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信息管理8篇

时间:2023-01-24 12:46: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信息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信息管理

篇1

关键词:宾馆;宾馆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4-0000-01

Hote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Xu Lan

(Languages Service Center,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mei University,Fujian361021,China)

Abstract:The design,business processes and system architecture of these three aspects of the hotel information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process.

Keywords:Hotel;Hote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tructure Design

现代化的宾馆是集客房、餐饮、通讯、娱乐,商务文化及其他各种服务与设施为一体化的消费场所,酒店宾馆组织庞大,服务项目多,信息量大,要想提高劳动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而促进经济效益,必须借助计算机来进行现代化的信息管理。酒店宾馆行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商机的同时,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随着酒店业竞争的加剧,酒店利用传统的竞争手段所创造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酒店需要使用更有效的竞争手段,拓展更广阔的经营空间,提供更细致、全面、个性化的服务,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提高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如何使自己的酒店宾馆在本行业中脱颖而出,独领,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和传统的管理方法显得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宾馆行业的发展。酒店业为适应信息化时代对现代酒店的新要求,向客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满足各类不同客人的个性化服务要求,因此,建立一套先进的、科学的、严谨的、适合自身特点的饭店管理机制,是使自己更具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一、设计思想

系统着眼于宾馆的当前信息管理和未来的发展,是通过对宾馆相关管理人员的咨询和对他们需求报告中所列项目本着软件工程的思想所编写的。我们所设计的系统将更加贴近于现代酒店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风格。

二、宾馆管理系统的设计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使用原型法(Rapid Prototyping)即以少量代价快速地构造一个可执行的软件系统模型。使用户和开发人员可以较快地确定需求,然后采用循环进化的开发方式,对系统模型作连续的精化,将系统需具备的性质逐渐增加上去,直到所有的性质全部满足。此时模块也发展成为最终产品了。

(一)宾馆业务流程图。入住宾馆的客户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现到现住者;另一类是预订客房者。对于现到现住者一般只需要进行住房登记、交纳押金即可。如果中途需要续住的话,还需要到总台办理手续。对于预订的客户,在为其办理住房登记前,应核查预订记录。宾馆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二)系统结构图。经过对宾馆业务流程的了解,从软件需求的角度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了系统由住房管理、客户管理、结算管理、系统管理等四大模块组成。系统的结构如图2所示。

1.住房管理。该模块主要是实现住房预订、住房登记、客房查询及客房设置等功能。其中客房设置子模块的作用有二:一、根据不同客房标准来适应不同消费水平的客户;二、便于维修人员根据客房资料维修客房。

2.客户管理。按需求部署的角度看,客户管理模块实现的功能属于意外需求。该模块实现了客户的分类。用户可设置用户类型,而后根据用户的类型设置住房折扣。客户资料子模块主要实现了查询预订客房的客户的资料。

3.结算管理。结算模块分客户结账和押金管理子模块。客户结账模块根据客户的折扣率和住房等级及天数,进行最终合算。押金管理模块主要是考虑到客户续住的可能性。

4.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模块实现了操作员的增减删查、系统备份和还原等功能。

(三)编程环境的选择。微软公司的Visual Basic是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工具,是目前最为广泛的、易学易用的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Visual Basic提供了大量的组件,这些组件可用于设计界面和实现各种功能,减少了编程人员的工作量,也简化了界面设计过程,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故而,实现本系统VB是一个相对较好的选择。而且,Visual Basic强大的调试功能也为大型复杂软件的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排错手段。

三、结束语

本文采用了结构化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来进行宾馆管理系统的设计。该系统虽然简单,但实用性强,基本满足了宾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志铭.Visual Basic数据库开发实例解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8

[2]龚伟,赵郡.用Visual Basic ASP Access 2002制作考试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0

篇2

 

一、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各高校通过增加专业使得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地方普通本科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在扩招的过程中增加了大量新专业和热门专业,几乎每年都在申报新专业,学校也在不断的转型发展。由于学生人数的剧增、专业个数的增加以及学校政策不断改变,学校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量急剧增大,由于以上情况的存在,高校校级领导身上的工作越来越多,管理的范围和思考的问题就越来越多。从管理原理以及行为能力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学术和行政能力,但直接管理的事情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对全校所有专业和人员进行直接管理。

 

因此,为应对这一新的情况,各高校纷纷成立二级学院,逐步降低管理工作重心,实施学校、学院两级管理。二级学院自主权扩大后,压力也相应增大,管理工作任务更加繁重。高校实行学院制后,学院是承上启下的机构,对外向学校负责,对内管理下属的系、所、办、中心。因此,学院成为学校领导下的一级行政管理实体,“各个学院构成了大学内的一个个管理中心”[1]。二级学院的事务繁杂,涉及学院内部人员管理、专业申报、教学管理、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物资管理和学生教育管理等,在以上诸多方面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必须加强信息收集、汇总、处理和传达等工作。

 

