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1 11:21: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微课程历史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在不断结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微课程”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密切联系课堂教学、采取多种微课程形式、加强师生互动三方面入手,有效运用“微课程”这一教学手段。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本文以“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微课程;高中历史;运用
前言
“微课程”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衍生出的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联系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随时随地的、在短时间内掌握细小的知识点,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的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微课程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让学生在一种更加轻松的环境下习得历史知识。
一、与课堂教学密切联系
微课程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的辅助与延伸,因此教师运用这一手段需要建立在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微课程有多种呈现形式,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需要围绕教材以及课堂来进行,不能为满足学生的兴趣而一味的追求新颖有趣。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对每节课进行研究与设计,从中挑选出一些学生难以理解以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利用微课程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不断巩固。微课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不同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有效运用。教师在进行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时需要准确地把握课本的知识框架,抓住其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尊重史实以及历史学习的思维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微课程的设计。例如在学习西方思想解放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很容易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混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进行设计,将三者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记忆与理解。可以首先将三者的时间、背景、中心国家、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作品、批判手段、影响等进行梳理,以表格的形式制作出来。接下来教师可以将这一表格中的相关内容设计成填词游戏,安装在教室的多媒体和学生的手机等电子设备上,让学生边玩边掌握其中的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将手中的电子设备变成学习的工具,掌握在课上理解困难、记忆困难的知识点。
二、采取多种微课程形式
微课程主要包括PPT式微课程、讲课式微课程、情景剧式微课程三种形式,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形式,使三者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更好地发挥作用。PPT式微课程在设计、制作与运用上都较为简便,可以直接利用PPT,将所学内容进行制作,并在课间循环播放给学生,高中历史课堂上可以更多地采用此种形式,保证在更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内容。讲课式微课程需要教师做好课程设计并进行录制,能够更为模块化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具备系统性。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将一些适合整体解读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解读并录制,做好后期的剪辑之后以电子的形式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学习与巩固,在不断的观看录像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相关知识。情景剧式微课程是三种形式中效果最好但实行起来最为复杂的一种。需要教师与学生根据课堂需要进行研究,并根据教材进行情景剧的设计,制作脚本,选取演员、拍摄场地等,经过拍摄与后期剪辑和制作之后形成微课程的形式。在时间充裕的条件下适用于高中课堂。例如春秋争霸战争的相关知识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但在战争的实质与影响方面需要教师进行反复强调,此时就可以选择PPT式微课程以及讲课式微课程两种方式,将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及影响的相关知识点制作成PPT,再由教师将自己在相关部分的授课进行录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反复观看,更加深入的理解相关知识,并做到牢固掌握。
三、注重师生互动
微课程教学虽然具备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突出教学重难点等优势,但又具有所学知识碎片化、不适合长期教学使用等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在运用这一教学手段时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随时了解微课程在学生学习中发挥了何种功效以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利用微课程学习时出现的困难以及理解上的偏差,保证微课程发挥更大的效果。特别是在利用微课程进行教学的初期,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使用微课程进行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接受微课程。同时,由于微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随时监督学生是否合理的利用了自己手中的电子设备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特别是一些课程的重难点内容,教师需要课上讲解之后再让学生通过微课程的手段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与记忆,不能简单地将微课程布置给学生。在使用微课程之后,还需要定期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并以一种系统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明确高中历史知识是具备系统化与整体性的。例如在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课程之后,教师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合,特别是将每一微课程进行联系,让学生了解到每节微课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并对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进行考察,保证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牢固掌握。并给学生进行提问与交流的时间,让其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从而更为深入的掌握相关内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逻辑思维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程能够让学生利用好细碎的时间来掌握更多的内容,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进行相关设计,并根据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形式,注重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从而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合理利用这一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会对历史问题进行合理的思考,落实历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宏梅.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1:121-122.
[2]陈旺.试谈“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亚太教育,2015,04:65+17.
