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淡水鱼养殖8篇

时间:2022-09-03 15:05:1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淡水鱼养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淡水鱼养殖

篇1

淡水鱼的鱼种应当依据水质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如受气候以及季节变化的影响,水温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同时不同鱼类适应温度的范围不同,所以在自然水体中养殖,可以在大部分自然水体中养殖温水性鱼类,如草鱼、鳙鱼、白鲢、鳊鱼、鲂鱼、黄鳝、泥鳅、鲤鱼、鲫鱼等;而在我国南方地区,可以选择适应性较高、生理活动性强且生长速度快的热带性鱼类,如淡水白鲳鱼、角胡子鲶鱼等;而在我国北方地区可以选择适宜在10~18℃生长的冷水性鱼类,如虹鲟鱼等。同时,还可以根据盐度来选择鱼种,如淡水鱼适应的盐度为0.2%~0.5%范围;当盐度在3%左右时,可以选择罗非鱼;而当盐度达到5%时,可以选择养殖团头鲂鱼;当盐度达到10%时,可以选择养殖淡水白鲳鱼。溶氧量也可作为选择鱼类品种的一项标准,通常情况下,我国的鱼类如角胡子鲶、泥鳅、黄鳝等最为适宜的溶氧量为5mg/L;而当水中溶氧量偏低时,可以选择养殖耐低氧的尼罗罗非鱼、淡水白鲳鱼和奥里亚罗非鱼等。此外,还可根据饵料来选择适宜的鱼种,如水中含有大量的浮游生物时,可以选择鲶鱼、鳙鱼等鱼种;水中含有大量的草类时,可以选择草鱼、鳊鱼或者团头鲂鱼等草食性鱼类;水中含有大量的底栖贝类或环节动物时,可以选择以底栖动物为食的鱼种;水中含有大量的杂鱼小鱼等,可以选择养肉食性鱼类,如加州鲈、鳜鱼等;水中的饵料比较繁杂时,可以选择杂食性鱼类,如鲤鱼、鲫鱼、黄鳝、角胡子鲶、淡水白鲳鱼等。

2合理掌握淡水鱼的放养时机

在我国北方通常以春季放养鱼种为宜,通常选择三月下旬作为放养的最佳时机,而在我国南方则通常以冬季放养鱼种为宜,由于这段时期水温较低,鱼类的活动力较弱,且鳞片比较紧密,因而在捕捞、运输以及放养等过程中,不容易导致鱼体产生机械创伤,所以通常情况下,将冬至到翌年的立春作为淡水鱼放养鱼种的最佳时机。在该阶段,鱼类的新陈代谢缓慢,因而不容易出现缺氧浮头的现象,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赤皮鱼病及水霉病的感染率。实际上冬季放养鱼种等于是提早放养,如此能够令鱼种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新生活环境的时间,从而使得鱼种的生长期得到有效延长。一般的鲤鱼科类在水温超出10℃时便开始捕食生长,故而提前防止可以令水体内的天然饵料得到充分利用,使得鱼类能够及时弥补越冬期间所消耗的能量,尽快恢复到旺时期的正常体质。

3对常见鱼病的科学防治

近几年来出现的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如细菌性败血病、水霉病、烂嘴病、鳃寄生虫病以及赤皮病等,这些病的主要病原有单胞菌类、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等,发病导致鱼食欲减退、游动缓慢,随后病情发展迅速,初始症状加重,体表各部位均出现严重充血或出血,甚至引起急性感染而死亡。对这些鱼的诊断可以根据外观发病症状及流行情况,必要时可解剖鱼体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进行病原学、病理学、免疫学诊断。其预防措施主要是从改善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体抵抗力、及时杀灭病原体等方面进行综合预防。苗种需用全菌苗,并需要清除鱼塘淤泥以切断传播途径,在发病流行季节,要每隔半月全水体泼洒含氯消毒剂。治疗过程中需要在每立方米水体内施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进行全水体消毒,杀灭鱼体外和水体内的病原菌与寄生虫,至病情稳定或消失方可。

4结束语

篇2

养殖利润较高的淡水鱼介绍如下:

弓鱼:云南洱海特产的一种经济鱼类,肉厚多脂,肉味腴美,鱼肉有药用价值;赤鳞鱼:泰山泉水哺育的珍贵山区淡水鱼,为中国鱼类珍品,肉质鲜嫩且能入药,是中国名贵的淡水鱼之一;太湖银鱼:因为较长而被称为面条鱼,清康熙年间,银鱼被列为贡品,与白虾,白水鱼并称太湖三宝;黄河鲤:黄河鲤鱼体态丰满,肉质肥厚,细嫩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大头鲤:大头鲤脂肪与蛋白质含量高,为鱼类中的上品,经济价值特别高,是云南省的四大珍稀名贵鱼类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推广、淡水鱼混养、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J21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通过对目前鲜鱼市场的调研,发现进行淡水鱼混养可以保证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双丰收。然而,在进行混养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

淡水鱼混养的优点

1、充分利用水体

池塘和水库的水体是一个立体空间,尤其是池塘,绝大多数面积小,较浅,通常只存在水层区和水底区。所以,在进行投放鱼种过程中,按照养殖鱼类不同的生活习性,对各种鱼种、鱼龄的投放比例进行科学搭配,充分利用水体。

