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0 15:00:2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人生感悟经典名言,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蜂背虽花不称虎,蜗虽有角不是牛。高朋满座,胜友如云。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
6、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
7、人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冲突,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9、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10、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11、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2、如果你借太多的钱给一个人,你会令此人变成坏人。
13、敌人变成战友多半是为了生存,战友变成敌人多半是为了金钱。
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要有新成就,就要有点精神。就要对党、对人民、对事业有一股激情,有一种拼搏精神。
15、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
1、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2、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3、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4、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5、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6、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化解生活中的遗憾。
7、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8、勇敢有时候是理性制约下的一种镇定和自信。
9、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10、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11、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感情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12、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
13、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应该保持。
14、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15、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更恒久。
16、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
17、与其与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
18、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19、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20、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78-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足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利用经典古诗文教学渗透德育,应是有效开展德育的重要途径。
一、挖掘经典古诗文中的品德因素
笔者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感受,再对语文教材中选用的经典古诗文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古诗文中蕴藏着大量的品德资源,如团结友爱、高尚情操、人生感悟等“活水”,如灵活运用,能有效地在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之产生实效。如教学《游子吟》一课时,笔者在学生们熟读成诵、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学生深切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游子情感的真挚。笔者借此情境让学生回顾平时母亲如何对自己,提出问题:“我们该怎么感谢母亲?”学生有的说为母亲洗脚、捶背,有的说为母亲背诵歌颂母亲的名言,有的说为母亲唱《游子吟》。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名言佳句激励学生,适时把握,给学生以点拨,让其从中感悟,得到熏陶。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突出伟大的民族气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蕴含着崇高的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了博大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了政治抱负,均能激励学生感悟,给学生以思考与启迪。这些千古佳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内涵,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从中受到高尚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感染和熏陶。
二、把经典古诗文融于综合实践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靠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是有局限性的。为此教师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悟。例如,我校开展了“家乡风物配古诗”的活动,让学生从古诗描写的情境中寻找与家乡类似的风光美景,同时也可针对家乡的某一风景、事物、传说等来配古诗。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百丈飞瀑,贺知章的《咏柳》――花木之乡的河边垂柳等。通过家乡风物古诗配对活动,既能让学生理解古诗,提高应用古诗写作的能力,又能让学生移情于家乡的山水风光,激发他们爱国、爱家乡的感情。另外学校还开展了古诗故事会。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传统文化经典中的道理,学生听得进去,学得轻松,容易理解名言的含义,思想也得到了教育。我校教师还收集了一些作者的写作背景轶事,用故事的方式讲给大家听,丰富了古诗教育的趣味性。学校还开展了古诗配乐唱活动,把古诗谱曲吟唱出来,提高古诗的可读性、可记性、趣味性。清明节我校祭扫烈士墓之日新增了烈士墓前献诗环节,有学生用诗讴歌了先烈的豪言壮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的表达了哀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六一”晚会,我校八百多名师生大声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迎“六一”。学生们用童声熟练背诵《三字经》,以古韵吟诵唐诗宋词的传世之作;歌舞表演杜甫的《游子吟》,载歌载舞中透出古风古韵。寓意深刻、经久不衰的名言谚语,脍炙人口、百读不厌的篇章,通过这样的活动铭刻在学生脑海中。
通过这些古诗诵读活动,课堂教学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间,也使学生以更贴近生活实际的方式去理解古诗文,且一些民间的、乡土的古诗文也得以再现,潜移默化之中促进了学生的道德养成,可谓一举数得。
三、凭借经典古诗文评改作业
