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5 22:24: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有效教学学习心得,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游戏教学法,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应用游戏的方式,导入课程学习内容,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升其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索,从而对理论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践当中。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对提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入手,对游戏教学法的应用意义及途径展开了详细探讨。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知识传授。然而,信息技术知识具有理论知识较强的特点,对于小学生而言,很难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够,更无法将其有效应用于计算机的实践操作中。这是导致现阶段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1]。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未得到重视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然而,我国现阶段并没有将信息技术考试列入重点考试科目,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该学科知识的重视程度不高[2]。同时,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现阶段多数家长和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对语文、数学等重点课程的教育,忽视了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利用其为学生提供一段娱乐和放松的时间,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不够重视。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校对小学生培养理念及模式作出了调整。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比重加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展开教学,而游戏教学法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首先,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而信息技术课程理论性较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课堂主体一味地进行知识传授,很难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游戏教学法的有效应用,教师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可以将教学内容同游戏进行紧密结合,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富有新鲜感、趣味性的课程内容可以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逐步对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提升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3]。其次,游戏教学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其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索,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及教学方法[4]。教师在应用游戏教学法展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游戏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利用游戏教学法导入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在信息技术课程开始时应用游戏教学法,以游戏的形式将学习内容导入课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对鼠标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对鼠标不同的操作方式进行介绍。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到学习内容过于简单,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根本无法掌握学习中的重点。此时,应用游戏教学法,导入课堂教学内容至关重要。在课程教学刚开始时,教师可以以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扫雷”游戏比赛,游戏过程中,能够最先完成游戏的学生可以获得糖果奖励[5]。而实际上,学生在努力完成游戏的过程中,会了解到要想快速找到雷区并快速进行标记,必须能够熟练地操作鼠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给学生讲解鼠标的具体操作方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利用电脑游戏巩固信息技术相关技能
信息技术知识具有逻辑性和理论性强的特点。学生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后,需要在大量实践练习的基础上,才能够巩固知识。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将电脑游戏引入课堂,科学选择游戏,并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将理论知识深化。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提升学习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展开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有效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功能,积极评价学生的具体操作,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练习效率。例如,对于初学者而言,指法知识的学习和练习始终是一个难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导致其无法真正掌握指法练习的要点,同时,枯燥的知识内容也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打地鼠”和“警察抓小偷”等考验指法的游戏积极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熟练掌握指法的应用要点,从而提升教学效率[6]。传统的指法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够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空白键”和“回车键”等键的功能,现阶段,在应用游戏展开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掌握这些按键的功能,与传统的死记硬背相比,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游戏教学法展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游戏种类,如果游戏同教学内容联系较小,或者在学习过程中一味地让学生玩游戏,学生就无法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的内涵。因此,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能够科学选择课堂游戏种类,并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四、结语
近年来,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已经得到广泛重视,对小学生全面培养也增加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比重。在提升教学效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应用游戏教学法,此方法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加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相关技能。因此,游戏教学法对于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晓策 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景泽良.电脑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2]曹杰.认知学徒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3]刘江萍.电脑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4]杨光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教学 建议
