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德育工作思路8篇

时间:2022-06-14 00:55: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德育工作思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德育工作思路

篇1

关键词:盲童;德育;策略

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对于盲童的教育一直是一个特殊的问题。残疾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局限于知识的教学,更多的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指导,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视力存在障碍的儿童本身就存在心理障碍,很多盲童由于环境的压力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状态,进而引发不正常的行为选择,要改善盲童的心理状态与日常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对盲童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教学的整体素质。针对于盲童教学的整体情况,笔者试着探究盲童德育工作的有效行为。

一、盲童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盲童的德育教育,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盲童是一个弱势群体,由于视力的障碍,使其在生活中受到种种限制,这种限制并非教师能够完全体会的,因为学生大部分是先天性的视力缺失,在视觉感触方面几乎为零,而教师多是健康的,即便是遮挡住教师的眼睛,教师的视觉感触也优于盲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盲童需要克服极大的生活障碍,而障碍本身教师缺很难完全体会到。视觉替代的训练作用的只是其视觉能力,而盲童本身对于生活中的障碍也存在着一定的认识,盲童的教育工作不能只是视觉替代的训练,应该增加心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学。心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处理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消除学生的自卑、抑郁情绪,使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够保持一直,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能够培养出学生优良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积极地面对障碍本身。另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从精神层面上帮助学生,扭转弱势心理,通过长期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对于自我认识的建立,认识到自己身体条件的障碍,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之后,能够在生活中做出最为有利的行为选择,是盲童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让盲童能够更加适应现实社会的环境,建立出自身健康的人格。

二、盲童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

通常来讲,视障儿童的成长与普通儿童的成长之间并不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他们都属于儿童的范畴,且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遵循同样的规律,但是我们在承认教育相同点的同时,也应该发现盲童教育殊的教学部分。盲童的心理情绪与人格形成与其所受障碍有关,盲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利用自我保护机制,以失明作为借口来规避一些责任,即便是责任的内容与视力障碍无关,外界环境也会以宽容地态度来对待他们。一方面,我们肯定视障儿童需要特殊的照顾;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视障儿童的特殊照顾不应该只针对其视力与其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更多的应该深入到儿童的心理层面,提高视障儿童的整体素质。并且应该指出,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并不是完全对等的关系,而思想品德教育也并不能完全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长期以来,视障儿童的教育中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而这种“忽视”是指将学生的心理教学归结到了品德教学方面上,忽视学生心理的健康水平,将心理调节工作转变成了品行教育工作。在盲校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受到年龄与身体的双重限制,对于品德教育不能够及时的调整自身,使其健康成长出现了问题。在视障儿童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育者本身也盲目的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视为行为品德问题,没有分清楚心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学的差别,用思想品德中的行为引导教学替代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却没有提高学生心理的稳定性,成为视障儿童教学中的隐患。学生的行为品德应该是学生心理的反应,教师应该根据从品德教学开始,逐步深入到心理教学中,提高教学过程的效率,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保持健康水平。

三、盲童品德教育、智力教育、体力教育的相关性

对于学生的教学,教育者应该以整体性对待,不能够独立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的教学。要认清三者之间的关联,学生的成长不是独立的,在视障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德育、智育、体育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体育方面,视障儿童有着明显的不足,同时也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出学生健康的身体,并且研究表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相互关联的,学生在积极的体育活动下容易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自身的精神状态,使心理教学工作更容易开展,在学生克服了身体条件的障碍之后,其内心世界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在身体与性格保持一定健康水平的情况下,学生的生活视野能够从自身的缺陷转移到周围环境上,这时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思想品行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与外界环境进行友好的沟通,外界环境能够向学生进行反馈,在良好的沟通下,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进一步发展,德育、智育、体育三者相辅相成,能够高效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教学质量。

四、盲童品德教育的有效策略与实践

1.实践方式的教学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场所,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会受到学生视觉障碍的限制,课堂内容不能够直观的反应给学生。所以在盲童的教学中,应该将抽象的教学具体化。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学生保持一定的纪律并且保持安静,在无纪律的课堂下,降低教育者的音量,放大噪音对于学生的干扰,使学生了解到噪音对于学习的影响。再者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节约粮食,让盲童到田地中进行收割,使其体验生活劳作中的辛苦,让其对食物有新的认识,培养其良好的品德行为。

2.沟通方式的教学

首先要承认的是,视障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且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自闭,沟通困难。在盲童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沟通教学视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主动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并且指导盲童之间的沟通。在沟通教学中,教师不需要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或书本教材,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情况下,通过兴趣爱好来改变学生,例如有的学生喜欢音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技能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与盲童成为良好的伙伴,帮助盲童建立信心,促进德育的对于学生的作用。

