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9 02:13: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体育学科德育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XX年5月5日至8日,xxx州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推进暨成果展示会在我校召开,为承办本次会议,xxx州教科所、xxx县教育局、xxx县教学研究室、沿渡河镇党委政府、沿渡河镇中心学校的领导全力以赴,加强会议承办工作的指导,我校全体教职工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xxx州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实验学校的课题主持人或学术秘书、部分“忠孝雅诚主题教育和”和“民族常识、民族文化”教育成效显着的学校代表近200人。xxx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久红、xxx州教科所所长胡卫国、xxx县教育局局长郑远宏、xxx县沿渡河镇党委书记钱才东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州教科所副所长陈泽奠、杨舜山分别主持会议。出席会议的领导还有州教科所副所长汤吉舜、xxx县教育局副局长陈发剑。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全州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会上,我校校长庹自保、建始县民族小学副校长谭琼、建始县七里坪中学教师向 莉、xxx市桂花园小学德育主任向恒举、宣恩县宝塔河小学校长扬长艳等同志,分别就湖北省民族文化课题“xxx州开掘运用本地德育资源,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xxx州xxx教育科研课题“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xxx课题“关注关爱留守生”等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大会交流;xxx州教科所所长胡卫国、副所长陈泽奠、汤吉舜、德育研究室主任袁玉荣等同志分别就“个人课题研究”、“ xxx州开掘运用本地德育资源,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和关注关爱留守生课题后期研究工作以及忠孝雅诚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安排”、“课题结题要求”、“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后期研究工作”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代表还观摩了我校10节课题研究及忠孝雅诚主题教育展示课,参观了沿渡河中学校园,考察了沿渡河镇学校德育活动实践基地。
二、承办工作的成功经验
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我们圆满完成了各项筹备任务:编印了一本相册,一本校本教材,一本会务指南,七八年级各班准备了一节班会课,办了一个展厅,筹备了一台晚会,成功组织了一次大团队赴神农架考察活动。
1、整个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与会代表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好口碑,改变了沿渡河中学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树立了沿渡河中学在xxx县乃至全州农村中学中的新形象,营造了良好的学校发展环境,推动了学校发展的进程。有人评价这次活动时说,这次活动将沿渡河中学的发展进程向前推进了三至五年。我们倒是更看重口碑,更看重学校发展的良好态势。俗话说:“别人说你好,不好也好,别人说你不好,好也不好”。
2、教职工的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整个活动筹备工作中,需要我们与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需要协调,如:与酒店、镇直各单位、文工团、镇内兄弟学校等的配合达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完成校园硬件建设投资近六万元。
3、成功展示了德育课题研究班会活动课。其参与面广,教育面大,通过编制方案和具体实施,创新了活动课的基本模式,特别是在充分挖掘和运用本地资源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通过教师的出谋划策和专家的指导,使我们进一步明白了一个道理:众人拾柴火焰高。
4、锻炼了我们的团队。通过编印会务资料、办展示厅、策划班会活动课、筹备晚会、接待与会人员、组织考察活动等,使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得到了锻炼,进一步发现了人才,充分展示了师生的才艺,初步展示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激情。为承办类似的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5、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是办好这次活动的保证。xxx州教科所、xxx县教育局、xxx县教学研究室、沿渡河镇党委政府、沿渡河镇中心学校的领导多次深入学校指导承办工作,沿渡河镇党委政府拨专款三万元,xxx县教育局拨专款一万元,民营企业人士万红卫耗资万元为学校移置“校训石刻”石头,张剑锋无偿捐助迎宾用品和晚会舞台装饰用品,许国锋捐款一千元,镇内民营企业老板和镇直各单位主动做条幅和横幅28条。
实践再一次证明:
1、人心齐,泰山移;
2、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是可以做好的;
3、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一、新课程理念“消化不良”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新旧矛盾剧烈碰撞、此消彼长的过程。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内化为指导自己的教育思想,就很难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就存在一些误区:一是一些教师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略了课堂实效性。认为课堂“动”起来了,学生“站”起来了,就是新课程教学;课堂表面不在是以前的满堂灌了,就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活”的课堂。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学生除了“闹过”“喊过”,真正收获、积累、感悟的东西很少。