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5 17:22: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单位档案管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档案管理意识薄弱。首先,基层林业单位的有关领导干部忽视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对促进政治经济、社会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展所具有的参考价值欠缺正确的认知,从而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的规划与落实[1]。其次,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态度消极,责任心不强,不能及时到各科室与各部门收集需要归档的林业资料,致使档案资料不全。有些工作人员对收集后的档案资料不进行及时的归档整理,导致大量资料内容不全或丢失,降低了档案资料的价值与利用率。1.2人力物力投入不足。首先,很多基层林业单位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存档室、阅档室及档案室,室内也没有备齐专用的“六防”设备,使得很多档案资料出现虫蛀、霉变、潮湿、字迹磨灭等情况,使得档案使用性较差。还有些单位的林业档案夹不统一,致使档案混乱摆放等。其次,相关领导与干部不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培训与招聘。由于事业机关单位的档案资料管理是一项机密性、政治性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因此需要具备高政治素养与保密意识的专业人才来进行归档与保管工作[2]。实地调查显示,很多基层林业单位所任用的档案管理人员都是身兼数职,没有时间与精力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归档与管理工作,更多人员只是将需要归档的材料机械地放入档案袋中,并不对档案内容进行鉴别、归档、分类与装订工作。1.3档案管理交接环节问题多。首先,档案在交接时存在手续不严格的问题。根据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档案交接是一项手续严密、认真详实、责任重大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在职位调动或请假或离岗时,如果不严格按照交接手续进行办理,将会出现机密档案资料外泄、资料丢失等问题。很多管理人员在交接时既不检查也不签字,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的基本要求与档案资料内容的重要价值。其次,档案交接工作存在不及时的问题,比如很多人员的档案已经调离了原来的存档部门,但是仍旧有部分档案资料留置在存档部门中,致使责任不明、界限不清,档案资料残缺不全。
2基层林业单位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2.1提升基层林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意识。首先,基层林业单位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充分意识到档案资料对林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建设。其次,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加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优秀档案管理人才,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稳定开展[3]。2.2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促进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基层林业单位要根据我国颁布的《档案法》的相关规定,并与基层林业单位的发展状况相结合,建立一套完善的有关档案资料收集管理、归档要求、归档范围、档案销毁、档案利用、档案交接和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促使档案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同时,要建立明确的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发挥制度之间的联动效应,促进各部门的相互协作与联系。2.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基层林业单位应给予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足够的资金,改善档案管理库房与办公条件,购置先进的扫描仪、计算机、数码摄像机与打印机等硬件设备,购置档案管理软件,加强微机管理,引进光盘技术与多媒体技术[4]。多媒体技术能够对文字、图像、音频与视频进行处理,并实现交互使用;而光盘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音频与视频等资料存贮在一起,能够长期保存,以此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容与目录数据库,从而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与此同时,还应建立档案资料信息共享平台,为领导干部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区域林业经济的发展。2.4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因为档案管理所特定的要求与内在规律,需要任用责任心强、政治觉悟高与作风正派的同志进行档案管理。基层林业单位要匹配数量足够的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定期组织专职与兼职人员参与业务知识的学习与技能培训,不断强化档案管理意识,补充档案管理的新知识,提升档案管理技能与计算机操作水平。或者邀请一批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实地进行指导与讲解,建立学习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培养员工主动学习与自我提升的意识[5]。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制度化领导,将员工的绩效工资与档案管理工作成果相挂钩,约束员工行为,实现制度化与标准化管理,切实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此外,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督促员工做好日常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与流程对原始档案进行分类、编目、登记、入库的整理工作,熟悉掌握《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等相关制度,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使林业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有效化。
3结语
林业档案是对林业科研项目与实践活动的真实反映,是对林业发展历史的客观记录,对推动林业发展与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林业工程的深入建设,对林业档案能够实现规范化与科学化管理,能够提高档案利用率,其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林业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
作者:范文彦 王彦涛 单位:1.宁强县汉源街道办事处 2.宁强县天保办
参考文献
[1]王峰.浅谈基层林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J].档案天地,2017(4):60-61.
[2].基层林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2):68.
[3]早克热阿依•司马义.基层林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实际操作[J].新疆林业,2016(2):45-46.
