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教务专干工作举措8篇

时间:2022-02-27 14:06: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务专干工作举措,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务专干工作举措

篇1

2021年重阳节退休教师座谈会之校长致辞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育前辈们:

春去夏逝秋又至,年年岁岁又重阳,值此重阳佳节来临之际,首先预祝所有前辈们节日快乐!你们曾经为大桥学校的建设付出过辛勤的汗水和宝贵的青春,现在更是离休不离职,仍然心系教育,关注学校发展。作为晚辈的我们既感激又感动更受感染,我们一定会继承你们的优良作风,发扬你们的优秀品质,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今天,借此机会特向大家简要汇报一年来学校工作,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全体师生上下齐心团结奋进,学校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以德治校,立足根本

德育教育工作是一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德育为先,以德治校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方向和指南,是指导学生学习、生活的引路明灯。为此,学校将德育工作立于教育学生之本,多渠道、全方位组织实施,效果明显。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用校训指引方向,引领学生

在中学部教学楼走道外栏上,悬挂有12个醒目大字,即明理、诚信、勤思、博学、文明、守纪。这是我们的校训,是我们一届又一届大桥师生共同坚守的人生信念,恪守的工作、学习、生活准则,并以此不断激励、鞭策、启迪学生。

2、礼仪教育常抓不懈,初见成效。

上期,学校将此项工作放在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实践中通过学校每月一次的仪表检查,每周一次的文明礼仪教育,每天一次的具体督查与落实,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更加文明、得体。

3、德育活动开展频繁

学校通过每周一次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广播站的每日一播以及各种班团主题活动的开展,不断将尊师爱校、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珍爱生命,勤俭节约等教育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听中想、做中学、思中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内涵,提高了学生人文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比较大型的活动有:去敬老院慰问老人,母亲节献礼,清明节扫墓,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等。

4、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课外活动是学生增强体质、展示个性,调节学习情绪,加强人际沟通,形成团队意识,提高集体凝聚力的平台。为此,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广播体操表演,师生书法展,师生篮球赛等。不少毕业后回母校看望的学生他们谈及更多的是母校为其提供了除学习文化知识以外的更广阔的成长平台。高一级学校的老师每每提起大桥学校的学生总是赞不绝口,还调侃说没有大桥的学生,还真难唱好一台戏(十二中信息)。

5、发挥学生干部作用,充实了班级和学校管理力量。

上学期,在团委统一组织下成立了学生会干部检查小组,他们每天对各班纪律、卫生、两操、就餐、文明礼仪等进行严格的量化评比。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发挥了学生干部的骨干示范和带头作用。

二、学校建设,敢为人先

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也是我们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桥学校地处冷市、龙塘、小淹三所乡镇中学之间,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巨大。更迫切要求我们硬件软件一起抓,齐头并进一起上,为此学校千方百计想办法、做工作,收效显著。

1.硬件方面

⑴学校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投入两万多元,装备了图书室,实现了图书网络化管理,解决了以往师生借书繁、借书难的问题。

⑵顶住多方压力,较为平稳过度了十小问题,本期又合并了东庄小学,进一步整合了教学资源,规范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格局。

⑶自筹部分资金,配合中心学校为老师们更新了高标准的办公桌椅,大大改善了老师的办公条件。

⑷争取县局资金,成功收购了原大桥茶厂办公用楼,暂缓了部分教师住房压力。

2.软件方面

⑴师资队伍不断充电,业务能力不断加强

学校坚持利用每次周前列会认真组织教师进行各种学习,坚持为广大教师创造外出学习、取经的机会,上期共有十五位老师参加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积极引入大专院校毕业的优秀学员,鼓励新老教师建立互帮互学的师徒关系等。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教务工作扎实开展

上期,教导处组织听取了30余堂教学研讨课,3次大型综合考试,进行了3次教学日常工作检查。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互切技艺越发频繁,良性竞争越发激烈,日常工作越发认真扎实。

