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企业管理创新8篇

时间:2022-08-27 01:44: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管理创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管理创新

篇1

企业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课题,在企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催生了一系列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在学术界也出台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以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这些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又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检验,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果得以延续和发展,不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果逐步退出市场,而这往往以大量企业管理的惨痛失败为代价,总体说来,创新是企业管理发展的一条主线,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现代化,没有创新,企业管理就不能与时俱进,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企业管理创新成为企业永立时代潮头,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管理创新成为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管理创新促使企业从以逐利性为唯一发展目的逐步转化为兼顾社会责任,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的,这一转变本身就是企业管理的创新,这一创新,是企业步入了现代企业的行列,不但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为企业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收入,而且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助力,企业管理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涵义

 

在1912年,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之后将其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企业管理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职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适应内外部环境发展需要,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系列工作。管理创新是企业管理科学的精髓,指管理者用系统理论形成一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最终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率、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管理创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企业管理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有企业管理已由单纯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在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国有企业被推入市场,正在向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转变,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切都已表明,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大加强,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体系发育不断完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摆脱旧的管理思想的束缚,勇于创新,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法。

 

(二)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要求

 

目前,我国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因此,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必须以知识型人才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点,以创新为基础内容,把企业建成一个信息密集、人才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综合体。

 

三、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在创业初期,企业缺乏风险投资扶持和合法借贷担保的理念;在发展高峰期,企业又很难找到合作伙伴来实现新资本金的注入。在直接融资方面,企业由于受资产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在证券市场上举步维艰;在间接融资方面,部分企业由于投资项目的市场和技术风险较高,前景渺茫,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

 

(二)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在创业初期,企业借助多年的科研成果,可以迅速发展起来。一旦原有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企业将面临缺乏新产品匮乏等问题。部分小企业因规模有限,财力不够雄厚,难以再推出新产品。部分实力较强的企业,虽然有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基础性研究不够,一味模仿,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产品市场空间有限,在激烈的竞争中可能随时被淘汰。

 

(三)企业产权制度不规范

 

部分企业是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单位,因产权关系模糊,企业的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适,将阻碍企业的规模扩大,直接影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使企业无法按照规范的股份制企业运作,如:内部持股和上市募集资金等。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只有完善这种不成熟产权制度。

 

四、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战略思想

 

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是观念的落后和陈旧,现在许多企业领导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管理的思维模式。“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的专题调查显示,以创新作为企业家精神核心者为47.7%;各项创新中最困难的是“观念创新”者达到42.7%。因此企业领导要切实认识到在当前经济竞争形势下管理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树立“科学管理兴国之道”的思想。

 

(二)建立有效机制,培养职业化的企业队伍

 

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在这方面我们要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权、责、利一致的原则下,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考核、晋升体系,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使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引进竞争机制,通过市场机制把企业家这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国家也要采取措施建立企业家资格认证系统、人才交流市场、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等,以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化。

 

(三)构建创新文化,形成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

 

要形成强烈的创新认同感,培育企业强烈而持久的创新价值观: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设计创新文化网络以及创新文化利益,宣传创新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感染员工。

 

(四)加快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创新

 

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解决企业资源市场配置的微观机制问题的是制度创新,也就是说,通过制度创新使企业成为富有活力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经济细胞。解决企业内部资源如何组合的是管理创新,使之尽可能多地产出的问题,也就是建立起面向市场的内部组织框架,形成产品行为激励、开发活力体系以及高效运作的机制。

篇2

Abstract:The business management innovation will be the future enterprise's trend of development, will be the enterprise maintains the vigor and the impetus entire economic development root. 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innovation necessity and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innovation trend of development, proposed promotes Our country business management innovation strategic measure.

关键词:管理创新 必要性 措施

key words:Management innovation necessary measure

作者简介:李,男,1987年生,河南省新乡市人,本科专业,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现就读于长江大学管理学院工商10601班。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管理创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企业管理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有企业管理已由单纯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在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国有企业被推入市场,正在向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转变,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切都已表明,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大加强,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体系发育不断完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摆脱旧的管理思想的束缚,勇于创新,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法。

2、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要求

目前,我国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因此,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必须以知识型人才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点,以创新为基础内容,把企业建成一个信息密集、人才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综合体。

3、管理创新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传递速度的明显加快,一些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会由某国经济的汇率、利率变动而受到影响。例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很好的证明。近年来,随着外商对华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主体跨国化,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资方式多样化,我国企业面临着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复杂态势。这些都要求企业相应地改革那些传统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体系,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环境。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从近些年来企业管理变革的历程中不难看出,未来企业管理创新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1、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

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的利润最大化,它严重阻碍着企业的发展,甚至促使企业倒闭,是企业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知识、技术、产品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

2、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虚拟企业、网络组织、供应链协作、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

现代企业不能仅仅只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必须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技术专长与核心能力恰当地同其他各种有利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

3、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

知识将逐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它被认为是和资金、人力等并列的资源。企业在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时,需要更多地通过加强协作、知识管理、组织学习能力,将现有知识、组织、人员和流程与协作和知识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4、从传统的单一绩效考核转向全面的绩效管理

传统的绩效考核是通过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评估来确定奖惩,是企业在执行经营战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根据职务要求,对员工的实际贡献进行品价的活动。但过程缺乏控制,不能保证绩效达到改善的目的,甚至在推行绩效考核时会遇到员工的反对等。因而,近年来的绩效管理已经走向了结合公司战略和绩效管理,变静态考核为动态管理的趋势。