[3]朱学尧.高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课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08:53-55.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程;设计策略
G633.51
高中历史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一般教师都是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但是考完试之后很容易忘记。微课程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合理地运用微课程来进行教学。
一、微课程概述
微课程是在2008年美国提出的,它是以构建主义学习论为基本原理,以在线学习或者线下学习为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1]。微课程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区别在于,微课程具有图文并茂、短小精悍和便于开发的的特点。针对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利用视频或者音频来展开教学,时间一般在5分钟到10分钟内,主要包括微视频、微课件、微教案、微练习、微反思。微课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其势在于重点明确,将复杂的、枯燥的历史时间和事件变得简单化;内容精简,传统的课堂需要40分钟才能讲完一个知识点,而微课程不会超过十分钟,学生能够在线上学习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将微课程下载下来,在课外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三,微课程顺应了课程改革的当今教学需求,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并能够保持更大的学习兴趣[2]。
二、微课程的设计策略
要将微课程运用好,高中历史教师就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方案,应结合教学的内容,加入趣味性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更深入地去了解历史知识。以下是笔者对于微课程设计的一些建议。
(一)切勿与教学内容相脱节
在设计微课程时,教师要对历史这个学科的特点有很好的把握,对重难点知识要重视。教师应该明白哪些知识是可以一笔带过的,哪些知识是需要具体讲解的。而对于一些需要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的内容,不能用来制作微课程。微课程的内容常见的包括概念的讲述、课题的引入和练习巩固等,不管是哪一种,都要紧紧围绕模块主题来进行教学。所以教师要将微课程和现实课堂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握好主题的知识框架,根据历史学科的思维逻辑来对讲述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重组[3]。比如在讲述近代中国反侵略的战争史实时,就可以制作成微课程,而如“百家争鸣”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类具有争议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交流互动,而不列入微课程的设计。
(二)注重细节的反思和研磨
在高中历史微课程的设计中,除了利用微课件、微视频和微教案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微问题,以启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思考。从讲解的层面向历史阐述和反思层面延伸,在教材知识中提炼出微问题,从宏观的角度上细分,对主题重点进行划分,将主题细分为各个小专题,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历史知识[4]。教师要对教学语言进行简化,向学生传递有效的历史知识信息。在进行下一个单元的学习时,教师要做好知识间的衔接,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反思。比如在学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时,可以将这个大专题划分为几个小专题来学习,注重细节的反思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研磨,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三)重视课程的互动和引导
教师在设计历史微课程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避免一股脑地灌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还要注意发现和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高。教师要重视课程的互动和引导,这就需要完善教学硬件的设施,以为开展互动交流提供工具,保证微课程的顺利开展。微课程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后的反应,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和比较,将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提炼加工,使其变成自己的知识。比如在学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对这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事件分阶段列出来,并采取图片、视频和文字的方式自己制作微课程课件,在课堂上再开展互动交流,探讨学生自制的课件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微课的特点在于主题突出、使用便捷、传播方式多样,是针对某一重点知识或者教学主题而开展的互动教学,微课的形式一般是以视频短片为主,内容简单且具体,所用的时间较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交流的兴致较高。高中历史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又复杂,大多数学生学得比较吃力,对知识点的记忆不深,所以教师要合理地设计微课程,以明确主题,通过精简的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惠玲.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探讨[J].读与写,2015(09):361.
[2]郭宏梅.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探讨[J].科教文汇,2015(02):121-122.