3.激励方式的教学

视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需要有效的激励教学来刺激其对学习的兴趣,在德育教学教学工作中,教师更应该调动视障儿童的积极性,用鼓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取得成功,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且利用现有的残疾人故事来鼓舞盲童的内心,激励学生勇敢的去面对身体上的不足,发掘学生的优点,使其更加从容的面对生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为其日后的生活做铺垫,提高德育教学的长期有效性。

4.家庭方式的教学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与普通儿童的品德教育相比,盲童的学习中家庭环境占据着更大的影响因素,原因在视障儿童往往成为家庭的中心,即便是盲童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做出不当的行为,家长也会以盲童的障碍作为理由而满足盲童的要求,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很难提升。造成了盲童的内心世界始终是以自我为中心,并且限制了其与外界的沟通。教师应对学生家庭进行了解,与家长共同协商德育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家庭中的品德行为要受到家长的约束,使盲童在学校所学习的内容能够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完成更好的品德行为学习。

五、总结

德育教学工作是盲童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德育教学能够规范视障儿童的日常行为与思想品德,为盲童的个人成长做出更有利的发展。在德育教学中,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德育与心理教学之间的差异,并且有效的与体育、智育进行联合,提高德育的教学效果。在德育实践教学中,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应当从学生的家庭环境开始,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的正确选择,并且以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教学的内容,通过长期的教学,逐渐培养出学生优秀的品德行为。

参考文献:

[1]江洋.树立学校德育整体化观念[J].科学咨询,2005,(03).

[2]王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盲生整体素质[J].中国特殊教育,2002,(04).

篇2

一、班级情况分析

虽我班幼儿人数较少,但幼儿普遍年龄偏小,均为3岁左右,且有大部分为初次上幼儿园,所以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本期德育计划。

二、工作目标

1、萌发幼儿的爱心,从爱周围的人开始,培养幼儿爱父母、爱师长,以及爱伙伴;进行初步的集体观念教育,萌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幼儿园、爱怀化、爱祖国的情感。

2、养成初步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能遵守生活作息制度,不挑食、不偏食,早睡早起。有自我保护意识,不玩危险物品,遵守交通规则,有病及时告诉成人,配合治疗。养成初步的礼貌和守纪习惯,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不打人、骂人,与同伴能友好相处,乐意帮助同伴,遇事能谦让。培养初步的劳动兴趣,知道自己能做的事应该自己做;

3、培养健康、稳定的情绪和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有同情心、宽容心,能原谅、谅解别人,能积极、主动地和小朋友交往;喜爱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有独立做事的愿望,自己能做的事不依赖别人帮助,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智性。诚实,不说谎,做错事能承认并改正。

三、工作内容

1、爱集体教育。喜欢上幼儿园,在集体中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在老师的要求下,能关心爱护班上的东西。在成人鼓励下,能愉快地参加幼儿园各项活动,习惯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分享玩具。能熟悉本班幼儿的姓名。

2、爱劳动教育。知道幼儿园老师和父母工作很辛苦,愿意学做事,不事事依赖他人。要自己吃饭、穿脱衣服、上厕所,学会正确使用玩具、图书以及学习用具的使用方法。能按要求自己摆放小椅子。爱护玩具,不乱丢果皮,不损坏东西,节约用水,洗手时不玩水。

3、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中国好,认识国旗,知道升旗、唱国歌时要立正。知道自己的家乡是怀化,爱家乡的环境和周围的人。

4、爱学习的教育。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在老师和家长的提醒、帮助下,能选择活动内容,有初步的规则意识。经过努力完成一项任务后感到很高兴。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观察四季植物的生长。

5、生活习惯的教育。注意保持手、脸部的清洁,会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洗脸。会用勺子吃饭,养成按时进餐、饭后漱口、擦嘴、不挑食的习惯。不把手指、玩具放入口中,不玩刀、剪、玻璃等利器,生病时愿意去医疗看病,打针、吃药时不哭。

6、文明礼貌教育。在成人提醒下,每天早上向父母问好,道再见,见到老师会站好。会正确使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见到长辈、同伴、熟人会主动问好。能有礼貌地做小客人,未经允许,不随便乱翻别人的东西。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不打人骂人,不故意扰乱别人。

7、遵守纪律教育。知道幼儿园的玩具应该大家一起玩,轮流玩,初步做到不争抢、不独占玩具。爱护玩具,用完后整理好并放回原处。知道应遵守各项生活常规和活动常规,在老师提醒下做到“三轻”:走路轻、说话轻、取放东西轻。

篇3

【关键词】德育 认知 情感 行为

当下基础教育领域德育工作思考的两个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通过德育工作,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实现德育目标。德育工作的开展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比如参观访问、班会、升旗等。这类活动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并且具有广泛性和时间的统一性。二是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德育指导。本文所探讨的优质德育工作思路主要是指后一种形式。在新形势下,学生在成长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作为德育工作者,其工作思路也应该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有新的思考和探索。基于对S中学初二年级的个案研究,笔者认为,新形势下优质德育工作的思路应该秉承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制度规范人的三步骤,通过这样的三步骤,较好地完成对个别学生甚至问题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的引导和转化工作。

