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7 23:03: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地理知识重点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的是俄罗斯,其次加拿大、美国,中国位居世界第四位。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1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一)启发学生思考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提问时,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如果问题过难要进行引导,让学生开动脑筋自主思考。
(二)活跃课堂气氛
目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呆板,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也非常少。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打破课堂的沉闷,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初中地理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与学生的沟通,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进行掌握。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即使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课堂节奏,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沟通还能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二、初中地理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抓住关键进行提问
教师在进行特唐提问时要抓住重点,选取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提问,这样才能通过提问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创新提问方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地理知识。
(二)进行启发性的提问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不能盲目地进行,要进行启发性的提问,过于呆板的提问不仅不能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还不能启发学生思考。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提问,教师提问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一问一答的层面上,要多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让学生深入的了解知识,对初中地理知识点进行透彻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三)在提问时要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突出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由于初中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还是比较广,每一个知识点能够延伸出许多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时一定要抓住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不要把时间用在一些细节问题的讨论上,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不是纠结于固定模式内容的记忆。
(2)突出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要将教学内容中的难点融入到课堂提问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对初中地理教
学内容的难点进行讨论,然后老师再针对问题进行总结,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解决初中地理的难点,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水平。
(3)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会存在一些疏漏的地方,和一些较为模糊的知识点,这就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时存在盲区,所以教师要对这些易疏漏的知识点进行总结,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
(四)提问要有一定的联系
初中地理知识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每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注重提问之间的联系,将新知识点与旧知识进行有机地整合,通过紧密联系的提问,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点的同时回顾旧知识点,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一个知识点对其他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注意提问的层次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注重提问的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提问。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初中地理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初中地理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设问、反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发散思维。例如:教师在提问时可以先提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学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如果在思考讨论之后还是无法解决问题,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将困难的问题拆解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解决困难的问题,最后对初中地理知识进掌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所以本文研究了初中地理教学课堂提问技巧,为有效的课堂提问提出了一定的方法,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晶新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 [J].中国校外教育 ,2016(14):135.
[2]李延玲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提问技巧 [J].学周刊 ,2015(15):205.
1.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强,围绕一个地理知识重点或难点进行集中讲解,教学主题比较突出,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2.初中地理微课程一般由画面、文字与音乐组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知识学习,也可以丰富其想象力,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3.初中地理微课程方便灵活,教学时间较短,受限制的因素较少,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也可以有效的利用零碎时间,十分便捷;教学空间较为灵活,学习场所几乎不受限制,除了教室也可以选择在室外,并且授课方式多样化,包括手机、网络等。最后,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与无线网络的逐渐普及,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也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在线学习与远程学习模式,学习地理知识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二、初中地理微课程的具体设计
1.制作初中地理微课程。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首先需要精心设计,制作一个良好的初中地理微课程,在通常情况下所使用的工具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麦克风与绘图板等。
(1)需要确定教学主题,微课程一般只对一个知识点进行专业教学,主要是初中地理知识中的难点或重点,像时差计算、气候差异、读取地图和降水分布等,也可以是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知识点,像地域文化、地形河流与人文环境等。
(2)设计教学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导入环节、讲解环节、点拨关键点、归纳总结、生活情境等。
(3)准备素材,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搜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素材,包括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等。另外,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特别是在确定主题时,可以联合其他地理教师共同参与讨论设计,促使整体学生都能够学习到优质的地理资源。
2.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
