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0 08:43: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络时代所引起的网络诚信问题就更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作为当今社会新鲜事物的主要接受者,大学生与网络之间有着更多的契合点,这种契合点使二者之间更容易“一见钟情”,为此有些大学生在网络状态下出色的表现让社会变得徇丽多彩,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因网络的出现而迷失方向,违背社会道德。事实上,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鲜血液,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更需要这种诚信的品质在心中,把它作为进入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接入点,使做任何事情都要以诚实守信为准则,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增添正能量。
二、网络对大学生诚信行为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诚信缺失导致大学生道德感与责任感的缺失
道德感与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和社会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道德感作为一种高级情感,是人们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内心体验。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业、利国家、利社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客观而言,网络是个隐匿又开放的环境,其自由、开放、隐匿的特点使人们的约束力与克制力大大弱化,甚至出现一种“规范真空”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下人的自制力往往变得不堪一击,再加上大学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并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因而,面对虚拟的网络环境,大学生往往会抛弃现实社会的限制与约束,在交往与做事过程中出现道德感与责任感的缺失,任意放纵自己的行为,不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承担任何责任和后果,道德感与责任感在他们心中早已趋近为零。这种现象足以说明,大学生缺乏网络诚信意识、网络道德水平下降、自我调控能力的不强。对这些敏感大学生来说,网络道德感与责任感的缺失很容易造成扰乱社会行为的产生,这不仅扰乱社会正常的社会秩序,还有损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
(二)网络诚信缺失导致大学生社会角色冲突
在网络社会中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开放性、隐匿性,使得身心还在发育阶段的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能够自由进行角色扮演,甚至还能在网络上刻意掩饰自己真实身份而进行相互攻击、谩骂,污染网络环境,破坏社会的行为准则,抛弃在现实社会中约束自身行为的法律和道德约束,在网络社会中“游戏人生”。由于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差异,促使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中来回切换自己的生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部分大学生逐渐分不清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区别,形成多重人格,难以以诚信为准绳约束自己的行为,更难使自己在现实角色与网络角色之间取得平衡。这种角色的冲突与互换长久下去自然会破坏角色规范的实现,还会阻碍现实社会中正常的角色规范。这样的不良循环长久下去必然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不仅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也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阻碍,更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网络诚信缺失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漠
网络世界虽是现实世界的延伸和发展,但却不能等同或高于现实世界,大学生在虚拟社会中的行为举止还应以现实世界为基础。然而,现在的部分大学生似乎已经忘却了现实社会的存在整天沉溺于网络,在网络世界里渐渐失去了在现实社会中与人交往的本领和技能,甚至对现实社会持有抱怨、悲愤、失望的态度,不愿意与外界沟通交流,但却觉得虚拟世界是他们的理想世界,那里面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于是他们越来越多的宅在网络里,成为现实社会里的“宅男宅女”。可以说,一个“宅”字映射出网络交往给大学生带来的弊端,一是它使人们之间原本面对面的交流变为以各种动画表情、字母符号等虚拟元素进行情感交流,看似热烈生动的沟通交流,但是与面对面的谈心相比,在交流中少了眼神的凝视、肢体的互动以及真情实感的流露;二是长期沉溺于网络中会让大学生产生自闭心理,这种心理使大学生对现实情感逐渐感到麻木进而产生交往的冷漠化,久而久之使整个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变得冷漠化。
三、影响大学生网络诚信行为的原因
(一)网络诚信日益弱化,网络社会公德缺位
网络社会不同于现实社会,具有很多明显的不确定性,导致网络失信行为极易在互联网中产生与存在,且很难受到道德的约束与法律的制裁。因此,一些大学生并不认可“网络中聊天撒谎是件不道德的行为”,反而认可“网络聊天或者交往中可以有不诚信行为的存在”,并且持这种赞成观点的人大有人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有31.3%的人认为“网络聊天交往出现撒谎的行为是可以接受的”,还有37.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网络中可以毫无顾虑的从事任何行为”,网络社会真正变成了“隐身人”的乐土,网络诚信日趋弱化。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与广阔的知识,这也使一些不善钻研的大学生可以巧走捷径,不脚踏实地、投机取巧,养成弄虚作假、浮躁的不良学风,导致网络社会公德的缺位,如明目张胆的在网络上找人替考、买卖答案或者剽窃论文等情况略见不鲜。这不仅败坏了一个大学生应该有的良好学风,还践踏了学术尊严,加促了学术腐败,更导致了大学生思想品德与学术水平的急剧下降。
(二)网络违法现象日益猖獗
虚拟性和隐蔽性是网络社会特有的功能,这种功能使人们在从事道德行为时在自由度和随意度上大幅增加,但这也进一步为社会生活中逃避道德责任的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网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络违法事件,但因网络犯罪在手段上显得高明不易被人察觉和查处等原因,一些大学生网民也抓住了这样的心理通常在不考虑后果、不承担责任的情况下,带着虚假面具在网络上与他人进行各种网上活动,甚至采用欺骗的方式赢得对方的信任,从中获取不合法利益。但是,这些大学生并没有觉得网络中这样的行为是不道德或者违法的,反而将这样的行为视作一种本领,并争相效仿,情况十分堪忧。
(三)学校诚信教育不足
在传统应试教育之下,一个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评价一个学生好与不好的标准多还从分数方面考虑,很少去考虑一个学生的德育是否良好。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人才观,这种只重“分”不重“德”的传统教育体制忽略了学生更为重要的品格和才能,将教育彻底引入到一个很大的误区。客观而言,如今我国高校在诚信理论教育方面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意识基本停留在空白阶段,这显然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并没有很好的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也就成为了导致大学生诚信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
(四)学校管理制度方面的不足
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就可能使学生有空子可钻。例如,学校在日常考勤、成绩考核、论文审查、考试监督等方面的管理不到位,监督不严等漏洞就很容易让一些爱钻空子的大学生有机可乘,他们这样的心理长久下去就很容易养成诚信缺失的恶习。同时,在诚信教育管理方面,我国的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对大学生的诚信进行管理、规范与约束,由于制度管理的不完善,在其约束力上自然也就显得疲乏无力。这不仅是对高校诚信制度管理的一个严厉责问,同时这些不诚信行为也从另一个侧面加剧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造成了诚信缺失行为的不断泛滥,泛滥的诚信缺失行为蔓延至网络中就造就了大学生网络失信行为的产生。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精准定位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理念