【关键词】微课程 高中 历史 运用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基本的教学形式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受到限制,有关历史知识中的情感价值观等内容没有很好的教给学生。长久以往,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也不能从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汲取到真正有价值的精髓。而微课堂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将教学中的重难点凸显出来,使教学具有明确的方向,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掌握知识。
一、整合课堂,导入衔接
虽然微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但究其本质还是传统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发挥微课堂在教学中的作用,离不开传统课堂的内容。所以在设计微课堂的时候,就要注意整合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借鉴以往的教学框架,抓住历史教学的主题,将传统课堂的核心内容很好的加入到微课堂中。课堂设计在备课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内容,只有设计出相对完美的课程,才能在授课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授课的开头,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最快拉进课堂教学中,是微课堂需要研究的一点,教师要将微课堂设计得生动有趣,以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抓住学生的视线,通过动态的展示营造教学情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之后知识的讲解进行简单铺垫。
例如在讲授《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这一节内容时,开始正式授课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古代雅典的地理环境,将尼罗河、两河流域、黄河、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发展情况作介绍和对比,在播放这些内容的时候,最好有画外音作以讲解。色彩缤纷的画面和生动的讲解能够很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接下来要讲授的内容产生兴趣,使课堂教学进行的更加顺利。
二、注重细节,突出重点
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应该将所有的知识点往深处进行挖掘,使学生能够进行深刻的思考,尤其是历史这门学科,更加需要学生抛开历史事件的表面,剖析历史事件背后所涉及的经济、政治等等方面的深刻内涵。在设计微课堂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深刻思考的问题,使学生乐于探究历史事件,指导学生从历史事件的背后获得对现实的思考,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关于课程的重难点内容,要针对每一个知识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较难用文字描述的内容,就可以采取用图片、视频等直观形象的展示方式进行教学,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就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资料,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其魅力,更加深刻的领悟关键的知识点。
例如,在讲解《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这一部分内容时,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手工业经济的代表作品,按纺织类、陶瓷类、冶金类等进行分类,将每一类的代表作品做成连续的介绍视频,可以配以生动有趣的画外音吸引学生的兴趣,介绍这些物品的名称,产生的年代,出现的背景等等,声音和图像的双重展示,能够让学生迅速的理解相关的内容,并掌握知识的重点。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去归纳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和书本上准确的归纳进行对比,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记忆。
三、教学相补,不断强化
除了上面提到的内容,微课程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教学相补。在微课程的运用当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在备课期间,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备课,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又要努力去学懂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以往忽视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成果。在学生反馈教学意见的过程中,也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历史知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除了授课的过程,在练习巩固阶段也可以借助微课程来复习知识。教师可以将习题的样式设计得丰富多样,但内涵是一致的,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使学生从不同形式的题目中把握一样的核心内涵,掌握解题的技巧,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由于微课程的教学成本小,操作简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自由进行操作,制作自己的微课程,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这一节内容时,讲授完相关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而问题的展示方法要借助微课程的设计,将吴淞铁路和唐胥铁路的大致路线和周边的景象展示给学生,并将史书上的记载附在旁边,接下来让学生思考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就能按照直观的图像和文字进行思考,获得自己的感悟,感受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艰辛,培养爱国情感。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常微分方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269-03
前言
常微分方程是数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它的前期课程是: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大学物理等。本课程是数学应用于物理、力学等的桥梁,是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和基础,也是加深理解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课程的重要课程。常微分方程是综合性大学数学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也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数学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具有一定的解题能力,为学习本学科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门课程应用广泛的特点为了达到上述的教学目标,引入案例式教学。