信息技术学科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学科,有由于其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很多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定的体系。另外,信息技术教学岗位的教师都比较年轻,对教学的把握不够到位,因而在教师所实施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师资队伍年轻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兴起较其他学科比较晚,所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队伍年龄结构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整体年龄比较小,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匮乏,这也是目前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客观实际情况,对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发展是不利的。
1.2备课不充分
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的课时量很大,往往一个人要带2-3个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还有诸多其他事情要做。所以留给教师的备课时间很紧张,时间仓促,关于信息技术案例教学的资源很少,造成了教师只是将基本知识点罗列出来,很多时候靠自己的课堂发挥。通常完善的教案和上课时的知识素材以及情景任务设计,也只是在应付上级听课检查时才做的。
1.3教学模式单一
信息技术教师的授课方式仍然是以网络电子教室控制学生端,学生盯着自己的屏幕听课。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往往比较差,这样的教学方式抵不住游戏的诱惑,所以,当教师在讲台上忘我地讲解时,殊不知很多学生煞费苦心,拔网线、破坏学生机管理软件,对教师的讲解充耳不闻,只为了自己一节课的自由玩耍。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觉得课难上,教的内容学生提不起多大兴趣,不知如何改变,学生方面一旦知识枯燥乏味,和他们的实际生活没有多大关联,也没有考试考评的压力,还不如游戏之类玩得痛快,即对信息技术失去了学习兴趣,变成了他们的游戏课,放松课调查显示,学生之所以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很高,绝大多数是认为信息技术课堂他们有时间去上网玩游戏。
1.4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和技能目标为主,忽略了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主要是针对学生讲解一些常用软件的用法及上网操作的基本方法,比如画图工具、word等软件的使用,网页的浏览等等,很多学生也只是会用这些工具来做一些和教师上课举例雷同的作品。教师上课对学生的启发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学生只知道用这些工具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却并不明白这些软件在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如何使用。因而对这些学习并没有多大兴趣。
1.5信息技术课堂缺乏人文主义关怀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技术教师承担的更多是培训师的角色,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但是,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更需要完善其人格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今网络上的内容良荞不齐,学生虽然在网络上能学到知识,但也遇到各种各样的侵害和诱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些学生处于好奇,在网上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或是利用一些网上的小病毒去搞破坏甚至走上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何引导学生来辨别好坏,如何去处理一些突况,仍是信息技术教学所欠缺的。
2 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策略的建议
2.1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建设,专注信息技术学科
信息技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相比,首先是整体年龄偏小,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都很丰富的教师匮乏,再者信息技术学科年轻,本学科所积累下来的经验有限。所以,信息技术学科要取得长足发展,教师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抓住每次宝贵的教学机会来进行探索,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尽快使自己和本学科发展起来,而不是整天抱着“混”的态度。
2.2多维度准备,认真备课
教师上课质量的好坏,备课是关键。信息技术教师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在备课上还不到位。所以,应该先从备课着手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备课应该从内容、学生、教学方式等多维度来准备,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将备课环节准备好。
2.3开展多样的教学模式,不再拘泥于课堂空间
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切实转换自己的角色,从“领导者”“传授者”权威的角色中走出来,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当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那么既能上好信息技术课,也能完善自己。
2.4注重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增加必要的人文关怀
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深化对人文因素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运用网络时的一些最新动态,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驾驭网络,防止其迷失其中。
【参考文献】
[1]傅钢善.现代教育技术[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既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作指导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有效的学习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有效整合,谈谈我的一些见解。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在学生的欢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汽车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得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这样设计的动画时间短,却简洁明了的突出本课的主题,引发了学生对圆的应用价值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究的欲望。此情境的创设融学科性、艺术性、教育性和科学性为一体,完美地完成激趣、设疑和促思的目的,这样运用信息技术有效的辅助了小学数学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日常生活
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现实生活材料,不仅能使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进行《人民币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一段录像:小明到一个文化用品商场购物,拿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购买文化用品,营业员与其进行交易,随着画面的切换,一个欢快的童音提出质疑:“小朋友,你能认出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通过音像图文并茂在课堂上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
三、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这样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完善思维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英语;教育
英语是当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泛的语言。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小学英语教育课程标准,师资队伍的建设,教材、教法的改革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进步和完善。但是,如何更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和学习效果,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依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信息化学习资源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资源,它也是应信息时代的技术发展而顺理成章地出现的。信息化教学利用其自身诸多优势,可用于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为把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指导。开展信息化教育,有利于减轻和减少教师的工作量,降低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总目标。