一节优秀的初中地理微课程不仅需要教学设计精美,同时还应该融入部分具有一定冲击性的视觉元素,或者是活泼而优美的动画,当然这需要初中地理教师拥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与教学资源。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熟悉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与技巧,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与技巧,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使教学内容具有自身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在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中,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或者涉及到空间现象与概念,像纬线和经线、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形成、气温的变化等,这些地理知识内容都是设计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最佳整合点。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动画元素,使教学内容变得惟妙惟肖、形象具体,灵活展现给学生,让其仿佛置身其中,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探究地理知识。
3.注重微课程教学细节。
在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过程中,要重视各个教学细节,并且对其进行仔细研磨,从而设计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深度而完整学习与掌握地理知识内容,同时引发学生对其进行深思。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时,对地理知识或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时,都需要加入部分微问题,教师使用逻辑思维方法对地理知识进行整体规划,把一些地理知识重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对它们进行精心设计,从而设计出多个微课程。例如,在进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设计出多个微课程,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与洋流因素等,让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精细简要,并且降低了学习难度,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总结
没有好的高一,必然没有好的高考;没有高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就没有高三的从容自信!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及复习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及复习技巧技巧一:抓住一轮复习,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能力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是高考永恒的话题。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一轮复习正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盘点的阶段,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的复习,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
技巧二:重视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高考试题也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采点甚至出现微观、局部地区,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读图能力和区域定位能力。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重读图、填图、默图、甚至描图训练,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技巧三: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同学们平时应注意经常看报,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可以自编一些地理时事题与同学交流、互相考查提高。
技巧四: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有的同学客观性试题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丢失。关键在于,平时就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课本是我们学习规范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同学们应尽量使用课本语言进行表述和记忆,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
高考地理复习策略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关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以课本为本,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来进行。其目的是查漏补缺、夯实基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则以专题为主,遵循深化、提高的原则,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核心能力进行梳理、概括、综合、强调和训练,构建一个前后联系、主干清晰的知识网络。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贯彻"重单科复习、少跨学科综合"的原则,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目前,文综卷命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就是政史地知识的拼盘。因此文综复习必须坚持抓好单科的复习。当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适宜的文综训练,显得很有必要,主要是训练学生做文综试题的感觉。试卷的长度、难度、时间等要切近高考。
3.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骨架,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有序地附着在高中地理基本原理上,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促进理解记忆,加强地理学科自身知识的贯通,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综合意识,增强学科内综合能力。同时,也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中与高中的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绝不能含糊。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
4.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地理复习中要牢牢地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基础、关键。热点问题只是试题的背景材料,是试题的"切入点"。高考命题中可用于设置的情景材料、背景材料极为广泛,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应把重点放在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上,可立足于学科知识,适当关注、思考热点问题,切忌刻意地去追逐热点。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要注意两方面:一是能和中学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有机结合的热点事件;二是长期的热点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
5、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学科基础知识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高考试题的常规武器,也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高考理念,它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依托,是决胜高考的支撑点。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命题立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型,考生会产生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好像现在高考重能力轻知识。其实高考命题立意的变化,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要求考生具有更厚实的基础。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从一轮考试结果看,考试出错的,还往往是在看似简单的基础知识上。如果我们不能跳出这一认识误区,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应考中,我们要重视基础,突出重点,善于提炼主干知识,挖掘、整理、归纳,同时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以干带支,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和网络。同时加强运用原理和规律解决区域中实际问题的训练。
6、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没有经过系统地分类整理,要用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利用专题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考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7、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高考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从而形成地理学科思维习惯和地理学科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性,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如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如我国西部大开发、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气候变暖与低碳经济等)。
