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寓言四则教案8篇

时间:2022-10-31 00:05:3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寓言四则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寓言四则教案

篇1

[关键词]“闭嘴”;“自由”;打破;激励;合作交流;“至法无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247

一直以来,笔者很庆幸是语文老师,因为笔者热爱中文专业,也很庆幸自己有一双“文学”的手,可以把自己的语文改革心得写下供反思供同行们参考,以求共同进步。

记得有位权威的学者说过这么一句:语文教学改革里最难得就是如何让语文老师“闭嘴”。它,给笔者的内心带来很大的震撼:语文课堂改革是势在必行了。而反思自己过去:“满堂灌”“ 填鸭式” 教学,“ 题海式作业”,把自己弄得疲于备课,疲于上课,疲于批改作业。堂堂课都由老师自己唱“独角戏”,事事包揽替代,把学生看成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学生在学习过程只是一味接受而不能自己主动参与学习,没有动手实践、自我探究,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自由,创造性更是被束缚了。本来就几十方的课室,只有四堵围墙,两个门口,狭窄的空间的已经让困在里面的几十个学生觉得无趣,若课堂也枯燥无味,这势必形成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两难的局面。在教学中如何努力地闭上自己的嘴巴,如何努力地张开学生的嘴巴,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是笔者在进行教学改革中至今仍在不断探讨摸索的方向。

1创设“ 放飞” 学生的自由平台,把课堂还给学生

笔者喜欢“自由”一词,喜欢把它还给困在四面是围墙的同学们,喜欢在课堂里设计一个个让学生“放飞”自己的平台。课堂里,笔者喜欢对学生说:老师喜欢听你们说话,你们想说就大胆地说。“请你”一词成了我的口头禅:请你说说你的理由,请你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请你用你所理解的情感朗读课文……它能带给学生一种民主、受尊重的感觉,为此,学生也喜欢回答笔者一句“let me try(我来)”!这成了我们共同的语言。在上课外阅读课《理想》时,笔者设计了一条问题“请你把你喜欢的诗句朗读出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同学们表现很活跃:“老师,我说一句行不行?……”,“老师,相同的一句行不行?……”,“老师,我有不同的意见……”到最后,笔者也忍不住凑热闹:“老师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看同学们认同不。笔者喜欢‘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一句。”笔者举了我们班数学老师带病坚持上课的例子,很是感人,同学们说他们也看见了,听老师一说有点想哭了。课堂里开设一个让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空间,把民主还给学生,把说话权利还给学生,它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达到让学生开口说话和动手操作的目的。为达到此目的,课堂里笔者都尽可能少说或不说。如在上《寓言四则》时,笔者让学生查找资料,小组讨论与童话的异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课文比赛,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讲故事比赛,小组讨论各则寓意(想说那则就说那则)。一节课里笔者占用的时间不到十分钟,做得最多的就是把同学们的寓意板书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参考,而到下课了,同学们还说“我还要说……”。这就是我要达到的目的: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2敢于打破陈规,勇于创新,课堂教学做到与时俱进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打破陈规,鼓励创新,课文不过是一个例子,如何让例子“活”起来并延伸开来,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方向。在教学里,笔者也不断地努力构思、探索、研讨: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必须要先扔掉自己原有的陈旧思维,老师必须先要革新自己。如在上《看云识天气》一课时,笔者并没有按照教学用书里的教案――用表格罗列,而是设计了一个“自由发挥”话题:请你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把各种云彩介绍出来,比一比谁设计得准确、生动、精彩。学生的设计真是妙趣横生,有的唱“彩虹妹妹哎哟哎哟……”,在课堂上一吆喝,同学们的兴致也来了,有的英文也来了“Ladies and Gentlemen,good morring,我的是彩色光环家族中的一名成员――华,I am smaller than halo(晕),I have a brother,we are twins(双胞胎)……”;有的设计成家庭式的“我是霞妈妈,我有两个漂亮的女儿,一个是朝霞,一个是晚霞,她们常帮我分担工作……”。很多同学都喜欢把自己的新奇创意毫无保留地和同学们分享,这样的课堂设计,比起简单的用表格罗列更受同学们的欢迎。如在上《我的叔叔于勒》《故乡》《孔乙己》《范进中举》等经典课文时,我把讲台设计成舞台,让把课文改编为舞台剧,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很感兴趣,课余时间都喜欢聚在一起探讨课文,揣摩人物形象,还时时来找我商讨如何能把人物演绎生动。在课堂上,学生们把唯利是图的菲利普夫妇、尖酸刻薄的杨二嫂、满口之乎者也的孔乙己、虚情假意的张静斋、醉心功名的范进、趋炎附势的胡屠户等演绎得栩栩如生,让课本知识深深印在学生脑海里。这些大胆的课堂设计,不但能让学生啃透课本知识,而且能让他们自己设计的东西得到认同和表扬时,那种满足感和喜悦感更能让他们深受鼓舞,学生的创新思维会被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充分发挥出来。