一、S中学初二年级个案基本情况

S中学是厦门市的一所市属中学,其初高中两校区分开,初中校区学生均为电脑派位,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王某为该中学初二年级的一名学生,小学三年级跟随父母从家乡县城来到厦门,父母自开一家小吃店。该生脾气暴躁,情绪容易激动,容易与同学和老师产生摩擦或争吵。从初一入学起,该生经常在班级里对同学大呼小叫,不顾场合,有的同学私下认为他看问题过于偏激,欺软怕硬,他更与多名科任老师如历史老师、政治老师、音乐老师和英语老师发生过冲突或争吵,在争吵过程中有时还有脏话出口,甚至还有拍桌子的过激举动。该生更曾经与班主任发生过冲突。

一次该生与其他同学打闹嬉戏,并有脏话出口,班主任在旁边予以制止,该生解释说对方先拉他衣服,边说边把自己衣服顺着肩膀往下扯进行示范,并且嬉皮笑脸,当时有很多同学在周围。班主任很生气,当场予以大声批评制止,该生就表现得非常不情愿,脸色铁青,觉得大失面子。事后班主任找其意欲就此事进行交谈,该生一直采取冷漠的不合作态度,眼光里也表现出了怨恨和不屑。当天下午的一节历史课,该生没有出现,接下去几节班主任的课,该生都趴着,也不记笔记,显得消极抵触。

二、S中学初二年级个案分析

现今小学升入初中实行电脑派位,学生之间的水平和基础相差较大,这给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学生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外来人员子女在厦门大背景下面临的隐性困境。厦门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的特区城市,一直吸引着很多外来的工作人员前来厦门工作定居。外来人员的子女在来到厦门之后就接触着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些未成年的学生一方面突然从经济较落后地区被投放到经济发展速度和程度较快的特区城市,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又处在萌芽发展阶段。个体内部能力、意志和习惯形成的早期性与个体外部接触所感受的剧烈性形成了强烈对比,致使这样的个体在特区重点中学教育的大背景下更显现出自身的矛盾性和对现实规则纪律的抗拒性。这种矛盾性和抗拒性比自小生长在厦门的学生程度来得更深更广,并且在没有发生具体事件之前,这两种困境都是以萌芽状态隐性存在的。

2.外来人员子女在家庭小背景下面临的显性困境。首先要指出,这里的“家庭小背景”是相对于“厦门大背景”而言的,主要指家庭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在多次家访以及与学生的交谈之中,笔者得知王某的父母(该生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经常会为小事大肆吵架,之后就拿王某出气,小则口头谩骂,大则动起手来。王某的父亲对于王某平时的管教方式也多以大声责骂为主,这样就使王某自己形成了一种观念,生活中发生问题只能靠打骂来解决,而他自己在与同学、老师交往的过程中也经常因为小事而引发大脾气。在这样的一个家庭小背景下,父母的自身素质和言行举止对子女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使得该生在家庭中难以体会到温馨之情,在家庭外也经常误解性地被小事所引导,对其他人和事产生强烈的偏激和敌意。

3.90后学生的普遍性特点。在一项社会调查中显示,90后最鲜明的特点是“富于个性和创造力”,但缺乏对他人的理解。他们比较注重自我,但同时也存在学习焦虑、抗挫能力弱、嫉妒心强等问题,他们自信又比较脆弱,敏感而多少有些自私。以上的这些特点在王某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所体现,也确实影响着他与其他同学的交往,致使他与同龄人无法深交,从而难以获得友谊的快乐,也无从获得成就感。

基于以上四点分析,笔者认为,王某可以成为一批从欠发达地区转入发达地区学习的未成年人在青春期成长和与环境的艰难磨合中出现的一类人的典型代表。这类学生群体呈现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他们与同龄人和长辈的交往过程。作为经济特区的厦门,接受这样学生的数量是较多的,这也给当地初中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思考。

三、优质德育工作思路的探索和思考

1.德育目的和德育内容。关于德育目的的讨论可以分为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大类。笔者认为,德育目的是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这样的目的依托于个体良好的品德构成。美国品德教育专家克里纳教授把良好品德要素分为三类:①道德认知,包括道德意识、认知道德价值、设身处地、道德推理、道德决断、自知之明;②道德情感,包括良知、自重、同情、崇尚善、自我控制、谦虚;③道德行为,包括能力、意志和习惯。在这三要素中,认知指导情感,情感投射于行为,行为再强化认知,三者形成回环反复的形式。

2.优质德育工作思路的探索。这里所探讨的德育工作路线仅指针对个体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笔者认为,德育目的和内容是围绕这三方面进行的。据此,笔者提出了一条提升德育工作质量的思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制度塑造人。

