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2 03:51:3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医院发展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摘要】药剂科是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随着医疗卫生领域的不断发展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以及药剂科管理模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本文重点论述了在新形势下医院药剂科的地位,并对如何管理好药剂科提出了几点建议。
药剂科是医院的一个综合性的职能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医院药品的供应并负责调剂、配制制剂、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监督检查药品质量,因而工作性质既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又具有很强的经营管理性。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药品的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药剂科必须从单纯的药品供应保障向药学服务的综合性多学科方向发展。本文将对药剂科在新形势下的战略地位及如何加强其管理及自身发展进行简要论述。
1新形势下药剂科的战略地位
1.1药品管理法赋予了药剂科重要的职责《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赋予了药剂科以下重要职责:①要认真贯彻药品法规,根据医院临床与科研、教学需要购、销合格药品、把好质量关;②开发、研制新的制剂,加强制剂室建设;③承担新药临床研究,参加药品评价;④考察所用药品的质量、疗效积极开展药检工作,建立和健全药品监控和质量检查制度,防止不合格药品用于患者,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⑤严格特殊药品的供应与管理,防止滥用与流失;⑥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如血药浓度监测,与医师合作进行合理用药探讨,推广用药个体化,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等;⑦协助医师处理药物中毒急救工作,通过对毒物的分析,加速诊断和合理选用药物,或为中毒急救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⑧严格审核、评估、调配处方,认真执行处方点评制度促进合理用药等。因此,药剂科已由生产、供应、调配、管理型逐步扩展到药学研究、教学训练、药品质控、药品监督、情报信息、合理用药等多方位管理职能,并成为医院药政管理的职能机构。
1.2医院的转型要求药剂科有新的发展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加上外资以及民营医院的产生,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竞争,并因而正经历着重大的历史转型。作为医院重要职能部门的药剂科也必须顺应医院的发展要求,而不断调整和改善,否则的话,将阻碍医院的进一步发展。药剂人员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主动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活动,开展合理用药咨询,在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药学保健服务中,谋求自身发展;药剂科的服务模式也应转变为“以人为本的,以为患者提供全程化的药学服务为宗旨”的模式;同时药剂科还应加强科学管理,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引入竟争机制,推行优质、高效、低耗的管理,科主任和全科骨干要向技术经济管理型过度,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加强药剂科质量管理的建议
如前述,药剂科在医院的发展中已经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药剂科科学规范的管理就显得尤其的重要,以下将就如何管理好药剂科提几点建议。
2.1重视药品质量提供好质量的药品是药剂科最基本的职责,因此药剂科应把对药品质量的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对药品质量的把关包括采购、验收和保管这些过程。医院在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建立药品采购监督委员会、药品遴选专家和药事委员会,对临床使用的药品从集中招标网上,以公开、公平、公正、诚信交易的原则,既要考虑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又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质优价廉的品种并选择有实力诚信、证照齐全的经销商,同时应与经销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明确经销商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药品入库时,还要对购进的药品进行质检验收,严把药品入库检验关。需检查药品的合格证、药品标签或说明书、药品外包装、批准文号、批号、有效期、注册商标、外观等,对没有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的药品及质量有疑问的药品,坚决不入库。已经入库的药品,要加强库房管理,为药品提供良好的库房储存条件,保证库房的温度、湿度、通风性能达标。要配置防潮、防火及冷冻设施,保障各种药品有与之相适应的储存环境,以保持质量稳定,保证药品安全、有效。品和的使用及储存应符合《品和管理条例》的要求。
2.2开展药品的电子化管理药品的电子化管理是实现医院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撑环境。实现药品的电子化管理,可以合理、全面、准确地以药品编码体系为基础,记录药品从入库到出库到各药房及各个科室的整个药品流通中各个环节所发生的事件,随时提供药库的库存、药品流向和消耗的全面管理,能根据现有库存,药品效期情况,提供采购计划或应暂停采购的信息。目前的多数药库管理系统还能提供全面的药品会计功能,包括药品采购申请、药品出入库、药库盘点、药品调拨、药库药品进销存账管理、药品报损出库以及药品调价预处理、有效期示警等。药品采用电子化管理,比以往的人工管理效率高很多,因此每个医院的药剂科均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以提高工作效率,并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
2.3开展临床药学研究临床药学是近年来医、药结合的新兴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药师深入临床与医师密切合作,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实施,协助临床医师选药与合理用药,维护患者不受或减少与用药有关的损害,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医院的发展,医院药剂科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管理药品的部门,药剂科还应该引进并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开展广泛的临床药学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就目前而言,应着重开展的临床药学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研究。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的最大危害就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而新药开发的速度是远远赶不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速度,过多的耐药性细菌产生又会使人们重新面对病原微生物束手无策,传染性疾病再次会在人类病因谱中名列榜首。因此,药学人员应监测本院各科室抗生素使用率、使用种类、抗生素联用以及病原体送检等情况,根据监测的情况分析本医院抗生素应用是否合理,并及时向临床医生通报。②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合理的给药方案与给药剂量是保证临床治疗安全有效的重要前提。用量不足便达不到治疗目的,而长期盲目用药不但会造成药品浪费而且会造成中毒。尤其是一些神经精神系统方面的药物,如抗癫痫药卡马西平等,安全剂量范围窄,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差别又较大,医师仅凭经验以常规剂量用药难以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有必要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保证用药安全、合理、有效。而今后开展血药浓度监测的药品范围也应进一步加大,实现用药的个体化;③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监测。ADR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现代药物治疗学的发展,不仅要治好疾病,而且要防止可能或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要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首先必须对某药可能发生的ADR谱有明确的认识。药品使用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是临床药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药剂科要结合临床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协助医生制定合理给药方案,力求达到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始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医院药学工作人员应认真贯彻和执行该办法,并及时上报和分析监测数据。
2.4重视窗口服务当今医院之间面临的竞争不仅是医院技术的竞争,也是服务水平和服务特色的竞争。药剂科作为一个提供窗口服务的科室,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在窗口直接接触患者的药剂人员应规范服务语言,讲究服务的艺术性,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及语速,要让患者感到亲切柔和及心情舒畅。目前,在广大人群中已经形成了“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房”的局面,为适应这一已形成的形势,药剂科应成立咨询台,由执业药师负责接受患者的咨询,这样,患者可以直接从药房购买到一些自己需要的非处方药,以减少患者挂号、开处方排队等现象,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结语
伴随着社会进步,医药卫生领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医院的药剂科也必须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和管理一体化的重要职能部门。因此药剂科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在科学规范管理好药品的同时,更要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以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潘廷玉.计算机网络在我院药剂科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l0):104.106.