三、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

1、转变观念,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战略思想

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是观念的落后和陈旧,现在许多企业领导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管理的思维模式。“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的专题调查显示,以创新作为企业家精神核心者为47.7%;各项创新中最困难的是“观念创新”者达到42.7%。因此企业领导要切实认识到在当前经济竞争形势下管理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树立“科学管理兴国之道”的思想。

2、建立有效机制,培养职业化的企业队伍

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在这方面我们要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权、责、利一致的原则下,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考核、晋升体系,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使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引进竞争机制,通过市场机制把企业家这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国家也要采取措施建立企业家资格认证系统、人才交流市场、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等,以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化。

3、构建创新文化,形成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

要形成强烈的创新认同感,培育企业强烈而持久的创新价值观: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设计创新文化网络以及创新文化利益,宣传创新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感染员工。

4、加快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创新

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解决企业资源市场配置的微观机制问题的是制度创新,也就是说,通过制度创新使企业成为富有活力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经济细胞。解决企业内部资源如何组合的是管理创新,使之尽可能多地产出的问题,也就是建立起面向市场的内部组织框架,形成产品行为激励、开发活力体系以及高效运作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沈丽鹏. 浅析企业管理创新之路[J].. 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8,(02)

篇3

关键词:石油;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创新是现代石油企业活力的源泉,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是管理思想的创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在对石油石化行业进行战略性重组以后,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又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制重组改制。这标志着石油企业逐步被推向市场,正在朝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转变。使石油企业能够按市场规则调整产品、产业和资本结构,有效运作国有资产,优化资源配置。这些变化要求石油企业管理也要变革创新。

同西方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主要局限于少数专职管理人员,缺乏群众性;同时,创新领域狭窄,创新手段有限,整体创新能力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制约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因素

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活动虽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笔者认为,石油企业内部环境才是制约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因素。

(一)石油企业的自身特点。石油企业属于矿藏采掘业,同其他工业石油企业相比,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高风险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一是油气资源深埋地下,勘探开发难度大、时间长、成功率低;二是原油生产受自然规律的严重制约,石油企业生产的成本费用高;三是油气石油企业工作场地大都在野外,石油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石油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约束条件较普通工业石油企业要多,而且正是这些特点加大了管理创新的成本,从而使得石油企业很难在管理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二)石油企业创新激励政策导向。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极易受到石油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政策导向影响。由于国内原油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为提高原油产量,石油企业对技术创新有很强的认知,其投入也很大,而对管理创新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积极性不高、成效不大的重要原因。

(三)石油企业创新氛围。良好的创新意识,与拥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密切相关。在一个好的氛围下,人的思想活跃,新点子产生得多且快;不好的氛围则可能导致人思想僵化,思路堵塞。由于石油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中,对市场反应迟钝,缺乏市场压力,难以形成石油企业创新的氛围。

二、石油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途径

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是针对跨世纪的现代石油企业制度对石油企业的要求及其自身的特点,构建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结构创新。石油企业目前采用的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阻碍了不同部门和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职工间的接触和交流,妨碍了知识的更新和应用,这也影响了管理创新的形成和发展。增进石油企业职工、石油企业同行之间的彼此了解是组织结构创新的方向。通过组织结构创新,使整个集团公司的决策层和操作实施层有机结合,石油企业各部门间能够快捷交流和沟通,使石油企业对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多变性能做出迅速、灵敏的反应。因此,应该构建授权型、扁平化的石油企业组织。由于其中间层次少,上下信息传输容易,且较迅速而准确,从而有利于组织较快地根据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和决策。授权型、扁平化的石油企业组织与集权式的“直线-职能制”相比,可使减少,能较快地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和相应决策,比较符合现代管理的需要。因此,石油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石油企业,应加大改革力度,精简机构,减少管理层次,使石油企业组织向授权型、扁平化转化。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我国石油企业管理的现状来看,人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石油企业改革能否成功,发展是否顺利,与经营者、管理者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有直接关系。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健全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的潜在能力。“德才兼备”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倡导的用人标准,石油企业必须贯彻好此标准,并应根据“能级原理”,把具有相应能力的人安排在相应的职位上,充分发挥人的现有能力,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做到人尽其能、能尽其用。石油企业应通过思想、文化教育和技术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素质,增强其进取精神,激发其工作热情;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激励氛围,以达到充分挖掘员工潜在能力的目的。

(三)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形态,是石油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它越来越成为决定石油企业管理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管理问题。因为技术创新从研究开发、形成产业化到市场推广应用,整个过程中蕴含着一种新的管理机理和方法。石油企业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和追求整体效益的特点。经济效益的提高依赖于技术创新,因此石油企业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这种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充分利用新工艺、新方法和高效益产出为归宿,推动石油企业发展,从而促进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创新。

三、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应建立在自身特色上。石油企业独有的特点决定了石油企业所有的管理创新活动都应当围绕如何减少和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展开。例如,地下油藏呈上下分布,不同的油藏分布在不同的地段,其平面上相互重叠;反映到地面生产上,不同的油藏其地面生产设施可能在同一区域。油藏分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油藏地面生产设施不可能以油藏为单元组织,而只能以地面集输系统为单元组织。因此,现行油藏原油成本核算以地面集输系统为单元进行成本要素归集,这样的成本归集反映的是同一集输系统内所有油藏的平均开采成本,从而使采油在优化油藏开采方案时缺乏科学的依据。因此,无论是在经营理念创新上,还是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创新上,都必须建立在石油企业的自身特点之上;否则,所有的创新只能是纸上谈兵。