教师在这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把提高课堂实效性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渗透到教育教学行为中去。二是一些教师盲目开展小组合作,把它作为点缀课堂的“一道风景”。认为有了合作才是新课程教学,而忽略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效性。教师对学生合作小组缺乏有效的搭配和必要的职责分工,对合作探究的内容缺乏精心策划,对合作的情景缺乏有效的创设和渲染,对合作的评价往往侧重个人。三是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变,一堂课,有的教师又是用多媒体,又是用幻灯机,又是用直观教具等,教师忙个不停,而学生则玩个不息,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实际上是一无所获。四是课堂评价机械单一。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有的教师就是“你真棒”、“好样的”等一些机械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学生也是雾里看花不知谁对谁错。
二、重教学手段变化,轻实际效能
一提新课改,有人就认为要教学手段现代化,而要教学手段现代化,就非得使用多媒体不可。于是就有教师说什么学校条件差,没有多媒体,没有幻灯机,搞不好新课改;于是就可以看到凡是公开课就用多媒体。诚然,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但它毕竟只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辅助手段,不可能也永远替代不了课堂教学本身。使用现代化手段并不等同于新课改,新课改也不仅仅是采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简单。新课改改的是内涵,是实质,而不是外在形式。只要我们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即使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样能推进新课程改革。
三、课程目标把握不准
1、评价内容仍然过多侧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2、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3、评价手段与方法仍以传统的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评价手段与方法。
4、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5、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性评价。
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新课改的极大阻碍,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带来一定的难度。
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尤其在主要以考试决定学生毕业和升学命运的今天,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依然存在,并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因而很多教师就此错误地认为,考试决定一切。在很多教师的观念中,考试代表全部,考什么,他们就教什么,不考,则不教。这是一种可怕地考试文化。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下,教师眼中的确“见分不见人”,教师和学生还有教育一同沦为分数的奴隶。新课程不仅重视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地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倡导灵活多样、开放的、动态的考试方式,注重给予学生更大地自主空间。同时在考试结果的处理方面也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杜绝大排队现象,以减轻学生的压力。而且对于升学和毕业考试方面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
转眼间,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已结束。回首这一个学期的工作,有收获亦有不足,特作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分管的工作总结:
1.学科教学
本学期,我分管的学科是语文、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心理、体育等,在语文教学方面,重点放在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在重视学生基础的同时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晨读时学生一起背诵《弟子规》。中午十五分钟的练字时间,学生都人手一本字贴,在班主任的巡查指导下进行书写练习。建立了班级图书角为学生们补充了许多课外阅读书籍,既增进了班级的文化氛围,又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便利。对于阅读和习作的指导,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好的阅读方法和习作方法上。在课文教学中,要求语文教师重视阅读技巧和习作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习作水平。唐玉玲老师作为小学部年龄最大的一线教师,承担着四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她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耐心地辅导待优生,是我们小学部全体老师学习的榜样。慈志华老师,指导学生训练认真有科学性,在全市的田径运动会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颜晓囡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她指导的马嘉瑶同学,在荣成市校园朗读者比赛中获得小学组一等奖的好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她指导的张景怡、曲函林两位同学都入围了“创新作文大赛”最后的决赛。马秀梅老师在工作之余积极上进报考心理咨询师且顺利通过,成为小学部第一位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班主任。
2.继续教育
重视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工作。依据学期初制定继续教育项目及计划进行逐项完成,实行过程性管理。对数量、质量严格把关。每次,老师上交上来的学习资料,我都一一进行过关及记录,没有上交的及时督促。我们重视了继续教育学分的认定,在市局的学分认定时,给予了我们资料齐全的肯定,圆满地完成了继续教育学分的认定。颜晓囡、唐玉玲、梁爱妮三位老师的培训记录每次都是书写最认真的。
