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4 20:07: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地理常识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
把生活与书本融为一体在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识,在学习到《地图》这一节课时,需要学生牢牢掌握住地图的三要素:图例和注记、比例尺、方向以及如何正确阅读利用地图。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对地图价值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地图基本知识记忆更加深刻,于是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没有让学生学习地图相关知识的前提下绘制自己学校的平面图。学生画出的图可谓是缤纷多彩,在上课过程中,笔者特意选择了几幅具有明显错误的地图。首先让学生发现这些地图在图例、比例尺和方向上存在的问题,其次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正确的地图必须具备这三个要素。在这样的一次绘制校园地图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于地图的相关知识的记忆以及读图能力的训练可谓深刻极了。
用生活现象验证地理知识在讲到七年级聚落这一节课时,世界上各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差异决定了聚落的建筑外貌和建筑材料的差异,单纯讲述这一理论,学生不好理解,因此,笔者就给大家用PPT呈现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江南水乡的建筑、傣族人的竹楼,,五彩缤纷、风格迥异的不同建筑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讨论起来,有的说是因为降水量的原因、有的是因为温度的原因,还有的说是各个民族的习俗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各个小组都得到了自己的结论,后经过其他小组的完善,得出了最终结论。解释了这些地方的特色建筑的由来,学生加深了对自然环境决定地方建筑这一知识点的理解,用生活化的体验代替了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二、联系生活实际,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在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例如在笔者讲完书本上的知识点以后,首先给大家看一个地震自救口诀:大震来时有预兆,地声地光地颤摇,虽然短短几十秒,做出判断最重要。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墙边空地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在他们仔细阅读完这个自救口诀后,笔者便让学生分析以下两个常识是否正确。常识一: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应该多在室内还是室外。常识二:地震发生的时候,万一正在汽车上,我们是不是应该躲在车内。学生对于这些生活化的常识非常的有兴趣,虽然讨论出的答案中有些是错误的,但是在讨论结束后,笔者肯定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并总结了正确的答案通过这节课的开展,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学会了在灾难面前生存的本领。通过这样把课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跟学生进行讨论,笔者认为这才是地理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备课时应充分发挥地理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学习中,让学生学会看图、用图、实图,《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地图,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学生在地图上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的能力。”地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地理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其中地图的作用更重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所以利用好地理地图尤为重要。
四、结合实情选择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声形色画并茂,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进程,集中注意力,又能使课堂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活泼,能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关键词:初中地理 新课程 教学目标 地理实验室 教学效果
地理学科是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我们地理教师应紧跟时展的步伐,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的要点,科学整合现代教育装备资源,解决地理教学的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技术装备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普及,地理实验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地理实验室是集声、光、电、网络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室,它很好地整合了地理学科知识,通过形象、逼真的形式展示地理概念、原理,揭示地理规律,是很好的地理教学资源。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例谈地理实验室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地理实验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初中地理知识较为繁杂,涉及国家、地理疆域的知识很多,使得学生学起来没有一定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对地理的学习失去了信心,学习积极性下降。为了刺激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我在教学时利用地理实验室展示地理常识,让学生通过在地理实验室的学习,直观了解地理课程资源,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技能。
比如,在学习“认识国家”的过程中,教师在地理实验室里为学生展示不同国家的具置,从经纬度上明确位置,用红色的发光二极管圈点这个国家的疆域,使学生清楚地理解了这个国家是岛国还是沙漠之国,是平原地区还是高原地带。通过音频介绍,学生具体了解了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分布情况、民族种类、经济发展状况、地矿资源等信息。通过丰富的知识介绍,学生对这些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很想走进这些国家,了解这些国家的地理常识、人文气候、经济文化等信息,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运用地理实验室揭示地理规律,突出地理学科教学特色,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方法是成功的金钥匙。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利用规律性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应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规律性总结,通过教学资源的利用,展示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等能力,突出地理学科特色,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带进地理实验室,先让学生观看墙壁上的中国地势和地形概况,通过实物模型展示、不同颜色的灯光闪烁、音频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总体概况,为后边的地形分类、气候、水资源分布等知识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尤其是在教学我国的河流、高原、盆地的分布时,教师可利用数字星球逐项展示,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比如,展示黄河流域所经过的省份、面积、支流情况、忧患与治理等信息后,学生能深刻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优势,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运用地理实验室进行地理知识的过程展示,轻松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很多地理知识是抽象的,是很难理解的,尤其是那些过程性的地理知识,如果单凭教师的口头陈述,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如初中地理有关气候的形成、河流的形成、海洋和陆地的变迁等,这些概念的形成经历的年代久远,过程较为复杂,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使得学生在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时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利用地理实验室可以跨越时空界限,科学地展示相关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直观生动的展示,能降低理解难度,提高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学习“我国的气候”“海洋和陆地”的过程中,学生对我国的气候了解得很少,只知道当地的四季气候的变化特点,如春、夏季东南风较多,冬季西北风较多,但对其他地区的气候特点基本没有了解。