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8 18:58:1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利用每年环境保护节日,走入城乡主要干道进行宣传
每年有关环境保护的节日有10多个,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择两个,分上、下半年两个阶段进行宣传。上半年重点宣传“世界水日”,下半年重点宣传“世界动物日”。为了真正把这两次活动搞好,不流于形式。新学期开始,我特意给各小组布置作业:收集资料、制作宣传单、制作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板报、制作问卷调查表和写反馈总结,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各小组分工明确,小组内又相互协作,当环境保护节日来临时,已提前完成任务。环境保护节日当天,学生们走进城乡主要干道,在主要街角路口设立宣传服务台,向广大市民宣传环保知识,取得很好的效果,并得到大家的认可。每年选取两个主题环保节日,通过让学生收集整理材料,可以让他们了解更多环保节日,掌握更多的环保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提升环保意识。同时,在体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过程中,在实践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过程中,感觉到知识给他们带来了幸福。
二、利用每年暑假,走进景区、社区进行宣传和实践
在暑假期间,组织部分学生参加旅游活动,到我市两个重要的景区旅游,让他们自备袋子。一路上,大家尽情欣赏风景名胜,同时捡拾游人丢弃的各种垃圾。通过这种活动,学生身心不仅得到陶冶,而且也培养了环保意识。
在暑假期间,让学生自发走进城市社区,宣传有毒有害垃圾的危害,如油漆颜料、废弃电池、废弃灯管等。这些物品如果随意丢弃会严重影响环境,产生危险,不能随意丢弃,我们应该及时地将此类垃圾丢进有毒有害垃圾桶。学生们自制回收箱,安放在社区每幢楼的单元入口处,并发放和张贴宣传单,向社区居民宣传废旧电池的危害,并定期回收有毒有害垃圾,送到指定垃圾回收站,经过处理可以被再次利用。
三、利用DV收集素材,上传到网络上进行宣传
当代社会,科技日益发达,网络和人们的联系日益密切。让学生自己行动起来,收集环保方面的素材,利用DV制作环保宣传片,传到互联网上,社会效果更显著。当“世界水日”来临时,让学生制作节约用水的宣传片。首先观察我们身边浪费水的现象。如刷牙时不关水龙头,洗澡涂肥皂时不关水龙头,在公共浴室洗完澡后“人离水未关”,洗车水未循环使用,并用DV记录。然后查找收集有关“母亲水窖”方面的材料,了解我国西北的甘肃和宁夏缺水的现状。最后制作成DV宣传片,上传到校园局域网,对全校师生宣传教育。还可以上传到互联网,对全社会进行宣传教育。
四、组织学生写环保小论文,利用板报和报刊进行宣传
学生参加了各类环保实践活动,对每次活动都有体会。可以适时地举行“环保小论文”征文活动,鼓励学生写出心得体会。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办成板报的形式,在学校展览。特别优秀的小论文,可以投寄到报社,在报刊上发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学生;社会实践;企业需求;SWOT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028-04
在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后,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处于升级与转型中的环境产业也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社会对环境工程本科教育的要求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1]。针对目前环境工程本科教育中实践教育弱化趋势明显、工程性缺失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不少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环境工程教育与产业的结合,促使学生能真真切切地参与工程实践,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2-4]。但是,这些实践活动由于培养规划相对单一,多以教学科研为导向,导致学生的兴趣减弱,重视程度降低。同时,当下高校、企业、政府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过程中的认识与实践之弊,存在企业参与内在动力不足、相关政策与管理机制不健全、针对性系统实践平台缺乏、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积极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成为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环境工程学科对于工程实践能力有特殊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是学生培养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与学生的就业密切联系在一起[5,6]。然而,从就业来看,全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不旺,媒体对本专业就业的悲观言论较多;按“复合型”人才衡量,不少环境工程本科生知识面不够宽,对国内外环保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了解较少,环保法律法规、政策知识比较肤浅,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仍是本科生就业的主流倾向,在专业方向选择上更注重监测和设计类方向[7];从课程设置来看,随着环保设施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小型化和一体化设备增多,以传统水处理、固废处理和烟气处理为主的专业学习在缺乏自动化控制等专业背景下较难适应市场需求,这些可能都会导致就业渠道窄就业难的问题。同时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应有更为具体的与学生就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和任务[8,9]。为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带队实习体验,结合一次学生参与某企业畜禽养殖废水工程前期调研的社会实践为例,提出了应用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采样SWOT分析方法对这种实践模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环境工程学科发展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一、面向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1.社会实践实例概述。社会实践中,大学、企业和学生三者的主体地位如何规定对保障社会实践环境发挥作用极其关键。在基于企业需求的社会实践模式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大学和企业为辅助,其中最关键的内容是找准企业需求与大学生能力和兴趣的结合点,不能让大学生实践成为企业的负担而流于形式,而是找到适应于学生能力并能够主动参与的项目环节,既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提高学生对实践的兴趣。以下结合学生参与企业畜禽养殖废水工程项目为例具体介绍。