1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所能呈现的功能日趋完善。多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图像、文字、语音、视频等各种教学信息串联起来,构成全面、立体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着诸多的优势:第一,在教学过程中传达的信息完整。例如在水果单词认知教学时,传统教学要求学生要同时理解水果名称和对应英文名称两个抽象的概念,并将其结合在一起记忆。而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展现丰富多彩的实物图片或者动画,直接在课件中标明其英文名称,并且配有标准的英文发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依旧处于少年儿童阶段,心智与思维方式尚在成长过程中,单一的板书教学和不断重复的方式无疑增加了教学负担,降低了学习效率。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让课堂真正的活泼生动起来,在这样较为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的注意力能被极大的吸引,培养学生的兴趣。
2互联网+教学
本世纪初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Internet成为了当今世界最大的电子信息资源库,尤其近年来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促使互联网技术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现代化教学也应该跟紧潮流,利用它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服务功能,将其作为学习的引导工具,指导学生们进行有效的学习。英语同时兼具包容性和时效性,这意味着英语教学也应该紧跟英语发展趋势。传统课本提供基本语法等内容教学,而互联网+教学则在此基础上,完善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国家对小学英语教学有明确的规定,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互联网可以提供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如视频短片、音频、电影、歌曲等,在培养学生兴趣上有明显优势。
3微课教学
微课教学的特点是以教学视频为主,每个视频单独讲授一个或一类知识点,单个视频时间不超过10分钟。将整个教育过程中的知识点化整为零,而每个视频又能展现出知识点的精华部分。微课教学是一种可以将知识—教师—学生融为一体的学习方式。在课堂开始,微课视频可以提炼出课堂的知识点,通过在视频中提出有引导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总结归纳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通过录制微课视频或者在网络上下载相关视频。其次,微课视频可以针对实际教学情况多次播放,加深学生的记忆与印象。老师可以从中借鉴学习更为优秀的教学方式,学生也可以体验到更有效率的学习模式。
4教育游戏及软件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电子游戏作为信息时代独特产物而迅速发展。游戏对小学生到大学生甚至部分成年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部分教育界专家和学者大胆的提出了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的新理念,希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无疑有一定的帮助与引导。教育游戏更改了游戏与教育“对立”的关系。教育游戏可以创新性的提供一种学习氛围,发挥寓教于乐的特性。游戏本身的如规则、竞争、娱乐和公平等特性是与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模拟、互动学习、人人参与是有相关性的。一方面教育游戏营造的氛围可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在游戏中的闯关、养成、经营等模式让学生主动吸收知识,用于游戏中的“升级”;另一方面,游戏中也可以通过提供视频短片、听写、人机交流、写作等方式达到对学生语境培养、听力锻炼、语法英语等基础知识的教育。
5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早在几十年前就在美国出现了,那时的翻转课堂仅仅是为了克服交通不方便的应急之策。在互联网急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翻转课堂有了新的定义。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要求能够整合教学资源,改良教育方式,由单一的教师授课逐渐过渡到学生探索学习为主,教师起引导与辅助作用。老师在课前引出学习的知识点,提出问题,同时提供完善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将学生们分组学习。在课堂中,学生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学习资源,主动探索新知识,学生有头绪,能够直观的找到相应的学习内容。同时,在课堂中学生有足够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学生的听、说、写能力。
6总结
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是辅助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对于启发学生的英语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语言技能与表达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小学英语教学应以服务相应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为原则,真正使学生喜爱学习、自主学习,达到英语语言学习可以学以致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凤丹,陈仕品.以辩证的态度看待中小学翻转课堂[J].中小学电教:上,2016,(1):37-38.
[2]邹珍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6):97-98.
[3]凌珑.小学英语教育软件辅助教学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备课环节 课堂提问 小组合作
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学科特殊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教学现象,使得课堂效率比较低下,课堂上无效、低效的教学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限制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愿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因此,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深化新课改的迫切需要。怎样的课堂才能算是一堂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备课环节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每个老师都知道要想上好一堂课,备课很关键。但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我们现在用的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特色非常鲜明,注重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而教材中的有些教学内容并不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的能力。再说学生,由于家庭情况、小学教育及个人爱好等因素,造成学生的信息素养差异较大,上课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备课。另外还要注意班级之间的差异,每个班的班风、学习习惯等都不一样,不能一个教案每班通用,看病要对症下药,教学也要因材施教。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都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只有这样,即使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教师也能“临危不乱”,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重点关注
“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生问题的情境,以及自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机会。
