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30 07:28: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课堂纪律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如何预防课堂违纪
1?郾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对那些经常有违纪行为的学生,教师有必要抽时间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通过对学生的信任、鼓励、以诚相待,通过对学生的支持、爱护、帮助,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是有感情、有需要和有尊严的人,他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被他人改造。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珍视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不能从人格上随意伤害他们。要知道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犯错误。教师的手里握着学生的明天,要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使学生能在将来承受社会的挑战,适应未来的要求。
2?郾要制定自己的一套规矩。要求学生做到:(1)课前一分钟准备好课本,并自己预习。(2)积极思考,学会讨论和倾听。自己要做到:备好课。有时课堂上出现违纪情况,不是因为学生不想听,而是因为教师没有备好课。一个准备充分的教师会在课堂上出现特殊情况下,随时调整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会因学生不满自己的教学而束手无策。教学内容要既具有挑战性,又不能过难或过易。美国著名课堂纪律研究专家库宁(J. Kunin)认为,维持课堂纪律的最佳方式是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3.认真监控。教师应认真地观察课堂情况,讲课时应注意学生的动态,讲课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教师应当做到能在学生的不恰当行为造成混乱之前就有所察觉。
4?郾保持宽容和自信。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自信,教态要自然大方,表情应该是微笑和严肃相结合。时而严肃,时而微笑,随时保持与学生的目光交流,并用平和的目光扫视;对违纪行为的反应要适度,有时沉默地注视比疾言厉色地批评更有分量,有时婉转地提醒比明显地质问更有效果。对学生也不要吹毛求疵,否则同样会带来纪律问题,不要一直不断地纠正一些不影响教学的轻微违纪行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课堂里的不少问题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失控。要想有效管理课堂,教师必须学会控制自我,不要因课堂上出现纪律问题而愤怒,否则可能会使自己失去理智,出现过激的管理行为,甚至导致体罚或变相体罚。
二、出现问题如何处理
1?郾暗示法。教师通过注视、手势、突然停顿、咳嗽、轻敲桌子等方法暗示学生。暗示法对控制课堂纪律对教学进程的影响最小,其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敏感性。对处理刚发生的轻微的课堂违纪现象效果最佳。
2?郾转移注意力。教师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或者和别的同学讲话、捣乱时,突然问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老师刚刚讲过的,只要注意听,一定会答上来,但也要有一定的难度。这可引起捣乱学生的注意,不敢再继续捣乱。
3?郾及时提醒。如某生在课堂睡觉,只需提醒他每天早点休息,而不必追问他为什么睡觉,更不要对他大加批评指责。如有必要,课后再找他详细了解违纪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效果会更好。
4?郾表扬好的行为。对许多学生来说,表扬是强有力的激励。教师要想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不妨表扬他们所做出的积极行为。这就是说要从这些学生的正确活动入手。如果有学生常左顾右盼不专心听讲,教师就要在他们认真听讲的时刻表扬他们。
5?郾暂停讲课。在课堂上,出现严重的吵闹,教师可立即停止讲课片刻,并注视着那位学生,这可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更引起那位违纪学生的重视。但注意停课时间不可过长,否则会影响全班同学的学习,引起公愤。
6?郾约定法。即与学生约定如违纪,学生承担某种后果。在课前和学生君子协定,违反哪条纪律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当有学生违反时就让他自觉承担因违纪而带来的后果。这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
7?郾课后处理。有时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多次提醒无用,可继续努力讲好自己的课,待课后再找他们进行个人谈话问其原因,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
当然,课堂纪律的处理方法远不止这些,有时在处理违纪情况时要“小题大作”,但更多的时候在课堂上要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终止”违纪为原则,更多的教育工作可在课后及时有效地处理。