2刘卫卫,王爽,王小虹.我国医院药剂科发展方向.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2):1695.
论文摘要:医院统计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院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医院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当前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围绕此项活动,医院的统计工作应如何开展才能更好地为医院管理服务,充分显示统计工作的魅力,已是摆在医院统计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论文关键词:卫生统计;现代医院管理
现代社会已处于信息时代,医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科学的飞速发展使信息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广泛认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统计管理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作为医院管理体系的信息交流枢纽,其作用正在被管理者重视。医院的科学决策应当建立在充掌握院内的各种信息基础上。卫生统计专业性强,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各种信息的可靠性,影响医院经营决策水平,因此,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医疗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加强管理,促进自我生存和发展,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必须充分发挥统计职能,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统计信息。只有依据科学的统计信息资料,才能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
1统计数据的性质
1.1统计信息要有可信度
医疗统计指标在医院质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统计信息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医疗工作报表的准确性。不准确的信息将直接误导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的决策,对医院的规划建设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网络化管理,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资料收集过程因此就会出现由于操作人员网络操作失误而引起数据错误或丢失等情况,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明确统计工作的整个环节,每个统计项目都要遵守相应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起止时间等要求,对随机出现的问题:如临床医生因对某问题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填报情况,输入操作员出现的手错等,都要求统计工作者有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对原始数据认真核对,努力减少原始性差错,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1.2统计数据要真实、及时、全面地反馈信息
各类统计数字均来源于医院各科室,统计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类统计数据的第一关,并依据目前的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医院综合信息台账,包括人事、财务、仪器设备、科研培训和患者资料等,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给院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使信息科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信息库”。
2开展和拓宽统计工作职能
2.1全面开展统计工作,加强医院质控工作
卫生统计的工作主要是以围绕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整体开展的,这个指标体系说明和研究医院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完整的医疗统计指标对实现医院宏观调控、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效益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水平高低反映了医院总体医疗水平,根据医院制定总的质量管理目标,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无菌切口感染率、临床初诊与临床确诊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质量控制指标分解到科室,医院定期通报。密切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工作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动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为各科室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服务,并根据年终或季末统计结果进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2.2深化拓展统计工作,靠拢医院管理
时代在发展,医院也在发展、改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往的医院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主要将医院工作完成情况搜集、整理、汇总,进而为医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数据,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数据滞后的局面。但是现在医院的改革发展趋势要求统计工作从单一的日常报表等常规工作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发展,扩大统计对象范围,运用统计方法为医院的医疗、管理、科研和教学提供及时、动态的反馈信息,并加强信息预测职能,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医院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
2.3统计信息可指导医院管理者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医院的服务半径、所辖区域人群的疾病分类结构和变化趋势。统计信息可以利用统计数字、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作为医院信息来源的主体,不仅要掌握医院的纵向发展,还要对院外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据此来确定重点科室、重点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变发展的客观趋势,以此分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财力,以达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为医院创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建议
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当好领导管理和决策的“智囊团”,具体有以下几点: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统计机构,配备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健全医院信息网络,从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统计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上的保障;医院统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具备统计专业知识,时代的发展又要求统计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所以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医疗科室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使统计职能深入人心;为医院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使统计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统计工作者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主动承担重要任务,增强医院统计参与管理的意识,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综合收集、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为医院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服务,真正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反馈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综合性统计分析,其内容包括门诊及临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经济效益及病人满意度等。并从纵向(与往年同期比)、横向(与同级医院比)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正负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提供给医院及有关部门。院领导往往据此主持召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医疗质量分析会,并把统计分析报告进行宣读,对于成绩及问题进行全面讨论,给予表扬和批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做专题性调查,写出不定期统计分析;改进统计方法:医疗评价更合理在诊断质量评价上,以前我们只评价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仅这两项指标不够全面,又把漏诊率、待诊率、入院3日确诊率纳入考核项目,对诊断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诊断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烧烫伤、原因明确的中毒和部分创伤等剔除,使其不参与诊断符合率的计算。
两点体会:第一方便了领导对统计信息的利用,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二有效地发挥了统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于承浩.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统计,2002;9(2):99-100.
