",开展主题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探索教学疑难问题解决方法,积极推广"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模式,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创新教研机制和方法,促进校本教研有效开展。
4、加强教研组长工作交流,开展优秀教研组长教研工作经验总结交流会,更新教学观念,强化问题意识,提高教研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
5、改进常规教研,强化校本教研,探索网络教研。提倡学区教研、校际教研、联片教研、城乡联研等区域教研形式,使校本教研走向常态,走向合作联盟,促进我市教研机制和方法的创新。
(四)继续推进教学规范达标,完善教学管理及学科教学常规。
6、继续推进农村初中"教学规范达标"评估工作。一抓规范,以典范引领规范,坚持"成熟一批、评估一批"的原则,注重过程,切实有效地推进第六批规范达标验收。二促创新,本着"简约、适度、有效、选择"的原则开展达标提升活动,朝更易操作、更易量化、更易考核的实效性方向发展。承办温州市农村初中"教学规范达标"活动阶段性展示会,推动我市农村初中课改的深入开展。
(五)搭建学习、评比的平台,支持教师成长。
7、继续加强学科中心组建设。组织第四批学科中心组成员的结业典礼活动。做好第五批学科中心组成员的推荐和考核工作,为青年骨干教师成长搭建学习、实践与交流的平台。
8、认真做好优秀教师的考核和选拔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协助教育局做好市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的评定和推荐参加温州市教坛新秀联评工作。
(六)改进教学调研与视导,研究指导教学工作
9、抓好学科教学调研工作,重在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促进学科教研组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10、加强对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及学科教学规范的主题调研工作,提高教学调研的计划性、针对性及有效性,完善教学规范机制。
(七)改进考试评价,完善质量管理
11、协助做好温州市20nn年初中学业考试英语听力口语模拟考试工作,引导学校做好模拟考试后的总结与反馈。
12、完善初中教学检测评价机制。毕业班教学质量突出中考"三率"及综合m值的评价功能。组织20nn年瑞安市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考试工作,加强对初中毕业班的质量监控。
13、组织对七、八年级的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发挥统一考试对初中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20nn学年第二学期七、八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均由教研室统一提供。
瑞安市20nn年上半年初中教研工作行事历
周次日期内容
12.7~2.132月11日(星期五,农历正月初九)教师报到,12日学生注册缴费、始业教育。
22.14~2.20①温州市农村初中"教学规范达标"活动阶段性展示会准备会议;
②初中组各学科教研员参加温州市教研员工作会议;
③初中语文九年级教学研讨会;
④初中社会思品教研组长会议。
32.21~2.27①初中数学教研组长暨"读读通"数学教研网创建会议;
②初中英语教研组长及第四批学科中心组会议;
③初中科学教研组长会议。
42.28~3.6①瑞安市"三坛"评选第一轮考核(3月5日,现场教学设计);
②承办温州市农村初中"教学规范达标"活动阶段性展示会;
③瑞安市初中英语优秀课堂教学评比(主题:词汇教学)。
53.7~3.13①温州市初中学业考试复习会议(文科);
②温州市九年级语文学业考试复习会议暨瑞安市中考语文复习会议;
③温州市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新纪元);
④初中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竞赛;
⑤初中社会思品市直学校九年级"有效复习"研讨会。
63.14~3.20①温州市初中学业考试复习会议(理科);
②瑞安市"三坛"评选第二轮上课考核;
③温州市初中英语学业考试复习会议;
④初中数学学业考试复习会议(滨江中学);
⑤初中社会学业考试复习会议。
73.21~3.27①温州市初中英语口语、听力模拟考试;
②温州市初中"精品百课"阶段性教学展示会(安阳实验中学);
③"教学规范达标"主题调研;
④初中英语学业考试复习会议。
83.28~4.3①温州市名师大讲堂(初中英语);
②初中数学"送教下乡"暨第四批中心组结业活动;
③初中英语第四批学科中心组关于有效作业主题调研;
④初中社会思品八年级"有效教学"研讨暨第四批中心组结业活动;
⑤温州市初中教师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发文)
⑥瑞安市论文评审。
94.4~4.10①清明节;
②初中语文主题教学研讨会;
③初中科学学业考试复习会议。
104.11~4.17①温州市农村初中学校"教学规范达标"评估验收;
②温州市名师大讲堂(初中科学、语文);
③温州市第一届"摇篮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大赛复赛。
114.18~4.24①期中考试;
②小学与初中科学教学衔接研讨会;
③初中社会思品说课评比。
124.25~5.1①五一节;
②初中科学学科调研。
135.2~5.8①温州市初中英语口语、听力学业考试;
②初中社会思品七年级"有效教学"研讨会。
145.9~5.15①瑞安市学业考试模拟考试;
②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主题教研暨第五批中心组成员学习活动。
155.16~5.22①初中英语有效作业研讨会;
②初中科学新教师教学研讨会。
165.23~5.29组建第五批初中学科中心组。
175.30~6.5期末试卷审稿。
186.6~6.12①端午节;
②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196.13~6.19温州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网上阅卷。
一、工作目标
1、召开课题工作会议,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核心成员,制订相关工作计划。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和查阅相关课题资料。
3、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在各年级开展有关调查分析,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打下基础。