篇4

(一)管理创新的内在原因

1、人的心理活动特征。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若干层次,而获得适应第一层次需要的具体满足物的欲望是无限多的。所以,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所分别产生的具体欲望都是无穷无尽的,这成为人们不断追求创造新的满足物以期满足这些无止境欲望的根本原因。

2、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创新主体对成就的追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向往、对社会责任的道义渴望,更强化了他们创新的冲动。根据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多层次的需要有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强化的过程,当生理、安全、交往、尊重等方面的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之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会突显出来,成为追求创新的动力。人们希望从创新的成功中获得成就感显示自己的价值,从而得到满足。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伴生的是对社会、对组织的强烈的责任感,这会在创新主体的思想上产生强大的激励力量,促使创新主体为了这崇高的对社会、对组织的使命而付出不懈的努力去从事创新活动。

(二)管理创新的外部原因

1、企业管理要有一定的模式和方法,但不论什么模式或什么方法,根据形势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即所谓“管理无定式”。这是从大的方面讲的,而从某一企业来说,由于它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千差万别,因而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可能照搬照抄,必须根据各个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而灵活运用,对管理方法进行不断创新。

2、由于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利用新技术的速度大大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加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变化不断加快,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因此企业管理必须改变老一套的做法,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适应企业不断加快开发产品的需要。3、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要千方百计控制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扩大销售,这就要求企业创建新的组织结构,运用新的服务和销售模式,采取新的管理策略和程序,使管理组织能够灵活应变。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作用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对企业的变革和改进,帮助企业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商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管理创新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有重大作用。

(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管理创新的目标是提高企业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这一效率虽然可以在众多指标上得到反映,例如资金周转速度加快,资源消耗系数减少,劳动生产率提高等,但最终还要在经济效益指标上有所体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目前的效益,一是提高未来的效益,即企业的长远发展。管理诸多方面的创新,有的是提高前者,如生产组织优化创新,有的是提高后者,如战略创新与安排,无论是提高当前的经济效益还是未来的效益,都是在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从而有助于企业下一轮的发展。

(二)稳定企业、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有序化、高度化是企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管理创新的结果是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管理创新对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体现在许多方面,只从管理层级制这一创新来看,用来管理新型多单位企业的层级制,超越了工作于其间的个人或集团的限制。当一名经理退休、升职或调离时,另一个人已作好准备,他已受过接受职位的培训,因而人员虽有进出,其机构和职能却保持不变。这不仅使层级制本身稳定下来,也使企业发展的支撑架构稳定下来,这将有效地帮助企业长远的发展。

(三)拓展市场、帮助竞争管理创新若在市场营销方面进行则帮助企业有力地拓展市场,展开竞争,企业在进行市场竞争和市场拓展时,将遇到众多竞争对手。因此,这一竞争过程实为多个博弈对象和动态博弈过程。企业若能在这一过程中最先获得该博弈的胜出,这个解无非是在预见对手们的相应对策条件浅谈企业管理创新杨韬(江苏省邮政公司计划财务部,江苏南京210066)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的关键所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也需要创新,本文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管理创新的原因及其作用,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关键词:管理创新;原因;作用;途径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08)04-27-03管理探索-27-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年4月号下寻找出最佳的、新的市场策略和运行方式。(四)有助于企业家的形成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直接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企业家阶层。这一阶层的产生,一方面使企业的管理掌握于专家的手中从而提高了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使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发生分离,推动企业更健康地发展。企业家的形成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作用,因为对企业家而言,企业的存续对其职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必然关心创新,关心管理创新,因此,企业家们往往成为重要的管理创新的主体。以上几个方面不过是管理创新对企业的发展的诸多具体作用之一,但足以证明管理创新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一般认为企业管理创新就是指对企业生产要素和管理职能在质与量上实现新的变化或新的组合,以提高管理整体效能和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管理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思维创新思维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企业管理思维模式的创新就是企业为了取得整体优化效益,打破陈规陋习,克服旧有思想束缚,树立全新的管理思路。思维创新直接地表现为一种创新性思维活动,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经营的创新,它深刻地影响企业的行为和效益,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思维创新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模式,即浓重的小生产意识、经营理念上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在组织管理上的“等”、“靠”、“要”意识、管理决策上一人做主的局面。其次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要求,建构全新的思维观念,即着眼世界,振兴民族经济的使命感和机遇感、培育和维护企业形象意识、严格成本观念和全面质量管理观念、确立名牌战略意识、强化危机管理观念、竞争意识,树立以人为本、“顾客即上帝”的现代文明经商观念等等。

(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就是为了求得利润最大化,企业进行技术研制与开发,合理实施技术改造,发挥技术优势的创新活动。在信息时代,企业之间的分工将主要取决于企业之间的技术优势,而非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技术变迁决定着企业产供销流程体系和企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技术创新成为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制高点。因此,现代企业技术创新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在外部环境方面,国家应该对技术开发研究给予经费投入,对高技术企业给予适当优惠政策,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建立稳定的政策支撑系统。就企业本身来说,必须有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可产业化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项目,同时有对引进高技术产业项目创新能力。

