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4 02:37: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实践教学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加强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学期,随着学校班级的增多,科组团队老师也有所壮大,在保证整体队伍稳定的情况下加入了5位新成员,不同学科背景的11位教师分别指导12个不同的班级。尽管科组中大多数老师都有多年执教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历,专业素养较强,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是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或者对本课程理解不深,通过各种形式的校本研训,特别是新加入教师的培训,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在专家以及科组老师的帮助下迅速提高。
1、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本学期围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专题,继续加强指导教师业务学习,努力探讨校本研训的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专家开设讲座外,还有提供书籍让指导教师“阅读”的自我培训,让学科骨干率先“研读”组织交流的培训;指导教师根据研究专题轮流担任科组活动学习的主讲人;组织科组老师围绕学校征订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进行深入的研读和交流,进一步理清课程的课型及实施的策略。围绕主题,推荐科组四位新手老师上校内研讨课,通过课例的展示,课后集体的研讨反思,进一步的改进课例并在市试点学校检查中把改进后的课例进行展示。上课的教师在实践、探究、反思、积累中快速的成长起来。同时,还多次邀请市、区专家到校指导,开设讲座,参加科组的集备,科组的研讨和座谈,通过不同形式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研讨,使指导老师的课程指导和实施水平不断提升。
2、选派老师外出参加各级研训活动
本学期,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级教研活动,并把学习、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科组老师传达,共同学习,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科组2位老师参加了9月份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的第九届全国综合实践年会;2位老师参加了10月份在佛山南海举行的“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食品教育研讨会”;2位老师参加了11月份在深圳市水库小学举行的“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全科组的老师参加了在增城市荔江小学的广州市现场会;科组老师还积极参加区组织的每次区教研活动和网络教研。
3、科组内结对帮扶,共同提高
按照新旧配对,同年级互帮,同主题共享的原则,把科组教师组成一个个学习的共同体,充分发挥科组骨干老师的带头、引领作用,让新加入的老师尽快进入角色并逐渐成长、成熟,“熟手”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在结对帮扶中得到稳步提高。在迎接市试点学校检查课例展示的筹备过程中,各集备小组从课前集体备、试教、课后的反思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规范课程资源开发,推进课程建设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特色教育。
1、规范博客组群等网络建设
本学期,我校加强搭建网络学习交流的平台,开通新申报课题的组群博客,完善课题的成果管理,合理利用好科组QQ群进行及时的信息和研讨交流,营造良好的科组网络教研研讨氛围。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通过天河部落博客给科组老师提供研讨交流的平台;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积累的优秀课程资源素材及时进行汇集和上传共享,通过网络平台,为我校教师提供必要的理论材料,促进互动与交流,共享课程资源。使博客和QQ群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重要阵地。
2、全方位把握,多层次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尽管老师们课程开发的意识增强了,主题开发的范围也从单纯的xx社区延伸到珠江新城,但是老师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开发出来的活动主题由于涉足的范围扩大,却面临着调查困难,难以深入开展研究的问题,导致有些主题活动研究深度不足,甚至半途而废。本学期,科组加强研究活动领域的规划,从学校现有的资源及学生的实际出发,整体布局,多层次开放校本课程资源。以“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邻居”、“我爱CBD现代建筑”三大活动领域为主导,细化各研究领域的活动范围,加强对各班级研究过程的进展情况及相应的指导,确保主题的顺利开展及主题的深入研究。同时,考虑到起始年级的年龄特点、原有知识水平、能力、兴趣与爱好等,可以弹性选择活动主题,除了学校开发的三大领域主题外,还可以根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领域选择活动的主题。
一、感知法
由于现在信息摄取途径十分丰富,在上课前学生已有一些练习体验,但还不能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要领。掌握动作要领必须以感知动作为基础,只有正确的感知动作要领才能形成动作表象。因此,体育教师要以准确、熟练、轻巧、优美的示范动作来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动作,并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情趣;同时,要以清晰、简练、生动、形象和富有自发性的讲解,来指导学生了解动作结构和要领,使学生明确练习目标和要求,从而增强练习的信心提高练习的自觉性,加速练习的进程。
二、递进法
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过一个由初步掌握、改进、提高、巩固到灵活运用的递进过程,它反映了动作技能逐步形成与熟练提高的特点。体育教师根据上述特点和练习规律,计划安排练习的步骤和练习的进度,并合理选用重复、变换循环等各种练习方法,才能不断提高练习的质量,促使学生掌握动作技能。
三、诊断法
正确的技术动作定型是在不断地反复练习,并在纠正错误动作中形成的。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练习,及时地诊断学生的错误动作,分析产生错误动作之因,采用相应的纠正错误措施。在纠正动作时,要正确处理好共性错误与个性错误,主要错误与次要错误之间的关系,一般先纠正共性错误和主要错误,然后纠正个性错误和次要错误。
四、提示法
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要用简练的语言、直观的手段、恰当的体态和清晰的信号进行提示,使其在动作进行中加以调控。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反应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攻克技术难点,加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进程。运用提示法,要把握好时机,并突出重点、难点,以便收到良好的提示效果。
五、反馈法
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练习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节和控制学生练习节奏。为此,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练习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练习的呼吸、出汗量、面部表情来判断练习的密度和运动强度是否适合;通过观察学生练习时的情趣和实践动作的质量来分析学生掌握动作的质量程度,并针对这些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来调节和控制练习的节奏。