[2]张翠红.统计工作与医院的综合管理.地方病通报,2002;17(2):82-83.
[3]侯世方,孙长福.统计职能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中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5):275.
[4]马天华.浅谈医院统计职能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4):202.
[5]赵雯.搞好医院统计要处理好八个关系.医院管理杂志,1999;6(3):237-238.
作者:刘芳 魏光辉 张际 梁珂 郑显兰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以制度约束人、教育人、规范人,可以持久的影响和规范行医的工作氛围。建立“以患儿为中心”的服务文化当今,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已经得到医学界和整个社会的广泛认同,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医学的目的不再是简单地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病痛,还包括向人们提供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服务与关怀[2]。我院坚持以患儿为中心,持续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年”活动。率先在重庆市推出118114预约挂号;率先开启“四自助服务”,主动改革就医流程。目前已有30%的病儿通过预约挂号和自助服务的方式进行就诊,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医院成立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启动“3HIC”活动———“我们要用母亲的心、科学的脑、灵巧的手,带给儿童舒适安全!”,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里持续开展“宝贝生日快乐”、“阳光护士走进家庭”等系列活动,在新生儿中心推出“住院宝宝的一天”视频活动,如一缕温暖的春风,吹暖了无数家长的心。在2010年“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复审检查中,检查组感言:“儿院的优质护理服务以病人满意为目标,用心想,用心做,成效显著,值得推广”。“以患儿为中心”的服务文化,深化了“尊重生命、理解病患、呵护患儿”的理念,医院获得全市“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近两年,全院平均病人满意度从86.9%上升到98%以上。建设“儿童喜欢”的医院环境文化儿童医院服务的对象是孩子,因此,医院文化的建设还需结合儿童喜好。针对如何改变儿童医院狭小、拥挤、吵杂的就诊旧貌,员工们献计献策,院领导汇聚智慧。医院重新改建了住院病房,新修分院,设置母婴喂奶房、病人等候区、病人服务中心、“四自助”服务机,一个个建设跃然成形。在医院的花园里,电梯间、走廊上、病房内都装饰有儿童喜爱的动画美图和温馨问候语等。在环境建设中将医院文化注入其中,让患儿及其家人在就诊过程中能体会到医院的文化氛围。经常性开展“标识建设”和“美丽的病房”的活动,让患儿有回家的感觉,这增加了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亲近,有效地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以目标管理考核细化任务,有效控制质量安全的过程,形成职工严谨的医疗作风和规范的医疗行为,深化职工的责任意识,强化医院的质量控制,确保医疗服务安全,保障医院的声誉和品牌形象。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创建医院精神文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拜金主义”和非主流思想的影响,会对员工的思想有不良影响和干扰,这是对我院管理者提出的时代考验。首先,医院坚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民主管理,广泛听取员工和服务对象的意见、批评和建议;坚持完善医院院务公开制度,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让员工知情、参与院务管理,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自豪感。医院精神是医院全体职工在长期工作、生活和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共同价值取向、心理趋向和文化定势,是医院全体职工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医院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旦形成了鲜明的医院精神,就能够有效地凝聚职工的思想,振奋职工的精神,鼓舞职工的士气,吸引职工自觉地向着医院建设的整体目标奋进,使“爱院、建院”的口号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3]。医院精神文化离不开载体的传承,我院通过建立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专家义诊队,拥有志愿者队伍300余人,定期开展公益活动,先后到重庆市的区乡义诊上千次,受益的儿童达万余人次。医院经常举办读书报告会、才艺展示会、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和医疗护理、医德医风知识竞赛,开展“三好一满意”标兵评比,“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主题活动等,提升员工的精气神,培育职工的团队荣誉感、职业认同感,促进医德医风建设。一个医院应当以先进的文化理念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注重发挥每一个职工的自主精神、创造潜质和主人翁责任感。在医院内部形成共同的愿望、目标、价值观,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医院精神。总之,我院始终坚持医院的责任和使命,公立医院应坚持医院的公益性[4],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吸收国内外文化的精髓,依托自身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儿童医院特色的医疗、教学、科研文化,使得医院文化内涵不断延伸。
未来的医院竞争将主要是医院文化的竞争,也就是医院领导艺术的竞争,唯有形成一种能激励员工取得成功的行为文化,医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5]。诚然,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判断一个医院的医院文化是否先进,关键就要看医院是不是在培养医院职工的创新精神上下功夫,是否跟上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的医院文化才是先进的文化。
医疗行业发展繁盛,必然使行业竞争愈加白热化,提升对医院的管理力度,能够积极促进医疗行业迅速发展,可实现医疗行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医院管理作为医院服务质量提升的需求,同时是现阶段医院发展必不可少的,医院想要在行业白热化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不被行业所遗忘,就务必要展开管理系统中方法与模式创新,增强管理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医院收获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于社会发展潮流中凸显。
1.1促进医院服务质量提升
医院管理在医院工作中顺利开展,既确保服务质量控制精准、高效展开,并为医院实现全面、系统的服务质量分析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在医院管理活动中迅速向医院管理者反馈相关问题,医院管理者通过对反馈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促进医院服务质量提升。
1.2促进医院社会、经济效益获取