作业是学生亲身体验的结果。老师可利用评改作业之机,采取书面的形式与学生对话交流,鼓励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肯定成绩、发扬优点,承认缺点、克服弱点,纠正思想品德发展中的偏差,促进其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业评定中插上一两句古诗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如笔者在一次作业评改中写了古诗词评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满怀壮志的丁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腼腆的陈钰莹;“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应惜少年时。”――贪玩的黄聪聪。引人思索的古诗文,一语点破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改掉缺点,逐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关键词: 人文 文言文 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家于漪说:“母语教育与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存在着血肉相连的关系,这种关系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都是须臾不可分的。”古诗文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文言文试题集中体现了文言文中优秀的语言、丰富的思想,以及它们所负载的人文价值,如默写经典名言名句、解释常见实词、翻译句子和语段阅读题等。这样的考题能让学生接触到最灿烂的语言,体验到文言文具有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然而,语文教学常常受制于试题并背离教学和考试的目的,现在的文言文教学有被异化的倾向,原本十分精彩的作品,课堂上却充斥了大量商业化材料,教学只停留在字意的层面上,而且这种词语解释和语法特点等标准化题型的反复操练,使学生刚刚萌发的一点点兴趣给磨平了,对文言文越加隔膜,使文言文像洪水猛兽一样变得面目可憎。即使有些学生乐于学习古诗文,也只是因为下些死工夫之后容易得分。事实上,如果学习仅仅是为了考试,那么文言文便失去了本身的艺术性和美感,更不要说“传承文明”的功用。
文言文教学必须改革,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挖掘出来。怎么做?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挖掘作品本身的审美和文化因素,设身处地地参与古人的生活,在古今生活的沟通中学习做人,学习生活的智慧。具体做了以下尝试:
一、赏人文景观,引源头活水
学习语言一定要强调语感积累,尤其是学习文言,更要强调增强感性认识。那么这些感性材料哪里来?事实上,不论处在哪一个地区,都有值得开发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有没有做有心人,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注重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动态生成。因此,我们教学时,不能把学生困在象牙塔里,远离生活,隔绝生活,而应该根据地方特色,开发教学资源,观赏人文景观,打造流动的课堂,扩大他们获取知识的领域,为他们观察和思考提供条件,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这样,教师不再仅仅教,还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被教,学生不再仅仅学,还在与老师、与同学的互动中参与教,教师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扬人文精神,育审美情趣
毋庸讳言,现代社会越来越功利,越来越疏离大自然,不少中学生是吃文化快餐长大的,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力已经严重缺失,审美情趣趋于低落,情感触觉迟钝,不能敏锐感觉和体验人性世界的多彩丰富,这将影响到他们终生的精神生活质量。多让学生接触一些古代人的思想感悟,多与大自然和睦相处,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治愈“都市病”。如读李白、杜甫的诗,读孔子的书,虽没有直接利益,但能陶冶情操,有利于学生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儒家经典之作,文中蕴含的哲理思考、人生感悟,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出现困难。我们可以根据故事加以形象诠释帮助学生理解。可以通过《勾践灭吴》的故事,证明勾践之所以能报仇雪恨,是因为他卧薪尝胆。我还联系“厦门特大走私案”,谈贪图安逸享乐的危害性。以赖昌星为首的走私犯罪集团,自1996年以来在厦门关区大肆走私,价值达人民币530亿元,偷逃税款300亿元。为何他疯狂走私而不受查处?就因其向以厦门海关关长为首的党政官员大肆行贿,被控下水的还有福山市原公安局长、厦门原副市长等,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给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造成严重危害。联系当前生活实际,使学生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师通过入情入理、谈古论今的教学活动,把文章中表达的情感、理喻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到那些名篇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语言美,更因为文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亘古难移影响至今的人文思想。这样,用人文教育带动古汉语教学,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人文思想感受语言文字的结构美,理解文章所蕴涵的历史文化沉淀和现实意义。在课堂上,教师利用鲜活的事例营造氛围,利用历史与当今现实密切联系的“现实参与法”,可以拉近古人和学生、课文和学生的距离,而且学生从中所得的人生感悟将发诸于心,并影响其行。
三、创人文环境,开探究绿地
在平时训练中,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教师过于迷信“标准答案”,以致到了“胶柱鼓瑟”不知权变的地步。由于迷信标准答案,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探究更谈不上。学生学文言文认真者上课听教师讲解,然后逐句写下来,古文课变成听写课:不认真者干脆买一本课外文言文翻译,背背应付考试罢了。等到考好以后,这些词语、知识点又变成与他不相干的东西,不多久即忘得一干二净。
人文教育的方法,要求摈弃那种简单的“灌输”和“训练”。人文精神所期待的并不只是简单的掌握和应用,更是期待能引起学习者真正的关注和反思。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师的讲解必须引导学生读注释,凡有注释的不一定要逐词逐句讲解,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
《不“泥其迹”,要“师其意”》阅读答案:
1、(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师其意而不泥其迹”;或“不‘泥其迹’,要‘师其意’”;或“面对榜样人物,我们需要的是学习,而不是片面、机械地模仿。”
2、(2分)文中多处用四字短语点出了“泥其迹”的现象,请你找出其中4个。
答案:克隆人生、复制成功、机械模仿、机械克隆、简单拷贝亦步亦趋(不少于4个)
3、(2分)读第③段加点词语,从议论文语言特征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绝大多数”指的是多数但不是所有,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
4、(3分)在第⑥段横线上续写一个事例,要求与前边的一组句子句式一致。
答案:示例1:渴望“乔布斯”式的巨大成功,是否清楚其数次起伏的跌宕人生?示例2:惊叹余秋雨的文化哲思,可曾想到他在文化苦旅上的艰难跋涉与苦苦思索?示例3:惊叹“齐鲁第一刀”吴林师傅的超常技能,可曾知道他苦练本领把一面墙推倒5000次重新再来的决心与勇气?