⑶教学成绩喜获丰收

a.中考成绩:上期,我校67人参考,上安化二中录取线16人,其中李显贵同学以974分高居全镇中考榜首。单科成绩中生物合格率列全县十二位,实验操作考试合格率跃居全县第一。 b.抽考成绩:上期,全县抽考中学英语、数学,其中我校数学抽考成绩列全县十二位,跃入中上水平。

⑷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上期,学校本着安全第一、防范为主的方针,加强了安全工作力度。通过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园安全护卫队,明确安全专干,完善安全台账,开展安全法制教育讲座,强化校门管理,车辆接送安全等举措,确保了校园一方的平安与稳定。一期来,学校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

三.服务学生,全心全意

1.办好学生食堂,提高服务质量。每期初,学校体检食堂工作人员,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含服务理念、工作职责、技能水平等),严格监管食物采购,不时更新菜的品种,力争办学生、家长满意的食堂。

2.关爱学生,无微不至。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许多老师经常为他们端饭提水、寻医问药、加班补课、与其促膝谈心,甚至还将他们请到家里做客。上期,梁丽萍老师的典型事迹还在安化电视台作进行专题报道。

3.扶贫帮困,功德无量。学校通过多方奔走、联系,现已与湖南湘荣建筑公司、安化红色背囊自行车俱乐部等单位和组织建立了长期联系,开展了一帮一的扶贫助学活动,使不少成绩优秀、家境贫困的学生得到了及时的支助。每期资助金额多达3万元。同时,学校也组织了“关爱留守学生,争做家长”的帮困活动。

各位前辈,上述点滴成绩或许不值一提,但我们确实在用心做教育,潜心谋发展,全心为学生,许多不足之处再一次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以求更加完善。

下面,我着重就今后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谈几点设想。

一、关爱农村留守学生,构建温馨和谐校园。

我校现有学生774人,其中各类留守学生220人,这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为弥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空白,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学校可开展这方面的探讨与研究。我们已制定《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方案》,成立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鼓励留守学生自选教师,作为家长(现在我们学校46位教师均已成为部分学生的家长,学生少则3-5人,多则10余人),同时通过建立心理辅导室,成立留守学生专项管理档案,搭建“心理倾诉园”、“亲情交流会”、“成长幸福路”等平台,对他们进行跟踪教育管理,同时定期组织学生与家长开展两地书信亲情交流活动,让孩子们不再孤单,让缺乏爱的心灵不再受伤,人人乐观开朗、健康向上。此项工作学校已全面展开,成效正逐步显现。

二、创建师生学农基地,注重知识学以致用。

学校可租借一墙之隔的桔园,开辟一块学农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实习,通过亲自参与体验,让孩子们逐步学会如何播种、育苗、施肥、除草、灭虫等一系列农业种植基本知识与技能,让课本知识得到有效的应用。更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光荣、收获的喜悦,知识的价值和生活的美好。

三、汇编地方人文资料,突显文化引领作用

大桥地区名人轶事,传说故事内容多,题材广,影响深远,学校可积极宣传、发动师生、家长纷纷参与,广泛搜集,经筛选汇编成校本教材,并开设专门课程组织学生学习与讨论,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校园的情感。增加对家乡的自豪感,对生活的自信心,对社会的责任心。届时还要烦请各位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素材。

四、组织开展秋季新生入学军训,逐步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篇2

“近几年,我们株洲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下了大工夫的。围绕建设教育强市,我们全面提质高中阶段教师培训工作,于2011年初启动了高中学科基地建设,政府大手笔投入3000万‘注资’这个工程。这个工程的纵深推进,是我们全市教师高端培训的新起点与里程碑,也是我们多年来致力于创造性师训的生动写照。”教育局局长钟燕充满激情地对记者说道。

钟燕局长的激情是有底气的:围绕师训工作,从2007年开始,株洲市每年都被评为湖南省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先进单位。“高端培训”“全民培训”“本土化培训”所构建的培训网络,覆盖到了全市所有教师群体,给2万多名教师搭建了一个继续教育畅通无阻的信息“立交桥”。