以上化解方法在具体运用时必须注意:一是要根据班风班纪的整体状况和学生的性别、年龄、个性等特点,根据违纪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二是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既把握课堂原则,又给学生台阶下。三是错不罚众。在违纪现象比较普遍时,可先提出批评警告,待违纪面缩小到一两人时再采取处罚行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在新课程的开展下,正确辨别课堂违纪现象,合理处理冲突,营造和谐课堂环境,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要改变教学实践中人们对课堂冲突的惯常思维:视违纪为“病态”,所以,能避免则避免,若不能避免,则采取权宜的应急术加以消解。事实上,课堂纪律处理对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是学生真实的成长过程的重要部分。在处理学生违纪问题上的不成熟从根本上说是教师自我发展上的不成熟,教师在与学生思想行为的碰撞中成长,学生也会在课堂冲突中学会管理冲突,在冲突中学会与人合作,在冲突中培养人际关系智能,在冲突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堂有效性;纪律管理;措施
纪律管理作为课堂管理的一个方面,是指在课堂上让学生遵循行为标准,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从而保证课堂秩序,让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进行。课堂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地方,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课堂秩序直接影响传授知识与获取知识的质量。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可以让学生第一时间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还可以减轻学生课外的补习负担,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所以,教师要营造好、维护好课堂氛围,从而在纪律上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纪律的含义及形成方法
通常维持课堂纪律有三种过渡形式:教师的约束及规矩约定学生纪律;通过父母、同学、课堂氛围等外来约束纠正学生课堂纪律;通过学生自身约束力维护课堂纪律。可见,课堂纪律是通过对学生施加外部强制控制与规则后,逐步过渡到学生自我约束和自律的过程。因此,良好的课堂纪律不仅仅是外界强制规范的结果,更是帮助学生自觉发展纪律自觉性的过程。课堂纪律的行程通常有四种类别及方法:
1.教师促成纪律的形成。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以讲规则、多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课堂行为规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自我意识的加强,教师要求的准则会变得越来越弱化。
2.集体纪律约束个体。我们经常说的集体可以促成纪律,指的是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一个群体性的规范。新生从第一天进入这个集体开始,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随着在校时间的不断增加,周围同学对其影响就会越来越大。
3.纪律性的自我养成。学生在集体内可以通过自律性、自觉性自我养成纪律性。
4.任务促成纪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某项具体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提出要求类的纪律。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减少课堂的纪律问题。
二、课堂纪律管理有效措施
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氛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要求。教师在约束课堂纪律时,对学生的认知要进行矫正,但是又不能对学生要求得过于严格。虽然在教学中对于教学和学生严格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这种要求也要有一个度,不能过于呆板,最好达到“严而不死”的境界,教师在课堂上的管理应该具备人文精神: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不强加给学生。有时候,教育就是一种唤醒,用教师的人格去唤醒学生的人格,用教师的心灵去唤醒学生的心灵。
2.在可控的范围内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需要约束的是行为,开放的是思想,充满活力指的是在思想层面上的“活”,这个“活”指的是思维活、思想活。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和思想后,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中来,在学生的思维和思想在教学内容上活化以后,整个课堂的气氛相对就是热烈的,而不是混乱。反之,思维和思想没有活化,而是行为发生混乱,整个课堂就会乱如一锅粥,教师就需要大量的精力整顿课堂纪律,进而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课间和休息的时候,教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应该与学生多一些交流,这样可以有效拉近师生的距离,对于日后在课堂上的纪律管理也是有帮助的。