1.管理意识淡薄,外事档案材料收集缺乏完整性
外事档案是事业单位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各项活动的详实记录,是珍贵的信息资源,应该尽可能地保证其完整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外事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对外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致经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外事活动的最终结果上,而对于外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只是走一个过程而已,造成外事档案材料收集出现不完整的现象。事业单位对外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低,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外事档案的作用。同时,事业单位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工作态度也决定着事业单位的发展高度。若工作人员在外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延后更新档案内容,不能做好外事档案工作,必将给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2.不重视外事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健全的外事档案管理制度
许多事业单位的领导对档案管理不重视,没有配置较好的档案硬件设施,也忽视对外事档案工作人员的培养。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定期系统的培训,缺乏理论知识,管理水平欠缺,难以保持较高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社会需要。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事业单位外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档案管理日趋落后,缺少信息化的管理手段,阻碍了外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和进步。外事档案的检索有两种形式,分别是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的效率明显高于手工检索,但是事业单位对硬件设施投入资金不够,使得大部分事业单位仍在采用手工检索的方式工作,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3.外事档案管理工作和事业单位改革未能同步进行
外事档案既是外事活动的历史记录,更属于信息资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单位的各项体制、机制、机构都出现了一定的变革。在整个变革的过程中,由于薄弱的档案管理意识,单位只对最为直接的经济效益给予关注,对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部门或机构的工作进行重点落实,往往忽视文件收集、归档及利用工作,随着变革中的人员流动,一些技术资料及文件资料流失的现象也会发生。
4.外事档案利用水平较低
外事档案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外事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服务意识淡薄,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对外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鉴别目的都是为了外事档案利用。外事档案内容包括所有外事活动中产生的全部数据、材料及信息资源,应用应该极其广泛。可现阶段的外事档案管理普遍存在轻利用的现象,外事档案管理只是处于进行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以及保管的简单模式上,工作上是“你调我查”,呈现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就算是利用外事档案,也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利用,只有当需要的时候,才找上门利用档案,外事档案利用工作一直处于被动状态,降低了外事档案的利用价值。
二、加强外事档案管理的措施
1.提高外事档案管理意识,健全外事档案管理
制度(1)选准、用好外事档案管理人员。将那些细心勤快、热爱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选配到外事档案管理员的岗位上来,鼓励他们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和热情。在岗位调整时,要考虑到保持外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稳定的重要性,确保该队伍的专业性。(2)与单位外事工作实际相结合,建立完善的外事档案管理制度。外事档案来源比较复杂,种类也不少,要根据外事工作的特点,结合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的《外事档案管理办法及归档范围》,并严格执行,让外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这是外事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核心所在。(3)强化外事档案业务培训。要积极选派外事档案管理员参加档案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鼓励他们自学外事档案管理知识,并从时间和经费上给予保障,提高外事档案管理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业务指导能力。(4)强化外事档案保密制度。外事档案有它的特殊性,保密性比其他类档案要求更高,因此在执行一般档案的保密制度时还必须对外事档案的保密制度进行强化。对密级的外事档案要进行单独保管,明确开放利用范围,严格把关查阅审批,使保密工作万无一失。
2.制定外事档案材料收集程序,确保材料收集完整
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各项外事活动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外事档案材料收集程序,并严格监督其执行过程。比如要举办一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会,邀请大批各国学术专家,那么外事档案文件材料的收集就可以先进行会议现场的视频录像,以记录整个会场的真实原貌,此外收集会议现场发放的各项文稿、图表等有关资料,最后对参与会议的各国专家进行专访,以建立完整的外事档案资料体系。
3.重视声像档案的收集
外事档案材料中占重要部分的是声像档案,主要包括照片、录音及录像等。外事声像档案由于其固有的特性,在进行收集管理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合理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归档范围,并落实责任。将声像档案需具备的六要素制成表格,让摄录像人员完成时进行填写,避免声像档案残缺不全。对现行的报销制度进行修改,使归档管理能够前置,即摄录像工作人员在进行照片冲洗后要向档案部门登记归档,合格后才能够报销,杜绝收集上出现的遗漏。二是为有外事活动的部门配备必要的数码摄录像设备和储存设备,以保证外事声像档案的质量。
4.创造性地开展外事档案管理工作
日益活跃的外事工作对外事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外事档案管理时,一方面应当认真、切实做好原有的工作;另一方面还应该发挥创新能力,开拓进取,在工作中融入创造性思维。对于相关的档案材料,应当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有效的整理,以提高档案的时效性以及档案的质量。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深化延伸服务,创新服务形式,促进外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发展。对于外事档案来说,与普通档案既存在着相似之处,又具备自己的个性特征。外事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会形成如外事文件、计划安排、总结汇报、会议纪要、合作协议、来往信件、照片录像及纪念品等材料。对于这些档案材料,应当定期对其进行有效的整理,并装订成册,然后对其进行有效的分类与保管。5.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外事档案材料的收集与管理属于信息资源的处理,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给外事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大便利,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迅速地将一个单位收集的有关档案文件材料传递到另一个单位,也可以迅速地从海量的档案中找到所需的资料。可见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打造信息时代的外事档案管理平台有着很大的优势。
三、结语
1)档案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规范、健全。主要表现为档案管理职责分散、不明确,不同单位的档案管理可谓是各自为政、标准不一,存在着严重的档案资料重复保存且利用率低下问题,需从制度上加以解决。
2)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部分地质勘查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还停留在人工收集、整理与检索阶段,可接触和获取的信息量较小,非常不利于档案的二次开发和利用。
