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5 06:21: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语言实践 语言运用 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共提出八条教学建议,其中包括“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两建议都强调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通过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升“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强化学习效果十分重要。因此,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现针对这两点建议,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实施的。本文所举例子为外研版《英语》(三起)。
一、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学习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运用性,靠单纯讲解和死记硬背进行学习是行不通的,因为这样的教学不仅学之无味,而且效果不好,学生学到的知识,仅仅停留在短时记忆中,缺乏使用的语境和意义的理解,很快就会遗忘。因此,教师除了要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解释外,应把更多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一】在第四册Module 7 “Countries” Unit 1 “New York is in the east.”一课中,教学要点为:谈论国家和它们的首都,谈论城市的地理位置,故在课文教学后,我安排了:
步骤三:操练(4分钟)
1.师生练习。
课件呈现美国地图及Washington D.C,New York,San Francisco三个城市。
T:Where is ...?
Ss:It’s in the ....
2.四人小组练习。
学生看课文图片,就城市的地理位置进行问答。
步骤四:运用、拓展(8分钟)
1.课件呈现中国地图,介绍图上城市的地理位置,如Beijing is in the north of China.
2.第三人称转述表达。如S1:I live in Beijing.S2:My friend lives in the north of China.
3.分小组讨论A project about England,课件呈现标有方位及首都的英国地图和需填空的文本,如下图:
在这两个环节中,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从语言运用角度出发,通过创设具体语境并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
二、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主张“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视“教会学生学”为己任,加强学习策略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二】在教授第五册Module 5 Unit 1 “It’s big and light.”时,我是这样教学新词heavy和light的。
首先出示学过的单词head,bread,引导学生感悟“ea”组合的发音,进而让学生自己拼读新词heavy,其次教师扛桌子,结合夸张的表情说:The desk is heavy.接着出示light,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这个词跟哪个学过的单词很像(night),让其猜想light的读音。
本环节中由含有共同音素的旧词迁移到新词,以及由新词联想到旧词及其读音,进而猜想出新词的读音,很好地进行语音渗透,并在情景中通过身体语言感悟新词的义,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记忆新词,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三】在第四册Module 7 “Countries” Unit 1 “New York is in the east”一课中,我是这样进行课文教学的:
1.引导看图,寻找信息。
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明白课文情景,从地图上找出New York,Washington D.C.,San Francisco三个城市。
2.快速浏览,猎取信息。
T: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What’s the capital of America?New York or Washington D.C.?
3.仔细阅读,锁定信息。
课件呈现问题:
(1)Where is Washington D.C.?
(2)Where is New York?
(3)Where is San Francisco?
4.听音,模仿读课文。
5.复述课文。课件呈现语言脚手架帮助复述,如下图:
在本环节中,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运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获取、处理和传递所需信息。通过阅读策略指导(如引导学生从课文插图寻找信息,理解课文所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选择大信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精读,寻找详细信息,学会边阅读边用铅笔做记号),最终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加强学习策略指导,最终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英语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在我国农村小学中的需求表现的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总体开发利用效率非常低,主要为一本书、一张嘴和一块黑板。同时,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得不到农村小学校内的有力支持,与之相配套的英语教学设备与书籍资料配备不足。对于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虽然他们已经意识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但是因为教师数量匮乏,导致他们工作精力有限、压力过大,参与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并不高。此外对于学生,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导致他们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造成学生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缺失。因此,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英语教学资源的不足
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当前所利用的教学资源大多只是教科书、教参、录音机、挂图、简笔画等,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只是单一局限于英语课堂听讲和机械性地做练习、连对话、背课文和抄写单词等。同时,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创设的情景也一般是缺乏生动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这既不能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增强学生的理解性。
(二)教学、学习时间资源的匮乏
一般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一周课时为五节,课时量较少,同时还会受到其它如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的影响,这就使得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往往无法按时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此外,由于受到农村生活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在放学回家后都无法及时地完成课后英语学习任务,而是暂时放下书包帮助父母做农活,或是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