5、(3分)说说你对“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的理解,并品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理解:学习成功人士的方法,汲取他们的有价值的思想,就能够开辟新的道路,从而塑造新的人生;如果一味模仿,不敢创新,一定是死路一条。(1分)
效果:这句话句式对仗,语义通俗深刻,生动地说明了“泥其迹”和“师其意”的不同结局;文章采用成功人士的名言,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表达效果说及一点,意思相近即可,2分)附:不“泥其迹”,要“师其意”原文:
①如今,借助网络平台和广播电视,时代先锋、道德楷模、航天英雄、奥运冠军乃至商界精英、大众明星等“人们心中的偶像”,正在走进“寻常百姓家”。他们的奋斗人生,是青年人的励志教材。他们的经验教训,是青年人健康成长的有益指南。
②不过,也听不少青年说,榜样的人生令人感动却让人难以效仿,心生敬佩却难以企及,心生羡慕却苦于无门“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③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的确不可能拥有航天英雄们的机遇,也很难创造奥运冠军们的辉煌,不会也不期望遭遇“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那样献出生命和健康的“非常瞬间”,甚至于,许多人也可能缺一点“草根明星”的幸运。但并不是要克隆人生、复制成功,才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面对榜样人物,我们需要的是学习,而不是片面、机械地模仿。
④齐白石曾有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美国思想家爱默生也说过:“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就像模仿永远成不了经典、做不了大师一样,“模仿”得了他人的人生轨迹,却永不可能超越别人,相反,还可能迷失方向。
⑤师其意而不泥其迹。学习,不是跟着他人亦步亦趋,而是要善于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教训,学习他人的精神、意志、品行,从而借助榜样力量,修正自己的方向,追逐自己的梦想,最终找到自我,成就人生。
⑥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总是怀着“捷径”心态,就会走弯路。榜样人物就是人生的加油站,激励我们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一个人要走向成功,必须坚守、努力、勤奋。感叹“神女”刘洋的幸运时,可曾知道这“幸运”背后写满了她付出的超乎常人的努力?惊喜孙杨的碧波奇迹,可清楚“奇迹”背后是他16年不懈的努力、每天15000至20000米的超强训练量?羡慕比尔·盖茨的财富人生,又有多少人了解他在创业前就已有编程7年的经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学习榜样,就是要学习他们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艰辛的付出。
⑦学习榜样人物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唯有知道“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才能明白“我要到哪里去”,以及“我如何去做”。王潮歌有句人生感悟:“弄明白自己的长处,一生不愁。”对照榜样审视自己,用他们的意志磨砺自己的意志,用他们的精神振奋自己的精神,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强大。
⑧成功是学习的馈赠,不少失败往往源自机械克隆与简单拷贝。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善于学习、坚持积淀,等到有知识、经验或智慧向外“吐”的时候,花就自然开了,柳也就有了浓荫。
忘不了:那一个个艰辛任务的完成。忘不了:那一次次汗泪与智慧的交织。更忘不了:那一幕幕团结互助的情景。
“拓展训练”是一项大型的户外拓展活动,在我看来他还被赋予了 “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熔炼团队”深层次的内涵。以前在没有开素质拓展课的时候,对于“拓展培训”这个活动只是听过,但是并未亲身参与其中,所以也不知道所谓的“拓展”究竟是何内容,我一点也不清楚。今年我们开了这个课,我真的很高兴。这次有机会参与素质拓展训练,使我受益非浅、感受颇深!
