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8 10:10: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生创业项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总量的不断攀升,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迫切需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依靠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我国经济朝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方向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点燃创业热情、激发创新动力的重大举措,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创业热情和创新精神,理应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者和主力军。
一、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热度持续增长,反映出研究者对大学生创业领域的高度关注,也体现出大学生创业值得研究的问题较多。从2016年六千多篇研究文献来看,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创业教育(40%)、创业能力(24%)、创业模式(14%)、创业政策(13%)及创业项目(7%)等方面。其中,关于创业项目选择的研究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认为创业项目选择是决定创业是否成功的关键,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直接原因;二是创业项目选择体现出比较明显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盲目跟风现象严重,尤其是部分大学生往往盲目地选择最流行最赚钱的项目,对项目本身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三是研究重点集中在对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着重讨论大学生自身方面以及外部环境等影响因素,比较有代表性的因素包括个人性格、兴趣爱好、高校教育、国家鼓励政策、行业发展前景、专业特长等。
二、成都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调研情况
为了探索成都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创新性,本次调查在成都市选择了9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区展开,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成都市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区创业者,调查方式包括调查问卷和随机访谈。调查共发放问卷175份,收回168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152份,有效率90.47%,男生占59%,女生占41%。调查显示,成都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与国内其他城市和地区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一致性。1.个人性格影响显著,行业集中度高。调查显示,44.64%成都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了信息产业,21.43%选择与所学专业所在产业,电子电工占到3.57%,其它领域占到25%。而信息产业项目集中度在各个专业占比较高,尤其是理工类和经济类专业。信息产业是大学生群体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接触最多、谈论最多的领域,群体的相互影响大,大学生对信息网络技术带来的商业机会有更敏锐的直觉,加上进入壁垒不高,风险不大,自然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选,相对而言专业相关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同时,偏外向型、复合型创业者选择信息产业项目的倾向非常显著,占比分别是40%、52%,而偏内向型大学生的项目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其他”项目占比超过40%,创业涉及范围更广泛。2.政策扶持作用明显,新兴行业备受青睐。调查显示,61%的大学生选择创业项目时考虑政策扶持的行业,且75%的在创业项目选择时选择处于上升期的项目,25%创业者会选择处于稳定期的项目。相对成熟的行业,新兴行业面临着产品研发成本高、营销渠道有限、市场认知度低的问题,需要政府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或措施帮助创业企业渡过创业期,调查结果也说明创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有46.4%的大学生是个人志向以及兴趣驱动自己创业,说明成都大学生创业者大多数是为了实现自己理想和目标。3.专业和家庭背景作用不明显。调查显示,理工类与经济类专业的创业者更倾向于选择信息产业项目,文史与艺术类专业的创业者更倾向于专业服务方面项目,说明个人专业虽然会对创业项目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占主导地位。而尽管创业者家庭背景存在差异,但创业务项目的选择仍然十分集中,家庭背景属于商人、干部、工人的大学生选择信息产业的占比超过50%,知识分子、农民、商人家庭背景的创业者选择专业服务的占比接近25%,家庭背景对创业项目选择的影响作用有限。
三、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最大的问题是创新不足
1.项目本身创新性不够。综合来看,大学生选择信息产业创业项目占比较高,但在项目具体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方面创新性不足,甚至很多人缺乏对创业项目的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没有把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作为创业项目选择的关键,只是凭感觉和随大流,在未具备良好的创业条件下盲目选择自己不一定擅长的创业项目,导致创业项目低水平同质化严重,创业失败率较高。2.项目选择缺乏创新基础。访谈时发现,许多创业者凭借自己主观判断进行项目选择,对项目创新性的估计普遍过于乐观,有的创业项目在选择之前,都没有对创业项目进行市场风险以及可行性评估,缺乏对创业项目的行业背景、市场现状、竞争对手等关键因素展开调查,创新基础缺乏,创新需求研究不充分,创业成功率不高。3.项目选择缺乏创新动机。调查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选择创业的动机就是想着赚钱,从而表现在创业项目选择上,过于追求短期利益,急于求成,忽略了创新创业为自身成长带来的综合价值,没有把创新作为创新项目的价值核心来追求,一旦短期内无法实现赚钱目标,容易失去信心,难以坚持。
四、对策建议
1.落实“创新驱动创业”的理念和行动。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已成为必然,大学生创业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探索创新路径,提升创新能力。大学生创业应树立专业创新意识,利用自身在新经济模式下的思维优势、技能优势以及高校的专业技术资源优势,通过理念创新、专业技术创新、合作模式创新,大力推动高校专业技术成果转化,推动和引领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让专业技术创新、合作模式创新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代名词和主旋律。2.积极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大学生创业不应带有从众心理,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避免同质化,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打破传统模式,努力提高创业项目的质量,争取赢在创业的“起跑线”上。高校应通过各类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带有批判性思维的讨论,促进学生形成独立判断和独立见解。同时,高校应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创新是创业的灵魂,离开了创新的创业是不可持续的,大众创业的同时,更要实现万众创新,鼓励大学生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创造引领,体现创业项目的独特价值,提高创业项目质量。3.制定创业政策要充分体现“创新引领”。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在注重“量”的同时,更应注重“质”。政府在制定鼓励创业的政策法规时,应更加注重“创新”含金量,要把项目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创新引领”作用作为衡量创业项目资助等级的重要参考指标,让创新成为大学生创业项目创意的基本前提,成为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重要标准,切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作者:傅剑波 江超 单位:成都大学
参考文献:
[1]吴静婷,黄紫林.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下原因调查与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6):260-261
[2]陈鑫子.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影响因素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12):103-105.
