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德育信息化教学8篇

时间:2023-01-09 00:40: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德育信息化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德育信息化教学

篇1

中职德育教学设计信息化近几年随着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的轰轰烈烈的开展,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也进行的如火如荼。比赛深化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调动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的积极探索,提升了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数字化资源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在比赛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无论是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还是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设计,还都需要我们德育老师认真反思、学习和探究,从而让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教学设计是一堂课的核心部分,而信息技术则是优化教学设计的辅助手段。所以,信息化教学设计应当如专家所言,首先重视顶层教学设计,再拿出最优化的信息化教学方案,实施课堂教学。

中职德育教学设计要考虑中职学生身心特点。 大部分中职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文化基础薄弱,但智力素质并不差。许多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且追求时尚。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一定要以“学情为本”,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年龄特点、性格爱好的基础上,选用学生喜闻乐见且易于接受的方式来渗透理论知识的学习,避免理论课堂的枯燥乏味。如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调节情绪的方法教学时,课前搜集学生情绪方面的问题案例,在课堂上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出来,甚至老师也参与到表演中去,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将问题产生的原因、各自内心的想法呈现并交流,有效缓解了情绪,掌握了相关的方法。

中职德育教学设计要考虑专业特点。中职生的专业性比较强,德育教学要为专业学习服务。学生一般对德育课不重视,但对专业课比较感兴趣。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在《哲学与人生》的课堂教学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个经常使用的案例,但用在农学专业的德育课堂上,学生对这一案例的分析就更得心应手。给学前教育专业讲创业时,利用身边中职生自己创办幼儿园的案例比利用“创业教父”马云的案例就更有启发性。

中职德育教学设计要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普通教育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偏重于,为上岗做准备。中职学校德育教师很多是从普通中学政治教师转过来的,要想适应中职德育教学的需要,首先要转变学生观。要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念。教师要通过德育课堂教学做学生成长中的“贵人”,成为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还要转变教学观,很多教师多年的应试教育和理论讲授的观念根深蒂固,而中职学生一般动手能力强,在课堂上坐不住,他们的特点决定了传统理论讲授的形式早已不适应德育教学的需要,只有贯彻“做中教,做中学”原则,让学生动起来,德育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起到“育德”的作用。在《职业道德和法律》的教学中,与其在课堂上讲礼仪的理论,就不如走出教室在舞蹈室、操场甚至实习基地进行各种模拟场景下的礼仪训练。

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信息化教学设计提倡教师不仅需要通晓现代信息技术,而且需要掌握如何学会设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德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有些德育教师存在惰性心理,只是出于职称计算机考试的需要才去接触计算机,不愿更深入地研究。还有些教师自己平时不学习,只是在比赛时请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帮忙做课件,日常教学就更谈不上信息化教学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德育信息化教学设计已从传统的PowerPoint转为画面更流畅的Flash乃至互动性更强的网页设计以及教学主题网站的建设。中职德育教师必须主动学习相关技术,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才能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要。

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必须恰当把握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有些教师以为信息化教学就是利用PPT把大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一股脑倒给学生,完全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极端表现则是完全地让学生自己利用计算机去搜集素材,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果就是学生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打开一个又一个网页,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怎样才能达到任务要求。这些都不利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要以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找点、埋雷”,巧妙引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德育教师必须学会教学资源配置。一方面,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设计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形式和学科知识系统,而是将教学目标组合成新的教学活动单元。在开始课程教学之前,一定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根据教学大纲、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做适当处理,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一线德育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时间有限,同一课题各自为战,质量不高。要精心制作、整合一个好课件,从构思到收集素材到制作到修改到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为了合理使用宝贵的人力资源,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就要由教研组把教师组织起来,进行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把这些小规模、零散的宝贵教学资源保留、优化并加以利用,共同享用这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全面提高德育课堂教学质量。

虽然一些中职学校的信息化硬件配置还不到位,还有很多客观因素制约着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但随着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的开展,相信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会不断提高,中职德育课堂也将焕发新的活力。