4、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征求家长关于课题研究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原则
1、实际性原则。课题研究要结合我校现阶段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的研究工作要切实可行,要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和延伸。
2、创新性原则。课题研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在吸收与借鉴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特色。
3、指导性原则。进行课题研究对我校全体英语教师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研究过程当中要加强指导,不能盲目而行。
4、活动性原则。英语的交际离不开活动,要在研究过程当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主要措施
1、召开课题组全体人员会议,制定课题,明确分工。
2、协同制订计划。
3、学生问卷调查。
4、调查数据、结果分析。
5、告家长书。
6、英语课外活动小组的成立。
7、实验学生档案的建立。
8、课外活动小组开展活动。
9、课外活动小组成果展示(展示形式待定)。
10、学期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四、具体安排
三月份
1、制订计划。
2、理论学习与资料查阅。
3、分年级学生问卷调查。
4、调查结果分析。
四月
1、告家长书。
2、课外活动小组成立。
3、课外活动小组活动开展。
五月份
1、课外活动小组活动开展。
六月份
关键词:创新性实践课程;国际学术交流英语与国际会议实务;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116-02
一、论坛建设背景及理论
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如何提升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含本、硕、博和留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学习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如何培养一批有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国际化教育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已然成为新的形势下学界所要解决的问题。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为这一新命题的解答提供了新的视角。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重要分支认知灵活性理论被广泛地用于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实践。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实现的。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近年来,校际大学生英语论坛在各重点院校蓬勃发展。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医学人文英语论坛”,在学界引起了轰动,有力地推动了学术英语改革实践的进程。
二、论坛介绍
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是一个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完全由学生组织、管理和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发表学科前沿趋势、表达专业思想、交流不同学科信息、展示自我、发展语言能力、接触、了解社会和学习统筹管理能力的实践平台。通过让学生自主承办、参与国际科技论坛,邀请留学生和校外学生就共同关注的前沿科技进行交流与探讨,学生可获得语言实践和能力展示的机会,也搭建起一个培养创新型国际技术人才的窗口平台。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是基于“以应用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托、以演练为手段”的一门实践课程。作为论坛建立的第一步,我们为2011级多学科背景口译班开设《国际学术交流英语与国际会议实务》,教授包括英文摘要写作、英语论文撰写、学术英语口头陈述(Academic Oral Presentation)等的国际学术交流英语和包括国际会议组织流程、国际会务交流、国际会务信函写作、国际会务致辞与演讲等的国际会务英语。学生在修读完这门课程之后,利用所学的国际会务知识及语言技能,按照标准国际会议流程,自主打造一台“卓越大学生英语论坛”,并在论坛结束之后进行反思写作(Reflective Writing)。论坛的建设与组织完全由学生承担,教师对学生组织及参与论坛事务的整个过程作观察和评判,并在论坛组织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作介入式的监控。针对论坛事务组织、参与和会后总结的同学间互评(Peer Evaluation)及教师评语作为对此课程的最终评价。
三、论坛特点
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是集学术性和社会性为一体的实践课程。它的创新之处体现在:
1.实习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学习即实践;实践即学习。论坛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学习情景和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应用在课堂上所学的国际学术交流及会务英语,向全校学生(含本、硕、博及留学生)发步论坛事务公告;制作论坛手册和宣传影视、文本资料;征集及筛选稿件;公布与会嘉宾和宣讲人名单;撰写主持人发言稿和大会发言人背景介绍;制作论文海报;编写与新闻稿以及参与大会发言、问答环节等。真实、海量的会务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动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操练语言的场景和展示才华的机会。学生也通过真实、具体的会务操办深刻理解课程内容。
2.探究式的社会实践――实践了解社会;实践指导学习。“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建设的始终都会涉及到不同层面的社会性工作:联系与会专家、领导;联系赞助方;联系各高校学联辅助宣传;制做工作证、签名墙、条幅及采购茶歇物资等。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社会现状、洞察社会需求,通过社会实践发现自身不足,从而明确今后学习方向及目标。