高端化的精英培训,让“先富起来”的老师身先士卒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骨干教师的引领与示范意义很明显。对于师训工作而言,先富带动后富、最后一起提高的实践与探索也很有针对性。”曾为攸县师范校长、现为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主任的吴金辉眼界很宽广,他站在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提出了高端化精英培训的理念。近几年,以“四名”工作室建设、名优校长“造星工程”、农村骨干教师“孵化工程”等为标志的高端培训进行得有声有色,株洲市的师训工作在全省率先进入高端培训轨道。

“到2011年9月,全市共建立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名教研员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即‘四名’工作室23个,各个工作室的主持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上接高校专家,下连学科培训基地,全方位辐射。”说话间,吴金辉带我们来到了位于株洲市十八中的刘立红名师工作室。刘立红告诉记者,她带“徒弟”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能“现学现卖”。“对‘徒弟们’的培训,我采取的形式是顾问、成员和学员互动,即顾问讲座提供理论指导,成员上示范课,学员跟班上课提升实战经验,课后经验丰富的顾问老师对每节课进行精彩点评。‘徒弟们’在学习中感觉‘近而真’,培训有实效,并能带回本校予以效法实施,操作性很强。”刘立红说,尽管教育局安排的“徒弟”只有6位,但她深刻意识到,名师工作室除了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和指导作用之外,还应该肩负搭建交流平台、共建资源、资源共享的作用。所以,她的工作室在第一期“跟岗学习”培训期间,大胆扩充学习队伍,邀请城乡高中骨干物理教师参加大型学术研讨与交流课,积极搭建校校交流平台,力促全市物理教师专业成长。“魅力课堂、厚重讲座,多角度的精彩点评,只有少部分人听,那是浪费资源!”刘立红的做法赢得了全市其他工作室主持人的一致认同。

“刘立红老师的尝试值得大力推介,但是,名师工作室也好,名校长工作室也好,因为受到时空、经费等诸多限制,能直接参与、全程参与的毕竟是少数,只有通过各个工作室培育骨干,通过项目推动,带动各自领域内的老师共同成长,才能先富带动后富,打造老师继续教育专业化成长的共同体。”作为株洲市特级教师研究会会长、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顾问,黄国雄对各个工作室特别是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提出了三条必须履行的准则:必须申报课题,通过课题带动老师参与;必须上示范课,让老师们“现学现卖”;必须带“徒弟”出考试题、上公开课、做专题报告甚至出专著,让每个工作室的学员都成为专家型教师。

这两年来,株洲市的“四名”工作室高效运转所取得的成绩是无法用数据来统计的,但是当我们深入八达小学刘影名校长工作室采访时,工作室所着力进行的“高端孵化”的效果是能在数据中触摸到的。“‘四名’工作室的发展速度很快,2009年首批启动的时候,只有3个,短短一年就发展到了23个。这说明工作室是广受欢迎的。作为首批工作室之一,我带了10个小学校长做‘徒弟’,短短一年下来,就有3个高徒‘自立门户’成为名师工作室或名校长工作室的主持人了,今年,这其中肯定又有好几个要‘出师’了,这是好事。这批‘出师’了,我又要在全市范围内广收‘徒弟’了!”言语间,眼前这位株洲市小学校长专业理事会理事长、特级教师、株洲市十佳校长刘影显得颇为自豪,她接着告诉我们带“徒弟”的心得体会:每个学期为校长们各自确定一个自我发展的主题,每月集中一次培训,为“徒弟们”量体裁衣制订成长规划,提供个性化服务,分阶段实施,通过深入考察、研讨、沙龙、座谈会等多种途径与形式,分批次打造名校长。

确实,狠抓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起龙头作用的还是校长队伍培训,这一点,株洲市始终把它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株洲市名校长工程的打造,除了上述我们所描述的名校长工作室作为高端孵化器外,另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送校长们外出“镀金”。