[3]石奇.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3):106-109
[4]邓张升等.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方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1):235-236
1.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1.1 就业难提升大学生创业热情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素质教育一直都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但是,社会的不断革新,社会的不断进步永不是高等教育所能想象的。高等学校的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脱节,高等学校的教育方式腐朽,高等院校的学生毕业生数量的急速增长导致社会上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十分严重。结构性失业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缓解。外在因素在于全球经济的普遍低迷,企业裁员或是倒闭现象也时有发生,有众多有经验的下岗工人也是目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的强劲对手。创业在某种程度上圆了大学生自主就业的梦想,怀揣着对未来的财富的渴望,大学生创业队伍与日激增。
1.2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够
创业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的事情。创业需要一定的社会资源,一定的资金支持,一定的社会关系的辅佐。大学生这个群体是比较特殊的群体,对于社会现实的未知,对于课本知识的运用,是一个缺少社会实践经验的群体。相对于大学生创业而言,大学生是一个刚从象牙塔里走出去的群体,没有一定的积累,导致其创业成功几率不高,也是为什么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魅力却又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原因。
1.3 大学生创业项目管理不规范
有些大学生对于创业并没有很强的意识。跟风的成分还是主要的。目前市面上流行什么,而且就业比较难,导致一些大学生想通过创业来规避人满为患的人才市场。但是对于创业项目管理,很多大学生并没有这种意识。单纯的认为有个项目,有点资金,有点人脉就可以创业。对于这个项目后期的维护,对于这个项目后期运营方式等都缺乏一个系统的思考。大学生创业是他以后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的一个成分,但是管理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缺少经验的大学生普遍上对于管理知识的运用并不是很娴熟。很多东西是他们在学校象牙塔生活里所没有学到的东西。因此,导致大学生创业项目管理很不规范。
2.加强大学生创业项目管理
2.1 完善创业计划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计划是一切管理工作的起点。对于项目管理来说,计划的严谨不严谨将直接影响到未来项目的成功。计划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标榜。任何项目要是没有详细的机会作为指导,失败的概率都是比较大的。对于创业来说,计划就像指路标一样,指引着创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是,纵观大学生的创业计划,由于缺少实地考察和社会实战经验,导致大学生考虑事情时不够全面。尤其是对于计划摘要、产品介绍、人员组织结构及安排、市场预测等方面都做得不够合理。没有抓到创业书的关键,要并不明白创业资金的来源和如何有效的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回报是世人所关注的焦点。
2.2 提高创业团队意识
创业团队的成功是制约创业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合理有效的团队结构才能打造出完美的神话。对于大学生创业团队而言,其所需的人才必须是方方面面的,有财经类、法律的、营销的、管理的甚至懂产品技术的。一个包罗万象的优秀团队的结合才是最佳的。大学生实战经验的缺少,必须吸引到志同道合的同学,在项目的运作上必须要有一个核心人物,足以领导这个团队向前发展。对于80后讲究个性发展的大学生来说,要注意摒弃自私自我的个性,要以团队发展为宗旨,不可一味地为了个性而丧失了团队的团结。
2.3 提高项目控制力
项目控制在某程度上就是项目管理。作为管理五大基本职能之一的控制在管理过程中处于十分显著的地位。对于项目管理者而言,预先计划的制定、组织有效的人员进行生产工作,并在具体的运行中有效的指挥他们从事工作。如果单纯的从计划上进行编排,按部就班也未尝不可。可是,社会是不断变化,对于项目管理而言更是如此。它所面对的未知风险,环境的变化,大学生认识的偏差等都是影响项目管理的重要外在因素。项目控制必须以一定的形式标准作为根据,以目标位导向,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进行管理。
2.4注重有意识的培养社会实践
对于社会的未知,对于象牙塔生活的满足,对于社会与知识的脱节,大学生必须要有一个清醒认识。只有在学习中有意识的培养这种实践动手能力的意识,在某种程度上缩减对于社会的未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动手能力很强的活动,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的积累,并不是简单的工作的重复性,只有有意识的培养这种能力,有意识的注重这个能力的锻炼,大学生创业才不会只是一个梦醒而已。
3.结论与思考
创业作为大学生目前就业的一种选择方式,确实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种新的机遇。党和政府也大力出台相关政策加以扶持,并需要大学生能够加强对项目的管理,进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但是,目前大学生项目管理上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对于从象牙塔走出来的大学生来说,如何实现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最佳结合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对于已在创业的大学生来说,适时地翻阅一些管理类的前沿杂志,不断吸收新的思想,对于项目未来发展有一个规划,做到未雨绸缪,以不变应万变,有效的运作项目前进。
【关键词】 创业项目 创业项目选择 原则 策略
据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1%,为什么许多怀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不能走进自主创业的大门? 答案可能有很多,但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创业项目或许是许多大学生放弃创业理想的重要原因。
选择创业项目就是选择创业方向,而不少大学生这一步走得并不好。据教育部的一项报告显示,全国97家早期创业的学生企业,赢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能够生存下去,其中很大一部分创业失败是由于项目选择错误所致。选择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往往是创业中最难,也是最关键的第一步。那么,什么是好的创业项目?创业项目选择的策略是什么?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一、创业项目的含义及分类
创业项目是指创业者能够用来实际运作,开办企业,进行生产或经销产品(包括有形产品或无形产品如服务产品),并通过出售给消费者来赚取利润的那些商业机会。创业项目的分类从观念上来看,可分为传统创业项目、新兴创业项目以及最新兴起的微创业项目;从方法上来看,可分为实业创业项目和网络创业项目;从投资上来看,可分为无本创业项目、小本创业项目及微创业项目;从方式上来看,可分为自主创业项目、加盟创业项目、体验式培训创业项目和创业方案指导创业项目;从经营性质及特点上看,可分为生产类创业项目、科技类创业项目、商贸类创业项目、服务类创业项目、创意类创业项目和公益类创业项目。
二、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知己知彼原则。大学生选择创业项目,是创造一个切入社会的端口,要找到一个自身与社会结合的契合点。所以创业项目选择要舍得下功夫,充分调查和论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要清醒地审视自己的优势与强项、兴趣所在、知识经验积累,性格与心理特征、资源拥有等。知彼,是对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对稳定的、恒久的、潜在的需要的认识。
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原则。所谓自有资源,就是创业者本人拥有的或自己可以直接控制的资源,包括专有技术、行业从业经验、经营管理能力、个人社会关系、私有物质资产等。相对于其它非自有资源,自有资源的取得和使用成本往往较低,同时这些资源在利用过程中也容易使项目获得标新立异优势,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项目特色原则。特色是创业项目生命的内在根基,是企业生存下去的条件、站住脚的基石。没有特色,任何创业都会是无根之浮萍。项目特色是扎根在正当的恒久需求之中的真实品质和效用,是吸引、影响、制约社会成员间进行交换的资源,是存在项目之中的优秀基因,是争夺市场的竞争优势。
效率优先原则。由于先天条件不足,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之前普遍缺乏资金、客户等资源,因此为尽快脱离创业“初始危险期”,使项目的动作进入良性循环,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那些“短平快”项目。这样操作一方面可以迅速收回投资,降低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即便项目后期成长性不好,创业者也可以选择维持经营或后期主动退出,利用挖掘到的“第一桶金”另寻出路。三、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策略
一个好的创业项目是创业成功的第一步,创业项目的选择有以下一些策略。
1、选择高附加值的项目
一个创业项目好不好,首先要考虑的是它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高不高。附加值高则是好项目,不高就不是好项目,附加值为零就应该放弃。什么是附加值呢?