一、案例式教学特点
案例式教学学生分组进行,学生在案例研究中,运用课程所学的理论和方法,搜索与案例有关的信息,发挥自己的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参与”研究、讨论从而“掌握”课程内容的知识点。教师就学生讨论给予引导,就学生的研究内容加以专业点评,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方法。案例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学生通过案例,可以明白这些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之处,案例教学中每组学生聚集本组智慧的同时,也吸收了其他组的想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结合作的学习效果。事实证明:案例教学对学生能力现实提升有着极好的促进作用。
二、运用案例式教学法,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教师注意案例的选取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采用案例教学法时,案例的选择不是随意地拿来,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精心选择,精心设计。我们要注意:首先,案例能够恰当的反映教学内容,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服务;其次,案例要典型、生动,最好和现实生活能够接触到的事物联系到一起,具有吸引力。这样的案例贴近于学生的生活,使他们更有兴趣参与,更有助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最后,案例难易要适应学生理解知识的进度。一般案例要由易到难,使得学生逐渐接受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考虑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尽量选择和设计出所有学生都可理解接受的案例。
(二)案例式教学适当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掌控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的过程就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适度的提问引出案例,组织学生分组思考、讨论、研究并自我总结,最后教师讲评、总结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目的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案例提问要适度,要有目的,有层次性。所提的问题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突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一般采取由易而难,逐渐深入课题,要考虑到学生对问题的认知顺序,利用问题诱导学生一点一点的逐层思考,最终得出结果,从而达到全面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2)教师要有掌控课堂,处理学生突况的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航”者,不仅要视大多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掌握情况循循诱导,尽量让学生自己理解案例,得出正确结果,而且要对有不同想法的学生,给予必要的解释,掌控课堂上的正确学术气氛,这就要求教师上课前预想好各种可能的答案,并作好回答,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三)教师对知识点的总结要求精准,对案例的分析要求详尽、精确
教学的最后环节是知识点的归纳,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零星的知识点,并对案例中未出现的知识内容加以补充。这需要教师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加强对案例的剖析能力。
三、常微分方程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案例式教学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首先教师根据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分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的知识点,由知识点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教学上的制准备。例如制作动画、仿真、课件、操作实验等。第二步,教师课堂上讲授不同方程的求解方法,引入比较适合的案例,与学生一起对案例开展分析和讨论,并对学生留有思考问题和要求学生提交研究方案等。第三步,学生分组讨论案例物理背景所提供的条件、建立微分方程求解对解函数做物理解释并提交研究方案。第四步,教师对学生的案例分析和研究方案进行讲评,总结强调案例相关的知识点和理论。第五步,学生根据之前的案例的特点分析知识点的应用适用范围,并寻找新的案例作为小组的讨论和研究内容,提交研究报告,教师对学生所提交的报告批改并给予指导。从而使学生真正的掌握教学的知识点。
实施步骤(见图1):
(二)常微分方程教学内容中涉及的案例
(1)变量分离方程涉及的案例:嫌疑犯问题、人口问题、电容器充电问题、飞行员跳伞问题、细菌繁殖问题、传染病问题;(2)齐次方程涉及的案例:探照灯反射镜面形状问题;(3)一阶非齐次线性方程涉及的案例:RLC电路问题;(4)可降阶二阶微分方程涉及的案例:交通事故的勘察、悬链线张力分析问题、目标跟踪问题;(5)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涉及的案例:弹簧自由振动问题、强迫振动与共振问题。
(三)实施案例式教学举例
本文利用变量分离方程涉及的案例――嫌疑犯问题为例来说明实施案例式教学的过程。
案例式教学应用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授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为了使学生理解案例中问题的物理背景,有时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软件以及实验教具辅助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案例的不同准备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嫌疑犯问题采取的是动画制作,从声音和视觉上震撼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变量分离方程概念、特点及求解方法。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动画视频提出案例。
嫌疑犯问题:受害者的尸体于晚上7∶30被发现。法医于晚上8∶20赶到凶案现场,测得尸体温度为32.6℃,1小时后,当尸体即将被抬走时,测得尸体温度为31.4℃,室温在几小时内始终保持在21.1℃,此案最大的嫌疑犯是张某,但张某声称自己是无罪的,并有证人说:“下午张某一直在办公室上班,5∶00时打了一个电话,打完电话后就离开了办公室”。从张某的办公室到受害者的家(凶案现场)步行需3分钟,现在的问题是:张某不在现场的证言能否使他被排除在嫌疑犯之外?