(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缺失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资源不但不足,而且也无法做到创造出更多的有利条件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目前,有很多的农村小学缺乏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工具和方法。比如,许多农村小学虽然连接了因特网,但电脑设备已经陈旧过时或是损坏未修,这就使得多媒体教室形同虚设,英语教师在网络上下载的优秀课件,生动先进的学习资料都无法向学生们展示。
三、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在新课改下的对策探析
(一)充分利用和丰富校内资源
1.加强教师认识水平和自身素质培养
在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教师资源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利用。每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提高课程资源意识,增强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同时,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本人,都要极度重视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在周末、假期时间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可以邀请特级教师或相关专家来开设讲座,也可请外教进行专门的语音训练或口语强化培训;对教师的培训必须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与英语教学的特点相结合确立相关课题,通过组织教师共同研究总结,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学素质;学校还可以尽量创造条件给英语教师开方便之门,鼓励他们继续进修深造,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历和专业技能。
2.大力开发学生的认知潜力资源
对于农村小学学生来讲,其实没有好生差生之分,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优点,都有着宝贵的学习潜力资源。比如,英语教师可以经常根据教学要求,让擅长绘画的学生画一些图画,用以创设情景。学生的画比起教学挂图、幻灯片更能符合他们同一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认知潜力。同时,对于英语学习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根据教学情景设计要求,让他们在课前练习并在课上表演情景对话。这种情景对话表演,能充分解决实物和图片教学单一、静态的难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理解。
3.有效开发班级环境文化资源
班级环境文化资源的能否得到有效的开发,最主要的是教室环境的建设是否完善,这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首先,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里的一切物品都能够成为学生们口语的最佳练习对象,也更能激发他们用英语说话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创设英语公告栏、英文版黑板报、英语宣传画、英语图书角、英语学习角等,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习英语的地方;最后,英语教师还可以在课间或午休时间,给学生播放英语歌曲、诗歌片段,让学生们彻底地融入英语的生活中去。
(二)积极开发和引用校外资源
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平时如何注意收集、积累校外所有存在的英语资源,例如校外马路上随处可见的英语广告牌、电视上的英语广告词、商品的英语说明书等。当学生们接触到一些陌生英语单词或词组时,英语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查阅英语词典自学,找一个记录本每时每刻将这些单词记下来,然后再询问老师,并定期在班级交流。
学生家长也是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校外资源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当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新的英语单词或是学会新的英文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向家长展示,这样学生不但在课后能再一次巩固当天所学的英语知识,家长也能开心地看到孩子在英语方面的发展,从而会在物质、精神上支持和鼓励他们继续学好英语。
关键词:词汇教学;课程标准;语言规律;有效性
在中学任教时,我曾目睹很多初一学生面对中小学英语词汇跨度时的无奈,他们只会机械地背词汇,他们对语法概念耳熟能详,却连词性都分不清,运用时经常错误百出。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确保中小学英语顺利衔接呢?
一、音形义用,相辅相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词汇二级标准中有这样的表述:“能知道要根据单词的音、义、形来学习词汇,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二级规定的相应话题”。“音形义用”是一个单词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能相辅相成地帮助学生掌握词汇。
“音”是一个单词的语音形式。关于小学阶段能不能系统学习音标,一直存在着争议。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连母语都没学好就学音标会和拼音发生混淆,所以在教词汇时一直采用“示范—模仿”的方法。直到初中,学生才系统地学习通过音标掌握词汇的“音”。这种方法效率低,遗忘率高,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会影响后续学习。
中国学生对母语的系统学习是从拼音开始的,拼音的作用众所周知,那为什么我们在学语词汇时不能先从音标入手呢?
“义”由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构成,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重点关注“形”和词汇意义,让学生花很多时间去背。但语法意义模糊不清使很多学生只会默记词汇,但不会运用,严重影响口语交际和书面考核,这是困扰所有学生的难题。从词汇学的角度来看,只有在句子中,词汇才真正具有意义。学生学习词汇时不仅要掌握词汇的意思、搭配和基本用法,还要学会用词汇造句,用词汇来表达他们的想法。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运用中真正掌握词汇的“义”。
二、借鉴汉语的学习方法和进度,正确处理高年级词汇和语法教学的关系
虽然在非英语环境中学习语法可以缩短学习过程,但是绝不能违背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刚升五年级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只相当于英语国家语言启蒙阶段的孩子,但是,他们已经开始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枯燥复杂的语法学习上。更严重的是,教师不仅多用演绎法教学语法,而且还为了迎合考试需要,人为拔高要求,这无疑是拔苗助长。
语法学得好不好,不是看学生记了多少条语法规则,而是看他们在实践中能否正确运用这些语法规则。中国学生在母语环境中成长到小学一年级,才系统地从拼音起步,学习汉语的语用规则,那么,英语教学也可以借鉴汉语的学习方法和进度,语法教学不要操之过急,高年级更不要“重语法,轻词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语法二级标准的修订具有历史性的突破,如果我们能真正按目标实施词汇和语法教学,一定能让学生在愉快宽松的氛围和足够的交际及阅读训练中,扎实地掌握并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为初中系统地学习语法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三、宽容学生的错误,加强词汇学习策略的指导
不少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认为词汇就是要多听、多读、多背、多练,一旦学生出错,不管是发音、拼写还是理解应用方面的,一律被归结为不用功,在英语上花的时间不够,等等。其实,人类在学习母语时都会错误不断,更何况是二语学习呢?