篇2

关键词:信息化;中职德育;教学变革

一、信息技术促进中职德育教学变革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一改变也必然反映到教育中来,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信息技术整合进德育教学,符合科技发展的潮流,与社会生活特征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相吻合,是对传统教学革命性的改造。学习也是一种生活,现实生活的独立性、开放性、多样性、交互性等特征也必然反映到学习当中来,反映到学生身上来,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这一全新的认知工具,在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建立起师生多边互动,合作创生的新模式。信息技术为师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

案例中职德育教学引入信息化因素,为中职德育教学带来了革新,虽然刚刚开始,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笔者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教材《哲学薛丹华与人生》中两课为例,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的思考。教学案例一:《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授课对象:2014级航空服务(中专)学生。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了解联系的含义,了解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际关系复杂性和交互性。(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以积极态度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营造和谐人际关系。(3)运用目标:培养学生全面、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等的人际关系。教学重点:联系的含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难点:物质世界的普遍性,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和交互性。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观察体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1)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贴近学生岗位,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2)按学生个性特征分组,登录教师网站下载预习任务,运用信息化手段查找资料、完成预习任务,规定时间上传至教师邮箱。教学过程:环节一:知识积累播放第一小组递交的预习成果:《航空安全知识视频》教师设疑: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并展示大量图片。教师自制动画:和谐自然小动画——学生感受人类社会、自然界至物质世界的普遍性。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与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与周围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复杂的相互联系的整体。环节二:实际应用第二小组递交自行设计的PPT:《学生人际关系网络图》教师自制:《复杂人际关系交互网动画》、PPT《人际关系特征图》联系的复杂性与交互性:人的一生,要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共事共处。环节三:认识升华第三小组递交:自拍课堂情景剧小组讨论:乘务员为什么与顾客发生冲突?我们该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教师播放《校优秀毕业生在空乘服务》视频和《人际和谐》动画。学生总结: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真诚、宽容、平等等因素。环节四:指导人生播放第四小组递交的视频:《2008奥运会和文化》视频小组活动:寻找身边的和文化小游戏:打开千千结课堂小结:运用电子相册,回顾本堂课重点和难点,提升人生哲学并布置作业。课后拓展:登录教师网站,完成教学评价表,QQ、博客等交流答疑解惑。该案例通过网络、视频、动画、图文等信息技术手段,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单纯的说教生动化,突破了靠想象学哲学,真正贴近学生岗位和生活实际。教学案例二:《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授课对象:2014级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中专)学生。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了解内外因的含义及辩证关系,理解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培养学生不怕挫折、积极向上的态度。(3)运用目标:培养学生用内外因的观点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的能力。教学重点: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教学难点: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讲授法。课前准备:(1)QQ群:课前自习微课《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并完成相关作业。(2)搜索你关注的名人、热点人物、机电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分析在其成长道路中的内外因等因素,给你的哲学和人生启示是什么?(上传老师QQ邮箱)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回顾微课《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学生讨论预习作业,并交流学习成果。新授巩固:小组代表交流学习成果。问题1:鸡蛋变成小鸡,请思考:需要哪些条件呢?1.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1)内外因的含义。问题2:内因:事物的内部矛盾。问题3:外因:事物的外部矛盾。问题4:正常受精的鸡蛋经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就顺利孵化成小鸡;正常受精的鸭蛋,经过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却孵化成小鸭;而石头呢,即使有适宜的温度,最终也还是一块石头,孵化不出小鸡、小鸭。说明了什么?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和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问题5:用上述哲学道理分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问题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请指出蒲松龄的这幅落第自勉联所蕴含的哲学道理。问题7:那么没有阳光、水分、肥料、温度等,可以收获瓜果和豆类吗?问题8:一只鸡蛋放在开水里煮,能煮出一只小鸡吗?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问题9:种瓜得瓜。但同一种瓜,种在不同的田里,结的果实有大有小,这是因为()案例: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对微课知识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答疑。2.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案例分析1:机电专业优秀毕业生关鹤《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求:确立观点并阐述理由,小组代表发言。案例分析2:马云的成长故事和给年轻人的励志视频(1)马云的哪句话或者哪个成长经历让你印象最深,给你的哲学与人生启示有哪些?(2)请结合你自己的内外因素,分析自己和环境,给自己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措施。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建立认知框架。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提升人生哲学并布置作业。