做好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主要的任务是要精准定位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理念。在这方面需要坚守两个原则:一是知行合一原则,它是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首要遵守的原则。在现代社会培养和塑造符合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目的与宗旨,所以在高校的教育实践中应该切实将诚信教育和网络实操统筹起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不断扩充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完成学、思、知、行四个方面的完整统一。同时,在知行合一当中需要任课教师熟练掌握网络教学,认真学习和钻研网络教学技能,使自身的网络技能与学生的网络知识结构保持一致。因为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是思想与行为的统一,是在长期的、持续的、稳定的言行一致中形成的,是值得社会与众人信赖与认可的,所以一时的、不长久的作秀之风是不能被认可与信赖的。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原则。首先,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要求教育管理者在进行学生网络诚信教育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考虑网络诚信教育的开展,把持学生的自治化教育,培养大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立的积极人生观,增强大学生自身对网络真假信息的辨别意识。其次,以人为本管理原则要求学生作为网络诚信教育管理的主体而非客体参与到其中,积极进行网络诚信教育的管理工作,使其在整个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开创网络诚信教育的师生互动模式
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应该从网络时代的特点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教师应当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通过参与教学的管理了解教师管理的不易及自身需要遵从的规范要求,从而更好的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所谓的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从实质上就是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内心出发挖掘出内心当中善的一面,并将其大力发扬使其思想进步的一种行为。那么在开展师生互动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开展师生互动教学评价模式。任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教师教学内容,同时也更好的使任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二是开展师生互动教学内容模式。任课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搜集整理一些学生愿意接受并与网络诚信教育相关的资料提供给学生。其次,学生也可以亲自查询或借助网络整理一些与诚信教育相关的内容与任课教师一起开展讨论。三是开展师生互动交流模式。网络给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在这里各自不因身份的限制而有所规避,学生和老师可以在完全自由、平等的状态下聊天、讨论,敞开心扉,这不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三)完善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评审机制
大学生诚信教育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评审机制这种教学效能的硬约束力来实现。一是要建立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评价机制。教育评价机制是建立在开放、公平的环境下,从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与学生互评、学校评价、社会及家庭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切实做到评价全面,不可疏漏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可以通过激励的形式促使大学生养成诚信的意识。二是要建立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惩戒机制。针对大学生网络社会中的不诚信行为,特别是针对一些情形恶劣的行为,校方要做出严厉的惩戒措施以此警示学生。三是要将高校的网络诚信评价系统与社会网络诚信评价系统进行联网。通过联网的方式使社会用人单位更容易了解到大学生在学校的诚信行为,能更好的选择企业所需人才,但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从另一个侧面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四)优化网络环境,营造文明上网的文化氛围
第一,需要接受诚信教育的人群数量大,层次多。高校是一个集约化集合,而这个集合又由不同家庭影响,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年级的群体组成,这就使得高校诚信教育面临着数量大、层次多的困难。
第二,诚信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甚至是缺失。虽说诚信是人的立足之本,是人社会生活的基本修养,但是在社会不良风气日益向高校渗透的今天,大学生诚信缺失是社会影响的间接结果,但却又是高校诚信教育迷茫的具体表现。
第三,网络等新媒体不良信息在高校的渗透。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不良信息的传播导致大学生信念动摇,立场不坚定。网络等新媒体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一种集群化影响。
2高校诚信教育困境的解决办法
第一,重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的同步发展,简言之就是既要使学生端正思想态度,在思想上认识诚信教育,了解诚信的本质意义,又要让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切实做到诚信。使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同时诚信,不偏废。思想诚信和行为诚信共同发展,相互影响,达到互补目的。最终使得诚信能深入人心,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的良性基因。
第二,鉴于当前诚信教育方式主要是集中在社会道德约束的层面上,集中在喊口号的阶段,针对当前高校诚信教育模式不成熟,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的局面,为了充分发挥诚信教育的社会功能,使诚信成为大学生日后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就应该自上而下建立健全高校诚信教育模式,提升高校诚信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提高诚信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增强诚信教育的实施力度。切实使高校诚信教育在横向和纵向功能上都有延续。
第三,积极关注社会不良风气对校园的影响。最大限度的控制不诚信向校园的渗透,最大限度的扩大校园诚信对外环境的积极影响。扩充高校环境对诚信教育的内涵解释维度。
第四,扩充诚信教育的范围,优化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确立诚信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强调诚信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明确诚信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功能。使学业诚信、资助诚信、就业诚信等诚信教育活动成为诚信教育的支撑手段。不断夯实、扩大诚信教育成果,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第五,分类引导、层次化教育、个别针对是高校诚信教育的工作方针,根据大学生的年级特点、家庭背景、个性特征等存在的差异,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可以接受或应当接受的诚信教育内容。继续深入优化诚信教育的积极作用,扩大诚信教育的接受范围。
第六,坚持对不诚信行为的零容忍。把诚信教育扩展到上课、作业、实验、实践等大学生学习生涯中。做好高校诚信教育的引导工作,坚持适宜的高校诚信教育原则:不容忍不诚信,鼓励诚信。努力使诚信成为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第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注重网络等新媒体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把握正确价值取向,建立大学生网络诚信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档案详细记录大学生的诚信轨迹。将新媒体平台作为诚信教育的前沿阵地。
