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0 18:24: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会计信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为了提高林业企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就应该定期的对其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工作培训,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树立他们正确的工作态度,提高对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也在不断的普及,因此会计信息的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更不能由其他非专业人员来替代专业人员的位置。对林业企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交接问题做好相应规定。很多林业企业单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会计信息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交接的工程中出现了问题,因此,一定要在原档案工作人员辞职之前,做好新旧工作人员的交接工作,从而避免造成会计信息档案的损失与缺失。林业企业单位其实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这就要求从事会计信息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细心、耐心以及具有较高的责任感。
(二)完善会计信息档案的管理体系
1.合理有效的利用会计信息档案为自己服务在信息时代,林业企业单位应该不断地提高会计信息档案的利用率,合理的利用会计信息档案来为自己的发展服务,因此,林业企业单位要不断的提高对会计信息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及时的检查会计信息档案,这样才能掌握相关工作的最新动态,对林业企业单位的工作会有更大的帮助。
2.形成属于自己的会计信息档案管理规则在会计信息档案的管理过程中,林业企业单位需要逐渐的形成和完善自己独特的管理规则,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管理,节约人力和物力以及财力来进行档案管理,这样才能够加强工作效率。
3.及时更新会计信息档案在工作中,每天都会有新的资料变动,因此,会计信息档案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及时的跟上步伐,及时的收集新的材料来不断的充实自己的会计信息档案库,逐渐的完善会计信息档案的管理体系,那么这样的管理体系势必会给林业企业单位的发展带来益处,并且也能够体现出林业企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三)完善会计信息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1.加快林业企业单位档案管理逐渐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发展林业企业单位能够进行会计信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前提,就是确保会计信息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同时会计信息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也是对会计信息档案资源原件得以保存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主要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手段来对林业企业单位的档案进行管理,将会计信息档案部门的各种其他形式的管理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全面、规范的会计信息档案数据库,建立数字化会计信息档案的管理模式,要明确并不是完全取消传统档案管理的模式以及档案载体,而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形成一个现代化信息管理与传统信息管理两种模式相互共存相互发展的合作关系。
2.加快林业企业单位档案管理逐渐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发展林业企业单位能够进行会计信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前提,就是确保会计信息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同时会计信息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也是对档案资源原件得以保存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结语
(一)相关性的定义。在相关性规则下,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被要求可以明确反映企业的财政状态、经营结果以及现金流量成果。会计信息根据与使用者的决策需求是否相关来评判它是否有效,是否具备价值,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这是一个重要环节。提供有关资料可以帮助用户分析过去决策的好恶,证实或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此具有反馈价值。它还应当具备预测价值,帮助使用人按照财务报告所供应的信息预测企业将来的财务景况、经营效果和现金流量。同时,在决策者进行未来企业决策时,其会计报告必须反映时下的公司运转状况,使使用者不会对已决策的条例进行反复的修改,甚至是纠正错误,所以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及时性。在识别的过程中,企业的实际应用要求会计信息系统的关联性,会计信息的计量和报告,充分考虑用户决定形式和信息的需求。多年来对于质量的需求一向偏重于会计的信息反馈价值证明和改正之前预期的才力,而伴随着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期,各方面竞争将更为剧烈,产品寿命周期缩小,导致预测价值和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时性三个要素组成了相关性。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相关性就是说会计信息应当和相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定。更进一步的说,会计的信息需与国家对经济的要求、投资者与债权人进行的决定相符合,懂得财务景况、经营结果和现金流量情形的需要,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二)可靠性的定义。也称客观性,真实性,是要求会计核算以现实情况发生的贸易往来或事项为根本,照实说明企业的经济状况,经营结果和现金流量。1、可靠性中包含真实性,可检验性和中立性,真实性是最重要的测量标准。真实性大体上指会计信息与实际相符,具有客观性,进一步来说,会计信息还需具有可信性,在可靠性中真实性不代表具有可靠性,但是可靠的信息一定具有真实性,两者成后者包容前者状态。然而,在实际会计应用中,可靠性并不是唯一的,不可辩的,它并不是把整体的经济活动原样呈现,也就是说,会计的真实性并不完全代表客观事实,原因是会计核算中的假设前提,像货币价值,所以会计的真实性只拥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在会计制度的许可内,会计处理的方法有可选择性,不同组织的对接下各自的客观情况有差异,所以制度允许对核算方式进行选择。总之,会计的真实性是对会计生命和使用者信赖的保障。2、可靠性中也包括对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指在会计信息采集中不同的人员检查相同的数据,证据和记录可以得出相同或相近的结论,这个规定其实不要求每一次检查都得出完全相同的论断,它容许在有限的范围内可以有差别。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决定了会计决策者提供的信息在主观和客观上都具有可靠性,是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的重要凭据。3、中立性指判断一个信息的可靠性,这条信息就必须具有中立性,会计信息不可通过选取或罗列资料来获得,只要具有影响决策和判断的因素,这些信息都不具有中立性,就会缺乏可靠性。