然而二级学院的人员编制相对较少,一般二级学院的机构包含综合办公室、教学办、团总支等实体机构,人员配置一般为综合办公室2人、教学办1~2人、团总支4~5人。这些人员处理的事情繁多,要针对学校各个部门的检查、统计信息、处理日常事务。因此,加强学院信息管理是非常紧迫和十分必要的,让信息及时反馈给二级学院领导和学校其他部门领导,使得办学的质量和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本文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通过广泛调研和处理,建立“三环式”信息管理模型,即信息的分类采集、信息的加工处理和信息的传输应用三个环节处理信息。

 

二、信息管理现状分析

 

通过对重庆文理学院二级学院的初步调研发现,二级学院在信息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领导重视力度不够,教职工信息意识相对淡薄。二级学院领导大多数重视教学、学生管理、科研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和其他管理工作,而对发展基础之一的信息档案的管理不够重视,不论在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现代化信息管理条件的完善,还是在专兼职人员的配置和培训方面,都较少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2)信息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信息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应当有相应的技术规程来规范它。

 

高校二级学院的信息管理工作一般情况下起步较晚,缺乏系统的规划、管理制度和工作细则,导致信息档案的形成、收集、分类、整理以及归档程序处于比较混乱的局面。另外尽管有的学院有一些信息管理制度,但只大致规定了一些需要归档的材料内容,而没有关于归档的时间要求和奖罚措施,信息材料的形成对象和移交对象不够明确,这种归档制度,实际上是一纸空文,没有真正意义,引不起执行者的高度重视,从而造成信息的收集不全,材料质量不高的现象。(3)信息管理人员不稳定,缺乏专业队伍。目前多数二级学院的信息管理由教学秘书。

 

行政秘书或资料员兼任,他们大多数未接受过专业知识的培训,主要精力集中于日常事务,信息意识和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信息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必然会使归档信息材料的质量难以保证。(4)信息管理手段落后,数字信息化水平偏低。多数二级学院的信息管理现代化手段还处于起步阶段,计算机管理还局限在目录检索上,文件级目录及文件的重要内容未能录入计算机,致使信息利用耗时长、查准率与查全率较低,管理效率低下,不能适应检索、调取并有效利用档案信息的要求。(5)信息加工处理缓慢、传输应用不够及时。由于缺乏专业的信息处理队伍,使得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速度过于缓慢,容易造成很多有用的信息没有被及时获取而错过二级学院的发展机遇。

 

三、构建“三环式”信息管理模型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工科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管理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必然要接触海量的信息。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目前很多高校的二级学院面临的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处理信息,信息的分类输入是信息管理的前提;信息加工处理是信息管理的关键;信息传输应用是信息管理的目标。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二级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从信息的分类采集、信息的加工处理和信息的传输应用三个重要环节进行系统化的建设[2],构建“三环式”信息管理模型。

 

首先是信息的分类采集。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三个要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信息资源,是构成任何一个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但信息并不都是资源。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要准确及时提取有用信息,必须按照二级学院的实际需求,对所涉及的信息进行甄别,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类。对高校二级学院来说,按其承担的重要事务可按三级目录形式获取信息:一级目录反映学院层面的信息,主要是院级顶层设计的内容,包括学院规划和管理工作、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及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等模块,其内容由学院办公室和学生管理办公室获得;二级目录反映系、室、所层面的信息,主要是工作过程的记录,包括一级模块内容的具体细节,由各单位负责人录入;三级目录反映教职工和学生个体层面的信息,主要是工作结果的记录,包括学院每个成员的工作量和工作结果,由师生个体自行录入。

 

其次是信息的加工处理。在信息分类的基础上,从软硬件建设着手,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一是制定信息管理框架,设立各类信息管理栏目,分解各栏目中的核心要素,确定各要素的主要内容;二是配置信息管理系统所需要的硬件设备,搭建一个既经济实惠又能高效快速处理信息的支撑平台;三是针对信息的容量和硬件系统的特性引进或开发快捷实用的应用软件,着力提高信息数字化处理的能力;四是对信息处理的师资队伍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其具备信息处理加工能力;五是在加工整理信息时,要注意信息的统一,也要做到计量单位相同,以免在信息使用时造成混乱现象;六是设置信息处理权限,一级目录信息由学院主要领导审核和修改,二级目录信息由学院分管领导审核和修改,三级目录信息由系、所、室负责人审核和修改,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最后是信息的传输应用。信息收集和加工处理后,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适当的途径传输和应用。一是为学院的对外宣传提供必要的信息。通过加工处理后的相关办学成果类的信息及时上传到二级学院主页的相关栏目,展示学院的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有利于招生宣传、师资的引进及对外开展校企合作;二是为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反馈[3]。通过平时的积累和及时收集教学过程中反馈的信息,能为今后的教学特别是为教学改革提供大量翔实的资料,使教学研究和改革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为学院管理考核提供凭证。

 

通过调阅学院综合信息,可以为学校接受上级评估、学院接受学校考核、教师年度考核时提供原始的凭证。四是为师生提供服务[4]。教师通过调阅其基本信息、个人简历、职称晋升、教育背景、论著文章、科研项目、历年授课、获奖荣誉等在内的一系列信息,可以为在填写晋职晋级报表、申报项目和参与评奖等方面节省大量精力,学生在准备毕业就业、参军或出国留学时,通过查阅学生教育管理信息可以高效快捷获得自己的学业成绩和平时获奖等资料。