3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校教育,以人文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加强如今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诚信教育,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教育综合改革领域的重要方向与基本导向。诚信是一个人的诚实性和信用度,体现出了其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会计专业大学生由于其将来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加强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至关重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立德树人也是如今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导向。对于高校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来讲,其不仅仅应该熟悉、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更应该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树立较高的道德品质,强化职业素养,增强诚信度。加强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适应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规律的职业道德。
二、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1、会计专业大学生缺乏诚信教育的文化环境
大学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基地,实践中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与研究,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职业道德、诚信程度的教育与培养。由于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长期培养的是专业性人才,只注重掌握具体岗位技能的工作人员。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会计专业大学生培养目标的缺乏息息相关。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大学课程的设置基本都是专业课程,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了与职业相关的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没有把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任务中来。
2、会计专业大学生教育缺乏科学的体系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都是以会计专业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审计等为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职业道德的教育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这种教育教学的环境中培养出的大学生难以适应如今社会的发展。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实践中,大多数老师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这种方式难以使学生重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及重要性。如何充分利用实务演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与主动性,提高大学生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相应措施
1、优化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的文化环境
高校是人才输出的摇篮,同时是职业道德教育、诚实教育的主要课堂。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优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信度至关重要。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思维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育人功能。优秀、高雅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侧面反映,对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科学体系,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思想的指导,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快速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品位。通过高校文化建设来促进会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诚实守信的优秀道德品质。增强高校会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与道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校风学分建设、治学、创造精神的培养,可以反映出高校的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在促进学风与校风建设的同时,要发展先进文化的思想的建设,坚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建设和谐、正确的高校校园舆论氛围。其次,加强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文化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方向与信念的体现,培养蓬勃向上、勇攀高峰、勇于创新的精神就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科学完善的制度,形成压力,增加动力。只有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才能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营造一种开拓创新的氛围,保持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在公平、和谐的竞争环境中逐渐培育会计专业大学生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优化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典型实践环境
实践性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实际中逐渐培育大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优化典型实践环境是优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走出课堂接触实际操作,亲自体验,不断感悟与提高技能。典型实践环境包括通过对典型场景的参观、典型人物的访问调查和教育过程、内容融合所酿成显示的特殊氛围。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才能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真正的技能,将感性认识深华到理性认识。可以考虑设置一些到相关单位实习、聘请专家到课堂讲座形式的专门课堂,提高会计专业大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实践的过程中强化对诚信的重要性。
四、结语
摘要:
通过调查发现,英语专业本科生论文存在文内和文后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部分论文存在抄袭和剽窃现象以及论文统计数据随意性较大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术诚信教育机制不够健全以及师生的学术诚信意识不够强。建立健全学术诚信教育“管-监-检-惩”机制、完善学术诚信教育体系以及强化学生的学术诚信主体意识,是提高英语本科生学术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诚信教育;路径
学术诚信是大学生重要的学术品德之一。然而,大学生学术不诚信现象屡屡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担忧,由此对我国人才培养质量产生质疑。英语写作是英语本科教育中的一门主干课程,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经过各阶段的写作训练,学生是否已掌握了基本的学术写作规范,形成了良好的学术素养?为了解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诚信现状,笔者对某高校2015届英语专业120名本科生的课程论文、学期论文和毕业论文进行了调研,旨在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一、英语本科生论文写作中学术不诚信的主要表现