三、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防止纯业务化倾向

所谓纯业务倾向就是教书、育人两者相互隔离,仅仅把思想政治教育课当作一门学科任务来完成,不主动自觉地把德育课程与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忽视了德育课程的终极目的。学科建设、学科教学根本的落脚点是育人质量的显示和提高,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成人。这一点,在德育课程教育教学中显得更为突出。因此,中职德育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要避免纯业务倾向。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对社会应有的人文关怀精神。

2.防止纯技术性倾向

当前,在课程与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过程当中出现了一种“纯技术性倾向”,表现在:第一,过度追求技术手段的完美而脱离学生的学习;第二,追求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的全覆盖而脱离德育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师生互动环节;第三,追求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使用过程中的便捷,而忽视教书育人过程当中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整合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整合是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整合的主题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因而要将信息技术统一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

3.以科研工作加强引领

目前,信息化教学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纯业务、纯技术等不良倾向,这些情况说明必须加强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的科研工作。只有提高课程的教学研究的质量,增加课程教学的科技含量,探讨信息技术与德育课程整合的具体形式和最佳途径,才能增强德育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薛丹华 单位: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篇3

德育课程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制培养、心理健康辅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中职德育课教学在教学理念、课堂模式等方面也在不断改善提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信息化、网络化的冲击,中职德育教育仍然存在不足,与教育需要、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一是教学方式单一呆板,师生缺少交流互动。目前,中职的德育教学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采取教师讲、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灌输得多,引导得少,抽象道理说得多,实际行为指导得少。这种上课方式虽然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但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逐渐养成了不爱问也不想问“为什么”,甚至不知道要问“什么”的麻木习惯,学习兴趣自然不高。同时,德育教材虽然经过多次修订,直观性、可读性均有所增强,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仍有差距,古代、名人、伟人的事例多,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少,不能给学生带来感同身受的体验,很难触及学生的心灵,削弱了德育的教化效果。

二是教师认识存在误区,信息技术有待提高。目前,不少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信息化教学,把德育课变成媒体展示课。其实,多媒体手段仅仅是信息化教学手段中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更为强调的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如果教师没能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只是过分追求多媒体的形式,单纯的将知识由黑板上搬到多媒体电脑上,然后“塞”给学生,那么德育课堂将重新陷入单调、乏味之中。同时,有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强,无法将信息资料与课程进行有效整合,课件大量堆砌,照搬教材内容,缺少图片、动漫、声像等多样化内容;有的教师一味追求课件的美观复杂,没能准确反映教材重难点,影响实际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只会紧盯课件讲课,无暇顾及学生的感受和课堂的气氛。

三是学生存在厌学情绪,信息分辨能力较弱。中职学生大多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习惯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在经历中考失败后,对文化学习和考试有厌恶心理。而德育课,大多是对初中德育内容的延续,缺乏新鲜感。有的学生还认为,进入中职主要是学习职业技术,为日后参加工作做准备,而德育与将来的工作无关,因此缺乏学习动力。同时,在网络化的今天,快速、便捷的传播方式让学生能够轻松地获取各种知识,从而觉得课堂上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并不重要,通过网络自己能学得更多。面对空前丰富、多元的信息,由于中职学生在社会阅历、知识水平、心理发展等方面的不成熟,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理想的迷茫和道德的彷徨,甚至用怀疑、否定的眼光看待社会,对德育课产生抵触情绪。

二、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实践应用

中职德育引入信息化教学,是改变传统教学单调枯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解决上述不足的重要手段。如何围绕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将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有效地融入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是我们每一个德育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的课题。

一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德育课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内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信息网络为教师收集教学资源提供了便利渠道。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多选择社会热点和贴近生活的案例,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扩展充实,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抽象的理论得到直观的体现。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参与到资料的搜集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提高学生网络信息的搜索分析、归纳综合能力。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中讲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杜绝不良行为”这一教学内容时,我结合当时发生的北京奶西村少年围殴一少年事件,收集了新闻报道、律师分析、访谈视频等资料,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将这个事件以图像、声音等形式展播出来,通过详实的资料和多角度的评论,使学生对未成年人犯罪有了深刻的认识,既掌握了知识点,又得到情感上的认同,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在预习阶段,笔者还布置开放性探究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资料的收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汇报,通过老师引导快速把握学习重难点。