8、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工业、农业、交通、人口、城市、资源、劳力、市场、技术、政策、文化等)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
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思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和思想的训练,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同时要加强地理阅读能力、获取地理信息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在二轮复习时还要安排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专题。总结常用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正确方法,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认真观察、填绘、阅读、分析图表,形成空间概念,提高再认区域地图和读析图表的能力。
高中地理的学习指导方法一、自然地理
对于绝大多数文科孩子来说,自然地理是大家的薄弱环节,但是其实自然地理的学习是对于原理的把握和理解,必须从推导此原理的技巧开始,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原理进行推导,明白了原理才能更深切的理解地理口诀,才能对口诀进行熟记;自然地理中还有一部分内容是规律理解后单纯熟记的内容,比如洋流图,对于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多重复熟记,这些都完成以后还需要通过大量做练习加以巩固,从而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原理。
二、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考题相对灵活,而且有些知识是结合区域进行考察,例如农业的考察,与区域结合相当紧密,对于这部分学习,需要夯实基础,将课本看一遍,对于不明白的概念要及时弄懂,对于有些概念要及时进行区分;然后就是对于书中提到的涉及区域的地方进行看图熟记,通过地图加深印象;在明白了概念,也熟记住地图后进行背诵,其实这个时候大部分知识都已经理解,需要背诵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熟记已经不是你的难题。
三、区域地理
这部分的内容其实地理中的考察精髓,因为所有人文和自然的知识最终都要放到地图上进行考察,所以高考中的答题必定配备有地图。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在明白了人文和自然的知识后因为不认识所考察的地方,不能通过所知道的原理进行解题,成为了他们进一步提高的最大屏障,所以这部分的内容特别需要进行熟记和练习。对于区域地理的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地图进行熟记,通过地图熟记的地方最为牢固,然后通过进行练习加以巩固。
四、注意的问题
在地理的三部分知识都明白之后,我们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明白地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学会总结复习方法,对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规律总结,图像判读要领等要能够自己表述,把记忆过程变成思维过程;要动态的观察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其形成条件,组成要素,构成原理,发展过程,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基本内容。
五、有计划的进行练习
【关键词】阅读材料;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学生通常会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表现出对其陌生、枯燥、记忆性东西过多而出现厌学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又会导致学生们对其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出现错误的思想——“地理知识不重要”的错误思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枯燥乏味的地理转变成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其的学习兴趣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新版材料内的“读一读”等的阅读材料,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现将心得阐述如下。
一、重视对阅读材料在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地理教师首先应该把新版地理教材精选的“读一读”等内容的阅读材料重视起来,而不要只是侧重地理基础知识及重点知识点的教学,这样只会将地理知识的枯燥性加强,不利于引发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地理教师还要善于将这些阅读材料与地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合理、有效地贯穿起来,这样才会更加利于在教学活动中将其生动性、趣味性体现出来。
二、充分利用阅读材料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兴趣
因为此部分阅读材料内容都是非常精彩、生动的,极利于激发初中学生对新鲜事情的探求欲与求知欲。通常,一些地理教师会将材料中阅读材料布置给学生们自己进行课后阅读,这样虽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面的扩宽、提高其对阅读能力的提高,但却没有达到对学生们基础知识及重点知识点的学习,未能达到真正提高学生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们往往只是通过对重点知识的死记硬背去应对考试,从内心深处没有达到对地理知识的主自、积极、探索的学习目的。因此,我们地理教师则需要充分利用好这些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阅读材料。如,在“西双版纳”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欢乐的泼水节”阅读材料中的知识,利用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心理,教师则更要生动地把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具体细节讲解给学生们,在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与兴趣的同时,还会激发他们对其他地区、民族的民风、民俗、地理位置的了解欲望,而我们教师再适时地融入相应的地理基础知识与重点知识。而学生们在处于对知识求解的兴奋与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其对知识的吸收与记忆能力也会有极大的提高。从而不但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还会显著地提高其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
三、利用阅读材料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精神
如何有效地培养与激发学生积极地对地理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精神呢?这往往也是我们诸多地理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我们完全也可以利用阅读材料来对学生们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与培养工作。首先,我们可以利用阅读材料的趣味性,来提出问题,并将问题留给学生们,让其去在材料中寻找答案或是寻找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如,我们在讲“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一节,完全可以从香港和澳门的阅读材料进行着手,而对学生们提出疑问“为什么香港与澳门是单独的省级行政区域?”、“为什么会有这一说法?”让学生们自己去在书中寻找答案,并让学生们自己尽情说出自己的答案。而教师这时只是倾听、并对学生们的答案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学生们没有挖掘到的知识点,而不要打断学生们发言的积极性,也不要阻止学生们可能会出现偏离原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引导,使其回归到问题解决的思路中去。并在适时给予学生们相应鼓励的同时,再将本节的基础知识与学习重点讲解出来。这样一来,不但学生会积极地、自主地去对未知的地理知识的学习,还会有效地培养学生们对地理知识采取进一步的求知性的探索精神。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引入“香港的爱国人士登上的爱国行为的真正意义”,并提出“的地理位置”、“台湾省的地理位置”、“日本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们在课余时进行自主的、探索性的去寻找答案。这不但可以丰富、扩展学生们的地理知识以及相关其他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爱国精。这些做法,都是通过阅读材料来不断的、潜移默化的去引导、培养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与探索的学习精神,并对其他学科或是未来的学习都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结语
地理知识的确具有一定程度的枯燥性、乏味性,但是只要我们地理教师充分利好阅读材料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并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及阅读材料进行合理、科学的有机融合,在激发初中学生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上会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还会形成一个对地理知识的爱学、想学、继续学的良性循环,也必将会显著地提高其对地理知识学习效率,并对提高学生们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有着极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燕萍.基于教材活用的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综合版).2009(11).