六、配乐法
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配上音乐,让学生在节奏鲜明、欢快、轻松的音乐伴奏下去完成一些韵律操、艺术操、健美操、体育舞蹈、队列队形练习等。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陶冶情操,提高教学效果。但在配乐时,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七、交流法
这是一种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间进行练习交流的方法。体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练习的心得体会,以利于互相启发,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从而改进自己的练习方法,提高练习的效果。
八、比赛法
采用比赛竞争的形式组织学生练习,能激发学生竞争的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比赛练习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培养优良的体育作风,同时教师要讲清比赛的规则、裁判方法和注意事项。
九、巡回辅导法
这是体育教师利用学生分组练习时间,深入到各组去巡视、督促、指导的一种方法。体育教师在巡回辅导中如发现练习中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还要适时进行练习评价,帮助学生分析了解自己完成动作的现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增强学生练习的信心,努力提高练习的质量。
一、将“财务尽职调查业务”嵌入《财会基础认知》课程中做法与成效
早在16级审计学专业同学在学习到《审计实务》第二章内容时,即对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办理的鉴证业务与相关服务进行了介绍,其中在讲解相关服务业务时列举了“财务尽职调查业务”大致内容。等到《财会基础认知》课程讲到企业沙盘模拟部分时,适逢六家模拟运营企业需要开展财务尽职调查,因此,我立即牵线,从2016级审计学专业学生中选派几人组成执行财务尽职调查的工作团队,并于第12周周六赴《财会基础认知》课堂的隔壁教室,正式开展财务尽职调查业务。由于事前做了些准备,整个工作团队历时一个半小时,即完成对六家模拟企业财务尽职调查,并现场向18级同学反馈调查结果。
这个简单做法,收到三方面好处。一是让16级同学找到“执业”感觉,在运用专业知识过程中体会到职场辛苦与快乐;二是让18级同学的模拟企业运营更逼真、更有内容、更有吸引力,许多18级同学事后还纷纷表示,要向师哥师姐学习其认真工作态度、良好职业素养;三是为课程讲授增添了许多精彩瞬间,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效果。
二、将15级与16级内部控制评审“整合”并嵌入认知实习现场
第14教学周是16级审计学专业同学认知实习活动周。认知实习活动中,我们有两家模拟会计师事务所,其成员基本由16级审计学专业同学组成,另有8家制造业企业及若干家外贸企业作为“被审计单位”,由于审计力量有限,审计覆盖与执业能力都略显不足。然而,第14周恰也是15级同学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上机实验课所在时间段,因此,我决定尝试让15级同学带着实验任务,与两家会计师事务所一道,共赴认知实习现场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评审。我将15级审计学专业同学分成8个审计小组,在得知将赴认知实习现场审计之后,毕业班的同学们竟也热情高涨,很快各个审计小组在课前即完成人员分工、具体审计计划编制等工作。这使得后续的“现场审计”带来不少便利,15级审计小组在模拟会计师事务所员工的配合、联络下,较为高效地完成了十余项审计程序,并利用审计软件做成电子工作底稿,现场审计过程中还采集了大量图片。
这次尝式,在三个方面收效明显。一是使《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审计实务》中实践性教学内容实现互助互融,利于实现两门课程实践性教学目标;二是让参与的同学们真实体会到内部控制评审所需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能够促进其增强主动学习的愿望;三是依托“现场审计”场景实现了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学业务、做业务局面,促进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几点启示和进一步打算
(一)利用课程间固有联系,选择恰当主题、时机开展跨年级间课程内容相互嵌入易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课程间固有联系是前提,教师应注意这种联系的可利用程度。选择恰当主题、时机是关键,要选择与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相契合的主题,才具有可行性,要有合理的时间安排,才不至与原有的教学安排相冲突。实施跨年级好处是易于形成“帮”和“带”,利于构建学习氛围。由于这种尝试,多数会带来“翻转课堂”效果,因此“事半功倍”就成为自然。
(二)周密课前准备十分必要
学生在经过一定调动与激励后,多数能够全力去完成“嵌入式”课程实务,但其执行效果往往受制于其已有的专业认知与工作设计能力。因此,在教师指导下,提前做足准备工作十分必要。例如,在实施“现场审计”之前,或需要教师引导其了解现场审计工作步骤和方法,或需要教师借助沙盘等教具,帮助学生了解企业运作原理和主要经济业务流程。
(三)在一定范围内分享参与课程的体验和收获大有益处
学生参加“相互嵌入”的实践性活动,有的只是对业务脉落的直观体验,如何将这种体验,转化成执业经验和能力,尚需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总结、提炼、讨论等等,促使其尽快完成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实践中,许多老师习惯于让学生书写实验报告,但事实上,让学生逐一分享参加课堂感受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创造条件推广跨年级课程间“相互嵌入”尚需要教学软硬件支持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实践;总结
一、为学生构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平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识形成过程的感知当中
知识的形成和掌握不是光靠教师的讲解、灌输以及学生的机械记忆来完成的,这种方式是不牢固的,一个数学概念、定理的建立和形成,必须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消化,使之适合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才能被理解掌握,而且是终生难忘的,所以,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实例:角的分类。《角的分类》这节课,主要以直角为主导,以活动角移动为方法,让学生经历角的分类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时,首先,幻灯出示角,让学生凭借直观图形将角分为三类,锐角、钝角、直角,然后,小组参与学习,学生出示圆形纸片、量角器,让学生动手用圆形纸片折一个直角、并量出角的度数,引出直角的概念,直角是90度,质疑两个直角呢?活动角的演示引出新知平角,学生回答平角是180度,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学生的回答真精彩,判断题:一条直线就是平角,学生齐声说:“错”,让学生再次理解角的概念,又让学生板演画平角,最后,周角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先指名让学生上台用活动角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在板演画周角,小结出周角是360度。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1周角=2平角=4直角,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让学生在练习中总结本课的内容,在练习中看到生活中的数学,在练习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解决问题,培养空间观念,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形成过程的感知当中。