二要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课件做得再华丽、漂亮,如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不能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切身体验和自觉追求,那这堂课就是失败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要改进导入方式,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形象生动的视频,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授课内容上来。要注意掌握节奏,避免因多媒体的大量、连续展示,使学生产生疲劳感,适当采取板书等传统手段,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要增强师生互动,及时对多媒体演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讨论探究。可以发挥计算机人机互动优势,设计相关表格或选择题,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解答,如果回答正确,计算机第一时间反馈结果,如果回答错误,计算机及时纠正,让学生有玩游戏的感觉,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第四章第一节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杜绝不良行为》的教学中,笔者先播放了一段今日说法的视频。当学生们对奶西村少年群殴事件感到震惊时,笔者随即设置问题,让同学们思考什么是未成年人犯罪,有何危害?由于这个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感同身受,学生看完后就展开热烈的讨论,达到了预期的探究效果,大大加深了对法律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围绕这一案例,将抽象问题形象化,采取“提问—回答—质疑—解答”的循环反复,层层推进,使学生对未成年人犯罪等重点内容有了充分了解,同时也达到反省自身的目的。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播放了电影《少年犯》的主题曲《心声》,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触动、升华,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要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加强课外分享,巩固教学成果。中职德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形成健康的人格,以适应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网络技术特别是电子邮件、QQ、微信等社交工具,使师生交流互动的空间得到拓展,将德育课教学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情况建立小组、班级或者年段的讨论群组,交流学习心得,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追踪、评价、分析,进而对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行有效的调整。中职德育老师还承担着指导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任,通过网络平台,也能及时将当前的就业形势、国家的相关政策传递给学生,及时答疑解惑,以弥补课时不足的缺陷,拓展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交流平台,推荐好的电影、电视节目、网站等,鼓励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分享、讨论,从而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纠正学生不良思想倾向,提高学生在海量信息中的鉴别、利用能力。

篇4

1.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中小学信息化教育高度重视。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新课程实施,具有支撑和催化剂的作用,对中小学学生提高信息技术、适应社会同步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做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相关规划、计划以及实施方案。同时,通过“班班通”、中小学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的项目,继续增加信息化教学设备的配置,不断满足学校、学生对信息化环境建设的迫切需求,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实现每个教室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普遍使用信息化教学创造基本条件。

2.教学教研部门要抓好中小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各级各类教学教研部门要齐心协力、相互配合、有所分工、有所侧重、各展所长,根据中小学教学的实际需求,下大力气开发、整合、集成能真正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喜闻乐见的优质资源。当前随着校园网的普及,其关键部分的资源库的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教学研究部门应该集中力量加快网上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包括资料文献库、信息资源库、软件库和光盘库在内的校园网络资源中心,提供更新、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料和信息。同时,要严把资源质量关,加快资源标准化建设和监管制度的建设,积极探索并尽快形成、完善优质资源共享的体制和机制,从而为中小学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功能提供保障。

3.学校要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一是要多渠道挖掘潜力,进行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要以全新的观念,确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设备添置做到整体规划,实用,够用,适度超前;经费投入做到争取政府多拨入一点,社会多支持一点,自己多投入一点,购买必备硬件设置。二是加快校园网建设,做到“班班通”“家校通”,实现学校管理网络化,这样一方面便于学生网上学习、网上交流,增加学校和班级管理的透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可以把家庭教育的一部分纳入学校管理之中,与家庭保持密切的联系,便于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衔接。三是做好中小学生信息化课程的安排管理工作,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整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率,使其能够物尽所用,最大化地为中小学生提供服务。四是学校应建立教学网络、教学资源的“防火墙”,加强网络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使学生在接受信息化教育的同时,不致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侵蚀。

4.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下,中小学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在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上,根据获取的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思路进行课件设计、课程开发、教学资源管理、学生管理。教师要能利用信息网络开发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教师还要不断提高对教学相关信息的整合能力,能够创造性地策划、处理和加工所获得的信息,如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撰写课件脚本,同时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利用信息的最有效方式,体现崭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要学会使信息技术与普通学科课程的相结合。教师要能够将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应用到普通课程中,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实施课程目标,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科书、讲义、粉笔和黑板中解脱出来。