(三)组织创新组织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现代企业组织创新就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资源进行重组与重置,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新的组织结构和比例关系,使企业发挥更大效益的创新活动。企业组织创新是通过调整优化管理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现有管理要素的效能来实现的。作为企业的组织创新,可以有新的产权制、新的用工制、新的管理机制,公司兼并和战略重组,对公司重要人员实行聘任制和选举制,企业人员的调整与分流等等。组织创新的方向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公开、管理科学”。企业的组织创新,要考虑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要对未来的经营方向、经营目标、经营活动进行系统筹划;要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信息、宏观调整信号及时作出反应的反馈应变系统;要不断优化各项生产要素组合,开发人力资源;在注重实物管理的同时,应加强价值形态管理,注重资产经营、资本金的积累等等。

(四)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保证。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经营观念等规范化设计与安排的创新活动。制度创新是把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又具有引导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功效。它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企业制度创新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更优的制度安排,调整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使企业具有更高的活动效率。

(五)市场创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企业要想成功,必须要靠市场创新。(1)产品策略。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一定要树立产品的整体概念。要设计开发并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要并提供恰当服务的适当产品,要遵循产品技术创新的原则去开发与设计产品,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构想一代”。同时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任何单位生存发展的需要。管理能出效益,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管理显得更加重要,但现今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参差不齐,有一部分人还不熟悉管理的知识。(2)价格策略。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大中型定价的策略中,艺术的成分较科学的成分比重大些。单纯靠降价做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其实,我国企业在定价时完全可以采用多种定价策略,只是在选择定价策略时要遵循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也要参照市场上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的心理价值来综合定价。(3)渠道策略。在分销渠道的选择上,我国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存在着以传统的营销渠道为主,分销渠道众多,渠道相对较长且信息反馈较慢,造成费用较高,服务跟不上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战略、实力来选择渠道策略。要重视运用促销理念来开发管理市场。要做好经销商选择、经销商市场运作管理、经销商贷款管理等工作。这里很重要的点是,要促进制向规范化发展,要逐步向佣金制过渡,同时,通过统一管理加强与零售商及客户的紧密联系。(4)促销策略。在促销策略的选择上,重点是切记不要迷信广告。我国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想通过广告来扩大自己的影响,但其广告的定位却存在着只注重扩大知名度,而不能有效地提高消费者的偏爱度并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缺陷。企业管理创新应是一项包括管理思维变革、管理行为改造和管理效果提升三大内容的复杂系统工程。其中,管理思维变革是前提,管理行为改造是主体,管理效果提升是标志。这三项内容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紧密联系,形成有机体系共同作用于整个管理创新过程。

结语:管理创新的灵魂是管理思维的变革,只有不断地创造和拥有新思想、新概念,企业管理才能常变常新,创造辉煌。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在竞争中不断促进自身发展,这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终体现。

参考文献:

[1]刘现军.管理创新与企业发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10).

[2]刘宏.管理创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01).

篇5

[关键词] 企业管理管理创新发展战略效率

企业管理就是企业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的精密整合。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诸多要素,包括人员、材料、资金、技术、信息、能源、市场、时间、购销等,企业的功能正是通过管理活动把这些要素有效的整合起来使之浑为一体而产生的。管理也是生产力,企业管理使企业在科学严格的组织和规范下运作,通过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使企业确定的目标得以实现。企业管理的本质和核心内容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处理生产经营中人与人的关系来发展生产力。

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和科技发展的条件,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的改革、改进和改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增强管理创新的能力。

一、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1.企业管理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从宏观环境来看,当前我国企业的经济运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内而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发展,我国综合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市场产品供求基本平衡或者供过于求,商品的结构性过剩时代已经来临,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经济增长方式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种转变具有全局性,覆盖着整个行业,当然也包括每一家企业。

从国际上看,随着我国入世以及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竞相发展,外商投资企业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趋于弱化,而包括管理在内的知识、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显著。

上述变化充分证明,积极研究能使企业的各生产力要素在新形势下高效运作的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是新时代的要求。

2.企业管理创新是当前我国企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的要求

自进入新世纪以后,伴随知识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世界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与融合,使改革创新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随着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管理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企业管理开始经历新的变革。其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对象知识化。企业管理的对象不再是传统的财、物,而重点在人,有知识的人。由于知识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和创造性,因而对于知识的开发和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经营管理信息化。企业生产中越来越依靠信息的生产、存储、处理、共享等,企业决策逐步信息化。

(3)企业的生产方式一体化。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出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适时生产和精细生产以及通过网络协调设计与生产的并行工程等等,它们把信息技术革命和管理进步融为一体。

(4)企业营销方式简捷化。由过去的“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的行销模式,正在改变为“生产商――分销商――顾客”的模式。

(5)企业的组织结构柔性化。公司组织结构从“橄榄型”向“哑铃型”变化。随着经营和销售方式的改变,企业通过社会化协作和契约关系,使企业的中间管理组织设置变得简单,侧重向两头发展;传统的监控型管理转向授权型管理,最终转向以潜能开发、人力资本的价值增值为主体;金字塔式的权力型组织结构转向扁平化组织结构、团队式的管理运作模式。