3.道德认知――以理服人。根据克里纳教授对品德的三种分类,道德认知应该成为纠正学生行为的根本点,使学生个体从根本上意识到自身行为的偏差。以王某为例,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适时地纠正王某出现的不恰当言行,通过对言行的分析让王某认识到其不合理性。通过纠正分析,摆出道理,从道德意识、道德决断和自知之明等方面培养学生分析自身行为的能力,让说理过程从事后被动分析过渡到事前主动分析(这点尤为重要),这样,王某对于自身或身边现象行为的评价判断就会趋向合理。

在王某与班主任出现矛盾一事中,王某忽视了其在公众场合,出口说脏话,并在众目睽睽之下拉扯自己的衣服,不自觉地把老师置于处置者的位置。事后班主任对他进行了具体行为的性质和影响的分析,帮助他从认知上先走出对这件事的误读,并且给他时间自我思考。

4.道德情感――以情感人。在形成有效的道德认知的基础上,道德情感的培养可以进一步强化对道德认知的巩固。根据对王某作为90后一代的共性特点和王某个体的具体情况的分析,在日常与王某的交谈相处中,班主任对其始终报以与其他学生同等对待的态度,不让其感觉自己是问题学生被特殊对待。除此以外,班主任还通过多次的家访工作、与其父亲的交谈和建议等方式给他以被尊重、被理解和被关心的感觉。班主任坚持以此方式反射要求王某学会自重,学会自我控制,与身边许多同学一样有原则、有良知,知善懂美地说话行事。这一阶段是帮助学生从理性认知扩展到感性体验,通过感性的体验强化理性认知。在这第二步的工作中,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是必要的,道德情感的升华和美化只有在一个良好的群体中才可以成倍得到复制,因此,这更有赖于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平时对班级管理的到位和班风的培养。

5.道德行为――以制度塑造人。道德教育的目的最终要落脚于行为的改善而非只是结构、认知能力的改善,道德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德育工作者通过提出要求,依据学校教育的有关制度和规范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是重要并且必要的,这是达到道德教育目的的最重要一步,具有持久性。对于王某日常的出格言行,班主任在处理之后都予以规范层面的强调,在校规校纪的基础上制定班级公约,把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甚至更重要的道德意识指导道德实践的理念切实纳入文本条例中,让其有据可依。

篇4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大力推进生活德育研究,把立德树人作为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狠抓学生行为习惯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实现管理规范,制度健全,队伍精湛,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格局;营造关系融洽,勇于创新,全员育德的氛围;打造“生活德育”品牌;塑造出学风端正、班风正派、校风优良的校园整体形象。

2、年级分层目标:一年级:友爱伙伴,自理自律,自护自强,做个好苗苗;二年级:孝敬父母,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做个好队员;三年级:礼貌待人,关心集体,服务班级,做个小主人。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突出“五主”工作重点,把握好工作重心。

1、扎实开好《品德与生活》课,充分挖掘其它学科教学的育人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功效,努力建设好我校德育的主战场。

2、以学生学习、生活、行为三大习惯培养为重点,抓实“生活德育”和“养成教育”两大主课题。按照《学生一日常规》之要求,积极探索学生“生活德育”课题,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与行为细节。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强化行为的内化。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根据《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以“主题教育月”、“主题教育周”内容,着重对学生进行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

3、以橱窗、板报、室内园地、校园广播为阵地,以活动为载体,以行为实践为契机,建设好橱窗、板报、室内园地、校园广播等德育阵地,不断更新,充分发挥育人功效。学校橱窗、班级板报各更换两次,力求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版面活泼、新颖,有吸引力,有观赏性和教育性。

4、抓实学校德育和班级德育两大系列的德育主题活动,建设好周五班队活动课、全校集会、每周升旗仪式三大主阵地。

坚持国旗升降制度。每周一和重大节日组织升国旗,抓好国旗班子建设,力求每次升旗准备充分,规范到位,学生受教育。国旗下讲话力求做到有时效、高水准、成系列。

5、切实加强由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保育教师构成的德育专班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德育主力军。

(二)、开好“三个会”,抓好德育队伍建设。

1、“三个会”即:期初的班主任计划会;期中的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期末班主任工作总结会,切实转变育人理念。

2、以提高班主任业务素质为突破口,适时组织全体或部分班主任外出参加培训和考察学习,以开拓班主任视野,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3、建立班主任手册,加强学校班主任常规工作的管理;以核发教师绩效工资为杠杆,适应教师绩效工作制新形势,完善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真正实行班主任工作绩效与待遇挂钩制度。用好、用足、用活相关政策,努力提高班主任待遇;

一句话,就是要努力增强德育班子的工作信心与责任感,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三)、用好“四个月”,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月”系列德育活动。

本学期,结合我校实际,确定每个月的主题,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天天有内容”的德育新局面。开展过程政教处要进行跟踪督查并进行评比、记录,结果列入班主任学期考核。各月德育主题是:

三月——文明礼貌月:主题——雷锋在我心中

四月——革命传统教育月:主题——先烈活在我心中

五月——励志乐学月;主题——他人在我心中

六月——健康成长月;主题——祖国在我心中

七月——评比表彰月。

(四)、抓实“三创”争先活动,促进“三风”优化。

1、继续开展好创“五星级文明班”、“五星级文明学生”和“优秀班主任”活动,重点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内化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2、以开展创“五星级文明班”和“五星级文明学生”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三自”机制,并形成以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星级文明学生”评价制度。

3、以创“优秀班主任”为载体,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育人意识、能力和主动性。

4、加强班级卫生管理,经常性地进行班容班貌检查,将小学生日常规范教育抓细、抓严、抓实,努力达到日常行为规范的“五无五有”要求,(即地上无痰迹纸屑、墙上无污痕、桌面无杂物、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后进生有进步)。

5、利用学生晨会、集会、班队会活动课等时间加强对全校师生的纪律、安全、卫生教育,进一步强化师生安全意识,规范学生行为。

6、设置纪律、卫生、安全检举箱,开辟学生行为“红花榜”、“曝光台”,以达到及时弘扬正气,贬斥邪气的目的。

7、少先大队要加大“安全监督岗”“纪律监督岗”“卫生监督岗”的监管力度,办好“思想教育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要充分调动少先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更多的队员参与到管理当中,引导队员在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配合、相互监督。

8、把安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把安全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和所有活动中,做到常抓不懈。要充分利用集会、晨会课、班队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要求学生在校园内不玩危险性的游戏,以杜绝不安全隐患。加强学生自治,发挥少先队监督岗的作用,让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安全活动。

(五)、举办五大赛事,寓德育于竞赛活动中。

1、举办第三届“雏鹰杯”学生书法和美术作品竞赛;

2、举办“祖国在我心中”朗诵竞赛;

3、举办“我在书香中成长”读书和故事比赛;

4、举办“阳光体育”春季达标运动会。

5、组织庆六一文艺汇演。

(六)、抓好“三结合”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1、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积极拓宽德育的主渠道。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网络。要让学生自觉远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增强道德自律和对不良诱惑的免疫力。

2、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定期召开全校家长会,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校外德育教育基地活动,进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3、班主任要定期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和家长一道做好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要充分发挥“家校联系”的作用,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学习动态。班主任要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以及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等特殊家庭家教工作的指导和该类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也能象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4、抓好寄宿生的保育服务,继续开办亲情热线电话,增强保育服务意识,提高保育服务水平和质量。

四、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班主任工作计划会;

2、举行“文明礼貌月,雷锋精神伴我行”学习、实践系列活动。(动员会、扫墓、慰问)

3、全国安全教育周开展“安全伴我行”、“创建平安校园”等活动。

4、开展“植绿、护绿”环保教育活动。

5、举办第三届“雏鹰杯”学生书法和美术作品竞赛。

6、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狠抓常规教育。

四月份:

1、“革命传统教育月”活动,清明节组织师生扫墓。

2、开展“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环境保护教育活动。

3、分班召开学生家长会。

4、举办“我在书香中成长”朗诵竞赛;

5、期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交流会。

五月份:

1、举办“励志乐学,他人在我心中”主题活动。

2、举办“阳光体育”春季达标运动会。。

3、“六一”庆祝活动筹备。

六月份:

1、举行“金色童年-点燃希望”“六一”庆祝活动。

2、举行“健康成长,祖国在我心中”系列活动。

3、“星级学生”“优秀队员”“优秀队干”评比活动。。

4、发展新队员。

七月份:

1、德育工作总结。

2、“星级班级”、班主任工作考核。

3、召开散学典礼,安排师生暑假生活。

篇5

一、抓常规训练

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五十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讲,然后说,有的同学可能错装了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书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装错了,就勇敢的交到老师这儿来,结果有个同学红着脸交上来了,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顿时,掌声齐起,最后让大家讨论,都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通过这一事例,学生们辨明了是非,自这次班会活动之后,班内拾物交公的学生多了。

四、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

六、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篇6

关键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小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1引言

德育工作一直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的关键环节。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高当中。相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德育工作开展受到的外界因素影响更加严重,其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更加注重实效性,并且要结合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具体特点。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和落实,是保障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前提。农村地区由于本身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并且师资力量有限,整体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不尽如人意。

2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作为我们国家的接班人,学生本身需要具有文化知识和道德品格修养。学生必须要对自身的责任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并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学生成长之路的重要一环,也是保证学生正确成长方向的指路灯。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人格、素质、道德品质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并且逐渐系统地开始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的整个学习历程来看,小学阶段的德育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如果忽视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就难以为学生的日后成长打下良好的铺垫,并且更高层次的教育效果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另外,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意志品质。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好像一张白纸,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成长性与可塑性,合理地开展德育工作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