医院进行服务质量管理及控制相关工作期间,在有效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步骤支持下,可以为医院管理进行问题分析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并在问题分析期间对医院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解决,促进医院社会、经济效益获取。
1.3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医院管理过程中逐步被提高服务质量理念所渗透。尤其在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方面,医院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在其中扮演着难以更替的角色,有效地为医院各级部门指引管理方向,并对部门管理准则指导进行不断规范完善,积极促进医院各项管理的有序进行。由此可见,医院不断加大对医院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构建的资金、组织管理力度,切实全面的发挥提高服务质量的医院管理效能,积极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2医院管理原则
开展医院管理期间,应当把握下述几方面原则:
①质量首要原则,医院管理质量主要影响医院服务质量以及医院的运营情况,开展医院管理期间,务必要将“质量”放在首要位置,永远遵循医院管理质量首要原则;
②预防为主原则,应当积极主动地开展医院管理工作,将管理前质量、管理中质量及管理后质量进行充分考量分析,遵循预防为主原则,早期就每一种影响医院服务质量以及医院的运营情况的问题采取应对措施。
③以人为中心原则,人作为医院运营的组织者、管理者及实施者等角色,开展医院管理期间,要遵循以人为中心原则,加强对人的素质、行为控制的重视程度,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为的管理质量促进医院服务质量以及医院的有序运营。IV.遵纪守法原则,遵循遵纪守法原则,相信科学、认清客观事实,凡是通过信息数据说话,公正、客观地开展医院管理质量不足改善工作。
3加强医院管理以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医院管理是医院经营发展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医院平稳发展必须要得到医院管理的有利支持。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医院管理内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医院管理必须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对医院管理中提高服务质量进行开拓创新,有效发挥医院管理贯穿于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中的作用,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3.1构建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下,医院规模越来越大,为先进医疗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医院管理过程中,医院管理人员。要处理大量的信息数据,如何将繁多信息数据展开分析管理,是目前医院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管理理念开拓创新,医院管理人员要明确医院管理在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结合医疗行业发展趋势,把握社会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对医院管理的理解。医院应构建全面的逐层质量管理制度;贯彻“以章治院、科技兴院”方针,“以患者为中心”,构建起规范、安全、科学、合理的诊断、检测、治疗及康复的医疗机制,展开全面、综合的优质服务,实现医院管理人员对服务质量情况的知悉了解,可针对突况,采取有效的应急对策。
3.2规范质量管理及控制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人才属于医院发展的重要基础,未来医疗行业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从现阶医院内部人员管理不受重视问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有待提升出发,医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行业形势市场动态,对医院质量管理相关人员展开针对性的综合素质培训工作,全面整合医院管理框架,注重职业规范,逐步完善质量管理理念;医院还可以组织质量管理相关人员对实际医院管理情况进行专题分析,提升质量管理相关人员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医院质量相关人员管理水平;同时在医院内部人员管理过程中,根据医院服务质量开展相关的专题教育,一方面教授提升服务质量的方法,一方面开展工作职责教育,加深医务人员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塑造其良好的责任心及道德素养,以在医院工作实践中更好地进行服务质量管理工作。
3.3提升医院管理重视程度
从现阶段医院管理不受重视问题出发,全力展开医院管理理念宣传教育工作,结合医院管理指标构建管理示范项目、单位,提升医院质量管理效果的分析对比力度。全面展开医院管理科学合理策略探讨,提升管理人员对医院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医院管理者应提升医院管理重视程度,提升管理责任感,全面促进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参与到医院管理中。医院还应开展医院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盈利体系探讨工作,倡导发挥医院管理充分的利用价值,获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向并收。
4医院管理中管理技术的发展
4.1选取科学合理的系统类型
市面上基于医院管理技术的医院管理系统类型各式各样,包括独自开发的医院管理系统、联合开发的医院管理系统以及开发的医院管理系统等。医院在选取医院管理系统类型过程中,务必要结合医院自身实际状况,遵循科学合理性、实用性及成熟性等选取原则;并且,选取的系统一定要以满足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为出发点,并要切实兼容于医院自身原本网络系统。
4.2提升医院组织管理力度
基于先进管理技术的组织管理为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医院管理人员要提升对管理技术应用组织管理力度,结合医院实际状况开展医院管理工作,以促使医院管理逐步迈向科学化、规范化道路。
4.3强化信息标准化构建
构建信息标准化属于医院管理的常规内容,属于医院管理的基本工作。医院要强化信息标准化构建,自我国现行标准及医疗行业规范角度出发,完善医院信息文档分类工作,促进医院信息资源利用率全面提升。
5结语
摘要:新的医改方案出台,医疗市场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医院通过改善医院内部的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医院成本核算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医院全成本多级分摊技术应该是最具前途和影响力,也最能适合医院全面成本经营管理的需要。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
0引言
随着新的医改方案出台,医疗市场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各医院希望能增加在新的市场经济下自身的竞争力。因此,在加强市场营销工作的同时,医院也越来越关注通过改善医院内部的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医院成本核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通过对国内医院情况的调查,笔者认为,医院全成本多级分摊技术应该是最具前途和影响力,也最能适合医院全面成本经营管理的需要。