二、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关系
(一)二者相互排斥,是对立的。在会计环境设定不变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在经济活动的追求的讨论中往往成对立状态。在经济情况变幻莫测的今天,及时性将变得尤为重要,企业获得具有相关性的数据后,无法确定其客观和可验证就匆匆进行会计核算,同时此类信息易受公司管理层操纵,使这些信息可靠性较差。而具有可靠性的信息并不一定与企业决策相关,如果提供给使用者一堆与企业决策无用的信息,即使其是真实的,也会使使用者迷惑,从侧面降低了公司信息的可靠性。(二)二者相互依存,是互为前提的。会计信息可靠性如果丢失了,相关性的意义就将落空。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并不冲突。在实际企业应用中,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才是决定会计信息这两种属性的主要决定人,而两者的主次顺序以相关性为重,决策者需求的是与公司高度相关并且可验证真实可靠的信息,所以会计信息的选取离不了两种属性的依存。(三)对两者关系的进一步分析。在衡量会计信息的质量中,可靠性与相关性无法永远保持一致,在现实环境中,不可能编制一份具有完全可靠并且完全相关的财务报告,权衡两者的比重就变得尤为重要。目前来说,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原则,因为在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情况,权责发生制可以清楚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可以指出财务状况变化的实质而不是形式。但是同时有人提出权责发生制无法像现金收付制那样具有可靠性,无法对每一条经济事项进行细致的记录,虽然现金收付制中的会计信息具有完全的可验证性和中立性。现今的会计行业中,对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的争论一直存在,大多会计制度现在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体,以现金流量表作为充分披漏信息的补充。所以,在制度下的企业对这两种属性的选择大多依托与信息使用者息息相关的包括公司管理层、投资人等所需要的主要信息体。
三、对改善两种属性权衡的方法
(一)对财务报表的项目和内容进行整理和精简。大部分的财务报表中都会有因为历年的突发性或意外性的变故而改变的项目,而会计部门的人事更迭很可能会把一些对目前无用的会计项目保留下来,同时在报告外的补充信息中也会存在一些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项目。应该对公司报告的账户体系进行检查和改动,使财务报告具有更高的相关性。虽然频繁的改变会计报告项目会对公司的效率有影响,但是会计报告所增加的及时性可以让决策层更准确地下达下一个目标的任务,减少错误发生所造成的损失。(二)会计信息处理科技的提高。如今社会中,快速的计算机发展,其计算量和计算速度不断提高,通过计算机的精确地运算可以加快会计报告生成的效率,这有时候也会解决上一点中公司效率下降的缺点,同时,在运算领域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在未来,很可能计算机会计算出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准确的取舍度。(三)对财务报告中的附注进行规划。同第一条,会计报告中的信息补充大多是通过附注和对外信息披露,这其中也会产生对决策不必要的干扰项,但是对外披漏信息有两条制约,在改变过程中一定要遵守两个原则,分别是成本效益原则和自我保护原则。1、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说当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时,对二者成本运算必须成比例,保证所花费的成本不能超过由此取得的效益,有时候成本效益约束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主要矛盾点,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追求的是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成本战略管理成为当下热议的企业管理项目,减少片面的降低成本方法和避免狭隘的传统成本管理理念,可以有效地加强公司收益,也可从另一方面减少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冲突。2、自我保护原则。自我保护原则是指消息利用的素质和能力,会计信息是不是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大多是使用者的一种评价,一个具备专业修养和丰富履历的使用者每每都会比他人挖掘出更多实质,对他来讲,会计信息包括更多相关性和可靠性,所以公司在选拔人才制度上可以进行更多的考核以选出有用的人才。(四)对会计信息可靠性处理的差异性。在选取可靠的信息时,应当动态地了解会计信息的本质,不能每一项都理解为确切无误的数据,做到有差异的了解每一项信息的可靠程度,更加全面地掌握会计信息带给决策者更加有用的经营讯息。(五)国家会计制度改进。国家会计部门应当时常对国内和国际的会计报告差异进行了解与分析,并且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客观情况进行记录,从而针对地方针对时间的对会计制度调整,加大对会计人才的训练和培养,也可以对会计制度和会计行业之间主观上的偏见和水平差异弥补,还可以在此过程中纠正不合理的治理结构和增加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方面的治理。
四、结束语
1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经济存在国有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户和农民合作社等多种不同性质和组织类型的经济主体,他们在对外提供会计信息和实现会计目标中,要考虑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将信息提供给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目前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1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1.1.1内部控制活动方面的风险
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内部控制的一项内容是人员权限的控制。在会计信息网络中,对人员操作权限的控制具体表现在会计人员的分工上,通过对不同人员授予不同权限来实现,而不同人员通过不同的口令进入操作系统。就目前来看,操作口令的安全系数并不高,一旦被人窃取或破译,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甚至给单位带来巨大损失。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信息的存储介质采用的是磁(光)介质。这种介质存储的优点是存储量大,查询速度快,但是这种无纸数据极易被篡改或伪造而不留任何痕迹,弱化了纸质数据所具有的较强的控制功能,同时,磁(光)性介质容易损坏,一旦受损则很难修复,增加了会计信息丢失或毁坏的风险。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要求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处理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必须按照规定方法、规定流程处理各项经济业务,实现会计信息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人员干预的减少,基本上依靠会计软件运行的程序实施控制,一旦部分业务处理发生错误,就可能造成部分甚至全部会计信息的失真。