 

四、搭建“三环式”信息管理模式的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信息管理模型的正常运行,必须采取相应的信息管理措施。一是努力提高二级学院领导的重视程度,成立信息管理领导机构,加强师生的信息意识教育,建立信息管理领导责任制;二是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对信息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输和信息保存时限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三是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技术支持,保障信息管理平台正常运行;四是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且业务能力较强的专、兼职工作队伍,以适应信息的高效录入并有效利用的要求。

 

五、结论

 

本文通过详细地分析高校二级学院信息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从信息的分类采集、信息的加工处理和信息的传输应用三个重要环节进行系统化的建设管理机制,从而构建“三环式”信息管理模型,提高二级学院信息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篇3

关键词:信息集成信息管理策略企业信息

一、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

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它是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联系结合所构成的开放性的转换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人、财、物和信息。企业的日常运作及发展,必须以获取所必需的信息为前提,而对信息的有效管理及充分开发利用,会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进而提高生产效益。

企业中的信息管理应该包括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分析研究、利用等,其目的是保证企业所需信息的可用性。

1.传统手工阶段

在传统的手工方式中,信息管理的方式就是使用纸、笔来存储,以人员接触和交谈来传递,用语言、文字来输入和输出信息;管理工具无非就是文件夹、资料袋、以及各种标签、摘要卡片等。此时的企业管理主要面向物流与商流,信息因依附在其中而没有单独被企业加以管理,信息管理还没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

2.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开始不断地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从最初的财务电算化到办公自动化,再到管理信息系统以至较复杂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等,此时信息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阶段也是企业逐步信息化的过程,企业使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及相应设备,对企业进行多角度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物流和能源流,进而通过信息资源开发,如利用OA、CAD、CAM、MIS、MRP、(II)、ES等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信息集成阶段

由于在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并无统一规划和标准,再加上系统开发对技术的依赖以及其它经济和人为因素,以至即使在一个企业内部,采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也大不相同,比如系统所采用的数据库从简单的文件数据库到复杂的数据库都有,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异构信息源。尽管这些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分别支持企业的各个业务系统,但企业高层在多数情况下,为完成一项工作,可能需要访问分布在不同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管理系统很明显难以满足这种需求。而在现代商业活动中,企业兼并、并购非常普遍的。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否实现交互,如何实现也就成了企业信息管理面临的问题。同时,在现代全球化竞争环境下,无论商务信息如何变化,企业管理层都要能迅速获取关于商务的任何一方面、任何一层次、任何一个角度的信息。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在基于企业业务集成的基础上,通过信息集成实现企业整体各部的信息共享,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从企业的整体商务环境出发来整合业务及相关信息系统,如,BPR、ERP、CIMS等。

二、信息集成的技术实现及所面临的问题

信息集成并非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而是要从企业系统出发,保证系统中每个部分、在运行的每个阶段,都能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方式传送给需要该信息的人。

1.信息集成的技术实现

信息集成在技术上要实现企业系统各部分:(1)互联性(interconnectivity)就是通过接口技术使各部分单独的设备、各种单元技术连接起来;(2)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是通过ETL或元数据等技术使企业系统中各有关应用软件或技术功能,彼此理解对方的操作指令并识出相应功能,能够实现相互操作,从而实现修改或共享数据库;(3)语义一致性(SemanticConsistency)指通过SBV(sharedbusinessvocabulary)和格式的标准化,提供给用户一个企业数据一致和正确的视图;(4)会聚集成(ConvergentIntegration)这是信息集成的最高阶段和最复杂形式,它包含了将技术与流程、知识以及人工效能之间的集成。会聚集成将使组织具有对市场机遇快速应变的能力和对本身重新配置的能力。

信息集成将涉及到很多技术问题,只有将这些技术通过系统设计和分析并加以规范化实施,才能形成一个敏捷型企业的信息系统。具体的技术有: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Internet技术、电子邮件技术、目录服务技术、多媒体技术、图形图像技术、接口技术以及MDM(masterdatamanagement)、BPM(businessmanagement)、EAI(enterpriseappli-cationintegration)、ESB(enterpriseservicebus)、ETL(extract,transformationandloading)、EII(enterpriseinformationintegration)、ECM(enterprisecontentman-agement)等。

2.信息集成所面临的问题

企业信息集成面临的问题是一个非技术问题,它实质上是管理,“putenterpriseintoenterprisesystem”,即将企业定位到企业系统中。所以仅从技术角度出发,企业在实际开发或应用信息系统时并不会实现所期望的作用。Foxmeyer的系统开发使其破产;MobilEurope在信息系统上投资数亿美元,最后也不得不放弃;Dell为自己投资的系统居然不能满足其新的分布式的管理模式;当AppliedMaterisls发现与新系统相伴随的还有大的组织结构调整时,不得不放弃了系统。一系列的案例使人们开始怀疑在这方面的投资,有的人也把这种失败归咎于技术问题。但Davenport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业务问题。企业在进行信息集成时,往往会把自己对此的理解强加在企业原有的策略、组织结构和文化上,为实现全面集成不惜剥离自己的一些强势业务部门或将原有的定制式的处理过程转向一般性的处理,而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这表明企业进行信息集成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管理水平问题。

