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2 17:43: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扶贫研判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按照市脱贫攻坚专项述责述廉会议要求,针对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镇认真研究剖析,对照问题清单进行再次梳理,逐项整改、逐一落实。现将整改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退出不精准问题
开展“动态调整回头看”大排查,由各村作为问题整改的责任主体,镇包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组成走访小组,列出整改清单,做好整改台账,再次逐村逐户走访。在走访过程中,一方面动态了解掌握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收入水平等情况,并做好入户记录;另一方面对存在疑点的贫困户通过入户走访、实地查看核实信息,“应清未清”的必清,“应纳未纳”的必纳、“应补未补”的必补,切实把疑点排查工作做实、做细。经过大走访活动,我镇自我排查疑点问题28条,镇分片召开扶贫会议对疑点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并经过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等程序,对死亡、户口迁出等12户22人作人口减少处理,对不再符合享受政策标准的5户7人进行清退,家庭成员补录2人,将患病致贫的1户4人新纳入贫困户行列。
二、扶贫档案错误较多的问题
根据市扶贫办反馈的问题,逐项落实整改扶贫档案。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目录清单对扶贫项目档案整改完毕,已送审市扶贫办并通过检查。在2014-2016年档案整改中我镇发现不规范问题60余条,其中有52条已建立整改台账,全部整改到位。
三、结对帮扶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将结对帮扶作为机关干部年终考核的一项指标,把帮扶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实行扶贫帮扶工作考核制度,落实结对帮扶干部责任。镇纪委、督查办等部门联合开展扶贫工作入户调查4次,以工作落实、责任落实、政策落实等3个“落实”为主要内容,全面详细了解镇村干部入户帮扶情况。7月份以来,共开展明查暗访3次、走访贫困群众58户,征集意见建议8条,已反馈给镇扶贫办研究落实。
四、项目资金分配率不高的问题
根据市扶贫办提出的2017年镇级光伏扶贫项目收益未分配问题,我镇在动态调整结束后,按照最新底数对项目收益分配方案进行了调整,按照差异化到户扶持政策确定分配金额,因户因人精准帮扶,现已完成2017年镇级光伏扶贫项目收益第一次分配。创建扶贫项目“日报告,周总结”制度。对2018年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日报告,周总结,从项目的方案规划、立项审批、招投标,再到运营维护等多个阶段,全程实施严格的项目监控制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五、督查长效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进一步强化精准扶贫工作效能督查,落实工作考评制度,将督查考评结果作为机关干部和村两委班子年终考评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逐步构建了“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督促、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发挥扶贫理事会的积极作用,全程参与脱贫攻坚。在全镇全部村庄挑选熟悉村情、勤快务实的党员29名担任扶贫联络员,登门入户讲政策、听需求、办实事,当好贫困户的勤务员、政策的宣传员。一个多月以来,29名联络员共走访贫困户89户200多次,增进了贫困群众对党的扶贫惠民政策的了解和掌握。
六、扶贫工作力量分散的问题
《陕西精准脱贫蓝皮书》(即《陕西精准脱贫研究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是榱斯岢孤涫抵惺赜谌力推进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发挥咨政功能,助力陕西脱贫攻坚工作,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倾力打造的研究陕西精准脱贫的第一部蓝皮书。《报告》从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两个层面系统地研究了陕西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全面梳理了取得的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下一步继续加大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力度提出了对策建议,将对陕西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积极作用。
《报告》指出,2016年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通过实施异地搬迁脱贫、产业就业脱贫、教育脱贫、生态保护脱贫、民生兜底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全面推进陕西精准扶贫脱贫工作。脱贫攻坚工作初战告捷,移民搬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完善,脱贫步伐不断加快。通过建立贷款风险担保机制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推动互助资金担保融资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小额信贷工作,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通过加大对教育扶贫的投入,确保教育扶贫全力推进和全方位覆盖。利用国家生态补偿和保护工程资金,吸纳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退耕还林,优先在贫困地区开展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改革,建立健全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提高贫困地区补偿标准、扩大覆盖面。组织开展农村扶贫和低保“两线合一”试点,低保、养老等保障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覆盖。实施贫困村饮水安全、乡村旅游等重点工程,推进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电力扶贫、文化扶贫、广电扶贫五大行动,全面提升贫困村整体承载功能和持续发展能力。