1.1.2内部稽核、审计难度大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人员和各种操作规程构成的复杂系统。在会计核算中有许多不相容的岗位,这些不相容岗位在会计信息化中无法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实际工作中,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这些不相容岗位比较集中,增加了舞弊的可能性,也弱化会计内部的复核作用。会计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也容易被修改、删除或伪造,增加了内部稽核、审计工作的难度。在审计工作中需要运用更复杂的查核技术,审计所需的时间和审计难度大大增加。
1.2数据安全存在风险
农业会计信息网络能否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而影响单位的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相关的信息数据流动性很大,会计信息不仅仅影响会计业务核算与会计信息的披露,同时影响利用数据的决策,一个单位的财务机密一旦泄露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具体安全风险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1软件系统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
会计信息系统中包含着单位内部的机密数据,如果被不法分子非法窃取,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泄露,给单位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是严重经济损失。这种风险来自于软件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操作人员的蓄意破坏和黑客的非法侵入等。
1.2.2硬件系统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
会计信息网络化实现以后,集中的服务器承载着所有的会计信息资料,一旦服务器在运行中出现问题,必然造成整个计算机网络瘫痪,而且有些因素引起的硬件损坏是不可修复的,这样必然造成会计信息丢失。
1.3农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农业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各方面知识相互融合的今天,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环境下,要求农业会计人员必须精通财务知识,懂得网络信息技术,熟悉网络常见故障的排除及维护方法,同时还应具备相关的农业知识,具有数据分析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一定的经营决策能力。在我国数千万会计从业人员中,虽然高学历的会计从业人员越来越多,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农业会计人员并未接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会计信息网络化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而一些具有高学历的财务会计人员,多侧重会计理论知识,对会计电算化、ERP、计算机方面知识不够熟悉,致使我国农业产业系统非常缺乏“会计-计算机-农业管理”复合型人才。
2解决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问题的对策
2.1网络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1.1增强内控风险防范意识
强化会计信息网络化的内部控制,是防范计算机网络犯罪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措施。会计信息网络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增加会计内部控制的风险,威胁到会计信息的安全性,社会上一再出现的互联网犯罪行为,提醒单位和部门要清醒地认识加强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单位各级领导部门、财务部门和信息部门都应提高风险意识,认识到会计信息管理软件的应用,并不能完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必须把会计信息内部控制放在头等位置,防范风险,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采取操作控制、保密控制、监督控制等多种内部控制措施。
2.1.2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的会计信息网络化系统内控制度是会计活动必备的基本条件。《会计法》中关于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要求职责明确、相互制约、严格程序、如实记录、定期检查。这就要求各单位在会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岗位分工方面制订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每一个单位都应结合本单位自身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2.1.3加强对软硬件控制,规范操作流程
会计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必须加强计算机硬件控制和软件控制。可以通过进入口令的校验等来保证计算机硬件系统安全可靠。可以通过设计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处理各种故障、防止并纠正可能发生的错误,通过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控制软件,保证会计信息的系统的安全运行。会计人员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保证各项经济业务输入数据的准确性、确保财务软件正常运行。计算机软硬件的安装,要保证可靠性、先进性。操作上一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财务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建立凭证的填制、审核、复核和报表等岗位职责,建立科目名称与代码对照文件等。
2.2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2.2.1加强对复合型财会人才的培养
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需要的是同时具备多种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不断丰富充实专业知识。农业会计网络化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多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结合,特别是会计实务操作与计算机软件操作技能的结合,以及会计实务知识与网络技术知识的结合。
2.2.2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