(6)企业兼并、联合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展开。效益好市场扩张快的企业兼并市场扩张慢的企业;大公司之间通过自主谈判,在反垄断规制条件下实现合并和业务互补,增加竞争优势。

(7)企业由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向追求整体价值最大化。传统的物力、财力竞争转向企业对市场瓜分能力的竞争,不仅追求生产质量的“零缺陷”和服务质量的“零抱怨”,做到质量、服务一体化;还要通过对顾客服务和信息跟踪,深入了解顾客的潜在需求,做到超前开发,在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合理引导顾客在更高层次和更新领域的消费。

(8)企业重视“人力资本”开发。进入知识社会以后,人才成为真正紧缺的资源,人由“劳动力”转变为“人力资源”,进而成为“人力资本”,这种人才不仅要从学校产生,更要从企业中产生。

(9)从依靠规章制度转向依靠先进的企业文化来集聚企业的向心力。短期激励转向长期和短期激励相结合,物质推动激励转为情感满足激励,员工由被动接受型转向参与管理型,进而转向自我管理型。

二、适应形势要求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1.企业管理理念创新

经营理念大转变,最直接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创新企业文化来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共同价值观、共同信念和共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前提。面临新经济和网络时代,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国际网络、快速反应”的新观念;(2)战略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行,企业文化的战略定位和起步,必须是全球化的经营战略;(3)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实质,是通过调节企业内部不同参与者之间权利和利益关系,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不懈地推进制度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4)机制创新。企业文化构成要素之间的沟通和协同,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的运行机制来实现,而市场机构本身也要求企业加强自身与外部世界的信息传递、反馈和沟通。

2.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当牢固树立“知本观念”,加强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在企业管理创新上,应加快实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由传统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为主向知识投入为主转变。知识日益成为发展经济的直接资本,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2)由非科技投入主体向科技投入主体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应该改变依赖国家进行投资的状况,自觉的成为投资主体,依赖技术创新求得发展。

(3)由等级管理向网络管理与等级管理结合转变。现代企业需要一种更少约束、更为灵活的网络组织形式。改变僵化的等级管理体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加强信息管理,提高决策水平。

(4)由单纯运用技术知识向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转变。单纯的技术优势不再成为企业优势的主导力量,企业应该建立以科技知识为核心、以综合知识为依托的新型知识体系。

(5)由单纯的竞争向竞争与合作转变。知识的发展和创新决不是仅仅依靠单个企业的力量来实现。除竞争外,企业之间还需要相互合作,通过分工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3.企业社会服务理念创新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全球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社会责任受到普遍关注。在生产产品、获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企业推进协调发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改变生产方式,整合资源,减少对土地等资源占用和浪费;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协调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讲诚信,树立企业公信力,使之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等,进一步拓宽了管理创新的领域,

4.企业战略合作管理创新

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供应链协作、网络组织、虚拟企业、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现代企业必须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核心能力恰当地同其他有利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在现代企业的生存原则中,“排他”已被“合作”所取代包容。许多成功企业形成了多种互利合作的竞争方式:

例如,(1)供应链式型,主要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企业的增值链中,供应过程所占成本很多,所以供应链的动态互联至关重要;(2)战略网络型,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建立与供应商、经销商以及最终用户的价值链形成一种战略网络,竞争已不是单一的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战略网络间的竞争;(3)协作联营型,表现为企业通过有选择的与竞争对手,以及与供应商或其他经营组织分享和交换控制权、成本、资本、进入市场机会、信息和技术等,形成联营组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创造更多的价值;(4)虚拟组织型,是利用信息技术把各种资源、能力和思想动态地连接起来,成为一种有机的企业网络组织,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创造价值。

三、结束语

篇6

1.1存在的问题

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就是石油产业,因此石油企业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这导致当前我国许多石油企业的经营观念比较陈旧,管理模式不能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当前石油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¹国家对企业的监督与经营者积极性的发挥未有效结合。º进行过公司化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仍不规范。»劳动人事制度还不健全,不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¼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½没有一套完善的企业管理组织机构。¾在股份制公司成立后,企业的管理模式转变得不彻底。¿重组后与各分公司的关系处理不好。

1.2制约因素

虽然说外部环境对于石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有一定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管理创新产生制约。企业管理创新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¹自然规律和世界经济形势对原油的生产有着严重的制约。º油气企业工作场地大都在野外,企业受到社会因素制约较多。»企业内部创新导向会影响企业的管理创新。¼缺乏良好的创新氛围,创新氛围对创新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

2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新思路

2.1组织机构创新

企业的正常运行需要组织机构的支撑,因此必须进行组织机构的创新,将科学的管理理论作为创新的基础。当前许多石油企业进行的重组与改制就是进行组织机构创新的一种方式。

2.2经营理念创新

石油企业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使得其经营观念和管理模式依旧比较陈旧,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必须对经营管理理念进行创新,树立正确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理念。

2.3管理制度创新

重组改制后的石油企业,其主业进人股份公司,成为股份分公司,而其他部分作为存续公司继续保留原有的名称,原来的一个企业分成两个企业,分别有自己的法人代表,经济、行政上互相独立,但是其党群组织依旧是一个系统,这种情况下,石油企业必须抓紧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依据现代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