2、发挥鱼类共生的作用

淡水鱼混养一般以草鱼为主,辅以白鲢、花鲢、鲤鱼、鳝鱼、罗非鱼、鲫鱼、等各种鱼类,以上鱼类在同一水体中混养时在投喂一定的饲料的基础上,还能够借助"自体施肥"来获得食料。所以主养草鱼,平时主要投喂牧草。草鱼吃剩下的碎渣沉淀到水底,可以当做罗非鱼、鲤鱼等杂食性鱼类的食料,此外,鲫鱼、草鱼、罗非鱼排出的粪便,能够增强水质肥性,促进浮游生物快速繁殖,保证了鳙鱼、鲢鱼的饵料。鳙鱼、鲢鱼主要摄食浮游生物,能够避免由于浮游生物太多而造成水体过肥的情况出现,保障了草鱼的生长。甲鱼、黄鳝等在混养过程中可以翻松底泥,促使有机质快速分解,为鱼类提供饵料。

3、充分利用饵料

淡水鱼的饵料有人工饲料和天然饵料两种。水体中的人工投喂饲料为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天然饵料为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以及底生藻类和有机屑三大类。一定要在同一水体、同时养殖多种食性鱼类,以保证各类饵料资源都可以分别被各种生活习性鱼类所利用,才能提高人工投料利用率、合理充分利用水中天然饵料,提升饲料利用率,控制成本,保证产量。

4、降低育种费用

水塘进行成鱼混养,进行异种、异龄鱼各种规格套养,不仅不会对成鱼的生长造成影响,还能够扩大鱼种来源,在某种程度上防止了鱼种供应问题,降低购种费用。此外,这样不用增加鱼种池和管理人员,省工、省地、省成本。

三、高产鱼塘混养品种的技术选择

高产鱼塘放养的鱼类品种一般约有10种,其中主养品种有1~3种,即主养鱼,对提高全塘产量起着主要作用;其他鱼品种则为配养鱼,通过摄食水中有机碎屑、天然饵料以及人工饲料而生长,是养鱼高产不可或缺的品种。这样混养,成本低,效益高。

进行主养鱼、配养鱼选择时,主要依据是饲料供应、鱼种来源以及池塘条件等。草源丰富、排灌方便、水质清新的池塘及新挖鱼塘,主养草鱼最佳;肥料充足、天然饵料丰富、水质肥沃的鱼塘,主养鲢鱼、鳙鱼最佳;有较多有机碎屑以及藻类的池塘,主养鲮鱼最佳;生活污水较多的城镇近郊以及村边的肥水塘,主养银鲫、罗非鱼最佳。因为主养鲮鱼的池塘水质一般很肥,同样适宜多混养在肥水中生长较快的鳙鱼;此外,适宜主养鳙鱼、鲢鱼的池塘,一般也适宜主养鲮鱼。 鲮鱼能够对草鱼的残饵及粪便充分利用,因此主养草鱼不能缺少养鲮鱼。综上,主养鲮鱼的池塘,往往是主养鲮鱼、草鱼或主鲮鱼、鳙鱼养。

进行配养鱼选择时要注意,不仅主养鲢鱼、鳙鱼,其他主养品种也要把当作重要的配养鱼类,一般,鲢鱼、鳙鱼要占全塘鱼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这样可以促进池塘中天然浮游生物资源的充分利用。

四、多品种鱼类混养的科学依据

池塘养殖鱼类主要有草鱼、鲫鱼、鳙鱼、鲤鱼、鲢鱼、团头鲂、鲮鱼以及罗非鱼等。根据它们栖息的习性,可分三类:底层鱼、中下层鱼以及上层鱼。底层鱼在水底摄食有机碎屑或底栖动物,有鲫鱼、鲤鱼、鲮鱼、青鱼等;中下层鱼是草食性鱼类,团头鲂、鳊鱼、草鱼等;上层鱼摄食浮游生物,有鳙鱼、鲢鱼等,将这些鱼类同塘混养的好处有:

1、提高饵料利用率,保证池塘天然饵料资源得到全面合理利用。

2、使池塘各个水层得到充分利用以及水体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3、利用养殖鱼类之间的共生互利关系,使池塘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例如,草鱼等吃食性鱼类的残饵和粪便经过微生物分解成为肥料,可培养浮游生物作为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的饵料。草鱼食量大,排泄物多,如果单养则水质容易变肥,不适于其喜清新水质的习性;如果混养鲢鱼、鳙鱼,让它们滤食浮游生物,就能防止水质过肥,保证草鱼所需的清新水质环境;鲮鱼、鲤鱼、鲫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它们可以吃掉池塘中腐败的有机质,也能改善水体的卫生条件。各种混养鱼类就这样相安共处,不互相残食,不互争饵料,彼此栖息在不同的水层,生活在良好的共生互利的生态环境中。

五、妥善处理不同鱼类之间的关系

1、罗非鱼与鲢鱼、鳙鱼的关系罗非鱼的幼鱼主食浮游生物,成鱼为杂食性,也摄食浮游生物,与鲢鱼、鳙鱼在食性方面有矛盾,可采取交叉放养方式加以解决。即上半年罗非鱼个体小、密度稀时,主养鲢鱼、鳙鱼,争取大部分成鱼在6~8月出塘上市;下半年则主养罗非鱼,少养鲢鱼、鳙鱼,到年底捕起大部分罗非鱼,然后增加鲢鱼、鳙鱼放养量。

2、鲢鱼、鳙鱼之间的关系

鲢鱼主食浮游植物,鳙鱼主食浮游动物,而浮游动物以摄食浮游植物为主。因此,多养鲢鱼会影响鳙鱼的生长,故应根据鳙鱼在水温高、水质肥时生长快的特点,在5~10月主养鳙鱼,11月至翌年4月主养鲢鱼。