农业产业各单位应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财会人员学习现代网络技术知识及相关知识,使财会人员尽快结合会计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适应当前会计信息网络化对财会人员的要求,满足信息时代对复合型财会人才的需求。
2.2.3财务人员要发挥主观能动观性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呢?“住处使用者需要且企业能够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五类:(1)财务和非财务数据;(2)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3)前瞻性信息;(4)关于管理人员和股东的信息;(5)企业的背景信息”(汤云为、陆建桥,1997)而“人决策有用性的观点看,各类信息使用者最为关注的和最为相关的信息是一个企业创造未来有关现金流动能力的信息。”(李心合,1996)同时,“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投资风险及其对期望收益的评价,财务报表信息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帮助投资者评价证券风险。”(陈建根,1998)
可见,对投资者信息需求理论界观点不一。其实,以上三种信息类型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其关键点仍在于投资风险和期望收益的评估。同时,我们发现,一方面,理论界对会计信息类型的研究往往仅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就会计论会计,而少有投资者本身行为即投资理论中找寻信息的根本,而且往往侧重于定性研究;另一方面,投资决策理论本身仅应用于指导个人投资,“引导决策者采取与模型更一致的生动,并根据最终结果修正所采用的决策模型,以达到更满意的效果。”(何永明、陈文斌,1998)或是联系财务中的公司投资决策,“企业集团把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企业组合,股份公司对不相关公司的收购兼并,个别游资通过基金组合进行投资,这些都是投资组合理论的实际应用”(吴明礼,1998)。但是较少有人剖析投资理论在财务报告理论发展中的地位。本文拟从投资决策理论入手,通过对投资行的定量分析,来阐述这个问题。
一、投资决策理论分析
投资决策理论起源于马科维茨在1952年发表的论文《证券组合选择》。文中论述了如何在一定收益率下,取得最小的风险。该理论假定:投资者是理性的,即他选择的投资行为必须是产生最大期望效用的行为。投资者会规避风险,也就是说,对于给定的期望收益,理性的投资者希望获得最低的风险的可能风险。均值——方差假设,即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为二次函数,效用依赖于均值和方差两个变量1,用公式表示为:
Ui(a)=fi(Xa,Sa2)
其中,a代表某一投资行为。例如a可能是无风险政府组合投资,也可能是公司股票投资,或者是证券组合投资;Ui(a)代表该投资行为的期望效用,由均值表示的X。为该行为的期望收益,由方差衡量的Sa2为该投资行为的风险。同时Ui(a)随着X的增加而增加,随着Sa2的增加而减少,因而我们假定,
Ui(a)=2Xa-σa2
不同投资者将会在期望收益和风险之间进行不同的权衡,例如,某更规避风险的投资者将选择-2σa2,而不是-σa2。
均值——方差效用假设对会计的重要性表现在,它使投资决策变得更加清晰——所有投资者,无论个人效用函数如何,都需要投资期望收益和风险的资料,而这些资料主要来自于财务报告。离开了该假设,就需要个别投资者效用函数的特定知识,以推断出不同的信息需求。
在此基础上,让我们用两个方案来阐述投资者如何进行决策及其在决策中所需的信息类型。
方案一:某甲拥有$2,000资金,决定全部用于购买A公司每股市价为$20的股票。首先,他的收益将取决于A公司长期的盈利能力。我们定义:
事件1:高盈利能力
事件2:低赢利能力
总收益=期末市价+期间股利
当A公司处于事件1下,下一期间股票将上升到每股$22;当处于事件2下,股票将下跌到每股$17。同时假设A公司每股派送$1的股利,那么,总收益计算如下:
事件1:$22×100股+$100=$2,300
事件2:$17×100股+$100=$1,800
现在,让我们考虑一下事件的概率。若以A公司过去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或以现行市价为依据分析得出先验概率,则事件1的概率P(H)为0.30,事件2的概率P(L)为0.70。但为了更客观地评估A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一般需要当期财务报表的公布以获取有关公司业绩的利好消息(Goodnews)和利空消息(Badnews),并重新修正计算后验概率。在当期,财务报告公布的是利好消息。联系先验、后验概率之间的桥梁即条件概率(又称为信息系统)。
表一信息系统
当期财务报告信息
GNBN
事件高(H)P(GN/H)=0.80P(BN/H)=0.20
低(L)P(GN/L)=0.10P(BN/L)=0.90
其中,0.80和0.90称为主对角线,0.10和0.20称为副对角线。
也就是说,基于对报告分析的广泛经验,甲认为,假如A公司确实处于高盈利能力的话,那么有80%的可能性当期的财务报告显示好消息(GN),20%的可能性显示利空消息(BN),同理可得表一中的第二行,再应用贝叶斯公式计算后验概率P(H/GN)=0.77,P(L/GN)=0.23。
知道了收益和事件概率后,不难计算出该投资方案的期望收益和投资方差(即风
险,)见表二。2
表二计算期望收益率和投资方差
(1)总收益:$2300
收益率:(2300-2000)/2000=0.15
概率:0.77
期望收益率:0.1155
投资方差:(0.15-0.925)2×0.77=0.0025
(2)总收益:$1800
收益率:(1800-2000)/2000=-0.10
概率:0.23
期望收益率:-0.0230
投资方差:(-0.10-0.0925)2×0.23=0.0085
期望收益率:X=0.0925投资方差:σa2=0.0110
因而,甲的效用函数Ui(a)=2Xa-σa2=2×0.0925-0.0110=0.1740
方案二:甲将相同的资金分散购买A公司每股$20的股票60股和B公司每股$10的股票80股,即采用证券组合形式投资,每股期末支付$1股利。期末B公司股票上升到$10.50的概率为0.6750,下跌到$8.50的概率为0.3750,A公司同方案一。(在这里,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假定0.6750已经是计算过的后验概率)。
现在组合中存在四种可能的收益,两种市价同时上升或下降,一种上升而另一种下降。表三给出了四种收益值和可能概率。
表三总收益和各自的概率
总收益
AB股利概率
事件1:A高B高收益1,320+840+140=$2,3000.5942
事件2:A高B低1,320+680+140=$2,1400.1684
事件3:A低B高1,020+840+1410=$2,0000.0959
事件4:A低B低1,020+680+140=$1,8400.1225
1.0000
投资收益的计算无需赘述。现在主要考虑一下事件概率。在任何经济环境中,总存在许多共同影响所有股票收益的市场因素,例如利息率,外汇汇率等等,使得股票之间同时升跌的可能性增大,而一升一跌的可能性减少。因而我们假定事件1的概率为0.5942,大于各自独立的概率0.5198(0.77×0.6750)。同时也存在一些只影响个别公司的因素,例如公司管理水平高低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了表三中的第二、三行,但由于市场因素的作用,事件二的概率0.1864,将小于各自独立的概率0.2888(0.77×0.3750),以此类推。
证券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投资方差如下表所示:
表四计算期望收益率和投资方差
(1)总收益:$2300
收益率:(2000-2000)/2000=0.15
概率:0.5925
期望收益率:0.0893
投资方差:(0.15-0.0925)2×0.5952=0.0020
(2)总收益:$2140
收益率:(2140-2000)/2000=0.07
概率:0.1864
期望收益率:0.0130
投资方差:(0.07-0.0925)2×0.1864=0.0001