比如讲“网上信息的下载”中的保存网页内容时,操作非常简单,只要执行菜单“文件”中的“另存为”就可以保存当前网页中的所有信息,但是如果能够对此进行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如果该网页中有Flas,用“另存为”可以保存下来吗?如果我要保存网页中的文字或有用的图片该怎么办?……这样不但能启发和拓展学生思维,而且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的无需思考的简单问题,或者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只有问在有疑之处,难易适度并具有启发性,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三、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不可忽视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是经常被运用到的,通过小组之间成员的相互帮助学习,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在听课过程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孩子分组围坐在一起,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开始,教室里马上就一片“嗡嗡”的声音和学生忙碌的身影,谁也不知道也不关心小组其他人在说什么和干什么?有的是组长一个人在发挥,其他学生当听众;有的小组合作的分工、意图不明确,学生不知所措,一脸茫然;还有的学生就自个儿在玩……几分钟后,老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讨论就齐刷刷地停下,紧接着小组汇报开始,听到的是:我认为……一些大同小异的回答。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一下:这样的小组合作真的有效吗?合作交流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的理念肯定是完全正确的,但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孟教授的MS课型即要素组合方式给我最大感触,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导型,实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所谓“聪”,即“听、看、讲、想、做”的有机活动的结合,一堂课中,这几种要素的多变组合给予学生更多新鲜的学习空间。很多时候,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就是没有让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即学生参与度低,也许只是表面的参与,只是浅层次的参与,而并非全力投入,全身心的投入。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想方设法让学习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情,成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另外,教师不能仅仅追求课堂表面的热热闹闹,而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认真思考时的“静心”,即真正的“静中有动”。从而实现“听、看、讲、想、做、动、静”,实现有效教育。
这次活动,我还感受到了MS—EEPO有效教育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团队式的活动方式。
1、学生的学习组织形式
学习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和团队合作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EEPO学习方式之一,一般2-6人为一组。组建学习小组有五个基本元素关注、关照、倾听、资源利用、亲和力。具体操作程序包括构建学习小组、明确构建目标、规定合作要求、关注学习中的边缘人物,所谓“边缘人物”是指没有参与或没有真正投入学习的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团队合作是在学习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更为高级的学生学习组组织形态,它至少由8人以上组成。它更注重团队中角色分工和学生才能的发挥。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组长、监督员、记录员、操作员、综合发言员、助理员、声控员和协调员。只有明确的分工,学生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分工角色可以转换,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
2、教师团队评课方式
与学生的学习组织形式一样,教师的评课方式也是以团队组织形式开展活动。教研组的老师分为若干个团队,每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的团队名称、队标。而在这次学习中,我也学习到了之前从未接触过得评价方式,如经典性评价:基本元素有—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就是所谓的三性三动评价。流程性评价:流程性评价指的是一种在课堂上,针对某个教学环节,为落实或强化某个关键要素所随机进行的快速检测。这两种评价方法,简洁明了,便于操作,让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协作评价
一、问题引导,有效教学的“前奏”
问题是什么?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要素。如果课堂教学离开了这一要素,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无从谈起,它是学生探究活动的核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引入部分,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应该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使学生进入课堂,使他们想学、乐学。
上课一开始应设置有效的问题引导,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愿意学、喜欢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二、巧置任务,有效教学的“节拍”
教育理论家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任务驱动法”正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有价值的教学任务,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做到收放自如、价值引领,积极为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条件。如学习Windows的文件基本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建立文件夹、查找自己的文件或将其他同学的文件复制、移动到自己建立的文件夹内等;学习Word字处理软件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样本并布置具体录入和编辑、排版任务等。
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三、创设情境,有效教学的“策略”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之目标。例如:在文字处理教学时,首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事先已经设计好了的“电子报”,由于版面设计非常独特,文字、插图、背景非常漂亮,学生观看后赞不绝口,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们就抓住学生们这种求知欲的心情,让学生自己练习制作贺卡、专题报刊等。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画、审美等才能,制作出了非常精美的作品。
这就是老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环境的导引下,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使用和创作能力,最终教师的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教学有效性就得到充分体现。
四、加强互动,有效教学的“主旋律”
互动可以体现为小组合作,也可以体现为优生和后进间的互助。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优、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优生可以充分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后进生也可以尽其所能。这样优生可以“吃好、吃饱”,而后进生可以“吃的了”。优“差”生互助: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的常用手段,也是最有效手段,是一种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在操作某一任务时,优生动作快,完成任务早,老师可以及时采用多种方式鼓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帮助“差生”,协助“差生”。
事实证明,同学间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师生间的“教学”效果。这种做法:可以明显改善前面所提场景中的现象,能够调动优差生两头的积极性,而不致造成信息技术课堂中优生在玩,“差生”也在玩的窘境。
五、恰当评价,有效教学的“”
总结评价作为信息素养的一部分,是整个教学环节的。评价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在学生互评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学生评价作品时大都只看作品本身,而很少关注同学完成作品的过程,往往会产生偏颇,打击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这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不利。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到别人的亮点和长处,尤其是在完成作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等,学会多方位全面地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作为对学生评价的补充和总结一定要恰当,应着眼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指出学生的优点,即使学生最后的学习结果不够理想,也应鼓励其继续努力,并适当指出改进办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
对于老师评价的作用我深有感悟:我们班上有位同学上课很专心,完成任务时也非常认真,就是完成的作品不理想,他自己对此很苦恼。为了鼓舞他学习的热情,我每次对他作品的评价总是给高分,并帮他分析问题所在。通过多次锻炼,他的信息素养有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得到了保护,课堂的有效性自然提高了。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而且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教基[2000]35号.