中国学生缺乏英语环境,如果再不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只是一味地让他们背诵和记忆,很容易让学生把英语当成是一门学科而不是一门语言来学。小学如此,到了中学情况会更糟糕,词汇骤增,光靠机械记忆是痛苦而低效的。长此以往,学英语不再是学语言,而是为了应付考试,如此,我们也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用宽容的心对待和分析学生的错误,耐心地纠正或引导学生自己去纠正错误,加强词汇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科学高效地掌握词汇,在后续学习中降低遗忘率,真正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持久不衰。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进一步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英语教育不能成为应试教育,英语学习应该遵循语言学习尤其是二语学习的一般规律。小学作为英语教育的启蒙阶段,不应该太功利,因为“拔苗助长”带来的结果往往是“颗粒无收”。我们费尽心力地给孩子灌输各种应试的知识,让他们从小学起就沉浸在背诵词汇的痛苦中,不如从语言学习的本质出发,用科学的方法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让小学生对继续学习英语充满期待,让中小学英语衔接更顺利,让学生也有机会细细品味英语的语言之美。
参考文献:
[1]陈海庆,咸修斌.语言习得规律与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1996(2).
[2]林立.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英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5.
关键词:高效教学活动;工具性;人文性
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小学普及英语教学,目前全国70%以上的城镇小学开始开设外语课程。然而,绝大多数人在学习了十几年外语后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依然很低。有人认为在小学学习英语得不偿失,孩子丢了国学,浪费了时间和成本。北京率先取消在一二年级学习英语。近期,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何去何从成为众多人们关注的话题。反思我们的英语教学,寻求高效教学方法迫在眉睫。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英语教学现状,结合实际的教学和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旨在探讨高效小学英语的办法,使学生能真正地运用语言交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英语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笔者就基础教育教学阶段英语课程目标、教学现状及影响教学成效的因素进行以下阐述。
一、英语课程目标和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主要考虑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用英语做事”,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然而,我国英语教学中,学生运用语言能力明显滞后。在日常交际和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实际交际能力不理想,有的甚至不敢开口。
1.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
2.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每个学者面对的问题是:会不会这门语言?作为评价学者“会不会”的标尺之一是能否顺利运用所学的语言在实际的语境中进行口语交际。作为评价学者是否成功的学习这门语言的标志则是运用语言。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学生在小学时期就普及英语教育,但是我国的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滞后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是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却不甚理想。课堂中许多学生作业、成绩优异,但却不愿开口,羞于开口说英语。导致“学了多年的英语,但是仍然听不懂、说不好,口语交际就更谈不上”。
3.影响小学英语教学的因素
(1)语言环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离开了课堂就不再使用英语,听得少,用得更少,语言受环境的制约,形成了对学生使用语言的不利因素。(2)教育制度。在我国,升学、选拔和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知识运用最广泛、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考试,从而忽略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3)教师。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在我国仍有许多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不达标。(4)学生。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性格特征影响其语言学习。(5)家庭。家庭的结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的期待、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等都影响学生的学习。
二、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成效
1.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要求。笔者认为提高英语教学成效首先要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提升。(1)师徒结对,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在教学常规管理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都缺乏经验,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可以给青年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学模板”,让青年在规范的基础上学习经验,加快专业成长。(2)加强学习交流,不断完善水平。学生是发展的,作为教师更应该是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外出学习、培训研讨加强和提高业务水平的修养。(3)加强集体备课,共享优质资源。俗话说,众人划桨开大船。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增加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在分享、共享的过程中做到高效教研,并且能够借助团队的力量帮助个人成长。(4)进行小课题研究,提高教科研能力。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总结经验等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能够善于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5)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促进形成个性化教学体系。建立教师的成长档案除了作为成长的记录,更是一种评价、学习、激励和管理的方式。有助于教师感受成功、体验成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行规划、总结、反思,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教学体系。
2.改变教学评价方式
按功能的不同,评价可分为:以评促学(assessment for learning)、评价所学(assessment of learning)以及以评为学(assessment as learning)。英国的评价改革小组(the UK Assessment Reform Group)认为“以评促学”(2008)是一个通过收集和解释证据,以便让教师判断学生的学生现状、努力方向和目标达成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明白个人的学习目标、现状和努力方向的过程。“评价所学”是目前在学校评价中最常见的,尤其在终结性评价中,主要以甄别学生为主要目的,重视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并向家长、学校等公布考试结果。“以评为学”理念下,学生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和评价的标准,然后根据这些标准确定个人目标、监控过程和反思考试结果,这种学习强调学生在促进个人认知过程中的主人翁态度和责任感。笔者认为在学校评价体系中应该根据三种评价方式的不同功能合理设计评价方式,从侧重“评价所学”到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实际完成任务中对学习的掌握情况,例如,回答问题、看图说话、小组讨论、朗读、唱歌、口头汇报、采访等方式,通过建立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形成自我负责、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成才(李坤崇,2011)。