教师用探讨的方式和学生沟通“关键问题计算出受害者的死亡时间是否在5∶03分前,如是则张某排除在嫌疑犯之外”。教师这时提出“那么如何计算出死亡时间哪?” 大家分成四组讨论,最后达成一致的想法是“求解出尸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从而确定死亡时间”。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案例的物理背景并建立微分方程。
解:设T(t)表示尸体的温度函数,并记晚8∶20为t=0,则T(0)=32.6,T(1)=31.4,假设受害者死亡时体温是正常的,即T=37℃,要确定受害者死亡的时间,也就是求T(t)=37的时刻t0,如果此时张某在办公室,则他可被排除在嫌疑犯之外,否则张某不能排除在嫌疑犯之外。
人死后体温调节功能消失,尸体的温度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服从牛顿冷却定律,即尸体温度的变化率正比于尸体温度与室温的差,则得到方程为:
=-k(T-21.1)
这是变量分离方程。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用变量分离方程的求解方法解出T(t)=
21.1+11.5
-t,当T=37时,得到t≈-2.95小时≈-2小时57分,故死亡时间为8小时20分-2小时57分,即下午5∶23分,所以张某不能被排除嫌疑犯之外。
案例的整个分析、研究、建立方程、求解方程均有4个小组讨论而成,教师在课堂上起启示、引导的作用,当学生得到最后的结果,教师给予讲评和总结。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点,并对无法纳入到案例的内容进行补充。教师留两个实践作业:(1)“如果张某的律师找到新证据,证明受害者在死亡当天下午去医院看病,当时测得体温为38.7℃”,回去进一步探讨判断一下张某是否可以排除在嫌疑犯之外?(2)提出新的案例―人口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建立方程、求解方程,从而解决问题。通过这两项作业,不仅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与教学案例相似的练习案例,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1 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
1.1 精短教学
微课教学模式主要针对某个重难点进行专业讲解,教学内容特别少,通常只有一个知识点。所以微课的上课时间十分简短,通常控制在5~10 min之内,比传统的45 min一节课少了0.5 h。微课教学模式虽然只讲解了一个知识点,没有系统的给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但有利于重难点的讲解,使学生更好理解、更易消化。此外,这样精短的教学模式避免了传统长时间教学给学生来的疲劳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学习的抵抗情绪,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2 情景教学
在短时间内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情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微课虽然内容少、时间短,但是它通过相关人员及专业老师的参加和多种资源的支持,能够很快的构建一个完整的微课虚拟学习空间。同时,教师在参与构建微课学习情景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许多经典的微课教学案例,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案例取长补短,学习经典案例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同时参照案例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这会使教师自身的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制作更加适合学生的微课课件。只有教师的能力增强了,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提升。
1.3 便捷教学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主要以视频为载体,教师和学生通过在线观看和下载观看两种方式对微课课程进行观看学习。学生和教师共同观看的方式可以打破以往老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模式,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师生之间能够更好的就知识点展开讨论。此外,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利用便利网络,通过下载的方式,将微课视频下载到移动设备上,随时观看。这样不仅使老师提高了老师上课的便利性,还能够让学生随时温故学习。
1.4 趣味教学
微课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不局限于课本,只要是利于学生学习的知识都能够通过微课进行分享,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能够在知识范围之内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此外,在微课课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发挥自主创造的能力参与进来,这样课程的设置会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也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和学生共同研发制作课程的过程中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做到“教学相长”。这样的微课教学模式使教学课程的制作过程不再枯燥,有趣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高质量完成的教学任务。
1.5 信息传递快
微课教学采用网上视频教学模式,利用了互联网传输快的特点进行信息共享,教师能够直接在网上获取资源制作微课课程,并且在制作完成后第一时间上传到网络。学生也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在在线观看或下载观看的方式?ψ钚碌奈⒖慰纬探?行学习。快速的信息传递能够让老师和同学快速的进行知识补充学习,这种短时间的小规模学习方式特别适用于高职企业管理课程。
2 高职企业管理课程微课教学注意事项
2.1 充分利用平台进行资源共享