《报告》建议,陕西正处于脱贫攻坚关键节点,应建立精准扶贫脱贫动态管理机制,利用大数据平台准确掌握贫困人口信息,加大贫困人口动态化管理和扶贫脱贫监督问责力度;打造精准扶贫脱贫长效机制,推动贫困地区三产融合发展,强化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利益共享机制;培育新型多元化扶贫主体,坚持政府引导,构建市场、政府、社会协同共进的大扶贫格局;强化精准扶贫脱贫人才支撑,全面提升扶贫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加强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创新人才发展保障机制。
《中国西北蓝皮书》(即《中国西北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是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社会科学院联合组织研究西北地区发展状况的年度报告,由西北五省(区)社科院轮流出版发行,自2012年起,已连续编撰六年,今年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编。《报告》准确把握西北地区年度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形势,全面反映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面临的新机遇,出现的新难题,并对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研判。《报告》包括“总报告”、“综合篇”、“省域篇”、“丝路篇”、“专题篇”五个部分。
“总报告”分析了2016年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认为西北五省(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且稳中向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社会事业持续改善,社会大局总体稳定。预测了2017年西北五省(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对策建议。
“综合篇”全面分析了西北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发展的基本情况、面临的机遇及挑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省域篇”分析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年度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督战目标
及时掌握各村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准确研判全镇脱贫攻坚形势,强化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督促各村、各单位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及时解决影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各类问题,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二、督战方式
(一)全盘督战。对各村、镇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牵头单位开展全盘督战,确保脱贫攻坚“三精准”“三落实”。
(二)重点督战。对全镇51户163名未脱贫人口、22户83名脱贫监测户、49户194名贫困边缘人口(以下简称“三类对象”)开展重点督战,确保脱贫达标、防返贫、防新增致贫。
(三)挂牌督战。对全镇剩余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的河庄村开展挂牌督战,确保高质量脱贫。
三、督战重点内容
(一)抗疫情救助情况。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各项优惠政策措施,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居家就业基地等各类经营主体尽快复工复产。全面摸清贫困劳动力外出返岗务工需求和意愿,深入实施“四帮四促”,防止贫困户劳动力因疫失业。积极争取帮扶单位、帮扶企业等采购贫困户的农产品,畅通扶贫产品销售渠道。深入开展“双查双送”(排查是否有学习设备、排查是否有学习网络,送学习设备上门、送学习网络到户),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贫困家庭学生正常进行网上教学。
(二)“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农村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除身体原因无法上学外无失学辍学。“351”“180”“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健康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全面完成,贫困户不住危房。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工程管护到位,水质水量达标。
(三)兜底保障性扶贫落实情况。统筹落实低保、养老、救助等社会保障措施和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未脱贫贫困人口实现兜底保障。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兜底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实现应保尽保、应保早保。
(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发展情况。积极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四带一自”机制,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推进消费扶贫,拓宽贫困家庭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加大贫困家庭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新增公益性岗位就业力度,降低疫情对贫困户外出务工的影响。