市教师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刘中德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2009年、2010年株洲市政府共安排专项经费上百万,组织高中、初中、小学骨干校长共计50人赴新加坡学习、培训22天;2009年、2011年市教育局安排初中、小学骨干校长共计74名分别赴北京、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学校跟班学习,每期学习时间为1个月;2010年、2011年株洲市初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安排学员赴北京、上海学习,时间为1至2周,共培训中小学校长178名。

“这两年全市的校长培训工程,无论从质量还是规模上说,都达到了株洲市历史上的一个沸点。”曾经多次外出学习取经的枫叶中学校长倪太辉,是校长培训热潮中受益的典型代表。“作为厂矿子弟学校改制、组合成的初中,我们学校原先底子薄,起点低,生源差,口碑欠佳。校长培训特别是外出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我这个老校长也萌发了办校新念头。这几年来,我找准学校的发展基点即科技创新,大打特色牌,一举促使学校的质量翻了身。现在学校已经成了株洲市初中领域的名牌学校。”与倪太辉的感触一样,采访中许多校长都由衷表示:外出取经之旅使他们既领略到了教育先行者的风范,开阔了教育管理的思路,又了解了中小学教育改革和教育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理论水平与专业素养。

先富带动后富,城区带动农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株洲市师训的另一个创新之举便是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赴城区优质学校跟班学习。这两年来,共有80多名农村骨干教师深入市区8所优质中小学校,进行一对一的跟班学习。农村教师进城培训学习的所有费用,全部由市教师培训中心埋单。

“为期半个月的跟班,使我获得了一次彻底的思想与精神的洗礼,城乡教育为什么不均衡,差距为什么那么大,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学习,我感悟到,我们农村教师差的不仅仅是素质与水平,更重要的是理念与教育思想。”来自茶陵县潞水学校的邓思远被派至景炎学校,两周实践性跟班学习之后,他对记者直言有“脱胎换骨”之感。“学员们普遍反映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增进了认识,对新时期教育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感受,获益匪浅。根据我们的跟踪调查,绝大多数学员回去后充分发挥所学,纷纷改变了本校的教育教学面貌。”牵头此项工程的程检红主任如是介绍。

全民化的远程培训,让全体老师进入信息化的“网络时代”

“目前师训正在向传统的授课式、面对面讲解手段提出挑战,信息化的时代,海量的内容,让老师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世界。大力开拓远程培训,正成为株洲市师训工作的另一张名片。”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培训教育科科长曾友立告诉记者,2005年以前,株洲市教师培训全靠集中培训,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培训大多安排在寒暑假,每年寒暑假市教师培训中心都要租借很多场地举办各类培训班,很多教师不得不放弃休假来参加培训。

一方面是简陋的学习条件、单一的讲座方式和有限的教学资源难以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学员满意度不高;另一方面是培训成本高、容量小,无法完成全市2万多名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任务。工学矛盾、时空矛盾、培训成本、培训学位、培训资源等问题都对传统的培训方式提出了挑战。培训中心的领导班子深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005年他们获知教育部开展中小学教师非学历远程培训试点工作的信息后,立即开展学习与研究,认真拟定试点方案,积极提交申请,2005年6月教育部中小学教师非学历远程培训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批准株洲市为湖南第一个试点单位开始试点工作。

远程教育通过网络共享优质资源,丰富的课程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很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问题、培训成本问题和培训学位问题,远程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成人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式,将远程教育引入教师培训是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方向,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远程培训毕竟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方式,开展远程培训试点工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对培训中心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重大课题。