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我利用地理实验室进行了教学。我通过数字星球形象直观地展示了我国的气候特点,展示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形成原因。通过数字星球的运用,学生了解了我国海洋和陆地的关系,深刻理解了我国海洋的分布以及海洋的变迁。这样动态的地理知识展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立体地理概念,全方位了解地理常识,从而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地理教学要紧跟时展的脚步,实现地理教学的现代化。因此,地理教师应科学整合地理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直观、生动、形象、动态的地理信息,使学生积极思维,并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活常识;生活经验;生活体验;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207-01
初中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它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层性质,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基本技能。“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称《标准》)的教学理念之一。我们要利用地理课给学生提供与其生活环境及周围世界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让他们科学地认识周围世界,增强他们的生存能力,让他们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并创造生活,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研读教材,结合生活常识和经验,解读地理概念、原理,理解掌握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明显体现出帮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教学理念。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生活常识来解读地理知识,让他们掌握有用生活的地理知识,使之对地理学习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地理学习的兴趣。比如,教材使用“多变的天气”为课题,并提供了有关天气现象的资料卡,帮助学生明白天气的概念,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天气与生活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在教学“多变的天气”时,我就要求学生从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等几个时间段来分别描述今天、昨天的天气情况,并预测明天的天气,比如:早上凉、现在暖和或早上气温低、现在气温高;早上没有风、中午刮风、现在风更大了,昨天下雨、今天晴天等等,这时候,我及时帮助学生归纳梳理相关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天气是时刻变化的,是一个短时间的状况,天气现象则包括阴晴、冷热、风雨、雷电、雪霜等。然后,我设计了相关问题,继续引导学生讨论回答:①分析说出当地(苏北)一年四季的天气特点。②秋天我们出门时,要注意那些天气现象?③讨论当地季节性的气象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有什么关系,那些有利、那些有害?当时,学生积极参与,激烈讨论甚至是争论,每一小组都得出相应的答案。这时候,我进一步引导他们讨论说出:④哪些天气现象会给人们生活带来灾害?⑤对于破坏性天气我们应该采取那些有效预防措施?这样以来,学生通过利用已有生活常识,他们交流、合作、思考、讨论、归纳、总结,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结构,还要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联系,并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和变化的规律。《标准》要求“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二、联系实际,关注新形势新发现,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掌握地理规律和知识
地理学具有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它既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又研究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结构及其空间差异和联系。我们要积极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这也是《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学生要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就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要构建一个学校、社会和家庭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地理课程,利用那些历史的、现实的、自然的或人文的乡土文化,帮助学生认识地域差异,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比如,学习《南北气候的差异和东西干湿的差异》,对于气候干湿差异及其对人们饮食、居住环境的影响,我就要求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调查活动。比如,①我国南、北方的居民主食及其主要成因分别是什么②为什么有的地方房顶是平的,而有的地方房顶尖尖的?③广东、山东地区为什么生产瓷砖而且质量好,其他地区却不可以?④火锅是人们冬季的钟爱,为什么四川火锅、重庆火锅更受青睐?为了调查完成任务,学生在调研这些问题和形成调查报告的过程中,肯定要付出许多劳动,更会获取很多的人文知识和地理知识。课堂上,他们要通过调查报告,解决相关问题,归纳得出一些规律,完成各自任务。进而拓展引导,得出结论:以上几个问题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的降水量不同(干湿差异)以及气候差异等条件形成的。这样,学生就自然懂得一个地区降水量的多寡以及气候的干湿程度,不仅影响这个地方人们的饮食起居,还影响着这个地域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质量及相关产业机构,比如,苏杭的蚕丝和丝绸产业、北方的棉花和棉纺业、西北的牧业、东北的粮食等等。
另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的科技动态,特别是地理学方面的新形势、新变化、新发现、新发展等,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发的高产水稻,是生物学方面的重大突破。但是,杂交稻使我国水稻的种植区域扩大,其面积占有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以上,亩产提高了20%,大大解决了我国粮食问题,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积极效益。航空航天技术看上去太高端,好像与平常百姓没有关系。其实,航空航天技术与地理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极为密切,载人飞行能够全面探测、寻找和确定矿藏与地下水资源等,能够进行森林、草原等大面积植被的治理工作,能够探测高原地带冰雪变化情况。我们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更要以此引发他们的探究热情,让他们关注高科技、新局势,了解新发展、新成果,逐渐萌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关系密切,我们要利用生活常识、生活现象、生活经验、生活体验等为地理教学服务,利用他们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解释地理现象、归纳地理规律,从而,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地理基本技能,促进他们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学校地理老师个人总结1