(四)易地搬迁后续工作推进情况。强化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扶持,帮助搬迁户拓展增收渠道,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加强安置点环境卫生管理,全面提升安置点人居环境质量,完善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展房屋质量安全“回头看”,搬迁户房屋质量安全达标。
(五)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加强扶贫资金支出管理,防止资金闲置,确保资金安全。加强扶贫小额信贷到期资金回收,确保不发生逾期现象。
(六)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情况。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2019年度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省开展市脱贫攻坚考核和脱贫攻坚“回头看”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逐项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抓好整改落实,以问题整改促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加强不稳定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致贫的动态监测,及时有效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七)脱贫攻坚“三落实”情况。各村、镇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牵头单位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按时序进度推进脱贫攻坚重点工程,认真履行“双包”责任,全面推进“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
四、督战时间
(一)问题排查阶段。各村、镇“十大工程”牵头单位对照督战内容,组织力量开展实地调查,全面深入查摆各类问题与薄弱环节,形成到户到人问题台账,于3月底前报镇扶贫工作站。后期实地调查中发现、排查出的问题,每月底前上报镇扶贫工作站,无问题“零报告”,实行挂牌问题动态管理。
(二)整改落实阶段。镇扶贫工作站形成问题清单下发至村和相关镇直单位,督促整改。各村和责任单位针对督战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分类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确保6月底前督战问题整改到位。
(三)审核验收阶段。镇党委、政府组织开展实地验收,逐一销号,查漏补缺,由各责任单位9月底前根据督战内容上报督战报告。
(四)巩固提升阶段。各村、各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充分用好整改成果,完善制度建设,健全长效机制,确保10月底前制约我镇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突出问题彻底整改到位。
五、督战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督战实行“镇包村镇干+镇直单位+村”的包保机制。包村镇干督导联系村问题整改销号清零。对未脱贫人口、脱贫监测户、边缘户“三类对象”和“老弱病残孤”等特殊人群,在压紧压实原帮扶责任人责任的基础上,对接各村帮扶单位增加帮扶单位班子成员为包保帮扶责任人,增加镇班子成员及村书记、主任为包保主体责任人。
一、强化收入组织,努力实现预期目标
2016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为43097万元,同比增长13 %。紧盯预期目标,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采取体制激励、专项支持等方式,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巩固提升工业企业,培育壮大小微企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商贸物流等服务业,通过经济增长实现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坚持“依法征收、强化监管,依法减免、强化服务”的原则,增添措施、强化征管,确保税收和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努力完成预期收入目标任务。
二、加强项目对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认真研判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水利、棚户区改造、脱贫攻坚和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等资金投向。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安排项目工作经费2000万元,做深、做细、做优项目的储备、申报、立项等工作,加大力度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省委10个专项扶贫方案、省财政厅“1+4+4”财政扶贫等政策体系,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三、加强财金互动,积极争取金融支持
推进落实财政金融互动政策,财政继续建立扶贫信贷风险补偿金、农业担保基金、小微企业与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金、政府性投资重点项目专项信贷风险补偿金等共计3000万元,防范信贷风险。充分发挥红峰公司、力迅公司等企业融资平台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多的中长期贷款,缓解筹资压力,支持经济发展。
四、转变投入方式,大力撬动社会资本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通过“特许经营、股权合作、以奖代补、基金引导、风险补偿”等方式,积极推广运用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大力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建设。
五、加大脱贫投入,强力推进脱贫攻坚