3.倡导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者提出来的又一重要影响语言学习的理论和学习模式。明确地说,任务型教学就是设定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语言习得。它重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交流活动,谋求的目标由机械的语言训练转向实际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
4.注重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龚亚夫(2012)指出“中国的英语教育理念存在问题,过分强调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外语课程属于人文学科,外语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要重视心智训练和情感陶冶的价值。外语最终目的是通过外语理解它所承载的文学、历史、社会、政治、文化和精神。章兼中(2002)指出“英语教育要体现人文精神,就应该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需要、愿望、信念、情感意志、感受、体验、追求理想的人格、人的自身完美、个性解放和坚持真理,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语言的教学应是以文化为载体的学习,通过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形成正确、良好、健康的情感。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特征:(1)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2)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课堂的互动;(3)重视学生的语言体验、探索、建构;(4)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活动;(5)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6)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7)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祖国意识。
5.创设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
托尔斯泰(俄)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趣的教学活动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因素,也是形成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学生通过好玩有趣的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活动中激发背景知识,通过提升活动速度将活动结构复杂化,借助图文音视媒介,在梯度发展的环节中形成交际功能,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比如,在食物和味道教学内容中,在首次呈现内容后可以先出示一组食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排序对内容整体感知,在第二次内容呈现后加大活动难度,以完成句子所缺食物单词为活动目的,通过梯度的活动达到教学目的。再如,在低年级教授right和left时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手部不同的动态图片,让学生通过看图快速地说出right或left,让学生观察、思考、内化。创设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还需要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笔者在教授深港版英语第8册Unit 3 Seasons 这一课时通过创造一个四季姑娘争美的故事把本短语的重点单词和短语句型编入到故事中,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里学习。
6.营造交际氛围,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口语表达兴趣
正像龚亚夫和罗少茜(龚亚夫,罗少茜,2003)指出,“学习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过程,学生个人的发展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激活学生的内在知识系统,并提供给学生一个可同时进行探究的环境。”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风格,这种不同的风格为学生带来了不同的“气氛”,在教师所营造的这些气氛中,学生将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注重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将语言内容和生活中的情景紧密结合,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语言的机会,努力让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教师带头说英语,用英语组织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口语表达氛围,使学生能保持说英语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融进去,既做导演,又做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大胆开口、积极实践的语言学习习惯。以下是笔者概括的几种方法。
(1)角色会话法。学生分别扮演对话中的不同角色进行会话,这样可以增加会话的兴趣,激起学习的热情。会话可以分为师生会话、男女生会话、小组会话和同桌会话等。开始训练时一般先采取师生对话作为一个示范,教师提问,让学生简单回答。通过反复听、答,熟悉了问句、答句后再开展其他形式的会话。
(2)利用图画。利用图画开展口语训练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适用于所有的地区。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方式有看图说话、看图讲故事等,在利用这些方式时加上竞争评价机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3)利用话题讨论法。给学生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在设计话题时教师要注意话题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话题不能过于空泛,让学生无话可说;话题的难度不宜过大,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现实生活情景和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拟定话题。如问候、谈论天气、日期、邀请、征求意见、道谢、自我介绍、物品介绍、打电话等。
(4)创设真实交际情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情景化的教学氛围中感知、模仿、巩固、反复,最后达到交际目标。
例1:图形的复习课
在教授图形的复习课中,笔者告诉学生,有一件礼物要送给他们,是一本Picture book。当孩子在为这个消息而欢呼时,笔者开始找礼物,最后告诉孩子们,礼物不见了。当孩子正失望时,笔者又告诉孩子,可以再为他们制作一本。接着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本空白本子一边画一边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图形,最后完成了一本picture book。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本课重点单词和句型的复习。
例2:角色表演
小记者
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扮演成小记者,创造一些情景如Sports day。让这些学生采访另外一些扮演运动员的学生来练习What can you do...,I can...,I like...等句型。