3、吃食性鱼类与滤食性鱼类的关系

池塘实行混养,滤食性鱼类主要依靠吃食性鱼类排出的粪便增肥水质以培育浮游生物解决饲料问题。如果既不施肥也不投精饲料,而每生产1kg吃食性鱼类,其肥水作用加上天然饵料可生产滤食性鱼类1kg,两者比例为1∶1。随着池塘大量投饲、施肥,产量越高,滤食性鱼类所占的比例越小,每公顷产量为7.5t(每667m2产量500kg)的鱼塘,两者比例为5.3∶4.7;每公顷产量为15t(每667m2产量1t)时,比例则为6.3∶3.7。

六、进行合理密养

池塘养鱼高产很重要的措施进行合理密养。科学的放养密度一定是确保尽快达到商品鱼规格,而且可以获得最大产量的密度。如果密度过大,有可能提高产量,但会导致成鱼个体瘦小,降低了商品价值,经济效益较差,增产却没有增收,甚至会导致缺氧死鱼,减少了鱼产量;如果放养密度较低,会使鱼以较快速度生长,但无法保证天然饵料资源和池塘水体得到充分利用,产量较低。

水质、池塘环境条件、混养品种、饲料、饲养管理水平等许多因素都会对鱼类放养密度产生影响。在进行生产实践时,必须对鱼塘生态环境加以改善,保证较好的养殖条件,增加放养密度,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益的目标。

密养和混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必须在进行多品种混养的前提下,才能使池塘鱼类放养密度得到提高,保证水体的生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假如混养品种太少甚至单养一种鱼,无法达到这种效果。假如实行大、小规格套养,适当增大小规格鱼种的放养量,增大放养密度,不仅不会对成鱼养殖造成影响,还可以解决大规格鱼种来源问题,大大提高成鱼产量。

七、结语

通过淡水鱼混养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鱼塘提高年均鱼产量,还能保证上市的鲜鱼品种的多样性,在取得较大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保证了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辛学:《积极推广淡水鱼混养技术提高淡水鱼养殖经济效益》,《江西饲料》, 2010年05期

[2] 栾作林:《淡水鱼混养效益好》,《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3年06期

篇4

关键词:养殖;淡水鱼;问题;防治

中图分类号:S941 文献标识码:A

养殖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不断发展的国民经济,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在世界上,我国的淡水鱼养殖一直位居首位。但迄今为止,由于缺乏足够的养殖经验,很多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会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出现的各类疾病,在某种程度上将养殖户的积极性打消,本文重点探讨的是淡水鱼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1 养殖过程中淡水鱼发病原因分析

1.1 微生物及病原体的感染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在发病初期,会有充血现象出现在淡水鱼的身体表面,主要是在口腔、颈部和体侧等位置出现。这种感染会降低淡水鱼在水中的活泼程度,若鱼体病情严重,还会导致出血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表现为腹部出现肿胀,而眼球部分也开始突出,这样鳞片开始竖起,淡水鱼有粘液便排出,最终出现感染甚至是死亡。另外,一些鸟类、蛙类和鼠类等带着病原体,将淡水鱼直接吞食,会对鱼类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1.2 缺乏合理的营养调配

养殖户在对淡水鱼进行喂养的过程中,所使用的饲料往往很单一。由于普遍偏高的喂养饲料的系数,会造成淡水鱼类有较长的生长期。若长此以往下去,会对生产水平带来一定的制约,同时会降低经济效益,对淡水鱼的养殖带来一定的影响。若再进行强化喂养,将各种小杂鱼不间断的、过量的喂养,会不断积累各类鱼类肝脏脂肪,这样会对肝功能带来破坏,最终会破坏鱼类自身的平衡性。而在鱼类赖以生存的水生环境中,若不适当的注水,会造成鱼苗出现跑马病,鱼类患上白头白嘴病。

1.3 药物性的外在因素

很多内部产生的病菌或外来的污染物,在生态环境的影响下,会造成淡水鱼农药和重金属等中毒,会使鱼肝组织出现坏死和变性。若严重污染到地下水源,还会直接影响到淡水鱼的生长环境。

2 淡水鱼发病的防治措施

2.1 调控水生环境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淤泥中各种细菌会达到1a以上的存活时间。所以,没有彻底清除淤泥,是淡水鱼发病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必须做好各类准备工作,才能投放鱼苗。如对养殖区域进行彻底的清理,将传播途径切断,并进行有效的消毒。在每年的秋季,将养殖区域的水放干,并进行暴晒,彻底进行消毒,将各类病原菌杀灭。在发病流行季节,在泼洒消毒剂的同时,在内服抗菌药饵如氟哌酸等。连续服用3d,每天服用1次,用量为治疗量的一半。合理使用四环素类药物,严禁在水体中投放农药,将鱼药取代,或者是使用国家禁用的、有较高残留度和较大副作用的鱼药,规避发生各类损失。而中草药的运用,效果会非常显著,可根据鱼类的生长需求,将中药草投放在养殖区域,使病原体的存活率降低,进而促进鱼类的生长。

2.2 投喂方式应科学和合理

2.2.1 合理搭配氨基酸和蛋白质

在鱼类生长过程中,氨基酸和蛋白质是不可获缺的营养元素。其投放指标要求不超过28%~34%,而鱼类在不同的生产阶段,会需要不同量的氨基酸和蛋白质。所需要的蛋白质量必须适应一定的水温环境和鱼体的生长阶段,这样时期不同,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搭配方式。