(3)总收益:$2000
收益率:(2000-2000)/2000=0.00
概率:0.0959
期望收益率:0.0000
投资方差:(0.00-0.0925)2×0.0925-0.0008
(4)总收益:$1840
收益率:(1940-2000)/2000=-0.08
概率:0.125
期望收益率:-0.0098
投资方差:(-0.08-0.0925)2×0.1225=0.00036
期望收益率:Xa=0.0925投资方差:σa2=0.0065
从上表可知,方案二的期望效用Ui(a)=2Xa-σa2=2×0.0925-0.00965=0.1785
此方案一投资单股时甲的期望效用(0.1740)高,因而甲将选择方案二投资证券组合。
由此可见,在期望收益率相同(0.0925)的情况下,投资者愿意接受风险更低的投资方案,即投资者能通过组合多样化来降低风险。如果无交易费用的话,购买股种越多,风险越小。因为,个别公司因素的实现往往会由于多种证券而相互抵消,从而使得市场因素成为影响组合风险的主要因素,这就是投资决策理论的精髓所在。
从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中,我们发现,无论投资者个人对风险的态度如何,他都需要有助于评估证券期望收益和风险的信息。即会计信息从质和量上都应该保证能够提供有关风险和收益的信息,这就对财务报告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对财务会计的启示
(一)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影响
从前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投资者是根据当期财务报告信息来不断修正其对公司盈利能力的概率判断,从而选择满足最大期望效用的买和卖的决策行为,从这一意义上说,财务报告对决策者是有用的。这种观点已被世界各国职业会计界所广泛接受。例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简称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tatementofFinancialAccountingConcepts,简称CFAC)第一号(SFAC1,1978)指出,“财务报告的首要目标是为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提供作出理性投资、信贷及相似决策所需的有用信息”。在这里,FASB强调“理性”一词,这和投资决策理论的假设前提相一致,即那些选择最大期望效用的决策者,才被称为理性的。同时,此目标中认为,这些投资决策同时适用于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即财务报告不仅应提供有用的信息给公司内部现存的投资者,而且必须将信息公布于市场,因为潜在的投资者也是依靠当前财务报告的利好或利空消息对未来作出合理的预测,以决定是否购买。
如前所述,对投资者而言,有用的信息是指有关风险和期望收益的信息,也就是有助于估计未来投资回报的信息。这种观点体现在SFACI财务报告的第二个目标上,即“为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评估从股利或利息中取得的预期现金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首先,从股利和利息中取得的现金收入是总收益的一部分(见表三)。其次,第二个目标指出,投资者需要评估预期收益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虽然这里所用的术语不同,但同样被认为相关于未来收益的期望价值和风险。
(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如果说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解决的是信息的使用者及其所需要的信息范围,即从总体上规范了信息需求的数量,那么对信息质量的要求则是从质上提出了信息要满足使用者决策的标准,即信息必须具备某些可取的特征,使它能成为帮助投资者形成对自己回报预测有价值的产品。这种特征的关键在于相关性和可靠性。
根据SFAC2的定义,所谓相关的会计信息是指,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事件的结果,或坚持或更正先前预期而在决策中起作用的信息。相关的信息必须同时具备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换句话说,当信息能帮助报告使用者预测事件(例如未来盈利能力)时,它是相关的。就我们在第一部分所谈及的投资决策理论而言,我们注意到,投资者的期望收益和风险主要取决于期末股价、期间股利以及概率判断。毫无疑问,这是面向未来的信息,即公司所提供的信息越接近未来,其预测的未来结果也越精确,这就引发了要求以公允市价代替历史成本的问题,因为后者在对投资者未来预期有更大的相关性。特别地,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应用,投资者不确定因素的增多,风险变得更加难以度量,甚至某些金融机构已陷入财务危机,但以历史成本反映的财务报告仍显示“良好”或“健康”的报告净收益。(黄世忠,1997)这就误导了投资者对于未来盈利能力的概率判断。
然而,FASB虽然陆续了有关金融机构公允价值披露的准则(包括SFAS105、106、107、114、115、118、119、121等等),但仍然坚持历史成本在预测未来收益中的重要地位。原因有二,一是在现实环境中,历史成本信息并非与决策毫不相关,只是相关度的问题。过去业绩和未来前景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可以通过表一中的信息系统形象地表达。该表提供了现有财务报告信息(GN或BN)和决定未来投资收益的未来导向事件(高盈利能力或低盈利能力)之间的概率关系。
二是历史成本更具可靠性。SFAC2认为,为了可靠,信息必须如实表述且具有可验证性并保持中立。当财务报告信息由于管理当局的误导而变得有偏倚时,必然造成投资者对未来预期的失误,则信息就不再誉为真实和可验证的,即缺乏可靠性。历史成本由于以过去的交易和事项为基础而更具可验证性,并减少管理当局人为因素的影响,因而更具可靠性。
让我们回到表一中,运用投资理论中的信息系统,能更准确地描述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的关系。根据表一,不难看出,相关的信息系统的主对角线概率越高(0.80,0.90),意味着现有财务报告信息和公司未来经营状况之间的联系越紧密,越有利于甲对公司将来股价及分红的可能性作出合理判断,越和甲的决策息息相关。可靠的信息系统的主对角线也很高。准确性是可靠性的重要组成。可靠的财务报告有较高的准确度,即少波动,它使得预测相应的经营状况和收益的把握加大。对每一种事件而言,主对角线概率越大,波动越小。可见,相关性和可靠性对信息含量的有用性均必不可少。在理想状态下,可使主对角线等于1,即财务信息完全相关和可靠。而在实现中,往往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进行均衡。比如,对A公司而言,可以通过改变历史成本为公允价值计量其资本资产,结果导致相关性的提高和可靠性的降低,即主对角线概率增加,而副对角线概率的减少。这使得相关性和可靠性有时存在此消彼长的情形。如何合理处理好二者间的关系,达到相关和可靠的优化,向来是会计界的难点之一。这正是投资决策理论带给财务会计的启示。
参考文献:
①汤云为、陆建桥:《财务会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出路——国际动态和我们的思考》,《会计研究》1997年第1期。
②葛家澍主编:《中级财务会计》,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
③李心合:《论决策有用学派的理论与现实困境》,《当代财经》1996年第5期。
④陈建根:《证券市场环境下若干会计问题研究》,《当代财经》1998年第5期。
⑤何永明、陈文斌:《现资组合决策模型与风险偏好》,《投资研究》1998年第6期。
⑥吴明礼:《投资组合理论与我国财务实践》,《四川会计》1998年第2期。
⑦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会计研究》1997年第12期。
⑧WilliamR.Scott:“FinancialAccountingTheory”,PrenticeHallIn.1997.