三、面向信息集成的信息管理策略

企业信息集成是分层次的,如参考文献中将其分为用户界面、人员、业务过程、应用、数据和元数据五个层次。但对于企业决策层来说,首先要明确的是如何理解信息集成。如今企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与它的信息意识和对企业内外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通过企业信息集成,企业要成为敏捷性企业,保证企业信息系统的透明性(visibility)和灵活性(flex-ibility)。信息集成的理论基础是工程思想和系统思想的结合,它不仅是用技术建立一个信息系统,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所以要进行企业信息集成时不仅利用集成技术开发、整合信息系统,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机构也要做相应调整。

1.企业决策层

企业决策层首先要将信息集成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项目来对待,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每一个人,甚至会涉及权利和责任的再分配,影响部分人的利益。建立以企业决策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小组,着手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规范相关信息标准并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从组织上和措施两方面大力度保证信息集成的顺利进行。然后还要认识到集成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会很长,短期内不能有所收益。要保证资金、人力的持续投入。2.企业组织机构

企业信息集成时,也要针对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企业各部门,进一步提升企业信息部门的地位,应在决策层设立专门办公室或工作小组来统筹企业信息集成及集成后的系统日常运作,比如建立直接由企业CIO领导下的信息部,部门主任或称经理负责整个企业的信息集成后日常运行所需的人、财、物管理,管理内容包括:专业信息管理部门与兼职信息部门的分工合作,不同部门信息基础设施的维护与更新责任,兼职信息管理人员的报酬分配以及全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工作制度(如全企业人员利用信息后的效果报告制度、获取信息后的上报制度、专业或兼职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等等。此外,进行部门重组时,要注意保留企业的优势部门,要针对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来进行重组,建立起构架明晰、无生产冗余部分、权责明确的科学的企业系统,只有这样重组后的企业才能具有适应现代企业要求的扁平化组织结构。

3.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及管理

篇4

关键词:医院 档案 信息管理

医院档案是医院各职能管理科室和业务科室信息的聚合,是医院活动的历史记录。由于医院职能的特殊性,医院档案相当于承担着医学知识载体的作用,是人类在治疗疾病、科学研究、提升医疗技术等多方面活动中产生的,并能为以后的医学发展起到重要借鉴作用的珍贵资料,其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医学研究成果与高新技术等重要的科技信息。

当前,我国的医学发展十分迅速,对于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也逐渐深入,这使得医院作为一间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服务部门,对各种时效性强并具有高价值的档案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要求,医院档案作为医学知识的载体,是医学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因此,医院档案管理情况势必影响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一所医院要想获得长期的生存机会并得以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把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实现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现代化,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

1.当前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现状

1.1对档案信息管理的认识不够

医院档案信息在医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医院档案储存了大量以往的病例信息及科研材料,医务人员可从中选择成功率较高的诊疗方法及获得最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医疗工作的凭证,并在医学研究活动中起到了支撑作用;其次,在出现医患矛盾、医疗纠纷时,病例档案将成为重要的凭证材料,在解决医患争端中发挥着重要的法律依据作用,最后,医院档案把医院发展历史状况及过程样貌真实地记录下来,是医院发展的一面镜子,在医院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在医院工作的大多数人员,甚至包括档案管理工作部门的工作者,对医院档案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相对正确周到的管理方案,对医院档案的管理随意性较大,一定程度上造成许多完美的档案资料没有得到及时的收集、整理、而遗失,导致医院历史资料的缺失,目前很多医院还保留着传统的纸质管理模式,纸质管理模式需要的储存空间大,易受潮湿、火灾等外来因素破坏,难保存,难调阅、难查找、易损坏、易遗失,借出去的档案返还不及时,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信息共享性差,造成档案利用率极底,严重浪费了医院档案的巨大利用价值。

1.2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水平不高

作为医院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好的档案收集、保管、统计、检索、利用和编研工作能力;还要具备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能完成档案信息的录入、分类、筛选、快速检索等工作;另外,由于医院职能的特殊性,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具备全面的医学基础知识,由此可见,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以上提到的各学科的综合知识才能做好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然而,当下的许多医院在档案信息管理人员挑选方面做的不够到位,对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文化程度甚至个人思想道德方面的考核缺乏重视,从而造成医院档案管理的多数人员专业能力较弱。另外,一些非档案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通过后期的一些相关课程培训就可以从事医院档案的管理,然而其只是了解了档案学专业的一些皮毛,在实际的工作中容易出现多种失误,这将给医院档案信息的管理造成较大的损失。此外,一些从未接受过专业化培训,缺少作为一个合格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只是因为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而从事管理工作,这就使得医院档案的管理无法步入正轨,更不用说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了。