本学年我担任初二年级的地理课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教导处计划、学科组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积极完成了本学年的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
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轻视地理学习,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配套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玉树“地震”,火山,嫦娥探月,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
在课堂上尽力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2.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知识的应用。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学校地理老师个人总结2
本学期我担任9年级8个班的地理课教学。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对初三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小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
主要经验和教训:
1、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既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但是,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要求其过高过急。
2、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如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天气预报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3、应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4、考核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重视考试的同时也要形成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而不是仅停留在成绩上。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措施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教的有新意,有时内容讲解不灵活,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4、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学校地理老师个人总结3
本学期我担任年级个班的地理课教学。由于中途接手这些班级,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
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地理教学有关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师德修养,做到依法执教,以爱心关怀学生。深入到学生中,多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增强后进生的学习信心,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题目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把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把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特点,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这批学生大部分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创新
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同时,要求地理教师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之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为了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学到生活中有价值的、有用的地理知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笔者对地理学科的创新教学方法作了探讨:
一、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1 学校重视不足
部分中学对地理课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设施滞后。随意挤压地理课时现象严重,有些学校连最起码的期中考试都被取消,或者干脆不开设这门功课。
1.2 师资力量薄弱
初中地理教师队伍构成中师范类地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非常小,普遍存在地理教师专业知识欠缺现象,对地理有关问题没有能认真研究,“照本宣科”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另外,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年轻教师偏少,教学精力严重不足,这种“先天不足”的师资队伍现状严重制约了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1.3 学生地理学习态度不端正
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初中地理就是门副科,只要靠死记硬背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学习兴趣不高,更谈不上用心揣摩、仔细研究。
二、对初中地理课堂创新性教学的建议
2.1 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探究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的特点,积极改变传统地理教学的局限性,促进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现代初中地理教学要很好的将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互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互补长短,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要考虑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时机,如在讲预习或者复习课程时,可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特点提高教学效率,但也要注意穿插传统教学手段,如中间的停顿,辅助解释,让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道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等等,这样做就更能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初中生学习学习的效率。
2.2 变重教材知识传授为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相应的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教材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切忌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学习知识,在联系现实生活的实际中,通过应用知识来形成能力。如在“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教学中,由于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并不真正存在经线和纬线,而是为了准确定位某一点的位置,而使用了经纬网。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图中,是“横纬纵经”,同时指出一些具体的位置,如北京的位置是116°E,40°N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的位置是:103. 4°E,31°N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2.3 带着问题思考,引领学生积极主动走向生活
地理新课标将学科教学的内容与学生身边的地理常识联系起来,也就相应地要求教师要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日常生活,从生活中去验证课本上的知识。