对于特别适合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内容,要及时纳入到课件制作的范围,并尽可能地制作成相关的课件用于教学,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

篇5

【关键词】中学教育 信息化建设 管理水平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145-01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基础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兴起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实现高效教学与管理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要发挥现代教育的引领作用,就要着眼全局、强化管理,具体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实践: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评价。

一 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日常管理能力

学校管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起主导和决定性作用。管理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信息化管理则是现代学校管理工作先进性的重要标志。

将信息化管理一分为二,就是量化管理和动态管理。量化管理,又称管理的数量统计法。它是指以数字为基础,用数学的方法来考察和研究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性能,对关键的决策点及操作流程,以求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等做出精确的数字描述和科学控制,实行标准化操作的管理模式。标准化和规范化是量化管理的主要特点。动态管理就是管理主体根据管理进程与管理环境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管理目标、管理原则和管理方式等不断进行修正的管理行为。开放性和实践性是动态管理的主要特征。学校信息化管理属于建立在资源共享基础上的联动机制。信息化管理实现了量化管理和动态管理的优势互补。学校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自主化,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的过程。

从组织工作方面考虑,学校信息化管理打破了传统“上令下行”式的金字塔管理体系,构建了现代“上下联动”式的蜘蛛网管理体系。蜘蛛网式管理模式使每个人都能透过信息公开的网络平台明确个人的职责要求和团队的发展方向。在具体的实践中,大家既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能互相学习和促进,最终实现集体工作的最佳效益。蜘蛛网式管理模式对于提高个人的主人翁意识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学校信息化管理具有可参与性和可参照性的特点,因而它既能提高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又能提高个人的自我反思能力,更能减少传统管理行为中人力资源的相互损耗。毕竟,任何管理模式无不在营造公平竞争、团结合作的良性工作环境。

二 加强课堂信息化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一种师生间的双边互动过程。信息化教学是现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先进性标志。信息化教学从具体层面上理解,就是多媒体教学和远程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远程网络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并无本质差别,只是教学手段的不同。以多媒体和远程网络为支撑的信息化教学属于新时代的产物,它们代表着时代的先进性和教育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远程网络教学依托网络通信技术平台,来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也能充分利用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展教育功效,所以是现在也是未来重要的教育手段。

信息化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内容于一体,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增加学生的体验性,又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生动,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信息化教学还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 尝试多元信息化教学评价,实现学生德育双赢

教学评价是学校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采取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则是现代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工作的先进性标志。

评价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经验,在这种体验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进步。要发展评价能力,学生需要有机会制定和使用评价的标准,有机会自评、互评,这些评价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自我的了解,以便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信息化教学评价不仅注重对学生做出鼓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而且要求教师努力开展动态评价。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基础是信息收集,信息要真实可靠、全面完整、及时迅速。信息化教学评价关注过程和资源,评价时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信息化教学评价既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又关注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和个性特点。信息化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有较高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是基于学生表现和发展过程的,用于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学到了什么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技能。在信息化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和技术本身就是教学的目标之一,评价具有指导学习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激励的作用。

篇6

1.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中小学信息化教育高度重视。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新课程实施,具有支撑和催化剂的作用,对中小学学生提高信息技术、适应社会同步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做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相关规划、计划以及实施方案。同时,通过“班班通”、中小学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的项目,继续增加信息化教学设备的配置,不断满足学校、学生对信息化环境建设的迫切需求,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实现每个教室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普遍使用信息化教学创造基本条件。

2.教学教研部门要抓好中小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各级各类教学教研部门要齐心协力、相互配合、有所分工、有所侧重、各展所长,根据中小学教学的实际需求,下大力气开发、整合、集成能真正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喜闻乐见的优质资源。当前随着校园网的普及,其关键部分的资源库的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教学研究部门应该集中力量加快网上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包括资料文献库、信息资源库、软件库和光盘库在内的校园网络资源中心,提供更新、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料和信息。同时,要严把资源质量关,加快资源标准化建设和监管制度的建设,积极探索并尽快形成、完善优质资源共享的体制和机制,从而为中小学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功能提供保障。