1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思路
以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理论为基础,根据医院管理的需要和各科室业务关系,将业务科室分为不同的核算类型,如直接医疗核算科室,管理核算科室、后勤核算科室、医技核算科室等,从而形成不同的核算成本类型,如公共成本、管理成本、后勤成本、医技成本、门诊成本、住院成本等。
将医院核算中能直接计入科室的成本直接计入,形成各业务科室的直接成本,不能直接计入科室的成本计入全院公共成本,对公共成本及各级科室的成本按照多种分摊原则进行分类。逐级、分步结转分摊,从而公正、合理、客观地将成本分摊到各类科室。以此为基础,进行全院及科室的成本分析、收益分析、经营分析和经营规划,协助医院建立一套现代化的经营决策支持系统。
2成本核算系统的构成
成本核算系统使用SQL2000数据库,Delphi7.0开发,程序在Windows平台下运行。
成本核算系统由基础数据管理、成本数据归集管理、成本收益分析、绩效分配四个部分组成。
2.1基础数据管理对整个成本核算系统的基础数据进行管理。包括初始化的工作。实现对业务科室信息、员工信息、成本项目代码、成本分摊方案、各种数据字典的维护,以及操作员权限、操作日志的管理。
2.2成本数据归集管理对医院核算科室的收入和成本费用进行归集、整理。包括临床科室收入数据的归集,医技科室辅助创收数据的归集,非营业性收入的归集,以下科室支出数据的归集等。
数据的归集可以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进行自动数据采集,也可以通过手工进行录入。
录入完毕后,按照成本分摊方案将成本费用分摊到成本核算科室的成本中去。核算员对归集的全部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产生各类的成本核算数据,并提供给业务科室确认,使业务科室知晓本科的经营情况,以此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系统同时能生成各类的核算报表。
2.3成本收益分析在成本数据进行分摊后,进行成本的各类分析,对医院的收入构成、支出、收支平衡、盈利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生成医院的收入构成表、医院支出构成表及医院收支平衡表,在收入和全成本的基础上对医院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
在分析医院的收入,全成本的基础上对医院的盈利能力和医技创收能力进行分析,对医院各业务科室的费用、收入、支出等费用进行经营规划。
实现对全院门诊、住院、医技、职能、后勤科室的直接费用、全成本数据的监控和规划。
2.4绩效分配把分析医院各业务科室的收入,成本支出的作为客观数据,增加一定的主观评价对核算科室进行绩效考核。以此进行劳务费分配。本模块具体包括制定劳务费分配方案,形成劳务费决议,计算劳务费,生成劳务费发放表等。
[摘要]本文探讨基层医院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层医院在发展中,要加强人才管理,稳定医院的人才资源,以促进基层医院全面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基层医院;人才管理;发展
当前,医学事业正在向纵深发展,基层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尤为重要。为了有效地组织基层医院卫生人力主体,发挥各个成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可激励性,人才开发及其管理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寻求“人”与“工作”相互之间作用的契合点,将“人才”的发展与医院的发展有效地联系起来,是现代基层医院人才管理中最突出的标志之一。
1基层医院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自身人才与引进人才存在不平等,重视引进人才,轻视自身人才
基层医院为了解决学科带头人缺乏或为了加强学科力量,常常想到引进人才。从短期效益来看,优秀人才的引进确实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生机和活力;但从长远的发展看,不重视培养自身的后备人才,从根本上就挫伤了基层医院后备人员的积极性,学科很难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主体。
1.2优秀人才与全员素质的培养存在差异,重视优秀人才,轻视全员素质
基层医院往往对优秀人才的培养比较重视,由于经费等问题,对全员素质的提高往往停留在口头上,临床规范化的培训没有普遍开展,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没有成熟方案,全员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医院工作的全面、整体发展。
1.3基本知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平衡,重视知识和技能,轻视创新思维能力
尽管目前基层医院注重了知识的培训和技能的培训,更新知识,也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提高,这已经达到了普遍共识,但是在创新、创维方面的培训认识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医学发展,严重影响医院活跃的学术氛围和人才的迅速脱颖而出。
1.4人才的配置与人才的适用不到位,重视人才的配置,轻视人才的适用
基层医院力求人才类别的互补,以克服在实际工作中的思维单一模式或开展创新研究中的“近亲繁殖”现象,但在适用上却缺乏量化指标,难以考核和衡量,不能真正发挥其激励作用。真正使人才“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取其值、享其乐、惩其误”。
2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基层医院的持续发展
2.1树立正确的观念看待人才与人才培养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力量,人力资源的价值将成为衡量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人才的培养应作为医院发展的目标之一。医院必须适应人力资源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宝贵资源的观念。要克服狭隘的人才观,明确人才的含义是广泛的,涉及到医院的每一位员工,必须使医院各类人才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才能是医院在有序运作中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只有打开视野,才能有针对性地招揽切实需要的适用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取和培养人才。医院人才的培养还要有规划性与目标性,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并长期开展工作,这样才能培养出医院所需的人才,才能体现出人才培养的效益性。
2.2创造有利条件,有效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从思想上积极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要创造条件,为人才不断充电,更新知识,引进新技术,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注重与人才的直接沟通,以加深人才和医院双方的相互了解。运用薪酬、福利、职位、医院文化及良好的环境氛围满足人才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医院应制定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灵活的薪酬制度,可根据工作性质和人才层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标准和评价方式。根据人才自身的素质与经验,依照医院的目标策略,给人才设置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或职位,满足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并在工作中得到锻炼。