(5)课前五分钟口语练习。每节课安排五分钟的英语日常会话时间,用于学生的口语操练。通过轻松、自由的交谈营造出浓浓的英语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有效地投入到后面内容的学习中去。
(6)利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小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限于课堂,应延伸到课外。活动形式有:兴趣小组、课本对话或小品表演、讲故事或笑话、猜谜语、歌曲演唱或电影赏析。笔者所在的学校除了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外,还举行每年一次的英语节,在这个节日里有许多好玩的英语游戏和精彩的表演,师生共享学习英语的快乐,也让学生在浓浓的英语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坤崇.多种评价工具的设计及应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鲁子问,张荣干.中小学英语真实人物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一、有关我国小学英语课程发展的规定
(一)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教学安排
依据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要求,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保证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三、四年级以短课时为主;五、六年级长短课时结合,长课时不低于两课时。
(二)关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国家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首先,在小学英语课程设置内容方面,根据《课标》要求可以按照话题、功能、任务、结构这条主线设计,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歌谣和歌曲的输入以及TRE、游戏、对话等多种语言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自然真实的语境中感知、模仿、体验、习得英语单词和句子,以完成规定的课程之后获得基础性的语言知识,形成正确的文化意识与价值观,最终激发和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智力。另外,《课标》对教师的课程观念、教学目标与方法、教育角色、课堂管理、教育评价以及指导学生学习策略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重庆市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落实情况的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小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状况
我国小学英语课程设置在宏观上体现了课程的合目的性、合科学性以及合发展性三大特征。合理的课时设置与科学的学程安排是《课标》得到较好实施的主要环节之一。国家课程计划,但城市与农村在课时设置和课程开设年级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
分析与讨论:
首先,城乡小学英语课程设置两极分化严重课时不足,教学安排不合理。表1的调查情况显示了重庆市农村学校每周开设英语课为两节的学校比例为54.60%,高于城市学校的比例,而开设3~5节英语课的学校比例是29.13%,明显低于城市的比例,可见农村的小学英语课时设置相对不规范,近一半学校的周课时数低于三节,完全没有达到国家课程关于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时数的规定。农村地区课时设置不规范的状况使得英语课程开设流于形式。教学时数低频率以及不合理教学安排使得小学生低频率接触英语,同时语言知识低频率的重复不符合小学生的记忆规律,影响了英语课程的学习效果,这就违背了小学英语高频率教学的原则。
其次,课程设置的起始年级不一。重庆市农村一年级开设学校比例仅为1.42%,与主城区的开设学校的比例形成鲜明的对比。不规范的英语课程设置起始年级导致了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也使得小学与初中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调查发现,师资紧缺和学校领导对英语的重视度是小学英语课时设置不合理的主要因素。而师资匮乏的状况与学校领导对小学英语课程领导意识的模糊成为了各地规范合理的课时设置的最大障碍。
调查结果:重庆地区小学使用的英语教材种类单一,课程内容的设置不符合当地教学情况,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语言水平与心理水平。
分析与讨论:
首先,学校教材选用的种类单一,教材内容不具有生活化特征。
重庆地区小学使用的英语教材种类单一,各区选用一种教材的学校比例占67%,而同时使用两种教材的学校比例占4%,另外没有选择固定教材的学校比例为29%。而教材种类主要限定在PEP教材、新标准英语教材、重大教材版这三种。在课程内容设置价值取向上倾向于对小学生基础性知识的训练,忽视了对小学生智趣性和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另外,多数学校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材料选择不具有生活化特征。内容难度太大,教材编排体系不合理,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水平与发展顺序。
其次,课程内容的设置与编排体系不符合当地学生的语言水平与心理发展水平。在对重庆市24个区县的调查中发现41.7%的学校选用的教材不符合学生的真实语言水平,不切合当地的实际教学状况。大部分教材难度过大,超越了小学生自身的语言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而语言材料选择的难度与教材编排体系的复杂性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繁重的课业负担。同时,各年级教材跨度较大,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并且随着教材跨度的扩大,这种两极分化在各年级形成恶性循环。
(二)教师对《英语课程标准》的执行状况
教师是执行《课标》的主体之一,肩负着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重任。直接影响国家课程计划的落实。本研究主要从教师对《课标》的课程目标的关注、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指导、对学习评价的实践三个方面进行调查以了解教师执行《课标》的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教师对《课标》的具体课程目标的关注有所转变,但是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严重缺失,教学评价方式与手段单一,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与兴趣。
分析与讨论:
1.教师对《课标》的课程目标的关注度失衡。 《英语课程标准》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清晰地阐述了小学英语课程的目标,为教师指明了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通过访谈发现,从重庆市小学英语教师对课程目标的关注点在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上,较少关注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88.8%的教师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过程。
2.教师对学生学习策略指导的缺失。《课标》在二级目标里对小学生基本学习策略进行详细的阐述,要求教师从这些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此方面的调查中,数据显示了教师进行策略指导的百分比:“经常”占30%,“有时”占55.4%,“偶尔”占13.7%,“从不”占0.9%,可见50%以上的小学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缺失,这表明了大多数学校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得教师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势必造成各类学生学习过程的异步现象和学习效果的偏差,促使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3.教学评价手段与方式一成不变。《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评价做出了说明,要求教师在不同学习阶段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对重庆市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评价过程的调查中发现,99%的教师采取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铺的评价方式,评价活动包括平时测验、日常家庭作业、教师课堂观察记录、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生日记等。这些方式与活动反映了评价的单一性。其最终产生的效应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启示