附加值是附加价值的简称。是指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增价值。附加值的实现在于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进行连接。产品附加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通过企业的内部生产活动等创造的产品附加值和通过市场战略在流通领域创造的商品附加值。高附加值产品,是指“投入产出比”较高的产品。其技术含量、文化价值等比一般产品要高出很多,因而市场升值幅度大,获利高。
2、选择高市场容量的项目
产品的市场容量是指消费者的需求总量。市场容量大,说明你生产的产品社会需求量大,你创业后的企业成长空间大。市场容量小,说明你生产的产品社会需求量小,你创业后企业成长的空间不够大。一般来说,选择产品市场容量大的创业项目,创业初期的成活率相对会高一些;而选择产品市场容量小的创业项目,由于其生产的产品适用人群少,销量自然就小,创业初期的成活率可能会低一些。
需要说明的是,市场容量与市场占有率是两个绝对不同的概念。有些产品的市场容量虽然大,但由于竞争者较多,创业者实际利用的市场空间可能并不大,因为整个庞大的市场被无数的竞争者分割成很多小市场,留给初期创业者的只有很小的市场容量。也就是说,创业者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很小。初创企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3、选择高市场垄断力的项目
市场垄断力是指利用该项目所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中进行销售时所显露的市场占领能力,或者说是市场独占能力。它所反映的是该项目与其他生产同类产品或替代产品的项目所表现出来的竞争力。
高市场垄断力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利于产品的销售,提高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即它的市场分额。二是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当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时,会形成一个平均销售价格,同时也会形成一个平均生产成本,他们之间的差额就是平均利润,一般来说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平均利润是很低的;而产品处于垄断状态时,就掌握着产品的定价权,其销售定价比平均价格高,高出部分的价格差就是垄断利润。这就是说,当产品处于垄断状态时,它不仅可以获得平均利润,还可以获得垄断利润。
市场垄断可分为:政策性垄断、技术垄断、资金性垄断等几种类型。
(1)政策垄断。是指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来限制其他可能的竞争者进入某些领域,而只容许一家或几家企业来经营某类产品。政策性垄断是非常厉害的垄断。创业者要想进入这类行业,只能成为它们下游或上游的利润不高的配套企业。
(2)技术性垄断。是指根据该创业项目生产的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其他企业生产的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而无法与之竞争,从而处于垄断地位,这种技术垄断有两类:一是专利型技术垄断;另一类是窍门型技术垄断。
(3)资金性垄断。是指某种创业项目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只有资金充足者才能实施该项目。
4、选择低风险的项目
低风险说明风险可控,可以想见,技术上成熟、市场广阔、政策容许特别是政策鼓励的项目,风险是比较小的。这里讲的风险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下面分别分析一下。
(1)政策风险。是指有些创业项目处于政府管制或调控的领域,政府管理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或致创业项目被封杀,或因政策调整导致市场供求变化,给初创企业经营带来极大风险。
(2)技术风险。是指初创企业的产品技术不完全成熟,边研制边上马,从而存在着技术部过关的风险,技术风险主要存在于产品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初创企业,当然也存在于进行新产品开发的成熟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
(3)市场风险。主要是指产品能否经受市场竞争的风险。如果产品适销对路,渠道畅通,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很快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那么市场风险就小;反之,市场风险就大。市场风险是选择创业项目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市场风险影响着产品的销售量、企业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形成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机方面:一是宏观经济环境,若宏观经济不好,下游企业或客户购买力下降,势必影响本企业产品的销售。二是原材料采购。若原材料不容易采购,或采购价格高,或运输成本高等都会影响本企业的经营。三是消费者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变化。企业生产的产品若不符合消费习惯必将会造成消费困难。
5、选择资金占用量低的项目
低资金占用量,是指创业从投入到产出所需的资金量比较少,在创业者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低资金占用量有两大好处。第一,成本可控。低资金占用量,一般来讲,科技含量高,投入小,因而船小好掉头。随时可以转产。损失也比较小。第二。在创业之初,容易筹集开办企业所需资金,使项目上马快,好掌控,提高初创企业存活率。
6、选择产品生命周期长的项目
生命周期有三种类型,即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和产业生命周期。这里主要是指产品的生命周期,影响产品生命周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新技术的出现,产品更新换代,老产品因技术落后而被淘汰;二是具有同样或类似功能且价格低廉的替代产品的出现。
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创业者选项目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产品的生命周期短,也许还没有收回投资,就已经走向衰落了,这对创业者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的。
(注:本文系武汉市教育局2014年重点科研课题,编号为2014028,课题名称“困扰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 家教服务中心。可以在同学中挑选能够胜任的,组成团队,每人只能专门辅导一科。与重点中学、小学的老师合作,通过调查,选择有自己的优势,同时又有市场需求的科目。
2、 成人考试补习。可以与本校的相关学院或其他相关部门合作,以其名义独立运作。
3、 会议礼仪服务。社会上有专业的礼仪公司,他们的礼仪小姐中,有松散的,也有专业的。成立一家大学的礼仪服务队,既可以与专业的礼仪公司合作,也要直接面向各类大型会议。
4、 发明家俱乐部。大学生中大有对发明感兴趣者。可以组织起来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 项目运营; 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F241.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ki.sxsx.2016.03.017