笔者采用观察法,以英语专业本科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其撰写的课程论文、学期论文和毕业论文为语料,调研其文内引文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情况。英文文献的著录依据美国语言学会出版的《MLA科研论文写作规范》(MLAHandbookforWritersofResearchPapers)和美国心理学会出版的《APA格式手册》(2010年版)(PublicationMan⁃ualofThe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中文文献的著录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2005年颁布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2005)(该版本替代了旧版GB7714-1987)的规定。然后,利用中国知网“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2)”,对120篇毕业论文的总复制比、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复制比进行检测。最后,通过分析,概括出英语本科生学术诚信的状况。经统计发现,学生论文中存在学术失范和学术不诚信两种情况。第一,文内引用格式错误。主要问题有:英文人名写错;论文为多个作者时,格式写错;未写文献年代。第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主要问题有:漏写或误写作者、题名、文献名、出版地、出版年代等;著录格式错误,如期刊本应用[J],却用了[M]表示,等等;遗漏或用错符号,比如出版地后面应用“冒号”,却写成“逗号”,等等。第三,引用他人文献而未标明出处。120篇毕业论文复制比统计结果如下:论文总复制比大于30%的占10%,其中有4篇论文复制比分别达50%、55%、70.8%和85.9%;介于20%-30%的占15%;介于10%-20%的占41.7%;介于10%-20%的占33.3%。论文第一段复制比统计结果如下:大于30%的占12.5%;介于20%-30%的占16.67%;介于10%-20%的占29.2%;介于10%-20%的占41.67%。论文第二段复制比统计结果如下:大于30%的占12.5%;介于20%-30%的占15%;介于10%-20%的占35.8%;介于10%-20%的占36.67%。第四,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论文数据随意性大。有的论文数据不可信,经不起推敲,属于随意编造等问题。因而对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英语本科生学术诚信教育的方法
英语专业本科论文中学术不规范和学术不诚信的现象,既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同时也折射出教育管理和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因而,应从健全管理机制、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以及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这三方面着手,实施学术诚信教育。
1.发挥教育部门的职能作用,构建学术诚信教育“管-监-检-惩”机制。第一,以国外诚信管理机制成功经验为借鉴,建立英语本科生学术诚信档案。学术诚信档案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规范其诚信行为。将学生的诚信情况(如作业、考试和论文写作)记录在案,并与奖学金评定、出国推荐以及未来职业和生活等挂钩。有不良记录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体验、践行诚信,逐渐养成自觉诚信意识。第二,以制度为保障,建立学术诚信管理、监督、检查和惩罚体系。成立专门的学术诚信管理和监督机构,制定详细的学术规范和标准,监督并定期检查学术失信行为和防治情况。对学术失信行为情节较轻者,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影响恶劣者,给予严厉惩罚,并在通告栏、网站上予以公布,以便惩前毖后,防止学术不诚信行为滋生蔓延。在各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中需把握以下几点:首先,在制定规范和标准时,不妨参考《MLA科研论文写作规范》和英美高校的学术规范条例,细化规则,并辅以实例,使学生有所参照。其次,在监督环节上,可采用多种方式,如生生监督、师生监督。再次,在惩罚环节,应提高惩罚的执行力,而不是纸上谈兵。除了进行学术规范教育外,“防患于未然”尤为重要。比如,可以采用现代技术——反抄袭软件来遏制学术失信行为,可采用学生先自测,学院在论文答辩前再检测的方式。若整篇论文和各章节的重复率超过学校规定的比例,则责成论文作者修改。再次检测若仍达不到要求者,则不予答辩。第三,以本科生参与为手段,营造良好的学术诚信氛围。在我国,学术诚信教育主要依靠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行政手段,从政策的制定到实施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成为被动接受者。其结果是,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实践体验,不利于其学术诚信意识的形成。因此,应当加强英语本科生的参与度,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诚信教育活动,营造学术诚信氛围,使学生逐步内化学术诚信理念。比如学校教育部门可邀请学生参加制定学术规范条例,监管和裁决学术失信案例。图书馆、学生会和学院可专门设置学术诚信教育网页,组织学生相关规定、标准、规范、条例和惩罚措施,供学生随时查阅。此外,学生可在校刊、校报和橱窗登载学术诚信教育文章或宣传册。另外,采用英语学习经验交流、英语演讲比赛、学术诚信知识竞赛和英语论文写作比赛等方式,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自我教育。
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完善学术诚信教育体系。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为指导,强化英语本科生学术诚信意识。学术诚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学术价值观以及对学术诚信的认知。因此,要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研精神,在学业和学术上互相信任,坦诚交流观点,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成绩,公平竞争,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抵制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成为学术诚信的捍卫者。第二,以年级为阶段,实行“入学教育-课程论文-学期论文-毕业论文”的“一条龙”学术诚信教育培养模式。“一条龙”模式的具体做法是:以英语专业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开展“学术诚信周”活动。人手一本《新生入学手册》,内容包含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使新生一入校即感知科研诚信的重要意义。对于一、二年级的课程论文或课程报告,任课教师应强调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同时,可采用高年级学生进行讲座的形式加深低年级学生对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认识。同伴讲座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为中国学生“往往对正式的规则并不在意,而来自同伴(peer)的口口相传(wordofmouth)对其更有影响力”。到了二、三年级,学生在撰写学期论文或学年论文时,逐步养成了学术诚信的习惯。及至四年级撰写毕业论文时,便会习惯成自然。总之,学术诚信的培养需要经过系统、扎实和持久的训练才能产生效果。第三,以“导学”为抓手,提高英语教师学术诚信教育指导水平。教师是学生学术诚信养成的引路人。因此,廓清“指导什么”和“如何指导”是关键。针对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笔者曾提出“十三导”的原则,即论文前期准备阶段的“六指导”(导学风、导目的、导阅读、导文献、导选题、导信心)、写作过程的“三指导”(导科研态度、导宏观与微观结构和导耐心)以及答辩过程的“四指导”(导总结、导陈述、导答辩和导意义)。受此启发,针对引文和参考文献规范,笔者提出“六导”的指导思路,即:导学风——树立“质量意识”“规范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导目的——阐述引文和参考文献的意义;导阅读——阅读并仔细研究引文和参考文献规范;导查新——如何在网上、图书馆查阅、筛选和记录参考文献;导格式——比较和分析文内引用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规范;导耐心——用心对待参考文献的细枝末节,如“标点”的用法、各种文献的著录方法以及作者、出版社、出版地和出版年代的正确写法,等等。
3.强化责任意识,激发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诚信的主体作用。第一,以自律为准则,强化学术诚信自教和内控意识。抵制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加强自我道德培养和自我道德约束,自觉、自愿地遵守学术规范,成为学术诚信的传播者。第二,以国际和国内“规则”为准绳,掌握基本的学术写作规范。学术诚信是建立在学术写作规范基础上逐步养成的习惯。因此,了解和熟悉学术写作相关规范是第一步。要了解国际上学术诚信教育和学术写作规范动态,与国际学术惯例接轨。
参考文献:
[1]张春芳.近五年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调查与思考——以某校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9,(2).