3.前瞻性的学术交流和多方位的才华展示。具有校园文化品牌意义的“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以年会的形式长期举办,每届论坛将以中国和东盟各国共同关注的科技领域为主题。论坛鼓励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学生对热点科技前沿和趋势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鼓励学生创新性地表达专业思想。除了学术层面的思想碰撞之外,制作论坛开场视频、宣传海报以及设计会标等创造性事务也给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学生展示设计才华和创造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本创新性英语实践课程采用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分四步实施方案:第一,开设《国际学术交流英语与国际会议实务》课程及专题讲座,教授国际会议组织流程,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学习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第二,协助、监控学生组织、承办论坛,落实论坛每个阶段的监管工作。第三,举办论坛。第四,反思论坛举办的得失,总结此实践课程的教学成果及社会效益。
总而言之,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能成为一个语言交流的平台、思想碰撞的园地、才华展现的舞台和能力提高的集训地。论坛创新性地促进了不同区域、不同高校之间的学生的学术交流,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也锻炼了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 A.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Jordan R.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a(3):3-12.
[4]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学工具与素质之争的意义[J].外国语,2010c,(6):20-26.
【关键词】商务英语口译 课程改革 课程性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060-02
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扩大,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国的国际化程度也不断提高,这种趋势带来了对口译这种即时、高效的语言服务的巨大需求。目前有不少本科院校,乃至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都把口译课程定为专业核心课程,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因为面对的市场群和将来的就业群不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中的口译教学必然要区别于本科院校的模式,需要探索一条属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自己的道路。笔者结合在湖南化院的教学实践,探索适合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模式,提出应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开设应用型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笔者从课程性质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探讨开设应用型商务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及研究的方向,以期在不断的实践改革中更好的完善应用型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课程结构。
一、确定课程性质
口译课程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在大三的第一学期是有其意义的。一方面口译课程是一门要求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知识和商务知识的学生才能学习的课程,另一方面口译课程也是一门对即将走上实习岗位的学生而言非常实用的课程,甚至于有可能学生毕业就会从事相关的商务口译工作,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怎样教好这门课程,用什么方式教?是需要在实践中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在这几年商务英语专业教授口译的课程中发现,单纯的讲口译的理论和技巧,即上纯理论课,学生做些单纯的翻译作业,这种方法只适合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英语专业的学生,强调理论基础和学术研究等。而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所以口译课就不能是理论课。但商务英语专业是文科专业,与理科和工科专业比有明显的差异,理工科的实践课程可通过实际完成一项工艺流程和制作一项产品等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但文科就很难有一个具体的流程或成品来衡量,如果口译课程将当成实践课程来教,学生只能掌握个别素材的口译方式,无法掌握典型的口译技巧。所以对口译课程而言还是应定位于理实一体课。理实一体课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理论并实际应用所学理论,在用中学,边学边用,既掌握了口译技巧,又能完成口译任务。即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应使学生在口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口译练习;同时掌握国际商务、政治、经济、外交、国际贸易、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工农业生产、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求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较准确、完整、流畅地进行英汉对译。