运用良好的医院文化激发员工的热情,创造环境优美、和谐友善、动作有序、管理规范、积极协作的医院氛围,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人才的责任心,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准确把握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有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掌握现代医学知识的技术人才。一个单位人才资源配置重点是对人的优质资源的发掘,这就要求认真面对人才的个体差异,科学合理地进行培养。从内部培养和选拔人才是成本最低,也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方式,其具体做法很多,但主要是要有一套系统的内部培养和选拔体系,培养和选拔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内部选的人才对本单位比较了解,价值观念与医院理念也较为一致,医院和人才之间容易形成一种信任机制,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阻力和降低管理成本,对医院的发展更为有利。还要把引进人才与自身人才进行互补,既注重引进,又强化自身人才的培养。
2.4加强医院全员的能力开发,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提供个性化培训,提高全员的知识水平及素质
每位员工从参加工作开始就会对自己的理想职业进行定义,有些人渴望晋升,有的人追求加薪,有的人希望学术上有所建树,有的人对工作的追求远远低于对承担家庭责任的渴望。要懂得如何去开发不同员工的能力,实施个性化培训,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医院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周期长,专业性强,可替代性差。在医院管理职业化积极推进的今天,加强管理人员的能力培训与教育也刻不容缓,同时还要做好医院的其他基础培训。全员的知识水平要有一定的突破发展,在现代医学中有创新能力,在工作实践中不断锻炼,积累经验,学会跟踪医学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使医院的工作得到全面、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挺,孙晖.军队中小医院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13(7):23.
[2]吴晓洁.构建现代化医院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4):144-145.
[3]李锋,杨晓燕.中小医院如何吸引人才[J].中国卫生人才,2008,(1):62-63.
作者:黄东 单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后勤职工的必修课,定期组织后勤职工从服务思想、服务作风、服务行为、服务品德、服务关系、服务技能、服务纪律等方面进行职业道德意识教育、职业道德修养教育、职业道德信念教育,使之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社会责任感。典型教育,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根据医院后勤职工地位低、待遇差的现状,应特别注意抓典型、树先进激励工作。为此,宣传发生在身边的闪光点,激励后勤职工当好主人翁,做好本职工作,献身于医院两个文明建设的热情,使他们懂得医院的岗位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摆脱自卑心理。五宗旨教育,对后勤职工坚持不懈地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体现在医院后勤保障服务上,就是要坚持“三为服务”思想,即为病人、为医疗临床、为医务人员全心全意服务,要视他们为“上帝”,后勤职工只有搞优质服务,才能赢得“上帝”。提高后勤职工技术素质。随着现代化医院建设和发展,先进的电子医疗仪器设备不断进入医院,后勤服务设施也在不断增加更新,后勤职工技术素质低的状况与当前形势极不相称,要教育后勤职工不但要有吃苦耐劳精神,更需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才能使后勤保障、设备设施正常运行,才能更好地为病人、临床、医务人员服务,要鼓励后勤职工根据各自特长,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各种方式,加速对后勤职工技术培训。
经过数年的努力,本院后勤技工队伍多数已达到中级工,少数还达到了高级工水平,为医院后勤保障正常运行奠定了基础。改善工作环境。医疗质量是医院的根本,医院领导除抓好医疗质量软件建设外,还要将有限资金投入在改善医疗设备、硬件的建设上。因此,后勤职工工作环境较差,设备设施落后,手工作业多,工作比较劳累,我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争取领导支持,创造条件尽力改善后勤工作的环境,增加或改善后勤设施,以减轻后勤工人劳动强度。同时在工作安排方面也要给予必要的照顾和关心,在晋职加薪和分房方面,尽量给予照顾,使他们能够感觉到医院的关心,以充分发挥他们为一线服务的积极性。维护后勤职工切身利益。维护后勤职工的切身利益,是调动他们积极性和保持医院改革稳定的基础。医院后勤职工待遇与医务、行政人员相比,处于较低水平,社会地位低,在医院中处于弱势群体,而且某些非后勤的职工与个别领导不顾历史客观条件,对后勤工作批评指责甚多,甚至认为是一线职工养活了后勤职工等等。这些情况均引起了后勤职工的不满。对此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教育后勤职工破除铁饭碗、大锅饭、平均主义分配观念。贡献大小、技术高低、劳动的复杂程度、风险大小等因素,会在待遇分配上体现出来。另外后勤毕竟是副业,后勤职工要以大局为重,以绿叶地位,扶植好医疗主业,在提高医院总体效益前提下,改善提高自己的待遇。二是教育后勤职工树立敢于竞争的风险意识,自立自强,提高工作效率,多作贡献。三是教育部分对后勤有偏见的职工,后勤职工是自己养活自己。医院后勤社会化后,后勤体制的转换,医院出钱购买后勤服务,后勤职工劳动力价值得以了直接体现。
日常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者与职工每天见面,生活在一起,言行举止无不在职工的审视之中,而后勤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形象评价都比较直观。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做到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做到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用良好的形象教育人,凝聚人心,“公生明,廉生威”。威信不是建立在威严和强硬之上,而是建立在诚、信、廉、明和对人的关爱之中。注意尊重和理解。后勤职工在医院中是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在尊重人、理解人的基础上,去启发人、激励人、教育人,切忌居高临下,趾高气扬,发号施令,指手划脚,这样做极易造成后勤职工感情和心理的人为隔阂,产生逆反心理,拒绝听取任何建议和意见,其结果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产生对立情绪,给工作带来难度,故而只有以诚相待、推心置腹,通情才能达理,入情才能入理。注意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后勤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思想上的困惑、报酬、福利待遇等切身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把准职工的脉搏,对症下药,耐心开导,缓解情绪,化解矛盾。当然,在做好思想教育同时,实事求是地在可能情况下,满足其合理需求,引导后勤职工提高精神境界。后勤服务工作是光荣而艰巨的,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赋予后勤思想政治工作者新的责任和使命。医院后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提高后勤职工素质,充分发挥后勤职工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达到高效、优质、低耗、安全的后勤服务目标为己任,为推进医院后勤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风险管理的思想开始纳入到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形成了医院内部风险审计。文章从医院内部审计的现状出发,寻求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略,转变现有的医院内部审计模式,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行业性管理及医院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等,将有助于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