畜禽养殖污染在我国农业污染源中占的比重最大,是当前愈演愈烈的面源污染最大的贡献者。太湖流域城市养殖业多分散在城郊和农村,尽管由村镇主导的养殖场形成一定规模的片区,但独家独户的经营导致各家排污及处理处置措施各不相同。由于管理的不规范和环保理念的差异化,先前建设的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不能满足养殖业的需求而大量闲置,污水就近排放和下渗到地下水,严重影响村镇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同时夏季严重的臭气影响周遭居民生活,导致村民矛盾冲突不断。因此,地方政府委托企业进行污水设施改造。在方案制定过程中,企业亟需对现有环境现状、处理设施及管路进行清查。但实际中却发现,在短期内完成方案制定,这种规模化养殖和分散化经验的特点,需要耗费大量的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政府和企业均抽调不出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此类调研。这就形成了企业对具有专业背景调研人员的需求,与此同时,大量时间呆在校园里的大学生亟需了解当前的环境现状和检验自身的专业知识,因此就形成了企业需求与大学生兴趣的结合点。
从该实践模式的特点来看,基于企业需求的社会实践模式应与现有的大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企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达到促进本科生就业的目的。
2.实践模式的基本路径。根据本专业组织的类似以上养殖废水调研的几次实践案例,总结得出了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基本路径如图1所示。良好的组织实施是实践成功的重要环节。在探索和实践这种模式的过程中,以下有几点基本的经验提出分享。
首先,实践意向提出后,学校和学院高度重视,在充分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既从专业背景的学生中挑选有兴趣的学生,又组织老师对学生进行了畜禽养殖水处理知识的培训,为实践的开展提供了极大保障。
其次,为解决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时的不自信心理,学院为实习配置了2位有经验的指导老师。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对当地畜禽养殖现状及生态环境进行了大量的资料调研,从专业的角度做足了准备。
第三,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学生参与了调查问卷内容的设置,针对调查方式进行了多方位的讨论,例如如何将专业的词汇转化成农民易懂的问话、农民对排水量不知的情况下可通过记录用水量或水费等信息间接得到等。这次讨论基本解决了由于调查方式不同而导致村民不配合等问题。
第四,实践应以学生为主体,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场调研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询问调研,分两阶段让学生逐步进入角色。初始阶段分大组调研,遇到尴尬老师及时化解;第二阶段当学生逐步适应进入角色,多分几组加快调研进度。实际中学生亦主动要求多分组而积极参与调研。学生的积极主动多源自兴趣和责任心的培养,实际上,这次实践学生的认真和敬业超出预期,获得了企业和民众的一致称赞。
最后,实践结束后应及时归纳总结,进行个人感想汇报和实践成果展示,可以海报的形式向全院师生展示实习的成果和实习期间的逸闻趣事,既锻炼了学生的宣传和组织能力,又推动了实践方式的宣传。部分兴趣浓厚的学生在实践取得初步性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在实际中得到了学校和锻炼。
二、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战略管理中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之一,也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和路径改革中得到了应用[10,11]。这种将各种主要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罗列出,并依次按矩阵形式排列,再经过系统分析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而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其中,S代表模式的优势或长处(Strengths),W代表模式的劣势或弱点(Weaknesses),O代表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Opportunities),T代表外部环境所构成的威胁(Threats)。为全面把握这种实践模式的内部优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对这种实践模式进行了四个维度的剖析,构建了面向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SWOT模型(见上页表1)。
根据SWOT分析,可以发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社会实践存在较大的优势,一方面迎合了企业需求,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契合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实习的兴趣。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这种模式在我国的实施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项目来源、时间地域限制、学生和教师的实践能力偏弱等。目前,随着我国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学校对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种模式也会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应用机会。
三、实践的意义和成效
尽管目前我们从事这种实践教学的机会还较少,并且SWOT分析亦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从实践本身来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社会实践模式能够解决当前多数实践内容偏离实际和缺乏导向性的问题,提高了大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和重视度。在我们的社会实践安排中,学校和学院应帮助学生从企业需求和学生能力角度寻找实习的机会,让实践性特征明显的环境工程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也是本科教育发展的规律。尽管这种实践模式可能还需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进一步探讨,但从实践主体学生的角度来看,可达到以下三方面的成效。
第一,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在知识与社会实践的互动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并将所学习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正如学生在实践体会中写的那样,“通过现场调查倾听当地养殖户的心声,真真切切想用自己的知识为他们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使每个人能够保证自身产业利润的同时也能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第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护新常态。从“四个全面”的战略思路来理解,环保也应该走向新常态。以往的学生实践更多的关注城市环境污水和垃圾等处理技术,针对当前已拉响警报的农村环境污染认识较少,借此机会让学生了解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及需求,来适应当前环保的新常态。同时,环境工程是一个随时代快速演变的专业[12],针对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的重度复合态势,环境工程教学实践应更多的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产业市场的新动向,培养多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第三,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本次实践让许多城市学生初次意识到了农村环境保护的任务之艰,开始思考从主流倾向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向其他类型就业渠道的关注。实际上,我国的环保产业,尤其在许多民营企业为主的环保设备(产品)生产与经营、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环境咨询服务等方面,都将呈现出接受环境专业毕业生的强烈愿望[13]。因此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需求的社会实践机会,锻炼和提高自身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四、结论