3.学校要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一是要多渠道挖掘潜力,进行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要以全新的观念,确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设备添置做到整体规划,实用,够用,适度超前;经费投入做到争取政府多拨入一点,社会多支持一点,自己多投入一点,购买必备硬件设置。二是加快校园网建设,做到“班班通”“家校通”,实现学校管理网络化,这样一方面便于学生网上学习、网上交流,增加学校和班级管理的透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可以把家庭教育的一部分纳入学校管理之中,与家庭保持密切的联系,便于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衔接。三是做好中小学生信息化课程的安排管理工作,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整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率,使其能够物尽所用,最大化地为中小学生提供服务。四是学校应建立教学网络、教学资源的“防火墙”,加强网络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使学生在接受信息化教育的同时,不致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侵蚀。

篇7

为何选择钉钉

我校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起步阶段,曾与多家公司接触,打算引入学校OA平台。但有的定制要收费,重大版本升级要收费,动辄几万、十几万的高昂费用,让我们却步;有的不支持手机用户端,不能跨系统使用,让我们放弃。我校传统的办公方式存在着耗材大、费时长、效率低等问题,学校不断增加的“数字土著”和“数字移民”呼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在艰难中起步。

从2014年开始,我校采取某工作群作为交流思想、消息、传递文件的重要方式,但因其本身功能的局限,内容以后,无法及时了解对方是否查看消息、是否按时接收文件,有时重要通知不得不再次打电话逐一进行确认,费时费力。2015年5月底,随着钉钉2.0及其后续版本的推出,因其具有沟通精准,协同高效,支持跨平台、跨系统,可实现云端移动办公,对中小企事业单位免费提供基础服务等众多优点,于是我校开始探索钉钉在学校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这也促使我校跨入了“云”和“移动办公”的新时代。

使用钉钉带来便利

1.达到精准沟通

使用钉钉信息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方式,实现信息按需推送,避免信息全员“轰炸”。信息后,者可以随时了解消息是否被及时查看,文件是否被按时接收,做到“已读、未读,一目了然”。必要时,还可以利用钉钉的“ding一下”功能及时提醒未查收消息的教师尽快接收消息,实现了重要消息钉钉必达。

2.获得高效协同

学校工作有时需要不同处室、多位教职工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例如,学校打算周四下午召开一次教学云平台的师生培训会,放在以前需要先召集相关人员开会,分解培训任务,培训当天上午要进行环境准备检查(卫生、来宾停车、Pad充电、培训会场音响、空调、无线网络等)、材料准备检查(培训资料、PPT等)、人员安排检查(保安、摄影师、引导服务师生等),其中任何一项工作安排、落实不到位,都可能影响培训活动开展的质量。但我们使用钉钉办公的“任务”应用后,只需在手机上轻点几下便设定好了各项子任务完成的时间及责任人。如果任务责任人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在钉钉上及时沟通。快到截止时间了,任务会通过“ding消息”友情提醒未完成任务的小伙伴们,再也不用打电话或发信息一遍遍地催。任务发起者只需查看任务清单,在任务的不同时间节点各项准备工作谁完成了,谁没完成,一目了然。

3.加强情感交流

钉钉原本只是一种工作方式,但我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把钉钉的功能从单纯的技术手段拓展至人文关怀的层面。例如,校长在冬至这个一年当中白天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的一天,送上“冬至暖心红包”,受到教师们的追捧;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大家在钉钉群里相互祝贺、相互鼓励;教职工生日当天,工会代表学校送上生日蛋糕卡,同事们纷纷通过钉钉送上满满的生日祝福……

钉钉使用反思

1.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校长的责任

钉钉虽然功能强大,但其在我校的推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从学校论证、认可钉钉管理平台,决定组建钉钉群,到把使用和推广钉钉的任务交给信息技术教师,几周的时间过去了,群内只有校长、教务主任、信息技术教师3个人,有的教师直言想放弃。在这种情形下,校长亲自接手钉钉管理,既当管理员,又当培训员,还当服务员,仅用了2周的时间就完成了全校教职工从原有工作群到钉钉管理平台的平稳升级换代,其以身作则的行为深深感染了大家。

钉钉在我校的推广并初步应用,是我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个缩影,同时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考验着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水平,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实施绝不单纯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更是校长的事,校长应该义不容辞地把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