3)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欠缺协调、合作。部分地质勘测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与同单位负责其他工作人员之间欠缺协调、合作,没有更好的利用协调、合作支持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变成了单位里的一块“世外桃源”,档案管理工作效果始终不甚明为。
4)档案管理工作未与地勘行业建设实现同步规划、发展。任意一个地勘单位都有自己的近期、远期规划,规划涉及地勘单位的未来规模、发展技术水平、形成何种人员结构等都会做出详细规划;而这些规划中却很少涉及单位的档案管理,导致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落后于地勘事业发展,势必会影响地勘单位整体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5)监督、指导工作不到位问题。本级档案管理部门工作离不开上级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起到把关下属单位档案管理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欠缺上级部门的监督、指导,本级档案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发现、纠正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本级档案管理部门工作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6)管理经费不足问题。部分地勘单位由于经济效益不高影响,可用于档案管理的经费严重不足,这样用于档案管理的设施、设备就难以及时得到更新,严重限制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7)工作人员队伍素质问题。较高的地勘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离不开高素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特别是工作人员高水平的专业素质支持。存在部分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由其他工作人员兼职现象,这些“兼职”人员的档案管理专业素质势必不高,加之这些人员的频繁调动、调整也会进一步影响到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
8)不能得到有效开放和利用问题。新时期的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档案及其管理工作作用,使档案能真正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而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开放恰恰是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短板,原因一方面是数字化档案工作相对滞后,不能很好支持档案开入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受到管理观念落后影响不能大胆进行档案开放、利用工作。
二、地质勘查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问题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拓展档案归档范围
通过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来进一步健全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是提高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伴随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必须建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必须建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管理体系。比如,在地勘单位内部建立专门的档案科室,明确档案管理工作职能,以及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单位其他工作共同纳入到单位发展规划、制度制定和考核范围之中。
(二)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文件收集是档案归档的重要环节,收集人员要与各部门定期进行沟通联系,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做到重要文件、材料不分散、遗失,能够完好无缺的归档。
(三)促进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为保证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首先要增强地勘单位领导、职工的档案管理工作意识,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工作意识尤为重要。因为领导重视是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必须视作为地勘单位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样重要,同样需要制定相关发展规划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四)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上级档案管理部门有责任、有必要对下级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首先,在做好本级档案管理工作基础上,要加强对下级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工作效果的坚决予以表彰,不符合相关要求、规范的坚决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其次,逐步扩大对下级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范围,除对工作进行成果监督外,还要尝试监督其工作过程,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操作。
(五)加大档案管理投入,保证管理质量
各级地勘单位都应该有计划的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经费投入,目的在于确保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工作水平的顺利提高。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条件都需要一定经费的投入。档案管理专用设施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条件,例如档案消毒灭菌机、防磁声像柜、除湿机、移动密集架等对档案具有极强的保护作用,而档案管理系统则是软件条件,它也是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信息化的关键条件。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论文摘要:基层事业单位的基建档案,存在职责不明、保存不妥的现象,造成了不良后果和损失,因此,加强基层事业单位基建档案管理,要在组织领导、建章立制、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做到领导重视、相关人员通力协作、及时收集、按时归档、严格交接,推动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基建档案是指在基建管理和基建工程项目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等,它既是建设过程的真实反映和记录,又是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也是单位维权的凭证和依据。基建档案具有内容的单一性、载体的多样性、形式的特殊性等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基建档案的内容、形式、载体等属性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以基建工程项目为中心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具有全面化、精确化、系统化的成套性和现实性、专业性要求,而一个完整的基建工程项目要经过立项、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要经过主管机关、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好多部门,给收集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就此对基建档案管理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加强领导,建立档案组织