以学生参与某企业环保工程的一次社会实践为例,介绍了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及其组织实施过程,并借助SWOT方法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分析。随着我国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发展,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存在较大的优势和发展机会。根据实践成效,认为在当前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应引入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能够改变教学实践中导向性缺失的现状,不仅能提高企业对大学生实践的支持力度,而且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实践的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环境保护新常态中确定正确的择业方向,拓宽就业渠道,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就业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傅涛.新常态下环境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环境保护,2015,(1):32-33.
[2]李春杰,贾金平,王文华,等.环境专业实践教学和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2):18-19,22.
[3]孙红文,戴树桂,徐建,等.以重点学科为依托 培养本科创新人才――南开大学环境化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7):11-13.
[4]牟蕾,李辉,刘西林.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5,(1):79-81,91.
[5]张文杰,游少鸿,王敦球.日本大学本科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浅析――以熊本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1):128-129.
[6]陆建刚,周宏仓,张慧,等.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8):206-210.
[7]张军.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调查与调整对策[J].大学教育,2013,(9):38-39.
[8]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2):90-94.
[9]王晟.面向市场经济的环境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69-174.
[10]郝文静.基于SWOT分析方法的地方本科院校就业工作创新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01):135-138.
[11]邱延峻,许军华,蒲波.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SWOT分析与战略路径选择[J].大学教育科学,2015,(149):98-102.
为贯彻落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保护生态、发展经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区。我校动员和组织大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实践、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根据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关于今年暑期开展以“争当鄱阳湖生态环境建设生力军”为主题的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上饶师院团委决定组织二支队伍分别赴铅山县畲族太源乡和鄱阳县开展科技、文化和卫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主题
以“争当鄱阳湖生态建设生力军”为主题,通过集体组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深入学习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支持江西经济发展建设,在实践中奉献社会,锤炼意志,提高素质,培养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活动主办单位
上饶师院团委学生会(学生会社团实践部协助开展具体工作)
四、活动组织形式
采取组队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学校组成以校学生会干部、学生党员团员为主的两支“三下乡”队伍(服务队队员在全校范围内招募),分别赴铅山县太源民族乡和鄱阳县开展活动。
五、活动内容
(一)铅山县畲族太源乡活动
活动内容概述:
1、开展素质拓展班
针对留守儿童和贫困山区的孩子,授课内容以文化课为主,辅之是娱乐,结合师院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形式,寓教于乐。通过道德修养的教育,提高当地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
2、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1)针对学校环境恶化问题,结合各类环保卫生经验成就,提高当地人的环保和公共卫生意识,帮助改善生活学习环境。并且组织播放以环保为主题的教育片,丰富环保教育形式,同时开展实地考察活动。
(2)寻访和收集资料,并与当地人进行经验交流,为以后在上饶地区发展志愿者和推广志愿者活动积累经验。
3、活动的归纳与总结
“三下乡”回来后将资料归纳整理,在校内进行推广宣传,引起我校师生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具体活动安排:
1、在当地学校开设素质拓展班和学习辅导班,针对留守儿童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辅导。
2、向留守儿童捐赠学习用品。
3、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签订“一帮一”的服务协议。
4、开展“让世界听我说”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系列活动
(1)“传递绿色祝福,构建生态家园”环保宣传片观赏;
(2)“珍爱‘留守花儿’,保护绿水青山”废品回收创意制作及其作品展示、环保知识宣传、环保标语征集比赛、硬笔书法比赛等活动;
(3)“使命责任成才”环保手抄报、黑板报比赛;
(4)“让世界听我说”主题演讲比赛。
5、开展环保宣传实践活动
(1)“争当鄱阳湖生态建设生力军,实现江西在中部的绿色崛起”横幅签名宣传活动;
(2)环保照片宣传活动。
6、在当地农村进行课题调研,并写成调查报告。
7、“留住童年,放飞希望”联谊晚会。
(二)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实践活动