2.4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

人类社会已进人信息时代,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石油企业的交易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的物资、资金流动速度越来越快,市场规则也在不断变化,需要石油企业通过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来适应,这样才能使企业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5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要素,包括资金、技术、专利等,都能够进行相互的转让但唯独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不能自由转让的,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其将取代金融资本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必须改变先前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系,转变成为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员工投人更大的热情,才能留住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强的人才,才能使得企业有强大的竞争力。因此,石油企业迫切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3总结

篇7

我国企业发展与西方企业发展存在两大差别,其一是起点不同,其二是发展过程不同,但却要与西方企业在同一个时间截面、同一个国际市场上竞争,其竞争力如何显而易见。研究企业管理发展的动力与基本规律,分析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对于建立我国企业发展模式,实现企业管理水平快速累积,根本改善我国企业的竞争地位,意义重大。

2企业管理发展规律

企业管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就是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IE)技术产生和不断发展的过程。IE作为支持企业管理目标实现的两大技术之一(另一类技术为工程专业技术),始终是问题导向的技术。泰勒制产生的基本动力就是资本原始积累后社会生产力大发展对企业现场成本和效益目标的不断追求。随着企业管理范围、管理目标的不断发展,IE也从产生出其主要解决现场作业问题的技术(如工作研究),发展到车间(如物料搬运)、企业(如计划、控制、产品开发与营销管理)。信息技术的产生,供应链、企业资源计划、敏捷制造等理念的提出与应用,更实现了IE应用范围从单一企业到区域和社会协作的跨越。这反映了IE的研究内容与控制边界不断扩大的过程。同时,由于高层次IE技术,是以下层IE技术作为其组成内容并吸收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有效实施要求下一层IE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故各层IE技术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顺序性与连续性,不能跨越,也不可颠倒。正是由于这种包容性,在企业应用高层次IE技术时,低层次IE技术仍旧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IE的不断累积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企业独特的核心能力,支持企业的发展与竞争。这是被发达国家证明了的基本规律,美国这样走过来,日本、欧洲、韩国亦然,中国也不可能例外。图1反映了上述发展规律,同时也显示了不同层次的IE技术与经济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全球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IE的问题导向发生改变。管理目标从T(Time,时间)、Q(Quality,质量)、C(Cost,成本)基本需求转变为对T、Q、C、S(Service,服务)、E(Environment,绿色)、K(Knowledge,知识)的全方位竞争。IT的应用提出了新的问题,但计算机的应用,并不能代替人。相反,由于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增强,对人的素质与技能要求更高,人在经济中的作用不是降低了,而是更大了。因此IE技术在IT时代将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如何建立更为有效的IE与IT捆绑发展的作用机制,是现代IE不断探索的新的研究内容,包括各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全新组织、经营理念以及应变能力的全新需求。

后工业化时代作为知识经济的准备期与萌芽期,为知识经济全面展开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从企业管理发展的视角进行研究,则表现为在建立了高水平的生产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企业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的转变之后,企业信息化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巨大成功,而以IT作为基本支撑技术的现代IE技术取代经典IE技术,系统IE技术成为企业中支持企业管理目标实现的核心管理技术。如图2所示。

图2中的生产管理基础平台是指企业应用工业工程等基础管理技术,实现企业在标准作业、设备、流程、人员素质、企业文化、企业制度规范等方面的累积状况,以及对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和信息化工程支持的能力。信息化平台则是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结合形成的最新成果,包括3C、ERJP、PDM等有效实施所需要的管理基础。因此,信息化平台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生产管理基础平台基础之上,也就是在后者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需要全面建立信息化平台。只有不断缩小生产管理基础平台与信息化平台之间的差距(“平台差”),才能保证信息化平台的实施效果。

3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的现状与任务分析

一般说,人类社会经济按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顺序发展。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广泛应用带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我国仍需完成工业化进程,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富和技术支持。同时,我们与发达国家共处同一个时间层面和国际市场环境中,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实现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因此,工业化与信息化双重任务,决定了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并存的二元经济,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特征。也决定了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和累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并行发展。然而,我国在经济形态、科技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力发展三个动因中与国外存在巨大差异,造成我国企业管理成熟度不高,对企业信息化的支持能力严重不足,管理基础成为制约信息化有效实施的瓶颈,必须加快管理基础的累积。

同时我国企业管理基础薄弱,经济成分复杂,又处于刚刚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不高,我国企业在管理基础上也表现出一种显著的多层次性。管理的累积性和不可跨越性决定了三个层次的企业不能采取同样的发展策略,必须针对自己现有的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选择适当的管理创新模式。因此,我国企业对IE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如表1所示。这也为我国的管理科学研究工作提出了重要课题。

4我国企业应用工业工程的管理创新

4.1工业工程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状况

事实上,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我国企业就已经开始了朴素的工业工程技术的尝试。如在设计、施工和生产过程中运用的一些优化、提高效率的技术革新方法(这些方法确实是工业工程技术的应用);为提高效率、改善管理而开展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青年突击队、“两参一改三结合”以及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尽管这些活动是在没有系统了解和掌握工业工程理论与技术的条件下不自觉地应用,也没有持之以恒地推广,但确实取得了一定的实施效果,初步证实了工业工程技术对我国工业的发展也很重要。