抓好基建档案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以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可靠的保障,用规范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起"内外"有别而又相互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内"就是要协调内部各职能部门增强档案意识,注重收集与及时移交,防止档案材料的散失;"外"就是要抓住每一个环节的档案收集,积极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负责人及档案人员通力协作,以保证归档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档案管理组织,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与部门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将基建档案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工程条款,将基建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鼓励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收集档案资料,作为档案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列出所需收集的资料名目,自建设项目开始,就积极介入。
2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管理制度、编制分类方案和规则
制度要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国家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声像等资料,应根据基建档案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如它所包括基本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档案、基本建设施工档案和以竣工图为核心的工程竣工档案等。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基建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应主要明确本单位基建档案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基建档案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在组织基建档案的过程中给相关人员提供标准,增加基建档案资料整理的可操作性。
资料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工程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建部门相结合,编制分类方案,正确区分和把握依据性文件、基础性文件、工程设计文件、工程管理文件、施工竣工验收及文件、基建财务文件、监理文件等的分类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建竣工归档工作。
管理要及时,立卷要规范。为确保基建工程档案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基建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计划、检查、总结、验收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做到工程进度到哪个阶段,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跟踪到哪个阶段。立卷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图像清晰,同时根据基建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对基建文件材料的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按工程项目组卷,使档案资料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体系鲜明、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立卷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案卷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3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
一个单位基建档案管理的好坏,不仅与本单位的档案规章制度健全与否、主管档案的领导的思想观念、档案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更与档案资料的组织者对档案资料的重视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基建档案作为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今天,有利于未来,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提供素材,针对某些领导和技术人员档案意识薄弱、档案管理人员与负责基建人员工作不协调、缺乏基建方面专职人才、施工企业一般比较重视工程质量和进度等现状,一是要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加强对基建管理部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项目设计及建设施工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将基建档案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工程条款,将基建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引起参建单位的足够重视,自项目建设开始,应该组织其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办法,强化岗前培训,要求做到统一的要求、标准与格式,严把档案质量关,要求做到技监与基建档案同步进行、工程建设与档案材料的积累、整编、审定同步进行,系统掌握项目开工前、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竣工后档案工作的不同点与侧重点,既瞻前顾后,又紧抓过程;二是要组织本单位档案人员及其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档案法》及国家关于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办法,在各部门间形成档案共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自觉增强责任意识,做到主动出击、提前拟定计划,实行跟踪收集、动态收集、严把质量,同时要求档案人员,要根据工程进度,紧密与参建单位的经理、施工人员等联系,争取配合,做到边施工、边检查、边记录、边收集资料。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参考文献: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以立卷、借阅、转递、归档等方式为主,但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和事业单位的发展,档案资料逐渐增多,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大量档案管理的需求。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系统了技术基础,现在,通常使用网络管理软件技术进行档案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和管理技术的创新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传统、单一的馆藏档案管理结构逐渐被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所代替,这种创新性的档案管理增加了档案的时效性和含金量,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在技术上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存在问题
2.1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档案管理工作是保证事业单位工作协调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是事业单位"真实性"的根源所在。但是,当前事业单位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所以缺少认真管理的态度和工作程序,还存在秩序混乱的现象。在长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缺少档案管理的连续性和长期性,造成事业单位档案缺失,甚至不注重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导致档案泄露现象。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记载了单位的成长历程和信息资源,档案泄露对事业单位可能造成隐形损失。由于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工作人员缺少参与的积极性,档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无计划性、无目的性,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2.2缺少有效的档案管理系统
现阶段,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缺少有效的档案管理系统,导致一系列档案管理问题发生。首先,档案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很多事业单位存在档案基础工作不规范现象,虽然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但是没有真正的落实,缺少档案管理系统的监督。其次,档案管理技术相对落后。虽然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但是,随着科技手段的进一步发展,档案管理的升级,仍存在档案管理设备、软件落后的现象,影响了档案管理质量的同时,影响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行秩序。最后,档案管理综合力度薄弱。现在的档案管理工作无法在行政上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发展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综合应用程度较低,导致档案管理综合力度薄弱的现象。