传统意义上,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细胞,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和就业机会的重要提供者,因而,企业是与自然人(包括家庭承包经营)相对应的一种商业化运营实体。法律层面,从事财富创造和经营的实体包括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公司和非法人实体(包括自然人、家庭承包经营、合伙以及未注册成立公司的企业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期,它们尽管存在着法律性质、经营模式、风险责任等差异,但认识层面,“依附于已有的企业实体”不再是从事生产经营的唯一模式,特别是“互联网+”所带来的经营模式的深刻变革,使商业运营不再完全受制于特定的时空,而是为原子化的自然人个体释放出更广阔、更灵活的商业运营空间。这种转型,辐射于高等教育领域,也解构和建构着高等教育发展、人才培养以及大学生成才的新思维,突出体现为:高校在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创新等功能的同时,其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持续增强,而大学生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或单纯的受教育者,而且是直接参与知识创新和财富创造的有生力量,“就业”也不再是广大毕业生的唯一出路,相反,多元就业观念日益被接受,大学生“创业”后劲十足,创业项目的商业模拟训练、小规模实践和实体运营成为在校大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部分。这种趋势,得益于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带来的时代机遇,同时,大学生创业训练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建立、发展和形成一套成熟的培育机制,便于尽早地发掘苗子、挖掘潜力,为有志从事创业的学子提供完善而有力的支持。
一、大学生创业的发展现状透视
“创业是指创业主体整合创业团队、筹备创业所需资源、在一定的创业环境中识别并把握创业机会,通过创建新的商业运营模式为客户提品和服务,创造新组织或开展新业务的价值创造过程。”[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加快了创新创业的步伐,政府与高校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予以高度重视,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有力地营造了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社会氛围,也调动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初步形成了政府、高校、大学生“三位一体”、纵向联动的立体化创业格局。
(一)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大力支持
政府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引导者和政策支持者。2015年5月1日,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重点强调“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完善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行机制,实现基金滚动使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支持。”[2]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文件,比如《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启发、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创业准入门槛、创业场所、资金扶持、融资担保、税收减免、公共服务等作出了较全面的规定;再如,保定市启动“创业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各类创业孵化园将达到60家”,“ 将新增创业担保贷款2.78亿元”,“ 创业培训将实现8.35万人”,“将扶助4.2万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12.5万人”,等等。[3]总体而言,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主要体现为政策支持与优惠服务,包括:一是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科技园、孵化器,评选创业示范园,组织举办创业论坛等活动,持续地打造创业平台、宣传政策、交流经验和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二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专项财政资金、政府贴息贷款、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资金扶持;三是工商、税务、人社、户籍等部门联动,为大学生创业的证照办理、税收征收与减免、档案保管、落户等提供便利服务;四是对大学生注册成立的创业实体,提供税收减免、政府采购招标、科技成果转化等的优先优惠政策和奖励。这些措施,为推动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便利的政策环境。
(二)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与实践指导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工作的直接推动者。近年来,各高校纷纷成立大学生创业平台,通过课程培训、项目指导、项目孵化、实体运营等,将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孵化注册为公司实体,实行商业化运营。比如,华北电力大学坚持“学科支撑、创新引领、创业驱动、服务为本”的工作理念,涵盖项目凝练、孕育、孵化和转化等,构建了“创新为基、创业为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
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实践指导主要体现为:一是开展课程培训和创业实践教育,开设了通识性知识、专业技能、管理知识和创业实践等课程,夯实大学生创业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二是采取项目制,建立由学生处、团委、教务处以及院系等共同组成的创业教育与项目凝练机制,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等各部门根据其职能征集和各类创业项目选题(指南),吸纳大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以项目为依托,进行创新创业的策划、调研、筹备、试运行和实体运营;三是对入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予以资金支持,通过大学生创业经费拨款、专项基金、社会投资、校友投资等多元渠道筹措创业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经济保障;四是配备由企业导师和校内专家共同组成的高规格导师,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五是以国际、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项目竞赛为抓手,鼓励、扶持和指导大学生创业项目积极参与各类竞赛,以此为契机,支持大学生申请专利、撰写调研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等,形成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成果,推动项目质量提升;六是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类项目推介会和路演,将具有市场前景、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项目推向市场,吸纳企业家和投资者对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洽谈合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商业化运营提供市场化的指导和投资支持,实现项目成果的市场转化。
(三)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实践
大学生是创业教育的接受者和基本主体,“大学生创业是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干自己从来没有干过的事业,自主生产、经营和管理。”[4]大一适应期,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专业教师利用班会、经验交流会等,对大学生进行目标教育,引导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未来发展目标(就业、考研、出国、创业等)作为目标教育的重要部分,经过大一学年的调适期,一般而言,自大二以来,大部分学生已确立了较为明确的发展目标,并主动地关注创新创业竞赛、创业项目征集等信息,一些同学也较早地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中。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总体认知与参与状况可归纳为:一是充分地认识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的良好机遇,主动关注与之相关的信息,创新创业热情较高;二是以专业知识的提升与应用为基础,以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和竞赛为依托,主动联系导师,自愿组队,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实践,并涌现出国际国家级精品项目和优秀成果;三是大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类平台和机会,扎实进行技术研发和商业路演,经学校的精心培育,将成熟的项目推向市场,孵化为公司实体,实行商业化运营。由此可见,大学生不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且是知识创新和成果创造的重要参与者;不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受众,而且是创新创业的实践主体;“大学生开办公司”不再是“神话”、“传说”或“另类”现象,而是在国家鼓励和支持下的“新常态”。