具体活动安排:
1、了解当地居民的风俗人情,通过居民进一步对周边环境的熟悉,依居民为向导就地考察,随时做实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向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反映。
2、大力向当地居民宣传农业、科普、环保知识,同时把最新的环境实事动态与其分享,让他们就问题探讨,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时刻关注民生,用科学知识来指导农民的农业生产。
3、与当地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与其一道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在街上进行公益献血活动,同时开展血吸虫病的相关检测及预防宣传活动。
4、动员人们群众参与到环保行列中来,一起清扫公共场所,同时在公共场所或垃圾多的地方张贴保护环境卫生的宣传画或宣传单。
5、收集关于环境破坏的图片及造成恶果的图片,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去典型区域进行拍摄,把一系列图片放于人流聚集地进行展览,让其从中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与当地环保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对当地污染严重的河流水质检测,制造出水样调查表,以及收集废旧电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7、开展“发展生态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座谈活动。环保宣传社会实践队在当地青年农民活动中心与青年农民一起开展座谈,座谈围绕着如何发展生态经济,青年农民如何致富现场与农民朋友展开气氛活跃的探讨,同时把座谈的形式带到农田中,在田间向与村民朋友进行探讨。
8、开展联谊活动。环保宣传社会实践队与当地群众在青年农民活动中心开展联谊活动,实践队的队员们为农民朋友们奉献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
9、共绘环保蓝图——环保承诺签名活动。在当地人口流动量大的地方开展了环保承诺万人签名活动,活动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在写有主题的横幅签名。以“发展生态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定点宣传与流动宣传相结合,讲解与环保资料相结合,用专业的知识、通俗的语言来传达绿色的理念。
10、我与“环境保护”民意调查——环境保护民意调查活动
了解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才能更好的认识和关注环保,环保宣传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展的“环境保护民意调查”,在群众做问卷的同时并细致的为他们解答身边的环保问题,让参与的群众提出他们对环保事业的宝贵意见。
11、营造和谐社会,从尊敬老人开始——赴敬老院关爱老人活动。
带着果品及避暑药品看望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队员们与爷爷奶奶们聊天,为他们清理房间卫生等,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用真诚的心面对身边的人。
12、环保知识宣传下小学,环保意识要从小抓起,在学校里进行有关鄱阳湖环保知识讲座并结合资料对学生进行讲解。
13、环保实践服务队在行动——下农田赴工矿企业进行调研活动,并形成调研报告。
14、举行街头猜猜看活动,通过做相关活动(如袋鼠跳、回答鄱阳湖生态知识问题等),宣传鄱阳湖环保知识。
六、活动安排
(一)活动要求
基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农村的活动宗旨,在人员确定的前提下,对“三下乡”服务队的组员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具体如下:
1、态度端正,有上进心,能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光荣及意义,有较大的服务农村热情。
2、作风朴实,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跟乡亲们打成一片,有一定的交际能力。
3、专业知识技能过硬,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可以做到学以致用,服务群众。
4、有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认真服从组织的安排,积极配合队里开展活动,能出色完成好队里交付的任务。
(二)活动时间
1、6月下旬在全校招募“三下乡”志愿者并进行相关培训,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根据专业、特长等情况做好人员分配工作。
2、7月初准备“三下乡”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3、7月12日“三下乡”启动仪式。
4、7月12日——26日在畲族太源乡开展社会实践工作,7月中旬在鄱阳县开展社会实践工作。
5、9月中上旬开展“三下乡”成果展、总结和评优工作。
七、活动经费预算
(一)铅山县畲族太源乡活动经费(共计:5300元)
1、食宿:15人×10元×14天=2100元
2、交通:800元×2趟=1600元
3、队旗1面、文化衫15件:400元
4、学习用品:500元
5、活动资料(一条横幅,宣传纸,照片二十张):600元
6、防暑药品:100元
(二)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实践活动经费(共计:4980元)
1、食宿:15人×10元×10天=1500元
2、交通:800元×2趟=1600元
3、队旗1面、条幅2条、文化衫15件:600元
4、宣传画、宣传单:100元
5、图片:100元
6、文艺汇演:700元
7、横幅:180元
8、环保资料:50元
9、果品:50元
10、避暑药品:100元
八、工作要求
1、服务队在实践活动中要切实注意做好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要认真开展安全宣传与教育,签订安全协议书;参加社会实践的集体和个人要认真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不要在安全条件不具备的地方进行社会实践。
2、精心设计,广泛动员。要按照总体部署,从实际出发,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服务地区、内容、方式等做出精心设计和安排,制定具体方案,落实具体措施。要通过集中组队、返乡调研等多种形式,动员更广泛的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一)把环境教育的知识寓于学科教学之中。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们立足课堂,利用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渗透教育,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在科学学科中包含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通过科学课教学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的信念。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进行环境教育,其中环境考察课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典型形式。另外可以进行动、植物的养殖,环境科学实验,环保宣传,乡土地理考察等活动。