医院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人员所面临的情况也愈来愈复杂,审计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因此,正确认识医院审计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是目前医院审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风险审计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风险审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风险审计,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定义,即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不仅包括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主观因素造成的风险,同时也包括审计过程之外的非主观因素产生的风险。
风险审计是客观存在的,且具有不确定性,它贯穿审计全过程,即使是审计结束之后,依然可能存在。只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审计风险就会转化为现实的损失。内审人员只能通过运用计算机、概率论、数理统计等技术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审计风险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其规律,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降低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的程度,但不可能彻底消除风险。
风险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普遍存在。任何企业、任何经济活动,从始至终都伴随着风险。这些风险既有可能来自于企业内部,也有可能来自于外部;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但是,风险又与机遇并存,与收益相关。没有风险,就没有发展的机会。害怕风险的领导者不是优秀的领导者。关键问题在于能否正确预测风险,妥善回避风险,及时化解风险。
二、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审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医院将内审与纪检、监察合并。这样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计部门的地位,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但是从专业性的角度看,纪检监察侧重于在员工的思想教育、行为监督和道德风险的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工作重点在于“人”,而内审的工作侧重于“事”,强调事件对象的客观本质。由此在实际工作中容易造成党政管理错位,过于强调监督职能而弱化内审管理服务职能的情况,从而增加审计风险。
2、法律法规的完善性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及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变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然而新形势下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有时没有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来处理,制度建设方面相对滞后,致使内审人员对有些问题难以认定、判断并解决,审计力不从心。这一情况将要求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借助大量的职业判断去认定某一审计事项,而个体主观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存在。
3、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期望值过高
目前,单位内审所要查证的不仅仅是财务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很多敏感的专项事件,而有些被审部门往往在单位内部有复杂的关系,致使被审事项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造成内审人员取证难度较大。内审一旦出现很小的违纪问题,只要审计报告中没有提出,都认为是审计部门工作失误。
三、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
内部审计作为医院内部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是随着医院的环境变化和规模的扩大而发展的。社会经济和医院规模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内部审计发展也呈现阶段性的特点。当前我国很大部分医院的风险审计尚处于初步认识和探索阶段,审计理念和方法仍然以传统审计模式为主,普遍运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导向审计。但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风险审计必然要取代传统的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导向审计。
1、逐渐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医院管理层为了正确预测、妥善回避、及时化解医院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开始积极主动地拓展目标市场,并在自身内部强化成本意识和推行绩效管理,以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取得行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部分医院领导干部欢迎内审人员积极“找茬”,不仅限于日常的财务收支方面,还有内控制度建设、对外合作项目效益、基建项目管理等,要求内审人员能够全面融入医院的各项管理之中。
2、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
进行风险审计需要广泛收集经济信息,深入了解各项业务的运营情况,这就必须采用计算机联网,通过网络进行查询。不掌握计算机技能和网络知识,审计就寸步难行,无法承担风险审计的任务。目前,一些医院由单一实体向集团化经营方向发展,相应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很多医院均实现了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管理,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医院实现HIS管理以后,以前分散到各个科室的数据被集中到一起,统一由计算机中心存储及控制管理,同时对内审人员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如果单纯依赖计算机人员,就好像中间加了一层翻译,会降低审计效率和审计准确度。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要求内审人员具备相当程度的相关知识,原先的手工操作模式和一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显然已无法适应审计对象的变化,恐怕也很难实现预期的审计目的。