3.师生应该彼此尊重。教师在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思想后,接下来就要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序地提出来,如果课堂上大家都想发言而不顾及纪律,就会导致课堂上的混乱,缺少接受和倾听。这个时候就要求做到师生之间彼此尊重。曾经听到一个教师讲过这样的一个案例:在体育课上,当教师在全班学生面前讲解动作要领时,有一位学生因为走神,而唱出了歌曲,声音很大,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而那位学生也不知所措。这个时候,这位体育教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风趣地说:“哪位同学唱得这么好听的歌曲啊?一会咱们下课前,放松一下,让这位同学给大家唱一首好不好?”这个时候学生集体鼓掌叫好,注意力也随之被教师吸引了过去,课程继续进行,也帮助那位学生解了围。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可取的。
4.奖惩要公平,双管齐下。第一,对于学生,教师应以关心、鼓励为主,大量研究表明:教师的夸奖可以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自信,并激发他们自身最大的潜能,是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巨大动力。第二,合理运用惩罚。有时候,运用处罚对纪律管理也是有效的。在鼓励的同时,对于一些累犯的学生应该进行一定的处罚,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心中纪律的重要性。第三,树立正确的榜样。教师不仅仅要告诉学生哪些是不该做的,更应该告诉学生哪些是应该做的,如何可以做得更好,为学生努力提出改进的方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总之,课堂规范和课堂纪律的制定不能是传统的“一言堂”,要让学生参与进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亲身体验,从管理规范和制度的被接受者转换为主动的参与者。促使大家共同遵守课堂纪律,达到共同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一、副科课堂纪律问题产生的原因
主科副科本无具体划分,音体美等副科在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环境下甚至比部分主科更显重要,但由于现行的考试评价分数权重而划分出的主副科在部分学生甚至教师心中地位悬殊,加上副科的教学特点等原因,导致课堂纪律更加难以管理。
1.科任教师方面
副科的科任教师一般会教授多个班级,每个班级的周课时数又很少,在备课尤其是备学生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副科的科任教师还会兼带各种兴趣小组或指导课外活动,加上课外作业的缺失使得与学生交往的时间一般仅限于课堂。课堂纪律出了问题大都只能借助课堂授课的间隙进行管理,缺少塑造学生行为的机会。
2.学生方面
由于课时、作业及学科成绩的含金量等的差别,学生在心理上会“轻视”副科,甚至把这些课堂作为放松的时间,就连在主科课堂遵规守纪的模范生也可能变成捣蛋鬼。个别学科例如音乐、美术等课堂不在原来的教室而是到学科教室上课,由于学生座位不固定,可能发生争抢座位或喜欢打闹、讲话的学生凑堆的情况。
3.学科方面
副科的学科教学活动一般较多,而且并不限于讨论交流,还包括动作参与、即兴表演、跑跳游戏等。学生活动空间的扩大,加剧了违纪现象发生的可能。如果教师的组织安排不当,活动缺乏吸引力,课堂又会因为学生的分散活动而乱七八糟。
二、副科课堂纪律管理策略
1.良好开端,让纪律观念植根心灵
每门学科包括副科第一节课的开始应该没有多少纪律问题,因为学生并不知道授课教师的“底细”,一般不敢贸然违反纪律,而且他们也想给新教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如果在授课伊始能最大限度地控制课堂纪律,塑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课堂纪律就不会成长为一个大问题。授课教师应当在授课前先把学生引入纪律的“套子”,不是宣读“几不准”或“几禁止”,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这样会引起逆反心理。教师要以信任取代恐惧,组织学生对听讲、活动等应遵守的纪律及如果没有约束会发生的后果进行探讨,学生就会意识到纪律的重要性,明确纪律不是老师自己的希望,而是一个安全愉快高效的课堂所必须的。在引导学生讨论制订本学科的课堂纪律具体标准时,要恰到好处地引用教师已有的条文,汇总为简练的几条,抄写在黑板的一角或打印后下发。
师生共同讨论制订本学科的课堂纪律标准可能会比较繁琐,有时会花费一节课的时间,但这是必要的浪费,因为“外部制约强加给学生的纪律停留在学生的精神之外,基于互相尊重和合作的纪律才能植根于学生的心灵”(皮亚杰)。
2.知己知彼,让纪律管理有的放矢
副科教师应熟悉自己所任学科的特点,设计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授课方法、学生活动等。如历史学科可以用传奇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地理学科用图片欣赏汇集学生的目光,生物学科不妨让有违纪隐患的学生尝一尝洋葱,音乐学科干脆让大家随乐而动,体育学科用跑跳游戏消减学生的违纪欲望,美术学科把坐不住的“危险分子”安排为集体作画的模特……具有独特魅力的课堂活动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即使有个别学生想违反纪律,也会没有机会或没有共鸣。要注意活动的时机和学生娱乐的“度”,不能让学生在笑声中忘记了纪律,一定让他们知道你活泼起来是多么可亲可爱,严肃起来是多么坚持原则!