3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德育工作开展还存在着整体条件制约严重,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失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等问题。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开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德育工作的投入和教育水平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地区,农村地区本身的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则不尽如人意,整体教学层次和水平较低,与城市的差距较大。从客观角度讲,农村地区的小学整体办学能力较差,师资力量不足,很多基础教学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教学工作的基本需求。甚至于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其基本教学的需求都不能得到满足,德育的工作开展就更加举步维艰。现代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村地区外出务工的人员数量不断增加,这种就业形势的发展,导致了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加。留守儿童受到的家庭教育程度十分有限,很多儿童的父母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大多数的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来监护。受限于思想意识和素质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则只关注于基础的生活物质保障和安全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意识的成长则缺乏足够的关注。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放养特点。学校的教育工作开展中,其对于留守儿童的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应对留守儿童教育需求的整体措施和对策。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儿童的身心教育没能得到合理的引导。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思想意识较为落后,其不能与学校进行有效的配合,进而导致了德育教育工作出现了衔接方面的问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突显,进而德育工作的开展也就缺乏了一个良好的执行环境。

4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思路

第一,学校教育方面。农村地区的小学要在学校内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引。虽然农村地区的学校受限于经济水平,其整体教学设施不够完善。但是文化氛围的建设则与硬件环境的关系不大,学校内部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并且对德育知识进行深入的宣传,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的学习。学校内部也要对学生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制度进行完善和制定,对于学生的自身思想行为进行合理的约束。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开展,学校要对于自身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并且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的课堂教学设计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相应的实践内容,组织各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对道德文化进行感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二,家庭教育方面。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本身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并且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农村地区由于其环境较为特殊,留守儿童的现象较为普遍。父母要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的多与孩子进行联系沟通,并且经常询问教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引导学生勤奋、努力、认真地接受学校的教育,并且互帮互助、不骄傲、不攀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自主性。家长的行为对于孩子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做好自身的模范作用。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的生活中,提高自身言行的自律性,不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家长自身要多对孩子进行引导,并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消除孩子的不良习惯。对于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要多疏通和引导,与孩子讲道理,引导孩子慢慢地接受和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改正。

第三,社会教育方面。现代社会舆论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德育工作中所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内容。在农村地区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社会力量要予以全力的支持配合。针对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社会力量可以组织相应的捐助,提高整体教学硬件设施水平。社会教育也要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有效的联合,配合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为其提供良好的德育活动实践平台,扩展学生的眼界,关注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保证广大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针对于农村地区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现状,我们要提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整体水平,加强联合,打造三位一体化的德育体系,真正的提高农村地区的小学德育开展水平,为农村地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铁,黄美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改进对策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4(03)

篇7

关键词: 素质教育;德育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3)22-025-1

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抓德育工作就等于抓到了素质教育的根本。但大多学校德育实效性低是个不争的事实,学校德育观念落后,内容与社会脱节,目标空泛,缺乏操作性,将德育工作简单化、成人化、理想化。笔者认为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注重健全人格教育,要增强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要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使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才能潜移默化,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才能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的精神世界,铸就青少年的灵魂,筑起素质教育的万里长城。那么如何加强德育工作呢?

一、做实做细学生的思想工作

当班主任不易,这是众所周知的,班主任所做的工作并非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必须处处注重细节,落到实处。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世界观尚未成熟。怎样引领好学生,就要靠班主任的细致工作。一方面我们班主任应循循善诱,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特殊生,应多与其交谈,及时了解其动态。另一方面,政教处要利用橱窗、板报、国旗下讲话、国庆征文等活动,让学生学习近代史,不忘国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思想工作之关键个人认为是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谈到安全,我们往往会想到食品安全,人身安全;谈到健康,往往只想到身体健康。其实,心理健康和安全也是很重要的,甚至更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周围的不良诱惑不断增加,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等物质要求,而更趋向于追求安全、快乐、幸福的精神指标。当这些无法实现时,他们的心理就会显现出不健康,甚至病态。现在的学生太脆弱,父母离异、考试失利、同学吵架都可能会发生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这就需要班主任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当然要治疗学生的这种不健康心理,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通力合作,任重道远。班主任这时更需要弯下腰来,伸出双手,抚正他们。学校应经常邀请心理专家来校开设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困扰,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学校需要加强法制安全教育,做好依法治校,综合治理工作。树立依法治校、依法治班的观念,认真做好普法教育工作,结合学校的校纪校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狠抓常规,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很多老师可能都有这样一个感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越来越不听话了。近两年笔者发现在军训过程中,一些家长找班主任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为子女推脱不来军训,一些同学不肯参加国旗班和女子仪仗队的训练,理由是太辛苦。这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荣誉感,跟社会风气、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这是由大环境造成的,给班主任管理带来很大的困扰。