3.督导评估不足与改进
上半年的督导评估中科研、心理、综合实践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在下半年我想这样改进:
科研:开课题研究会议,确定各人分工与责任,跟进督导研究进度,研究资料及时上传网站课题研究栏。
心理:设立一位专项心理管理教师,切实做好心理健康工作。开设学校心理咨询服务项目及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各班设立一位心理危机监查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综合实践:重视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效性,及时搜集各种资料,学校开展的各种实践活动,积极在综合实践网站投稿,把综合实践活动落实在实处。
二、新学期分管工作措施
(一)教育科研工作:
措施:
1.严格落实研究计划中的各项研究任务,并与课堂实践相结合,辅助教学。
2.跟进督导研究进度并记录年终的百分考核中。
3.所传文章必须为原创,不得在网上照搬,若发现有此情况,文章予以删除并通报记录在百分考核中。
(二)教师教育方面
措施:
1. 校本培训实行培训签名制,每次培训由老师本人签名,不得让人代签,以确保受培训老师的到位。严把质量关,每次培训的内容要求老师认真地在培训纸上写满。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次,并记录年终的百分考核中。
2. 参加市局培训,要按时参加并认真记录学习内容,培训后要上交四份材料(培训通知、手写内容、培训相片及培训作业)存档,以备市局检查。
3. 远程研修按市局要求今年每人都要有两个工作坊,且不少于30分的数据。过程性督导老师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定期统计学习情况。按市局要求的时间截点前,督促没有完成的老师尽快完成。
(三)特色建设
我们学校的特色是自信教育。我分管的有心理部分、田园探秘、快乐读写。在这几方面,我准备这样做。
心理部分:
小学部以心理游戏为主,每个年级开设6个心理小游戏,由马秀梅都主导,各班主任实施。马秀梅老师负责五个年级的心理小游戏与辅导,与班主任一起实施小游戏,并就实施的资料及时搜集,每个年级形成一个小系列,最后把五个年级的做成一个大的系列。
快乐读写:
快乐读写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种。必修课以语文老师为主导,以课堂每节课前5分钟来进行口头讲述、复述、演讲。写除以书写外,另外以课堂小练笔、时事新闻小感悟、细节小描写等来进行自信教育。而选修部分,小学部以故事吧、经典读诵校本课程为依托。
田园探秘:
一、课题总结的重要意义
1.通过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将以各种形式展现出来,并获得专门的鉴定、评价。这对于学校教育改革和教师课题研究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认可和鼓励。
2.在总结过程中,研究人员通过选择研究资料、撰写总结报告、汇总研究成果,来提升科研能力。
3.经过总结,被鉴定认可的研究成果能够得到推广,并且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可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价值。
二、汇总课题研究成果
进行课题总结时,要全面汇总研究成果。要通过汇总研究成果,突出课题研究的实效,并激励教师,使其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
中小学课题成果表述形式主要有两类: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研究报告是描述课题研究的过程、结果和发展的文献,是报告课题研究情况、建议、新发现和新成果的文章。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是结题时必不可少的成果形式。研究论文是以理论分析为主要写作方法的,它以阐述某些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或教育理论问题为主要内容,研究论文也是课题的主要成果形式。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或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或实验报告或经验总结报告)、中期报告、工作报告、成果公报。
2.论文: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论文。
3.专著:各种专著、教材、编著。
4.案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活动设计和活动方案等。
5.课件和软件等:教学课件、计算机软件、专题网站等。
6.图片和实物等:图片和影像资料、教具、学具和实物模型等,手册、读物、期刊等。
四、结题报告的内容
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2.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理论依据。
3.核心概念界定。
4.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5.研究的理论假设。
6.研究的目标。
7.研究的主要内容。
8.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9.研究方法。
10.研究步骤及研究过程。
11.研究的主要成果及成果的突出特点。
12.研究的效果及影响、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13.研究结果或研究结论及其分析。
一、准确全面排查问题
1,对照差距找问题。我镇先后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召开讨论会等形式,学习先进地区、先进行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找差距,查问题。全镇分为工业线、农业农村线、集镇线三个主体,各自联系工作实际以先进地区为目标,站到全市的范畴审视存在的差距,通过比较体验,开阔视野,发现差距,找到制约科学发展上的原因。
2,深入基层摸问题。各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和帮扶对象中了解需求,摸清问题。镇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到村站所,摸清并综合梳理了多个典型问题;到分工联系点,摸清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的需求,排查思想和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
3,广求意见排问题。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等方式,征求部门、村庄、企业、服务对象等各个层面的意见建议。将征求意见层面向基层一线、服务对象延伸,召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4,反思工作查问题。上到主要领导,下到个人,采取分层分级方法,对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认真反思在精神状态、改革创新、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镇党委还召开专题讨论会,引导大家就如何对照科学发展观,查准剖实自身问题、改进推动当前工作进行讨论交流。