[2]钟志贤,谢云.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4,(11).
一、“有声有色”,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以直接兴趣为主。小学生比较擅长于形象思维,他们更喜欢看童话、动画、科幻和战争方面的电影电视,因为这种立体与动感画面更能吸引他们,这就是直接兴趣。兴趣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因之显著提高。在教学中广泛使用能使学生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有声有色”,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Ferry,Train,Plane这三个不同的关于交通工具的单词时,我就在媒体中设计了三个不同的对象──我,班主任方老师和班中的某一位学生,我们三人因去不同远近的景点旅游,从而要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的情景。一开始我用自己国庆节去北京旅游,从而谈论交通工具的方式,亲切自然地引出教学内容plane,学生不感到突兀,学起来轻松,又便于记忆。接着,电脑画面上出现了学生班主任的身影。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自然也牢牢记住了班主任所使用的交通工具:train。最后出现该班的一位学生,因她要去浦东观光,因而只需乘坐ferry。随后,利用情景让学生说说去浦东还有什么交通工具,此时又及时引入诸如taxi,high way,underground等新单词,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
二、“有情有景”,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往往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而实际教学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的学习,忽视它的具体应用。因而,不少学生能从原型例子和教材练习中获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识点,但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较差,当他们遇到不同场合下的现实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而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我们能在课堂上模拟栩栩如生,丰富多样的现实生活情景,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学生触景生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境教学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迁移,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提高了交际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Fruits一课时,根据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对外出游览活动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设计了“In the fruit garden”(在水果园里)的教学主题,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将整个授课环节──“游览水果园”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带给学生新奇的感受,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我首先出示 Fruit garden 的图片,似乎美丽的果园、美味的水果已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随之,一阵欢快的乐曲响起,学生手搭着肩,唱起了歌,“来”到了美丽的“果园”。新课前的复习单词这一环节,我巧妙安排了一张导游图,导游图上呈现着七个已学的单词的图片,这七个单词图片分别代表着七个景点。随着参观顺序的逐层展开,学生看到了7种不同的水果,并一一对这7种水果的音、形、义进行复习。同时,对于这7种水果的不同属性,如颜色,大小,酸甜等进行讨论,发展其英语使用的能力。操练过程中,我设计了看影子模仿,猜的游戏,摘果子并做统计的游戏。看影子模仿是这节课最为关键的新授阶段。教师通过四张不同的阴影,由易到难,引出并操练了本课的关键句型“Is this a/an.?Yes,it is. No,it is not.”猜的游戏可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非但猜错没关系,猜对还可以得到奖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参与面也更广。猜的游戏也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展开,第一步为猜阴影,第二步为猜猜不清楚的图片是什么,第三步猜猜图中人物想吃的是哪一种水果,引出下一个游戏──摘果子。此时,全体学生已进入Fruit garden,摘果子的游戏是有奖励的,只有正确说出Is this a/an.?时,才能得到果子,更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又由于这一活动是在学生之间进行,所以,学生敢于开口,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学到了语言知识。最后,每一组成员都要完成一张水果调查表,以反映他们的“劳动所得”,接着在全班范围内评选出所得水果最多的小组,并予以奖励,将学习气氛再一次推向。
三、“有滋有味”,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
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图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使学生感觉“有滋有味”,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能力。例如,在教授“Cross the road”这一内容时,笔者避开了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每个小组所创造的路线可以在媒体上以箭头呈现,最后再与教材中学生的方法作比较。在学会技能之后,媒体呈现本校、本地区的地理情况,让学生自编自演问路的情景。在教学中,学生非常积极,有的“Go to the classroom”,有的“Go to the bookshop”,还有的“Go to the toilet”,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媒体的运用,使学生有图可循,有景可入,并且他们的劳动成果在媒体上也可以及时、充分地得以体现,从而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