笔者曾听过一位衡水中学毕业生谈他们学校严厉的管理制度,学生全部寄宿学校,所有学生回家只准带牛奶、香蕉、苹果、桔子和饼干类点心,其他的不准带,否则回家一个周接受家长再教育;不准带手机入校,否则回家两个周;学生打架,立即开除;学生谈恋爱,立即开除;学生不能跑操要有县级以上医院的证明,并经过班主任、年级主任、学校教育处干事、教育处主任等人的审核,最后由分管教育处的副校长批准。这样做一是为了便于管理,二是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三是把这些制度内化成学生优良的品质。在我们看来这些制度实在是太严格了,其实制度只是惩罚那些违反制度的人。很多学校其实缺的就是严格的制度和对制度的贯彻落实。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言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所以我们要能够正确的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从而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另外要注意延伸自我管理的领域,自我管理不是少部分学生的事,我们应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三、开展有意义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笔者认为德育活动不仅通过说教,还需要通过各项活动来完成的,德育活动不但要重形式,更要重内容,多用身边的人和事鼓励学生,多开展竞赛、评比、表彰,比如“十佳优秀学生”的评比,“功勋班主任、优秀班主任、新锐班主任”的评选,并加强对这些优秀师生的宣传力度,通过种种方式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

将德育活动仅仅举办成一次讲话,一次发言,一次宣誓,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秉承这样的理念,学校应多组织开展有意义的系列德育活动,多弘扬正气,多鼓舞干劲,注重正面引导,将一些重要的德育活动系列化、立体多元化,就拿成人礼为例,今年笔者和政教处全体同仁组织了十八岁成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4月21日,高二全体师生隆重举行以“走进高三,勇于担当”为主题的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这个仪式我们筹备了很长时间,想了很多方法来全面调动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典礼上,我们看到很多学生与家长相拥而泣的感人场面。

我们要改变一心死读书的思想,多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真正让师生全动起来,我们要通过各项活动点燃师生的激情,通过各项活动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

篇8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亟需创新

在中小学,班主任承担着德育责任;尤其在新形势下,由于家庭教育引导不力、网络等媒体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中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和基本品质的发展方面存在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自杀、出走、杀人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另外,独生子女较为普遍的存在娇气、生活自理能力差等也给班主任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班主任如果不能在德育领域进行积极引导,就必然要被动地不断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成为典型的“救火队”。

而就班主任现实的德育工作模式来看,班主任工作模式老化,德育工作主动性不强,系统性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校教育效能的提升。

首先,“不出事、不做事”,班主任工作缺乏引导性。

在英语中,教育一词“educate”的原义是“导出”,这也是当代教育的基本职能,即从学生身上将合乎真、善、美的内容引导出来,促进其生长。班主任很少做这种积极导出的工作,而是消极地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工作不是老师在引导学生,而是学生的问题牵引着老师的注意力。

其二,德育工作变成“搞活动”,缺乏系统性。

班主任非常忙碌,他们要在学校安排和学生要求下组织各种活动,说他们工作不得力,他们会很委屈。然而,当德育工作变成了组织一个一个的片断活动时,班主任就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引导。以运动会为例。运动会的口号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由此可见,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系统中的一环,是同学们平日注重体育锻炼之后的一种集中展示,在运动会上拿名次不是目的,培养运动的习惯才是理想状态。然而,几个班主任在引导所有同学养成运动习惯?几个班主任不是只盯着入学时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

其三,班主任刻板说教,拉大与学生的距离。

大量班主任把精力用于开会、应付日常杂事,平时不去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等到发生问题了才会匆忙行动,而所采取的教育行动基本上是说教:在班会上讲人生道理,劝说学生改正。这种方式与当代中小学生追求独立、注重自我的特点是冲突的。班主任经常在班会上讲道理,然而,有几个学生真正会因为班主任说了就改正错误?

其四,忽视学生集体建设,集体教育的功能不能发挥。

中小学生非常重视同伴群体对自己的接纳和欣赏,愿意在群体中不断调整言行。如果学校的班级、宿舍、社团等正式或非正式团体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健康的氛围,就会对身处其中的学

生发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在众多学校,班主任对学生集体建设的指导缺乏或者无力,更重视依靠班集体来控制和约束学生,而不考虑依托集体力量来引导和促进学生。

总体而言,中学阶段的德育问题较为明显,小学班主任似乎可以暂时轻松一下。而事实上,中学阶段的德育问题恰恰是在小学阶段埋下了不良的种子。对于学生的各种问题,一些优秀的班主任投入了大量的爱心和智慧,然而,从各地的德育案例(如本年度湖北省中小学德育学会所选出的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案例)来看,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性不够,不足以全面指导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可能突破口

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道德发展状况,面对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艰巨责任,班主任要切实明确责任,努力从传统的无所作为或无效努力中走出来,尝试新型工作思路。依据现代德育理念,我们认为班主任工作可以从如下突破口加以创新。