二、认真深入剖析原因
1,人人剖析查原因。对前期查出的问题,班子成员各个撰写自我剖析材料,深入剖析自身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领导亲自主持排查剖析会议,带头查摆自身和集体存在的问题,撰写剖析材料,进行自我剖析。
2,专题剖析挖根源。通过学习小组、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专题剖析,共同查找问题根源所在。紧密结合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工作实际,对梳理归纳的多个问题进行了专题剖析,认识到平时工作中从局部眼前考虑问题多,从全局长远考虑问题少,工作过程中墨守成规多,创新方法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发扬民主找症结。以民主的方式召开各层次会议,在自我剖析的基础上,扎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客观公正地分析班子集体和个人存在问题的症结,并经充分讨论,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三、迅速务实落实举措
1,强化督导,确保措施落实到位。镇党委成立主题教育活动督查组,开展心得交流、定期汇报、不定期检查等多种手段,狠抓活动的贯彻落实。
2,及时通报,确保整体联动效果。及时通报本阶段的工作完成情况、各个层面查找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情况。镇党委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个人一贯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客观公正地提出评议意见,对班子及个人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予以通告,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3,各司其责,确保整改责任明确。针对排查剖析出的问题,按照对口职责,落实整改要求,明确责任到人,将每个问题的整改要求、完成时间分别明确给每个班子成员,保证活动实效。能解决的,落实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责令拿出具体措施,限时整改到位。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阶段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
1,学习缺乏深入性,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无论是党委班子还是成员自身,普遍感到在学习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缺乏通过科学发展观对**发展实践的指导。学习要求上不够严格,学习质量上不够明显。虽然开展了中心组学习活动,也有一些学习心得体会,但总体看学习的广度不宽,学习体会的深度不够。理论学习与个人世界观改造,工作实践联系不紧密,有脱节现象。
2,思想解放的程度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勇于创新的意识不强。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思想观念转变不快,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宏观环境下,奋进意识不强;强调客观限制的多,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中庸思想时有存在,“我要发展,不是要我发展”的观念不够强烈,工作中缺少开拓创新,手脚没有完全放开,怕承担风险,怕承担责任。对已经认准的事情顾虑历史原因等不敢冒险地推进。当地群众守旧观念与经济开拓发展的矛盾亟待解决,干部队伍对群众观念更新的带动、推动作用不够明显。
3,缺乏对工作的深入研究,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得不够。虽然在发展战略、发展方向上思想有了统一,但是在发展战术、发展思路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对目前制约我镇经济发展的必要性资源匮乏(主要是用地、电力、金融等)问题认识不够,对困难被动等待的多,主动上争解决的少,工作中习惯于上面的部署,机械式地开展。对制约**发展的个性问题分析不多不深,创造性开展工作解决问题不够。对如何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的协调研究不细。
4,作风建设不够扎实,自律要求做得不严。主动关心基层和困难群众不够,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次数不多,有时还有情绪急躁现象。自律要求还不严,有时出于方方面面的情况对细节注意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局。
五、整改的主要措施
对于这些排查出的问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整改力度,促提高,促进步,促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情境探究教学 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
新《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渐得到发展。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
一、如何处理好教师在情境探究教学中的作用
1.情境探究教学,可以描绘成一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进行情境探究教学就一定要把教给学生科学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放在比教给学生形式化的科学知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这种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关系如下:
教师引导 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引导
也就是说,情境探究教学并不能只是着眼于教师的活动,而应该是以学生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着眼于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教师的教只是为学生的学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活动必然要服从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教和学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形成和发展。