注释:
1.1银行会计管理体制不健全会计工作的优化必须依靠科学、健全的管理体制,然而目前银行几乎没有一套健全的会计信息管理体系,这样就从根源上限制了会计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递过程,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得不到保证,信息的集成程度低下,造成信息的匹配性较弱,信息工作过于随意。经历不同的渠道,原本的会计信息可能会变成完全不同的信息,减小了数据共享的可操作性,使得银行运营步伐缓慢。
1.2缺乏监督制度会计工作对工作主体有很高的要求,如果缺乏完善的监督制度,工作人员将会对会计信息工作缺乏责任意识,人人缺乏责任意识则会导致会计信息工作出现严重的漏洞。因为缺乏合理的监督制度,基层部门可能会受利益的诱惑而放下本部门的相关工作,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硬性指标,自然会出现造假的行为。有关部门对造成信息质量的责任人无震慑作用,对问题责任人没有完善的处罚制度。
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方法
2.1建立严格监管制度人是会计信息的主要操作者,因此可以依靠严格的监管制度杜绝基层和上级的造假行为,坚决打击做假账、造假数据的行为,严格把关各个部门,通过多重防线调查、查处不法行为,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从全网的视角对银行各个部门进行监督,使高层到基层的工作都能处在监控之下,可以极大地缓解一级法人和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对于违反信息质量的造假行为,要给予处罚。
2.2强化考核体系考核可以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但是根据以往经验,对于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情况、不同岗位很难制定统一的考核指标,所以应当使考核指标更富弹性,使其适用于不同时期、不同情形,使评价的各项指标的权重得到合理布置,并根据当地条件适当调整相应的系数,使得考核评价更加科学。要学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完成指标为最终目的差异性地完成考核工作。考核的目的是搜索工作漏洞,减少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要定期进行大范围的考核工作,不定期进行小的突击检查,对于重点岗位要尤其重视,要尽快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3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为了加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注重会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必须确保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地得到提高。会计人员除了具备基本的从业资格以外,还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判断能力、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较高的道德水准和法制观念,这都是会计信息的性质所要求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增强信息可靠性。具体的培训工作可以是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培训目标以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会计信息质量意识为主。首先必须提升政治业务素质,要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将会计信息涉及的法律规范、规章制度牢记于心;其次要将职能权力下放给会计人员,这样可以使会计人员不受外界因素而疲于应对差事;最后要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毕竟会计信息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
3.小结
证券市场是一个大杂烩,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的法律规范还是缺少一些具体、合理的规定。对于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而言,证券市场的发展是好事,但总有一部分人和单位干扰市场的正常秩序,钻法律的空子。我国相关证券立法处于过渡试行阶段,法律有自身的缺陷和滞后性,发展不平衡。随着证券市场的扩大,某些新情况、新业务在会计处理上亟需进一步规范,不适应发展需要的应果断废止。研究发现,有关规定大而空、不详细,更不易全面开展。我国应多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情,引进相关原则、规则。学术与法律、文化无国界,应引入比我国更优秀的文化和制度壮大我国的证券市场。
上市公司及其负责人是证券市场的掌舵人,也是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责任人之一,应该积极履行披露义务。但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一部分人和单位不顾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违背诚实、信用的原则,导致信息真实程度不高、信息披露内容不充分、信息披露不及时和不严肃等问题出现。为什么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在完善过程中会出现上述问题?是市场经济这双无形的手失效了吗?还是我国的自身制度存在缺陷?还是西方发达国家经也历过这样的局面?这些问题要想得到真正解决,就要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此外,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在职能和管理上做的还不到位。国家有国家的利益,监管部门也有监管部门的利益,但都应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目前,缺乏立法阶段、行政宏观手段,公司也缺乏治理结构。很多公司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对法律规定不熟悉,或知法违法,比如“内部人控制”使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使公司的“内部信息”和执行命令内容的信息、内容不对称,只考虑公司少部分大东家的利益,而不考虑所有股民的利益;我国审计职业的规范欠缺,一部分注册会计师无法独立、规范执业,执业环境有待改善,很多会计事务所受到外部的压力和利诱,在知法犯法的情况下不得不为了生存而作虚假报告。笔者相信,国家、证券市场主体、有关执业人员、证券从业人员和投资者都希望证券市场合法、合理、公开、公正、健康、有序地发展。只有对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进行规范和严惩知法犯法者,才能充分保障披露会计信息行为尽可能地不受干扰,保证披露会计信息内容的真实,以及提供优良的职业环境,这有利于我国证券资本市场的优化。
此外,我国对公司的硬性规定不齐全,有关机构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披露行为,比如完善《从业资格法》、尽快出台《注册会计师惩戒规则》和解决“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问题。我国的证券行业处于初级摸索阶段,需要更多的耐心和观察。而对于公司和公司负责人而言,应遵纪守法、严格公司内部审计、树立诚实信用意识、对外公布真实内容、细化各自任务、各司其责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会职责,做到通力协作。然而,当前我国没有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民事法律责任体系,应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着手,明确民事责任的主体、实体法救济措施和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等问题。承担信息披露失真民事责任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信息披露失真行为、主观过错、损害后果、信息披露内容失真、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客观联系。只有存在因不实陈述而导致损害后果的投资者,才可能要求责任人承担民事责任。
2改善建议
证券发行中失真行为的损害作为客观存在的现象,具有损害的法定性、客观性、可确定性和可赔偿性等特征,我国证券法中没有规定因果关系的证明方法,只在《证券法》第63条和第202条规定了因果关系。在我国缺少理性投资者的情况下,要投资者证明对公开文件的依赖不合实际。笔者认为,应采用特殊侵权责任的举证倒置的证明方法,这样有利于保护弱者和体现社会公平。同时,我国证券法中没有对具体赔偿额的计算进行规定,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对投资者予以直接利益损失的赔偿,以弥补投资者的损失,同时,对犯法者采取惩罚性赔偿。除了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外,还可运用刑事责任约束证券市场,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刑事法律责任体系,主要完善刑事实体法,强化对会计信息披露犯罪的严重失真行为的刑事打击。所谓“会计信息披露犯罪”,是指在证券发行和交易过程中,上市公司或中介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真实或不及时地披露应披露的会计信息,给他人造成严重的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对于制裁会计信息披露犯罪而言,应遵循以下3个原则:①在适用主体上,采取单罚制与双罚制相结合的原则;②在刑法种类上,采取自由刑与罚金刑相结合的原则;③充分体现罪刑法定、公正、公平的原则。根据上述原则可以看出,法律规范的主体和内容已经很明确,但在实践中很难规范和证明犯罪本身。对于法律本身而言,一部法律的实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如果不依法办事,则都是徒劳无功。具体到司法实践,要改变“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状,从而使铤而走险者有利不敢图,望利却步。