[关键词]高职学生;诚信教育;高职院校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诚实无伪、言而有信。千百年来,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道德建设的基础与根本,也是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石,它对人际的协作与和谐产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是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诚信道德规范普遍受损,学校这块净土也不例外,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诚信缺失尤为严重。在学生中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无用,会作假是脑子活等观念广泛存在。从各高校每年组织的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看,不讲诚信成了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重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应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
一、树立诚信教育观念,营造校园诚信氛围
要改变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现状,需要学校创造条件积极营造校园诚信氛围,需要全体教职员工树立诚信教育观念,形成诚信教育合力。在失信的环境下,是无法形成学生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的。首先,学校领导可以通过与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来确定应当怎样实施诚信价值观,并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到诚信教育计划中。其次,借助校园网,创设教职员工、学生之间的诚信论坛,鼓励他们表达对他人的诚实、守信行为的感激之情,并为学生创造了解他们所在的班级之外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诚实、守信的机会。再次充分利用学校大会来弘扬诚信价值观念,切切实实把诚信教育与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相结合,在各项活动中强化诚信要求,从而尽一切可能来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
二、提高教师诚信品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乃至学生一生的成长,为人师表是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应该体现的基本的道德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道德追求,不断完善自身人格修养,全方位树立教师的新形象,坚决杜绝各种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用真诚感染学生,以言行引导学生。教师自身始终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另外,学校也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诚信品质,给学生树立诚信示范。
三、开展诚信活动教育,促进诚信品德形成
许多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在实际行动中,却表现出公德意识比较差,尤其是对直接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德,其认知和社会对其要求相差甚远。高职院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特别要教育学生言行一致,将道德规范体现在行动中,要求学生通过行动证明自己是讲诚信的人。首先,高职院校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提出诚信要求,要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借书要及时归还。通过报纸、广播、班会宣传这些要求,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形成外在他律的道德约束机制。其次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和各种娱乐活动,依靠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有意义的诚信活动和广泛的思想交流活动。再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适当减轻教学压力、降低考试难度等来提升诚信道德问题的重要地位,使教师不忽略对学生诚信道德培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品德。
四、拓展课堂教学理念,培养诚信思维能力
当前高职院校诚信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者“教”得多,“育”得少。“教”只是传播知识,“育”则是要培养健全人格。我们的教育目标虽然对德育非常重视,但具体措施却往往简单化,忽视了个人道德的完善,片面追求及格率、就业率以及专业能力,以卷面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良,重智轻德,重能力轻素质,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诚信教育的重心,应由传授诚信教条转向培养学生诚信道德判断力、诚信道德敏感性和诚信行为能力。因此教育者要合理运用大学生社会活动和交往中真实的带有冲突性的诚信情境,让他们在处理现实的诚信问题过程中增加对诚信规则的认识和理解,并指导大学生在分析、比较与鉴别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个人应确立的诚信品质;有目的地提高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判断水平,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诚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构建评价考核体系
所谓诚信制度建设就是要完善规章制度,规范道德行为。一个社会要形成稳定的道德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就必须建立高效的道德制约机制。大学生诚信评价考核体系,一方面包括守信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包括失信惩罚机制。首先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学生毕业时诚信档案随人事档案一并交用人单位,将学生的诚信记录延伸到社会;其次,建立诚信奖惩制度,根据各高职院校的特点,学生的现状,并在参考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征求广大师生建议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诚信奖惩制度,对诸如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等诚信缺失行为,应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对其约束和惩处,使他们为自己的失信行为承担责任。通过制度可以强化对学生的信用监督,使学生在校园或步入社会后,都能领会到诚信的重要性。
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教育是高职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高职院校必须肩负起自已的使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诚信品德。
参考文献:
[1]陈磊 . 大学生诚信道德制度化问题研
究[Z].辽宁大学.
[2]蔡磊.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探讨[J].教
书育人・高教论坛,2006,(9).