1.3医院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很多医疗机构对医学档案信息管理认识不足是因为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不予以重视。对于医院档案信息的管理没有进行制度上的规定和要求,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也是当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一些医院在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较为模糊,无法对档案信息的内容和相关要求作出明确界定,缺乏统一具体管理档案的制度,因而不能对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划,导致档案的收集率偏低,管理分散和缺乏信息资源整体统一性,例如,随着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检查和治疗等方面的新兴技术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这无疑是医学进步发展的福音。然而多数医院都没有及时完善与这些新兴技术相配套的档案管理制度,造成先进仪器的相关数据和资料没有融入到医院档案的管理中。此外,医院的档案信息管理往往容易出现主次不分,文图不符,重要信息遗漏等问题,对此一些医院也缺乏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的相关办法,不能及时对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阻碍了医学研究的发展,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进而使现代医院的发展跟不上新时期的发展需要。

2.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强化档案信息管理意识

基于医院档案信息对医院发展和医学进步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加强对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认识,强化档案信息的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医院要始终把档案管理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不只是档案管理工作者要重视这一工作,还要强化全院职工的档案管理意识,在全院各级人员中提升档案信息的知晓率,从而使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做好医学档案的管理工作。这对提升现代医院档案信息管理能力和管理的科学化将会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2.2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量也在逐渐加大,其工作范围已由初级阶段对档案的收集和统计等扩大为现在对经验教训的总结与分析,并对以后医院的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故此,从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也应该得到相应提高,只有使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才能进一步优化医院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医院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可以通过定期得将他们送到专业的档案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培训及邀请档案管理专家来院召开技术讲座这两种方式以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与技能,从需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专业修养,以达到适应医学档案业务发展、推动档案管理水平提高的目的。

2.3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医院档案信息管理质量的提升与一套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鉴于目前医院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故而对于医院的医学档案信息管理,应首先成立有约束力的部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责任,以保证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有序进行。其次应严格管理好医学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杜绝个别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健全医院的档案管理制度,可以使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指责,对于各种情况能够做到有章可循,这对于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圆满完成是非常有裨益的。

2.4创新档案信息管理模式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以往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解决当下档案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医院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质量要想得到有效提升,就必须及时进行创新,摒弃以往管理模式中不科学的地方,根据科技的发展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档案信息的创新改革。医院要注重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力量,重视新兴技术的应用,尽快促成医院档案管理的系统化。因此,医院档案管理应由单纯的纸质管理模式逐渐过渡到与计算机网络管理模式并存的管理模式中来,对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形式上的差异加以利用 ,电子文件,且有不占空间,提高工作效率,便于资源共享,节约资源等诸多优势,有了电子文件,对文件直接目录标引直接提取供利,对保护纸质文件极为有利,另一方面,纸质文件档案,也可以弥补电子文件容易被删改、丢失的缺陷,并作为查找核实电子文件的最原始凭证,两者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使档案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更适应时代的需求,真正做到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需求服务。加强档案管理意识、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建立高效完善的医学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科学发展,如此对于优化医学档案管理的质量,实现对医院档案的最大限度利用,并进一步促成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社会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小结

总之,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促使医学档案信息的管理也要及时赶上时代更新的步伐。当前的医院档案信息管理依旧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够、管理方法较为落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对此,我们要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积极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从档案管理认识、管理人员素质、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对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进行改进,不断提高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促使医院档案信息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从而为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沈继涛.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11):1045.

篇5

原文

引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自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N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于1946年在美国问世到现在,计算机业飞速发展,技术淘汰指标高的惊人,价格下降以及软件应用的快速扩展引发了以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为标志的“微机革命”,随之而来的是以全球信息网络普及和全球信息共享为标志的“全球信息网络革命”的蓬勃兴起。可见,世界已进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中激烈竞争的时代,计算机已经变得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工具,如同我们离不开的自行车、汽车一样。我们应该承认,谁掌握的知识多,信息量大,信息处理速度快,批量大,谁的效率就高,谁就能在各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计算机的发明应用,被视为人类的第三次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是一次飞跃。过去的革命最高成就就是“用机器制造机器”,是手的延长,而计算机的出现却能做到“用机器控制机器”,是脑的延伸。计算机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工具及途径。在西方国家,计算机系统的发展有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4--1964)电子数据处理阶段(EDP)。此阶段以单项数据处理为主,如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工资管理等。

第二阶段(1964--1974)管理信息系统阶段(MIS)。在这期间,由于高速度的处理机、高速度大容量的存储器与器件有了突破性进展,使得计算机应用系统从单项应用的EDP发展到多功能、多层次、综合性的应用阶段,使得MIS日渐成熟,具有了控制、预测、辅助和决策的功能。

第三阶段(1974--1980)决策支持系统阶段(DSS)。在此阶段解决的主要是面向高层管理,大范围的决策问题以及非结构化信息的处理。

第四阶段(1980--)职能管理系统阶段(IMS)。这个阶段强调的是综合管理功能,多维服务模式,人机协调的、智能化的、集成化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功能等。

据统计,目前,美国在财务会计上占有90%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

......