2.4 举行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这也是地理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在讲解“等高线地形图”中,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分组讨论、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这样就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思维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2.5 开展创新教育系列活动
课外开展创新教育系列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能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开展主题演讲赛,如“地球的未来”、“假如我登上了火星”、“假如地球上没有海洋”等;可举办地理科技报告会,如“我所见到的南极”、“北极科考见闻”、“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等;可开展地理学具小制作比赛;可举办地理学创新思维小论文比赛;还可举行形式多样的参观、调查、访问、夏令营等等。
2.6 改革地理考试评价体系
现行的考试制度,某种程度上束缚着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想不管考试形式如何, 都要有利于激励学生创新, 比如, 能否在现有的单纯静态理论笔试的基础上,增加动态的口试和地理实践操作技能的考试,还可增设地理创新能力的附加分,以奖励在各项活动或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
2.7 理性认知地理教学的目的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想提高和创新地理教学,首先自己要对地理教学的目的有清醒的认知,如何在新课程中,将地理的知识和生活的实践相互结合,让初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感到地理学科所散发和具有的独特魅力,以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去入手:一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独特的音像、 视频等优势;二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实际生活,以学生关心的话题,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丰富多彩性,唤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求知欲,达到学生能够有效的参与教学,能够独立进行自主思考,能够形成自我的逻辑判断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最终教学目的。
总结
初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探讨是个发展性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技术的进步,还会涌现出这样、那样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掌撑地理知识、开心学习、学的轻松、学得快乐。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这才是初中地理教学所要讨论的实质话题。
参考文献:
[1] 李彦兵.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智能的培养[J].学园.2011(7).
[2]贾玉静.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2).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对策;教学质量
要想实现初中地理课程的有效教学,作为地理教师必须认清形势,准确的把握学情,精心的准备教学设计,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给学生留足时间与空间,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学生课堂的主体,地理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切记全包圆和满堂灌,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知识迁移作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梯度教学和分层教学。地图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教学工具,教师一定要发挥地图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识图和用图,这样才有益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
一、注重地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犹如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剂、催化剂,教师应着力以情感为动因,触及学生的情绪,促发学生的一系列智力活动,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境,达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
过去,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地理思维,过分强调知识记忆,缺乏生动活泼和地理情趣。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学生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愉快教学”是增强地理课的魅力,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愉快教学”就是指师生共同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既能感染教师,使其充分发挥教学技巧,又能影响每一位学生,让其专心于课堂上,积极踊跃,从而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因此,教师平时就要对学生进行感情投入,为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打下基础。教师在倾注情感、沟通学生时,要注意学会赏识学生,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要乐于倾听,对学生要有耐心、爱心和信心。平时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要多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切忌对学生冷漠粗暴,不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对抗情绪,进而迁怒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厌学甚至不学的心理。当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都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巧用教学媒介,活用地图教学
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具有文科教学的差异性,也有理科教学的共同性。初中地理的教学一般较为形象具体,内容非常的明确,多数都需要地图的辅助教学。地图是直观的地理知识,利用地图教学,老师可以很简洁好清晰的讲解知识点,学生可以深有体会的了解和感悟知识,做到轻松记忆和学以致用。对于地理知识来说,很多都是很抽象的,这些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没有见到过或者经历过,这对学生的理解是非常不利的,面对着难于理解的知识,如果只靠死记硬背的话,学习的效果会非常的糟糕,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在学习经纬线时,很多学生对这些知识存在怀疑精神,甚至有的觉得它们根本就不存在,这些抽象的知识在脑海里就没有任何的记忆。这时,巧用地图册或者地球仪,形象直观的给学生展示这些知识,学生就会强化理解和记忆,提高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再比如,学习相关的交通线时,如果教师能巧妙的使用地图教学,让学生学会观察地图和利用地图记忆,那就会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精心设计导入,创设问题情境