另外,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要强调实践性、参与性和跨学科性。小学思想品德课可能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环境保护和节俭教育。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德育相关的规律,因此开展活动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美术与劳动技术教学中,应结合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既掌握美术方面和环保方面的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在手工制作课中,利用废物制作一些有趣的小作品,当同学们用废物制成各种各样的作品其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这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二)把环境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纵横交错,更加开放,更加宽泛的教育体系。这将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课外活动的开展。
1、与重大环境教育日(周、节)相结合
借助于植树节、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土地日等与环境教育有关的节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之成为学校环境教育的传统。如在“世界环境日”开展“从小做个环保人”等活动,使学生树立较强的环境保护观念,切实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
2、加强社会实践,丰富环境教育内涵。
让学生在保护环,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境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年级以上各中队要成立废品回收小队,将家中即将扔掉的可回收的绣品垃圾集中起来,定时卖给废品回收处。学生要在教师家长的带领下,观察和考察社区人们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明白造成各种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分析研究对策。
3、与生动有趣的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课内外的渗透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促使同学们产生积极要求参与环保活动的强烈欲望。重点开展以绣品垃圾为主题的环保小制作(布艺)的兴趣小组活动,提倡动手做。
六、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05.5—2005.6)
规划课题,提高认识,查阅资料,制定完善方案.
实施阶段(2005.6—2007.3)
总结阶段(2007.4—2007.5)
结题、撰写论文。
七、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相关论文、有关活动案例、简明校本环境教材、调查报告、学生环保科技小论文等。
八、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课题领导组:王庆念徐杰陆娟娟刘培张严
课题负责人:张严(负责课题的设计和编拟、主持并调控实验的全过程、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和管理、进行实验总结和理论研究。)
主要成员:张惠珍郁蓓蕾龚勇秦玲娣徐国洪及各教师(组织实验和论证、完成各阶段的实验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撰写阶段性成果报告、协助课题负责人进行课题总结。)
九、保障措施: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用理论武装自己,并联系实际,提高教科研的能力。
2.环保实践内容联系本地实际,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
3.注重与领导的沟通,实落相应政策,寻求大力支持.
4.打开思路,注重校外交流,以求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与肯定。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一)把环境教育的知识寓于学科教学之中。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们立足课堂,利用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渗透教育,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在科学学科中包含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通过科学课教学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的信念。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进行环境教育,其中环境考察课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典型形式。另外可以进行动、植物的养殖,环境科学实验,环保宣传,乡土地理考察等活动。
另外,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要强调实践性、参与性和跨学科性。小学思想品德课可能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环境保护和节俭教育。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德育相关的规律,因此开展活动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美术与劳动技术教学中,应结合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既掌握美术方面和环保方面的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在手工制作课中,利用废物制作一些有趣的小作品,当同学们用废物制成各种各样的作品其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这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二)把环境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纵横交错,更加开放,更加宽泛的教育体系。这将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课外活动的开展。
1、与重大环境教育日(周、节)相结合
借助于植树节、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土地日等与环境教育有关的节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之成为学校环境教育的传统。如在“世界环境日”开展“从小做个环保人”等活动,使学生树立较强的环境保护观念,切实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
2、加强社会实践,丰富环境教育内涵。
让学生在保护环境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年级以上各中队要成立废品回收小队,将家中即将扔掉的可回收的绣品垃圾集中起来,定时卖给废品回收处。学生要在教师家长的带领下,观察和考察社区人们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明白造成各种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分析研究对策。
3、与生动有趣的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课内外的渗透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促使同学们产生积极要求参与环保活动的强烈欲望。重点开展以绣品垃圾为主题的环保小制作(布艺)的兴趣小组活动,提倡动手做。
六、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05.5—2005.6)
规划课题,提高认识,查阅资料,制定完善方案.