我们被分成了四队,一队11人,二队8人,三队10人,四队10人。老师让我们各队创编队名、队训、和口号。我们是二队,我队考虑后决定取名“启程队”,队训是:“keepmove”,不走寻常路。另外还利用提供的资源做了队徽。里面由我们的队名、队训。刚开始,因为都是同学,同志们还没有进入状态,显得比较水,后来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大家在训练中都严格遵守纪律,就连中午吃饭也是顾不得吃。
在这次拓展中,既有个人项目又有团队项目,团队项目不是靠一个人的智力、体力和能力就能很好完成的项目。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群策群力,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代表整个团队的成功,只有团队中的每个个体相互团结,相互帮助,才能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在本次拓展的过程中,每个队的队员之间最关心的都是如何组织、协调及配合好,而不是某个队员自己如何能做得更好,团队合作的精神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信任背摔”、“高空抓杆”、“翻越求生墙”那些别开生面而又有深刻内涵的训练项目,如经典电影深入脑海,犹在眼前,尤其是 “信任背摔”,更使我受益匪浅、感受莫深,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触动。
“信任背摔”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熔炼团队精神的训练项目,背摔队员需双手捆绑,站到1.7米高的水泥平台上,背对台下,尽可能水平摔,虽然台下有十双手交织在一起,搭起一张安全的“弹簧床垫”,可真正当我站到1.7米高的水泥台上时,原本很轻松的一颗心却被紧紧地揪起,1.7米呀,再加上视差,不由自主地我腿开始发抖。在经过短暂的心理调整后,我大声高呼“我是张晨璐,你们准备好了吗?”,随着台下那整齐、有力的回应:“准备好了,请相信我们”,我感觉到他们的声音已经将我安全托起,我还有什么不信任的,跳!我勇敢地向后倒下,来不及回想,他们已经把我稳稳的托起……
通过这次“信任背摔”,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一个团队里,要充分相信队友,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是尽力的
二、做好团队中的一员,维护团队要不遗余力
三、学会换位思考
一节课的素质拓展结束了,感悟很深,真的。信任背摔、猜字游戏、等一个个的项目让我至今感受至深。
因为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训练,所以进入角色较慢,虽然时间很短,但经典的素质拓展项目有效加强了同志们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培养了大家相互间的信任地和协作精神,提升了团队凝聚力,激发了队员的潜能,使队员们感受到了克服困难的愉悦,培养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出色的团队精神。
拓展训练所给予我们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岗位、只要用心体会就能得到十分有益的人生感悟。在这一天里,感悟最深的真的应该是团队的意识,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是个飞跃,在团队的范畴里,我们不能仅仅考虑的是个人的利益,而是应该以团队的利益为上,很多时候我们扪心自问:一个人能干什么?是的,一个人确实能干很多事情,但是这个社会现在已经不再需要孤胆英雄了,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团队的力量。而且在团队的大家庭里,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拓展是一种培训,是震憾下的理念,体验下的感悟”。的确,回头再细细看这些项目的设置,每一个项目都有它在现实生活中,工作中的意义。每个人循规蹈矩的生活,很难有机会重新思考与认识自己,拓展便为我们开启了这道门,使我们亲身体会到了那些早己熟悉的,看似平常的做人和生活的理念,真正的认识自我,勇于去尝试新的事物,使自己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并认识到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中角色的合理利用,资源的合理分配的重要性。团队中个人奉献与牺牲精神,以及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解决方法,是一个团队成功达到目标的保证。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决不轻言放弃,多一些勇气和毅力,很多机会就不会溜走,要相信自己。我坚信通过这次训练,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会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战胜挑战,取得优异的成绩。
通过拓展活动,我感悟到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作风。奉献成为激发团队成员的动力,为成功注入能量。承诺是团队成员共同承担的集体责任。没有承诺,团队就如同一盘散沙。做出承诺,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使我在学会团队精神、信任和沟通的同时也学会了许多东西:学会挑战自己,学会正视自己的缺点,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鼓励他人,学会欣赏他人。更学会了在自然中放松、在游戏中学习、在欢笑中感悟!启发了我本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了群体的作用,增进了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了人际关系,学会了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