目录

第一章系统语言简介

第二章系统分析

第三章系统详细设计

第四章预计成果

参考资料

1、陈禹,方美琪编著.《软件开发工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鲁宇湘编著.《Delphi入门与提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黄梯云编著.《管理信息系统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肖化昆,狄争等.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实现技术,《微型机与应用》2005年第三期

5、杨芙清等.软件复用及相关技术.,《计算机世界》.1999年第三期

6、微软公司.MicrosoftSQLServer2000使用TransactSQL进行数据库查询,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9

7、DANBin,LIUFei,etal.ResearchonNetworkIntegratedManufacturingandtheSystem.SystemEngineeringandElectronics,2001,23

8、FrankKand.AContingencyBasedApproachtoReqcurementsElicitationandSystemsDevelopment.LondonSchoolofEconomics,J.SystemsSoft—ware,1998,40.

9、CHENGP,JINH,ZHOUXR,etal,DesignofHighPeroformanceRAIDinReal—timeSystem.ACMComputerArchitectureNews,1999,27

10、索风涛.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的一点思考.

篇6

1.1管理的滞后性

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档案信息在建设的过程中也不断的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与应用。但是在众多档案管理中,管理现代化技术并没有随着档案信息化的建立而改变,仍旧延续着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对档案的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推动其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对此,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不断加以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跟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脚步,最终推动其档案管理的进步。

1.2档案信息管理缺少规划

档案信息管理对于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人们对于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很难适应时展的需要。在档案管理中,由于其管理效率的低下,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对于档案信息的管理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与了解,信息检索不规范,这些因素将严重影响档案信息的管理与质量,对此,在今后的管理中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统一规范标准要求。

1.3数字档案资源短缺且结构不合理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传统的档案资源都是以纸质媒介进行存储与管理的,对于数字化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一定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的管理人员并不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资源整理与利用,这对于档案信息的存储将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信息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难以保障。

1.4档案信息化专门人才缺失

在我国,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档案管理人员因区域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经济相对于落后的地区,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更是缺乏,这就导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建设,对此,必须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推动其档案信息工作的开展。

1.5档案信息化立法和规范化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对于我国而言,档案管理相对起步较晚,在相应的管理制度上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规范与管理标准,甚至对于档案管理的法律依据也没有相应的完善与建立,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档案管理的发展,对于管理而言,更是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来自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简介详见)

2加强档案信息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2.1档案信息管理要统一规划、统一原则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加剧,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对于档案管理也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为了有效的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达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以便更好的为各级机关领导部门服务,对此,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与制定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档案信息管理的特点,可以将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开展各项措施的管理活动。运用统一的管理规划原则进行文档管理,确保其信息的安全。

2.2加强数字档案的信息管理

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由于其技术手段相对落后,随着时间推移,信息的质量以及服务水平都将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所以对档案加强数字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不仅仅能够将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而且方便快捷便于查找以及信息的网上传输,使其档案资源更加丰富化,系统化。

2.3加强档案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升档案信息管理质量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其专业的档案知识管理工作技能,因其档案人员管理水平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档案信息管理化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此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建立一支信息化的管理队伍更好的为档案管理服务。首先,应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使其熟悉的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并对数字化、信息化等管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要与各科研院所建立联系,以各种形式加强合作和交流工作,从而为档案从业人员提供接受再教育的机会,使其能及时的对新技术和新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最后,要做好人才的引进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工作要加大力度,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4抓紧档案信息化法制与标准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法制建设。加快研究和制定电子公文归档、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公开和上网安全、网站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行政规章,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二是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学习、宣传与贯彻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标准规范和实施办法,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要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

3结束语

篇7

 

目前在公共卫生信息管理领域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在建设当中缺少地方和中央的统筹,导致了发展的低水平和重复性。同时在如何加强战略控制实现建设目标还是空白。本文将在这个领域着重进行探讨。

 

一、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问题

 

1.缺少全局统筹规划,地方信息化建设陷入水平低重复性建设

 

目前在全国卫生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盲目发展。造成了信息化建设的重复性,区域的东西失衡,建设的水平低,弟弟与地方不沟通协同,造成众多的信息孤岛。这样不仅浪费了财政资金,也不利于全国一盘棋的建设。

 

要整体与局部辩证关系统一的观念。既要在全局上进行顶层设计,有全局统一协调指挥,地方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建设。我们在建设要有协同发展的思路。要严禁闭门造成的情况出现,多串串门,多了解了解行业的发展状态,其它省市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思路。在全国大一统的信息化统领下,各个地方相互借鉴,资源共享。才能更快更好的建设事业单位档案的信息化。

 

2.技术端口缺乏标准化,系统与系统不兼容

 

由于前期的统筹规划工作的失败,没有制定好技术端口的通用标准。造成地方之间,地方与国家之间的系统无法合并,形成不全国通用的网络系统。在医院内的信息传导机制上不兼容。我们要达到信息影像,电子病例,防疫监控,后期援助,等等内部系统兼容和一体化。要实现兼容必须制定通用的技术标准,实现内部的无障碍沟通。

 

3.缺乏信息共享建设,形成信息孤岛

 