调查结果显示了重庆市小学英语在课程设置和教师执行相关规定方面与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存在很大的差距。该市各地今后在落实课标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两点:
(一)遵循儿童认知阶段性特征,设置合理的课时与课程内容
人的认知过程、心理发展需求与其直接经验相关。“学校的课程应该以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和特征为基础,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课程应使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学校课程的选择与设置要关注的是学生直接经验与认知、情意的和谐发展,因此学校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从儿童的经验和能力出发,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考虑儿童的兴趣、需要和经验。布鲁纳提出,“课程设计、编写教材应重视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或原理的连续性”。这说明课程编制既要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因此,学校在语言材料的编排和选择上应当认清儿童认知阶段性特征,遵循小学生心理逻辑顺序,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接受性的原则来进行设置内容。各地各校还有待于加强对课程内容的设置进行规范管理,以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系。
(二)教师要正确理解《课标》,准确执行相关的教学规定
教师首先应当认真解读《课标》,处理好语言、文化与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课程观念要逐渐从以往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转移到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相结合,从重视机械的语言基础知识输出与操练转移到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跨文化意识;其次在指导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形成一套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与指导的科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另外教师应当扩大评价活动的范围,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讲故事、表演、墙报设计、演讲、教师课堂观察记录、学习档案、学生日记、课堂学习活动评比、日常家庭作业以及期中期末考试等以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一 充足的教师资源是践行“基本理念”的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秉持了一系列基本理念,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性;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等等。但是,先进的教育理念需要人的传输与实践,这里的人显然是小学英语教师。所以,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实施及其效果。然而,当前我国乡村小学英语教师资源相对匮乏,能力素质有待提高,而且农村小学教学条件落后,这些都是新课程标准理念实施的瓶颈。
首先,我国现阶段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大都不是“专职”英语教师,而是其他学科如“语文”、“英语”教师兼任英语老师,或者是聘请临时性的带课教师来担任英语教学任务。
其次,目前在农村小学中,由于教室等基础设施的有限,班级人数相对较多,这就不利于教师实现只有在小班教学中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而且,由于英语教师数量不足,普片存在一个小学英语教师担任三个年级老师的状况。
“注重素质教育”是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然而,教师数量与素质的现状显然不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实行。“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性”的理念则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与交流的基础上的,但是,农村小学大班教学的现实和一个教师负责多个班级的实际情况也让重视学生主体性与个体差异性的教学理念流于空文。同时,“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需要班级里每个同学的参与,这也是很难做到的。而对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根据其自身情况做出独特评价,这同样是困难的。所以,在当前教师资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做好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是重中之重。
首先,对于现有的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加强对这支非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指导与培训,并且帮助这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职业态度,在外部协助与自身努力的配合下提高这支教师队伍的英语教学能力与素质。
其次,利用公开招聘等方式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通过选拔专职英语教师来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数量不足问题。
第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这些关于增加教室、教师交流的制度与措施,必然会缓解因教室数量有限导致的大班教学现状与教师数量不足状况。
二 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内容标准”实现的保障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基础之上的。为了实现这样的总体目标,新课程标准中专门对这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比如,语言技能一级目标(3、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的内容标准对“听做”、“玩演”、“读写”、“视听”四个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要求。
其实,内容标准的实施与总体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课堂教学。而且,这样的课堂教学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因素,比如融洽的师生关系,活泼有序的课堂氛围,科学多样的教学方式等等。但是,内容标准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却不太理想,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明显不足。
首先,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是建立在一整套学校、教室硬件设施基础上的,没有一些必要的配套设备则无法进行科学、生动的课堂教学。例如,英语教学所需的各种卡片与实物道具,教学音频材料与多媒体设备等。
其次,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脱节,老师与学生没有进行了良好的互动与交流,这样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最终不可能通过参与课堂学习而真正体验到英语的乐趣。