2.2.2 鱼体对油脂的需求量

作为动物中的一种,也需要不断供给鱼类各种能量。而在鱼类的生长过程中,油脂是非常重要的能量。和其他动物一样,鱼类也需要吸收同样的油脂。它是重要的能量来源,支撑鱼类从事一切活动。所以有必要将油脂投放在饲料中。鱼类需要通过消化道来吸收油脂,并且直接在肝胰脏和肠道内直接储存。因此将油脂投放于饲料中,会对组成鱼类体内的脂肪和储存能量带来直接的影响,会使鱼体的味道更加鲜美。而在鱼类的生长过程中,氧化油脂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对鱼类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添加剂合理的情况下,会使鱼类更好的吸收油脂。调查资料显示,对于油脂的总体需求,鱼类大约是要求18%~20%之间,因此投放量需适当。

2.2.3 摄取碳水化合物

针对碳水化合物,尽管鱼类的需求并不显著,但若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摄取量,会直接降低鱼类对油脂、蛋白质等的使用率和吸收量。

2.2.4 合理搭配维生素

在饲料中若没有足够的维生素含量,会降低鱼体的免疫力和机能,进而伤害到鱼体,所以在饲料中维生素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3 搞好水质调控

依照不同的淡水鱼的种类,应对放养的密度密切关注,同时喂养必须合理。而除了养殖区域的饲养管理水平、鱼体种类、饲料、水质和环境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制约外,混养和喂养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实施多品种混养,将池塘鱼类放养密度增加,才能将水体的生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若仅仅是单养一种鱼,有较少的混养品种,则无法实现好的效果。

4 结论

科学实验证实,养殖方法科学合理,会进一步促进淡水养殖业的发展。所以既要实施科学的管理,还要挖掘一切有利条件,破解养殖过程中的难题。养殖方法一定要科学,养殖户应综合分析各种养殖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及养殖条件,在实践中合理运用,促进淡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传宝.淡水鱼肝胆病变的成因、症状及防治[J].渔业致富指南,2009(05).

篇5

关键词:淡水鱼;科学养殖;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S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98-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养殖业迅猛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淡水鱼的养殖更是让我国成为淡水鱼养殖大国的龙头,但是历年来,许多养殖户由于经验不足,导致淡水鱼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疾病的问题,打消了他们的养殖积极性。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1 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发病的主要原因

1.1 病原体及微生物的感染

主要包括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和呼肠孤病毒感染等。发病的初期淡水鱼的身体表面会出现充血等现象,通常体现在体侧、颈部、口腔等位置上,进而导致淡水鱼的食欲逐渐下降,在水中的活泼程度开始降低,病情严重的鱼体表会出现严重的出血现象,眼球位置极度突出,腹部也开始逐渐膨胀,导致鳞片的竖起,开始排泄粘液便直至感染,最后死亡。同时还有一些带着病原体的鼠类、蛙类、鸟类直接吞食淡水鱼,直接或间接对鱼类造成危害。

1.2 营养调配不合理

在喂养淡水鱼的过程中,养殖户往往习惯使用单一饲料,喂养饲料的系数普遍偏高,从而导致了淡水鱼类的生长期长。这样不但制约了生产水平,而且导致了经济效益差,不利于淡水鱼的养殖等后果。再如过量投喂各种小杂鱼、每天不间断地强化喂养,特别容易诱发鱼类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导致鱼类自身的平衡性被破坏,从而得不偿失。在鱼类生长的水生环境中,注水不当也会导致鱼类得白头白嘴病、跑马病(鱼苗)。

1.3 药物性的外在因素

受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多外来的污染物或内部产生的病菌,可以引起淡水鱼重金属中毒,农药、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中毒,造成鱼肝组织变性、坏死。如果地下水收到严重污染,会导致淡水鱼的成长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 防治淡水鱼发病的主要措施

2.1 水生环境的调控

据研究资料表明,各种细菌在淤泥中存活时间可达1年以上。因此,若淤泥清除不彻底则会成为主要的发病根源,所以在鱼苗投放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做到彻底的清理养殖区域,进行有效的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养鱼区域每年冬季放干曝晒,纳水前用生石灰(750kg/公顷)彻底清塘消毒,杀灭各种病原菌。发病流行季节,每半月全水体泼洒含氯消毒剂(0.1-0.2)×10E-6,同时内服氟哌酸等抗菌药饵,每日1次,连用3天,用量为治疗量的1/2。合理用药,如土霉素、磺胺类、四环素类等都是可以使用的,不用副作用大、残留程度高、国家禁用的渔药或以农药代替渔药施放于水体中,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运用中草药会起到好的效果,根据鱼类的成长需求,适当的在养殖区域投放对其身体生长有益的中草药可以减少病原体的存活率。

2.2 科学的投喂方式

2.2.1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合理搭配 蛋白质和氨基酸是鱼类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因素,但是不要超过投放指标28%-34%,同时不同成长阶段的鱼类需求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也是不同的,蛋白质的需求量与鱼体的生长阶段、水温环境一定要相适应,总之根据不同时期选定不同的合理搭配方式。

2.2.2 鱼体对油脂的需求量 鱼类也是动物的一种,需要能量的满足,油脂对鱼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从事一切活动的能量来源,因此在饲料中投放适当的油脂是非常有必要的。鱼类对于油脂的吸收可以说和其他动物是相同的,都是由消化道来完成,而且是直接储存到肠道、肝胰脏,所以在饲料中投放油脂直接影响到鱼类能量的储存和体内脂肪的组成,同时也会使鱼体的味道鲜美。氧化油脂通常会伴有对鱼类的毒副作用,也会阻碍鱼类的成长,因此适当的添加剂会让鱼类对油脂更好的吸收。根据调差研究鱼类对油脂的总体需求在18%-20%之间,所以在饲料中适当投放即可。