现在,我们的课堂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我们把品画、听歌、唱戏、讲故事、看电影、配乐诵读、电视品读等引进课堂,一本书,一条教鞭,一张嘴主宰的课堂已经成为了历史,打破陈规,与时俱进,成为了我们语文课堂的主流。

3引导学生加强合作交流,张扬个性,达成共性认识为了更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共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课堂里我安排了四人学习小组,尽可能开设让小组成员互相合作交流的平台,并要求一切活动都由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荣誉患难”与共。这样,不但形成了“一帮一”的学习风气,也大大促进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如小组合作完成手抄报,看哪个小组设计得最有特色;小组进行诗歌朗读挑战赛,看哪个小组最棒;小组进行辩论赛,看谁嘴巴最厉害……通过合作交流,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得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记忆最深刻的是在上《风筝》一课时,笔者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风筝,进行放风筝比赛,看哪个组做得最好看放得最高,笔者到同学们在做风筝时热闹的场面,看到学生在足球场来回奔跑的欢快身影,我自己内心也感叹“自由多好”!课室的四堵围墙是围不住同学们的雀跃的心的!而许多学生在日记里写道:当我们的风筝高高飘扬时,我们是多么的兴奋多么的自豪,笔者反对《风筝》里的“我”压抑“弟弟”不许他放风筝,更是粗暴地毁坏他的风筝,游戏不但是儿童需要的我们青少年也需要啊……以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研讨的形式不但调动了一部分懒散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同学们的集体观念和荣誉感,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和共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提高。

时代在不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教育教学改革也应与时俱进。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语文老师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路,要想方设法“闭起”我们的嘴巴,而努力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让学生的手扬起来,让学生的脑袋“活”起来!也要善于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勇于改革创新,用愉悦的心态接受新鲜事物,还自己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著名语文教师董一菲说过这么一句:“永远追求语文教学的本色,追求至法无法”。的确,教师的教就该要“至法无法”。

参考文献:

[1]孔继芹浅谈有效利用激励评价手段[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6).

篇2

时代呼唤改革,教育需要创新。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更要思考:语文是什么?我教什么?怎么教?

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而且要准备好,这包括情感的准备、思想的准备、内容的准备。

首先,要做好情感的准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的共识。作为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要从情感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同时,更要注重语文情感的培养。要让学生爱语文,自己要先爱,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注重读书,注重知识的积淀,因为学生喜欢知识渊博的教师,这是毫无疑问的。能够轻松愉快地上课,还能幽默风趣地讲几个故事,会让学生爱上这个人,并爱上这门学科,也算是为语文教学做了贡献。

其次,做好思想的准备。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知道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区别。以往教学大纲突出了知识的主体地位,它主要是对教师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新课程标准在以往教学法大纲的基础上,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课程学习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作用,还注重了教学方法的指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地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明白新课程“新”在什么地方,才能体现“新”字。新的时代下教师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不能象过去一样,拿着一支粉笔不停地讲啊讲,学生就听老师一个人在那高谈阔论,自己埋着头不停的写着,谁不写就要挨批评,说他态度不端正、不爱学习,甚至还扣上不尊重老师的帽子。通过学习,我们教师也获益匪浅,把课堂还给学生,对师生都是一种帮助、一种成长。反正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的观念得到了更新,这种思想上的准备,让我们在教学上去伪存真。