2.要明确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引导要做到“深浅”适宜,“深”会包办代替,降低学生创新思维的价值;“浅”则学生茫然不知所向。正可谓:“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另外,教师还要以和学生平等的心态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得出探究的结果;在学生难以自己进行的环节,教师应根据探究的内容和当时的情境给学生搭台阶、帮助学生跨沟坎。当然,教师的帮助程度越大,就意味着学生自主探究的程度越小。教师根据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的问题,固然问题的质量高,能把握探究的重点,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但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或确定探究问题,可以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将是永恒的。但选择哪些学习情境要让学生自己确定,提出问题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如何把握好创设教学情境的最佳时机
创设教学情境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通常,问题情境的创设大都在教学的导入、过渡阶段,也可以在教学的结束阶段。一堂课的开始可以通过实验、知识的逻辑顺序导入,联系生活与生产现象提出问题情境;一堂课结束后,可以提出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形成悬念式问题情境。有些教师认为,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比让他们“不满足地”离开课堂要好一些。事实上这恰恰破坏了学生持续学习的动机。心理学家齐加尼克对此作了证实,他让两组被试做作业,让其中一组做完,而让另一组中途停止。过相同时间后,检查其记忆,发现做完的这组被试记得少,而没做完的那组被试记得多。因此,一个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在结束阶段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一些未解决的问题离开课堂。学完一个单元,也应带着一些问题进入以后的学习单元,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得以长期保持。
三、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情境呈现方式
1.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情境呈现形式。
如: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采用实验情境较好,而化学基础概念和理论采用问题情境或化学史引入较好等。
2.实际教学中情境的设置大都采用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
一般说来,采用“问题情境”呈现的教学设计一般有如下步骤:
第一步: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般的判断式问题,也不是课本知识可直接“按号入座式的问题”,而是既有一定思考性、综合性,又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题。
第二步: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边看书,边思考,并进行合理的猜测或假设。这期间可结合问题做桌上条件允许的实验(这种情境可在实验室中进行上课)来验证自己的推理,或观察教师在演示实验中产生的现象、事实后进行分析思考。
第三步:师生互动,针对所提问题师生、生生之间展开讨论,不断补充和完善。
3.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
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问题,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如概念的理解分层次,例题的要求分层次,练习完成也分层次。例如:有的教师高一开始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就将氧化还原反应的所有概念一次灌输给学生,这样使得刚从初三升入高中的学生感到高中化学难学,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实际上,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是分四个层次,由浅入深逐步完成学习的。第一个层次是初中化学从氧元素的得失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初级概念;第二层次是高一化学第一章从化合价变化角度和电子转移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第三层次是在高二化学第一章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这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综合运用;第四次层次是第三册学习的“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概念的完善和总结。这四个层次,层层深入和推进,同样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水平,设计合理问题情境,真正让知识的意义建构落到实处。
4.在创设化学实验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处理好形式、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形式和手段是要为目的服务的,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追求形式的新颖性、手段的先进性和多样性,而应首先考虑如何有效地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设计采用何种形式和手段。
四、如何收集化学教学情境素材
化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离不开一定的情境素材。因此,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素材,是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首要环节。
1.有关化学及其教学的杂志和书籍等是化学教学情境素材的基本来源。