2.2.3 碳水化合物的摄取 虽然鱼类对碳水化合物没有明显的需求,但是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不足,会影响到鱼类对蛋白质、氨基酸和油脂的吸取量下降和使用率降低。

2.2.4 维生素的搭配 在饲料中如果维生素的含量不足会导致鱼体机能下降、免疫力下降从而对鱼体造成伤害,因此维生素在饲料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3 搞好水质调控

根据淡水鱼种类的不同,合理的进行喂养,注意放养密度。除了养殖区域环境、水质、饲料、鱼体品种、饲养管理水平等多种制约因素外,还与密养、混养密切相关。只有在实行多品种混养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池塘鱼类放养密度,充分发挥水体的生产潜力。如果混养品种少或单养一种鱼,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

4 结论

实践证明科学的养殖方法会给淡水鱼养殖业带来新的商机,在不断对养殖业进行科学管理的同时,还要注意利用身边的有利条件,减少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养殖户不但要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还要根据养殖条件和具体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使我国的淡水鱼养殖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继芳.基于WEB的淡水养鱼饲料投喂专家系统研究[J].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1.

篇6

关键词:淡水鱼;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9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61

1 鲢鳙鱼白皮病

1.1 鲢鳙鱼白皮病的具体症状

这种病症的死亡率非常高,多发生在夏季,发病初期,群鱼浮起,尾鳍上出现白斑,通常是外伤或尾柄处出现白色病灶,之后会迅速发展到背鳍与臀鳍基部,出现溃烂,一部分病鱼会出现头部朝下,尾鳍朝上,与水面近似垂直,随即死亡。一旦身上出现白斑,就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的结果。

1.2 鲢鳙鱼白皮病的预防方法

保持水质清新,多投喂高品质饲料;在捕捞、运输等操作时,注意避免擦伤鱼体。

1.3 鲢鳙鱼白皮病的治疗方法

用溴氯海因全池泼洒,浓度:0.3~0.4g/m3;用五倍子(中药)全池泼洒,浓度:2~4g/m3。

2 爱德华氏菌病(红头病、暴头病)

2.1 爱德华氏菌病的表现症状

初期表现为部分病鱼食欲减退,离群独游,随后的2~3d内,病鱼头顶部出现充血并不断扩大,部分严重病鱼头盖骨裂开,脑组织,悬垂在水中,失去平衡,继而死亡。

2.2 爱德华氏菌病预防方法

鱼苗下池第7~8d左右,无论有无车轮虫,用防治纤毛虫的渔药杀虫1次。

2.3 爱德华氏菌病治疗方法

镜检是否有纤毛虫,外用杀虫药,饲料中添加多维(维生素K3粉)+三黄散+芳草纤灭+青莲散+芳草菌尼+复方强力霉素+地锦草,每天1次连喂5d。

3 细菌性烂鳃病

3.1 细菌性烂鳃病的表现症状

病灶是出现在鳃盖骨的内表面,充血、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鳃丝边形成略圆形的透明白斑块状。病情控制后可见到原病灶边缘逐渐清晰,健康部分颜色复原,最后坏死部分脱落,在鳃瓣留存缺损部分,康复后可部分愈合。

3.2 细菌性烂鳃病的预防方法

做好消毒工作,鱼种放养时用2%食盐水浸洗5min。

3.3 细菌性烂鳃病的治疗方法

五倍子全池泼洒,水体浓度:2~4g/m3。

4 肠炎病

4.1 肠炎病症状

病鱼腹部膨大,体色变黑,腹部显红斑,外突,红肿,剖开腹部,有很多腹腔液。病鱼失去食欲,离群缓游,不久死亡。

4.2 肠炎病的预防方法

适当稀养,勤换新水。定期用药物如大蒜素、三黄粉等和微生物添加剂(主要微生物为枯草芽孢杆菌)拌饵投喂。

4.3 肠炎病的治疗方法

采用大蒜素或鲜大蒜汁拌饵内服投喂,或土霉素药饵投喂,以每kg饲料拌土霉素0.05g为标准,连用7d左右即可。

5 水霉病(肤霉病、白毛病)

5.1 症状表现

水霉菌适宜的繁殖温度22℃以下会可迅速繁殖,感病初期病鱼并无异常表现,在约2~3d左右,病鱼伤口长出层层白色丝状菌落,镜检可见伤口粘满水霉菌,随后,菌丝很快蔓延扩散到全身。

5.2 水霉病的预防方法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操作力求细致、耐心,勿使鱼体受伤,适度稀放,不收集受了伤的鱼作亲鱼。

5.3 水霉病的具体治疗方法

2%~3%食盐溶液浸浴5min,或以0.5%~0.6%食盐水较长时间地浸洗。400g/m3食盐加400g/m3小苏打或0.2~0.3g/m3亚甲基蓝或10~15g/m3生石灰,治愈率可达96%。

6 白点病(小瓜虫)病原:多子小瓜虫

6.1 白点病症状

小瓜虫的幼虫浸入鱼体的皮肤或鳃丝组织后,吸取鱼体营养,引起组织分泌大量黏液。病鱼的体表肉眼可见一个个小白点,开始发病时,体表、鳍基部略见发红,病鱼呆滞于池底或堆积在鱼池的角落,继而白点出现,逐渐增多,严重时,体表形成一层白膜,皮肤发炎,拒食,多从鳍条边缘开始腐烂,最后导致死亡。