3结束语
1.外部因素
由于会计信息具有不对称性与外部性,同时建筑企业生产建设的特殊性存在,所以也导致了建筑企业会计信息具有的不对称性现象十分明显。同样,建筑企业会计信息毕竟产生于建筑企业内部,属于经营者主要项目经营实施财政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所以会计信息最终持有者就属于建筑企业的经营者。但是,会计信息最终反映给经营者时,往往会通过一系列的确认、报告、计量等的使用处理阶段。这期间,不可能百分百保持会计信息前后发生状况的一致性,所以会计信息确实具备一定的不对称性。比如,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某些大股东与散户之间就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往往使得会计信息主要掌权者予以可乘之机。同样,建筑企业中的一些领导部门会故意教唆会计人员报假账或者虚报账目,就必然会给企业的后续经营的项目实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情节严重的话会造成经济犯罪。例如,某些单位的领导在职期间,要求会计做假账、虚构支付一些劳务费和租金等一些方式来占用公司的资金。这样的话,一方面这个公司的领导通过他职位权利来占有公司的财产已经构成了犯罪,另一方面来讲会计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也会客观的影响到他对职业的判断能力从而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来,进而会严重影响公司各类业务项目的资金运转,对公司经营效益构成严重威胁。会计信息外部性予以细致划分时可将其分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前者主要强调的是经济主体所产生其他额外利润;后者主要强调的是其他主体所蒙受的额外成本,一种是收益获得,一种是外部支出。同样,如果在建筑企业看待会计信息不真实的现象也有很多,即企业负责人或者信息编制者利用会计信息来人为性的谋求己方效益。
2.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制度方面与会计从业素质水平。一般会计信息失真多表现在会计主体与会计执行者间存有的矛盾。在目前国内经济体制条件下,建筑产业会计主体与会计执行者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矛盾因素在里面。其中,会计主体多指代建筑企业的领导阶层;按照现行会计制度及会计行业规范要求而言,会计执行者应能依法监督会计主体实施行为。不过,现在社会里,“人情世故”与“高度服从”的关系作用下,会计执行者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体现并不明显,多体现为高度执行领导授意的各项“命令”,所以会计信息监督职责更无从说起。
二、提高建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措施研究
1.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强调法制宣传
有效控制会计信息失真,必须依据我国当前国情状况,会计准则实施进展情况,以及建筑市场经济发展实际等去健全、完善制定一套适用的会计准则,这对其他行业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同样受用。此外,要大力宣传会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等,以发挥出宏观法制环境下的社会监督效用,促进会计工作者能够高度具备法律责任观,使会计主体及会计执行者都能严于律己、约束己身、依法从业,形成较强法制观念,为会计信息真实处理提供可靠保障。
2.大力改革会计人员管理机制
提高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监督职能,应加强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大力改革与深入推进。目前而言,可以进一步改进会计委派制并加以实施。该制度的实施主要是指国家根据所有者的身份通过行政管理职能对企、事业组织机构提供会计机构负责人、主管会计等监督委派的一种体系制度。如此一来,委派而来的会计人员能够发挥重要的会计信息监督职能,具备较高职业判断能力,可按照国家政策与现行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实施要求等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3.完善会计实务处理工作的内部监督机制
建筑企业应结合实际经营状况建立必要的财务内控制度,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制定出适用的管理规范要求,比如制定各类会计凭证材料的管理方法,明确资产成本核算办法,包括研究出切实可行的资金结算方法等;同时,会计工作者应能按照会计制度、准则要求等处理会计实务,确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可控,保障信息真实有效。此外,会计信息内控制度的实施,也要配套应用内部审计机制,以发挥出审计单位的信息稽核作用,避免人为舞弊、刻意唆使等产生的信息造假现象发生。
4.结合经营实际建立健全的外部控制机制
由于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的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机制都一定程度上受到建筑企业的当局管理者所影响,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监督控制出现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为了避免这种局限性带来的不利效果,建筑企业应能同步完善建设外部控制机制:一是要加大以单位负责人为重点的会计执法力度,大力营造融单位内部监督、注册会计师监督、国家监督为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开展经常监督检查与专项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坚决依法处理;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和职称管理,对任用无证人员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不符合任职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要例行严厉查处。
5.提供会计从业者的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从业者的职业判断能力与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建设及基本从业技能水平等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必要的财务会计培训组织活动非常必要,同时要在培训组织活动中同样强调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并要开展必要的收税业务科目辅导,提高会计从业者的会计实务综合处理水平,有效抑制会计信息人为舞弊、造假等行为的发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水平。
三、结语
1.会计信息
信息是指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人有用的数据,它能够最快最新地反映种种事物在客观世界中的特征和变化,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在传递过程中的不断再现,能够对人的行为进行引导,而人们接受和利用信息都要通过一定的传递方式。会计单位的资金投入人、为其借债的人以及其他需要采用这些信息的人经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带说明等等,能够获得和了解企业财务情况和运作成果等各种信息,对自己的决策提供依据。会计信息包括输入信息、输出信息和存储信息。
2.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包括了会计信息实质、表达和揭示等的效果,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通过会计主体交与的会计信息来满足自身所需信息的特点总和。会计信息质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相关性相关性,即是会计信息应该与我国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实际相一致,要在会计信息从单位和使用人之间的传输中,斟酌不同的使用的人需要哪些方面的消息,以此保证企业内部和外部有关各方面希望知道的相关会计内容,根据采用的人的想要知道的不同内容形成一个会计信息流,相关性是要求会计信息要能提前感知和反作用于价值。
(2)可靠性可靠性,即会计信息要真实可靠。会计信息对使用者具有指导意义,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各种决策,因此在对会计要素的辨别和计算时,要严格按照会计上对会计要素的相关解释,让会计报表上的信息是能够信任的,会计要素是有效地反映实际财务的情况的,从而让采用的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不能虚假也不能遗漏,必须真实可靠地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和运作效果。
(3)及时性及时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要求,指要及时地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会计信息在经济业务中的变化性是很大的,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在一定时间及时反映会计信息,才能使决策者根据有效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4)可比性可比性,是指同一个会计主体,它的会计信息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或者会计主体虽然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但是它们的会计信息在同一个时间段上要可比。会计信息只有保持可比性,能够加深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和更好地利用会计信息,同时能够协调各方面利益和分配。