坚持“规划引领,到村到户;群众主体,政府奖补;因地制宜,分类保障”的投入原则,分门别类测算“五个一批”资金需求,集中投入打好157个贫困村“整体战”,成片消除贫困;分散投入打好非贫困村插花贫困“歼灭战”,定点消除贫困。全额保障驻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经费,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六、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使用效益
按照规定推进财政事项报告及信息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进一步加大对惠农补贴、涉农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从严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问题和腐败案件,严禁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继续扩大绩效评价范围,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任务目标
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作风,坚决贯彻扶贫思想论述和省委、市委、县委扶贫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用水安全核心目标,坚决克服厌战、松懈和应付思想,扛牢政治责任,全面排查政策盲点、工作短板,把每家每户的底数摸清摸准,分户分项制定整改方案,“闭环式”推进工作整改,切实拿出真招数硬措施,边查边改,即知即改,速纠彻改,以更大的决心、更严的标准、更实的力度,消除一切漏洞,补齐一切短板,确保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结果真实、群众认可、作风扎实。
二、整改事项
(一)自查评估不够深入细致
学习扶贫工作论述次数少;需建立局内部督导检查体系,指导培训不够;进一步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自查评估方案;扶贫专题会议内容简单,无排查问题、整改、考核等工作安排内容;完善自查评估台账,问题排查数量少,没有到户到人;自查评估报告较为简单不够准确。
整改措施:
①认真开展评估“回头看”工作,围绕自查评估方案,重新梳理总结,全面评估。结合自查评估,找准查清本领域所有问题,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排查到位、整改到位。
完成时限:2020年6月10日前
责任单位:办公室、各帮包责任人(小组)
②涉及行业扶贫相关股室、事业单位做好评估整改工作,统一规范行业扶贫台账。
完成时限:2020年6月10日前
责任单位:涉及行业扶贫相关股室、事业单位
③5、6月份分别开展一次脱贫攻坚领域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深入学习扶贫工作论述;各支部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一次扶贫政策研讨及政策理论学习。
完成时限:2020年6月25日前
责任单位:党建办公室、各支部
(二)贫困人口脱贫质量不稳定
1.贫困人口信息不精准,入户采集收入数据与户实际收入不符,无生产经营活动的贫困户有生产经营性收入的现象较普遍;群众对种植收入、财产性收入等信息不认可;普遍存在赡养费过高或不真实的情况等。
整改措施:利用一周时间,各帮包责任人逐户遍查,重点关注种植收入不实、赡养费过高、政策不落实等情况。对收入达到稳定脱贫标准的,原则上不再体现赡养收入;对种植收入、经营性收入不实的,摸清真实数据。对收入信息更新完善,重新张贴上墙。
完成时限:2020年6月5日前
责任单位:各帮包责任人(小组)
2.存在疑似“漏户落人”情况
整改措施:对所有贫困户、低保户全面摸排核查,建立贫困人口摸排问题整改台账,对因病因灾因意外需要纳入的应纳尽纳。
完成时限:2020年6月20日前
责任单位:办公室、各帮包责任人(小组)
(三)帮扶责任落实不到位
帮扶责任人帮扶责任不到位。入户帮扶不经常,部分贫困群众对帮扶责任人不熟悉,帮扶工作手册填写不完整,上传帮扶APP不及时等。
整改措施:
①5月底前组织帮扶责任人入户再核查问题,重点关注种植收入不符、赡养费过高、慢性病、残疾未申请鉴定等情况,完善帮扶工作手册,检查扶贫资料袋内资料是否齐全(重点查看是否有危房鉴定报告等),查看住房是否鉴定挂牌,详细向群众讲解收入情况及享受政策情况(重点是让群众认可对照表收入),帮助群众全面清理家居环境,及时上传走访信息到扶贫APP。发现疑似收入、赡养费不真实及政策落实不到位情况,第一时间报送镇(街道)扶贫办。在坚持每月走访一次的基础上,为确保整改效果,6月底前每周至少入户走访一次。
完成时限:2020年6月25日前
责任单位: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②及时督导集中入户情况,调查贫困群众满意率和帮扶责任人到位情况。
完成时限:2020年6月25日前
责任单位: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三、整改要求
全局上下务必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按照“动态管理一人不错,资金拨付一分不差,收益分配一点不少,行业扶贫一环不缺,危房改造一间不留,扶贫贷款一天不拖,政策兜底一丝不落,资料完善一页不漏,问题整改一个不剩”的标准,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领导,用足绣花功夫,拿出硬核措施,确保“整改攻坚月”活动取得圆满成效。
(一)强化责任抓落实
各责任主体务必理清扶贫工作思路,一环一环研究,一环一环落实;坚决杜绝麻痹松懈、推诿扯皮现象;抓好自查评估“回头看”工作,务必把问题找准、台账建好,做实功不做虚功。层层压实责任,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沉下去,实打实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各帮包责任人利用一周时间,逐村逐户分析研判,过一户放一户,发现疑似问题及时核查立即整改。
(二)明确导向促整改
尽管前期围绕自查评估做了大量工作,也已认清问题短板制定计划且已实施,但底数不清、决心不大的问题依然存在,不想再使全力,不愿去担责任,工作遮遮掩掩,心存侥幸心理。下一步,要深入进行自查评估“回头看”,重新梳理已有政策,检查已有台账,安排力量深挖细找,进一步提升评估质量,确保面上、点上的问题一次性整改到位。对面上存在的问题,要找准症结,在体制机制上改进完善,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对政策执行层面上的问题要严格标准,坚决把政策落实到人,对具体问题,要逐个核查核实,从严从快从实彻底整改。5月底前,要围绕责任落实、结对帮扶、项目管理、政策落实、作风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健全规范问题台账。坚持对所有问题主要负责同志带头亲自研究,逐条逐项确定整改方案,跟踪督导,确保所有问题6月底前全部整改完毕,全部对账销号。