上述过程中,《角的分类》是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角的特征概括而获得的,这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参与实验、主动探索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联系实际生活,设计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把参与主体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
在课堂上,有效的“创设情境”,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数学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能力。
教学实例:循环小数
(1)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课堂教学时,采用故事导入,如: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如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循环”的含义,同时,从故事和生活现象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从而为后面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2)让学生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题1:400÷75=5.333……,出示竖式让学生观察余数和商之间的关系,这道题的教学是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题2:15÷16=0.9375,1.5÷7=0.214285714……,安排两道练习题,让学生从计算中辨析,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并用圈式图表示小数的分类,非常直观。
(3)让学生从巩固练习中,理解“循环”。上述问题的设置围绕“循环”展开教学,由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在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了知识体系。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实施分层教学,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一刀切”的教学不利于发挥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基础及接受能力,把学生分成三组(基础组、提高组和竞赛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这样,基础差的学生不因听不懂课而丧失信心,优秀的学生也不因授课内容简单而乏味。
教学实例: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简单知识导入新课学习,集体参与,展开教学,面积的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用手比划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老师出示图形生说出图形的面积。
(2)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例1: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面积是多少?小组合作讨论算法,体现数学新课标下的算法多样化。解法①:在长方形上摆放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学生动手摆放了15个小正方形,得出面积是15平方厘米。解法②:面积公式计算,有一学生说:“在长方形上摆放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时,我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出长方形的面积是5×3=15(平方厘米)。
(3)有利于学生施展自己的才能。①尝试练习:计算图形的面积。②挑战练习:数学“门诊部”。③拓展练习:计算拼成后图形的面积。在组织教学上,让竞赛组的同学评价提高组同学的解法,而提高组同学评价基础组同学的解法,基础组的同学最后总结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得失,最后,大家一起总结解题的方法,通过以上教学过程,能使全体学生学会方法,掌握规律,提高信心。
四、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不能拘泥于形式,要以提高主体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为己任
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应用意识。教学实例:《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景。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及弧线,向学生介绍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2)感知抽象。小组成员参与量三角形的内角,并将量出的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相加,初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3)培养严谨。用不同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①折一折:将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使之变成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发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正方形4个角内角和的一半,也就是360的一半,即180度,初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②拼一拼:学生动手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拼成一个平角,进一步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本学期的教学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1,基于学生。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2,回归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想到明天就要去学校给孩子们上课,我很兴奋也很激动,感到很荣幸,当然也有一些担心,毕竟第一次给学生上课,于是晚上也很认真的准备了一翻。
上了一节课,其实感觉还是蛮好的,小小的,简陋的教师里,坐着不是很多学生。当我给孩子们一点点讲解的时候,孩子们那种渴望学习和了解外面的世界的眼神深深地打动着我,震撼着我,勤劳、刻苦、努力、上进,在场的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从他们那双充满求知欲是我眼睛里,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和孩子们一起是我几天里,我过得快乐而充实,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当学生代表给我佩戴红领巾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激动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戴红领巾的时候差;当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自豪的唱着<<ABC>>英文字母歌时,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一种冲动。我的眼睛开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们感动了,被他们的纯真、活泼、朴实感动了。