第三,课堂教学形成了单一的模式,很多农村教师还运用着老一套的老师在讲台上领读、领写,而学生们在下面跟读、跟写课堂教学方式,这也是导致上述师生关系脱节的原因之一。而且,一名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可能实现生动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第四,不少农村小学对于英语教学不够重视,不能够保证每周充足的教学时间与固定的上课次数,学校里英语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改变这种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必须加大对农村小学资金与人员上的支持力度,置购各种基本的教学用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装备多媒体设备。而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问题,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并且结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解决。
首先,英语教师都应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积极性,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热爱英语,亲近英语。同时,教师应该学会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和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其次,在上述良好班级教学氛围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尽可能地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一步丰富教学方式,如充分利用游戏、歌曲、故事等形成“玩演”与“视听”的多重结合,最终目的就是让英语教学科学有效。
第三,小学英语应该“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率原则”,“3一6年级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3、4年级以短课时为主;5、6年级长短课时结合,长课时不低于两课时。”只有坚持这样的原则,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效果才能够得到保证,“内容标准”才能够得到切实的落实。
三 “形成性评价”是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核心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谓形成性评价,即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性评价的进行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学生对各种评价方式的积极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农村小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遇到了习惯势力的阻碍。
首先,由于大多数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不是英语专业出身,这些临时转岗或者代课的教师习惯了传统教学评价方法,他们习惯性地将考试分数作为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手段。很明显,这种评价方式导致的是日常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手段的单一化,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多样化与灵活性相违背。
其次,农村小学有一个客观情况,即其教师与学生绝大多数是长期成长与生活在农村的环境中。于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大都不习惯在公共场合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愿,不善于与其他人进行合作与沟通。显然,这些不利于形成一个适合完成“形成性评价”的氛围与环境。
第三,“形成性评价”的实现,不仅仅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努力合作,而且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但是,虽然现在农村孩子的家长越来越关心孩子的学习,但在他们的观念中还多少有一些传统观念,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后就不用怎么管了,觉得教育孩子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再就是有的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即使想好好配合学校的评价工作,有时候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农村小学英语的“形成性评价”障碍比较多,但是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挖掘其潜力,争取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与科学性。
首先,教师在提高自己职业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学习“形成性评价”相关内容,深化认识其科学的评价理念。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之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势,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为了“形成性评价”方式的顺利实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努力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做”,营造一个有利于展示学生能力与风采的舞台。
其次,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争取让“形成性评价”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这方面学校与英语教师都要承担起这个任务。其中,学校在这方面主要起协调作用,关键还是英语教师应该主动通过家庭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学生家长配合,从而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加强与学生的不同形式的交流,最终目的就是评价过程中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和激励,肯定学生的进步的同时,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所谓有效教学之“有效”,主要指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有效教学的“教学”,则是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我认为有效教学的策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教法,把英语课与活动课相融合,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感兴趣了,关注这个活动了,我们所设计的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学生才能在活动中快快乐乐学英语,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我们要让学生听一段对话,如果放录音之前老师什么都不说就直接让学生听,那么很有可能有的同学根本没听,实效性也就无从谈起。我们在让学生听之前,可以向学生渗透有关故事的一些内容或提前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这样孩子就会对故事内容充满好奇,努力在听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
二、优化教学手段
(1)情境创设。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活儿童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Warm-up”这一环节教学中,首先师生共同sing a song,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引起了学生的表达愿望。在review环节中复习了交通灯及各种交通规则,此处采用了做做说说的方法,再用I say you do或you say I do的形式,让大多数学生很快进入了学英语的状态。同学们在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中度过了他们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启蒙教育阶段。