课堂纪律管理的对象,一般只是相对固定的极少数学生。副科教师要不仅能亡羊补牢,还应该未雨绸缪或釜底抽薪:在课前就了解有课堂违纪倾向或行为的学生,尤其是打听一下同病相怜的类似学科的任课教师而不仅仅是主科教师,这并不是贴上一个黑标签,而是为了防患于未然,还可以有的放矢采取个性化的课堂纪律管理措施。教师对学生中的纪律问题要及时发现,快速做出反应。对违纪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违纪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等几堂课下来,该冒头的都出现了,教师就要采取措施拆散违纪现象多发区域内的“危险分子”,例如把“多话”的学生用较沉默的学生包围起来,没有了助燃的柴火,再热的锅也要降温,这就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了。
3.捆绑评价,借助集体的舆论和压力
课堂纪律问题的影响多是点状辐射的,中心是违纪学生,受影响最大的当属中心附近的学生。副科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需要划分学习小组,把分散的学生划归相应的利益共同体实行捆绑评价,借助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解决课堂纪律问题。
学习小组或活动小组整体水平(学科成绩或活动能力)应接近,每组最好不要超过6人。分配给各学习小组的学习任务或活动任务需小组成员之间紧密合作才能完成,每个学生都对小组的成败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就不得不负起相应的个人责任,必须融入课堂教学,也就没有了违纪的机会。即使个别学生仍然违纪,那么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自己所在的小组。教师严格按照规则实行奖惩,评价小组时优秀小组组内所有成员得到同样的奖励,学生就会意识到他们必须共同努力,这样就给了违纪学生一种集体压力,一旦有学生违纪本组的学生也会进行制止而不是推波助澜。
学习小组或活动小组应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计分,并把遵守纪律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在进行小组评价时不要对优生网开一面,因为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给优胜小组颁发证书或进行板报宣传,并纳入学生学科发展性目标评价,作为学科学业评价的重要指标。
4.借助外力,构筑课堂纪律立体管理系统
课堂纪律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副科教师不能孤军奋战,要借助其他科任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等的帮助。
联合其他科任教师并不仅仅是对部分违纪学生进行全方位关注,主要是形成违纪学生转化提高的综合体系。违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大多是偏科生,在个别科目或领域非常突出,只是往往通过违纪进行表现而已,教师要提供机会让他们发挥特长,宣泄自己旺盛的精力。如让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科老师进行板图,让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偶尔在数学课堂吟唱一曲活跃气氛,让伶牙俐齿的学生朗读一段“请你欣赏”……同样是出风头,在促进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预防课堂纪律问题的发生。
间或请班级的班主任进行随堂听课,并在课上表扬因为班主任的威慑而未敢有所行动的曾经违纪的学生。还可以在课堂上张贴或重申班主任制订的班级守则,得到学生更多的配合。班主任应该是违纪学生最怕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不移交违纪学生给班主任,那是最后的杀手锏。
当然还可以借助课代表或班委会准确记录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点滴提高,呈交班主任或在家长会期间展示给学生家长,联系家长共同教育违纪学生。
课堂纪律管理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针对不同的课堂纪律问题,要深入了解情况,弄清根本原因,不能刻意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必要时制订矫正提高计划。课堂纪律管理也不仅需要威严,因为逆反心理会使违纪学生更热衷于课堂上捣乱;要真心对待违纪学生,当学生知道教师真正关心他们的时候,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就很容易做到,这是使用惩罚无法达到的效果。
当然,副科教师不能因噎废食,仅仅追求表面的平静而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把纪律问题上升到道德、法律的高度,则“纪律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跟随别人,走向正确的方向”(夸美纽斯)。
参考文献
[1] 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卞娜娜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
[2] 张大均.教学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活而不乱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207-01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它相对于呆滞、死板、封闭的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课堂“活”起来了,然而它带来巨大意义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我们大力发扬改革之风时,出现了一些事与愿违的问题,课堂纪律变的越来越难以控制。课堂上出现一系列问题:提问时因为一些学生的抢答,提问进行不下去;因为学生无关教学内容的提问,课堂陷入热议而失去控制;动手操作时学生多数是在聊天说话等。一节课下来班里一直乱哄哄的,学生一直处于混乱和兴奋中。课堂一直在活跃的氛围中,但是课后却发现,很多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活跃的学生并不清楚上节课到底讲了什么内容,学习效果不如人意。
比如我在二年级讲《直角的初步认识》一节,课堂上学生表现的都很活跃,争着回答我的问题,抢着到黑板上画直角,把书举到我眼下告诉我书的角是直角……一节课下来,虽然我因为要盖过学生的声音而喊的喉咙痛,但是看到一直兴奋活跃的课堂氛围我很高兴,我觉得这节课是成功的。然而结果大出所料,在第二节练习课上,学生做练习的情况让我震惊,她们不但不会画直角,甚至连最基本的直角的判断都没学会。询问后发现第一节课我所提到的知识她们并没有听,我对学生发言的讲评她们也没注意,教学效果极差。可见这样的“活跃”是违背新课标的初衷的。那么什么才是新课标追求的活跃呢?树立正确的新课标课堂管理理念是很重要的。
二、新课程下课堂纪律管理的新要求