曾友立清楚地记得,2006年8月4日,全市远程教育最先在炎陵县教师进修学校启动试点工作,打响了株洲市远程培训的第一枪。“由于一线教师、学校领导和县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对远程培训都不了解,7名工作人员忙乎了两天只注册了46名学员,试点工作举步维艰。”他们没有气馁,在认真总结炎陵县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一方面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送教到县的方式分县区举办中小学校远程培训管理干部培训班,积极宣讲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和远程培训的优势,反复讲解远程培训学习过程和管理办法,让县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学校领导认识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积极开发远程培训入学教育课程,采取“送培到校”的方式统一组织学员入学教育,在指导学员注册的同时让学员掌握上网学习的方法、明确学习要求。2006年10月19日远程培训再次在醴陵启动,注册学员达到了超乎意料的573人,随后,城市四区、市直中学、茶陵、攸县相继启动。

几年来,株洲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点到面逐步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全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方式。记者从市教育局教师科了解到,2009年株洲市教育局正式印发《关于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的意见》的通知,株洲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由试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要求全市中小学教师2009~2013年必须参加不少于200学时(2年,每年100学时)的远程培训,2009年注册学员8272人,约占全市中小学教师的33.2%。

黄国雄一直是株洲市开展中小学远程培训工作的特聘专家和辅导教师,他告诉记者,“构建资源超市,订制菜单课程,促进专业发展”已经成为编制株洲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课程计划的基本理念。中心积极依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从1500多门优质课程中精选了近600门课程,构建中小学教师的“学习资源超市”。根据学科特点分学科制订课程计划,设置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设置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提升。这种“菜单式”的课程较好地满足了学员个性化学习和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南方中学副校长陈其北对此满口称赞,网上有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有专家讲学,还有优秀课例评析,课程资源丰富、质量很高,值得认真学习,远程培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是一种适应现代教师成长的科学培训方式。

为确保培训实效,株洲市还积极探索建立一支市、县两级辅导教师和班主任队伍,每个班配有一名班主任、一名辅导教师和一名技术员。他们在网上解答中小学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实际问题,引导教师们讨论交流及推荐文章,每个学科的讨论专区天天热闹非凡,无论是辅导教师和班主任,还是一线教师,几乎每一天都处于新奇、激动、兴奋、累并快乐的状态之中。共建共享的学习型组织正在形成。同时,中心组织专门力量对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与监控,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定期学情通报等方式,让教师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以注重教师培训过程为根本,在线考试为抓手,让每位学员都清楚自己在整个学习队伍中的位置;此外还创造性地设立质量标准,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课程学习不足规定学时50%的不能参加结业考试,抄袭作业或论坛灌水者成绩记零分。“既重结果,更重过程”在株洲远程培训质量评价标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以前认为远程学习也就走个形式,没想到抓得这么严,我每天都要上网关注学情通报,生怕自己落后了!”来自炎陵县水口镇学校的王肖璐老师表示。

“通过几年的实践与努力,以‘注重入学教育、构建资源超市、重视过程管理和采用科学评价标准’为核心举措的株洲市远程教育,已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模式。”多次应邀参加全国性远程教育经验交流大会并作典型发言的吴金辉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本土化特色培训,让每位老师学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挖掘”

“在城乡有别,尤其是各县县情、教师整体素质有别、经费有别、信息化普及程度有别的前提下,如何创新培训模式与手段,让城区教师更优秀,更适应新课改的需求,优势互补,智慧互补,经验互补;让农村偏远地区的老师们不掉队,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这是一向以务实、进取著称的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晓芳反复强调的问题。近几年,株洲市各县市区在本土化、特色化、创造性培训上动足了脑筋,进行了深入实践与探索。

“我们的师训特色就是广建基地,现学现卖,现场感受先进的教育教学,接受新课改的洗礼。”天元区教育局局长董运喜对记者介绍,为了让全区教师拓宽视野,更新理念,学习他人的先进教育经验,区教育局分别在山东杜郎口中学、成都锦江区、上海浦东区和虹口区等名优学校及教育发达地区建立“天元区教师培训基地”。同时,以城乡学校结盟、联合教研的方式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从全区各中小学遴选了一批优秀教师组成“活力课堂”人才库,到各中小学进行课堂巡回视导,推进新课改全面实施。