[3]蒲再明.树立大诚信教育观,增强高职
摘要:诚信,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刻意义。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国家栋梁之才,不可无诚信。然而,大学诚信现状并不乐观,本文探讨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对策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随着人类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提高,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市场经济要求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信用氛围。但这些年来,我国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诚信度,是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
目前从总体情况来看,大学生普遍存在诚信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甚至恶意挑战道德准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剽窃论文。一些大学生把刻苦钻研、忠诚老实视为反常,而把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视为正常,甚至连毕业论文都成篇抄袭,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学生缺乏诚信,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思想观念。
(二)虚伪包装,能力“注水”。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人才资源配置体制还不完善,一些学生在就业时为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不惜采用编造事实、制造虚假材料的手段欺骗用人单位。在求职中,填写虚假职务、伪造证书和履历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不还贷款,拖欠学费,违反契约。当前我国实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是以资助家庭紧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为目的,以学生的人格和信誉作为担保的贷款。
(四)行为失范,道德失信。现在大学生借书不还、偷盗、赌博、酗酒闹事、破坏公物、撒谎等行为屡禁不止。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正处在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中,公民的道德观念较为淡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强,信用基础比较薄弱,新的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导致失信浊流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泛滥成灾。从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到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感情的淡薄、诚信的缺失、安全感的缺失等,使人们对传统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发生了动摇和怀疑,也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学校德育存在偏颇
从学校教育方面来看,诚信育人的观念不够强。不少高校往往只注重教授文化知识、技能,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尤其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方面观念淡薄。此外,当有些学生由于不诚信将要受到处罚时,一些教师竟然表示同情,甚至为他们说情、辩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家庭对诚信教育不够重视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然而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在应试教育体制背景下,很多家长把关注点放在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和培养才艺技能上,而对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的培养却只是“轻描淡写”。甚至有的家长还把不诚信的思想和行为传播给了孩子。不当的家庭教育会使子女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诚信品质,学会处事“圆滑世故”,而这种特质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
三、增强大学生诚信的对策
(一)全面理解诚信的涵义,引导大学生诚实守信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诚信在道德层面上的涵义,却忽视了从法律角度进行诚信教育。首先,要将诚信在道德范畴与法律范畴的涵义向学生讲深、讲透,使学生明白诚信不仅是道德义务,更是一项法律义务。郑凌云说过:“诚信又是一个法律范畴,它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时,讲究信誉,恪守信用,行为合法,不违背法律和曲解合同条款等。”诚信是实现自我合法利益的前提,维护诚信其实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其次,既要通过道德的“自律”提倡诚信,又要通过法律的“他律”规范诚信。法律对违反义务的行为会明确地对责任人给予相应制裁;而道德对违反义务的行为却无强制性后果,制裁手段也只限于舆论的谴责,如果当事人公然蔑视舆论,道德便对之无能为力。
(二)要创造良好的校园信用环境,将诚信内化为价值追求
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都应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学术氛围。结合学生思想状况,科学确定活动内容,有效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的全方位指导,让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在关注诚信、思考诚信、了解诚信、实践诚信的过程中,将诚信这一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价值追求。
(三)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规范信用考评体系
大学生信用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诚信承诺书、个人资料、家庭情况、品行说明、诚信纪录、学习情况、健康情况、经济情况、个人意见、学校意见等。学校首先要选好诚信教育与管理的“切入点”。在每年新生入学教育中向新生发起“诚信倡议”,开展“诚信大讨论”、“诚信辩论”,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与新生签订承诺书,并建立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将伴随学生度过四年大学生活。李国庆在书中给过建议“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同时,还应规范大学生信用考评体系,形成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择业诚信四大评价标准,对诸如考试作弊、不按时贷款、不履行就业合同等具体行为进行量化考核,并进行跟踪测评。以此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入党、申请助学贷款、评定奖学金等的依据”。
总之,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教育者我们应结合具体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北华大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 诚信 现状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179-02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按新机制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院校。就目前而言,针对高校诚信教育的专门研究显得相对贫乏,对独立学院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诚信问题研究更少,同时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与混乱的价值观给大学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准确掌握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深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从多个层面加强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培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独立学院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
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问题,不容我们忽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业方面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勤奋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是大学生的“本职工作”。但是,大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却越来越令人不满意,主要表现为损毁图书、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甚至考试后找关系乃至威胁老师以求过关或获得高分,作弊者的手法也越来越多,使用手机、无线耳机,甚至找人替考等等)、抄袭论文等,在平时的学习中,也缺乏勤奋学习、求真务实的精神。而且一些大学生在评奖、评优、入党、保研等方面也不是靠自己真正的实力,而是采用其他歪门邪道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1.2 经济方面
大学生在经济上不诚信最突出的表现为:一是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率低。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无担保的政府行为的助学工程,但很多助学贷款到期不予归还。二是在申请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时,许多学生为了得到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蓄意夸大困难程度,使得真正困难的学生得不到这项资助。三是恶意欠缴学费,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毕业离校后,都杳无音信,这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十分棘手的问题。
1.3 就业方面
就业方面,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伪造简历、任意毁约。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剧增,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现。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竭力发挥包装之妙用,夸大其辞。而且在一些诉讼纠纷当中,由于大学生签约时考虑不周、信用意识不到位,任意变更、不履行合同规定义务的诉讼纠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也有一些毕业生“脚踏两只船”,同时与多家用人单位签约,严重影响了高校就业工作的秩序和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损害了学校的声誉,损害了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形象,对大学生将来步入职业生涯非常不利。