3、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一般围绕审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被审计对象遵循各项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章的情况,资源的节约与有效使用等方面来展开的。但是随着医院建设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出现了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向为服务管理型方向转变,机构的设置和定位从平行于各职能部门向更高层次、更完善的结构转变,实施方式从单一靠内审机构人员的力量向与外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内审从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及事中审计转变等多方面的趋势。医院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审计专业知识,还要熟悉金融、证券、保险、外贸等多方面的现代经济知识;不仅要了解本行业的微观运行情况,还要了解社会的经济周期、行业所处的地位、国家的政治和政策以及重大事件等宏观因素对本行业经济活动的影响。有了丰富的知识,才会有敏锐的警觉和灵感。
四、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略
1、因地制宜,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
现代风险审计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审计新理念,但任何方法都有其独特指向,任何方法的运用也均有其必备条件,必须遵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视不同的具体对象及审计环境选用不同的审计方法,依不同的审计层次及审计目标选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如果由于种种原因银行的信息资料库难以建立,其错报风险难以评估,则审计人员应更多地运用审阅法、复核法等传统查账方法。现代风险审计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应用必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同时,在当前各项法律法规不尽完善的情况下,有效的审计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管理,对于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有积极的意义。规范审计流程,强化复核制度,任何一项审计业务必须按照内审准则执行,尤其是强调两级或三级复核制度,减少个人主观原因所造成的误差;做好审计回访工作,及时了解被审计对象对审计意见和处理决定的落实情况,巩固审计成果;建立人员轮岗制度,内审人员长期从事某一方面的单纯性业务,容易形成与被审计之间老关系,产生以审谋私等情况,同时也不利于激发审计的内在活力和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外部专家服务,面对管理层需求和自身发展趋势,单一性知识结构人员很难适应今后的工作,利用外援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
2、因人制宜,合理设置医院内部审计的组织系统
审计人员的素质、阅历、判断力、偏好等将直接影响审计方法的运用,银行运用现代风险审计方法,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掌握会计、审计知识,而且要求审计人员熟悉管理知识。精通业务,具备审计人员独特的敏锐性和判断力。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是现代风险审计方法运用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首先,要建立独立的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增设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配置专门内部审计人员,其机构必须至少与其他职能部门平等,并使之向高层发展,从体制上建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从而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
其次,选择合适的医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医院内部审计可选择的管理模式主要有卫生局委派领导的医院内部审计模式、医院党委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医院院长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从理论上讲,前两者模式有利于在医院内部形成一个完善的监督系统。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院长领导的医院内部审计模式更容易融入医院治理,更能充分发挥审计职能,进而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当然各地区、各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其前提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作用。
3、系统观点,建立“服务主导型”医院内部审计模式
根据系统观的理论,如果相互联系的个体组成一个系统,则系统就会表现出突变行为,系统总体特征就会与加入个体之间相互独立式表现的特征有本质差异。现代风险审计方法如此,其审计方法的运用原理也如此。
医院内部审计除了用于查错防弊、监督和评价医院内部控制活动,还应在完善医院治理结构、内部组织重整,帮助医院营造“软控制”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其2004年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定义,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它通过系统化的应用,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目标。这不仅是对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的界定,也是医院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治理结构也必将面临改革。医院内部审计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医院管理和经济效益审计上,必须建立新型的医院内部审计模式“服务主导型”模式。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保护医院资产安全完整和医院财务记录的有效性。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按照经营者的预期目标顺利开展,减少信息的失真,降低医院内部审计的风险,从而有利于医院内部审计模式的转化。
【参考文献】
[1]于健、王祖胜: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卫生经济,2002(12).
[2]崔志芳:浅谈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J].卫生经济研究,2002(6).
[3]杜志农、魏红: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之我见[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11).
[4]王爱君、郭爱华: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