在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停留在课前某些活动的刺激上,头脑里还有兴奋的余波,这时教师应迅速组织好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课堂上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为开拓思路、提高能力做好了铺垫。因此,恰如其分地导入是营造地理教学情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讲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一节关于我国的降水和干湿地区时,我首先提出一道问题让大家思考:“7月底,北京连降大雨。刘艳从北京出差去吐鲁番,妈妈提醒她别忘了带雨衣。9月下旬,北京秋高气爽。刘艳要去广州开会,爸爸也让她带上雨具。刘艳爸爸妈妈的做法,哪个必要,哪个多余?”学生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激发了求知的欲望,于是带着问题先看书,再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爸爸是必要的,妈妈是多余的。为什么呢?教师带领学生边看图边讲解我国降水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规律等。学生终于明白:吐鲁番处于我国的干旱地区,7月份的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极少下雨,所以没必要带雨具;广州处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又位于我国的南方,雨季来得早,退得晚,4月―10月份都处于雨季,所以有必要带雨具。通过问题式的情境创设,学生引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对地理学科产生好感,做到愿学、爱学、乐学。课堂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接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所以设计时要注意科学性、目的性、趣味性以及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四、透析现有学情,巧用知识迁移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在学习的黄金时期,学习能力非常的强,并且在现在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学习途径也发生的很大的变化,学习的路径越来越多,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其实很对的知识就是生活中的常识,为此,初中地理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知识状态,并且巧妙的运用知识迁移的功能,在元认知的基础上实现再认知,从而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实践证明,初中生通过其它方式获取的生活常识和相关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自旧知识加以联系,强化学习目标,加深对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如在初中地理课堂讲授到有关治理长江水患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用长江三峡大坝工程的建设,让学生透过2008年的长江水患彻底的明白防洪工作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常识能够深有体会,自然对知识的掌握会更为牢固。同样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对于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学习,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日常知识积累,让他们说出行政区的名字,最后教师在给与总结:京津沪渝宁陕甘,两湖两广两河山,苏浙闽赣云贵皖,港澳台琼辽吉黑,内蒙青海疆藏川。
五、鼓励评价,教学“双赢”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鲁姆斯说:“人类本性最深处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和尊重。”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追求成功达标。鼓励性评价就是“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获得肯定、鼓励和赞扬中去追求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其奋进的目标,进而可达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必然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兴趣; 地图
中图分类号: G6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186-01
一、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习动机的起点,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前提,也是促使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行为的“催化剂”。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其意是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其意是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将要袭来,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天气晴朗。这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在课堂举出类似相关事例不但让学生懂得日常生活规律,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用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笔者会叫两位学生上讲台来做自转和公转的转动过程。首先做自转,扮演太阳的学生拿着一个点亮的灯,然后扮演地球的学生开始做自转,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所看到的现象。然后笔者便提问为什么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为什么总是看见太阳东升西落?这时候学生就不难解释了。其次做公转,扮演地球的同学围绕扮演太阳的同学转动,并且注意方向要正确,其他学生一起讨论所看到的现象,然后得出结论。这样的教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体现出本堂课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的知识点有了更明确的理解和记忆,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运用生活常识,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
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力度,而运用一些生活常识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日本的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是,笔者会来一个假设:把“我们家”的大锅颠倒放在桌面上,然后拿一杯水从上倒下来看到水流的速度和水流的流向。然后让学生讨论日本河流的流向和速度。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地理信息。
(三)巧用歌曲、古诗文,插些趣味故事、言语等激发学生兴趣
笔者在讲《中国的民族》时,是这样引入新课的。用多媒体播放光盘,先让学生欣赏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要求会唱的学生跟着一起唱,师生共同用优美的歌声唱出对祖国的爱,对五十六个民族的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地理与风土人情时,在《斗牛士之歌》的旋律中观看惊险的西班牙斗牛的场面,再插入印度国家对牛的尊敬的故事,并对比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斗牛活动,通过牛,表现出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无论是巧用歌曲、古诗文,还是穿插趣味故事和言语,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地理课堂增添一番别有情趣的韵味,起到“调味剂”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课件能够使学生形象地从声音、动画、图片、视频辨别或理解教师所授内容。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把抽象的原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变为具体,多媒体教学正具有这样的优势,能够大量地运用简易图片、图示和图表以及动画等,使难以直接观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为学生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地理过程原理创造相当有力的条件。
二、利用地图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要学好地理这门科学,地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阶段需要学习的有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等,这些图本身就包含有许多的地理知识,学生没有必要死记硬背,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地理知识,而学习地图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地理思维能力和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能力。对初中生而言,地图的作用尤其重要,学会使用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教学生利用好地图呢?