微课学习主要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这要求教师准备充足的视频课程,便于学生观看学习。由于教师时间、精力及资源等因素的限制,教师不能在短时间内准备大量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视频。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便捷的网络在各个平台上面寻找适合的课程视频,给学生观看学习。同时,各职教师之间可以利用某一固定平台进行资源共享,逐步创立一个专业的资源共享平台。这样不仅能够节约大家寻找资料的时间与精力,也能保证资源的专业性与准确性。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自行下载需要的资源,这样就有效地利用了网络平台,极大了提升微课教学的效果。
2.2 细化微课选题
由于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之一为:精短教学,所以微课课程的选题不宜太过宽泛。所以教师在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时切忌选择过多的教学内容,不然很难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消化知识点,得不偿失。
微课精短教学的教学特点,难以让单独的微课课程形成完整的系统,课程也缺乏结构性。教师可以通过多个教学视频叠加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细化知识的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
2.3 避免微课形式单一化
虽然微课课程的学习是通过视频进行的,但是一些微课视频的制作形式特别单一,具体表现为:幻灯片式播放教学、内容单一只有文字、图片的添加并不符合知识主题等。微课教学模式想要在高职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杜绝此类现象的出现。只有极具创意的微课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自己微课课程的制作。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添加适当的图片、影音,使微课富有活力,能够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点。
3 如何制作高职企业管理课程微课
3.1 高职企业管理的理论课制作
高职企业管理微课的理论制作主要是通过录屏的方式进行,教师将PPT放映的课堂内容利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保存。保存之后再利用配音软件对其进行配音,这样包括视频和音频的微课就完整的制作了高职企业管理的理论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自主学习相关的理论课程。
3.2 高职企业管理的实践课制作
高职企业管理的一些实训操作项目,主要通过摄像软件进行摄像,保存课程内容。教师在进行此类课件制作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实训场地,方便摄像,同时在进行实训操作时一定要注意细节,一边操作一边对实训项目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在观看时才能理解实训项目的内容。制作微课时对设备没有硬性的要求,相机,手机等具有录制功能的设备均可,但教师在摄像时要保证摄像设备的完好,这样才能保证录制的视频清晰可看。
3.3 制作微课时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由于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本身的特点,一些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就要求教师制作相关的微课视频。这样的微课制作相对来说要复杂一些,对操作者的要求相应要高一些。制作此类微课的教师需要有处理视频、音频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微课的后期处理质量,同时,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内容,完美的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兴趣 语言 课后激励
实践课程一直都是中职学生最喜爱上的课程之一,因为这既能检验自己所学,也没有理论课程那么枯燥。而综合实训是会计专业的实践课程之一,这门课程我校采用的是《企业会计综合实训》。这本书是按照制造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过程,模拟一家企业一个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完成期初资料登记、审核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档案整理、纳税申报等典型工作任务。为了让学生对这一门课程更有兴趣,更好的学好这门课程,我总结了一点浅见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但是老师却是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源头
每一名老师都是从学生演变而来的,所以学生的某一些心理,当老师的都有所体会。每门学的不错的课程,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课。为了更好的让《企业会计综合实训》这门课程被学生们喜爱,我提出这样的说法:如果喜欢上这门课程的同学们,请继续喜欢下去;如果不喜欢上这门课程的同学,那么先喜欢上上这门课的老师的教授方法,再进而喜欢上这门课程;如果既不喜欢这门课程,也不门课程老师的教法,那我会想法设法的让你先喜欢老师的教法,再喜欢上这门课程。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再上新课之前,我是这样介绍我自己的:我姓邓,可以叫我邓老师,或者是邓老师,再或者邓老师。一下子就让严肃的课堂氛围轻松起来。从一开始就让同学们对我产生好奇,而好奇是产生兴趣的前提。
二、语言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紧紧是开头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而在后来的过程中没办法维持这种好奇心,会让学生觉得:哦,这个老师上课还是很枯燥。那就没法达到学习的目的。所以这课堂上,我会用幽默的语言来讲述理论知识,以《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中的一部分知识为例。
这本书第一笔业务需要填写支票。而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讲解的:最近,某电视台播放了一部电视剧。这时,同学们会想:电视剧和这门课有什么关系?我接着说:这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豪门贵公子出场时万众瞩目,伸出一只手缓缓拿出一本完全空白的支票,刷刷几笔写过,然后非常帅气的将支票撕下来说‘金额随便写!’”这个时候,同学们都聚精会神的盯着我,那我吸引所有学生注意的目的就达到了。于是,便开始讲述课程――如何正确的填写支票。
第一步:支票的分类。(先提问:贵公子手里的支票可能是哪种呢?)