作为全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基地,先后两次承办全省校本教研制度现场会的芦淞区,近年来通过名学科建设促使全区教师专业化培训、专业化成长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区创造性地探索出教师继续教育新途径,那就是花大力气实施名学科建设。名学科建设紧紧围绕‘团队互助,资源共享,项目共研,专业共进’十六字方针,打破校际限制,跨校,跨科,跨片,串点连线,通过结对帮扶,城乡联盟,打造一批研学一体化的名学科,从而带动全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芦淞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付德告诉记者,首批名学科已经建成14个,在强大的品牌、特色浓郁的教研文化的吸引下,每个名学科都“滚动”吸纳了众多老师参加,在组本研修、课程开发、合作交流的专业发展氛围中,每位成员都得到了专业再发展。

石峰区教育局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当前体制下,影响教师培训成效的关键问题不是课程资源,而是教师的学习热情。只有有效的激励手段才能催生高效的学习行为。2010年3月区教育局决定在全区开展中小学教职工“三考”(业务知识考试、业务技能考核、业务工作考评)工作。“三考”结果作为评优、评先、评职称、评学科带头人和绩效工资分配的依据,达到以考促培、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管的目的,引导全体教师自觉进行业务学习,努力在全区教育系统形成讲学习、练内功、提能力的良好氛围。

醴陵市在职中小学教师约7000人,自醴陵市教师进修学校与醴陵市职业中专合并以后,教师培训的实力相对减弱,运用传统的集中培训模式已经无法完成7000名教师的全员培训任务。2006年醴陵主动开展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试点工作,成为株洲市远程教育的示范窗口。“我们构建了由学籍专干和市、县、校三级班主任组成的教学管理团队,具体负责学习过程管理;构建了由教务专干和辅导教师组成的教学辅导团队,为学员提供学习指导和学术;构建了由技术专干和县、校二级技术员组成的技术支持团队,为学员解决学习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并提供技术。各团队工作人员都是从全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中择优聘任的。在加强队伍建设上,他们一手抓业务培训,一手抓教育科研,全市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大幅提升。”醴陵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唐宏伟如是说。

攸县教育局颜荣华局长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成立了师训管理站,把教师培训工作列为各学校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设立了师训工作单项奖。该县居两省四市交汇之所,信息化水平不高,大多不具备参加远程培训的条件,小学教师全员岗位培训一直是教师培训工作的难题。为此,县教育局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采取“自学”与“送教下乡”相结合的形式,以人为本,切实解决乡村教师培训的实际问题。整个培训从2011年4月开始,用两年时间,将教师分成10个片,分学科分区域集中进行面授。为了确保这项培训顺利进行,首先在师资上确保质量,由小学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参加过省级培训或国家级培训的骨干教师担任授课和指导教师,每学期授课教师集中一次研讨,共同反馈教师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现场教学、说课、点评、讲座的形式,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经费上确保充足,本次培训具体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上课教师津贴、差旅、教材、资料由进修学校承担,分片集中培训学员由各学校组织,伙食费由教育局承担,培训教师不需负担一分钱费用;最后在培训质量上确保高效,整个培训由局教师培训管理站进行管理,培训的组织、学员的考勤、考试的组织都高标准、严要求,并直接与各单位的年终考核挂钩。

茶陵县地处湘赣边界,县域经济相对较弱。但穷县却有大培训的勇气与魄力,该县县委、县政府高调提出了“大培训带动大提升”的口号。副局长龙永红告诉我们,从2008年开始,县教育局安排1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提出了“用五年的时间,实现零收费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轮训2次的目标”。2010年以来,县教育局精心打造了“暑期集中大培训”“国、省、市培计划”“教师脱产送培”三大“套餐”,突出骨干引领和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当前培训和跟进服务相结合三大特点,对全县教师分层次、分时段、分内容进行大培训,以大培训带动大提升,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强劲的后续发展“动力”,对全县教师培训实现了全覆盖。

推荐期刊
  • 法音
    刊号:11-1671/B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