二、探讨教学手段的改革
近几年在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普遍提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方法也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动手的方式为多。笔者在口译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任务驱动式和情景教学法较适合口译课程的教学,但如何具体操作这两种教学模式,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材的选用
首先要明确教材的作用,是教师上课的教学工具,还是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之一。从教师上课的教学工具来讲,只需要教师照本宣科的指导学生从头到尾完成一本教材的任务,那么只要选择一本教材就可以了。从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来讲,教材只是一种辅助学习工具,教师可推荐给学生基本主流教材作为学生完成口译任务的参考资料。教师也应指导学生从各种途径收集信息,包括网络、图书馆、电视等。因为口译的素材是多样的,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可能涉及到经济、金融、外贸业务、国际形势等方面,单靠一本书是无法全部容纳下这些知识的,特别是这些知识还是在不断更新、随时变化的。现在市面上的商务口译课教材大致分两类:一种是以语言训练为主线的传统教材,另一种是以主题为特点的各项交际能力型综合训练教材。前一种教材强调语言训练,内容过于书面语化,对于语言程度偏弱的高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而第二种教材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如果是国内专家编写的教材因编写时间较长,内容较滞后;而如果是国外直接引进的教材又脱离了中国国情。这样的教材编排方式只能使学生看到口译技巧却不一定知道怎么使用到具体的口译工作中去,同时教材中的口译素材也过于零散,没有一个完整性。如何编写一本具有高职院校口译教学特色的教材将是口译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
2.教学方法
笔者曾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口译任务:让学生们模拟一场商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一家外贸公司的海外销售部门的月例会,而且是双语会议,会议有三个内容:①上个月销售情况总结报告;②国外新市场开拓情况报告;③下个月促销活动方案报告。先从学生中选出会议主持和会议记录员,其他同学分为三组,每组负责一个会议报告,且每个小组选一名会议上陈述报告的人和2名会议现场口译员。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和需要的数据,尽可能以真实的公司和数据来完成会议内容。笔者给学生一个星期的时间准备,曾一度担心学生会觉得这个任务很难,而且不愿意做或草草敷衍了事。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对这个任务非常感兴趣,都非常积极的准备,任务完成情况出人意料的好,不但会议安排的有条有理,会议报告也是有理有据、条理分明,就连每个小组做完报告后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和建议的环节也做的有模有样,会议持续了2个小时,且一直没出现过冷场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口译任务,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也给了学生一个商务会议现场口译的真实环境。与其由教师单一的讲授口译技巧,学生零星片段的完成一些素材的口译,不如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口译环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任务和情景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给学生更多自己动手动口的机会是需要口译教师不断探讨和研究的。
3.教师的作用
传统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现代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但在口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其实也可以是一名参与者、学生的同伴,即在完成每个口译任务或情景时,教师完全可以参与学生的整个活动过程,成为这个任务情景中的一份子。在前面谈到的笔者曾布置给学生的一个口译任务中,笔者就受到学生邀请扮演学生所在公司的总经理,在参与公司海外销售部的例会后给予点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会议现场的情况,点评学生的口译情况,也可以引导出如会议主持的口译技巧、会议讨论的口译技巧、报告中数字的口译技巧以及如何做好口译笔记等知识。这样教师和学生一边做任务,一边学技巧,既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也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
三、结束语
笔者在湖南化院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发现,课程改革应结合本院的办学理念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建设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有效率的课程体系。建设应用型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是目前改革的一个重点方向,有了这样的目标,然后就是为实现目标而一步一步努力探索。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是用教理论做学问的方式教课,而是应结合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方式,边做边学,边学边用。其次编写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口译教材,教材应具有时代性、专业性,还应具有可操作性,以任务和情景为主线来编排教材。同时教师也可参与到学生的口译活动中,充当一定的角色,灵活掌握时机引出适当的理论技巧,让学生主动求学,动脑做事,细致的分析总结,真正的爱上口译这门课,并能在将来的相关工作岗位做好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Gile, D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2 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 Mark & Moira.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 刘和平.职业口译新形式和口译教学[J].中国翻译,2003