第三,做好内容上的准备。这也是最重要的,就像打仗一样,无准备的仗肯定是必输无疑的。因此,我们要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布置学生预习和布置自己预习。我们有很多语文老师都喜欢让学生做预习,这很好,我自己也是这样要求每一位学生的,而且也很有用。很多学生对第二天要上的课文先认真朗读,家长签字,这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因为学习语文本来就是要多读;同时还要认真做笔记,每个人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梳理生字生词,理清课文思路,归纳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赏析重点语句,分析写作技巧,等等。第二天上课时我先检查预习,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包括他的笔记。学生既熟悉了教材,又练了字,同时他们也懂得了什么是美,因为要设计自己的版面啊。有的学生真的做得很好,书写端正,而且看上去美观,很不错。在布置学生预习的同时,也要布置自己的预习,这不仅仅是写教案,因为你自己有的资料,学生也有啊,而且可能比你的还要全面。因此,教师要做的就不仅仅只是熟悉一下课文内容这么走马观花似的,更要做的是多想想:怎么上好课?用什么方法?怎么让学生觉得有兴趣?这也要求一个字:“新”。

一、借助绘画,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散文和诗歌,怎么让学生体会这种诗情画意的美呢?我想借助绘画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春》是朱自清的散文,读着这篇散文,一幅美丽的春天景象立即呈现眼前:广阔的田野,嫩绿的小草,粉红的桃花、杏花,雪白的梨花,嗡嗡的蜜蜂,飞舞的蝴蝶,欢快的鸟儿,五彩的风筝,以及绵绵的细雨,如诗如画。怎么上好呢?我想那么就画吧,即让同学们动起手来,把自己头脑里的想像用笔描绘出来。先让每一组上来一个同学,画完之后,给同学描述一下这个画面;其他学生在下面画,可以发表不同意见,学生们兴致都很高。尽管学生的绘画技巧不是很好,描述的也不是很流利,但他们都很兴奋,课堂气氛很热烈,同时能大胆地描述出自己的感受,很有收获。这不但有助于体会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的优美情景,更能使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加以迁移、得到巩固。课后,好多学生把自己的画拿来让我看,并饶有兴趣地给我讲他是如何想的并怎样画的。其实,学生此时已经真正地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以及朱自清先生的描绘之中了。对课文内容有了兴趣不是能学得更好吗?这难道不是我们语文教师所希望的结果吗?于是,我在教学《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古代诗歌四首》中,都借助绘画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绘画教学,直观性较强,不但让学生动手、动口,更让他们动脑;不但巩固新学的知识,而且对旧知识有迁移作用;对学生的潜能有开发的功效,进而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讲故事、表演等形式引起兴趣,帮助学生学习

有些课文内容比较多,篇幅相对要长一些,可以借助讲故事、表演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女娲造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寓言四则》时,我想学生对此文章较难理解,于是就提前让他们自由组合把课文内容变成小品的形式,在课前认真排练,在表演时适当地作一些指点,自己也可以参与进去,读读旁白啊,等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通过师生互动,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喜欢,并且活学活用,让他们不拘泥于课文,不管用哪种方式,只要能把课文的意思讲出来就行了。在表演时,好多学生的表演让大家哈哈大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三、依赖多媒体引起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应该是多变的,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境而设计的。我想,在某些课文中,或某个单元中,能适当地采用多媒体,那也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只是课前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例如七(上)第五单元中的《风筝》《羚羊木雕》《散步》《散文诗两首》《世说新语两则》等,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既可以给学生精神上的愉悦,又可以带来思想上的感动和震撼。一件平凡的、小小的事,通过多媒体能直观地呈现“爱”这个大主题;地震中不屈的生命、病痛中母爱的执着、灾难面前舍己为人的高尚等画面,让学生感动得流泪。这是现代化技术带给我们的益处。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