[2]韦志榕.地理教材编写感悟[J].课程·教材·教法.2011(02).
关键词:基础知识归纳 有机结合 知识迁移
高考地理考查的内容繁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科学复习,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是每位考生都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高三地理复习的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初高中的八本教材中。学生往往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究竟如何搞好高三的地理复习,是每个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下面结合高三复习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体会,
1.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2、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
(1)要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f佃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来通过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分析。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
(3)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图形、图文之间可以不断变化,如太阳高度角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地球经纬网、太阳能热水器、变化曲线坐标图等多种题型;晨昏线问题更是变化多端,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图等。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4)要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考试题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以考核我们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
3.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学校地理老师个人总结1
本学年我担任初二年级的地理课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教导处计划、学科组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积极完成了本学年的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
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轻视地理学习,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配套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玉树“地震”,火山,嫦娥探月,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
在课堂上尽力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2.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知识的应用。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学校地理老师个人总结2
本学期我担任9年级8个班的地理课教学。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对初三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小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
主要经验和教训:
1、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既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但是,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要求其过高过急。
2、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如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天气预报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3、应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4、考核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重视考试的同时也要形成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而不是仅停留在成绩上。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措施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教的有新意,有时内容讲解不灵活,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4、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学校地理老师个人总结3
本学期我担任年级个班的地理课教学。由于中途接手这些班级,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
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地理教学有关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师德修养,做到依法执教,以爱心关怀学生。深入到学生中,多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增强后进生的学习信心,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题目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把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把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特点,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这批学生大部分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地理;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能力。除此之外,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还能熏陶学生的思想品德。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能够更好的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初中地理课堂中。
一、初中地理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地理品德素质、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知识素质是地理素质教育的三部分。所谓地理品德素质就是让初中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教育,在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地理能力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自己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地理可以看懂地图,自己辨别方向。除此之外,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独立的解决生活的地理问题。地理知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在地理学科中起着基础作用的地理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还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地理概念。一些反面事例能对学生的道德情感起到很好的震撼作用,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事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应遵循的原则
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应遵循整体性原则、改革性原则、多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我们都知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既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地理教师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各种教学器材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多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初中地理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和学生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真正的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
三、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要求教师做好备课工作
首先,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充分的了解与地理相关的新大纲和新教材,安排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的教学内容。我们都知道,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地理教师要掌握教材层次,编好教学提纲。其次,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区别教材主次,教师应该找出初中物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初中地理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结构,巧妙的安排各个教学环节。再次,初中地理教师要设计好教学方法,备课时应该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有声有色、活而不乱的进行。有些报刊新闻会涉及到或多或少的初中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事例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去分析并解释当今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这样学生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与此同时,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的教育和国情教育,这样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四、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要求教师抓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组织教学一复习提问—讲授新课一总结巩固一布置作业”这是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重新构建课堂结构,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式。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大纲和教材,精心的设计并建立教学提纲,对规律性地理知识进行概括总结,认真的对学生的口答、笔答、训练、操作等练习答案和结果进行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活读课文,在课堂上开展地理活动,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动口能力、动手能力。“立纲、活读、勤动、精讲、巧练、细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将教学内容安排到仅有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
地理是学生中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课程,教师应该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才能实现地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才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水平,进而实现学生德、智、体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