2.变通培训方式提高使用效能

我校传统的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大多采取先动员,再培训,后使用的办法,有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有教师曾戏言:有的培训,动员时心潮澎湃,培训时云里雾里,培训后回归平静。为了推广钉钉,校长自掏腰包设计“抢红包”任务,让教师带着任务先用起来,在使用过程中,逐步熟悉钉钉平台环境,遇到困惑和问题,及时答疑解惑,针对问题开展指导。这次钉钉的培训,我校还采取分层培训的办法,由校长先培训学校的信息技术骨干,再和信息技术骨干一起完成全员培训。

学校的信息化发展离不开硬件支撑环境,离不开政策支持,离不开经费保障……但关键因素是人。只有师生着眼未来社会人才需求,达成信息化建设的共识,产生主动参与的愿望和乐趣,学校的信息化才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激发学校管理理念的升华

钉钉不仅仅给我们引入了一个教育管理平台,使教育管理进入“云”和“移动办公”时代,更让我们开始思考在“互联网+”时代学校的组织重构和管理流程再造。例如,我校最初设想使用钉钉的组织架构依然是传统型的:校长室、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团委、校办、年级组、学科组……和现实学校的机构设置基本一致,但经过反复斟酌,最终在钉钉上形成的组织架构是这样的:管理团队、年级组、学科组、后勤保障组、班主任、党员组、信息化教学组……我们认为,后者的组织架构提升了管理的层次,实现了管理的扁平化,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把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分成年级、学科、班主任、党员等不同的组,既有利于信息在一定的范围内按需精准推送,又有利于教师打破办公室实际的空间分布,随时实现线上发起专业研讨和交流;专门成立信息化教学组,更有利于把对教育信息化有兴趣的教师组织起来,定期推送相关资源,为学校培养信息技术骨干力量。

4.使用钉钉的进一步设想

篇8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打开小学语文课本,专家精品、名篇佳作比比皆是。但对学生而言,别是农村,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抽象的语言文字、陌生的场景就为学生的认识、理解筑就了道道围墙。如何把这些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实实在在的事物呢?

一、利用多媒体白板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多年来语文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在过去的教育中,有时教师是在语文课中出现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时,才进行说教。这种仅仅停留在语言表面的教育方法,收效甚微;有时学生对教材所表述的内容没有眼见其景、耳闻其声,所以形不成深刻的表象,难以透彻领会,不能达到理想的思想教育效果。我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电子白板,对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教育。例如,在教学《一定要争气》一课的“童第周在国外学习”时,紧抓童第周立志“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利用教学影片《童第周在比利时》进行教学。在看影片之前,要求学生先读读有关课文,并提出问题:“当时外国人怎样看待中国人?”“童第周心情怎样?”“他是怎样将理想变为行动的?”在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带着问题看,带着问题想。影片放完后,学生立刻针对我提出的三个问题,结合课文和影片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之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理想。学生有的说:“今后我要学好知识,做国家的栋梁。”也有的说:“希望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不在受外国的羞辱。”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增大了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德育教学方面,树立爱集体、爱国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为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白板教学来促进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在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语言美,有的课文意境美,有的课文形象美,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记得我在教学《登鹳雀楼》那一课时,利用白板视频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远处太阳正沿层层山峦落下,霞光笼罩着沉静的原野,黄河水后浪推动着前浪,一波推动着一波向大海深处流去”的场面。这一远一近、一静一动两幅壮观的情景,很容易地就把学生引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河流”的诗情画意中,又让学生不知不觉地领会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含的哲理。同时,使学生领悟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受到各种美的熏陶,增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利用白板很直观把诗句中各种各样的因素表达了出来,比传统教材中的文字描写更直观、更集中、更鲜明,把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发挥得更彻底。

三、利用信息化媒体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突破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如何运用电子白板来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呢?在教材《宿建德江》一课时,其中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我采用了电子白板媒体,在联网视频中出现了原野空阔、天地相接、月落沉江、人月相邻这样美妙的夜景,这样就把原来抽象的诗句变成了具体生动的画面,学生也就轻松地理解了课文,我也顺利地突破了重难点。利用白板教学可以更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过程,而不受时间、微观、空间的限制,所以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教材的感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