首先,开展主体德育,促进学生的自律、自觉、自动。

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尤其是在学习习惯、待人处世方面存在不成熟、偏差的学生面前,要秉持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即: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才成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在学校里得到发展。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价值观成长、防止各种偏差行为及其不良后果,班主任应该启动全面的价值引导,引导学生以积极、理性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和学习。

鉴于学生抵制说教、反对话语霸权的特点,价值引导不应该采用传统的训话方式,而应该采用人文作品讨论、伙伴式交往、学生自我管理、社会实践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道德发展的主动性。

其二,开展集体建设和集体教育,组建学习共同体。

同辈群体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时,一定要把以班级为主体的学生集体建设放在第一位。

在民主选举班干部的基础上,班主任必须对班干部进行必要的思想辅导,引导这批骨干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班级发展的前景、班干部对全班同学发展所负的责任,掌握行之有效的、民主的现代工作思路,促使班干部赢得全体同学的支持。在班级建设的细节上,班主任要依据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发展目标和学生特点,肩发班干部确立课程学习、品格锻炼、体育运动、社会实践的常规制度,采用亲切、自然的方式全面组织班级生活,引导学生旺盛精力的合理施展。

其三,实施系统德育,构建整体的学校生活。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些全校性的大型学生活动,如英语竞赛、演讲比赛、运动会、文艺汇演等。班主任往往是分散地应付各种活动,没有建立全效机制,也没有深刻领会各项活动的教育意义。如果我们把运动会看作是对学生平时健身成果的检验,把文艺汇演看作是对学生平时美育成果的展示,把英语竞赛看作对学生英语学习成果的考查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各项活动融入学校生活的系统之中,使学生不会感觉到额外去应付这些活动。

三、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可能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题组拟提出如下思路,希望能够对一线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提供参照。

思路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进程研究

本思路的重点是从学生入学开始,着手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基本理论依据在于尊重学生的道德发展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自制能力,重视班集体所蕴含的集体教育资源。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学生入学时,即启动班主任引导下的学生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确立班级规章,并确立监督机制。在学期进展过程中,在班干部领导下,不断提高标准,解决班级发展中的问题

思路二: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班主任工作创新

本思路的重点是努力确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并使其成为有力的教育力量。基本原理是班级文化可以发挥凝聚力,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对所有学生的学习、同伴交往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对于班级发展前景的预期,提炼班风、学风等班级核心价值观,并确立相关制度,由班干部、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自评以及学校内的班级文化评比等进行监督。

思路三:交往引导与品格建构

本思路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的同学交往、师生交往、亲子交往,在和谐的交往关系中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基本原理是道德是交往过程中的规则,良好的交往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的言行一致。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系统规划学生所身处其中的各类交往,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交往所应追求的理想状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合理交往,引导各类交往的正常展开;组织学生对交往关系的反思,促进道德自觉。

思路四:立体沟通网络的建构研究

本思路的重点是班主任要建立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立体沟通,通过沟通达成教育共识。理论依据在于德育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是一种沟通过程,而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以及言语沟通的不同类型(如书面沟通、口头沟通、电话沟通、网络沟通等)有不同的关系状态和沟通效果。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班主任要分析各种沟通关系,包括师生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班主任要进行立体沟通网络的建构,如在师生沟通方面,可以有一对一当面沟通、一对一电话沟通、一对一信件沟通、一对一网络沟通、一对一基于文本的沟通、一对多当面沟通、一对多基于文本的沟通、一对多基于网络的沟通等各利,形式。

思路五:人文引导与自主建构

本思路的重点是依托饱含人生哲理的文章和故事,组织学生在阅读、讨论中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基本原理是班主任的职责是引导学生理解、认同、践行各种道理,而这些道理如果是由班主任告诉学生的,学生并不一定认同;如果是班主任引导下学生自己思考的结果,就会遵行。因而,班主任要做的,是创造适宜氛围,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建构自己的道德原则和行为习惯。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挑选学生喜爱的可供阅读和讨论的精美文章,由学生干部或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形成相关认识,制订相关计划和规章;各种计划和规章的有效执行,就意味着各种价值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

思路六:开展主题活动,提升德育效能

这种方式在实践中已经有较多的应用。本思路的重点是依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对学期德育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基本原理是德育内容庞杂,不可能在一次课上全面开花,最适合的方式是以学年或学期为单位,分专题进行重点强化。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依据选定的价值观主题,设计相应活动,在学周或月内进行反复强化。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觉反思。

思路七:家校合作,提升德育效能

这种思路一直都有,关键在于是否系统、有效。本思路的重点是通过常规化的家校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与相互配合。基本原理是依据系统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支持,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相反,就会出现“5+2=0”的局面。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学校、教师要主动出击,确立常规的家校沟通制度,进行有效的亲子教育,吸引家长对学校事务的参与。同时,教师要乐于吸收家长提出的良好意见,实现家校之间的平等互动。

思路八:发挥班主任的协调职能,打造德育共同体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