课改认识到了“手放到背后”的传统课堂纪律管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在改革中对课堂纪律管理做出了重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要活而不乱。
新课堂与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是“活”起来了。然而新课标强调的“活”不是简单的表面的热闹,更要“不乱”。所谓“活”是指课堂轻松愉快,学生思维活跃,能和老师产生共鸣。而“不乱”是指课堂冷静有序,学生思想安定,师生教学目标一致。新课标追求以学生为主是针对于传统教管理模式的。传统模式认为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学生好的行为就是要服从于教师,进行的课堂纪律的管理采用的也是“命令”、“束缚”的压迫式管理。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认为应打破传统教学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一定的自由。但这并不表示要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对学生放任不管,否则只是走向另一个错误的极端。因此新课标追求的是“活而不乱”,形散神聚。
那么怎样的课堂才是“活儿不乱”呢?教育专家指出判断课堂纪律“活而不乱”的标准是:评价课堂活而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不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也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
三、解决新课程下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的建议
1、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
新课标要求要尊重学生,然而小学生自我中心,较少会考虑他人。可以给每个学生机会站在他人角度来看待问题,让她们自己体会和理解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例如实行学生轮流当小老师和班长的活动。当学生自己去进行教学或者是班级管理,面对乱哄哄的课堂和学生,她们才会真正体会到纪律的重要性。或者是让那些爱抢答的学生在乱哄哄的时候回答问题,让她们亲自体验不被同学尊重的感觉,她们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真正有效的纪律管理不是外界的约束,而应该是是让学生自我控制。为此,纪律不应该只是为了外界的强迫和控制,让学生换位思考,才能使学生发自内心的自愿的去尊重他人,遵守纪律。
2、开放与规范学生行为相结合
新课标的“开放”能让学生自由发展,是顺应时展作出正确选择,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就现在课堂纪律来看,在肯定新课标开放的积极意义时,还要重视学生行为规范。新课标要开放与规范学生行为相结合。
小学生的自制力是很差的,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很容易放任自流,忽略学习,因此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是必须的。例如新课标提倡的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本意是好的,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和互相交流来完善想法,也有助于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小学课堂上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是趁此机会进行无关学习内容的聊天,反正老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说些什么,而且大多时候讨论后老师就直接公布答案了。这样一种形式化的小组讨论并未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探讨中。如果我们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增加小组竞争,抽签作代表陈述讨论结果等环节,使每个孩子都有可能被选中来回答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处于一定的紧张和压力中,增强学生们的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就能更深地沉入到讨论中,又能给每个想回答问题表现自己的学生公平的机会。这样小组讨论的效果肯定会更好。
关键词:英语课堂纪律;课堂不良行为;预防;控制
一、引言
众所周知,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纪律起着保障作用,没有纪律,英语课堂教学就无法进行。然而,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都会遇到纪律不好的情况。纪律不好常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时它甚至是教学失败、教师被重新调换工作岗位的原因之一。英语课堂纪律不好,主要是由课堂上学生的不良行为引起的。因此,学会预防、控制和处理课堂不良行为,管理好课堂纪律,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有序地进行,从而完成所计划的教学内容,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对英语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二、英语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控制
成功的英语课堂纪律管理,关键不在于学生违纪后教师的行为,而在于防患于未然。
1.预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状况,及早预测班上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前做好思想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 备好课。有时课堂上出现不快之事,不是因为学生本身,而是因为教师没有备好课引起的。因此,教师必须备好课。一个准备充分的教师会在课堂上出现特殊情况下,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会因学生不满自己的教学而束手无策,继而引起骚动。教学内容要既具有挑战性,又不至于过难或过易。
3. 改进课堂教学。美国著名课堂纪律研究专家库宁(J. Kunin)认为,维持课堂纪律的最佳方式是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所以教师必须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增加学习的机会;保持课堂的动量平衡,使教学节奏紧凑,学生在课堂里总是有事可做;注意保持教学的流畅性,在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时,给学生明确的过渡信号;维持课堂群体的注意焦点,善于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的注意。其次,注意将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交错安排,以避免同类刺激长时间地作用于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而导致疲劳和厌倦。