(一)学会看地图
在讲课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地图,让学生多看地图,例如讲到中国的气候时,如果把中国的气候特征告诉给学生,让他们把这些特征背下来,固然很快就可以记住,但是用不了多长时间大部分学生准会将背过的东西忘记。如果我们从中国的地形图出发,让学生了解到地形地势、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如何影响气候,自己归纳总结得出结论,那么即便忘记了,但只要看到图,他们自然而然就会记起来。因此,没有必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地理知识,教他们学会看地图更容易实现对地理知识的牢固掌握。
(二)学会填地图
填图的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在新知识讲解结束的时候,出示相应的空格示意图,让学生把需要填写的地理事物名称(或图例)写(或画)在小纸板上,然后贴在相应的位置上。例如,讲到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时先把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形成的原因跟他们讲清楚,然后在把它们所在的位置告诉给学生。最后,让学生在图上找出相应的位置,填上火山、地震的图例符号。老师再进行指评、指导,以加深学生对图的理解和记忆。
(三)学会画地图
让学生学会画一些简单的地图,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例如,在复习“世界的气候”时,要学生知道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要知道一个地方的气候,就必须了解那个地方的气温和降水,有那个地方的气温和降水列表,把气温和降水画下来就得到了那个地方气候图。多让学生自己画,慢慢使其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以促进学生综合地理知识水平的提高。
(四)学会用地图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导入;导入策略
一、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要求
1.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课堂导入发挥其作用,就需要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心理学分析,兴趣的产生能够为认知、学习的过程提供良好的精神状态。学生只有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才能够将心思放在学习上,积极主动地去探讨思考。因此,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应当运用多样化的导入方式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2.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堂导入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教学内容,还要充分结合实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当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入手进行课堂导入设计,从而真正有效地体现出课堂导入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正式进入教学环节打下基础。
3.拓展学生的思维
学习不仅仅是增长学生见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因此,课堂导入的设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要拓展学生的思维。所以,在课堂导入中应当注重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拓展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策略
1.多媒体导入策略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多种多样。这些素材对课堂导入非常有帮助,用多媒体代替教师进行课堂导入,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视频和音频或者影像资料上,这样可以为后续的教学活动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小学阶段各个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初中阶段,部分英语底子薄的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畏难情绪。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导学,可以通过他人的学习经历来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杨澜访谈录中,对美籍华人黄西做了专访。他将近三十岁出国,英语的听说能力都比较弱,常常闹出笑话。但是在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竟然获得了化学博士学位,同时成为美国脱口秀界的著名艺人。从发展心理学分析,人的机械记忆能力的黄金时期是十几岁,也就是初中阶段,所以初中生学好英语是完全有这个潜力的。用别人成功学习英语的案例来激励学生,远比理论教育有说服力,这就是多媒体课堂导入的力量。
2.英美文化常识导入策略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非常强,教师将英美文化常识融入课堂导入中,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从而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心理。与此同时,学生也会为教师的博学多识所折服,在崇拜教师的心理作用下而好好学习。英语阅读理解成绩和听力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是初中教学的主要部分,学生在这些方面出现短板,很大程度是因为中英文化差异和语言表达习惯差异造成的。在进入正课之前为学生讲一些英美文化常识,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当学生掌握了英语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时,课文的背诵和记忆就有了逻辑性,对学生的学有裨益。在英美文化常识的普及中,还可以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识记。例如,在英美文化中,甲赞美乙的衣服非常漂亮,乙会很自然地回答“谢谢夸奖”。按照中国的表达习惯会说“哪里哪里”,这就与中国文化中的自谦大不相同。当学生了解这种文化差以后,就很容易对课文中的情景交际进行记忆。
3.问题引发导入策略
巧妙设计问题,引入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问题引发导入策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引发学生注意的问题,即设计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正式开始之后,学生就能够找到答案,从而获得一种学习成功的成就感。第二层次,需要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总结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类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第三层次,是教学内容的纵向延伸或者横向拓展。学生可以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这类问题主要是为学习能力强,并且学习自主性也强的学生设置的。
综上所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初中英语课堂导入对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以及拓展学生思维等多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声情并茂的特点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英美文化常识来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底蕴,巧妙设计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以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英语的课堂导入也要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效率,初中生的思维习惯没有完全形成,教师要通过提出问题来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丰富学生英美文化常识来为学生补给养料,最终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