(5)有用性有用性,即会计信息要求做出的决定有实际意义,这是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点,对作出决定的人的决定有直接作用,是每一个会计人员必须做到的基础性任务。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上作假
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对凭证、账簿和报表上的金额等数字有意进行更改,有的甚至编制用于内部和用于外部的两套不同的报表,提供给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错误引导信息使用者,导致其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对其造成利益的损失,对市场正常的经济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
2.故意违反财务会计制度
一切造假会计信息的行为都是违反财务会计制度的行为,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甚至有的惩罚是相当严厉的,但是一些中小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操纵利润,明知是违反财务会计制度的行为却还是铤而走险为之,经过各种途径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产生极大的危害。
3.隐瞒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不断改变,会计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渐渐变成经济的操纵主力。哪怕只是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数字的改动,都有可能带来无法想象的财富重新配置,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可见一斑。不过也正因为会计信息的影响巨大,随之也产生会计上造假的情况。当前,虽然我国一再重申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采取许多措施来规避不实现象的产生,但是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层为了牟取不合法利益,作假和隐瞒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禁不止。
4.私设“小金库”
私设小金库,即违反国家财经法制法规等相关规定,对企业和国家的收入进行非法侵占、截留或转移,并不纳入该企业的财务账簿和管理,不记账私自存放。“小金库”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1)企业虚列支出。这是企业私设“小金库”最普遍的手法,为了满足企业或者管理层的个人私欲,虚假增加各项费用支出,通过这种方式对单位或国家的资金进行转移,严重违反财务法规。
(2)应收利息不入账。许多企业为了更大限度合理使用资金,会将一些闲置资金或贷款借给别的企业或者个人,通过这种方式收取利息使资金增值。不过在采用这种方式时,许多企业并没有如实将利息或分红入账。
(3)私自购置票据来收取费用。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情况,一些企业为了处理自身不合规定的支出,私自购置票据,变相收取费用,将一些支出只一小部分上交有关部门,其余设“小金库”自己使用,同时记在自己的内部私账中,企业财务账簿中不予体现。
(4)利用“往来账户”来违规核算收支。一些企业出于某种目的,故意将一些该收入和支出违规放到往来账户中核算,收入和支出被混淆,预算管理不能清晰体现出来二者行政,对会计信息的完整和真实产生破坏。
三、会计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
1.利益驱动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实现自身的盈利,因此利益的获得是许多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作假的最大动力。有的企业在周转资金不够,资金紧张时,为了获得银行的贷款,使用虚假的会计报告;有的企业为了逃避合法税收,少缴税,甚至有的是为了遮掩贪污受贿的事实,便将利润隐瞒起来;有的企业为了骗取投资,使投资者、债权人和顾客放心投入资金,便在会计资料上作假;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为了自身薪资等利益,附和管理者的要求,作假会计信息。
2.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本身缺陷
虽然我国当前已有一些会计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制定时具有时代性,因此许多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无法很好地灵活地适应新的经济业务,因此容易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再者,这些法律法规有的没有着眼细节,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内容较为空泛,因此在实际操作时实用性不是很强,容易造成随意性,从而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会计监管机制不健全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监管相对宽松,尚未形成一个完整和有效的监管体系。一些监管流于形式,并没有产生实质的效果。再者不健全的会计监管机制还体现在各个部门没有一把一致的监管衡量标尺,以及独立管理自身线条,各个部门之间联系不强,无法充分发挥出统筹的监管作用,给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作假的空隙。还有,社会监管也没有发挥其有力作用,例如注册会计师因为队伍水平有高有低,部分人员职业道德不足,加上管理部门没有实施有力监管,注册会计师的监管作用没有得到有效体现,甚至有的与企业勾结作假。
4.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录用要求较低,因此许多会计人员并没有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他们没有接受过会计教育的学习,企业也没有为其进行会计培训,因此中小企业中有的会计人员甚至都没有具备基本的会计上岗证。所以会计知识不充分,技能掌握不牢固的情况下,这些会计人员不熟悉会计法律法规,做错账的可能性也较高,进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产生。
四、如何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1.加强政府监督检查作用
政府监督可以说是会计监督中的关键力量。加强政府监督检查作用,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按照一定的时间对其抽查或者全方位检查,提前防范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再者,有力的监督检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员和资源,因此,需要国家重视和支持这项监督检查工作,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还有,对于造假会计信息的行为要坚决取缔,加大惩罚力度。
2.加大注册会计师监督力度
要强化注册会计师团体水平,提高注册会计师综合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扶持力度,不断注入理论和实践能力强的新兴力量,扩大团体的同时注意提高团体层次。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是注册会计师和将要或者有意评为注册会计师的人才,要加强宣传教育,对个人的修养和职业道德素质把好关,对审计的工作要一丝不苟,严格对待,有自身原则,决不为蝇头小利弃自身职业道德不顾,立场坚定。
3.加快建设中小企业规范的会计体系
从我国颁布并施行的针对企业的会计运用规定的准则可见,我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财务会计体系。然而,最新的准则只适用于大企业和国有企业,对于中小企业并没有详细规定,对中小企业不太适用。因此,许多中小企业的实际财务操作没有明确的指导,从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以及不及时的情况。所以,为了解决这一窘况,我国应该根据中型和小型企业的当前状况,加上一些大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财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尽快制定符合中型和小型企业目前财务工作情况和需要的规范化的财务体系。
4.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会计行为严加规范,在会计信息的相关环节和整个过程加强监督,及时发现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寻找对策解决问题,在事前和事中都做好规范管理。
(2)对会计岗位职责加以明确,专人专职,使会计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规范化管理,对会计人员的分工要明确,落实责任制,通过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专人专责,从而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保证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5.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
中小企业要重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在录取时要制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基本岗位技能要求,通过笔试和面试两方面对应聘者进行考量,最终选择优秀的会计人才。在聘用会计人员后,要重视对其的培训,通过会计培训机构或者开展一些会计培训讲座等,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会计专业素质,按照规定做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