4.认真监控。教师应仔细认真地观察课堂活动,讲课时应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讲课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教师应当做到能在学生的不恰当行为造成混乱之前就有所察觉。
三、英语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策略
只发现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教师采取什么措施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具体做法如下:
1.非言语线索。许多课堂不良行为,不必中断上课,只用非言语线索就能消除。这些非言语线索包括目光接触、手势、身体靠近和触摸等。这些非言语策略传递了同一个信息:“我看见你正做什么,我不喜欢你这样,快回到学习上来”。不用言语传递这一信息,好处在于不需打断上课,相反,如果口头批评,则会使其他学生停止学习。
2.表扬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对许多学生来说,表扬是强有力的激励。
教师要想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不妨表扬他们所做出的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这就是说要从这些学生的正确活动入手。如果有学生常左顾右盼不专心听讲,教师就要在他们认真听讲的时刻表扬他们。
3.言语提示。如果没法使用非言语线索,或者非言语线索不能奏效,那么简单的言语提示将有助于把学生拉回到学习上来。教师在学生违纪之后要马上给以提示,延缓的提示通常是无效的。
4.突然发问。当英语教师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或者和别的同学讲话、捣乱时,突然问他(她)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老师刚刚讲过的,只要注意听,一定会答上来,但也要有一定的难度。这可引起捣乱学生的注意,不敢再捣乱下去。教师采取突然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提醒捣乱的学生,停止不良行为去认真听讲。
5.停止讲课。在英语课堂上,若发现有的学生捣乱或不注意听讲,教师可立即停止讲课片刻,并注视着那位学生,这可引起全班同学注意,更引起那位不良行为学生的重视。但注意停课时间不可过长,否则会影响全班同学的学习,引起公愤。也不可瞪眼相视,那将会引起那位学生的反感。
6.调整座位。有些同学喜欢在英语课堂上捣乱,英语教师劝阻多次无效,可调换他的座位。如把他和学习好的学生调在一起,或调他从后边到前排,在前排教师比较容易控制。
7.课后处理。有时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一直捣乱,英语教师多次采取相应措施无效,可暂时不管他(她)。在这些行为不足以使你无法讲课情况下,继续努力讲好自己的课,待课后再找他们了解情况,询问其原因,对症下药,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若还不行,可求助于班主任,学生家长,万不可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来对付一两个学生。
8.个别谈话。在课堂上发现了学生的违纪行为,无论英语教师采取什么制止的措施和方法,也不管学生违反了哪一条纪律,课后,英语教师一定要找本人进行个别谈话。谈话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所发生事件的原因和厉害关系,以及它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并告诉学生如何纠正这种行为,以利今后在课堂上专心听讲。
9.心理辅导。对那些经常有违纪行为的学生,英语教师有必要抽时间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主要是通过师生间情感的交流;通过英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鼓励、以诚相待;通过对学生的支持、爱护、帮助,从而达到排除阻碍个人实现自我潜能的障碍,调整个人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之目的。
10.与问题学生建立私人关系。对教师来说,与问题学生建立密切的私人关系非常重要:既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又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欢,这样会使学生从情感上愿意配合教师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
四、英语课堂纪律管理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学会自我控制
课堂里的不少问题往往起因于教师本身的失控。要想有效管理课堂纪律,教师必须学会自我控制,尤其要学会制怒。不要因课堂上出现纪律问题而愤怒,大发雷霆。这样可能会使自己失去理智,出现过激的管理行为,甚至导致体罚或变相体罚。
2.采取积极的态度
英语教师对学生需要有同情心和温和的态度、真诚坦率的性格,同时在课堂上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对所有的学生要一视同仁,要公平地实施规则。
3.纪律和自由相结合
外语教师在强调纪律的重要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的同时,要设法把学生从恐惧中解脱出来。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外语教学的主体和教师的合作者,他们是班上的公民,而不是教师的臣民。要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和谐是友好的,而不是随意的,学生在这种友好的气氛中不感到害怕。当然,这并不是说学生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
4.严格和宽容相结合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求学生自觉执行课堂纪律。没有课堂纪律,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但同时,对学生也不要吹毛求疵,否则同样会带来纪律问题。不要一直不断地纠正一些不影响教学的轻微违纪行为。过多、过分地批评学生,不仅其他学生不支持教师,反而会同情被批评者。
5.微笑和严肃相结合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应该是微笑和严肃相结合。时而严肃,时而微笑,给学生一种张弛的感觉,使他们从心理上消除对教师的恐惧感,乐意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3]皮连生,杨心得,吴红耘.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一)新任教师要明确提出教学要求,重申课堂规则