2 独立学院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原因
透过独立学院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我们应当看到这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社会因素
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存在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在原因和主要原因。当前我国法制和信用体系等尚不完善,社会上不同程度存在着不公平竞争,再加上公民的道德观念较为淡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强,信用基础也比较薄弱,使社会上的确出现了许多信用缺失的现象,严重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破坏了道德诚信体系,对身在其中的个体的行为取向产生了误导。而大学校园并非与世隔绝,加之大学生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必然给年轻的大学生们带来负面影响,使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冲击甚至开始动摇。
2.2 学校因素
在我国独立学院教育中,诚信意识教育未能形成系统化教育,这是大学生诚信意识缺乏的直接因素。一方面,现有的高校德育教育往往过于简单化,有不少高校德育教育只体现在课堂上,基本没有实践环节,而且对独立学院学生来讲这些诚信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甚至许多高校未开设诚信教育课,导致诚信教育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对解决独立学生诚信意识淡薄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学生日常管理中诚信监管、制约机制不完善,学校在具体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和不诚信现象,也无形中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这不能切合学生实际和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规律,自然培养不了学生的诚信意识,客观上为学生不讲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
2.3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也是根深蒂固的。长期以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只是一味地关心子女的智育发展,片面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子女的不规范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了德育教育;也有很多家长平时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孩子的交流谈及学习方面多而道德品质方面少;甚者有些家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撒谎、虚伪的事情,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有着不良的示范作用。从这个角度说,家庭教育是导致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4 大学生自身因素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世界观与价值观不成熟,是非辨别能力较差,自控能力又相对较弱。有些大学生心态浮躁,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他们这样的身心特点决定他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等方面具有不稳定性,对现实生活的一些黑暗现象缺乏清晰、理智、全面的认识,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从而导致他们诚信观念的缺失,并表现出与诚信背道而驰的行为模式,这也是造成大学生不诚信现象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诚信的几点对策
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针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种种现象,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诚信问题的正确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3.1 大学生诚信教育需要学校的持续努力
首先,学校要将诚信教育提高到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逐步建立完整的诚信教育体系,使大学生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并认真履行应尽的各项义务。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单纯的政治说教和理论宣传,应深化独立学院学生的诚信实践。我们要善于进行教育载体的开发、利用与创新,建立大学生诚信实践机制,采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感受诚信行为的机会。也可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讨论、演讲等活动,借此使学生更加懂得诚信的内涵。其次,应充分发挥校园网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使大学生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使诚信意识遍及校园。第三,身处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对大学生在诚信教育方面影响最为直接,因此,独立学院的诚信教育必须与师德建设相结合。第四,学校要多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和开发家庭的教育资源,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与家长共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3.2 净化社会大环境,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
要适时大力宣传诚信作用,弘扬中华传统诚信美德,深刻理解良好的信誉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诚信的氛围,使得每个人都能自律。因此,社会需要通过法制强制规定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政府部门要重视、扶持“诚信为本”的民族美德,通过立法、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各行各业行为,并要着手制定、完善和贯彻执行能充分体现诚实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最终形成一种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强大社会舆论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高校的诚信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3.3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
作为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的一部分,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于培养他们诚信观念,规范其诚信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诚信表现进行客观记录,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每份档案中的诚信奖惩条款要涵盖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将档案与银行、人才市场建立联系,以此作为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勤工助学、求职等的一项重要参考,这可以使在大学生中开展的诚信教育进入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树立诚信品质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要结合大学生的诚信档案,构建大学生诚信度评价体系,通过建立权威的诚信评价机构,确立相应的评估标准,把大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从而逐步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这有助于他们自觉的确立诚信目标,增强诚信意识。
3.4 构建大学生诚信奖惩机制
通过建立诚信情况和奖惩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以规范化的制度引导和管理学生,使诚信奖惩有章可循,进而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这是实现大学生诚信教育目标的可靠保障。具体而言,一是建立大学生诚信的激励机制,对诚信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二是建立惩处机制,对于违反诚信规范的大学生,可视其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学院要对诚信奖惩机制的开展、落实以及其客观性予以监督,切实保证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能流于形式,以便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自己承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不断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诚信意识,使他们的诚信精神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自然显现出来。
综上所述,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的诚信尽管出现一些问题,但大学的整体氛围是好的,我们要以此为基础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切实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强化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重塑大学生诚信形象。但诚信教育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教育主体,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也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做好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最终努力培养诚实守信、品德高尚的新一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杨江水,吴阳红.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其成因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 庄青竹.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与解决方法探究[J].商业经济,2007(5).