第二步:支票填写的注意事项(如果贵公子支票的大写金额写的是:六百万元整,对吗?)
1、支票日期填写:出票日期(大写),数字写法: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这些字对我们泸州人是不是特别熟悉呀?泸州有一种特产就是这10个字――长牌,泸州土话――大E,这时已经把这十个字的写法同生活联系起来,印象自然加深了。同样减少了写错字的几率。)
2、收款人:这部分内容通常以图片形式呈现,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所学知识点。
(1)现金支票收款人可写为本单位名称,此时现金支票背面“被背书人”栏内加盖本单位的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之后收款人可凭现金支票直接到开户银行提取现金。(由于有的银行各营业点联网,所以也可到联网营业点取款,具体要看联网覆盖范围而定)
(2)现金支票收款人可写为收款人个人姓名,此时现金支票背面不盖任何章,收款人在现金支票背面填上身份证号码和发证机关名称,凭身份证和现金支票签字领款。
(3)转账支票收款人应填写为对方单位名称。转账支票背面本单位不盖章。收款单位取得转账支票后,在支票背面被背书栏内加盖收款单位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填写好银行进账单后连同该支票交给收款单位的开户银行委托银行收款。
3、付款行名称、出票人帐号:即为本单位开户银行名称及银行帐号,帐号小写。
4、人民币(大写):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
注意:“万”字不带单人旁。(同之前提的问题联系起来,知道六百万的大写是错误的)
5、人民币小写:最高金额的前一位空白格用“¥”字头打掉,数字填写要求完整清楚。
6、用途:(1)现金支票有一定限制,一般填写“备用金”、“差旅费”、“工资”、“劳务费”等。(2)转帐支票没有具体规定,可填写如“货款”、“费”等等。
7、盖章:支票正面盖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缺一不可。印泥为红色,印章必须清晰,印章模糊只能将本张支票作废,换一张重新填写重新盖章。
第三步:举例说明
这部分内容要求全体同学一起动手完成,具体措施:第一,先将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可根据具体人数划分)。第二,由全体同学先根据下述内容填制原始凭证,允许小组内成员相互讨论完成。第三,由小组推选一份原始凭证同其他小组交换检查并点评。第四,由老师总结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并小结当次可内容。
第四步:课后作业
将书上业务1完成。
三、课后激励
传统的地理教学,存在着教师过多地讲解、分析和说明,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是教师仍然把自己做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的理解程度,于是就包办代替。显然这种以“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师应当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探究问题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主动、深入探讨地理问题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知识、能力和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方式,变灌输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满堂灌”、“满堂问”的局面,把时间留给学生。其次要努力使我们的探究式学习设计得具有综合性,不仅要着眼于知识、能力过程,而且还要有人文性。最后,“以学论教”可以使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在课堂上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二、地理教学应从教师的权威传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常常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更缺乏双方的互动与合作,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
古人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份信任、一份鼓励、一次机会,多一点尊重和关爱,师生之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与氛围。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不仅仅只是得到了知识、能力,而且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民主、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也是现代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地理教学应从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向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传统地理教学方式的真实写照。回顾多年来的教育改革,大多数教师把重点放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技巧上了,而忽视了教育工具和手段的革新。今天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令教育大为改观。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课程目标相联系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的革新,而且是教育变革的动力,因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并将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其所具有的信息存储量大、检索方便、互动性直观性强的特点与地理教学的需要结合起来,探索地理教学的新途径。