篇7

1 淡水鱼养殖基本概述

淡水养殖就是用海水之外的淡水资源进行养殖,具体的做法就是选定一个固定的水域,将鱼苗投放到固定区域中进行养殖,让鱼苗满足可以食用的标准。淡水养殖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根据水温的要求来区分为温水养殖、冷水养殖和热水养殖三类。温水养殖是指水温在15―30度之间,常见的养殖鱼种如:草鱼、鲢鱼、鲤鱼等。冷水养殖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0―20度,常见的如红鳟、细鳞鱼。热水养殖是要求水温达到一定的高度,通常在18度―30度之间,热水养殖的大都是一些热带鱼的品种,比如:罗非鱼,淡水白鲳。

根据养殖水域的条件以及养殖措施分类。可以分为静水养殖和流水养殖,静水一般是指固定的鱼塘养殖,面积可能比较有限,而流水是充分利用水的资源,比如利用水库、湖水、河水等区域进行养殖。根据养殖的方式还可以分为单养和混养,单养就是一个鱼塘只养殖一个鱼种,混养则是一片水域可以同时养殖多种鱼类。

2 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的原因

鱼类发病,是由外界环境的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以及机体本身反应特性这两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那究竟是哪些因素会导致养殖鱼类染病呢?概括的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两大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2.1 自然因素的影响

水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淡水的温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会导致很多鱼类生病甚至大批死亡,因为威胁鱼类健康的一些寄生虫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此消彼长,比如,初冬、春末和夏初,这个时候的水温是比较适宜小瓜虫生存的,而8、9月份则是草鱼出血病的流行期,早春和晚冬季节正是水霉病的流行时期。

溶氧的影响。溶氧就是水下的氧气的含量,会对鱼类的生存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水中溶氧过低,鱼类就很容易发生烂鳃病,如果水中溶氧低至1mg/kg,那么就会导致鱼类大批死亡,当然,溶氧量也不能过高,过高就会导致鱼类患气泡病。

水的酸碱度。最适宜鱼类生长的酸碱度在7―8.5之间,也就是中性及弱碱性的环境更适合鱼类的生存,而如果PH低于5或者高于9,都会导致鱼类的大批死亡。

2.2 人为因素的影响

水域的污染。现在随着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导致很多污水排放进入江河湖泊,而这些污水是导致养殖鱼类生病的原因。污水里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各种微生物,都会对鱼的生存造成威胁。

非正常捕捞。如果捕捞的方法不当,也会造成鱼的疾病和死亡,比如操作不慎,会导致鱼类受伤,就给微生物以可乘之机,导致鱼类生病。此外,如果饲养的密度过大,也同样会导致鱼类生病死亡。

其它因素。放养的鱼种未消毒;投喂的饵料不足、营养不良及变质的饲料;病鱼、死鱼未及时捞掉;使用带有病原的渔具等。

3 淡水养殖鱼常见的疾病种类及其表现

3.1 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是指由各种病毒入侵鱼体而引发的疾病。草鱼最常见的就是出血病,病毒会侵犯鱼的鳃、眼眶周围以及头顶、下颚等部位出现充血,而整个鱼体会呈现暗黑色。这种疾病更容易发生在小草鱼,草鱼一旦患此病,死亡率非常高,可以达到80%,并且发病后2―3小时就会死亡。

3.2 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是指鱼体受到细菌的感染而生病。

细菌性出血病。这种疾病最容易危害到草鱼,患病初期,草鱼就会表现出出血的症状,发生在鳍基、鳃盖、口腔以及下颚,继续发展的话鱼体也会有出血,病可伴有腹部膨大、肝肾出现红斑点。

烂鳃病。此病最容易危害草鱼和鲤鱼。鱼患病初期表现为食欲不振,头部发黑,腮丝粘液增多,继续发展则会出现鳃部蜡黄色、泥灰色斑点。

寄生虫性疾病。最常见是粘孢子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骚病。其中鲤鱼最容易感染粘孢子病,而鲤鱼和鳙鱼最容易感染的是指环虫病,检查的时候可以发现鱼鳃部有指环虫。车轮虫则是主要侵袭鲤鱼的鱼苗,而且发病初期不容易发现。而锚头骚病最大的受害者是草鱼,尤其在夏季,最容易流行。

4 淡水养殖鱼类疾病的治疗策略

4.1 细菌性疾病治疗策略

细菌性疾病主要包括两种,细菌性出血病和细菌性鳃病。细菌性出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疾病。淡水鱼类在感染细菌性出血病的初期,会在鱼体的两侧和口腔,以及鳍基和上下颊出现轻度出血症状,到后期则会在鱼类的体表发现出血症状,鱼类的部分鳞片会出现竖起的现象,鱼类的腹部还会出现膨大的现象,需要对鱼类进行药物治疗,可以使用增氧机将氯立得、菌毒克等药物投放到水体中,若病情严重,可以用降鱼血康宁等药物投放到鱼池中。细菌性鳃病。一般情况下,鱼体在感染的时候,会出现体色发黑、鱼鳍颜色变淡的情况,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鱼类的鳃盖皮会产生充血现象,鱼类的鳃死会出现肿胀现象,会出现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的现象,还会出现鱼体消瘦或者鱼类呼吸困难的症状。可以使用生石灰对鱼塘进行彻底的清理,还要在鱼类的饲料中添加鱼虾康或者易服康等药物。

4.2 寄生虫性疾病治疗策略

寄生虫性疾病主要有小瓜虫病和粘孢子病两种。感染小瓜虫病之后,鱼类的皮肤会出现很多白点,分泌出很多的粘液,在患病鱼的头部会发现明显的白点,患病的鱼会出现离群、食欲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针对小瓜虫病,需要使用针对小瓜虫的特殊药物,连续使用3到7个疗程才能够完全消灭小瓜虫。还可以往水池中泼洒辣椒和生姜的混合剂。粘孢子病经常发生在鲤鱼中。鲤鱼在感染粘孢子病之后会在它的鳃丝、胸鳍、腹鳍和尾鳍等部位产生灰白色的胞囊,严重的情况下,水雷的眼睛、肠道以及大脑中都会出现瘤状的胞囊。可以使用生石灰和漂白剂等对鱼塘进行彻底的清理,对于已经患病的鱼类,可以使用菌毒克、渔丰碘等药物进行治疗。