2.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对于事业单位未来发展来说,档案管理能够为其提供指导性意义,对事业单位非常重要。档案管理工作专业性、政策性较强,但由于事业单位缺少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这也成为限制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少档案管理意识,缺少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不能保证档案管理的系统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由于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限,档案管理技术水平也受到限制,档案文件的归档、分类、整体等存在问题,不利于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发展。
3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3.1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深化制度改革
档案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为事业单位提供丰富的人才信息和资源,关系着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所以,必须全面提高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化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改革。首先,事业单位应从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出发,整顿档案管理部门工作秩序,制定并真正落实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将档案管理工作深入事业单位的各个环节部门。其次,档案管理人员以及事业单位其他部门人员要正确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资,提高档案管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档案管理的综合力度。最后,深化制度改革,保证档案管理连续性和稳定性,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计划,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质性,切实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3.2创新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系统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要创新管理理念,从传统上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向现代化档案管理过度,树立科学的工作态度,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系统,发挥档案管理的最大价值。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管理其工作程序,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提高工作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热情,进一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此外,通过档案管理系统建立档案管理工作奖罚制度,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
3.3创新管理模式,开发新的档案信息资源
新形势下,要加强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运用创新的管理手段满足日益发展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创新管理模式,以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工作平台,建立数字管理系统,开发新的档案信息资源,加大对档案管理的投入,使档案管理的整体模式跟上社会的发展。此外,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度,实现资源共享,使其更好的给事业单位服务。
3.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所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建立一只专业技术水平一流,管理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档案管理队伍对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在事业单位中,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其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优化工作人员档案管理知识结构,增强其综合素质。由于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所以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网络应用技术,通过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掌握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运用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强化档案管理质量,满足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
4结语
1.数字化档案管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事业档案过去传统粗放式的档案管理过分依赖增加办公人员和费用,使事业单位的费用开支大幅提升。通过采用数字化档案管理,将传统纸质档案变为电子档案,缩小了档案占地空间,节约保管成本,在档案调取和查询上也十分便利,有利于提升事业档案的综合经济效益。
2-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提升事业单位办公效率的必要手段。采用数字化档案管理,能够使档案数据快速、准确归档,随用随提,快捷、高效,是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效率的必要手段。
3-在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下,档案数据的利用率明显提升。众所周知,传统纸质档案大多保存在档案室或档案馆,用户查阅与调取时很不方便。档案采用数字化管理后,用户能够、快捷、方便地查询到自己所需的档案信息,极大地提升了档案的利用率。
二、推进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大力促进事业档案文书处理过程与归档数字化,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在档案管理中,文书处理是最基础性工作,文书处理效果直接关系着档案的质量和水平。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普及,事业单位每天处理的档案量不断增多形势下,档案管理者应该将每天收到的档案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归档处理,按照批办流程在事业单位内部网内传阅,设置具体的传阅、催办时间。当传阅的待处理文件未按设定的时间进行信息反馈,就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及时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处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防止档案处理延误,档案堆积量不断增大的现象出现;同时,通过这种网络数字化的处理方式,大大缩短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时间,不仅能减轻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负担,还能极大提升档案管理效率。
(二)构建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体系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今后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整体构建、硬件设备采购、软件系统开发与升级、档案录人、资料备份、档案查阅等都是该系统必备要素。对事业单位而言,其每天工作量大,档案资料较多,数字化管理系统应该采用双服务器的备份方案,确保档案管理安全;此外,要细化档案管理工作,将数字化档案管理细化为操作系统管理、系统维护管理、档案密级管理、性质种类管理等,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效率。
(三)将数字化档案管理融于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中,从而整合数字信息资源,提高事业单位管理的综合效率