《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杂志,都设有“化学与社会”、“教学研究”、“实验研究”等栏目,这些栏目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作为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素材。除了期刊杂志以外,从有关化学及其教学的书籍中,也可以获得化学教学情境素材。例如,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走向科学的明天从书》,它不仅介绍了当代的科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科学人物和科学方法,而且展望了科学的发展前景。其中涉及化学科学的共有6册――《化学的明天》、《化学与营养保健》、《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走向高分子时代》和《漫话国宝――稀土元素》。
2.互联网是化学教学情境素材的重要来源。
从互联网上获取化学教学情境素材,是一种较为快捷有效的方式。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化学教学情境素材的重要来源。
3.热爱化学教学,关注周围生活世界中与化学有关的素材、事件等,做一个化学素材“收藏家”。
平时在电视、报纸上看到的与化学教学有关的素材要及时记录或剪下来,日常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食品、用具等也要不断积累。如一次性餐具、各种塑料制品、各种商品包装袋、说明书、各种纤维制品、金属和合金制品、矿石标本等等都是收集的对象。笔者平时在旅游参观时拍摄和收集的许多矿石样品图片和标本,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学生都很感兴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五、实施化学情境探究教学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1.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情境探究式课堂教学
目前课程改革虽然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但现在这批高中生基本是“灌输式”和“应试教育”模式下“大考小考,周考月考”的产儿。进入高中,出现厌学情绪者较多,能否参与课堂探究,教师如何引导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持之以恒,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品尝成功的滋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适应情境探究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开始学生对课堂实施探情境究式教学模式很不适应,感到无所适从。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他们立刻被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所吸引,他们对教师在课堂上设置的学习情境兴趣越来越浓。学生适应得很快,到一个单元结束后,只有两三个人一直感觉这种模式过于复杂,学习任务太重。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条条框框的系统性、条理性非常强的讲授式教学方法。
2.如何处理好实施情境探究式教学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把握情境设置的难易程度,使学生的探究水平逐步得以提高,遇到学生的现有水平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情境的呈现方式,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或者给学生以理论指导和帮助。例如:学生在探究“氯气和水反应的产物”时,推测出现了这样的反应:Cl +2H O=2HCl+H O ,学生现有水平无法对其正确与否进行判断,这就需要教师再设情境或者讲解,促使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3.如何处理好实施情境探究式教学与课堂容量和时间的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不需要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设计成情境探究式。探究式学习由于模拟了人类发现知识的原始过程,所以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这对于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不利的。实施情境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哪些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探究,哪些内容要教师给出相关信息或启发讲授,哪些内容教师直接讲授,这个问题需要教师仔细斟酌。在开放的科学课堂上,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甚至有许多不太正确的认识,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来处理,这是很关键的问题。核心的思想是:教师要视教学内容的价值来区别对待。对于那些具有普遍迁移价值的知识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也就是对于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原理要给出足够的教学时间。如果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是该学科学习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就更不应该放过这样的教学时机。即使是不太重要的问题,但许多学生的兴奋点都集中在上面,也要给学生机会去弄清楚,哪怕是利用研究性学习或课余的时间。尤其是当学生的探究活动没有完成,大家仍在兴致勃勃地研究问题,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必须不要太多地考虑时间问题,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继续探究。
以上只是笔者在实施情境探究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希望能对目前全面实施的课堂探究教学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作为笔者在今后教学工作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蔡慧琴.关于探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5,(06).
[2]费秀芬.由一堂课引发的对探究性学习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5,(06).
[3]谷生华.探究性学习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4]郑可章.如此探究性学习?[J].湖南教育,2005,(09).