二、大学生创业项目商业化运营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尽管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对“创业”的热情饱满,但目前发展尚不成熟,特别是离商业化运营存在较大差距,亟待进一步解决。
(一)观念滞后:学习与商业化创业不兼容
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应当“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宜过多地从事社会化程度较高的活动,特别将从事商业活动视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造成这种认识误区的原因在于:首先,中国古代文化中将“商”作为一种“低贱”的职业,与正统观点中“学而优则仕”无法媲美,尽管现代社会并不排斥商业,但人们的思想观念远远没有转变到“学而优则商”上来,何况大学被誉为“象牙塔”,大学生应当“术业有专攻”,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读书人”;其次,很多人也片面地将“创业”理解为“销售”,认为推销产品是一件毫无技术含量的事情,大学生不应将美好青春浪费在推销产品上,而且家长含辛茹苦将孩子抚养成人,孩子也经奋力拼搏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进入大学后就应珍惜光阴,延续长期以来养成的学习习惯,不应参与“商业”类的“邪门歪道”,甚至一些家长对于孩子毕业后从事销售业务,也感觉到“很无颜面”,孩子考上大学时的自豪感蜕变为“脸上无光”;最后,高等教育是专业性教育,大学生在中学阶段从未接触到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大学阶段主要是学习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不能“没学会走,就想学着飞”,担心大学生在不具备专业基础的情况下“创业”,不仅耽误专业知识学习,而且无专业基础也就不具备充分的创业能力,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纯属虚度光阴,荒废青春年华。基于这些认识误区,目前尚未完善形成“大众创业”的社会氛围,相当部分人对大学生创业抱着怀疑甚至排斥的态度。
(二)定位不明:大学生创业何去何从
就“大学生创业”自身而言,尽管一些地方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文件和政策,但大学生创业的定位仍不明晰,除了少数项目经过精心培育推向市场孵化为公司实体外,作为创业主体,很多大学生创业者临近毕业时也很茫然,不知何去何从。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跟踪和对创业者的深度访谈结果表明,很多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具有功利性,主要目的在于为保研、评优、出国等增加“资本”;同时,各类官方或重量级的比赛项目对于大学生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参赛获奖所得到的心理优越感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这就导致大学生创业不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除了少数大学生创业者将“创业”作为毕业后持之以恒的“事业”外,大部分大学生只是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创业项目中,他们不具备以合伙人的身份进行创业的责任感,项目进展也参差不齐,很多项目无法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作为最具创新创业潜力且拥有互联网优势的大学生群体,实际执行或参与创业的人数屈指可数,绝大多数毕业生未将自主创业作为其未来职业的首选”,[5]无论是项目负责人还是主要参与者,临近毕业时也往往是“两手准备”,将主要精力投向求职、保研等,如果这些创业项目无法通过恰当的机制吸纳“后继者”,就很可能随着原始创业者“各奔前程”而告终。
(三)资金匮乏:创业运营经费受限
近年来,政府、高校、社会各界纷纷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但对于创业项目而言,资金匮乏仍是制约创业项目发展的突出因素。很多高校对于初次入选的创业项目,资助额为1000元至3000元,主要用于购买必要的器材设备以及前期的调研论证,这对于具体项目的运营而言可谓捉襟见肘。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者只能将精力和眼光局限于“大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比如,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撰写项目企划、在实验室进行简单的数据试验、撰写分析报告、进行产品设计和技术创新等,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市场调研、商业化经营和市场额分析等,只能主要在校园内从事创业活动;另一方面,“从家庭来看,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难以提供创业资金,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又不一定有创业意愿,创业资金与创业意愿的不匹配造成创业活动难以展开”,[6]受制于资金,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培育和成长可以用“异常艰辛”来形容,很多项目的市场前景很好,但大学生自身无法整合社会资源,不能以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为基础形成规模,在未孵化成公司实体之前也很难吸纳社会资金的注入,而大学生自身并无经济来源,除了极少数大学生受到家长的经济支持外,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毕业时无法将创业项目推向市场,这就导致创业项目的短期化、阶段化甚至被市场边缘化,无法真正地作为市场主体,通过商业化运营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创业的可持续性。
(四)技术主导:市场对接不到位
思想观念、创业定位、资金受限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创业的一般模式是“走技术路线”,即在校大学生主要运用专业知识从事技术研发与创新,但与诸如“基于网络领域的技术型创业模式”[7]的差距较大。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一是经过前期调研分析,撰写商业策划书、实证调研报告、对策建议或者发表学术论文,形成文本成果;二是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形成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成果;三是对上述文本成果或知识产权成果进行市场推广,实现成果的市场转化;四是以技术成果为基础,筹措资金,组建团队,成立实体,实行商业化运营。目前,绝大部分创业项目停留在前三类,也就是技术创新位于主导地位,包括知识产权成果的市场转化在内,这些项目距离商业化的“创业”还很遥远。此外,技术研发的周期一般较长,研发成功率也非定数,在短短四年内(大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大二和大三两年)实现从“技术”到“创业”的跨越也非易事。“创业”是一种商业化的市场行为,技术主导下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直接参与市场运作的机会很少,很难通过市场经营为创业提供较为持久的流动资金,这就导致创业项目主要只能在校园的封闭空间内向技术纵深方向发展。
三、大学生创业项目商业化运营的培育机制