一、基本情况
XXX隶属XXX茶源街道办,距街道办3公里,距县城23公里,辖20个村民小组22个自然村寨;全村户籍人口1101户4961人,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6%;国土面积28.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500亩,林地面积24600亩;现种植茶叶面积达12898.6亩,实现人均2.6亩茶。2020年全村种植林下食用菌(红托竹荪)260亩,种植菌种14.8万棒,用工2098人次,其中贫困人数681人次。覆盖贫困户入股XXX金农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林下菌药项目35户467人;现有村集体经济累计11.87万元。农户收入主要以种值茶叶、入股分红、外出务工、养殖猪、牛、家禽等为主。XXX属2017年全县脱贫攻坚出列村之一,现有贫困人口433户2015人,截止目前,已脱贫415户1941人,尚有未脱贫户18户74人(一般贫困户1户6人,低保贫困户17户68人),今年拟通过促进就业,增加帮扶项目,促进贫困农户增收,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二、主要做法(一)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筑牢脱贫成效根基采取“产业优化”的方式,筑牢巩固提升基础。2020年共调减低效农作物944亩,其中蔬菜120亩,茶叶165亩、水果15亩、薏仁米47亩、饲草12亩、花生407亩、小米64亩、水稻114亩,完成率100%。为解决群众替代作物种子采购困难问题,政府统一发放花生种10000斤,解决群众560户2520人,其中涉及贫困户111户462人。小米需求农户122户458人,其中涉及贫困户21户102人。全村16000亩茶叶种植覆盖10800亩,其中投产12140亩;覆盖农户1588户7260人,其中涉及贫困户234户978人。2020年以来,XXX发展林下食用菌(竹荪)种植,目前已整治地块260亩,种植220亩,整地待种40亩,菌种到位13.6万棒,用工1557人次,其中贫困人数665人次。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打破巩固提升瓶颈。一是创新产业扶贫模式。针对不同产业、不同项目,因地制宜推行“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政府(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二是健全利益联结方式。通过资金量化入股获取保底分红+利润二次分红收益、土地资产流转获取流转收益、参与生产经营获取贡献分配收益、参与扶贫产业发展,获取政策奖补收益。三是完善监管机制。强化资金项目监管,规范公示公开制度,加强扶贫资产和利益分配监管。目前全村共有合作社15 家,合作社成员总数1101户4961人(贫困农户成员433户2015人),通过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直接带动农户增收182.4658万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达11.87万元。其中,2014年至2019年带动农户增收132.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为9.69万元。
通过“产业入股”的途径,强化巩固提升成效。全村共投入资金1401万元发展产业5个(其中,种植产业1个、养殖产业1个,加工业3个)。一是入股欣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XXX173户贫困户入股种植白芨,第一批10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7146元;第二批73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2000元。二是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49户精准贫困户带资入股XXX江西坡镇兴农惠民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代养,每户年均可实现增收1600元。三是16户入股XXX福娘茶有限公司,每年户均可增加收入6000元。四是利用省领导集团帮扶资金入股贵州正山堂普安红茶业有限公司,户均2万元资金带帽入股,XXX共236户精准贫困户参与入股,公司按每年入股分红模式进行分红,并且在茶青收购中充分让利贫困户,按照市场价格上浮50%的价格收购贫困户茶青,上浮10%的价格收购非精准贫困户茶青,按目前市场估价,贫困户每年可增加收入每亩6000元以上。五是利用省集团帮扶资金入股才华手袋有限责任公司,76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分红2000元。
(二)促进稳岗就业,巩固带贫减贫成果全村共有劳动力1040户2064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15户1063人、易地搬迁劳动力164户410人,建立就业扶贫车间1家,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2人。采取一系列就业方式,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一是通过就业培训,累计组织或推荐贫困劳动力培训388次146人;二是通过网格员、结对帮扶责任人等带着岗位信息反复入户共商动员、推荐岗位等形式,推荐就业614人,其中省外就业372人,省内就业242人;未就业劳动力7人,其中1人为贫困劳动力,由村前沿攻坚队组织网格员及帮扶责任人继续引导推荐就业。三是大力开发护路员、保洁员、护林员、治安协管员和护水员等“十大员”公益性岗位65个,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56人。四是通过政府主导、引进社会力量等方式,由村创办和致富带头人领办就业扶贫车间,组织贫困劳动力从事服装纺织、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工艺等生产生活或来料加工业务,为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三)加大小额信贷宣传,确保扶贫资金精准用于巩固提升。
自2016年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开展以来,XXX狠抓“特惠贷”办理,为贫困户提供资金支持,帮助贫困户解决燃眉之急,确保扶贫资金放水到田。通过小额信贷政策的宣传,切实解决贫困户在发展生产加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全村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153.9万元,覆盖贫困户233户,助力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茶叶种植、生猪、黄牛养殖产业。