我热爱学习,同样热爱各式各样的活动与工作,因为它锻炼了我,让我一次次地体会了失败与成功的酸甜苦辣。我在这些事情中付出,但也学习着,收获着,我将不断超越自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关键词:散文阅读;真情体验;赏析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6-050-1
一、关键词推敲入情法
散文的艺术可以称之为“语言的艺术”。作家在创作时,一定会用同他的思想感情最贴切的语言文字表达其思想感情,读者只有透彻地了解了语言文字所具有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感知作品的艺术形象,领悟作家的思想感情。阅读散文时抓住富有感彩的动词或形容词等,常常能触摸到作者的感情脉搏。
如阅读《济南的冬天》第三段,抓住“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啊”一句中的“妙”字,探究“妙”在何处?让学生发现:“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光、雪色;“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显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少女,写出雪的情态,“妙”在雪态、雪情。通过对“妙”景的欣赏体验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哲理句品味动情法
散文语言富于哲理,常常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选准动情点反复品味,细细咀嚼,能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学生与作品发生共鸣,与作者交流心声。
如教学《岳阳楼记》时,以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动情点,探讨“古仁人之心是什么”,“作者追求的是什么”,联系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诗句,感受作者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下人的幸福出汗流血的高尚情怀。细细品味经典名言,让豪迈之情在学生胸中激荡。
如教学《春》时,抓住“一年之计在于春”,启发学生思考:你从这句话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通过讨论丰富哲理句的内涵:“它强调了春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安排”,“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人们还将人的年轻时期称为青春,歌颂春的创造力,强调春的宝贵”,“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等等。讨论的热烈、感受的深刻正是学生要惜时而行的表现。
这些语句含义丰富深刻,又富有哲理,联系现实生活细细品味,学生才能得到极大的启迪。总之,教师要以名言警句、深刻的哲理、慷慨的议论等为动情点,引导咀嚼回味,达到感染学生、激发共鸣的目的。
三、美景欣赏悟情法
散文重视意境的创设。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相互领悟而形成的艺术地步,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调和统一。作者把深刻的思想、感人的情思,通过活跃的画面示意出来,到达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叉的境地,以唤起读者的遐想和想象,发生感人的艺术结果。阅读写景抒怀类散文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像,欣赏美景,领略意境,丰富感情。
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那迷人的月儿,那月色映照下的杨柳、老树,那无生命的自然,都化为了充满灵性的活物,文章简直是一幅色彩素雅、画面鲜美动人的月色图。作者在形象化、立体感的语言中,熔铸了无限的神思妙想,充分显示了文字的绘画美,达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佳境。阅读散文时,引导学生想像自己徜徉在秦淮河边,和作家携手欣赏秦淮河的无边风光,与朱自清交流游历的感受。学生在灯月辉映、浆声悠扬之中,游历诗与画相融合的美妙境界,倾听朱自清的心语,如睹名画,如读好诗,得到沁人肺腑的美的享受,自然也就能感受到作者流淌于笔端的欢悦之情。
阅读这类散文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经历和生活常识进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遐想和增补,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悟出个中滋味,获得艺术享受。
四、美文诵读融情法
感情需要语言作载体,许多散文作品语言典雅、凝炼、和谐、畅达,富于韵味。而这种韵味主要体现在散文的语言讲究音韵美。
最容易让人感受到音韵美的是拟声美,即运用拟声词,模仿各种声音,让人产生一种声在耳畔的真切感受,从而与心灵碰出各种火花。《阿里山纪行》中作者模拟小火车的声音,用了拟声词“咣当咣当”,朗读这样的语句,会使读者联想到古式小火车,从而触发了“思古幽情”,产生无限遐想,自醉其中。