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校园,其年龄、知识、性格、阅历等自身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创业与成熟企业的市场经营存在显著差别,这是大学生创业不容忽视的客观现象。因此,不能苛求大学生创业项目完善达到商业化运营的成熟水平,但作为未来的市场经营主体,大学生创业项目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应当着眼于“商业化运营”,将着力点放在“培育”上,通过建立科学的培育机制,将创业项目推向市场,并使之尽快地适应市场,在竞争中体现相对优势,从而走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道路。
(一)加强“创新+创业”的层级化教育
社会公众的思想观念转变需要较长时期的宣传引导,“由于大学生校内创业实践的蓬勃发展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在‘创新’向‘创新创业’并重的转型期,‘创新驱动型’创业模式较为普遍,实质上秉承的是‘创新―创业’的发展路线”,[8]但对于大学生而言,应当立足于“互联网+”时代,加强“创新+创业”的层级化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现代意识和商业思维,将其长期被压抑的经济意识释放出来,形成对“创业”的立体化认识,从“创新”升华为“创业”,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业”的大潮中,将“创业”作为“事业”去做。这种理念的转变,主要寄寓高校的常态化教育,特别是经济常识和法律知识教育,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经济环境下,作为自然人的大学生,不仅参与生产和消费环节,而且也是流通环节的“微主体”,无论是在已有企业中从事生产或流通(经营)业务还是自主创业,均属于商事行为,应具备法律风险意识和经济意识;而“互联网+”时代的创业,不再是传统的资本密集型或劳动力密集型,而是高智力主导下的创意或服务制胜,“小而精、求品味、重品质、个性化定制”成为现代消费的一大趋势,“谁运营了创意,谁就抢占了先机”,当代大学生应充分发挥“创新”优势,将创新成果及时地投向市场,运用商业思维去经营创新成果,实现“创新”与“创业”的对接。为此,专业课教学中,可加入适度的技术前沿教育,解析具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帮助大学生激发创新闪光点,捕捉商业化运营的可行性,作为创业项目的重要来源。
(二)探索创业项目与企业运营的实质对接
目前,很多高校建立了与企业的密切联系,聘请著名企业家作为大学生创业的企业导师,进行商业化运营的指导;鼓励或组织大学生深入企业实习或见习;毕业设计环节,吸纳企业导师进行毕业指导,等等。这些举措,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但对于大学生创业而言,一方面,企业导师的创业指导主要侧重于技术评估和商业化经营的一般模式,缺乏针对性,大学生也缺乏亲历体验;另一方面,大学生企业实习或见习,主要获得的是直观感受,而无法深入了解企业运营的真实状态,导致“创业教育实施方式与社会实践脱节”,调研数据表明,“有48.9%的学生听过相关讲座,28.6%的学生参加过创业社团,有 21.7%的学生在校接受过创业课程教育,仅有 0.8%的学生参加过创业实践活动”。[9]这导致当前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的个体化需要。为此,可探索建立创业项目与企业运营的实质对接机制,鼓励大学生利用暑假、寒假等,深入与创业项目最密切的企业,共同做项目,通过这类企业“以老带新”,从模拟实训迈向“借壳”运营,帮助大学生熟悉企业运营的具体流程、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真正地参与到企业运营中,然后进一步凝练项目方向,甚至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来源。在创业项目与企业运营的实质对接和良性互动中,指导大学生创业者明确未来的商业化运营方向,比如加盟该企业、技术入股经营该企业或明确市场定位独立创业等,实现创业项目商业运营模式的多元化。
(三)推进创业项目过程管理的市场化
推进创业项目与企业运营的实质对接机制建构。由于企业与创业项目在业务、技术、市场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同质性,这不仅便于企业对创业项目的市场化指导,而且一方面,企业可将创业项目作为自身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类似于在高校的一个实验基地),将自己所需进一步研发和论证的项目交由大学生创业者去做,企业对创业项目的事实予以市场化指导,促使项目目标最大限度地与市场需求相契合;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者可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项目运营机会,与市场保持“零距离”接触,使项目成果不仅具有创新性,而且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就项目管理而言,企业导师不再仅仅是项目指导者,或者受高校之邀为创业者做讲座等培训,而且对项目发展负有伦理责任,大学生创业项目作为企业核心业务在高校的一个分支,这能督促企业导师以企业家的责任感对待创业项目,避免大学生凭借“一腔热血”在茫茫市场中摸索。为此,对于高校和大学生创业者而言,重点在于凝练项目主题和寻找适合的企业,然后与企业建立实质性合作机制,创业项目孕育阶段,可将之定位为企业外驻高校的一个项目部或分公司,采取市场化的过程管理和运营,创业项目孵化成功后,根据合作协议,选择适合的商业运营模式,将之推向市场,实现创业项目的实体运营。
(四)完善大学生创业支持的配套机制
大学生创业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对于创业者而言,首先应当牢固树立团队合作的理念,切实克服“单打独斗”或“一枝独秀”的思想,尽可能地向社会借力,寻求资源的最大限度整合。就支持机制而言,主要包括:一是高校内部、同一区域高校乃至行业或跨行业,逐渐建立不同层级的创业联盟,以项目制的形式灵活整合资源,实行资源共享,最初可在高校内部深化创业俱乐部的运行模式,各个创业项目团队之间进行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的共享互用。二是建立完备的治理结构,实行创业项目内部的准公司化运营,高年级创业者在离任之前,必须完成创业项目的新老交接,保证项目运营的可持续性。三是高校可探索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对于有志从事创业的大学生,经家长同意,办理无期限的休学手续,为其创业提供时间和精力保证;创业者复学修学分时,对其实行社会化管理,按学分收费,只要达到课程合格要求就计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则授予毕业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条件即授予相应的学位。四是资金支持方面,应当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基本目标在于纠正市场的外部性与不完全竞争性,促进大学生创业”,[10]因此,资金支持可实行阶段化管理,处于项目策划孕育期的经费,通过政府和高校予以资助;对于与企业建立实质对接的项目,可通过协议方式吸纳企业资金;对确有市场前景、具有继续支持价值但尚未寻求合适的企业支持的创业项目,高校可以股权投资的方式予以支持,孵化为独立的公司实体运营后,高校转让股权撤出项目。
四、结论
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与企业的实质性合作与对接机制,是以商业化运营模式进行创业项目培育的可行路径。由此构建的基本框架是:大学生入学后,通过专业课老师和创业指导课程等,发掘创业苗子,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确立适切的项目主题;然后通过遴选机制,对于入选大学生创业平台的项目,高校予以前期的资金、培训等支持,同时引导大学生搜索与项目主题相关的企业,通过路演和洽谈,建立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项目的市场需求),通过创业项目进行企业在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专项或综合性需求的实验或试点,进而争取企业资金的支持,并采取商业化运营;对于尚未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的创业项目,高校可通过创业平台,向校内课题组以及企业等进行推介或予以后续支持,促进创业项目不断走向成熟,最终达到孵化为商业化运营的实体。
参考文献:
[1]姚毓春,赵闯,张舒婷.大学生创业模式: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吉林省大学生科技园创业企业的调朔治[J].青年研究,2014,(4).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11).