关键词:实践活动;综合素养;学习立体
实践活动是一种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新的学习方式。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师和学生既是实践活动的开发者,又是实践活动的实施者。实践活动课是开放的,不断更新的,这充分体现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同以往学习方式的区别。结合近几年的教学,谈谈实践活动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作用。
在七年级“整式的加减”这一节,学习去括号法则之前,我提出了一个研究性问题:搭一个等腰梯形需要四根火柴棒,搭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梯形需要7根火柴棒,搭3个完全一样的等腰梯形需要10根火柴棒,那么搭n个等腰梯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呢?(如下图:)
在七年级“角的学习”中,我开展了“找生活中的角”的活动,学生结合身边一些物体指出角的存在。有个别学生观察得很细致,他们发现生活中许多“角”的“两条边”不够直,顶点不够尖,有点钝,并提出质疑:生活中的“角”并不像数学课本中描述的那样规范。经过大家激烈的探讨、验证与交流,总结出:生活中物体表面的角与数学课本中严格意义规定的角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首先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并指出尽信书不如无书,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有质疑、探索精神。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质疑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单一与绝对的,这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以八年级教材“平移”“旋转”为例,让学生课外动手制作图形,在课外准备三角形、四边形、网格纸,在电脑上下载图片,通过动手操作、组内合作把图形进行平移与旋转,使学生体会平移与旋转的特征。并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沟通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现在社会所需要的能力。
关键词: 高中学段 生态文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校本化开发与实施
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之研究》(项目编号:JYZD-2013067)课题组,按照研究规划选择建瓯第一中学、吉阳中学、建安中心小学为研究样本校,分别同步开展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的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研究。本研究选择建瓯第一中学、吉阳中学、建安中心小学为研究样本学校,是因为这三所学校均为南平市青少年水土保持普及教育基点校,具有至少十年持续规范开展以水土保持为突破口的生态文明普及教育的历史积淀。
本报告是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之研究》(项目编号:JYZD-2013067)结题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暨高中学段的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之研究结题报告。
一、高中学段研究完成的内容、取得的成果及达到的目的和水平。
(一)本学段研究完成的内容、取得的成果
1.开发了《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础级课课程(必修)和升华级课程(选修)。
基础级课程(必修)的课程对象为全体学生。本课程倡导责任使然、人人可为、人人应为的理念。该课程设18课时。学生修满18课时并经过考评合格者获得1学分。
升华级课程(选修)的课程对象为部分学生。本课程倡导责任使然、兴趣所至、特长展示的理念。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其中的一项或者若干项活动,若经过考评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2.实现了《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开设。
基础级课程(必修)已在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的建瓯一中高一年段分别开设,有2900多位学生完成了该课程学习并获得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学分。
升华级课程(选修)已在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的建瓯一中高一年段分别开设,有2900多位同学自主选择参加其中的1项或者若干项活动,并获得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学分。
3.建构了《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施教机制。
为了保证《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同时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更快更直接地优化自己的生态文明知情意行模式,提升学生践行生态文明的能力,特别创建或者建构八方面的制度(机制)。
(1)课程导师制。《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基础级课程(必修)所有活动和升华级课程(选修)序号为1―6号的活动实现学校指定课程导师制,即这些课程活动必须接受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的指导。升华级课程(选修)序号为7―19号的活动实现学生聘请课程导师制,即序号为7―19号课程活动的指导教师由学生自主聘请。
(2)课程代表制。在开设《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高一各班级设置课程代表,各班课程代表分别由高一各班班主任各自指定。各班课程代表负责指导各自班级学生完成《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修行记录卡填写等相关事项。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总计完成5700份《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修行记录卡填写(注:各班课程代表须与《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有偿劳务合同。各班课程代表只要完成合同中约定的工作,就有权获得相应的勤工助学金)。
(3)方案征集制。基于升华级课程(选修)序号为19号的活动要求,每学年向高一或者高二学生征集生态文明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2014―2015和2015―2016学年共征集40个生态文明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4)资金资助制。为了激励学生踊跃参与生态文明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每学年从征集到生态文明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中选择五项作为资金资助的活动项目。