到了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全面实施,以Motorola、OTIS、德国大众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外先进企业的进入,在带来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工业工程技术在中国相对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改革开放较早、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的一大批国内企业也开始了工业工程的应用。90年代,工业工程学会的建立,与工业工程正式教育的全面普及,开始了中国工业工程作为一门学科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90年代中后期,大量的内地企业开始应用工业工程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在大陆已有上百家企业不同程度地应用工业工程,涉及到汽车、钢铁、机械制造、家电、建材、信息等十几个行业,包括第一汽车集团、一汽大众有限公司、广东科龙集团、广东美的集团、深圳华为公司,以及东南沿海的众多企业,都已经应用工业工程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广东科龙集团是国内较早有计划、系统应用工业工程实现企业管理积累与创新的企业。表2反映的是科龙集团管理基础改善活动开展的基本过程。科龙的实施过程反映了管理累积的基本模式,通过较短的时间就实现了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改善。科龙的经验证明了工业工程对于我国企业,也同样是实现管理积累的基本手段。

企业应用先进技术必须依靠IE从管理基础的改善和积累入手,才能取得预期效果。这一点对任何国家、任何企业都适用。我国目前已经有一部分企业认识到这一点,按照管理的基本发展规律,成立专门的IE部门,从改善现场管理入手,系统应用IE,如深圳华为、一汽集团等。

表2科龙集团通过管理累积实现企业竞争力提高的过程

推广工作与研究内容效益效果

应用IE的准备阶段(1990年~1994年)

1.香港上市准备

2.上MRPⅡ

3.基础IE培训,生产线均衡化

4.动作研究,时间研究,节拍优化

5.定岗定编

1.规范了企业的运作模式与管理方式

2.CA的MRPⅡ应用企业A级认证

3.思想和技术的积累

4.节拍48s36s28s

5.生产线产能平稳达80%以上,基本实现混流生产

全面应用IE阶段(1995年~1998年)

1.现代IE推广总体规划

2.冰箱公司经营管理DSS

3.生产系统柔性研究,合理生产品种与生产水平

4.人力资源规划

5.供应系统的期量标准优化

1.确立了应用IE的思路与发展的研究方向

2.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

3.消除了生产线的瓶颈,实现产能优化

4.提高企业人员素质

5.采购库存大量降低,节约流动资金2000万元

CIMS工程的开展(1998年~2000年)从企业素质、人员素质、管理基础、战略方向等方面为企业应用先进技术实现腾飞准备了条件

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则是在实施先进管理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只有通过IE改善企业管理基础,才能保证先进理论的实施效果,而反过来开始IE的应用。成飞就是在实施CIMS工程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转而系统应用IE,将工业工程列为重点实施项目。而制造资源计划与工业工程相结合是该企业CIMS工程取得显著成果的重要手段,为企业奠定了良好的管理基础。按照“准时制”、“零库存”的管理理念,开发出了以产品生产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成功应用,优化了生产管理过程,加快了生产计划和完成情况的反馈速度。上海易初摩托车厂则是在实施ISO9000的过程中发现了实施IE是ISO9000能够取得成效的必然选择,必须通过IE的应用实现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这些企业的应用模式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管理的累积性和顺序性,应用IE技术改生产管理基础平台的水平,是企业不能跳过的阶段,必须遵守。

4.2我国企业工业工程应用规律及发展策略

对我国企业应用IE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论自发、非理性的应用,还是系统、有计划的实施,都已经证明了IE是解决两元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困境,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手段。在当前我国两元经济情况下,为了完成工业化的任务,必须实施IE,这是不能跳过的。研究IE与IT共同发展、共同作用的模式,对于实施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共同完成的双重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

针对我国现有企业在IE应用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与规律,总结经验,分析教训,我们认为在两元经济目标的作用下,我国企业工业工程应用的基本策略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必须遵循累积性与顺序性规律,路不能省略,但可以在更高速度、更高水平上实现快速累积。科龙、一汽、华为、海尔等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以参考的管理发展模式。

2)我国企业发展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我国工业工程的应用也必须体现这种层次性,并进而体现出外资向内资、从东向西、从沿海向内地的扩展阶梯性发展趋势。因此,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企业必须采取不同的IE应用模式,应用不同层次的IE技术。

3)企业应用IE必须与企业特征结合,进行机制创新,创造适合自己特色、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创新模式,努力缩小“平台差”,为信息化工程提供支持。

4)“设计-改善-信息化”的复合型管理模式,即“IE+IT”模式,是我国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基本模式,如图3所示。

篇8

转变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追求政绩形象转变为承担盈亏责任的自我管理理念。从单一生产意识转为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意识。从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发展到对社会发展、环境的责任和对用户的责任的经营目标多元化理念的创新。

树立“信息至上”的观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不停地与外界环境交流信息如:科技发展信息、市场行情信息、竞争对手信息和科学管理信息等;在企业内部还有一个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管理环节的信息。这些企业内外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和使用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企业必须首先树立“信息至上”的观念,以开放的头脑及时地把握各种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管理创新。

树立“能本管理”的观念。信息时代的到来,迫使企业具备“以快应变”的能力,以最快速的反应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在发生历史性的演变,从物本管理过度到人本管理,进而深化为以人的能力为核心的管理,更确切地说就是能本管理。在信息时代,知识、信息、智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人作为知识的载体,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技术的运用者,其智力资本的贡献率是人力资本贡献率的主导成分,并远远高于非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企业间竞争的实质就是高素质、高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竞争。