[3]金丽,刘继伟,杨鑫.我市“创业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启动[N].保定日报,2016-04-01(01).
[4]吴方鹏.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业创新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
[5]刘敏.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1).
[6]马亮,朱剑平,陈琦.大学生创业瓶颈及优化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3).
[7]孙建萍,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分析[J].对外经贸,2012,(1).
[8]陈焘,李柏红.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运营的法律解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6,(1).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项目;指导工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8.193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249-01
目前,我国的高校大学生面对的就业情况十分困难,为了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创业梦想,高校应积极推进相关就业指导工作,以此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1 当前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难题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在教育观念上的问题就对创业教育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功利心理越来越明显;同时,我国的创业教育发展也并不完善,种种问题导致了我国的创业教育发展受到阻碍;同时,也更容易对创业教育进行比较商业的价值评判。其次,当前,我国的高校中一直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在创业基金、教材和师资等方面都十分有限,无法真正满足现代创业教育的需求。此外,创业教育的相关机制方面也不够完善,在一部分高校中,创业教育仍然没有落实到课堂中去,对日后的创业教育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 如何开展好大学生创业项目指导工作
2.1 注重资源整合
我国高校应积极将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落实,根据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推动社会经济和人才的双向发展。对此,高校应不断的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学校学生教育协调工作;同时,充分的发挥出教师的力量和优势,整合校园内外资源,方便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开展创业教育,使创业教育的理念能够不断地深入人心,促使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1]。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应认真地对创业指导教师进行培养,以便发挥出教师的重要价值,在日常工作中 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创业指导培训的条件;同时,积极引进社会中的优秀创业人才作为创业指导的兼职教师,使高校校园创立出一支属于自己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此外,重视资金和场地等方面的硬件支持,充分利用技术开发区或者工业园区等地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场地,并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只有将校内外的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起一切可利用资源,才能更好地保障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
2.2 完善课程教育
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实践,学校应积极对传统理念教学进行变革,更多的研发实践教学内容。例如:找相关的企业创始人或者优秀创业者到学校来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外,学校应重视起对学生的创业知识普及。除了在学校必要的创业指导课程之外,学校还应该积极展开其他与创业相关的课程,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宽,帮助学生对创业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2.3 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大学生由于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有着各自的爱好,据此,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到更丰富的社团活动中;同时,进行一些专业知识上的辅导,从根本上推动学生课余生活的发展,并提升学生团队得到研究能力。在经过一系列的课外活动之后,校园创业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2]。此外,学校应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让大学生能够早一些适应社会的发展,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为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分析和指导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作为一个成年人,面对困难需要有一颗坚强的新,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并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的时代物质比较丰富,受到父母的宠爱,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普遍依赖性较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差,又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精神。面对当今社会就业的竞争压力,很多的大学生都明显感觉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创业效果并不理想。大学生对未来的世界充满了幻想,但由于没有社会经验,当面对社会市场时仍然会出现紧张的不知所措的情况。对此,学校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毅力,养成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兴趣爱好等,要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大学毕业生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进行自主创业这些都是不容易的,需要认识到社会的现实情况;同时,又具备不卑不亢的乐观心态,积极参与到市场环境中,感受社会[3]。此外,创业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创业观念,正视社会发展,面对困难学会自我鼓励和排解;同时,培养一定的创业意识以及创业的能力等。大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的能力,与人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善于沟通,在受到挫折时不放弃,勇敢地前行。这样才能在面对今后的社会压力时,轻松地面对,走向更美好的创业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吴薇.构建促进研究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0,2(19):4-6.