句有长短、整散,势有急徐、直曲,音有响沉、抑扬,它们错杂相间,就能使文章声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从而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如教学《阿里山纪行》时,“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洁静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这个片段,只要一读,我们就仿佛听到了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如此节奏鲜明,自然会让人感到强烈的音乐之美。再如朱自清的《春》大量运用对称、排比的短句,全文仅有八十多句,但两三个字组成的短句就有十三句之多,七个字以下的句子约占六十句。简洁的短句,再加上整齐、匀称的结构,使全文的节奏也愈显轻盈活泼,充满春天的活力。读《春》,耳边如闻春水淙淙流淌,春花悄悄绽放,春鸟啼鸣婉转,心中涌动起对春的欣喜之感。
2010年的高考作文仍然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三种题型。从题型比例来看,虽小有变化,但仍呈稳定态势:话题作文虽为“配角”,但依然顽强固守方寸之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仍为场上霸丰,但材料作文略显“蚕食”之势。从这两年各省市自身题型情况来看,变化的有7个省份,而其他11份试卷作文题型保持稳定。
这告诉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这三种题型都要训练,不能“偏食”。要根据本省高考作文的实际情况,略有侧重地进行题型训练。例如刚刚变化题型的省份,题型大多保持一个相对的稳定期;题型稳定较久的省份,则有题型变化的可能。
同时,我们更要强化审题意以,注重审题训练,力求准确把握题意,做到行文“切合题意”。对引语及材料主流思维的把握,须抓住材料中心语、关键句。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注意对题目中的导语材料和文题的结构、词语内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把握命意所在,确定行文重点。
总之,今年高考作文以上特色,再一次叫确地告诉我们,要针对这三种题型,夯实审题基本功,写出“能符合题目中所列的各项要求”的作文。
二、联系生活,点击“成长”,暗合时事
与往年一样,今年各高考作文命题者力图使作文题贴近考生生活,融入时代元素,合平社会脉搏,彰显人生感悟。这在命题或话题作文中体现尤为明显。如“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江苏卷的“绿色生活”,“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的天津卷的“我生活的世界”,以及要求“联系自己生活体验与感受”的广东卷的“与你为邻”等等。而它们也强调生活的现实性,如江苏卷强调“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的“今天”的生活,江西卷则也指明“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失”。
反映生活,永远是写作的主旋律。但这种反映,更应渗透考生对生活的理解,理想以及反思等等。鉴此,我们平时要学会四个“注意”:一要注意体验生活,体验普通人的生活,特别是普通人的情感和人生经历。作文时要有“我”的意识,要体现“我”对世事人情的评判,竭力避免一窝蜂“回到古代,复述经典”。二要注意本省的某一文化现象、思想积淀,或者是本省特有的人文景观,那么,对本省的文化特征的关注和积累,就显得尤为必要。例如,温总理曾写一首“仰望星空”的诗,所以北京卷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出现不能说仅是一种偶然。三要注意了解一些国内外的思想动态、文化特征、时代风貌、热点话题。四要注意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二者相互渗透,相互深化,将知识的掌握、生活的积累、文化的变迁与思想的深邃完美交融。
三、强调理性辩证息辨
强调感性与理性相互渗透,是历年高考作文题的一贯特点。纵观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因材料作文占总题数的大半,而材料作文的审题主要要求考生进行辩证全面地理性分析,进而从材料中概括出一个生活道理,所以,强调理性思辨,已成了今年高考作文题的主旋律。
山东卷引用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饱含“一分为二”地看待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安徽卷题中“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上海卷体现唯物辩证法正确的发展观。新课标全国卷则反映人的成长中“内因和外因”关系和作用。四川卷体现关于“点”组成“线、面、立体”的材料,则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当然,今年高考作文题中也有一些比较开放、内蕴丰富的试题,如“与你为邻”“早”“难题”等,都为我们展现广阔的行文空间,需要我们运用发散思维,多方联系生活,准确把握命题意图,从而体现人生百味。
这种类型的题目,往往会让我们感到很“虚”,因此,我们应该学会“面中取点”和“以点带面”的写法,即在大的题意范围下,选取其中一个方面,既而全面反映题意。
四、提倡树立正确.健康的世界观,养成积襁向上的精神
无论是考题“点击成长”,还是强调“哲理思辨”,这些都可以说明命题者希望看到志向远大、坚韧不拨、活泼乐观、知情达理、健康向上的中学生形象,不希望看到犹豫低迷、满脸愁容,心胸狭隘、眼光浅显的考生形象,这也是历年作文命题的一贯宗旨。因此,我们应该在800字的空间里,尽量给阅卷老师一个相对积极的中学生形象。
五、呼唤情感的真实诚挚
毋庸讳言,正因为今年考题强调理性思维的“力度过大”,所以,18道题中,能如“与你为邻”“找回童年”“角色转换之间”这样较好的激发考生感性思维和写作热情的充满诗情画意的题目,相对来说,还是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