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一是创造性思维,善于洞察和想象,使管理工作有合理的前瞻性、科学性;二是风险意识,有远见、不怕失败、敢做超前性的工作,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三是创新的技巧,在创造思维和不怕风险的同时,还必须有科学依据,有可行的操作措施;四是新时代的风格,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要善于学习,敢于实践,善于团结合作,尤其要善待创新失败者,永不满足,经常自我挑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

企业管理的逻辑特点最终反映在如何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上,按照国外的研究,积极性的一般发展规律是“参与―负责―创新”。参与,是积极性的形成阶段,表明员工介入某项工作,承诺某些规定责任,完成一定任务定额;负责,是积极性的上升和稳定阶段,表明员工明确了责任感,能自觉地履行职责;“创新”是积极性的高涨阶段,表明员工已主动“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自觉为企业出谋划策,倾心倾力,贡献力量。企业家要充分认识积极性的一般发展规律,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依靠员工、激励员工,让企业员工积极投身到管理创新中来。

企业发展战略的创新

我们在经营战略管理上要实现由过去偏重生产管理到重视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的转变,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要从橄榄型向亚铃型管理模式转变。我们先清楚自己为何而生存,我们的客户需要什么,再研究怎么生产,甚至可以委托加工生产。基于这样的战略,我们的研发队伍不断扩展,并吸收很多销售的精英,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以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创新战略的制定。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及可取得的资源的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成功企业战略有以下特点:其一,重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及时把握环境变化带来的机会,有效避开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威胁。其二,重视分析企业内部条件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改善内部条件,适应变化的环境。其三,企业选择战略,要对企业内部的优劣势和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据此对备选的战略方案做出系统的评价,最终选出适宜的战略。因此,面对国内国际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企业要以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认真思考自己的发展战略,着眼于长远发展,改变短期的利润目标,实施具有创新实质的经营战略,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打造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一,企业的内部战略性资源的整合、培养与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资源为基础的能力优势,而且必须是异质性战略资源,如技术、品牌、企业文化、营销网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等。只有在这些方面进行强化突出,建立互补性知识与技能体系,才能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别人才难以模仿。具体而言,这要求中国企业建立高层决策者战略评价机制。一方面企业高管层可以设立战略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由各部门、各事业部、子公司、集团各公司经理参加的企业“竞争能力评价会”,也可邀请管理、技术方面专家和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官员参加,从各方面对企业核心能力、优势资源进行会诊、恳谈,评估,研讨今后的发展思路;另一方面设立主要由中、基层员工参与的企业战略信息反馈系统,如意见箱、网上专栏等。第二,围绕企业核心能力培育,妥善地实施企业内外交易性战略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核心能力本身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在进行企业核心能力分析时,还可以运用核心能力矩阵的分析方法,以帮助企业准确把握核心能力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三,注意核心产品的战略性市场开发。核心产品是核心能力的物质体现和市场体现,大力开发核心产品才能为企业核心能力培育提供物质保证;同时发展核心产品会使企业避开在最终产品市场上的激烈竞争,获得可观的“虚拟市场份额”,而且能够绕开在最终产品市场上由于垄断地位而受到的法律和销售渠道等因素限制,由此获得的收入和经验可以加快核心能力的发展。第四,以顾客价值系统为导向,进行动态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开发。企业核心能力的打造应以顾客价值系统为导向,以学习能力为基础,着力培养企业对顾客需求的预测和反应能力,迅速将新观念、新技术融入产品的能力,适应不同的经营环境的能力以及综合各种因素进行价值创造的创新能力。

组织结构的创新

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是贯彻实施经营战略的组织保证。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首先,剥离企业不应承担的各种社会职能和政府职能,使企业轻装上阵,其次,按照专业化社会协作的方向,分离服务部门等非生产主体,使企业精干起来,再次,强化生产过程前的市场研究,经营决策,技术开发和生产过程之后的产品销售,用户服务,广告宣传等经营职能,使企业组织结构具有高度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最后,随着企业用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企业削减中间管理层次,管理组织结构由原来的高耸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再造,这样会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组织效率。

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管理理念,是企业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国际化的竞争需要而进行的管理创新。企业要使企业及其员工保持旺盛的学习能力,不断突破极限,及时克服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或机制作为保障。有效而健全的机制还有助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是企业管理成熟的标志。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是现代管理学的核心,对人力资源管理更具特殊意义。在实践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对以下激励措施进行相机抉择或有效整合:目标激励。通过建立企业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体系,激发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完成个人目标,从而体现个人价值及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参与激励。通过合理化建议、员工与各级管理层对话等民主管理方式,给员工某种参与制定计划和进行决策的机会,使其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信任,使员工产生主人翁责任感。关怀激励。企业各级管理者通过对员工的体贴与关怀,使其工作和生活困难得到重视和有效解决,员工深感组织关怀的温暖,就会把企业当作大家庭,把企业当作自己为之奋斗的归属。为每位员工提供成才的发展空间、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是不可忽视的人性化激励机制。认同激励。企业管理者应该在恰当的时间和恰当的场合,以祝贺、表彰、认可、示意等形式承认员工所获得的成就,从而满足员工的成就感,增强他们不断进取的积极性。物质奖励。物质奖励是现代企业最常用的激励方式,它对有能力并取得业绩的员工给予可折算为一定价值量货币的物质回报。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