实施阶段(2005.6—2007.3)
总结阶段(2007.4—2007.5)
结题、撰写论文。
七、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相关论文、有关活动案例、简明校本环境教材、调查报告、学生环保科技小论文等。
八、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课题领导组:王庆念徐杰陆娟娟刘培张严
课题负责人:张严(负责课题的设计和编拟、主持并调控实验的全过程、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和管理、进行实验总结和理论研究。)
主要成员:张惠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珍郁蓓蕾龚勇秦玲娣徐国洪及各教师(组织实验和论证、完成各阶段的实验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撰写阶段性成果报告、协助课题负责人进行课题总结。)
九、保障措施: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用理论武装自己,并联系实际,提高教科研的能力。
2.环保实践内容联系本地实际,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
3.注重与领导的沟通,实落相应政策,寻求大力支持.
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人类要生存,离不开所居住的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全球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和威胁,同时也存在着繁荣和发展的机遇。如何迎接挑战,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已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青少年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全球未来的环境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和践行。因此,培养青少年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高度关注,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认识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树立起正确的环保意识,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民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对青少年进行环保教育的重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在本期的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我抓住“创环境保护示范城市”这个契机,结合“世界爱国卫生运动”和“重庆市生态环境示范市”,指导学生开展了“争做环保小主人”为主题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的总体目标及任务
1.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生活,发展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这次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关注环境,参与环境保护,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2.通过调查、计算、讨论、交流,让学生经历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3.让学生亲历社区,了解身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伸出自己的手,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环保小主人。
4.初步学会制作环保小报、标语和环保绘画等,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5.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让全人类都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学生分组:学生自由组合,每4~6人为一组。
小组讨论:怎样分工协作开展好活动。
2.收集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它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3.收集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图片、标语等。
4.调查自己家里每天要用多少个塑料袋。
5.清理道路两旁垃圾的用具。
6.制作手抄报、标语牌、绘画等有关的材料。
四、具体实施方案
本课题主要是采取模块化专题单元活动的方式设计并组织活动的。
活动主题(一):可怕的白色污染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2.通过调查、计算、讨论,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
3.认识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从而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前期准备:
1.查找一些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
2.调查自己家里一天大约要用多少个塑料袋。
活动过程:
1.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查找到的资料,说一说什么是白色污染,它有哪些危害。并和同学讨论、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把各小组成员收集到的各自家里每天要用的塑料袋的数量统计出来,并设计出统计表填入表格中,然后用统计图表示出来。
3.计算一下你们小组成员中平均每个家庭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
4.调查一下我们学校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多少个家庭?计算一下,如果按刚才算出的结果来计算,每天一共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呢?
5.量一量,一个塑料袋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请计算一下,如果把我们学校所有学生的家庭每年用掉的塑料袋铺开,占地面积大约有多大?
6.小组讨论:根据以上数据,你得到什么启示?如何减少白色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教师也参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有建设性的、可行的计划和方案)并作好讨论记录。
7.汇报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出来交流自己小组提出的建议、计划和方案。
8.总结评价:评出有建设性的、可行的计划和方案,给予奖励。
活动主题(二):组织学生清理通向学校主道路上的垃圾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亲历社区,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2.让学生伸出自己的手,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行动起来保护身边的环境。
活动前期准备:
师生带上活动工具,如水桶、编织袋等装垃圾的物品。
活动过程:
1.师生一起带上活动工具,如垃圾桶、编织袋等装垃圾的工具。
2.集合,集中讲解活动的任务和要求,强调安全教育。
(1)每小组必须作好活动的分工。每个同学在捡垃圾的过程中必须数清自己捡了多少个垃圾,都有些什么垃圾。
(2)在捡的途中,一定要注意沿途的安全,体现出小组的合作精神,相互协作,互相配合。
(3)一定要注意文明守纪,充分体现出文明示范学校学生的形象。
3.带领学生按要求清理从街上到学校主道路上的垃圾。
4.收集、整理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捡的垃圾的个数并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出来。
5.汇报交流:每组都捡到了哪些垃圾?你认为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6.讨论:在这个活动中,你有什么体验和收获?怎样才能根治道路上的垃圾?