目前的内部建设一般依靠软件的内部建设。虽然提高了内部的管理效率,但是不利于与外部的链接和缺少与外部的协同性效应,使得信息的作用打了折扣。缺少信息共享的造成了信息档案的重复性建设增加个公众的转移成本。公众不得不在转换新的就医场所后,重新登记相关信息,重新检查,导致信息的重复性也增加了公众的负担。

 

4.对外缺乏集成化便携式的网络节点建设,信息传播效率低

 

目前的公共卫生系统的信息仅供医院等相关医疗单位使用,最为最关心的公众对相关信息知道很少。对于公共卫生尤其是自身的健康档案了解,成为公众最新的诉求。

 

二、公共卫生信息管理问题背后的症结

 

1.缺少顶层设计和全局的布局谋篇和执行上的统筹规划

 

整体和局部是事物发展的一体两面。由于缺少前期的准备工作,造成了后期发展的无序性和混乱性。所以让局部自由发展的思路是不正确的。需要共建一个技术平台,建立一个信息通用标准,这就给地方发展提供了思路和依据,在后期的一体化建设中就会形成系统的个体,不再会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

 

2.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我们建设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地方与地方,地方与中央,地方与公众的关联性。部门割开联系来看待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出现的信息孤岛和卫生信息化与居民和社会脱钩,影响了全局的建设也满足不了公众的公共卫生的信息诉求。坚持联系的观点,有助于一体化的建设,实现上下互动,内外互动,形成信息共享信息利用的整体。

 

三、如何进行公共卫生信息管理路径的探讨

 

1.加强顶层设计和全局的战略谋划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的设计,制定好路线图,时间节点,责任权利,任务分解,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等等,为公共卫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目前的信息化建设应该具备以下功能:在传统的内部信息收集,处理,储存,传递,共享。着重加强信息共享的战略谋划,形成内外一体化的建设格局。

 

2.制定通用技术标准,实现技术的格式化发展。

 

加强卫生系统内部的信息化无纸化的同时,要加强内部各个系统的兼容和技术端口的通用以及之间的信息相互转换。只有这样能够减少转换成本,实现了信息的无障碍流通,降低了信息流程的成本和转换成本。IT技术是一门繁杂本身也是在不断探索的行业。不同的技术平台和技术门类下的档案信息化,必然会形成系统与系统不兼容,端口与端口不通用,最终影响国家大一统的信息化发展格局形成。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尤其通用人才建设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所以我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培育和使用,发挥人才的智力智能,知识资源。目前人才队伍的建设面临总量少,存量流失,新量不足,存量内部知识结构老化,老中青三代结构比例失衡的问题,专用型人才居多,通用型人才少的局面。公共卫生的信息化需要具有计算技术,IT技术,管理技术和卫生技术的通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存在。专业型的人才结构,增了内部沟通成本和认识不一致的现象。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效果的发挥。要吸收新鲜血液,要加强现有存量的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实现知识结构的转型升级。

 

4.加强集中化和分权化的合理布局

 

作为研发卫生信息系统具有高风险,收益不确定的,智力资本要求高的特点。单纯依靠地方研发,会出现研发成果水平低,系统不兼容。而且地方的各自为政,重复性的研发都是浪费了宝贵的国家财政资源。所以要加强最高层次的集中研发制定通用的技术规范,地方只是使用通用软件或者针对各自特点在通用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5.建设多元化执行监督体系,加强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和制度制定,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战略的控制

 

任何战略都离不开执行,执行的效果决定了战略的成败。因此多元考核体系就是在必行。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要充分关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在综合平衡中重点考核的方面有,发展质量,发展能力,投入产出效率考核,不良建设浪费考核,信息化建设运行质量考核,资产结构健康状况考核,战略执行考核。

 

四、结语

 

公共卫生的建设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只要我们在加强统筹管理和标准化建设以及内部控制建设,就能最终实现卫生信息化的建设目标。

篇8

关键词:流量计雨量计降雨强度颜色划分排水管理信息系统防汛调度

1引言

天津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排水设施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搞好城市排水管理对城市的环境保护、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城市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搞好城市的防汛排水工作,确保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正常进行至关重要。我处(天津市排水管理处)作为市区防汛排水的主要部门,对搞好防汛排水工作,使全市人民安全渡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天津市排水管理信息系统是城市排水管理的综合信息系统,实现排水管理定量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天津市防汛调度系统作为排水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汛期的雨量、流量监测,进行数据分析,提供调度依据。

2系统设计

2.1整体设计

排水地理信息系统在防汛调度上有很大的优势,按照我处排水地理信息系统规划,降水时各地区降水量、河道水位等动态信息可通过有线(无线)自动传入系统计算机内,计算机结合存储的排水设施情况及地形、地物等属性可提前预报市区的积水地点及深度,并生成最佳排水调度方案,预测排除积水所需的时间,在遇特大降水时,根据地面高程特性(由地面高程形成的洪水缓冲区)及地面建筑物特性(主要是建筑物的使用重要程度)生成最佳市区防洪、分洪方案,使洪水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整体设计如下:

2.2详细设计

具体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任务:

(1)实时预报积水点及深度。

(2)生成最佳排水调度方案。

(3)预测排除积水所需时间。

(4)生成最佳市区雨水排沥方案。

3系统安排

3.1流量计、雨量计的安装

流量计、雨量计是确保防汛调度动态实现的硬件基础。本系统采用的是超声波多普勒流量计,将其安装在各泵站,这样既可以为监测泵站运行提供可靠的数据,又可以在降雨时全面掌握雨量情况。流量计、雨量计定时将流量等信息通过传输网络传入服务器,降雨时信息中心可随时通过拨号查询各地区降雨、泵站运行等情况。

3.2数据库的建立

天津市防汛调度系统的数据结构,组织存储等均使用access数据库,本系统的库体主要包括图形图象数据库、泵站数据库。泵站数据库中,采取每一泵站信息为一张表,泵站数据表中有泵站号、时间、泵流量、累计流量、雨量等字段,另有一张泵站号表,对泵站名与泵站号作出了一一对应,为以后历史数据查询做准备。图形图象数据库是由地形、地貌、等高线图、系统流向、泵站运行示意图及概貌、相关信息等摄影照片等组成,为图形查询、图形显示提供图形基础。

在通常情况下,分布在各泵站的远程流量计通过电话线自动两小时一次向服务器传输原始数据,系统自动整理数据后,将其存放在泵站数据库中。这些数据为监测泵站运行情况、分析雨量与积水关系提供数据基础。

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可以直观、准确的反映出排水系统流向、雨量流量对照关系,泵站运行情况,为防汛调度、提供数据保证做必要的准备。

3.3降雨强度与颜色划分

在降雨过程中,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降雨强度各不相同,为更直观的反映降雨情况,按照降雨强度的不同,分为小、中、大、暴、大暴、特大暴雨六种降雨情况,同时以六种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3.4应用实例

众所周知,防汛调度是一项实时性的工作,所谓实时是指防汛系统必须根据当时的雨量情况、流量情况作出及时、准确的调度。这样,实时数据、及时分析,就成为及时调度的前提,依靠两小时一次的定时数据库中的数据显然是不够灵活的。

在天津市防汛调度系统中采用了拨号查询的方式来解决实时问题。拨号查询的基本原理是采用调制解调器进行通信,可对任意一个流量计进行拨号。当流量计接收到调制解调器发出的指令,立即通过传输网络将当时的雨量、流量等信息通过调制解调器传输到计算机,本机接收到数据后,立即进行处理分析。利用调制解调器进行通信,保证了数据及时、准确,为进一步分析数据提供基础。

现在,以南开区北草坝积水点作为试点,具体说明如下。

北草坝积水点面积约为127公顷,负责此区域排沥的泵站为雅安道雨水泵站。降雨时,雨量计自动测取数据,并通过传输网络将数据传入信息中心,自动整理入库。监测人员可以进入该系统,系统自动按颜色显示当前区域的降雨强度,同时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功能提取积水点降雨及泵站运行情况,包括泵站开车情况、流量大小、积水深度等。并以图象及数据形式给予直观显示,达到简明易懂的效果。另外,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预测排除积水所需时间及判断应开车台数等。

3.5数学模型的建立

任何的分析都要有数学模型作为基础,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在天津市防汛调度系统中主要需要预测排除积水所需时间的数学模型。

开始降雨到积水退净的时间为:

t=[∫0t降雨量·ψ·dt-管容积]/∫0tqdt

其中,r为降雨量,ψ为径流系数,v为管容积,q为泵站流量。

例如:雅安道泵站q=2.4米3/小时,一小时最大排除127公顷内6.8mm的降雨,

北草坝积水点面积约为127公顷;降雨时间110分钟,降雨量26.5mm,积水深度30厘米。按照以上数学模型,加上修订系数,从开始积水到积水退净的时间约为2小时。

3.6积水范围的确定

本系统主要以34片积水地区为研究对象。在每一积水地区,按照区域的高程情况,以等高线为基础,排水管道分布为依据,确定积水范围。当排除部分积水后,再重新按照等高线分布情况确定积水范围,直至积水安全排除。

3.7用户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良好的用户界面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到用户对系统的应用态度,并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发挥,考虑到系统的使用对象大多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界面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1)界面全部在窗口环境下开发,用户不需要掌握visualbasic,access的命令和数据库结构,只需通过菜单、按扭、图片即可作到正确操作。

(2)提供提示和帮助,一些比较复杂的功能和操作,在屏幕上给出简明的操作注明,以帮助用户顺利完成工作步骤。

(3)尽量减少键盘输入。通讯信息和共享信息由系统调入并显示在屏幕上,由用户检查确认等办法来减少人工输入可能产生的数据录入质量问题。

4运行测试

程序编制完成后都要经过测试,由于天津市防汛调度系统的调试需要实时传入泵站的流量、雨量,而在非汛期,无降雨,雨水泵站不开车。鉴于以上原因,又编制了一个终端模拟的程序供测试使用。终端模拟程序可以模拟汛期的雨量计,当接收到本系统调制解调器发出的指令后,立即传输流量、雨量等数据,系统接收到数据后,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测试,认为本系统安全可靠,及时准确。本系统预计在2000年汛期在处调度中心试运行。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