[3] 李远贵.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关键词:大学生;成才;诚信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报告中明确把“诚实守信”作为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点。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大学生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因此,用积极、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并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这一层面出发,深入探讨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可行之道,必将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诚信是大学生成才的品质基础和保证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信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诚信,落实在大学生身上,就是诚实守信,努力做到恪守诚信,追求真理,对学习忠诚,对人忠诚。诚实信用,是大学生一切品质形成的基础和保证,是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认识和实践,大学生才可能成为一个坦坦荡荡的人,才可能在未来社会中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才可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所作为。
(1)诚信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一个人要成才,应该在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之一。诚信是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曾讲“民无信不立”,孟子曾说“思诚者,人之道也”。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它关系着个人的生存和国家的发展。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人能够长久立足,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也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国家能够兴旺发达。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理应把培育诚信精神作为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为学校实现培养目标、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2)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才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市场经济愈发达,愈要求诚实守信,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与标志。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诚信更加成为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作为未来WTO经济的主要参与者更应该遵守诚信道德原则。当代大学生应当把诚信看成与生命一样重要,视诚信为自身道德品质的生命,注重自身诚信意识的培养。否则,在社会上将难有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
(3)加强对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由高等教育的本质目的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所决定的。首先,高等教育的本质目的在于培养合乎社会发展、社会进步需要的人。只有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合格人才,才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反过来促进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而不是那些无才无学的伪劣产品。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遵循诚信原则。其次,高等教育担负着促进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任,它必须严格遵循诚信的原则,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水准的合格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从诞生至今,一直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的教化和人格的塑造,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品德状况及原因分析
高校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负面环境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的品德状况从总体上来看是好的,但在部分大学生身上,诚信缺失却是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到图书馆借书,拖一两个月不还;写论文,上网下载几段拼凑而成;做实验,把实际数据调整成自己所需理想状态的数据;考试经常作弊;助学贷款拖着不还;就业协议不去履行;履历表做假等。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有:
(1)外部环境原因。首先,受历史上封建思想的影响。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诸如“言必行,行必果”“抱诚守真”等诚信的经典佳句,但是在封建社会长期的封建专制下,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例如“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愈诚信,人生之路愈不妙”等俗语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缺失,而这些又具有“世袭”特点,使大学生从小就耳濡目染。其次,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的负面效应,不少领域都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如假冒伪劣产品、坑蒙拐骗、贪污受贿等,这些使得正处于人生坐标十字路口的大学生有无所适从之势,从而导致大学生诚信水平的滑坡。
(2)学校原因。首先,高等教育体制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大学生道德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如道德教育的简单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化,教书与育人分离、理论与实践相背等。其次,高校中的诸多管理领域和部门存在诸多弊端和漏洞,特别是在一些与学生关系甚为密切的职能部门。从学生综合测评的评比掺水到教师到处兼职上课而不求质量或是忙于自己的事情而疏忽教学,诸如此类的不诚信现象在高校中并不少见,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最后,高校连年扩招,使高校的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人数大增也给高校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而且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大学生为取胜不惜采取了“伪造简历”这样不守诚信原则的做法。
(3)个体成长的自身原因。首先,自我意识的偏差。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20世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在享受良好的教育的同时,也存在着艰苦奋斗不足,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在道德行为上的自我意识愈来愈强,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日益突出,在处理社会与他人的关系时,当涉及到自身利益,就常不惜牺牲诚信道德原则为代价。其次,大学生的道德心理还不够成熟。从人的心理发展来看,大学生最一般的心理特点是正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没有真正完全达到成熟。由于受许多诚信缺乏现象的不良影响,常常会引起心理矛盾的激烈冲突,造成心理发展中的失调和不平衡,因此,也易被社会上和身边存在的许多不诚信现象误导。
三、用诚信打造大学生的成才之路
大学生要以诚信为学习之根本、人生之根本。诚信应贯穿我们大学生活的始终,包括考试、借贷、就业、生活等方方面面,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用之才。目前,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高等学校中间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但是大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大的,主观的努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况且高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未来国家各个领域中间的骨干,大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会对公民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引领作用。因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1)着眼于人才的未来。首先要树立大教育现,打破以往以教育论教育,以道德谈道德的难以取得实效的空洞说教的教育观念。应把教育视点从原来的关注道德规范本身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上来,着眼于人才的成长,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入人文精神,使之培养出的人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时展同步。其次,必须着眼于终身化。思想品质教育必须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人才的未来,要考虑到长期效应与近期效应的结合,在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上,不仅要注重学生在校的现实表现,更应关注学生走向社会之后的长期效应,使学校的诚信教育具有跨越时空的效应,使学生在校就学会修身养性的方法、锤炼优良高尚的品性,终身受益。
(2)教育要生活化。首先,诚信教育要从具体事情入手,从他律引向自律。诚信教育是一个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过程,其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大量经验表明,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具体事情入手,把诚信教育生活化,将大学生的诚信思想体现在具体的生活细节之中,使大学生在大量的生活细节中培养诚信行为,铸造诚信精神。其次,在实践上必须强调一致化。课堂教育要和现实生活一致:一方面,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对诚信由认识转化为信念,由信念内化为行动,努力践行知行合一;另一方面,也要规范学校的活动,特别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校必须为学生树立一面诚信的旗帜,真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的自身行为和对学生的教育要求是统一的。
(3)教育要与时俱进。首先,教育内容要体现现代化。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要求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必须注入时代精神,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特别是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在加快,标志着人才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诚实守信”则是国际化人才的共同特征之一。因此,面对新形势,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在理论的内涵与外延上要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不断朝现代化、国际化迈进。其次,要把诚信意识和规则意识结合起来。规则和诚信是紧密联系的,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规则意识必须强化。规则意识淡薄,诚信意识必然失落,我们应当把诚信教育和规则教育结合起来,让大学生懂得:规则是必须遵守的,不能违反的;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4)善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首先,教育必须形成网络化。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等全方位教育效果。要不断寻找新的教育载体,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网络,以在最大的范围内实现最佳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效果。如引入现代的电脑多媒体网络工具,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共同渗透。其次,要注重舆论的宣传。高校要营造一种诚信的氛围,完善舆论监督机制,要善于借助舆论的力量,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并敢于将不诚信的行为公开化,树立诚信的正确导向,使恪守诚信者受到舆论的肯定、宣传,获得成功,让不守信用者受到舆论的谴责、批判,难以立足。这样,大学生的诚信自然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约束,并规范着他们的行为。
总之,诚信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它与成才密切相关,因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是社会发展的希望。所以,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高校教育重要的一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云.大学德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林均敬.精神家园――当代大学生启示录[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1998.
[3]魏传光,葛畅.浅谈高校的诚信教育[J].理论与实践,2003(2).
[4]魏胜.诚信教育是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根本[J].乐山师范院学
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