活动主题(三):制作“环保”手抄报
活动目标:
通过让学生动手创办手抄报,把课内外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旨在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习惯。
活动前期准备:
学生准备铅笔、钢笔、水彩笔、直尺、纸张等。
教师准备示范手抄报若干份。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若干份精美的手抄报,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热情。
2.讲解制作手抄报的步骤:
(1)观察范例,让学生感知制作手抄报的步骤。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从定主题、收集材料、处理材料、设计版面、分工制作、认真校对几个步骤进行操作。
3.收集、整理有关环保的材料。
4.小组合作设计出手抄报的初稿,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5.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特长,分工制作。在制作过程中组与组之间可以互相观摩。教师巡视指导。制作完毕,认真校对。
6.作品展示,评出优秀作品。
(1)各组完成好的环保手抄报贴在黑板上。
(2)讨论:怎样评价手抄报办得好不好?
明确评价的标准: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版式美观,色彩丰富和谐,图文布局有序,标题醒目合理等。
(3)组织交流:根据评价标准,你认为哪几张小报办得最好?好在哪里?并和本组的小报对比,找出本组小报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4)评奖:各小组投票表决。票数最多的前几份小报,发给最佳小报奖(如最佳创意奖、最佳编辑奖、最佳美工奖、最佳选材奖),其余的发给合作努力奖。
活动主题(四):上街进行环保宣传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向社会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2.让全人类都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活动前期准备:
1.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标语、图片。
2.带上自己创办的环境宣传小报等。
活动过程:
1.学生清理好宣传活动所需的材料,如,环保手抄报展板;环保图画、漫画展、环保的标语;环保知识宣传单;环保图片展等若干宣传材料。
2.了解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及活动的安全等有关事宜。
3.小组分工,明确职责。
4.带领学生上街宣传,向群众宣传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让人人都行动起来,自觉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卫生。教师也参与活动,在宣传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积极参与这次宣传活动,并时时作好活动的指导工作。
5.宣传活动结束后,学生回到学校,相互交流,谈感受,总结活动得失。
五、活动总结评比阶段
1.小组内讨论交流:通过这几次环保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班上交流总结。
2.评选出优秀环保小组。在小组交流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互评。从小组团结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教师作简单的描述性评价。
3.评选出优秀环保小主人。先由小组讨论推荐,每组推荐一名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得特别突出的、优秀的同学参加班级交流评比。在学生个人总结的基础上,班级同学举手表决,评选出最佳环保调查员、最佳环保宣传员、最佳环保小帮手等优秀环保小主人。
关键词:化学教学 五年制师范生 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出现人与自然界关系失衡的问题,自然环境的恶化也给人类带来了难题和挑战。与其在环境破坏了以后再想起怎样挽救不如在环境还没有被破坏的状态下,想想如何保护环境来得更实在,人类作为依赖大自然生存的生物有义务保护自然环境。环保意识应该从学校教育开始,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更应该履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义务,多角度地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培养 。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当前形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脚步加快,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享有现代化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承受了大气污染、环境污染等危害,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也是利用改造和破坏自然的过程,人类活动在产生巨大的收益与效果时,我们也看到了自然界的千疮百孔。如臭氧层漏洞、植物急剧减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缺乏、两极冰川不断融化等,都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回敬和警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共同追求的双效益目标。但是现在的环保教育侧重于探索环境的长期影响,易使人们产生环境保护离我们还远,是将来之事的错觉,往往被误认为环保是超前的“奢侈品”而造成观念上的滞后。因此,在环保问题上,只有观念转变才会有实际行动。环保教育的关键应在于环保思想的宣传和环保理念的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不仅是现代科学知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综合,又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必然。
保护环境、热爱环境、建设环境,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环境保护已经逐渐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努力,以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与手段,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与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类的环保意识,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据相关统计,污染环境的因素大部分来自化学物质。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环境保护的教育,同时运用化学方法对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这就需要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理念,有效将环境保护融入化学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提高其环境保护的意识。五年制师范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从事中小学教育,因此对他们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这也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从多角度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
1.把环保教育纳入到教材当中
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并善于发掘教材中可进行环境教育的元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比如在做课堂实验的时候如果产生了气体,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可以要求学生思考产生的气体或者是物质对环境是否有影响,还可以结合有机物的内容向学生讲授白色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化学相对于其他的教学科目来说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更有优势,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对环境的危害到底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在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化学教师作为化学教学的主导,要求其具备自身应有的良好素质外,还应了解相关的《环境保护法》等,教师自身要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要将环保意识充分渗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应搜集与化学有关的环境保护的资料与知识,随时随地贯彻于化学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最后使得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
2.利用实验教学渗透环保知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对培养环保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环保教育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化学实验中总会产生一些气体或者物质,在这些物质中有很多都是有毒气体,或者是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有害气体,如果这些物质散发到空气当中就会对空气或者是水产生污染,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这些有害物质扩散到空气当中去,可以采用封闭式的实验室进行实验 ,对实验当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要及时的进行处理或者是经过处理以后再回收利用。为了进行环保的实验 ,国外发明了微型的化学实验方法 ,这种实验方法除了能够减少实验用品的使用外还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与扩散,所以我国的化学教学实验也应该积极的推进这种实验方法,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尽量都采取微型实验方法,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化学试剂,要做到这些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都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来,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真正绿色的环境。
3.开展丰富的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要想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的环保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从两方面谈起:
其一可以选择与环保有关的宣传、调查、观察等社会实践活动。收集环保资料,举办环保知识竞赛;搜集废品,举办手工环保制品展览赛。指导学生进行环保专题调查,由学生结合实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性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或调查。如“校园环境的调查分析与环保意识的形成”、“八里湖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建议”、 “学生在生活点滴中如何培养环保意识”等。
其二可以组织学生到环保部门了解本地的空气质量、水质情况;在市区了解绿化情况,并尝试动手设计规划图等实践,不但可以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 也可以使学生对环保活动有更为感性的认识. 还可带动社会各界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4.借助网络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微博或者论坛上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和我们组织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总结或心得体会,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 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 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时代的紧迫性。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与经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肖伟.浅谈环保意识的培养[J].绿色科技,2013 (06).