在此,创业培训指导中心的专家给想创业的大学生们介绍了几种适合创业的项目。
借助学校品牌的项目:1、各类教育与培训。2、成熟的技术转让。3、各种专业的咨询。
利用优势的服务项目:1、家教服务中心。2、成人考试补习。3、会议礼仪服务。4、收出版社退书。5、发明家俱乐部。6、速记训练经营。7、出租旅游用品。
可以独立运作的专业项目:1、可以拆分开的业务。2、图书制作前期工作。3、各类平面设计工作。4、各种专项业务。
利于对外合作的项目:1、婚礼化妆司仪。2、服装鞋帽设计。3、各类信息服务。4、主题假日学校。
小型多样的经营项目:1、手工制造。2、特色专柜。3、网络维护。4、体育用品。
此外,创业培训专家还介绍了目前市场上一些“小本经营”的项目,可帮大学生们开阔思路。
餐饮食品:投资2万元可做奶店老板;2万元开家社区小厨房。
咨询服务:3千元办水电维修中心;投资几十月利几千的信息服务。
服装时尚:1千元开办擦地拖鞋服务;1万元开外贸服饰折扣店。
美容护养:千元开办花卉护理中心;3万元开家美甲店。
玩具投资:5万元开拼图小店或“玩具租赁业”。
宠物经济:万元网上宠物店;3万元起家做宠物生意。
数码科技:2万元开一家自拍照相吧;万元开家老照片数码设计店。
日化家居:8万元开家眼镜店。
所有这些项目,都应该有一个策划案――要详尽、有创意、可操作。其中有的已经有过实践演练,就更具有借鉴价值。
对有创业计划的在校大学生提出以下忠告:
第一,在选择创业项目上,应从自己比较熟悉的行业入手。创业初期,不能盲目搞多元化,而要突出企业的专业性。
第二,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要忽视社会实际经验的积累,要围绕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知识系统化,为创业打下坚固基石。
张凯磊创业故事
不要抱怨自己没机会
今年2月28日,年仅21岁的南大学子张凯磊暂时终止了自己在南大数学系的学习休学创业,成功融资500万,一举收购了问吧集团教育机构51%的股份,成为目前在本市大学生中最年轻的CEO。问吧教育在张凯磊接手一个月后,就签下了14万元的家教单子,目前问吧教育正在二期融资,经过融资后公司的业务规模会进一步拓展。他说,两年后,他将回南大继续他的学业。
张凯磊告诉记者,自己是通过参加投资峰会的形式来找到风险投资商的。在投资峰会上,他并没有一味地介绍这个项目前景、发展如何好,而是告诉大家这个项目是怎样来赚钱的。很多投资商对这个项目进行了评估后认为,如果要做成这个项目需要前期的投资在1千万美金左右。可面对张凯磊这么一个仅仅21岁的年轻大学生,投资商会的股东们还不敢轻易给他下注1千万美金。但是投资商很欣赏张凯磊这个人,“我们愿意为你提供风险金,但是你必须换个项目”,最后几经考虑和取舍,张凯磊选择了家教产业。“目前学校的粗放型公共教育只服务于80%的终端学生,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更精细的、更个性化的私人教育。包括最好的10%和学习基础薄弱的10%”。
引言
近年来,我国为了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在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学生的自主意识增长的影响下,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却并不多,这就彻底打消了很多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想法。但是伴随着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增长,失业人数越来越多,社会迫切地需要更多的人积极创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发展更多的行业,从而全面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更应该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激发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项目管理在大学生创业中应用的意义
(一)能够优化创业工作资源配置
大学生创业与项目管理的结合,在客观上要求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和经费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此提升创业项目的整体效率。在传统的大学生创业活动中,经常出现由于缺乏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而造成的资金浪费、项目重复工作、项目延缓等现象,进而严重影响创业工作的最终效果。项目管理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应用,主要以重视成本控制为主,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尽量避免目标不明,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能够健全创业工作管理制度
大学生创业与项目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客观上要求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创业管理机制,尤其是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等等。相对完善的创业管理制度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和兴趣,从而便于对创业项目进行考核评价,对项目成员进行绩效考核管理,为创业成果的转化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三)能够强化创业工作负责人制度
将项目管理切实应用到大学生创业中去,能够形成明确的项目负责人制度。在创业项目管理模式下,项目负责人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管理项目成员,统筹项目实施。创业项目负责人不仅要负责内部管理,还要负责外部沟通等事务,还要负责项目的计划实施、进度和质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项目负责人的综合能力,还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能够增强创业团队内部分工协作
项目管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项目的团队必须充分发挥团队成员自身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彼此之间的思想交流和信息共享,实现在明确分工基础上的进一步合作沟通,从而实现创业的最终目标。而且,将项目管理切实应用到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去,能够有效克服创业项目内部经常出现的内部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
(五)能够实现创业工作全面质量控制
项目管理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应用,在客观上要求创业项目进行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全面的监督控制,不仅要监督项目中资源的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等,还要保证这种监督控制自始至终处于创业项目的真格过程,这样将有利于及时地纠正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保证创业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六)能够形成有效的创业工作管理模式
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项目管理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应用,能够形成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创业项目管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效率。并且进行规范化的项目管理,有利于提高项目团队的内部团结和谐,降低创业成本,从根本上建立一个系统的创业管理模式。
二、项目管理在大学生创业中应用的保障
(一)科学的创业文化保障
在实施大学生创业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宣传形成科学的创业文化保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多元化的宣传不仅能够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活动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积极的创业观念,还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宣传环节,学校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和创业相关的信息和具体流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创业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二)完备的创业资源保障
首先,必须具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创业是大学生运用知识展开实践的过程,也是大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这就需要专业的教师指导。所以,高校应该积极建立专门的、综合能力较强的创业教师队伍,以便于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的、正确的引导,进而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有序开展,实现最终目标。其次,还要具备必要的场地经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需要更多的课余时间和假期时间,而且成员之间还要明确分工合作才能实现创业目标,这就要求成员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源,以此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所以团队中的成员需要有良好的经济条件。而学校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从而促进创业活动的进行。再次,还需要具有科学的组织形式。大学生创业项目必须进行明确分工协作,才能实现创业目标,这就直接关系到创业项目的组织问题。而相对完善的创业组织结构是成员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构建的权利责任系统,成员必须要根据任务的具体要求进行划分,从而有助于成员能够有效完成任务,这样就能避免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就能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率。最后,还要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想要顺利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客观上必须要有健全的创业项目管理制度,以此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学校的重视度不足,创新创业知识的缺乏,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进而诱发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所以高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而项目管理能够通过过程控制、时间控制和成本控制等各种方式方法,促使我国大学生创业目标的实现,从而促进减缓我国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