(四)加大财政投入,助推“两业”托起巩固提升重任。
2018年以来,XXX共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132.3万元,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种植茶叶和入股合作社等,覆盖贫困户97户416人。其中2019年用财政扶贫资金5.3万元发展生猪养殖,覆盖贫困户4户15人,用财政扶贫资金14万元发展黄牛养殖,覆盖贫困户8户30人;2019年用财政扶贫资金56万元发展长毛兔养殖项目,覆盖28户贫困户116人;2020年用财政扶贫资金22万元,按户均1万元入股民安公司茶产业扶贫合作项目,覆盖22户88人;2020年5月用财政扶贫资金35万元,入股XXX金农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林下菌药项目,共覆盖贫困户35户167人。实现持续、稳定增收。2020年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投入20万万解决贫困户、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2089人次。
(五)动态监测预警,织牢防贫返贫网底。
一是严格对照识别标准。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外的农户中,按照“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致贫风险”的边缘户标准,组织村级指挥所等相关人员开展摸底工作并提出名单,由网格员、村级、镇即层层审核把关、综合平衡后,扶贫站负责录入边缘户相关信息。二是规范识别进入程序。严格按照“村级指挥所提名、核实、村级指会议研判、镇人民政府核准、录入系统”等程序规范操作,确保识别精准、进入规范。三是动态核查,精准跟踪。目前,XXX对摸排查出的边缘户共计12户84人,脱贫监测户17户75人,对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逐户建立工作台账,研判制定解决措施,补齐短板,并明确干部结对帮扶,对其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等原因导致困难的,综合用好低保兜底、就业扶贫措施、产业扶贫措施和“四险一金”(农调扶贫险、新市民安居险、新市民就业险、防贫扶助险和农民扶助金)等保障政策,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防止返贫、致贫,解决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存在的短板问题,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六)其他巩固脱贫成效措施
一是坚持茶产业作为XXX主导产业发展,加大对劳动力技能培训。抢抓脱贫攻坚机遇、乘势而上,立足XXX在茶产业发展环境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创新茶叶基地建设机制,茶叶龙头企业培育机制,茶叶品牌打造机制,茶产品市场开拓机制,形成合力,推进XXX茶产业发展。大力培养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培育茶叶种植专业户,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提高茶农收入,巩固脱贫成效。二是组建XXX劳务队,加大劳务输出力度。XXX将贫困户剩余劳动力进行统计,已组建一支128人的劳务队,主要集中从事茶叶管理和林下食用菌种植用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村民生活习惯有待改善、卫生意识有待提高,村庄环境整治需进一步加强;二是需盘活村集体资产,引进人才,培育新型发展产业,把茶产业做大做强方面存在困难。三是群众的自身发展的动力不足,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四是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口多,在家的基本上是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和未成年人,产业发展难度大;五是各村民小组没有污水处理管网,人居环境整治难度大。
根据县委统一安排,10月2--3日,县政协 主席带领县委政研室、县政协办同志赴 村、 村两村调研,每村都入户3个以上边远的村民小组,深入了解当地脱贫攻坚群众危房改造、人居环境、邻里矛盾、收入算账、干部纪律等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塘坝村:塘坝村位于水竹乡东南部,国土面积55.1平方公里,距乡政府驻地12.5公里,最高海拔2480米,最低海拔2100米,有耕地面积58656亩,林地面积60270亩。蓝莓种植基地占地覆盖塘坝村大山、长河等7个村民小组140户486人,流转土地涉及102户6715.8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3202.28亩;成立了以种植方竹为主的“永善县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覆盖7个村民小组,70余户,其中卡户20余户,流转土地1200余亩,林地6000余亩,目前已种植4000余亩。全村共有3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815户2393人,居住着苗、汉、回三种民族,其中13个村民小组居住有苗族213户682人,是昭通市126个民族村之一。塘坝村地处高寒山区以农作物为主,种植业以玉米、洋芋为主,养殖业以黄牛、山羊为主。
黄河村:黄河村位于水竹乡西南部,国土面积30.29平方公里,距离乡政府驻地13.77公里,最高海拔2230米,最低海拔1730米,有耕地面积361.06公顷、林地面积1245.9公顷。2018年初启动300亩猕猴桃基地建设,覆盖黄河村三板桥、海子、张坪、肖店、分水等村民小组群众67户24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5户53人。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02户1040人,其中苗、彝2种少数民族175人。经济作物以天麻为主,种植业以洋芋、玉米为主,养殖业以山羊、黄牛为主。
二、贫情分析
塘坝村:全村共有贫困户176户724人,已经脱贫145户629人,其中:2014年脱贫23户103人,2015年脱贫26户101人,2016年脱贫66户298人,2017年脱贫23户97人,2018年脱贫7户3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1%。2019年预脱贫19户69人后贫困发生率为1.3%。