课堂规则是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最基本的课堂行为准则,具有约束和指导学生课堂行为的功能,从而使课堂行为规范化。在入学教育时或在第一次课上,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期望及课堂基本礼仪,有必要重申在中小学就已熟知的课堂规则。否则,部分学生以为大学比较自由,加上有些老师又不管,就会不断挑战老师的底线,违反课堂规则,导致课堂秩序越来越差,教学效果无法保证。面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良行为,教师要充满底气地进行管理,明确地制止违纪行为,并告知学生不遵守纪律的后果。
(二)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魅力
首先,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教学内容乏味、讲解枯燥、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听讲的课堂,最容易产生纪律问题。所以,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恰当规划教学过程,使教学环节紧凑,时间分配合理、教学方法多样,教学内容丰富,理论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这样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吸引到课程的学习上来。有研究者指出,通过使学生积极地并不断地从事有价值的活动,可以预防或者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课堂管理问题。开展互动式教学,鼓励对话是督促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途径。课堂中教师适当的提问,既能激发学生思考,又能维持课堂纪律。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较少因为走神而受到指责。总之,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减少问题行为的有效方式。其次,教师应该改变教学姿态,激情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只有一个声音、一个表情、一个手势是远远不够的,在单调乏味的氛围中,学生极易分心和打瞌睡。课堂就像舞台,教师就是导演和演员,教师既要有导演的指挥才能,还要有演员的表演才能,善于通过肢体语言来调节课堂气氛,根据教学情节变换教师的各种行为。此外,教师讲课要有激情,“以情传情”,以自身的热情来点燃学生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潜能,让课堂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树立民主平等的理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把自己当成权威和课堂控制者,而是一个管理者、合作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课堂管理的前提。“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敬仰这个老师,就会主动听课,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课堂纪律问题大大减少。学生喜欢的教师不但要学识丰富,专业过硬、还要会教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尊重学生,还要关心学生当下的生活和未来发展,幽默风趣,随和亲切。教师要充分尊重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要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学习过程,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建议,宽容学生偶尔的过错行为。教师要善于鼓励、赞赏学生,利用激励性评价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营造一个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和谐课堂。
二、课堂纪律问题的干预管理策略
(一)间接干预法
1.非语言干预: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在课堂管理中起重要作用,在尽可能不中断课堂教学的前提下,迅速流畅地进行干预。学生多数“与学习无关”的行为可以通过令人愉快的技巧来得到有效的管理,使学生觉察自身的不良行为,重新回到学习中来。
2.忽视———表扬法:对于有些不足以影响课堂教学的微小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可以忽略而不去管理。“忽视———表扬法”是一种很实用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教师忽视那些课堂上微小的问题行为如打瞌睡、偶尔讲话等,但表扬那些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同学。教师对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行为,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赏。这样可以在不点名不伤自尊的情况下,使那些不专心的同学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从而自觉去调整。当老师发现违纪的学生专心听课时,要及时给予赞赏,以强化好的行为。实践表明,强化积极行为,比注重消除不良行为更有效。
3.其他措施:我们还可以用提问法来干预课堂不良行为。这是常用的方法,对那些不专心听课的同学,可以通过提问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但这个方法也有不足,要慎重使用。因为分心的学生往往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弄得全班同学哄笑,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会觉得丢面子,引起一些不良情绪和行为。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课堂上学生低头玩手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些高校团委倡议学生不带手机进课堂,用一个大袋子把学生手机编号放在教室前方,课后学生再去取。这种方法大大减少了课堂纪律问题,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值得借鉴。
(二)直接干预法
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课堂违规行为的预防
1.制定具体行为规则.在每学期开始时要用一定的时间来解释他的基本行为准则
2.把握教学程序.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的流畅性,让学生处于一个连续教学情境之中,从而减少学生的注意力偏离,出现问题行为的可能.