(5)课程评鉴制。在每学年的6月上旬,召开《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鉴会,该会由高一各班级《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课程代表和部分指导教师⒓樱共同完成生态文明学分认定。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总计完成5700人次的生态文明学分认定(注:生态文明学分证书见附件1和附件2)。
(6)骨干培训制。在每学年的10月上旬,对包括各班课程代表在内的水土保持志愿者进行生态文明素质提升培训。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共培训100位学生。
(7)分享引领制。要求学生在参与《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分享参与活动的收获,以此引领同伴更有效地参与课程活动。例如:在每学年的“三节”期间开展“水保绿网杯”装置艺术作品竞赛获奖品展示活动;在每年中国水周期间举办“水保绿网杯”美丽乡村寒假环保行手机微拍作品展示分享活动;在每学年的10月和3月期间分别举办资金资助活动项目的设计说明课、成果汇报课;在每学年的上下学期各举办1期感悟展评活动。
(8)评优准入制。把学生参与生态文明综合实践课程所得学分作为评优(先)的准入条件之一。
(二)高中学段研究达到的目的和水平
1.达到的目的。
第一,促进了学生更好更快更直接地优化自己的生态文明知情意行模式,提升了学生践行的生态文明能力。
第二,实现了《〈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纳入建瓯一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2.达到的水平
本学段研究不仅填补了建瓯一中在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施方面的空白,而且为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实施提供了有借鉴价值(在实践层面上)的范本。
二、比照原申请书制订的研究工作计划,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评与原因分析。
高中学段研究严格按照课题组设计的研究路线图和研究步骤,开展课程开发研究子方向、课程设置研究子方向、课程指导研究子方向、学业评估与管理研究子方向、课程激励研究子方向五个子方向研究,且高质量地完成了课程开发研究子方向、课程设置研究子方向、课程指导研究子方向、课程激励研究子方向四个子方向研究。之所以能完成这些研究任务,最主要的原因是契合了福建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试点实验项目――建瓯一中《完善立人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之需要。
学业评估与管理研究子方向特别是学业评估没有完全达到预定目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学业评估细则制定得较粗放(客观上评估细则的制定是很难的),再加上活动过程的记录有失周详和缜密。
三、同期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对本项目后续研究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一)同期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
目前,国内外开展高中学段的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方面的研究较少。在开展研究过程中,对养成化原则、趣味化原则、精细化原则、乡土化原则、校本(课程)化原则疏于恪守,存在五方面的缺陷或者不足。具体表现:
第一,由于疏于养成化原则的恪守,开发出的高中学段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不能发挥较好的养成教育作用,即没有较强的养成性。
第二,由于疏于趣味化原则的恪守,开发出的高中学段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不易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即没有较强的趣味性。
第三,由于疏于精细化原则的恪守,开发出的高中学段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即没有较强的操作性。
第四,由于疏于乡土化原则的恪守,开发出的高中学段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不会较好地贴近学生家乡的生活生产实践,即没有较强的针对性。
第五,由于疏于校本(课程)化原则的恪守,开发出的高中学段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不会较好地融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即没有较强的持续性。
(二)高中学段研究后续研究工作的设想与建议
1.开展课程目录优化研究。
2.开展课程学业评估优(细)化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司〔2014〕4号,2014.
[2][美]阿姆斯特朗.当代课程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余文森.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4]马桂新.环境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洪明,张俊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7]肖成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叶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与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6A).
[10]贾艳秋.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中国民族教育,2011(2).
[11]钱维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资源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2011(5).
[12]余谋昌.生态文化的理论阐释[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
[13]余\昌.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14]李锐锋,罗天强.论和谐社会的生态支撑[J].与现实,2007(3).
[15]张德昭,徐小钦.重建人和自然界的价值论地位[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3).
[16]金涌.工业生态: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7]卢风,刘湘溶.现展观与环境伦理[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18]彭慧芳.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8.
[19][美]卡逊(Carson,R.).寂静的春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