黄河村:全村共有贫困户70户281人,已脱贫60户258人, 其中:2014年脱贫7户35人,2015年脱贫4户16人,2016年脱贫26户117人,2017年脱贫14户63人,2018年脱贫9户27人。有未脱贫户10户23人,2019年预脱贫5户8人。目前全村贫困发生率为2.35%,2019年脱贫后贫困发生率为1.37%。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危改情况
塘坝村:2019年农危改指标为82户,四类对象36户(入住19户、完工3户、正在门窗7户、打板5户、砌墙1户、基础1户);非四类建房能力不足45户(入住13户、完工5户、正在门窗7户、打板13户、砌墙7户);有车家庭1户完工。修缮加固3户完成2户;面积不足12户,其中四类10户、非四类2户(完工1户、打板1户、砌墙3户、基础3户、场平4户)。
黄河村:2019年农危改建房对象共21户(拆除重建20户、新建1户),其中四类重点对象16户(拆除重建14户),达到打板及以上进度14户(入住11户、完工未入住1户、门窗安装或装修1户、打板1户),打板以下2户(支模准备打板2户);非四类重点对象建房5户(拆除重建3户、新建2户),达到打板及以上进度4户(打板3户、入住1户),打板以下进度1户(支模准备打板1户)。面积不达标2户(新建补齐面积),其中四类面积不达标2户(其中打板1户、盖天面1户),非四类面积不达标0户。
(二)易地扶贫搬迁情况
塘坝村:2018年新增进城入镇8户,其中1户为同步搬迁户。目前已经入住县城2户,其余6搬迁昭通婧安安置点。截至目前三块地处置协议完成签订;进入县城2户旧房如期拆除;1户同步搬迁自筹60%款已交。
黄河村:易迁9户24人,其中卡户7户16人,同步搬迁户2户8人。靖安安置点8户21人,其中卡户6户13人,同步搬迁户2户8人;红光新区安置点1户3人,其为卡户。同步搬迁户自筹资金应该收取2户,截止目前,已收取1户7.34万元。三块地处置协议应签订8户,已签订8户。
(三)就业扶贫工作情况
塘坝村:全村有劳动力882人,其中卡户374人 、非卡508人。卡户中无劳动力家庭11户19人,均进行了兜底;未转移就业3户5人中8月份均通过安排生态护林人员化解。卡户“一有两无”家庭15户37人,均进行公服岗位安排 。2人及以上劳力家庭771户2131人(卡户345户1017人、非卡426户1114人),其中2人劳力家庭 396户1726人(卡户134户256人、非卡262户1758人)。
黄河村:全村有劳动力460人,其中卡户66户154人、非卡户140户306人;已转移就业206户333人(卡户66户105人、非卡户140户228人),其中省外转移106户175人(广东省就业45户102人、浙江省就业20户22人,其他省外就业41户51人)、县外省内转移就业29户30人、县内转移就业71户87人。无劳动力家庭17户25人,其中卡户4户6人(2户进行了兜底、2户有子女赡养),非卡户无劳动力13户19人(10户为五保及特困供养人员)。卡户中“一有两无”家庭共12户41人,开发公益公服岗12户12人。
(四)教育扶贫情况
塘坝村:控辍保学工作。全村排查出辍学生28人,除张付英1人外均已化解。新排查增量5户6个学生,其中:卡户1户任中祥之子仁维红智力残疾;已经动员职初班入学1人(刘孝东);常年在外的毛家坪韩忠兵、韩忠艳、李学芬、大坝周国高家外出10余年。
黄河村:控辍保学工作。全村有辍失学学生12人,其中劝返跟班就读2人,职初班化解10人。9月新增辍学生3户3人,目前尚未返校。雨露计划,全村上年度5人享受,下半年新增2人。
(五)人居环境
塘坝村、黄河村:严格落实县委政府以及乡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坚持“集中整治、常态管理、示范带动、全面覆盖”的原则,积极行动,主动作为,组建人居环境整治小分队,统筹三支队伍以及教师,并动员广大群众以及党员、小组长、党代表、人大代表、学生等力量,采取“小分队、网格化、抓示范、推大面、重实效、全覆盖”的工作方式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有条件的村民小组整治初见成效。
四、存在问题
(一)控辍保学劝返压力大。通过核查,我乡现有16人辍学,部分适龄少年思想认识不到位,多数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后便外出务工,经与本人联系,部分已做通思想工作,以劝返学校就读职初班的方式化解,个别将启动起诉程序。
(二)拆危拆旧工作难度较大。危旧房多数是生产生活性用房、畜圈或伙房,若彻底拆除,将导致农户牲畜无地方圈养,畜圈需求量较大,农户有意愿修建畜圈,但多数却无能力自建。同时危旧房中生产生活性用房占大部分,拆后农户生产生活会受较大影响,加之群众自愿拆除意愿较低,机械拆除费用较高,数额较大。
(三)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经“四项调查”,我乡建厕需求共计1042户,部分农户无厕所,受地理和气候影响,农户愿意新建厕所,改善当前环境较差的现状,但多数农户却无能力自建,若建厕标准较少将会影响农户建厕意愿,从而影响人居环境整体提升质量。我乡常年雨季,农户主要靠烧柴勇于生产生活和取暖,但柴火浓烟较大,多数农户不愿在新建房屋内烧柴,在新建房屋旁增建独立伙房的意愿较强烈,伙房拆旧不彻底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难度较大。
(四)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基础较薄弱。我乡属典型山高坡陡,部分村组道路未得到硬化规划,交通晴通雨阻现象比较突出;塘坝村、黄河村普遍存在一半村民小组只有2G网络信号的现象,塘坝村水星坝、长河、榨口、小沟、右坝等村民小组无网络信号,黄河村分水、三板、周寨、海子等村民小组网络信号较差,只有在室外才能打电话,不利于农户生活和干部职工下村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存在问题
(一)控辍保学劝返压力大。通过核查,我乡现有16人辍学,部分适龄少年思想认识不到位,多数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后便外出务工,经与本人联系,部分已做通思想工作,以劝返学校就读职初班的方式化解,个别将启动起诉程序。
(二)拆危拆旧工作难度较大。我乡危旧房用于生产生活性用房、畜圈和厕所,若彻底拆除,将导致农户牲畜无地方圈养,少部分农户无能力自建畜圈,畜圈需求量较大。同时危旧房中生产生活性用房占大部分,我乡高寒冷凉,绝大部分群众需要有伙房做饭和取暖,拆后农户生产生活会受较大影响,加之群众自愿拆除意愿较低,机械拆除费用较高,数额较大。
(三)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四项调查”核查,我乡建厕需求共1042户,部分农户无厕所,受地理和气候影响,大部分农户愿意新建厕所,但多数农户无能力自建,若建厕补助标准较低,会影响改厕意愿,从而导致人居环境提升质量不高。我乡常年阴湿多雨,农户主要靠烧柴生产生活和取暖,柴火浓烟较大,因此多数农户不愿在新建房屋内烧柴,农户在新建房屋旁新建独立伙房的意愿较强烈,危旧伙房拆除不彻底导致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难度较大。