3.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教师要顾及全班学生,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使有小动作或其它纪律问题的学生无可乘之机.
4.要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事可做。例如,教师让个别学生到黑板前回答问题,他就应让其余的学生在各自的课桌上进行同样的练习.这样,多数学生就不会感到无所事事。
5.要给学生表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如未经许可就发言,离开座位,干扰同学等,教师应该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一方面让他知道表现的恰当时机,另一方面又满足了他的被关注需要.
二,课堂违规行为的干预
1、移走引起分心的事物.并且安静地告诉学生这些东西在下课后才能归还.教师的态度要温和但坚决,不要罗嗦.告诉学生这些东西会保管在合适的地方直到放学.
2、强化恰当行为.遵守纪律的学生得到精神或物质(如小红花)上的鼓励。
3、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学生表现出失去兴趣时可以宣布已完成了多少任务,已完成部分做得很好,并且与这部分学生讨论学习任务,这可以帮助学生将注意力回到学习任务上来。
4、当学生表现出失去兴趣时,教师可以问他们一个问题,让其解决一个难题或者读一段课文,以唤回他们的注意力..如果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恰当,则表明他们是专心的,应该给予强化.
纪律与课堂管理是体育教师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展,鼓励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阻止和处理违纪行为的手段与行为。目的在于为学生专心致志学习,积极主动参加学习锻炼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体育课中学生违纪的表现形式:
在体育课教学进行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或称越轨行为,这些行为从现象上分有两种的形式:(1)是做一些明文禁止的事情;如在教师讲解示范时,有些学生不听不看,谈论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情;有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两眼出神地观望其他的事情;穿皮鞋,牛仔裤上体育课;教师吹哨要求停止练习而学生我行我愫等。(2)是不能完成教师所规定的任务或练习:如进行投掷教学练习时要求学生完成推铅球练习时将铅球放在锁骨窝处,学生未执行;在跑的练习时,要求学生跑50米,学生仅跑30米;在力量练习时,要求学生完成多少组次,学生也没执行等等。
以上的两种违纪现象从性质上来划分可以分成中与消极行为。中即既不进行也不干扰体育教学的行为;消极行为即直接干扰体育教学的行为,如故意干扰教师的指导或其他学生的练习。
学生中出现违纪现象的主要原因:
(1)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感兴趣,甚至是反感;教学内容进度欠妥偏难,学生无法完成;或偏易,学生觉得无收获,没意思。
(2)教师的讲解声音偏低,不清晰,学生听不懂;教师的示范不规范,不成功;教师教学不负责,情绪低落,处理问题不当,不公正。
(3)教学的场地不平整,风沙大,场地器材布局不合理;学生练习互相干扰;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4)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端正;对学校或教师有成见,偏见;好表现与炫耀自己;害怕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怕脏,怕累;学生之间存在矛盾等。
维持纪律与课堂管理的要求:
(1)建立和一贯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待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再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2)注意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行为:
体育课中师生的空间活动范围都比较大,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必须及时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的情况,关注他们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要作出正确分析与判断,才能采取相应的,合适的措施。
(3)及时妥善地处理违纪行为: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并及时处理。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只是消极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必立即公开处理,可采用沉默,皱眉,走近等方法处理。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立即处理,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如果学生了为吸引教师的注意而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可以用不予理睬来处理。总之,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
(4)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奖励与惩罚是维持纪律,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奖励积极性的行为是维持纪律的课堂管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体育课中的奖励方式通常是非物质性的,如口头赞扬,口头表扬“你终于成功了”,“真不简单”“大家看,××同学做得真好”,或给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和微笑。为了维持纪律,一定的惩罚是必要的。惩罚是体育教师有意识通过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在体育教学中,惩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挫折型:即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体育学习活动的权利;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教训,课后留下来,罚做俯卧撑,跑步等。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
(5)严密课的组织,提高练习密度:
体育课中学生的违纪行为大多出现在学生互相干扰或等待练习时间过长的时候。因此体育教师要注意严密课的组织,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合理分组,增加学生实际从事练习时间,减少违纪行为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