4.3 病毒性疾病治疗策略

在淡水养殖鱼类中,草鱼是最容易感染病毒性出血症的鱼类。感染病毒性出血症的草鱼的眼眶、头顶以及鳃盖等部位会出现充血症状,整体呈现暗黑色。针对病毒性出血病,现在还没有研发出有效的药物,只能够通过使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对鱼塘进行消毒或者清除鱼塘淤泥的方式进行预防。

篇8

关键词: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参数;实时监测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0-4973-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4.20.055

Application of WSN in Monitoring Environment Parameters of Freshwater Fish Farming

ZHANG Qing-chun,YU Xu-lai

(Faculty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 223003, Jiangsu, China)

Abstract: To monitor environment parameters of factory freshwater fish farming, ZigBee technology, CC2530 core chip, and solar panels were used to provide energy. An intelligent wireless sensor node was designed to integrate the temperature, oxygen content, pH measurement. Through ZigbemPC network platform, to construct a system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was construded. Real-time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 parameters of freshwater fish farming was real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SN accurately measured environment parameters including temperature, oxygen content, pH of fish farming. System performance was stable, reliable. It will have certain practicability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ZigBee; WSN;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real-time monitoring

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水质实时感知节点的快速组网,并能很好解决水质信息感知节点的异构性、移动性以及分散性导致的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传输、融合等问题,从而实现被测区域中的感知节点完成数据的采集和传输[1,2]。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工厂化淡水鱼养殖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对温度、光照、氧含量、pH以及对鱼类生长营养物质智能多参数监测无线传感器,并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平台,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鱼类生长环境数据库信息。该智能多参数无线传感器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具有使用寿命长、测量精度高、定位准确等特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 系统方案设计

1.1 系统总体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水质参数监测节点的数据传输采用802.15.4的ZigBee无线传输协议,可以实现点对点的数据传输,传输结束后返回确认信息,节点接收数据时可以接收到发送节点的发送信息(源地址、网络地址、目标地址等)。

系统主要由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负责采集节点附近水域温度、溶解氧浓度和pH等数据)、无线网关(以无线的方式连接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管理控制中心)和上位机监测中心(对上传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并直观显示数据)等部分组成,其中传感器节点采用立体式安装、密集并可控地分布在检测区域内。基于无线传感器网技术的淡水鱼养殖环境参数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鱼类养殖环境参数。由于在水域内安装无线传感器网络时节点位置可灵活控制,又利用太阳能电池供电,从而保证整个网络长时间无故障工作[3-5]。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含有温度、溶解氧和pH检测传感器、A/D转换器)、CC2530数据处理模块(含80C51微处理器、存储器等)、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4个部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是构成淡水鱼养殖环境参数监测系统的基础,能实现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传递等功能[6-9]。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原理框图见图1。

电源模块负责节点的驱动,为各模块提供所需电源,维持电路的正常运行,是决定网络生存期的关键因素。采用9.0 V太阳能电池供电,使用9.0 V蓄电池存储电能。使用L7805芯片将电源输出转换为5.0 V给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供电;再通过AMS1117,将5.0 V降为3.3 V给CC2530供电。温度测量选用TDC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其输出的数字信号与CC2530的P1.7端口相连。溶解氧传感器选用501针型ORP复合电极,在15~30 ℃时输出电压为245~270 mV,信号调理电路设计中采用放大器AD623和电压跟随器是LM358,增益最高可达1 000倍,最后输出与CC530的P0.2口相连。pH传感器选用E-201-9型pH电极,pH测量范围为0~14,输出电压为± 414.4 mV,信号稳定,无需单独的调理电路,可直接输出与CC2530的P0.3端口连接。

2 系统软件设计

2.1 监测系统总体工作流程

以PC机为监测系统上位机,使用基于Visual Studio 2005(VS 2005)的ZigbemPC平台。系统启动后,先初始化,设定检测周期。软件定时结束后,无线发射采样信号,无线传感器节点接收到上位机指令后进行数据采集,经数据处理后发送给网关节点传到上位机记录、保存数据。当接收到的数据超出报警上下界限时,监控界面发出报警信号。

2.2 传感器节点软件设计

传感器节点在不采集数据时处于休眠状态,关闭通讯模块。当节点被查询时开始发送和接收状态,采集数据,延时等待发送命令,收到命令后发送数据。若延时结束时仍未收到命令,则通讯出现故障,应及时处理,传感器节点软件设计流程图如图2所示。传感器节点pH参数如下所示:

#if defined (DSY_SENSOR)

uint16 readpH( void )

{

volatile unsigned char tmp,n;

signed short adcvalue;

// float voltagevalue_pH;

ADCCON3 = ((0x02

(0x03

0x03);//(0x01

while ((ADCCON1 & 0x80) != 0x80);

adcvalue = (signed short)ADCL;

adcvalue |= (signed short)(ADCH

if(adcvalue < 0) adcvalue = 0;

adcvalue >>= 4;

return (uint16)adcvalue;