(四)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基础较薄弱。我乡属典型山高坡陡,部分村组道路未得到硬化规划,交通晴通雨阻现象比较突出;塘坝村、黄河村普遍存在一半村民小组只有2G网络信号的现象,部分村民甚至无网络信号,不利于农户生活和干部职工下村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压实工作责任。严格执行“钉钉”App软件上下班考勤打卡制度,坚持工作纪律,从转变干部职工思想作风着力,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倒逼时间,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统筹各项工作狠抓整改落实,围绕查漏评风险、查错退风险、查未脱贫户短板、查矛盾纠纷、查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认真应用专项督查及自查结果,扎实整改销号化风险,补齐短板弱项,提升脱贫质量。
(二)全力劝返辍失学生。严格按照市委“133”工作思路,以“院坝会”“火塘会”及扶贫课堂为载体,全力发挥包保干部作用,明确责任人,进村入户做深做实辍学学生及家长思想工作;针对个别不配合开展劝返工作的家长或监护人,严格按相关规定启动起诉程序,全力保障适龄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确保控辍保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三)加强动态研判管理。严格执行“一月一研判、一月一更新”制度,出现嫁出、嫁入、死亡、新生儿等人员自然增减情况的,乡级两级立即按程序动态研判管理,适时更新信息。做到纸质、档案和系统数据“三统一”。各包片干部主动加强与水竹派出所协调对接,及时掌握户籍人口变动情况。
3月23日,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2012年陕西蓝皮书》新闻会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厅举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任宗哲作为新闻发言人,了《2012年陕西蓝皮书》主要信息,并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文化产业与现代传播研究所所长王长寿、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2)》与往年相比,研究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如何促进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将研究重点更多地置于特色农业和富民产业,以及微型企业的发展上。《报告》指出,2011年,陕西省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的影响,顺利实现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稳健起步、首战报捷的预期目标。2012年,陕西应重点加大富民产业投资,构建互补式、综合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畅通产品供给渠道,大力发展微型企业,加快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为核心,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2)》“民意调查”部分与往年略有不同,它更加关注的是看似微观层面、具体的公众需求、社会情绪和舆情动态等。《陕西社会服务与管理状况公众评价报告》调查显示,大多数公众对“社会保障状况”和“教育服务”满意度相对较高,但对社区服务提供机构各方面表现持一般或一般偏弱评价。公众利益日趋差别化、需求日趋多元化的特征愈加凸显,对社会管理创新和完善社会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陕西移民搬迁工程”是陕西省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实施扶贫开发战略的一项突破性社会工程,其意义和影响巨大而深远。《报告》认为,陕西移民搬迁工程面临的突出困难不仅包括资金紧缺、地方财力不足、安置点选址难度大、安置户缺乏稳定收入来源等,更重要的是国家法律缺位、配套政策缺乏,使搬迁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坚实的制度支撑。《报告》指出,解决陕西移民搬迁困难的对策不仅要从创新移民搬迁安置资金募集方式,解决资金难题等方面思考,还需要从制度设计入手,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在整体上推进陕西移民搬迁工程的有序进行。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2)》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和2011年陕西文化发展的整体状况与成就,今年的报告与往年相比,重点突出了对陕西省文化产业和组织的研究。研究认为,陕西省城乡居民文化消费主要受限于时间、收入、价格、合适的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等因素影响,建议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发展文化公益事业、创新活动形式、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以及延伸文化产业链,从而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报告》还预测了“十二五”期间陕西文化发展走向,预计“十二五”期末,陕西文化产业占全省GDP总量达5%以上,全省新闻出版业、图书流通领域、影院建设、博物馆和“农家书屋”建设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得到更大程度发展。
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起点、新坐标、新愿景决定了发展要有新目标、新思路和新举措。《2012年陕西蓝皮书》以全新的视角分别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注热点社会议题和推动陕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角度切入,在丰富的一手资料、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探讨陕西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发展的动力之源和破解瓶颈之道,以理性研判和务实之策推动陕西发展,搭建起了一个学者与政府、社会沟通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