最值得骄傲的还是一个学生居然给我一个红包,虽然只有一块钱,但当时我真的很感动,眼睛再次模糊了。上课接近尾声,也是最后的一天了,孩子们都激动的再没有心情上课,非要闹着去我家,(其实当他们一声声李老师的时候,我发自内心的高兴)我想我成功了,至少我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他们在课堂上尊敬我,课后又和我打成一片,关键是他们在十多天内业学到了不少知识,我想这就是我想要的。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德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能否不辜负他人的期望,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关键词:中职语文 分层教学 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24-01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达到课程的教学要求。语文学科作为中职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应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按照“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培优辅差”的原则,采取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
1 中职语文实行分层教学的具体操作
1.1教学目标分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目标制订的恰当与否,是能否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差异,制订与其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生源文化素质下降和各专业语文基础差别较大的问题,这给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难以确定教学目标,兼顾不好,不但会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继续升学深造和将来就业的竞争能力。因此根据各层次、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便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多年来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开展分层教学实验活动,为不同专业、不同学制的学生制订了不同的教学目标。
1.2教学过程分层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仅是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同,即使是在同一班级中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智力的差异导致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弱之别。因此在班级教学过程中,如果对每个学生都运用同一标准、同一方法,势必造成强者兴趣丧失,弱者畏难扫兴的结果。而如果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既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又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也就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教学过程分层有两个方面:
1.2.1同一目标,异步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同一训练目标。不同层面的学生共同参与并学习讨论,相互启发影响,共同进步。例如,笔者在讲授请示应用文写作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一般请示的基本写作方法,笔者出了一道写作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笔者先请一名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到讲台上,该生完成后再请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上台进行补充修改,最后再请基础较差的学生总结写请示要写清楚哪几方面的内容。这样在相同的教学目标中,全班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1.2.2不同目标,异步参与
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备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各层次目标要在保证全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让各类学生“吃饱”,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同时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制订向高层次过渡的递进目标。这样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到层,细化到人,有利于增强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使各类学生都能达标。而要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不同的问题。上课过程中,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问题要解决,从而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成为主导。
1.3课后练习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巩固知识自然也要分层。让所布置的作业既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特别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了发挥潜力的空间。
1.4课外分层辅导
1.4.1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集体辅导主要面对中等生,以巩固学习目标为目的,针对课堂上多数同学感到困难的重难点问题,仔细加以解决。个别辅导主要是兼顾层次较高的学生和层次较低的学生,分别给他们“开小灶”。如古代诗歌赏析,要求层次较高的学生不仅理解内容,还要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等;而层次较低的学生,则只要求其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等基础知识。
1.4.2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因人而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个别点拨、个别启发和个别纠正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该在课后及时解决。对差生要面批、面改,对优生要加强检查、督促。
2 进行中职语文分层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2.1要注意发现学生不同的心理效应,用爱心消除不良后果
作为一种科学而艺术的教育方法,分层次教学是教育的良好形式,符合培养人才的根本要求,但面对学生时,还需要注意其心理感受,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笔者在实施语文分层教学中发现,明显的有意分层次容易使尖子生固步自封,后进生自暴自弃,两者都失去了进取心。因而,分层次要充分考虑心理暗示效应,如何进行要看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采用“隐形分层”的方式,即层次不同,辅导不同。对尖子学生采用深化、扩展知识面的教法,对后进生则采用深入浅出,通俗化、兴趣化的教法。这样就可以解决有意分层次可能带来的不良效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2学生的“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