………

2.3 上位机报警软件设计

上位机编程、调试采用VS2005应用平台。根据要求绘制窗体后编写用户软件。编程时,先初始化(包括窗体初始化、数据库初始化等),再打开串口准备接收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记录、数据图表制作等),最后判断报警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则界面上的“红灯”开始闪烁并发出“滴滴”报警声,同时在窗体上显示报警的节点类型、编号和报警参量,延时后继续监测;若没有报警,则重新监测。上位机部分报警软件程序如下所示:

if(item.Value >curSensorFieldList[item.Key].ValueMax)

valueFlag=1;sbMessage.AppendFormat(";{0}超过最大值", valueDescrip);

for (int j = 1; j < 10; j++)

{System.Media.SoundPlayersimpleSound=newSystem.Media.SoundPlayer(Properties.Resources.msg);

for (int i = 1; i < 6000000; i++)

{

toolStripLabel1.Enabled = false;

}

for (int i = 1; i < 6000020; i++)

{

toolStripLabel1.Enabled = true;

}

simpleSound.Play();

toolStripLabel4.Text=UserResource.Chinese[e.SensorType]+NodeID+""+UserResource.Chinese[item.Key];

toolStripLabel4.ForeColor = Color.Red;

}

.......

3 网络测试和数据分析

3.1 无线传感器参数确定

根据淡水鱼类适宜生长水环境,温度允许范围为10~30 ℃,溶解氧允许范围为3~6 mg/L,pH允许范围为6.5~8.5。为了在监测图中能同时显示3种数据变化,3条曲线波动都在100以内,易于观测。因此,在系统参数设置时,输入的溶解氧、pH参数均扩大了10倍,无线传感器参数设置界面如图3所示。

以横坐标表示上位机测量显示值x,纵坐标表示传感器节点待测量y,则有y=ax2+bx+c。通过对各种传感器的标定,得到相应的拟合直线或曲线,便可确定a、b和c的值。

温度传感器DS18B20为数字型传感器,上位机测量显示数据与实际温度呈线性关系。温度拟合直线如图4所示,由此可确定参数b=0.059,c=4.40。

溶解氧传感器501针型输入输出关系为y=bx+c。由于标定存在难度,取白开水和正常水之间的中间值为最低值3 mg/L,为报警下限,对应测量显示值取1 100;取空气中和正常水的中间值,为最大值6 mg/L,为报警上限,对应测量数据取1 700。根据上述两个数据可得b=0.005,c=-2.50。

pH传感器E-201-9型输入输出关系有较好线性,测量数据为未确定参数时上位机界面显示的数值。pH则为pH缓冲液的比对值。pH拟合直线如图5所示,由此可确定参数b=-0.172 8,c=29.43。

3.2 组网调试

淡水鱼养殖环境参数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59253监测数据如图6所示。在测试时,设定30 ℃和10 ℃为水温度的报警上、下限,6 mg/L和3 mg/L为溶解氧的报警上、下限,8.5和6.5为pH的报警上下限。从图7中可以看出,先把温度传感器放在常温水中,显示数据在20~30 ℃之间,然后在水中慢慢加入热水,当水温超过30 ℃时,开始报警,红灯闪烁,并在界面显示报警无线传感器节点编号和报警参数。

3.3 误差分析

以pH为例进行测试系统误差分析。采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混合磷酸盐、硼砂3种标准测试溶液,进行pH测试比较。测量误差最大值为0.381,平均相对误差为2.22%。试验研究证明,温度测量误差范围在-1.58~2.06 ℃,平均相对误差为3.40%;溶解氧测量误差最大值为0.50 mg/L,平均相对误差为4.52%。

本系统3个测量参数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5%,达到了设计要求,可以满足淡水鱼养殖环境参数监测的实际需要。研究表明,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测量环境的不稳定性、电磁噪声的干扰等是造成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

4 结论

采用ZigBee技术、传感器技术和CC2530芯片,完成了信号传感、信号调理、数据采集和无线数据收发等硬件设计,进行了系统软件、无线传感器节点软件及通信软件设计与系统调试,实现了淡水鱼养殖环境参数监测功能。根据水环境中各类参数变化等信息,通过传感器感测信号,综合分析判断水质参数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如果有影响,则通过上位机监测界面向养殖人员发出报警信号,以便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本系统无线传输距离可达100 m,无线传感器节点若选配CC2530-CC2591模块[10],可将无线传输距离增大到1 000 m左右,以扩大网络监测覆盖范围。

在数据采集中,采用ZigBee技术构建的低成本、低功耗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克服了有线传感器网络的局限性;在监测区域布置多个传感器节点,在单一传感器节点故障后,可以依据其他正常的传感器节点提供信息,保证了整个网络系统正常工作,延长了系统的使用寿命;在一个无线传感器节点上集成温度、溶解氧、pH 3种类型传感器监测淡水鱼类养殖环境参数,实现了多传感器信息有效融合,降低了系统硬件成本投入,提高了监测数据可靠性,增强了系统决策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孙玉文,沈明霞,陆明洲,等.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3):639-644.

[2] 李蔚田.物联网基础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高 峰,卢尚琼,徐青香,等.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进展[J].浙江农林学院学报,2010,27(5):762-769.

[4] 张青春.基于CC2530农作物生长参数监测无线传感器节点的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13,(1):44-47.

[5] 王 殊,阎毓杰,胡富平,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理论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6] 王玉田,刘 蕊,侯培国.一种新型溶解氧浓度测量仪的设计[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3(9):18-19.

[7] EREN H,赵北雁,彭木根.无线传感器及元器件网络、设计与应用[M].纪晓东,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8] 程越巍,罗 建,戴善溪,等.基于ZigBee网络的分布式无线温湿度测量系统[J].电子测量技术,2009,32(12):114-14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