四、地理教学应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往往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真正的评价应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一、以错扩展,建立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
【例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在水温达到90℃后,他们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下表是实验过程中的记录表格:
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T/℃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1) 请你根据实验记录,在图中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2) 请你通过实验归纳出水沸腾时的特点: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提问(2)时,有一位同学说:“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显然她的回答是文不对题,因为她没有认真读题中要回答的是“沸腾”的特点,而我没有急于判决她是错的,而是对同学们说:“如果这道题问的是请你通过实验数据归纳水加热整个过程中的特点,同学们说一说都有哪些?”同学们立刻积极踊跃地说出了很多种答案。
例如:沸腾前吸热,温度上升
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
沸点为99℃
沸点低于100℃
液面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不是纯水
沸腾前温度上升先快后慢
等到同学们的思考结束之后,我请同学们又再次回到本题中,请大家看一看我们这道题问的是什么特点,这时同学们都知道了沸腾的特点只是加热过程中众多特点中的一部分,而且刚才答错的同学认识到了自己审题不细的错误。
这样处理错误的教学行为既使同学们认识到了错误所在,又使同学们扩展了知识面,可谓一举两得。
二、以错辨析,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例2】给你如图左所示的器材,其中A和B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圆柱体,上方是泡沫塑料,请你根据如图右所示的场景,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并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1)你的猜想:
(2)实验步骤:(可用简图说明)
(3)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论。
一位同学提出可不可以把海绵放在上面,我说那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同学想了一会后,说出生活中二人转的表演中顶手帕是这样的,当用手指顶的时候和用手掌托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就是因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不同,效果也不同,但是我又问,那你知道表演用的手帕和生活中我们常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吗,有的同学说生活中的手帕比较轻,用手指顶的时候和用手掌托的情况虽然不一样但效果不明显。那我们这道题材料是海绵,如果把它放在上面怎样呢?同学都共同回答效果不明显,对于现在这道题不合适。但生活中还是有很多这样的情况的,同学们可以再举一些例子吗。同学们举出骑自行车时有车座子和没有车座情况是不一样的,睡在钢丝上和睡在床上是不一样的。
这样处理错误的教学行为是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联系对比,让学生自我去剖析原来认知上的偏差,而不是全面否定学生原来的认知,利用学生认知的渐进性,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也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
三、以错导引,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例3】当把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在空中运动时是有一点是静止的,在那一点受力不平衡,这种说法对吗?
这个问题其实需要到高中解决,在最高点的时候,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仍然在改变,应该受到不平衡力。现在怎么解决呢?我不是生硬的告诉同学,“不用管高中就知道了”,而是首先肯定了该同学的想法,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了一个小讨论之后,我让同学们把书翻回到牛顿第一定律,谁能在定律中快速的找出一个字来回答这个问题,有一部分同学认识到了“总”字是这个问题的关键,另外,我让同学们讨论汽车启动和刹车时的两个静止瞬间,学生都豁然开朗。
这样处理错误的教学行为既使同学们认识到了错误所在,又使同学们学会了剖析错误的方法,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深奥知识的信心。
四、将错就错,创设探究的情境
【例4】灯L1和L2串联,先用电压表测灯L1两端的电压,
如图1所示,当再测L2两端电压时,同学们应该怎样做?
同学回答:将电压表接A的一端改接到C
有些同学立刻有反驳的,但我事先准备了一组实验器材。我让那位回答问题的同学到教室的前面亲自做了一下他的方法。只将接A的一端改接到C,便成了“+”接线柱接电源的负极,当然出现了电压表反偏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