在当前事业单位运作中,自动化办公系统已运用得十分广泛,显现出了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巨大优势。在这种背景下建设成功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后如何将该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有效整合在一起,发挥出整体优势成为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必须要面对的考验。对此,笔者认为应该对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软件升级,两个系统间需要开发相互兼容性端口。例如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增加档案查询功能,同时档案管理系统要开放查询权限,确保两系统有效整合,实现各系统的无缝链接,提高事业单位管理系统的综合效率。
(四)确保档案数字化系统得到可靠的信息支持
维护好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确保其能安全、高效运行,辅以可靠的信息支撑十分重要。具体来讲应强化以下工作:
1.确保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拥有良好的系统升级能力。系统拥有良好升级能力是不断丰富、完善系统功能的必备条件,只有这样,数字化管理系统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发挥强大的管理功效。
一、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建设的原则
(一)规范与灵活相统一的原则。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实施,以达到制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由于不同的单位有着不同的规模,工作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其管理制度与制度规范没有统一要求。各个事业行政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要按照相关部门的特点进行不断的总结。逐步建立起一套全面、完善且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制度管理体系。
(二)权益与职责兼容的原则。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定时,要分工明确且规定工作范围及权限。如事业行政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可根据目标的制定、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对其进行不定期检查和相关指导等。另一方面,如果忽略工作人员相关权益就会极大的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而影响整个事业单位的发展。建立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时需要在明确相关责任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相关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因此,在建设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职责与权益,做到两者兼顾。
(三)制定与执行相互并重原则。按照有关部门自身特点进行不断探索、总结,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尤为重要。例如,在检验档案管理制度是否符合本单位发展需求,是否能够高效的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等,最关键的就是考察制度执行情况。因此,在事业行政单位进行管理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使制度更加合理化、人性化、规范化。
(四)动静结合原则。现如今,随着社会改革不断深入,事业行政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不断完善改进现行档案管理制度,使我国各项事业逐步与世界接轨的同时,行政化事业也逐步走上国际化道路。
二、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时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其原因
(一)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有些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力度不足,存在认识缺陷,使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造成了工作混乱状态。
(二)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相对薄弱。目前,相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仍然存在不够完善、监督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组卷不符合要求等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工作混乱状况。例如,有些单位没有开展档案建立工作或着没有按照法律程序就擅自销毁应该分类、归档、保存的文件资料。
(三)设备落后。由于单位对相关管理制度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资金使许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设备落后、办公条件较差、档案管理现代化落实不到位。例如,个别单位存在档案室和库房简陋,办公条件差,未实现档案室、接待室和办公室的三分开,很多单位的档案保护设备配置严重缺乏等问题。
(四)管理人员不稳定业务素质不够。很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专业性认识不到位,使人员变动频繁,难以形成真正的专业能手。例如,有些档案管理部门,搞月月培训,而相关档案人员却一直是新手,在档案管理岗位上,缺乏固定人员进行管理。
(五)档案资源利用不完善。由于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的整理、收集、保管工作过于注重,忽略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充分的利用这一宝贵资源,使之发挥最大作用。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之路与相关方法
(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第一,科学合理的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使各种规章制度切实符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第二,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时,要求相关制度简明扼要、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简单实用,才能更好的发挥规章制度的规范和指导作用;第三,要求制度约束时具有地位的平等性,建立的相关制度,要能约束各个层次的成员即包括职工、领导等,同时作为制度的主要执行者和制定者的职工和领导,坚持制度约束的平等性是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第四,奖罚分明,档案部门是各种规章制度的管理者和执行者,在规章制度执行时,要保障制度执行的公平性、合法性、严肃性,切实做到有过必纠、有功必奖、奖罚分明。
(二)深化改革提升管理水平。事业单位要定期组织学习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提高重视程度。相关领导应加强检查与指导,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及质量评价标准,推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质量。档案管理改革创新的首要目的是合理开发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延长档案使用寿命,为了满足新时代下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使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于档案管理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第一,相关事业单位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及时准确的传递信息,保证档案管理的时效性;第二,相关管理部门利用扫描仪、计算机等新型设备对相关档案资料进行精确保存,进行相关技术处理,使相关资料转化为数据资料,从而切实保证档案的备份;第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创新,提供持续高效的档案管理服务,以达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质量,又方便了广大民众的需求。
(四)强化相关单位档案保密工作。第一,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库房选址建造有关规定,进行库房门窗加固防治被盗;第二,指定相关人员负责看管库房,禁止无关人员进人;第三,培养库房管理人员时,强化对保密文档和保管文档的正确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