会议围绕着“IT职业英语与IT企业发展需求”这一中心议题展开。与会嘉宾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对我国IT行业的发展趋势、国际形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高校IT专业英语的课程改革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教育与考试中心盛晨媛主任首先致辞,提出“整合优质资源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建议高校“顺应英语教育改革趋势,引入实用创新型专业外语课程”,IT职业英语在高校的推广可“补充IT行业技术英语教育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盛主任简明扼要地总结了IT职业英语项目在院校推广的五大成功要素,敦促与会的院校代表们借助09年教育改革和国家大力发展软件外包服务业的春风为推动高校IT专业英语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中国计算机普及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开拓者,谭浩强教授谈起当初为了学计算机而重拾英语时感叹道,“要是没有当初七年的英语底子,就不能很快地获得最新信息,也就不能写出那些计算机方面的书”,同时也为自己的口语不好深表遗憾,他鼓励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年轻人“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学好英语”,“IT时代的知识分子必须掌握英语,这是素质的需要、工作的需要,也是职业的需要”。谭教授表示,计算机教育必须面向应用、面向社会需要,这也是教育部现在大力倡导的。他认为IT职业英语项目“很有生命力”,鼓励大家共同努力,培养更多有作为的年轻人。谭教授的演讲可谓字字珠玑,他谦逊的作风和素养让在座的每一位见证了大师的风范,演讲结束后现场掌声久久不息。
计算机界的另一位名人,被称为“我国计算机教育事业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南开大学刘瑞挺教授作了“国际化的IT企业需要国际化的语言交流”的主题演讲。刘教授引经据典,渊博的学识、流利地道的英语、风趣幽默的言谈让在座的英文老师们大为折服。他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总结道:“IT职业英语必须基于IT事实、IT情境、IT发展历史、IT人物、IT技术、IT术语、行话、俚语,才能实现交流。”
三位领导和教授的发言从宏观、大环境上给高校IT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接下来的董刚校长、邱钦伦委员、奚春雁主编及张宏岩组长的演讲则从具体、微观层面上解读了高校英语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董校长认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普通英语教学难以满足学生需要,外语是解决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邱委员从具体数据分析入手,认为中国的软件人才结构仍然是“橄榄型”的,即“高端人才缺乏,低端人才又不适合企业”,存在着“软件人才缺口逐年加大,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的供需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高校责任重大,对高校毕业生应关注的焦点是“外语能力――注重交流”、“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规范――了解国际软件规范”。
《计算机教育》杂志主编奚春雁女士用全新的视角讲述了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希望高职高专院校的师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在“龟兔赛跑”中找到适合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游泳池”,对IT职业英语项目给予很高希望,认为它开拓了计算机应用人才的新模式。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行业英语交流能力,IT职业英语项目组组长张宏岩博士的演讲画龙点睛,他认为高校应转变教学模式,探索“面向企业应用的高校IT专业英语教学”。为满足我国对精通英语的IT人才的迫切需求,解决高校英语教育与行业需求间的矛盾,IT职业英语通过“名师养成之道”,情景式课堂设计、互动反馈式教学方法,实现为就业、从业服务,提升学生英语实际能力。
那么IT职业英语教学与认证体系在高校的试用情况到底怎么样?IT职业英语项目组开发的教材、教学设计是否适合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生所学内容能否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对于这些问题,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外国语系主任束金龙老师和天津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高雅群老师的演讲更有参考价值。这两所院校是较早进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高职高专院校。
据束主任介绍,课改前的公共英语课程“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平时不努力期末靠突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学校研究决定英语课程实行分段教学设计,即第一、二学期为基本英语应用能力学习阶段,通过学习获得口语证书;第三、四学期为关键英语应用能力获取阶段,获得专业英语证书。教材方面主要使用IT职业英语系列教程,采用标准的课件及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训。”课改后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学生求知欲增强,平均到课率达95%以上,IT职业英语一级考试通过率达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