[2]王艳华.高职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J].化工管理,2013 (04).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生态文明教育
一、地理教学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生态文明是如今新型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指人类在享受工业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以更加文明的态度去对待大自然,保护并积极创设生态环境,改善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关系。高中地理教学是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内容,其涵盖内容多,综合性丰富,包括了天文、气候、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如今经济飞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影响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对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范围不再局限于地球表层,而是涉及整个行星的空间,
还在往更广、更深的地方延伸。
二、地理教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1.课堂教学为平台
高中地理教学要开展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最普遍的途径便是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来提升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和生态环境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编者通过精心设计编排出来的,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影响着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由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对教材掌握透彻,明白怎样去挖掘教材中生态文明的内容,利用这些有效的教学内容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如,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中,可以联系到世博会中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同时提出的“低碳生活”“和谐城市”等和生态环境有关的一些概念,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拓展资料,让学生从中能够受到生态文明的熏陶,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又如,在选修《环境保护》中,也能普及人与自然相互和谐,历史同未来相互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和谐等内容,及时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产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在教学中还要将教学内容同城市区域中的生态环境相结合,联系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以此来提取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素材,充实教学内容,也能降低教学的理论性。如此一来,不但能提升学生对生态环境方面的认识,而且也能增强地理教学内容学习的高效性,还能让学生从自身意识来提高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2.社会实践为平台
高中地理教学在新课标的引领下,需要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来强化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实际感悟。这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开放自身的教学思想,开阔教师的教学环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提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性,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加强课堂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教育。教师在学生的课余生活或者课后的作业中可以让学生对生态文明进行调查,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态环境的相关探索活动,再以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环境的感悟为基础,以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相互探讨,并在课堂上进行全班交流汇报,以此来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开放性与体验性。像这样以开放式教学同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地理教学,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教学参考,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身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让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倡导生态文明作贡献。
在地理教学向社会实践延伸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考察。教师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环境,进行野外考察,以此来感受人类与自然相互存在的和谐关系,增强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态和能源方面的调查。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了解生态的途径去收集各类数据和信息,并总结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
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之后又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像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对生态环境数据的收集,更能增强其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公益活动,选择具有环保意义的节日,带领学生在社会中进行相应的主题宣传,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有所提升。除了固定的节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平时做好环境保护宣传,特别是对身边以及周围的环保宣传以及环境保护行为进行倡导。
3.观察实际环境
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其学科的抽象性并不高,其本身就是以人类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基本的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包含着大量的生态环境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让学生对实际生态环境问题产生思考。比如天气的骤然变化、空气的恶劣、生活中的电器使用、污水垃圾的产生等细节,都同生态环境的问题相关。如沙尘暴这种当前在黄土高原存在的天气现象变得越来越频繁,破坏着生态环境,也为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化敲响了警钟。让学生对这样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带着对生态环境的感受去思考问题,并探求答案,将自己切身的生活体验同环境的变化相互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解,还能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生活中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素材比比皆是,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带着眼睛去观察,带着头脑去思考、去发现,就能捕捉到更加丰富的生态文明现象,收获到更加鲜活的知识感悟。
地理课程囊括内容广泛,由此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时,要注重将地理教学同其他各个学科相互渗透、共同协作,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环境知识,以更加深入地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的意识,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