(2)利用图画。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运用图画,省掉了从语言表达到意会的中间“译解”的过程,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如:在教小学综合英语1B Unit 6关于animals的时候,我只用区区几笔就把这课里涉及到的动物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学生未曾打开书已知全意,学生们学起来觉得轻松、愉快、有趣味。
(3)教唱歌曲。美妙的英文歌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在教授color这一课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歌曲和游戏并存的color song。学生在学会red、green、yellow、blue等英文单词的发音后,请一个学生上台操作电脑,余下的同学在台下唱这首新歌,当他们唱到哪种颜色的时候,台上的同学就要点击这种颜色。通过这种形式,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们也能在一种愉悦的情境下很好地掌握新单词。
(4)多媒体的熟练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拓宽学习视野,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一次,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教授关于天气的单词,如rainy、cloudy、windy等,笔者事先通过对这些天气声音和图片的收集,然后把它们制作到课件里面,当讲到其中某一个天气的新单词的时候,声音和图片同时出现在屏幕上,学生们就很容易具体地知道这个单词的意思了。
三、合理调整预设与生成
教师在实际备课中,首先要对本学科及所教年级学段教学目标有一个整体把握,明确合适的教学目标,根据课前预设,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进行情境教学。在课上,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注意让学生“发现”语言的规律、教学内容的个性化,重视学习内容的“外化”过程。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语言环境,并尽量多地使用英语,逐步过渡到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
四、运用合理的评价手段
评价是英语课程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注重情感,讲究情感,使整个教学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感,才会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实现知与情的统一和谐化。
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练习“Do you like…?Yes,I do.(No,I don’t)”句型时,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餐厅,里面画有各种食物和饮料,让学生想象他们去餐厅,两人一问一答:Do you like chicken curry?yes,I do.I like spicy food.Do you like pineapple juice?No,I don’t.I don’t like pineapple.或者让一个学生充当小记者,去采访其他同学都喜欢什么味道的食物。这时学生们都非常高兴,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要做小记者,去了解其他同学的喜好。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变苦学为乐学,真正做到“乐而好学”。
参考文献: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要创设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教师首先要有较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中用流利的英语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师其实也是艺术的化身,在教学中运用丰富的表情动作和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听、说、做、唱、玩、演。例如在教学“happy\sad\tired\angry”几个单词时,教师做出相应的表情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很快地领会它们的意思。在教学韵句和歌曲时把准节奏、配上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课堂气氛便不知不觉地“活”起来了。此外,游戏、讲故事、表演、竞赛等方法也是有效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加强,学到的知识记忆得特别牢固,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二、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是“任务型”的教学途径,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运用任务的:在教学Greetings和Introductions这两个模块时,我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已学的句子和同学打招呼、互相介绍之外,还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看有关电视学习。在教学“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 ?”这两个句型时,我让学生列了一个调查表,利用课余时间去询问他人的姓名和调查他人的年龄。一段时间后,我发觉孩子们都很热衷于这项活动,而且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有时还会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是可行的。它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真实的任务中去,让学生在用中学,从而使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英语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英语课也变得实而不浮了。
三、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在国家新颁发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应尽量采用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录音机、VCD机、广播、电视、网络等设备和技术,创设良好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促成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如:用计算机播放伴有声音的动画:场景一――天空晴朗,阳光明媚。How’s the weather today? It’s fine today.场景二――外面下着雨,行人都打着伞。How’s the weather today? It’s rainy today.计算机动画创设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其学习的趣味性。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还可以比较容易地突破教学中存在的重难点,例如“Shall we go out for a picnic ?”这一句是整个教学的难点,教师讲授“picnic”一词若用英语解释为“a pleasure trip in which(cold)food is taken to be eaten somewhere in the country”更是难上加难,而用体势语也难以释解。这时我们运用多媒体设计制作了这样一段动画:在一个天空晴朗、阳光明媚的日子里,Kate 对妈妈说:“Shall we go out for a picnic ?”妈妈回答说:“Yes,why not?Let’s go and tell your Dad.”而后全家乘车来到郊外,在草地上野餐。这样,学生很快就明白了“picnic”的意思,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给学生的印象也非常的深刻。因此,我认为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全面提高小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手段。
四、注重评价方式和技巧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更能积极大胆地活跃于课堂。评价的方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小组评相结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等,在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